鼓教案参考(优秀12篇)
教案的编写需要注意语言简练、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的原则在编写教案时,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以适应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通过对这些教案范例的学习,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鼓教案参考篇一
教学目标:
1、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文的内容。
2、掌握重点字句,积累文言词汇。
3、反复诵读,深入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和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分析:
《观潮》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文章以精炼的笔墨,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和观潮人群,描写的重点又在水军和健儿的水上表演,江潮之盛和观潮者之众,都衬托了重点描写的场面。浙江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众多,观潮者士女骈阗,但在这篇短文中,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结构精巧,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惜墨如金,用语十分简练。本文不仅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而且即便是简洁的白描,也写得十分生动形象。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与讲读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
二、疏通文意:(按自然段进行,小组讨论,一人读句子,一人翻译,教师补充,纠正)。
1、翻译第一自然段:
2、翻译第二自然段:
3、翻译第三自然段:
重点字词:文——画着溯迎——逆流迎着出没——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鲸波——巨浪。
4、翻译第四自然段:
重点字词:溢——满穹——高僦赁——租用容——许,使。
三、整体感知:
提示:(教师补充)。
作者所处的时代是南宋,当时的都城在临安(杭州),观潮地在当时临安城南,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时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1、小组讨论本文四段段意:
a)写海潮的雄伟壮观。
b)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
c)写弄潮健儿的英姿。
d)写观潮人数之多。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海潮)。
四、研读赏析:
1、指明读第一自然段:(讨论)。
a、作者对江潮从那几方面进行描写的?写出了它什么特点?
[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的写出了海潮的雄奇景象]。
b、杨万里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作用是表现钱塘潮水的雄伟,形象生动,呼应首句,为下文作铺垫]。
c、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夸张)。
2、齐读2、3、4段,回答:
本文题目是“观潮”,这些内容是不是离题?为什么?
总结:
本文是一篇在艺术上很有特点的写景记事佳作,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语言简练。描写十分生动,既用了比喻、夸张等描写手法,而且也用了简洁的白描。
五、学生质疑,自由发问不懂得地方。
六、布置作业:
1、生字、解词各2遍。
2、翻译文章1遍。
3、课后1、2。
4、周记:课后三。
鼓教案参考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读懂课文,从中受到启发,要大胆想象,进行创造思维。知道遇事一定要开动脑筋。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动脑想象能力,激发热爱大自然、勇于求知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引读一至三自然段。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画风》,知道小艺、丹丹和李卫在洁白的纸上画了……(结合课件中的图片)。
二、读懂课文,指导朗读。
1、小艺、丹丹和李卫是怎样画风的?请你找出描写他们怎样画风的句子读一读。
2、谁来把你找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课件演示。
相机指导读。
3、小艺、丹丹和李卫为什么能把看不见、摸不到的“风”画出来?
4、多有趣的画呀!多聪明的孩子呀!谁愿意和你的好朋友把他们的对话读一读?
5、你会画风吗?我们来比一比,谁画得多,画得有新意。
谁来说说你画的风?(让多个学生说,可以按老师给的句式说,也可以自己说。)。
我画了(),风把()吹()了。
三、拓展。
1、用五彩的画笔能把风画出来,你能用其他形式把风带到教室里来吗?
2、我们还能说风,谁能说说带“风”的词语?比一比,谁说得多。
四、小结。
五、作业。
喜爱画画的你:用你的画笔,画出不同的风。
喜爱朗读的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喜爱表演的你:和好朋友一起表演课本剧。
喜爱阅读的你:找一些写风的文章,读一读。
喜爱游戏的你:做架纸飞机或风车,到草地上放飞你的快乐。
喜爱散步的你:到操场上、山上,沐浴在春风里,感受大自然的抚爱。
喜爱观察的你:观察周围的事物,看看春风给大地带来什么变化。
鼓教案参考篇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要点,了解鲸的生活习性。
3、在感受作者语言通俗、生动和准确的同时学习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
4、尝试着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一事物。。
教学重点:
1、抓住要点了解鲸的生活习性。
2、学习运用一些说明方法说明事物。
教学难点:
使用说明方法说明事物。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交流动物常识。
1、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引导。
我说一句“哈罗”,你说一句“哈罗”,只会模仿别人讲话,这是什么动物?
有一身奇妙的轻功,能攀岩走壁,会断尾逃生,它是谁?
2、再启发学生说一说,答一答。
3、教师出个谜语让大家猜。
一条大船海上飘,什么燃料都不烧,白色浪花海上冒,货不载来客不捎。(打一水种生物)。
二、揭示课题,介绍鲸鱼。
1、根据学生猜出的答案,随机板书课题“鲸”
2、朗读课文,抓住要点了解鲸。
提示:反复朗读课文,看看从作者的介绍中你对鲸有哪些了解?
3、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抓住两点进行引导。
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抓住要点进行概括,如。
(1)鲸特别大。
(2)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
(3)鲸的种类。
(4)鲸的生活习性。
另一方面在归纳要点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生字,如:哺、肺、胎等。
三、细读要点,学习说明方法。
1、分段朗读。读出鲸的特点。
2、在反复品读的.过程中,点拨说明方法。
如:作比较,拿鲸和人们熟悉的象比列数字,以我国捕获的一头鲸为例,列举具体数字打比方,用“花园里的喷泉”来比喻鲸呼吸时喷出来的气形成的水柱。
四、说话指导,拓展延伸。
1、选择自己熟悉的事物,用你学到的一种或多种方法来说明一下。
关注动物,交流一些动物常识,引导学生亲近自然,亲近动物。
互动起来,活跃气氛,互相学习。
为顺利过渡到本节课作准备。
这里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学生说到要点的时候,教师适时点拨,有预设但要因学生的生成而定。
这里教师引导学生先把作者的描写的准确、生动读出来,然后在点拨方法。
鼓教案参考篇四
1.能说出南亚主要农作物的种类与分布及印度主要工业区与工业部门;能根据分布图分析农业分布与降水量的关系及工业区与矿产资源分布的关系。
2.通过观察分布图,掌握提取和分析问题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合作交流能力与探究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农业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初步认识人地关系。
【重点】。
南亚主要农作物的种类与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及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部门。
【难点】。
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环节一: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导入。播放视频《摔跤吧,爸爸!》田地里练习摔跤片段,提出问题:印度属于南亚,三大地形区与两大河流分别是什么?引导全班共同知识点,教师展示南亚地区空白挂图,指名不同学生上台作图,用不同彩色笔描出三大地形区域两大河流,全班共同指正。教师提问:印度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都有哪些工业部门呢?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1.工业。
教师展示图7.35工业及矿产分布图与图7.36农产品与降水量分布图。
【提问】印度有哪些矿产资源?有哪些工业区?工业区的位置以及主要的工业部门是什么?
【学生活动】同桌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多媒体展示展示印度工业视频资料,并出示表格,师生共同填写:
【提问】工业区与矿产资源的分布关系?
学生思考后回答:矿产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
2.农业。
教师展示教材图7.33南亚地形图。
【提问】三大地形区依次对应种植林业、棉花、粮食作物哪一种?为什么?
【学生活动】读图回答并谈谈地形与河流对农业分布的影响。
教师展示图7.36农产品与降水量分布图并介绍南亚的气候特点。
【提问】南亚主要农作物类型有哪些?
学生通过读图得出黄麻、棉花、茶叶、小麦。
【问题】。
(1)完成表格:农作物种类以及分布区的年降雨量表格。
(2)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是什么?你有哪些启示?
【学生活动】四人为一小组,思考并讨论完成表格。学生得出;。
(2)农作物分布受到地形、水源、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
【教师总结】南亚七国都是以发展农业为主的国家,黄麻、茶叶、棉花等农产品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这都取决于南亚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炎热湿润,有利于农作物的种植。
环节三:巩固提高。
举办活动:南亚的工农业讲解员,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向全班介绍对南亚农业和工业的了解。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作业:预习南亚的民族、宗教与习俗,查找相关资料。
略
鼓教案参考篇五
《歌声》是二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一件感人的故事——19的一个夜晚,一艘轮船不幸触礁沉没,落水的人在海里拼命挣扎。一个不满10岁的小姑娘在海里一边挣扎一边唱歌,她的歌声给了大家勇气和力量,激励落水者坚持、坚持、再坚持!她的歌声也引来了救生船。她用歌声救了落水的人们。
课题《歌声》便是文眼,第一自然段叙述事情的起因,落水人从希望到绝望的处境。第二至四自然段由歌声串起,萦绕的歌声给马金纳希望,给其他落水者力量,救生艇也寻声而来。课文从描写马金纳的落水入手,由点到面,写出落水者从落水到获救的全过程。课文对唱歌小姑娘的细节描写和结尾处人们对小姑娘的.感谢,表现出小姑娘在逆境中的坚强,并带给别人勇气和力量的美好形象。
针对二年级孩子心理感悟能力不足的特点,我决定降低理解难度,从关键句子入手,从关键字词入手,尽量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品读,并于读中悟情。在深入研究教材之后,我以“歌声”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并一线贯穿全课堂。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的生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课文,合作探究,感受小女孩的坚强。
在课文情景中,学习生字“挣”,了解含义,识记字形。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诵读体会,感受小姑娘用歌声给大家带来的勇气和力量以及获救者们对小姑娘的感激。
教学重点:用多种形式学习、积累词语。通过朗读,感悟小姑娘遇险时的坚强和歌声传递的力量。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感受歌声给人们带来的求生力量,坚持到底的意志,对生存的勇气。
一、复习。
1.复习巩固。
(1)出示词语:不幸挣扎聚拢增添隐隐约约触礁。
(2)开火车读。提醒后鼻音的字要读准。
(点评:低年级语文学习以识字写字为主,复习中巩固词语十分必要。读准词,才能读通句,读顺才能读出味儿,读懂语境和语情。)。
2.理解“触礁”
(1)你们知道什么叫触礁吗?生联系上下文读。
(2)师指“礁”介绍,江河、海洋中隐没在水下或落出水面的岩石。
船只在航行中撞上礁石,会造成船体受损、漏水、船体搁浅,严重的还会造成船只的沉没。
(点评:在课文情境中理解词语“触礁”,识记字形,了解“礁”中石字旁表义,在低年级识字效果较好。教师用词语描绘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词语,了解触礁的严重,学生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促使他们如临其境,极大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学习下文作铺垫,自然过渡到第一自然段的学习。)。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紧扣对“触礁”的理解,师讲述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
鼓教案参考篇六
在windows桌面上的每一个图标,都指向一个应用程序,每运行一个程序,桌面上就出现一个称为“视窗”的图形,我们通常也把视窗称为“窗口”,如果同时运行多个程序,就要同时打开多个窗口。如何运行程序,打开窗口呢?别着急,请跟我一起学。
2、新授。
(一)、打开窗口。
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打开窗口:
1、把指针移动到桌面的图标上,然后双击。
2、单击“开始”按钮,在菜单中选择需要运行的程序图标或需要打开的文档并单击它。“开始”菜单中的每一个命令和桌面上的每一个图标一样,都代表着一个应用程序,每运行一个程序,就打开一个窗口。
(二)窗口的组成。
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最小化按钮、化按钮、关闭按钮、工作区、边框、窗口角。
(三)窗口的操作。
1、窗口的化、最小化和还原。
化与还原:单击“化”按钮,窗口就扩大到整个桌面,这时“化”按钮就由“化”变换为“还原”。如果要恢复原来的窗口,单击“还原”就可以了。
最小化与还原:单击“最小化”按钮,窗口就缩小为一个图标按钮,存放在任务栏上。如果要恢复原来的窗口,单击任务栏上的图标按钮就可以了。
2、窗口的移动。
窗口化是无法移动的。
3、窗口大小的改变。
4、窗口的关闭。
要关闭窗口,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单击“关闭”按钮。
3、练一练。
1、完成练习1。
2、通过“开始”菜单打开“写字板”窗口,练习窗口的化、最小化、还原、移动、缩放等各种操作,然后关闭窗口。
4、拓展知识。
同时打开3—5个窗口,然后将指针移支任务栏的空白位置,单击右键并选择“层叠窗口”,看看有什么效果。
鼓教案参考篇七
1.能够利用各种地图或文字材料,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描述秘鲁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
2.能够说明山区人们是如何利用山区来发展生活的,描述他们生产生活的特色。
3、学会分析山区人们生产生活的特色与山区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鼓教案参考篇八
1、结合美术活动进行教育。
2、为每位幼儿准备白色正方形餐巾纸一张,彩色墨水及棉签若干。先请幼儿将餐巾纸叠成小正方形或三角形,然后用棉签蘸彩色墨水随意点,注意颜色的搭配,各种颜色交替使用。最后,将餐巾纸小心地打开,一块"印染"小手帕就设计成功了。
鼓教案参考篇九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使学生能正确掌握解题思路.
多媒体课件.
课前谈话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六月吗?……
刚刚听了这么多的小朋友发言,老师真是替六月感到高兴因为有这么多的小朋友喜欢他。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了喜欢六月,其实老师也喜欢六月,你知道为什么吗?
……
天气热了,我们可以吃……,
那我们小朋友在学校里能不能吃冷饮?(不能)
那我们靠什么来解渴呢?对呀,可以喝纯净水。
师:我们小学的小朋友一天大约可以喝掉几桶纯净水?
那我们想想看,明天送水的叔叔会给我们小学送来多少桶纯净水呢?现在老师再告诉你,我们小学原有纯净水某某桶。
师:看着这三句话,你想到了什么?
(如果没有人说出来的话,教师可以这样引:那如果根据这三个条件,请你编应用题的话,你打算怎么编呢?)
(一)、根据情境编题并解答。(例题)
学生四人小组进行编题。
反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题目补充完整。
请学生把题目齐读一遍。
师:看到这道题目,你打算怎么来做呢?
……
师:刚才有些小朋友都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那我们来看题。
师:那么根据第三个条件我们又可以求出什么?(板书:现在有纯净水多少桶?)
师:这道题目做好了没有?还漏了什么?集体口答一遍。(板书:现在有纯净水某某桶。)
(二)看图编应用题并解答。(尝试)
师:老师这里就有一些棒冰,
那你想一想,这题该怎样编成应用题呢?
(几个同学反馈之后,同桌在互相讲一讲。)
教师出示题目(小明家原有棒冰11根,买来了8根之后又吃掉2根,现在有棒冰多少根?)请小朋友齐读一遍。
师:这题你打算怎么做呢?
师:这题是用几步计算的?想一想第一步应算什么?
学生自己做题,教师巡视。
2、刚才有些小朋友编了另外的题目,请看(小明家原有棒冰11根,吃掉2根后,又买来了8根,现在有棒冰多少根)
师:这题你们会不会做呢?(学生独立做题,反馈并适当的提问。)
(三)直接做文字应用题(加强练习)
师:我们出了喝纯净水、冷饮解渴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东西来解渴?(引出水果)
老师这里就有许多的水果,我们要不要去看一看。(出示水果图,有超级连接)
师:有这么多的水果我们先看哪种水果呢?
(题目:1 商店有苹果67千克,卖出32千克后又运来50千克,现在有苹果多少千克。
2 超市原有西瓜50个,又运来32个之后卖掉了48个,现在超市有西瓜多少个?)
(四)编题
a 12+5-8
师:刚才我们做了几题有关水果的题目,那你能不能根据这个算式也来编几题算式?
b 任意编题。
师:如果连算式都没有的话,你还能不能编这样的应用题?
师:刚才我们编的题目都有一个什么特点?(板书:两步应用题)
它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来做的?(补充:加减法)
师:这个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两步加减法应用题。
四、发展题
鼓教案参考篇十
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因孔子所编史书《春秋》包括了这一段时间而得名。
【大夫】。
古代的`高级官职。
【使楚】。
使:出使。使楚就是以国家代表的身份到楚国去。
【国势】。
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力量。
【侮辱】。
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损害,蒙受耻辱。
例:侮辱生理有缺陷的同学,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打发】。
派遣,使离去。
【欺君之罪】。
君:君主,国王。之:的。欺君之罪指欺骗君主的罪过。
【敝国】。
谦称,称自己的国家。
【酒席】。
用于待客或聚餐的酒和整桌的菜。
【取笑】。
开玩笑,嘲笑。
例:他这次没考好,你就可以取笑他吗?
【赔不是】。
赔罪,道歉。
例:既然人家已经赔不是了,你就算了吧。
【笑嘻嘻】。
形容微笑的样子。
【得意洋洋】。
很得意的样子。
例:李明又获得全市数学竞赛第一名,脸上得意洋洋的。
【面不改色】。
脸上不改变颜色,形容沉着镇定。
【安居乐业】。
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劳动。
【反倒】。
反而。
鼓教案参考篇十一
1、通过“立定跳远”的学习,初步掌握“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构成正确的概念。
2、增强学生的弹跳力以及灵敏、速度、协调等身体素质的发展。
3、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发展奔跑潜力。
1、跳远:(立定跳远)。
2、游戏《换物接力》。
(1)准备部分:
1、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要求:集队要做到:快、静、齐,精神饱满,动作正确、整齐。
2、宣布课的'资料和要求,安排见习生。
3、准备运动。
(2)基本部份。
动作要领:两脚自然左右开立,上体稍前倾,两臂前后摆动各一次,两腿配合作自然弹性屈伸,然后两臂用力向前上方摆,同时两脚用力蹬地,迅速向前上方跳出,落地时以脚跟先着地。
重点:向前上方摆臂迅速有力,蹬地收腿。
难点:动作连贯,蹬摆配合。
1、教师讲解示范,提出重难点。
2、学生做一、二、三“三拍法”的摆臂练习。
3、学生做摆臂向上跳起的练习。
4、在教师的指导下做摆臂向前上方跳跃的练习。
5、教师指出易犯错误,并进行纠正。
6、学生进行比较练习,分组练习。
游戏方法:在场上画一条起跑线,线前10米处并排画四个圆圈,间隔3米,圈内一个实心球。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路纵队,正对圆圈站在起跑线后,各队排头手持一个小皮球。发令后,各队排头迅速跑向本队前面的小圆圈,将皮球放在圈内,拿起实心球往回跑交第二人,第二人按上述方法进行,用实心球换回小皮球。如此依次进行,以先跑的队为胜。
游戏规则:交换物务必放在圈内,如滚出圈外,要拾回放好再跑。
要求:认真游戏,听从指挥,注意安全。
(3)结束部分。
鼓教案参考篇十二
欣赏安第斯山脉地区风光,同时配上印第安人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
设问: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些风光图片美不美?
学生答:美!
问: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么美丽的地方到底在什么地方呢!
学生答:想!
(一)寻找安第斯。
2.再通过幻灯片展示一幅当地图片,设计问题:“走进山区,探索山区的生产生活是怎样的?”
(二)探秘安第斯。
1.【幻灯片展示秘鲁山区农业活动示意图】。
设计问题:安第斯山区人民又是如何利用当地的环境发展生产的呢?
学生回答:低海拔处……高海拔处……。
2.【幻灯片展示5。s左右安第斯山脉东坡不同高度自然景观变化示意图】。
设计问题:秘鲁安第斯山区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原因?
学生整理(教师引导)回答: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高海拔山区从山麓到山顶,导致自然景观呈现垂直变化。
3.【教师引导过渡】。
学生回答:印第安人!
教师出示印第安人图片,及出示印加文明遗址图片。
(三)走进安第斯。
1.【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目标要求。
1)安第斯山区印第安人的衣、食、住、行是怎样的?
2)这样的生活方式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如何?
2.【学生成果展示】。
衣:羊驼毛质地轻柔,纤维细长,保暖性强,极为珍贵,有“纤维上帝”之美誉。
食:玉米和马铃薯是山区居民的主要粮食。秘鲁人培育出抗寒的马铃薯品种,还利用昼夜温差大发明了常年保存马铃薯营养价值的方法。
住:如图(ppt)。
行:骆马能在崎岖的高山峻岭间行走自如,体小但耐饥渴。是当地居民的主要运输工具。
3.【展示秘鲁国徽】。
问题:秘鲁国徽左上角是什么动物的图案?它出现在国徽上面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骆马。
(四)感悟安第斯。
教师设计问题:安第斯山区秘鲁人“靠山吃山”的生产、生活方式让我们懂得了?
学生回答: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