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优秀24篇)
教案的编写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在编写教案时,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教案的实施,教师可以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篇一
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投影仪。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
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二、新课讲授。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右面这幅展开图。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得到右面正方体展开图。
观察后,小组议一议。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出示教材第24页例1。
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表面积)。
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3)尝试独立解答。
(4)集体交流反馈。
老师根据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板书。
方法一:长方体的表面积=6个面的面积和。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28+0.28+0.2+0.2+0.35+0.35=1.66(m2)。
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
方法三:(上面的面积+前面的.面积+左面的面积)×2。
(0.7×0.4+0.5×0.4+0.7×0.5)×2=0.83×2=1.66(m2)。
(6)请同学们尝试自己解答教材第24页例2,集体交流算法,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解答计算正方体表面积的。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2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页练习六第1、2、3、4、6、7题。
四、课堂小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篇二
1.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结合实际生活,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2.通过练习、操作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求知欲。
课件。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且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请大家试着解决下面的两个问题。(出示课件)。
1.做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的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纸板?
2.一个棱长和为180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师: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就是计算出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只需要计算其中一部分面的面积之和,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思考了。
二、新课讲授。
1.教材25页第5题。
(2)学生读题,看图,理解题意。
(3)“上下面不贴”说明什么?(说明只需要计算4个面的面积,上下两个面不计算)。
(4)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5)集体交流反馈。
方法一:10×12×2+6×12×2=240+144=384(cm2)。
方法二:(10×12+6×12)×2=(120+72)×2=384(cm2)。
答: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需要384平方厘米。
2.教材26页第8题。
(1)课件出示教材26页第8题图片及文字:一个玻璃鱼缸的形状是正方体,棱长3dm,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鱼缸的上面没有盖)。
(2)学生读题,看图,理解题意。
(3)提问“鱼缸的上面没有盖”说明什么?(说明只需计算正方体5个面的面积之和)。
(4)请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
3×3×5=9×5=45(dm2)。
答: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45平方分米。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9、10题。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方法一:10×12×2+6×12×2。
=240+144。
=384(cm2)。
方法二:(10×12+6×12)×2。
=(120+72)×2。
=384(cm2)答: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需要384平方厘米。
3×3×5。
=9×5。
=45(dm2)答: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45平方分米。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篇三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维品质。
能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件。
一、复习导入。
2、如果要求正方体的表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怎样求?
二、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26页第11~13题。
1、第11题。
(1)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粉刷教室要粉刷几个面?哪一个面不要粉刷?还要注意什么?
(3)列式解答。
4[86+(83+63)2-11.4]。
=4120.6=482.4(元)。
答:粉刷这个教室需要花费482.4元。
2、第12题。
这是一道计算组合图形的表面积的题,提醒学生:两个图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不能算在表面积里。
分析:前后面的面积是相等的,就是把3个长方体前面的面相加即可。
左右两面也相等,实际上就是求中间这个长方体左右的两个面即可。
=(2200+2600+1600)2=12800(cm2)。
涂红油漆40652+40403=5200+4800=10000(cm2)。
答:涂黄油漆的总面积为12800cm2,涂红油漆的面积为10000cm2。
3、第13题。
提示:把一个长方体从中间截断,就可以分成两个正方体。
让学生分别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和切后的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和,再比较它们的表面积,看有没有发生变化。
小结:截完后,增加了两个截面。所以,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大于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四、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篇四
长方体和正方体中每个面的面积计算是旧知识,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要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使学生准确地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六个面之间的位置、大小关系,进而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中,设计安排了学生实物操作,观察平面图、立体图的动画演示,其目的是让学生的思维活动上两个台阶,其一是由看实物到看立体图,其二是由知道了长、宽、高就能想象出实物图形,这样既使学生在空间图形的基础上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新课教学分为三部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篇五
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初步学会求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概括、推理的能力。
谈话:出示长方体,如果想把这件礼物包装一下,你觉得需要知道什么?
师:在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知道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这就叫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师:要求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你觉得要知道什么?
教师出示长方体透视图。
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面与面有什么特点?
说说各个面的长与宽。
提问: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想一想,要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必须先算出哪些面积?
出示例1。
学生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提问:求这个木箱的表面积是多少实际就是求什么?(六个面的面积)。
那我们可以怎么想呢?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8×5×2+8×4×2+5×4×2。
提问:8×5×2、8×4×2、5×4×2分别求的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边在算式下标明上下、前后、左右,接着,让学生检查一下?有没有漏算或者重复计算的面,然后让学将完成例题。
提问:这道题还可以怎么列式呢?
同桌同学讨论,解答。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算式:(8×5+8×4+5×4)×2。
提问:问什么先算3个面的面积和再乘以2?
学生用以长方体教具演示帮助学生回答,然后,将黑板上的原长方体的展开图的前、下、右面裁下,与左、上、后面进行重叠,帮助学生弄清道理。
提问: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联系?(第一种方法是先分别算出上下、前后、左右面的面积,然后再加起来。第二种方法,算出前面、右面、下面的面积再乘以2。第二种方法是第一种方法根据乘法分配律变成的。)。
提问:哪一种方法更简便?(第二种)。
教师: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关键的事要正确找出3组面中每个面的长和宽。
完成练一练第1题。
你还有什么方法?如果有两个面是正方形,那么其它四个面都是一样的。
独立完成试一试,说说立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完成练一练。
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要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要准确找到每个面的长和宽。
作业本。
2、一个长方体的上下两个面都是正方形,表面积是224平方厘米,正好能截成体积相等的三个立方体,每个立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篇六
3.正确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一、联系实际,揭示课题。
同学们,学校利用这个假期同学们休息的时间,要对我们的教室进行从新粉刷。
在粉刷之前,校方提前进行了资料收集,收集的资料如下:
1.每个教室的长8米,宽5米,高3米;
2.每个教室要对四壁和屋顶进行粉刷;
3.每个教室门窗的面积共20平方米;
4.每个教室要粉刷三次;
5.第一次粉刷每平米用涂料0.5千克;第二次和第三次粉刷每平米只用去涂料0.2千克。
6.我校共有个教室需要粉刷。你能根据校方收集的上述信息帮助校方计算出应该买多少涂料吗?(揭示课题)。
二、师生交流,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1:什么叫表面积?
生3:学了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处?
三、师生互动,探究问题。
1.学生操作,解决问题;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请将这个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学生操作)我们将正方体沿着棱剪开,就得到了一个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
(出示学生得到的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
(2)引导学生观察得到的正方体的展开图,思考: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有什么特征?
2.组内交流,发表见解;
(1)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有6个正方形的面组成。
(2)它们的形状都相同。
(3)它们的面积都相等。
3.教师引导,深入探究;
(1)想一想可以怎么求这6个面的面积总和。先求出1个面的面积,再乘以6,就是这6个面的面积总和。
(2)请你试着求一求你手中的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总和。
注意:先测量棱长的尺寸,再计算,取整厘米数。(学生计算)看书巩固,掌握方法;刚才我们计算的就是正方体的表面积,那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可以怎么求呢?书上有具体的介绍,请打开书,翻到p39,看书回答:
四、巧加点拨,学而致用。
1、追随上知,质问质疑。
2、迁移知识,灵活运用。
学生利用所学方法推导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3、组际交流,发表见解。
4、看书小结,掌握方法。
请打开书,翻到p40,看书回答:
5、引用方法,灵活解答。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3、能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想:。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谈话。
师:你们快要毕业了,我们班级陈艾菲的妈妈为我们班级的每个孩子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对!是一本长方体的相册,里面有我们班每一个同学的照片。
多媒体:相册。
2.引题。
师:你能说说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呢?
二.实践操作,探究方法。
1.提出问题。
师: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什么有关呢?
师:小组可以先讨论讨论,再把算式写在纸上,贴到黑板上来。
2.分组合作进行计算。
3.小组讨论并把算式贴在黑板上:
方法一:30×28×2+30×5×2+28×5×2。
方法二:(30×28+30×5+28×5)×2。
4.在完整解答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注意写“解”,单位。
5.小结: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般有哪几种方法?
(根据总结,演示多媒体)。
6.练习:
师:老师的难题解决了。那你们昨天不是回家测量了长方体形状物体的长、宽、高,现在你们给同桌求它的表面积好吗?注意只列式不计算。
出示几份学生计算物体的表面积:
(1)餐巾纸盒。
问:求餐巾纸盒的表面积有什么用呢?
(2)大橱。
问:求大橱的表面积有什么用呢?
7.出示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探讨了什么问题呢?
8.这里有个长方体,看看哪个算式是正确的?
(1)已知长方体的长2厘米、宽7厘米、高6厘米,求它的表面积的正确算式是()。
a.2×7×2+6×7×2+6×2。
b.(2×7+2×6+6×7)×2。
c.2×7+2×6+6×7。
(2)给一个长和宽都是1米、高是3米的长方体木箱的表面喷漆,求喷漆面积的正确算式是( )。
a.(1×1+1×3+1×3)×2。
b.1×1×2+1×3×4。
c.1×1×2+1×4×3。
问:那2、3、两个算式有什么道理呢?小组可以先讨论讨论。
师:先说说1×1×2+1×3×4有什么道理?
(多媒体演示)。
师:那1×1×2+1×4×3有什么道理呢?
生:1×1×2求的是上下底的面积,正方形的边长就是长方形的宽。1×4就是4个长方形拼成的大长方形的长,×3就是大长方形的面积。
(3)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是4m,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
a.4×4×4 。
b.(4×4+4×4+4×4)×2。
c.4×4×6。
问:为什么第3个答案也是正确的?
(多媒体演示)。
9.问:这节课你掌握了哪些本领?
完整板书:和正方体。
三.巩固练习:
(小组讨论)。
生:计算的结果是能做成的。
生:6×6=36(平方分米)。
(4×1.5+4×2+2×1.5)×2=34(平方分米)。
师:铁皮的面积是36平方分米,书箱的表面积是34平方分米,看来是够的,那老师就开始做了。
(教师演示)。
问:不够了,为什么会不够呢?
问:那怎么办?
生:把旁边多余的切下来移到左面这里,用焊接的方法拼起来。
师:所以在制作物品的过程中,还不能单看表面积的大小是否合适,还需要考虑到其他种种因素,我们不能把所学的知识生搬硬套地运用到实践中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课后拓展练习:
多媒体出示:一个火柴盒。
师:我就把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请同学们课后来解决好吗?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解决。明天上课时我们来作交流。
五、课堂小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篇八
(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可展开)、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1.口答填空。
(1)长方体有()个面,一般都是(),相对的面的()相等;
(2)正方体有()个面,它们都是(),正方形各面的()相等;
(4)这是一个(),它的校长是()厘米,它的棱长之和是()厘米。
教师: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它们的表面都有6个面,今天就来研究它们表面的大小。(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出示长方体教具,用手摸一下前面(面对学生的面),说明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再用手摸一下左边的面,说它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它的大小是它的面积。
教师:长方体有几个面?学生:6个面。
教师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摸一遍,说明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请学生拿着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盒子也摸一摸,同时两人一组相互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讨论。(把六个面展开放在一个平面上。)。
教师演示:把长方体盒子、正方体盒子展开,剪去接头粘接处,贴在黑板上。也请每位同学把自己准备的长、正方体盒子的表面展开铺在课桌上。
学生四人一组边操作边讨论后归纳:
请同学用自己的展开图练习找各面的长宽。然后再请一两位同学上讲台,指出黑板上展开图中相等的面和对应的长和宽。
教师:我们再从立体图形上看一看。(用电脑动画软件或抽拉投影片演示)。
(图像要验证相对的面相等,展示每个面对应的长和宽。)。
学生讨论后归纳,老师板书:
上下面:长×宽×2。
前后面:长×高×2。
左右面:高×宽×2。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或学生板书,同时其余同学填书上。)。
解法1:6×5×2+6×4×2+5×4×2。
=60+48+40。
=148(厘米2)。
解法2:(6×5+6×4+5×4)×2。
=(30+24+20)×2。
=74×2。
=148(厘米2)。
答:至少要用148厘米2纸板。
练一练:(投影片)一个长方体长4米,宽3米,高25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米2?(请几位同学用投影片做,选作订正样题。)。
教师:如此题改为同样尺寸的无盖塑料盒求表面积如何办?
学生:应该少算上边的一面。列式:
学生:一个面的面积乘以6。
学生:棱长×棱长×6。
(2)试解下面的题。
例2(投影片)一个正方体纸盒,棱长3厘米,求它的表面积。
请同学们填在书上,一位同学板书:
32×6。
=9×6。
=54(厘米2)。
答:它的表面积是54厘米2。
教师:如果这个盒子没有盖子,做这个盒子要用多少纸板该如何列式?
学生:少一个面。列式:32×5。
教师:说表面积是指六个面,实际问题中有的不是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审题时要分清求的是哪几个面的和。
(3)练习:课本p26做一做。(请两位同学写投影片,其余同学做本上。)。
用学生投影片集体订正。
1.口答课本p27:1。
2.计算课本p27:2。(各请两位同学用投影片写,集体订正。)。
3.口答。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长方体的三角棱分别叫它的长、宽、高。()。
(2)一个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求它的表面积的列式是42×6,结果是48分米2。()。
(3)用四个同样大的正方体小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四个小正方体表面积的和小。()。
(四)课堂总结及课后作业。
2.作业:课本p27:3,4,5。
长方体和正方体中每个面的面积计算是旧知识,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要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使学生准确地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六个面之间的位置、大小关系,进而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中,设计安排了学生实物操作,观察平面图、立体图的动画演示,其目的是让学生的思维活动上两个台阶,其一是由看实物到看立体图,其二是由知道了长、宽、高就能想象出实物图形,这样既使学生在空间图形的基础上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新课教学分为三部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篇九
1、填空。
(2)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必须知道长方体的()。
(3)一个长方体的长是6分米,宽1.5分米,高3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0.5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
(5)一个长4分米、宽2分米、高2分米的长方体,它占地面积最大是(),表面积是()。
4、两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5、做20个棱长为30厘米的小正方体纸箱,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硬纸?
13、一个卫生间长2.4米,宽1.8米,高2米。
(1)如果在四壁贴上花墙砖,贴墙砖的面积为多少平方米?
(2)用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花墙砖贴墙,需要多少块?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篇十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5页例4及随后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四第1~5题。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操作、讨论、交流、归纳的过程,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一些与表面积计算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初步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实际价值,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和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创设情境。
谈话:昨天,老师要求同学们从家里找一个长方体纸盒带到学校来,都带来了吗?(带来了)请大家先拿出自己带来的长方体纸盒,用尺量一量,你带来的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把测量的数据记录在练习纸上,并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填空。
出示练习四第1题的填空部分。
学生测量数据并完成填空,组织交流。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同学们手中的纸盒,讨论一下,你打算从哪个方面来研究这些纸盒。
反馈:你认为可以从哪个方面来进一步地研究这些纸盒?(学生可能想到:把这些纸盒分分类;看做这些纸盒需要多少硬纸板;这些纸盒内能装多少物品)。
揭题: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地去研究和发现。今天我们选择其中的一个来研究,就选做这些纸盒需要多少硬纸板来研究吧。
二、自主探索。
谈话:确定了研究和探索的方向,下面要思考的问题就应该是用怎样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怎样计算做一个纸盒需要多少硬纸板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带来的纸盒为例,按下面的要求开展研究活动。
出示活动要求:
(1)独立思考,想办法求出做自己的这个纸盒需要多少硬纸板。
(2)把自己的计算方法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3)小组讨论:怎样计算做一个长方体纸盒需要多少硬纸板?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把纸盒拆开,再计算每个面的面积。
(2)先算出每个面的面积,再把6个面加起来。
(3)在计算6个面的面积时,发现计算的方法不够简便,改为分别求出3组相对的面的和,再相加。
(4)分别求出每组相对的面中一个面的面积,相加后再乘2。
引导:每个小组都完成自己的任务了吗?再请同学们在小组里把你们小组刚才的研究过程整理一下。看一看,你们小组的同学想出了几种求做一个长方体纸盒需要多少硬纸板的方法,在这些方法中,哪种方法是比较简便的,然后再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怎样的形式向大家汇报。
反馈:哪个小组先上来,把你们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在一个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的同学要仔细地听,认真地想,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向他们提问。
学生按小组带着自己的纸盒和计算过程,到实物展示台上汇报。[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两点:
(1)求做这个长方体纸盒需要多少硬纸板,就是求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
小结并板书: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帮助解答。
如果学生提出:做一个长方体纸盒还需要留出一些连接的地方,为什么不计算连接处所需要的纸?则引导通过交流体会一般情况下,我们只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接头处所需要的纸,很多情况下是忽略不计的。所以,实际问题中经常出现至少需要用多少硬纸板这样的问题。
如果有学生提出:有些纸盒只有5个面怎么办?则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算,再告诉学生,应用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解决问题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下节课我们将专门研究这样的问题。
出示:试一试。
提问:求做这个正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硬纸板,就是求什么?
再问:怎样求正方体的表面积?自己在下面试一试。
学生独立解题,教师巡视。
反馈: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出示第15页的练一练。
学生独立练习,并组织交流。
2、完成练习四第2题。
出示题目(长6cm、宽5cm、高3cm的长方体)。
提问:第一个问题要求的是什么?第二个问题呢?
学生练习后,提问: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想到了什么?(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先求出每组相对的面中一个面的面积,再用三个面的面积和乘2,比较简便。)。
3、完成练习四第3、4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反馈。
4、完成练习四第5题。
四、课堂总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五、课外延伸。
出示练习四第6题。
提问:我们知道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就是求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怎样解决这里的问题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到生活中找一些这样的例子,再想一想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下节课将专门研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篇十一
学习目标: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能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运用: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如果告诉了长方体的长、宽、高,怎样求它的表面积?
2.如果要求正方体的表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怎样求?
二、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26页第11~13题。
1.第11题。
(1)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粉刷教室要粉刷几个面?哪一个面不要粉刷?还要注意什么?
(3)列式解答。
4[86+(83+63)2-11.4]。
=4120.6=482.4(元)。
答:粉刷这个教室需要花费482.4元。
2.第12题。
这是一道计算组合图形的表面积的题,提醒学生:两个图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不能算在表面积里。
分析:前后面的面积是相等的,就是把3个长方体前面的面相加即可。
左右两面也相等,实际上就是求中间这个长方体左右的两个面即可。
=(2200+2600+1600)2=12800(cm2)。
涂红油漆40652+40403=5200+4800=10000(cm2)。
答:涂黄油漆的总面积为12800cm2,涂红油漆的面积为10000cm2。
3.第13题。
提示:把一个长方体从中间截断,就可以分成两个正方体。
让学生分别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和切后的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和,再比较它们的表面积,看有没有发生变化。
小结:截完后,增加了两个截面。所以,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大于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四、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篇十二
1、长方体有()个顶点,有()条棱,有()个面,一般情况下()面的面积相等。
2、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5厘米,宽是12厘米,高是8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8分米,它的棱长总和是(),表面积是()。
5、用铁丝焊接成一个长12厘米,宽10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的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厘米。
6、一个长方体的长是25厘米,宽是20厘米,高是18厘米,最大的.面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一个这样的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最小的面长是()厘米,宽是()厘米,一个这样的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7、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米4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5分米,这个长方体有()个面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其余四个面是长方形的面积大小(),每个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
8、一个长方体的金鱼缸,长是8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6分米,不小心前面的玻璃被打坏了,修理时配上的玻璃的面积是()。
9、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72厘米,它的一个面是边长()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篇十三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经常要求解它们的表面积,例如:计算做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鱼缸需要多少材料。虽然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但是由于学生缺少生活实践经验,导致计算出来的结果不符合实际要求:多加了一个上面的面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学生似懂非懂:鱼缸的外形是什么样的?长方体吗?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是否就是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鱼缸没有哪一个面,所以实际上是计算哪几个面的总面积?如何计算这些面的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和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对于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索、发现,在认识矛盾冲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驱使下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去解决鱼缸制作的问题来开展教学。当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的过程,就学会了如何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实践,并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述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探究、发现问题和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学习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2.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里几个面的总面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活动过程:
1.回忆。
2.联想:
3.归纳引入新课:
正方体的6个相同的正方形面的总面积就是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
4.教学例2。
(课堂实录:有同学提出可以用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因为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正方体,所以可以这么做。有小部份同学同意这个观点,但是通过计算后认为方法太繁,可以用简便方法。)。
(点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是否有好的开头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上课一开始,我首先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进行导入,先请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接着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推导,从而引出新的计算方法,使得学生愉快主动地进入学习情境,强化了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新的知识进行探索。通过教学的导入,明确了教学的目标,确定了研究方向,这时再引导学生学习就事半功倍了。)。
师: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所以求它的表面积只要用棱长乘棱长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再乘6。
二、鱼缸的制作问题。
说明: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实际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有时不需要计算6个面的饿总面积,只需要计算某几个面的总面积。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思考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和,并思考每一个面的面积怎样算。如例3。
1.帮助学生回忆鱼缸的形状(长方体,但是没有上面)。
2.如何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就是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但是要减去上面的面积)。
3.教学例3。
(出示长方体模型,把它看成鱼缸的模型)。
(1)鱼缸缺少哪个面的玻璃?(上面)。
(2)要求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要算几个面的面积和?哪几对面有相同的两个?哪个面只有一个?如何计算每一个面的面积?(5个面,没有上面,左面=宽*高前面=长*高底面=长*宽)。
(3)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点评:在教学中采用学生生活中较熟悉的物体“鱼缸”启发学生如何计算制作一个鱼缸所需材料的面积,也就是计算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这个事例在生活中较普遍,再加上利用一些模具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联系实际情况进行学习。以上这一系列的活动表现了完整的探究过程,都体现让学生经历整个教学的探究过程。)。
学生1:长方体的宽和高相等时,它的左面和右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学生2:长方体的宽和高相等时,它的前、后、上、下四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说明:宽和高长度相等时,长方体的前面、后面、下面这三个面完全相同(鱼缸没有上面),所以只要算出一个面的面积乘以3就可以了,在加上左面和右面的面积,就是鱼缸所需材料的面积数量。
(点评:数学是很严谨的,所以在学生叙述的时候要规范学生的语言。我在教学的时候还注重评价,运用语言和体态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第三位同学回答地最完善,所以我表扬了他在叙述数学问题时所具有的严谨性,同时要求全班同学在这方面要向他学习。)。
4、练习。
书p42页练习二的第一、二题。
(点评:要计算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关键是要知道如何计算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这些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巩固,而且通过指名学生口答练习,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有利于以后教学的实施)。
一、积极参与,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在教学中必定要注重学生经历学生研究的过程。在活动中,一方面要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要使得学生通过活动,根据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猜测结果,同时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要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这种研究学习的过程,通过本身的实践活动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利用本身所掌握的知识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进行复习巩固,同时提出新问题——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如何求解的?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猜测,并且举例证明观点是否正确,最后由我来归纳总结。设计探究问题:1.你能根据表面积的概念说一下什么叫做正方体的表面积吗?2.如何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还进行全班讨论,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和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区别与联系。通过这种研究性的探讨以及对比的方式,教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了表面积的概念而且学会了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求解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使得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体现本身的学习自主地位和主人翁感。
二、以事实为依据,解决问题。
在制作鱼缸的问题中,首先帮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实物,然后出示简易模型进行教学。先问学生鱼缸有没有盖子,接着启发学生猜想如何计算制作鱼缸所需材料的面积数量,从而引出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求解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的问题上来,这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通过教学引导发现问题后,利用事实为依据,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一系列的探讨研究过程,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同时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教室,对数学的学习保持一种新鲜感和神秘感。
三、巩固知识,归纳要点。
改变题目的要求,发现新问题,全班讨论。经过多位同学叙述,他们便发现某些同学的认识是片面的,所叙述的内容是不完整的,所以结论不完全正确。要想得到全面正确的结论,就要用充分的事实来说话,资料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针对某些典型的错误观点可以进行讨论,推翻,说出问题的结果和原来预测的不同点(区别),然后和学生一起总结,加深印象。同时正确评估学生的观点,通过练习,巩固新旧知识,思考与讨论问题的答案,大胆的进行猜测,做好记录,最后归纳要点或者规律。新课程强调: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我遵循这些理念开展以引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探究气氛也更活跃,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四、教学需改进之处:
教师要进一步做好“六认真”工作,提高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叙述能力和运用能力,使得教学工作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十”字型人才。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篇十四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25—26页的内容。表面积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1课时主要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和例1,通过例1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目的。
结合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理解并掌握表面积的概念,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学会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教学难点。
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迅速的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4、教学重点。
二、教法选用。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教学时我主要选用四种教学方法:
1、操作感知。
2、自学讨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才能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逐步学会学习。因此,教学中我较为重视“自学讨论”这一方法的应用,在学生操作、观察后,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准确地获得表面积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借助电脑博士向他们“提问”: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围绕本课难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而教师只在关键处进行点拨、引导。
3、尝试发现。
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已弄清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长、宽、高的关系,此时让学生根据书上的提示尝试完成例1,通过自主探索,自己发现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但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允许各类学生提出自己在探索中的疑难问题,教师针对这些问题有启发性地进行点拨,以提高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元认知水平。另外,启发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列式计算,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4、练习应用。
完成课本上相应的“做一做”,及时反馈自学情况和巩固计算方法,并深化应用,提高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法指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既“学会知识”,又“学会学习”。本课把学习方法的指导渗透在对几何知识的探究过程中,主要体现在:
1、借助直观建立空间观念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从而获得直观表象,建立表面积的空间观念,这是探究几何知识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对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特别是公式的推导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2、抓住解题关键的方法。引导学生围绕电脑博士提出的思考题“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进行讨论,进而应用到表面积的计算,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体现思维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学数学要抓住解题关键,受到恰当的思维训练。
四、教学程序。
本课的教学我采用“自学—启导”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程序如下:
(一)复习导入。
由电脑博士出示复习题,激趣铺垫。
1、口答: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征?什么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2、揭示课题。
(二)自学新知。
1、任务驱动,引导方向。
2、动手操作,自学课本。
学生动手剪开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标明“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自学课本,获得表面积的概念。(展开后如图)。
3、小组合作,突破难点。
电脑博士提出思考题:“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形成共识,并完成练习六第1、2题,练习求一个面的面积。
4、尝试完成例1,启导理解。
学生自己按课本上的提示完成例1,不理解的地方做个记号。然后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组织学生帮助解决疑难问题。
(三)练习应用,逐步深化。
1、完成课本上相应的“做一做”。
2、深化练习,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b、一个长方体塑料盒,长10厘米,宽和高都是6厘米,计算它的表面积。(你能想出哪几种方法?)。
(四)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1、谈谈你在这节课中的收获。
2、作业:设计、制作一个实用、美观的长方体纸盒。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篇十五
(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可展开)、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1.口答填空。
(1)长方体有()个面,一般都是(),相对的面的()相等;
(2)正方体有()个面,它们都是(),正方形各面的()相等;
(4)这是一个(),它的校长是()厘米,它的棱长之和是()厘米。
教师: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它们的表面都有6个面,今天就来研究它们表面的大小。(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出示长方体教具,用手摸一下前面(面对学生的面),说明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再用手摸一下左边的面,说它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它的大小是它的面积。
教师:长方体有几个面?学生:6个面。
教师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摸一遍,说明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请学生拿着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盒子也摸一摸,同时两人一组相互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讨论。(把六个面展开放在一个平面上。)。
教师演示:把长方体盒子、正方体盒子展开,剪去接头粘接处,贴在黑板上。也请每位同学把自己准备的长、正方体盒子的表面展开铺在课桌上。
学生四人一组边操作边讨论后归纳:
请同学用自己的展开图练习找各面的长宽。然后再请一两位同学上讲台,指出黑板上展开图中相等的面和对应的长和宽。
教师:我们再从立体图形上看一看。(用电脑动画软件或抽拉投影片演示)。
(图像要验证相对的面相等,展示每个面对应的长和宽。)。
学生讨论后归纳,老师板书:
上下面:长×宽×2。
前后面:长×高×2。
左右面:高×宽×2。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或学生板书,同时其余同学填书上。)。
解法1:6×5×2+6×4×2+5×4×2。
=60+48+40。
=148(厘米2)。
解法2:(6×5+6×4+5×4)×2。
=(30+24+20)×2。
=74×2。
=148(厘米2)。
答:至少要用148厘米2纸板。
练一练:(投影片)一个长方体长4米,宽3米,高25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米2?(请几位同学用投影片做,选作订正样题。)。
教师:如此题改为同样尺寸的无盖塑料盒求表面积如何办?
学生:应该少算上边的一面。列式:
学生:一个面的面积乘以6。
学生:棱长×棱长×6。
(2)试解下面的题。
请同学们填在书上,一位同学板书:
32×6。
=9×6。
=54(厘米2)。
答:它的表面积是54厘米2。
教师:如果这个盒子没有盖子,做这个盒子要用多少纸板该如何列式?
学生:少一个面。列式:32×5。
教师:说表面积是指六个面,实际问题中有的不是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审题时要分清求的是哪几个面的和。
(3)练习:课本p26做一做。(请两位同学写投影片,其余同学做本上。)。
用学生投影片集体订正。
1.口答课本p27:1。
2.计算课本p27:2。(各请两位同学用投影片写,集体订正。)。
3.口答。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长方体的三角棱分别叫它的长、宽、高。()。
(2)一个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求它的表面积的列式是42×6,结果是48分米2。()。
(3)用四个同样大的正方体小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四个小正方体表面积的和小。()。
(四)课堂总结及课后作业 。
2.作业 :课本p27:3,4,5。
长方体和正方体中每个面的面积计算是旧知识,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要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使学生准确地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六个面之间的位置、大小关系,进而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中,设计安排了学生实物操作,观察平面图、立体图的动画演示,其目的是让学生的思维活动上两个台阶,其一是由看实物到看立体图,其二是由知道了长、宽、高就能想象出实物图形,这样既使学生在空间图形的基础上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新课教学分为三部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篇十六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初步学会求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概括、推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谈话:出示长方体,如果想把这件礼物包装一下,你觉得需要知道什么?
师:在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知道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这就叫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师:要求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你觉得要知道什么?
二、新课教学。
教师出示长方体透视图。
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面与面有什么特点?
说说各个面的长与宽。
提问: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想一想,要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必须先算出哪些面积?
出示例1。
学生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提问:求这个木箱的表面积是多少实际就是求什么?(六个面的面积)。
那我们可以怎么想呢?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8×5×2+8×4×2+5×4×2。
提问:8×5×2、8×4×2、5×4×2分别求的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边在算式下标明上下、前后、左右,接着,让学生检查一下?有没有漏算或者重复计算的面,然后让学将完成例题。
提问:这道题还可以怎么列式呢?
同桌同学讨论,解答。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算式:(8×5+8×4+5×4)×2。
提问:问什么先算3个面的面积和再乘以2?
学生用以长方体教具演示帮助学生回答,然后,将黑板上的原长方体的展开图的前、下、右面裁下,与左、上、后面进行重叠,帮助学生弄清道理。
提问: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联系?(第一种方法是先分别算出上下、前后、左右面的面积,然后再加起来。第二种方法,算出前面、右面、下面的面积再乘以2。第二种方法是第一种方法根据乘法分配律变成的。)。
提问:哪一种方法更简便?(第二种)。
教师小结: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关键的事要正确找出3组面中每个面的长和宽。
完成练一练第1题。
你还有什么方法?如果有两个面是正方形,那么其它四个面都是一样的。
独立完成试一试,说说立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三、课堂练习。
完成练一练。
四、全课总结。
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要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要准确找到每个面的长和宽。
五、布置作业。
作业本。
六、课外延伸:
2、一个长方体的上下两个面都是正方形,表面积是224平方厘米,正好能截成体积相等的三个立方体,每个立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篇十七
新课程倡导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并尽可能在有趣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教学《长方体表面积》这一课时我也在努力着,力求让学生乐学、学懂、学会,并在教学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思路。先是从生活实际出发,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接着解决为什么要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学有用的数学),解决生活中,如:包装盒子、粉刷墙壁等不是都求六个面的表面积的具体问题,即组织学生完成“练一练”的题。反思如下:
一、继续抓好计算。我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方法懂了,计算却出错了,孩子们的借口是数字太大容易出错。所以计算应是常抓不懈的。
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出错的原因之一是分不清底面是哪两条棱相乘的面积,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对长方体革面的人是没有理解透彻。
三、进一步在学生“乐学”方面下功夫,从这一节课看数字是大点,算起来复杂些,孩子们就觉得没趣了,有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了畏惧的念头,这是最不利于我们教学的因素之一。
四、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剪、看观察分析得出表面积的几种计算方法,学生能自主探索出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习兴趣较浓,且对计算方法也掌握的较好,避免了死记公式的办法。
五、在学生掌握了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后,再出示一些生活实际应用题,既练习了实际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篇十八
教学难点:
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揭示课题。
同学们,学校利用这个假期同学们休息的时间,要对我们的教室进行从新粉刷。
在粉刷之前,校方提前进行了资料收集,收集的资料如下:
1.每个教室的长8米,宽5米,高3米;
2.每个教室要对四壁和屋顶进行粉刷;
3.每个教室门窗的面积共20平方米;
4.每个教室要粉刷三次;
5.第一次粉刷每平米用涂料0.5千克;第二次和第三次粉刷每平米只用去涂料0.2千克。
6.我校共有个教室需要粉刷。你能根据校方收集的上述信息帮助校方计算出应该买多少涂料吗?(揭示课题)。
二、师生交流,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1:什么叫表面积?
生2: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怎么求?它们的表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3:学了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处?
三、师生互动,探究问题。
1.学生操作,解决问题;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请将这个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学生操作)我们将正方体沿着棱剪开,就得到了一个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
(出示学生得到的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
(2)引导学生观察得到的正方体的展开图,思考: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有什么特征?
2.组内交流,发表见解;
(1)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有6个正方形的面组成。(2)它们的形状都相同。
(3)它们的面积都相等。
3.教师引导,深入探究;
(1)想一想可以怎么求这6个面的面积总和。先求出1个面的面积,再乘以6,就是这6个面的面积总和。
(2)请你试着求一求你手中的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总和。
注意:先测量棱长的尺寸,再计算,取整厘米数。(学生计算)看书巩固,掌握方法;刚才我们计算的就是正方体的表面积,那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可以怎么求呢?书上有具体的.介绍,请打开书,翻到p39,看书回答:
四、巧加点拨,学而致用。
1.追随上知,质问质疑。
2.迁移知识,灵活运用。
3.组际交流,发表见解。
4.看书小结,掌握方法。
请打开书,翻到p40,看书回答:
5.引用方法,灵活解答。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篇十九
尊敬的评委们,老师们:
一、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有助于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切身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表面积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显得有点抽象。虽然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教学目标:遵照“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目标的制定应该是多元的,结合本课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新知灵活解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在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宽各是多少。
五、教法、学法,
资料共享平台。
为了使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得到理解与发展,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辅以“情境探究”法、“观察法”、“演示法”、“比较法”等,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为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我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纸盒、剪刀。
七、教学设计。
本着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有所得”的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我就创设如下情景:(今天是聪聪妈妈的生日)聪聪:“妈妈,生日快乐!”妈妈:“真乖,礼物包装得真精美!妈妈考考你,包装这份礼物时,至少要用多大的彩纸呢?”聪聪“……”我顺势把问题抛给学生,从而引出课题——长方体的表面积。
这一设计意在赋于教材以生活的气息,让学生切身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第二个环节:实践探索、获取新知。(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独立感知——建立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我请学生闭上眼睛,触摸长方体的各个面,感知“表面”的含义,引导学生概括出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这一做法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实物,建立表面积的表象,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篇二十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这节课是学生学习立体图形计算的开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建立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我通过演示课件,加强动手操作和实物演示,按照“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总结规律”的教学流程进行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让数学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
本节课我创设让学生“想一想”做一个长方体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纸板这一情境来引发学生思考,要求“需要多少纸板”就必须知道长方体纸盒的什么,让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认识到“必须分别计算出六个面的总面积”。这时及时我指出:“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表面积”,这样设计能刺激学生产生好奇心,唤醒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自主的观察与思考中理解了表面积的意义,为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先让学生动手量一量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求这个长方体纸盒的表面积,最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想法并把方法与结果记录下来,共同探索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巧编练习题,培养学生的优化思维和归纳能力。
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后,我没有单独安排时间推导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而是设计了一道练习题(求长、宽、高都是3厘米的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最优方法)。学生在探讨算法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发现了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培养了学生优化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能力,促进课堂效益的提高,在学生探究和交流的过程中,达到优化思维,推陈出新的效果,并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四)联系实际,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我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看到许多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可以通过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的,学生深刻地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为此,我出示了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火柴盒,让学生分别求一求火柴盒的内盒和外盒的表面积,从中使学生认识到长、正方体的表面积也会遇到许多特殊情况,我们在求表面积是不能死套公式,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篇二十一
(二)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学用具。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可展开)、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答填空。
(1)长方体有()个面,一般都是(),相对的面的()相等;
(2)正方体有()个面,它们都是(),正方形各面的()相等;
(4)这是一个(),它的校长是()厘米,它的棱长之和是()厘米。
2.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
教师: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它们的表面都有6个面,今天就来研究它们表面的大小。(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学习新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篇二十二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建立表面积概念,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难点。
正确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2.标出自带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右面、上面的长和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1、教师提问:什么叫做面积?
(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摸一遍)。
2、教师明确: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演示课件“长方体的表面积”】。
1.学生归纳:
上下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前后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高作为长和宽的;
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高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2.教学例1.。
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
第一种解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篇二十三
三、教学活动过程:
1.回忆 。
2.联想:
3.归纳引入新课: 。
4.教学例2。
二、鱼缸的制作问题。
1.帮助学生回忆鱼缸的形状(长方体,但是没有上面)。
3.教学例3。
(出示长方体模型,把它看成鱼缸的模型)。
(1)鱼缸缺少哪个面的玻璃?(上面)。
(3)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学生1:长方体的宽和高相等时,它的左面和右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学生2:长方体的宽和高相等时,它的前、后、上、下四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4、练习。
书p42页练习二的第一、二 题。
一、积极参与,发现问题。
二、以事实为依据,解决问题。
三、巩固知识,归纳要点。
四、教学需改进之处:
教师要进一步做好“六认真”工作,提高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叙述能力和运用能力,使得教学工作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十”字型人才。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篇二十四
老师们在讨论《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节时,常常会有几点疑惑:一是前节刚上过《展开与折叠》,这节有什么必要再把长方体再展开?二是教材为什么要安排“估算”?三是教材中的正方体图形有什么必要同时给出三个棱长的数据?对这几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
一、本节为什么要把长方体再展开?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求的是面积。既是面积,就是平面几何的研究对象,因此,从逻辑上说,教材在这里必须要把立体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才能用面积的概念去给表面积下定义。在平面几何里,所讨论问题的前提都是“在同一平面上”,因此,要再次展开。
三维立体空间与二维平面空间的图形的相互转换,是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技术的限制,对于立体图形,目前我们在教材里呈现给学生的只能是“三维示意图”(实际上是二维图形)。因此,学生的三维空间想象能力常常具体地体现为“让‘三维示意图’立起来”。而学过立体几何的人都知道,未来学生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最重要的意识与能力就是“转化”,即把三维问题转化为二维。本节对立体图形与平面展开图形的对应关系的讨论,意在加强面与体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转化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为什么要安排“估算”?
教材在“估一估,算一算”的小标题下,提出:“做上面的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少纸板?先估一估,再精确计算。”
我认为,这首先是一个实际应用问题,是做纸盒时必然要遇到、要解决的问题。既然从生活中提出了做纸盒,就理所当然地要服从生活逻辑。
其次,这里说的是“至少”,也就是,估算时应当“往大里去”。因此,可以是用最大面的面积乘以6,也可以是把整个展开图看成一个大的长方形的局部。这样处理,就不会跟后面精确计算的过程重复,也就不会显得多余。
更重要的是,估算技能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技能,估算意识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意识,重视估算,是新课标、新课程对传统数学教学的最显著、最重要的改进之一。本节的引例又确有估算的实际需要,因此,教材在本节安排估算是很有道理的。
三、正方体图形为什么要给出三棱长?
本节的课题是《长方体表面积》,而非过去教材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在教材的正文中实际上只讨论了长方体的表面积,而对正方体表面积只是在“试一试”中作为长方体表面积的一个应用给出。在“试一试”里给出的条件是“棱长为0。8米的正方体”,而在紧接着的“练一练”中,给出的正方体图形则标明了三维的数据。
我认为,这段教材的意图是:让学生由“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套用长方体表面积的算法来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当把“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棱长平方乘以6”处理为学生的“已知”,而必须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也就是,要把“棱长为0.8米的正方体”转化为“长、宽、高都是0.8米的长方体”,然后,套用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再简化为“棱长平方乘以6”。否则,在数学逻辑上就是不严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