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简单的线性规划(精选19篇)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案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融入趣味性和互动性,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教案编写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数学教案-简单的线性规划篇一
教学内容:
课本1页至第3页例。
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中的第1至第3题。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
米尺、学生尺、长短两枝不同的铅笔、宽1厘米白纸条若干条、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然后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些?哪枝短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再提问:谁能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短边有多长?
让学生用带来的学具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指出:今天我们来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量米”做单位。
二、新授。
1、教学例1(1)认识米尺。
(2)教师拿出放大的米尺,讲讲如何量纸条的长度。
三、练习。
1、让学生量一量课前准备好的纸条,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量的。
2、完成课本练习一第1至3题。
3、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1)没有对准0刻度的。(2)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4、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刻0刻度线,怎么办?
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学会了什么本领?先让个别学生说,然后教师再小结。
五、作业设计:
1、填空。
(1)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作单位。(2)图钉的长大约是()厘米。
2、量一量。
(1)你的铅笔长()厘米。(2)数学课本长()厘米。(3)你的笔盒长()厘米。教学反思:
数学教案-简单的线性规划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结合具体的事物认识面积的直观含义。
(2)学习通过各种方法比较两个不同物体的面积大小。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比较课本和黑板的面积大小入手,让学生体会面积的直观含义。
(2)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面积大小,体会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在具体的动手操作中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课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关联的情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再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及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有效的数学活动不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
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具准备】。
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树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2、设问:想想看,到底谁涂得快呀为什么。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主动参与,探究新知。
(—)探究面积的含义。
1、摸一摸,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
(1)摸一摸叶子,引导出“表面”。
(2)谈话:教室里有许多物体,你去摸摸看这些物体的面。
师;你摸到了那些物体的面呢。
(4)教师示范摸物体的面,学生动手摸数学书封面,感受封面的大小。引导。
学生体会各种物体都有面,并且让学生体会物体表面是有大有小的。
2、摸一摸,比较面的大小。
摸课桌面和凳子面,体会这些面的大小,并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大,哪。
个比较小。
3、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
举例说说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4、揭示面积的含义,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感受平面图形的大小。
1、认识平面图形面积的含义。
师:如果我们把桌面和黑板表面画在纸上,得到了两个什么呀。
这两个平面图形有什么关系呢引出平面图形也是有大有小的,所以平面图。
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揭示完整定义:我们把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1)情景再现,判断大小。
学生用“面积”的概念表述导入的桌面和黑板表面的平面图形的大小。
(2)探索方法、比较大小。
出示某学校的平面图。
先讨论,再说一说发现了什么比较两个差别大平面图形(小结:观察法)。
比较生活区和办公楼的面积。
先让学生猜测,再同桌互相合作动手操作。
指名演示方法(小结:重叠法,测量法)。
出示不规则图形(探究出:数方格法)。
3、教学“试一试。
(1)独立思考,用什么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2)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交流汇报等方式,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三、练习反馈,应用新知。
1、我会想:“想想做做”第4题。
完成后追问:图形上蓝线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什么?
图形中红色部分的大小又是图形的什么?(分辨面积和周长)。
2、我会看:“想想做做”第2题。
3、我会数:“想想做做”第3题。
这里还有四个图形,你觉得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呢?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呢?(数格子)。
自己数一数、再比一比。(自主学习汇报,集体交流)。
这个图形你是怎样数的啊?(交流半格的数法)。
四、总结评价,提高认识。
你们今天学得高兴吗?请小朋友来谈谈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收获?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面积的含义。
把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观察法重叠法测量法数方格法。
数学教案-简单的线性规划篇三
教学目标:
1、了解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及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把组合图形分割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刀、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3)对于这些组合图形,它们的面积怎样计算呢?引出课题并说明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参与活动,学习新知:
1、认识组合图形。
师:组合图形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那你说一说所见到的组合图形由那些图形组合而成。
生1:教室的窗户是由长方形和正方形组合而成。
生2:房子的屋山由三角形和长方形组合而成。
生3:地面由正方形组合而成。
生4:梯子由一个一个的梯形组合而成。
师:我也带来了一些组合图形,请同学们看一下。(展示多媒体3房子、风筝、少先队队旗、七巧板)。
2、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多媒体4展示,让学生理解题意。
师:拿出准备好的纸片、剪刀,用纸片代表侧面墙,现在请同学们动手操作一下,可以把它分成那些图形?(师巡回指导)。
师:那位同学到前面展示一下,并说说你的想法。
生1:把它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然后把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相加。
生2:把它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然后把它们的面积相加。
师:找两位同学把刚才两位同学的想法解答出来。
(二生板书并订正)。
师:你喜欢哪种方法。
生:第一种或第二种并说明原因…………。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呢?
生:…………。
师(总结):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前面已经学过的简单图形,再把它们的面积相加。
3、拓展与创新。
师:同学们刚才都做得很好,你愿意接受新的挑战吗?
生:愿意。
多媒体5展示,让学生弄清题意,思考一下。
师:哪位同学上来展示一下,并说一下你的解题思路。
让学生指着图形说解题思路。
师:请同学们把刚才同学的想法解答出来。
本题有多种算法,可自由选择,作对即可。培养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学会从多角度思考并解决问题。
三、学生巩固练习。
教师展示习题,学生巩固强化多媒体6、7、8。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那些知识?哪位同学起来说一下。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八1、3、
数学教案-简单的线性规划篇四
各位老师下午好:
早上听了3节课,下午还要听我们的教学体会,大家很辛苦。首先要感谢雷老师给我创造一次与大家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同时感谢教导处和我们四年级每位成员的支持与帮助。下午我要讲的是第1、3、6、9四个单元的实践与体会,希望能有所帮助,我们先看。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一、教材浏览。
1、位置与方向是新教材新增的教学内容,有必要了解一下主要教学目标:
认识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会看简单的路线图,描述行走的路线。
2、教材中安排了5个例题和2个练习的教学内容。
(二)教材体系。
再一下本套教材对“方位”的编排体系,在第一册课本第18页学习序数第几时涉及到“左右”的方位,在第102页的思考题中提到了“前后面”。
第二册教材第一单元《位置》中,学习“上下、前后、左右”,如把这“上下、前后、左右”3组相对方位综合在一起的话其实就是三维空间,《找位置》中的第几组第几个其实就是渗透二维空间“直角坐标系”的知识。而本册教材要认识的八个方向和看地图的知识,就要借助前面的知识学生对八个方位的认识。同时又是为后续学习服务。第八册教材中编排了“东偏北30度方向的1千米处”,是在本册八个方位的基础上加上“角度”和“距离”这两个参数来确定一个点。这其实是初中数学知识的极坐标内容,另外与位置与方向有关系的还有:第四册的《平移和旋转》,观察物体两个阶段第三册的“观察物体”(实物);第九册的“观察物体”(立体图形)。其他学科上象第一册语文课中有一首《东南西北》的儿歌“早上起来面对太阳......”。在第五册的地方课程〈话说温州〉,已接触到“地图上的方向”。了解这些内容也许对我们的教学有所帮助。下面来谈谈本单元的教学思考。
二、教学思考。
1、对主题图的想法。
课本p2,呈现的是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及四周建筑的航拍照片和相应的平面示意图。因为我们的孩子对天安门的场景不熟悉,且现在还看不懂平面图,教学时建议把主题图换成学生熟悉的本校校园图。等教完本单元内容之后,再来引导学生观察这幅主题图,描述图中各建筑间的位置关系。
2、认识“东、南、西、北”(例1)。
这节课早上已做了精彩的展示和点评。
3、认识地图上的方向和描述行走路线。
(掌握好例1的知识,例2、例3可以整合成一课时来上)。
例1主要是实际情境中的“东南西北”,例2是从地图、抽象、平面的概念上认识“东南西北”。学习例1时,学生已经熟悉校园内四个方向的建筑物。也知道了四个方向的排列特点。教学例2时,只要求学生画出校园四个方向上的建筑物就可以了,画图时最好四人小组不同方向坐,因为一般孩子画图时他面向哪个方向,就会将那个方向画在纸的上方,有的孩子把上方定为东、有的孩子把上方定为南,各种情况都有。只要建筑物与方向相对应,东南西北按顺时针排列的都是可以的,其实建筑施工平面图上有时不是将上方定为北的。而地图上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只是一种习惯、一种规定,是约定俗成的,统一上方定为北。学了例2后我们要让学生知道,以后画平面图或看地图时一般要面朝北,这样能使图上的方向与实际的方向一致,不管是画、看地图会更方便、更清楚。例3的教学是让学生运用例2所学的4个方向去描述一个连续的一条路线,这里要注意的是中心点(参照物)在变化,去体育馆可以体现行走路线的多样化。在练习中要让学生体会同一物体针对不同的参照物所在的方位也不同。(如图中书店在...).做一做路线的描述要“方向+距离”。练习一有两个方面1、2是生活中的方位(教室、自己房间四个方位上的物体),地图上的方位第3、4题,第3题标出北。
4、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和描述行走的路线(八个方向)。
例4、例5认识八个方向和描述行走路线与前面例2、例3的编排基本相同。
例4只不过是在原来四个方向的基础上再添上其他的四个方向(课件),这里有学生说“东北”“北东”习惯性的说法。再认识指南针帮助理解记忆八个方向,最好让学生也做一个方向转盘。
教学例5时先利用例5的图复习一下八个方向,以动物园的中心为中心点,说说各动物馆分别在什么方向,再解决去熊猫馆怎么走?这里体现行走路线的多样化,同时要引导学生比较一下怎么走较合理?(优化)。
做一做中公交车行车路线的描述,要注意中心点的变化,同时让学生在转折点处标上“十”字有利于中下生的准确辨认方向,描述从火车站--动物园、从动物园--火车站的行车路线。
5、几点尝试:
1)自制“指向盘”,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虽然学生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在实际教学中,当学生遇到“早晨,面对太阳,你的前面是,后面是()......”前后相对相对学生没问题,但要准确说出左边是(),右边是(),就有难度“。部分学生就束手无策,其实这类问题对我们教师来说有时也要想一想。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制作”指向盘“,利用”相对性“+”顺时针“转动”指向盘“等手段帮助学生辨别方向效果好。教学时我们组每位老师自己也做一个,上课是贴在黑板上.
2)描述方位与行走路线时,要求学生指出参照物(中心点)。
物体所在的方位,随着参照物的变化而变化,具有相对性。教学中学生对”()在()的()面“。这类问题错误率很高,主要的原因并不是学生对八个方位的知识掌握不好,而是对这种句式表述,到底以谁为中心不理解,学生往往是在图上先找到第一个物体以第一个物体为中心再去找第二个物体的位置,这样与题意恰恰相反。所以对这种句式要告诉学生要以第二个物体为中心,并且在这个中心点上画上”十“字。另外在描述行走路线时,让学生在转折点上也标上”十“。熟练以后,自然就形成空间表象。
如(课件)。
3)丰富练习的形式与内容。
a、在实际生活中去认识和辨认方向(如:在校园中、教室、家中、街道路标上辨认方向),(数学--《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
b、在游戏中练习(如:交警指挥交通、蒙眼指方向、找方向等)。
c、向学生介绍练习站。
d、学会看所在城区的区域图(教室里贴一张本地区的城区区域图)。
数学教案-简单的线性规划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组合图形,并掌握用分解法或添补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自身条件,选择有效的计算方法进行面积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运用组合图形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组合图形的多种面积计算方法,会找出计算每个简单图形所需的条件。
教学难点:根据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汁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教学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各种平面图形。
生:七巧板、简单图形学具、少先队中队旗实物。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导入:同学们都玩过七巧板吧,在七巧板里都有哪些图形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2.你能用七巧板拼出什么图形来?指几名学生用七巧板拼出图形,并展示。
通过学生拼出的图形引出组合图形的定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图形组成的大的不规则图形叫组合图形。
3.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板题:组合图形的面积)。
二、互动新授。
1.谈话: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图形都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出示教材第99页的各种图形。这些组合图形里有哪些是学过的图形?同学们试着找一找。
小组合作,尝试找出情境图中的组合图形是哪些图形组成的,并交流汇报。
2.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组合图形?请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可能会想到:厨房里的三角架、房子的分布图、桌子等。
3.引导思考:关于组合图形,你还想研究它的什么知识?
4.出示教材第99页例4:一间房子侧面墙的形状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并思考:怎样计算出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说一说是怎样分的,然后再算一算。集体汇报。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二”第1题。
2.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二”第2题。
3.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二”第3题。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组合图形的面积。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图形组成的大的不规则图形叫组合图形。
5×5+5×2÷2(5+5+2)×(5÷2)÷2×2。
=25+5=12×2.5÷2×2。
=30(2)=30(2)。
数学教案-简单的线性规划篇六
一、教学内容:
两位数的乘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感知两位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知数学就在生活中。
2、能独立思考、探索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交流计算(含估算)过程。。
3、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重难点、关键:
重点: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1、能结合具体情境,正确进行估算,为计算结果指出某个取值范围。
2、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
关键:
1、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主题图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
2、充分利用已学知识的迁移作用,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基本的计算能力。
数学教案-简单的线性规划篇七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索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正确选择计算方法并解答。
教学准备:a4纸基本图形作业练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师:老师第一次来到黄村小学,见到同学们我非常高兴,初次再面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带来了一份礼物,快打开来看看是什么:
1、给学生发礼物。
2、复习各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
(这里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你们能说说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吗?)。
3、拼成自已喜欢的组合图形。
请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形拼成你喜欢的图形。
4、学生展示并说一说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
(师:如果要求这个图形的面积你认为该怎样计算呢?谁来说一说?)。
5、教师总结:像这样由我们学过的一些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组合图形,像这样的组合图形的面积要怎样求得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88页的情境图。
师:这是智慧老人家客厅的平面图,他准备给客厅铺上地板。
2、想一想,估一估。
先让我们来估一估这个客厅的面积有多大呢?(师引导:根据这个客厅形状的特点,我们可以用学过的哪个图形的面积去估计它的大小呢?)。
(若学生估不出来)师再引导:是否可以用长为7米,宽为6米的长方形的面积去估计客厅的面积,如果可以,则客厅的面积是6*7=42平方米,所以客厅的面积不到42平方米,若看成是边长为6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去做计客厅的面积,那么客厅的面积大约为36平方米。
3、自主探索,计算面积。
师:请同学们拿出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练习纸,动笔画一画,算一算。
(师巡视,若发现学生不会再引导)刚才我们用简单的图形拼成组合图形,你能不能将这个组合图形分割成我们学过的基本图形,进而将组合图形的面积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的面积的计算。
(1)学生动手画一画,师提示:(加一条辅助线。并将分割后的图形加上编号,再对图形1、2进行计算。)。
4、展示学生的作品,并由学生说说理由。(怎样计算的?)。
5、(展示四种已计算的分法)再对前四种进行分类。
(师:
分割法:
添补法:
割补法:
(师:图形分割后我们要看一看分割后计算每个图形面积所要的数据有没有?)。
板书:
1、先转化成已学过的基本图形。
2、分割后的图形是否可以计算。
3、分割后的图形是否比较简单易算。
师: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我们先将这个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再找出计算每个图形所需要的条件再进行计算。
三、理解运用,巩固练习。
师:通过解决智慧老人客厅的面积计算的问题,我们学习了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时我们一定要根据图形的实际特点,选用恰当的方法。
老师出两题考考大家,敢接受挑战吗?
1、出示练习,学生做在练习纸上。
2、讲评完第一题后,操作第二题。
四、学生畅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在什么收获?
数学教案-简单的线性规划篇八
联系电话:
承租人(下称乙方):身份证号:
联系电话:
乙方为合法用房之需要,就租用甲方房屋事宜,双方经充分协商,达成如下一致协议条款。
一、租赁物及用途:
甲方愿意将拥有完整所有权及处分权的座落于面积约为平方米的房屋租赁给乙方使用。乙方愿意承租上述房屋,保证在约定范围内使用房屋,并不得进行违法活动及超经营范围从事活动。
二、租赁期间:
乙方租赁甲方房屋的期限为,自_____年_____月_____日起至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止。
经双方协商同意后本协议书提前解除或终止的,租赁期间不受前款限制。
三、租赁费用及给付:
乙方租用甲方房屋的年租金为元/年,采取先付租金后使用的原则,按年缴纳。乙方在签订本协议书的同时给付第一年租金。乙方所用水、电、煤气、物管、清洁等相关生活费用由乙方自行承担,并按时缴纳,逾期造成停水停电的,由乙方承担全部责任。
四、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有权按约定收取租赁费用及乙方应承担的费用;。
2、甲方应按约定条件及时将租赁房屋交乙方合理使用;。
五、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乙方应按约定用途使用所租用的房屋并及时给付租金及其他应承担的费用。
2、乙方对房屋进行任何装修或增设他物可能影响甲方房屋结构或安全的,应事先征得甲方的书面同意,并不得破坏房屋结构。
3、乙方不得用承租房屋进行违规经营或违法活动,损害公共利益。
4、乙方应尽善良管理职责,合理使用甲方的房屋、附属设施及有关财产。
5、乙方不得以甲方名义对外进行活动,不得作出任何有损甲方利益的行为。
6、乙方不得转让、抵押甲方财产,亦不得以甲方财产为他人提供担保。
六、协议的解除、终止及违约责任。
本协议书约定的租赁期限届满时,本协议书自行终止。若经双方协商同意延期的,缴纳相关租金费用后按本协议条款自动延期。
本协议书履行过程中,双方一致同意提前终止履行协议的,本协议书提前解除。
符合本协议书约定的其他条件的,本协议书终止履行。乙方擅自违反本协议书的,甲方有权解除协议提前终止协议履行,且乙方缴纳的房屋押金不予退还。
七、其它约定。
1、协议书履行期间,承租房屋由乙方负责日常维护管理。除乙方正常使用该租赁房屋及屋内家电之外,对于非人为因素造成的租赁房屋及屋内家电的损坏,甲方应及时给予维修完善以保证其正常使用,其相关费用由甲方承担。
2、协议提前解除或终止的,乙方未能在约定的期限内及时办理移交手续的,甲方有权直接接受所出租房屋并清理出乙方财物等,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乙方承担。
3、协议期限内若遇拆迁、改制、破产或其他非甲方原因导致无法继续履行协议的,甲方应提前一个月通知乙方终止本协议书履行,双方互不承担违约责任,双方按实际天数结算租金及乙方应承担的费用。
4、财产移交清单为本协议书的组成部分;乙方的有关身份证明文件影印件为本协议书的附件。
5、其他:
八、若因本协议书履行产生争议的,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房屋所在地人民法院诉讼解决。
九、本协议书经双方签字或盖章后生效。
十、本协议书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乙方:
数学教案-简单的线性规划篇九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p39例2,练习十第3~5题。
例2通过一个服饰统计表提供了某一小组学生身高、体重的数据,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条形统计图,教材提供了一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以前学生所见的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的轴上,每一格表示的数量单位都是相同的。但在这两个条形统计图的纵轴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数量是不同的`。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巩固学生对统计图的认识,使学生能够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通过分析数据获得新的信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经历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分析数据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能正确地、全面地看问题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导入,出示班级座位图。
师:我们学校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身高、体重等。(课件出示班级座位图。)。
师:同学们提出的方法都不错,如果我们是利用统计图的方法,你们能完成吗?(课件出示几个空白条形)。
师:如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小组学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比较合适呢?
二、探究新知。
1、观察统计表,分析数据。
师:同学们,观察这个统计表,你们知道了什么?
2、发现矛盾,引出新课。
师:如果让你根据统计表的数据,绘制一个学生身高统计图,你准备一小格表示多少厘米?
师:拿出你们的空白统计图,按照你们的方式,绘制一个统计表吧!
(教师巡视,选择部分统计图展示,并做比较。)。
师:我们展示了这么多位同学的统计图,你们觉得他们的统计图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呢?
3、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根据上面两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解决吗?
师:你们是如何看出他们在正常值以上还是在正常值以下?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第2、3题。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通过分析统计图表上的数据,我们可以对统计结果作出科学的预测和判断,获得新的信息。
数学教案-简单的线性规划篇十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途径寻找三角形,巩固认识三角形的基本形状。
2、能动脑筋,发挥想象力,将三角形变成各种物体。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找找三角形。
[环境创设]。
1、电脑放映组:幼儿观看教师自制的ppt,寻找“动画片”中的三角形。
2、游戏组:在各种图形宝宝中寻找三角形。
3、搜索组:在教室里寻找各种各样的三角形。
t:瞧,电脑的图片里藏着许多三角形宝宝,请你们用你们的火眼金金把他们都找出来。
在图形王国里也藏着各种各样的三角形宝宝,也请你们把他们找出来,然后送回到我的王国里。
在教室里还有许多玩具、积木,你也可以在里面找找三角形藏在哪里了?
t:准备好了吗?好,出发吧!
二、幼儿操作寻找三角形,教师巡回指导。
三、分享交流。
1、t:大家都找到三角形宝宝了吗?来赶快到我这里来休息一下吧!
2、t: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的王国里的三角形,你们都找对了吗?
都是三角形吗?它到底是不是三角形?
3、t:原来三角形宝宝都是有三条边三个角的。
4、t:你们还在那里找到了我的三角形宝宝呢?
四、游戏:变变变。
1、t:宝宝们,你们真棒!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哦,我的三角形宝宝本领可大呢,他们会变魔术!不信我开给你们变几个魔术,你们可要看仔细了哦!
2、播放ppt。
3、t:变、变、变,变出什么了呀?
4、t:怎么样,我的本领大吧!你们是不是也想试一试?这里有许多材料,请你们动动小脑筋,做个小小魔术师吧!记住哦,如果你变好了,请你把它放到这里给大家欣赏一下哦!
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自由结束。
数学教案-简单的线性规划篇十一
: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第二册第50页。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
(二)能力目标:通过购物活动,培养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情感目标: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币,同时在教学中渗透孝敬老人等人文教育。
:多媒体课件,每个学生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习用具和玩具。
生:聪聪、明明(掌声欢迎)。
师:他们有一些问题不太明白,想问问大家,你们愿意告诉他们吗?
1.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按质地分为哪两类?
2.1元=( )角 1角=( )分。
3.一张1元币可以换( )张5角;可以换( )张2角……。
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给予鼓励。
1、情境对话,提出问题:
聪聪:明明,你拿那么多的硬币去干啥去?
明明:奶奶来了,我拿了12角钱,想去买一包小吃给奶奶。
聪聪:拿那么多硬币,要是丢了一个,怎么办?
明明:那怎么办?你们能帮帮我吗?
2、交流学习,解决问题:
师:我们该怎样帮明明呢?大家有什么好办法?
生:可以去换钱。
师:那该怎样换呢?
学生讨论后发言:
生1:可以换成六张2角的纸币。
生2:可以换成两张5角,一张2角。
生3:可以换成12张1角的纸币,不容易掉。
生4:我可以帮他换成一张1元和2张1角。
生5:多了,多了,还是换成一张1元和一张2角的最方便。
师:为什么?
生3:因为10角=1元,所以12角就是1元2角呀。
教师带头鼓掌。
明明:哦!原来12角=1元2角,谢谢你们。
3、我们帮明明解决了问题,聪聪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帮忙,大家愿意吗?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
4、换钱游戏:4人合作,利用学具互换,老师指导。
5、认识物品价格的表示方法:
明明拿着换好的钱走进了“超市”。(课件出示)。
明明看见这么多的食品,不知道该买什么好?有谁能帮助他?
学生交流后发言:
生1:买一包花生,很香,
生2:我反对,花生比较硬,奶奶吃不动,我认为还是买一包杨梅干好,它比较有味。
生3:我不同意,杨梅干虽然比较有味,但是明明带的钱不够。
教师对此学生的回答,故作惊讶:“哇!你怎么知道不够?
生3:上面有标价。学生得意地说道。
教师笑道:“你很善于观察!依你看,明明买什么好?”
生3:我认为买冬瓜条好,它也比较好吃。
师:同学们讨论一下,他的建议是否合适?
学生汇报:
生1:一包冬瓜条要12元,太贵了。教师笑道:“是吗?”
生2:不对,我认为一包冬瓜条是1元2元。学生一哄而笑。
生3:我认为冬瓜条是1元2角,因为1.20元就是1元2角。”
教师夸奖:你真棒!
教师说明:1.20中有一个小圆点,圆点的左边表示元,圆点右边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所以1.20元就是1元2角,这就是物品价格的表示方法。
师:下面我们来看其它一些物品的价格(课件重出)。
学生说出物品价格后,随机出示相对应的物品价格读法:
(播放录音)聪聪:“明明的奶奶生病了,我也想拿着我的零花钱来买一些东西送给他们。我想买一包冬瓜条和一些糕点要多少钱?小朋友,你们会算吗?”
师:谁来计算一下?
生:1元2角+8角=2元(板书)。
师:谁来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生1:因为1元2角是12角,12角加8角等于20角,20角可以换成2元,所以1元2角加8角等于2元。教师点头。
生2:2角加8角是1元,1元加1元是2元,所以1元2角加8角等于2元。教师竖起大拇指。
师:老师有5元钱,我想买一包葡萄干,够吗?
生:够。一包葡萄干是3元,老师有5元,还要找回2元钱。
板书:5-3=2(元)。
谢谢大家!你们表现真棒!
6、小结:以学生为主,教师给予补充。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师:小朋友,你们想用手中钱去买一些礼物,送给爷爷、奶奶吗?
选四名售货员,学生自由购物。要求买东西时要有礼貌地说:“阿姨或叔叔,你好!我要买一包花生。”买完后要说:“谢谢!阿姨或叔叔再见!”
教师指导操作。
生:好!聪聪、明明再见!
到商店去调查物品的价格,同时拿自己的零花钱去买一、两样物品,并做好一些记录。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这节课是数学新课程改革中一个新的知识。整个教学过程 ,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不仅参与面广,热情高,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以及乐于助人的精神。反思整个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力争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方法、找答案。从而引导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时培养综合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本节课中,教师想方设法创设“融洽”的问题情境,激起矛盾,让学生带着具体问题进入“角色。”如“明明带了这么多钱,要是掉了一个怎么办?”学生提出“换钱”这一好办法。这一情境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依据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不难得出答案,但更多的是产生了:“咦,这也是数学?”这样一个疑问。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引入一种参与问题探索的情境中,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热情,让其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激发学生探索动机。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帮聪聪、明明换钱购物活动的问题情境,为他们搭设一个生活的“舞台”,为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方式给“聪聪、明明”提供了丰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在这节课中热情高涨,可想他们得到的不仅仅是那么一点数学知识和技能,而更多的是懂得了如何经济合理地支配自己的零花钱,懂得了要孝顺老人等“人文”的东西,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数学教案-简单的线性规划篇十二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复习旧知.。
(1)用分数表示图中涂色部分(投影)。
问:是几个?是几个?是几个?
(2)填空。
是4个是()是()个是()个.。
(3)口算并说明计算理由.。
30+28056+6139+20。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新授.。
数学教案-简单的线性规划篇十三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是在对人民币的认识后,是人民币的再进一步的认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主要有三个:一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二进行简单的计算,三是知道商品价格的表示形式。同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逐渐培养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为了达成以上的一些目标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
一、从学生经验入手直接引入商品价格,在学生回忆商品价格的表示方法中,唤醒学生的思绪,使学生觉得在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在操作中完成进率的换算。进率的换算在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为此我在教学上通过不同的的付钱方法,深刻体会,这样的教学让说不清的关系,在操作讲解中得以内化。学生学了也不易忘记。
三、人民币的计算离不的购物。一年级的儿童虽然年龄小,但对于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是有的。在购物的过程中完成简单的加减计算。
在这节中尽量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
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
2、培养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3、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0页。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引入。
调查的商品价格汇报。
二、引导 探索。
1、从一位学生的价格中引入商品价格的表示形式,并对并这种形式的教学。
小结商品价格表示方法,
我们用这种方法来给我们带的物品,写上价格并读一读。
2、假如请你去买某某同学的什么,你怎样付钱?先请学生说说方法。老师在信封里给你准备了人民币(复印),你来试试看?学生操作付钱。
在付钱的过程中,体会进率的换算。
练习3元8角=( )角,26=( )元( )角,
练习书上第51页的练习。
5、创设买恐龙玩具的情境,体会买商品的情景。完成简单的人民币的减法计算。
练习第52页的练习。
三、模拟实践(8分)。
刚才在书上练习时会算付多少钱,也知道应找回多少钱,现在我们用信封里的人民币来买小朋友的物品?先想想,怎样买?停、四人小组合作买对方的物品。教师轮回观察,交流反馈。你们是怎样买卖的?指名2-3对。
四、小结:(2分)。
数学教案-简单的线性规划篇十四
【活动目的】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规律。
2,培养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内容】一、自主探索,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
1,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分组操作。
2,摆积木,提供两种颜色的积木,让孩子按颜色变化规律排序。
3,摆餐具,提供若干一次性的勺子,让孩子按勺子把朝上朝下的变化规律排序。
二、探索活动的'交流。
1,提问,你是怎么排的?
2,引导孩子想出不同的排法,并排一排,强调排列的规律性。
3,讨论和小结,练习表述:xx和xx是按照xx顺序排列的。
提示:排序的方法有很多种,出了按形状,颜色,数量等特称排序外,还可以按照方位,类别等特征进行。
三、小小设计师。
1,运用自己有排序知识,给毛巾,床单,手绢等设计花边或者图案。
2,请孩子介绍自己设计的作品,说明图案的排列规律。
提示:鼓励孩子大胆发挥想象,进行“设计”,成人只需提示要按照规律排列图案。
活动要点:
1,观察大自然具有规律的排序现象,是这一部分知识学习的真正意义。
2,带着问题观察事物,将所学到的知识渗透并运用到生活中,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
数学教案-简单的线性规划篇十五
活动目标:。
1、识别各种特征的笔,尝试按笔的不同的特征进行一维、二维的分类。
2、发展幼儿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蜡笔,油画棒(红黄两色)各4支,勾线笔、铅笔(红黑两色)各40支,篮子若干,托盘若干,蒙氏架两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感知一维。
1、师:你们知道制笔厂吗?(是生产笔的地方)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制笔厂帮忙好吗?
小结:工厂里的叔叔请我们帮忙,要给这批笔分一分,你们愿意吗?
师:那怎么分呢?他们的第一道工序给了我们两个标志,你们说怎么分?
小结:刚才我们根据男孩、女孩的标志把笔分了一次。看看第二道工序可以怎么分呢?
请男孩子、女孩子根据不一样的一维分笔。贴上标志。
小结:刚才我们按颜色(**)分法完成了第二道工序。
二、进行二维的示范练习操作。
1、你们干的太好了,制笔厂又生产了一批新的笔,你们看有什么笔?(勾线笔、铅笔)。
他们有什么不一样?(颜色、种类、有盖无盖、长短)。
出示“红色的勾线笔”“黑色的铅笔”“红色的铅笔”“黑色的勾线笔”四个笔盒。
一个个笔筒解说,教师示范两个笔筒,其余两个请幼儿操作。
3、这个工序怎么做你们明白了吗?那好,请你们每个人找到一份工作材料,按照笔筒上的要求完成这道工序。完成以后请把笔筒放到货架上。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检验小结:看看分对了没有?
三、活动延伸,感知三维。
1、师:看看制笔厂还有些不同的标志,你们看看是什么?谁知道?
2、出示几张三维的标志,让幼儿认识标志,感知三维。
3、师:你们真棒,瞧,制笔厂的厂长要来夸我们了。(请一个老师来夸小朋友工作做的好,送给每个孩子一支笔)。
数学分类《有趣的笔》反思:。
整节课在一次次的修改中得到呈现,对于没有涉足过的数学活动,让我着实伤了脑筋。在设计课程开始,我一步步踏入数学的领域,分类是时常出现在我嘴边的话。
整个活动按照课的.设计流程进行着,在活动中,常出现在语言活动中的话语与思考缠绕在这次活动中,环节虽清楚,但小结的话语不够到位。对于孩子的回答不能很好的去提升与点评。课后教师的点评让我收获极大,理清了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同时也让自己对于分类的概念上问题提升了一个层面。针对提供分类的材料上,要更细心的去挖掘孩子的想法,与材料所带来的问题,可以再第一环节的材料上进行更改,也可以换种方法给孩子出示标志进行操作,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更好的去设计。
一次数学的分类,给我开启了一扇数学领域的小门,虽然课上的并不是很好,但思想上却开始被奥妙的它所吸引。相信继续去学习,大门会为我敞开。
数学教案-简单的线性规划篇十六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来提高效率?
2、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出示情境图片:
2)观察图,说说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讨论。
3)可以有哪些卸货的顺序?每种方案总的等候时间是多少?
引导学生思考汇报。
4)找出最优方案。
1、书后做一做。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补充练习。
个人修改。
为什么时间节约了?
教后反思:
教案。
第三课时。
课题数学广角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图片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2、问:田忌的马都不如齐王的马,但他却赢了?这是为什么呢?
3、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
二、探究新知。
1、把田忌在赛马中使用的方法在给出的表格中补充完整。出示表格。
田忌。
本场胜哲。
第一场。
上等马。
下等马。
齐王。
第二场。
中等马。
上等马。
田忌。
第三场。
下等马。
中等马。
田忌。
2、思考:田忌所用的这种策略是不是唯一能赢秦王的方法?讨论。
3、引导学生:看一看田忌一共有多少种可采用的应对策略?把田忌所有的可以采用的策略都找出来,填如表中。
4、展示各组汇报的结果。
6种,但只有一种是唯一可以获胜的。
5、说一说:田忌的这种策略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结合实际说一说。
数学游戏:1、两人轮流报数,每次只能报1或2,把两人报的所有数加起来,谁报数后和是10,谁就获胜。
说明游戏规则。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写一篇数学日记个人修改。
像同学们刚才这样,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性一一找出来,并从中找到最好的方法,这是数学中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
数学教案-简单的线性规划篇十七
1.使学生通过观察,初步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复习旧知.。
(1)用分数表示图中涂色部分(投影)。
问:是几个?是几个?是几个?
(2)填空。
是4个是是个是个.。
(3)口算并说明计算理由.。
30+28056+6139+20。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授.。
(1)出示例1。
一张长方形纸,做纸花用去,做小旗用去,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教师板书:
教师提问:这道题应该怎样想呢?(演示动画分数加法例1)。
是2个,是1个,2个加上1个是3个,就是.因此。
(板书:)。
(3)计算并说出思考过程。
提问:怎样列式?
(板书:)。
思考:得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2)教师出示图片,板书。
(3)再让学生说的思考过程.。
4.练习.。
(1)口答:
(2)计算并说思考过程.。
提问:1用分数怎样表示?(可表示为、、、)。
小结: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写成分子、分母相同的任意分数.。
三、随堂练习.。
1.填空。
(l)2个加上3个,是5个;就是。
(2)3个加上4个,是个,就是。
(3)2个加上7个是个,就是.。
2.判断正误,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3.计算.。
4.一块皮子,做皮包用去这块皮子的,做皮鞋用去这块皮子的,一共用去这块皮子的几分之几?(列式计算,并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法,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吗?
五、课后作业.。
数学教案-简单的线性规划篇十八
活动目标:
1、学习根据图形的不同颜色进行有规律排序。
2、发现颜色的排序的规律,并能够根据规律继续排序。
3、尝试自己设计不同颜色的排序规律,感受规律美,体验排序的快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彩笔,多种颜色的卡纸。
活动过程:
一、引题激趣--认识排序。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王老师要带你们去参观小兔子的家,你们想不想去啊。哇!小兔子的家可真漂亮啊,我们一起来看看。
我们现在来到了小兔子家的客厅,咦?客厅墙上的瓷砖可真漂亮啊,你们看看,在上面看到了什么?有哪些颜色?它是按照怎么样的顺序来的啊?这种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方法,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排序。
二、加深了解--探索排序。
现在小兔子家的厨房也想像客厅一样在墙上贴上漂亮的瓷砖,可是小兔子很烦恼不知道要怎么去贴,小朋友们一起来帮帮它好吗?展示纸板,让幼儿根据排序的颜色将后面的空白处涂上对应的颜色。
教师巡回指导。
三、经验提升--设计排序。
幼儿操作摆放颜色卡片,(教师选择集中较好的排列,用手机拍下,传到多媒体上播放),看!我们班的小朋友设计了这么多漂亮的瓷砖,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瓷砖用到了哪几种颜色,是如何摆放的。
四、知识拓展--生活延伸。
小兔子很感谢小朋友的帮忙,邀请我们一起来跟小兔子跳舞,听听音乐,其实我们也可以用舞蹈的动作来表示排序,来看看王老师的动是如何有规律的重复。
小朋友们也一起来试试,你还可以设计出怎么样的动作,做出来。
五、活动结束。
小朋友们真棒!跳得累了,我们一起回教室喝点水,休息下吧。
数学教案-简单的线性规划篇十九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第二册第50页。
教学目标 :
(一)知识目标: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
(二)能力目标:通过购物活动,培养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情感目标: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币,同时在教学中渗透孝敬老人等人文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个学生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习用具和玩具。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
生:聪聪、明明(掌声欢迎)。
师:他们有一些问题不太明白,想问问大家,你们愿意告诉他们吗?
1.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按质地分为哪两类?
2.1元=( )角 1角=( )分。
3.一张1元币可以换( )张5角;可以换( )张2角……。
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给予鼓励。
二、结合情境,自主学习:
1、情境对话,提出问题:
聪聪:明明,你拿那么多的硬币去干啥去?
明明:奶奶来了,我拿了12角钱,想去买一包小吃给奶奶。
聪聪:拿那么多硬币,要是丢了一个,怎么办?
明明:那怎么办?你们能帮帮我吗?
2、交流学习,解决问题:
师:我们该怎样帮明明呢?大家有什么好办法?
生:可以去换钱。
师:那该怎样换呢?
学生讨论后发言:
生1:可以换成六张2角的纸币。
生2:可以换成两张5角,一张2角。
生3:可以换成12张1角的纸币,不容易掉。
生4:我可以帮他换成一张1元和2张1角。
生5:多了,多了,还是换成一张1元和一张2角的最方便。
师:为什么?
生3:因为10角=1元,所以12角就是1元2角呀。
教师带头鼓掌。
明明:哦!原来12角=1元2角,谢谢你们。
3、我们帮明明解决了问题,聪聪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帮忙,大家愿意吗?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
4、换钱游戏:4人合作,利用学具互换,老师指导。
5、认识物品价格的表示方法:
明明拿着换好的钱走进了“超市”。(课件出示)。
明明看见这么多的食品,不知道该买什么好?有谁能帮助他?
学生交流后发言:
生1:买一包花生,很香,
生2:我反对,花生比较硬,奶奶吃不动,我认为还是买一包杨梅干好,它比较有味。
生3:我不同意,杨梅干虽然比较有味,但是明明带的钱不够。
教师对此学生的回答,故作惊讶:“哇!你怎么知道不够?
生3:上面有标价。学生得意地说道。
教师笑道:“你很善于观察!依你看,明明买什么好?”
生3:我认为买冬瓜条好,它也比较好吃。
师:同学们讨论一下,他的建议是否合适?
学生汇报:
生1:一包冬瓜条要12元,太贵了。教师笑道:“是吗?”
生2:不对,我认为一包冬瓜条是1元2元。学生一哄而笑。
生3:我认为冬瓜条是1元2角,因为1.20元就是1元2角。”
教师夸奖:你真棒!
教师说明:1.20中有一个小圆点,圆点的左边表示元,圆点右边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所以1.20元就是1元2角,这就是物品价格的表示方法。
师:下面我们来看其它一些物品的价格(课件重出)。
学生说出物品价格后,随机出示相对应的物品价格读法:
(播放录音)聪聪:“明明的奶奶生病了,我也想拿着我的零花钱来买一些东西送给他们。我想买一包冬瓜条和一些糕点要多少钱?小朋友,你们会算吗?”
师:谁来计算一下?
江西省赣县城关实验小学 曾 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