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组成教案含反思范文(13篇)
教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和指导工具。教案应该根据不同学科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下教案是经过多年的实际教学验证和总结出来的,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的组成教案含反思篇一
1、学习按序将9分成不同的两份,感知9的分合。
2、继续感知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教具:9朵小、颜色不同的话,数字,分合号。
学具:幼儿操作材料。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引导幼儿学习按序将9分成不同的两份,感知9的分合。
难点: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继续感知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8的分合,谁能够运用互换的方式省略几组相关的分合式。”“小朋友们你们看看黑板上都有什么?有什么不同?它们各有几朵?”(引导幼儿从小、颜色、方位上观察和讲述,如上面一朵花,下面8朵花等)“谁谁能有顺序的把刚才讲的事纪录下来?”如(上面一朵花,下面8朵花,9可以分成1和8等)“我们检查一下是否有序,是什么样的顺序?”“请把分合式读一遍。”继续感知两个较小数之间的互补关系。“请小朋友看看这并列的两个数”如(9/1和8,2和7)“前面多出的1是哪里的,后面少了的到1哪里去了。”
2、让幼儿在记录分合时只要记录出4组分合就可以了。为解决难点问题。9〈1和8,2和7,3和6,4和5。
3、在感知互补关系时,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两组并排的分合式,让幼儿明确前面的数增加的部分,就是后面的数减少的部分。
4、幼儿练习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点评。
的组成教案含反思篇二
教学目标:在观察活动中寻找不同特征学习6的组成,初步了解交换律。
教学准备:不同特点的积木共六块、数字若干。
教学过程:
2.讲述幼儿将自己发现的积木不同特点,用自己的理解方式进行讲述。
例如:六块积木中有2块是红色的,4块是黄色的,6分成2和4,2和4合起来是6。(幼儿讲述,教师在黑板上进行总结和归纳)。
3.操作幼儿在练习纸上,对6的组成进行归纳、总结,填空。.
活动反思: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大班的孩子们已经学习过了《5以内各数的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平时执教这样的活动所运用的教育过程与手段都注重记忆与训练,于是在选材后思考:如何增强活动的趣味性,运用操作和游戏覆盖传统的记忆和训练。不要花哨要实用;不要枯燥要趣味。在本次活动中时刻遵循着这个原则。
的组成教案含反思篇三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记录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二、活动重点。
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6的5种分法。
三、活动难点。
总结归纳6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四、活动准备。
ppt课件、学具操作材料(打印)、数字卡片(打印)。
五、活动过程。
复习5的分解组合、
对对碰。
教师:我说五、
幼儿:我对五、
教师:5可以分成1和几?
幼儿:5可以分成1和4。
教师:5可以分成4和几?
幼儿:5可以分成4和1。
(一)、开始部分。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帮助小熊猫来分房子。
(1)幼儿观察小熊猫,将6只小熊猫分在两座房子里,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分的结果,教师将每分一次的结果记录下来。
2、教师归纳幼儿的分法,总结出“6”的5种分法。
3、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引导学习有序进行“6”的分解组成。
(1)教师分别演示点击给6只熊猫分房子,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里小动物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
(2)幼儿观察“6”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3)请幼儿读屏幕上的分解式:如:6可以分成2和4,2和4组成6,2加4等于6。
(三)、巩固练习(操作学具)。
找钥匙开锁(开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请小朋友仔细看看钥匙和锁上的数字,哪两个数字合起来是6,就用线连起来)。
(四)、游戏活动。
1、“找朋友”。
游戏规则:请前面手里拿卡片的小朋友找座位上的小朋友做“好朋友”,要求两数和起来是6。
2、火车开了。
游戏规则:幼儿每人一张数字卡片,找和自己卡片上数字合起来是6的小朋友手拉手一起上火车,边唱《火车开了》歌曲边出活动室。
的组成教案含反思篇四
1、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学习5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能用印章进行记录。
雪花片、小印章、作业单、印泥。
重点:能理解5的组成与分解。
难点:能熟练操作作业单。
1、集中幼儿注意力“今天,小朋友们的爸爸妈妈来看小朋友上课,你们高兴吗?”
2、“可是今天我有了一个难题想请小朋友们帮忙,你们愿意吗?”教师出示5个水果,“我准备了几个水果,一个盘子里放不开,想请小朋友把它们分到两个盘子里,谁想来试一下?”“我要把它们记下来,不然过会我就忘了“教师示范记录。
3、“现在小朋友们看看老师还给小朋友准备了什么?”出示雪花片,引导幼儿操作并记录。
4、教师进行小结,用分合式表示,和孩子一起读出分合式,并讲解分合号、总数与部分数。
5、拍手游戏:“小朋友,我问你,5可以分成3和几?老师,我告诉你,5可以分成3和2。”以此游戏使幼儿熟练掌握5的组成与分解。
6、幼儿操作作业单、巩固5的组成。教师最后和幼儿一起验证答案。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巩固5的组成与分解。
在幼儿探索操作的环节中,我放手让幼儿去尝试操作,再通过集体交流,让幼儿在操作、交流中初步感知5分成两份的四组分合式。但在操作过程中,发现有的幼儿只是随意分合顺序,没有规律;有的幼儿只会分一种的';有的幼儿按顺序分的;有的幼儿有重复分的。但是经过我有意识的引导后,再次让幼儿操作,让幼儿自己讲述操作过程,这样活动既得到反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又得到提高。而且这个环节还让幼儿学会观察比较,学会思考,初步培养分析综合能力。还通过游戏,巩固了5的组成,让幼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中体会数学课的乐趣。
的组成教案含反思篇五
大班的幼儿已经开始接触数字的组成和分解了,以下这节课主要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动手用简图和数学图片记分法,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幼师上课学习、参加赛课、提升水平,就来,给您全面优质的幼教资源。
1:让幼儿自己动手用简图和数学图片记分法,使幼儿知道4能有几种分法。
2: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学习的积极兴趣。
3: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4:培养幼儿的多项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1:幼儿人手4朵不同颜色的小花,每人几张数字卡片(1——4)2:教师:数字卡,图片,花等。
1:情景故事:看一看哪个幼儿能把红颜色的花朵分给一组的小朋友,可以怎么分?师:小朋友老师有4朵粉花分给第二组小朋友,可经怎么样分呢?谁来帮老师来分一分呀?(:找幼儿分别来分)师:下面小组比赛来分,看一看每组有几种不同分法?(幼儿分组分)教师巡视指导。
2:幼儿演示你们都是怎么样分的,到前面来给大家分一分。师,示范用图片引导幼儿完成4的不同分法。
3:小结:4朵不同颜色花朵,可以用3种分法分,指导幼儿读分解式。
4:游戏:找数字师:小朋友数字不见了,哪位小朋友来找一找呀,要按照老师要求去找,看谁找的`又快又准。师:小朋友谁来帮老师找一找4的组成?(让全体幼儿都来参与游戏中去)师:小朋友找的真是太棒了,找数字找得又快又准,老师奖励你们每人一朵小红花,你们都是聪明孩子。
5:情景游戏:师:小朋友老师带你们到室外玩游戏好吗?师:师和幼儿一起做找花朵和数字游戏,来巩固4的组成的分解。师:小朋友站成圆形,能不能用4的组成“说一说”(幼儿集体说4的能分成2和13和11和3)游戏反复练习。
6:总结:师,小朋友们这节课你们上的开心吗?谁能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开心?你们学会了吗?(幼儿都积极的发表自己的想法)师:小朋友们只要你们在生活中学习中留心观察,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字,你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这节课,我投计了时以活动为主,让幼儿在游戏和玩中学习,使幼儿了解4的分解和组成,让幼儿的学习兴趣更高了。
的组成教案含反思篇六
设计意图:
由于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只会享受别人的关心,觉得别人关心他们是应该的,缺乏主动关心别人的情感和行为,于是我设计了《老爷爷的帽子》这节活动,通过故事让幼儿懂得人和人之间是需要互相关心的,通过做帽子让幼儿感受到帮助、关心别人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并感受冬季里老爷爷和小鸟相互关心的友情。
2.知道关心别人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3.懂得简单的折叠方法,一起折叠帽子。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故事《老爷爷的帽子》和相关的图片纸,折的帽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冬季里老爷爷和小鸟相互关心的友情。
活动难点:懂得简单的折叠方法。
活动过程:
一.出示帽子引出话题。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啊?(帽子)你们认为帽子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帽子还有其他的作用呢,不信我们来听个故事吧。
二.理解故事内容并演示ppt。
1.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
提问:故事中帽子是谁的?老爷爷把帽子给了谁?为什么要给小鸟呢?
3.师:老爷爷在那么冷的天里把帽子给了小鸟,老爷爷怎样的呢?小鸟是怎样关心老爷爷的呢?(引导幼儿讲述小鸟用自己身上的羽毛做了一顶帽子,送给老爷爷的情景,体验小鸟关心老爷爷的情感。)。
师幼总结:老爷爷在很冷的天气中帮助了小鸟,每天都来关心、看护他们,小鸟很感谢老爷爷,每天唱歌给老爷爷听,知道老爷爷生病了,主动地关心老爷爷,还送了一份礼物给老爷爷。
三.懂得关心别人。
2.师:我们除了关心爸爸妈妈还应该关心谁呢?
3.师:你觉的关心别人开心吗?为什么?
教师总结:当别人遇到困难,或不开心、孤独时,得到你的关心、帮助,他们会很开心,你也会很开心。回去之后,多关心你身边的人。
四.做帽子。
1.师:老爷爷只有小鸟送给他的一顶帽子,万一老爷爷感冒那怎么办呢?
2.师:要不我们每个小朋友做一顶帽子送给老爷爷,这样老爷爷可以帮助更多的小鸟也不会生病了。(跟在教师后面一起做帽子)。
3.师:老爷爷知道我们小朋友这么关心他,肯定很开心。
活动反思:
在教学这个活动的时候,幼儿很有积极性,大部分幼儿掌握了故事内容,知道老师说的是什么情节,在结束这个活动后,我反思了一下,我觉得还应该再增加一个现场情境表演,加深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大胆地去想、去说,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的组成教案含反思篇七
设计思路:
新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在幼儿已经接触和练习了数的形成2、3的分合、组成的基础上,学习4的组成。数的组成是加减法运算的基础,是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之一,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必备知识。通过创设相应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操作。引导幼儿去探索、体验理解,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并将自己获得的知识用交流的方式表现出来。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4的组成。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3、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知道一个整体数分解成两个部分数后,一边增多,另一边减少的互补关系。
4、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观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每位幼儿4根萝卜图片、一张记录卡、小兔胸饰4个、写有数字的树叶若干、两棵光秃秃的大树背景(3号树和4号树)。
活动过程:
1、歌表演《合拢分开》入座。
3、幼儿操作:“分萝卜”,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4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还有3和1这两组数都有一个相同的数字几?(1)还有一个相同的数字几?(3)它们的数字相同,但是它们的位置不同,只要知道了一种分法后,将两个部分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就是另一种分法,左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多1,右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少1,左右两边的数合起来都是4。
4、巩固游戏:“拼贴五彩树”。
请幼儿将带有数字的树叶粘贴到3,4号树上,树叶上的两个数字合起来是几,就粘贴在几号树上。
5、今天我们学了4的组成,我们举起萝卜用《合拢分开》这首歌把4的组成唱出来好吗?
附歌词:合拢分开,合拢分开,学4的组成分解,4的组成,4的分解,就像合拢分开,4可以分成1和3呀,分成3和1,还可以分成2和2呀,它们合起来都是4。
活动反思:
游戏是幼儿的最爱,是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最佳手段,课堂上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宽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幼儿在各种游戏活动中一边游戏一边学习,玩中学、做中学,寓教于乐。
的组成教案含反思篇八
上午的数学活动,让孩子们自己操作感知6的分成。开始的时候,我带孩子们复习了2、3、4、5的分成,并在黑板上面写出分合式,让孩子们找出这些分合式的规律,知道递增递减和相互交换的规律。然后,让孩子们上来从玩具框里拿6个雪花积木,自己在位子上摆一摆,并且记录在本子上。很快就有孩子记录完毕,又快又正确。我一看她是按照递增递减的规律来分的。“你再想一想还有其他的分法吗?”这时班级里分好的孩子开始有点骚乱,不断地送上来给老师看。“分好的小朋友在位子上不要乱跑,等会老师到你的位子来批改。”可是教室里的孩子已经不安静了。有的孩子却不知道怎么来分,我要一个一个手把手辅导,最后所有的孩子都会分了,我在批改的时候,发现有些孩子没有分完,但多数孩子都知道递增递减的规律,也有的孩子互换了位置,看来不少孩子已经掌握了数的'分成。此时,我在黑板上集体演示一遍,在此老师是直接书写6的分合式,引导让孩子讲出分合式的规律。是交换位置还是递增递减?此时,有些孩子已经不感兴趣了。
当时班级的孩子很不安静,我就没有展示孩子的分合式,这一环节老师草草总结,尽管绝大多数孩子们都知道了6的分合,可还是有孩子漏分了。虽然每个孩子都分发了6个雪花积木,因为积木对孩子的吸引力不是太大,有些孩子根本就没有分,而是根据前面的学习,自主写出来的。因为老师在一开始就进行了复习,让他们自己找出数的组成规律。这个环节到底要不要,我还真的不太清楚。数学课一般开始都要复习,然后进入新知识的学习。我在巡视的时候,不是每个孩子都在摆一摆,还有的孩子不知道怎么摆弄,从他们记录在本子上的分合式,可以明显地看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老师的要求,这样的孩子大概有两三个。他们分别写出2、3的分合式,老师的复习给他们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后来在我的指导下,才明白如何来分6个积木。
孩子的发展水平差距很大,有的孩子无需通过实物摆一摆,就可以推理出来,所谓的一点就通。可是有的孩子却要老师多次的手把手地指导。分层教学,老师和孩子往往都没有足够的耐心。对于一些孩子老师可以把他们放在一起,或者叫到前面来,老师集体指导,这样老师会省心一点。在知道这些孩子时,老师的语言要注意,不要大喊大叫,孩子本来就不明白,老师再不耐烦,他就更加糊涂了。老师只有静下心来,慢慢地一步一步的指导,绝大多数孩子都能够明白,只是时间问题。我在指导这些孩子时有时显得非常急躁,这是很不应该的。
今天晚上布置孩子们回家和家长一起,用玩具来摆一摆6的组成。明天让孩子们操作幼儿的操作材料,看看孩子们是否真正明白6的组成。
的组成教案含反思篇九
本节课总体看,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三维目标,完成了本课的重点内容的教学任务,充分的利用了资源,发掘了教材,更好的使用了教材,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活跃了课堂,教师真正做到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注意采用体验性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图文并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几个亮点:
1、教师能够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充分的做到一个组织者的作用,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下,学到化学知识。真正的做到重视个体向重合作学习,从而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2、教师对电解水试验的改进。以往我们做的实验完成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是教师演示的,学生的感受不够深,对化学的学习不能更好的体验。现在,学生能够自己动手,从探究的活动中学到化学知识,这样的学习是终身难忘的。
3、教师能够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物质、身边的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学生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增强了学习兴趣,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从而获得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
本节课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
1、就是在时间上没有把握的太好,时间分配上还有待改动。
2、在本节中你是怎样调研学生的学习起点和障碍点?在本节中我通过课前预习、课前和学生的交流,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和障碍点。
3、学生的学习起点和障碍点是什么?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在化学学习上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对水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已经学习的一些基本化学知识和氧气的性质的一些内容,从而从氧气的学习进一步深入的学习水的知识。
4、学习的障碍点是:不知道元素的概念,对物质组成的知识的缺乏,并且对如何探究物质组成的实验方法还不了解。
的组成教案含反思篇十
引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在望不到边际的沙漠中行走,你最渴求的是什么?人若离开水会怎样?(学生略加思考答出是水,学生讨论,对所要研究的物质――水的重要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那你知道有哪些关于水的成语或诗句?学生:水到渠成水滴石穿水落石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调动了学生对水学习的积极性)。
展现教材资料,让学生阅读了解水的重要性和不同生物体内的含水量。
过渡:
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本单元将领我们走进水的世界,对水进行一个系统的了解。
展示一杯水:根据我们对物质研究的一般方法思考,我们应从哪些方面来研究水?(学生讨论,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
提问:水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观察讨论:无色无味的液体。
教师:答的不错,但水若在零摄氏度及以下会变成固态,应该在什么条件下才是无色无味的液体?(根据学生的回答强调掌握科学知识的准确度)。
提问:水是怎样组成的?今天我们重点研究水的组成。
过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水曾被看作是一种元素。直到18世纪末,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拉瓦锡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才确认水不是一种元素。拉瓦锡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得到了“易燃的空气”,而我们今天也可以通过电解水得到“易燃空气”,揭开水组成的奥密。
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水的电解实验,想一想需要哪些实验仪器,装置由几部分组成?
学生讨论回答:电源和电解水的容器两部分。
演示实验3―1:(教师边讲边实验)取水电解器,加入电解用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
学生观察回答:通电一段时间后,与电源相连的'两极上都产生无色的气体;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提问:两电极上产生气体是什么?怎样检验?
学生预习教材时知道是氧气和氢气,教师演示: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正极的气体,用点燃的木条检验负极产生的气体。
学生观察讨论后回答: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火焰颜色呈淡蓝色,是氢气。
学生答: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朝下,移近酒精灯的火焰,移开拇指,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如果听到很小的声音,则表明氢气较纯。不纯的氢气不能点燃,须重新检验其纯度,直到声音很小表示氢气较纯了才能点燃。
启发提问:
根据水的电解实验和检验氢气纯度的操作思考,氢气有哪些性质?
学生讨论:电源负极用排水法收集到了无色的气体,说明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收集氢气的试管口向下,是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点燃负极的气体,燃烧呈淡蓝色以及用点燃听声来判断氢气的纯度,表明氢气具有可燃性。
提问:
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思考回答: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提问:怎样用文字表达式来表示水的电解?(引导学生分析化学变化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及条件)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展现。(重要反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分析理解记忆)。
板书:水――氢气+氧气。
h2oh2o2。
提问:在这个变化的前后,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有无变化?
学生答:反应前后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没有变化。
教师引导:根据这一点,由生成物的组成能够推断反应物的组成。水在通电的条件下产生了氢气和氧气,生成物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可推测反应物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渗透人类科学的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提问:电解水这个反应属于前面我们所学过的哪一种反应类型呢?为什么?
学生答:因为这个反应中反应物只有一种物质――水,而生成物有两种物质――氢气和氧气,满足“一变多”的特点,所以它应该属于分解反应。
教师过渡: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水电解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组成与水的组成有什么不同。
展示:氢气(h2)氧气(o2)水(h2o)(启发学生从元素种类的角度去考虑)。
学生分析:氢气和氧气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而水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
展示:你能说出下列物质是由几种元素组成的吗?
铁(fe)铜(cu)四氧化三铁(fe3o4)高锰酸钾(kmno4)过氧化氢(h2o2)。
教师提示::根据物质的名称和化学式相结合分析某物质的组成元素,:如:高锰酸钾若只从名称分析由两种元素组成,是不正确的,应将化学式kmno4结合分析,高锰酸钾是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教师归纳:化学上我们把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氢气(h2)、氧气(o2)、氮气(n2)等,把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2)、五氧化二磷(p2o5)氯酸钾(kclo3)等,把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叫氧化物,如:二氧化碳、水等。
提问: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答:分类学习的方法。
教师提问:同学们讨论分析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及学过的纯净物、混合物它们的定义,找出它们的各自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学生各小组代表汇报。
教师小结:纯净物和混合物是根据它们所含物质种类的多少来进行分类的,单质和化合物是根据纯净物中所含元素的种类来进行分类的,可见分类的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学习中运用得非常多。
展示练习:将下列物质分别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分类。
(1)氧气(2)空气(3)二氧化碳(4)高锰酸钾。
(5)空气(6)铜丝(7)水蒸气(8)氮气。
学生完成在课堂练习本上。
提问: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请你谈谈。
学生交流:1、我们知道了水是由氢(h)、氧(o)两种元素组成的,我们还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看到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知道氢气的一些性质。
2、根据水、氢气、氧气等物质组成中元素的比较,我们还了解了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
教师小评:今天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多呀!课后请同学们认真完成教材习题1、2、3、4,看看同学们能否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祝你们成功!
我觉的谭老师的这节课上的很成功,是一节优质课。这节课谭老师准确把握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详略得当,教与学的目标具体、可行,做到知识与情感、过程与方法、教书与育人并重。他对单质等概念讲解经验丰富,由浅入深的剖析和有针对性举例让学生积极主动、思维活跃,学生对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的效果较好。他对学生的评价恰当,唤起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激情。谭老师治学严谨,实事求是,讲授富有激情且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的组成教案含反思篇十一
活动目标:
1、学习3的组成,知道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知道哪两个数合起来是3,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
2、在活动中,正确记录分合式,并会整理自己的操作材料。
3、在游戏中学习3的组成,体验同伴合作的快乐。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数量是3的图片。
2、教师用记录卡一张,小猫头饰一个,两个圈。
3、幼儿人手一张数字宝宝卡片放在口袋里。
4、音乐磁带、录音机、视频。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小猫头饰,“看,谁来了呀?”
2、出示记录卡,幼儿自主学习3的分成。
师:我们先来看看有些什么好吃的?有多少?
幼:3只桃子。
幼:3个蘑菇。
幼:3条小鱼。
……。
那怎样把数量是3的分成两份呢,请你动动脑筋,看谁想得办法多,并用数字把每次的分法记在下面的格子里。
(评:通过让幼儿来帮助小猫给它的好朋友分好吃的,给好朋友小兔、小猴这一“任务”,在活动一开始就使幼儿的角色一下子就转变了过来,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激起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你是怎么分的?请你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在视频上展示幼儿的分法)幼:我把3只桃子,1只桃子分给了小兔,2只分分给了小猴。
幼:我把3条小鱼,1条小鱼分给了小兔,2条小鱼分给了小猴。
……。
教师与幼儿一起记录3可以分成1和2,幼儿一起学念。
师:“还有其他分法吗?”
幼:我把3个蘑菇,2个蘑菇分给了小兔,1个蘑菇分给了小猴。
幼:我把3根棒棒糖,2根棒棒糖分给了小兔,1根棒棒糖分给了小猴。
……。
“还有其他的分法吗?”(没有了)。
(评:具体形象的小动物角色,使幼儿有话可说,通过自己动手尝试操作的事情,幼儿也较易掌握并表达出来。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把数量为3的食物分给了小兔、小猴,从而掌握3分成2份有两种分法,本环节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
教师小结。
师:3分成两份有两种分法。幼儿一起念两种分法。
(评:在幼儿操作后发现了3的两种分法后,教师再小结,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新理念。)。
师:小动物们吃得可开心啊,吃饱了,他们邀请我们小朋友一起森林玩,你们愿意吗?森林很远,我们3人一组开火车去吧!“(听音乐3人一组玩开火车的游戏)”呀,看,这是什么啊?(魔洞),这个魔洞只允许数字3过去,可我们小朋友也想过去怎么办呢?(先变成数字宝宝),请你们先将自己的数字宝宝请出来,看看自己是数字宝宝几呢?是数字3吗?那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字变成3呢?(幼儿讲述1和2组合,2和1组合)“真聪明,那快点找到一个与自己合起来是3的朋友手拉手、排好队一起过魔洞吧!”(教师检查)。
幼儿分组找到朋友过魔洞后,做一个胜利的表情或动作!
师:“刚才你们都很聪明,都能找到和自己合起来是3的好朋友一起过魔洞,真棒!”
师:“请你来告诉大家,你是数字宝宝几,你找到的好朋友是几?”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改变了以往数学活动中以“教师教,幼儿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创设了“给小动物分食物”“与好朋友过魔洞”等游戏情境,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让幼儿自主尝试探索,从而知道了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知道哪两个数合起来是3,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的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新理念,并创设了较好的生生互动的环境,活动效果较好。
的组成教案含反思篇十二
本课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学生对100以内的数有的看似乎理解,可是让他们用物数一数就会数错,在读法上也不是很标准,很多孩子习惯了简单的口语式数数,把几加几数成几几(如三十一读成三一直接把十省略了。)针对这些情况,在课堂上创设简单有效的学习活动,直攻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这节所学的内容。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创设了“估一估有多少只羊”的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体会100比以前学过的数20大得多。先向学生出示20只羊图,接着让他们进行估数,为了验证自己估得对不对应该一只一只来数,然后一起动手数数,通过数数达到验证估计是否准确,从而顺理成章引入例1的教学,接着出示100只羊主题图,先估算再数一数验证是否正确。这样通过让学生在数数量100的不同物体的过程中主动探索数数的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从整体上感受100这个数是多少,会数100以内的数。然后再通过数一数,圈一圈,让学生明白并理解10个十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这个知识点,体会数数的原理是十进制计数法。这也是这节课的重点。通过数数,让学生经历从1数到100的过程,理解了100以内数的顺序,建立100以内数的数感。再通过数10捆小棒的经历,使学生了解了整十数的顺序,为下节课学习整十数的加减法做好铺垫。通过数小棒,让学生从20根数到30根,再从30根数到40根,这样加深学生对数数的规律,建立十进制的概念。最后通过百数表来进行用不同方法数1—100的数。
总之,学生通过学习会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从这节课中让学生理解生活中100以内的数有很多,并通过说一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知道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实践中的不足:
1. 学生在估算出数时,没有让学生说说是怎样估算的,并教会他们估算的方法。
2. 在数数时,没有做到让两人合作,一人监督另一人数,然后再交换进行,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快乐。
的组成教案含反思篇十三
识,物质的`简单分类。其中,水的组成、水资源状况内容较少也较简单,可交由学生独立完成复习工作。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加强学生对物质微观世界的认识,并能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学生对“纯净物与单质”和“混合物与化合物”这两对概念容易混淆,也希望能通过这节课,使学生有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通过让学生总结归纳本单元的知识脉络,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
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碰到很多困难。由于是复习课,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认识,怎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成为实施课堂教学所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以一道段考题引入后,引起学生共鸣。实施教学活动中,可以在复习完物质分类后再将此题提出,让学生解决问题。达到画龙点睛、首尾呼应的效果,加强课堂的完整性。
设置的习题应有一定的坡度,有个递进的缓冲,在处理习题时,对于学生普遍掌握的内容可以带过,而学生的共同问题应该深入剖析。做到有的放矢、查漏补缺。
在课堂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值得深思的。我以提问和课前学生的知识归纳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来回顾知识,稍显单调。复习课应让学生更多的参与总结、归纳、对比,使学生在知识系统得到梳理的同时,学习能力也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在复习内容的选择上,我选择的是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我曾设想把本单元的分子、原子与第四单元的原子结构、离子等知识点整合上一堂复习课。为了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在以后的复习中可以打破单元间的界线,把各单元相关知识点整合后进行复习,这样更有针对性,急学生之所急,使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在课堂上,也要适时地关注学生、鼓励学生,培养学生。
的自信心。这方面做得不够,语言应更加具有人情味和鼓励性质,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注。
在最后的环节,学生展示自己归纳的知识脉络。可以适当引导学生的发言,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并让学生谈谈这个单元学生自己的感受,还有那些疑问,有什么收获……。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不断的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在使学生获得最大收获的同时,自己也不断成长、提高。通过这次的课堂教学活动,我也有不少的体会和认识。在此,仅简单谈谈我的想法。我还有很多的疑惑,希望各位同行、专家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