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专业17篇)
读后感是读书过程中记录思考和体验的一种方式。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读后感,首先要确保理解作品的整体内容和主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读后感是一种对所读内容的深度思考和总结,通过读后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读书籍的内容,同时也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读后感是一个个人对书籍的独特感受和理解,每个人的读后感都是独特的,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加深对书籍的理解和认知。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篇一
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需要在教师的生活实践和教育实践中进行,需要建立多主体、多维度、多层次、多途径的实践机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一)。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使我进一步明确了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同时也使我接受了许多新理念,了解了很多教育教学策略,为自己今后更高质量地开展工作添了一块基石。
1、教师职业道德的独特性,说明了它是教师这一职业所特有的,是与教师这种职业密切联系的专门性道德,是教师在其现实职业生活中应遵守的和所应具有的。
2、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说明教师职业道德不只是一种应然性的规范或准则,不只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而且还是一种实然性的品德,应当是教师应内得而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二、理解了本书的主要内容。
本书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标准与构建,并从理论到实践环节都给予明确的指引。
1、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是教师素质之魂。身为教师就要明确如何将职业道德标准转化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努力实践,将自己塑造成为一名真正的合格教师。
2、爱岗敬业,时代对教师有着新的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对教育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使得教师必须进行专业化成长,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只有教师有了专业化的发展,才能胜任本职工作,才能真正实现爱岗敬业。
3、“教师的爱好比一部车,感情是发动机,而理智是方向盘,教师的驾驭水平则取决于如何协调好二者。如果学生是乘车人,学生的美好人生、学生的健康成长就掌握在我们教师手中。”我们的言行、教育关系到学生的人生发展、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
本书给我的最大收获就是明确了理解如何爱学生。
三、具备良好的师德是时代的需要。
教师是继承和发扬文化遗产的桥梁,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工程师。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義在《续师说》中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未师矣。”
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教师的师德。“为人师道,端品为先师者,人之模范也”这些历史名句无不充分说明师德的重要性。“学为人师,德高为范”的高度概括,更强调了教师品德高尚的示范作用和重要地位。
育人先育德,时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科技的迅速发展,只有把握“做人”的真谛,才能真正立足于社会。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教师赢得学生尊敬和信赖的首要条件,也只有加强师德教育,才能保证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合格的二十一世界人才。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责任的呼唤。
四、用以德立教的“爱”开展工作。
热爱教育事业是一种理想与情感,爱生才是实施教育的基本触发点和着力点。陶行知先生说:爱是教育的基本要素,“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生不仅是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实际上是倾注了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因此,爱生是衡量一个教师师德水平的一把基本尺子。
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爱的形式与内容,就是教师品德、学识和情感的结晶。因此,教师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伍为基础。只有这样的爱,才是以德立教。
只有以德立教的“爱”,才能爱出师生间的“师生谊”,爱出社会主义社会新型的师生关系,爱出“爱满天下”的陶氏风范。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爱生”的意义也在不断地得到升华。爱的双向功能是现代教育中的媒介,润滑油和崔化剂,不热爱学生的老师,学生决不会欢迎他。因此,“爱生”是现代教育衡量每一位教师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志。
五、高尚师德的前提是具有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常会出现学生调皮捣蛋、恶作剧、逆反对抗、违纪犯规等。这些问题使人气愤、烦躁。这要求教师要有博大的胸怀、极大的耐心,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与科学的调适方法,避免消极的心理偏激反应。
要有正直的人格、人品,弘扬高尚、正义、真善美的价值观念,把正直宽容、不骄不狂视为做人的准则,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理解学生,明察秋毫,公正地解决问题。孔子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不断要求学生的过程中自己也要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示范比口头教育更有效。
教师有“人类灵魂工程师”之美誉。我想,师德是最重要的,只有具备良好师德的人才可能教出优秀的学生、祖国的栋梁。
今天,我的心情十分愉快,心理也很轻松,觉得读一点什么,就拿起《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这本书读起来。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书中还有这么多我不知道的知识。现就我学到的知识与我的工作实际做一些比较,把心得体会做一下笔录。
师德将蕴含着无尽的价值,由于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教师职业道德与其它职业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正是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第一,师德纯化社会风气,教师职业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是崇高而神圣的职业,承担着抟播人类文化,开发人类智能,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责。
第二,师德影响、塑造人的心灵,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教师道德对学生心灵的景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第三,师德影响人的终身。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有句名言:“如果一个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
那么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
第一,必须做到对学生负责。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新人,就要按照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去塑造学生,引导学生沿途又红又专的方向前进,这是结学生负责的重要表现。
第二,对学生家长负责。学生的家长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学校和教师,是对学校和教师的信息,希望教师能把他们培育成才。
第三,对社会负责,归根结底就是要求教师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总之,21世纪的教育,教育民—主化、教育个性化、教育终身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迫切需要的是积极进取,锐意改革,富有使命感,具有国际视野,勇于开拓创新的新型教师。
所以我现在止停留的现有水平上,是不能满足现在教育的需要的,只有不停的学习,不停的研究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念,赶上时代的步伐,树立新的教育观、新的知识观、新的学生观。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受益匪浅,从中选出这几个“建议”谈谈我的想法。
一、教师,珍惜学生对你的信任。
“教师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看学生,使他们感觉到你对他是公平的,信任的。
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在学生做好的大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在学生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更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不要加以指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样。其实他们也很痛苦,作为教师就是要时刻给他们启发和鼓舞,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
二、教学相长,取长补短。
“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练习本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级里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东西”
想一想,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其实真是这样的,“练习本”就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一面镜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于新教师而言,学生习惯的养成是今后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我所缺乏的也就是这一点,要时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对同事们的经验加以研究和观察,并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
教师肩负的是双重任务,教书、育人。教育工作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它是一种育人的工作,而育人质量的高低,决定于教师。在学校里,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道德水平,对于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和影响,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一书紧密结合教师职业的特点,对师德问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书中说,孔子爱学生,对学生真诚无私,传授知识毫无保留;荀子爱学生,留下“青出于蓝而胜与蓝”的名言,鼓励学生超过自己的老师;鲁迅先生爱学生,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要把少年儿童从封建礼教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培养他们为革命的“新后代”;陶行知先生爱学生,在艰难之中创办育才学校,让穷人的孩子有受教育的机会,“爱生”并不容易。
首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爱学生,首行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哲学家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任何一个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才能从本质上热爱学生,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才能取得成功。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示范地位,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善待每一位学生,使师生关系平等,激发学生的自我肯定意识。多一点笑容,多一点关爱,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既能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教育作用,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只有师生关系的融洽,才能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班级气氛就会融洽,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次,讲究批评的艺术。批评也是一种关心、爱护的表现。我们教师经常要面对做错事的学生,如果一味地劈头盖脸地对他们进行指责,未必能收到好的效果,批评学生,要注意一事一批,学生犯了错,要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批评,不要轻易地将学生以往的错误联系起来。批评学生,要对事不对人,无论是优秀的学生,还是经常出错的学生,我们都要一视同仁,批评学生,评语要准确,恰如其分。准确、真诚的评语,会使学生心悦诚服、欣然接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且乐于接受时,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第三,让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创设更多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如在按时按质完成作业后,我会给他们敲一个我的图章,学生很开心,这样,越来越多的学生都想得到老师的章,对他们来说,不单单是一个章,而是一种荣誉的象征。同时要让学生体验成功。
读了《教师职业道德》这本书,我觉得它给我指明了今后学习和工作的方向,使我更有信心迎接各种工作上的困难,我将一如既往的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更大胆的在教学的道路上探索,前进,为培养更优秀的下一代而努力。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篇二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德。”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我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光辉的事业离不开崇高的师德。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教师的自我修养!
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有一名普普通通的山区教师,为了偏僻、贫穷、落后的山里娃,他和家人省吃俭用,休息时他到煤厂去背煤,挣来的钱给山里的孩子交学费,十几年来他坚持不懈,在他的帮助下村子里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境贫寒而失学。作为一名山区教师默默无闻的奉献着自己的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山区的教育事业,献给了山区的贫苦的学生们。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形象。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不仅是一名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实际上更多的是倾注了我们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同学贴心。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实际上是我们教师最大的乐趣。但是教师的爱也不是盲目的,爱是一门艺术,我们不仅要能爱,而且要善爱。“爱”要一视同仁.爱心好比是冬日里的一束阳光,好比是沙漠里的一泓清泉,把爱施予学生,是与学生最好的沟通方法。记得去年我班李彤住院,班内学生知道我星期日要到离家一百多里的地坛医院去看望李彤时,孩子激动地说:“老师我们能不能和您一起去看看李彤?”“医院不让太多的人探视,老师会把你们对同学的这种关怀、思念和深深的爱带去的。”“老师我们能不能利用活动课为李彤做一张贺卡,把我们最真诚的祝福写在上面?”于是我发给每个孩子一张纸,孩子们静静地画着、写着,想把对同学的爱都写在上面,想用这张小小的白纸传递着同学间最纯真的友谊。十分钟后一张张多彩的富有深情话语的祝福象雪片一样飞到了我手中,虽然这纸很轻很轻,但满载着沉甸甸的祝福;虽然这纸很小很小,但充满了同学间的关爱。下课铃声响起,孩子们说:“老师这节活动课我们虽然没有到外边玩,但我们觉得对我们的成长非常有意义。”看着手中的祝福,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我感到了爱的涟漪在我胸中激荡。
付出爱的过程是甜美的,付出爱的道路是艰辛的。我班有个学生叫林恩达,父母离异。他的身上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坏习惯而且还患有严重的多动症,爷爷奶奶过分的逆爱使该生无法进行良好的学校教育。我和他之间又建立了交心日记,把他的表现和我的想法下在上面。多少次与他促膝长、三番五次的督促、耐心的帮助、及时的鼓励、循循善诱的引导终于能看到他的微弱的进步。但五一七天长假回来又如初,我真是有点泄气了,但我他必定来受教育来了,在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帮助下,在各科老师的紧密的配合下,使他的.心态平和了许多,使他的内心宽容了许多。一位哲学家说过:“人的一生只有三个日子: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叫无奈,今天叫无畏,明天叫无悔。“十几年的教育生涯,蓦然回首,感慨平凡孕育了伟大,生活赐予了幸福。因为我在这片沃土找到了我心灵的归宿,从教人生我有泪无悔。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全国劳模、北师大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别为了让家长认识你,别为了让老师认识你,最美的发现在孩子们的眼睛里。当我望着孩子几十双双渴求的眼睛,就像置身于灿烂的星空之中,在这片闪烁的星光里,我将找到清澈如山泉的真、善、美。为了纪念国际妇女节,在3月7日我为孩子留了一项特殊的作业,帮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再写一首诗献给为我们操劳的妈妈,从中他们懂得了妈妈对他们的爱。3月8日的早晨,当我跨进教室时,学生们把花片、喷雪一起喷向我,还高声说:“老师祝您妇女节快乐。孩子们还特意为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画写上:“老师祝您妇女节快乐。”此时仿佛使我看见了小草换上了青翠的衣装,花儿插满大地。只有老师用真心的爱去温暖他们,滋润他们才能打开学生充满希望的心扉。就在去年孩子们知道我生病输液,他们悄悄地把一个去了核、加上蜂蜜、蒸熟的梨放在我的办公桌上,虽然他们没有留下名字,也没有说什么,但我读懂了他们对老师深深的爱,读懂了他们对老师浓浓的情……我坚信,今天用爱心托起的太阳,必将在明天发出灿烂夺目的光芒。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篇三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道德观,不同职业有不同的道德内涵。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工作人员,在四年来的教育教学生活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教师,在对学生实行教育的过程中,单纯用一种教育方式,常常显得不能适应学生群体复杂、个体性格突出的特点,所以,作为新时代下的教师,我们既要做学生求知的引路人,又要做学生进步的引导者。教师的人格、德行和思想素质无疑在无形中会给学生以极大的影响,而教师的特殊职业与地位,则决定着师德必然对整个社会公德产生极大影响。在读完《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这本书后,我的感受特别深刻。
说真的,书中的实践篇比理论篇更吸引我的视线,那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案例,那一条条诚恳实在的建议,不时地激发起我的一种潜在的意识,引起我的共鸣。“为人师者当自豪,为人师者要自强。”这是随即在我心头不断闪现最终定格的话语。打开自己的心,自觉自己苦苦寻找的快乐就在于我——如何使教育之花幸福开放?我愿意为它不断增添能量。
体会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用什么样的心情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可以决定你最终获得的是什么。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过,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都不会拒绝得到他人的夸奖与赞扬。这一点在小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实践证明,学生得到老师的赏识会促使他产生一种愉悦的情绪体验,从而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与良好的自我评价,激励他们向老师所评价的方向发展。在我所教过的学生中,有一个孩子相比其他孩子稍显特殊。他的父母在外地打工,他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从小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不太好,而且孩子的成绩也不理想,我也总会留他在学校补习,有时看他学不会,总会批评他几句,可我发现孩子总是无精打采,给他讲多少遍的知识还是不会,一批评他,他就会低着头。我转念一想,总是批评孩子,他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我开始尝试鼓励他,表扬他,每当他有一丁点的进步,我就会表扬他,慢慢孩子的脸上有了笑容,也对自己有了一些自信心,补习的知识也能学会一些了。我相信这样下去,这个孩子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我想这就是爱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赏识源于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教师如果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赏识自己的学生,便能走进学生的心灵。
体会二:平等、尊重、爱护。
老师在小学生们心目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也是最公正无私的。老师要树立好一个完美的形象,就应该平等地对待班上每一个学生。当你和学生在操场上做游戏时,不妨将学困生也叫上;当你和优生们在一起亲切交谈时,也不妨给学困生一丝微笑;当你在表扬优生时,不妨也给学困生一点鼓励。因为他们需要的是心灵的呵护和安慰,需要老师的尊重和爱护。他们并不是一块朽木,也并不是什么都差,他们有许多的优点需要我们去发现,他们心里也有一片绿荫,等待着我们去欣赏。
爱是一种公正,爱学生就要公平对待所有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常言道:“不患贫患不均”,没有绝对的公正,但公正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
时代的呼唤,事业的使命,教育的责任,激励着教师们长期精心耕耘在教育这方热土,魏书生、于永正„„一位位名师、大师,桃李芬芳,硕果累累,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敬重,这真是教师职业的魅力所在啊!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篇四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德。”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我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光辉的事业离不开崇高的师德。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教师的自我修养!
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有一名普普通通的山区教师,为了偏僻、贫穷、落后的山里娃,他和家人省吃俭用,休息时他到煤厂去背煤,挣来的钱给山里的孩子交学费,十几年来他坚持不懈,在他的帮助下村子里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境贫寒而失学。作为一名山区教师默默无闻的奉献着自己的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山区的教育事业,献给了山区的贫苦的学生们。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形象。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不仅是一名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实际上更多的是倾注了我们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同学贴心。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实际上是我们教师最大的乐趣。但是教师的爱也不是盲目的,爱是一门艺术,我们不仅要能爱,而且要善爱。“爱”要一视同仁.爱心好比是冬日里的一束阳光,好比是沙漠里的一泓清泉,把爱施予学生,是与学生最好的沟通方法。记得去年我班李彤住院,班内学生知道我星期日要到离家一百多里的地坛医院去看望李彤时,孩子激动地说:“老师我们能不能和您一起去看看李彤?”“医院不让太多的人探视,老师会把你们对同学的这种关怀、思念和深深的爱带去的。”“老师我们能不能利用活动课为李彤做一张贺卡,把我们最真诚的祝福写在上面?”于是我发给每个孩子一张纸,孩子们静静地画着、写着,想把对同学的爱都写在上面,想用这张小小的白纸传递着同学间最纯真的友谊。十分钟后一张张多彩的富有深情话语的祝福象雪片一样飞到了我手中,虽然这纸很轻很轻,但满载着沉甸甸的祝福;虽然这纸很小很小,但充满了同学间的关爱。下课铃声响起,孩子们说:“老师这节活动课我们虽然没有到外边玩,但我们觉得对我们的成长非常有意义。”看着手中的祝福,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我感到了爱的涟漪在我胸中激荡。
付出爱的过程是甜美的,付出爱的道路是艰辛的。我班有个学生叫林恩达,父母离异。他的身上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坏习惯而且还患有严重的多动症,爷爷奶奶过分的逆爱使该生无法进行良好的学校教育。我和他之间又建立了交心日记,把他的表现和我的想法下在上面。多少次与他促膝长、三番五次的督促、耐心的帮助、及时的鼓励、循循善诱的引导终于能看到他的微弱的进步。但五一七天长假回来又如初,我真是有点泄气了,但我他必定来受教育来了,在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帮助下,在各科老师的紧密的配合下,使他的心态平和了许多,使他的内心宽容了许多。一位哲学家说过:“人的一生只有三个日子: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叫无奈,今天叫无畏,明天叫无悔。“十几年的教育生涯,蓦然回首,感慨平凡孕育了伟大,生活赐予了幸福。因为我在这片沃土找到了我心灵的归宿,从教人生我有泪无悔。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全国劳模、北师大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别为了让家长认识你,别为了让老师认识你,最美的发现在孩子们的眼睛里。当我望着孩子几十双双渴求的眼睛,就像置身于灿烂的星空之中,在这片闪烁的星光里,我将找到清澈如山泉的真、善、美。为了纪念国际妇女节,在3月7日我为孩子留了一项特殊的作业,帮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再写一首诗献给为我们操劳的妈妈,从中他们懂得了妈妈对他们的爱。3月8日的早晨,当我跨进教室时,学生们把花片、喷雪一起喷向我,还高声说:“老师祝您妇女节快乐。孩子们还特意为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画写上:“老师祝您妇女节快乐。”此时仿佛使我看见了小草换上了青翠的衣装,花儿插满大地。只有老师用真心的爱去温暖他们,滋润他们才能打开学生充满希望的心扉。就在去年孩子们知道我生病输液,他们悄悄地把一个去了核、加上蜂蜜、蒸熟的梨放在我的办公桌上,虽然他们没有留下名字,也没有说什么,但我读懂了他们对老师深深的爱,读懂了他们对老师浓浓的情……我坚信,今天用爱心托起的太阳,必将在明天发出灿烂夺目的光芒。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篇五
通过学习,我认为教师的职业道德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及作用,对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尤其是进行新课改具有推动作用。
1、先进性。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道德应比其他职业道德有更高、更先进的要求。教师教育学生,不仅通过言教,而且通过身教,不仅要用渊博的知识教人,更要用自己的高尚品格教人,即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行为去影响、启迪和感化学生的心灵。
2、示范性。“师者,人之楷模”。教师的教育对象可塑性大。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世,乃至气质、性格等,都对其起着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3、继承性和稳定性。教师的道德规范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长期积淀、继承、发展的结果。从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到今天的“春蚕”、“红烛”、“园丁”、“人梯”精神。两千多年来,教师道德已成为我们民族宝贵伦理道德的财富。
4、奉献性。教师的工作是“育人”工程,功在千秋,但却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收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无私的高尚品质,特别是在当今体制转轨,各种利益调整、碰撞的改革形势下,更需要以无私奉献为基础的职业道德情操。
教师职业道德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一是导向作用。良好的师德,对于引导、启发、教育学生成为“四有”新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二是凝聚和约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及作用,对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是继承性和稳定性。教师的道德规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长期积淀、继承、发展的结果。从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到今天的“春蚕”、“红烛”、“园丁”、“人梯”精神,两千多年来,教师道德已成为我们民族宝贵的道德伦理财富。四是奉献性。教师的工作是“树人”工程,虽功在千秋,却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收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品质,特别是在当今体制转轨,各种利益调整、碰撞的改革形势下,更需要以无私奉献为基础的职业道德情操。
首先,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提高理论修养。其次,要严格执行《教师法》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教师懂得依法履行教师义务,增强师德教育中的刚性因素。第三,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同时,还要进一步强化师德监督机制。除加强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外,应积极开展社会监督,通过聘请校外各界人士担任师德校风监督员等方式,全方位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导向作用。良好的师德,对于引导、启发、教育学生成为“四有”新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二是凝聚和约束作用。师德规范把教师凝聚成一个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群体,师德规范又对教师的行为举止有着强烈的约束作用。这种约束作用,一般是通过检查、督促、激励、评价等方式来体现。三是辐射作用。一方面,师德会通过教师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影响社会风气的改变;另一方面,师德还会通过学生对其家庭的作用而影响社会风气。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篇六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我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光辉的事业离不开崇高的师德。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教师的自我修养!
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有一名普普通通的山区教师,为了偏僻、贫穷、落后的山里娃,他和家人省吃俭用,休息时他到煤厂去背煤,挣来的钱给山里的孩子交学费,十几年来他坚持不懈,在他的帮助下村子里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境贫寒而失学。作为一名山区教师默默无闻的奉献着自己的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山区的教育事业,献给了山区的贫苦的学生们。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形象。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不仅是一名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实际上更多的是倾注了我们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同学贴心。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实际上是我们教师最大的乐趣。但是教师的爱也不是盲目的,爱是一门艺术,我们不仅要能爱,而且要善爱。“爱”要一视同仁。爱心好比是冬日里的一束阳光,好比是沙漠里的一泓清泉,把爱施予学生,是与学生最好的沟通方法。
记得去年我班李彤住院,班内学生知道我星期日要到离家一百多里的地坛医院去看望李彤时,孩子激动地说:“老师我们能不能和您一起去看看李彤?”“医院不让太多的人探视,老师会把你们对同学的这种关怀、思念和深深的爱带去的。”“老师我们能不能利用活动课为李彤做一张贺卡,把我们最真诚的祝福写在上面?”于是我发给每个孩子一张纸。孩子们静静地画着、写着,想把对同学的爱都写在上面,想用这张小小的白纸传递着同学间最纯真的友谊。十分钟后一张张多彩的富有深情话语的祝福象雪片一样飞到了我手中,虽然这纸很轻很轻,但满载着沉甸甸的祝福;虽然这纸很小很小,但充满了同学间的关爱。下课铃声响起,孩子们说:“老师这节活动课我们虽然没有到外边玩,但我们觉得对我们的成长非常有意义。”看着手中的祝福,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我感到了爱的涟漪在我胸中激荡。
付出爱的过程是甜美的,付出爱的.道路是艰辛的。我班有个学生叫林恩达,父母离异。他的身上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坏习惯而且还患有严重的多动症,爷爷奶奶过分的逆爱使该生无法进行良好的学校教育。我和他之间又建立了交心日记,把他的表现和我的想法下在上面。多少次与他促膝长、三番五次的督促、耐心的帮助、及时的鼓励、循循善诱的引导终于能看到他的微弱的进步。但五一七天长假回来又如初,我真是有点泄气了,但我他必定来受教育来了,在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帮助下,在各科老师的紧密的配合下,使他的心态平和了许多,使他的内心宽容了许多。一位哲学家说过:“人的一生只有三个日子: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叫无奈,今天叫无畏,明天叫无悔。“十几年的教育生涯,蓦然回首,感慨平凡孕育了伟大,生活赐予了幸福。因为我在这片沃土找到了我心灵的归宿,从教人生我有泪无悔。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全国劳模、北师大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别为了让家长认识你,别为了让老师认识你,最美的发现在孩子们的眼睛里。当我望着孩子几十双双渴求的眼睛,就像置身于灿烂的星空之中,在这片闪烁的星光里,我将找到清澈如山泉的真、善、美。为了纪念国际妇女节,在3月7日我为孩子留了一项特殊的作业,帮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再写一首诗献给为我们操劳的妈妈,从中他们懂得了妈妈对他们的爱。3月8日的早晨,当我跨进教室时,学生们把花片、喷雪一起喷向我,还高声说:“老师祝您妇女节快乐。孩子们还特意为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画写上:“老师祝您妇女节快乐。”此时仿佛使我看见了小草换上了青翠的衣装,花儿插满大地。只有老师用真心的爱去温暖他们,滋润他们才能打开学生充满希望的心扉。就在去年孩子们知道我生病输液,他们悄悄地把一个去了核、加上蜂蜜、蒸熟的梨放在我的办公桌上,虽然他们没有留下名字,也没有说什么,但我读懂了他们对老师深深的爱,读懂了他们对老师浓浓的情……我坚信,今天用爱心托起的太阳,必将在明天发出灿烂夺目的光芒。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篇七
新规范明确规定“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一规定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为了尽早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把评价学生标准拓宽到道德水平、心理健康、学业素质、身体素质、艺术与创造性等方面全盘考虑,这不仅需要学校、教师自觉地规范,更需要社会和家长转变观念。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出台,是非常及时的,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愿望。有的学生酷爱文化课钻研;有的学生爱好体育;有的学生善于艺术,学生各有所长,以分数论“英雄”的确欠妥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从一元化走向多元化,能够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自我约束力,扬长避短,不断进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这样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促使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提高,更要发现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特长,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促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以达到教育的培养目标。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偿家教逐渐成了商业意识在教育领域中的突出反映,是近年来冒出的现象,异化了原本纯洁的师生关系,师德“新规”将“抵制有偿家教”列入其中,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师德规范。我认为,教师的功夫应放在课堂上,我赞同教师对一些基础稍差的学生进行辅导,但如果老师一双眼睛盯在学生身上欲通过有偿家教牟利,就必须好好反省了。
无论怎样修订,师德规范的主旨不会变,简单概括就是“责任”与“爱”。教师不仅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对教育、教学工作热爱,也要对每一个学生充满爱心。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大批教师为保护学生生命安全做出重大贡献,甚至付出巨大牺牲,这正是崇高师德和人性光辉的体现。
新师德规范中最引人注目的当然还是被很多人解读为“专门堵‘范跑跑’师德漏洞”的“保护学生安全”规范。虽然舆论将此举视为对“范跑跑”事件的连锁反应,但保护学生安全,本来就是每一个老师都应该做到的事情。面对稚嫩天真的孩子,你舍得丢下他们吗?生存环境变化、自然灾害、城市人口压力、复杂社会生活等现实情况都突出了学生安全的重要性。作为学校,应该怎样做好安全工作,减少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呢?首先,要对学生加强安全知识的学习和教育,让学生树立“安全第一”意识,不做危险的游戏,遵守公共安全规则,等等。其次,可以开展教育活动,学校要适当开展一些安全教育方面的活动,如安全知识征文、“安全在我心中”主题班会、“我是小交警”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增强安全意识,在活动中接受安全教育。再次,加强安全检查,学校各个班级要定期或不不定期地组织安全工作检查,对检查中出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申报并及时进行排除,减少可能出现的一切不安全因素。另外,制定应急预案,每个学校都应制定安全工作预案,以确保在突发安全事故时,在第一时间内采取应急措施,把安全事故的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从学校领导到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应详细了解和熟悉应急预案的实施步骤和操作方法。
“师德规范”只是职业规范而不是法律,它是根据教育法和教师法制定的行业规范。教育部号召老师自觉运用这个规范来要求自己。而,作为教师,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意味着对这个规范的认同。对于一个优秀的老师来说,不仅是课要讲得好,更要有高尚的师德。我们会共同遵守这样的道德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篇八
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感受到自身的压力重,培养下一代是我们的责任。教师的工作也是良心活儿,作为幼儿教师更是要把爱心放在第一位,所以教师的品德和职业道德尤为重要,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幼儿,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孩子、感化孩子,使幼儿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我感觉要成为师德高尚的老师,我有以下心得:
一是教师要经常自省。
我认为教师这项工作,体现师德的意识是很强的。为人师,不仅要对幼儿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如果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教学,也可以应付过去,这只是敷衍塞责履行教学工作。如果我们养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成之后,自检一下自己是否尽职尽责,反省自己可以激励自己,这是积极进取的表现。一个人,贵在有自知之明,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长处在哪里,缺点在何处,一个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骄傲自满,时间一长,就会退步,就会降低自己威信。当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二是要正确对待幼儿的意见。
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我认为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师幼关系,教师与孩子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实际上是一对矛盾,处理得好,会教学相长,形成一种师徒般的师幼关系,但处理不好,会产生对立情绪,造成教师不愿教,孩子不愿学的局面。老师应去研究幼儿的心理和个性,然后根据不同个性的孩子因材施教,去处理一些问题,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师要多了解幼儿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还是教与学工作中,只要多了解幼儿的要求,我们的办法才会更多,处理问题会更慎重,师幼间只要形成了一种和谐关系,教学工作、思想工作就会比较顺利。
三是必须树立平等对待观。
我觉得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我们老师没有把他发掘出来。每一位幼儿都是祖国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对待,教师应服务于全体,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教师应服务于全面,对每一个孩子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其全面发展。
四是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促进幼儿的智力、潜能共同开发。
作为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对幼儿严格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认为师幼间就是一种教育与被教育的简单关系,因为这种不平等的师幼关系会阻碍平等交流,观点具有“权威性”,久之则会压抑孩子的潜能,不利创新人才的培养。我时常会注意到了孩子的一些想法,尽量让其讲完其看法,然后我再讲讲我的看法,不同之处我们探讨,这样可激发孩子的一些有见解的想法和看法。同时对我们教师的思维也有启发意义。可以说教学应以“人”为本,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创新。
好的师德师风具体表现,就是师幼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既然做“慈母”,就要关心爱护孩子,对孩子负责。教师切勿将此言理解为可以用“家长”的身份来干涉幼儿、指使幼儿甚至利用幼儿。有句古话说,“人有德于尔,尔不可忘。尔有德于人,尔不可不忘也”。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孩子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挑好肩上这副教书育人的重担。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篇九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教师应该怎样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会认知、学会做事”,现代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成了关键所在。
道德,在古代是分开的。道,本意是行走的路。引申出疏导、开导、引导、治理的意思。天下熙熙攘攘,行走在同一条路上,难免冲突和摩擦,礼让于是就成了德。道和德之所以密不可分,就是因为一个“行”字。同样是在天地之间,人和动物、人和人走的路有重合,又有区别。所以“走自己的路”,为自己负责,同时需要别人的选择,保持宽容和理解。
道德是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它决定人生的方向,方向一错,全盘皆误。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因此,修身先修德,做事先做人。教师道德首先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调解和处理与他人、社会、集体、职业工作关系所遵守基本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上,公正平等,正直无私,不偏袒,不偏心,对待不同相貌、不同性别、不同治理、不同个性、不同出身、不同籍贯、不同亲疏关系的学生,一视同仁,关心每一个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从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出发,全心全意地教育好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并不只是责任或义务的产物。教师之所以爱学生,不是因为他想要这么做,更不是因为他应该这样做,而是当师生通过接触、了解和不断交流之后,出自内心深处的一种悦纳学生的内心体验,是心甘情愿的付出,是一种想到学生的存在就产生的预约或关切、关注。而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在于人性、人的尊严、人的价值要在教育者那里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和最大发挥,其核心的标志表现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尤其体现在对学生的信赖上。信任是教育关系中的必要条件,教师避免过早地对学生产生猜疑,因为这种看法会阻碍学生的发展,并可能由于这类猜疑把学生引入歧途。教师对学生的信任表现为对学生的亲近感、理解感和期望感,这不仅会使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取得一种肯定体验,而且会使他们获得自我肯定的自信心,这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心理前提。
作为教师,谁如果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教育者,就要把教师道德理论化为思想方法,同时要身体力行,化为自己有血有肉的道德人格。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篇十
一、名词解释:
1.道德: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品质的总和。
2.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和一系列职业道德规范。涵盖了职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工与领导,职工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等多重关系的调整与处理。3.自律规范:就是道德规范,它与法律规范相比有三个特点:1)非制度性规范2)没有也不是用强制手段3)是一种内在的规范,只要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风俗习惯来维持。4.良心:就是人们对他人和社会履行义务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良心是一个人精神支柱和心灵的卫兵。良心有三大作用:1)行为前:对选择行为动机起制约作用2)行为中:起监督作用3)在行为后:对行为的后果和影响其评价作用。5.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应遵循的最根本的行为准则,是对教师行为和品质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道德的社会本质最直接和集中的反映。
和爱护每个学生,严格要求和教育学生。其二:它是由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是良好师生关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搞好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行为。(热爱学生就是要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平等开放地爱每个学生,保持对学生稳定而持久的爱,对学生认真负责,严格要求。)。
7.人生观:又称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自己生命的存在,活动和过程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一旦形成,就从根本上,总体上影响和支配着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当然也包括对职业的态度和行为。
8.人生目的:和一定人生观相联系的支配一生的总的根本性的目的,这种对具体行为目的起着指导和支配作用的总的目的就是人生目的。
9.人生意义:人生意义是主体对自己生命的存在及其活动所产生的积极、肯定、愉悦的体验和感受。意义属于主观的感受和体验,或者说主要是从主观上提出来的。人生意义全面、彻底地肯定了人的生命存在及其活动的合理性。人生意义对人生价值起着准备和强化作用。
10.人生价值:从价值的产生和创造的角度来说,人生价值是作为客体的人的生命存在和活动满足作为主体的人(他人、团体、社会等)的需要的事实和客体对自己需要状况的评价。通俗地说,人生价值就是一个人在一生中为他人、团体和社会提供的满足其需要的服务和劳动成果。
11.人生理想:理想是在现实基础上形成的对未来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以及经这一追求和奋斗而实现的超越于既定现实的更为美好的状态或境界。人生的理想从内容上可以分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
12.人生态度:是在一定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对人生较为稳定的反应,评价和行为选择倾向。
13.职业理想:指个人所希望从事的职业和在这一职业活动中希望达到的水平或成就。
15.道德修养:是指一个人通过学习、实践中的自我锻炼、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从而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不断实现自我改造以完善自身的过程及其结果,它突出地表现为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所进行的反省活动以及通过这种反省活动所形成的道德情操,所达到的道德境界。
16.道德原则:是一定社会和阶级在道德上对人们的行为和品质提出的根本要求,是调整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以及个人与社会整体之间利益关系的根本指导原则。是评价人们行为是非善恶的根本标准。同时,它也是对一定社会和阶级的道德关系的本质概括,是道德的社会本质或阶级属性的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是区分不同道德类型的根本标志。
17.道德规范:是一定社会和阶级从其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形成和概括的人们在某种社会关系中应当普遍遵循的具体的行为准则。
18.乐教敬业:乐教是指教师要有一种愉悦快乐和热爱的心情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敬业是指教师把自己的教育职业当作一项崇高而神圣的事业看待,为此而专心致志、刻苦钻研、努力奉献的精神。
19.教师集体:广义上的教师集体是指由一所学校里全体教职工所组成的教育工作者的集体。
20.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组织他人以及教师自己根据一定社会的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通过一定形式对教师个体的职业行为和职业品质,以及教师集体的职业行为状况所作的善恶,褒贬的评判活动。
2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指教师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通过在学习,实践中进行自我锻炼,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从而使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及其结果。
22.教师责任感:每个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所承担的职责、所担负的历史责任的认识。
23.教师职业道德境界:就是教师接受职业道德教育、进行职业道德修养过程中所达到的觉悟程度和实践水平。
24.教师良心:是教师道德觉悟的综合表现,即教师对自己在教育劳动中应负的道德责任的自觉认识和评价,它是教师在履行义务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心信念,通过自我评价的方式敬重的体现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自律。
二、简答题:
答:教师职业是一种崇高而神圣的职业。教师职业的特点是指教师这一职业角色与其他职业从业人员的区别之所在:1)崇高性。一方面教师承担着传递并发展前人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重任,对人类文化成果的继承和发展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肩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对提高新一代及社会全体成员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起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2)奉献性。教师的职业不仅崇高伟大,而且是最富于无私奉献、自我牺牲的职业。一方面,在长期的职业劳动中,形成了一种甘当人梯的职业心理,另一方面,教师的职业劳动是一种间接性的价值,因而教师的工作一般都是没有显扬的默默无闻。3)示范性: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知识的传授,另一种是品德的培养。传授知识的示范性要求教师自身对知识学问的尊重和勤奋钻研,品德的培养要求教师以身立教,通过自己的言行举动为学生树立模范和学习的榜样。
4)主导性:教师职业活动的对象是学生,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
和帮助,要求我们的教师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把形成学生正确学习态度、方法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作为一个主要任务。
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一,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二,培育教师职业道德情感。三,锻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四,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五,养成良好的教师行为习惯。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原则:一,知行相统一的原则。二,动机与效果相统一的原则。三,遵守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4.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目的的双重性;对象的多样性;手的示范区;过程的往复性;内容的丰富性;效果的迟效性。5.教师职业的社会功能:培育一代新人(教师既是“经师”,也是“人师”。教师既有“言教”也有“身教”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传承精神文化(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教师是人类智能的开发者。)推动物质文明(培养劳动者。发展科学技术。)。
(二)教育劳动的创造性。
(三)教育劳动的协作性。
(四)教育劳动的示范性。
6.怎样理解教师职业劳动的复杂性?答:教师职业劳动的复杂性体现在以下几点:
教育劳动对象的多样性:教师教育劳动的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有思想,有感情,有理想的活生生的人,不同年龄,性别的学生在个性心理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同时也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他们在思想,情感,能力,性格,爱好等方面也各有千秋。这就是说,在教育对象身上所发生的变化,很多都不是由于教师劳动所引起的,这就形成了教育对象身上的许多不确定因素。
教育劳动内容的丰富性:教师职业劳动的内容除了自己所承担的课程的教学内容,还包括对学生智力的开发,情感的熏陶,个性的塑造,品德的培养,行为的训练等等。大学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还有结合教学和实习,承担培养和提高大学声以及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的任务。
教育劳动过程的往复性:第一,体现在劳动过程上的传递性和双向性。所谓教学相长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将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传授给学生,学生将其消化吸收,同时,教师也在教学和研究中不断得到自我充实和发展。第二,劳动内容的重复性和连续性。由于学生个体的特殊性,知识的传授和品德的培养,都要经过反复教育的。同时,由于专业和课程的稳定性,在培养一批批的学生时,对每一批学生的培养也是一个不断往复递进的过程。
教育劳动对象,内容,过程的发展性。
7.何为道德,道德作为行为规范和个人品质各有何特点(即道德特征)?
答:
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品质的总和。
2、道德特征:
作为个人品质的特征(和政治、心理、个性等品质比较):“情”(道德就是人之常情、就是怜悯之心、同情之心、恻隐之心、就是相互关心、友爱、帮助,这和政治品质的原则性、坚定性、心理品质的成熟性,个性品质鲜明性、独立性是不同的,人们所说的情商主要就是指道德)、“稳”(即稳定性,如道德与传统的内在联系,从小看大等,道德也许是人类文化系统中最具有惰性的文化因子,以次保持社会文化发展的连续性)、“俗”(世俗,通俗,相对于政治的原则性、宏大性和宗教追求超凡脱俗的神圣性而言的,道德具有日常性、平常性、生活性、细微性、从小事看精神)。
8.怎样理解和评价道德的稳定性特征?
答:道德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
而变化,具有历史变动性。同时,它又有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的稳定性和相对的独立性,变化的速度较慢。这一方面是因为与政治法律等思想和规范相比较,道德思想和规范与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关系并非是最直接的,因此不会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改变而立即改变。另一方面是因为道德本身存在的广泛性和影响的内化性,也决定了它不可能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完全同步。另外,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包括其政治、法律制度的变革往往也需要一个过程,在没有完成这个过程之前,道德自身也不会完全改变。在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早已被推翻,但是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尚处在建设和不断完善之中,因此一些封建道德残余,如特权思想、等级观念、依赖意识等依然存在,需要很长时间才可能消除。
9.道德的社会和个体功能有哪些?应如何理解道德的这两类功能?
答:社会功能:认识功能、调节功能、稳定功能、教育功能。
答:所谓教师职业道德,指的是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调节和处理各种关系所应遵循的基本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道德品质。由于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教师职业道德也具有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不同特点:
第一:道德意识的高尚性。所谓道德意识是指人们在道德活动中所形成的道德观念、情感、信念等内在的道德品质。由于教师承担着传播人类文化、塑造人的灵魂的神圣职责,因此各个社会的统治阶级总是对教师的道德水准提出比一般社会成员更高的要求。
第二:道德行为的榜样性。所谓道德行为,就是在道德意识的支配在所表现出来的符合一定道德规范的行为。青少年一代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而教在学生心目中又具有令人尊敬和以为表率的特殊地位,而且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朝夕相处,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不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具有榜样的力量。
一种深处的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以至一生做人的品质,并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后代,以至整个社会的未来。
2)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决定——教师职业劳动具有示范性的特点,同时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是进行教育和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3)教书育人的任务所决定——教书育人使教师的天职,要教好书,做好人,必须做到“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教师自身的道德品质和精湛的业务能力是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道德原则在特定伦理关系和活动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是对教师职业行为提出的适应特定伦理关系和领域教育教学需要的具体道德要求。
两者是有所区别有相互联系,其区别在于首先,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作为一种道德的根本要求和最好准则,较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更具有理论性、抽象性和普遍性,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较之原则,更具有实践性,具体性和特殊性。第二,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更具有明显的社会政治性,会随着社会政治的变化而变化。而规范表现出了更大的稳定性和继承性。
联系表现在:首先是内容上的互补。两者虽然含义不同,确实一个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的统一体。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居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主导地位而贯通与整个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中。,若没有这一贯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就失去了本质属性。反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自我开展和具体体现,没有此,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内容也失去了其丰富性和具体性而徒有形式。其次是性质上的同一性,两者都是对教师行为的一种规范和约束。
无论是原则的指导还是规范的约束,都具有灵活性而不是绝对的。
答: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正确处理。
各种利益关系应遵循的最根本的行为准则,是对教师行为和品质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道德的社会本质最直接和集中的反映。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教师职业活动的各个方面、场合、关系,具有普遍知道意义、最能体现本职业特点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确立职业道德原则的依据有两点:一是普遍的适用性;而是典型的职业性。最符合的就是乐教敬业。乐教即是乐于教育,是指教师要以一种愉悦、快乐和热爱的心情投入到教育活动中去。所谓敬业,即是尊重职业,就是教师把自己的教育职业当作一项崇高而神圣的事业来看待,为此而专心致志,刻苦钻研,努力奉献的精神。
14.乐教敬业的含义?
乐教的体现和升华。只有乐教,才能真正做到敬业,即持久一贯,或可持续的、能够不断地产生自我激励的敬业态度和敬业行为,敬业即使乐教的体现,乐教是敬业的内驱力。从实践上看,把乐教和敬业联系在一起,也提高了它的可接受性和可推广性。
16.确立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依据是什么?一,要反映教师劳动的特殊性;二,要体现整个社会职业道德的要求;三,符合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的要求;四,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17.乐教敬业原则提出的意义何在?
答:乐教敬业把教师对职业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谋生动机和事业追求,学生成长和自身发展,奉献精神和价值实现统一起来。
领域教育教学需要的具体道德要求。
相对于原则,规范是适用于教师职业劳动的具体伦理关系和场合的道德要求。所以规范是很多的。我们可以从教师职业活动涉及的基本伦理关系来考察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教师与学生关系的道德规范:学生为本,师生关系的正确定位;教书育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发展学生良好个性;诲人不倦,恪守教师职业职责;公正执教,维护教师职业形象;廉洁从教,抵制行业不正之风;为人师表,言教身教协调一致。
教师与教师关系的道德规范:相互尊重,互相学习,团结协作,形成合力。
教师与领导关系的道德规范:尊重领导、服从管理;关心集体,顾全大局;积极参与、献计献策。教师与社会的道德规范:
1)教师与学生家长的道德规范,尊重家长,沟通情况,争取家长在教育上的配合和支持;指导家庭教育,形成学校和家庭在教育上的良性互动;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地处理与家长和学生的关系。
2)教师与社区的道德规范:规范服从社区的规范和管理,主动争取社区对教育的支持,积极参与和支持社区教育,为社区提供所需要的智力和教育服务。
3)教师与教育协作单位之间的道德规范:教育学生尊重协作单。
位的特点和服从,服从管理,争取良好协作;加强与学生的指导,坚持对学生负责和对协作单位负责相统一,提高社会实践的效果。
4)教师在从事社会服务中的道德规范:服从学校管理,促进本职工作、讲诚信服务,保证服务质量;增强整体意识,注重社会效益、规范服务行为,维护教师形象。
19.人生目的的类型有哪些?这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答:由于人生目的是指导和支配各种具体活动目的的总的目的,所以,在类别上是有限的,我们可以根据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人生目的的主要类型做出概括和区分。
从目的的意向性(强度)上看,可以分为追求人生和自然人生。前者一生的目标很明确,并下决心朝着既定的目标走,生活节奏较紧张,感觉有点累,但却能得到充实和成就的补偿,后者没有很明确的目的,顺其自然,得过且过。生活往往平平常常,庸庸碌碌,一事无成,但有时也能从轻松自如中找到平衡。从目的的指向上看,可以分为奋斗性人生(指向目标)和欣赏型人生(注重过程);前者人生目的侧重于确定的结果,有较强的精神动力,也更有可能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感受人生的高峰体验,但也有可能因为过分关注结果而忽略路途中美好的景色。后者则看中人生的过程,对结果并不太在意。从目的的开阔性、层次性上看,可以分为自我(取向)人生和社会(取向)人生;前者的人生目标是围绕个人的,如成名成家,虽有些偏狭,并且冒着与社会整体利益相冲突的风险,但在一定时期特别是在人生的早期为生活及时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最为直接的动力。后者的人生目标是指向群体或者社会的,如国家强盛。社会人生胸怀是宽阔的,境界是崇高的,但是迄今的社会历史还是局限于少数道德楷模。
答:教师的人生目的很自然地是与自己的职业想关联的,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教师的人生目的体现为职业目的。在现实生活中,教师的职业目的和动机大体包含以下因素:谋生因素:当教师是为了谋生,它和从事其他职业一样,不过是一个饭碗,饭碗的价值主要有两点:一是大小(工资高低),二是含金量(牢固程度)。谋生在社会发展的现阶段,是绝大多数人职业活动的基本动机和目的,能够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和理解。
能够使人全身心投入,也容易创造职业成就。
地位或声望因素:职业的社会地位和声望也是影响到人们职业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形象或声望从世界范围内看都是较高的,属于为数不多的被人们羡慕和地位显赫的职业之一。
使命因素:当教师是出于一种社会责任感,出于对教育作用的深切理解和重视,出于教育下一代,提高民族素质的强烈愿望等等。这是最高尚、最令人尊敬的职业动机和目的,也是动力最大,最容易创造出职业成就的从业因素。
从与人生目的的联系上看,职业的谋生目的往往是与物欲人生想联系的,而职业的兴趣目的往往是与欣赏型人生和雅趣人生相联系的,职业的使命目的则是受社会人生的目的观支配的。
性质不同: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建立在对社会负责,对祖国未来负责和全面了解学生,真诚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的基础上的爱,这种爱是理智的,科学的和博大的。它是一种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感。
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专一的,感情化的,是相对狭隘的爱,有的家长甚至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容易产生脚之不足,爱之有余。
特点不同:教师热爱学生的特点:职业性,原则性,全面性和无私性。而家长对孩子的爱不具备这些特点。往往容易产生两个极端。或者过分严厉,不是打就是骂,或者表现为宠爱和溺爱。
22.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与意义:一,是在特定时空环境和活动中形成的;二,从内容和实质上说,是一种理想、情感和观念的精神性关系;三,其状况是以教师一方为主导;四,其交往的主体形式仍然是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意义:一,师生的相互熟悉是教师职业劳动的前提条件;二,相互尊重是基本保证;三,相互合作是有效工具;四,相互信任是理想境界。
三、论述题:
1)你认为目前大学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这些问题应怎样解决?
2)作为一名大学老师,你的职业理想是什么?
教师这一职业中所希望达到的成就。就我而言(以下部分仅做参考),作为一名高校英语教师,我的职业理想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学历方面:我已经获得英语语言学硕士学位,希望在未来的5年内有机会攻读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学术科研:积极进行本专业的研究,多阅读专业书籍和期刊,了解本专业最新的理论和发展动态,在两年内评上讲师,多写文章,争取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在本专业领域有所钻研。教学方面:我现在已经担任大学英语的辅助教学工作,希望尽快适应大学英语教学,将自己所学的教学法等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教学中。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风格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对英语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受到学生的欢迎,并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较好的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较高的四级通过率等。和学生的关系上:争取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以身立教,通过自己的言行举动赢得学生的尊敬和喜爱,并为学生树立模范和学习的榜样,教书的同时,不忘育人。
3)人生态度有哪些类型?你认为教师应该确定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和逍遥型,从生活信心和情感表现为乐观型,悲观型和达观型,从动机倾向上分为社会型,自私型和公私兼顾或合理利己型等。
我认为教师应该培养和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为实现人生目的和人生理想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主观条件。主体精神转变为客观的价值事实依赖于主体实现目的和理想的实际行动,而主体能否采取实际行动,则要看他有没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其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可以充分发挥人的潜力,激发人奋发向上,创造最佳的人生价值。面对困难不低头,遇到挫折不气馁,遭遇失败不放弃,身处逆境不丧志,靠的就是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于教师本身而言,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能够让我们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即使遇到困难也不退缩,如,接任一个文化基础差,纪律差的班级,遇到难以管教而且接受能力也差的学生,自己的科研工作遇到挫折,资金设备问题等,如果没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我们就没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也难以把教育教学工作真正做好。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行为举止,精神风貌等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教师积极乐观,他或她一定也能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将这种人生态度转达给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试想,一个整日忧心重重,悲观失望,自私自利的老师势必给学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4)你是怎样理解教师的人生价值和幸福的?
答:教师的人生价值主要是通过教育价值来表现和实现的。教育价值就是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的价值。教师作为一个个体,其价值的外在形式表现是获得的各种荣誉、称号等等,其价值存在的真正根基是在学生心目中。学生是教师职业劳动的对象,其劳动的成效最终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学生是对一个老师人生价值最权威的评价者,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是一座超越时空,永不磨灭的价值丰碑。教师的价值主要不是表现在教了多少学生,而是教出了什么样的学生,他们是不是把自己取得的成绩或者成就和老师的劳动联系在一起,若干年后,还有多少学生能够惦记着、想念着、感谢着自己的老师。一个受到学生广泛尊敬,能够被学生长期惦记着,怀念着、感谢着的老师是一个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的老师。教师的快乐和幸福感大多源于此,教师职业的乐趣有三种来源:环境之乐,校园的环境要单纯的多,学生年轻,活泼,朝气蓬勃,长期和他们打交道,有益于身心健康。其二:劳动方式自由度较大,思想和思维的空间比较开阔,可以较充分的显示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性。其三是劳动成果之乐,这也是和教师的职业价值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许多其他职业劳动的成果是物质形态的产品,而教师的劳动成果是年轻一代的身心的健康成长和成熟,是培养出各个方面的人才。和无反馈的物品不一样,老师培养出来成果,不仅自己看着高兴,学生也很感激,并且学生对老师的积极反馈不是一次就结束的,而是长期的,反复的。老师用辛勤的劳动送走一届届学生,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的时候,同时也是在不断积累着自己的精神财富和幸福资源。当自己的学生若干年后还能记着自己,还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我的谢意,那是最高兴的事,也是最能体现教师价值的事。5)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目标有哪些层次?联系个人的思想实际谈谈。
答:教师职业道德境界首先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的道德意识的集合体。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对修养的目标和境界作出不同层次的划分。如从处理教书和育人关系上,可以分为“教而不育”、“重教清育”、“教、育并重”三个层次;从对教师职业劳动的主观感受上,可以分为“厌教敷业”、“从教执业”、“乐教敬业”三个层次;从而对教师职业道德遵守的程度上,可以分为“以教谋私”、“依法执教”(基本守法,守住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为人师表”(模范遵守)。
对大多数人来说,从广泛性要求上,职业道德修养的最低目标是要守住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走出最低境界,提升到中间层次,在此基础上逐步往最高层次努力。对少数先进分子来说,要用最高层次要求自己,成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楷模。对于教师个人而言,职业道德及其修养知识的学习只是教师的道德人格建设的条件,而不是这一人格建设本身。后者需要教师具有坚定的“学为人师”的职业信念和进行知行合一职业道德实践。
如何联系实际:
6)如何理解教师职业的苦与乐?苦:它需要全身心、全过程、全方位的投入。乐:传道之乐;受业之乐;育人之乐。7)谈谈你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途经和方法的认识:方法:榜样学习法;自我省察法;自我激励法:目标激励,对比激励,成效激励;防微杜渐法:慎独、慎微、慎始;途径:1优化教师的职业心理:增强教师的教育者意识;强化教师的成就动机;坚持心理的自我调控。2加强知识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形态;道德科学的理论知识;教育科学理论;一般科学文化知识。3积极投身教育实践:实践是检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标准;实践是教师个体的一种角色适应方式;实践是一种重要的体验方式;实践还是一种重要的养成方式。意义:修养方法是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基本方法。道德修养是教师的品德发展走向自律自由的关键环节。坚强道德修养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
业信念和正确的职业态度。
9)结合自己的工作学习经历,论述教师与同事之间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和加强协助的途径:一,重要性:团结协助是实现统一的教育目的的保证;是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以实现统一目标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自我完善以提高合力要素水平的要求。二,途径:加强同事间交往,为团结协作创造条件;构筑专业对话平台,密切教师间协作;建设研究型教师集体,通过科研加强协作关系;建立校内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和联动机制。
37、教师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关系对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一,从宏观上看,有利于通过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相互结合,形成较强的教育合力。二,从微观上看,有助于教师完善教育教学过程,促进教育任务的完成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篇十一
高校教师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不仅肩负着传承知识的重任,而且还应当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由于教育目的的双重性和特殊性,对于高校教师的职责,较之普通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高低,是决定能否很好完成教书育人重任,并进而影响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当前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各种社会矛盾较为突出。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下滑现象较为严重。为了切实履行高校教师职责,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贡献绵力,有必要对如何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进行深入探讨。
教师的职业道德,或简称师德,指的是作为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是职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规范。它体现的是教师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崇高的道德品质是教育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教师只有以自己纯洁的灵魂,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的心灵,才能培养出具有优良品质的新一代。因而才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呼,这本身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社会价值的体现。
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具体规范内容。
人、为人师表、廉洁从教为基本要求,通过教育管理和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师德风尚,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工作实践中,按照师德的基本内容,努力强化师德意识,实践师德规范,自觉履行教师义务,促进师德水平的提高。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是根据高校教师的职业特征,主流的、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成为高校教师的思想意识形态,理论知识的学习,对自己的职业的认识,达到提高自身道德品质的目的,高校师资队伍,也才能有力的促进教育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次会议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代表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时候,必须针对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为特殊的教书育人机构,往往还同时承担着学术研究的重任。
育人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学术腐败等;4)高度的自律性高校教师作为社会的知识精英,更有超乎一般人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对于客观分析以及正确看待道德教育的意义也往往更为深刻。在这样的条件下,适宜的引导,可以促成高校教师主动的更进一步深入理解相关的道德问题,以自觉自律的精神,去内化和升华自己的品质,高校教师。
道德修养不等同于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更多的针对他律性、高校教师逐渐适应了外加的道德规范,从不自觉转为自觉进行自身的道德教育以及自我陶冶,这种自我道德教育就是道德修养。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传承中,历来十分重视道德修养,也就是一种外显到内化的过程,只有通过这样的过程,用一定的理论和要求,2)鲜明的时代性2006年33)强烈的针对性加入相关的重大内容。这样的特点,除了精湛的专业知识而外,从而成长为德才兼备的合格的社会性和被动性而言。使社会通过对才能培养出合格的1)坚定的主教育的内容必须4日在全国政协十届四在对高校教师如高校作要求在普通教书而当才会以积极向上的要努力抓住当前社会转型重要时期的月如防范和纠正学术研究中的一系列不正之风由他律转为自律,态度,不断的成长和完善自己,拔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也才能以一个较高的视角,对于正确履行高校教师的职责,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很多,因人而异,在这样的途径中,可以说,一切引导自我道德水平积极向上,同时对社会环境起到积极作用的方法,都是卓有成效的。而一些常用的方法,其荦荦大端如下:1)慎独内蕴君子之德,不会因无人知无人见而对自己的言行有失检点。居于暗室而不行亏心之事,才是外道化内德的表达,是高度自律自觉性的真正体现;2)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任何人都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和错误,底,也会或多或少有那么一些私心或黑暗的一面,改正,才会在这样纠偏的过程中,是自己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达到新的道德高度;防微杜渐,积善成德自古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只有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日积月累,方有大乘之功;日进一功虚心学习别人的一切优点,努力改正自己的一切缺点,努力交流和学习别人的长处,学而后知不足。知不足而能自反,知困而方能自强。在这样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境界,陶冶自己的灵魂。
道德实践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道德实践中,才能真正深刻体会到各种相关利益和道德的相互联系与区分,自己良好品行的塑造起到积极的作用,增加自律性和自觉性的内化过程。
律性,决定了这些优良品质在社会生活点点滴滴中的体现和光辉无论从仪表,人待物,谙熟知识和胸怀大度等等方面,均应达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标准。只有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学习和提高往往是一个渐进和缓慢的过程。2言传身教,纠正缺点,发扬优点,才有可能为4)社会生活的细节才能更进一步对积极发挥高校教师创才有可能培养出大批优3)关心爱护学生高校教师道德修养的高度自并逐步3)4)1)十年树接每个人的心只有通过在教育活动的种种职业)研究创造有教无类,是一个渐进的长期以观后效的过程,在此期间,高言行举止,“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老师的影响。作为高校教师而言,其特殊的职业特点和目的,决定了高校教师应从各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道德品质,加强自身修养,才能无愧于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打造优秀的高校教师形象。也才能正确履行高校教师的职责,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篇十二
恩格斯说过:“实际上,每一个阶段,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在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进程中,教师起着传承文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肩负着启迪智慧、教育后代、塑造新人的神圣使命。教师的职业道德如何,直接影响着下一代,关系着祖国的前途和命运。
公正是人类的始终追求,是指一种社会关系状态。尽管人们对公正的理解,感觉和判断在不同时代、不同人群中会有不同,但构成“公正”的要素却为人们所公认:“平等”是公正的基本原则;“相同的情况同样对待”是公正的示例;现实的“价值取向”、“道德标准”是衡量公正的尺度或具体内容。所谓教育公正,就是公正的根本要求在社会教育关系或教育过程中的实现。
教师职业道德公正,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各种事物时能做到坚持原则,公平正直、没有偏私、合乎道理、抛弃私心杂念。教育的公正是师德的重要范畴,教师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是教育公正的最基本内容。师德的公正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尊重学生人格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要尊重学生人格人身不受侵犯的权利。教师与学生要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与合作的关系,要经常与学生和学生集体平等交换意见,采纳他们合理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第二,公正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不是知识的发售、更不是单纯的灌输,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潜心研究教育的自身规律,选择公正合理态度、方法教育学生。学生群体千差万别,对待他们的公正态度是平等相待、一视同仁,有教无类。只有这样,他们从公正、友好、人道的人际关系中受到感染和教育,看到自己学习的榜样,因而产生公正、友好、人道的行为,养成尊敬老师,热爱学校的良好习惯。
第三,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教育公正不仅仅限于在“分数”面前“一律平等”的“外表公正”,而是更注重以追求最大限度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目标的“实质公正”。教师坚持做到在试卷,规则和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不抱成见,不循私情,规范准确,也是体现教育公正要求的重要方面。第四,对学生“赏罚”要公平合理:所谓赏罚公平,是指教师在赏罚学生的问题上,决不能为个人的爱憎亲疏所干扰,要做到“有功虽仇亦赏,有过虽亲必罚”;不管是赏是罚都要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不能个人说了算,同时要让学生明了因故,这样才称得上赏罚公平。不管是赏是罚要使用同一尺度和标准,不能前后两样,因人而异,造成形式上和事实上的不公平,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损害教师形象。
只有具备公正的品德,才能坚持真理、平等待人、扬善除恶,求美去丑。教师的公正是与教师的良心密切联系的,两者共同指导教师履行教师职业道德义务,才会在学生中有很高的威信。
二、师道尊严的现状。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礼记·学记》云:“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师道尊严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两千多年来,子贡为孔子守丧、杨时“程门立雪”等尊师典故一直广为流传。中国传统的“师道尊严”大体有三层含义:一是尊重老师,尊重知识;二是老师要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知识素养赢得学生敬重;三是通过种种礼仪规范确保其他社会成员尊敬老师。
在当今社会中,老师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尊重,但师道尊严真的被肯定了吗?在现代社会,教育重点在于传授知识和技艺,大学基本采用分专业、分班级、分批次的集中授课方式,学生或会认识老师,但老师未必认识学生。师生间缺乏共同信仰,更缺乏情感沟通,很难传承师道尊严的传统。同时随着中国教育体制官僚化现状和公共教育产业化倾向,以及部分教师品行不端、学术腐败、不安心“传道授业解惑”本职工作等不良现象,是侵蚀“师道尊严”的公害和毒瘤。孟子曾说:“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教师没有“自尊”,又何来“师道尊严”?今天,日益商品化的社会弱化了尊师重道的传统,颠覆了尊师的风尚和礼仪,学生逃课、上课睡觉、老师在讲台上讲课,下面的学生吵吵闹闹这种现象屡见不鲜,甚至还发生了北京海淀区艺术职业学校“辱师门”事件。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是科技、经济飞速发展的一个时期,中华民族的腾飞,关键在教育,而老师是关键中的关键。为师不尊、为生不敬的不良风气会导致中国教育不仅会失去传统,还会失去未来。营造一个“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大力发展教育,是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根本保证,没有“师道尊严”的民族是没有未来和希望的民族。而如何重建“师道尊严”,是摆在我们青年教师面前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三、坚持公正性原则,重建师道尊严。
一个现代教师在学生面前的尊严主要是靠自己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赢得的。有尊严的老师应该是公平的,不公平一定会使老师威信扫地。而公平又是法治的精髓,教师必须在公平问题上以身作则,才能培养出遵纪守法的公民来。公正是教师的一种美德,它表现为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的一种高尚人格。公正好比一架天平衡量着教师行为的道德水准的高低,并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产生极大的人格影响。教师具有公正的品质,无疑会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榜样作用。学生的“向师性”,决定他们能够在这种作用下,培养公正的品格,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逐步养成对社会、对他人采取公正的态度。
正人先正己,教育者必先修养和锻炼自己的品德。《论语·子路》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道德权威对于一位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它会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道德品质方面,能够成为学生的表率,用自己高尚的情操和模范行为去教育、感染学生,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因此,我们必须给师道尊严注入新的内容,构建新师道尊严,才能与新的师生关系相适应。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篇十三
教师是一个活动中的一个基本要素。认识教师在教育过程以及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认识教师的劳动特点及其应具备的素质,特点和条件;认识他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在教育中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我个人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这是教育工作者应树立的基本观点。因为教师的特定活动对象是学生,他根据一定的社会委托,对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他跟学生的关系是据此而产生的。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主要通过教师来体现,教师是一定社会教育方针、政策去培养人,使学生的身心朝着社会的要求方向发展,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其次,教师术有专攻,受过专门的教育训练,教师知之在先,知之较多,在知与不知的矛盾中教师处于矛盾的主导方面,教育计划、大纲主要靠教师去组织实施。而学生则知之在后,知之较少,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对前人的文化成果,加以消化,进行一番取舍、组织、加工、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观点,教师不仅用丰富的知识观点哺育学生,还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能力的正确方法,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路者。美国的心理学家科克实验证明:“学生的成优劣与指导多寡成正比,指导越具体、细致,成绩越优,缺乏指导,成绩最差,各组的成绩均因指导的增加而上升。”
第二,教师又是年青一代心灵的启蒙者和塑造者。加里宁曾说过:“教育是什么意义?这就是影响学生们的.心理和道德面貌,要在整整十年的学生期间内,从一定方向上影响学生地就是说,要把学生造就成人。”
儿童步入学校后,他的知识,智力的开拓和发展,道德观、人生观,个性的形成都与教师的启蒙和塑造密切相关,不仅如此,教师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也有重要作用,教师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程师,是使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保健师,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者,这种建设者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物质文明的建设,正因如此,党和国家对教师寄予莫大的希望。
[1][2][3]。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篇十四
爱岗敬业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做好教育工作和履行其他教师道德规范的思想前提,教师只有具备了爱岗敬业精神,才能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爱岗敬业既是教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是所有教师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个人满足,完成人格升华、实现个人利益的有效社会途径。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时代需要,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一、热爱教育,首先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只有我们真正做到甘愿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自觉投身这种平凡工作,对教育事业心存敬重,甚至可以以苦为乐,以苦为趣,才能产生巨大的拼搏奋斗的动力。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教师的生活是清苦、清贫的。但教师在知识结构的近善方面有自求自得的充实感,在精神寄托方面有育天下英才的自豪感。在实际工作中,珍视为人师表这份荣耀,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赖和领导的认可。
坚定的信念,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础,是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源泉。教师只有树立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才能真正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但是坚定信念的树立,有一个逐步确立,不断加深和巩固的过程。每个教师从他准备当老师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此后,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实际投入到教育工作实践中去,经过实践锻炼和体验,承受各种挫折,吸取教训之后,不断加深认识,提高思想觉悟,加深情感体验,经过种种思想的矛盾和斗争,最后建立起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坚定信念。于是,在教学中我努力学习,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奋发向上的人生观,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关系,深刻认识新时期小学教育工作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全身心投入到提高儿童教育工作中,激活他们的欲望;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不断增强自己的承受力。从学习,自我修养和亲身体验中,体验教师的工作不只是艰辛的事业,而是充满了无限乐趣和幸福的事业,决心为其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
二、热爱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的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坚实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来源于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来源于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正确认识、满腔热情和无限期望。因此,我们说,师爱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普遍、持久而高尚的爱。教师越是满怀深情地去爱学生,就越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爱,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越是能迅速地确立起来并得到健康的发展。这种爱的交流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它可以有力的把学生吸引到教育过程中来,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动力,推动学生朝着培养目标所指引的方向攀登。因此,作为教师在培植和处理师生关系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热爱学生。
生,才能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学生。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就要用热情的话语鼓励他;当学生受窘时,不妨说句解围的话;当学生自卑时,别忘记用他的“闪光点”燃起他的自信心;当学生痛苦时,应尽量设身处地地说些安慰话;当学生犯错误时,换个角度想一想,假如自己是犯错学生时需要听哪些话。对学生要有友善的态度,与学生交谈常要换位思考,使学生从心底里体会到,老师的所作是为了学生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只有坚持这样做,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树起良好的师德形象。
三、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给予全体学生同样的关心和指导,同样的鼓舞和期望,作为教师应该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求发展、求进步和需要,使学生从教师的行为中看到希望,受到鼓舞。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有他的闪光点,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努力寻找适合各自特点的发展方向,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身体素质好,成绩较差的同学,就鼓励他们在体育方面多下功夫,有特长的学生,就帮助他们选好目标,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学好专长,真正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
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我国教师的传统美德。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把“为人师表”作为教师职业的最基本的要求。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唐代的教育家韩愈进一步明确提出“以身立教”,认为这样的教师才会“其身亡而其教存。”就是说,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以自己的模范品行作榜样,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即“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这也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它职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它是受塑造人的心灵的特殊规律所决定。在教育中,教师往往总是把对学生真诚的爱用美好而礼貌的语言表达出来。语言文明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和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证。教师的人格之光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具有现代人的素质和高尚的人格。要有知识渊博的学者形象,要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要有堪为师表的高尚品德。
总之,我们应做到热爱教育、热爱学生,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时代需要,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每一个教师都要长期修养,不断磨练,做到坚持不懈才能使自己的思想品质修养不断提高,达到更高的境界水平,适应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篇十五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崭新的世纪,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带给我们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在素质教育已成为中国教育继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的今天,如果教师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不能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重任的。所以提高教师的素质,重视师德修养,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研究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教育工作对于提高人的素质,推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进步都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新世纪的教师们只有永存奉献这一崇高职业道德境界才能予做好本职工作,教书育人。
教师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专业人员。主要任务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用坚实可靠的科学基础知识武装学生,研究他们的个性特点,发展他们的求知兴趣和认识能力;培养有理想,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实事求是,为祖国建设事业而献身精神的一代新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这一概念的界定则是:“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把教师界定为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人员。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把师德建设定为八条。
主要内容分别是: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并对每条都作了更加详细的相应规定。我们可以把这八条规范看作是师德这一概念的基本处延。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必须信奉之,遵循之,笃行之,并在信奉、遵循、笃行的.基础上升华之,力求达到爱岗敬业精神高尚,教书育人水平高超,为人师表品行高洁的“三高”境界。
教师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专业人员。主要任务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用坚实可靠的科学基础知识武装学生,研究他们的个性特点,发展他们的求知兴趣和认识能力;培养有理想,实事求是,为祖国建设事业而献身精神的一代新人。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对一个教师来说,热爱教育事业就是他成功的起点。爱事业,总与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紧密相连的。教师职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教师的劳动成果表现在学生的身上,而且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它不能像其他行业那样容易使创造者即时地得到什么“名利”。如果对教育事业缺乏“爱”的精神,是很难在这个岗位上做出什么无私的奉献的。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教师爱学生要爱所有的学生。不能有偏爱。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有德之人、有为之人。人生两件事:学做人,学做事。要学习掌握知识技能,学会做事,但更重要的是要学做人,学做有德之人、有为之人,这是更带根本性的。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坚持以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教师来说,给学生多一点关爱并不是很难的事情。而哪怕很微不足道的一点关爱,都会使学生欢欣鼓舞。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
总之,良好的师德,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动力。它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教师如果明确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完整内容,就会自觉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教学工作精益求精,认真负责。所以,每个教师都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师德的人。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篇十六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使我进一步明确了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同时也使我接受了许多新理念,了解了很多教育教学策略,为自己今后更高质量地开展工作添了一块基石。
1、教师职业道德的独特性,说明了它是教师这一职业所特有的,是与教师这种职业密切联系的专门性道德,是教师在其现实职业生活中应遵守的和所应具有的。
2、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说明教师职业道德不只是一种应然性的规范或准则,不只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而且还是一种实然性的品德,应当是教师应内得而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本书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标准与构建,并从理论到实践环节都给予明确的指引。
1、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是教师素质之魂。身为教师就要明确如何将职业道德标准转化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努力实践,将自己塑造成为一名真正的合格教师。
2、爱岗敬业,时代对教师有着新的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对教育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使得教师必须进行专业化成长,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只有教师有了专业化的发展,才能胜任本职工作,才能真正实现爱岗敬业。
3、“教师的爱好比一部车,感情是发动机,而理智是方向盘,教师的驾驭水平则取决于如何协调好二者。如果学生是乘车人,学生的美好人生、学生的健康成长就掌握在我们教师手中。”我们的言行、教育关系到学生的人生发展、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
本书给我的最大收获就是明确了理解如何爱学生。
教师是继承和发扬文化遗产的桥梁,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工程师。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義在《续师说》中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未师矣。”
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教师的师德。“为人师道,端品为先师者,人之模范也”这些历史名句无不充分说明师德的重要性。“学为人师,德高为范”的高度概括,更强调了教师品德高尚的示范作用和重要地位。
育人先育德,时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科技的.迅速发展,只有把握“做人”的真谛,才能真正立足于社会。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教师赢得学生尊敬和信赖的首要条件,也只有加强师德教育,才能保证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合格的二十一世界人才。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责任的呼唤。
热爱教育事业是一种理想与情感,爱生才是实施教育的基本触发点和着力点。陶行知先生说:爱是教育的基本要素,“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生不仅是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实际上是倾注了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因此,爱生是衡量一个教师师德水平的一把基本尺子。
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爱的形式与内容,就是教师品德、学识和情感的结晶。因此,教师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伍为基础。只有这样的爱,才是以德立教。
只有以德立教的“爱”,才能爱出师生间的“师生谊”,爱出社会主义社会新型的师生关系,爱出“爱满天下”的陶氏风范。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爱生”的意义也在不断地得到升华。爱的双向功能是现代教育中的媒介,润滑油和崔化剂,不热爱学生的老师,学生决不会欢迎他。因此,“爱生”是现代教育衡量每一位教师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志。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常会出现学生调皮捣蛋、恶作剧、逆反对抗、违纪犯规等。这些问题使人气愤、烦躁。这要求教师要有博大的胸怀、极大的耐心,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与科学的调适方法,避免消极的心理偏激反应。
要有正直的人格、人品,弘扬高尚、正义、真善美的价值观念,把正直宽容、不骄不狂视为做人的准则,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理解学生,明察秋毫,公正地解决问题。孔子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不断要求学生的过程中自己也要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示范比口头教育更有效。
教师有“人类灵魂工程师”之美誉。我想,师德是最重要的,只有具备良好师德的人才可能教出优秀的学生、祖国的栋梁。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篇十七
1.如何理解‘德-得’相通的本质?“德-得”相通主要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论语集注》中所说的:“德者得也,得其道于心而不失之谓也。”从这句话来看“德”之通“得”在于“得道”。其义是说我们应当将做人所应该遵循的各种原则和规范内化于心并且持之以恒地保持下去。
二是许慎所讲的“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这句话是说凡是道德的行为,它一定有益于他人,使他人有所“得”。同时,道德行为主体也会在这种道德追求中获得极大的精神满足,使自己也有所“得”。
(“德”“得”相通,代表了中国传统伦理精神的精华。义利、理欲之间的对立不过是“德”“得”互通在理论上的变形。在现实性上,建立在“德者,得也”基础上的道德辩证法仍然给人们一定的启示:“得”应当“德”,以“德”谋“得”,以“德”作为“得”的原则和规范,以“德”的方式“得”,“德”也必然“得”,这是中国传统道德动力的真谛所在。)。
如果我们将“教师职业道德”理解为作为教师应当所具有的内在品性,那么所谓的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将做教师所应当准信的原则和规范内化为自己的个体人格品质,然后在通过自己的教书育人的德行表现达到既有益于学生成长成才,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自我完善个体人格品质和提升人生境界的精神需要的主体性追求的行为。
高校教师职业素质是教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前提,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稳定的必备的职业品质,是教师的职业人格、专业知识和育人能力的综合反应,这种职业品质在一般生理条件合格的情况下,主要经过后天学习、训练、系统培养与反复实践中形成。主要有高尚的师德、正确的教育观念、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综合能力和健康的身体与心理等各方面。除了职业道德素质外,主要体现在专业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素质。其中专业文化素质主要包括:比较系统的哲学理论修养;深厚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和必要的教育科学知识。实践能力素质主要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6、教育伦理。
所谓教育伦理就是人们在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所构建起来的人伦关系,以及人们在处理这种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原则。
7、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并不仅仅是一种具体的职业道德规范或要求,而是对职业生活的整体态度,是其他具体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
8、敬业精神在教书育人活动中的意义?
(1)敬业精神对于我们满足自我生存的物质需要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2)敬业精神会丰富我们的人生内容,充实我们的现实人生,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感知幸福与快乐的源泉。
(3)高度的敬业精神还是我们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最有效的途径。
11、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应遵循什么样的道德规范?
(1)热爱学术、追求真理(严谨治学,探索创新;不怕艰苦,奋勇前进;甘于寂寞,淡泊名利;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2)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尊重科学事实;不弄虚作假;客观公正地进行学术评价)。
(3)学术自由、民族平等(自由地选择研究方法,自由地表达学术观点;平等地参与学术活动,享受学术资源;开展合理的学术批评,允许为自己申辩)(4)谦虚谨慎、团结协作(尊重他人的学术成果;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促进交流与合作;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不搞内耗,克服文人相轻的弊病;)(5)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研究的手段、过程及结果不能损害社会利益;节约社会资源,提高学术效率;不垄断学术成果)。
12、高校教师的师德评价。
高校教师的师德评价,就是一定的组织、他人或高校教师自己依据一定社会的高效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通过一定的形式对高校教师个体的职业行为和职业道德品质已经高校教师集体的职业行为状况所作的善恶、贬褒的评判活动。
高校教师道德评价的标准是衡量、判定高校教师的职业行为及道德品质善恶的尺度与准绳。
一般标准包括社会标准和职业标准(道德行为标准和道德心理标准)。道德行为标准是衡量判断教师行为善恶的外在尺度和准绳。道德心理标准是衡量教师行为善恶的道德心理尺度和准绳。具体标准:
14、当前教师人格异化有哪些典型的表现?这些异化现象给了我们教师怎样的警示?
在市场经济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冲击下,部分教师已经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迷失了自我。价值观扭曲,人生观错位,世界观颠覆,有些教师甚至丢失了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的最起码的道德操守,教师人格的异化问题日趋严重。由此带来的教育腐败问题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在当前这不仅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而且还引起了整个社会普遍地不满。
当前,教师道德操守的丧失,教师人格的异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道德败坏,不顾廉耻,丧失了做人最起码的人伦底线。二是利欲熏心,金钱至上,滋生了严重的金钱拜物教思想。三是利用学生,追名逐利,全然不顾履行教师的基本职责。四是心浮气躁,方法粗暴,丢失了一个人民教师应具有的仁爱之心。
15、如何理解教师职业的人格定位和教师现实人格的冲突?如何解决这一冲突?教师职业的人格定位不同于一般的职业,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教师职业对其从业者的人格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教师职业在道德要求是的这种特殊性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教师必须实现“道德之师”与“学问之师”的同统一;
二是教师必须实现职业活动的“言教”与职业活动外的“身教“的统一;三是教师必须实现“德之自修”与“德之助修”的统一。
16、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恪守底线。
(2)注重师德(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良心、职业道德理想)(3)追求境界。
17、《知识精英:利益的获得与声望的下降》一文留给了我们怎样的思考?论述题自由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