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小人教案范文(20篇)
教案包括了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流程的规划以及教学评价等内容。编写教案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体差异,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哈哈小人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1、探究画面造型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2、感受“哈哈小人”带来的乐趣。
活动重点:发现人物造型与折纸之间的变化规律。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发现上述变化的规律,并能根据规律进行想象与表现。
活动准备:哈哈小人的范画、记号笔20支、黑板一块、小框5个,人手三张不同颜色的彩纸。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师:我们在幼儿园已经学会了不少的本领,能告诉老师你最能画什么?教师总结幼儿回答的种类。你们真了不起。但是今天我要请小朋友们画一样东西,请你们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哈哈小人。
二、出示“哈哈小人”,幼儿观察,尝试画出一摸一样的“小人”
1、重点解释“顶天立地”师:那什么是顶天立地?顶天是什么意思呢?(头顶着天)那立地呢?(脚踩着地)所以,这幅画要画得怎么样?(画得高、画得大)。给你们一点时间,仔细观察这个小人的摸样和大小。
2、幼儿观察范画,你觉得你观察好了,请你们举手(教师拿走范画)请注意了,篮子里有一张粉红色的纸,请你在这张粉红色的纸上把你观察到的小人画出来。
3、幼儿第一次作画,教师引导幼儿画顶天立地的小人。
师:他是什么样的?做的是什么动作呢?不管画好没有,请把笔放下来,现在来看看我的哈哈小人。
4、幼儿的画和范画进行比较。和你画得做一下比较,画之前我提过要求,画得要怎么样?(顶天立地)要画的高、画的大。第二个要求是画你观察到的小人。现在和你纸上的小人比较一下,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需要在重新修改一下的,有吗?在给你们一次机会,把需要修改的地方重新在改一下。
5、幼儿修改画面再次做比较。
三、探究“哈哈小人”,发现画面造型与折纸的关系。
(一)尝试在折纸上画“顶天立地”的小人。
1、请幼儿在折好的纸上画顶天立地的“哈哈小人”师:在黄色的纸上请你再画一遍你观察到的顶天立地的小人,注意不能打开这张纸。你发现这张纸上跟刚刚那张有什么区别呢?注意画的时候不能把纸头打开喔。
2、幼儿画画,教师观察幼儿画画的位置。
(二)展开纸,比较发现折线与断点的关系。
1、师;现在可以把纸打开了,告诉我,你的`小人怎么啦?
总结:如果你把小人的某一部分画在折线的地方,当你打开的时候,折过的地方可能是断掉的,这个折过的地方叫“折痕”。
(三)尝试连接断开的小人,感知折线与画面断开的关系。
1、师:如果请你把小人断掉的地方连起来,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呢?想试一试吗?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师:你的什么变长啦?(脸、身体…。。)。
3、作品展示:猜猜这个小人会哪里变长呢?你为什么会这么猜?
总结:什么东西画在折线上,什么就会变长。
四、再次探究,理解折线与画面变化的关系。
1、尝试变出不一样的小人师:如果再给你们一次机会,你准备把小人的什么变长呢?最好要和刚刚变得不一样。
2、提出要求:
师:再找一张蓝色的纸,把你想要变长的地方想好了,画在这张纸上。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4、讲评师:你们真棒,画的越来越好,变得也越来越多了。
哈哈小人教案篇二
1.了解连续剪折的正确方法以及连续剪的特点。
2.掌握正确的折、剪方法剪出连续的人物图案,创造性地剪出各种连续图案。
活动准备。
剪纸、二方连续纹样、废旧报纸。
活动过程。
1.神奇的剪纸:比较窗花及二方连续剪纸。
(1)教师剪半颗心,逐层展开:一颗心、两颗心。
教师提问:这样的心形和我们平时随意剪的有什么不同?神奇的地方在哪儿?
(2)教师出示二方连续纹样,请小朋友猜一猜剪纸的名字叫什么?
教师小结:像这种由同样的图案向左右或上下两个方向一个一个连起来有规律地重复排列就形成了二方连续,具有这种特点的纹样叫二方连续纹样。
教师小结:每一个作品的花纹都不一样,剪的时候剪出不同的花纹就可以了。
3.剪一剪,试一试,教师提问:你也想剪出这样的图形吗?请你观察老师剪好的纹样,猜一猜老师是怎样剪的?想一想怎样才能让他们连在一起。
幼儿用废旧报纸尝试剪,教师观察幼儿的活动,了解幼儿探索的方法。
4.讨论二方连续剪的方法。
(1)让幼儿介绍一下你是怎样剪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2)教师出示步骤图,教师小结:小朋友在剪的过程中注意两边都留一点距离不能剪,这个地方叫连接点,两边都要有连接点,连接点没有剪断,图案才能连在一起。
5.幼儿操作,幼儿可以自己剪,也可以根据教师剪的纹样,幼儿自由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6.将幼儿的作品粘在主题墙上,让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设计的是什么纹样的作品?
小结:今天小朋友真能干,剪出了这么多漂亮的二方连续纹样,我们可以在区域中继续去设计。
哈哈小人教案篇三
1. 能在有折痕的`纸上绘画完整的小人,发现折痕与小人的关系。
2. 感受绘画哈哈小人变化的乐趣。
3. 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一、观察理解
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造型
二、观察讨论
发现"小人"造型的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1.幼儿第二次在折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
2.幼儿观察打开折纸后"小人"的变化。
3.幼儿思考并尝试连接断开处的方法
三、欣赏作品,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1.幼儿欣赏、比较同伴的作品,发现与众不同之处。
2.幼儿再次思考新的问题并延伸操作。
大班幼儿已有的绘画技能和对事物摆放位置的空间经验都为他们的探索、创造提供了条件.随着纸的折叠变化,让孩子们在打开后纸后的发现,使幼儿知道画画位置落在折线的不同部位来探究"小人"造型的变化。因此,一旦发现变形夸张的原由,无意创造就变成了有意想象与创造,幼儿也会不满足于一个活动的所获,希望可以把学到的和感悟到的迁移到更多、更广的领域。
哈哈小人教案篇四
1、探究画面中人物造型的变化与折纸方法的关系。
2、乐意探索,感受活动的趣味。
【教案准备】。
5张桌子、幼儿20名、盒子5个、记号笔20支、黑板两块、红、黄、蓝、绿色彩纸各20张、完整范例。
【教案流程】。
一、观察理解,表现人物造型。
就能和他一起做有趣的游戏。
2、题一:请你为他照张相,(出示图一)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朋友”的造型。
3、幼儿在画纸上表现小朋友造型。注意人物的“顶天立地”
(1)请幼儿找出盘子中最大的纸(粉色纸),把观察到的小朋友画在这张纸上。
(2)教师边交代边取走图片,观察幼儿绘画的过程和结果,留意幼儿观察后所画出的人物造型,等幼儿画好后,取出图片让幼儿对照。
二、观察讨论,发现人物造型的变化和折纸的关系。
1、题二:再为我照张像。幼儿第二次在折纸上表现“小朋友”的造型。
(1)师:请你在盘子中找出黄色的纸、再次把观察到的.小人画在这样纸上,但有一个要求:不准打开这张纸。注意人物的顶天立地。
(2)幼儿在折过的纸上绘画,教师观察幼儿表现是否比第一次更仔细。
2、题三:请你们打开折纸看一看。
3、题四:有没有办法把断开的地方连起来?
4、当幼儿想到用线连接的时候,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
5、请幼儿用连线的方式将自己的作品画完。
6、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展示墙上。
7、引导幼儿观察同伴的作品,说说他们分别把小朋友的哪个部位变长了。
8、小朋友教了我们一个照哈哈镜的游戏,你们想不想也让自己照照哈哈镜呢?
(1)师:你想把自己的哪部分变长呢?
(2)鼓励幼儿再画一次:比一比这次谁画的最与众不同,变化最有创意。
三、欣赏作品,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1、幼儿欣赏、比较同伴的作品,发现与众不同之处。
2、思考新的问题并延伸操作。出示完整范例:老师的作品上为什么两个地方都变长了?
3、盘子里最后一张纸是送给你们的,去折一折再试一试还会有些什么变化呢?
哈哈小人教案篇五
2.感受小人不同的变化所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幼儿用纸、笔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出主题。
今天我们就来画小人,画什么样的小人呢,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小人。
(二)幼儿理解并绘画“顶天立地”的小人。
1.提问:什么是顶天立地?
2.幼儿在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
(三)观察讨论,发现“小人”造型的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1.幼儿第二次在折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
师:这次我们画在黄色的纸上,要求:一画的顶天立地,二是可以画自己想画的小人,三是不要打开这张纸。
2.幼儿尝试在折纸上画顶天立地的“小人”,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3.幼儿观察打开折纸后“小人”的变化。
4.幼儿思考并尝试连接断开处的方法。
引导幼儿发现“小人”的变化,并尝试寻找其中的秘密。
总结:原来什么东西画在折线上就能变长。
5.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同伴的作品,说说他们分别把“小人”的哪个部位变长了?
(四)欣赏作品,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1.幼儿欣赏、比较同伴的作品,发现与众不同之处。
2.幼儿再次思考新的问题并延伸操作。
延伸活动:如果把纸再怎么折,或尝试画别地东西,又会有什么好玩的发现呢?
哈哈小人教案篇六
1、探究画面造型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2、感受"哈哈小人"带来的乐趣。
3、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发现人物造型与折纸之间的变化规律。
引导幼儿发现上述变化的规律,并能根据规律进行想象与表现。
哈哈小人的范画、记号笔20支、黑板一块、小框5个,人手三张不同颜色的彩纸。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师:我们在幼儿园已经学会了不少的本领,能告诉老师你最能画什么?教师总结幼儿回答的种类。你们真了不起。但是今天我要请小朋友们画一样东西,请你们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哈哈小人。
二、出示"哈哈小人",幼儿观察,尝试画出一摸一样的"小人"。
1、重点解释"顶天立地"师:那什么是顶天立地?顶天是什么意思呢?(头顶着天)那立地呢?(脚踩着地)所以,这幅画要画得怎么样?(画得高、画得大)。给你们一点时间,仔细观察这个小人的摸样和大小。
2、幼儿观察范画,你觉得你观察好了,请你们举手(教师拿走范画)请注意了,篮子里有一张粉红色的纸,请你在这张粉红色的纸上把你观察到的小人画出来。
3、幼儿第一次作画,教师引导幼儿画顶天立地的小人。
师:他是什么样的?做的是什么动作呢?不管画好没有,请把笔放下来,现在来看看我的哈哈小人。
4、幼儿的画和范画进行比较。和你画得做一下比较,画之前我提过要求,画得要怎么样?,(顶天立地)要画的高、画的大。第二个要求是画你观察到的小人。现在和你纸上的小人比较一下,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需要在重新修改一下的,有吗?在给你们一次机会,把需要修改的地方重新在改一下。
5、幼儿修改画面再次做比较。
三、探究"哈哈小人",发现画面造型与折纸的关系。
(一)尝试在折纸上画"顶天立地"的小人。
1、请幼儿在折好的纸上画顶天立地的"哈哈小人"师:在黄色的纸上请你再画一遍你观察到的顶天立地的小人,注意不能打开这张纸。你发现这张纸上跟刚刚那张有什么区别呢?注意画的时候不能把纸头打开喔。
2、幼儿画画,教师观察幼儿画画的位置。
(二)展开纸,比较发现折线与断点的关系。
1、师;现在可以把纸打开了,告诉我,你的小人怎么啦?
总结:如果你把小人的某一部分画在折线的地方,当你打开的时候,折过的地方可能是断掉的,这个折过的地方叫"折痕"。
(三)尝试连接断开的小人,感知折线与画面断开的关系。
1、师:如果请你把小人断掉的地方连起来,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呢?想试一试吗?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师:你的什么变长啦?(脸、身体…)。
3、作品展示:猜猜这个小人会哪里变长呢?你为什么会这么猜?
总结:什么东西画在折线上,什么就会变长。
四、再次探究,理解折线与画面变化的关系。
1、尝试变出不一样的小人师:如果再给你们一次机会,你准备把小人的什么变长呢?最好要和刚刚变得不一样。
2、提出要求:
师:再找一张蓝色的纸,把你想要变长的地方想好了,画在这张纸上。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4、讲评师:你们真棒,画的越来越好,变得也越来越多了。
大班美术活动《哈哈小人》是通过让幼儿画小人来体验小人身体各部分能够延伸变长的现象,并且通过三次操作活动让幼儿探索、发现使小人身体各部分能够延伸变长的秘密,从而发展幼儿的空间能力。虽然画的小人很简单,但是简单之中蕴含了一种比较复杂的规律,这是一次探索性很强的活动。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具有极大的探索价值。能够提升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思维的能力,有许多幼儿都能够延伸小人的头、手臂、身体等。如果,能够在讲评时,能在投影仪上示范幼儿小人变长的过程,那效果会更佳。
活动中我主要抓住了幼儿喜欢画画这一特点,逐步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引导幼儿进入探究过程,让幼儿自始自终感受探究的趣味。通过这个活动,也让我喜欢上了美术活动,以往一直以为美术活动很难在公开教学中出彩,其实一个有效的教学活动并不是现场的热闹和丰富,更多的是看它的有效性。通过这个活动,我也开始思考美术活动中如何让孩子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
哈哈小人教案篇七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能用勾线笔画出观察到的小人。
1、探究画面造型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2、体验其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长方形桌子4张、小筐若干、小型吸铁石若干、记号笔16只、黑板一块、浅红或浅绿色a4纸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小人”,尝试画出一模一样的小人。
1、观察范例:出示“哈哈小人”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模仿画出相同的小人。
师:仔细看一下这个小人,看清楚这个小人的模样、大小。
幼儿第一次尝试操作并交流。
要求:找一张白色的纸竖起来,画得一模一样;顶天立地。
比较作品与范例的差异。
二、探索“小人”,发现画面造型与折纸的关系。
1、请幼儿在折好的纸上画顶天立地的小人。
(画顶天立地的教育目的是让幼儿不要把小人画的太小,以免达不到实施效果)。
2、幼儿绘画,观察幼儿选择绘画的位置;。
3、引导幼儿观察打开后折纸上小人的变化;。
4、探究小人变化的原因,想一想出现不同变化位置的原因。
提出质疑:
为什么小人断开了?
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小人没断开?
5、小结研究后的结果。
6、小人连线,探究变化。
三、展示幼儿的作品,观察彼此把画面的哪里进行了变化。
引发思考:想象折纸方向、数量的变化以及折痕与小人形象的关系。
a如果我把这张纸横过来呢?如果我把这张纸斜过来呢?如果我把这张纸再折一次呢?
b回去再试一试。
六:活动延伸:
装扮小人:添画哈哈小人,让小人更漂亮。
哈哈小人教案篇八
活动目标:
1.学习用铅笔等做出各种姿态的小人。
2.尝试大胆表现,体验创作的快乐。
3.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铅笔、橡皮泥、牙签、手工铅丝、胶水、剪刀,纸和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提问:小朋友,你知道铅笔可以用来干什么吗?
二、欣赏2~3个范例,了解铅笔娃娃的特点。
1、欣赏用橡皮泥和牙签在铅笔上造型的铅笔小人;
教师:“是啊,我把铅笔变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小人。”教师出示橡皮泥制作的小人,说:“请你们仔细看看,这个铅笔娃娃我是用什么做的?”请幼儿说一说。(引导语:我是用什么做成了小人的什么?等等)。
2、欣赏用细铅丝做手和腿的铅笔小人;这里有位铅笔娃娃,它也打扮好了,看看这个铅笔娃娃头是怎么设计的。(笔头上正反粘上小人的头形,画上五官)。
3、铅笔娃娃的手和腿是怎样设计的?(用彩色手工铅丝条交叉,在铅笔娃娃身上打个结,手和腿就可以上下左右摆动)。
要点强调:制作手的铅丝短一点,腿的铅丝长一点。
三、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1、你想怎么设计铅笔娃娃呢?请你先想想,可以和老师一样,也可以设计得和老师不一样。
2、我们一定要把铅笔娃娃打扮得很漂亮,要设计得与其他小朋友不一样。(鼓励幼儿大胆创作设计,对造型有困难的幼儿,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四、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展示作品,互相欣赏。说说谁设计的铅笔娃娃既特别又漂亮。
教学反思:
总的来说本次美术课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在活动中无论是观察还是孩子自己操作,氛围都很热烈,虽然有的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差,但是他们都很努力、认真,就算孩子的进步是一点点,作为教师我们也要鼓励孩子的进步,激励他们更加努力。
小百科:铅笔是一种用来书写以及绘画素描专用的笔类,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其中,绘画素描的铅笔分为诸多类型,它分成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石墨、木制笔杆、带帽铅笔;另外,它的颜色有红白、黑白、黄黑等条纹。
哈哈小人教案篇九
1、探究画面中人物造型的变化与折纸方法的关系。
2、乐意探索,感受活动的趣味。
【教案准备】。
5张桌子、幼儿20名、盒子5个、记号笔20支、黑板两块、红、黄、蓝、绿色彩纸各20张、完整范例。
【教案流程】。
一、观察理解,表现人物造型。
就能和他一起做有趣的游戏。
2、题一:请你为他照张相,(出示图一)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朋友”的造型。
3、幼儿在画纸上表现小朋友造型。注意人物的“顶天立地”
(1)请幼儿找出盘子中最大的纸(粉色纸),把观察到的小朋友画在这张纸上。
(2)教师边交代边取走图片,观察幼儿绘画的过程和结果,留意幼儿观察后所画出的人物造型,等幼儿画好后,取出图片让幼儿对照。
二、观察讨论,发现人物造型的变化和折纸的关系。
1、题二:再为我照张像。幼儿第二次在折纸上表现“小朋友”的造型。
(1)师:请你在盘子中找出黄色的纸、再次把观察到的.小人画在这样纸上,但有一个要求:不准打开这张纸。注意人物的顶天立地。
(2)幼儿在折过的纸上绘画,教师观察幼儿表现是否比第一次更仔细。
2、题三:请你们打开折纸看一看。
3、题四:有没有办法把断开的地方连起来?
4、当幼儿想到用线连接的时候,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
5、请幼儿用连线的方式将自己的作品画完。
6、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展示墙上。
7、引导幼儿观察同伴的作品,说说他们分别把小朋友的哪个部位变长了。
8、小朋友教了我们一个照哈哈镜的游戏,你们想不想也让自己照照哈哈镜呢?
(1)师:你想把自己的哪部分变长呢?
(2)鼓励幼儿再画一次:比一比这次谁画的最与众不同,变化最有创意。
三、欣赏作品,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1、幼儿欣赏、比较同伴的作品,发现与众不同之处。
2、思考新的问题并延伸操作。出示完整范例:老师的作品上为什么两个地方都变长了?
3、盘子里最后一张纸是送给你们的,去折一折再试一试还会有些什么变化呢?
哈哈小人教案篇十
1、通过观察图片,能用勾线笔画出观察到的小人。
2、探究画面造型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3、体验其中的乐趣。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长方形桌子4张、小筐若干、小型吸铁石若干、记号笔16只、黑板一块、浅红或浅绿色a4纸若干张。
一、 观察“小人”,尝试画出一模一样的小人
1、 观察范例 :出示“哈哈小人”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模仿画出相同的小人
师:仔细看一下这个小人,看清楚这个小人的模样、大小。
幼儿第一次尝试操作并交流
要求:找一张白色的纸竖起来,画得一模一样;顶天立地
比较作品与范例的差异。
二、 探索“小人”,发现画面造型与折纸的关系。
1、 请幼儿在折好的纸上画顶天立地的小人。(画顶天立地的教育目的是让幼儿不要把小人画的太小,以免达不到实施效果)
2、 幼儿绘画,观察幼儿选择绘画的位置;
3、 引导幼儿观察打开后折纸上小人的变化;
4、 探究小人变化的原因,想一想出现不同变化位置的原因。
提出质疑:
为什么小人断开了?
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小人没断开?
5、 小结研究后的结果。
6、 小人连线,探究变化。
三、展示幼儿的作品,观察彼此把画面的哪里进行了变化。
引发思考 :想象折纸方向、数量的变化以及折痕与小人形象的关系。
a 如果我把这张纸横过来呢?如果我把这张纸斜过来呢?如果我把这张纸再折一次呢?
b 回去再试一试。
四: 活动延伸:
装扮小人:添画哈哈小人,让小人更漂亮。
通过让幼儿画小人来体验小人身体各部分能够延伸变长的现象,并且通过三次操作活动让幼儿探索、发现使小人身体各部分能够延伸变长的秘密,从而发展幼儿的空间能力。虽然画的小人很简单,但是简单之中蕴含了一种比较复杂的规律,这是一次探索性很强的活动。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具有极大的探索价值。能够提升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思维的能力,有许多幼儿都能够延伸小人的头、手臂、身体等。如果,能够在讲评时,能在投影仪上示范幼儿小人变长的过程,那效果会更佳。
活动中我主要抓住了幼儿喜欢画画这一特点,逐步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引导幼儿进入探究过程,让幼儿自始自终感受探究的趣味。通过这个活动,也让我喜欢上了美术活动,以往一直以为美术活动很难在公开教学中出彩,其实一个有效的教学活动并不是现场的热闹和丰富,更多的是看它的有效性。通过这个活动,我也开始思考美术活动中如何让孩子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
哈哈小人教案篇十一
1、探究画面中人物造型的变化与折纸方法的关系。
2、乐意探索,感受活动的趣味。
【活动准备】。
5张桌子、幼儿20名、盒子5个、记号笔20支、黑板两块、红、黄、蓝、绿色彩纸各20张、完整范例。
【活动过程】。
一、观察理解,表现人物造型。
就能和他一起做有趣的游戏。
2、题一:请你为他照张相,(出示图一)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朋友”的造型。
3、幼儿在画纸上表现小朋友造型。注意人物的“顶天立地”
(1)请幼儿找出盘子中最大的纸(粉色纸),把观察到的小朋友画在这张纸上。
(2)教师边交代边取走图片,观察幼儿绘画的过程和结果,留意幼儿观察后所画出的人物造型,等幼儿画好后,取出图片让幼儿对照。
二、观察讨论,发现人物造型的变化和折纸的关系。
1、题二:再为我照张像。幼儿第二次在折纸上表现“小朋友”的.造型。
(1)师:请你在盘子中找出黄色的纸、再次把观察到的小人画在这样纸上,但有一个要求:不准打开这张纸。注意人物的顶天立地。
(2)幼儿在折过的纸上绘画,教师观察幼儿表现是否比第一次更仔细。
2、题三:请你们打开折纸看一看。
3、题四:有没有办法把断开的地方连起来?
4、当幼儿想到用线连接的时候,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
5、请幼儿用连线的方式将自己的作品画完。
6、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展示墙上。
7、引导幼儿观察同伴的作品,说说他们分别把小朋友的哪个部位变长了。
8、小朋友教了我们一个照哈哈镜的游戏,你们想不想也让自己照照哈哈镜呢?
(1)师:你想把自己的哪部分变长呢?
(2)鼓励幼儿再画一次:比一比这次谁画的最与众不同,变化最有创意。
三、欣赏作品,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1、幼儿欣赏、比较同伴的作品,发现与众不同之处。
2、思考新的问题并延伸操作。出示完整范例:老师的作品上为什么两个地方都变长了?
3、盘子里最后一张纸是送给你们的,去折一折再试一试还会有些什么变化呢?
哈哈小人教案篇十二
目标:
1、能大胆尝试用火柴棒拼摆,表现不同的运动姿势并学习恰当的语言表达。
2、学念儿歌,能根据儿歌的格式用图标,语言仿编儿歌。
准备:
1、幼儿了解多种运动项目及姿势、动作。
2、塑料圆片,火柴棒,白纸,黑色水彩笔,儿歌图标一套。
3、《健康歌》录音磁带。
过程:
1、在健康歌的伴奏下,幼儿边跳边唱入场,感受身体的运动。
2、谈谈自己喜爱的运动及知道的运动项目。
3、学习儿歌《拼小人》。
今天有个调皮的小人,它也来和我们一起做运动。听一听他做了那些运动:
儿歌:拼小人。
火柴棒一根根。
我用棒棒拼小人。
拼个小人立正站。
拼个小人跨步走。
拼个小人打篮球。
拼个小人爬山坡。
小人个个爱运动。
身体健康棒棒棒!
提问:小人做了哪些运动?(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按儿歌顺序排列)。
你们学会了儿歌吗?我们一起念一遍(带幼儿看图标朗读)。
4、游戏看谁记得快。
(巩固记忆儿歌,进一步感知儿歌的结构)。
拿掉其中的三――四张让幼儿念――(注意激励表扬幼儿)。
全部拿掉图片看看你们会念吗?(注意激励表扬幼儿)。
5、幼儿操作。
刚才小人做了几种运动,他们还象做别的运动,请你们帮助他。
用火柴棒、圆片,拼摆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
用简笔画按拼的样子记录下来。
6、纺编儿歌。
1)展示幼儿作品。
2)这些小人还想到儿歌里面去做运动我们来帮助他――选四张幼儿作品组成儿歌,大家一起念一念。(从节奏一样快进行讲评)。
3)再次选四张引导幼儿用儿歌的节奏来念。
7、延伸活动:
我们帮忙让其他的小人也到儿歌里去运动。
哈哈小人教案篇十三
2.感受小人不同的变化所带来的乐趣。
幼儿用纸、笔若干。
今天我们就来画小人,画什么样的小人呢,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小人。
1.提问:什么是顶天立地?
2.幼儿在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
1.幼儿第二次在折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
师:这次我们画在黄色的纸上,要求:一画的顶天立地,二是可以画自己想画的`小人,三是不要打开这张纸。
2.幼儿尝试在折纸上画顶天立地的“小人”,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3.幼儿观察打开折纸后“小人”的变化。
4.幼儿思考并尝试连接断开处的方法。
引导幼儿发现“小人”的变化,并尝试寻找其中的秘密。
总结:原来什么东西画在折线上就能变长。
5.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同伴的作品,说说他们分别把“小人”的哪个部位变长了?
1.幼儿欣赏、比较同伴的作品,发现与众不同之处。
2.幼儿再次思考新的问题并延伸操作。
延伸活动:如果把纸再怎么折,或尝试画别地东西,又会有什么好玩的发现呢?
哈哈小人教案篇十四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玩到了这个很好玩的“小人”游戏,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它,于是就尝试把它设计成大班的美术探究活动。
生活中,很多人喜欢照哈哈镜,原因就是镜中人物的变形夸张,让人不由自主地嬉笑不已,幼儿更是对此喜爱有加。该活动所呈现的过程与结果就像幼儿自己在“照哈哈镜”,活动过程中“小人”的造型因为画在折纸的不同重叠部位而变形夸张,充满童趣。教师们在讨论与尝试中也会因此而乐此不疲地探究。
随着折纸方向、方法以及落在折线部位内容的多变,探究“小人”造型的变化会变得无限可能。大班幼儿已有的绘画技能和对事物摆放位置的空间经验都为他们的探索、创造提供了条件。因此,一旦发现变形夸张的原由,无意创造就变成了有意想象与创造,幼儿也会不满足于一个活动的所获,希望可以把学到的和感悟到的迁移到更多、更广的领域。
将探究活动的元素整合到美术活动中,常常会使教学具变得很烦琐,此活动材料简单也是教师喜欢的一个原因。日常教学研讨中,教师们看到心仪的活动总想自己回去模仿和尝试,而材料简单是很大的一个考量。另外,该活动对幼儿前期的生活经验要求不高,尝试相对比较容易。
“小人”的材料随手可得,当幼儿理解方法后,会迁移探究对象。只要想玩,幼儿能不受时空的限制随手折、随手画。有的幼儿会尝试写英语字母,有的幼儿还会尝试画动植物等,由此,就有了不断实践与延伸的可能。
探究画面中人物造型的变化与折纸方法的关系,感受其中的趣味。
1.长方形桌子4张,幼儿14名,小筐4个,小型吸铁石若干,记号笔15支,黑板一块。
2.两种浅色的纸,其中折好的长方形纸42张、没折的纸(如a4纸的1/4大小)同幼儿人数。
1.幼儿表述自己喜欢画什么。
教师提问并鼓励:很多孩子非常喜欢画画,你最喜欢画什么?
哈哈小人教案篇十五
探究画面中人物造型的变化与折纸方法的关系,感受其中的趣味。
操作材料:手工纸(折过与未折过的纸)、记号笔、词条、范例。
生活中,很多人喜欢照哈哈镜,孩子们也不例外原因就是镜中人物的变形夸张,让人不由自主地嬉笑不已,幼儿更是对此喜爱有加,简单的小人绘画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不具任何挑战性,但在美术活动中融入探究的环节,这对于有一定绘画技能和对事物、位置有一定经验的大班孩子来说更具吸引力,本次活动所呈现的过程与结果就像幼儿自己在照哈哈镜,孩子们在操作过程中表现的“小人”造型,会因折线的关系身体部位将发生变形夸张,充满童趣,能引发幼儿的探索和创造力。
1、“顶天立地”的小人。
(2)教师:大班的孩子就是不一样,今天,我又要请大家来画画了,画什么呢?(出示词条)。
(3)教师:没错,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小人,孩子们,什么是“顶天立地”?
教师小结:就是要顶到最高的地方,站在最下面。
(4)教师:(出示图片)瞧,这就是顶天立地的小人,请你们仔细观察小人的模样和大小,然后自己也来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小人。
(5)幼儿操作,并比较作品与范例之间的差异。
2、“小人”与折纸。
(1)教师:会画顶天立地的小人了,现在我要请你们玩接下来的游戏。
(2)教师:(出示两张纸)看,这两张纸一样吗?哪里不一样?接下来,我要请你们在折过的纸上再来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小人。
重点提示:不可以打开这张折过的纸。
(3)幼儿操作,在折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
(4)引导幼儿观察打开折纸后“小人”的变化。
教师:孩子们,请你们将纸打开,咦,你发现了什么?
(5)探索发现“小人”变化的原因。
教师小结:原来断开的地方和纸上的折线有关系,哪个部分画在折线上,当你打开的时候,这个部分就会断开。
(6)教师:孩子们,你有没有办法可以让断了的地方连起来?(引发幼儿用连线的方式把断开的地方连接起来)。
(7)教师示范,幼儿观察。
(8)幼儿操作,并展示作品。
教师小结:瞧,“小人”的身体发生了变化,孩子们,只要你想让小人哪里变长,你就把要变长的东西画在折线上,这样你们的一个个“小人”就会变成大巨人。
(9)幼儿第三次操作。
教师: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想把“小人”的哪里变长?(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创意)。
(1)幼儿欣赏、比较同伴的作品,发现与众不同之处。
(2)引发思考。
教师:孩子们,刚才我们把“小人”变成了“大巨人”,那你能把“大巨人”变回成“小人”吗?(引发幼儿探究折纸的方法)。
哈哈小人教案篇十六
1.探究画面中人物造型的变化与折纸方法的关系,感受其中的趣味。
2.发现绘画的充分可变性,在自由的氛围中产生对绘画的浓厚兴趣。
理解折线在造型变化中的作用并能有目的地运用。
1.长方形桌子4张,小筐4个,小型吸铁石若干,记号笔15支,黑板一块。
2.两种浅色的纸,其中折好的长方形纸42张、没折的纸(如a4纸的1/4大小)同幼儿人数。
一、观察理解,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造型。
1.幼儿理解并绘画“顶天立地的小人”。
(1)教师:今天,我们来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小人”。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人”的造型。
2.幼儿在画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
教师请幼儿找出小筐内的纸(没有折过的),把观察到的“小人”画在这张纸上。
3.教师边交代边取走图片,观察幼儿绘画的过程和结果。
二、观察讨论,发现“小人”造型的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1.幼儿第二次在折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如图2)。
(1)教师:请你取出另一种颜色的纸(折好的纸),再次把观察到的“小人”画在这张纸上,而且要增加一个要求:不准打开这张纸。
(2)幼儿在折过的纸上绘画。
2.幼儿观察打开折纸后“小人”的变化。
(1)你画的“小人”怎么了?
(2)他画的“小人”为何没有断开,你画的“小人”为何断开了?
(3)想一想,断开的地方为何不一样?他们断开的地方都是画在哪里的?
3.幼儿思考并尝试连接断开处的方法。
(1)有没有办法把断开的地方连起来?
(2)请你用连线的方式把断开的`地方连起来。
4.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同伴的作品,说说他们分别把“小人”的哪个部位变长了?
5.幼儿第三次在折纸上绘画。
(1)教师:如果再给你一次画画的机会,你想把“小人”的哪里变长?
(2)如果要把某个部位变长,必须把它画在什么地方?幼儿会说折线上。
(3)如果我想把脸和手臂都变长,怎么办?
(2)鼓励幼儿再画一次:比一比,这次谁画的与众不同,变化最有创意。
(教师观察幼儿再次在折纸上进行绘画,看看谁的作品有创意:如脸部器官变形、头发变形、身体的几个部位同时变形等。)。
三、欣赏作品,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1.幼儿欣赏、比较同伴的作品,发现与众不同之处。
(教师与幼儿再次欣赏、交流所画的“小人”,将有创意的作品进行分类张贴,教师要尊重幼儿对同伴的评价,切忌以自己的评价标准左右幼儿。)。
2.幼儿再次思考新的问题并延伸操作。
如果把纸换个方向会怎么样?再折一下会有什么变化?
如果尝试画别的东西,又会有什么好玩的发现?
小筐里最后一张纸是送给你们的,带着这张纸回去试试吧。
哈哈小人教案篇十七
1、探究画面造型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2、感受"哈哈小人"带来的乐趣。
发现人物造型与折纸之间的变化规律。
引导幼儿发现上述变化的规律,并能根据规律进行想象与表现。
哈哈小人的范画、记号笔20支、黑板一块、小框5个,人手三张不同颜色的彩纸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师:我们在幼儿园已经学会了不少的本领,能告诉老师你最能画什么?教师总结幼儿回答的种类。你们真了不起。但是今天我要请小朋友们画一样东西,请你们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哈哈小人。
二、出示"哈哈小人",幼儿观察,尝试画出一摸一样的"小人"
1、重点解释"顶天立地"师:那什么是顶天立地?顶天是什么意思呢?(头顶着天)那立地呢?(脚踩着地)所以,这幅画要画得怎么样?(画得高、画得大)。给你们一点时间,仔细观察这个小人的摸样和大小。
2、幼儿观察范画,你觉得你观察好了,请你们举手(教师拿走范画)请注意了,篮子里有一张粉红色的纸,请你在这张粉红色的纸上把你观察到的小人画出来。
3、幼儿第一次作画,教师引导幼儿画顶天立地的小人。
师:他是什么样的?做的是什么动作呢?不管画好没有,请把笔放下来,现在来看看我的哈哈小人。
4、幼儿的画和范画进行比较。和你画得做一下比较,画之前我提过要求,画得要怎么样?(顶天立地)要画的高、画的大。第二个要求是画你观察到的小人。现在和你纸上的小人比较一下,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需要在重新修改一下的,有吗?在给你们一次机会,把需要修改的地方重新在改一下。
5、幼儿修改画面再次做比较。
三、探究"哈哈小人",,发现画面造型与折纸的关系
(一)、尝试在折纸上画"顶天立地"的小人
1、请幼儿在折好的纸上画顶天立地的"哈哈小人"师:在黄色的纸上请你再画一遍你观察到的顶天立地的小人,注意不能打开这张纸。你发现这张纸上跟刚刚那张有什么区别呢?注意画的时候不能把纸头打开喔。
2、幼儿画画,教师观察幼儿画画的位置。
(二)、展开纸,比较发现折线与断点的关系
1、师;现在可以把纸打开了,告诉我,你的小人怎么啦?
总结:如果你把小人的某一部分画在折线的地方,当你打开的时候,折过的地方可能是断掉的,这个折过的地方叫"折痕"。
(三)、尝试连接断开的小人,感知折线与画面断开的关系
1、师:如果请你把小人断掉的地方连起来,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呢?想试一试吗?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师:你的什么变长啦?(脸、身体…..)
3、作品展示:猜猜这个小人会哪里变长呢?你为什么会这么猜?
总结:什么东西画在折线上,什么就会变长。
四、再次探究,理解折线与画面变化的关系
1、尝试变出不一样的小人师:如果再给你们一次机会,你准备把小人的什么变长呢?最好要和刚刚变得不一样。
2、提出要求:
师:再找一张蓝色的纸,把你想要变长的地方想好了,画在这张纸上。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4、讲评师:你们真棒,画的越来越好,变得也越来越多了。
大班美术活动《哈哈小人》是通过让幼儿画小人来体验小人身体各部分能够延伸变长的现象,并且通过三次操作活动让幼儿探索、发现使小人身体各部分能够延伸变长的秘密,从而发展幼儿的空间能力。虽然画的小人很简单,但是简单之中蕴含了一种比较复杂的规律,这是一次探索性很强的活动。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具有极大的探索价值。能够提升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思维的能力,有许多幼儿都能够延伸小人的头、手臂、身体等。如果,能够在讲评时,能在投影仪上示范幼儿小人变长的过程,那效果会更佳。活动中我主要抓住了幼儿喜欢画画这一特点,逐步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引导幼儿进入探究过程,让幼儿自始自终感受探究的趣味。通过这个活动,也让我喜欢上了美术活动,以往一直以为美术活动很难在公开教学中出彩,其实一个有效的教学活动并不是现场的热闹和丰富,更多的是看它的有效性。通过这个活动,我也开始思考美术活动中如何让孩子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
哈哈小人教案篇十八
生活中,孩子喜欢照哈哈镜,镜中人物的变形夸张让幼儿嬉笑不已。该活动以照哈哈镜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画哈哈小人为切入点,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小人变形夸张的原因,使幼儿在画画中由无意识绘画变成有意想象和创造,同时让幼儿在画哈哈小人过程中,感受到小人形体变化的乐趣。
1、通过观察图片,能用勾线笔画出观察到的小人。
2、探究画面造型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3、体验其中的乐趣。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长方形桌子4张、小筐若干、小型吸铁石若干、记号笔16只、黑板一块、浅红或浅绿色a4纸若干张。
一、 观察“小人”,尝试画出一模一样的小人
1、 观察范例 :出示“哈哈小人”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模仿画出相同的小人
师:仔细看一下这个小人,看清楚这个小人的模样、大小。
幼儿第一次尝试操作并交流
要求:找一张白色的纸竖起来,画得一模一样;顶天立地
比较作品与范例的差异。
二、 探索“小人”,发现画面造型与折纸的关系。
1、 请幼儿在折好的纸上画顶天立地的小人。(画顶天立地的教育目的是让幼儿不要把小人画的太小,以免达不到实施效果)
2、 幼儿绘画,观察幼儿选择绘画的位置;
3、 引导幼儿观察打开后折纸上小人的变化;
4、 探究小人变化的原因,想一想出现不同变化位置的原因。
提出质疑:
为什么小人断开了?
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小人没断开?
5、 小结研究后的结果。
6、 小人连线,探究变化。
三、展示幼儿的作品,观察彼此把画面的哪里进行了变化。
引发思考 :想象折纸方向、数量的变化以及折痕与小人形象的关系。
a 如果我把这张纸横过来呢?如果我把这张纸斜过来呢?如果我把这张纸再折一次呢?
b 回去再试一试。
装扮小人:添画哈哈小人,让小人更漂亮。
大班美术活动《哈哈小人》是通过让幼儿画小人来体验小人身体各部分能够延伸变长的现象,并且通过三次操作活动让幼儿探索、发现使小人身体各部分能够延伸变长的秘密,从而发展幼儿的空间能力。虽然画的小人很简单,但是简单之中蕴含了一种比较复杂的规律,这是一次探索性很强的活动。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具有极大的探索价值。能够提升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思维的能力,有许多幼儿都能够延伸小人的头、手臂、身体等。如果,能够在讲评时,能在投影仪上示范幼儿小人变长的过程,那效果会更佳。
活动中我主要抓住了幼儿喜欢画画这一特点,逐步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引导幼儿进入探究过程,让幼儿自始自终感受探究的趣味。通过这个活动,也让我喜欢上了美术活动,以往一直以为美术活动很难在公开教学中出彩,其实一个有效的教学活动并不是现场的热闹和丰富,更多的是看它的有效性。通过这个活动,我也开始思考美术活动中如何让孩子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
哈哈小人教案篇十九
2. 感 受小人不同的变化所带来的乐趣。
幼儿用纸、笔若干
今天我们就来画小人,画什么样的小人呢,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小人。
1. 提问:什么是顶天立地?
2. 幼儿在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
1. 幼儿第二次在折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 。
师:这次我们画在黄色的纸上,要求:一画的顶天立地,二是可以画自己想画的小人,三是不要打开这张纸。
2. 幼儿尝试在折纸上画顶天立地的“小人”,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3. 幼儿观察打开折纸后“小人”的变化。
4. 幼儿思考并尝试连接断开处的方法。
引导幼儿发现“小人”的变化,并尝试寻找其中的秘密。
总结:原来什么东西画在折线上就能变长。
5. 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同伴的作品,说说他们分别把“小人”的哪个部位变长了?
1. 幼儿欣赏、比较同伴的作品,发现与众不同之处。
2. 幼儿再次思考新的问题并延伸操作。
延伸活动:如果把纸再怎么折,或尝试画别地东西,又会有什么好 玩的发现呢?
哈哈小人教案篇二十
1、认识圆柱螺旋弹簧,了解圆柱螺旋弹簧的特点。
2、尝试使用各种工具制作有趣的弹簧小人。
【活动准备】。
各种不用的弹簧、吃剩下来的废旧果冻盒子、橡皮泥、毛根、双面胶、圆形纸片、记号笔、铅笔等。
【活动过程】。
一、观看视频,导入弹簧小人。
1、师:宝宝们,老师这里有一段好玩的视频,请小朋友们来看一看。
观看视频了解小人动起来的原因是因为有弹簧。
教师小结:原来小人脚下装了弹簧,弹簧有弹力,所以小人可以前后左右的动起来,我们叫它“弹簧小人”。
2、幼儿玩弹簧,观察并说说弹簧的特点。
师: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弹簧宝宝,请小朋友们玩一玩。
师:弹簧是一圈圈螺旋环绕的`,每圈的距离都是相同的,距离短弹力就轻,距离长弹力就强。(出示弹簧图片)。
二、制作弹簧小人。
1、师范自制弹簧小人,引出制作弹簧的材料。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制作弹簧小人,制作弹簧小人最主要的就是弹簧,那我们先来制作弹簧。毛根围绕铅笔一圈一圈缠绕,缠绕的时候注意每圈都要紧挨着,最后把毛根从铅笔里推出来的时候用力要均匀,这样每圈的距离都是相同的。然后把自画像贴在制作好的弹簧上,另一头插在装有橡皮泥的果冻盒里,弹簧小人就制作完成了。小朋友们也来制作一个弹簧小人吧。
2、幼儿看流程图制作弹簧小人。
教师巡回指导能力较差的幼儿。
三、分享成果。
1、幼儿相互分享,介绍自己的弹簧小人。
2、教师小结:弹簧受到外力的作用,可以压缩、可以拉伸,还可以变形。我们生活中有一些物体是根据弹簧的这个原理来制作的。(出示图片,向幼儿简单介绍生活中的弹簧制品。)。
【活动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