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的文学教育阐述论文范文(14篇)
用文字去总结过去的点滴,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人生轨迹。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这是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一份好的总结范文可以为您提供思路和参考,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英语教学的文学教育阐述论文篇一
在20世纪60、70年代,随着物理学、生物学、医学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运而生,使医生成为医疗的权威,人们相信医学技术的进步将逐步解决所有的疾病问题。医生们普遍认为病人所需要的就是耐心的配合医生的各项诊疗程序,治疗效果就是对病人最好的关怀[1]。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国民对自身健康及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这对我们医务工作者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甚至达到了苛刻的地步。在现今社会提倡以人为本,医疗实践也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但由于疾病谱的变化,新科学技术带来医疗费的急剧增加,医学伦理和法律问题的增多,使现代医学的基础更加理性,但使科学与人文应融为一体的医疗实践却背离人的价值。医学不是简单地理解为生存与存在,而是要实践如何生存如何存在,这就对我们现今的医生们提出新的挑战,医生们在诊疗过程中不仅要准确诊断正确施治,更重要的是把疾病作为患者的整体的一部分,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同时要兼顾患者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的需要,身心兼治,在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注意心理和精神的健康。如今,如何提高医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已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除对学生进入医学院校采取“严进严出”的原则外;医学生的人文教育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之一。医学人文学科作为一个由多学科交叉、综合形成的学科群,正是旨在确保医学技术和医疗卫生服务的正当、公正与公平,促进社会和谐与协调发展。医学人文学还具有沟通医学与公众的作用。对医学技术和卫生服务的正确、适当的宣传是影响社会舆论的关键,目前医疗卫生中的问题,部分上也是由于医学界与社会公众的沟通不足所致。
医学人文学是将人放在医学的中心位置,来重建医学的框架。它提出医学需要哲学上的根本转变,跨越传统的边界,使临床医学不仅基于科学观察和实验室数据,也应基于理解和减轻病人痛苦所形成的经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卫生服务向社会化大服务模式的转变,对医学人才的人文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从时代要求、现代意识、全面发展的角度提出新时期医务工作者应该从人文底蕴、哲学素养、审美修养和持续发展能力、主体精神等方面着手,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深化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是提高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的必然途径。
著名生命伦理学家佩雷格里诺(rino)认为人文学科在医学中具有正当合理的位置,是医学生在谨慎和正确决策中必备的基本素质,如同作为医学基础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一样[2]。良好的人文素质也为有效地临床实习提供了保证。医学生在课堂学习期间,其对医学人文知识的理解是局限于理论的,但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在我国部分医学院校已开设医学人文学课程,这使临床实习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已具备较好的人文素质。对于尚未开设医学人文学课程的一些医学院校,也应在实习生进入临床实习前的临床实习前预教育阶段,加入医学人文学教育。而临床实习是从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过渡的关键时期,其是强化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阶段。其中影响临床实习人文知识学习的因素很多,诸如医疗纠纷等社会因素;临床教师的功利主义倾向、教学水平和教学意识等影响;学生的功利化趋势及片面追求高学历而忽视了实习等[3]。临床实习教学是医学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高等医学教育面临着现阶段卫生事业发展与社会巨大需求的矛盾。面临着整个社会大环境对医学人才就业市场的冲击,也使临床医学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和考验。我们要加强竞争意识,尽快转变教育思想,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建立适合市场发展的医学人才培养机制,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使临床教学逐步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需要[2]。在具体带教医学生时,要注意培养临床医生与病人的交流能力,更敏锐地抓住病人散漫叙述的核心,寻找更多样的方法促进健康、减轻疾病和残疾的不良后果。特别是对于慢性病(生物医学只提供部分对策),临床医学似乎可以通过将治疗本身与对病人独特经历的理解相结合,更好地服务于病人。此外,还需让实习生领会医务人员不能把医疗服务只是简单的作为一种谋生手段,更不能作为个人利益的交换筹码进行利益的交换、互补,这将导致医疗服务质量的下降、行业道德的沦丧。如何避免这样可怕的后果?加强医学教育,尤其人文、伦理、道德方面的学习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不计个人得失、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的医务工作者,医学才能真正造福于国家,造福于人民,才能使医学事业不断发展。
社会的发展对我们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仅要拥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同时要有丰富的人文素养。将医学人文学科看作为一个旨在关注和考察医疗保健和卫生服务中的人类价值、探讨医学的终极关怀问题的学科群,从历史的、哲学的、伦理的、文化的、宗教的等多个维度来审视医疗保健实践、卫生服务制度以及卫生政策的制定,来探讨医学的本质与价值。所以医学本科生在学习专业课同时,就应开设医学人文学课程,而不要等到工作后再去补课。
医学人文学应是医学整体的一部分。医学的艺术只是使医生人性化,而医学人文学则是要使医学人性化。
参考文献:
[1]张大庆.走近医学人文学:为医学播下人文的种子《科技中国》,北京大学医学史中心.
[2]肖文刚,赵航,颜伟.临床实习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西南国防医药.
[3]赵永亮,谢肇,孙梯业等.医学本科生毕业实习质量的影响因素和对策研究,西北医学教育.
英语教学的文学教育阐述论文篇二
论文摘要:《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初步了解英语语言与英语国家文化的关系;对英语和英语国家的人民及其文化传统有比较客观和公平的认识等”。本文就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必要性及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操作方法进行探讨,旨在通过运用各种教学资源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扩充学生的语言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关系。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扩充学生的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指导学生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进而提高文学素养。
一、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必要性。
传统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是语文教学的任务。而通过长久的教学实践,人们发现学生的文学素养不但没提高,反而有下降甚至消失的迹象。于是,人们把责任都归咎于语文教学,甚至是语文教师个人。其实,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是现代教育的共同目标,如果仅仅把它丢给语文教学,取得的成效必定不会高。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不发展乃至发展缓慢都是一种退步。因此,要想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文学素养,不能只靠语文教学,应多管齐下,各学科教学共同努力完成这一教育教学任务。
英语和汉语一样,都是语言文化的结晶。在教学领域,英语学科的教育教学旨在提高学生鉴赏英美国家语言文化的魅力。但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英语教师把讲解词汇、分析语法作为教学的重点,把听、说、读、写这些语言技能的训练放在突出的位置,课后辅以大量的习题加以巩固。为了使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教师不惜开辟捷径,找来《词汇速记》《语法全解》《英语900句》这样的速成品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如此教学的结果是,虽然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英语词汇、语法和交际用语,能够在考试中应付自如,但会在长时间枯燥的记、背中,在单调的练习题中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
其实,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文化魅力。教师只有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才能使他们感受到英语的美。《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初步了解英语语言与英语国家文化的关系;对英语和英语国家的人民及其文化传统有比较客观和公平的认识等。”因此,“英语教师要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力,培养其世界意识和人文精神”。英语表意丰富、风格多样,或高雅,或通俗,或含蓄,或明快,或婉约,或粗犷,其丰富的表现力和独特的魅力充分地运用于英美文学作品中。因此,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就可以使更多、更好地学习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从中深刻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及其渊源,进而吸收英语语言文化的精髓。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方法。
(一)充分利用新教材中的文学作品。
高中英语新教材中选编了一些英美文学作品,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学资源,使它们发挥最大的效用,以此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那么,教师应如何利用这些文学作品呢?笔者在教学实践摸索出了以下几种有效的方法。
1.课前搜集整理信息。
在进行文学作品教学前,教师要在备课中搜集整理相关的信息、资料,如作者的生平事迹、作品完成的过程、故事发生的时代等,这对于学生理解文学作品和很大的帮助。对于世界著名作家的作品,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图书馆或者互联网查找并整理相关信息,上课时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单的英语介绍。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自学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扩展知识面。对于比较难找的作家背景或作品信息,教师可以把相关资料整理成一篇短文,进行简单介绍后,由学生快速阅读加以了解。
新教材中对于部分作品在文后给出了背景资料,教师要善加运用这些资料,把它们安排在学课文之前,这样便于学生了解作者及作品的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中作者的思想、价值观。
2.课堂多种方式引导。
(1)反复朗读课文。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得多了,就会对文章的意思有所了解,也就是所谓的语感。英语的句子由若干节奏群组成,一个节奏群由重读音节和轻读音节组成。其中重读音节为核心,轻读音节位于重读音节前后,它们是交替出现的`,读音轻重、音调高低不同,读来抑扬顿挫,非常有节奏感和韵律美。英语语言的这种节奏特点在文学作品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反复朗诵课文,能够增强节奏感和韵律感,有利于掌握英语的语音、语调,了解文章的遣词造句等。
(2)适当运用视听法。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视听法,即通过听录音、观看原声英文影片等,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有关的文化知识。视听法在充分发挥直观教具和多媒体优势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学生通过图片、影像和声音,不仅能够快速地理解和领会相关的文化知识,还能够有效提高英语听力水平。例如,在进行文学作品教学时,可以适当安排时间播放根据作品改编的影视剧或舞台剧的片段,并要求学生在观看时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这样,学生就会对作品内容有直观形象的理解,不再有抽象晦涩之感。视听法最大的作用是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故事角色中,从而产生对角色进行研究的欲望。要进行研究首先必须对文学作品认真学习,在认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慢慢深入到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内容和艺术形式之中,学生的语言知识就会丰富起来,并在脑海里形成深刻的记忆。日积月累,学生的文学素养就会有效提高。
(3)文字鉴赏。
文学作品的题材多种多样,每种题材的语言特点不同。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鉴赏,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如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themillionpoundbank-note”,它的语言凝练、诙谐,并具有讽刺意味。如餐厅老板娘开始瞧不起衣衫破烂的亨瑞,甚至说“heeatslikeawolf”,但当她听说亨瑞拿出了一张真正的百万钞票时马上换了一副谄媚的嘴脸,于是“hitsherhusband’sarm”并且责怪说“andyouputhiminthebackoftherestaurant!goandseehimatonce!”简短的几句话,把讽刺的意味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这样的例子很多,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仔细揣摩,并进行积累、运用,学生一定会在长期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多进行课后阅读扩展。
文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靠的是大量阅读和从阅读中积累大量的文化知识。因此,仅仅局限于教材中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是远远不够。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后多进行扩展阅读。扩展阅读的材料可以是与课文相关的作品,也可以是与课文属同一作者或同一时期的作品,还可以是与课文题材相似的其他作品。只要适合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都可以推荐学生进行阅读。如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英美文学名著的简写本,也可以推荐英美文学名著的“书虫”系列。广泛的阅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还能有效拓展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总之,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英语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新教材中的文学作品,课前做好信息的搜集整理,课堂上运用朗读、视听、鉴赏等多种方法,课后进行大量扩展阅读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5]万伟、秦德林、吴永军,《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
英语教学的文学教育阐述论文篇三
在外语学习与教学中强调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近年来外语教育的普遍趋势。
对医学生而言,他们学习英语就是获得必要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了解中西医学发展动态,并获得学习外国文化的能力和传播祖国传统医学的能力。
然而,目前许多中医院校仍沿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即以词汇和结构知识为重点,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打击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更谈不上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方各个领域的交流不断增多,国际医学交流也日趋频繁,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既懂医学又懂外语的人才来实现有效沟通。
然而,懂外语不能单纯地理解为懂语言,还应该懂文化。
然而,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及缺乏必要的文化知识,交际失败的情况时有发生。
很多医学生在跨文化交际里产生故障、冲突和误解,并不单是发音不正确、语法混乱、用词不当造成的[2]。
仔细研究医学生常用的医疗保健语境,不难发现有些误诊、危险的治疗程序常由错误的和无效的交流造成。
因此,医护工作者是极有必要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的交际模式从而避免由非语言信息差异所导致的交际失误。
针对这一问题,越来越多的师生已经意识到要学好一门外语,不只是记记单词、背背语法,更应该学会了解语言背后所体现出的思想、习俗和社会行为。
事实上,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时候应该关注到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引导学生对异域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另一方面则是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与了解。
文化是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总和,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安身立命之本,也是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核心。
一个国家的本土文化如果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荡然无存,那么这个国家就不存在了。
英语语言学得再好,要是没有扎实的.本土语言和文化做基础,一样难以实现不同文化世界的有效沟通。
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应充分认识到,跨文化意识是既具备敏锐的外国文化洞察力,还具备对本土文化的敏感性。
当今很多医学院校的英语教材中有不少文化输入的内容,向医学生提供了更多关于英语国家历史、政治、习俗、文化等知识的介绍,体现了当前英语教学对异文化教育的重视。
然而这些教材中的语料多出自目的语国家,其中以英、美国家的语料居多,忽视了本土文化的输入。
这种状况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对本土文化学习的轻视。
因此,加大对学生的本土文化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
2在中医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本土文化输入的途径。
可尝试在中医院校的英语教材中适当增加一些中国文化的元素。
不少学生不太了解如何用英文正确地表达一些中国文化元素,他们在表达这些本土文化元素时不地道,甚至错误百出。
因此,中医院校的英语教材中很有必要添加中国文化的内容,还可以在教材中增加关于医疗文化、卫生管理等方面的中西文化对比的内容。
比如在疾病的发生机理上,我国有中医理论认为疾病的发生是身体中的阴阳失调所致,而多数美国人认为机体的功能和结构异常所致。
宗教对医学的影响在西方也是非常明显的,有些基督徒甚至认为疾病是自己的行为疏忽所致,比如没有定期做礼拜、没有感恩、没有祈祷等[3]。
一旦让学生懂得了这些中西方文化差异,他们就知道怎样有效规避由文化因素造成的沟通障碍。
中医院校要注意加强师生的本土文化意识。
作为中医院校的师生,不仅要熟练掌握目的语的语言和文化,也须具备坚实的本土语言和文化基础。
众所周知,中医典籍的基本概念是中医学术语体系的核心部分,要想深入理解中医的基本概念就有必要阅读一些中医典籍。
而中医典籍由文言文写成,行文的模糊和抽象性对读者的理解和翻译都造成了极大阻碍。
因此,中医院校的广大师生,必须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关注中国古典文化,加强中国古典文化的学习。
英语教师应该进行一些国学经典的学习,阅读《论语》、《老子》、《道德经》、《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书籍,并设法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接受这些传统文化艺术经典的教育。
教师自身具备了较强的本土文化素质以后,就能游刃有余地指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让学生在学习外国文化的同时,也能强化其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中医院校可定期开设国学大师讲坛,聘请著名的大学教授专家开设讲座,提升师生们的综合素养。
我校的外语学院曾多次邀请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翻译学会会长、上海师大李照国教授来校做讲座。
最近的一次学术报告于今年五月举行,该报告以“国学•人学•译学”为主题,李教授“从《黄帝内经》的英译说起”为题,与师生谈国学译事。
来自全校各专业的300余名师生聆听了报告。
李照国教授以其二十年笔耕不辍、翻译《黄帝内经》的亲身经历,阐释了学习中医的根本就在于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文化基因是民族的灵魂,并深切痛惜当代年轻人汉语基础的缺失,其言振聋发聩,殷切期盼青年学生重拾国学经典。
李教授从《黄帝内经》翻译实践中出国学翻译的六大关系(传变、源流、常异、虚实、表里、古今关系)应紧密结合,以达到“信、达、雅”的翻译原则。
李教授引用中外著名翻译家对国学经典翻译的对比、分析,提出翻译要“与时俱退”。
这样的活动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
3结束语。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师生双方都应该不断反思自身是否对本土文化输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忽视了本土文化的传输;学生在学习中是否忽视了本土文化的学习。
其实,要想真正实现跨文化的有效沟通,对异域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学习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将二者多对比、多反思,才能真正培养出具备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中医学生。
本文作者:阙红玲工作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
英语教学的文学教育阐述论文篇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维活动。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他们有着自己的潜在性和主动性的发展需要。新课标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要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灵活的教育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虽然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经验少,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但他们敢于发现,敢于创新,敢说,敢做……其实他们的发展空间无限,潜力无限。如果你认真倾听他们的每一句话,细心观察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你就会欣喜地发现他们所蕴涵的无限魅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培养,还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钟表在日常生活中都经常接触,时间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学生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就感知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一年级的学生在学前教育时,就初步认识了钟面,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首先抓住学生年龄特征,用谜语引出钟表,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小闹钟,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学形式上,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的开拓区域。课堂教学上还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在干什么。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了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整节课以动手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层层递进。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利用一年级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表现”的特点,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数学问题,并在动手实践之时掌握钟面特征和整点的标准,使原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积极表现的机会,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自带的小钟上拨出自己喜欢的时刻,同桌互相检查,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再让学生对所拨的时刻进行分类,再想一想整时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通过比较,最后概括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的规律。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主动生成了他们自已的数学知识。另外,在引导学生将时间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时,通过出示课件演示小明的一天时间安排,使学生将小明的一天与自己的一天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感知时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最后,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渗透,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整个课堂教学充分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了。
英语教学的文学教育阐述论文篇五
论文摘要:针对电子类专业英语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研究出一套适合电子类专业英语教学的方案。首先从根本上激发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兴趣,然后科学设置了教学内容,结合教学内容展开多种形式的教学,多方面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采用任务式“课业”为主的新的考核评估方法,考核方式科学有效。总结的经验对电子类乃至其他专业类专业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论文关键词:微电子学;专业英语;教学。
专业英语是高校各专业均设置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专业英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专业阅读和写作所必须的英语专业术语和语法知识,鼓励学生为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英语基础,并使学生能运用各类电子资源获得最新的国内外专业前沿动态和最新学科研究动向。对于各种不同学科的专业英语的教学应该采用适合本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一套适合微电子类专业英语教学的方法。
一、正确认识课程的定位。
在大多数高校中,专业英语教师的人选一般是学院里一些英语较好的教师,教师本身英语水平的高低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专业英语一般都是专业选修课,课时较少,因此学生的重视度不够。在这样的前提下,就更需要教师从根本上认识课程的定位,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适合专业、适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才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的地位和重要性。有了目标才有动力,有了动力,教与学才能事半功倍。
在电子类专业的科技文献里,会出现大量的专业词汇和英文缩写,这往往是造成阅读困难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为了让学生将来更好的通过电子资源了解国内外专业前沿动态和最新学科研究动向,需要在本科阶段打好基础,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和技巧,才能为将来更好的提升自我做好准备。这些客观事实的存在确定了电子类专业英语课程的定位:专业英语是基础英语与专业相结合的一门课程,更是大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有限的学时内培养学生阅读相关专业的科技文献、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能与国际交流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的制定。
教师在课程一开始让学生明确的课程目标,从根本上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后,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种教学方式来让学生保持这个兴趣。
确定教学内容的关键是首先要确定一本合适的教材。市面上现有的专业英语教材五花八门,有的是随意选用原版专业文献,有的是专业书籍的片段拼凑,大多与专业的结合度不够、涉及面不够广。学生使用以后,普遍感到专业词汇太多、句子较长、概念偏难,与基础阶段所学的公共英语差别很大,因而不免产生畏难情绪。选择一本好教材的原则首先应该是专业对口,选用微电子类的专业英语教材,而不是统一用电子信息类的专业英语教材;其次教材内容应该从介绍基础知识、原理开始到器件、工艺最后到集成、应用等都有所涉及;除此以外,尽量选择近一两年出版的教材。
但是教材的内容不应该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教材只能当作是一本教学参考书。教师应该根据自己所在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学生的状况制定更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笔者根据几轮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具有专业特色的,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内容。第一阶段,以教师讲解为主,内容基本参照教材前半部分,结合学生之前所学专业课中的部分环节,介绍相关的基本原理,如pn结原理、小信号等效电路等以及半导体器件(如mos器件)等,学时大概在6-8个学时左右。在学生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之后,接着进行的才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专题介绍阶段,这一阶段的学时大概在16个学时左右,可以分为四个大的专题,每个专题4个学时计两次课。专题内容在进入第二阶段之前一至二周公布给学生,内容是微电子专业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一些研究方向,既能让学生了解专业细分方向,还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自己的专业兴趣所在。比如说集成电路设计方向的模拟设计和数字设计、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和应用等。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专题,通过网络、图书馆各种资源准备相关的资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调研能力。第三阶段的内容主要在于训练学生写作能力,英文科技文献的写作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环节大概占用6个学时。第四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有条件的可以安排学生参加一场英文的学术报告会,也可以由教师本人作一个专业前沿介绍。
三、多种课堂教学方式结合。
之前教学内容确定以后,教学方式相对而言也就确定下来。
1.第一阶段的教学内容以教师主讲为主。
学生在各自选定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以后,教师按照专题不同,将学生进行分组。以一个教学班40-60人为例,专题数为4个,每10-15分为一组,各组人数尽量相近。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先各自搜集一些英文资料,然后将搜集到资料进行汇总,分成3-4块,由3-4名同学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可以辅助视频、动画、ppt等多媒体手段。以2个学时90分钟为例,学生的讲解时间大概控制在50-60分钟左右,每位学生的讲解时间为15分钟左右,然后安排10-15分钟的时间由其他同学进行提问,专题小组的任何一位同学都可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最后预留15-20分钟左右时间由教师进行评价总结,并提出更高要求,就学生之前搜集讲解的内容里面去粗取精,让该组同学进一步利用接下来一周的时间进行资料的深度搜集,在下一周的课上委派另外3-4名同学进行讲解,之后仍然是学生提问和教师总结环节。之所以每个专题设置成4个学时,分2次课进行介绍,这样的安排是符合科学研究的方法的,首先是广泛调研阶段,然后再进入有针对性的调研,这是一个渐进的由浅入深的过程。另外在这一过程中,将学生进行分组,要求每一位学生在团队中都必须发挥自己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
3.第三阶段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一阶段的教学方式采用教与练结合。主要内容主要可以分为翻译和写作两部分。翻译的中文内容可以从之前所学的专业课中进行摘选,因为该课程是专业英语课,不是专门的翻译课程,所以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一种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要面对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和课时有限的矛盾,所以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点带面,不必过于拘泥于翻译细节,主要是启发式教学,做到当堂举例、当堂练习、当堂讲解,课时2个学时。写作部分针对本科需求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英文摘要的写作,二是应用文的写作,如简历求职信。这两部分都是学生在不久的将来都要用到的技能,所以分别安排2个学时。课时的安排基本上可以是教师讲解写作要点30分钟左右,学生写作30分钟,范文讲评30分钟。由于时间有限,写作的素材可以由教师提供专业相关的中文素材。
4.第四阶段即专题前沿介绍。
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安排一场英文专题学术报告,也可以由教师自己准备一个学术前沿介绍,尽可能多的利用多媒体资源,让学生从多重角度了解学术前沿的知识,同时也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补充在英语理解方面的不足。
四、课程考核方式。
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安排,决定了该课程的考核不适合用传统的期末一张试卷或者一份报告定成绩的方式。可以借鉴英国btec(商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的考核模式,即以任务式“课业”为主的新的考核评估方法。在授课的每一个固定阶段都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任务,通过作业的完成过程和最终结果真实全面地考察出学生在专业英语学习方面的实际水平,在学期末再辅以期终考试。比如第一阶段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及时总结当堂课的专业词汇、英文缩写等;第二阶段按照学生在资料整理、课堂介绍中的投入程度和专业英语理解程度进行成绩评定;第三阶段将学生的随堂练习作为一次平时成绩。平时的课业成绩在最终考核中所占比例要大于期终考试。引入任务式的“课业”为主的新的考核评估方法,能够突出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并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的培养。
五、结语。
专业英语虽然是一门专业选修课,但确是大学阶段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电子类专业英语又有它自身的一些特点,但只要我们重视起来,选取好适宜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方式上多多思考和探索,结合英语教学重在听、说、读、写的特点,就一定能够提高专业英语课的教学质量,达到提升学生专业英语运用能力的目的。
英语教学的文学教育阐述论文篇六
在开放教育英语教学中引入任务型教学模式,首先需要了解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实施原则,在此基础上才能根据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特点,将其更好地运用到开放教育英语教学中。
(一)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人们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涵。它主要是通过设置特定的任务,将教学内容转变为实践内容的一种课堂模式,通过教师设计任务、学生执行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特点。
通过深入了解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概念,分析得出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利用交流和互动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二是设置真实的任务场景进行语言的学习;三是让学生充分参与到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来;四是将学生的个人经历作为学习资源;五是让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三)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运用原则。
由于任务型教学模式有着自身的特点,因此为了更好地将任务型教学模式运用到开放教育英语教学中,需要遵守以下几个运用原则:一是语言场景的真实性原则,在利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进行任务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选取真实的、典型的任务场景,让学生能够学习到真实场景内的语言运用,同时能够更好地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未来的实践过程中;二是形式与功能相结合的原则,虽然在开放教育英语教学中使用的是任务型教学模式,但是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让学生在掌握语言形式的过程中,还需要培养其真正的实际运用能力;三是逐步过渡原则,由于很多学生在英语教学中,没有接触到任务型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时,需要从简单的任务开始,然后逐渐增加任务的难度;四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到一定的语言知识,因此在进行任务设计时,需要将课程内容融入到任务设置中;五是给予学生悉心的指导和鼓励,学生在开始接受任务型教学模式时,可能还不太适应,学习效果可能达不到教师的要求,但是教师应该给予悉心的指导。
二、任务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任务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多差别,因此为了更好地将任务型教学模式引入到开放教育英语教学中,必须要了解任务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哪些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标不同。
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讲,主要是以学习知识为目标,因此其教学模式也更加注重科学性、系统性,要求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掌握语言的基本知识。虽然,在传统模式的教学中,也提出了“因材施教”等策略,但是教学内容依然按照传统教材进行,学生的个体感受没有被重视。但是,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受,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教学目标。
(二)教学方法不同。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主要是通过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然后学生接受教师的讲解,经过反复练习从而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设置一定的任务,让学生参与到任务的执行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
(三)运作方式不同。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是通过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进行课程的讲解,师生的交流主要通过教师提问的方式进行,交流比较少也比较生硬,课堂缺乏活跃的气氛,学生的兴趣也不太高,因此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是,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参与教师设置的任务,能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和互动,从而有利于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评价体系不同。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主要采用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为了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学生通常只学习与考试相关的内容,而与考试无关的内容则不关心;但是,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参与教学任务,进而提高自身的应用能力,教师通过判断学生在多个任务中的表现,进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评价体系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优缺点,同时体现了不同学生的差别,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三、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设计步骤和要求。
对于任务型教学模式而言,具有一定的要求和设计步骤,教师在开放教育英语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需要遵循一定的要求和设计步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提高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研究学者对任务的设计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明确任务的设计目的,同时确保该任务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二是以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场景为例进行任务设计,任务内容和实现方式尽量与现实生活相近;三是设计的任务需要对英语教学效果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四是任务应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五是任务设计后,学生通过执行任务,能够提高自己与他人的交流能力;六是任务设计的范围可以适当扩展,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中的教学内容。
(二)任务型教学模式中任务的设计步骤。
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任务的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教师需要通过分析英语教学的内容,明确英语教学的目的;二是为了达到本次教学目标,教师应该选择和设计合适的任务;三是对任务进行检查和调整,使之能够进一步符合教学的目标;四是学生参与任务的执行,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五是教师对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记录,同时对于学生的表现给予一定的评价。
四、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阅读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根据以上的论述,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英语阅读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和实践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阅读前的活动设计。
教师通过分析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从而收集一些资料进行任务的设计;在任务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将任务引出,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本次的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同时,教师需要讲解本次阅读必须完成的任务,例如:设计一些与文章主题和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去找寻答案。然后让学生对任务进行熟悉,充分地做好阅读准备,开始进行阅读任务。
(二)阅读中的活动设计。
教师在学生执行阅读任务的过程中也应该给予一定的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纠正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例如大声朗读出来、用笔标记阅读等,这些不良习惯应该给予纠正;二是一般的阅读主要分为快速阅读和精读两种不同的阅读任务,教师应该观察学生在面对不同阅读任务时,是否达到阅读要求。
(三)阅读后活动的任务设计。
学生在完成阅读任务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完成阅读后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让学生回答阅读前提出的一些问题,从而检查学生是否能够真正完成阅读,同时根据回答问题的情况,确定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二是进行阅读任务的扩展,例如:学生阅读的是一篇叙事文章,那么可以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续写;如果学生阅读的是科技类论文,那么可以要求学生对科技内容进行深入扩展等。
五、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开放教育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为了更好地将任务型教学模式运用到写作过程中,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步骤:。
(一)写作前活动的任务设计。
在准备写作之前,教师需要利用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方法,对写作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解,从而确定本次写作的大致范围或内容。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具有讨论意义的题目,然后让学生进行英语作文的写作,从而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一开始学生没有写作思路,教师可以给予几个写作的方向,让学生进行选择,然后根据写作方向进行写作。
(二)写作中活动的任务设计。
在写作任务进行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观察学生的写作过程,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给予及时的解答。英语写作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初稿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需要根据写作题目和教师给出的写作思路,开始确定写作方向,然后进行英语作文的写作;二是修改阶段,通常来讲,学生的作文首次写作完成后还需要进行一定的修改,因此学生在完成初稿后可以示意老师,老师对学生的作文给出一定的修改意见,学生继续对文章进行修改。
(三)写作后活动的任务设计。
在完成写作任务后,教师可以对本次的写作任务给予一定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普遍问题给予指正,例如:学生对写作题目把握不够,学生的句式过于简单等等,然后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问题;第二,进行一些课外延伸活动,根据本次的写作内容和写作知识,让学生进行更深内容的写作,从而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英语教学的文学教育阐述论文篇七
众所周知,英语词汇教学是新课程标准中的很重要一环。近几年来,高考英语词汇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达到了3300个左右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这就让词汇教学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了。著名语言学家georgewilkins说过:“没有语法就只能传递有限的信息,然而,如果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传达不了。”事实上,词汇量欠缺的同学在英语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都会受到严重的限制,所以词汇量成为制约许多学生英语成绩提高的瓶颈。
笔者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十多年,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教师在词汇教学上片面认为教师只要将涉及单词的相关短语或固定搭配讲授给学生就足矣,而背单词则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之后每周抽出某个时间进行默写,不过关的学生就要面临重默甚至罚抄的命运。这样的词汇教学存在几个缺陷:
第三,违背了新课程标准中词汇教学的基本要求,即教词汇要从运用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定义的角度入手;要与技能结合,而不是单纯知识灌输。
因此,学生词汇学习的薄弱很大层面上在于教师教学方法和策略的`不得当。教师应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和教学目标的不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做到在词汇的学习中积累经验,培养他们英语词汇的自主学习能力,既会背诵又会使用,从而从根本上提高英语综合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与英语学习的能力。因此词汇的有效教学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狠抓单词新授课教学。
人对事物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学习单词同样如此。教师切忌采用呆板僵硬的灌输方式,不能只领着学生有口无心的重复朗读,而是重视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采用实物、图表、手势以及多媒体等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互动环节,克服学生对单词的恐惧心理,从而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二、重视遗忘规律、科学指导记忆。
记忆的过程是人的主体活动过程,这一过程需要调动人体各种感官协同完成。但人的遗忘又是不可避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记忆衰退呈先快后慢的变化过程。通常刚刚学习单词后学生对词汇还很处在新鲜好奇记忆力旺盛的阶段,但同时也是遗忘最快的阶段。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完成后对词汇进行一次集中全方位多角度的密集复习是非常有效且必要的。这时,可以采用看图描述、课文完型填空、简单翻译以及词汇游戏等对所学词汇进行运用,将抽象的单词具体形象的运用到各种语境,做到记忆的不断加深乃至固化,真正做到为我所用。
三、培养语言意识、调动使用语言的积极性。
学以致用,词汇学习的终极目标就是运用。学生在掌握一定数量词汇后,教师应该鼓励其积极运用,培养学生语言意识。任何知识只有经过反复运用才会牢固掌握,才会成为学习者手中能够自如使用的武器。词汇教学经过前两步之后,教师可以通过组词造句、关键词复述课文、讲英语故事、演讲、书面表达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平台,积极培养其语言使用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在各种场合使用英语。教师同时也要给予纠正、引导以及赞扬,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总而言之,教师要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立足课堂、主动更新思维,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喜悦感、成就感,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真正目标。
英语教学的文学教育阐述论文篇八
沟通打开禁闭的心灵,关爱抚平累累创伤,教师应该学会每天都将微笑带给学生,用快乐面对生活,用幽默俏皮的话,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深切感受到尝试与学生沟通,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把他们看作朋友,让他们成为朋友,学会与学生交流、沟通,在教学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笔者总结的一些经验:
一、学会微笑,笑着与学生交流。
记得我刚工作那会儿,有一个老师要休产假,我接了她的班,摆在我面前的是这样的状况:学生多、机器设备落后、教学管理比较混乱。头一天上课,我刚走到机房门口,就听见里面“嗡嗡”“哗哗”“哈哈”,站在讲台上说话,好像只有我自己听见,底下乱作一团,再加上机器的声音,我好像是个外人,不属于这堂课。憋了张大红脸,我刚要发作,想想不行:冷静!冷静!我拿起黑板擦在桌上拍了两下,一阵嘘声过后,终于安静了。我满脸怒色,声嘶力竭地把他们批评了一顿,第一节课学生们在我的批评与责备声中下课了。从学生们的眼神中,我能看出他们虽然被我震住了,但他们并不喜欢我,想跟我作对。以后每次上课,我总是一本正经地绷着脸,遇到犯错误的学生,我还要严厉批评半天以警示全班同学。这种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虽然课堂秩序好了些,但我能看得出,胆小的同学被我吓住了,胆大的在偷偷跟我作对。
我心里很清楚,这不是一个好现象,但年轻的我实在不知如何是好。慢慢的,我成家有了孩子,做了母亲,这时不知从哪来的一种温情,也许是母性吧!我有了孩子,眼里看到的孩子都是那么可爱,那么招人喜欢,小错误、小动作,也都能让人忍受了,我不再是那么凶巴巴、冷冰冰,脸上没有了以前的怒容。慢慢地,我会笑了,笑着去跟学生交流,笑着说话,无意识地笑着面对学生,自己都很奇怪。慢慢地,这种笑着的跟学生的沟通,就像有一种魔力,同学们看我的眼神变了,他们也会跟我笑了。慢慢地,我们的课堂就像寒冬的冰融化了,充满和谐的笑声和快乐的氛围。这段经历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老师的一颦一笑、喜怒哀乐在无形中感染着学生,也影响着他们的情绪。微笑吧!微笑是最祥和的语言,微笑是沟通彼此心灵的钥匙。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尽量避免把不良情绪带给学生,以免学生渐渐疏远。
二、巧施语言魔法,时不时幽它一默。
自古以来,当老师的都离不开语言,如果语言没有特点,翻来覆去就是一套人尽皆知的大道理,日子久了学生就会生厌。对待那些反复出现不良行为的学生,更需要讲究语言艺术。如果教师拥有一支语言魔术棒,那么在轻松解决问题的.同时,还能收获师生情谊。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生们的自觉性差,大多都想着“玩”,当然,我觉得适当的玩也是可以的,我们没必要把课堂教学搞得像考试那样紧张严肃,我觉得在我们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同学们自己去操作尝试,也是很好的。这样,学生既有积极性,又能在学习之余适当放松一下。但是,偶尔也会有学生捣些乱,让老师吃不消。我记得有几次教师机总是受到病毒的侵扰,几次折腾下来,不光不能正常教学,还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
后来,在课上,我生气地训斥某些学生恶作剧,但是效果不佳。一个机房五十多台机器,一个班六七十人,老师既要讲课,又要维护机器,盯住每个同学的操作,根本忙不过来。有一天,我发现一个同学机器上插着u盘打游戏,批评的话刚要出口,猛然间灵光一闪,幽了他一默:“同学们,你看咱们的机器最近总是受病毒侵害,xxx,是不是你带的毒?”这个学生连连说“:我没毒,不是我,我不玩了,不插u盘了。”全班同学“哄”一下全笑了。我把病毒的危害跟大家讲了,同学们也开始正确地认识了“病毒”这个问题,搞恶作剧的同学收敛了许多。一发现问题,便斥责学生,也许能换来学生暂时的服从,却非长久之计。学生不愿在同龄人面前丢面子,更厌恶训导式的说教,这时,教师不妨用调侃的语气指出他们的错误,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反思、改过。有了语言魔术棒,教育自然如鱼得水。总之,沟通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如同无处没有传播,师生的生活中无处不存在沟通,沟通是语言的交流、表情的意会、心灵的碰撞,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知道沟通,懂得沟通,发挥沟通的魅力。
英语教学的文学教育阐述论文篇九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德育课主要通过课堂灌输来进行,空洞说教多,联系实际少;单一灌输多,双向交流少。有的教师甚至把德育课上成语文课,专门解释课本中的词语,这种德育方法无法使学生理解德育内容的根本;有的教师对所谓的“品德不好”的学生常常讽刺挖苦,甚至体罚,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并导致学生与学校离心离德。其实思想品德是一种个体心理现象,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通过个体吸收、消化、再进行实践,逐渐内化成为自己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最后表现在各种行为之中。仅靠向学生灌输抽象的理论和规范,不顾学生的吸收能力,尤其是在我国年轻一代追求个性化的背景下,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因此迫切需要改善学校德育,以增强德育实效。
一、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所以教学工作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经常和最基本的途径。教学中进行德育是教学具有教育性规律的反映。因为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是统一的,任何学科的内容,特别是文科的内容都具有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都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德育。
语文历史课为我们展示出了许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如有勤劳勇敢、面对外敌英勇抗挣的劳动人民,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仁人志士,有献身人类最壮丽事业的共产党人和为祖国富强努力探索的知识分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这些人物形象的崇高思想境界,对于唤起他们的正义感,追求真理、奋发向上的精神大有帮助。地理课为我们描绘出了雄伟壮丽,气象万千的祖国胜景:奔腾咆哮的黄河,高耸入云的珠峰,南方的椰林,北方的草原,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等,教师可通过现代化教学工具艺术地再现这些形象,展现大自然的秀丽景色,渲染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让学生有如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感。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在形成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面提供了自然科学的基础,这些学科平时不仅要动脑而且要动手,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常常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如在实验制作等活动中有时难免会产生失败,如果引导得法,对于磨练学生的毅力,培养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热爱劳动的情感大有好处。而且,理科活动中每一次实验,每一个结论都在印证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规律,遵循这个规律,就会逐步形成注意实践,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寓德育于多彩活动之中。
中学生性格上活泼好动,精力充沛;认识上较易接受具体形象的教育,根据这个特点,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动态的过程中接受德育的潜移默化影响。如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这一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班会活动,内容可分为:讲爱国名人的故事;吟咏爱国名句、诗篇;演有关爱国的课本剧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体验爱国志士的思想情感,借事传情,使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激发他们的道义感、正义感,引导学生去进一步思索联想,可使他们从中得到启示、教益和鞭策,从而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同时,还可进一步开动脑筋,想出新点子,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德育。如可就学生普遍关心的国内外、校内外热点问题举行模拟记者招待会,读书研讨会,时事形势报告会,演讲辩论会等,这些活动由于能够展现学生的特长,因而会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其更加自觉的接受教育。另外,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毕竟“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歌德)”通过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在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接触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切身体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了解社会,了解我国国情,理解改革开放的必要性,以树立改造客观现实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
三、寓德育于情感之中。
中学阶段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情感最丰富,可塑性很强的时期,因此,重视情感教育,有助于中学德育实效的提高。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以对学生的挚爱、真诚以及自身道德人格的魅力,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得到情感和心灵的熏陶。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教育就是要培养和调动学生积极肯定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情感既是接受知识的能量和动力,又是外化为行为的转换器和催化剂。因此,师生感情融洽,互尊互爱、民主平等、互助合作、心理相容、关系和谐,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而且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和信任,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转变学生观念,将德育内化。如有位学生不爱惜公物,经常损害班上的报纸,为人气度小。教师就善于捕捉“机遇”地对他说:“我发现你办事热情高,工作负责,以后班上的报纸就由你管理,我相信你一定会干好这件事”,这位教师只字未提损害报纸一事,又以商量的口吻说出来,无任何强制约束,无锋芒毕露的批评,而是把教育寓于高度信任和充满期待之中,很快就被学生接受了。由于该生负责管理报纸,增强了责任感,改掉了原先的恶习,实现了教师爱的情感与教育过程的高度统一。
总之,中学德育工作必须努力避免“空而大”、“大而虚”的说教模式,注重与学科教学联系,不断丰富学生实践活动,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在不知不觉中施以德育的影响,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佳境,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使当代中学生自觉地肩负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历史使命。
英语教学的文学教育阐述论文篇十
(一)情感教育的含义。
情感教育是教育内容重要组成部分,真正的情感教育能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帮助学生提高情感的控制能力,促进积极情感的形成,抵制消极情感的不良影响。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与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应充分利用情感教育的优势,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如果忽视了情感教育的研究,教学课堂就会缺乏情感交流,师生之间缺乏互动,这样的课堂一定是低效率的课堂,可能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
(二)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价值。
情感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的表现有以下两方面:一是情感与语言理解能力的关系。积极的情感能使学生对新事物的学习充满热情,对英语的学习充满自信和兴趣,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积极情感能帮助提高学习效率。消极的情感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一旦在英语的学习中遭遇挫折和失败,就容易轻言放弃,被挫折和困难打败。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加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力。二是情感与记忆力的关系。根据科学家的研究,记忆不仅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翻译,同时也是心理存储状态,积极的情感能帮助记忆,而消极的情感会阻碍记忆。在高中英语学习中,记忆是很重要的,无论是单词还是语法,都需要学生进行背诵记忆,如果学生在记忆时是积极的情感,那么学习的过程就能事半功倍。
(一)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也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试想,如果一个教师在学生面前总是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情绪,那么他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也会形成积极情绪,因此,教师的情绪也是一种重要的情感教育力量。英语的教学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对学生的参与性要求较高,强调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课堂中一般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锻炼学生对语言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这要求师生之间要具有良好的互动,教师要注意自身情绪对学生的影响,主动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英语教师要注重利用情感教育的方法,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与教师进行课堂互动,提高英语的学习效率。
(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部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有着天生的畏惧心理,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英语,一定学不好英语,这是学生缺乏自信心的表现。自信心是成功的保障,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既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在高中英语学习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语法和单词的讲解中,可以结合经典的例句;在分析语法和词汇时,可以选择某些具有积极情感的例句。例如:allthingscometothosewhowait(苍天不负有心人),betterrelyonyourselfthanlooktoothersforhelp.(与其求人,不如求己)等。利用例句的暗示,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潜能,帮助其提升学习英语的信心。
(三)对学生做出积极正面的评价。
一般来说,外部的评价对于人们的自我评价具有很大的影响,人们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形成相应的自我评价。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评价是学生的主要外部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的情感和态度。积极的评价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学生收到教师积极正面的评价后,会增强学习的热情和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利用积极的评价对学生情感的正面影响,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热情,例如可用表扬性的语句评价学生,“wonderful/good/welldone”等。
三、结束语。
情感教育已经受到越来越多教育界人士的广泛重视,高中英语课堂中运用情感教育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应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自信心,积极正面的评价学生等方式,促使情感教育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与价值。
英语教学的文学教育阐述论文篇十一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说过:“学校学习中的许多个别差异是人为的而不是个体所固有的。只要提供适当的先前与现时的条件,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世上所有的东西。”因此,作为教师,我们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智力条件一般的学生身上。英语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完善自己,改革教学方法和策略。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提高课堂效率是关键。
选择恰当的课堂导入方法。
一堂课有好的导入,往往能使学生兴趣倍增,印象深刻,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能迅速找到讲课的感觉,学生也能和老师一起渐入佳境,投入到学校活动中去。常见的导入方法有复习导入法、谈话导入法、悬念导入法和情境导入法。在选择导入方法时,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灵活运用。
优化课堂语言环境。
有一个成语故事,叫一傅众咻。楚大夫要他的儿子学习齐国的方言,让一个齐国人教他,而生活环境中的许多楚国人却在干扰他,这样,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齐国方言,还是办不到的。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语言环境对学习语言的影响是很大的。
中国人学外语,一直处于梯度递增趋势,教材难度不断加大,词汇量不断增加,但是运用语言的思维逻辑却只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只是简单的记忆和背诵,也就是描述阶段,而不是运用所学的语言去进行真正的生活化的交流。我们应尝试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表达情境,教会他们如何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再以某个话题为主线,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
利用“南风效应”调动学习积极性。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将变成黑暗。”教育是互相感化的,像北风似的冷漠会激起学生的逆反情绪,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甚至可能产生的背道而驰的负面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对于学生的表现应该运用“南风效应”,暖风长吹,细雨润物,抓住每一个机会,鼓励表扬学生,特别是当学生回答错了的时候,更要和风细雨的点拨鼓励,以免学生产生挫败感而失去学习的信心。英语相对于其他学科,一旦学生失去了兴趣,学习没有了积极性,成绩将会一落千丈,直线下降,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中坚持暖风长吹,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布置合理的课外作业。
教学内容的安排,一方面要分散教学难点,反复操练教学重点,另一方面尽量将瞬时记忆转变成长期记忆,将机械记忆转变为理解记忆。同时,英语课外作业的布置要有针对性,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别布置,对后进生的作业要求要降低。课外作业在体现教学目标和重点的同时,也要兼顾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又能锻炼他们对语言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总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让教学双方在心理上和谐一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不断创新求变,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才能使因形势发展而带来的新问题迎刃而解。在寓教于乐中,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英语教学的文学教育阐述论文篇十二
英国的超市里,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形:老师把一二十个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带到超市,他们的这节课就在超市里,学生的要解决问题是:这里的商品有哪些是小麦做的?哪些是牛奶做的?老师布置完后,学生便作鸟兽散,老师只站在一旁负责学生的安全,对学生不管不问。学生们有的在货架上看标签,有的拿着商品左看右看,有的索性就向他人求教。课就在这样闹哄哄的气氛中进行。学生有的答案满满的,有的只填写可怜的几种商品,有的完全空白。答案也不是整齐划一。这种题目的好处是给学生以广阔的努力空间。聪明爱动脑筋的学生甚至可以找到令教师意外的答案,糊涂不用功的学生也乐得其所,至少超市里很好玩。这是典型的西方课堂模式。
反观我们的教学,极少见到这样的开放式教学,我们不管那门课,一旦开设了,就会为了应付各种考试来组织教学,美术课也不例外。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专家学者,但你却硬要他各门功课都得100分,这无异于赶鸭子上架,说的不客气是逼良为娼。这就是导致学生负担过重的一个基本的原因,也是应试教育被人们诟病的根源。
课堂教学没有也不应该有整齐划一的模式,如果有模式,也是与教师的`文化底蕴、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就应该有不同的模式,如果硬要强调同一的话,那叫做集体作秀。
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确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过于强调学科中心,关心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制约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质量的提升。
新课改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美术教学目标是间接性、指导性、弹性的“规范”,以学生为主。因此,美术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优化课堂结构,改革教学方法,遵循以学生为主,把培养学生创造性、发展思维和能力放在首位。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说,义务教育不须生产成品,而是加工半成品抑或是毛坯,我们培养的目标也不是把所有学生都推向音乐学院,更不是未来的画家,所以不必追求完美,我们正是在追求“完美”(习惯的眼光看学生,唯有高分才完美),才造成了当今的局面――嘴上喊着素质教育,实质上搞的还是应试教育。
蔡元培最早从德语中引进“美育”一词:“美育者,以美学之理论应用于教育,以陶冶性情为目的者也。”著名美术教育家丰子恺说:“我教艺术课,主张不求直接效果,而重间接效果;不求学生能作有用之画,但求其涵养爱美之心,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待人生,此为艺术之最效用。”美术决不是简单的画画。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和家长都把美术课看作是图画课。这一观念直接导致了美术教学的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了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教育应以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主要目的,具体说来,就是以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鉴别美等能力为主要目的。
作为基础教育组成部分的美术教育,同样担负着培养全面人才的重任。“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是美术教育发挥其价值的基本方式。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版)。
英语教学的文学教育阐述论文篇十三
应试教育的突出表现是重结果轻过程,以教代学,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习过程。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对课本进行自主研读接受知识、提出疑问。这种学习表面看某个阶段课堂气氛沉闷,然而这正是学生凝神思考的绝佳环境,也是数学学习不可跨越的阶段。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学成果,将自己的所学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述出来,这是一个将思维过程用语言再现的过程,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是小组内互相纠正、互相补充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互相分享学习成果,达到完善、提高的目的。最后是质疑问难的环节,大家轮流将自己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呈现出来,全班学生交流探讨。在这个环节要遵循“学生优先原则”,即学生能解答的一定让学生讲解,学生无法解决的再由教师来讲解。这样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课堂的思维密度。
2提倡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或者生活中选择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方式在西方的教育理念中体现最为明显。教师不但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渗透研究性学习,还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社会阅历、身边的学习资源等要素,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确立研究性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实现数学学习和生活、生产的连接。比如,在学习函数的时候,让学生利用函数知识去为经商的家长解决商品最佳定价、销量、利润最大化之间的关系。同时,鼓励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工厂设备的改造,以求取得产量最大化。这种学习能加强学生的综合思考,不但巩固、加深了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促进学生综合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是,无论哪种方法都需要教师能够解放思想,不受现有的教学方式的禁锢,不断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树立新的教学观和学习观,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将学生的发展放在教学的首位,那么就一定能开创一片教改的新天地。
英语教学的文学教育阐述论文篇十四
随着高校扩招制度的改革,中考对职中已没有多大的意义,生源大多是中考的落榜生。他们属于学习层次较低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弱,知识结构不完整,并且学习能力较差,而这些缺点又主要体现在数学课程上,因而职中数学课的“难上”已成为大多数职中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一个共识,但同时,如何上好职中数学课也成了一个热点话题。大多数人的意见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应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即分层次教学。但大多数职中由于各种各样条件的限制,无法实施或正常实施分层次教学,那只能从教学的改善这方面努力了。在此,我想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就职中数学课的教学改善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首先,我想先分析一下学与教的基本情况:
学:
4.在方法技巧上,只注重套用课堂上讲解的方法、程序去操作,一旦操作程序遗忘,对知识的应用便会束手无策,而当学习的知识增多时,知识保持性较差,张冠李戴的现象屡见不鲜。
教:
4.作业的布置注重学生知识应用型训练,缺少知识形成型训练,使得学生在完成过程中,机械记忆,套用现成的方法,缺少积极有效的思维。
下面,我想结合自身的教学,就上述问题的解决谈谈一己之见:
一、从学生的现状出发,逐步让学生消除对数学的恐惧。
绝大部分学生有一种习惯性识记方式和受挫生畏的心理情绪,这就好比人对某些物质有过过敏反应一样,一接触到此种物质身体就不适,继而心理上害怕。对于这种状况,医学上是依次增加接触恐惧的程度,增强适应,逐渐缓解而最终消除恐惧心理。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用于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心理。首先,从感情上与之相融,让学生觉得数学虽然可怕,但老师可亲,由接近老师而渐渐亲近数学;其次,指导他们有效的学习方法,消除对数学的神秘感,使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再次,可以不时地开设讨论课,通过他们的参与,不断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最终不再惧怕数学。
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近期目标效应法,让学生品尝成功的欣慰,增强其学习的主体参与意向。
“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兴趣”,每节课开始,教师先明确本节课要达到的最底目标,然后从每章、每节之间存在的相对独立性入手组织教学,以实例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碰到困难(教学的重点、难点)时,教师则从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启发、点拨学生,激发其求知欲,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的主动去探求获取知识,亲身体验数学学习达到目标的感受,最终较好完成学习目标。
三、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我们现今的集体备课,实际上是同一个备课组成员实行人员的分工,分章节各自备课,然后再资源共享。因此,整套教案,各人只是完成了其中的一部分,结果呢?由于各班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各人授课的风格不同,并没有体现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教学的效果。我认为大家应真诚加入,加强对教材、教法、学法的研究讨论,充分发表个人的见解:如何抓重点?如何突破难点?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学生的主动性如何调动?,形成较一致的意见后,各人再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准、活、变的组织教学,那教学效率的.提高——立竿见影!
四、课堂设计的加强,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精讲精练。
上课注意不专一是学生的一个通病,而大部分学生在学科学习上的差异,主要源于他们学习时专注程度的差异。“注意是心灵的窗户”,因此我们应以学生为本进行课堂设计,从他们的实际出发,增加以其为主体的探究活动,增强他们的有意注意。比如,教师备课时设置一些启发性、针对性较强的问题,课堂上适当的时后,选择不同层次的对象回答不同层次的问题,这会让绝大多数学生都参与进来,经过正确的回答获得成功感、自信心,从而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图文并貌,生动形象的特点,可以加快课堂节奏,增大课堂容量,教师的“自主空间”也随之增大,不再是就例题讲例题,就练习做练习,而是注重内容方法的精与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也不能过于依赖而忽视板书,毕竟实践是在黑板上体现的。
五、指导学法,帮助学生逐步改善知识保持性差的状况。
从学生的学习情感来说,总是对感兴趣的学习材料愿意投入较多的注意力并积极地去观察思考。因此,增强了学习材料的意义性,学生领悟就会比较深,知识保持的时间就越长;同时,学生对知识的思维深度与理解程度密切相关,增大学习材料的思维空间,学生的思维量变大,知识的理解就会越深刻,保持的时间也就越长;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知识重现的频率,不断重现旧知识加以巩固,作业的布置中,适当布置些回顾性作业,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