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择业意向调查报告(专业21篇)
报告的撰写需要注意文字流畅、表达准确,避免语法错误和排版混乱。在编写报告之前,我们可以进行一定的调研和问卷调查,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反馈意见。报告可以对一段时间内的工作成果进行量化评估和总结。
大学生择业意向调查报告篇一
本次调查的对象仅局限于西华大学校本部的大三、大四学生,由于大一、大二刚进入大学对于创业与就业等了解甚少,于是只针对大三大四的学生。我校在校大学生有3万多人,大三大四近一万多人,这么多大学生在这毕业季的来临都在考虑自己的就业问题。并且这几年全国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并不乐观,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心仪的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那么就会有很多的大学生选择去自主创业。从实际情况了解得知,还是有一批学生对自主创业感兴趣,甚至有的学生已经开始在位创业做准备了。
不管是在校园内还是校园外都随处可见有我校的大学生在自己做生意了,校园内有各类教育机构的代理、买卖小饰品,零食的、做微商的,校外夜市卖衣服、卖小吃、卖饰品的,开店的等等,他们都在开始自己创业的第一步,也是第一桶金的来源。这些创业都是我们身边的,他们无处不在,他们一直影响着我们,可能他们并没有挣到多少钱,但是他们开始了他们创业的第一步,也是最艰难最痛苦的一步。并且学校领导也十分的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学校并为全校大学生设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以及开设了首个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为我校大学生的创业提供有效的平台,在这里我们可以申请基金,模拟经营,试点经营,如果确有成效会得到省教育厅甚至国家财政的支持。
对于他们的调查与研究我们觉得是特别有意义,对我们自己的创业与就业也是十分有帮助的。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分析他们的成功与失败,总结经验为我们以及以后的学弟学妹们做出正确的指导。
1、调查目的和针对问题。
本次调查报告的目的首先是为了了解全校大学生的创业兴趣以及创业状况,然后对调查得到的信息进行总结与分析,并得出一定的经验,为我们之后的创业提供实际的理论支持,为学弟学妹做出正确的指导。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全校大三大四的学生,对他们的创业兴趣与创业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
2、调查时间地点。
20xx年5月30号至6月2号在西华大学校本部对全校大三大四的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为寝室调查以及户外调查。期间通过网络(qq、微信)对学校在做的创业团队及个人进行调查。
3、调查经过。
20xx年5月27号在学校临江苑宿舍确定调查方案包括调查对象、内容、方法、以及时间等。
20xx年5月28号至29号在学校设计纸质调查问卷,以及网络调查问卷。
20xx年5月30号至6月2号对全校大三大四的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期间通过网络(qq、微信)对学校在做的创业团队及个人进行调查。在进行问卷调查时我们首先针对自己所在宿舍楼进行调查,我们逐个寝室进行调查,最后的调查较为成功,收集了较多的信息,发现本栋楼有很多已经在创业的同学,有自己在学校开奶茶店的,有贩卖小零食的,有做微商的等等,另外对自主创业有兴趣的同学也较多。在随后的三天分别对其他宿舍的大三大四同学进行调查,并在空闲的时刻通过网络qq与微信了解学校在做的创业团队与个人。通过对学校创业团队topbmc、机器人足球、创新车队等的调查了解,尤其是对我们熟悉的汽车与交通学院的创新车队的调查与分析。我们从中的到了许多的经验与思想,为我们的调查提供了众多的参考信息。
20xx年6月3号整理资料,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0xx年6月4号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4、调查结果。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与讨论,我们得到了如下的数据:被调查者中,76.7%的学生对创业感兴趣,并有26.8%的学生打算今后创业,但只有14%的学生参加过创业辅导课程或创业大赛。48.8%的被调查学生希望能够提供创业相关的专业培训,而谈及希望创业指导课程的内容时,他们最需要的是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其次是开展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创业实践活动和市场营销。多数学生希望经过1至3年的社会实践之后再开始创业。74.1%的被调查的学生认为最佳创业时机应在经历过1到3年的社会实践之后。同时,有14.9%的被调查学生认为最佳的创业时机是在大学期间,但这种观点并未得到有社会阅历的人们的认可。
并且调查显示,被调查者首选志同道合者作为合作伙伴,认为资金和人脉是影响创业的主要因素。55.0%的被调查者选择志同道合者作为合作伙伴,而把高学历作为选择合作伙伴标准的仅有0.6%。83.3%的被调查者认为资金是影响创业的主要客观因素,随后依次是人脉关系、市场环境、社会阅历、政策。
由此可以看出,我校的学生对自主创业的热情还是很高的,但是很多我觉得只是心中的一腔热血而已,真正考虑过,并且为之做了准备的还是比较少的。主要还是现在的大学生还是被现有的教育方式所封闭了,没有大胆的想法,就算有也不敢去尝试,真正去做的人寥寥无几了。但是从调查的表征来看还是不错的,有超过一半多的人都对自主创业感兴趣,可以仅仅感兴趣还不够,真正打算这么做的却只有26.8%了。所以可见我们的胆量还不够,这里有很多的原因存在,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家庭,环境,社会文化等的问题。很多的学生家庭情况并不是很好虽然有一个想创业的心但是经济情况不允许,所以学校的创新创业俱乐部就起来很大的作用。还有就是这个社会环境的问题,如今的社会竞争巨大,对于大学生创业来说简直太难了,我们在竞争中并没有优势,所以存在很大的风险。
另外在对汽车与交通学院创新车队的调查中我们获知了很多的信息,他们的管理模式,经营方案。他们都来至汽车学院的学生,他们不仅学习成绩好,各方面都十分的优秀,并且有着一个自主创业的心,所以他们都聚在了一起,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创新车队在众多优秀的队友努力下,获得了众多的荣誉,为车队甚至学校都争光了。他们说要想创业那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能吃苦”,俗话说“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说的一点也不错。他们车队的队友们每一个是不能吃苦的,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他们夜以继日的工作,甚至寒暑假都在学校刻苦努力。他们付出了比我们多很多的汗水,所以他们所得到的也是比我们多很多的。所以最后总结一句话就是:“敢闯,敢拼,不怕吃苦”。
本次调查的数据显示,我校绝大多数的学生对自主创业感兴趣,但是为自己以后想真正创业做准备的同学却少之又少,很多同学都说怕吃苦,怕失败等等。但是就学校的很多创业团队来看,我觉得大学生创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学校这些创业团队的成功告诉我们,年轻人就应该闯一闯,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句是“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就是告诉我们应该大胆的闯一闯,不要怕吃苦。在大学期间首先不断的完善自己,学习知识,全面学习,广泛交友,为以后的创业打好坚实的基础。最后我建议我们以及学弟学妹们,在学校时应该努力学习,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与时俱进,到真正上“战场”的时候要不怕吃苦不怕累,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创造出美好的明天!
大学生择业意向调查报告篇二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做了一次问卷调查,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调查结果呈现出几个问题:
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多数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盛起。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因素突出。
(1)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工资福利待遇”、“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点考虑。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
(2)在就业过程中,有44%的学生认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而“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巧”占有少部分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
三、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1)多数学生的优势为“理论基础”、“师范技能”。
(2)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处于劣势状态,分别达到35%、33%;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教育滞后,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没形成。
大学生择业意向调查报告篇三
xx世纪90年代出生的“90后”青少年,成长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时期,是伴随着“春天的故事”不断成长起来的时代宠儿。改革开放以来造就的良好物质环境,中国特有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光宗耀祖的家教理念,信息时代东西方文化、观念的交融和碰撞,媒体网络的大发展等,使现今“90后”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与以前的同龄人已经大不一样了。在消费观上的变化就尤为显著。现在,“90后”青少年的消费结构已不是单一型的了,而是向享受型、高档型,以至于向多元化的消费方向发展。尽管由于年龄、思维能力、社会经历的原因,其表现出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免不了有不合理的成分,但是当今青少年这种自成一派的消费心理形成的原因很值得探究一番。
一、实践目的和调查背景。
1、实践目的:大学生消费问题正逐年为高校及国人所重视,作为收入很少的学生群体其购买力却在逐年增加,奢靡攀比之风日益增长,其消费结构和消费能力是否合理发人深省,我们以此为出发点,以问卷调查形式确定“大学生消费观调查”为课题的社会实践,目的在于通过对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研究、分析,做出分析总结规划,能够真实反映大学生消费状况,为大学生消费提供合理的参考方案。
2、调查背景:大学生,自古以来都是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虽然不同的朝代称呼不同,但其在社会上永远是群众关注的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在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下日益多样化、超前化、现代化。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估计掌握好自己的消费能力,以及维持合理的消费水平何其重要。
二、实践内容。
1.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2.调查方式:有纸质资料发放和网上答做,网上资料为49份,纸质资料发出11xx份,有效回收1xx0份。
资料共享平台。
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反映了大学生的现实消费倾向和未来的消费走向,对于研究消费经济和市场需求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消费观反映出了大学生的生活现状,以及价值取向,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观可以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对于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学治理都将产生直接影响。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引导其正确消费,帮助他们树立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使之能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4.调查时间:20xx年xx月xx日至xx1xx年xx月xx日。
xx.分工:首先由顺宜和丽珠将问卷打印出1xx0份出来,拿给我们班的同学以及其它班的同学做。另外,由水妹与梅浪将问卷发到网上,邀请同学与好友做,其中网上有效答卷时间为xx天,xx后,嘉欣和美梅将纸质的问卷和网上的问卷进行汇合,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最后我们全体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与总结。
6.调查内容:(1)大学生的月平均消费;(2)是否有记账习惯;(3)大学生的消费观念(4)大学生的消费方式;(xx)大学生的消费行为;(xx)大学生的消费倾向;(6)对品牌的观念。
7.问卷样式:见附件一。
8.统计结果:见附件一。
9.调查过程:活动计划、设计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分析结果。
三、调查情况。
大学生择业意向调查报告篇四
“80后”作家中最迷韩寒。
韩寒、刘同、郭敬明,依次成为受访的“90后”大学生最关注的前三名“80后”作家。这一结果来自“人人说”系统对大学生提及率及关注度不完全统计。
此外,调查结果显示,最受受访“90后”大学生关注的女作家分别是三毛、安妮宝贝(庆山)、柴静;最受受访“90后”大学生追捧的同龄作家分别是张晓晗、卢思浩、苑子豪/苑子文兄弟;而东野圭吾是受访“90后”大学生最为关注的外国作家。
根据对50本畅销书的关注度及提及率作为统计依据,最受受访大学生欢迎的10本书单如下:《小时代》《谁的青春不迷茫》《盗墓笔记》《百年孤独》《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目送》《你的孤独,虽败犹荣》《看见》《活着》《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人网大学生用户研究中心负责人认为:“90后”大学生更关注自身,他们喜欢的文学作品内容更贴近自己真实的生活。同时,“90后”大学生想象力恢宏,他们更喜欢无厘头、有趣的文字内容,所以,玄幻武侠类小说也受欢迎。
温馨提示:本文仅供读者参考!
大学生择业意向调查报告篇五
调查从大学生旅游偏好、旅游花费、旅游方式、出游准备、旅行关注点、分享方式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群体的旅游特点。
就数据来看,大学生旅游偏好很强,出游频率交频繁。有85.43%的被调查大学生表示热爱旅游,占受访学生的大多数。47.91%的被调查大学生一学期至少会旅行一次,26.71%的被调查大学生一学年旅游一次,另有12.66%的被调查大学生一学年旅游3次及以上。
从出游范围看,52.69%的被调查大学生曾在省内及周边旅游;46.65%的被调查大学生曾去国内其他城市旅游;有5.84%的被调查大学生曾经出境游。
大学生感兴趣的旅游目的地集中在:“适合户外运动的野山”(占52.62%)、“森林公园”(占37.34%)、主题公园(占36.48%)和休闲农庄(占25.85%)。
51.12%的被调查大学生表示,愿意把旅行时间安排为3天至1周,有7.35%的学生愿意安排一周及以上的时间。
在旅游投入方面,有36.42%的被调查大学生表示愿意把10%~20%的生活费用于旅游,而有31.30%的被调查大学生愿意把20%~30%的生活费用于旅游,较去年增长3%。
在旅游花费方面,大学生多靠父母补助,花销呈上涨趋势,但结构向自给自足微转。
调查发现,在受访者中,46.19%的学生每月生活费在500~1000元,32.74%的学生每月生活费在1000~1500元之间。
与去年相比,20xx年最大的不同为旅游花费的来源有从依赖父母资助逐渐转向自己补给的趋势。虽然被调查学生20xx年的出游费用仍主要来自父母,但构成略有变化,其中,52.23%的被调查学生的旅游花费直接来自父母资助,比去年下降了8.41%;而27.03%的学生表示,旅游花费来自平时节俭的生活费,比去年增长了4.02%。此外,有13.78%的学生表示旅游花费来自兼职收入,比去年增长了2.08%。
在旅游花费的安排上,住宿为花销最多项,大学生旅游时最愿为美食花钱。
在短途旅游中(3天以内),34.78%的人花费在200元以内,39.11%的人花费在200~500元,21.19%的人花费在500~1000元。
在中长途旅游(3天以上)中,花费在200~500元的比例下降至29.40%,而500~1000元的比例上升至30.64%。
在所有花销中,住宿成为大头(占28.22%),其次是餐饮(占21.06%),景区门票(占19.55%)和交通(占18.90%)位列其后。
而在花费意愿上,美食是被调查者的首选(占71.13%)。
自助游是大学生群体青睐的旅游方式,火车是他们的首选交通工具。
在本次调查中,有67.85%的被访者选择了自助游的出游形式,选择旅行社团队游和社团旅游的分别为15.68%和10.30%。
出游时,65.09%的被访者选择会乘坐火车,选择乘飞机出行的仅占两成(19.09%)。
在旅游目的方面,大学生的选择呈现多元化趋势。
“观赏风景”(占33.33%)虽仍为第一位,但较去年已大幅下滑了23.05%,“增长见识”(占28.35%)仍排在第二位,其后依次是:调整心情(占27.82%)和寻奇猎险(占8.60%)。
大学生更倾向暑假出游,网络是信息主要来源。
在旅游时间的选择上,暑假依然是被调查对象的首选(占59.65%),其他选项依次是:“五一”等小长假(占41.34%)、“十一”黄金周(占34.652%)、寒假(占24.87%)和双休日。
在“了解旅游目的地信息”和“了解旅游价格信息”两项调查中,网上信息均名列前茅,分别为54.92%和60.96%,远远超出“朋友介绍”和“通过旅行社”等方式。
52.36%的被访者表示会提前两周进行旅游准备,30.31%的被访者选择“提前一个月”,此结果与去年基本持平。
大学生出游首先关注目的地舒适度。
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旅游舒适度”仍是被调查大学生考虑的首要因素,占37.27%;其次是“费用”,占22.64%;再次是“安全”,占19.82%。此结果基本与去年持平。
而在旅途中,“住宿”(37.53%)和“纪念品没特色”(27.76%)是让被调查大学生容易感到不满的环节。
在分享方式上,新媒体是大学生群体的首选,图片是他们主要分享内容。
大学生群体是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群体,在分享旅游感受的方式上,传统方式如互赠照片、发彩信等早已不是主流方式,而博客(占58.27%)、微博(占35.24%)和微信朋友圈(占22.51%)则成为被调查大学生最倾向选择的分享方式。69.75%的被访者会选择与他人分享旅行图片,只有17.45%的被访者会选择用文字记录旅行感受。
“干净的海水”(60.10%)成为被调查大学生选择海滨景区景点旅游的最看重因素,其次是“新鲜的空气”(46.78%)和“舒适的度假休闲环境”(46.39%)。根据调查结果,大学生在去过的海滨旅游景点中最不满意的因素为景区“管理混乱”和“环境脏乱”。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旅游逐渐成为大众生活中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正因为如此,旅游业蓬勃发展,成为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产业。对民众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旅游意向十分必要,而其中大学生群体是最有活力与市场潜力的群体。
二、有助于旅游企业和旅游地区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并且作出相应的措施适应市场的改变,满足该消费群体的需求,从而促进旅游地区及相关旅游企业的发展:三、对于青年群体,特别是大学生群体而言,能在同一坐标系下,了解同龄人的喜好,为出游提供很好的参照系。
大学生择业意向调查报告篇六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率已经成为考验我国教育事业是一个指标。大学毕业后,能否找到一个好工作,合适的工作,不但是毕业生面临的问题,也逐渐成为在校大学生主要考虑的事情。就业形势严峻有很多的影响因素,比如说中国大学的盲目扩张,专业设置的不合理,大学生自身的不足等等,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只做了此次的调查问卷,以便我们的就业形式有个清晰的认识。
本次调查问卷的对象主要是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生的择业价值取向,薪酬标准,就业地点,择业的途径,求职中最关心的问题等就行调查。本次调查问卷共发出问卷200份,实际收回的问卷有200份,其中有效问卷有180份,有效率达90%,其中男生占45.6%,女生占54.4%。本次调查的学生主要是工学、管理学的学生,他们分别代表了理科和文科的学生,也是考虑到了样本的代表性和所选比例的均衡性。为了方便学生答题,节约时间,问卷主要采用了选择题的形式,分为9个单选和1多选,和一个开放性问题。
二.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1、关于就业形势与自身就业前景评价。
关于目前社会的就业形势,91%的调查者认为“形势严峻,就业比较难”,分别有3.8%的调查者认为“形势正常”和“不了解”,而认为“形势较好,就业容易”的有1.3%。可见,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已有了一定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17.5%选择大一就开始,46.6%选择大二开始的,35.9%为大三开始。这说明我校大学生整体开始考虑求职就业问题比较早,一半以上的学生在上大二就开始考虑自己的求职就业问题,说明求职就业意识较强,从他们关注考虑就业问题比较早可以看出他们对求职就业方面的信息的需求也比较大。
3、关于升学和工作的选择。
在求职者最为关心的薪酬问题上,大学生们的期望值一般。32.8%的调查者的月薪期望值在2000元以下,其中41.8%的调查者的月薪集中在2000—3000元这一档上,有35.4%的人的月薪期望值在3000元以上。这表明,大学毕业生希望自己早点从父母的经济依附中解脱出来,实现经济上的独立,并渴望获得舒适的生活条件,因此希望能获得较高的薪酬。
7、关于工作是否对口。
认为用人单位最重视什么的选项中,“所学的专业能力”、“所毕业的学校”、“社会经验”以及“潜力”,占总调查的87.1%,“技能、特长、品德”只占到了10%的比重,剩下的2.9%的调查者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求职者的性别。由此可以看出,对于特长,品德重视的下降程度,导致学生们认为能给公司带来经济效益才是硬道理。
三。总结。
饱和,现在尤为严重。因此我们要树立创业意识而不能把眼光仅仅限于就业。、要踏踏实实地做事,一步一个脚印,要有灵通的就业信息和强硬的个人素质。专业很重要,但要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有人说好关系是泥饭碗,会碎的;文凭是铁饭碗,会锈的;而只有能力才是金饭碗,走到哪里都会闪闪发亮。”在当今社会,只有有能力的人,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只有有能力的人,成长的舞台才会无禁区。、要搞好人际关系,广交益友。朋友多了不是坏事。一个人在外难免会遇到挫折,此时朋友的帮助对你来说很重要。、在选择职业时,要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供需信息。人才招聘会每周都在办,人才市场天天都开放,准确掌握人才市场的供求信息,对于当代大学生择业尤为重要。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谁能及时有效地获取信息,谁能从实际出发,准确审视就业形势,谁就能早日步入理想的职业岗位,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知识和才华。、要敢于面对挫折,不放弃,不服输,要敢闯!
总之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只是能说了解,要真正读至硕士才可以说自己学了这个专业。大学生要锻炼各方面能力,不仅要学习书本方面的有字之书,还要去生活中读那本无字之书,这样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大学生择业意向调查报告篇七
2011-3-1所谓择业,就是择业者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能力,从社会上各种职业中选择其中的一种作为自己从事的职业过程。任何已具备劳动能力的人,都要进入社会职业领域选择特定的职业。在职业选择过程中,择业者不仅要考虑到个人的需要、兴趣、能力等因素,还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的择业则是在完成学业以后,必须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进入社会,选择今后所从事的职业,以获取稳定的收入,同时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择业观是在择业过程中对选择某种社会职业的认识、评价、态度、方法和心理倾向等。现今大学生的择业观大多是在校时期读书学习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如何选择职业这一实践活动的较稳定的认识、态度和基本的指导思想。择业观属于择业过程的心理层面,很多方面的问题都会改变大学生择业的标准,原因很简单人们差异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不同、思想层面参差不齐、以及学生时代的理想等。
恩格斯说,“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考或凭激情进行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这就是说,择业者的择业行为主要是受择业观支配的。总之,择业观是人们在择业过程中最根本的观点;择业观受世界观的制约,是人们的内心世界在择业过程中的折射与反映;择业观受人生价值观的支配。
关于大学生的择业观,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大学生择业观是毕业生对于择业目的和意义比较稳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的体现,它与毕业生自身利益和日常生活最为密切,是毕业生价值观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大学生择业观是大学生关于择业理想、择业动机、择业标准、择业意义的比较稳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的体现,也是大学生在思想上对社会职业岗位的初步定位。”而在校大学生的择业观正处于形成和完善阶段,通过本次调查,能够让更多的大学生认识到理性择业观的内涵和培养途径,把握自身择业观的形成规律,从而形成理性的择业目标,科学地认识社会各种职业;在建立合理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社会竞争,在任何职业领域里爱岗敬业,勤奋刻苦,踏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调查形式以及结论。
本次调查通过以各种形式的收集资料,进行更人性化的整理。方便人们真切的了解到关于大学生的择业问题。
调查对象包括在校大学生以及应届毕业生对于就业选择的看法,以回答问题的形式进行调查。
通过各方面显示的数据进行整理规划,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根据针对性较强的问题进一步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表明:
1·大学生认为比较理想的就业地区国外8%、沿海城市58%、省会城市26%、中小城市8%。2·择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专业不对口28%、户口问题42%、缺乏社会关系30%。
3·在对以后发展的态度方面,60%的人选择就业、16%的人选择考公务员、24%的人选择考研究生。
从此次对部分大学生择业情况的调查数据看来,虽然大部分的学生对就业的前景不是很看好,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选择就业,而且面对各种困难都做好了心理准备。
1、时代性。大学生择业观的形成和发展,与时代的变化是紧密相连的。不同的社会发展期、不同的时代,均可体现出大学生不同的择业观。纵观历史不同的时期均呈现出特点各异的时代气息。20c70s末80’s初的大学生虽开始有了自己选择职业的意识,但时代背景造就他们毕业时必须服从国家分配,并且更注重“社会地位”。20c80s的大学生择业标准,第一位是社会地位,第二位是社会意义,第三位是发挥个人才能和报酬。到了80’s末,“符合个人特长”成为他们择业的首要标准。20c90s前期,大学生就业时追求“第一职业求稳定,第二职业求发财”。20c90s中期以后,曾流行的“待遇决定职位选择”的模式已基本过时,“能否发挥专长”又成为大学生择业首要标准,许多大学生认为要在个人和社会两个价值之间找寻最佳结合点。
2、主体性。从横向比较来看,大学生择业群体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有学者研究认为:大学生具有“五高峰、四最、三敢、两缺乏、一中心”的特点,即体力高峰、智力高峰、社会需求高峰、特殊行为高峰、成就高峰;最积极、最富有生气、最肯学习、最少保留思想;敢说、敢想、敢干;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常常以崇尚自我为中心。主要体现在职业选择过程中,他们崇尚自我、以个人为中心、注重个人奋斗、强调自我价值的体现;在职业活动中只愿当主角,不愿当配角,总担心自己被埋没、被大材小用等。
3、差异性。大学生择业观因大学生分布的地域不同、学历层次不同、所学专业不同、男女性别不同、需求重点不同而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从地域分布来看,大学生就业去向有东部与西部、沿海与内地、本地与外地等差异;从学科专业来看,大学生学习有文、理、工、农、医、经、管、艺等众多领域的差异。这些差异性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升学与职业的选择上,二是选择职业的出发点上。
通过调查研究,身为面临提前就业的大学生明白了择业观的重要性;同时也总结出面对就业前的基本准备和对于此种社会状况的些许建议。
1·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21c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综合素质的竞争。而在校期间理应注意自己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提前做好择业准备。为适应社会完善自己的素质教育以及道德修养,同时要提高自我能力懂得创新、运用、以及社交人际。增强自我竞争力和自信心,使自己在短时间内适应社会、发挥本有才能。
2·进行择业心态的自我调整。
在择业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挫折、矛盾和冲突,而学生应学会全面了解社会现实,客观地分析、评价自我,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统一起来,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关系,根据社会需求正确解决自己就业定位问题,调整自己的择业心态。在校期间还要尤为注重自身抗挫折能力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同时还要培养奉献、创业和艰苦奋斗等精神。
3·学校应加强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
学校要适应新形势,采取相应改革措施。除了深化教学改革,在教授专业知识、培养综合素质、能力外,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形势教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可以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增强学生心理素质与社会竞争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就业指导,为学生提供正确就业信息,为社会培育优秀人才。
4·社会和学生家长要给予积极的关注和引导。
社会应尽可能的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择业环境、提供更多的择业机会,尽量完善就业市场和人事制度,建立真正的公正、公平的竞争机制。另外,家长和亲友也要主动关心毕业生择业期间应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缓解心理压力,使其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
大学生择业意向调查报告篇八
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碎片化阅读,已经逐步占领“90后”大学生的阅读时间。
大学生用户较多的社交网站人人网10月8日发布“90后”大学生阅读报告,显示受访者更多的是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阅读和浏览。在纸质书的阅读中,个人爱好和学业需求成为最主要的读书出发点,其中,各种考证类实用性书籍占比较大。对课外书的调查显示,校园青春励志类与玄幻武侠类最受欢迎,均占19%。
上述调查针对全国近千名大学生最近8个月的读书情况,并配合大数据语义挖掘系统“人人说”进行属性分析。
阅读方式偏爱社交媒体。
调查显示,阅读时间的分配上,受访大学生更偏好社交媒体,留给纸质书的比例并不是很多。
近九成受访大学生称每天都有阅读、浏览信息的习惯,但阅读、浏览的内容更多的是社交媒体上朋友的分享,比如人人网、微信、微博上分享的文章或者好友状态;或者是来自人人网公众平台的订阅号、微信自媒体账号以及新闻客户端的内容。
对此,人人网大学生用户研究中心负责人称,大学生应该培养读书的习惯,因为在社会经验与阅历有限的情况下,多读书能开拓视野、增强思考深度。同时,学校可以提供良好的读书氛围及大量的优质书籍,所以大学本科时光,可以说是一生中最好的读书时光。相较之下,社会化媒体带来的信息,“本身是快餐文化的产物,没必要把太多的时间花在这些内容上。”
31%阅读出于学业需求。
人人网对大学生读书目的不完全统计发现,个人爱好是受访大学生读书的根本出发点,占比最高,达到33%;紧随其后的是学业需求,占比31%;接下来分别为休闲放松20%、提高眼界12%、其他4%。
值得注意的是,各种考证应试类实用型书籍占比较大。“除了专业课书籍,很多英语、计算机以及各类证件考试等技能性、实用性书籍占去了书架的大部分地盘。”有受访大学生如此吐槽说。
对此,人人网大学生用户研究中心负责人建议,大学生可以多读读经典名著与现代、当代的优秀作品,“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要学会有选择性地读书,读好书。”
最爱青春励志玄幻武侠。
在课外书的阅读中,与大学生活贴近的故事,更受欢迎。
根据人人网对受访大学生喜欢的课外书类型统计显示,校园青春励志类与玄幻武侠类最受学生欢迎,均占比19%;排在其后的是历史传记,占比17%;随后依次是文学名著14%、自然科学12%、经济管理类10%、哲学及其他9%。
“我们更喜欢与大学生活贴近的故事,感觉就在身边,触手可及。”人人网受访大学生举例称,“像最近很火的《你的孤独,虽败犹荣》,通过33个小故事的讲述,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这本书的作家刘同,之前还有另外一部作品《谁的青春不迷茫》,启示我们深省思考,让我们知道该怎样正确对待焦躁不安和困惑迷茫。”而与之佐证的是,刘同的这两部作品销量纷纷在短期内突破百万,并位居亚马逊销售榜第一名。
对此,人人网大学生用户研究中心负责人认为:“90后”大学生更关注自身,所以,他们喜欢的文学作品内容会更贴近自己真实的生活或状态。同时,“90后”大学生想象力恢宏,他们更喜欢无厘头、有趣的文字内容,这也是玄幻武侠类小说同样受到大学生欢迎的原因。
女生比男生更爱读书。
根据“人人说”系统对受访大学生读书男女所占比例不完全分析显示,男女生喜欢读书的比例为4:6,即每10名喜欢读书的大学生中,有6名是女生。其中,女生偏爱青春励志及情感类作品,男生则多喜欢悬疑及武侠类小说。
对此,人人网大学生用户研究中心负责人分析称,相较于女生,大多数男生的业余爱好更多一些,所以兴趣容易分散,没有足够的时间可以静下心来读书。而且,就自我约束能力来看,女生的自控力也强于男生。所以,喜欢读书的女生会略多于男生。
此外,根据“人人说”系统对全国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特别行政区的大学生读书状况的不完全统计显示:从省市分布来看,最喜欢读书的大学生中,全国排名前六位的省市依次是:北京、浙江、江苏、天津、上海、山东。
大学生择业意向调查报告篇九
有52%左右是来自于父母的。“这个比例虽高,但是相对于去年的数据有明显下降。同时,27%是来自于学生平常节约的生活费。客观地说,两者相加,意味着有约80%大学生的出游费用都跟父母有密切关系。”厉新建认为,一方面,社会需要为大学生旅游自身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多便利,比如社会应该给予更多的优惠支持,包括在产品上更多关注。在大学生出行的交通工具选择中,很多是依靠火车出行的,随着高速交通体系不断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围绕着火车线路去组织大学生旅行,设置一些大学生旅游的产品,值得探讨。另一方面,能力提升的需要来自于大学生自己。比如旅游过程中所有的花费不一定都要在出发之前准备好,旅游费用可以在旅游的过程中自己赚。“2008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我碰到很多国外学生,有一个来自香港的学生说,他到墨尔本旅游之前,手里的钱只够从出发地到墨尔本的费用。他在墨尔本所有的费用都是他到墨尔本后打工所得。农场、青年旅社、廉价旅馆、背包客栈都可以找到工作的机会。”所以,厉新建认为大学生的旅游理念还可以有所改变。
有30%多的人喜欢去森林公园,20%多喜欢去休闲农庄。实际上,旅游对大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国外有人专门研究注意力重建,他们认为到自然环境中去,逃离喧嚣的城市环境,对认知能力提升会有更大帮助。对于旅游目的地未来的发展来说,需要思考有什么样的方式可以提升大学生的认知能力。旅游目的地无论是在自然环境中还是人文环境中,如何将信息转变为大学生认知的沉淀,值得思考。”厉新建说,比如,大学生群体对新技术有天然的敏感和爱好,所以目的地在提供解说服务过程中,如何依托现在的技术,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他们所喜欢并乐意接受的解说服务也是值得探索的。
大学生本身比较好动,所以大学生认为的“周边”究竟是什么概念,值得探讨。厉新建认为,对于大学生旅游市场,需要关注到规模效应和挤出效应之间是不是有相互关系。大学生旅游市场本身也有大众和小众之分。“有些大学生消费能力强,有些大学生消费能力弱。旅游目的地如果在大学生旅游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去抓小众市场,将有可能会推动那些原来不为人知的小众景点进入市场。比如台湾已经出现的很多私房菜、私房景点等。”
调查显示,68%的大学生喜欢自由行。“而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在自由行大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回归到自由行的本质——自由无拘束的旅行,但同时它应该是一个更便利的旅行。”厉新建说。自由行并不完全是在旅行的过程中什么都由自己安排。在这里面最根本的是如何让出游更便利。目的地可能需要去找一些适合大学生旅游特征的产品进行改进。比如说大学生非常喜欢技术,如何通过技术服务的方式,为大学生自由行提供更好的信息推送,如何做更多的协同搜索;大学生非常喜欢美食,对大学生群体能不能在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同时,把美食的信息推送给他……如何让大学生花更少的时间选择更适合他的产品也值得研究。
有一项工作非常重要——进一步完善旅游目的地的基础设施。大学生搜集到的旅游信息,很多来自于网络。比如说,调查中,被调查学生关于目的.地的信息54%来自于网络,价格信息60%来自于网络。“他们分享旅游感受的方式是博客、微博、微信。尤其是微博和微信都是随时随地提供信息。如果目的地基础设施支持这些对环境非常敏感的学生,把他们的感想即时发布出去,将会影响到其他消费人群。”厉新建认为,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如果想挖掘年轻人市场,利用年轻人市场非常活跃的特点,来为旅游目的地做传播的时候,旅游目的地一定要有非常完善的设施,和低价进入的门槛。
大学生择业意向调查报告篇十
《中国学生留学意向调查报告:三成想去美国》由01月14日报道,到国外读高中和本科的低龄的留学大潮将全面到来。
某留学集团当日发布的这份报告还说,七成留学意向者事实上并不了解海外教育制度,他们中有些人觉得留学是一种时髦,越来越多工薪家庭为了追求这种时髦,不惜倾“近半家产”来支持孩子留学。
启德昨天向厦门的媒体介绍说,这份包括厦门在内的18个大城市调查,总共调查了2.5万名大中学生和家长。
厦门学生最青睐美英。
启德厦门公司总经理陈君南说,从收集的数据看,今年厦门学生计划留学的五大热门国家分别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其中,三成学生想留学美国,近两成意向英国。这个排列顺序和全国调查数据是一致的。
和往年相比,其中,澳大利亚同比增长明显,欧洲的德国和意大利因为低廉的价格、语言的便利、专业的特色,意向留学也有增长,亚洲的新加坡、日本则同比下滑,加拿大持平。
性别方面,女性更偏向在硕士阶段出国留学,而男性在本科和博士阶段出国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
低龄留学大潮全面到来。
报告预测,今年低龄留学大潮将全面到来。所谓低龄,指的是到海外就读高中和本科。调查显示今年欲赴海外读本科的人数增长远大于读研。
大学生择业意向调查报告篇十一
出国留学读本?读研?还是读高中?日前,有留学教育机构发起“中国学生留学意向调查”,调查显示,打算申请研究生学历的人数最多,达到43%。
近半数留学者申请读研。
调查显示,打算申请研究生学历的人数最多,仍是出国留学的.主力大军,达到43%.调查报告显示,30%的学生意向申请海外本科学历,该比例仅次于硕士申请排在第二。调查还发现,相较于以前因担心成绩不够好而出国留学的学生,近几年,许多名校“尖子生”开始放弃国内大学,转而申请更好的海外院校。
近几年,留学低龄化日益明显。调查显示,有18%的受访者意向申请海外高中。业内人士分析,主要原因在于国内上好高中竞争激烈。
美英仍热,澳洲回暖。
在留学国家选择时,美国和英国仍是中国家庭最热门的留学选择,分别占比30%和24%;澳大利亚、加拿大则紧随其后。其中,澳洲留学市场出现回暖迹象。据悉,澳大利亚有望在今年开放初中留学申请的消息,令到咨询者显著增加。
小语种国家也受追捧。
从调查结果看,在留学国家的选择上较前两年更具多样性。法国、德国、新加坡、日本等欧亚国家,开始得到中国学生和家长的追捧,在选择人数上有所增长。
业内人士预计,在未来几年,低门槛、高性价比、可以多收获一门小语种,以及特色实力专业和良好的就业预期等优势,将为欧亚留学带来显著的增长空间。
大学生择业意向调查报告篇十二
据报告发布方启德教育介绍,报告主要调查群体为有明确留学目的的“准学生”群体,年龄层次覆盖15岁至36岁,调查问卷覆盖全国23个主要城市,其中有效问卷为21352份,报告从留学动机、留学意向、留学准备三个层次出发,结合不同留学意向国家特点与留学政策变化,对准留学群体进行全面的分析。
1、留学目的国:高性价比留学受学生追捧,“名校情结”依旧。
调查数据显示,美国依旧是留学首选国家,占比达到26.8%。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的留学热度次之。而一些高性价比的欧洲留学国家有所增长,其中德国的增幅最为明显,较初的3.9%,增长了3.6个百分点,达到7.5%。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受到欧洲一些国家留学市场开放的影响,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同比去年都有3%左右的降幅。这些传统留学目的国由于早期中国学生选择较多,同时受留学费用以及中国学生“扎堆”现象的影响,优势正逐步减弱,只有性价比较高的加拿大有3%的上升。而高性价比正是一些欧洲留学国家的优势,德国、法国的增幅最为明显,其中对于德国留学的关注度较去年提高了近4%。
研究机构表示,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公立大学几乎为“零”学费,学生入学仅需缴纳少量象征性注册费,同时工作环境相对轻松,学生依靠打工基本可以满足生活费需求。较高的留学性价比使不少学生希望前往欧洲国家留学,但要看到,高性价比并不意味着对录取标准降低,比如留学德国就需要通过比较严格的审查,并通过一定等级的德语考试才能顺利入读。
2、留学关注:“气候环境”成为学生选择留学国家时上升最快的考虑因素。
“让我们感到意外又不意外的是,有超过30%的被调查者会考虑气候环境这个因素,较去年同比增长近10%。”,如果学生选择的是可移民国家,对气候环境因素的考虑会更为突出,一些国家的环境类专业正在成为留学热门选择,学生们不仅希望在国外“守望蓝天”,同时也希望在学成归国后“守住蓝天”。鉴于国内如今急待治理的环境状况,可以预见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都将需要大批环境科学方面人才。
*报告同时显示,学生选择留学国家时的主要考虑因素还是和教育有关,如“教育质量”、“留学费用”、“学校专业排名”,而且较往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同样考虑较多的还有“文化氛围”,这说明准留学生同样注重文化环境带来的“软提升”。在专业选择方面,商科依旧学生最希望入读的专业,艺术类专业意向比例较去年有大幅下降,达到11.8%,而理工科的专业意向比例相对稳定。
*就业形势影响留学选择。
堪称“最难就业年”。调查数据显示,69.3%的意向留学者认为国内就业形势对其出国留学产生了影响,其中认为有很大影响的占到15.4%;被调查者中有9.5%的学生表示自己是被动留学。虽然父母的安排、国内应试竞争激烈都是被动留学的原因,但不可否认,就业难也是被动留学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该调查报告可以看出,选择“洋文凭好就业”、“方便日后移民”的学生人数都较去年有较大提升,这说明当今“准留学生”的目的性更强。同时,超过九成的受访者表示,将在留学期间工作,为就业或创业铺路。
研究报告指出,留学要以未来的职业发展为导向,而且西方的教育与实践的结合较紧密,一些带有实习和工作机会的院校,既满足了学生留学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就业,可谓“双赢”。“由此可见,就业难对留学有影响,这不是中国学生对现实的逃避,而是体现了他们对于提升自身素质的追求,‘苦练内功’才是解决就业难的源动力。”
大学生择业意向调查报告篇十三
选择学校有几个方面入手,采用“淘汰制”
先把自己的专业锁定之后,搜索学校,看看都有哪些学校有你的课程。这样就可以把跟申请者的专业不相关的学校先淘汰掉。
看专业的排名。虽然每年的排名都是媒体为了有更大的观看量的商业性质,但是也是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的。
知名度。这一点主要是看网站上对该学校的点评了。有很多教育机构每年都会对不同的学校有一些点评,建议学生们可以多看看,也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这三个方面下来,就应该没有几个学校留在申请者的选择范围之内了。满足出国留学的条件以后,这可以按照你理想的学校来进行申请。
2、准备材料。
大部分的学校都会要求有以下一些申请材料:如个人陈述、学校推荐信、在读证明、现有成绩单、申请表格、申请费(部分学校)、课内外获奖证书(如有)、gmat(部分学校有加分,但是不是必须要有的)。注意,只有部分学校是必须有雅思成绩才能申请的,所以建议大家先调查清楚之后在提交申请。一般你是不需要雅思成绩单的,尤其是针对于在读的学生,因为你们还没有毕业,所以拿不到无条件的入取通知书。建议同学们没有必要考取雅思之后再申请,这样会耽误你的个人时间安排。以上的所有材料需要有专业的人士帮你分解,因为针对于不同的学校会有不同的材料要求。
3、提交申请。
这一步骤建议各位学生们委托留学服务来帮你申请,因为这样可以省去申请者很多的时间在申请者的学业上,语言学习上,雅思考试上。申请学校事情复杂,很多事情都需要的亲力亲为,牵扯很多自己的经历。
主要有两种申请方式:一是、网上申请,这个不是每个学校都有的。二是、邮寄申请,也就是把你所有的材料准备齐全之后再邮寄给学校。一般的申请时间是在一个月到三个月之间。
4、申请签证信。
几个月的等待,申请者自己手上现在应该有一到几所大学的入学通知书,现在就是申请者自己来选择一所大学的`时候了。这个是非常关键的,完全是要参照申请者的雅思成绩来定。关于雅思成绩单,建议同学们在五月份提交。如果你的雅思成绩没有达到学校的入学标准,这样也不要担心,因为每个学校都会有一个语言中心,针对学生雅思成绩不够,可以先到学校的语言中心那边先补一段时间的语言课程,通过后可直接入学研究生。雅思成绩单是一方面,毕业证书、最终本科成绩单、学校的押金都需要给学校那边邮寄过去。如果申请者是通过环球雅思留学中心申请的,这样申请者的顾问会合理的安排你的所以时间安排,该办什么事情她们会在第一时间通知。
大学生择业意向调查报告篇十四
“毕业等于失业”记得这是现在在大学校园里普遍流行的一句话。
是啊,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社会竞争也越来越大,毕业和工作无疑还是摆在大学生面前的一大难题。
在度过无忧无虑的大大二生活之后,很多同学在大三阶段开始为自己的前途担忧,大学毕业后是工作还是考研,同学们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力进行着取舍。国家对研究生招收政策的放宽,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得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开始迷茫。是该就业还是继续深造就成了他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据了解,在前几年的高校研究生大扩招背景下,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不仅放宽了专科生考研的条件,还放宽了考研能力要求,而对体检的放宽及自主招生的相关规定也无疑刺激了扩招规模的增长。
对于面临毕业的大学学子来讲,考研还是就业,成为一个现实的两难问题。如今,大多数选择考研的学生早已不是单纯做学问的心态,而是各种性格、价值观、人生态度交织在一起产生的综合反映,当今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了。
据此,作为一个也即将走向大四,面临选择的大学生,我在暑假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于考研的态度进行了实践调查。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考研的情况,以及了解大学生对考研的态度,也为更多有志考研的同学提供一些信息,我们小组特对衡阳市各大本科院校进行了一个关于大学生考研倾向调查。调查是由我们同学承担,调查时间是20xx年7月,经过几周时间,我们完成了对本科在校的大学生的调查,调查方式为问卷式访问调查,本次调查选取的样本总数是150份回收149份,回收率99%,有效数146份,有效率98%。各项调查工作结束后,我们将调查内容予以了总结。
在随机进行的150份调查中,涵盖了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同学,其中,男生人数81人,占总数比例55%,女生人数65人,占总数比例45%。调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代表性。但因为样本容量较少,造成的数据准确性不强,所以仅供参考。
调查结果显示,根据不同的年级调查显示,会考研与不会考研有明显的区别,考研所占的比例也不一样:
由结果可知,大三的选择考研的比例明显比其它年级的要高。这说明在大三同学对考研的意识比较强,比较突出。
根据调查显示:
68%的同学不打算考研,占了被调查人数的大多数。“是否考研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入学门槛、读研成本及就业前景。”有关专家表示,通常而言,如果考研的入学门槛及读研成本增加,但如果有一个好的就业前景,那么考研报名还可能稳定,甚至增长。“但现在,读研难度增加,又找不到好工作,那么考研的人数当然就要下降。”其中,81.8%的同学选择毕业后就工作;17.1%的同学认为考研费用太高,而家庭经济状况不好,不打算考研;1%的同学选择其它途径深造;11.1%的同学则不想再读书,因此对考研不作考虑。另外,也有3.7%的同学持保留意见,认为自己离考研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现在对它没有太多的想法。
32%的同学选择考研,从侧面反映出了当代大学生趋向于继续深造的意向。在这部分同学中,30%的同学的考研动力是为了将来找工作更具有竞争力,通过考研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个人价值。这说明我校大学生已经具有相当高的忧患意识,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已有准备。当然,同样是选择考研,许多人都有不同的想法。
由考研人数的显示,21.3%的同学,认为目前的就业压力大,不想就业,而选择考研也是一种途径。63.8%的同学是为了继续深造,一种观点是为了以后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考研女生人数增加的比例大大超过了男生,尤其是女生,就业更加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女大学生不得不通过继续读书,求得一个高学历,为以后的就业寻找更好的机会,女大学生报考研究生增加,其中就业压力大是一个原因。另一种观点是基于对某所大学的向往;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己的能力还不够,现在不想参加工作。由此可见,现代大学生的思想观点多元化,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的道路。
关于考研专业问题,60%学文科的同学,认为考研没有必要,而对于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研究生和本科生是有本质区别的,研究生的专业素质的确要比本科生高很多,所以认为理工科学生考研还是有必要的。所占比例也是相当大的。65.3%的同学选择报考本专业,34.7%的同学选择报考外专业。而调查到报考该专业的原因:37.7%的同学表示自己的兴趣、爱好为第一位;33%的同学则考虑到报考专业的热门程度,就业前景是否看好。也有20.3%的同学选择相对容易考的专业报考,还有8.7%的同学综合各方面因素,选择自己既喜欢又热门还有把握的专业报考。但这种三全之事并不多见,因此,报考专业时仍应谨慎考虑。
根据研究生收费改革的相关规定,20xx年,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17所高等学府都取消了公费研究生制度,而两到三年的研究生学费也要在开学的时候全部一次性交齐。尽管部分高校有替代办法,如北京大学就采取了奖励助学金的方式资助优秀研究生的学费和生活费。但是,一次性拿出这笔钱(一般都在万元以上)对于很多考研者来说依然困难。“要看到考研的人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太高的学费负担他们往往承受不起,只能选择放弃。”
在我们被调查者中有45%的同学来自农村,33%的来自县城,22%的来自于城市。而他们的月生活费在300元以下的占8.9%,300---500元的占48%,500—800元的占34%。由此我们看出,对于当今物价的不断上涨趋势。生活费还是处在一种中下的阶段。在考研的同学当中45.1%同学对考研信息了解不多,40.4%了解一些,仅有4.5%同学非常了解,还有10%的同学表示自己不了解。对此,希望广大的同学对考研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更充分地准备考研。如果考研没有考上,其中,27.2%的同学认为应该全心投入明年考研,47.7%的同学想先找个工作,抽空复习明年在考。25%的同学不想考了,直接找工作。当然还有13.6%的同学没有想好。
调查的最后一项是“你对考研的看法”。大多数同学认为考研是个人的原因。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考研是为了继续深造,是为了有更好的工作,更好的将来。上研究生是大学生不错的结局,有理想的情节,找工作地情节去考研。同时,他们认为考研也是一次人生经历,努力过,奋斗过,即使结果不一定尽如人意,那考研过程中丰富而充实的记忆也足以让自己好好珍惜。在此,我们深深地祝福那些志在考研的同学:英雄无畏,越飞越高!
在这次的调研当中绝大部分的同学表示不会选择考研,其中个人自身原因是促使他们不考研的最大因素,也有很多同学表示读研还要读三年,只是为了把就业往后推迟三年而已,既浪费钱又浪费时间。况且等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就业情况谁也无从知晓。还有一小部分的同学认为早点出到社会工作会比继续还在校学到的知识还要多,最起码动手能力会有所提高。更多的同学表示,不是只有通过读研究生才可以学到知识,出到社会的时候还可以以其他途径深造,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
总的来说,考不考研那是因个人条件而定。从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在金融危机加剧的今天,很多学生还是选择勇敢的面对这强大的就业压力;还是比较理性和慎重的。而选择考研的大部分同学目标也比较明确,不盲目不随大流。借以此篇此文,预祝我们考研的同学能够在即将到来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选择直接就业的同学也要确定好自己的目标,坚定信念,抓实专业知识,能够在即将到来的就业之旅中占有一席之地。
大学生择业意向调查报告篇十五
根据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数据统计,全球留学生人数由的2,087,702人,增长到了的4,528,044,增幅达到116.89%。
在世界留学生流动的过程中,留学生的去向出现多元化的特征。图表2中所列出的是占全球留学生市场份额前十位的国家。其中,美国、英国作为主流留学目的国,市场分别为16.35%和12.56%,加拿大、澳大利亚也位列前十。然而,德国、法国、俄罗斯、日本、西班牙、中国等非主流留学目的国所占份额也位列前十,遍布美洲及欧亚大陆。
其中,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在世界各国的国际学生中,所占比例都较高。如图表2所示,在世界接收留学生最多的前十个国家中,中国学生在六个国家的留学生中,占比都是第一位的。由此可见,中国学生已经成为国际学生流动中的主力。
2.中国成留学生第一输出国。
中国赴主要目的国留学人数稳步增长。
英国1:使用的数据为当年第一次注册于英国高等教育阶段中国留学生人数。澳洲1:使用的数据为当年第一次注册于澳洲高等教育阶段中国留学生人数。
美国、英国、澳洲、加拿大是中国留学生的四大主要留学目的国。图表4是最近六年中,中国学生赴这四个国家留学的人数。中国赴美国、英国、加拿大留学的人数六年来一直保持着增长的趋势,其中赴美留学人数增长最为迅速。而澳大利亚,虽然在受到澳洲私立职业院校倒闭**的影响,留学人数有所回落,但从/开始,中国赴澳留学人数又开始逐渐回升。
多国对华签证政策放宽。
在过去的一年中,包括英美在内的多个国家放宽了对华的签证政策。对于留学生来讲,无疑提供了诸多便利。
4.海归现状倒逼留学质量提升。
随着留学信息越来越开放,中国的留学生和家长对于留学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逐渐走出了盲目跟风的误区,留学的选择也越来越趋于理性。走出国门的学生质量也不断提升,出国留学进入“高质量时代”。
以研究生留学为例,研究生留学的整体规模不再大幅度增长,但是高质量的学生增长幅度还是比较大的,学生质量有所提高。如上图所示,“211”院校本科毕业生出国读研的比例远高于非“211”学校。,非“211”院校和“211”院校中,本科毕业生留学所占的比例分别为0.37%和0.93%;而到了,其比例分别达到了0.97%和3.42%,“211”院校超出了非“211”院校约3.5倍。
出国读研的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也越来越多的考虑到了未来职业发展。从专业选择上来看,如下图表,工商管理、工程科学、工程技术和计算机与信息科学排在前四位,占总数的将近三分之二,而这几个专业相对来讲比较易于就业。
大学生择业意向调查报告篇十六
一、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各级政府要为高校毕业生创造工作条件,主要充实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基层单位,从事教育、卫生、公安、农技、扶贫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在艰苦地区工作2年或2年以上者,报考研究生的,应优先予以推荐、录取;报考党政机关和应聘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用。
二、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新增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应主要面向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考或招聘,择优录用。
三、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政府有关部门要为其提供便利条件和相应服务。对企业跨地区聘用的高校毕业生,省会及省会以下城市要认真落实有关政策,取消落户限制。
四、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凡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部门批准其经营之日起1年内免交登记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有条件的地区由地方政府确定,在现有渠道中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小额贷款和担保。
五、为高校毕业生办理户口和人事档案手续提供便利。对毕业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本人要求户口和人事档案保留在学校的,按规定保留两年。在此期间,档案管理机构对保管其档案免收服务费用;本人要求将户口转回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应当按照户籍管理规定为其办理落户手续,人事、教育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负责办理相关手续,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免费提供人事代理服务。本人落实工作单位后,公安机关按有关规定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六、毕业半年以上未能就业并要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持学校证明到入学前户籍所在城市或县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失业登记。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和街道劳动保障机构应免费为其提供就业服务。对已进行失业登记的高校毕业生,有条件的城市、社区可组织其参加临时性的社会工作、社会公益活动,或到用人单位见习,给予一定报酬。对于因患病等原因短期无法工作并确无生活来源者,由民政部门参照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给予临时救助。此项费用由地方财政列支。
七、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等职业学校(大专)毕业生,对就业困难的应届高职(大专)毕业生,由劳动保障、人事和教育部门共同实施“高职(大专)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对需要培训的应届高职(大专)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费由教育系统承担,职业技能鉴定费由劳动保障部门适当减免。
各省市地区高校陆续推出就业优惠政策。
黑龙江:大学生可以优先转入相关专业学习,允许保留学籍休学创业创新,和毕业生一样享受国家的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到2020年,将有1/10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哈尔滨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给予补贴。凡大学生在哈市创业的,在城镇创业的对其创业项目给予2000元的一次性创业项目补贴;为鼓励大学生返乡创新创业。对返乡到农村(乡镇及以下)创业的大学生给予3000元的一次性创业项目补贴。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能在短时间内形成经济增长点的优秀和重点科技创业项目,经评审给予20万元至30万元经费资助;开展大学生创业大赛与大学生创业典型评选活动,大力扶持网络创业。
江西:高校学生休学创业最多可保留7年学籍,财政每年注入1000万元资金充实青年创业就业基金,每年重点支持1000名大学生返乡创业。
天津:对高校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下的公司可零首付注册,开辟“绿色通道”支持自主创业。
杭州:大学生创业项目申请无偿创业资助的,资助金额的额度从原来的最高10万元提高到20万元;“实行房租补贴机制”——大学生创业园所在城区政府为入园企业提供两年50平方米的免费用房,对在创业园外租房用于创业的,由纳税地财政在两年内按标准给予房租补贴,补贴标准为第一年补贴1元/平方米·天、第二年补贴0.5元/平方米·天(实际租用面积超过100平方米的,按100平方米计算;房租补贴超过实际租房费用的,按实际租房费用补贴)。
重庆:半年以上未就业有固定户口的大学毕业生可在其户口所在地居委会登记,申请3000-4000元人民币的银行抵押和担保贷款;自谋职业的毕业生,根据本人意愿,可将户口和人事档案暂存就读学校2年或由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存管2年,存管期间免收档案管理费。
四川:大学生创业可享有万元创业补贴、创业培训补贴和在校大学生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福利。
福建:2014—年,引领3万名大学生实现创业,在全省各地和高校扶持建设50个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每年为1000名创业大学生提供孵化服务,评选资助一批优质大学生创业项目。
南京:河西金融集聚区的专项资金将由每年6000万元,扩充至每年1亿元。建邺区财政将每年安排3000万元,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扶持大学生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凡在建邺区工商登记注册的初始创业大学生,按每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创业补贴。凡经市级验收评定为“大学生创业园”的,给予30万元的一次性建园奖励补贴。
陕西:高校毕业生可接受syb模块培训(“创办你的企业”),培训合格后6个月内成功开业且在开业后6个月内提供不少于3次后续跟踪指导服务、开业单位(企业)正常经营的,再按800元/人对创业培训机构给予补贴;每人每年可享受一次;组织相关专家对创业项目进行论证,提供开业过程中的信息咨询,指导办理工商、税务注册登记手续;个人自主创业且符合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条件的,可申请不超过10万元的贷款扶持;合伙经营或组织起来就业的,可申请不超过50万元的贷款扶持。
山东:扩大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支持范围,通过财政奖补支持,鼓励政府、高校和企业建设一批孵化条件好、承载能力强、融创业指导服务为一体的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为劳动者提供优良的创业平台。安徽合肥:给予创业培训补贴和房租、水电费补贴,为大学生提供最高10万元小额担保贷款。
内蒙古:重点支持大学生到新兴业态创业,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创业沙龙、创业大课堂、创业训练营等创业培训活动西藏拉萨:首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园预计将于2016年6月完工建成,届时,拉萨市的大学生们可以在孵化园内直接享受到减免场租费等多项“政策红包”。
新疆乌鲁木齐:在天山区建创业孵化基地,既为创业者提供场地、给予政策帮扶,还让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实习,为他们今后的创业积累经验。
大学生择业意向调查报告篇十七
乙方(学员):
身份证号码:
丙方:北京恩梯梯数据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丁方(学校)。
甲乙丙丁就丙方参加甲乙方举办的岗前培训班达成以下一致:
一.背景:
1.甲方和丙方是从事对日软件开发的企业,目前双方都缺乏人才,本次甲丙双方合作,共同招聘培养对日软件开发人才。
2.乙方自愿参加甲方和丙方联合举办的岗前培训,学习期满后,进入方工作。
二.有关约定:
1.培训期间:
1)乙方以甲方未来员工的身份,进行培训,由甲方统一管理,丙方进行监督2)培训期间:6个月3)培训内容:参见招聘简章2.培训结束:
1)乙方培训期满考核合格后,乙方将进入方工作,与方正式签订为期年的劳动合同。
2)方同意乙方进入方工作,签订为期年的劳动合同。方对此没有异议。
3)上述劳动合同应在培训期满前周签订。
3.工作地点和待遇:1)工作地点:北京。方的所在地。
2)待遇:第一年的税前年收入在人民币30000元至45000元之间。在劳动合同中约定。
三.协议的终止:
1.乙方在培训期间出现以下情形之一,本协议自动终止:
1)乙方违反培训管理规定,经教育不改的。
2)根据培训情况,甲方认为乙方不具备培养前途的。
3)乙方不认真学习,不能按时完成培养计划的。
4)乙方出现健康情况,不能继续完成培训或胜任将来的工作的。
5)乙方出现违反国家法律法令地方法规等违法犯罪行为的。
四.争议解决:
五.其他:
本协议一式份,签字盖章后立即生效,协议方各执壹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北京吉科英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丙方:北京恩梯梯数据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授权代表)法定代表(授权代表)。
20xx年月日20xx年月日。
乙方:丁方:
20xx年月日20xx年月日。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学生择业意向调查报告篇十八
很多在学校读书的人都说宁愿出去工作,不愿在校读书;而已在社会的人都宁愿回校读书。我们上学,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为的都是将来走进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应该在今天努力掌握专业知识,明天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但是对于我们应届大学生的就业来说,还存在这很多问题。
务虚不务实、眼高手低、缺乏实际经验……这些看法成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高等教育向研究型教育转型,素质教育成为一个主要内容;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职业技能成为招聘的主要标准。因此,从学校大门到企业大门,还有一段就业的距离。
1、学生:学历、经验难以兼得。
一项对本市it行业进行的薪酬福利调查表明,具有较高教育程度的求职者通常更容易获得薪酬优厚的工作,每多受一年教育,年薪平均增长8.3%。有一些高薪岗位虽然对学历要求不高,但一般都要求应聘者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可以看出,要想找份好工作,要么是高学历,要么是有工作经验。而最优秀的人才则同时具备了这两项素质。对于刚刚毕业的应届大学生来说,要想满足企业这样的条件,真有点“鱼和熊掌难以兼得”。
有些教育专家认为,尽管高学历和多年工作经验都能带来很好的职业生涯,但对于每一个个体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要求还是有些苛刻。所以,学生通过一些活动和比赛来找工作也是“迫不得已”。企业这样做也很精明,他们知道这样才能找到最合适的人才。
另外,重经验、轻学历的“经验歧视”现象当然不能完全归咎于企业,求职者自身也存在着学“不”致用、工作适应能力差、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
不可否认,学历高低仍然是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一些企业“要学历也要工作经验”的招聘原则也不无道理。毕竟,这是企业在招聘当中一个很“实用”的方法。
2、高校:素质、就业率孰轻孰重。
一名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经历数次应聘失败后,抱怨说:“几乎所有的单位都要求应聘者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像我们这样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机会实在太少了。”现在,他决定考研,希望以高学历的优势来弥补工作经验不足的劣势,找到满意的工作。
在学校里,培养的是一种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工作以后,学习的内容虽然变了,但方法仍然是通用的。
与学历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应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一般的教育不会很系统地教授实际从业经验,也不能把教学的所有内容与将来学生所要从事的工作岗位的需要高度结合。传统学历教育的内容体系立足于某一特定学科,而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是以某个具体工作岗位为出发点。其实,就业教育和学校的教育应该是分开的,学校当然要完成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学校不能变的只顾及学生的就业率。
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就说明学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层次,毕业之后会可以有很多出路,可以研究专业,可以出国深造,当然,也可以就业。社会上不应该把找工作的压力过分渲染。毕竟,高等院校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
目前,我国仍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渡时期,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使应届大学生就业难,全社会都存在就业难的问题。
国内就业结构总体不平衡。
一是地理不平衡性。中国地域广阔、人口聚集不均、地区各种因素差异明显决定着我国的就业形势在不同地区的差异性,人才需求也因而显出一定的地区差异。
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买方市场形成,长短线专业的矛盾一时难以根本解决。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取向就业乐观度差异明显。
大学教育发展比较缓慢,从专业的设置、教材的更新、师资的培训,到对学生培养的模式,远远没有跟上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职业能力不足。主要反映在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综合技能水平不高(尤其是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缺乏一专多能的水平等方面。
择业能力水平不高。具体表现在:
(1)缺乏对自我客观、系统、科学的认识,常出现高估自己能力的现象。表现为:择业期望值很高,把待遇是否优厚、交通是否便利、住房是否宽敞等作为选择标准,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学校去工作。
(2)在选择就业单位的过程中,明显表现出被动和随意性,缺乏科学性和主动性;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
(3)获得职业信息的能力和职业目标的筛选能力还不强,虚荣心和侥幸心理往往使他们改变原有的目标而采取不切实际的从众行为。
(4)职业规划能力还比较欠缺,很少有人对自己做出详细的探查,明确自己的素质、实力、个人特点、能力、兴趣和学习、工作方式以及对工作环境的喜好,并依此做出决定和计划。
另外,不健全的人格特征,如就业挫折承受力差、竞争与进取精神不够、合作性和冒险性较差、独立性不高,盲从和依赖心理普遍存在等等。
1、就业落实率达七成专科优于本科。
课题组的调查显示,毕业生毕业时“已确定单位”的比例为40.4%,“升学”与“出国/出境”的比例合计为16.8%。如果将三者均视为“确定去向”的话,则毕业生毕业时的“落实率”达到了70.9%。
调查显示,20xx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仍是学历层次越高就业状况越好,毕业生“待就业”的专科和高职为24.3%,本科为23.0%,硕士和博士分别为12.1%和10.1%。但有意思的是,虽然从“待就业”指标看专科毕业生就业困难仍然最大,但从“落实率”看,专科毕业生优于本科毕业生。特别地,专科生在“已经确定单位”、“自由职业”、“自主创业”和“其他灵活就业”方面的比例显著高于本科生,而本科生只是在“升学”和“出国/出境”方面具有相对优势。
2、一半毕业生起薪1500以上男性高于女性。
课题组的统计结果显示,有一半的高校毕业生的月起薪在1500元以上。50%的毕业生月起薪在1000—2000元之间;80%的毕业生月起薪在800—3000元之间;90%的毕业生月起薪在700—4500元之间。20xx年高校毕业生的平均月起薪为1798元,比20xx年增加了210元。
调查显示,毕业生学历越高起薪越多。专科生为1410元,本科毕业生为1788元,硕士为3469元,博士为3252元。调查还显示,男性毕业生起薪高于女性,男性月起薪为1500元,女性为1300元。
另外,工作单位性质、工作类型、就业地点的不同,起薪也存在差异:科研单位、三资企业和国家机关的平均月起薪较高,高等教育单位、、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居中,中初教育单位、医疗卫生单位和乡镇企业最低;行政管理工作、企业管理工作和专业技术工作的收入位居前三甲,技术辅助工作、服务工作和一线农业从业人员居中,生产第一线的工人收入最低;省会城市或直辖市的平均收入最高,为2074元;地级市的平均收入为1635元;县级市或县城的收入平均为1507元;乡镇和农村的收入分别为1332元和1567元。
3、大中城市就业四成以上私企人气渐旺。
调查显示,20xx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分布状况,按就业地点划分: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工作的毕业生占45.2%,在地级市的占35.0%,在县级市或县城的占14.1%,在乡镇的占4.4%,在农村的为1.4%。与20xx年相比,在大中城市工作的毕业生所占的比例略有回升。按按工作单位性质分: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和国家机关成为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单位,分别占34.2%、23.5%和12.7%,特别是私营企业一跃成为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单位,2007年所占比例增加了17.9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学校和科研单位所占的比例显著下降。国家机关所占的比例略有增加,上升了3.5个百分点。
另外,从20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类型来看,各类专业技术工作(如工程师、会计师、教师、医生、律师等)依然一枝独秀,占34.3%,但是与20xx年相比,各类专业技术工作所占的比例显著下降,减少了10.9个百分点,而各类技术辅助工作(如技术员、护士、秘书、出纳等)、各类行政管理工作、各类服务工作、一线生产工人所占的比例均有所上升,显示出毕业生就业的工作类型趋向多样化,有更多的毕业生愿意从事服务工作和一线生产工作。
4、就业市场更加规范竞争主要靠学识。
调查认为,统计结果表明,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更加规范,就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识和能力方面,而性别因素和送礼买人情等因素的影响较小。
5、择业重视发展前景体现人生价值最重要。
在择业过程中,毕业生们普遍重视的是哪些因素?与20xx年相比,高校毕业生的择业意向基本没有改变,把施展个人才华、体现人生价值看得最重。
6、最重要的求职信息源于学校。
调查显示,43%的毕业生认为最重要的求职信息来源于学校(包括院系)就业指导机构发布的需求信息。另外,与20xx年相比,父母、亲戚介绍的信息以及朋友或熟人介绍的信息重要性显著增加,网络招聘信息的比例也显著上升。可见,学校、亲朋好友、网络成为毕业生求职信息的最主要来源。
从毕业生对从学校获得的就业信息的帮助程度看,有11.0%的毕业生认为就业信息帮助非常大,有32.0%的毕业生认为帮助比较大,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已经获得超过40%的毕业生的积极肯定,说明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进步。
通过寒假期间我的亲身实践和信息了解,让我更多、更深的意识到具有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对一个应届大学生的重要性。新的时代由新的力量推动,而我们当代应届大学生担负着时代的使命,要尽自己的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而且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又加入了世贸,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前天才刚学到的知识可能在今天就已经被淘汰掉了,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大学生择业意向调查报告篇十九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社会“精英岗位”依然存在,但大学生选择它的机会成本大大提高了,除了少数精英人才外,大部分毕业生将会“大众化就业”,接受“大众化岗位”的选择。伴随着我国高校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由国家统包分配向毕业生自主择业转变,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而且,自2007年美国次贷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地的经济都出现了一定的衰退现象,各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方面都有所减少。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就成为了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大学生就业模式从“国家包分配”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转变以及就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大学生的价值观和就业价值取向也不断发生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特点。调查研究新时期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把握其变化趋势,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可以为大学生就业与就业政策的实施及教育实践提供重要的参数,对解决大学生就业中的实际问题、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和就业观的教育引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解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各校本、专科应届毕业生。
20xx年1月8号至20xx年2月7号。
方法:绩、男女生比例、专业人数、综合素质状况等,调查的覆盖面较广,有效问卷回收率较高,各类学生所占的比例接近现实的比例,取样合理,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调查的结果可信度较高。
调查问卷设计。
1.性别a、男b、女。
2.你对自己今后的就业状况持怎样的的态度?
a很乐观b有难度,但能克服。
c.很悲观,不知如何是好d其他____。
3在求职中最困扰你的因素是什么(最多可选择3项)。
5.请问您的择业观念是什么?(单选)。
a.先就业,后择业b先择业后就业。
c不就业,继续深造d自主创业。
6.您就业会优先选择的是(单选)。
a出生本地b东部经济发达地区c西部经济发展地区d其他____。
7.你对试用期内的工资要求是每月:(单选)。
a1000元以下b1000元—2000元c2000元—3000元。
d3000元—4000元e4000元以上。
8.你已有较明确的就业方向与目标吗?(单选)。
a有b没有。
9.你确定工作单位时下列因素中你最重视哪三项?(按照重视程度依次排列)。
e薪金福利f行业发展空间。
g个人发展空间h专业对口。
i符合个人性格、兴趣爱好g利于解决大城市户口k其他____。
10.当你选择工作时,你最想进入的行业是(最多选三项)。
11.您青睐选择哪些性质就业单位(可选一项或两项)。
12.找工作时你怎样看待专业和工作性质的问题?(单选)。
a一定要找与专业对口的工作。
b可以与专业有关联性的工作,不一定对口。
c专业与工作性质无关,先找一份工作再说。
d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行业。
基本情况。
调查数据表明,20xx年毕业生是就业压力加大的一年。近三年来,我校有83%以上的毕业生把“兼顾国家需要和个人发展”和“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以及“千方百计实现自我,自我选择”作为自己的择业标准,反映了大学生在择业标准的评价上,仍然十分看重个人的发展,特别是“以自我中心”作为择业标准的毕业生由20xx年的3.9%上升到20xx年的7.6%。但同时,也发现了另外一个值得肯定的。现象,即以“服从国家和社会需要”为择业标准的毕业生人数呈上升趋势,20xx年的人数比例为13.6%,分别比20xx和20xx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和4.6个百分点。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相当比例的大学生接受了收费教育和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主择业观念,以“个人发展观”作为自己的择业标准,这既反映了大学生在择业中的务实心态,也表明大学生择业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个人价值取向仍有回升的趋势,因而加强对大学生的择业观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是社会、高校和家庭面临的重要问题。
1.调查渠道不畅(据调查,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对就业的信息不了解或了解很少。他们呼吁学校、政府人事和教育主管部门对联系企业和用人单位,多提供就业信息。另外,信息网站缺乏全面、具体的信息,很多就业信息迟缓,影响毕业生就业。)。
2.实践与理论缺乏紧密联系(大学生毕业生反应,现在很多企业单位都要求大学毕业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有动手的能力。但是,现在的一些高等院校,注重了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实际工作技能的锻炼和提高。)。
3.就业观有待改变(在被调查的大学毕业生中,仍有部分毕业生的就业观念陈旧,期望值过高,不是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而是凭空想象,一步到位,理想化。再就是攀比、讲条件,从而出现就业难。)。
大学生就业的现状自1999年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日趋下降,而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更是让就业形势变的更加不容乐观。毕业生人数在不断增加,近年来,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
大学生择业意向调查报告篇二十
当某一情况或事件需要弄明白时,我们需要仔细地调查清楚,最后将调查结果、战略性的建议写进调查报告。怎样写调查报告才规范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精选22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生择业意向调查报告篇二十一
一、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近三年)。
20xx年整体来说全国的情况不是很好,也就大约70%左右,相比之下,全国的211高校,985高校的就业情况要好点,可以达到80%以上!
据教育部的统计,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20xx年增加64万人。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还将继续增加,“20xx年毕业大学生实际就业率不到70%。”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说。
“20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7%。”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简称人保部)召开的20xx年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人保部发言人尹成基表示。
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
1、客观原因。
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人认为根本性的原因在于现行就业制度、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结构、用人单位现状及用人单位的陈旧观念、以及大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等等。客观认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正确分析大学生就业的障碍,寻求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是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办法。
(1)政策方面的原因。
第一,劳动、人事制度、户籍、档案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不到位、不完善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尽管我国己进入市场经济时期,但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仍然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使不少缺位以待的用人单位受到用人的限制。据调查,不少中小型私营(股份)企业急需大学水平的管理技术人员,却因没有申报用人指标的途径,不能解决大学生的派遣、户口、编制、档案管理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担心丧失自己的“身份”而望职兴叹,企业也就招不到人。20xx年就业的部委属高校毕业生到教学科研等事业单位为31.6%,到国有企业为31。5%,到民营三资企业为26.2%,其他就业为10.7%。而从当前城镇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状况看,个体私营和股份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己经占60%,但是,由于很大一部分个体私营企业不能解决“三险一金”(三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一金:住房公积金)而被大学毕业生放弃。
第二,就业程序复杂、就业渠道不畅,阻碍了大学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整个社会缺乏顺利就业的软环境,影响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供需主体的体制性、机制性的障碍仍存在。很多地方对于录用大学生有户口、用人指标的限制,有的还有干部身份的要求;民营、外资企业不能根据需要招聘大学生,企业的用人自主权没有到位;有些高校毕业生还面临出地出系统等要交费的障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不成熟,供需见面会还很不完善,处于“粗放”的运作和初级的中介形式。缺少统一平台的互联网信息发布渠道,信息化管理手段得不到充分利用。
(2)高校方面的原因。
第一,高校大规模扩招,造成就业市场“供大于求”。造成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许多人认为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太多了,用不完了,过剩了。其实,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己经达到1/3。因此,我国的人才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跟不上高校教育扩招的步伐,也为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制造了假象。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在大城市、大企业、大公司,人才济济,人满为患,是过剩了。而一些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则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第二,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水平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在大学生就业己经市场化的情况下,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特点,但没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并主动调整,进一步放大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结构严重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竞争优势。
(3)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
首先,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的机构改革大大冲击了大学生就业。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曾经是接收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主力军。1998年以后,随着政府机关进行机构改革,精简人员。精简下来的人员多数要流向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本身也在进行定编定员,另外,国有大中型企业多数存在冗员过多,超编运转,包袱过重的问题,继而实行分流下岗,减员增效。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许多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也在面临着破产倒闭。面临着自身的生存危机,接纳大学毕业生的容量相当有限,很难给大学生就业提供畅通的就业之路。
其次,多数用人单位都走入了重“名牌”轻“一般”、“惟学历是瞻”的怪圈。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用人单位也逐渐提高了用人的标准。他们将目光锁定在少数的名牌大学毕业生身上,放在了研究生、博士生身上。相对于名牌、重点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存在一定的“品牌劣势”。从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现状分析,高等学校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办学质量差异较大,导致了用人单位对重“名牌”轻“一般”的怪现象找到理由和借口。
2、主观原因。
(1)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
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是导致就业难的主观原因,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始终居高不下。非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大院所、大企业不去,希望能去的单位名声好、工作条件好、待遇好、甚至有出国机会等等。举个例子:《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对全国28所大学、3万多名大学生作过“您最想到下列哪个城市工作?”的调查。在列出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八大城市中,想到上海发展的大学生最多,获选率为32。3%,紧随其后的是北京(27。7%),两个城市的获选率之和达到了60%,成为大学生心目中发展事业的最理想城市:另外,像深圳这样的特区城市也较受欢迎,获选率为12。1%:但是一些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和内陆开放程度较小的城市则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很小,只有0。94%和0。52%的大学生愿意到重庆和武汉去上作。而目前实际最需要毕业生的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的中小城市和基层一线的中小单位。毕业生想去的单位去不了,而能去的单位毕业生又不予选择。于是出现了“有人无业、有业无人”的现象。
(2)自身综合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也存在较大差距,加大了毕业生就业难度。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平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毕业生诚实守信,勤奋敬业,而且还要求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是用人单位看好的主要方面。用人单位重视人品和能力,对专业的要求反而有所淡化。不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持“宁缺勿滥”的态度。因此,学生干和学生党员以及那些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敬业精神好以及“一专多能”的毕业生越来越受欢迎。用人单位看重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3)大学生诚信缺失造成就业危机。
诚信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本要求。在就业情况日趋严峻的形势下,毕业生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为了能够在社会中寻求一席立足之地,有些学生不从筑高自身的实力出发,而是挖空心思如何包装自己。正常的包装无可厚非,但是失真的包装会演变成伪装。这样一来就业诚信缺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使得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实际能力产生怀疑,结果只能是大学生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15]。
四、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
1、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
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必须加大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力度。要加大用人机制、单位编制等制度的改革,扩大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的用人自主权,使用人单位真正做到有用的人进,无用的人能出;加强户籍制度的改革,为边远地区、小城镇、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开方便之门,使人才能合理流动;要建立起完善的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未就业的大学生提供服务。
2、调整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
在当前飞速变化的时代,大学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当今世界正由工业化社会走向市场、信息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国间生产、流通、运输、资讯领域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紧密,整个世界将如同一个地球村,谁都无法完全正确的预料未来世界的变化。这就决定现代大学必须是面对未来开放式的,其课程也应从过去那种封闭状态走出来。
在课程布局上,应适当减少某些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比重。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发挥他们的所长。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向学生提供反映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发展的最新成果。因为现代社会知识急剧增加和迅速老化,选修课的开设有助于弥补必修课无法及时反映这一动态的缺陷。
3、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都是针对毕业生开设的,通过几次的座谈会、报告会、讲座等等就算完成就业指导上作了。
对于一年级的新生,应该着重进行心理指导,重点帮助大学生尽快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结合入学的专业思想教育,逐步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初步设计职业发展的方向。在这个阶段,要向他们介绍本专业就业的大致情况,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及适应职业的特点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引导他们尽早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养成独立思考、自觉学习、努力奋斗的良好习惯。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应着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这个阶段,要通过对社会各种职业的全面了解,帮助他们分析自我的能力、优势和存在的缺陷,引导大学生要根据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完善自己,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打好专业基础,建立合理知识和能力结构。要对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激发成才意识和行为。
对于三年级的同学,要给予一定的实习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直接地去体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帮助他们认清专业所适应的工作领域,并与自己的特点和能力相对照,继续培养和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优势,对其原定的职业目标做出适当的调整。对于大三的学生,还有一个重要指导内容就是要逐渐分析整个社会及大学生就业形势,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毕业生的指导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点,这一阶段,指导的重点在于传达就业方针政策、分析预测就业形势、指导大学生作好如何获取就业信息、如何进行面试,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等就业准备,处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临时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