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青岛 导游词优质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青岛 导游词篇一
青岛素以气候宜人而文明遐迩.因其地处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又濒临大海,受海洋气候调节作用,当南方酷暑之时,青岛却凉爽如秋。再加上碧浪金沙。绿树红瓦,实在是一处不可多得的避暑度假胜地。这里夏季的平均气温23摄氏度,最热的8月平均气温仅为25.1摄时度,因此,青岛的夏天是吸引中外游客最多的季节.当然,也把在坐的各位吸引来啦.
栈桥海滨。朋友们,前海栈桥是青岛的象征.我们漫步于栈桥海滨,可见青岛湾形如弯月,栈桥似长虹卧波,回澜阁熠熠生辉。所谓“长虹远引”,“飞阁回澜”所指即此.远处,小青岛小巧如螺,岛上树影婆娑,绿荫浓浓,一座白色灯塔亭亭玉立.小青岛既是青岛名字的来由。海湾的堤岸处是景色如画的栈桥公园,园内青松覆盖,绿草如菌,藤绕长廊,鲜花绽放.园内有很多椅子.专供游客休息.由公园正中突入海内的前海栈桥,北和中山路相接,向南一直深入青岛湾深处,尽头的回澜阁,翘角飞檐,别致非凡.栈桥的历史已超过120xx年.1891年,登州总兵章高元奉命驻兵青岛后,先在青岛村(今人民会堂处)修建总兵衙门,然后在前海处搭起一座长200米左右.铁木结构的简易码头,当时只供军用,名字就叫栈桥.1897年德国占领青岛后,为运输来自欧洲的军需物资,将栈桥加以扩建.桥身延长到350米,北段用石头砌成,水泥铺的表面,南段下立钢制桥梁,上铺木板,并设轻便铁轨.后来,大港码头(今青岛港)建成,栈桥就不再作码头之用,开始向游人开放.1920xx年桥的北端两侧辟为公园,成为青岛著名的旅游景点.1931年9月青岛市政府出巨资由德国信利洋行承包重建,桥身延长至440米,桥宽8米,桥墩全部由钢筋混凝土浇灌,水泥铺面.桥南端增加一个三角形防波堤,堤上建有中国民族风格的双层飞檐八角“回澜阁”,阁顶为金黄琉璃瓦覆盖,阁内为二层环行厅堂。整个工程到1933年4月竣工,栈桥从此成为青岛第一胜景。
栈桥西侧湾内,两端礁石突起,中间为一沙滩,沙质细软,是青岛第六海水浴场。在浴场西边,现代化气息的大楼林立,十分壮观。那丰球似的珍珠建筑是海上皇宫,它是一个高级饮食娱乐场所。这一带的风景以八个峡谷命名,所以也称八大峡风景区.
八大关风景区。朋友们,接下来我们要游览的是青岛市著名的风景区---八大关风景度假区。这里树木成荫,繁花似锦,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尤以绚丽多姿的西式别墅最负盛名,因其汇集众多的各国风格建筑,亦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之所以叫八大关,是因为这里最初有八条以关隘命名的马路,故称’’八大关’’.这些路分别是:韶关路,嘉峪关路,山海关路,武胜关路,函谷关路,正阳关路,临淮关路,宁武关路,紫荆关路,居庸关路。而这里的别墅有俄式、英式、法式、德式、丹麦式、希腊式、西班牙式、瑞士式、日本式等20多个国家的建筑风格。各式各样的建筑会使人目接不暇,也使不少电影工作者青睐这里.优美的环境使八大关风景区成为中外电影,电视外景拍摄的“天然摄影棚”.解放前的《劫后桃花》,《到自然去》等影片,建国后的《秘密图纸》,《苗苗》,《海上风暴》,《第二个春天》|等40多部电影和《13号魔窟》,《特快专递》等20多部电视剧都曾在这里拍摄外景。大家漫步街头会觉得似曾相识,那一定是联想到某一个电影的镜头了。
八大关风景区正面对的是第二海水浴场,它的东端有一处伸入海中的岬角,花石楼就坐落于此处。1932年,据说一位名叫格拉西莫夫的白俄罗斯富人在临海修建了这座海滨别墅.它是一幢欧洲古堡式建筑,由于楼内由大理石贴墙面,楼外又砌鹅卵石,多年来人们一直称之为’’花石搂’’.也是青岛颇具特色的著名建筑。相传解放前,特务头子戴笠及当时的电影明星白光来青岛时曾在这里住过.解放后,花石楼成为接待中外贵宾的馆舍,门牌号为黄海路18号.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董必武,陈毅等都曾在此下榻.陈毅元帅第一次到青岛时就住在花石楼,对青岛留有极深的印象.他说:五四运动时就知道中国有个青岛,解放战争时期在山东打了许多年的仗,终于来到了青岛。他还借来《胶澳志》,详细阅读了青岛的历史,并写下了长诗《初游青岛》。而电影《神圣的使命》,《白雾街凶杀案》,《总统行动》等都在这里拍摄的内景和外景.
在花石楼以西,有一大片褐色礁石群,这里海岸突兀,峭壁如同刀削,岸上遍植黑松.这里曲径纵横,沿长长的石阶下去,便到了第二海水浴场.解放以后,我国许多领导人都曾在这个浴场畅游过,留下了难忘的回忆.毛主席一生喜欢游泳,,1957年在青岛时,曾经先后5次来到第二海水滨场游泳.与毛主席一起游泳的还有江青、李娜、李敏、毛远新等. 毛主席喜欢仰泳,.每次都要游一个多小时才罢休.有时,他还会潜到水里很久,常令保卫人员虚惊一场.在这里主席还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还在会上作了《一九七五年夏季的形势》的报告.后收录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中。
东海路雕塑一条街。东海路绿化美化雕塑街是青岛市政府在1998年投资2亿元人民币在东部海滨建起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东海部西起太平角六路.东抵石老人旅游度假区,全长12.8公里,路宽44米,这里绿意盎然的树木和意韵悠长的雕塑是东海路成为一条全新的风景大道,被专家誉为“全国规模最大,品味最高的环境艺术长廊”,这里建成10多处园区共48座雕塑和众多园林艺术小品,可谓争芳斗妍,美不胜收。
东海路西端一号园区内名为“天地间”的高大雕塑拉开了雕塑界的帷幕,作品采用现代艺术手法,用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手和足的组合,含蓄而生动地展示了人类征服自然,主宰万物的能力,东邻12根高大雄伟的花岗岩石柱及浮雕故事展示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上面刻有四大发明,大禹治水,愚公移山,文成和亲等历史故事,他们共同表现出“中华世纪长廊”这一主题,好了,朋友们,请大家细细的欣赏吧!
五四广场。朋友们,我们现在已经来到青岛市著名的新城市广场——五四广场,在广场南北中轴线上,市政府办公大楼,隐式喷泉,点阵喷泉草坪,花坛,大型城市标志性雕塑——“五月的风”,以及海上百米喷泉共同组成了充满生机,无比瑰丽的现代都市画卷。“五月的风”采用火炬的造型,高达30米,直径27米,重500余吨,是目前我国体重最大的钢质雕塑,作品以简炼的手法和简洁的线条,采用螺旋向上,腾空而起,充满动感的艺术造型和火热红艳的颜色,表现了由青岛的主权问题引发的五四爱国运动,点燃了中国人民新民主主义革命燎原烈火这一主题,令人震撼,激人奋斗,,是青岛市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海上百米喷泉位于距堤岸160米处,每到傍晚时分,粗大的水柱连续喷涌,在彩灯的照射下,绚丽多彩,蔚为壮观,是五四广场最为诱人的一处景观。
青岛 导游词篇二
各位团友:
大家好!今天我们游览“海上花园”鼓浪屿。
现在我们的车行驶在中山路上。中山路是厦门目前最繁华的商业街,它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又是一条老街,街旁建筑为骑楼式(将楼的下层部分做成柱廊式人行道,使楼层的一部分跨建在人行道上,用以避雨、遮阳、通行,故名骑楼),这是厦门一大特色。中国南方城市和东南亚国家的城市多有这种驶楼。这主要是考虑到厦门地处亚热带,有时阳光照射强烈,风雨交加,行人可以在骑楼下防晒避雨,自由行走,随意购物。中山路是厦门的主要商业街,也是厦门的文明街,品种繁多齐全,国货、洋货均有。
各位团友,渡船时间约为六分钟,下面我向大家简单介绍鼓浪屿。看,对面的小岛就是鼓浪屿,这条江叫鹭江,也叫厦鼓海峡,宽600米。鼓浪屿面积1.78平方公里,人口1.9万。宋元时期称“圆沙州”,明肛始称鼓浪屿。因岛的西南海边有一块大岩石,长年累月被海浪冲出一个大洞,每逢潮涨,海浪扑打岩洞,发出如擂鼓的声音,所以人们叫它为“鼓浪石”,小岛也就叫鼓浪屿了。现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福建旅游景区“十佳”之首。
各位团友,码头到了,这个码头是1976年新建的,以前的码头很小,是1938年建的。这里原来是西方列强贩卖中国劳工出洋乘船的地方,大家看过《海囚》这部电影吧,那“海囚”就是从个码头乘船出发的。为解决乘船拥挤的问题,建了这个“钢琴码头”。因为鼓浪屿是“音乐之岛”,要使游人一跳上鼓浪屿就接触到音乐的气氛围,大家看这是不是有点像张开的三角钢琴!
各位团友,豉浪屿除了少量观光电瓶车外,没有其他车辆,在岛上步行别有情趣。现在我们一边走一边观赏鼓浪屿欧陆建筑的风采吧!
这是英国领事管,建于1844年和1870年,已经150多年历史了。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它的远征军开到厦门海面,与厦门守军发生激战,结果英军战败退去。1841年8月,英国30艘军舰3500余人再次进犯厦门,经激战,厦门和鼓浪屿陷落,厦门被占领10天,英军撤退时留下军舰3艘、军队500人强占鼓浪屿达5年之久。中英《南京条约》允许英国人在鼓浪屿“暂居”。1843年,英国首先在鼓浪屿设立领事馆,首任领事就是攻打厦门的海军舰长。1844年第二任领事建了这幢领事楼。可领事虽住在这里,却强占厦门的最高行政机关“兴泉水海防备道”道署办公,前后达20年。这是1870年建的新办公楼,落地门窗,一副英国模样,内部装饰相当豪华,但有6间囚室。楼前的一座狮狗墓,那是领事爱犬死后特意建造的,1957年被砸毁,墓旁立有一根钢管旗杆,已废倒。
日光岩
各位团友:
这是日光岩寺新修的山门,让我们先看前方巨石上的三幅石刻,这好像一个人写的,其实是三人所书。“鼓浪洞天”是明万历年间(1573年)泉州同知丁一中写,已经400多年了,是日光岩上最早的题刻;“鹭江第一”是清代道进士林缄所写,也有100多年了;“天风海涛”是民国4年(1915年)福建巡按使许世英写的。在如此高大的石头上凌空崖刻,气魄很大。
各位团友,日光岩寺原名莲花庵,是厦门四大名庵之一,实际是一石洞,以石为顶,故又叫“一片瓦”,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万历十四年(1586年)重建。因为每天凌晨,朝阳从厦门五老峰后升起,莲花庵最先沐浴在阳光里,因此得名“日光寺”。又传说当年顾成功来到晃岩(日光岩的别称),看到这里景色远胜过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开,称为日光岩。日光寺屡毁屡建,清同治年间,建圆明展,祀弥勒。1917年建大雄宝殿。解放后,圆明殿改成念佛堂。改革开放后,落实宗教政策,日光寺得到政府的扶持,接受海内外十方善信的捐赠,大兴土木,翻修了大雄宝殿,新建了山门、钟鼓楼、旅游平台、法堂、僧舍、小卖部和膳堂,寺庙焕然一新。日光寺是一座精巧玲珑袖珍式的寺庙,大雄殿、弥陀殿对合而设,是全国唯一的。由于环境优越,历代高僧不断,著名的弘一法师1936年曾在这里闭方便关8个月。
日光山又称龙头山,与厦门的虎头山隔海相望,一龙一虎把守厦门港,叫“龙虎守江”。这里原有一亭名“旭亭”,早已毁圯。中国台湾文人石国球写了一篇《旭亭记》,描写日光岩“山罗海绕,极目东南第一津,水光接天,洪波浴日,皆为梵刹呈奇”,磴道巨石夹峙,森严壁立,有“九夏生寒”之意,凉意自然来自“鹭江龙窟”了。
毓园
各位团友:
现在我们来到毓园。毓轩是林巧稚大夫的纪念园。林巧稚,1901年出生在鼓浪屿,1929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由于成绩优秀,被留在协和工作,1983年4月2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
各位团友,这里展示了林大夫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这些实物都是她生前用过的,这些照片是她学习、工作、生活和参加社会活动的记录,这些是她的著作、论文和各种证书。从这些实物、照片、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林大夫对工作极端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同志特别是对婴儿、母亲的赤诚热爱,这都是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各位团友,游览鼓浪屿到此全部结束了。各位如还有兴趣,可以挤出时间,到环岛路走走,欣赏一下大海的风韵和欧陆建筑的风采,也可深入小巷,听的别墅里流出的钢琴奏鸣声,增加厦门之旅的文化。谢谢各位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