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宜谈情读后感大全(19篇)
读后感是对所读书籍的内容、作者的观点以及自己的感悟进行总结和回顾。写读后感时,可以引用作品中的语句或者对话,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感悟。这些读后感范文涉及到不同的文学作品和题材,可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
今日宜谈情读后感篇一
无知,第15个议题,也是“真相”主题下的首个议题。作者最想告诉你我的一句话是“你知道的比你想象的少。”
关于无知,最让人耳熟能详的,莫过来自苏格拉底的“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相信在你过去的生命历程中,曾不止一次地,经历过下述场景:遇到某个自认的专业人士,信誓旦旦地向你讲述一些,他认为正确的言论,给的理由却站不住脚,因此,你也很难为之所动,结果就是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听了一些人云亦云,甚至不知所云的话。
很大程度上,你我也都曾扮演过上述场景的讲者或听者。而这类情况得以“顺利”发生的原因,书里明确指出,是因为人类大脑的想象,总是倾向于相信自己知道更多。
拥有这样的想象,也是有好处的。很大程度上,人类能够延续到今天,也正是靠着这样的想象。书中将这种想象描述为“知识的错觉”。这种错觉带来的好处是,它让我们继续愉快地生活,并让一切有迹可循,有效避免无谓的努力。
正如作者在他的《人类简史》里开的一个脑洞,公司是一种“想象共同体”,一旦想象被实体化,就拥有了实在的生命力。人类大脑也就不会去怀疑它的真实性。这方便了我们更高效地完成协作,推动历史的进程。
显然,这是一种非理性,尽管我们中的大多数,都倾向于自认为很理性。行为主义经济学家和进化心理学家已经证明,大多数人类决策基于情绪反应和思维捷径,而非理性分析。由此可见,理性其实是一种反人性的思维方式。
书中举了一个实例来证明这种“知识的错觉”。我们每天都会使用到的拉链,很多人都相信自己对它很了解,毕竟每天都在用,事实是,很少有人能说清楚它的作用原理。
这种常见的错觉,源自我们容易把存在于他人大脑中的知识,简单地看成是自己的。生活中更常见的一个现象是“收藏”,看到什么感兴趣的知识内容,点击收藏,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种知识的错觉,也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它会让人有一种倾向,倾向于只结交思想相近的朋友,结果是让自己已有的各种观念得到不同程度的强化,而鲜少遭遇挑战。毕竟,大脑可不喜欢被否定。
这种倾向,还对应着一种叫做“群体思维”的东西。这一思维的一大特征就是“少数服从多数”。看过《乌合之众》的话,你应该对这种群体思维的效果并不陌生。这种思维追求的并不是世界的真相,只要一切看上去是好的,只要没人嘲笑自己的无知,真相其实并不重要。
对于这种倾向,书中举的实例是“权力”。即便是至高无上的权力,也不是为了看清现实而存在,因为没有可以浪费的时间,也就无从探寻真相。权力就像是一把锤子,它能看到的几乎全是钉子。
巨大的权力,很快会形成一个黑洞,会让接近它的一切事物变得扭曲,自然看不清真相,因为没人会告诉你真相。更因为你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知道真相。权力的最终目的,是改变现实。
最后,面对这越来越复杂的世界,作者还是给出了一个可能的最好的做法,就是回到2000多年前的苏格拉底式思维,勇敢地承认自己的无知。因为至少这样,我们还能较为快乐地度过这为数不多的人生。
今日宜谈情读后感篇二
反对作者对于人工智能和算法的偏颇意见和对于未来的过度悲观。在我认为,自由意志本身就是自我做出选择的权利,不管是否相信算法都是人类个人的选择,很难想象有人会必须被迫服从算法,算法永远是作为参考,更不用说算法是来源于对大多数人的分析,有相当的可信。我完全难以理解他对于网飞的推荐制度和谷歌地图的批评,选择电影时的推荐参考和导航到底对自由意志有什么损害,没有导航难道要凭自己的直觉找路吗还是说我们不应该参考推荐而是要在无数电影里面瞎找最后选一个烂片浪费时间?他的担忧实在是难以引起共鸣。作为一个非人工智能专业人士,我还有一点对于他绘出的未来图景的怀疑。
如果真的如他所说,一切事情都不再有人类的参与,人工智能的参与甚至可以入侵到音乐艺术,医生律师都不再被需要,那么是不是人工智能将自己学习研发自己,又怎么会像他说的一样创造出任何岗位呢,精英阶层和政府真的能够存在吗,那么人类的存在是否失去了意义,人类会接受这样一种未来吗。我看来是不太可能的,人类或许应该控制人工智能在为人类服务上,否则当人类面临大规模失业,科技进步将无人享用。而如果人工智能并不像他说的一样,而能够在正确的控制下将其带来的社会经济进步转化为普遍的社会福利,那么失业其实并不值得恐惧,毕竟很多人并不期待继续今天自己从事的工作,或许人工智能带来的是更轻松有选择的生活。
他对于人类情绪力量的轻视也是难以接受的,即便是神经元的反射活动也是千人千面,在我看来就是自由意志,人工智能学习得到的将永远不会符合所有人,就连大多数人也不太可能,我始终不会认为自己可以用少数模式来认识世界和他人,我也不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做到。
今日宜谈情读后感篇三
作者在这章预示了一个“可怕”的未来,即几十年后(2050),大部分人在工作上可能变得无足轻重,被算法和机器取代。在ai逐渐发达的今天,这已经不是像20世纪初预言纽约到北京只需10多个小时那么天方夜谭,而是正在发生的事实。无人驾驶汽车、卡车,ai理财专家、法务专家,医疗助理机器人,无不慢慢在成熟中。甚至连最难被取代的创意类工作(例如,作曲家),也已经看到了通过算法机器人取代的可能。
作者提供了两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一个是“全民基本收入(ubi)”,即政府对控制算法和机器人的富豪阶层和企业征税,然后用这些税来cover其他人群的生活需求。另一个是“全民基本服务”,即共产主义社会描述的情形。
第一个方案无法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也就是说,无论穷人对现在的不公平多么愤怒,未来的不公平都将更加变本加厉!对于贫穷国家、贫穷地区、贫穷阶层的人来说,这已经是一个事实。
第二个方案虽然对于人来说会更公平,但非常理想化,按照中国现在的发展水平来说,基本就是幻想。谁也不知道在算法和机器统治人类之前,这会否实现。
因此,如果你没有成为跃升数字统治阶层的野心,对于自己和下一代的未来,那么最好的出路可能就是寻找一个能够保障全民最低福利的地方,一直生活下去。
今日宜谈情读后感篇四
在古代,区分贵族和平民的因素是拥有土地的多少;到了现代,拥有生产工具的多寡,产生了资本家和无产阶级。听起来,没有半点平等的味道。
但就在最近这一二十年,科技的进步带来的巨大平等效应,已经深入你我生活的方方面面。网购、团购、共享服务等,让大多数人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之外,还让你我感受到了持续的平等感。这种无差别的错觉,似乎在向你我呼喊:“平等正扑面而来。”
然而,事实真的像你我感受到的这样,简单清晰吗?不是的。作者反而认为,21世纪可能会产生历史上最不平等的社会。底层原因,正是由于科技的进步。
最近几年,哪怕你不关注科技类新闻,大数据这个概念恐怕你也不会陌生。相信你也见证了,拥有海量数据的科技公司,到达的市值,一浪高过一浪。“拥有数据就拥有未来”这一结论,呼之欲出。
这就是你我身处的21世纪,数据的`重要性已然超越土地和生产工具。数据的控制权,变成了科技巨头们争相追逐的香饽饽。目前数据巨头们的商业模式如出一辙:靠提供免费信息、服务和娱乐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再把我们的注意力转卖给广告主。
只是现在,数据巨头们更加看重的不再是广告收入,而是他们在赚取广告收入的同时,不断获取的数据。最坏的结果是,长期来看这可能使你我不再是用户,而变成商品。
长期来看,只要取得足够的数据和运算能力,数据巨头就能代替你我的大脑,来为我们做出更合理的选择,甚至直接操控我们,甚至可能重新设计生物或无机的生命形式。
先不说未来,就连当下也有相当人群,生活中已经离不开网络。毕竟,付出一点个人数据,不用排队就能享受到那么多便利,一般人几乎很难抗拒这种免费的得到。或许在不久的将来,选择断开网络连接,保险机构就会拒绝投保,雇主就会拒绝雇佣,医疗机构也会拒绝提供服务。在健康和隐私的这场大战中,健康应该会轻松胜出。
于是,所有可能预见的情形,最终归结为一个问题,如何规范数据的所有权?作者坦言,这可能需要所有律师、政治家、哲学家甚至诗人,一起协作解决。
作为地球村的一员,在不影响个人正常生活的前提下,你我或许也可以加入其中,参与讨论,为了人类共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今日宜谈情读后感篇五
《今日店休》读后感范文适用于《今日店休》的读后感,一本薄薄的小书,是老人一生的感悟,普通人的生活也能熠熠发光,照亮生命的路程。无论悲喜,感谢赐予,如果人生只是一期一会,我们都应把全部真情倾注其中,所以请一定要好好生活啊!
《今日店休》讲述的是一位93岁的老人,在大阪黑崎町开了七十年“青空书房”后对生活以及读书的一些感悟。走上开书店的道路最初并不是因为爱好而是迫于生计,但在开旧书店的过程中却渐渐喜欢起来,与客人的闲聊,推介书籍,将更多的知识传播给他人,在书中寻找生活的力量,就像坂本先生说的那样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好书与好人相遇,与妻子共度一生”。
开旧书店一件普通寻常的小事,也会被有心的人做到极致,所以有时候在想,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做何种工作,一件事坚持下去,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呢。曾经看到一句话是说,读书是活着的人与逝去人相遇的一种方式,想想就很令人感动,一本书就是作者的全部思想,汲取别人的思想精髓,无论有钱与没钱,在当下社会只要想读书都会有办法做到。可惜浮夸的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打乱了大家想要沉静的那颗心,都似乎为了生而不断奔波,忘记了活的本质。
活着是什么呢?坂本老人说,“有意义的活着,才可称之为人,仅此一次的认识,仅此一次的相遇,不论书还是人”。
有智慧的人总会在很早就看透了人间事理啊。人呢,都是磕磕绊绊地找到属于自己的灵魂安放之处,有人爱热闹、有人爱安静,有人喜欢被人吹捧,有人喜欢低调行事,无论哪种,只要被自己认可便是幸福的事情吧。在我看来,更喜欢坂本老人这种豁达开朗,看透人世的豁达,有间旧书房,得一贤妻,真乃人间幸事啊!书中写到他的妻子是一位性格纯净、直率、泼辣的女人,有处描述说“刚结婚时我很强势,一不满意就‘啪!’的一个耳光打上去。
一本薄薄的小书,是老人一生的感悟,普通人的生活也能熠熠发光,照亮生命的路程。无论悲喜,感谢赐予,如果人生只是一期一会,我们都应把全部真情倾注其中,所以请一定要好好生活啊!
今日宜谈情读后感篇六
爱情这件事,有千古不变的部分,也有与时俱进的部分,就像生命,基因传承,变与不变,对抗互生。
《今日宜谈情》是一本新书,是对蔡澜先生旧日作品的整合。编者将他散落各处的,与饮食男女有关的散文整理成册,分为六章,前五章谈男说女聊感情,最后一章说有趣的生活。
书的封面用了仿古的牛皮纸,米色调,配图是写意白描:一双古代男女,男子拱手施礼,女子害羞扭头,试图用衣袖挡着脸,欲拒还迎,男子的帽子是红桃,女子的发饰是草花。我忍不住笑了,谈情说爱如扑克游戏,符合蔡澜这个有趣老头从年轻到现在的风格。在配图下面,是一行字:爱与被爱、男女皆宜、互相成全。一本书的总结就在这12个字上了,相爱的男女互相成全,这就是谈情秘籍了。可是,怎么做呢?打开书嘛。
如果你想找一本谈恋爱执行手册,那一定会失望的,如果你只是当作恋爱参考书,那么,你可能会和我一样,收获满满,还会对蔡澜先生提出不同意见。
以蔡先生的年龄,可以给现在需要恋爱指南的年轻人做爷爷了,可以明显感到,有些文章写在他中青年的时候,带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港味儿,让人想起亦舒女郎或者李碧华文字里的故事。
那代表了他当时的想法,字里行间的真诚,读者感受得到。不要在成年以后掩盖年轻时候的事,尽管那让我感到有点囧,可是,那也是曾经的我,接受那样的自己,是一种强大的能力。
除了少数的态度与观点,多数的文章还是有建设性的。比如,所有感情的烦恼,皆因爱的不够,看似鸡汤文字,仔细想想,还真是那么回事。可是怎样才是爱得够呢?这真是个难题,真能做到,这世上就应该没有痴男怨女,也就没有爱的代价了,没有烦恼的爱情,不够味儿啊。
《今日宜谈情》,是一本适合在夏日深夜开着空调看的书,最好还有一点点背景音乐,写感情的书,涵盖了很多有趣生活的内容,不甜腻,有的段落还刻薄,蔡先生对生活细节、对身边人物、对经历事件的信心观察、敏锐感知、如实记录、诚恳表态,这是一个活通透了的人才有的气场,仅凭这一点,蔡先生必然有资格对年轻人恋爱说上几点建议。至于听不听,如何应用,要靠读者的悟性了。再次强调,这是参考书,学习和练习做个有趣的人,能体会到生活之美,爱情,还真不是难事了。
编者试图把书定位在有用,所以书的里里外外,都在强调如何构建亲密关系、如何洞察相处之道、了解男女心理、解决感情的诉求,但我作为读着,相信这不是蔡先生本意,他的本意是表达和分享,因为爱情,的确不是可以用科学计算和以技术执行的,爱情是诗歌,功夫在诗外。
今日宜谈情读后感篇七
每个短片都记录自己对待的生活,没有导向性的语言,而是每个人与自己内心的对话,全是一些无法用文字表达的感情,每个人所喜爱的东西都不一样,我们拥有规划,拥有对比,就拥有人生。
每一短篇都记录着自己对待的生活,没有像一些导向性的话语,而是每一个人内心自己的对话,去诠释一些无法用文字表达的情感。
每个人所喜爱的东西都不一样,发自内心的情感也不一样。我们拥有了规则,拥有了标准,拥有了对比,烬余录中大学毕业的离散,对于离别的各种方式种,最悄希无声的方式才是最打动自己的。“大学给我最切肤的教训,就是远离大道理,听从内心的真实。各种浩荡的、大张旗鼓的告别并不能打动我,不过后来,我还是被一些细节击败,感到了真实的痛楚。”生活会卷走大部分的事物而去,留下的一些东西,才是生命中的烙印。
你还年轻,不相信明天的青年就是对自己的背叛——卡夫卡。
在幼稚园里一切仍旧来得及,因为我们有明天去思考,去感悟,人生没有最晚的开始,不要低估自己对梦想的执着,也不要剥夺自己对明天的期许,这本书真的不介意泪点低的人来看是因为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不停的在哭。
这是一本很多篇小说合集在一起的故事,我最喜欢的是。那天我失去了我最好的朋友是。坐车和他奶奶的故事。他从小由奶奶带大,每一个第一次都是在那边的。陪伴下,而他认为奶奶除了是他最亲的。情人还是他的知己。这篇文章主要是回忆他的奶奶。
真的比较触动因为怪怪也是奶奶带的多。
今日宜谈情读后感篇八
那位因《人类简史》一炮走红的以色列大历史教授,在继16年出版了《未来简史》之后,又带来一本新作。中信出版社将其翻译为《今日简史》,妥妥的标题党,因为英文原标题直译过来是『二十一世纪的二十一个重大议题』。
这几本简史共用一个核心概念:故事。
《人类简史》说,人类,准确地说是智人,之所以能走到如今统治地球、飞向太空的这一天,靠的就是讲故事的能力与认同故事的本能。
《未来简史》说,智人终将进化为智神,但只是对很少一部分智人而言。
《今日简史》说,在二十一世纪过去十多年之后,那个畅销全球的自由主义的故事正在经历理想幻灭,地方故事又开始兴起。无论是民族主义,还是威权主义,抑或是虚无主义,都是对自由主义故事的叛逆,但又都无力替代自由主义全球性故事的地位。
原因是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生物技术革命开始撼动自由主义故事的根基,自由主义故事暂时未能找到应对之策,故而跌落神坛。值得玩味的是,恰恰是自由主义故事带来了如今的信息和生物革命。
人工智能的兴起,某个中心权力高效有序的控制一切再次成为可能;生物科技的研究表明,人类自由意志只是一个幻觉,我们的'情绪也好,观念也好,道德也好,思想也好,统统都不过是生物算法,不过是某种遵循特定规律的复杂计算而已。这开始动摇自由民主政治的核心支撑:分布式决策与管理比集中统辖更高效,因为个体具有自由意志,联合起来的多个个体必然比单个或极少数个体更少犯错。
面对这些宏大议题,我们这些普通人,要么是恐惧,要么是无力,总之确实是幻灭了。我们开始低欲望,开始佛系。
我想说的是,这并不代表我们想要的变少,只是我们想要改变的变少,几乎不再想着改变些什么,过好自己的小生活就挺好。天上下雨地下滑,自己跌倒自己爬。
会和现在一样吗?不会。会有怎么样的变化呢?()谁也说不准。有没有什么应对之策呢?有。
先来看我们这一代(大多数)经历的变化:
从小接受填鸭式教育,学了一堆死知识。
在快要步入社会,快要就业时,才知道死知识不值钱,活知识才是硬通货。
很自然的,对于我们的孩子,我们大部分人的教育重点顶多能放到解决问题这个高度上。不出意外的话,孩子未来长大后,会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再是硬通货。
那硬通货会是什么呢?
错了,如果关注硬通货的话,我们和我们的父辈别无二致。
硬通货不该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就像现在,解决问题是硬通货,但其实出得依然是苦力,赚得依旧是死钱。明白了吗?这和旧社会用死知识赚钱并无本质的区别。
我们要做的是要把眼光再放大一些,把教育重点放在孩子提出问题的能力上,并引导孩子超越提出问题本身。
那你会不会疑问,为什么不直接将重点放在超越提出问题上呢?
原因有二:
我们本身是一帮擅长解决问题的人,教孩子关注提出问题就已是极限。
我们能给孩子成长所营造的整个客观环境也不支持步子迈太大。
总之,千万不要再以为解决问题是核心竞争力了,那只是基本条件。如果想不明白这一点,请接着想。
不过,我还是给一个小提示:「死知识-解决问题……」这条路径对应的是认同故事,而「活知识-提出问题……」这条路径对应的是讲故事。
最后,这些不过是我个人一些小感想,不喜勿喷,但欢迎交流。
今日宜谈情读后感篇九
终于看完了尤瓦尔赫拉利的简史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当初看第一本人类简史的时候就被惊艳到了,尤瓦尔赫拉利提出了很独创的观点,风格也有些像我很喜欢的作家凯文凯利,于是一本接一本地读了下来,感觉第二本未来简史并没有想象中的好看,很多观点也都是别人说过的,也没有凯文凯利的犀利和惊人。第三本今日简史,我没有报多大的希望,以为是个凑数的作品,但读完了反而很有惊喜。
回顾历史是容易的,展望未来也不难,难得就是认清自己,认清当下。
三本书读下来,可以看清尤瓦尔赫拉利的理论在逐步完善,第一本中惊鸿一瞥一点而过的想法,在第三本里渐渐有了完整的理论和观点。作为读者,参与了作者思想完善的过程,还是挺开心的。
作者作为一个犹太人,但似乎对自己的民族有一种近乎是避嫌一样的故意轻视。
今日宜谈情读后感篇十
如果我们考虑世界向何处去的问题,可能会出现一种技术异化的数字霸权世界,出现自由主义社会的终结,并带来全球一体化社会的瓦解。但是,正如同作者的历史观认为,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类的自由,是试图在历史规律的束缚中探索出新的可能性。如果这样的想法是可能的话,我们则可以对世界秩序的演化有新的憧憬,未来世界也可能会出现另一种全球化。
在自由主义世界秩序崩溃后,退回到国家主义是对全球问题和全球责任的一种逃避。其不仅不足以解决问题,同时也将恶化问题。这可以从当前新冠疫情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中得到征兆。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全球生态危机和核挑战等的危机,退回到维斯特伐利亚体系已经难以应对全球挑战,难以构筑未来的世界秩序。如果说国家主义是解决部落之间冲突的一种更高层面的共同体的解决办法,在应对全球挑战的世界秩序塑造中,则需要超越国家的部落主义,形成一个全球共同体。通过国际合作的机制来应对生态威胁、核威胁、气候变化等。
强国家主义只会形成战争和以邻为壑,回到国家主义是一种玩火自焚的办法。国家主义的强化只会恶化全球发展和全球合作,世界的未来需要通过立刻行动来解决全球问题,需要有超越国家主义的新的全球化的机制。
当前全球自由主义世界秩序的退潮已经无法成为继续团结全球化的思想基础,而国家主义与团结全球化的理想却背道而驰,宗教的力量也仍然无法团结整个世界。因此人类的未来的出路,以及世界向何处去,迫切需要重新建立新的全球主义的准则。
今日宜谈情读后感篇十一
昨天带着回忆默默地逝去,今天携着希望悄悄地来临,而明天,又闪烁着光辉等待着人们。有的人沉浸在回忆中,他们依恋昨天,有的人迷醉在梦幻中,他们企盼着明天。这两种人,都忘记了最应当珍惜的是宝贵的今天。
抓住了今天,就是抓住了掌握运用知识的机会,就是抓住了发明创造的希望。聪明、勤奋、有志的人,他们深深懂得时间就是生命,甚至比生命还宝贵。他们决不把今天的宝贵时光虚掷给明天。
虚度光阴,在折损着生命的光。及时努力,在开辟着理想的路。朋友,不要沉湎于昨天,不要观望明天,一切从现在开始,从今天开始。
今天,是生命的开端,是奋斗的起点。
以上就是本站为你推荐的,祝大家阅读愉快!
2017年暑假英语。
作文。
大全专题为小朋友们提供了暑假生活英语作文、
暑假计划。
英语作文、难忘的暑假英语作文等相关内容,请小朋友们点击查看,希望大家暑假玩的开心、快乐。
今日宜谈情读后感篇十二
《今日简史》这本书单看标题就让我感触颇多,“今日”的故事或在进行或未发生,怎么就已经成为“历史”,开始立传了?其实不然,历史一般讲述的是过去发生的事实,而站在今天的角度回溯过往,我们会发现历史亦是一种对当下的映射。也就是说,历史和现实是相通的,有了整个人类过去的关于文明的传承、积累和进步才得以缔造我们当今的世界。简单地说,这本书就是作者以史为鉴,立足当下,透视未来,从历史的经验性中去解读21世纪的人类命运大议题。
首先梳理一下该书的结构,五个章节,21个议题,探讨了当今世界最值得思考的问题,涉及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发展带来的颠覆性认知,民族、宗教和文化差异造成的冲突,战争与恐怖主义威胁带来的生存挑战,生活在“后真相时代”的我们如何寻找真相以及如何做出改变应对挑战并更好地生存下去。这些话题可以归结于科技颠覆、政治挑战和个体价值的冲击和重塑三个维度,尽管很宏大,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回答的,但都与我们休戚相关,值得我们去重视。
书中的精彩内容无须更多赘述,且稍作分析并浅谈几句体会吧。身处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去谈论人类命运的相关议题,当然要聚焦于人本身。21世纪会是一个重大变革的时代,尽管各种社会问题浮出水面,但科技的日新月异还是加速了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再加之大数据革命与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似乎有种错觉,我们今天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来得不真实,社会很浮躁,周围的一切都让人迷茫。大众认知水平的局限性加之媒体的催化作用,使集体陷入“情绪在前、事实在后”“认知在前、真相在后”的困境。于是有了“后真相”一词,它作为传播学概念,意思是诉诸情感及个人信念,较客观事实更能影响民意。
如何走出这个困境并没有一个现成固定的答案,但显而易见还是要唤醒本能的自我意识吧。尽管当今社会制度下的自由民主具有局限性,人们内心尚存对于自由的渴望,渴望作出些改变,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诚如作者所说,做决定再艰难,仍要选择自我讨论而非自我压制。
历史的发展是非线性上升的过程,每个时代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就是转折和改变,时代变革需要每个个体做出自我改变,再反馈社会,推动进步。所以,愿彼此尊崇自己的内心,选择改变而非墨守成规。
今日宜谈情读后感篇十三
大多数人都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自己的文化是人类历史的关键。前半句是一个大坑,或许也是你我在成长过程中曾掉进去过的思维的坑。
成长过程得到教训,那个当下的自己会反感,接着可能会反思,完成了这两步,也就为自己种下了谦逊的种子,越早越好。
后半句也曾在你我的成长过程中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悠久的历史文化确实值得你我自豪,谈起上下五千年和那些伟大的发明的那个当下,产生优越感也是人之常情,唯一的害处就是一叶障目,忘了这原本是个谦逊的民族。
以自我为中心是个大坑,也是天性的一部分,庆幸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谦逊来破除这个迷信。类似的窘境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一大半的家庭矛盾几乎都是这样造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心智也很容易被扰乱,忘了什么更重要,无疑是沟通更重要,而不是证明自己的正确,或者看到别人犯错,自己正好站出来指责,以此来强化自我这个自以为正确的中心。
戒掉自我为中心之后,也就离谦逊更近一步。慢慢地,我们知道了鼓励的重要性,很多时候,朋友找你沟通大概率是需要你的鼓励来推他一把,主动寻求沟通也是放下自我为中心的表现,如果你也遇到此类情形,多给出一点鼓励就好,这样也会让你收获愉悦的心情。
非暴力沟通更是训练自己谦逊品质(耐心)的绝妙方法。一直到19世纪和20世纪,世俗化和犹太启蒙运动让许多犹太人接纳了非犹太人邻居的世界观和生活方式,才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进步从来都是在开放心态之后,不开放很容易坐井观天,这已经被太多史实证明过了。作为最聪明的犹太人,有骄傲的资本,也曾因为骄傲被残忍地杀害,之后放下骄傲,转向谦逊之后,我们知道了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现在我们又被本书作者的视界感叹和折服。
本就厉害的存在,还学会了谦逊,将会爆发多么巨大的能量。在所有形式的谦逊当中,或许最重要的就是在神的面前谦逊。每种文明下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长期传下来的信仰和美德,敬畏之心说的就是在各自的神面前的谦逊吧。
有了这样一份谦逊,哪怕粗茶淡饭,也是能活出自己的人生的,这就是谦逊的力量,多看看史实中那些谦逊的例子吧,这也是一种值得选择的活法。
今日宜谈情读后感篇十四
《今日简史》虽然在说今天发生的事情,但关心的却是未来。旧的世界秩序正在被挑战,新的秩序尚未建立,如何迎接当前人类命运的挑战,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问题。正如默克尔在2019年新年致辞所说,现在全世界正在被美国总统特朗普、英国脱欧事件代表的民粹主义和孤立主义所困惑,难道人类社会在世界二战后建立起来的新秩序也最终仍被新的民粹主义所替代,难道人类社会又可能重回民族孤立、互相攻伐的暗黑年代。德国作为哲学家的故乡,默克尔对当前欧洲的担心不无道理。
自由主义是一个关于普通人的故事,但是科技正在颠覆自由主义,试图把未来变成生化人、网络算法的世界。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将会改变人的思想,通过优化算法,科技可以控制人心,让人类再无自由可言。人工智能抢走人类的工作,使社会形成庞大的无用阶级,而小部分精英通过生物革命改造自己的身体,进化成为智神,人类的不平等升级为两个物种之间的不平等。人类正在失去自己的旧故事,而新的故事还没有到来。
以自由主义构建的世界观存在诸多漏洞,各国应该怎么坚持自己的特色道路,携手迎接未来人类命运?每一个普通人,由于案牍的事务太多,我们很难有闲暇时间考虑这样的问题。当稍稍能挤出一点时间,可能就在喝杯咖啡的时候,一想到世界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件,正在潜移默化可能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时候,人们不禁有一种莫名的焦虑。
《今日简史》的作者尽管没有提出应对这些挑战的答案,但是,它却明确告诉我们,当下人们的焦虑可能源于某种人类对未来世界的不明确性,我们是否能坚信着,只要人类的同理心仍在,我们还是能够携手共同合作和面对这些问题,共同编写属于人类未来的故事,这也是作者最想要说的,也是每一个人从书中所得到的收获。
今日宜谈情读后感篇十五
读完了尤瓦尔赫拉利的这本著作《今日简史》,这本书是在作者前俩部著作《人类简史》和《未简史》的基础上对人类命运的走向做了一些预测与分析,反思了当下全球人类所面临的发展问题,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的结合正在创造人类社会新的故事序,理想的幻灭,旧的故事倒塌只是时间问题,从而折射到现实社会中则是:ai与智人隐性竞争的结果就是未等你长大可能没有工作。
大数据的高度发展和深入应用会产生数据霸权和社会公平的矛盾,未不同国家的主体都会面临新的政治挑战,自由与平等的议题争议:谁该拥有数据。从而导致全球新的政治挑战,不过这会不断驱使人类明走向世界大同,国族主义已经无法单一解决社会问题,新的无国界社群组织会重构部落再起,这是人类生物属性的价值体现。
宗教作为人类明发展的催化剂会依然延续下去,只是形式会做新的调整,因为人类的精神世界依然需要一片沙漠里的绿洲。科技具有俩面性,在ai时代里,永远不要低估人类的愚蠢,战争依然存在,人性的贪婪必然造就新的压迫与反抗。
地球不是绕着人类转,曾经的地球是由恐龙主宰,然而现在呢,只是物种转换了角色而已,难道还会有人类之外的角色替代智人,答案在上帝那里。科技颠覆会产生绝望与希望,所以人类依然要谦逊,在没有达到移民火星的星际穿梭之前,地球生态的好坏影响着人类后代的发展。
写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人,就是spaex之父埃隆马斯克,他人生的最高目标则是做着人类大规模移民火星的庞大工程,海上火箭回收技术已经成为现实,马斯克的火星之梦代表了人类在星际旅行上已经踏出了坚实的一步。未不要妄称神的名义制造人类自己新的道德困境,在当下世俗主义社会里,要面对不完美,后真相时代依然需要虚构的故事建立合作,智人本身就是一个后真相物种。
教育是改变中唯一不变的事,传统与未只是时间线上的一种人为界定,知识无疆界。人类依然会面临新的生存问题,人生的意义在于我们会用语言和字继续编织新的故事,自由主义不再是人类明的核心议题,心智和大脑是俩个议题,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自己,迄今为止我们对自身意识的了解仍然一无所知,禅修只是一种最基本的辅助工具而已。
建议读完赫拉利的《未简史》和《人类简史》之后阅读此书会有一个思维层次上的认知连续性,也比较容易理解此书里作者的一些观点和思考。也许有人会感觉这本书内容不精彩,你要明白这不是小说故事,而是作者的一些人生思考和对人类社会议题的一些分析探讨。精彩在他的《未简史》和《人类简史》已经深有体现。
今日宜谈情读后感篇十六
前几日在书店角落看到《今日简史》,抱着随手一翻的心态看的。但是越看到后面越入迷,这本书居然开始让我这个相当冷漠的人也开始思考关心人类的命运。
书中的命题非常多,宏观且浩大。我只能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讲一些其中对我来说印象深刻的点。
1、人类深以为感到骄傲的自由意志可能根本不存在。
我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无可取代。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能够自我思考,自我创造。但作者用尖锐的语言一刀见血地指出“人类没有选择欲望的自由,单纯就是几十亿个神经元交换生化信号后的产物。”看到之后有点不敢相信,但事实好像就是如此。随着生物领域和科技的发展,我们越来越发现人体并没有那么的神秘。你以为你做出的一切选择都是由“我”这个主观意识决定的,但其实它们可能只是简单的生化反应。只是速度让你快到感觉不到而已。
2、人的情绪和感觉并不是我们自认为的“自由选择”。
随着生物技术和机器学习不断进步,要操控人类最深层的情绪和欲望只会变得更简单,“跟着感觉走”就会越来越危险。因为到最后你甚至发现不了你所以为的完全由自己做出的决定,实际上已经完全被控制了。就像现在我们购买的各种繁多而无用的物品,你以为是你做出的选择,实际上可能都是广告商的策略。
3、算法正在攻击人类。
要想知道宇宙真相、人生意义、自己的身份,最好的出发点就是开始观察痛苦、探索痛苦的本质。人生的重大课题可能不是寻找人生的意义,而是如何摆脱痛苦。而各种痛苦最深层的根源可能就是自己的心智。
可能到了最后的最后,我们人类拥有面对未来世界的唯一武器,就是我们的心智,我们的自由意志,就像三体人所惧怕的那样。
今日宜谈情读后感篇十七
相继出版《人类简史》、《未来简史》这两本惊世之作的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今夏又出版了一本叫做《今日简史》的书,可以说是“凑”齐了简史三部曲,在前两部曲的铺垫后,这本新书又会给你我带来怎样的思想盛宴和有趣脑洞呢,咱们慢慢说。
语出惊人,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并不稀奇,真正厉害的是,语出惊人并有理有据,或许这是历史学家的“基本操作”,也可以说是天然优势。正如那句名言所说:“你能看到多远的历史,你也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而今,昨天、今天、明天,已经全部被赫拉利给打包好,送到你跟前了。你我只需做一个有心人,惠存即可。
通过封面,可以一目了然,全书旨在向你我介绍21个“人类命运大议题”。按照作者自述,写作本书的重要目的是,让更多地球村的公民参与到这场旷日持久的讨论中来,为整个人类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那么这些议题究竟有多大呢,书里给分为了五大类。科技颠覆:理想的幻灭、就业、自由、平等;政治挑战:社群、文明、民族主义、宗教、文化认同;绝望与希望:恐怖主义、战争、谦逊、神、世俗主义;真相:无知、正义、后真相时代、未来不是科幻小说;生存下去:教育、意义、重新认识自己。
其中有不少,可能就是你我从小耳熟能详,并且逐渐耳濡目染,也思考比较多的议题。但是毕竟,你我并非历史学家,也很难对很多议题做到深入浅出的讲解,大多数时候还是个人片面的理解占了较大比重。这也是你我,需要在此时此刻,打开这本书来看的重要理由,为了帮助自己更深刻地理解这些议题。
因为,这些人类命运大议题,个个都值得你我,掰开揉碎,细细品味。何不在这本新书里,以新的视角,开始认识这个世界。来吧,一起加入到这场讨论中。
今日宜谈情读后感篇十八
最近被《今日简史》这本书颠覆了世界观。
原来我所生活的人类社会,充满虚构的故事,人生是没有意义的,所谓意义也是靠人类最擅长的,靠说故事支撑起来的。我原以为”往外跑“就能冲出小盒子,但其实还是会有更大的盒子。
国家、货币、宗教、企业。这都是一个个虚构的故事,多人相信了便成”事实“,即使有小部分人不相信,但只要还生活在这个圈子也离不开它。科学是用数据说故事,如果追溯起来,科学起源于宗教,因为最初的科学研究就是教会拨款的。
目前世界各地区越来越和平,并非智人变得”善良“了,而是自从有了核武器,战争就成了一种高成本低利润的交易。相比以前的战争,胜利方能拥有的战败方肥沃的土地和工业所需要的原材料,而现在的国家,使经济高增长更多是无形的科技技术,例如:硅谷真的有摸得着的矿产吗?在未来数据的争夺比土地的争夺更具诱惑。
别小看智人擅长说故事的本领,正因为会说故事才能使智人成为目前世界的主宰。智人在原始时代从来都不是靠个人的力量和猛兽搏斗取得胜利的,而是靠团结。关于讲故事,最早是部落的神话,使部落的智人有共同的信仰,能组织合作和接受分工,共同维护部落的安定。
人生不是虚构的故事。
如何了解自己的心智?有个工具――冥想。
作者每日花上两小时冥想。
很多人看到冥想都会想到宗教色彩,而作者说的是“内观冥想”,在冥想的时候,什么也不想,坐着然后闭着眼(当然你要睁着眼也可以啦),只关注自己的吸气和呼气时的感受就好。
作者的冥想老师不断告诉学生“观察心智的时候,必须抛开所有二手信息、宗教教条和哲学猜想,一心专注于自己的体验和真正遇到的各种现实。不要谈论理论或哲学,请把问题集中在与你实际修行相关事情上。
就我实践而言,真的很难,因为诱惑太多,不用几分钟我的大脑就会想其他事情,而无法只专注于自己吸气和呼气时的感觉。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人类所说的”永恒“就是虚构的。
今日宜谈情读后感篇十九
一、正视对世界、对环境、对自己的三个认识。
在此书的第五部分,作者给出了在未来世界生存下去的设想,关键在于正视对世界、对环境、对自己的三个认识。首先,认识到在这个被信息淹没的世界里,不连续性是最显著的特征,最需要学习和掌握的是理解信息、判断信息,并由此组成整体世界观。其次,为了摆脱痛苦,我们需要放下对虚构的幻想,去观察具体的.事物,了解关于自己、关于世界的真相。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在算法打算为我们做出所有的决定之前,我们最好尽快了解自己的心智。纵然科技正在颠覆世界,但我们依然有选择的余地。科技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取决于你怎么用它。如果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么科技可以帮助你,但是如果你每天浑浑噩噩,那么算法就会按照它的方式来塑造你。所以,要认识自己,这是一条千年不变的最佳原则。
二、认识自己的主体。
认识自己就是回答“我是谁”这个著名的哲学问题。认识自己的首要方面是对自己的主体认识,这一方面有两大主要流派。首先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主体理论,在这个著名论断里,笛卡尔实际上表达了他对人类能够拥有一个统一而自主的主体的确信,认为人类的所有知识都可以建立在统一自主的主体这个牢固的基础之上。与笛卡尔的主体观截然不同,另一流派“镜像理论”的自我认识主体除了自己之外,更加关注想象中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该理论的创立者是法国精神分析学家拉康,在《镜像阶段》这篇著名的文章,他开宗明义地论述了“去中心化”主体理论,自我在他看来是由一种自身无法掌控的外部力量所决定的。他认为,个人主体是不存在的,从最初镜像中的“我”的影像,到后来“我”周围的人所构成的反射镜式形象,都是镜中幻象。身份认同欲望驱使人类个体终其一生致力于追求一个想象的理想自我,对主体理解自我的本质与身份产生重要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交网络的丰富,现在的人有了越来越多的“镜子”,通过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微博,得到越来越多的镜中像,在众多的镜像中获取有助于自我成长的信息,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如何在影像交叠的浮华世界里对自我作出正确的认识?不焦虑、保持内心的平静是分辨不变形自我影像的基础。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正确认识环境、认识世界,才能做出正确的行动选择。
定位。
“简史三部曲”的作者赫拉利是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历史系教授,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在《未来简史》和《今日简史》中,他非常感谢他的老师戈恩卡(1924―),把简史三部曲的面世归功于老师指引他作了的内观禅修,了解心灵和世界。如果没有过去15年禅修带给他的专注、平静及见解,他不可能写出这一系列的书。禅修的背景是佛教。佛教“度”字义是“到彼岸”,即从烦恼的此岸渡到觉悟的彼岸。佛教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般若,其中之五就是禅定。就念佛而言,念佛目的在哪里呢?在得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禅定。这一生当中,自己有一个方向、有一个目标,这个方向、目标绝对不会被环境左右、动摇,这就是“定”。在佛教六度中,忍辱是个基础,能忍就有耐心,有耐心才能精进,精进才能得定,而“定”是修行的枢纽。如何实践“精进”?如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在《活法》一书中所言,所谓“精进”,就是指一心扑在工作上,专心致志于眼前所从事的工作,从而达到砥砺人格、提高修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