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光与影的教案(汇总23篇)
教案的编写应该注重突出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识。编写教案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实践操作和思维训练。要想写一份优秀的教案,不妨参考下面这些值得借鉴的范文。
科学光与影的教案篇一
1.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根据物体的沉浮特征分类。
2.对沉浮现象有探索的兴趣。
1.每人两人一份材料,内有积木、塑料玩具、有盖的小玻璃瓶、玻璃球、回形针、铁夹子等。个人记录表两人一份(见附表)。
2.每组1大盆装水,1块擦手毛巾。
3.集体记录表和沉浮字卡图片。
(一)感受沉浮现象,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2.请个别幼儿来轻轻的放到水里,仔细看它怎么样了?
3.教师:出示字卡,一起用动作来做一做沉和浮。这里画了一杯水,谁来贴一下沉下去的时候物体在水中的位置?浮起来是物体在水中的位置?适当纠正不对的。
4教师小结:像泡沫板一样飘在水面上的叫浮,像石头一样没在水中的叫沉。
(二)认识操作材料和记录表,商量记录方法。
1.认识操作材料和记录表。
3.商量记录的方法,老师这里有两个标记,你们觉得哪个可以表示沉?哪个表示浮?老师根据幼儿的猜测进行记录。
(三)引导幼儿两人合作探索并记录沉浮现象。
1.老师:现在要请大家来做实验来验证一下你的猜测。交代操作要求:两人一组,一人把东西放入水中,一人进行记录。放的小朋友每次选一个东西,轻轻的放到水中,然后就让他在水中,不要拿出来了,记录的小朋友看好放的是哪个,是沉下去的还是浮起来的,进行记录。(认一认小朋友的记录表)2.两人合作探索沉浮并记录。
(四)出示集体记录单,幼儿交流、分类。
1.教师:你猜对了吗?经过实验,结果怎样?(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验结果,在集体记录表中队每个物体逐一进行沉与浮的情况记录。)2.教师:现在我们给这些东西来分类,你打算怎么分呢?(引导幼儿根据沉与浮进行分类,每组有两个小筐,请把能沉下去的东西放在箭头向下的筐里,把能浮起来的东西放在箭头向上的筐里)3.幼儿把材料按沉和浮分类,刚才还有问题的小朋友可以到老师这边再来试试。
4.交流:大家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五)小结,扩展幼儿经验。
教师:今天我们发现了把物体放到水里,有的会沉下去,有的会浮上来。你还看见过哪些东西是浮在水上、哪些东西是沉在水里的呢?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如果教室里有的可以去拿过来试试。(轮船、鸭子等是浮的,石头等是沉的)
科学光与影的教案篇二
l 能够通过收集资料,对目前的生态现象做出判断。
2 能够参与讨论人类危害环境的行为。
3 能够就破坏生态平衡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4 能够做一个生态瓶,研究生态平衡的问题。
l 知道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了解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 知道人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
l 培养保护生态平衡的.思想意识。
2 意识到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唯一家园。
3 意识到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本课重点通过大量生动事例和探究破坏生态平衡的危害性,让学生感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有关生态系统被破坏的例子、我国自然保护区情况介绍以及有关生态农业和蓝色农业的资料。
1 课时
建立生态平衡概念。
1 .讲述: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都要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生物之间都有着一定的食物联系,形成了复杂的食物网,而这些生物与他们所生存的环境也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2 .出示一张动植物共生的自然景色图:你知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要有哪些成员吗?(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生命的物质)
3 .说说这些成员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4 .讲述: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数量通常都要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并且变化不大,这时这个系统就能达到平衡状态,我们在科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生态平衡。(板书课题)
5 .师举例说明。
1 .模拟生态平衡。
( 1 )制作鱼缸养鱼的生态瓶。
看 37 页图文说明,学习方法。
设计要求:
a 这是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
b 瓶中生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c 生态瓶必须透明,让生物得到阳光并便于观察。
d 生态瓶的采光以比较强的散射光为好,不能采用强烈的直射光。
饲养提示:
a 鱼的生命较脆弱,可用螺蛳替代养。
b 取用池塘水是需有家长陪同,注意安全。
( 2 )制作小草的生态瓶。
设计这两个生态瓶时为什么要密封?
( 3 )预测一下,:
a 不给鱼喂食,它可以活多久?放更多或更大的鱼到鱼缸里,情况会怎么样?
b 不打开瓶盖,瓶子里的小草可以活多久?
( 5 )学生制作生态瓶。(课堂组装一种,要求回家观察记录)
2 .知道破坏生态平衡会带来严重后果。
( 1 )谈话: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些链、网中的任何环节遭到破坏,这个平衡关系就会遭到破坏,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灾难。
( 3 )师举例说明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蛇与庄稼的故事。
( 4 )启发学生回忆还有哪些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
( 5 )阅读书上 39 页资料,思考讨论:
在这个亚利桑那州中白尾鹿和美洲狮、狼是什么关系?
是什么原因造成白尾鹿增多的?
人们的这样的做法使得白尾鹿的数量过大,又带来了什么问题?
现在人们这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三种解决措施,如果你是位生态学家,你会建议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说说理由。
3 .知道保护生态平衡的途径。
( 2 )教师适当介绍我国一些著名的自然保护区情况。(也可借助图片录像资料)
2 .师介绍桑基鱼塘生态农业模式。
本课习册学习传真机部分。
科学光与影的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2、能用图表记录昼夜交替对动植物的影响,如用图表记录蒲公英的变化;
3、能设计一些调查活动,回答和解决哪些动物适合昼间活动,哪些动物适合夜间活动;
1、知道有的动物适合昼间生活,如蜜蜂、蜻蜓等;
2、知道有的动物适合夜间生活,如蝙蝠、猫头鹰等;
3、建立事物之间存在普遍的联系的初步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奇妙影响,并以一定的方式赞美,如美文等。
教学准备:
有关昼夜对动植物产生影响的图片或影像资料,明暗对比明显的纸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2、学生发表各自意见。
3、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二、探究昼夜对植物的影响。
2、学生讨论并交流。
3、从这些植物的变化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吗?
4、学生讨论并交流。
5、小结:每种植物的生活习性都是受着节律的支配,这种节律有时按24小时变化着,和钟的周期一样。这种影响植物的节律我们也称作生物钟。
6、正因为昼夜对植物的影响,有位科学家就利用不同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做了一个花钟。(多媒体展示有关花钟的详细内容)
7、我们能不能利用昼夜对植物的影响规律来改造植物,比如,让郁金香在晚上也能开花。
8、学生讨论并交流。
三、探究昼夜对动物的影响。
1、既然昼夜对植物有影响,那么对动物也有影响吗?能不能举例说明。
2、学生交流各自解释。
4、学生交流各自见解。
5、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了解答案?
6、学生讨论、交流各自的`研究方法。
7、师生共同确定研究方法并进行调查访问。
8、交流调查访问结果。
四、探究蜗牛、蚂蚁等动物哪些是在白天活动,哪些是在夜间活动。
1、蜗牛、蚂蚁等动物哪些是在白天活动,哪些是在夜间活动。
2、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研究?
3、学生讨论并交流研究方法。
4、学生探究。
5、交流各自研究发现。
作业:选择一种夜间活动的动物,查资料了解它为什么喜欢在夜间活动,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科学光与影的教案篇四
1、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进行创作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2、对了解动画成因感兴趣,有探索科学的欲望。
3、鼓励幼儿进行简单的制作活动,能大胆地较完整地说出自己的制作过程。
画有小猫钉钉子不同形态的画纸若干(画纸左下角标有1――10的数字),快速翻动成动画的小画书若干,小纸盒十个,双面胶,钉书机,筷子画有小鸟和鸟笼子的画纸若干。
1、出示小画书,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都喜欢看什么?我这也有一部好看的动画片,它呀,就藏在我的这本小书里,你们想知道演的是什么吗?(发给幼儿每人一本小画书)
小朋友,你的小画书里画有什么?(个别幼儿回答)现在请小朋友玩一玩,怎样让里面的画面也像动画片一样动起来。(幼儿自己探索)×××,你的小书里演的是什么?你是怎样让它动起来的?(幼儿一边操作一边回答)×××,你的小书里演的是什么?你给小朋友操作一下。
看了这样的小书,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吗?……(幼儿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问题)刚才有的小朋友提出为什么小书里的人能动起来,这是因为我们的眼睛看过图片后会留下印象,在很短的时间内看过许多这样连续动作的图片,留下的印象就连起来,就像在放动画片。
2、幼儿自己制作平面动画小书
刚才是老师的小书里放动画片,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制作动画小书?前面有十个盒子,每个盒子里都藏着一个小秘密,等你从这十个盒子里把十个秘密都找齐了,你看一看会发现什么?(幼儿自由探索,有的孩子从动作上排序,有的孩子从图片左下角的数字上来排序,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相互帮助)十个秘密都找齐的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幼儿快速翻动,小猫就像在钉钉子)老师帮你把动画小书钉起来。
3、幼儿探索制作立体动画
小朋友真聪明,能把许多连续动作的图片制成动画小书,我这还有两幅图片,一幅是小鸟,另一幅是鸟笼子,谁能用这根筷子和双面胶来做帮手,让这只小鸟动起来,飞进笼子里。(教师一边说一边出示各种物品,幼儿自主探索,教师指导)×××小朋友做好了,你来演示一边,怎样让小鸟飞进笼子里?你是怎样做的?(幼儿回答先把小鸟图片的背面粘上双面胶,再粘上筷子,再把鸟笼子的图片粘到筷子上,双手一搓筷子,小鸟就“飞”进笼子里了)
4、结束部分
小鸟飞进笼子里了,我们让小班的小朋友看一看,是怎样做成的,好吗?(带领幼儿到小班去)
科学光与影的教案篇五
1.感知冰透明、冰冷,光滑,能化成水等特性。
2.能想办法让冰融化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冰块,杯子,夹心冰块,积木、筷子、热水、盘子,毛巾,盆,ppt
一、第一次探索,初步感知冰的特性。
2.幼儿探索并交流。
提问:冰是怎么样的?
3.小结:原来冰看上去是透明的,摸上去凉凉的,滑滑的,玩一玩,还会变成水。
二、第二次探索,感知让冰融化的方法。
1.提出要求老师想送你们一些小礼物,可是这些礼物都藏在冰块里,你们要想个办法才能拿到礼物,想个什么办法呢,谁来说一说?你们觉得这么多的办法都能拿到礼物是吗?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热水、木块、小棒,请你去试一试,看谁能够拿到礼物。
2.尝试取物并交流你用了什么办法拿到了礼物?你发现最后冰变得怎么样了?
3.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出了好多办法,有的用热水泡冰块,有的用小棒搅拌,还有的用木块敲,冰块慢慢化掉了,越来越小,最后大家都成功地拿到了礼物,真开心!
三、播放ppt,了解夹心冰块制作过程。
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把礼物放在冰块里面的?谁先来猜猜看。(幼儿猜想)还是请夹心冰块宝宝自己来告诉你们吧。(播放ppt)
四、延伸:制作夹心冰块送给爸爸妈。
科学光与影的教案篇六
1、什么是电磁铁,五年级下期湘版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电磁铁南北极可以改变。线管绕向改变了,电池两极接法改变了,电磁铁两极都会改变。
2、知道电磁铁通电有磁性,断电没有磁性。电磁铁有南北两极。
3、知道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4、学会制作电磁铁。
1、演示器材:自制小电磁铁一个、大铁钉两个、小盒式指南针一个、大头针几个、绝缘导线一根。
2、分组器材:绝缘导线一根、大铁钉一个、大头针几个、电池盒(带电池)一个、盒式指南针一个。
(一)教学引入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对电了解多少。
生答。
谈话:电对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今天我们要学习电磁铁,电铃、继电器、电话、电磁起重机、喇叭都应用了电磁铁的知识。
(二)学习新课
1、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演示电磁铁的制作:在铁钉上顺时针缠绕绝缘线管,就制作成了一个电磁铁。再反时针缠绕,制成一个电磁铁。
演示实验电磁铁特点:用一节电池,接通电流吸上大头针。切断电流,大头针落下。
提问:怎样制作电磁铁?
回答:将绝缘线管,案一个方向,往大铁钉上缠绕,绕成线圈,制成电磁铁。
2、指导学生研究电磁铁的性质
(1)磁铁磁性有无与什么有关系
提问:怎样让它产生磁性?
谈话:请你们分组制作一个电磁铁,亲自试一试。
学生制作与实验:教师行间指导,缠绕线圈、研究它的'磁性是怎样来的。
学生汇报。
(2)电磁铁有南北极
提问: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根据什么?
回答:电磁铁可能有南北极。因为磁铁有南北极,电磁铁也是磁铁,所以可能也有南北极。
谈话:同学们的想法对不对呢?请大家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一下。
设计实验:鼓励学生进行多种实验验证。
教师小结:表扬鼓励大家,指出最好的设计方案。
实验示范,根据学生最佳设计,示范实验方法:将电磁铁的两端分别慢慢地接近指南针,观察排斥哪极,吸引哪极。根据异极相吸的原理,确定钉尖和钉帽,各是什么极。
分组实验:教师行间指导。注意发现绕向不同和电池正负极不同,钉帽钉尖极性不同等现象。重点了解验证结果是什么。
学生汇报:电磁铁象其他磁铁一样也分南北极。
提问:你们有什么新发现,新问题?
回答:为什么同是钉尖,有的是南极,有的是北极。
(3)、电磁铁两极变化
谈话:电磁铁两极变化,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请同学们分组观察研究一下。
分组观察研究:教师行间指导。
学生汇报:两极变化可能和线圈绕向、电磁正负极接法有关。
谈话:同学们的看法对不对呢,请大家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一下。
设计实验。
教师小结。
演示实验:根据学生设计,当场改变线圈绕向,改变电磁正负极接法,利用指南针投影器件,进行实验验证。
教师小结:实验证明同学们的想法是对的。
(一)巩固
1、小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会了怎样制作电磁铁。知道了电磁铁通电就有磁性,断电就没磁性。知道了电磁铁也有南北极。还了解到了电磁铁两极的变化规律。
2、电磁铁的作用:请一名学生在讲台前制作电磁铁。
3、电磁铁的特点:请一名学生在讲台前用实验说明,电磁铁通电有磁性,断电没有磁性。
4、南北极:请学生用实验证明电磁铁有南北极。
(四)、布置作业
想一想电磁铁磁力大小。都一样吗?怎样磁力就大?怎样磁力就小?
科学光与影的教案篇七
1.尝试泡奶粉,发现奶粉味道浓淡与水量多少的关系。
2.对溶解现象产生新股。
3.乐意在小实验中与同伴交流,体验实验操作的乐趣。
1.包装好的奶粉足量,被子、调羹每组一份,搅拌棒若干。
2.每人三个一次性被子(里面放有相同数量的饮用水),一根搅拌棒,一个透明杯。
3.各种果蔬汁、酱(苹果、香蕉、胡萝卜、番茄等)。
一、谈话引题
策略1.教师出示整包奶粉
2.观察包装袋上的有关说明
指导语:1.这是什么?你喝过吗?谁泡给你喝的?
2.怎么泡呢?一起来看包装上的说明。
二、泡奶粉
策略1.教师出示三个杯子,杯中放一样多的谁。
2.三个被子中加入不容量的奶粉,引导幼儿观察奶粉浓度的不同。
3.幼儿尝试泡奶粉
指导语:1.三个一样多水的杯子,分别取名为1号杯、2号杯、3号杯。
3.根据你的口味,去试试泡一杯你喜欢的奶粉吧。
4.交流讨论:你在泡奶粉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5.小结:奶粉泡在水里不见了,这是溶解现象。如果杯中的水量不变,奶粉加多,味道就浓,奶粉加少,味道就淡。
三、调配果味牛奶
策略:1.教师出示苹果汁、番茄酱等。
2.将自己的果味牛奶与爸爸妈妈一起品尝。
指导语:有了这些水果蔬菜酱的加入,我们可以调配一杯果味牛奶。制作好以后请给爸爸妈妈一起分享!
科学光与影的教案篇八
本课从现象入手,指导学生进行模拟观察和实际观察,并能够进行有计划的、较长期的观察活动和记录,从而发现自然界的一些规律。本节课教师要充分提醒学生认识观察月相变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适时地帮助学生调整,从而提高科学观察的效率。本课主要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课堂教学。主要通过画月亮、排月亮、观察月相盒里月相的变化,对月相由初步的认识。第二部分:课外观察。通过连续观察一个月(或两个月)里的月相的变化,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通过交流日记,让学生体验观察过程,这个过程比他们得到月相变化的知识更为重要。
1、能够画出多个月相图,并能够按顺序排列,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2、连续长期的观察月相,养成实事求是观察记录的习惯,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教师准备:制作月相盒的材料,记录纸、月相日记表等。
学生准备:课前观察月相变化情况,要求记录下每天观察的时间、地点、天气情况、月亮的变化等,记录纸。
一、猜一猜
1、猜谜语:“小时两只角,长大没有角,到了二十多,又生两只角。”(打一天体)
2、学生思考后汇报:月亮。
3、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月亮。(板书)
二、研究月亮的各种各样形状
1、动手画月亮。
师:大家说说月亮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请你们画出月亮的样子。
(条件允许的学校,老师可以给每组准备10张24开的白纸,发给学生画月相的纸尽量做到大小相同,最好能在纸上先画出一个虚线的圆。这样可以方便比较、排序和发现规律。)
学生画月亮。
2、组织交流。(教师可相机介绍不同的月相所出现的不同时间。)
生:我画的月亮是一个圆月,这是月半的月亮,很亮很亮的。
生:我画的也是圆圆的月亮,不过,我的月亮上有许多环形山。
生:我画的月亮是姜黄色的,很细很细,弯弯的,像一只小船,荡漾在银河里。(这是月初或月底时看到的月亮)
生:我画的月亮只有半个,还有一半我们看不见了。(这是初八左右或二十二左右的时候看到的月亮)
3、研究月相。
(学生分组把10个不同的月亮排起来,并在课堂上交流、讨论,有不同的意见)
提醒学生:尽可能按时间排。
师生交流,得出正确的月相排列方法。
(可能会出现右蛾眉月在前还是左蛾眉月在前的争论,这个留在后面通过实际观察,给月亮做日记来解决)
4、制作月相盒。
教师介绍制作方法:在一个圆形的盒子上开8个圆形的观察孔,盒盖的内部悬挂一只乒乓球,在盒上斜插入一支电筒,就可以从每个观察孔观察到模拟的月相的变化,就像天空中的月亮的形状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画月亮、排月亮两个操作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学生成为科学课堂研究的主体。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制作月相盒,使学生由感性的认识向理性的分析过渡,教给学生用模拟实验来发现科学道理,便于学生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
三、作业:连续观察月相
生:实际看月亮。
师:看月亮需要很长时间的,能不能坚持到底?怎样记录?
教师提示:
1、不同的日子月亮出现的时间不同,要适当了解当晚的月亮大约什么时候出现,做到定时观察。
2、要注意天气状况,阴雨天看不到月相。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教育学生要有耐心和恒心,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观察,并填写下表。
农历时间 | 月相图 | 学生活动 | 教师引导 | ||||
初一到初十 | 交流观察到的情况。 | 月相为什么回发生变化的? | |||||
十一到二十 | 预测后再观察,并进行比较。 | 右蛾眉月和左蛾眉月的区别。 | |||||
二十一到月底 | 写观察小论文。 | 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 |||||
设计意图:在学生亲自观察月相的过程中,学生最大的收获就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和月亮能够这样地距离亲近,他们亲身体验了月相的变化,这种经历是学生最为宝贵的财富。在这种状态下,科学课堂变成了一种交流的场所,学生在这里交换情报,收集信息,产生新的问题,同时也促成学生进行新的持续的探究。
月亮位于日地之间时叫做“朔”(新月),月亮暗的半球朝向地球,所以我们看不见它,这便是农历三十、初一。朔以后一、二天,傍晚时分,镰刀状的新月在西边天空露面,月面(凸面)朝西。到初七、初八时成了半圆形,这时的月相称为“上弦月”,日落时月亮在正南方天空。上弦之后,月球的亮面逐渐增大,我们叫它凸月,到初七、初八,便到了“望”(满月),月亮同太阳遥遥相对,我们看到一轮明月于傍晚升起,通宵照耀,在早晨时落下。满月后,月亮的圆轮部分日益亏损,但还是超过一个半圆,我们叫它凸月,到农历的二十二、二十三,月面呈半圆形,于半夜升起,和上弦月相反,月面朝东,黎明时挂在正南天空。下弦月后,半圆继续亏损,成为挂在东方的一轮残月。这样依次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残月——再回到新月。它们的周期叫做一个“朔望月”,等于29.5天。
科学光与影的教案篇九
1、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七彩”(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关资料、录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种肥皂泡)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研究肥皂泡的兴趣
2、生回答。(好!)
(二)自主学习,研究肥皂泡
(1) 学生活动。
(2) 学生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
3、生回答。(颜色、形状、大小、弹性)
4、教师:请你选择一下最感兴趣而且是你可以研究的问题来研究。
(学生选择问题)请大家按选定的问题自由结组。
(学生自由结组)
(学生讨论)
6、教师:请各组选一位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案,其他同学可以给他们提出建议和意见。
(生汇报方案)
(三)观看录像,改进自己的方案
1、教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看完后,也许对你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2、学生观看录像,改进研究方案。(可与学生先探讨一下)
(四)扩展
教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下课后,请同学们努力搜集有关资料,继续丰富完善你们的研究方案,分工合作,准备研究所需的各种材料,也可以请老师、家长帮忙。
科学光与影的教案篇十
1、巩固幼儿对各种动物主要特征的认识,并形成家畜、家禽、野兽等概念。
2、教育幼儿要保护动物及其生活环境。
3、发展幼儿的比较、分析、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1、在活动室里设置山、沙、森林、草原、农舍等场景。
2、每位幼儿一张动物卡片。
一、引导幼儿回忆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通过分类形成概念。
“在我们活动室周围,有山、河、森林、草原、农舍、小溪、泥土地、现在请小朋友们帮助小动物们找到他们生活的地方。”
幼儿自由讨论:为什么它们会住在这里,集体讨论,形成家禽、家畜、野兽、水生动物、鸟类等概念。
三、教育幼儿要保护动物及其生活环境。
出示一组幻灯片(或图片,用实物投影图片),组织幼儿讨论怎么保护动物及其生活环境。
四、总结。
我们周围有许多动物,他们不但长得不一样,居住的场所不一样,同类的动物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如家禽、家畜、野兽、水生动物、鸟类等,为了让这些动物能一代一代地生活下去,我们要爱护它们,保护他们的生活环境,让它们像我们人类一样快乐的生活。
五、游戏:找家
“现在请小朋友听好音乐,随着音乐每人拿一张动物卡片,做相应动物的动作,为它们找到家。”(幼儿可交换卡片进行几次游戏)
科学光与影的教案篇十一
1、通过摆弄电动玩具,让幼儿对电池有初步的了解。
2、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乐意用短句进行表达。
每个幼儿一个电动玩具,内有电池;另备电池若干。
玩玩具——找电池——了解电池——延伸
电池宝宝藏在什么地方? 电池宝宝长得怎么样 ?
一、 情况分析
小班
议论
纷纷,有的还给“娃娃”剪头发。幼儿对理发有了一定的兴趣,我班的角色游戏又生成了一个新主题“理发店”。
二、 游戏目标:
1、 让幼儿知道自己在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会在游戏中做一些和角色相关的事。
2、 引发幼儿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
三、 游戏准备:
1、 材料提供 (1)、增加娃娃家及其他主题的物品投放,如:娃娃家的电视机、遥控器等;理发店的剪刀、梳子、吹风机、剃刀及洗发水等。 (2)、观察、捕捉幼儿游戏动向,根据幼儿游戏行为、发展和需要提供材料。
2、 知识准备 带领幼儿参观理发店,了解相关的人、事、物,并取得家长的配合,帮助幼儿积累相关主题的语言、行为。以“做客”、“理发”等内容展开讨论,启发幼儿分清不同角色、不同职责,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角色用语、角色行为。
四、 重点观察
“娃娃家”、“理发店”中幼儿游戏情况。
科学光与影的教案篇十二
1、通过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对蚕的观察发现。
2、探讨对观察现象的思考。
3、与其他小动物进行比较学习。
对蚕的生活习性及其生长特点进行观察,并能说出自己的认识、见解。
认识蚕的变态发育过程,进而理解生物的变态发育过程。
a、蚕若干、桑叶若干、同学们做好的观察记录、放大镜若干、有关蚕一生的一些文字、图片、视频资料。
b、蚕宝宝的身体颜色是怎样变化的(颜色的变化)?
c、蚕体色的主要照片,让学生排列顺序(颜色的变化)。
1、蚕宝宝每次能吃多少桑叶?它是怎么吃桑叶的(小组合作完成)?
2、蚕的蜕皮过程是怎样的呢(小组合作完成)?
a.你发现蚕蜕了几次皮(小组合作完成)?
b.蜕一次皮用了多少时间(小组合作完成)?
c.蜕皮前蚕有什么反常的情况(小组合作完成)?
d.蜕皮前和蜕皮后的蚕有什么不一样(小组合作完成)?
e.你认为你的.蚕还会蜕皮吗?
3、吐丝前的蚕宝宝。
a.许多同学都认为毛毛虫与蚕很相象,那蚕也会变成像蝴蝶一样的动物吗?
b.蚕宝宝什么时候变成蝴蝶一样的动物呢?
c.蚕什么时候结茧呢?你有什么根据?
(观察蚕,学生发现蚕的胸部变透明了,嘴中有少些丝吐出推测出蚕就要结茧了。)。
d.面对快要结茧的蚕宝宝你有什么想法和问题吗?
(1)蚕宝宝的肚子里本来就有丝吗(充分展示同学们的想象力)?
(2)吐丝后的蚕宝宝在茧子里做什么呢(充分展示同学们的想象力)?
将蚕与你喜欢的小动物进行比较。
科学光与影的教案篇十三
1、能通过多种方式获得植物生长过程和变化的相关信息。
2、能按照植物种植方法的提示种植选定的植物。
3、能根据公式计算种子的发芽率。
4、能搜集如何给植物施肥的资料。
:指导学生亲自播种一种植物,并设计制作记录植物生长的表格。
:指导并鼓励学生坚持持久地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花盆、花铲、植物种子、热水、冷水、泡种子的小盆、放土壤的其他容器。
:2课时。
(一)导入新课:
2、教师小结:搜集资料可以利用上网查询、利用声像资料查询、想有经验的菜农请教等方法。
(二)学习新课:
1、种茄子。
(2)确定种植的植物,并明确小组内的分工。
(3)师:种植需要哪些步骤?
(4)选择合适的工具,种植植物。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1)师:通过这段时间种植植物,你们有什么发现?
(2)学生汇报,有的小组活的比较多,有的比较少。
(3)师:怎样确定哪个小组的种子发芽率高?
(4)学生汇报测定。
3、给茄子准备“营养”。
师:人的生长需要营养,茄子的生长也需要营养,让我们给茄子准备一些营养吧!
4、记录茄子的一生。
师:想一想,茄子的生长过程可能是什么样子的?可以采用哪种方法记录茄子的生长过程?
师:同学们一定要坚持进行长期不懈的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不能半途而废。
5、教学反思:。
科学光与影的教案篇十四
1.感知柔软、坚硬、光滑、粗糙的感觉。
2.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觉。
1.一个纸盒,上面挖一个小洞(大小能保证幼儿把手伸进里面并能从里面拿出东西)。
2.纸盒内放入海绵玩具、玻璃球、布娃娃、板刷等物,数量与幼儿人数基本相等。
——怎么才能知道里面有什么宝贝呢?
——鼓励幼儿上来摸一摸,并告诉大家自己摸到的宝贝可能是什么,摸上去的感觉怎么样。
——把这个宝贝拿出来让别的幼儿摸一摸,看一看。
——这是一件什么宝贝?有什么用?
——请幼儿玩一玩自己摸到的宝贝,想出多种玩的方法。
——鼓励幼儿互相交换观察各自摸到的物品,感知它们的特点。
1.百宝箱内的物品尽可能是多种质地的,且数量要多。
2.幼儿摸宝贝时不能看,待说出自己的感觉并猜想是什么后,方能拿出来验证。
科学光与影的教案篇十五
1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
2知道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2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1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植物的叶表现出探究兴趣。
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为学生准备:校园中各种形状的叶,一根长有叶芽、嫩叶、老叶的植物枝条,学生活动手册。
课件。
1.出示几片叶柄、叶片、叶脉都比较清晰完整的叶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图上是什么叶,学生能说出最好,说不出时可直接告诉学生。
2.提问“这些叶是什么样的?都有什么特点?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学生会发现叶都有叶片、叶脉和叶柄。(具体名称不作要求)
3.提问:“是不是只是一片叶是这样的呢?你们有没有在其他叶上见过这些部分?”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叶具有相同的结构,为后面的“画一片叶”打基础。
1.出示需要观察的各种叶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认识这些叶,知道它们的名称。
2.接着出示各种叶,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字,和图片做比较,判断这些是什么叶。
3.知道了叶的名称后,让学生观察、比较各类叶的不同之处。在观察之前,教师应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通过看、摸、闻等方法比较叶在颜色、大小、硬度、形状、厚度、气味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4.观察之后,全班交流,对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和整理。交流过程可以围绕“叶是什么颜色的?”“叶的大小如何?”“叶的形状是什么样的?”等问题进行。
5.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叶排序来认识叶的大小。通过比较、描述,学生发现叶的颜色大多数是绿色的,但也有其他颜色。学生通过发现叶的大小不同,形状多种多样,从而感受到叶的多样性。叶的形状只要求学生能用“像什么”来表述即可。
6.教师组织“猜叶子”的游戏。教师或者学生描述叶的特点,让其他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叶。比如描述“这个叶的形状是椭圆形的,轮廓像锯一样,这是什么叶呢?”游戏后,教师可以进行总结,“我们能猜对叶子,是因为不同的叶的形状和其他许多方面是不同的”,帮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叶。
1.先出示采自同一根植物枝条上的.嫩叶和老叶,让学生比一比,判断它们是不是同一种树叶。
2.提出观察任务“它们有哪些不同?”给每个小组提供一根枝条,让学生对这根枝条上不同生长阶段的叶进行比较。(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关注到颜色浅、比较小的是“小时候”的叶,颜色深且比较大的是“长大后”的叶,教师可以顺势告诉学生,“我们通常把这样的叶分别称为嫩叶和老叶”。叶是有生命的,从叶芽开始,会长大、会死亡。)
1.先让学生说说需要画出叶的哪些部分。
2.画法需要教师指导,先画叶片、再画叶柄,最后画叶片上的叶脉。教师在示范时,可以手持一片叶,边观察边画,学生跟随模仿。学生画完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让其他同学来猜猜画的是哪一片叶。
做叶画。在课堂上展示几幅叶画图片,最好是实物作品。让学生在课后进行。作品可做展示。
科学光与影的教案篇十六
2、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教师准备菊花、牡丹花、郁金香、蝴蝶兰的图片和这些花卉的介绍;
2、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到公园或周边收集花瓣。
歌曲《我的小花园》
1、师:小朋友们,刚刚这首歌里都有什么呀?
幼儿:花园、白花、红花……
2、师:那你今天给我们大家带来什么花啊?
幼儿介绍自己收集来的花的颜色和名称。
(一)、播放向日葵
1、猜猜这是什么花。它叫“向日葵”;
2、是什么颜色的?介绍向日葵是由根、茎、叶、花、果实五部分组成;
3、、向日葵在生长的过程中是跟着太阳转,向日葵完全开花之后就不再跟着太阳转了;
4、它的果实就是你们吃过的“葵花籽”。
(二)、播放百合花
1、猜猜这是什么花。它叫“百合花”;
2、是什么颜色?花色还有白、黄、粉、红等多种颜色;
3、介绍百合花呈钟形、喇叭形。
(三)、播放牡丹花
1、猜猜这是什么花。它叫“牡丹花”;
2、是什么颜色?花色还有白、黄、粉、红、紫及复色;
3、牡丹有“花中之王”的美称。
(四)、播放蝴蝶兰
1、猜猜这是什么花。它叫“蝴蝶兰”;
3、花姿优美,颜色华丽,为热带兰中的珍品,有“兰中皇后”之美誉。
(五)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些花,你们觉得花儿美吗?小朋友们可以看看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的美丽的花,你发现了别忘了要和我们大家分享哦!
在歌曲《我的小花园》中结束。
科学光与影的教案篇十七
1、利用科学图画书,初步了解动物嗯嗯的特征及作用。(重点)。
2、能用语言大胆地描述不同的嗯嗯。(难点)。
ppt、图书《是谁嗯嗯在我头上》、动物图片以及相应的嗯嗯图片人手一份。
一、出示图书,引起幼儿兴趣。
"这是谁啊?它头上有什么呢?""这是谁的恩恩呢?"。
二、集体看图书,老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认识常见动物的嗯嗯。
重点引导幼儿讲述幼儿描述嗯嗯的特征。
三、教师小结。
原来小动物们的嗯嗯大小、形状、颜色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大大的,有的是小小的、有的是圆圆的、有的是长长的、有的是黄黄的、有的是白白的、有的是黑黑的。
四、幼儿操作。
为小动物匹配嗯嗯,巩固对动物嗯嗯的认识。
1、交代要求。
2、幼儿操作。
3、请幼儿将自己匹配好的找一位客人老师说一说。
五、活动结束。
科学光与影的教案篇十八
1、知识与技能:列举生物的形态适应环境的具体实例。
2、过程与方法:能用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能用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观察法、实验法。
图片。
活动一:找出图中的动物。
1、找动物,意识到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2、交流我们的发现。
3、资料卡。
(1)保护色:生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越相似,就越容易隐蔽自己,有些动物,如变色龙,能改变身体的颜色,适应不同的环境。
特点:不易被发现。
作用: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
例子:北极熊雷鸟变色龙比目鱼。
(2)警戒色:毒箭蛙用鲜艳的颜色来警告掠食者——不要吃它。
特点:色彩鲜艳,容易被发现。
作用:对敌害起预先示警的作用。
例子:黄蜂有毒毛的蛾类银环蛇瓢虫。
(3)拟态:枯叶蝶借助与枯叶相似的外表保护自己免遭其他捕食者的侵袭,这是一种昆虫对另一种昆虫或植物形态的模仿。
特点:酷似他物,不易识别。
作用:利于避敌,捕食。
例子:竹节虫枯叶蝶螳螂蜂兰。
活动二: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还有哪些呢?
1、了解其他动物适应环境的事例。
青蛙冬眠乌贼释放墨汁壁虎断尾。
2、整理研究结果。
给处在丛林、沙漠等不同环境中的士兵设计服装。
1、保护色:
特点:不易被发现。
作用: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
例子:北极熊雷鸟变色龙比目鱼。
2、警戒色。
特点:色彩鲜艳,容易被发现。
作用:对敌害起预先示警的作用。
例子:黄蜂有毒毛的蛾类银环蛇瓢虫。
3、拟态。
特点:酷似他物,不易识别。
作用:利于避敌,捕食。
例子:竹节虫枯叶蝶螳螂蜂兰。
教学后记:学生能用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科学光与影的教案篇十九
1.能够指出脸上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正确位置。
2.知道自己笑的样子很可爱,大家都喜欢。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若干镜子或一面大镜子。
1.教师利用布娃娃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小朋友想知道她是谁嘛?小朋友请看,原来是布娃娃呀!小朋友跟她打个招呼吧!
幼:你好。
师:小朋友真有礼貌,你们看一看她长得漂亮吗?
幼:漂亮。
师:因为这个布娃娃很喜欢笑,所以它长得这莫漂亮,小朋友笑一个我看你们长得漂亮吗?还真漂亮,以后我们小朋友要经常笑。
你们来观察一下布娃娃的脸上都长着什么呀!
幼: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
2.请幼儿照镜子并提问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好多的镜子,请你们仔细观察你们的脸上都长着什么,小朋友站在镜子面前看看自己的笑脸“我们的脸上都长着什么?”“扮个小鬼脸看看……”
幼:长着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师:小朋友咱们对着镜子笑一笑,笑起来这漂亮。
3.教师带宝宝做五官游戏
师:小朋友请看老师变出什么来了毛毛虫,你们伸出小指头也来变一个吧!当老师说:“毛毛虫爬呀爬爬到你的什么时,小朋友马上指导相应的位置,教师以此让小朋友指到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老师先由慢到快。
“看xx指得又快又准确。”“其他宝宝要加油奥!”游戏反复进行。
4.引着宝宝笑一笑
教师和宝宝对着镜子笑一笑让宝宝知道笑起来很可爱,大家很喜欢。
幼:想。
师:“来,咱们大家拍个照,笑一笑!”。
活动结束。
科学光与影的教案篇二十
一、探究发现不同的纸在水中的变化,感知纸的吸水性。
二、学习耐心、细致的观察实验中发生的现象。
三、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四、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一、教具:四种纸的展板、大记录表、塑料纸、纽扣面膜纸。
二、学具:纸娃娃若干、幼儿记录表、透明水盆、笔。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一)出示四种纸的展板,认识纸。
教师提问:我们每天都会碰到各种纸,看看这里有些什么纸?哪些地方可以找到这些纸?
(二)小结: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餐巾纸、报纸、绘画纸和牛奶盒纸。
过渡:我用这四种纸做了四个纸娃娃。你们看!今天纸娃娃们要做潜水运动员。
教师提问:你们猜谁会"潜水"?为什么?
二、动手实验。
(一)介绍材料:每桌有一个透明塑料箱,四个不同材质的纸娃娃,一份小记录表。
(二)幼儿做实验,教师观察。
三、分享交流实验结果。
(一)提问:纸娃娃放在水中有什么变化?
(二)各组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
小结:原来不同的纸吸水性也不同,餐巾纸最容易吸水最会潜水,牛奶盒纸最不容易吸水最不会潜水,报纸和绘画纸也会吸水,但是吸水的时间会长一点。
四、延伸活动,了解不同纸的作用和好处。
(一)由纸娃娃吵架引出面膜纸和塑料纸的对比实验。
(二)小结:不管是吸水性强的纸还是吸水性弱的纸,它们各有各的好处,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好处。
五、延伸结束。
请幼儿再找找不同的纸,拿到活动室来做实验。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科学光与影的教案篇二十一
1。在捡菜的过程中进行分类比较,了解韭菜。大蒜。葱的不同特征。
2。在种植过程中,发现根能吸收营养,帮助植物生长。
1韭菜。大蒜。葱。
2筐若干个(三只以上)。
3小花盆若干。
一。谈话
你们在家吃过韭菜。大蒜。吗?那认识它们吗?
二。拣菜
1。出示一筐菜。
菜场一早送来许多菜,可是粗心的送菜人把好几种菜混在了一起,给厨房的厨师带来了许多麻烦。厨师请我们小朋友帮忙,把这些菜分开放在各自的筐里。
2。幼儿一边拣菜一边把菜分别放入不同的筐中。
我们来帮厨师把菜分分开,把这些菜放在不同的筐中。
3。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分开摆放?
好,我们把菜分好了,那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分开摆放呢?这样摆放有什么好处?
4。引导幼儿说出三种蔬菜的不同特征。说说谁像哥哥,谁像弟弟,谁像妹妹。
5。师小结。
韭菜妹妹的叶子从上到下都是一样粗的,叶子是扁的。窄的;大蒜哥哥的叶子上面小下面大,又宽又扁;葱弟弟的叶子中间是空的,圆柱形的。
三。种植韭菜。大蒜(有根的)。葱(有根的)。
1。刚才我们了解了这三种蔬菜的不同特征,现在我们要来种植这三种蔬菜,那该怎么种呢
2。取部分韭菜。大蒜。葱,切下其下半段。
每个小朋友先选其中一样蔬菜,然后把你选的这样蔬菜的上半段去掉,看看还剩下些什么。
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3。把它们种植在同一花盆里,比一比谁长的高。
我们把三种蔬菜的下半段种在花盆里,看看它们谁长的又快又高。
4。幼儿种植蔬菜
5。把它们放在自然角中,鼓励幼儿学着照顾,并观察其生长情况。
科学光与影的教案篇二十二
2.品尝酸、甜、苦、辣、咸的不同味道。
3.学习相关汉字。
活动准备
1.食物:柠檬,香蕉,苦瓜,姜,咸梅。
2.酸、甜、苦、辣、咸汉字卡若干
1.出示切成小块的苹果,引起幼儿品尝兴趣。
教师游戏口吻:哟!好吃的苹果,谁想尝尝呀?
(请各别幼儿品尝,并说出味道。)
2.品尝:酸甜苦辣咸
(1)老师这里还有许多好吃的呢?谁想吃呀?
(2)请5名幼儿在台前站好,教师分别让他们品尝不同味道的食品,
提示全体幼儿注意观看他们的表情。
(3)品尝:柠檬,香蕉,苦瓜,姜,咸梅。
3.学习相关汉字。
(1)根据图片认识汉字:酸 甜 苦 辣 咸
山楂(酸),糖(甜),苦瓜(苦),辣椒(辣),盐(咸)。
(2)教师出示食物,让幼儿找出相关味道的汉字。
4.幼儿操作游戏
幼儿两人一组,一人说汉字,一人找出汉字卡片。
互换角色反复游戏。
科学光与影的教案篇二十三
1.通过比较了解事物间的细微差别,了解米饭中含有淀粉,淀粉遇碘酒会变色。
2.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的训练。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的精神,学会使用工具进行验证的科学方法。
了解米饭中含有淀粉,淀粉遇碘酒会变色。
1.让学生学会使用科学的观察方法,有目的的研究。
2.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的训练。
小组材料:一小团米饭、一些大米、一次性饭碗1只、水桶1只、金属汤匙1个、淀粉、一次性筷子4双、蜡烛1支、水1小杯、碘酒1瓶、滴管2根、火柴1盒、白纸5张、棉花签2根、培养皿1只、毛巾1块、废物盘1个、塑料药匙1个。
教师材料:一次性筷子1双、金属汤匙1个、淀粉1小包、白纸1张、米饭、滴管2根、水1小杯、碘酒1瓶、棉花签1根、废物盘1个。
(一)导入(1分钟)。
谈话:(出示米饭)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观察米饭。(板书课题:米饭的观察)。
(二)观察米粒与饭粒有什么有同。(8分钟)。
1.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米粒与饭粒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一下,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比较?
(大小、软硬、粘手与不粘手、颜色、形状、香味、味道)。
2.学生分组观察,教师巡视。
3.汇报比较结果。
4.有同学发现米饭越咀嚼越甜,我们一起来试一下。(试两次)。
有谁知道原因吗?(板书:淀粉)。
(三)淀粉的观察(29分钟)。
1.观察淀粉(14分钟)。
学生观察淀粉,并汇报。(白色、细、滑)。
(2)刚才,同学们通过看、摸、闻观察了淀粉,现在金老师把一小勺淀粉倒在汤匙里,加一滴管的水,再用筷子搅一搅,淀粉会有什么变化呢?大家动手观察一下。
(3)如果把这淀粉糊用火加热又会有什么变化呢?想做这个实验吗?
这个实验要用火,所以特别要注意什么?(注意:安全)。
学生分组实验,并汇报实验发现。(淀粉像米粒一样加水加热后变大了。)。
(1)谈话: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点蜡烛、拿米饭,手都弄脏了,现在大家到水桶里把手洗一下,我看哪个组动作最快。
洗干净了吗?金老师不放心,我请一样东西来帮忙。(出示:碘酒)认识吗?有什么用呢?教师示范消毒。(给拇指和食指涂上碘酒)。
学生拇指和食指消毒。
(2)谈话:消好毒了吗?现在我们来做个有趣的实验。
在每个课桌里都有一张白纸,请大家把它拿出来。现在,请每个同学用这两个消过毒的手指,捡出4粒米饭,排列在这张白纸上,注意要求:一要整齐,二不要把饭粒弄脏。
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
是不是你把饭粒弄脏的呢?猜测一下这是怎么回事?
(4)碘淀反应。
谈话:淀粉遇到碘酒真的会变色吗?你有办法验证吗?(师提示用滴管)好,我们来试一下吧。
学生实验,并汇报实验发现。
是不是所有含有淀粉的食物遇到碘酒都会变色呢?
学生检验米粒,并汇报。(师板书:变色)。
(四)复习巩固:(2分钟)。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你还想研究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