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政治小论文(通用18篇)
学会面对挑战和困难,坚持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审视自己的过去表现,找出其中的亮点和不足。总结的好坏不仅仅在于字数多少,更在于是否能够突出重点和抓住要点。
浅谈初中政治小论文篇一
新课程下的高中思想课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本文从生活性特点突出:实践性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开放性作为备课和教学的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四个方面论述了新课程下的高中政治课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武志盈作者单位:迁安市第一中学高三政治组,河北唐山,064400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18)分类号:g63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注意问题
浅谈初中政治小论文篇二
20xx年,注定是多灾多难的一年。从年初的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到西藏3·14打砸抢烧事件,再到火炬接力传递受阻、5·12汶川大地震等,无一不是对中国人的巨大挑战。“国难兴邦”,在此过程中,海内外中华儿女表现出来的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爱国情怀,深深地感动了世人,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不顾生命安全立即奔赴灾区抢险救灾的军队、医疗队、志愿者、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慷慨捐助、神速应对的国家领导人、为保护学生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老师们、灾区中顽强求生的幸存者、默哀后数万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上喊着“中国加油,汶川挺住”的热血人民这一个个场面无一不令我们震撼,无一不令我们感动得泪流满面。
由此构成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迎难而上、不屈不挠”的抗震救灾精神更是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它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好处、实践好处和深远的历史好处。
首先,抗震救灾精神再次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不畏艰难、敢于抗争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上下一心、患难与共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巨大向心力。同时,抗震救灾精神还体现出中华民族仁民爱物、无私奉献的人道主义精神,放射出感天动地的人性光芒。
是的,多难必兴邦,中国的实力将在灾难中催生、爆发。美国《侨报》6月12日发表社论说,汶川大地震过去整整一个月时间了。从“5·12”开始,从揪心、悲哀,到决心、爱心,中国人经历了刻骨铭心的一个月,中国的表现浓缩了30年变革的成就。在天地不仁、山河开裂的时刻,中国变得前所未有的强大。这种强大,不在于中国的经济实力又有怎样的提升,不在于奥运会能否鲜花着锦、“史上最成功”,而在于中国积聚已久的“软实力”的真正爆发。在灾区,有这样一幅标语:“地动山摇摇不散中华魂魄,山崩地裂裂不开万众一心。”长城内外,到处是“汶川挺住”的声音;大江南北,到处是“中国雄起”的呼喊;大地,到处是“血浓于水”的涌动;五湖四海,到处是“匹夫有责”的担当。德国媒体称,此次汶川大地震将整个中国“焊接”在了一齐。新加坡《联合早报》5月20日也发表文章称,四川大地震再次使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世界在关切中国,中国在感动整个世界。感动世界的不是地震本身,而是中国人在面临灾难时所显现的民族精神,是赈灾过程中不同的主角所写下的一个个有关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正在构成一个大写的“人”字。正是这个“人”字,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
青少年是祖国的小公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以高度自觉的主人翁姿态,勇担职责、为国分忧,弘扬民族精神。
浅谈初中政治小论文篇三
摘要:课程改革在不断的推进,传统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已经越来越和社会需要不相符合,这也是课改提出的背景,同时也是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初中政治中就要求学生具有更好的创新能力,而且新课改也给教学活动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比如说合作学习,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法,它可以使零散的学生个体变成整体,可以结合不同学生的智慧,发挥广大学生的力量,使整个课堂氛围变得活跃,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合作学习;创新能力;和谐双赢;高效课堂;。
一、合作学习的基本内容。
第一,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共同思考,相互合作研究,分享自己智慧的成果,使学生对一个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共同使整个学习处于和谐的文化氛围之中,从而使每个学生都不断的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第二,初中政治教学现状。从初中政治的实际情况来看,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为教师单纯的说教为主,学生没有独立的地位,处于不太重要的位置,这样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应该有的热情,学习缺乏主动性,更别提自主创新了。第三,合作学习的作用。其一,促进学生的进步。合作学习提倡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与同学相互合作,共同进步。学生在相互合作的同时,不断加强了对知识的了解程度,促进了自己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还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其二,促进了教师的进步。同时对于教师来说,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对于提高自己的能力有着巨大的作用。推动了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利用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第一,充分利用小组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形式,小组是将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5个或者6个学生为一个单位,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按照一定的男女比例,成绩优劣搭配,去分配小组,然后布置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每个小组都有明确的分工,使每个人都能各司其职,这样既可以使整个讨论处于有序的状态,也可以保证讨论的有效性。
第二,不断的推动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事物,必须在平时不断的推动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在课堂中可以自如的应用这一新型的教学方法。具体的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其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并不是简单的安排学生去学习,而是有一定基础的,必须要使学生自己动起来,自己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和家长的合作显得非常必要,家校联系是培养合作学习不错的手段。教师在课上提问的时候,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要注意知识和生活的联系,尤其是政治这样与生活结合密切的课程,更要注意用生活来引导学生,不断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二,使学生学会倾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比表达更重要的,就是倾听,倾听是对别人的尊重,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在合作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去倾听别人的看法,或许和自己的会有不同,学生必须要不断的去思考,思考不同的意见,反复的去揣摩,做到求同存异。再加上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大多存在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去理解别人。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小组讨论中,教师要加入其中,引导学生去倾听,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从别人的发言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培养创新型思维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其三,培养学生合作实践的能力。合作学习需要学生不断的去思考,去交流,还需要学生去动手实践。知识并不是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它也不是一尘不变的。知识需要融会贯通,也需要与生活相结合,这也是创新的基础,政治是一门与时事结合密切的科目,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密切的关注时事,用理论知识去分析这样的案例,不断的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从而不断的提高创新能力。
第三,合理掌握合作学习时机。合作学习并不是随时随地可以开展的,它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因此必须要掌握合作学习的时机,恰当的时机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的时机认为有以下几个:其一,学生独立思考无法解决问题时。政治的理论性比较强,而且和生活关系密切,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学生无法独立完成,这就需要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通过集中所有学生的能力来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寻找相关的案例,去引导学生开张讨论,通过牵引找到突破口;其二,在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应该在自己独自一个人反复思索,自己对所学知识点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之后,再参与到小组中,勇敢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使不同的观点在碰撞中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才是合作学习的精髓。如果没有提前的独立思考,那么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在学习的过程中丝毫起不到任何作用,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是没有丝毫的作用,这是合作学习的重点,也是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最多的环节。
第四,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和批评。激励制度在任何地方都是需要的,在初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激励制度也是所需要的,而且经过的调查发现这样的方法取得的效果还是不错的。给表现好的小组一些奖励,奖励不需要多么的豪华,一朵小红花,也许就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对于一些表现不好的小组,也要进行适当的惩罚,好让他们可以不懈的努力,不停的去追求进步。
三、结束语。
创新能力是新时期时代和社会对于学生新的要求,对于政治这样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更要注意这一点,再加上课改带来的合作学习。要充分的利用这一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合作学习既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它需要教师不断的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同时学生也要改变自己不合理的习惯,不断的培养创新思维,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邹小燕.对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效率的新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06).
[2]熊洁.试论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6).
[3]鞠树江.论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学生创新意识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3).
1.当前初中政治课堂时政教学现状。
新课改之前,针对政治课的学习,教师偏重于理论,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通常只要教师讲解的东西学生能够理解就可以了。最多延伸带你哲学或者经济理论,并不能够将政治作为一个亲民的学科,事实上,政治也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政治教学的生活化,能够使政治更加贴近生活,融入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政治,在政治中感受生活,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所学的东西应用于生活,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政治的理解和运用,真正学会学好政治。但是,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学校还没有真正意识到时事政治的重要性,特别是初中,一些教师认为初中生,年纪尚小,对时事政治的学习还早,也不能够完全理解,达到想要的目的,但其实,政治课堂通过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学好政治,发挥政治课的实际作用。初中阶段是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最佳时机,在这个时机的政治教学中结合时事政治,对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都有较好的作用,然而,实际上,教师对时事政治的涉猎也并不多,对时事政治也缺乏理解,因此,在教学授课上,也存在一些问题,还有些偏远地区,信息闭塞,很难及时了解时事政治的情况,对时事政治教学在初中政治课上的应用也产生了阻力。
2.初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的策略。
2.1鼓励学生开办时政小报。
教育改革,日新月异,但是改革的好处就是让教学不再死板,不再局限于三尺讲台的言传身教,教育改革的意义就是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都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能够在课上课下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高中政治课堂的生活化,是支持教学改革的表现,也是实现教学改革的主要方法。在初中时事政治教学中,还应当鼓励中学生,开设时政小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担任编辑,担任小记者,实时搜集和整理时事政治要闻,并且设计版面,排版和剪辑,在这一些列的工作中,学生不仅学到了其他知识,还能够更好的理解时事政治,提高学习政治的积极性。结合自己动手完成的时政小报,与其他班级展开竞赛,或者以小组形式共同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并且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初中政治课本身相对于其他学科没有过多的吸引学生的特点,因此在这个学科的特点和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浓厚也无可厚非,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让学生能够对政治有兴趣。政治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时刻都在接触政治,然而为了满足实际生活需要,时事政治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时事政治这一部分主要来源于生活,和对政治的关注程度,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政治,是很好的一种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方式。可以设立初中时政小论坛,让学生通过小论坛来分析时政知识,分析基础政治形式,通过各种渠道对新闻进行整理,播报,然后大家共同讨论,发表意见和看法,将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整理出来,形成对新闻正确和具体的认知,并且提高自身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在通过探讨,增强学生中的合作能力,有效的培养创新型人才,通过时政小论坛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使初中生能够朝着综合素质都增强的方向发展。
2.3将时政融入到课堂教学各个环节。
课堂教学理论知识偏多,要适时将时事政治融入到理论课堂上来,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关心国家时事的习惯,还可以,提升课堂的活跃氛围,提升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还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课下自己去获得实时信息,利用讲课前的几分钟,让学生对课下自己收集的时政信息进行播报,并且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如此往复,长期下来,学生一定能够积累丰富的时政和政治知识。
3.总结。
总之,初中政治教育关乎着学生成长,在初中时期正确的教育方式和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十分必要的,虽然因为客观原因一些地区实现将时事政治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稍显困难,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时政事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对时事政治的了解,不断开拓视野,了解国内外政治形式,并能够通过对时政的分析得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浅谈初中政治小论文篇四
集市是人们交换商品的地方。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各家各户所需的生活用品难以自给自足。于是人们约定,在某个特殊的日子,聚集到同一个地方,把自己剩余的物品卖出去,也换取一些缺少的物品。而人们在这特殊的一天,到集市交换商品的活动,也被称之为赶集。
随着此刻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也越来越便利,人们能够随时在商店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赶集,这一古老的文化传统,却在社会飞速的发展中,被保留下来了。此刻的人们赶集,大概不再单纯是为了物品或是钱财,而是在体味这种古老的文化,感受热闹的气氛。不知别人是否这样想,至少我是这样的。
由于家在城市郊区,虽然那里原有的座座大山被开发得七七八八,各家各户也聚居到了公路两旁,但我仍很幸运的能在那条宽阔的大马路上看到热闹的集市。
镇上赶集的日子定在逢六的日期,由于时代的进步,日期也由以前的农历记法改成了公元记法。
那天一大清早,院子外一向安静的路上,总能听到脚步声。放眼望去,便能瞧见几个挑着担子或是推着板车的人。他们走得很急,且朝着一个方向,那便是山那边的大马路。
总在那一天早上,即使家里什么也不缺,即使我有千万个不愿意,爸妈也会拖着我,带个篮子,一路悠悠闲闲地向集市进发。到集市的路不远,也很好走,大约半小时就能到。
到了赶集的马路上,那里早已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人,在宽阔的马路此时也显得有些拥挤了。再看看那些摊位上,组织者划出的摊位区域早已被一个不剩地占满。从头到尾走过有卖服装的,卖菜和水果的,卖鱼肉干货的,卖日用品的,他们大多是从外地批发货品在此销售,偶尔也看到几个外地打扮的,卖些少见的特产,当然还有当地的农户,占一小块地方,卖些自产的蔬菜和鸡蛋,卖完了就走,自己也成了买方,然后带着采购的商品满足地回家去了。
当然来者也不全是买卖东西的,也有来寻味的。比如偶尔可见的,带着相机或画板的艺术家,开着小车找新鲜的城里人。这种在繁杂的都市少见的文化行为,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
赶集让许多人见到了久违的老朋友,也交到了新朋友。见了面打声招呼,叨叨家常,感情也在此过程中加深了。
午后时分,人潮渐渐散去,马路又恢复了以前的宽广。许多摊户在忙着收摊子,也有在做最后一笔生意的。我们的篮子里多了不少好玩的,好吃的土产品。大家都兴高采烈地满载而归。
赶集是中国农村地区一种特有的传统文化,虽然方式有些落后了,但时代赋予了他更深更广的含义。这种文化不但是人们广为理解的,也是不可失去的。它展现了中华礼貌的进步。因此在社会发展的这天,我们就应继续持续并发展它,传承其精华,摒弃其糟粕,进一步弘扬中华古老文化。
浅谈初中政治小论文篇五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这个大家庭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都相互离不开。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发展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各民族的团结是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各民族的团结是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破坏社会稳定、制造民族分裂,是不得人心的。凡是民族团结搞得好,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就快,各族人民得到的实惠就多;反之,凡是民族团结遭到破坏,就会导致社会动荡,发展停滞,各族人民遭殃。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56个民族和睦相处、情同手足。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和繁荣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载入了宪法和法律。
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贴合我国国情,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制度保障.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民族团蛄,捍卫祖国统一,反对各种形式的分裂破坏活动。
我们青少年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应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勇于实践,勇于创新;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为实现中半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浅谈初中政治小论文篇六
“低碳经济”无疑是近几年的热点词汇和关键词汇。
低碳就是降低碳排放,碳排放的主体是二氧化碳。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重视科技,转变生产方式。
我国资源人均占有量少,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资源供给与经济发展需要间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严重制约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低破经济,能够有效地缓解我国资源紧张的局面,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气候变化会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给我国和世界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一系列十分不利的影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们的环境保护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我国是负职责的国家,应对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必然选取。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我们就应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扎实推进节能战排,加强生态环保建设。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大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重视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大科研投入,研发低碳能源技术,产品,用心发展循环轻济。
在建设低碳社会的过程中,我们青少年能做的也很多:不用,少用或不随意丢弃塑料袋,用心选用绿色环保的购物褒,向亲朋好友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性,如使用节能灯、节水型水龙头和马桶、人走关灯关电器、少洗几次热水澡,还有少用一次性筷子,住宾馆时减少床单换洗次数、纸张双面打印、拒绝过度包装.废旧物品再利用等等。
浅谈初中政治小论文篇七
生物教学模式是体现生物学教学思想的工具,是生物教学的任务、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典范,是生物教学设计的模式。
1.主体参与及全面发展。新课程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得到个性发展。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应提倡发展学生的个性,每个个体的个性得到发展,也就奠定了全体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础。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没有个体就没有全体。注意摆正个体和全体、个性与共性的位置,使教学模式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2.以学生为本。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模式建立在以知识为本的基础上,那么现代教学模式必须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松的发展空间,让一代新人在学习中学会选择,在社会中认识社会,在参与中发展自我。我们的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即便是对新知识的学习,它的着眼点不单纯地就知识论知识,重要的是通过知识学习求得学生自身的发展,这就是以学生为本的中心思想。
3.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含义就是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使他们都能达到教学目的要求的标准,这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生物课程教学模式分析。
(一)组织课堂“学法”教学模式。
组织课堂“学法”教学模式的四个过程:(1)信息输入阶段:首先让学生明确新知识的特点,然后根据协同率的原则,在教学中让多种感官协同感知,增强感知的相互作用。在输入新知识的同时,尽可能让学生有看的、有听的、有摸的、有做的和有想的,以提高感知效应。(2)同化操作阶段:该阶段要求教师在学生感知新知识时,激活学生的`旧知识,伸出知识的挂钩,使新旧知识相互联系,形成新知识增长点。(3)记忆保持阶段:是强化学生头脑里新的知识结构,防止遗忘,以达到记忆保持目的的阶段。(4)迁移应用阶段:在学生保持记忆的基础上,注重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培养、技能的形成。
(二)讨论探究型教学模式。
该模式的核心是讨论与探究,一般情况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的讨论、探究,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教学模式。讨论和探究的问题往往是本节课的中心问题,如教学的关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等,设置问题大小、多少根据教学内容来定,提出问题的方式由教师直接发问,适当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呈现和说明。教师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和灵活性,学生现存的知识很难解决,需要发挥集体的智慧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发争论,最后得以解决。小组讨论以4~5人为好,小组长掌握讨论的进程,并负责收集和整理本组的讨论结果,选派代表发言。小组代表向全班进行汇报,这种组与组之问的交流,有利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扩展思路,开阔眼界。教师在学生进行汇报时,可以适当地提示和引导,最后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并提出应注意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比较受教师们的欢迎,使用也较普遍。
(三)情境探究型教学模式。
情境探究型教学模式的一般程序:创始情境--定向导入--合作探究--总结交流理解掌握。
(1)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通过问题的设置、语言的引发,实物的演示、音像的感染等,营造一种特定的环境和气氛,把学生有意识地带入这个环境中,创造有助于学习内容的情境。
(2)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能很快地集中注意力,并能根据教师的设疑,产生疑问,同时也能产生深入学习的动力。
(3)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的形式或集体的形式,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实验、资料图片等方式参与教学的全部过程。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不仅感受情景,也感受获得新知的愉快。
(4)在教师的组织下,小组将探究结果展示说明,然后通过教师的总结、提炼和归纳,将学生感受的零散知识内容概括为统一完美和谐的整体,最后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生物教学模式选择的依据。
1.依据教学目标选择。
教学目标是教学所欲达成的目的,是教学的终极追求,它是主导教学的统帅和灵魂。教学目标不同,所选择和采用的教学模式也应不同。如着眼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可采用自学式教学模式;着眼于在单位时间内传授较多的较为系统的基本知识,可采用传授式教学模式;着眼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等等。
2.依据教学内容的性质。
采用何种模式进行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来确定。如传授式教学模式和自学式教学模式比较适合于学习事实、现象、过程的基本知识;生物实验中训练技能技巧的内容则运用练习式教学模式比较适合;而生物课中概括性、规律性的知识,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比较适合,等等。
3.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已有知识水平。
从初中到高中,学生的学习自觉性逐渐增强,观察能力有显著的提高,更乐于独立提出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因此,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旧知的情况下,随着年级的增高,选择自学式、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可能性也就愈大。
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教学模式,例如讲授式、自学式、练习式教学模式等,以便于灵活变通地运用,逐步熟练掌握多种教学模式。教师要善于从教学实际出发,最优地选择适合具体教学情境的模式。创造性地、艺术性地运用,并从各种教学模式的结合与变化中寻求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参考文献:
[1]范亚民.浅谈新课改下中学生物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8).
[2]廖胜波.中学生物教学模式浅探[j].考试,2009(6).
浅谈初中政治小论文篇八
在激越的国歌声中,我们仰望国旗冉冉升起,胸中涌起一股最深厚的爱国情愫,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我想对大家说:拿出你的真心,付出你的热情,拥抱我们的汉语,因为这是爱国精神在我们身上最好的体现。
汉语:如同黄皮肤黑眼睛;如同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是我们民族的徽记;如同五星红旗和《义勇军进行曲》是我们祖国的象征。
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它蕴意丰富,神思邈远,音调和谐,悦耳动听;安如诗如画,如歌如葩,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
汉语: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以其读音和字形哺育一个古老的民族,并以其长久的生命活力凸现炎黄子孙的不屈与自尊,承载十三亿人的光荣与梦想。
我们的祖国就是说着汉语,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孔子、老子们就是用汉语讲述着儒学道教,在中国和世界产生了和产生着巨大的深远的影响。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们就是用汉语吟出唐诗宋词,至今依然泠泠作响或掷地有声,还有蔡伦、毕异、黄道婆、李时珍们,同样是用汉语传播发明和技艺,不仅仅推动了中国的进步和发展,而且加速了世界礼貌化的进程。
我们的前辈就是说着汉语,赶走了占领台湾的荷兰殖民者、瓜分中国的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日本帝国主义,扫除了强权在我国推行的奴化教育,恢复了说中国话的权力。在联合国大厦,乔冠华用汉语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旅顺,并使汉语成为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在瑞典的金色大厅,美籍华人杨振宁用金属般的声音,进行理解诺贝尔奖的演说,汉语显示出特有的魅力,香港、澳门加归,董建华、何厚铧用汉语向中央政府宣誓,字字含情,顿挫中透出中国人的骨所和豪情。汉语是一面大旗,把无数的中国人召集在一齐;汉语是汉民族的遗传密码和文化基因,它使每一个华夏儿女都心心相印。
这天我们的父兄依然说着汉语,走进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在深圳特区,汉语以三天一层楼的速度诠释“深圳速度”;在航天基地,汉语挟雷霆万钧之势,穿云破雾,遨游太空,告诉人们什么是“长征系列”;在奥运赛场,汉语伴随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向着世界体育强国迈进;在国际论坛,汉语昂着挺胸,沉着而热情,用自身的热情用自身的形象昭示世人:中国明天更完美!
但是,曾几何时,我们有些人开始忽略我们自己的语言文字,街头书刊错别字连天,店铺匾额繁体泛滥,电视广告里成语面目全非,流行歌曲中病句层出不穷……长此以往,汉语将变得浑浊其或迷失,而缺少语言支撑的民族终将被淘汰出局。
汉字是文化的载体,因此,汉字对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尤其重要。
热爱我们的汉语吧,不要割舍对汉语的一份眷恋,不要在现实的语言世界中走失自己。如果说汉语是一棵大树,我们每个人则是树上的一片叶子,我们从大树获取养料,我们又给大树带给养料,只要大树根深叶茂,脚下的热土就会坚实牢靠,永不动摇。
浅谈初中政治小论文篇九
资料摘要:今年,突如其来的流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国家也投入了超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构筑安全保障线。而在这次甲流感的防控中,社会职责感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也正是一些人缺乏社会职责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作为一名中学生,如何以此为契机来看待社会职责感问题,并如何来大力培养自己的社会职责感,是一个十分值得思考的话题,本文以一名中学生的视角阐述了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曾激励着很多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平时大多只关心自己的事情,很少会去“忧国忧民”,很少会去思考社会职责感的话题。也许也正是这样,人们就淡忘了自己应有的社会职责感。而这次在甲流感防控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证明在重大问题的时候,每一个公民的社会职责感是十分重要的。
一、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职责感。”可见,职责感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
此刻,社会上有识之士对青少年社会职责感的缺乏感到担忧。的确,我们这一代的生活条件比较好,一切得来都比较容易。而且,我们平时的学习压力都比较重,比较注重自己的学习成绩,在学习成绩方面过于竞争,缺少了一种协作精神。有人说,我们这一代比较缺乏感恩心。也有调查显示,中学生在社会职责感方面有日渐淡薄的趋势,在他们的理想中缺少了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的职责,缺少了忧患意识……而中学时代正是人生成长过程中价值观、社会职责感构成的最重要阶段。因此说社会职责感的培育就应从小抓起。
的确,本次甲流感防控中,社会职责感被放大,这样的放大是一种提醒,让我们每一个青少年都深刻领会社会职责感的好处,并且很理性地去思考一些问题。事实上,如果青少年的社会职责感强了,那么长大以后社会职责感也同样会强,这样,这个社会的社会职责心就强恶劣。可见,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职责感是一件十分有好处的事。
二、加强社会职责感从我做起。
顾炎武先生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人人都明白的,但台湾的一名校长把这句话改成了“天下兴亡,职责在我”,这更加明确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担当意识。在现实中,我们很容易抱怨别人的“缺德”,却往往忽略自己作为公民就应承担的道德职责。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从自身做起的话,那效果自然会好很多了。
所以,如何加强青少年的社会职责感,需要从每一个人做起。从一个中学生的视角,谈谈如何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职责感。我认为,社会职责感的培养不能成为口号,不能成为空中楼阁,需要化作实实在在的行动。
1、对自己及家人负责是培养社会职责感的起点。
社会职责感不是空谈出来的,而是一种职责心的升华。但社会职责感的起点是一个人首先得有职责心,首先得对自己跟家人负责。如同一个不爱父母的人是谈不上爱国的一样,一个对自己都不负职责的人是谈不上有什么社会职责感的。我们中国有一句古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培养社会职责感要首先从培养职责心做起,从对自己负责做起。如我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要老抱怨别人,而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如学习成绩不好,是因为老师教得不好;和同学的关系处理不好,是因为他们不好相处;如果我们老是这样为自己的行为找原因的话,就会构成一种习惯,认为都不是自己的职责,会丧失自己的职责感。中学生对家庭的职责感,可在学习上刻苦努力,让父母称心,生活上自主独立,让父母少操心等。
2、对所在群体负责是培养社会职责感的重要环节。
我们都是处在一个一个群体中的,如我们是某某班的学生,我们是某某校园的学生,我们是某一个学生社团的成员。既然我们处在这样的一个个的群体中,我们就不能为这个群体抹黑。作为某某校园的学生,我们不能做对不起校园的事,作为某某班的学生,我们不要给班级添麻烦。如果我们参加了航模、车模等兴趣小组的,也要尽量为这个群众争光,不要做对不起这个群体的事情。如果我们有了这种意识,平时就会更多地去约束自己的行为,逐步提高自己的职责心。
3、对社会负责是培养社会职责感的价值追求。
要贴合礼貌规范。我们要遵守社会公德,养成礼貌的习惯,不给社会添加麻烦。如果我们能多阅读一些经典名著,让自己有更加开阔的视野,能更好地理解个人对社会的`职责,那么,一个人的“忧患”意识自然能更进一步了,这样,社会职责感自然就强了。
这次甲流感的防控,给我上了一堂很好的有关社会职责感的“必修课”,让我对自己担当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愿更多的青少年朋友能从小事做起,从对自我负责做起,来更好地培养自己的社会职责感。
浅谈初中政治小论文篇十
摘要: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生活、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继承人类礼貌历史成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出现,不仅仅给政治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对政治学这门科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作用,是政治学发展史上一个伟大转折。
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生活、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出现,开创了政治学发展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全人类解放的理想,从现实社会的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出发,科学地揭示了社会政治现象的本质特征。其根本目的,在于透过对社会政治现象本质特征的揭示,寻求改造世界、实现人类最终解放的途径与策略。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策略对国家和与国家密切相关的各种政治活动及其他政治规律的研究。
一、国家是阶级的政治统治组织。
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的政治统治组织的观点,揭示出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政治是围绕国家而展开的全部活动,是与必须的国家政权相联系,围绕和透过国家政权而展开的各阶级、阶层、权力体系各部分全部活动的总和。指出国家的本质是统治阶级内部的和对被压迫阶级的统一,即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阶级为了维持和再现现有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式,势必运用国家政权,也就是说,在政治上进行统治。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中这样写道:“最后,从大工业和世界市场建立的时候起,它在现代的代议制国家里夺得了独占的政治统治。现代的国家政权但是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国家机构是政治统治体系的核心环节,政治统治体系内部的各个机构、组织的活动基本上是围绕着国家机构进行的,驳斥了剥削阶级关于国家是社会组织,是超阶级的社会联合体的观点。使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同剥削阶级政治学的国家观划清了界线。
二、社会革命的根本理由是政权理由。
按照《宣言》的说法,人类几千年的礼貌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中人民群众推翻反动统治的革命斗争,是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马克思曾形象地指出:“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社会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正是从这个作用上列宁指出:“一切革命的根本理由是国家政权理由。”政治斗争归根到底是要解决政权理由。十月革命前后列宁在政权理由上进行的一系列实践和探索,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财富。《宣言》运用阶级分析策略,透过错综复杂的政治现象,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即阶级斗争始终是围绕着夺取、建立、巩固、维护政权而进行的,从而揭示了政治中的最本质理由是国家政权理由。
三、从根本上消灭私有制和剥削制度。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指出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和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从根本上消灭私有制和剥削制度,在政治上首先争得无产阶级,在经济上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在文化上树立共产主义的思想和观念,最终实现以个性全面发展为条件的联合劳动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无产阶级是最有前途、最富有革命彻底性的阶级,以消灭私有制和剥削制度、最终解放全人类为最终目的的斗争,是阶级斗争历史上“最后的斗争”。这种斗争必定要导致无产阶级这个但是是到达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他代表了新的生产方式,其历史进步作用是其他阶级斗争不可比拟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历史类型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它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这同其以前的避而不谈国家的历史类型,以国家的形式来掩盖国家的本质的政治学说有着本质的不同。
四、无产阶级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初步提出了无产阶级的理论,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内涵即无产阶级的政治领导和政治统治。1850年马克思在《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无产阶级及其历史任务,标志着无产阶级学说的构成。《宣言》中也作了表述:“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发展到必须程度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将会不可调和,最终将会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也就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党政权,无产阶级是和以往任何有根本的不同。不断发展、完善的无产阶级学说指出了无产阶级是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工具,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工具。
五、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指出政党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是阶级组织,是实现阶级政治统治的工具。政党活动的目的是要掌握国家政权,行使国家权力,维护必须阶级的利益。《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鲜明地指出了的性质、宗旨和目标:“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构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此后,“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以为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准备条件。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社会政治现象的本质特征,提出了实现全人类浅谈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解放的理想,我们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不断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加快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2]《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浅谈初中政治小论文篇十一
在当前政治教学课改的新形势下,中学政治课教学出现了新的矛盾和变化,其中之一就是教育对象有了许多新的特点。特别是新课程下的初中思想政治课,学科本身的性质、特点决定了教学过程中如何适应变化、探求新路,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研究的新课题。
1.认真分析学情、重新认识学生。
今天的中学生,生活在开拓创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环境之中。他们较过去更早熟、更敏感、更自信,竞争意识、独立意识也更强烈。但他们的弱点如同他们的优点一样也更突出。他们是下个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应对高层次的人才要求和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思想政治课有它特定的不可取代的功能。如何才能坚持和完善这一功能,方法很多。就教学本身而言,我认为教者必须从意识中充分了解学生的新特点。
2.政治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要自觉提高。
从政治课的价值观念上讲,应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的素质提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专业知识要不断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教师素质,首先要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作为政治教师不能满足于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其次、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再次,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为人师表。正人先正己,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行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教师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教师要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让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在校园里广泛传扬。
3.重视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改革开放年代的中学生,思想敏锐、兴趣广泛、参与意强烈。这样的特点,对政治课教学既是挑战又是动力。过去沿用了几十年的“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一定要彻底改变。只要我们转变观念,立足改革,教学方法必然会更丰富更新颖。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地、能动地参与,蕴藏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才能转化为个体的创新能力。从学法指导入手,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这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加强学法指导的设计。以自学方法为例,第一层次是指导预习,给预习提纲,指导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并归纳其中的重点内容。第二层次是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比较、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根据要学的知识,提出问题,培养归纳知识的能力;第三层次教者补充材料,让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并且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合,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或问题解决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利用好社会大课堂,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政治课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从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走出去”,要根据课题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访问,到农村调查采访,通过到社会访问调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开放如何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请进来”,是据课题需要,请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作出贡献,有代表性的人员到学校讲课,作专题报告。同时结合实际,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举行时事演讲。在这些活动中,教者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将活动中获取的知识与课堂中所学结合起来,从而更深刻、透彻地掌握理论知识。初中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必须确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学、理解、说明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起到激励、组织、点拨的作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围绕学生转,让他们参与教学过程。教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问题解疑,对关键问题进行点拨,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对教学效果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总之,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以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为根本特征,努力追求创新能力的培养,张扬学生的个性,以适应新课程下的初中政治课教学与课改的需要。
浅谈初中政治小论文篇十二
论文摘要:为了适应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从各个方面着手进行改革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的建设型人才。本文对新课程下高中语文教学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论文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新课程。
(一)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从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看,采用较多的是“师问生答”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以往教师再三鼓励,学生无人提问的现象要予以相应改进。教师要将“问”的权利交还给学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高中生提问的积极性。
较初中学生而言,高中生具有更强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但是很多高中学生上课依然不敢发问,主要原因是担心出错,语文是一门涉及范围较广的学科,是最适合学生发问的学科之一,教师要想使学生敢于发问,就必须要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予以积极的肯定。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认真对待,及时的回复,增强学生提问的信心。
2、增强高中生提问的能力和水平。
“敢问”是基础,“善问”才是目的,我们将“问”的权利交还给学生不等同于学生随意发问,不代表学生问什么教师就一定需要回答什么,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问”的水平,让学生问得有价值,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前期做好指导示范工作。比如在执教《雨巷》一课时,如果有学生提出类似雨巷是真实的雨巷还是作者假想的雨巷等问题时,教师在解答之后可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鼓励学生提出更多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这时候,有些同学就可能会问到:“作者写这首诗是不是暗示了其在人生中的一些苦闷?”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提问的水平可以有较大的提高,不仅仅停留在对表面意思的理解。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重点词句、疑难杂句、与实际生活存在较大差异的方面指导学生提出问题。
(二)挖掘教材中富有思想性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高中生处于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都将确立。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文章,注意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例如《劝学》一文中,“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这两个成语就很有意义,作者用两个比喻来说明学习和改造的重要性,教师在讲到这两个成语的时候可以进一步延伸,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育学生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改造,成就将来的一番事业。又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可以就此论及到做人方面;类似“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等等。通过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通过不断的努力、自我反省,取得更好的进步。在学生学习课程的基础上,提高其思想认识。
(一)高中语文教学创新的范畴。
新课改要求教学要有创新,不能把创新教学仅仅当做一种表演,高中教学对学生来讲意义重大。我们应该注意到,教学创新是一种教学观念。仅停留在表面的'基础上是不能满足高中生的求知欲望。教学创新是在总体上对教学的一种指导,关于创新的概念,不同的教师有自己不同的理解,简单地讲,创新就是不拘一格,不能死板的依赖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也不应该全部依赖于教学大纲。要相应变换课堂结构,只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模式都应该引进来。但是很多教师将课堂结构的创新当作一种外在形式,认为只有公开课,表演课才能做到不拘一格,这种想法往往存有较大偏见。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可以从多方面进行。例如,类似小组讨论、探究合作、师生互动等都可以进行创新。这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再创造的灵活性,不能仅仅局限到某一点、某一时间或者某一课,更重要的是绝不能仅仅把创新当做一种形式。
(二)鼓励学生创新,激发创新思维。
教育界的创新绝不仅仅是针对教师自己,教师教学的创新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学生学习到了该如何创新才是教学创新的真正成功。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打破过去的以教为主的教学理念。把教学看成是一种对话。此外还要善于营造较为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自身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要鼓励学生“参与进来”,不能让学生产生依赖心理,要鼓励他们大胆自学,不能什么问题都拿来讲,对于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可以解决的问题,教师要注意引导。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度的把握,学生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讲解。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仔细观察日常生活,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的学科,语文的学习是一种日积月累的过程,而日常生活又是语文学习很好的素材,但是大部分高中生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对此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借助日常生活的观察,扩大自身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效果。
结语: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内涵是多层次的,本文就新课程下高中语文教学相关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刘洋.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
[2]杨秀.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j].
[3]李丽敏.高中语文教育思考[j].
[4]刘洋.浅谈高中语文教育的创新[j].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浅谈初中政治小论文篇十三
初中政治毕业总复习一般分为基础知识复习和综合训练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的复习目标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领会、记忆,并使其系统化。
这一阶段的复习是保证复习质量的关键环节,因而必须是目标明确的复习课,讲练做到有的放矢。
1.重点基础知识突出复习。第一阶段的复习不能是简单知识的重复,既要有知识的系统化,又要突出重点。重点知识是复习的主体部分,在复习过程中要放在突出的`位置。例如:初一思想政治课的主线是培养“四有”的社会主义好公民,因而重点就是对学生进行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的基础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
2.根据教材内在联系,进行单元复习。把相关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掌握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例:《社会发展简史》就可以按社会形态分为五个单元,分别了解和掌握每个社会形态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情况和基本特点,以及三个阶级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所起的推动作用,紧紧围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规律,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必然性,坚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
3.基本概念准确掌握。基本概念的复习首先抓住关键词;其次,把一些内容相似或有联系或容易混淆的概念放在一起比较,划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加深记忆。
4.查问质颖层层实。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及时反馈矫正”和“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原则,紧紧围绕教材,精心选择问答题,顾全上、中、差的学生。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知识记忆的情况和欠缺的地方,调动绝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性,保证一节课至少有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从而发现问题。对学生没有准确理解或有模糊不清的知识点,进行透彻他讲解,帮助学生记忆。
二、第二阶段的复习目标主要是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训练,知识的再提高。
这一阶段主要环节是教师要精心编选好练习题,并定时训练和讲评。
首先,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在第二阶段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纵观全面,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编写试题首先要选基础,即通过多练使基础知识在理解和应用上达到运用自如、熟练、准确、举一反三。
其次,选薄弱环节训练,就是对学生易出问题的知识点或思想认识方面强化训练,练得多了,就会化难为易了。再次,选时政热点训练.就是要及时掌握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分门别类进行训练,并要和课本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训练,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最后,选类型训练,要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见多识广,掌握各种类型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训练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初中政治小论文篇十四
初三阶段是初中的冲刺阶段,如何上好总复习课,是非常重要的。在初中政治毕业总复习中,我认为一般分为基础知识复习和综合训练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的复习目标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领会、记忆,并使其系统化。
这一阶段的复习是保证复习质量的关键环节,因而必须是目标明确的复习课,讲练做到有的放矢。
1.重点基础知识突出复习。第一阶段的复习不能是简单知识的重复,既要有知识的系统化,又要突出重点。重点知识是复习的主体部分,在复习过程中要放在突出的位置。例如:初一思想政治课的主线是培养“四有”的社会主义好公民,因而重点就是对学生进行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的基础教育。
2.根据教材内在联系,进行单元复习。把相关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掌握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例:对于初三政治部分,就可以按社会形态分为五个单元,分别了解和掌握每个社会形态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情况和基本特点,以及三个阶级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所起的推动作用,紧紧围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规律,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必然性,坚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
3.基本概念准确掌握。基本概念的复习,首先抓住关键词;其次,把一些内容相似或有联系或容易混淆的概念放在一起比较,划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加深记忆。
4.查问质疑层层实。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及时反馈矫正”和“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原则,紧紧围绕教材,精心选择问答题,顾全上、中、差的.学生。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知识记忆的情况和欠缺的地方,调动绝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性,保证一节课至少有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从而发现问题。对学生没有准确理解或有模糊不清的知识点,进行透彻他讲解,帮助学生记忆。
二、第二阶段的复习目标主要是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训练,知识的再提高。
这一阶段主要环节是教师要精心编选好练习题,并定时训练和讲评。
首先,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在第二阶段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纵观全面,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编写试题首先要选基础,即通过多练使基础知识在理解和应用上达到运用自如、熟练、准确、举一反三。
其次,选薄弱环节训练,就是对学生易出问题的知识点或思想认识方面强化训练,练得多了,就会化难为易了。再次,选时政热点训练.就是要及时掌握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分门别类进行训练,并要和课本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训练,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最后,选类型训练,要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见多识广,掌握各种类型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训练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初中政治小论文篇十五
人文精神是健全人格的必要组成成分,它对初中生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1.政治上的信仰方向。没有对政治的信仰直接地表明一个学生缺乏人生目标,漫无目的地生活,没有较高追求和发展欲望;只有具备政治信仰时,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奋斗目标,以更乐观积极的心态追求人生理想。2.在社会上遵规守法,在生活中以高标准约束自己。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就必须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严格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树立法制观念,清楚地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该做,什么事坚决不能做。拥有最基本的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高素质的“社会人”。3.文化和艺术审美。不同的学生会有不一样的修养,不同的修养导致了他们发展程度的.不同。通过对学生有效的人文精神教育,可以使学生重视对艺术欣赏的选择,由简单的艺术欣赏上升到对高雅艺术品的欣赏,优化关注对象,比如关注人的心灵和情感。
二、初中生人文精神缺乏的现状。
通过观察发现,初中生普遍人文精神缺乏,经常出现失落感,具体表现如下:1.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向导,思想不够充实和积极。2.对未来迷茫,不积极进取,不拼搏,虚度光阴,成绩与能力成反比或者高才华低品质。3.思想品德低劣,没有独立的人格,对别人缺少关怀,自私自利,遇到小困难就无法承受,极易产生挫败感。4.我行我素,不为别人考虑,坚持自我主义,行为举止不规范,道德品质不高,比如违反校规和法律。以上列举的人文精神缺乏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和健康成长。
三、教学实践与人文精神教育相结合。
怎样实现教学与人文精神互相渗透呢?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坚持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知识运用和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学习、对社会、对感情的觉悟,尤其要重视提高学生觉悟和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教会学生学习的同时教会学生做人,进一步实现人文精神教育推动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不同年级有着不同的教学内容。初一的政治课教学应注重对学生个人品德的塑造,培养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自我,看到自我缺陷,树立目标,奋力实现并在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初二的政治课应教会学生法律基础,让学生心中有法,知法、守法、懂法,树立民主、公平公正的意识和追求;初三政治教学应将学生引向国情教育,告诉他们所肩负的重任和社会责任,为国家培养出新一代的高素质人才。
四、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人文精神渲染。
(一)人文精神与教材相结合。
教师应钻研教材,寻找适当的人文背景,将人文精神和教材知识巧妙结合。例如在讲“公民在家庭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时,首先播放歌曲《家和万事兴》,播放完后提问学生怎样才能实现家和万事兴呢?借此引出课堂主题;接着播放另一段视频,通过两段视频的对比让学生产生情感波动,诱导学生思考、议论,成为课堂的主人;最后导入知识点,告诉学生:父母与子女、夫妻之间相互的义务,比如父母有抚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等。让学生体会日常生活中的权利义务现象,切身感受政治、感受道德,实现人文精神与教材知识的完美结合。
(二)教育学生关注时事政治。
以人文精神为核心,信息现代化为标准精选时政素材;有针对性地分析时政材料,突显人文精神。比如通过分析《国别人权报告》中美国发生30起死亡4人以上的枪击案时,不仅要说明美国人权问题依然严重,还应该以国际及人道主义精神提升学生人文精神品质,让学生学会用宽广的胸怀对待他人,珍爱生命。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步入社会,进行考察,发现社会中的挑战和竞争现象,化压力为动力,锻炼实践能力,这是学生人文精神形成的重要途径。比如在讲我国环境问题时,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接着合作学习,探讨该地区有哪些种类的环境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应该怎样防治等,最后告诉学生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应保持怎样的关系,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以规范的社会行为美化社会环境等。
五、结语。
总之,初中政治教师必须培养学生人本理念,科学素质,在此基础上实现人文精神的教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人文精神理念,健全学生人格,提升学生精神文化素质。
浅谈初中政治小论文篇十六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在新的历史时期,初中政治教师不但要具备充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要重视自身观念的转变。叶澜教授提出:“中小学教师在将来的发展中,一定要注重教育理念的更新,在充分理解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社会性的前提下,形成新的教育观、学生观、教育活动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政治教师只注重政治课本内容的学习,没有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知识,不注意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一些初中政治教师仍然主宰课堂,还没有做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政治课堂应该是学生自主思考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展示自我价值的课堂。思想品德政治课不能只重视一些简单观念的讲解,政治教师应该真正答疑解惑,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2.教学内容有待更新。
传统的初中政治教学,过于重视学科的完整性,从而教学内容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初中政治教学只围绕初中政治课本组织教学,没有结合当前社会上发生的各种时事,没有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一些学生认为,政治学习对现实生活没有影响,和现实生活没有关系,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自然无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通信和电脑网络的迅速普及,学生可以利用多种渠道获得当前信息,但初中学生思想尚未发展成熟,自制力较差,对当前社会中存在的形形色色的事件不能辨别真假。假如政治教师不能发挥政治课堂教学的作用,不能对学生做到正确引导,就必然会使部分学生信念动摇,阻碍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初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发挥作用,敢于大胆删减和补充当前使用的教材,将与时展不符的内容删掉,补充学生关心的'社会内容,如最新科技成果、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成就、国际时事热点新闻等。另外,还应将初中政治学习内容融入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当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教学方法有待更新。
初中政治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并不是短期内可以做到的,短时间内可以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初中政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习惯应用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不能有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当前,部分政治教师信息素养能力不强,不能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作用,导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陈旧。一些政治教师没有改变教学内容,只是用投影仪代替黑板,用课件代替板书,虽然不再是教师本身的灌输,但依然是应用电脑和课件灌输。有的政治教师没有研究教学目的,不能合理应用多媒体,只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表现原来的教学内容。
1.创新教育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中,强调“课程教学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这一观念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工作任务是“课堂教学不再过分强调知识传授,而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变为掌握学习方法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政治教师不但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而且要放下要架子和地位,敢于学习学生的长处。每个学生都有思想,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不相同,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不相同,这些不同形成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导致不同认识和观点的不断摩擦与碰撞。学生经过认真思考,会产生新的观点、新的认识、新的理解,这些内容对教师都会有巨大帮助,可以强化教学效果。
2.引入终身学习理论。
初中思想政治课要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选择与当前生活紧密相关、具有教育意义的教学内容,充实课堂教学。政治课教学不应该局限于课堂,而应该深入社会实践,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践生活当中,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在当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当前社会生活紧密联系。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知识创新速度不断加快,新的知识不断涌现。学生在校期间掌握的知识,在走上社会以后,大多数已经属于落后知识。因此,一个人要想具备生存能力,就需要培养自学能力。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不但要重视传授知识,而且要重视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获得全面发展。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真实事件、问题,让学生在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综合素质,强化终身学习意识。
3.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处理各种关系: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敢于创新的思想品质,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最新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改革当前教学活动,为促进学生发展提供多种学习工具,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浅谈初中政治小论文篇十七
总结,融会贯通,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为此我觉得应做好“回忆、梳理、应用、拓展”这八个字。
回忆环节。它是复习课不可少的环节,它就是要让学生自主的不断提取、再现本部分所学的内容,或者是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学了些什么。 “忆”应该让学生独立的完成,回忆是个有序的过程,通过回忆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同时作为老师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方法,比如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网络图、表格、树状图等形式再现,这样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个整体的印象。
梳理环节。复习应该有个梳理的过程,先在学生复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由师生共同串讲梳理,从而建构既以本章为主线又广涉有关各章的知识网络系统,其次让学生进行客观性题目的练习,再讲练主观性题目。系统地对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纵向、横向知识链,从知识的联系和整体上把握基础知识。这样的做法可以在更广阔的知识空间里自由驰骋,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驾驭知识的能力。
应用环节。复习课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的掌握所学的知识,构建认知结构,通过应用帮助学生形成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要有一定的层次,从夯实基础到综合运用,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网络,在综合运用中体会数学是联系在一起的。
拓展环节。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有新的收获,站在更高层次思考问题,让学生做到查漏补缺,有新的发现。
回忆、梳理、应用、拓展四个环节是一个整体,要注意形成系列,做好计划,题目或情景的设计要注意连成线、形成串,便于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良好的认识结构。
复习课要上出复习课的味道,制订好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根据前一段所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个复习计划。复习计划的制订要抓好两条线索:教师和学生。
(1)教师:教师要对备考复习设计好自己的复习计划,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该详讲,哪些该精练;什么时间做什么工作等等。 计划订好之后,如果是期末复习,最好向学生宣布计划。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起到进行复习动员的作用,一方面还可以征求一下学生的意见,使计划更为完善。让学生知道这样复习的重要性、复习内容和进程,调动他们积极地与教师配合,使复习发挥最好的效果。
(2)学生:即每位学生还应当有自己的辅助计划。需仔细清理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自己的弱点,通过与数学教师交流,制订一个符合自己情况的复习计划,计划可大致与老师所讲内容同步,对自己学得不扎实的章节应予以更多关注。对老师强调的知识应予以巩固,对作业与测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应进行及时思考和解决。
其次确定好复习的内容。确定复习的内容、深难度的因素主要是学生的基础和本次复习的阶段目的。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1)深入理解数学概念,正确揭示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和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发挥数学概念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浅谈初中政治小论文篇十八
初中思想政治课,由于其学科本身的特点、性质决定,在教学过程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知识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与德育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相结合,知与行的统一。这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要使该学科获得好的数学效果,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主要任务是两个方面,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觉悟水平和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课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浅谈点滴体会。
一、政治教师的素质要自觉提高。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先决条件。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下面几点。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
2、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己,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教师做到:(1)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教师要热心善事,让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在校园里、在学生中传扬。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根据《中学德育大纲》中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课程”。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nb。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