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红领巾真好教案及教学反思(实用17篇)
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的一份详细教学计划,它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内容。教案的编写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思考和安排,也是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不同学科和不同年级的教案设计可能存在一些差异,但都应该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红领巾真好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
《“红领巾”真好》是一首精短的儿童诗,阅读这首小诗,犹如打开一幅清新动人的画卷,置身其间,仿佛看到晨曦下小鸟正唱着欢乐的歌,梳理着蓬松的羽毛,无忧无虑地嬉戏着。可爱的小鸟能为林中树木“看病”,为田间菜苗“疗伤”。“红领巾”们来到树林,手捧自制的小鸟巢,肩扛崭新的小木牌,给小鸟安家。树上的小鸟高兴地唱着:“红领巾”真好!这里有活泼、可爱的小精灵,文本是有趣的,如何让学生学得有趣、活泼呢?这里我就像一个经营者,在积极营造着美丽的课堂:
这是第一课时的学习,识字是首要目标。为了让学生轻松、有效地掌握这些抽象的方块字。依据学生的`好动的特点,我有意识地和学生玩编拍手歌的游戏,通过念、拍“口字旁,几字边,叽字记心间”等这样带节奏的拍手歌,达到眼、手、、心、口的统一,学生喜闻乐见,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达到了识字教学的高效。同时,潜意识中教给了学生识记合体字的方法,一举两得。
我们知道,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应是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掌握和形成。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产生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等,都产生于一定的教学过程中。《“红领巾”真好》一、二两节讲述的是清晨小鸟的快乐、活跃,如何把文字所传达的开心快乐转为学生的快乐,变成学生的直观体验,从而读出快乐呢?我是通过语言描述和换位角色体验等途径来实现的:
1、语言描述。
课堂中教师的优美语言引领着孩子去学习、探索。如在理解词语“扑棱棱”时,我说:清晨,一缕阳光射进了树林,又一个新的一天来了,小鸟们,准备好,叽叽喳喳地叫起来,飞起来吧!”学生听着仿佛自己就在森林中,都愉快的飞起来了。如在引导学生表演捉虫时,我先描述:我们的教室就是美丽的大森林,这里有美丽的花,有高大的树,你们可以飞出座位,去给大树捉捉虫,可以一边介绍自己一边捉虫。就很自然的给学生创造了森林这个大环境。
2、换位角色体验。
对文本情感的体验,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就把自己当文章中的我。在这儿,文章讲的是小鸟,其实他与可爱的学生有较多的相似处。快乐的小鸟会唱歌,会叽叽喳喳的说,还会梳理蓬松的羽毛,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学生已有体验,我及时引导学生想象:快乐的小鸟在叽叽喳喳的说些什么?学生有的说“今天天气真好!”有的说“昨晚睡的真舒服!”……学生的思维打开了,好象自己就是林中那只早起的鸟儿,越说越开心,此时学生读课文不用说开心的字眼儿,已经是有那股味了。我再作侧耳倾听状,仿佛听到了歌声,孩子们就开心的唱起了歌儿,边唱边做动作,快乐的气氛越来越浓了。我再问:快乐的小鸟你们还在干什么呢?直接把学生当作了一只鸟,学生有的说我在做操,有的说我在和邻居打招呼,有的说我在梳理羽毛打扮自己……各式各样,,此时再读,学生是乐读,同时也是读得乐极了!最后我把学生放入了美丽的大森林这一情景,让他们这群“小鸟”去给大树去捉虫,我先当上了啄木鸟飞出去,学生爱玩是天性,当小鸟更是开心极了,整个教室变成了繁忙的大森林!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自主地去理解和感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既获得了知识,又产生了情感,激发了想象,启动了思维,形成了一定的态度系统。
红领巾真好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二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强调语文的基础训练,体现语文工具性这一特点,比如,在复习词语时,强调难点字的读音,在学习课文时,aabb、abb式词语的积累,以及“一会儿……一会儿……”“因为……所以……”句子的训练。我自己觉得这样的训练很有层次性,达到了积累词句,学语文,用语文的观念。语言是一种技巧,是一种技能,要想掌握必须通过多次训练,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也特别注意这一点。
红领巾真好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三
一会儿唱歌,一会儿梳理蓬松的羽毛。
清晨,林中谁最活跃?
是机灵的小鸟,
扑棱棱,飞来飞去,
捕捉害虫,保护翠绿的树苗。
清晨,林中谁来得最早?
是“红领巾”来放鸟巢。
崭新的木牌上写着:“请爱护小鸟!”
小鸟在枝头高唱:“红领巾真好!”
红领巾真好教案及教学反思篇四
《红领巾真好》这篇课文篇幅短小,节奏欢快。以问答的形式展开全文,富有情趣,给人以美感。课文采用拟人的手法,给我们展开了一副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
本诗共三小节,第一节写小鸟的活泼可爱,使人不由自主地爱上这些小精灵;第二节通过小鸟吃害虫的行为告诉孩子们,小鸟能保护树木,为树木捉害虫,是人类的朋友;最后一节用“红领巾”的爱鸟行动点明了“要保护自然,保护鸟类”的主题。短短三节文字,表达了保护生态环境、禁止捕杀益鸟的环保的观念,并启发学生如何用实际行动爱护益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低年级要重视识字教学,要注意通过图片理解词语的意思,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抓住这一重点进行教学。
将生字进行分类。本课共有八个生字,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引导学生在学习生字时进归类,“叽、喳、棱、牌、跃”是左右结构的字,“蓬、崭、巢”是上下结构的字,学生记住了生字的结构再进行具体识记,尤其是难记的生字“棱”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采用编儿歌的方式来识记,旨在让学生在学习生字时,要注意归类,有利于大量识字。
利用图片增加理解。在学习“蓬”字时,我首先出示生字,然后出示蓬草的图片,让学生理解“蓬”有杂乱的意思。尤其是学生在理解“梳理”时,我让学生观察图片,小鸟是怎样梳理羽毛的,学生通过图片能够清楚,小鸟用嘴或用爪子把自己蓬松的羽毛整理好。
在指导写字时我指导了“跃、蹦”两个足字旁的生字,让学生仔细观察,虽然都是足字旁的字,但是两个足字旁的大小占格是不一样的,要观察仔细,才能进一步写好。
不足之处:对生字“棱”的读音没有细致把握,在扑棱棱中是变音一声,我在注音时就标成了一声,还有在指导生字时,我出示的田字格太扁,导致学生看到的生字有些失真,这是今后特别需要注意的。
红领巾真好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五
今早,我给孩子们上第七单元的26课《红领巾真好》,这篇课文篇幅短小,节奏欢快。以问答的形式展开全文。富有情趣,给人以美感。早读时间,我让孩子们读了很多遍课文,给他们声情并茂地示范朗读。昨晚,我认真地备了课,精心制作了教学课件。
这首精美的儿童诗歌共有三节,第一节写了小鸟的活波可爱,让人不由自主去爱这些小精灵。第二节通过这些小精灵捕捉害虫的行为告诉孩子们,小鸟是森林的朋友,我们要爱护他们,保护他们。最后一节以红领巾爱鸟的行动点明了“保护自然,保护鸟类”的主题。短短的三节文字,表达了保护生态环境,禁止捕杀益鸟的环保观念,并启发学生要如何以实际行动爱护鸟类。
上课伊始,我以课文题目引入,红领巾指谁?为什么说他们“真好”。孩子们再一次认真读课文,回答这个问题。
精美的课件,形象直观的媒体展示,让学生充分融入到情境之中。学习第一节的时候,一幅清晨美丽的图片展示在学生面前,一缕柔和的阳光斜斜透过树梢洒在树林的草地上,空中有欢快的小鸟翻飞叽叽喳喳地叫着,这样有声有色的美景吸引住了学生,每一个孩子都仿佛走进了清晨的小树林中,听着小鸟欢快的叫声。学习第二节的时,重点让孩们理解“扑棱棱,捕捉害虫。”还是以多媒体展示,飞动着的小鸟叫着,飞着,仿佛听得见那声音。捕捉害虫的忙碌,还拓展了一些课文以外的知识,杜鹃鸟、燕子、啄木鸟等每天能捕捉多少害虫的资料。
几个红领巾扛着“请爱护小鸟的木牌,清晨走进小树林,小鸟围着红领巾在欢叫,仿佛在说着“红领巾真好!”
课文中一个生字的学习,我在田字格中一笔一笔示范的,孩子们跟着写。
这节课的学习,我是满意的,孩子们能声情并茂地朗读,也理解了“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我们不能伤害它。”这一主题。
红领巾真好教案及教学反思篇六
在本次“明星杯”教学设计比赛后,我试上了我设计的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环保”专题中的第课“红领巾真好”。本课插图形象传神,内容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生动活泼。
在备课时我考虑到全诗只有三节,内容较短小且结构基本相同,因此创设了走进书中大树林的情境,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进行识字教学,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存在许多不足,现将反思总结如下:
本课中,我把识字的重点放在会认的字上,占用了课上大半时间去记字形、解字义。却忽略了应该真正夯实的会写的字。这也是我今后识字教学中需真正去落实改正的问题。今后在识字教学的同时给予充足的时间去落实写字环节,是自己本课最大的领悟。
汉字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基础,汉字的演变是从象形的图画过渡到我们现在的印刷字体,它们演变历史悠久而生动,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优美的图画,都有一个故事。在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如能多点研究汉字的形态及演变过程,充分发挥汉字各种字体的特点及风采,运用巧妙,构思独到,定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汉字的魅力。
在教学中,我没有采取从第一节教到第三节的办法,而是采用了变序的教学方法。首先从课题入手:是谁在夸“红领巾”真好?从课文中去找,让学生养成带着问题边思考边找答案的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接着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小鸟会赞“红领巾”真好?让学生融入到第一、二节的课文学习中,让学生体会小鸟的机灵一节时,没有让学生再去看看课文中的插图或借助课件再去体会小鸟的可爱,这样仅限于老师和个别学生的领悟,教师也没有好好地“扶”学生去体会小鸟的机灵。在体会小鸟的机灵时,也缺乏想象能力的拓展,如我可能引导学生想象体会还有哪些鸟也会捕捉害虫?还有那些鸟是益鸟等。可我在教学中都只简单地引导学生体会小鸟忙着去干什么?而忽略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我可以出诸如上面两个问题去引导学生练说,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及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这些都是待改进的。
红领巾真好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七
《红领巾真好》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整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合谐相处的美与爱的赞歌。文本中的“红领巾”、“小鸟”对于学生来说都非常熟悉,而且课文图文并茂,面对这样的一篇优美的课文,学生们非常乐于学习。而且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朗读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教学中我在挖掘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发挥诗歌利于朗读的优势,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多形式读文,体会小鸟的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受“小卫士”的快乐自豪,激发学生积极投身爱鸟护鸟公益活动中去。
一、引情入境,建立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
面对二年级的小学生,如何让孩子喜欢语文,走近语文,品味语文?一开始我让学生们整理好自己胸前的红领巾,明白谁就是“红领巾”,并自始至终贯穿全文,让学生明白自己就是红领巾,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等。并设置了“知道这群可爱的红领巾是谁吗?”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学生在这样乐意融融的情境中,开始学习课文。
二、设疑激趣,激发主动求知的兴趣。
在明白了“红领巾是谁”后,我自然地引出“看着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在质疑问难中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求知的意识。因为学生的好奇心很强,他们自然地顺着老师的引导,带着问题去读课文。
三、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我们知道,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应是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掌握和形成。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产生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等,都产生于一定的教学过程中。课文一、二两节讲述的是清晨小鸟的快乐、活跃,第三节是写红领巾的爱鸟行动。如何把文字所传达的开心快乐转为学生的快乐,变成学生的直观体验,从而读出快乐呢?形象的画面,逼真的音响,声情并茂的朗读,都将浓厚地渲染气氛,让学生深深地融入情景。
其实从文本角度看,只有学生在很好地解读了“小鸟”之后,才能从“小鸟”这个侧面真正感悟到“‘红领巾’真好!”。新课标中指出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在重视他们的情感体验基础上生成的”。所以教学中我在充分挖掘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发挥诗歌利于朗读的优势,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多形式读文,尤其是通过想象朗读、问答式对读、赛读,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体会小鸟的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读中悟,悟中读,既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又让学生感受“小卫士”的快乐自豪,萌发了积极投身爱鸟护鸟公益活动的热情。
四、把握年级特点,让学生自主识字写字。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地识字、写字。指导学生书写“跃、蹦”时,让学生自己发现其中藏着的秘密。儿童是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秘密”的能力。面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在这环节中,限度地减少教师的讲授,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在“主动”中发展,在“发现”中增知,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当然,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自己虽然渗透了一些新的课程观念,但还不够放手,这么美的文章我这个经营着却没有带学生读出美是我的遗憾!
红领巾真好教案及教学反思篇八
《“红领巾”真好》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七组中的一篇课文。本课是一首诗歌。全诗分为三节,结构基本相同,每节都是自问自答。第一、二节讲可爱、机灵的小鸟非常快乐,非常活跃。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飞来飞去捕捉害虫。说明鸟类是我们的好朋友。第三节讲少先队员保护小鸟,他们一是“放鸟巢”让鸟儿有安全舒适的窝;二是放置木牌,警告人们“不许打鸟”。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背诵课文,懂得我们要保护鸟类。我觉得自己在教本节课时着重体现了如下几个特点:
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在读中以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而读,有目的,摒弃只追求读的数量,更应该讲究读的质量,针对学情与目标,读中有指导,有纠正、有示范,保证孩子们真读、活读。给予学生读的空间和时间,并借助一定的方法激发读的兴趣。
首先,我创设情境,问同学们想去森林玩,学生说想,马上进入课文的学习,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激发,接着出示课文插图,说一说森林里谁来得比我们还早,他们来干什么?直奔第三节的学习。学生们读第三节思考小鸟为什么说:“红领巾真好”,学生先读,再找,接着对子交流,最后老师引导学生一问一答的形式读,读出问的神秘,读出感谢之情。让学什么去森林放鸟巢和插木牌,保护小鸟的决心。
其次,以评导读。
我力求打破以往课堂教学中朗读指导停留在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同一个层面上,主张读要有层次性,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如:红领巾为什么去森林放鸟巢和插木牌呢?是因为小鸟可爱和机灵,还有小鸟捉害虫,保护翠林的树苗。我们用多种方式读,老师问,学生答,生生一问一答,师读生评,生读生评,自己读自己评,评价语富于变化,富有情趣,或结合内容赞赏,或委婉提示:“听了你的朗读,小鸟朴棱棱抖着翅膀也好像在感谢你呢!”润无细无声,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次,欣赏中仿读。
充分发挥朗读的示范作用,教师的范读给学生提供一个正确的导向,激励学生在模仿中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
语言是一种技能,是一种技巧,要掌握必须通过数次的训练。我从学科的特点、学生学习基础、认知规律、生活经验等出发,目标不贪大求全,简明集中,强调在实践中学,不论是复习导入中字的正音、还是aabb式词语的练习,都达到了积累词句,学语文用语文的观念,因而使得教学很有层次性。
选入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其一定的文本价值,因而在使用教材时,应深入挖掘其内涵,使学生在学习中思想得以升华,本课以爱护鸟类、爱护小动物为主题,我充分抓住了这一契机,在学习小鸟捕捉害虫,保护翠绿的树苗时,我出示一些关于小鸟捕捉害虫的资料。让学生们感受小鸟捕捉害虫厉害,小鸟是森林的小卫士,小鸟给生态带来了平衡。小鸟让是世界变得更加精彩。一时激起千层千层浪,学生们保护小鸟的欲望更加强烈。紧接着播放一种伤害小鸟的图片。让学生观看,有的学生说:“我简直不敢看了”,有的说:“你们太残忍了,乱捕捉小鸟”,还有的说:“环境太差了,让小鸟惨死了。”学生爱鸟的欲望就强烈了。于是我让学生大胆地对身边的人提出倡议,呼吁大家保护小鸟,使每个孩子从内心中升腾的感受自然而然地宣泄出来,突破了教学难点,教师提供的这一情景平台,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延伸和拓展,课内外有效衔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都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
另外本课在课件的使用上也颇具匠心,以要达到什么目标、解决什么问题为切入点,把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本节课中教师恰如其分的评价语也值得赞赏,整节课用评价语贯穿起来。总之,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想呈现给大家的是一节扎实、平实、真实、朴实的课堂效果。
总之,本节课中还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如背诵儿歌,给学生放的时间短了一点,部分不能及时背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反思,相信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一定会不断进步,不断成熟,在课改的道路上,我将上下求索,不懈追求!
红领巾真好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九
一、引情入境,建立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
面对二年级的小学生,如何让孩子喜欢语文,走近语文,品味语文?一开始我让学生们整理好自己胸前的红领巾,明白谁就是“红领巾”,并自始至终贯穿全文,让学生明白自己就是红领巾,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等。并设置了“知道这群可爱的红领巾是谁吗?”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学生在这样乐意融融的情境中,开始学习课文。
二、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我们知道,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应是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掌握和形成。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产生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等,都产生于一定的教学过程中。课文一、二两节讲述的是清晨小鸟的快乐、活跃,第三节是写红领巾的爱鸟行动。如何把文字所传达的开心快乐转为学生的快乐,变成学生的直观体验,从而读出快乐呢?形象的画面,逼真的音响,声情并茂的朗读,都将浓厚地渲染气氛,让学生深深地融入情景。
三、把握文本特点、学生认知点寻找自主学习的支撑点。
在这节课中,我把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点结合起来,给学生寻找一个空间来自主学习。全诗分三节,结构基本相同,每节都采用了自问自答的形式展开叙述,语言生动活泼。诗歌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红领巾、小鸟对于学生来说都非常熟悉。课文图文并茂,学生们乐于接受。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发挥诗歌利于朗读的优势,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多形式读文,尤其是通过想象朗读、问答式对读、赛读,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体会小鸟的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受“小卫士”的快乐自豪,萌发了积极投身爱鸟护鸟公益活动的热情。
四、把握年级特点,让学生自主识字写字。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地识字、写字。指导学生书写“跃、蹦”时,让学生自己发现其中藏着的秘密。儿童是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秘密”的能力。面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在这环节中,限度地减少教师的讲授,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在“主动”中发展,在“发现”中增知,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当然,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自己虽然渗透了一些新的课程观念,但还不够放手,这么美的文章我这个经营着却没有带学生读出美是我的遗憾!
红领巾真好教案及教学反思篇十
《红领巾真好》一课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整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合谐相处的美与爱的赞歌。红领巾、小鸟对于学生来说都非常熟悉。课文图文并茂,学生们乐于接受。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朗读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我挖掘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发挥诗歌利于朗读的优势,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多形式读文,体会小鸟的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受“小卫士”的快乐自豪,激发学生积极投身爱鸟护鸟公益活动中去。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诗歌易于朗读和背诵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比如,学生集体读,个别读,自由读,分组读,范读以及老师和学生合作读。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熟悉课文内容,对理解课文和背诵课文都很有好处。在学习小诗第三小节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爱护小鸟,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小鸟需要我们的保护,我就出示了几张受伤小鸟的图片并配上比较悲伤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小鸟的可怜,伤害小鸟的人很可恶,进而更增加学生爱护小鸟的决心,也体现红领巾爱鸟,护鸟多么值得我们学习。这环节增加了音画的功能,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们都能很快的融入课文,融入角色,体会了小鸟的快乐和保护小鸟的重要性,感受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很重要。
当然,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说,自己虽然渗透了一些新的课程观念,但还不够放手,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比较突出,没有很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今后要不断学习,好好提高自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红领巾真好教案及教学反思篇十一
《“红领巾”真好》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学生们乐于接受。
在教学时,我紧紧抓住“朗读”这条主线,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来读文,充分感受小鸟的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对于已有一定朗读能力的二年级学生来说不是太大的难题,学生们摇头晃脑读得甚是投入。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投身爱鸟护鸟的公益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示自己的决心,我在学生充分理解、朗读好课文之后,给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准备怎样保护我们人类的朋友-----小鸟呢?这个拓展性的问题并没有难住像小鸟那样机灵的孩子们,他们纷纷举手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不用弹弓打鸟!”“有人打鸟要上前制止!”“看到受伤的小鸟要把它送到动物医院救治!”“不要随便拿鸟蛋,那也是一个小生命!”等等,许多我自己都没想到的.问题,学生们都考虑到了,学生们仍在叽叽喳喳地说着自己的想法,处在这种热闹的氛围中,我也顿时激动起来,觉得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很到位,学生们知道了要爱鸟护鸟。
下课之后,我那被兴奋冲昏的头脑冷静了下来,我觉得学生那些爱鸟护鸟的想法说法都很好,但那仅仅是想想、说说而已,怎样把他们变成实际行动呢?要把课堂上的知识延伸到课下,得组织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活动把想法、说法变成现实,为了使课堂教学真正收到实效,我决定采取如下做法:一、让学生收集各种益鸟每年捕捉害虫的具体数字,用大量的数字说明鸟类的重要性;二、收集人类直接、间接扼杀、残害益鸟的图片,用生动、真实的画面对学生的灵魂进行触动,同时也让学生明白,要保护小鸟,不仅仅是不伤害小鸟,保护环境也是在保护小鸟,保护小鸟生存的家园。
通过这些具体的数字、图片对学生进行爱鸟护鸟的教育,他们一定会受到震撼,更加激发他们爱鸟护鸟的决心,接着我准备让学生参与到爱鸟护鸟的行动中来,做鸟巢、写护鸟标语、给找不到食物的小鸟喂食、保护环境等,让小鸟真正享受到人类的关爱,共建人鸟和谐相处的画面,我想这样的教学才算是比较成功的教学。
红领巾真好教案及教学反思篇十二
12月5日,由我校教务处牵头,教研组带队开展的教研活动如期举行。本次活动主要是根据教师索担任的学科科目分语文组和数学组,实行现场听课评课。我所教授的二年级语文《“红领巾”真好》一文,一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情景设置得到了几位教师的认可和肯定,同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以下便是本次公开课的课后反思,有心形成文字形式,旨在对照今后的教学,与各位老师共勉,促进我的进步。
知识的掌握和形成,应是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掌握形成的。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情感体验的产生以及价值观的形成,都产生与一定的教学过程。在组织教学中,我首先问班上一个佩戴红领巾的同学(该生是班上的少先队员,当天恰巧其他同学都没有佩戴,这完全是意料之外):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你觉得你有什么不同之处?该生稍作四口后答:多了一块红领巾。此时其他同学将目光注视着她,有的甚至因为没有被叫到名字,赶紧从书包里将红领巾取出佩戴在胸前。我紧接着问:你知道红领巾有着什么特别的意义吗?此时,其他同学也陷入沉思,偶尔有几个同学轻声讨论着这个问题,但谁也不敢主动作答。我收到了预设的效果,于是让同学们赶紧打开书,大声朗读起来,顺便把不会读的生字圈起来。(板书课题和生字)。
本文体裁是一首儿童诗歌,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红领巾、小鸟对于学生非常熟悉,课文图文并茂,学生乐于接受。诗歌对于其他文学体裁来说,是没有“段”或“自然段”之说的,于是我给学生讲了“章”和“节”,从而让学生识别两者之间的基本不同之处。其次,让学生将本课与前面的部分课文进行对比,引入“押韵”的概念。(虽然给二年级学生讲“押韵”似乎是对牛弹琴,但是能让他们记住哪怕是一点点,我认为也不见得是坏事,至少他们会或多或少发现,原来在诗歌中,有很多句子最后一个字的韵母是相同的。)。
识字和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教学中,我运用字形结构分析法(拆分法)对生字进行讲解,加强了学生的记忆。如“灵”:放火烧山不是山;“蹦”:两个小朋友在山下踢足球。
当然,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生字的讲解过程中应先注音后组词,教学中尚未渗透法制教育等。不过我相信,有了这次的经历和经验,以后的教学一定会有很大进步和提升。
红领巾真好教案及教学反思篇十三
《红领巾真好》是二年级一期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整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合谐相处的美与爱的赞歌。这首诗中写到的红领巾、小鸟都是孩子们熟识的事物,所以整篇课文的学习难度对于孩子们来说不是很大。
本节课中我很注重识字教学,因为识字是读文的基础,只有把生字掌握了,学生才能更好的朗读、理解课文。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巩固识字,如指名认读,集体读,开小火车读等,个别平时站起来发呆的学生这节课的生字也顺利过关了,不管课上的如何,至少这也是一种收获。
另外朗读也是我特别看重的一点。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诗歌易于朗读和背诵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比如,学生集体读,个别读,自由读,分组读,范读以及老师和学生合作读。形式多样的朗读,让孩子们对于课文有了更深的印象和理解,同时对于完成课文的背诵目标也是很大的帮助。另外我也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小鸟需要我们的保护,我就出示了几张受伤小鸟的图片并配上比较悲伤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小鸟的可怜,伤害小鸟的人很可恶,进而更增加学生爱护小鸟的决心,也体现红领巾爱鸟,护鸟多么值得我们学习,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们都能很快的融入课文,融入角色,体会了小鸟的快乐和保护小鸟的重要性,感受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很重要。
当然这节课还存在很大的不足,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诗歌,但是诗歌的美感在上课的时候却没有被很好地烘托出来,另外孩子们的潜能也没有被很好地激发出来,希望在以后的课堂上我能有更大的进步。
红领巾真好教案及教学反思篇十四
《红领巾真好》一课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课文主旨是要学生懂得保护鸟类,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课文比较浅显易懂,学生们比较容易接受。红领巾、小鸟对于学生来说都非常熟悉,所以这篇课文学起来并不难,我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我是利用课件出示美丽的大森林,为学生创设出一个美丽的情景,让学生静静地听,我播放鸟的叫声,指名说一说,你听到了什么?使学生感受到鸟儿的快乐。然后就是让学生跟随鸟儿走进26课,出示课题。让学生仔细观察课题,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然后设置了“知道这群可爱的红领巾是谁吗?”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学生在这样乐意融融的情境中,开始学习课文。
这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对于二年级来说,识字也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所以我在识字方法上不断变换形式,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想出了很多记忆的好办法。我利用课件出示这篇课文要学习的生字,以小老师的形式带着全班一起学习,然后进行识字交流。“叽”、“喳”学生利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得,我又帮助学生拓展了aabb式叠词,让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停留于课文,还要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还有学“蓬”字的时候,我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字义,它是一种草本植物,所以头上是草字头,还进行了组词:蓬松,最后利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了“蓬松”的意思。如:蓬松的(),学生能够想到很多,有的说:“蓬松的头发”,有的说:“蓬松的羽毛”等等。通过学习学生不但理解了字义,还积累了语言,达到了一举多得的好处。对于难记的“崭”“牌”通过说崭新的(),你见过什么牌子?从生活中来识字。还有“巢”这个字的处理也很独特,先是让学生观察衣服图片,再来认识这个字,认识“三拐”这个部首,然后运用溯源法帮助学生了解字形与字义,学生记忆深刻,乐学爱学。最后我还安排了抢读词语,达到了巩固生字的目的。识字、写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地识字、写字。指导学生书写“捉、跃”时,让学生自己发现其中藏着的秘密。儿童是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秘密”的能力。面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在这环节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讲授,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在“主动”中发展,在“发现”中增知,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这节课上我把朗读和理解词句紧密结合起来,在引导理解中指导朗读,在练习中朗读。通过课件的播放,让学生模仿着小鸟,在让学生体会小鸟的快乐的心情,读出小鸟的可爱,再次读出小鸟的机灵,再次读出对红领巾的感谢心情。最后在美美的读这首诗。通过师生问答读,达到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讨论:“我们除了保护小鸟以外,还应该保护哪些小动物?为什么要保护它们?”让学生参与到保护动物的行动中来,从而使这节课达到了一个在阅读中教学,在品读中感悟,在实践中去用实际行动去爱护动物,最后以“保护动物,人人有责”,作为这节课的结束语,更能触动学生的内心,从而达到保护动物这一目的。
红领巾真好教案及教学反思篇十五
《红领巾真好》一课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整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合谐相处的美与爱的赞歌。红领巾、小鸟对于学生来说都非常熟悉。课文图文并茂,学生们乐于接受。
上课时我请学生先闭眼听声音,猜是谁的声音,它们会说些什么,而后齐读课题后提出问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在质疑问难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求知的意识。让学生自渎课文后,提出在刚才读书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注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请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展开合作,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在体验中读,在感悟中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个性。在课外拓展中,我让学生结合所了解到的资料和生活实际谈谈还知道哪些爱护小鸟的`道理?充分发挥学生课前动手查找,课中探究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另外,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强调语文的基础训练,体现语文工具性这一特点,比如,在复习词语时,强调难点字的读音,在学习课文时,aabb、abb式词语的积累,以及“一会儿……一会儿……”“因为……所以……”句子的训练。我自己觉得这样的训练很有层次性,达到了积累词句,学语文,用语文的观念。语言是一种技巧,是一种技能,要想掌握必须通过多次训练,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也特别注意这一点。
红领巾真好教案及教学反思篇十六
《红领巾真好》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环保"专题中的一篇课文,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全诗分三节,结构基本相同,每节都采用了自问自答的形式展开叙述。整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合谐相处的美与爱的赞歌。诗歌文质兼美,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用“真”字说话,今天我们的课堂和平时不一样,谁能用“真”字说一句话,问题简单却别有用心,孩子们跃跃欲试,兴趣盎然,为一节轻松活跃的课渲染气氛、做好铺垫。
通过课件展示一段视频,让学生观看,再谈感受,顺其自然的导入新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状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二年级第一学段强调识字写字是重点。读的形式也多样化: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齐读。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降低了孩子们识字记字的难度,形象地体现自主识字、生生互动的效果。
叶圣陶先生讲:“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培养语感最好的方式就是读,许老师深入贯彻这点,创设以读为主的课堂,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有所积累,在读中有所思考。
(一)以评导读,有层次性。
在词语教学环节,赋予词语感情色彩,特别注意读好“叽叽喳喳、蹦蹦跳跳、扑棱棱”这些重点词,读好语气,读出感情。“叽叽喳喳”四张小口你一句我一句真快乐,要读得轻短,蹦蹦跳跳读出小鸟的可爱活跃,“扑棱棱”的“棱”字读第一声,很轻快。
(二)表演体验、读中感悟。
在学习第二小节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感受小鸟“扑棱棱”“飞来飞去”忙着捉虫的那份忙碌与快乐,许老师适时让学生角色体验,并采访学生:“小鸟小鸟,你扑棱棱飞来飞去在忙什么呀?”那时候学生仿佛自己就是在捉害虫的小鸟了,在精彩的师生对话,生本对话中,学生完全走进了课文中角色,忙着小鸟的忙,开心着小鸟的开心。
(三)立足文本,读中积累。
我还关注文本的言语现象。比如:注意叠词的积累,联系生活理解“蓬松的羽毛”、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蓬松的,还可以说蓬松的什么,达到了积累语言的目的。
(四)突出重点读中升华。
本课是以爱护鸟类,爱护环境为主题,轻轻松松引出这重点,突出文章的中心,恰到好处地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的情境中,那形象的画面,声情并茂的朗读,都浓厚地渲染气氛,让学生深深地融入情景,为整堂课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我为学生设计了言语实践平台。凭借教材进行恰当、巧妙的语言实践。小鸟们会对少先队员说些什么,少先队员对小鸟说些什么这样,拓展了思维,培养了语言。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同时升华人文内涵。拓展文本,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文本。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些许缺憾,读得仍不够多,不够透,教学中语速显快,这都是今后我在教学中要注意的。
红领巾真好教案及教学反思篇十七
《红领巾真好》一课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整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合谐相处的美与爱的赞歌。红领巾、小鸟对于学生来说都非常熟悉。课文图文并茂,学生们乐于接受。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朗读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我挖掘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发挥诗歌利于朗读的优势,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多形式读文,体会小鸟的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受“小卫士”的快乐自豪,激发学生积极投身爱鸟护鸟公益活动中去。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诗歌易于朗读和背诵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比如,学生集体读,个别读,自由读,分组读,以及老师和学生合作读。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熟悉课文内容,对理解课文和背诵课文都很有好处。在学习小诗第三小节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爱护小鸟,我出示了小鸟为树治病的图片,进而更增加学生爱护小鸟的`决心,也体现红领巾爱鸟,护鸟多么值得我们学习。这环节增加了音画的功能,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们都能很快的融入课文,融入角色,体会了小鸟的快乐和保护小鸟的重要性,感受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