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教科书教案(模板15篇)
教案是教师根据学科教学要求和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过程和内容进行设计和规划的一种文件,它对教学活动起着指导和实施的作用,我们需要认真准备一份教案了吧。教案的编写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有效性。教案范文中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可以提供一些创新的教学思路。
珍贵的教科书教案篇一
1、正确认读七个要求会认的字,掌握十一个要求会写的字。认读并理解本课的新词。
2、按要求预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战争年代的艰苦条件下学生坚持学习的艰难和张指导员不怕牺牲、光荣献身的精神,懂得要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了解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经过,懂得教科书为什么珍贵。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请举起你们手中的课本,你们的课本是怎么得到的呢?(学生答:每个学期开学老师发的)。
师:我发现很多学生的书已经破了,是不珍惜的缘故,之所以不珍惜是因为你们觉得它来得来的容易,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战争年代,我们的延安小朋友得到一本书时多么不容易,甚至要牺牲生命。今天我们就一块来学习《珍贵的教科书》。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介绍背景:课文记叙的故事发生在1947年春天,蒋介石命令胡宗南部队进攻延安。党中央和毛主席采取以退为进,诱敌深入的方针,毅然于三月中旬放弃延安,以后在延安西北战场上消灭了蒋军十多万。延安小学的`转移正是在胡宗南部队猖狂进攻的时候,所以当时环境十分险恶。就是在这种险恶的条件下,延安小学的学生仍然坚持学习。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献身,指导员是怎样用他的生命和鲜血换来那些珍贵的教科书的呢?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课文。
珍贵的教科书教案篇二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板凳、代替、嗓门、印刷所、俯冲、轰隆、爆炸、叨念”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3、使学生了解战争环境中坚持的艰难,懂得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整体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入,介绍时代背景。
1、“教科书”是什么?(学习用的课本)。
2、板书:
3、怎样才称得上“珍贵”?
(意义深刻,十分宝贵,特别好的价值大的。)。
每到开学,我们都能拿到崭新的教科书,可在那战火硝烟的年代拿到一本教科书是多难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课所讲述的事情发生在1947年春天,蒋介石反动派为了挽救自己即将灭亡的命运,命令胡宗南部队进攻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延安。面对强大的敌人,党中央毛主席采取以退为进、诱敌深入的方针,于3月份主动放弃了延安。延安小学也转移到一个小山村里。让我们看看当时孩子们的学习条件有多艰苦吧。
(二)范读课文了解大意。
听读课文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读后明确:课文主要写了延安小学的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光荣牺牲的事。
(三)默读课文,理解层次。
1、提出默读要求:按照“思考·练习”2的内容提示边读边想,给课文分段,
(1)明确:
第一段(第1-第4自然段)。
第二段(第5-第6自然段)。
第三段(第7-第10自然段)。
第四段(第11自然段)。
(2)引导学生把段意概括为小标题。
明确:盼书、取书、护书、激励。
(四)自学课文。
1、思考:为什么说教科书挂珍贵的呢?
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边读边想。思考老师提的问题。
2、学生读课文,按要求自学。
(五)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读后正音。
2、讨论:为什么教科书是珍贵的?
3、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句。
炮火连天:形容炮火十分猛烈。
渴望:像口渴的人要喝水那样迫切地希望得到。
亮开:本课指放开嗓门,使声音响亮。
嗓门:嗓音。
振奋人心:使人精神振作、奋发。
争先恐怕:争着向前,惟恐落后。
恨不得:表示一种强烈迫切的希望。
嘶叫:马的叫声。本课指飞机发出的尖锐刺耳的声音。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盘旋:这里指打着圈子飞行。
叨念:因惦记或想念而不断地谈起。课文指轻声反复地说。
(六)作业。
1、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把带这些生字的句子读一读,理解词语的意思。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题1。
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认读并说说词语的意思。
2、各自小声读课文,读后指名口述本文所讲的故事。
3、导入:为什么教科书是珍贵的?我们打开书,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二)讲读第一段。
1、指名学生读第一段。
读后明确: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没有黑板,就用锅烟灰在墙上刷一块;没有粉笔,就拿黄土块代替。最困难的是没有书,我们只能抄一课学一课。
3、讨论。
(1)学生答:遇到困难是没有桌椅、没有黑板、没有粉笔、没有书。
(2)学生答:没有书的困难较突出。
(3)教师问:你是从哪个字看出来的?
(4)学生答:最困难的是没有书的“最”字。因为他们只能抄一课学一课。
4、教师引读:“是啊,当时条件多艰苦啊,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我们只能抄一课学一课。”
5、学生练读第一自然段。想作者为什么要把当时艰苦条件和同学们克服困难写具体?
明确:突出顽强学习精神,衬托教科书珍贵。
7、讨论交流。
明确:渴望比希望、盼望的程度强烈,如果换成希望或盼望,说明教科书没有那么珍贵。
(2)“同学们知道这书是怎么来的吗?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印书用的纸是党中央从文件用纸里省出来的!”
这段话如果不用问旬开头该怎么说?张指导员为什么要用问句开头?
明确:用设问句式引起注意。
后两句都用感叹号,表达张指导员什么心情?这又说明教科学怎么样?
明确:珍贵。
(3)“节省”是什么意思?“党中央……省出来的”又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毛主席、党中央非常关心孩子们的学习,甚至把孩子们用的教科书看得和中央文件同样重要,体现了下一代的殷切希望。同时也说明当时革命根据地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纸张十分缺乏,能印出教科学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些教科书确实是珍贵的。
8、练习读张指导员和“我”的对话,读出兴奋激动的感情。
(三)讲读第二段、第三段。
有书的喜讯让孩子们无比幸福,我和张指导员去取书的途中又发生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课文第二段、第三段。
明确:突出书的珍贵。
2、讨论:
(1)敌机投下炸弹以后,张指导员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2)“我”醒来以后看到了什么?
(3)张指导员身负重伤,生命垂危时最惦记的是什么?这些都说明了什么?
明确:“完整无缺”的意思是一点没有损坏。可见在危险出现的一刹那,张指导员置个人生死于不顾,想到的是保护那捆教科书,在他看来书比他的生命更宝贵。表现他不怕牺牲的高贵品质,也表达他对下一代殷切的希望。
这里几处省略号,它们各代表什么意思?
“快卧倒……”(表示话没喊完。)。
“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表示我已昏迷。)。
“书……书……。
“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表示说话断断续续。“将来”后面的省略表示张指导员没说完就牺牲了。)。
“张指导员,张指导员……”(表示接连不断。)。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学生练读。
5、小结:张指导员为了保护教科书而身负重伤,英勇牺牲,临终还嘱咐“我”要好好学习。教科书上凝聚着前辈的鲜血,也寄托着他们对后代的期望。
(四)理解第四段课文。
1、指名学生读这段。
2、讨论:
(2)为什么那捆教科书和指导员没说完的话能一直激励我前进?
明确:张指导员以生命为代价保护教科书,希望我们好好学习,将来为解放全中国、建设新中国做贡献,使“我”多年来不能忘怀;每当想起就感到责任重大,必须加倍学习,努力工作。
3、指名学生练读第四段。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造句:
(1)振奋人心。
(2)恨不得。
(3)没有……就……。
学习目标:
使学生了解战争环境中坚持学习的艰难,懂得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步骤:
(一)让几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读后,师生共同对朗读情况做出评价。(主要从有感情方面考虑一定要结合课文内容说出理由。)。
(二)提问。
1、课文讲了怎样的故事?
明确: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光荣牺牲的事。
2、为什么说张指导员和我取回的教科书是?
明确:教科书的珍贵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它来之不易,比如它是用党中央印文件省下来的纸印刷的,它是烈士用生命保护下来的;另一方面指在这捆教科书上,寄托着先烈们的期望,它将永远激励着后代好好学习,为实现人类美好的理想而奋斗。
(三)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听到有书。
2、情况紧急。
3、敌机轰炸。
4、生命垂危。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布置作业。
以《读“”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六)板书设计。
5
一、盼书渴望。
二、取书关怀。
三、护书趴压完整无缺。
四、爱书用生命换来。
激励我们前进。
珍贵的教科书教案篇三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七个要求会认的字,掌握十一个要求会写的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的内容,了解战争年代学习条件的艰苦和教科书的珍贵,懂得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1、呈现一本书,问:这是什么?
学生回答。
师:对,这是我们的课本,也叫教科书。下面,老师讲一个关于教科书的故事。这个故事离现在小学生的生活比较远,那是在1947年春天,蒋介石向我陕甘宁边区实行重点进攻,延安的党中央和人民群众面临严峻的考验,各方面都非常艰苦。这个故事就是在那时发生的。
2、接着老师讲故事。
3、师: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想说什么?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二、阅读、理解、感悟。
1、潜心品读,感悟内容。
师:刚才老师只是讲了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你们想自己仔细读读这个故事吗?
学生回答。
让学生打开课本,指出今天要学第20课《珍贵的教科书》,然后,板书:珍贵的教科书。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音正确。
然后,以开火车的形式接读课文,要读出语气。
师:读了这个故事,你们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
然后让学生把这个地方读一遍。
师: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地方感受最深?
学生说明原因。
2、加强朗读,突出重点。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精彩,老师也想说说老师的感受。老师觉得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教科书最感动人。因为这体现了张指导员的高大形象和可贵精神。下面,我请一位同学读这一部分。
同学读指导员用生命保护教科书这一部分。
师:这位同学读得很好,同学们,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可指导员却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保护了教科书,令我们感动。下面,我们一齐怀着敬佩的心情来朗读。
同学们有感情地读。
三、启发诱导,深化主题。
师:课文中张指导员牺牲时话没有说完,想想张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可能是什么?
四、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你们能给老师解答吗?
学生回答。
分小组讨论,组长记录,然后组长汇报,其他组补充。
五、拓展延伸。
师:如果你是编辑,你为什么要把这篇课文编入书中呢?
学生纷纷回答。
板书设计。
炮火连天、战争环境 。
没有……没有……没有……没有 ——学习条件艰苦。
关怀、 节省——党的关心。
完整无缺、 鲜血染红——用生命换来。
盼书——取书——用生命保护书(始终围绕教科书这一线索)。
珍贵的教科书教案篇四
立足于“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挖掘课文的阅读潜力和人文价值,遵循“速读、略读、精读”的阅读次序,引导学生理清叙事顺序,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1、使学生了解战争环境中坚持学习的艰难。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懂得教科书为什么珍贵。
1、启发谈话,情景导入。(略)2、简介背景,营造氛围。(略)。
1、读题、解题。
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珍贵的教科书”主要“珍贵”在哪里?并勾画出“珍贵”含义的词句。
1、学生自由读,边读边勾画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
2、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运用“读、画、议”的方法导学第一段。
(1)导读:你准备把重音放在哪些词语上?为什么?讨论突出这些重点词语的理由。
(2)故事发生在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板书:炮火连天),你们联系看过的电影电视,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
(3)在战争环境中,延安小学的同学们学习条件非常艰苦,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4)思考:强调“没有书”是“最困难的”,和“珍贵”有什么联系?
小结:延安小学的学生没有教科书,这是他们学习上最大的困难。因此,他们急切地盼望着能得到教科书。(板书:盼)。
2、自学第二至六段。
(1)导读:第二至六段写“取教科书”,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3)学生提出问题、讨论、归纳。(板书:情况紧急、取)。
3、研读第七、八、九段。
(1)学生默课文,边读边思考:“我们”领到书回村时心情怎样?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在回村的路上遇到什么情况?(板书:敌机轰炸)张指导员在危急中是怎样做的?(板书:护)画出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教科书的语句。
(2)体会感情,指导朗读。
4、研读第十段。
(1)导读:自由读,边读边想。读第一遍,画出描写人物神态和语言的词句;读第二遍,想像张指导员当时的思想;读第三遍,琢磨张指导员说话的语气,想像他没说完的话的意思。
(2)品味重点语句。
b文中“轻轻地”“微弱的”说明了什么?“摇了摇头”结合上文说说他知道什么?
(3)师生讨论小结。
5、研读第十一段。
(1)学生自由读。(2)学生讨论、归纳。
6、速读全文,深入理解。
(2)梳理课文叙事顺序。
(3)谈谈学习本文后的感想。
(4)讨论、归纳。
珍贵的教科书教案篇五
立足于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挖掘课文的阅读潜力和人文价值,遵循速读、略读、精读的阅读次序,引导学生理清叙事顺序,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1、使学生了解战争环境中坚持学习的艰难。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懂得教科书为什么珍贵。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情景导入。(略)
2、简介背景,营造氛围。(略)
二、速读课文,审清题意
1、读题、解题。
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珍贵的教科书主要珍贵在哪里?并勾画出珍贵含义的词句。
三、略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边读边勾画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
2、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细读课文,扩展想像,理清故事情节
1、运用读、画、议的方法导学第一段。
(1)导读:你准备把重音放在哪些词语上?为什么?讨论突出这些重点词语的理由。
(2)故事发生在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板书:炮火连天),你们联系看过的电影电视,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
(3)在战争环境中,延安小学的同学们学习条件非常艰苦,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4)思考:强调没有书是最困难的,和珍贵有什么联系?
小结:延安小学的学生没有教科书,这是他们学习上最大的困难。因此,他们急切地盼望着能得到教科书。(板书:盼)
2、自学第二至六段。
(1)导读:第二至六段写取教科书,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3)学生提出问题、讨论、归纳。(板书:情况紧急、取)
3、研读第七、八、九段。
(1)学生默课文,边读边思考:我们领到书回村时心情怎样?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在回村的路上遇到什么情况?(板书:敌机轰炸)张指导员在危急中是怎样做的?(板书:护)画出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教科书的语句。
(2)体会感情,指导朗读。
4、研读第十段。
(1)导读:自由读,边读边想。读第一遍,画出描写人物神态和语言的词句;读第二遍,想像张指导员当时的思想;读第三遍,琢磨张指导员说话的语气,想像他没说完的话的意思。
(2)品味重点语句。
b?文中轻轻地微弱的说明了什么?摇了摇头结合上文说说他知道什么?
(3)师生讨论小结。
5、研读第十一段。
(1)学生自由读。
(2)学生讨论、归纳。
6、速读全文,深入理解。
(1)思考:教科书的珍贵除了体现在张指导员用生命换来的外,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2)梳理课文叙事顺序。
(3)谈谈学习本文后的感想。
(4)讨论、归纳。
珍贵的教科书教案篇六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从上学到现在共有几本教科书?你们的书每学期一开学就能得到一本,你们会为得不到教科书而耽心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珍贵的教科书。(板书课题)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介绍时代背景。
课文记叙的故事发生在1947年春天,蒋介石命令胡宗南部队进攻延安。党中央和毛主席采取以退为进,诱敌深入的方针,毅然于三月中旬放弃延安,以后在延安西北战场上消灭了蒋军十多万。延安小学的转移正是在胡宗南部队猖狂进攻的时候,时环境十分险恶。就是在这种险恶的条件下,延安小学的学生仍然坚持学习。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献身,指导员是怎样用他的生命和鲜血换来那些珍贵的教科书的呢?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课文。
三、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四、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又是怎样发展的?结果如何?
2.再读文,了解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珍贵的教科书教案篇七
认知:了解战争年代学习条件的艰苦,了解革命前辈对下一代学习的关怀.
技能:懂得省略号在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通过朗读,理解文章的内容.
情感:教育学生要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教科书的珍贵,通过朗读来领会和理解文章的内容.
教学难点:懂得省略号在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
课前准备:投影,录音机,磁带,小黑板。
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导入课文。
同学们,一开学我们就会发到许多新书,这些新书是我们学习时必不可少的教科书.(板书:教科书)。
(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出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后,同学们会有什么想法。
(学生思考后自由交流)。
对我们来说,一本教科书随手可得,一点儿也不稀罕,然而大家是否知道在那战争年代,它又是显得很珍贵.(板书:珍贵的)。
(学生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
(学生按要求听录音,边听边想.)。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文录音,有明确的目的.)。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轻声自由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哪几节具体写"张指导员用生命和鲜血保护教科书的."。
(学生轻声自由读,同桌交流.)。
(让学生通过交流找到重点段.)。
用一个词语概括:(板书:护书)。
"护书"的上文写了什么下文又写了什么。
(板书:盼书——取书——护书——爱书)。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通过讨论交流,初步理清文章脉络.)。
讲读课文重点段,指导朗读。
那么,张指导员究竟是怎样用生命来保护书的呢(出示朗读要求)。
(学生齐读8——11节)(让学生在朗读之前有明确的目标)。
齐读后思考:这一段中哪一句话直接写出了张指导员护书的呢。
出示:指导员趴在离我不远的地方,一动也不动.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身下,已经被鲜血染红了.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1)"完整无缺"是什么意思在句子中具体指什么从中可以体会出什么。
(学生自由从词语手册中查找后结合文章内容加以体会,交流.)。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那么朗读这句话应抓住哪些词呢。
(学生朗读,个别读,男女分开读.)。
教师引读:指导员趴在离我不远的地方,……那捆书……已经被……。
(学生跟读)(突出句子中的重点词)。
看到书能完整无缺,"我"感到一丝欣慰,然而较多的是我对指导员的担心与心情的悲痛,所以读时语调低沉些,语速放慢些.(齐读)。
(通过教师的归纳,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朗读要求.)。
我们知道炸弹是有极大杀伤力的,然而那捆书却完整无缺地保留了下来,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看看画面,想象一下,当时指导员是怎样护书的.(放投影)。
(学生自由想象,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同桌交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出示:(1)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声喊到:"指导员,指导员……"。
(2)他轻轻地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指名读第(1)句)(指导朗读:担心,害怕,一遍又一遍,声音越来越响)(指导后个别读,齐读)(教师及时纠正不足并加以指导,从而来理解文章内容.)。
(指名读第(2)句后指导:指导员身负重伤,身体极度虚弱,连说话也需要积蓄全身的力量,说话时断断续续不连贯)。
(学生之间互相点评,齐读)。
这两句话中,省略号分别表示了什么意思呢。
第一句:表示反复说的统一句话.
第二句:表示说话断断续续不连贯.
(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抓住课后练习理解文中的难点)。
护书之举让人感动,临终之言让人潸然泪下,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吧!
(学生自由读)。
指导员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让师生渴望的教科书受损,这一本本用生命换来的教科书的确珍贵.
(点明文章的重点"珍贵")。
五,本课小结。
珍贵的教科书教案篇八
时间:1947年春天。
地点:延安小学。
人物:
张指导员:也称“张老师”。
小八路:13岁,剧中称“我”。
幕启:【几把小板凳儿,一面用锅底灰刷成的黑板。黑板下放着用来代替粉笔的黄土块儿。
【几个穿着八路军军服的小八路正在从黑板上往下抄课本。
张指导员:(从舞台一侧兴高采烈的上)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有书了!
【几个正学习的小八路,高兴的又蹦又跳。
张指导员:(对几个小八路)同学们知道我们即将所有的教科书是怎么来的吗?
小八路:不知道……。
小八路:(在几个同伴的欢呼声中)张老师,快把书发给我们吧!
小八路:(几个人争抢着要去)我去!我去……。
【张指导员从争抢着要去的几个小八路中跳选出了“我”,我和张指导员兴高采烈地从舞台另一侧下。
【张指导员和我从舞台一侧背着教科书,上。
【这时候,天上传来敌人飞机的轰鸣声。突然,敌人飞机发现了背着教科书的张指导员和小八路,呼啸着向下俯冲,投下一枚重磅炸弹。
张指导员:(忙对小八路呼喊)快卧倒……(炸弹爆炸了)。
小八路:(扑到张指导员身上)指导员,指导员……。
张指导员:(微微睁开眼睛,嘴里念道着)书……书……。
小八路:(慢慢扶起张指导员)指导员,书都在这儿。走,我背你回延安小学……。
【幕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旋律起。
珍贵的教科书教案篇九
读到这儿,我被指导员敢于牺牲的精神感动了。他竟然为了保护一捆书,而牺牲自己!他这么做,是为了谁?是为了“我们”!指导员希望“我们”学习知识,把祖国变得繁荣昌盛,变得美好!
为什么?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和战争时期的孩子一样,刻苦学习,在逆境中顽强地生活?我知道,我相信,我们可以,战争时期的孩子能,我们为什么不能?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像战争时期的孩子们一样,刻苦学习,长大用知识的力量改变祖国,让祖国母亲更美丽!
珍贵的教科书教案篇十
我怀着无比敬佩的心情学习了《珍贵的教科书》这篇课文。
课文讲的是战争时期延安小学转移到一个小山村里,条件非常艰苦,没有桌椅、黑板、粉笔,小学员们仍然坚持学习。有教科书是小学员们梦寐以求的事,指导员带“我”去取书的路上遇到敌机轰炸,张指导员为了保护那捆教科书而壮烈牺牲了,那捆完整无缺的教科书和指导员没说完的话,一直激励“我”前进。
学过这篇课文后,让我深深感动,受益匪浅。张指导员舍身护书,英勇牺牲的情景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我们敬爱的老师不正如文章中的指导员吗?为了我们的学习呕心沥血、无私奉献。
而文章中小学员们艰苦卓绝的学习环境和刻苦的学习精神也时刻激励着我,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不需要流血和牺牲,有这样优越的学习条件和诲人不倦的教师。比起那时的炮火连天的环境要好上千百倍,而我们的学习精神远远不如延安小学的学生们,难道只有条件艰苦才能学好吗?不!同学们,如果你还在感叹学习辛苦的话,请猛醒吧!快点珍惜现在的一分一秒,发愤学习,从一点一滴做起,踏踏实实地走下去,练好本领,做21世纪的主人,将来才能为祖国建设而出力,才能不辜负先烈们的期望!
珍贵的教科书教案篇十一
我们在学校读书,是每个人都完全属于自己的教科书的。
每当新学期开始,我们就会在老师那里领到崭新的一本本教科书。这在我们是很平常的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是我看了《珍贵的教科书》后,我却改变了看法。那教科书是张指导员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啊。我捧在手里的教科书猛然变沉重了。是啊,在我们看来是多么平常和应该的事情,其实它是我们的`革命先烈用自己的鲜血甚至生命换来的,它们其实是多么宝贵啊!
以及无数的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斗争而流血甚至牺牲的人们。不能忘记啊,忘记了就意味着背叛!
珍贵的教科书教案篇十二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板凳、代替、嗓门、印刷所、俯冲、轰隆、爆炸、叨念”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3.使学生了解战争环境中坚持的艰难,懂得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目标:
1.生字词。
2.整体了解课文内容。
1.“教科书”是什么?(用的课本)。
2.板书:
3.怎样才称得上“珍贵”?
(意义深刻,十分宝贵,特别好的价值大的。)。
每到开学,我们都能拿到崭新的教科书,可在那战火硝烟的年代拿到一本教科书是多难呀!今天我们要的一课所讲述的事情发生在1947年春天,蒋介石反动派为了挽救自己即将灭亡的命运,命令胡宗南部队进攻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延安。面对强大的敌人,党中央毛主席采取以退为进、诱敌深入的方针,于3月份主动放弃了延安。延安也转移到一个小山村里。让我们看看当时孩子们的条件有多艰苦吧。
听读课文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读后明确:课文主要写了延安的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光荣牺牲的事。
1.提出默读要求:按照“思考·练习”2的内容提示边读边想,给课文分段,
(1)明确:
第一段(第1-第4自然段)。
第二段(第5-第6自然段)。
第三段(第7-第10自然段)。
第四段(第11自然段)。
(2)引导学生把段意概括为小标题。
明确:盼书、取书、护书、激励。
1.思考:为什么说教科书挂珍贵的呢?
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边读边想。思考老师提的问题。
2.学生读课文,按要求自学。
1.指名读课文,读后正音。
2.讨论:为什么教科书是珍贵的?
3.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句。
炮火连天:形容炮火十分猛烈。
渴望:像口渴的人要喝水那样迫切地希望得到。
亮开:本课指放开嗓门,使声音响亮。
嗓门:嗓音。
振奋人心:使人精神振作、奋发。
争先恐怕:争着向前,惟恐落后。
恨不得:表示一种强烈迫切的希望。
嘶叫:马的叫声。本课指飞机发出的尖锐刺耳的声音。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盘旋:这里指打着圈子飞行。
叨念:因惦记或想念而不断地谈起。课文指轻声反复地说。
1.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把带这些生字的句子读一读,理解词语的意思。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题1。
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认读并说说词语的意思。
2.各自小声读课文,读后指名口述本文所讲的故事。
3.导入 :为什么教科书是珍贵的?我们打开书,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1.指名学生读第一段。
读后明确: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没有黑板,就用锅烟灰在墙上刷一块;没有粉笔,就拿黄土块代替。最困难的是没有书,我们只能抄一课学一课。
3.讨论。
(1)学生答:遇到困难是没有桌椅、没有黑板、没有粉笔、没有书。
(2)学生答:没有书的困难较突出。
(3)教师问:你是从哪个字看出来的?
(4)学生答:最困难的是没有书的“最”字。因为他们只能抄一课学一课。
4.教师引读:“是啊,当时条件多艰苦啊,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我们只能抄一课学一课。”
5.学生练读第一自然段。想作者为什么要把当时艰苦条件和同学们克服困难写具体?
明确:突出顽强精神,衬托教科书珍贵。
7.讨论交流。
明确:渴望比希望、盼望的程度强烈,如果换成希望或盼望,说明教科书没有那么珍贵。
(2)“同学们知道这书是怎么来的吗?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印书用的纸是党中央从文件用纸里省出来的!”
这段话如果不用问旬开头该怎么说?张指导员为什么要用问句开头?
明确:用设问句式引起注意。
后两句都用感叹号,表达张指导员什么心情?这又说明教科学怎么样?
明确:珍贵。
(3)“节省”是什么意思?“党中央……省出来的”又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毛主度、党中央非常关心孩子们的,甚至把孩子们用的教科书看得和中央文件同样重要,体现了下一代的殷切希望。同时也说明当时革命根据地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纸张十分缺乏,能印出教科学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些教科书确实是珍贵的。
8.练习读张指导员和“我”的对话,读出兴奋激动的感情。
有书的喜讯让孩子们无比幸福,我和张指导员去取书的途中又发生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课文第二段、第三段。
明确:突出书的珍贵。
2.讨论:
(1)敌机投下炸弹以后,张指导员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2)“我”醒来以后看到了什么?
(3)张指导员身负重伤,生命垂危时最惦记的是什么?这些都说明了什么?
明确:“完整无缺”的意思是一点没有损坏。可见在危险出现的一刹那,张指导员置个人生死于不顾,想到的是保护那捆教科书,在他看来书比他的生命更宝贵。表现他不怕牺牲的高贵品质,也表达他对下一代殷切的希望。
这里几处省略号,它们各代表什么意思?
“快卧倒……”(表示话没喊完。)。
“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表示我已昏迷。)。
“书……书……。
“你们要……好好……将来……”
(表示说话断断续续。“将来”后面的省略表示张指导员没说完就牺牲了。)。
“张指导员,张指导员……”(表示接连不断。)。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学生练读。
5.小结:张指导员为了保护教科书而身负重伤,英勇牺牲,临终还嘱咐“我”要好好。教科书上凝聚着前辈的鲜血,也寄托着他们对后代的期望。
1.指名学生读这段。
2.讨论:
(2)为什么那捆教科书和指导员没说完的话能一直激励我前进?
明确:张指导员以生命为代价保护教科书,希望我们好好,将来为解放全中国、建设新中国做贡献,使“我”多年来不能忘怀;每当想起就感到责任重大,必须加倍,努力工作。
3.指名学生练读第四段。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造句:
(1)振奋人心。
(2)恨不得。
(3)没有……就……。
目标:
使学生了解战争环境中坚持的艰难,懂得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学生读后,师生共同对朗读情况做出评价。(主要从有感情方面考虑一定要结合课文内容说出理由。)。
1.课文讲了怎样的故事?
明确: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光荣牺牲的事。
2.为什么说张指导员和我取回的教科书是?
明确:教科书的珍贵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它来之不易,比如它是用党中央印文件省下来的纸印刷的,它是烈士用生命保护下来的;另一方面指在这捆教科书上,寄托着先烈们的期望,它将永远激励着后代好好,为实现人类美好的理想而奋斗。
1.听到有书。
2.情况紧急。
3.敌机轰炸。
4.生命垂危。
以《读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珍贵的教科书教案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板凳、代替、嗓门、印刷所、俯冲、轰隆、爆炸、叨念”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3.使学生了解战争环境中坚持学习的艰难,懂得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整体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入,介绍时代背景。
1.“教科书”是什么?(学习用的课本)。
3.怎样才称得上“珍贵”?
(意义深刻,十分宝贵,特别好的价值大的。)。
每到开学,我们都能拿到崭新的教科书,可在那战火硝烟的年代拿到一本教科书是多难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珍贵的教科书》一课所讲述的事情发生在1947年春天,蒋介石反动派为了挽救自己即将灭亡的命运,命令胡宗南部队进攻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延安。面对强大的敌人,党中央毛主席采取以退为进、诱敌深入的方针,于3月份主动放弃了延安。延安小学也转移到一个小山村里。让我们看看当时孩子们的学习条件有多艰苦吧。
(二)范读课文了解大意。
听读课文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读后明确:课文主要写了延安小学的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光荣牺牲的事。
(三)默读课文,理解层次。
1.提出默读要求:按照“思考·练习”2的内容提示边读边想,给课文分段,
(1)明确:
第一段(第1-第4自然段)。
第二段(第5-第6自然段)。
第三段(第7-第10自然段)。
第四段(第11自然段)。
(2)引导学生把段意概括为小标题。
明确:盼书、取书、护书、激励。
(四)自学课文。
1.思考:为什么说教科书挂珍贵的呢?
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边读边想。思考老师提的问题。
2.学生读课文,按要求自学。
(五)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读后正音。
2.讨论:为什么教科书是珍贵的?
3.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句。
炮火连天:形容炮火十分猛烈。
渴望:像口渴的人要喝水那样迫切地希望得到。
亮开:本课指放开嗓门,使声音响亮。
嗓门:嗓音。
振奋人心:使人精神振作、奋发。
争先恐怕:争着向前,惟恐落后。
恨不得:表示一种强烈迫切的希望。
嘶叫:马的叫声。本课指飞机发出的尖锐刺耳的声音。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盘旋:这里指打着圈子飞行。
叨念:因惦记或想念而不断地谈起。课文指轻声反复地说。
(六)作业。
1.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把带这些生字的句子读一读,理解词语的意思。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题1。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认读并说说词语的意思。
2.各自小声读课文,读后指名口述本文所讲的故事。
3.导入:为什么教科书是珍贵的?我们打开书,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二)讲读第一段。
1.指名学生读第一段。
读后明确: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没有黑板,就用锅烟灰在墙上刷一块;没有粉笔,就拿黄土块代替。最困难的是没有书,我们只能抄一课学一课。
3.讨论。
(1)学生答:遇到困难是没有桌椅、没有黑板、没有粉笔、没有书。
(2)学生答:没有书的困难较突出。
(3)教师问:你是从哪个字看出来的?
(4)学生答:最困难的是没有书的“最”字。因为他们只能抄一课学一课。
4.教师引读:“是啊,当时条件多艰苦啊,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我们只能抄一课学一课。”
5.学生练读第一自然段。想作者为什么要把当时艰苦条件和同学们克服困难写具体?
明确:突出顽强学习精神,衬托教科书珍贵。
7.讨论交流。
明确:渴望比希望、盼望的程度强烈,如果换成希望或盼望,说明教科书没有那么珍贵。
(2)“同学们知道这书是怎么来的吗?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印书用的纸是党中央从文件用纸里省出来的!”
这段话如果不用问旬开头该怎么说?张指导员为什么要用问句开头?
明确:用设问句式引起注意。
后两句都用感叹号,表达张指导员什么心情?这又说明教科学怎么样?
明确:珍贵。
(3)“节省”是什么意思?“党中央……省出来的”又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毛主度、党中央非常关心孩子们的学习,甚至把孩子们用的教科书看得和中央文件同样重要,体现了下一代的殷切希望。同时也说明当时革命根据地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纸张十分缺乏,能印出教科学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些教科书确实是珍贵的。
8.练习读张指导员和“我”的对话,读出兴奋激动的感情。
(三)讲读第二段、第三段。
有书的喜讯让孩子们无比幸福,我和张指导员去取书的途中又发生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课文第二段、第三段。
明确:突出书的珍贵。
2.讨论:
(1)敌机投下炸弹以后,张指导员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2)“我”醒来以后看到了什么?
(3)张指导员身负重伤,生命垂危时最惦记的是什么?这些都说明了什么?
明确:“完整无缺”的意思是一点没有损坏。可见在危险出现的一刹那,张指导员置个人生死于不顾,想到的是保护那捆教科书,在他看来书比他的生命更宝贵。表现他不怕牺牲的高贵品质,也表达他对下一代殷切的希望。
这里几处省略号,它们各代表什么意思?
“快卧倒……”(表示话没喊完。)。
“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表示我已昏迷。)。
“书……书……。
“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表示说话断断续续。“将来”后面的省略表示张指导员没说完就牺牲了。)。
“张指导员,张指导员……”(表示接连不断。)。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学生练读。
5.小结:张指导员为了保护教科书而身负重伤,英勇牺牲,临终还嘱咐“我”要好好学习。教科书上凝聚着前辈的鲜血,也寄托着他们对后代的期望。
(四)理解第四段课文。
1.指名学生读这段。
2.讨论:
(2)为什么那捆教科书和指导员没说完的话能一直激励我前进?
明确:张指导员以生命为代价保护教科书,希望我们好好学习,将来为解放全中国、建设新中国做贡献,使“我”多年来不能忘怀;每当想起就感到责任重大,必须加倍学习,努力工作。
3.指名学生练读第四段。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造句:
(1)振奋人心。
(2)恨不得。
(3)没有……就……。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使学生了解战争环境中坚持学习的艰难,懂得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步骤:
(一)让几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读后,师生共同对朗读情况做出评价。(主要从有感情方面考虑一定要结合课文内容说出理由。)。
(二)提问。
1.课文讲了怎样的故事?
明确: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光荣牺牲的事。
2.为什么说张指导员和我取回的教科书是珍贵的教科书?
明确:教科书的珍贵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它来之不易,比如它是用党中央印文件省下来的纸印刷的,它是烈士用生命保护下来的;另一方面指在这捆教科书上,寄托着先烈们的期望,它将永远激励着后代好好学习,为实现人类美好的理想而奋斗。
(三)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听到有书。
2.情况紧急。
3.敌机轰炸。
4.生命垂危。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布置作业。
以《读“珍贵的教科书”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六)板书设计。
一.盼书 渴望。
二、取书 关怀。
三、护书 趴 压 完整无缺。
四、爱书 用生命换来。
激励我们前进。
教案点评:
对于这篇课文,因为和现在的学生相距时代比较久远,可能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刚开始,一定要向学生简单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或者,组织学生看一些相关的视频资料,借此拉近彼此的距离。然后还是以多读书为目的,让学生反复读,在多读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本课的重难点是要让学生明白叙述的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让学生做复述故事的练习来体会文章的写作顺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珍贵的教科书教案篇十四
《珍贵的教科书》是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在1947年保卫延安的战役中,延安小学的师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学习的故事。课文以教科书为线索,以“珍贵”为核心,分“盼书”“取书”“护书”“激励”四部分展开叙述。着重记叙了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生命的感人事迹。语言生动感人,结构紧凑,感情强烈,读后催人奋进。与课文第十一自然段内容相配套的有一幅插图,表现的是张指导员牺牲前的情景。
课标在第二学段还提出了“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的阅读目标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战争年代艰苦的学习条件,感悟张指导员奋不顾身保护教科书的英勇行为,懂得教科书为什么珍贵,从而珍惜今天的学习生活。
2、默读课文,试着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依据课文的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的实际,结合单元导读提示,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结合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教科书的“珍贵”,从而珍惜今天的学习生活;教学难点是:了解当时的背景,感受师生对书的渴望。
课标指出:语文课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为体现这些新的理念,实现即定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以多种形式的自主读书、合作探究为主的互动活动,最后激情朗读,并结合自身感悟进行情感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课堂结构:复习导入——合作探究,朗读体验——激情朗读,总结全文。
(一)复习导入。
全体,但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接着教师引读回顾第一部分内容,为下一步的学习探究做铺垫。
(二)合作探究、朗读体验。
整节课以学生的研读、交流感受、朗读作为课堂互动的主体部分,为学生提供较为充足时间、空间,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中围绕“教科书为什么珍贵”展开多层次的读。第一是围绕问题读。让孩子们自己默读、合作感悟,“找一找、画一画”,初步找到了文中的几个关键处。第二是引导感悟读。在学生抓重点词、句如“振奋人心”“争先恐后”“节省”“完整无缺”“念叨”等词的理解与感受后,激情朗读,使学生一步步明白了因为这些书不但是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孩子们非常渴望的,而且印书用的纸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从党中央印文件的纸中节省出来的,更是张指导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真切地感受到了书的珍贵。第三是想象补充读。通过文本中的插图及对文本中多次出现的省略号的理解,激发学生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及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渗透读书方法。通过这堂课,我充分地认识到:多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反复地读、忘情地读,带上表情、加上动作读,边读边想边品味,学生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领悟,达到了“情动而辞发”的效果。
(三)激情朗读,总结全文。
珍贵的教科书教案篇十五
“我去!”“我去!”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喊。最后决定让我跟指导员去印刷所取书。 。
多少年来,那捆用生命换来的教科书和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
[课堂实录] 。
靳家彦 。
[浙江台州临海白水洋小学 刘彩琴老师整理] 。
师:我们今天来学什么? 。
生: 。
师:有一个多音字(板书:教科书) 。
(生读题) 。
师:什么是“教科书”? 。
生:就是课本,就是教材。 。
师:原来这篇文章叫《一捆教科书》,这题目好吗? 。
生:不好 。
师:大家来读书,你觉得哪一段写出教科书特别珍贵,待会儿就读哪一段。 。
(生自由读全文) 。
师:你觉得哪一段写得特别珍贵,读出来听一听。你读出自己的感受。 。
生:(读第四节) 。
师:为什么? 。
生:印书用的纸是从文件用纸里节省出来的,还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 。
师:你们真行。 。
(生齐读第四节) 。
师:你们读得很正确,但这样读叫念字,怎么读呢?听老师读。 。
(师慷慨激昂地范读) 。
(生再齐读,读得好多了) 。
师:我们就这样一边感受,一边读书(板书:感受) 。
(生读,读得很好) 。
师:读得多好啊,声音响亮,普通话准备。 。
(生再读,强调“印文件”) 。
师:高声读也好,低声读出好,都读出自己的感受。 。
师:还有吗?其他地方再读读。 。
生:(读第12节)因为这教科书是指导员用生命换来的,所以珍贵。 。
(师范读,生读) 。
师:就这么读,读出你的理解,读出你的感悟。 。
师:所以题目不能叫《一捆教科书》,而应该叫(板书:珍贵的) 。
注意“贵”字不加点。 。
(生再读课题) 。
师:除了那两段,还有吗? 。
(生读第11节) 。
师:可是在55年前,正在与国民党进行战争,炮火连天的岁月,条件困难吗? 。
生:困难 。
师:从哪里看出来? 。
生:(读第二节) 。
师:有哪些困难?有桌椅吗? 。
生: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 。
师:桌椅问题解决了。有黑板吗?怎么办? 。
生:没有黑板,就用锅烟灰刷一块。 。
师:还没有什么?怎么克服? 。
生:没有粉笔,就拿黄土块代替。 。
师:这些困难都能克服,最难克服的是什么? 。
生:最困难的是一直没有书,抄一课学一课。 。
师:但你没读出困难,读来读得困难一点。 。
(生读,读得不够好) 。
师:你们口渴过吗?那时候最想喝什么?那种希望就叫什么望? 。
生:渴望。 。
师:再读这句话 。
(生读出渴望之情) 。
师:这样边读边议也是为了使大家更深刻地感受、理解。 。
师:书来了吗?有消息了吗?从哪里开始到哪里? 。
让摄影的叔叔阿姨拍下来,在温岭电视台一播,演员就是你们,导演就是老师。 。
(生组合选择角色排练) 。
师:时间是-- 。
生:1947年春天 。
师:谁先出来了? 。
生:指导员。 。
师:谁能演指导员,老师来看看(选一学生) 。
现在他就是你们的-- 。
生:指导员 。
(演指导员的学生上台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有书啦!) 。
师:他兴高采烈吗?来,大家帮他排练 。
(另一学生说) 。
师:现在我就是指导员了,我说完这句话你们就怎么样? 。
生:欢呼 。
(师说台词) 。
生:耶 。
师:战争年代哪来的港台调“耶”,应该说-- 。
(师生再演,学生欢呼时间较短) 。
师:时间这么短,不行。 。
(师生再演) 。
师:对,这就叫作“振奋人心”(板书) 。
师:什么叫“兴高采烈”,什么叫“振奋人心”,懂了吗? 。
对,就这样读,不用背解释,已经知道了,这叫欣赏 。
我请同学们接着演指导员 。
(生读第4节) 。
师:这时大家更应怎样? 。
生:欢呼 。
师:还有一个声音在叫,谁来? 。
(选好演员,生再合演) 。
师:可是书还在印刷所,谁去? 。
生:我去 。
生:我去 。
师:不够积极,不够踊跃,我看谁特别积极就谁去。谁去? 。
(学生争着要去) 。
师:(板书:争先恐后,生读词) 。
师:第三段非常感动人,我们一起读读。 。
(师范读,指导读“快卧倒”) 。
后面是一个省略号,说明了喊了几次 。
生:很多次 。
师:但文章中没能写出来,就用了省略号。 。
师:这本书连一页也没缺少,叫什么? 。
生:完整无缺 。
谁来把他唤醒 。
(生读)(齐读) 。
师:他轻轻地摇了摇头,……用微弱的声音说:---(生接读) 。
这是指导员流尽最后一滴血,用尽全身力量留给大家的一句话,我们再来读读。 。
(生齐读) 。
师:将来干什么?没说呀,指导员这时候---- 。
生:牺牲了。 。
师:他慢慢地停止了呼吸,慢慢地闭上眼睛,慢慢地以及停止了跳动。 。
话还没说完,他要说什么,你们知道吗?拿起笔来,把他没说完的话写在后面。 。
(生开始写) 。
生: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打败敌人,为我报仇,为国争光。 。
生: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社会尽一份力量。 。
生: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为祖国出力,就只能靠你们了。 。
生: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作贡献。 。
生: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一空要打败国民党,让我们的后代过上好日子。 。
生: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能建设祖国,为祖国出力。 。
生: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建设祖国需要你们,为祖国创造一片宏伟蓝图。 。
师:让我们把指导的话深深地记在心里,酝酿好情绪,一齐来读一读。 。
(生满怀深情地读第十二节) 。
师:这捆教科书的故事,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 。
读书不仅要读过去,还要进行评价。怎么评价? 。
(师板书:读《》) 。
师:什么意思? 。
生: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 。
生:写出读后感。 。
师:写多少?没有限制。怎么写?没有限制。怎么想就怎么写,能写多少就写多少。 。
回去好好读,好好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