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郑和远航教案(汇总23篇)
教案是教师授课的参考依据,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教案中的教学资源和教具选择应该与教学内容相匹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郑和远航教案篇一
《郑和远航》是一篇寓人文性与思想性于一体的文章。本设计确立了“以文本为本,紧扣说些训练”的理念。凭借语言载体,读写结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于阅读解读过程;引领学生亲近文本,走近郑和,走进郑和远航这一伟大事件,让课堂充满浓烈的语文味。感知郑和的勇往直前、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情怀,追求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感受郑和“启航”时的雄姿英发。
2、以学定教,凭借对语言文字的品评,通过情境、讨论、朗读、补白等多角度的阅读感悟,引领学生走近郑和,逐渐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
3、初步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情怀。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2、能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初步了解郑和远航的经过,感受郑和远航时“启航”的雄姿英发。
一、导入新课
1、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学习
出示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式图片:你们猜一猜这个图片讲述了哪一历史大事件?(指名学生说一说。)
美国学者路易斯·丽瓦塞斯曾评论道:“郑和船队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是一支举世无双的舰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是没有可以与之匹敌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学完课文,相信你会找到你要的答案。
2、出示课题 郑和 远航 简介郑和的生平
3、讨论交流自己对课题的理解
(1)本篇课文写郑和什么时候远航?从哪儿出发?经过哪些地方,到哪里去?
(2)郑和带了哪些人、哪些物去远航的?
(3)远航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怎样克服的?
(4)郑和远航有什么意义和影响?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理清脉络。
1、默读全文,找出生字新词,凭借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学生自主活动,扫除阅读障碍。
理解生字新词
2、自由读课文,要求字音准确,停顿正确
3、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4、朗读思考曾提出的相关问题
5、指名按自然段读文,引导学生理清脉络。
第一段(1—5)郑和率领船队第一次远航的情况:
(1)扬帆起航(2)友好交往(3)战胜凶险
第二段(6—7)简要介绍郑和的七次远航的意义与影响。
三、紧扣结尾,品读感悟,情文相生。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共几句话,分别写了什么?
(3)自主思考,同桌间交流。
(4)交流阅读收获。
(5)抓住相关词语,朗读体会对郑和远航这一伟大壮举的赞美和对郑和“顽强的探索精神”的赞颂。
7、精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指名读文。思考:课文是怎样具体地写出“规模之大”的呢?请从课文中找出来,用线画出相关的句子或词语。
(2)四小组讨论交流:场面之壮观,规模之宏大。
(3)指导朗读,齐读这两个自然段。
(4)场面的壮观,规模的宏大,都是郑和出场的背景。郑和的首次亮相,是怎样的?找出相关的语句用o圈出来。指名回答后读第三自然段。
(6)体会“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7)指导读图:图上的两个人,谁是郑和?你是怎么知道的?
(8)如果你是岸上送行的人,你会怎么说?
8、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扬帆启航”的情景。
四、总结,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完成习字册。
2、搜集和阅读有关郑和的资料。
五、板书设计:
郑
和
远航(规模之大 时间之长 范围之广)
扬帆启航 人多 人山人海
(宝船) 船大 雄伟壮观
船队 浩浩荡荡
郑和远航教案篇二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4、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从网上获取大量的相关知识,了解并熟悉郑和的生平等资料。
1、老师请大家做个知识竞猜:
(1)、1492年发现新大陆的是谁?
(2)、世界著名的航海家有哪些?
2、揭题:
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大家都为我国有郑和这么一位著名的航海家感到自豪吧,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彪炳史册的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板书课题:26、郑和远航。
3、启发学生提问:你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4、同学们在预习中,查找到了哪些资料?请大家作个交流。
过渡:课文《郑和远航》向我们介绍了些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
1、老师请几位同学起来一人读一自然段,大家认真听,认真思考。
(一方面老师可以了解大家的预习情况,一方面学生能认真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3、提示:课文重点写了郑和第几次远航?
4、指导分段:假如让你把课文分成两段,你会怎么分?请速读思考。
6、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
我们这堂课初步了解了郑和这个人物,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课文读顺了,词语也理解了。同学们学得很认真,预习得很充分。
继续朗读课文,如果发现还有什么问题需要研究,我们下节课再一起讨论,相信大家会继续努力的。
2、相机出示文本中的语句: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3、从文中哪一部分可以看出郑和远航规模之大呢?从而引出“扬帆启航”这一部分的教学。
1、播放(视频)启航场面,初步感受体会船队规模宏大和郑和的威武豪迈。
2、指明一、二学生略谈感受。
3、自读课文,划出能够体现远航规模之大的语句并仔细品读,试着深入体会远航规模之大。
4、点击宝船和船队图片,品味宏伟壮观。
5、回归文本,赏读课文,通过朗读,再次感悟“扬帆启航”那宏大的规模和气势。
6、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7、这部分学习引导分为两大步:
(一)自主选择第4节“友好交往”或第5节“战胜凶险”,点击专题学习网站合作学习。
a、“友好交往”部分重点自学讨论:
1、从哪些词句你能读出他们之间的交往是友好的?
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展开丰富的想象,小组内说说,他们怎么交流、可能说些什么,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
(相机出示有关图片。)。
3、读到这儿,你对郑和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b、“战胜凶险”部分重点自学研讨:
1、用“”划出中心句。
2、你是怎么理解“凶险”的?你从文中读出了哪些凶险?
3、哪些词句体现了航行的凶险?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远航路线图,深入体会远航之险之难。
4、读着课文,想象着当时惊心动魄的场面,你难道不想赞一赞郑和吗?
1、引读课文第六自然段,简单介绍详写和略写的.写作方法。
2、引读第7自然段第一句话。那么这次航行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呢?
齐读:表现了……开阔了……促进了……。
看着如此壮观的场面,感受着郑和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扬帆起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有专家说:“郑和远航是有史以来最文明的人类交往”,今天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充分感受到郑和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像郑和这样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人数不胜数,希望你们利用课外时间,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他们,去走近他们,去学习他们。有机会,我们再大家一起来交流。
2、四人小组合作出一份与郑和有关的电子小报。
3、进入相关专题网站,阅读郑和的有关资料、故事。
规模之大。
范围之广。
郑和远航教案篇三
学习要求:
1.利用专题学习网站,浏览资料,拓宽视野,对郑和远航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培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2.凭借语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为促进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向郑和学习,为振兴中华而发愤努力的情怀。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及问题意识,训练创新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
1.利用网络自主查寻,拓宽视野,进一步了解郑和远航的历史。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愤努力的情怀。
教学难点: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学习准备:网络环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生:课文告诉我们郑和曾7次下西洋,课文重点写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
师:对,郑和曾7次下西洋。
生:课文告诉我们郑和在航行途中充满了凶险。
师:对,郑和在航行途中充满了凶险。(板书:航行)。
生:课文告诉我们郑和到达许多国家,并与他们友好交往。
师:对啊。(板书:到达)。
生:课文告诉我们郑和远航意义重大。
师:对,(但不要板书)。
2.生:课文告诉我们扬帆启航的场面,非常雄伟、壮观。(板书:启航)。
a师:那扬帆启航什么地方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生:我觉得1405年7月11日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时,苏州府刘家河码头边人山人海,无数面彩旗迎风招展。
师:这说明郑和第一次远航举国上下,君臣老百姓都非常重视郑和的第一次远航。
生:宝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宝船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可乘坐一千多人,船上还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先进仪器。
师:好的,宝船说明了我国当时造船业已经很发达了。
b师:还有吗?
生:我觉得郑和对自己的远航充满了信心,他大声喊道:“起航”,就说明他对自己出使西洋充满了信心。
师:是的,郑和的话铿锵有力,我们相信他不会辜负全国人民对他的希望。
二、过渡:
1.同学们说的真不错,在1405年7月11日,600多年前的一天,(板书:600多年前)当时的船、人们、欢送场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应板书:宝船、人、场景)。
生:好。
2.投影出示学习提示。(投影可以一直打开,内容放在任务栏里)。
学习提示:选择“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一个方面,借助网站进行学习。
(1)和同学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2)品读课文,你又发现了什么?
(3)郑和远航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三、学生网上自主学习。
四、交流:
(一)师:你选择的是什么?
1.(1)生:我选择的是友好交往这部分内容。
师:跟他说得一样的同学举手。
师:说说为什么选择友好交往这一方面进行学习呢?
生:因为友好交往能够反映郑和是一个和平使者。
师:从哪里可以体现呢?
生:(友好交往5第2页)我从网上了解到,郑和船队到达木古都时,国王亲自去欢迎,郑和承上明成祖的信后,向国王和王妃赠送了丝织品、陶器和茶叶。国王也送给明朝皇帝一只珍贵的动物,叫做“麒麟”,也就是非洲长颈鹿。我觉得郑和向国王赠送丝织品,国王也把他们国家珍贵的麒麟送给明皇朝。可以看出郑和是与各国国君友好交往,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谊。
师:郑和和木古都等国家互赠礼品,友好往来,增加了两国之间的友谊,促进了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2)师:还有谁来说吗?
生:(友好交往:3第一页)中国的丝织品、瓷器、茶叶等早就名扬海外,深受百姓青睐,他们用香料、珊瑚来跟中国交换。我看到的珊瑚真是太漂亮了,当时中国人看了肯定和我一样喜欢,请老师转播一下,让同学们都欣赏一下。
师:好的,刚才几位同学都说到了郑和与外国互赠礼品,心情愉快,同时也表明这些国家都愿意和中国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
(3)老百姓听说明朝使者船队来了,而且使者的态度友好,都扶老携幼,争相观看,看到雄伟壮观的宝船,个个惊叹不己。
师:对,当时中国的宝船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令观看宝船的老百姓惊讶.不断感叹。
(4)生:中国的特产丰富,态度友好,值得外国商人信任,因此,商人也都愿意跟中国人做生意.
师:说的真好,外国商人都十分愿意跟中国人做生意。(板书:商人)。
(5)生:我从资料中看到,两只出使西洋的船队截然不同,
(揭密远航——航行之迷——两支不同的船队)我从网上了解到,达伽马船队是一只海盗船队,而郑和船队确实是一只和平贸易的船队。达伽马率领船队下西洋时,沿途烧、杀、抢、掠夺,无恶不作,屠杀大量居民,掠夺许多财宝,野蛮残杀的行为,与近一百年前的郑和船队彬彬有礼——和平贸易——平等交换相比,多么不相称,真是天壤之别。可以看出,郑和船队的友好实在令人感动!
师:从两个船队下西洋对比中,更能看出郑和船队是本着与外国友好交往而出海航行的。同学们,让我们再看看课文内容,品味一下课文内容,体会一下郑和与各个国家的友好交往。我请一位同学来读。
2.出示:课文第四小节(word)。
每到一个国家,郑和先把明成祖的信递交给国王,并代表明朝皇帝向他们赠送礼品,希望同他们友好交往。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没有丝毫炫耀武力、威胁别人的意思,都表示热烈欢迎;老百姓听说明朝的船队来了,也都扶老携幼,争相到海边观看,他们面对那些从来没有看见过的宝船,个个惊叹不已。当时中国的丝绸、瓷器早就名扬海外,沿途的百姓听说船队满载这些产品,都很高兴,纷纷用香料、珊瑚、珠宝等去换取中国的土特产品。各地的商人十分乐意同中国人做生意。很多人还向中国客人赠送礼物,以表达友好的感情。
我们读的时候要读出,友好的感情来,拜见国王要读出使者的友好亲切,观看宝船要读出老百姓的惊叹不已,百姓交换特产商人做生意要读出彼此的高兴,来,我们一起再读一遍,感受郑和和各个国家的友好交往。“每到一个国家”预备开始。
郑和远航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从第一次远航中了解“郑和远航”的意义、贡献、艰辛,体会郑和伟大的英雄形象。
3、激发同学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郑和远航》(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次远航。
过度:这段历史虽然发生在600年前,但至今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那是因为——(出示中心句: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航海事业的顶峰。)。
先出示中心句,这就给同学一个总的概括,从总体上掌握对文章的理解,再者这句话起了个总括的作用,对下面的文章起了铺垫作用。
(一)、学习“扬帆远航”
1、称之为顶峰,那是因为它是规模最大的,时间最长的,范围最广的。郑和远航,究竟规模多大,时间多长,范围多广呢?就让我们来到1405年7月11日,来到苏州俯,刘家河码头吧!(打开书本)就在这一天,受明朝皇帝派遣,35岁的郑和即将率领船队第一次出使西洋。这支船队的规模究竟有多大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1—3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看看哪些地方显示出了郑和船队规模之巨大。默读、找划是同学理解文本的最重要途径,高年级同学很注重默读的方式,只有边读、边思,那对同学的思维能力才有进一步的提高。
2、交流。
3、透过这些宝船,透过这只船队,大明朝的雄厚实力清晰可见。让我们骄傲地来介绍这只船队!(出示全段)、指名读。
4、600多年前的中国就有如此规模庞大的船队,真是让人叹服啊!让我们再次骄傲地说——(出示中心句: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航海事业的顶峰。)再出示中心句,加深印象。
5、带领这样规模庞大的船队出使西洋,困难之重重,任务之艰巨,路途之辛劳是可想而知的。可是,郑和退缩了吗?(没有)看,郑和多么从容,他正临风站在船头!(出示图片)。
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他的样子?(高大、神气、身材魁梧、威风凛凛)。
(1)、这么威风凛凛的郑和,谁能把他读出来!(出示句子)。
(2)、来!一起把郑和的威风读出来!(齐读)。
(二)、学习“友好往来”
过渡:就这样,在人们的欢呼声中,郑和的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动身了。郑和远航的历史就这样开始了。
1、郑和的船队一路经过了许多国家,与这些国家进行了友好往来。这就是课文第4自然段的内容。首先请同学们默读这一段。一边读,一边划,看看外国朋友是怎样对待郑和船队的。
2、交流。
3、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一段,告诉我:为什么这些素不相识的外国朋友对郑和船队这么热情呢?郑和船队事怎么做的。
4、交流。(是啊,是郑和的真诚感动了他们。)。
4、看了这一幕,我们不得不感激郑和,感激他揭开了中外友好往来的篇章,感激他让中国文化走向了世界,开辟了一条海上的丝绸之路,感激他把世界文化带回了中国。这是多么伟大的功绩啊!让我们满怀激qing地赞颂:(出示句子: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这一环节中,可让同学考虑为什么郑和每到一个国家,人民都会那么欢迎他呢?可讲解深入些,拓宽同学思维。
(三)、战胜凶险。
过渡:然而,在苍茫的大海上,这次航行也充溢了凶险,请同学们快速读一读第5自然段。看看郑和的船队遇到了哪些凶险?用很概括的词语告诉我。(遇上风浪、遇上海盗)。
1、遇上风浪。
(1)、指导朗读,读出“险恶”。指名读。
(2)、面对如此险境,郑和他却。
(3)、看来一波一浪是显示不出郑和的勇敢镇定的,让我们一起来读出更多更大的风浪!(齐读)让我们带着对郑和的佩服再读一遍(齐读)!
2、遇上海盗。
(1)、谁能把郑和智斗海盗的过程用自身的话来说一说?(稍时准备)。
(2)、这有说明郑和是一个怎样的人?
3、是啊,(出示句子)郑和率领的船队……。
三、升华感情。
是啊,他没有退缩,更没有放弃。于是郑和又开始了接下来的第二次、第三次,共七次的远航。直到第七次远航时,郑和已经是一个鬓发全白的老人了!就在这最后一次远航的归途中,郑和病故他乡,退下了历史的舞台。但是,他为航海事业所做的贡献功在千秋,永远不会被磨灭。同学们,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敬重的心情一起来读第六自然段!
1、齐读第6自然段。
2、三十多个国家该是一个多么大的范围啊!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地图)(出示中心句: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航海事业的顶峰。)紧接着引读:它表示了我国古代人民……(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对郑和说。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这位600年前的民族航海英雄说些什么吗?请同学先在小组内先说一说,等一下我请同学来说。
五、
总结。
同学们,千言万语怎能描绘出郑和七下西洋的艰辛,千言万语怎能抒发我们心中的敬重,表达我们心中的骄傲与自豪!就让我们在心中刻下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吧!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个名字(出示),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段(出示)。
六、安排作业。
学完了了这篇课文,你想对郑和说些什么呢?
这是学以致用的体现,既有利于学习郑和这个人物形象,也是对同学的一次练笔机会,学、写结合,才干达到最好的效果。
郑和远航教案篇五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读准字音,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派遣、罗盘、炫耀”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采用详略得当写作方法,并在今后的写作中学会运用。
3、凭借课文语言文字,初步感知郑和人物形象和远航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生字,理解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脉络,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能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清楚叙事类作品的一般方法。初步感知郑和的人物形象和远航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搜集有关郑和的资料。
教师: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式图片:你们猜一猜这个图片讲述了哪一历史大事件?(指名学生说一说。)。
美国学者路易斯·丽瓦塞斯曾评论道:“郑和船队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是一支举世无双的舰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是没有可以与之匹敌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学完课文,相信你会找到你要的答案。
2、板书课题。读题。
3、投影郑和图片,说说你了解的郑和?(学生交流资料)期间指导学生要将资料变为自己的话拣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的地方说一两处。
补充资料,自读:
郑和(1371年——1435年)。我国明代的航海家,本姓马,名三保,在宫内做过太监。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87年,比麦哲伦早了114年!郑和船队的七次远航,主要活动区域在今天的加里曼丹岛以西海域,旧称西洋,因此这些航海活动总称“郑和下西洋”。
师提醒要会归纳搜集的资料。
说说郑和给你的印象:()的郑和。
你对郑和产生了什么情感?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敬佩)再次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汇报前置任务)互动探究。
情景设置:接受考验来过关。
1、第一关——读书关:
(1)出示。
码头。
瓷器。
派遣。
拳头。
撕裂。
赠送。
范围。
桅杆。
鬓发。
魁梧。
珊瑚。
炫耀。
罗盘。
化险为夷。
(2)。
四组词语全出示。
读,想象画面。
狂风呼啸奔腾咆哮。
波峰浪谷。
严阵以待镇定自若化险为夷。
读词想画面。
联想其他词。读相应第五自然段,评价。再读这组词。
雄伟壮观。
浩浩荡荡。
奋勇前行。
这几个词语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呢?哪几个自然段直接写了郑和的宝船船队?指名读,说说第一印象,感知列举数字说明方法。读出气势。再读这组词。
扶老携幼。
惊叹不已。
名扬海外。
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自豪感,正音。
再四组词语全出示,读。
指名读第6、7自然段,概括段意,体会艰辛和意义。
2、第二关——写字关。
指名读生字。结合课前了解的情况投影订正易错字。板书“看准字形,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在空白格中再写一个。
表扬预习单完成情况好的同学。强调姿势。
3、第三关——词意关。
说说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知道了哪些词语意思?(重点桅杆。
鬓发。
魁梧。
珊瑚。
炫耀。
罗盘)。
你知道下面几个词的意思吗?先解释加点字。指名答,说说解词方法。
扶老携幼。
严阵以待。
惊叹不已。
4、第四关——段落关。
略
概括段落大意。
(2)默读课文1-5自然段,你能根据这三个小标题,把第一段分分层吗?
(板书: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
三、检验目标达成。
快速默读课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先思考,再讨论交流,指名汇报。
有困难时点拨方法:题目扩展法。
(老师有个小诀窍,想听吗?有的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对题目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本课的题目《郑和远航》,稍加扩展,如:郑和什么时间,从哪出发开始远航的?远航的过程中经历了什么?做了什么?远航取得了什么结果?这样我们就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交流反馈:本文记叙了1405年7月11日,郑和率领船队从刘家港出发,沿途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到达了亚非各国,受到各国欢迎,并进行货物交换。就这样先后七次远航,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四、整理回顾提升:
根据板书小结课文内容。
故事讲到这儿,相信你们对郑和的第一次远航以及远航所产生的影响有了一定的了解,你现在还想知道些什么吗?(自由说)。
作业:
1、推荐阅读《上下五千年》。
2、完成新课堂的练功房部分。
附板书设计:
(1-3)扬帆启航。
(1-5)第一次远航(详)(4)友好交往。
(5)战胜凶险。
(6—7)七次远航概况及远航意义(略)。
郑和远航教案篇六
我们研究的子课题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这一学期我们这个课题研究的是在预习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在预习中,自己提出问题,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我觉得《郑和远航》很适合上课题课。
选《郑和远航》这篇课文,一是我们在期初分析整册教材时,就认为这篇文章适合上我们这学期的课题研究课。二是我觉得学生在预习这篇课文时,只要一看课题,就很容易的会产生出很多问题,问很多为什么。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激发,学生上网去寻找答案去自主探索的热情会高涨,这样,学生一方面在搜索中可增长知识,另一方面也容易产生成就感,当然,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会逐步得到提高,容易达到我们这次课题研究的目的。
(一)、导入 :
1、老师请大家做个知识竞猜:
(1)、1492年发现新大陆的是谁?
(2)、世界著名的航海家有哪些?
2、揭题:
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大家都为我国有郑和这么一位著名的航海家感到自豪吧,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彪炳史册的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板书课题:26、郑和远航。
3、启发学生提问:你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4、同学们在预习中,查找到了哪些资料?请大家作个交流。
过渡:课文《郑和远航》向我们介绍了些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
(二)、初读课文。
1、老师请几位同学起来一人读一自然段,大家认真听,认真思考。
(一方面老师可以了解大家的预习情况,一方面学生能认真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3、提示:课文重点写了郑和第几次远航?
4、指导分段:假如让你把课文分成两段,你会怎么分?请速读思考。
6、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
(三)、总结:我们这堂课初步了解了郑和这个人物,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课文读顺了,词语也理解了。同学们学得很认真,预习得很充分。
(四)、布置作业 :
(1)、请同学们把自己搜集到的信息整理一下,写一篇人物介绍。做得好的同学的材料老师将放到老师的个人网页中的学生天地栏目里。
(2)、继续朗读课文,如果发现还有什么问题需要研究,我们下节课再一起讨论,相信大家会继续努力的。
1、通过上这堂实验课,我觉得我们的课题研究具有可操作性,可实践性。我们现在提倡学生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提倡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我们的课题就是建立在这种理念基础上的。学生学习一篇课文,一看到课题,肯定会产生许多的疑问,我们就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高效地找到答案解决问题。学生自主去学习探究到的知识是根深蒂固的,和老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效果截然不同。学习《郑和远航》这篇课文,我觉得学生由于让学生在预习中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了很多问题:如郑和为何要远航,郑和远航的出发地哪儿,为什么要选择这一地方,郑和远航顺利吗?郑和远航有什么意义?至于郑和出生的时间、地点,郑和的家庭情况等学生都搜集到了,学生通过上网许多问题迎刃而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从而也提高了语文课堂学习的效率。
2、学生在预习时,老师的点拨引导要到位。学生在搜索信息时,由于网上的信息大,学生要学会速读,要学会筛选,要学会概括,到把网上搜集到的信息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有些无关紧要的东西看都不要看。由于我在学生上网前交代这次时间紧张,根据平时学生上网的一些不足之处,及时提醒学生一要知道上哪些网比较快捷,二要提醒学生阅读的速度,三要提醒学生摘抄主要的或者用自己的话概括。所以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的资料很多,在学生交流时,学生滔滔不绝,连我都有些不敢相信,这都是我的学生吗?看样子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3、这节课我布置有作业 是:
(1)把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在电脑上建个人物介绍文档;
(2)继续朗读课文,自主学习,在学习中产生新的问题,然后继续去探究。作业 的布置紧扣课题研究,不同于一般情况下的作业 ,有的学生觉得很新颖能完成,有的学生是不知所措,因为他们不会处理这种作业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想让学生进一步去认识郑和,还有就是为今后学习作了铺垫。
现在我们这一课题研究刚刚起步,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只能在网上查找,然后去教室交流。我们希望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学生能把自己搜集到的信息经过处理,在课堂上当堂显示出来给大家看,大家共同解决一些难点、重点。要能达到这种的境界,所以不要不断地努力,努力,再努力。
郑和远航教案篇七
我们研究的子课题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同学自主探究的能力》。这一学期我们这个课题研究的是“在预习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同学自主探究能力”。也就是说,同学在预习中,自身提出问题,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自身去分析,解决问题。我觉得《郑和远航》很适合上课题课。
选《郑和远航》这篇课文,一是我们在期初分析整册教材时,就认为这篇文章适合上我们这学期的课题研究课。二是我觉得同学在预习这篇课文时,只要一看课题,就很容易的会发生出很多问题,问很多为什么。同学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激发,同学上网去寻找答案去自主探索的热情会高涨,这样,同学一方面在搜索中可增加知识,另一方面也容易发生成绩感,当然,同学自主探究的能力会逐步得到提高,容易达到我们这次课题研究的目的。
(一)、导入:
1、老师请大家做个知识竞猜:
(1)、1492年发现新大陆的是谁?
(2)、世界著名的航海家有哪些?
2、揭题:
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大家都为我国有郑和这么一位著名的航海家感到自豪吧,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彪炳史册的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
板书课题:26、郑和远航。
3、启发同学提问:你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4、同学们在预习中,查找到了哪些资料?请大家作个交流。
过渡:课文《郑和远航》向我们介绍了些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
(二)、初读课文。
1、老师请几位同学起来一人读一自然段,大家认真听,认真考虑。
(一方面老师可以了解大家的预习情况,一方面同学能认真考虑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3、提示:课文重点写了郑和第几次远航?
4、指导分段:假如让你把课文分成两段,你会怎么分?请速读考虑。
6、提出自身不理解的内容。
(三)、总结:我们这堂课初步了解了郑和这个人物,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课文读顺了,词语也理解了。同学们学得很认真,预习得很充沛。
(四)、安排作业:
(1)、请同学们把自身搜集到的信息整理一下,写一篇人物介绍。做得好的同学的资料老师将放到老师的个人网页中的“同学天地”栏目里。
(2)、继续朗读课文,假如发现还有什么问题需要研究,我们下节课再一起讨论,相信大家会继续努力的。
1、通过上这堂实验课,我觉得我们的课题研究具有可操作性,可实践性。我们现在提倡同学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提倡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我们的课题就是建立在这种理念基础上的。同学学习一篇课文,一看到课题,肯定会发生许多的疑问,我们就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同学自身去分析、解决问题。同学在短时间内,能够高效地找到答案解决问题。同学自主去学习探究到的知识是根深蒂固的,和老师讲同学被动接受的效果截然不同。学习《郑和远航》这篇课文,我觉得同学由于让同学在预习中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了很多问题:如郑和为何要远航,郑和远航的动身地哪儿,为什么要选择这一地方,郑和远航顺利吗?郑和远航有什么意义?至于郑和出生的时间、地点,郑和的家庭情况等同学都搜集到了,同学通过上网许多问题迎刃而解。在这一过程中,同学自主探究的意识、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从而也提高了语文课堂学习的效率。
2、同学在预习时,老师的点拨引导要到位。同学在搜索信息时,由于网上的信息大,同学要学会速读,要学会筛选,要学会概括,到把网上搜集到的信息内化为自身的东西。有些无关紧要的东西看都不要看。由于我在同学上网前交代这次时间紧张,根据平时同学上网的一些缺乏之处,和时提醒同学一要知道上哪些网比较快捷,二要提醒同学阅读的速度,三要提醒同学摘抄主要的或者用自身的话概括。所以同学在短时间内,获得的资料很多,在同学交流时,同学滔滔不绝,连我都有些不敢相信,这都是我的同学吗?看样子同学在自主探究中收集、处置信息的能力在不时提高。
3、这节课我安排有作业是:
(1)把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在电脑上建个人物介绍文档;
(2)继续朗读课文,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发生新的问题,然后继续去探究。作业的安排紧扣课题研究,不同于一般情况下的作业,有的同学觉得很新颖能完成,有的同学是手足无措,因为他们不会处置这种作业。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想让同学进一步去认识郑和,还有就是为今后学习作了铺垫。
现在我们这一课题研究刚刚起步,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同学只能在网上查找,然后去教室交流。我们希望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同学能把自身搜集到的信息经过处置,在课堂上当堂显示出来给大家看,大家一起解决一些难点、重点。要能达到这种的境界,所以不要不时地努力,努力,再努力。
郑和远航教案篇八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绿线内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1、感受郑和第一次远航的过程的“壮观”和“友好”。
2、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本课设计在课时划分和教材处理上并没有局限于课文脉络的划分和事情的发展,考虑到学生阅读叙事性课文时,注意的焦点是事情的结果和曲折的情节。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引下,本次设计让学生从感悟远航的目的出发,将语言材料通过学生想象还原成一个个真实的场景,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文本,在情境中品味语言,在情境中感悟郑和远航的意义。
1、从远航的目的和成果入手,直接品读第四自然段感悟交往的“友好”。
2、假借西洋诸国君民所见所闻,去描述郑和远航的规模,溯源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船队的规模宏大,“宝船”的雄伟壮观;并在具体的情景再现中,通过理解关键字等多种方式理解成语。
3、通过描述返航场面,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启航”场面,感受“人山人海”的壮观场面,拓展练习场面描写。
第一课时
一、就题质疑,感知“远航”
1、知道中国的航海节是哪一天吗?
为什么把7月11日设立为“航海节”呢?(师:纪念郑和远航,宣传海权意识。)
2、板书:郑和
用一句话说说你了解的郑和。(课件播放郑和远航的录像,点明远航的巨大意义和影响。)
板书:远航 齐读课题。
郑和为什么要远航呢?读课文找答案。
二、检查预习,疏通课文
1、认读字词。
指名读:哪些字读音和字形要提醒同学注意?
人山人海 迎风招展 雄伟壮观 浩浩荡荡 规模宏大 炫耀武力
扶老携幼 惊叹不已 名扬海外 狂风呼啸 奔腾咆哮 镇定自若
严待以待 化险为夷 码头 派遣 瓷器 抱拳 赠送 撕裂
2、抽读课文
出示“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等长句子,练读句子的停顿与节奏。
三、重现情境,感悟“交往”
1、体会郑和友好,初感船队之壮
出示第2自然段
怎样用具体数字说明?(“两百多艘船只”、“六十二艘大船”、“长148米、宽60米”、“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
练读第2自然段,体会数字说明的好处
出示:“每到一个国家,郑和先把国书递交给国王……都表示热烈欢迎。”
郑和代表明朝向各国君臣说明来意,会怎样说?各国国王可能会怎样说,怎么做?
读出郑和的友好亲切,读出各国君臣的欢迎态度。
2、体会百姓友善,再悟船队之壮
提示学生:百姓不用具体数字描述,用比较的方法来向家人说明。举例:把长148米的宝船与村里的房子进行比较。
出示:“老百姓听说明朝……也都扶老携幼……争相到海边观看”。说说“扶老携幼”可能——是什么意思,分组查“携”字和查成语,验证想得对不对。
师小结理解该词的方法: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字,先猜再查,前后比对。
练一练,拓展理解“惊叹不已”:出示“他们面对那些从未看见过的空船,个个惊叹不已。”理解“惊叹不已”,先猜,再查“已”,最后说成语意思。
(3)赞一赞:各国百姓面对“宝船”会不停地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当地百姓你会怎样赞美眼前的船队、船员、郑和背后的明朝?
如果你是郑和的侍卫翻译,你会听到哪些惊叹?
读一读:读出百姓的好奇、惊讶、赞叹。
(4)感受贸易繁荣、感受民间交往
百姓欢迎郑和船队不光因为船队规模宏大,使者亲切友好,还有什么原因呢?
读第4自然段中交换买卖产品的片断。
四、拓展延伸,感悟“启航”
过渡: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到达阿拉伯海东岸的国家“古里”。停留一段时间后, 1407年夏天郑和船队准备返航。
1、思考:“古里”人民会不会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为郑和的返航送行祝福,为什么?
3、那么郑和又会怎样向西洋的这些国家告别返航?
依照第三自然,描述返航时的场面。
读一读,体会郑和的友好,人民的祝福。
4、作业:描写一个送别场面,把送别的情景写具体。
郑和(友好亲切)远航(规模宏大)
各国君臣 迎
百姓商人 看 赞 换
第二课时(惊险的远航壮举)
教学内容、过程简介:
1、学习“战胜艰险”一节,联系“扬帆启航”一节,深入体会船队装备精良(当时最先进的导航设备——罗盘,规模宏大,体会郑和的英雄壮举,感悟国家的强盛。)
2、学习第二段,通过数字说明,联系“战胜艰险”一节,想象“再次启航”感悟郑和远航时间之久,范围之广,影响之深。
3、理清课文脉络,复述课文。
郑和远航教案篇九
一、课前思考:
我研究的课题是《语文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研究》。我觉得《郑和远航》很适合上课题课。
选《郑和远航》这篇课文,一是我们在期初分析整册教材时,就认为这篇文章适合上我的课题研究课。二是我觉得学生在预习这篇课文时,只要一看课题,就很容易的会产生出很多问题,问很多为什么。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激发,学生通过多方面渠道去寻找答案去预习课文的热情会高涨,容易达到课题研究的目的。
二、教案设计:
(一)、导入:
1、老师请大家做个知识竞猜:
(1)、1492年发现新大陆的是谁?
(2)、世界著名的航海家有哪些?
2、揭题:
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大家都为我国有郑和这么一位著名的航海家感到自豪吧,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彪炳史册的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板书课题:
3、启发学生提问:你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4、同学们在预习中,查找到了哪些资料?请大家作个交流。
过渡:课文《郑和远航》向我们介绍了些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
(二)、初读课文。
1、老师请几位同学起来一人读一自然段,大家认真听,认真思考。
一方面老师可以了解大家的预习情况,一方面学生能认真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3、提示:课文重点写了郑和第几次远航?
4、指导分段:假如让你把课文分成两段,你会怎么分?请速读思考。
6、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
(三)、总结:我们这堂课初步了解了郑和这个人物,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课文读顺了,词语也理解了。同学们学得很认真,预习得很充分。
(四)、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把自己搜集到的信息整理一下,写一篇人物介绍。做得好的同学的材料老师将放到老师的个人网页中的“学生天地”栏目里。
(2)、继续朗读课文,如果发现还有什么问题需要研究,我们下节课再一起讨论,相信大家会继续努力的。
三、课后反思:
习《郑和远航》这篇课文,我觉得学生由于让学生在预习中,解决了很多问题:如郑和为何要远航,郑和远航的出发地哪儿,为什么要选择这一地方,郑和远航顺利吗?郑和远航有什么意义?至于郑和出生的时间、地点,郑和的家庭情况等学生都搜集到了,学生通过上网许多问题迎刃而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从而也提高了语文课堂学习的效率。
学生在预习时,老师的点拨引导要到位。一要提醒学生阅读的速度,二要提醒学生摘抄主要的或者用自己的话概括。所以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的资料很多,在学生交流时,学生滔滔不绝,连我都有些不敢相信,这都是我的学生吗?看样子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郑和远航教案篇十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从第一次远航中了解“郑和远航”的意义、贡献、艰辛,体会郑和伟大的英雄形象。
3、激发同学的爱国情怀。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郑和远航》(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次远航
过度:这段历史虽然发生在600年前,但至今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那是因为——(出示中心句: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航海事业的顶峰。)
先出示中心句,这就给同学一个总的概括,从总体上掌握对文章的理解,再者这句话起了个总括的作用,对下面的文章起了铺垫作用。
(一)、学习“扬帆远航”
1、称之为顶峰,那是因为它是规模最大的,时间最长的,范围最广的。郑和远航,究竟规模多大,时间多长,范围多广呢?就让我们来到1405年7月11日,来到苏州俯,刘家河码头吧!(打开书本)就在这一天,受明朝皇帝派遣,35岁的郑和即将率领船队第一次出使西洋。这支船队的规模究竟有多大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1—3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看看哪些地方显示出了郑和船队规模之巨大。默读、找划是同学理解文本的最重要途径,高年级同学很注重默读的方式,只有边读、边思,那对同学的思维能力才有进一步的提高。
2、交流。
3、透过这些宝船,透过这只船队,大明朝的雄厚实力清晰可见。让我们骄傲地来介绍这只船队!(出示全段)、指名读。
4、600多年前的中国就有如此规模庞大的船队,真是让人叹服啊!让我们再次骄傲地说——(出示中心句: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航海事业的顶峰。)再出示中心句,加深印象。
5、带领这样规模庞大的船队出使西洋,困难之重重,任务之艰巨,路途之辛劳是可想而知的。可是,郑和退缩了吗?(没有)看,郑和多么从容,他正临风站在船头!(出示图片)
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他的样子?(高大、神气、身材魁梧、威风凛凛)
(1)、这么威风凛凛的郑和,谁能把他读出来!(出示句子)
(2)、来!一起把郑和的威风读出来!(齐读)
(二)、学习“友好往来”
过渡:就这样,在人们的欢呼声中,郑和的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动身了。郑和远航的历史就这样开始了。
1、郑和的船队一路经过了许多国家,与这些国家进行了友好往来。这就是课文第4自然段的内容。首先请同学们默读这一段。一边读,一边划,看看外国朋友是怎样对待郑和船队的。
2、交流
3、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一段,告诉我:为什么这些素不相识的外国朋友对郑和船队这么热情呢?郑和船队事怎么做的。
4、交流。(是啊,是郑和的'真诚感动了他们。)
4、看了这一幕,我们不得不感激郑和 ,感激他揭开了中外友好往来的篇章,感激他让中国文化走向了世界,开辟了一条海上的丝绸之路,感激他把世界文化带回了中国。这是多么伟大的功绩啊!让我们满怀激qing地赞颂:(出示句子: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这一环节中,可让同学考虑为什么郑和每到一个国家,人民都会那么欢迎他呢?可讲解深入些,拓宽同学思维。
(三)、战胜凶险
过渡:然而,在苍茫的大海上,这次航行也充溢了凶险,请同学们快速读一读第5自然段。看看郑和的船队遇到了哪些凶险?用很概括的词语告诉我。(遇上风浪、遇上海盗)
1、遇上风浪
(1)、指导朗读,读出“险恶”。指名读
(2)、面对如此险境,郑和他却
(3)、看来一波一浪是显示不出郑和的勇敢镇定的,让我们一起来读出更多更大的风浪!(齐读)让我们带着对郑和的佩服再读一遍(齐读)!
2、遇上海盗
(1)、谁能把郑和智斗海盗的过程用自身的话来说一说?(稍时准备)
(2)、这有说明郑和是一个怎样的人?
3、是啊,(出示句子)郑和率领的船队……
三、升华感情
是啊,他没有退缩,更没有放弃。于是郑和又开始了接下来的第二次、第三次,共七次的远航。直到第七次远航时,郑和已经是一个鬓发全白的老人了!就在这最后一次远航的归途中,郑和病故他乡,退下了历史的舞台。但是,他为航海事业所做的贡献功在千秋,永远不会被磨灭。同学们,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敬重的心情一起来读第六自然段!
1、齐读第6自然段
2、三十多个国家该是一个多么大的范围啊!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地图)(出示中心句: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航海事业的顶峰。)紧接着引读:它表示了我国古代人民……(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对郑和说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这位600年前的民族航海英雄说些什么吗?请同学先在小组内先说一说,等一下我请同学来说。
五、总结
同学们,千言万语怎能描绘出郑和七下西洋的艰辛,千言万语怎能抒发我们心中的敬重,表达我们心中的骄傲与自豪!就让我们在心中刻下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吧!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个名字(出示),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段(出示)
六、安排作业
学完了了这篇课文,你想对郑和说些什么呢?
这是学以致用的体现,既有利于学习郑和这个人物形象,也是对同学的一次练笔机会,学、写结合,才干达到最好的效果。
郑和远航教案篇十一
教材简析与学情分析:《郑和远航》是苏教版第十册中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详细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由于学生所处的时代与文本介绍的内容相差甚远,因此学生很难从文章本身产生理解郑和的伟大之处。怎样引导学生用什么方法去学习才能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和网络资源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本课学习对象为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己经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学习方法,也有了一定的电脑基础,会打字,会上网,会利用网络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于是我在课前建立了一个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专题学习网站,将郑和的生平、海洋知识、远航历程以及首航的盛况等收集进去,引导学生自由上网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实现学生从“服从书本——跳出书本——回归书本”的理想境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郑和为促进我国古代人民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愤努力的豪情。
3、初步懂得详写与略写的作用。教学重难点:
1.能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感受郑和与我国古代人民为促进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奋发努力的情怀。
教学方法:
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欢快、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各方面最大限度的收获,我将采用“提问质疑,确定主线,精读文本——教师引路;上网浏览,自主、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练习巩固,反思学习——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感受郑和“启航”时的雄姿英发。
2、以学定教,凭借对语言文字的品评,通过情境、讨论、朗读、补白等多角度的阅读感悟,引领学生走近郑和,逐渐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2、能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初步了解郑和远航的经过,感受郑和远航时“启航”的雄姿英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学习。
出示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式图片:你们猜一猜这个图片讲述了哪一历史大事件?(指名学生说一说。)。
美国学者路易斯·丽瓦塞斯曾评论道:“郑和船队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是一支举世无双的舰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是没有可以与之匹敌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学完课文,相信你会找到你要的答案。
2、出示课题郑和远航简介郑和的生平。
3、讨论交流自己对课题的理解。
(1)本篇课文写郑和什么时候远航?从哪儿出发?经过哪些地方,到哪里去?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理清脉络。
1、出示词语。
派遣太监魁梧抱拳扶老携幼。
瓷器脱缰野马撕裂威胁。
2、指名读。
字音:“瓷”、“撕”是平舌音。
“梧”声调是第二声,不是第三声。
字形:“拳”上半部分两横,不是三横。
“魁”的“鬼”的“竖弯勾”要写得大一些,是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
2、自由读课文,要求字音准确,停顿正确。
3、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4、朗读思考曾提出的相关问题。
5、指名按自然段读文,引导学生理清脉络。
第二段(6—7)简要介绍郑和的七次远航的意义与影响。
三、紧扣结尾,品读感悟,情文相生。(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共几句话,分别写了什么?(3)自主思考,同桌间交流。(4)交流阅读收获。(5)抓住相关词语,朗读体会对郑和远航这一伟大壮举的赞美和对郑和“顽强的探索精神”的赞颂。
7、精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指名读文。思考:课文是怎样具体地写出“规模之大”的呢?请从课文中找出来,用线画出相关的句子或词语。
(2)四小组讨论交流:场面之壮观,规模之宏大。(3)指导朗读,齐读这两个自然段。
(4)场面的壮观,规模的宏大,都是郑和出场的背景。郑和的首次亮相,是怎样的?找出相关的语句用o圈出来。指名回答后读第三自然段。
8、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扬帆启航”的情景。
四、总结,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完成习字册。
2、搜集和阅读有关郑和的资料。
五、板书设计: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扬帆启航人多人山人海。
(宝船)船大雄伟壮观。
船队浩浩荡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扬帆启航”“友好之旅”“凶险之旅”的顺序复述课文,学习课文有点有面、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2、凭借对语言文字的品评,通过情境、讨论、朗读、补白等多角度的阅读感悟,引领学生引领学生走近郑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追求语文素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
3、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勇往直前、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感知郑和远航的凶险和重大意义,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追求语文素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词语,概括“启航”
1、出示两组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人山人海身材魁梧抱拳告别镇定自若雄伟壮观浩浩荡荡破浪西行。
2、选用以上词语概括上一节课学习的“扬帆启航”的主要内容。
3、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郑和和他的船队乘风破浪,开始了第一次远航。让我们走近船队、郑和,看看他的第一次远航是怎样的远航?请快速阅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4、交流阅读收获。板书:友好之旅凶险之旅。
二、经历远航,解读郑和。
(一)体验“友好之旅”
1、师:哪些内容告诉我们这是一次友好之旅?默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不动笔墨不读书,无声的读书是一种思考,请大家拿出笔,在书上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2、交流阅读收获。
3、解读。
“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没有丝毫耀武扬威、威胁别人的意思,都表示热烈欢迎;老百姓听说明朝的船队来了,也都扶老携幼,争相到海边观看。他们对那些从来没有看见过的宝船,个个惊叹不已。„„各地的商人十分乐意同中国人做生意。很多人还向中国客人赠送礼物,以表达友好的感情。”
(1)(屏幕显示:郑和船队和随船物品)感受君臣和老百姓的态度,理解“争相观看”“惊叹不已”。
(3)听到这些欢迎和赞叹,如果你是随行的人员,你感觉如何?如果此时有商人要和你做生意,你会怎么样?(媒体出示丝绸、瓷器等中国特产)。
(4)(指导朗读)你愿意带着自豪之情读出热烈欢迎和赞叹不已的场面吗?(5)郑和出使的目的是——经济文化交流,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往来,所以受到了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郑和远航不愧是——“友好之旅”。
(6)(屏幕出示文字)郑和的船队每到一个国家,都向,各国君臣和老百姓还,以表达友好的感情。(介绍复述的方法:像这样用上原文里的有关词语,想象“画面”,再加上自己的话,把文章的大意讲出来,让人听明白这个故事,这是复述的一种方法。)。
(7)指导交流,复述。
(二)走进“凶险之旅”
师:郑和所率领的船队是和平的使者,本着与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友好往来而去的,所以一路上有“彩旗”和“欢呼”,有“欢迎”和“赞叹”。可当我们走进这次远航,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凶险。
1、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圈画描写“凶险”的词句,做批注。
2、汇报阅读感受。
3、(媒体出示文字)“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紧扣词句进行体会。
4、指名朗读:
(2)学生交流。
6、引读、复述。(抓住“联系点”引领学生复述。)。
“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
5、“观夫鲸波接天、浩浩无涯,或烟雾之溟濛,或风浪之崔嵬。”(出示文本)。
7、俗话说“大海航行靠舵手”,“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是怎样做的?(再次解读郑和,理解郑和的镇定自若,临危不惧的大将风范。)。
8、在漫漫的旅途上,天气只是凶险的一面,更凶险的还等着郑和和他的船队呢!
(1)这种险境是什么?(海盗的袭击)。
(2)海盗给你怎样的感觉?强悍的海盗最后“乖乖地当了俘虏。”展示读。指导朗读:
9、自读课文,试图抓住关键词句复述“智擒海盗”。(同桌进行)。
三、了解六次远航,感受影响。
1、回顾郑和的第一次远航经过,这是发生在600多年的事情,是郑和的“第一次”远航,也是中国航海史上的第一次,课文中是如何评价这一远航的?理解“巅峰”。郑和船队留下的是和平、友谊、互相贸易和互相尊重。而西方航海却是“血与火的征服与摧毁”。作者是怎样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详写的作用)。
2、后面的六次远航又是怎样写的?(齐读第六自然段)。
3、体会点面结合、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4、(屏幕显示郑和七次远航的路线图)诵读最后一自然段,感受郑和远航的深远影响。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思想和观念意味着开放、文明、先进和崛起。现在我国对海洋的自然认知、考察与研究与美、英、日、俄等强国相比,实在汗颜。更有甚者,中国的海权仍遭周边国家的轻蔑与挑战,中国的海洋大陆架资源长期遭受别国的蚕食甚至掠夺。
四、书写颁奖词,真情表白。
1、此时,你就站在郑和雕像前,请你为他写一段颁奖词,赞一赞郑和以及郑和远航。
2、指导朗读、交流。
3、总结:他壮年受命,远离故土,情系大海,开创海上“丝绸之路”。二十八年航海路,云帆万里照重洋。从壮年至暮年,使命昭辉。他惊涛骇浪,笑傲凶悍海盗,勇往直前,有志竟成:在世界远洋航海史上写下了咱们的“中华”!前方,是未知的海域;身后,是远航的传奇。指导朗读。
4、当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候,面对如此多的凶险,我们不由的感慨“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可是最终他排除万难,真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此刻我们面对这位航海英雄的名字——郑和,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郑和远航,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以海洋般宽阔的视野观察世界,用海洋般的胸怀拥抱世界,走出一条崭新的和平崛起和发展之路。
五、自主选择作业,拓展延伸。
1、用学到的复述方法将郑和远航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将搜集到的资料、图片,办一期小报,以组为单位进行展品。还可以把学习后的感受写下来。
3、用学到的点与面、详与略的写作方法修改作文《拔河》。
六、板书设计。
郑
君臣欢迎和友好之旅百姓观看。
远
航
长风破浪直挂云帆。
凶险之旅风浪海盗换取土特产品赠送礼物(商人)。
郑和远航教案篇十二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4、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郑和第一次远航。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从网上获取大量的相关知识,了解并熟悉郑和的生平等资料。
1、老师请大家做个知识竞猜:
(1)、1492年发现新大陆的是谁?
(2)、世界著名的航海家有哪些?
2、揭题:
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大家都为我国有郑和这么一位著名的航海家感到自豪吧,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彪炳史册的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板书课题:26、郑和远航。
3、启发学生提问:你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4、同学们在预习中,查找到了哪些资料?请大家作个交流。
过渡:课文《郑和远航》向我们介绍了些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
1、老师请几位同学起来一人读一自然段,大家认真听,认真思考。
(一方面老师可以了解大家的预习情况,一方面学生能认真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3、提示:课文重点写了郑和第几次远航?
4、指导分段:假如让你把课文分成两段,你会怎么分?请速读思考。
6、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
我们这堂课初步了解了郑和这个人物,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课文读顺了,词语也理解了。同学们学得很认真,预习得很充分。
继续朗读课文,如果发现还有什么问题需要研究,我们下节课再一起讨论,相信大家会继续努力的。
2、相机出示文本中的语句: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3、从文中哪一部分可以看出郑和远航规模之大呢?从而引出“扬帆启航”这一部分的教学。
1、播放(视频)启航场面,初步感受体会船队规模宏大和郑和的威武豪迈。
2、指明一、二学生略谈感受。
3、自读课文,划出能够体现远航规模之大的语句并仔细品读,试着深入体会远航规模之大。
4、点击宝船和船队图片,品味宏伟壮观。
5、回归文本,赏读课文,通过朗读,再次感悟“扬帆启航”那宏大的规模和气势。
6、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7、这部分学习引导分为两大步:
(一)自主选择第4节“友好交往”或第5节“战胜凶险”,点击专题学习网站合作学习。
a、“友好交往”部分重点自学讨论:
1、从哪些词句你能读出他们之间的交往是友好的?
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展开丰富的想象,小组内说说,他们怎么交流、可能说些什么,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
(相机出示有关图片。)
3、读到这儿,你对郑和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b、“战胜凶险”部分重点自学研讨:
1、 用“ ”划出中心句。
2、你是怎么理解“凶险”的?你从文中读出了哪些凶险?
3、哪些词句体现了航行的凶险?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远航路线图,深入体会远航之险之难。
4、读着课文,想象着当时惊心动魄的场面,你难道不想赞一赞郑和吗?
1、引读课文第六自然段,简单介绍详写和略写的写作方法。
2、引读第7自然段第一句话。那么这次航行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呢?
齐读:表现了……开阔了……促进了……
看着如此壮观的场面,感受着郑和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扬帆起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有专家说:“郑和远航是有史以来最文明的人类交往”,今天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充分感受到郑和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像郑和这样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人数不胜数,希望你们利用课外时间,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他们,去走近他们,去学习他们。有机会,我们再大家一起来交流。
1、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四人小组合作出一份与郑和有关的电子小报。
3、进入相关专题网站,阅读郑和的有关资料、故事。
规模之大
郑和远航 时间之长
范围之广
郑和远航教案篇十三
这篇课文重点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况,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能按照“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的顺序复述课文。
4.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与我国古代人民为促进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努力的情怀。
重点难点。
设计理念。
我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想体现的是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所倡导的“主题教学”。我试图“从新课程观的高度,从生命成长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目光,整体先‘构建’,而后又‘解构’课堂——紧紧围绕一个主题,通过与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形成一种深深浸润在文化之中的开放的语文课堂。”通过熏陶与体验,理解与扬弃,感悟与反思,使得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主题学习中获得质的提升,从而夯实学生语言文化的根基。在学生入情入境的情况下,再来进行语言的学习、推敲,同时达到深化情感、磨砺思想的目的。
设计思路。
一、用美国学者路易斯·丽瓦塞斯的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学习;
三、略讲第四、第五段,按顺序复述航海经过;
四、用中国造船专家、海军少将郑明先生的话总结升华,并布置拓展练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了解到的有关郑和的生平。
二、初读课文,学习文中生字新词。
三、再读课文,理请课文脉络。
给课文分段,并根据“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把第一段分成三个层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近了我国明朝时的一位航海英雄,他就是——(学生接口):郑和。课文主要写了他的什么事呢?(学生概述课文内容。)。
过渡:当代一位美国学者路易斯·丽瓦塞斯曾说过(多媒体屏幕上出世句子):“郑和船队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是一支举世无双的舰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是没有可以与之相匹敌的。”我想,同学们肯定对郑和远航非常感兴趣吧,那我们就一起踏上郑和的第一次远航之路吧!
二、精读课文第一段(1—3小节)。
1.读课文1—3小节,体会远航之规模宏大。
这到底是一次怎样的远航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第一段,读完后请完成填空:这是一次 的远航。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预设答案一:填上“规模宏大”(也可以是意思相近的词)。
老师引导:是呀,这是一次规模空前宏大的远航,课文中多处描绘都表现出了这一点,请在这些句子下面划上横线,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教师引导学生细读1—3小节,交流反馈。并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句子:
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起令旗,大声喊道:“起航!”
练读,体会应该读出什么语气。(威武、自信)。
2.自学第4、5自然段,体会远航之友好、凶险。
(1)自读4、5小节,先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预设答案:文明、和平、友好等等)分组讨论:
郑和在航行中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各国对这支船队的态度又是怎样?
(2)哪些词语表现了航行的凶险?找出来读一读。面对危难,郑和有什么表现?
组织讨论,反馈。教师小结:是呀,航海之路充满了艰辛,郑和用友善和诚信换回了和平邦交,用刚强和武力给了那些图谋不轨者以教训,就像郑和自己说的那样(媒体出世句子):“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异域,迴隔于烟雾缥缈之间。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者。”(教师简单解释并领学生齐读。)。
三、略读第二段,复述航海经过。
教师手指航海线路图:从1405年到1433年……一直到达非洲东岸,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国。郑和率领的船队纵横于太平洋与印度洋,遍访亚非34个国家和地区,跋涉7万余海里,相当于绕地球3周多,与各国建立了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完成了七下西洋的壮举。
这以后的六次航海,作者没有详细写,但我想同学们也能想象得出来。你能根据书上描绘的第一次航海经过,也按照“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的顺序来说一说后来的某一次航海经历吗?先自己试着说一说,再说给大家听。
郑和远航,……它表现了……也开阔了……郑和出使促进了……。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中国造船专家、海军少将郑明先生每次提到“郑和下西洋体现的成就”时,便眼露异彩地说:“郑和率领的混合舰队,船舶吨位之大,航海人员之多,组织配备之严,舰队航程之远,续航时间之久,航海技术之先进,造船工艺之优异,历史影响之深远,实为中外航海史、造船史、海军史上之壮举!”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为此而感到骄傲。
600年后的今天,站在郑和的塑像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请把你的感想写下来。下节课再交流。
(出示图片,伴以音乐)。
郑和远航教案篇十四
【提问】《郑和远航》描写海上遇到风浪的部分:
从第( )句中可以感受到环境的险恶,作者这样描写的目的是( )。本段中,“化险为夷”指的是( )。
【解答】《郑和远航》描写海上遇到风浪的部分:
从第(1、2)句中可以感受到环境的险恶,作者这样描写的目的是(以环境的恶劣来反衬郑和面对险境镇定自若、临危不惧的英雄品质)。本段中,“化险为夷”指的是( 郑和凭借智慧和勇气多次战胜险恶的风浪)。
1,我从( )这句话,知道了郑和从小就有着远大的理想;从"一心一意",我读出了小郑和造船时( );从"一本正经"我又读出( );当船只造好后,小郑和内心十分高兴,从( )这几个词语就能体现出来。
【解答】1,我从( 他多么盼望自己也能驾着一条船去远航呀 )这句话,知道了郑和从小就有着远大的理想;从"一心一意",我读出了小郑和造船时( 专心与认真 );从"一本正经"我又读出( );当船只造好后,小郑和内心十分高兴,从( 欢喜劲儿 高兴 又蹦又跳 )这几个词语就能体现出来。
一、1.(遗)忘。
派(遣)。
2.(拳)头。
证(券)。
3.(赠)送。
(增)加。
二、精神——顽强。
规模——宏大。
彩旗——招展。
时间——长久。
身材——魁梧。
范围——广泛。
三、扶老携(幼):带领。
惊(诧)不已:停止。
严阵以(待):等待。
化(险)为夷:平坦、平安。
四、1.从第一句中可以感受到环境的险恶,作者这样描写的目的是通过环境的恶劣衬托出郑和镇定自若,临危不惧的品质。本段中,“化险为夷“指的是在郑和的指挥下,船队一次次战胜狂风巨浪,一次次打退了海盗袭击,转危为安。
2.这句话是从规模、时间、范围这三个方面写出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反复读这句话,你就会被郑和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深深地感染。
五、1.可以用“抛之脑后”代替的句子是:郑和一心一意地造船,把别的事情都丢在了脑后边。
可以用“废寝忘食”代替的语句为:为了造船,他常常忘了吃饭和睡觉。
2.我从他多么盼望自己也能驾着一条船去远航啊!这句话,知道了郑和从小就有着远大的理想;从“一心一意”,我读出了小郑和造船时非常专心与认真;从“一本正经”我又读出了郑和对待理想十分严肃,他是非常认真的;当船造好后,小郑和内心十分高兴,从欢喜劲儿、高兴、又蹦又跳这几个词就能体现出来。
郑和远航教案篇十五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语文第十册的26课《郑和远航》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教材简析:
《郑和远航》是苏教版第十册中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详细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全文分为两个部分,1~5小节写了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场景及经历,最后两个小节写了郑和七次远航的时间跨度、到过的国家以及远航的重大意义。
在写作特色上,做到了点面结合、详略得当。郑和总共七次出使西洋,如果全部写下来势必显得拖沓,本文重点写了第一次远航的情况,对其余作了概括说明。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节省了笔墨,收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深度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由于学生所处的时代与文本介绍的内容相差甚远,因此学生很难从文章本身有限的文字来理解郑和远航的壮举,从而感受郑和的伟大之处,感受灿烂的古代文明。引导学生用怎样方法的去学习,才能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和网络资源,能缩短学生与文本的时空差距,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本课学习对象为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己经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学习方法,也有了一定的电脑基础,如:会打字,会上网,会利用网络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于是我在课前建立了一个《郑和远航》的专题学习网站,收集了较为全面的资料,如:郑和的生平、海洋知识、远航历程以及首航的盛况、后人的纪念等等,通过筛选、组合,建立了这个专题学习网站,供孩子们浏览。为了增加网站的开放度,我在网站上做了许多超级链接,链接到许多正规的官方网站,以拓展孩子们的视野,满足他们收集着整理信息的需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由上网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实现学生从“服从书本——跳出书本——回归书本”的理想境界。
网站设计。
本网站应用了动易的设计模板,功能强大,交互性强。
本网站设计了六大板块,分别是:
1、
自主学习。里面提供了电子课文、学案设计、生字生词等内容。特别是超文本的电子课文,把文中的重点词句做了超链接,用视频、声音、图片等形式做了诠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清除阅读障碍。
2、
郑和轶事。有郑和生平事迹和后人纪念他的一些情况,让学生更全面翔实地了解郑和,有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
宝船之谜。多角度地介绍郑和远航的奇遇和所见所闻,让学生了解到古代先进的造船技术和当时发达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4、
远航历险。带学生进入惊心动魄的航海历险,体会大海的惊涛骇浪,海盗的凶残冷酷,从而体验郑和和他的船队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大无畏品质。
5、友好往来。了解郑和七次下西洋的路线以及时间跨度。了解郑和远航为世界文化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
6、
世界航海。介绍了世界航海的发展史,重点介绍了几位世界著名的航海家,如哥伦布、麦哲伦等,让他们的事迹与郑和相比较,感受郑和的伟大,激发自豪感。
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运用网络查找、阅读郑和远航及其他航海家的资料。
2、运用网络技术,自查自评学习效果,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懂得详写与略写的作用。
4、凭借文本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为促进我国古代人民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愤努力的豪情。
教学策略:
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欢快、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各方面最大限度的收获,我将采用“复习质疑,确定主线,精读文本——教师引路;上网浏览,自主、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练习巩固,反思学习——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网上浏览法:从网上获取大量的相关知识,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条件。
2、成功激励法:在学生获得学习成功后,引导其他学生评议、激励。
3、朗读指导法:学生任意选择课文的配音朗读,通过练习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合作学习法:利用对话窗口,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开展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借助于电子课文的朗读,读通读顺课文,并且能准确的读准生字。借助于电子文本的超链接,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清除阅读障碍。
浏览网站的内容,了解郑和远航的历史背景、历险过程、友好往来,初步感受郑和远航的壮举和历史意义。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我准备用“想不想看看郑和船队出发时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准备“怎样看”,梳理出本课的学习方法:研读文本、借助于专题学习网站丰富自己的认知。
二、借助媒体,精读起航。
在这一部分里,首先让学生精读文本,从课文中找出能反映船队规模之大的语句和词语,细细品味,这是语文学科特点所规定的训练目标。
在学生交流时,相机播放有关视频,或点击相关图片,感受船队的宏伟壮观,体会郑和的威武豪迈。以形象生动的媒体技术丰富学生的感知,加深学生来自文本的体验。
第三步让学生说说读了文章或观看视频图片后的感受,夸一夸船队,或赞一赞郑和,让学生把自己的体验用语言表达出来,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给学生的情感有了一个渲泄的渠道,营造充满自豪的情感氛围。
最后回归文本,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收获和体验。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这部分学习引导分为两大步:第一步是让学生自主选择第4节“友好交往”或第5节“战胜凶险”,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点击专题学习网站,进行自主学习。
a、友好交往部分重点自学讨论:
1、从哪些词句你能读出他们之间的交往是友好的?
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画面(视频),展开丰富的想象,小组内说说,他们怎么交流、说些什么,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
3、读到这儿,你对郑和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b、战胜凶险部分重点自学研讨:
1、用“”划出中心句。
3、文中哪些词句体现了航行的凶险?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4、读着课文,想象着当时惊心动魄的场面,你想对郑和说些什么呢?
第二步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你们小组解决了哪些问题,是通过什么渠道解决的。这一环节用一再现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过程,特别是方法的呈现,教师及时点拨,形成共识。
第三步回归到课文的朗读,再次指导朗读这两部分,让情感的积淀更浓厚一些。
四、围绕主线、感受写法。
略读第二部分6、7小节。
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7次为什么作者只详写了第一次而略写其余六次远航?在表达方法上你学到了什么?对比第一次远航的内容让学生初步感受详略得当的写法引领学生在语文中走个来回让体会“如何写”触及学生心灵。
五、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总结课文内容从让学生谈谈自己学了课文的收获与体会,感受郑和的伟大,感受祖国灿烂的古代文明,从而由衷地自豪。如时间有空余,则让学生全文感情朗读。
最后,出示作业超市:
(1)进入专题学习网站,阅读郑和的有关资料、故事,向别人介绍一下郑和。
(2)根据收集的相关资料,整理后出一期以郑和或航海为主题的电子小报。
(3)写一则200---500。
字的读后感,相互交流。
郑和远航教案篇十六
郑和七下西洋,长驶远驾,“示中国富强”。如此盛大的远航,却突如其来,悄然而去。它在经济上挥霍民生财富,在政治上挥霍天朝理想。
今天,我怀着这样的心情读完了第十课——《郑和远航》。读完后我思绪万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明朝期间,35岁的三保太监郑和被皇帝派遣到西洋各国访问,并带着礼品与各国商人友好交往。但是在途中也遇到许多的危险,它既要防止海盗的偷袭,还要与大自然斗智斗勇。面临着多重的风险,他还是坚持航行。中国曾经拥有绝对的航海有势,郑和远航将这种优势推向瞬间的高峰,然后就突然停止了。实际上,在西方扩张势力进入亚洲海域之前,中国就已经自己消灭了自己海上的力量。郑和七下西洋,是一个伟大时代的结束。而此时,西方的海上扩张已经开始,而且一发不可收拾。
公元15是全球历史上关键的一世纪,前半叶,中国势力淡出海洋;后半叶,西方开始向世界扩张。决定未来命运的、双方不可避免的遭遇与突击,即将开始。历史的意义不是重温往昔的'辉煌,而是反思曾经的辉煌是如何消失的,那些灾难性的转机在哪里。
在生活中,有许多持之以恒的事情。但只要我们向郑和一样,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将会克服一切困难。
郑和远航教案篇十七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词语的分类理解,从而理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3、在朗读和想象的过程中,体会郑和第一次远航时的壮观场面,激发并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
4、尝试着复述课文。(练习3“诵读与积累”有相关词语训练复述)。
教学基本流程:
一、激情导入:
二、读课文,感悟远航。
(一)规模宏大的远航。
(二)友好交往的远航。
(三)充满凶险的远航。
1、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2、拓展。
四、课后作业。
教学过程(节选)。
生:课文第七节写了这部分的内容。
师:读一读这节,看写了郑和远航的几点意义?(生读课文思考)。
生: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师:对,这是第一点意义。
生: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
师:不简单,你说出了两点。
生:郑和远航,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师:(点头示意让学生坐下)郑和远航有四点意义,每一点都能用一个词语去概括。比如说第一点,我可以用“达到顶峰”概括。(板书)其余3点你能不能也用四个字的小标题写出来,在书上标一下(动作示意)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写?(三名同学每人写一点意义)。
生:(三名同学到黑板上写)2顽强拼搏3开阔眼界4促进交流。
师:这些词语概括得可以吗?
生:可以。
师:还可以用上哪些词?
其他:探索精神顽强拼搏。
师生:(师指黑板)说第3点概括地很好。
生:第四点促进交往,还可以概括为文化交流。
师:可以(点头表示)。
生:友好往来、促进交流、增进友谊。
师:同学们表现得都很积极,为了更好的体会郑和远航的伟大意义,再把这节读一读。
(生自由读第7节)。
师:郑和远航规模大、时间长、范围广,的确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这个特点,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画,用不同的符号作标注。
师:你画了哪些句子?
生: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领船队出洋七次,前后一共到过三十多个国家。
师:1405到1433多少年?(28年)时间真长!
生:这次远航,一直到达非洲东岸,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国。
师:你读书很细致!是的,这节主要写的是写航海时间长、范围广。
生:苏州府刘家河码头人山人海,无数面彩旗迎风招展。
师:“人山人海”那场面?(声音拉长)。
生:多雄伟、多壮观!
生:随行的有水手、翻译、医生和护船的士兵,共两万七千多人。
师:两万七千多人,人真多。从这能看出规模大。
生:两百多艘船只整齐地停靠在码头边。其中六十多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这些大车又叫“宝船”,也能看出规模大。
师:你的眼力真好。
生;每艘宝船长150米,宽60米,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
此处,把数据与我们身边的实物做比较,更有震撼力!
师:“十多层楼房那么高”,你知道这样的船有多少只吗?(62艘)。
生: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师:“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多么壮观。
师:课文1到3节是写郑和远航规模大的。读时要把咱刚才画的句子特别突出出来。读得好的同学,老师给配上音乐。
(生自由练读1至3节)。
师:(认真观察读的情况)相机指名读书。用上这样的话语:恩,某某同学读得非常投入,来,你给大家读读。
生:声请并茂地读。
师:郑和的船队起航了,路上能一帆风顺吗?(不能)课文哪部分写了他们战风斗浪的?
生:第五节写了这部分内容。
师:找得真准!让我们去读读这里,置身于这凶险的环境中去。
(学生自由读)。
师:好,拿出笔把你喜欢的句子画出来。
(生全神贯注地划)。
师:在你划的句子旁写出你喜欢的理由。
师:你喜欢哪些句子?
生:我喜欢“狂风呼啸着……撕裂”这一句。
师: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生:我想郑和不愧为主帅,尽管海风呼啸着,浊浪排空,他还是不顾生命危险去指挥船队,一次次化险为夷。
师:你对他的评价太好了,不愧为主帅。
师:齐读这句“狂风--撕裂”(生齐读)你还喜欢哪些句子?
生:我喜欢“面对如此险境--化险为夷”郑和面对危险能沉着指挥船队前进,真了不起!
略
师:同学们体会得这么深,那能不能用我们充满激情的声音,把你们内心感受表达出来。
生:能(响亮地说)。
师;我们一起来读。“然而……当了俘虏”
(生有感情地读,师也跟着读)。
师:同学们声情并茂地朗读,师旁边伴读。
战风斗浪,惊心动魄,友好交往,其乐融融,请同学们自由读第四节。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有关郑和远航的资料,现在拿出来说给大家听听。
生: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到过:古城、爪哇岛、杜板、新村、满者伯夷、苏门达腊岛,等小。
国
生:郑和远航比哥伦布早87年,比双达.伽马早92年,比麦哲伦早114年。
师:郑和了不起,太伟大了!
生:宝船中的巨无霸有138米长,56米宽,载重量为2500吨,排水量达3100吨,大型宝船仅舵杆长11米,舵叶达6米高。
师:不愧称它们是“宝船”。
生:我还知道郑和的船队,在白天使用旗语,到夜晚以灯火为号。
……。
师:同学们从课外书上了解到这么多的知识,不简单!
生:好。
附:板书。
1.达到顶峰2.顽强探索。
3.开阔眼界4.促进交往。
(教师示范板书,学生板书为主)。
课后反思:
在《二泉映月》中,我就尝试着用新词来组织课文的教学,景观、音乐两方面的内容由这些词语进行组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堂课我依旧按照这样的思路,用学习新词来理清了文章的条理。这样,既很好的落实了词语的教学,又巧妙地结合了课文的初探,一举两得,效果不错。看来,新词教学中很有玄机,值得好好研究。二是练笔的设计。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人的角度对郑和进行评价,培养他们的语感。在最后小短文的写作中,锻炼了他们对课文语言的再造和运用能力,同时也考验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我认为还是比较合适的。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这段课文,正是本文的重点和中心所在。我先请学生自己读读这段文字,想想有什么问题。学生读题后,都能提出了“郑和远航,规模到底有多大?”、“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郑和远航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等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中比较容易的,就马上解决掉。选择一些有探索意义的问题作为本堂课要研究的重点。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有了明确的目的性。而且因为这些问题来源于学生自己,所以激发起了他们的探索欲望,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学习氛围。新课程理念提倡,应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设计教学。因此,到结束课程时为学生设计了实际解决问题的体验,让学生的练习更有指向性。
郑和远航教案篇十八
这篇文章讲了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想必,读完这篇文章后,你也被郑和勇敢顽强,敢于探索的精神所折服吧。
这篇课文中,勇敢的郑和在一路上战胜了海盗、风浪,在危险面前,郑和没有害怕,反而与狂风暴雨勇敢地对抗起来。他难道不知道大风大雨很有可能将船只撕裂吗?难道不知道海盗们凶残吗?但他却是多么地义无反顾,哪怕自己与船只一起葬身这茫茫大海也无所谓,但也许是他的智慧,又也许是老天有意帮他,不管过程是怎样,总之,最终他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完成了使命。
这篇课文让我明白了,成功与失败,看似很简单,但过程。
却不简单,努力+勇敢=成功,反之,不努力+不勇敢=失败。其实在有些成功中,恒心也是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郑和一生中几乎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海上度过的,海上生活并不浪漫,在海上,只有茫茫的蓝色大海,连陆地与海岛都看不见,就算有,在航途中,也只能看到荒岛。如果再遇上海盗、风浪,那便是名副其实的雪上加霜。
读完这篇文章,让我感慨万千。现实生活中,能做到这几点的又有几个呢?所以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争取做好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郑和就是我们的榜样。
全文告诉我们:努力+勇敢+恒心=成功。
郑和远航教案篇十九
今天,我读了《郑和远航》这篇课文,我被郑和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感动了。
1405年7月11日,郑和受明朝皇帝派遣,率领二百多艘船只及两万七千八百多人,由苏州府刘家港码头出发,向西洋行驶。途中,每经过一个国家,郑和都要向这个国家的国王递交国书,并代表皇帝向国王赠送礼品,然后进行贸易,受到这些国家的官员及百姓的尊重和欢迎。想起郑和远航的情景,我好生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与自豪。他让我改变了对祖国过去的看法,不再为大清朝的腐败无能而感到羞愧,她让我感到有这样的祖国而扬眉吐气。
他的心血没有白费,他获得崇高的荣誉,他得到了全世界的赞誉,“他是和平的使者”,他牵连了明朝和全世界的友情,他是伟大的圣人。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像郑和一样,为祖国争光。
郑和远航教案篇二十
《郑和远航》是苏教版第十册中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详细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公元1405年,郑和庞大的明朝皇家自江苏太仓刘家河放洋……世界历史上不可思议,中国历史难以忘怀的伟大远航,郑和七下西洋,从此开始了。《郑和远航》这篇课文具体生动的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况,同时简要的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要意义,有力的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出色的航海技术和可贵的探索精神。《郑和远航》是一篇带有史料性的文章,而这篇课文是想表现郑和这个民族英雄的伟大形象,还是想重点突出这个历史事件从而说明些什么?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而且也是关系到教师对文本的价值取向的问题。如果从文本最后点明远航的“重大意义”看,我则认为作者可能更侧重于记事,记事当然离不开人,抓住了“远航”这一事件,就不难从中感受郑和的伟人形象。那将“远航”作为教学的主线话,课文结尾处“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意义”就显得单一直白而少了历史层面上的反思。1433年第七次远航,郑和病逝古里,远洋舰队最后一次驶入江苏太仓刘家河。皇帝诏令:下西洋诸番国家宝船悉令停止!在郑和的伟大远航中,可以看到辉煌,也能看到辉煌中的荒唐,甚至悲凉。如果联系历史背景来思考远航,在教学中就可以尝试立足文本意义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展开对远航意义的多角度思考。
全文分为两个部分,1~5小节写了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场景及经历,最后两个小节写了郑和七次远航的时间跨度、到过的国家以及远航的重大意义。
在写作特色上,做到了点面结合、详略得当。郑和总共七次出使西洋,如果全部写下来势必显得拖沓,本文重点写了第一次远航的情况,对其余作了概括说明。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节省了笔墨,收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
二、学情分析。
制定教学目标,还有一个重要的维度,那就是对学情的把握。由于学生所处的时代与文本介绍的内容相差甚远,因此学生很难从文章本身有限的文字来理解郑和远航的壮举,从而感受郑和的伟大之处,感受灿烂的古代文明。引导学生用怎样方法的去学习,才能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和网络资源,能缩短学生与文本的时空差距,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课学习对象为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己经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学习方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另外五年级孩子具有烈好奇心与求知欲,郑和远航的历史应该能引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引入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行拓展性阅读就显得很有必要。
三、目标预设。
知识目标:认识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独特见解。
情感目标: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依托文本,借助多媒体,引领学生亲近课文,走近郑和,走进历史,努力追求着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质的双赢。以《郑和远航》最后一个自然段为基点:先立足文本,抓住重点,然后超越文本,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最后再回归文本,深入理解郑和远航的意义。课上以疑导学,激发兴趣,再以趣激情;课后以情促趣,引导学生课外学习,拓展深化。通过“读”、“演”、“写”的结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于阅读解读过程,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为学生的自主参与创造有利条件。
设计思路:
一、由题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二、紧扣结尾,引导细读感悟。三、学习过程,感受郑和其人。四、依据标题,指导熟读复述。五、课外拓展,升华学生情感。六、布置作业,延伸课外空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简要说明: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2、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3、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第二课时简要说明。
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各方面最大限度的收获,我将采用“复习导入,确定主线、精读文本,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实现学生从“服从书本——跳出书本——回归书本”的理想境界。
第二课目标预设:1、能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一〉走进文本,感受远航的辉煌。
(1)规模的大的远航。
请学生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在文字里感受远航的规模。联系生活想象148米长,60米宽,十多层楼房那么高,该是怎样巨大的轮船。在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想象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郑和第一次远航像这样的宝船就有60多只,还有随行的战船,粮船,水船。再想像一下呀,这两百多艘船只航行在海洋上,绵延该有十多里呀,上千面风帆鼓风张起那是怎样壮观的景像呀?!然后课件展示船只编队出航壮观场面的图片。感受规模宏大。
(2)充满凶险的远航。
一是大自然的“凶险”。从“像脱疆的野马”“咆哮”“仿佛要把船只撕裂”等描写,感受海浪的巨大与可怕。
二是海盗的袭击。适当补充这是当时横行在海洋上的一支最强悍的海盗,他们势力雄厚,足有五千多人,十分猖獗!
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从文字里感受远航的凶险与可怕,则与凶险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郑和机智、英勇和智慧的形象在不知不觉中突显出来了。同时引导学生融入想象,朗读这段惊心动魄的文字郑和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将深深刻入学生心里。
[3)友好和平的远航。
学生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通过表演的形式感受这还是一次友好和平的远航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重大意义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二〉走向历史,品味远航的辛酸。
教师引导同学们讨论:一些研究郑和远航的学者却对郑和远航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郑和远航,虽然规模宏大,影响深远,但从历史上看它更像是强盛的明朝帝国向他周边的邻居摆阔显富而已,也是劳民伤财的。
“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
——大多明朝官员。
“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于海。一旦他国之君夺得海洋,华夏危矣。”
——郑和)。
教师引导学生试想:假如你是一个普通的明朝百姓,假如你是位权高位重的明朝官员,你会继续支持郑和远航事业进行下去吗?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各自的立场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谈对郑和远航的认识并写一写。《新大纲》中有明确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这一环节设计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作业设计:
1、点击“郑和远航”专题学习网站,去了解更多这位英雄,这段历史。
这一作业设计由课内延伸课外。对历史的探索,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引发他们的思考。在这里教师应该是多维思考的启蒙者,而不只是扮演“课文解读的权威”。
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爱劳动爱人民的教育。通过这些教育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促进他们形成正确得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树立为祖国为人民而学习的远大抱负始终贯彻在这一篇课文中。
郑和远航教案篇二十一
一、教材简析:
课文《郑和远航》主要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我国古代出色的航海技术。像这样大规模的航海,是历史上所罕见的,那课文是怎么来记叙这样的事件的呢?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至五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主要写郑和率船队第一次航行的情况。第六至七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主要写郑和从1405年到1433年曾七次远航,为促进我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作出了贡献。课文第一部分可以分为三层:第一至三自然段为第一层,写1405年7月11日,在苏州府刘家河码头,郑和受皇帝派遣,第一次率船队出使西洋时的壮观场面。(扬帆起航)第四自然段为第二层,写郑和与所到的亚非各国人民进行了友好交往。(友好交往)第五自然段为第三层,写郑和在航行中多次战胜狂风巨浪和海盗袭击。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自学本课生字,准确理解“派遣”“撕裂”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感悟到详略合宜的写作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过程与方法。
1、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知郑和人物形象和了解郑和远航的历。
史意义,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情怀。
2、利用专题学习网站查寻收集资料,拓宽视野,对郑和及其远航的历史有一定了解,逐步培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及问题意识,训练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郑和第一远航的宏大场面。
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教学准备:映示相关文字的课件;有关郑和远航的情景教学视频。
三、设计理念:
由于学生对历史比较疏远,知识积累不够,要让学生真正感受郑和这一伟人,感知郑和远航的伟大事件,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情怀,成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依托文本,借助多媒体,引领学生亲近课文,走近郑和,走进历史,努力追求着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质的双赢。
四、设计思路:
以《郑和远航》最后一个自然段为基点:先立足文本,抓住重点,然后超越文本,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最后再回归文本,深入理解郑和远航的意义。这堂课的出发点是课本,回归点也是课本,超越文本是为了更好地立足文本,接近文本。课上以疑导学,激发兴趣,再以趣激情;课后以情促趣,引导学生课外学习,拓展深化。通过网络互动的特点,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于阅读解读过程,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为学生的自主参与创造有利条件。
郑和远航教案篇二十二
教材简析:
本课为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十册的第十课。课文重点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况,并点明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郑和率领船队扬帆启航的经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条理,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设计理念:
设计思路:
我抓住了《郑和远航》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先立足文本,抓住重点,然后超越文本,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最后再回归文本,深入理解郑和远航的远大意义。课前布置学生充分做好预习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能力。在课上首先检查学生的预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读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于阅读解读过程中,理解郑和远航的规模之大。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教学中,力求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张扬阅读个性,升华情感。这堂课的出发点是课本,回归点也是课本,超越文本是为了更好地立足文本,接近文本。
教学准备:
1、预习,搜集有关郑和的资料。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其时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郑和航海经历的文章。
4、同学们在预习中,查找到了哪些关于郑和的资料?请大家作个交流。
过渡:课文《郑和远航》向我们介绍了些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
二、初读课文。
1、检查生字词。
(1)出示:码头 派遣 瓷器 抱拳。
赠送 撕裂 范围 桅杆。
魁梧 炫耀 珊瑚 鬓发。
化险为夷 扶老携幼。
(2)说说你还有哪一个词语读不准?指导读。
(3)指导书写,重点指导“遣”、“范”。
2、检查课文的朗读。
(2)在读的过程中你还发现哪一小节比较有难度?
(2)指导读。
3、理清课文条理。
(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课文重点写了郑和第几次远航?哪几小节写的?
(3)默读课文一到五小节,给郑和第一次远航加上三个小标题: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
(4)课文1到5小节重点描写了郑和远航的经过,那么剩下的两小节又写了什么呢?(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
三、学习“扬帆启航”。
1、出示: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航海事业的顶峰。
2、从文中那些地方可以看出郑和远航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自读课文,仔细找一找。
3、又可以从哪儿看出郑和远航规模之大呢?
(1)船多,出示第二小节。
a指名读。
b指导理解“宝船”
a为什么说是“宝船”?
b出示:每艘宝船长148米,宽60米,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杆和十二面风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驾驶。
c指导读。
d还有没有其他原因了?(设备精良;满载丝绸和瓷器。)。
〔设计意图:紧扣文本,让学生感悟体验,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宝船”。〕。
c齐读。
(2)人多。
4、小结:真是规模宏大呀!郑和率领着这只规模宏大的船队扬帆启航了。
(1)出示图,文。
(2)齐读第三小节。
四、课堂小结。
1、小结: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七次,前后到过三十多个国家。与各国人民进行了友好交往。在航行过程中也不只是彩旗和欢呼,还充满了凶险。请同学们自由读读四、五小节。我们下节课再作交流。
2、出示: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航海事业的顶峰。
(1)齐读。
(2)联系今天所学的内容谈谈:为什么说郑和远航达到了当时航海事业的顶峰?
3、课堂练习。
(1)完成钢笔描红。
(2)请同学们把自己搜集到的信息整理一下,写一篇人物介绍。
扬帆启航(1~3)。
友好交往(4)。
战胜凶险(5) 。
(执教:傅丽萍)。
郑和远航教案篇二十三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4.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教学重点:教育学生学习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
2.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
补充板书: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