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的认识教案(专业19篇)
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行动前的思维过程的具体体现,它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要素。教案的编写应当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这些范文遵循了教学设计的原则,具有很高的操作性和实用性。通过参考这些教案,相信大家能够更好地编写教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在教育教学事业中,教案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帮助教师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我们一起进一步学习和探索教案编写的技巧吧。
毫米的认识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估测意识,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和估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动画片?说说动画片里得人物。
交流学生喜爱看的动画片及片中人物。
二、情境导入,复习旧知。
同学们喜欢孙悟空吗?瞧,孙悟空也来到了咱们的课堂上,(课件:孙悟空)他有一件非常厉害的兵器。(课件:金箍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隐藏在金箍棒里的数学问题。
那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
三、新授。
(1)引入毫米。
接下来,可要仔细观察了,你又看到了什么?(课件:金箍棒变得更短并进入孙悟空的耳朵)那你猜猜这时金箍棒会有多长呢?(学生积极参与猜测)到底有多长呢?老师给每位同学准备了一根小金箍棒,请大家动手量一量,量完后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毫米的认识教案篇二
1、结合教学,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同时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2、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问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毫米的认识教案篇三
1.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2. 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形成初步的知识体系。
3. 进一步发展同学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
4. 培养同学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怎样正确使用毫米、分米丈量物体的长度。
课件,纸尺,直尺,卷尺,一分硬币。
公开课教案jiaoxue sheji数学三年级培训资料
一、谈话引入
生1:我1米32厘米。
生2:我1米37厘米。
……
师:请大家估一估,××有多高?
生1:××大约有1米30厘米吧!
生2:××高1米35厘米。
……
答:答案不统一,要想准确地知道他的身高怎么办呢?
生:量一量。
师:谁能帮他丈量一下?(指名3人用卷尺丈量,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丈量结果。)
板书:1米39厘米
师:刚才谁估测的比较接近1米39厘米?
师:这里面有咱们学的几个长度单位?
生:两个,米和厘米。
师:那么1米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米长的纸条)
1厘米呢?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厘米长的纸条)
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1米等于100厘米。
毫米的认识教案篇四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1至24页。
教材分析:
(一)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本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这些长度单位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分析教材的编排意图。
1、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
2、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3、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2、能够根据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策略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实际操作等突破重点,通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动手操作,计算等突破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在生活中常遇到测量问题,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在教学时,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他们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要注意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动手操作与认真思考相结合,在测量中,学生可能对毫米的测量更难掌握一些,可让学生多操作,单位换算和计算也要加强。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单位。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在操作和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提高学生估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复习旧知。
(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
(2)请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曲别针、铅笔的长度。
(3)集体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2、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知识,估计一下我们的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老师板书学生估计的结果。提出问题:“究竟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谁估计的结果更接近准确数据呢?”请同学分成小组对数学书的长、宽、厚进行实际测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1)分组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和厚。
(2)组织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数学书长:不到21厘米,差2个小格。宽:不到15厘米,差2个小格。厚: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
提出问题: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足整厘米时怎么办呢?
2、学习1厘米10毫米。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从直尺上选定1厘米的长度,数数在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长度相等)通过观察和数格从中得出,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个小格,长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
老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3、深刻感悟1毫米的长度,形成直观现象。
(1)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宽或厚约是1毫米?然后动手量一量看你说的对不对。(硬币、超市会员卡、钥匙等)。
(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以毫米为单位计算的?
(3)说一说,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各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
(4)猜一猜,学生尺的厚度是几毫米?然后同桌同学合作验证猜得对不对。
三、巩固练习。
1、第3页做一做。
2、第5页练习一第1、2题及第3题的前2题。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毫米的认识教案篇五
1、出示身高图。
问:你知道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吗?(量身高)。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的身高是多少,齐读:1米32厘米。
这里面用到了两个什么单位?(长度单位)分别是什么?(板书:米厘米)。
2、复习米和厘米。
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贴出1米纸条。问:你感觉1米比较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贴出1厘米的纸条。问:你感觉1厘米的长度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导入。
我们感觉1米和1厘米的长度相差太大了。如果我们要去量课桌的长,用米作单位太大了,用厘米作单位又太小了,所以我们今天要认识米和厘米之间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板书)。
毫米的认识教案篇六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长度观念,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重 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 。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难 点:怎样正确使用毫米、分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关 键:采用直观演示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教 具:课件、米尺、学生尺 、线绳、各种小物体等。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师:每组的纸上都画有一条小线段,你们能精确量出它的长度吗?试试看!1、学生分组活动。2、汇报: 量不出小线段的长度。
师:怎样才能量出小线段的长度?
生:要是知道一个小格是多长就能量出。
师:你想 怎样解决这个疑问?
生:看书。
师:请同学打开书60页,自学例1。
点评:有疑才有思,通过量线段这个小环节,教师故意为学生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每个学生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疑问,积极性非常高!
二、合作探究,形成规律。
师:谁能告诉老师一个小格是多长?
生:一个小格长1毫米。
师:你能具体说说是怎么规定的吗?
生: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是1毫米。
师: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教师自制课件动态演示)。
师:量一量,一分硬币有多厚?
生:1毫米。
师: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
以小组为单位,量一量你身边的小物体的长度或厚度,要有分工,有记录,分工明确。
学生分组活动。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汇报。
师:当我们量的物体比较小或要求我们量的比较精确时要用毫米作单位,当要量比较长的物体时,就要用一个比毫米大的多的长度单位,想知道它是什么吗?打开书61页,自学例2。
( 1)学生自学。
(2)学生汇报:10厘米的长度就是1分米。
师: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米等于多少分米?
继续以小组为单位,看看那些物体可以以分米作单位来量一量。
(1)学生分组活动。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量出3分米长度的绳子给大家看。
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那些长度单位?
(大屏幕出示已学过的长度单位)
点评:在新授环节我主要采用了如下的方法:自主法、合作法、探究法、实践操作法,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比如以毫米、分米为单位量身边物体的长度或厚度,既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并且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亲切感,学生积极性高,学习效果也很好。
三、巩固练习
1、填合适的长度单位。
(1)蜡笔长6( )。 (2)跳绳长2( )。
( 3 )课桌高7( )。 (4)粉笔长75( )。
(5)别针长34( )。 ( 6)小红身高120( )。
2、判断
(1)小名身高134米。( ) (2)一根绳长15分米。( )
(3)一块橡皮厚1米。( ) (4)10分米=1厘米。 ( )
3、儿歌
长度单位真不少,米、分米、厘米和毫米。
有的长,有的短, 有的不长也不短。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一定要:牢牢记,灵活用。
点评:在巩固练习阶段 ,采用了学生喜欢的一些形式,如:选择、判断、儿歌等,既检验了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寓乐。
毫米的认识教案篇七
知识教学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
能力训练点: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自己操作,注意培养观察、分析、综合、动手、迁移、推理创造等能力。
启迪学生主人公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教学,初步渗透由量变到质变的辨证思维的方法。
重点:使学生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概念,理解单位间的进率;
难点:用毫米和分米作单位准确测量。
教具、学具准备:1分硬币、米尺、纸条(待量)、电脑课件。
学前准备。
提问:请同学们拿出米尺,找找上面有我们学过的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同桌互相用手比比看。
4、引出课题,看来光有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还不够用,我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或需要量得比较精确时还需要一个更小的单位,谁知道是什么?(可能有学生能回答出毫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认识毫米。
探究新知。
认识毫米:
(1)(电脑出示米尺放大图)提问:你能找到1毫米吗?请认识的几名同学上台给大家指指看。引导学生说出厘米中间的每1小格就是1毫米。
(2)初步感知:这幅图上的每1毫米都是放大的,实际的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尺子看一看。同桌互相看看。
(3)用1分硬币帮助建立毫米概念:
(4)小组活动:数一数每一厘米有多少毫米?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得出:1厘米=10毫米,还能怎么说?(10毫米=1厘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5)画一画:在纸上画出1毫米有多长。最后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6)电脑出图,看米尺填数。在纸上完成,指名回答。
(7)完成60页3题,看图说出别针和钉子的长度。
(8)量数学书的厚度,指名汇报,说说产生误差的原因。(书纸厚度不同)强调:量时从尺子的0刻度线量起。
认识分米。
提问:量数学书的长度时用毫米作单位合适吗?为什么?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再大一些、比米再小一些的单位就好了,让学生猜一猜有没有?如果有知道的,可以请同学告诉大家。小组活动:量指定纸条的长度(10厘米),师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二位新朋友分米,1分米就是10厘米。让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是多长,用手比比,说说1分米是几厘米,再闭上眼睛想一想。(板书:1分米厘米)。
提问:请你用1分米纸条与米尺比比,猜猜1米里有几个1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画一画:在练习本上1分米长的线段。
巩固练习。
量一量彩带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填上合适的单位。
床长2()桌子高()从家到学校500()。
橡皮长30()文具盒厚4()楼房高30()。
小组活动:借助绳子作工具,量出杯子侧面一周的长度。师巡视,指名汇报方法。
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1米=10分米=100厘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毫米的认识教案篇八
在二年级(上册),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也初步学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或估计物体、线段的长度。在三年级(下册)学生还将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学习用千米作单位描述公路、铁路及河流的长度,描述常见交通工具行驶的速度。可见,分米和毫米不仅是认识长度单位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逐步掌握测量方法和技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设计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旧知与新知的有效衔接。
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对厘米和米的已有认识,引出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由此。
帮助学生明确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
二、操作与思考的有效合作。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并借助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对物体长度的把握能力。让学生剪出1分米长的纸条,让学生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让学生找出接近1分米长的铅笔,借助银行卡的厚度让学生体验1毫米等活动都是为了帮助学生逐步形成1分米、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像这种概念教学的课堂,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让学生动手测量,亲身经历,用心总结,才能学得会,辩得请,记得牢。
毫米的认识教案篇九
1、通过测量活动,认识国际通用长度单位毫米与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长度。
2、理解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掌握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的换算。
3、培养学生估测和实际测量以及熟练使用测量工具测绘的技能。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体验毫米、分米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毫米和分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建立。
每生一把尺子,一张测验纸,同桌一套学具材料(纸条、牙签、小棒。)。
前面我们学习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下面以2人小组回顾复述以下内容:1米=()厘米床长2()铅笔长15()。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甜甜的梦里看一看吧!大家看,他梦见谁了?
生:齐天大圣孙悟空。
师:齐天大圣在向小朋友们展示他的金箍棒呢!变小小变成1分米长了!可以放在甜甜的手心里了。还能变得更小呢,小小变成5毫米长了,放在了齐天大圣的耳朵里了。
师:我相信很多同学都发现了数学信息,那么谁能来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
生:5毫米有多长?
生:1分米有多长?
师:想要知道5毫米有多长,那我们只要知道1毫米有多长就可以了,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两位新朋友——分米和毫米。
2、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猜测。
师:孙悟空可以把5毫米的金箍棒放进耳朵里,说明了什么?(毫米很小)师:那1毫米有多长呢?你来猜一猜。(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2)讲解。
(3)感知。
师:那你们现在知道1毫米到底有多长了吗?能不能用手比一下?你有什么感觉?(毫米很小)对,因为毫米很小,所以测量比较小的物体的时候就用毫米做单位师:能不能再比一下5毫米的长度?那你现在知道5毫米有多长了吧?噢,原来5毫米这么小,怪不得齐天大圣能把金箍棒放在耳朵里。
(4)联系生活。
(5)寻找关系。
师:大家还记得以前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让学生用手比一下)。
师:那还记得米和厘米的关系吗?(1米=100厘米)。
师:那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今天学习的毫米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米或者厘米是不是也有关系呢?(播放幻灯片)师:那你现在知道了吗?(10毫米=1厘米)。
师:那2厘米=()毫米?3厘米呢?5厘米呢?(出示练习题)。
(1)猜测。
师:孙悟空把金箍棒变成了1分米放到了甜甜的手心里,通过图片,你能猜一猜1分米有多长吗?(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2)讲解。
(3)小组合作探究。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会思考、会学习,老师这里有两个问题,如果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解答,那你就跟分米成为了好朋友。
课件出示题目。
(1)分米跟厘米是什么关系呢?
(2)分米跟米又是什么关系呢?
(4)联系生活。
(5)感知。
(6)小结。
师:我们学过的测量物体长度的单位有什么?他们都叫做“长度单位”出示长度单位定义。
师:今天大家表现这么好,相信在用这些长度单位时,大家也能表现的更好,老师对你们有信心,你们对自己有没有信心呢?(幻灯片出示练习题)。
2、小兔子身长4(),尾巴长约7()。
3、一只七星瓢虫的长度大约是5()。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小明身高138(),他的大拇指宽约(),手腕一圈长约12()。
师:拿出1张白纸,谁能量出这张白纸的厚度?(生量后发现不到1毫米。)师:其实有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同样还有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课后请同学们找一找。
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呢?
毫米的认识教案篇十
1、通过测量活动,认识国际通用长度单位毫米与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长度。
2、理解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掌握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的换算。
3、培养学生估测和实际测量以及熟练使用测量工具测绘的技能。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体验毫米、分米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每生一把尺子,一张测验纸,同桌一套学具材料(纸条、牙签、小棒。)。
一、温故互查。
前面我们学习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下面以2人小组回顾复述以下内容:1米=()厘米床长2()铅笔长15()。
二、设问导学。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甜甜的梦里看一看吧!大家看,他梦见谁了?
生:齐天大圣孙悟空。
师:齐天大圣在向小朋友们展示他的金箍棒呢!变小小变成1分米长了!可以放在甜甜的手心里了。还能变得更小呢,小小变成5毫米长了,放在了齐天大圣的耳朵里了。
师:我相信很多同学都发现了数学信息,那么谁能来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
生:5毫米有多长?
生:1分米有多长?
师:想要知道5毫米有多长,那我们只要知道1毫米有多长就可以了,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两位新朋友——分米和毫米。
2、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一)、认识毫米。
(1)猜测。
师:孙悟空可以把5毫米的金箍棒放进耳朵里,说明了什么?(毫米很小)师:那1毫米有多长呢?你来猜一猜。(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2)讲解。
(3)感知。
师:那你们现在知道1毫米到底有多长了吗?能不能用手比一下?你有什么感觉?(毫米很小)对,因为毫米很小,所以测量比较小的物体的时候就用毫米做单位师:能不能再比一下5毫米的长度?那你现在知道5毫米有多长了吧?噢,原来5毫米这么小,怪不得齐天大圣能把金箍棒放在耳朵里。
(4)联系生活。
(5)寻找关系。
师:大家还记得以前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让学生用手比一下)。
师:那还记得米和厘米的关系吗?(1米=100厘米)。
师:那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今天学习的毫米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米或者厘米是不是也有关系呢?(播放幻灯片)师:那你现在知道了吗?(10毫米=1厘米)。
师:那2厘米=()毫米?3厘米呢?5厘米呢?(出示练习题)。
(二)、认识分米。
(1)猜测。
师:孙悟空把金箍棒变成了1分米放到了甜甜的手心里,通过图片,你能猜一猜1分米有多长吗?(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2)讲解。
(3)小组合作探究。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会思考、会学习,老师这里有两个问题,如果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解答,那你就跟分米成为了好朋友。
课件出示题目。
(1)分米跟厘米是什么关系呢?
(2)分米跟米又是什么关系呢?
(4)联系生活。
(5)感知。
(6)小结。
师:我们学过的测量物体长度的单位有什么?他们都叫做“长度单位”出示长度单位定义。
三、自学检测。
师:今天大家表现这么好,相信在用这些长度单位时,大家也能表现的更好,老师对你们有信心,你们对自己有没有信心呢?(幻灯片出示练习题)。
2、小兔子身长4(),尾巴长约7()。
3、一只七星瓢虫的长度大约是5()。
四、巩固练习。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小明身高138(),他的大拇指宽约(),手腕一圈长约12()。
五、拓展延伸。
师:拿出1张白纸,谁能量出这张白纸的厚度?(生量后发现不到1毫米。)师:其实有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同样还有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课后请同学们找一找。
六、总结提升。
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呢?
毫米的认识教案篇十一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活动,激活参与学习的意识。
毫米的认识教案篇十二
1、在实际活动中经历测量物体的过程,体验分米、毫米的产生是日常测量的需要。感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生活的观念。
2、通过观察、实践操作、合作探究等数学活动,丰富学生的感知,正确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知道米、厘米、分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比一比谁的眼力好、估一估大约长多少、猜一猜大约有多厚等活动,培养学生自觉估测的意识和能力。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正确建立表象。
正确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直尺、米尺、实物等。
小兔拔萝卜:(让学生体验分米和毫米的建立是日常测量的需要)。
(一)认识毫米。
1、观察直尺,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再说说自己的发现。(每个1厘米中都有10个小格)。
2、指出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3、请每位同学在尺子上指出1毫米的长度,并用手势比划比划。
4、再任意找出两个数,数数它们之间有几个小格?并把它记下来。
(有可能出现:1厘米=10毫米3厘米=30毫米)。
5、你发现了什么?(板书:1厘米=10毫米)。
6、学生量1分硬币的厚度,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7、猜一猜:大概几页书的厚度是1毫米?再合作验证。
8、你还能说出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
9、说一说生活中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用毫米作单位。
(小结:测量比较精细的物品或要求量得精确的时候一般用毫米作单位,如:手表的零件,测量降雨量也用毫米作单位。)。
10、每人在袋子里找出一件这样的物品。(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
(二)认识分米。
1、小兔继续拔萝卜:测得萝卜的长是10厘米。
2、谁知道10厘米等于多少分米?(板书:10厘米=1分米)。
3、国际上把10厘米规定为1分米。从刚才老师的叙述中你听懂了什么?
4、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是从哪儿到哪儿,并和同伴相互交流。
5、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同桌相互验证。
6、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用手势表示时教师要注意作方法上的指导)。
7、先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的长度,再比划验证。
8、比一比谁的眼力好: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有1分米?
9、小组合作探究: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同桌合作:喜欢量身上哪个部位都行,并把它记录下来。
2、估一估: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大约是多少,再量一量。
3、游戏:我来说,你来比。
4、改正数学日记中的错误:
今天早晨,我从2米长,5米高的床上起床后,来到卫生间,拿起16分米的牙刷,9分米的牙杯刷牙洗脸后,吃完早饭匆忙上学去。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80毫米,我以每步4米的步伐走到学校。老师上课了,我拿起14毫米的钢笔和4米厚的练习本认真地作起了笔记。
(1)本节课你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学了长度家族四兄弟后,我们在测量的时候就要选择合适的单位。
(3)用手势比划比划1米、1厘米、1分米、1毫米大约有多长?
(4)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以量一量整个萝卜的长度。
毫米的认识教案篇十三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的关系。
3、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熟悉所学过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正确使用长度单位。
课件直尺硬币米尺正方体盒子等。
学情分析: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米和厘米之后,学会了用直尺进行测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且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际测量,感悟并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使学生经历观察、比划、举例等活动,认识分米、厘米和毫米间的进率,学会以分米和毫米为单位测量较短物体或线段,使学生能积极参加操作、估计、测量等活动,主动了解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感受到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价值。
一、激趣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
游“记忆园”(复习旧知识)
幻灯出示“记忆园”中的问题,并逐一显示问题:
(1)我们已经学过()和()两种长度单位?
(2)1米=()厘米
(3)13厘米-7厘米=()厘米
(4)比划比划1厘米大约有多长?
(5)用手势表示出1米的大概长度。
(上述问题如果学生答对了,奖给小红旗一面)
复习阶段活动小结:(鼓励获奖同学,导入新课教学)
教师导语:以前,我们学过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量较小物体的长度或较短距离应该用厘米作长度单位,如果要量更小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更精确,该用什么来作长度单位呢?请跟着老师走入“求知园”,去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留一定的手写空间,留待后面在补上完整的课题)
二、游“求知园”,认识毫米
幻灯出示“求知园”认识毫米的有关问题(逐题显示)
1、仔细观察尺子,看看1厘米中间还有什么?(有很多小格)
(学生举手答,答对的同学奖“发现奖”牌一面)
2、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10个)
注意引导学生怎么数,数得快的同学奖“速度奖”牌一面。
告诉学生:1厘米中间每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3、1厘米=()毫米(引导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学生举手抢答,答对的同学奖“思考奖”牌一面)
4、用手比一比,1毫米大约有多长?(指名同学比给大家看,其他同学跟着比,比对的同学奖“发现奖”牌一面)
5、量一量:量一根长10毫米的纸条剪下来、量一分硬币的厚度是()毫米、量数学书的厚度是( )毫米。
6、说一说:回形针长( )毫米、铁钉长( )毫米。
(答对5、6两题的同学,分别奖“勤于动手奖”一面和“小星星”一颗)
活动小结:(照顾后进生,巩固“毫米的认识”)
刚才,我们在“求知园”中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同学们在夺奖的过程中学到了新的知识,下面我们把机会让给那些没有得奖的同学,请他们来回答几个问题(指名后进生回答)。
1厘米=( )毫米 1毫米大约有多长?
(各组同学的得奖情况对比,表扬先进组,鼓励后进组)。
三、继续游“求知园”,学习分米。
幻灯出示“求知园”中有关认识分米的问题(逐一显示):
1、量一根10厘米长的纸条,然后把它剪下来,看谁剪得快?
告诉学生:10厘米也叫1分米。
2、填一填:1分米=( )厘米。
3、数一数:在米尺上10厘米为1段地数,看看整好可以分成几段?然后填空:1米=( )分米。
指名学生到黑板前数1米的硬纸条。
4、做一做:
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度大约是几分米?
剪一根3分米的纸条给大家看看。
四、活动总结:(强调知识重点,表扬先进小组)
这节课,我们通过“游园夺奖”活动,认识了长度单位“毫米”和
“分米”,知道了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在活动中同学们表现出色,下面我们进行评比。对获奖小组及获得奖品的同学进行鼓励。
五、课堂作业:
1、练习八第1、2题。
2、动手实践量一量:
(1)《品德与生活》这本书的长、宽、厚各是几厘米几毫米
(2)10张纸大约有多厚?
(3)橡皮擦的长、宽各是几厘米几毫米?
毫米的认识教案篇十四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难点: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
教学资源。
米尺、直尺、硬币、橡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狮子大王是这样选拔的:请你说出这些测量的结果?
一棵大树高8( ),一片树叶长8( ),一个铅笔盒长2( )。
前两道题小动物们都顺利过关了,可轮到第3题,意见大了。小兔说:“这个铅笔盒长2厘米。”小狗说:“这个铅笔盒长2米。”小猴说:“这个铅笔盒长2分米。”到底哪一个小动物的答案是正确的呢?小朋友你们能给它们当个裁判吗?学生讨论。
二、引导探索。
1.先让学生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看到或听到过“分米”这个词?
2.教师强调1分米就是10厘米那么长。并且请大家在直尺上指出1分米的长度,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
3.体会1分米的长度。
教师:请同学们在发的硬纸条上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把它剪下来。告诉学生,这是自制的分米卡。先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然后用手势比划一下,最后再用分米卡验证一下。
4.教学1米=10分米。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在米尺上找1米里面有多少个1分米?然后每组的组长汇报结果。
5.多层训练,加深对分米的认识。
(1)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分米。
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哪儿是数学课本的长边,就去把长边摸一摸,再量一量。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尝试量书本的厚度,各自交流测量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到:当测量结果不满1厘米时,我们需要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2.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对1毫米的认识理解。然后组织学生观察直尺: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并实际量一量,进一步感知1毫米。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的长度。
3.体验毫米的用处:你知道哪些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呢?组织学生讨论。
4.想一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5.引导学生把四个长度单位排排队,体会大小关系。
6.多层练习,巩固新知。
(2)选择自己带来的任意一样物体,量量它的厚度或长度是几毫米。
7.小结:今后,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就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三、综合练习。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过四个长度单位了,你能灵活运用它们吗?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四、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了哪两个长度单位?你有收获吗?你觉得自己学得怎样?
总结提炼:是啊,我们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毫末这四个长度单位。用毫米作单位可以量更小的物体和更短的长度,并且能量得更准确,为了度量的方便,在量稍长的物体的长度时,可用分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用米作单位。小朋友们要根据不同物体的长度采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并加以运用。
板书设计。
简单的单位换算。
1.使学生在测量活动中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且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2.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简单的单位换算,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思考方法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资源。
笔芯、米尺、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故事引入。
小兔和小猫在比赛跳远。小兔说:“我跳了9分米。”小猫说:“我跳了80厘米。”两个小动物都说自己跳得远,因而争论不休。
教师:小兔和小猫谁跳得远呢?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教师不作评价。)。
教师:到底谁跳得远?谁说得正确呢?学了“简单的换算”,你们就能找到答案。
二、组织活动,引导探究。
教师:同样的笔芯,有的人量出来是6厘米,有的人量出来是60毫米,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结:许多小朋友都说6厘米和60毫米是一样长的,6厘米就等于60毫米。那么,为什么6厘米=60毫米呢?你是怎么想的?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教师:是啊,1厘米=10毫米,6厘米就是6个10毫米,也就是60毫米。
2.教师:我们测量了笔芯的长度,知道6厘米=60毫米,我们每天用的课桌的高是多少厘米呢?同桌合作,量一量。
(学生活动,全班交流。)。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小结:1分米=10厘米,80厘米有8个10厘米,就是8分米。
3.练习:50毫米=( )厘米。
三、想想做做,内化新知。
教师:结合测量,许多小朋友已经能用自己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了。接下来,就要看看谁能灵活运用学到的新知识了。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先量量每个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是几厘米,再说说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独立完成,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相互评一评。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先估计一下两条线段的长度各是几厘米,再量一量,看看对不对。最后同桌交流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
(学生活动,反馈交流。)。
四、总结评价。
1.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跟你小组的同学合作得怎么样?
2.教师:下面,请大家参加一个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你们愿意吗?
请每个同学回家后拿一个蒜头,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盘子里。先看看它几天后发芽,再记录一周内蒜叶的生长情况。完成蒜叶生长情况记录表,过一段时间再交流。
板书设计。
简单的单位换算。
80厘米=8分米。
毫米的认识教案篇十五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测量”这部分内容的实践性较强,要注重让学生进行估计、测量、交流等活动,通过直观——表象——抽象的思维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教学中,可以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为学具(如身份证、铅笔、硬币等),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同时要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培养估测能力。
毫米的认识教案篇十六
1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
3 学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4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在实际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认识分米和毫米以及米、分米、毫米之间的进率。
直观操作法,启发式谈话法。
教给学生操作方法。
直尺(1米),课件,纸条(40),一分硬币40枚,棋子等。
1 找一生与师同站,其他学生发现“师生”之间有何不同,由高度引入。
2 复习厘米,米。
〈1〉生用手表示1厘米,1米的长度。
〈2〉师: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常用(厘米)作单位。
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常用(米)作单位。
3 出示一分硬币引入。
师:以厘米为单位测量一分硬币的厚度,如何?为什么?
一分硬币的厚不够1厘米,而我们又想比较准确地知道它的厚度,怎么办?
〈一〉 毫米。
1 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一分硬币的厚度,我们可以用一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来测量。(板书课题)。
2 认识毫米。
师:观察直尺上除了较长的厘米刻度线外,还能发现什么?
师: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小格的长度就是(2)毫米。 你还知道几毫米?
3 1厘米=10毫米。
师:数一数,在刻度1和刻度2之间有多少小格?是几毫米?
同样的方法数3—4之间有多少小格?几毫米?
自选1厘米数小格,汇报。讨论发现了什么?(1厘米=10毫米)。
师:验证:课件演示数小格。
4 量硬币,感受1毫米。
师:量一般物体的方法是什么? 生口答,师小结。
生测一分硬币的厚度,汇报。
师:指导学生借助1分硬币表示1毫米。
5 练习。
〈1〉测量棋子任一条边长,汇报。
〈2〉课件出示练习题。
6 小节:今后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或要求量的比较精确,就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二〉 分米。
1 测桌面的宽用毫米作单位,怎么样?
可以用厘米,也可以用毫米作单位。(板书:1分米)。
2 认识,感受1分米。
师:在尺子上从0刻度起,1厘米1厘米的数出10厘米,指出:10厘米也叫1分米。
师;1分米和10厘米同样长,说明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师:从刻度2到刻度几是1分米?
师:用手势表示1分米大约有多长。
3 分米条制作及应用。
师:2人一张纸条,一人测出1分米,并在最后画一条竖线,同桌用尺子测量检查。如果不正确,另测;正确,沿线折叠。 师巡视指导。
师:用分米条测量桌子宽大约是几分米?多的部分用什么单位表示?
4 教学1米=10分米。
同桌之间提问用手表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师贴分米条)。
师:共几个分米条?10个分米条是几分米?和学过的多长很相似?为什么?
指名提问,师小结。
验证:用1米长尺子测量得出1米=10分米。
课件出示。(巩固新知)。
2 作业 :以毫米,分米为单位,测量家中物体长度,做一个记录。
毫米的认识教案篇十七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钉子(1个)、大米(1粒)、黄瓜(1条)、1米长的绳子、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头饰。
学生准备直尺、米尺、卷尺、纸条(3分米长)、橡皮、铅笔。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来参加体检,它们高兴地看到自己长高了。
课件出示:小狮子自豪的说:“我长高了!”小猴子也不甘示弱的说:“我也长高了!”学生看电脑课件,小狮子高1()25(),小猴子高98()。
学生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请学生用手比划出1米、1厘米的长度。
可是小猪身高1()、小鸡身高10()该怎么填呢?小猪的身高是1米、小鸡的身高是10厘米,他们的身高还可以用一个相同的长度单位来表示。(板书课题:分米)。
二、探索新知。
1.拿出自己尺子,在尺子上找出10厘米,用手比一比10厘米有多长。介绍10厘米。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看一看1分米有多长。
2.说一说1分米等于几厘米。画出一条长是1分米的线段。
组织学生说出长大约是一分米的物体,并拿出尺子量一量。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表象。
3.(1)猜一猜:拿出3分米的纸条,估一体纸条的长度。组织学生验证自己的想法。
(2)再拿出1米的绳子,让学生估测大概有多长。组织学生验证猜想,并在尺子上数一数,1米有多少分米。让学生直观感受到1米=10分米。
4.出示电脑课件:小猪高1米,小鸡高10厘米。你能不能把它们的身高用同样的长度单位表示出来。学生把小猪的身高转换成10分米,小鸡的身高转换成1分米。
[评析:通过学生用手比划,看直尺、数、画、量物体的长度,加深对分米的认识。]。
(1)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厚多少?让学生量书的厚度,部分学生表现出困难(不满1厘米),也有学生已对毫米的有了初步的认知。
(2)那为了量出这本书厚度,你们头脑里是否会有一个新的愿望?(要有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
其实你们的愿望就藏在尺子里。
[评析: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这里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学生意见不一,量一量时又发现不够1米、1分米、1厘米,由此激起。探寻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
2.组织交流。
(1)观察尺子,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组织学生交流)。
直尺上1厘注中间还有很多的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2)请你画出1毫米的线段。说说你对1毫米的感受用手势来比划一下。
(3)请你任意选择尺子上的相邻两个数字即1厘米中间数数有几毫米,为了方便数的时候可以用铅笔尖指着数。
学生交流从同学生们刚才的交流中你发现了什么或得出一个什么规律?
3.体验毫米的作用。
你知道量哪些东西的长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呢?组织学生讨论。
4.说一说,排一排。
(1)请4名学生戴上分米、毫米、米、厘米的头饰进行角色扮演,介绍自己。如:我是分米,我在学过的长度单位中,我排老二,我比厘米大,比米小,1分米有这么长(用手势表示)。(2)介绍完之后,请4个长度单位按顺序排一排。请下面的小朋友说说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评析:角色扮演是小朋友喜闻乐见的活动,通过角色扮演介绍4个长度单位,使抽象的知识生动化,加深学生对4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和它们的大小关系。
5.利用资源,课外延伸。
(1)量一量1元硬币的厚是多少毫米。
介绍:其实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确实还有,比如微米、纳米,同学们可以课后去查阅工具书,也可以向别人请教或上网寻找更多的知识。
[评析: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指出新的问题,激发他们探寻课本以外的新知的欲望,让他们知道知识无止境。为学生走出课本,走向自生探索创造了机会。
三、实践应用。
1.看一看(“想想做做”第2题)。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看出来的,加深巩固对1厘米=10毫米的理解。
2.量一量(“想想做做”第3、4题)。
学生在活动时,教师注意观察学生是否选用了合适的长度单位。
3.填一填(想想做做第5题)。
先帮助学生回忆每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短,放手让学生填哪个单位比较合适。再拿出实物交流整合。
4.比一比(想想做做第6题)。
先猜一猜,再比一比,量一量,交流评议。
四、课堂总结。
围绕今天的学习内容,你能提出那些问题考考你的同学?还有什么疑惑想提出来?
毫米的认识教案篇十八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实际长度的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使学生能用毫米作单位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以及用毫米作单位画线段。
一、复习旧知
1、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让学生口答。
2、提问: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1米=()分米
1分米=()厘米
1米=()厘米
下面请同学们用尺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
学生动手得出结论(不足1厘米)
3、引入新课
我们要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一个新的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教学新课
1.指出直尺上的厘米刻度
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到1厘米的刻度线,并且用拇指和食指示范出1厘米的长度。
2.认识毫米
(1)提问:在这1厘米中间还有没有刻度线?它们之间的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是多少呢?
学生回答(1毫米)
(2)请同学们再看一看,直尺上表示的1毫米有多长?
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的长度是多少。
用手指比划一下,1毫米有多长。
3.认识1厘米=10毫米
我们借助直尺来看一看。
1厘米是几毫米?我们只要数一数1厘米里面有几小格,那么它就等于几毫米。
请同学们拿着铅笔,用铅笔尖指着尺上的小格数一数,看看1厘米等于几毫米。
(学生数,然后回答)
(教师领读一遍)
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总结:到现在为止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知道了毫米是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1厘米=10毫米。
4.教学例1
(1)教学例1
a.请同学们拿出一根自动铅笔的笔芯,平放在课桌上。
b.要求大家用尺量一量这根笔芯的长是多少毫米,然后告诉老师。
(要求把0刻度线对准笔芯左端,看右端对准多少毫米的刻度。教师巡视辅导)
请同学们看一看课本第70页的例1,你的量法和书上的一样吗?
数一数课本上笔芯的长度是多少毫米,并填在书上。
5.画线段
(指导画线段的方法:先画什么?用直尺上的0刻度对准这一点?要画多长就画到多少毫米为止,最后还要注意什么?)教师示范。
请同学在练习本上画一条42毫米的长的线段。
让同桌互相量一量,看看画的是不是42毫米长的线段。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请同学们拿出一枚1分硬币,量一量看看它的厚度是多少?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的花边和回形针各是多长,把结果填在括号内。
3.做“练习十五”第1题
请同学们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
4.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让学生先量然后提问回答。
5.做“练习十五”第3题
分2人小组讨论,得出结果然后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练习十五第4题。
毫米的认识教案篇十九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通过动手操作体验,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认识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
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硬币,尺子,练习纸,学具袋,名片。
一,谈话引入。
1,今天这节课,咱们要一起来研究这张名片,你知道它的长,宽分别是多少吗谁来估计一下。(生估计,2—3名,快速)(我认为长大约是9cm,宽大约是5。4cm。)。
反馈:a,长是多少(3人说——同意吗)——板书:9厘米。
b,宽呢(5厘米多一点,5厘米4毫米,54毫米,5。4厘米……)。
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的时候,我们要用到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用字母mm表示。(板书)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毫米。(出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新授。
1,请你仔细观察大屏幕上这把尺子。(出示)。
找一找1厘米,谁找到了(生:刻度2—刻度3之间是1厘米。)2—3名。
2,直尺上有好多1厘米,把尺子再放大一些,仔细观察这个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
a,小刻度线——(这是你的发现)。
b,10小格——(你观察得真仔细)。
……。
当然这里的1毫米是放大后的效果,还原后看一看,怎么样呀!
3,在你自己的尺子上随便找一个1厘米,仔细数一数是不是都有10小格。(活动)有没有(有)所以我们说(1厘米=10毫米,10毫米=1厘米)。
4,把尺子放一边,拿出1分硬币,它有多厚呢(生估计)量量看(巡视,一人上来演示)请大家看xx是怎么量的。(表扬:好多小朋友的眼睛已经看着大屏幕了)。
仔细看,看清楚了吗他是这样量的,小朋友也这样量量看,是1毫米吗。
哦!一个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把它放在拇指和食指之间,手指不动,轻轻地把硬币抽出来,留下一条细缝,大约就是1毫米,多试几次,感觉一下。(师一起再一遍)。
5,你觉得1毫米怎么样说说你的感受——(很短,细缝)。
说得真好!这是1毫米(举1分),那1元硬币又有多厚呢量一量。(2毫米)。
量好的举手,你说(1名,2毫米)——同意吗。
1个一元的硬币大约厚2毫米,那2个呢(4毫米)量一量验证一下!叠几个会是1厘米呢(5个)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说)5个2毫米就是(1厘米),1厘米=(10毫米)。
6,(举着1分,1元)。
这是1厘米,这是1毫米,闭上眼睛,把它们记在脑子里,记住了吗好,把硬币放回铅笔盒。(表扬xx,动作最快,奖你一朵玫瑰)。
听仔细要求,不用尺子,把你脑子里的1厘米和1毫米画在练习纸的背面,开始!(生画)。
反馈: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xx小朋友画的,(反馈2个)。
你画得准确吗让同桌检验一下。画得比较好的送他一个笑脸。
7,认识了毫米,请你再来量量名片的宽(一生上来量)宽是多少(生)板书:5厘米4毫米。你是怎么看的(4毫米是怎么看出来的)数出4格)。
宽是(5厘米4毫米),还可以怎么说。
a,(54毫米)你是怎么知道的(引:1厘米是10毫米,5厘米呢50毫米+4毫米=54毫米)。
三,总结。
1,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a,认识了毫米——1毫米是怎样的(手势表示)。
b,1厘米=10毫米。
一个1分硬币大约厚(1毫米),一个1元硬币大约厚(2毫米)。
2,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毫米呢(生举例:校徽厚,胸卡,纽扣,磁卡等)生活中要用到毫米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下雨天的降水量就是用毫米表示的,只要你有数学的眼光,处处留心,肯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四,练习。
1,下面请小朋友一起来看一看,数一数这些物品的长度。(出示)在练习纸上做一做。(独立完成——投影反馈,生说)全对举手,真棒。
2,这些都是已经量好的,想不想自己动手量一量瞧,这儿有橡皮,发夹,棋子还有小棒,(出示)请小朋友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先估一估,再量一量,一起完成这张表格。听清楚要求的小组表现给我看!(发学具)(小组活动——投影反馈,小棒多反馈两组)。
橡皮9毫米,棋子9毫米,发夹4厘米7毫米,小棒14。4;12;10。2。
小朋友都测量得很仔细,估计能力也不错。
五,拓展。
经过一节课的接触,好多小朋友我都记住了,想进一步了解我吗。
徐老师可是有备而来的,瞧,这是我的名片,有整整一盒哦!(出示)。
a,估一估,这一盒名片的厚度。(生估)——谁上来量一量。(生投影量)谢谢你,送你一张名片。
b,(出示9毫米左右)这些又有多厚呢(估—下面测)你来告诉大家。
c,那一张的厚度是多少呢(生说:1毫米不到)拿出1分的硬币比较一下。
1毫米都不到,那怎么办呢(我们要找一个比毫米更小的单位)。
你知道吗。
a:微米——微米很小很小,1毫米里面有1000个微米,1000微米才1毫米呢!还有比微米更小的单位呢,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有兴趣上网查一查吧!
b:微米,纳米——微米很小很小,1毫米里面有1000个微米,1000微米才1毫米呢!纳米比微米更小,想进一步了解它们可以上网查一查。
c:无——小朋友课后可以上网去查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