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案国土面积(优质16篇)
教案的编写需要综合考虑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教案中的教学资源应该充分利用,包括教材、多媒体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这些教案经过精心设计,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制定自己的教案,提高教学效果。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数学教案国土面积篇一
1、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2、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
3、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难点。
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教学准备。
在报刊杂志等媒体中收集一组有关国土面积、西部情况、海洋资源的大数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体会数据改写的必要性。
教师出示从媒体收集来的一组数据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让学生体会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
二、探索改写方法。
1、出示中国地图,了解一些省、市、自治区的土地面积。
让学生读出这些面积,问: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改写的方法。
3、完成试一试第1、2题:进一步巩固改写的方法。
三、巩固与应用。
练一练第1题: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区具体的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情况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
四、作业。
收集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板书设计]。
大数的改写。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9600000=960万。
10000000000=100亿。
教学反思:
这部分的知识虽是新知识,就知识本身而言,学生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收集的资料,放手让学生学习,通过观察比较,在读写数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改写大数的必要性。通过作业的反馈,学生知识掌握的标较好,怎样让学生体会到大数的改写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渗透给学生的,怎样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这一点,本案例中做的还不够,需要大家进行一些有意义的尝试。
第六课时森林面积(求近似数)。
1、经历生活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
2、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
3、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
教学具准备:
教学重、难点。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小组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并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数的特点,并让学生再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近似数。
二、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出示说一说中的数据,使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的方法。结合是试一试第2题的讨论,体会如何根据不同需要求近似数。
三、巩固与应用。
做试一试第1题:汇报时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
试一试第2题: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据情况取不同精确程度的近似数。在本题中,可先让学生说一说三个近似值的精确程度,再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题,供学生讨论。在讨论时重点让学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
讨论:重点可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四、作业。
1、练一练1、2、4。
2、从报纸中找5个精确数,5个近似数,你认为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用近似数。
四年级数学教案国土面积篇二
1、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2、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
3、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在报刊杂志等媒体中收集一组有关国土面积、西部情况、海洋资源的大数的信息。
一、体会数据改写的必要性。
教师出示从媒体收集来的一组数据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让学生体会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
二、探索改写方法。
1、出示中国地图,了解一些省、市、自治区的土地面积。
让学生读出这些面积,问: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改写的方法。
3、完成试一试第1、2题:进一步巩固改写的方法。
三、巩固与应用。
练一练第1题: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区具体的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情况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
四、作业。
收集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大数的改写。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9600000=960万。
10000000000=100亿。
这部分的知识虽是新知识,就知识本身而言,学生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收集的资料,放手让学生学习,通过观察比较,在读写数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改写大数的必要性。通过作业的反馈,学生知识掌握的标较好,怎样让学生体会到大数的改写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渗透给学生的,怎样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这一点,本案例中做的还不够,需要大家进行一些有意义的尝试。
四年级数学教案国土面积篇三
3、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正确区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周长或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面积?什么是周长?
3.面积和周长是两个有着根本区别的数学概念,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常常容易混淆,为了使大家正确区分、理解和掌握这两个概念,我们今天就来对面积和周长进行比较.(板书课题)。
二、新授.。
2.学生分组活动,然后汇报自己的方法.。
(1)用线测量出周长,用面积单位测量出面积.。
(2)用尺子测量出长和宽,再计算周长和面积.。
3.例1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教师:现在已经知道了长和宽的数据,请完成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学生分组讨论.。
提纲:
(1)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指的是什么?
(2)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3)周长和面积各用什么计量单位?
5.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填写下表.。
长方形正方形。
意义。
计算方法。
计量单位。
相同点。
三、巩固练习.。
1.分别指出手帕、桌面的周长和面积.。
2.计算饭店招牌的面积和周长.(单位:米)。
3.填表.。
图形边长周长面积。
长方形长18厘米,宽16厘米。
长方形长7米,宽4米。
正方形12分米。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新的收获?周长和面积有哪些区别?
五、课后作业.。
1.学校操场的长是110米,宽是90米.它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2.要给一个长方形的房间铺地板革,要买多少地板革才能铺满地面?需要哪些条件?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讨论会:方形螺线。
讨论目的。
1.使学生学会灵活计算复杂图形的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讨论过程。
1.教师出示题目:已知两相邻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均为1厘米,求螺线的总长度.。
2.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参考。
四年级数学教案国土面积篇四
教师出示从媒体收集来的一组数据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让学生体会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
二、探索改写方法。
1、出示中国地图,了解一些省、市、自治区的土地面积。
让学生读出这些面积,问: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改写的方法。
3、完成试一试第1、2题:进一步巩固改写的方法。
三、巩固与应用。
练一练第1题: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区具体的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情况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
四、作业。
收集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四年级数学教案国土面积篇五
1、经历生活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
2、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
3、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一、小组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并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数的特点,并让学生再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近似数。
二、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出示说一说中的数据,使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的方法。结合是试一试第2题的讨论,体会如何根据不同需要求近似数。
三、巩固与应用。
做试一试第1题:汇报时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
试一试第2题: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据情况取不同精确程度的近似数。在本题中,可先让学生说一说三个近似值的精确程度,再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题,供学生讨论。在讨论时重点让学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
讨论:重点可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四、作业。
1、练一练1、2、4。
2、从报纸中找5个精确数,5个近似数,你认为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用近似数。
四年级数学教案国土面积篇六
1、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
2、通过交流,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3、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
重点: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
难点:图形的等积变换。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学。
1、小组讨论: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2、小组内观察书中p16页的13幅图形面积。
3、你是怎么知道的,用哪种方法判断的?
4、汇报:1=32=5=65+6=81+3=4=79+10=11=12=13。
5、判断方法:直接比较法、平移法、数方格法、拼凑法、割补法。
(二)练习:练一练p17。
1、下面哪些图形的面积与图1一样大?(用分割和平移法来判断)。
2、3题(用拼凑法来判断)。
3、4题(用割补法来判断)。
(三)总结。
四、板书设计。
比较图形的面积。
直接比较法。
平移法。
数方格法。
拼凑法。
割补法。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是按照学生自学的形式开展的。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出图形间的关系,能判断出图形面积的大小。但用的方法最多的是数方格、平移和割补,学生掌握的情况一般。
四年级数学教案国土面积篇七
1、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3、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全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
4、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用集合图表示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图形、剪子、七巧板。
一、创设情景感知图形
1、出示校园图(70页)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你能找到那些四边形?
2、画出你喜欢的一个四边形。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展示学生画出的四边形,请学生标出它们的名称。
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梯形正方形
3、小组交流:从四边形的特点来看,四边形可以分成几类?学生讨论交流。
二、探究新知
1、归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有什么特点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的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每组对边相等。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提问: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的外形像什么?
这些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是什么图形?
这几个四边形有边有什么特点?
它是平行四边形吗?
你们在量这些图形时,是否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如果有,是什么?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5、现在你有什么问题吗?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7、判断:
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一个梯形中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三、巩固练习。
1、在梯形里画两条线段,把它分割成三个三角形。你有几种画法?学生展示
2、七巧板拼一拼
用两块拼一个梯形
用三块拼一个梯形
用一套七巧板拼一个平行四边形
1、下面的图形中有个大小不同的梯形。
2、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把1张梯形纸剪一次,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拿一张长方行纸,不对折,剪一次,再拼出一个梯形。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体会和收获?
五、作业:
2、把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剪一下,分成两个梯形,有多少种剪法?
四年级数学教案国土面积篇八
教学内容:教科书127页上的例题,“做一做”中题目和练习二十九的1—5题。
教学目的:通过面积和周长的比较,使学生分清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新课。
1、学习例题。
(1)多媒体出示一个长方形:
3厘米。
4厘米。
让学生到前面指一指它的周长和面积(随着生的指动,长方形周长的边闪动,面积变为红色)。
(2)再让生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指名板演)。
(3)让生说一说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个用什么计量单位。
(4)让生说一说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
生答,师板书:周长面积。
含义四条边的长度和四条边围成的面的大小。
计算方法(长+宽)×2长×宽。
计量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三、练习。
1、做“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指一指手帕、桌面的周长和面积,并说一说如何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2、“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先说一说每个图形是什么图形,再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3、练习二十九。
第1题,让生自己填写,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掉了单位名称。
第2、3题,让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4、5题,让生口答。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九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通过求周长和面积的综合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综合练习。
1、做练习二十九的第6题。让学生独立做。
2、做练习二十九的第7题。
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时,要注意了解一下周长和面积的单位名称是否写对了,对写的不对的,要找出原因。
3、做练习二十九的第8题。
要求一共收多少千克韭菜,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思考和解答的过程。
4、做练习二十九的第9题。
让学生自己解答,解答完后,请学生说一说思考和解答过程。
5、做练习二十九的第10题。
二、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做第11*、12*题和思考题。
四年级数学教案国土面积篇九
教科书52~53页小数的读写法,完成做一做题目和练习九的第6~7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读、写小数,并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读、写小数。
教具准备:幻灯、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0.2是位小数,表示()分之();
0.15是()位小数,表示()分之();
0.008是()位小数,表示()分之()。
2、0.4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0.07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0.138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二、新课。
1、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谁能举出一些小数的例子?
(0.20.050.0050.01……)。
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小数点左边的数都是0)。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其他的小数吗?谁能举出一些例子?
(1.540.63.1346.8……)。
这些小数的小数点的左边还是0吗?
观察一下:小数可以分为几部分?
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比1小?
谁还记得整数的数位顺序?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相邻的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边回答边在黑板上板书整数数位顺序表。
接着提问:0.2表示什么?(表示两个十分之一)十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0.05表示什么?(表示百分之五,有五个百分之一)百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0.006表示千分之六,有六个千分之一,千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
多少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
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
多少个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
这些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10)。
这和整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一样的,因此,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可以用小数点与整数部分隔开,排在整数部分的右边,向整数一样计数。
10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整数个位的右边应该是什么位?
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多少?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
指出345.679整数部分中的每一位分别是什么位?
再指出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分别是多少?
2、教学小数的读法。
出示最大古钱币的相关数据:高:0.58米、厚:3.5厘米、重:41.47千克。
问:你会读出古钱币的有关数据吗?
谁能总结一下小数的读法?
强调: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完成做一做:读出下面小数。
3、教学小数的写法。
(1)例3:据国内外专家实验研究预测:到2100年,与1900年相比,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一点四至五点八摄氏度,平均海平面将上升零点零九至零点八八米。
你会写出上面这段话中的小数吗?
(2)做一做:写出下面的小数。
零点零七五点零六十点零零二。
三百点七一零点零一四十五点五零三。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0.9里面有()个0.1。
0.07里面有()个0.01。
4个()是0.04。
2、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位,第四位是()位,第一位是(),第三位是()。
3、说出24.375每个小数位上的数各是几个几分之一?
4、读出下面各数。
(1)南江长江大桥全长6.772千米。
(2)土星绕太阳转一周需要29.46年。
(3)1千瓦时的电量可以使电车行驶0.84千米。
四年级数学教案国土面积篇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感受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2、数学思考:通过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并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3、解决问题: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4、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欣赏到数学运算简洁美,体验“乘法分配律”的价值所在,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具准备:课件。
激问导学:
创设情境,激趣引思。
提出问题,筛选重心。
活动一:买衣服。
1、阅读理解:你发现那些数学信息?
2、思考问题:请选择数学信息解答。
3、汇报、交流。
体验学习。
发表、反思:学生激活经验,尝试体验,引发观点。
活动二:计算周长。
1、请你介绍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有哪些部分组成?
2、请根据所给的数据计算它的周长。
3、汇报计算情况。
体验学习。
方法探究、学法指导、领悟提炼、培养学习能力。
活动三:观察、对比。
1、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2、结合活动说一说列式的含义。
3、试一试:你能用字母把列式转化为公式吗?
4、汇报、交流。
5、归纳、总结。
综合体验。
综合实践体验,拓展延伸,感悟内化,对知识进行多元化运用体验。
1、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1)(24+8)×125=____×____+____×_____。
(2)25×(20-4)=25×____—25×____。
(3)45×9+55×9=(____+____)×_____。
(4)8×27+73×8=8×(_____+_____)。
2、下面各题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吗?为什么?把能用的写出来。
(1)(12+31)+82。
(2)17×17+15×16。
(3)14×9+9×36。
(4)(24+37)×8。
3、思考题。
(1)9×47+53×9。
(2)25×(100—4)。
学生课堂学习评价,教师课堂教学反思,多元体验,共同发展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在计算中,你有哪些好的建议?(a-b)×c=?请你结合“买衣服活动”课后思考。
四年级数学教案国土面积篇十一
学习画垂线,认识点到垂线的距离。(课文第66页的例2、练习十一中的地3、4的相应小题,第5、6题。)
1、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准确的画出垂线。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三角板、直尺。
1、回忆一下,你记得什么叫垂直吗?
2、看我们的数学书,每两条边都是怎样的?怎样用三角板画垂线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画垂线。
板书课题:画垂线
三角板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通常可以用三角尺来画垂线。
强调: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这点上;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画线前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点。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画线。当要求直线通过其一点时,要考虑到笔画的粗细度,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之间可稍留一些空隙。
学生动手尝试,小组内交流。
学生独立的画出几条线段,其中包括一条垂线。
小组内研究交流:这几条线段在长度上有什么特点?
小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1、68页4题画一画。
2、69页5题。我们在测定跳远成绩时,怎样测量比较准确呢?为什么?
3、69页6题怎样修路最近呢?
3、你能用一把直尺和一个量角器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吗?
四年级数学教案国土面积篇十二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一些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经历具体的图形分类活动,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归类和梳理,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以及图形之间的联系。通过拉一拉,亲身体验、发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感受三角形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在实践中的应用。教材安排了三次对图形的分类活动。第一次是对已学的一些图形按是否是平面图形进行分类,第二次是对平面图形按其是否由线段围成进行分类,第三次是对线段围成的图形的边数进行分类。由此可见,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图形进行分类,了解这些图形的类别特征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应该是一个主要的目标。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的易变性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实用价值很高。由于特性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了解图形之间的类别特征;
3、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一、二个教学目标将在教学第二个环节“合作交流,探究新知”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来落实。第三个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第三个教学环节“运用拓展,课外延伸”来落实。
学生在前面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对它们的特征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分类的思想,学生也已经接触过,曾进行过数的分类。加上城区学生基础比较好,所以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应该不难。只是学生对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应用平时关注的较少,理解起来可能会有困难。
1、说教法
(1)多媒体教学法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特别是通过课件展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实例,非常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
(2)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学法
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2、说学法
(1)自主观察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当学生真正自己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时,才能最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自己来观察图形的特点,思考分类的标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与他人的合作获取更多的方法,找到合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课让学生在自主观察思考的前提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五大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通过对话交流,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图形,借机引出课题,交代学习目标。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学生分组尝试分类
提出分类问题之后,让学生先思考一下如何分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借助学具分小组动手分一分,说一说。
2、集中交流分类标准
先让学生上台粘贴,再说一说是怎样分的。然后逐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分。边分边交流分类的标准。
3、梳理思路,展示过程。教师用课件演示分类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图形类别特征的认识。
4、动手实践,探讨特性
先由生活中大桥、伸缩门等图片引出问题,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如果换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况。然后让学生借助学具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发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再让学生回忆学生中应用了特性的实例,加深对特性的理解。
(三)运用拓展,课外延伸
1、谁能说说图的意思(教材23页第3题)。为什么现在可以坐了?
2、欣赏图片:其实在我们生活当中存在着许多我们学过的图形,聪明的建筑师们不仅利用他们设计出了许多漂亮的建筑,同时又利用他们的特性设计出了不可思议的雄伟建筑。它们中有的都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虽然历经风雨沧桑,但是依然完好无损保持了原样。下面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欣赏这些有名的建筑图片,去感受图形带来的魅力。
3、课外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4、运用今天学过的知识加固摇晃的椅子。
(四)总结评价,交流收获
“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你能谈谈你的收获,并对自己或者其他同学的学习给出一个评价吗?”学生可以说知识上的收获,也可以说情感上的收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将本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评价自己或他人的学习表现,生生互动评价,学生既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又共同体验了成功,促进了发展。
四年级数学教案国土面积篇十三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等常见数量关系,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并能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迁移到多位数的乘法运算中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三位数乘两位数列竖式计算。
小黑板,练习题卡片。
一、导入新课,自学指导。
1、出示情境图:月星小区,多层楼每幢住48户,小高层楼每幢住128户,高层楼每幢住236户。
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怎么列式?
出示表格。
5幢高层楼共可住()户。
16幢多层楼共可住()户。
16幢小高层楼共可住()户。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三道算式。
(1)请学生列出算式,并比较三个算式的相同之处(都要用每幢楼住的户数乘幢数,算出一共能住的户数)。
(2)学生用竖式计算236×5和48×16。
2、揭示课题。
月星小区有16幢楼,平均每幢住128户。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
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怎么列式?
128×16和刚才的两道题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例1学生尝试。做在练习本上。
启发128×16的得数是多少呢,你能尝试用竖式计算出得数吗?自己在下面试一试,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小组里的同学一起研究。
(2)你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来算这道题的?128乘16的积应该从哪位写起?我们把这两部分怎样?得数的末尾应该和哪一位对齐?(指算式)这个128实际上代表的是多少?求的`是多少幢楼的住户数?算出的20xx其实是几幢楼的住户数?(根据学生回答完成黑板竖式板书)。
(3)我们一起来答一下。
(4)刚才是这么算的请举手?
三、反馈展示,质疑释疑。
以竖式呈现的四道题:213×32,375×24,309×26,和248×45。
(1)学生独立练习,指名四人写在教者准备的纸上。并注意巡视,以发现学生解题中的问题,并有意进行收集。
(2)集体评析。先引导学生看过程,同意吗?这个结果比较大,怎么读?再出示一份错误作业,他错在哪儿了?提醒学生计算时要小心。
(3)总结计算法则。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我们都是分几步做的?第一步做什么?所得的结果的末位怎样?接着说下去。
四、精讲提升,拓展延伸。
1、做练习五第1题。
让学生在书中直接写出得数,指名核对得数,了解全对人数。
2、做练习五第2题。
五、达标检测,反馈巩固。
做练习五第4题。
学生独立填表,并组织反馈,说明数量关系式,怎样列竖式。
指出: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试题,在列竖式计算时,交互两个乘数的位置后再乘比较简便。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3648128。
×5×16×16。
比较前两个式子和第三个的联系。
区别。
四年级数学教案国土面积篇十四
1.通过比较,学生正确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能运用概念正确地计算面积和周长.
2.提高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正确地进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师:我们已学习过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1.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2.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那么,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二、学习新课.
出示图形,这是一个长方形,长4厘米,宽3厘米.请同学提出问题,可以求什么?(周长、面积各是多少?)。
师:请同学在自己作业本上,分别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订正时,老师板书)。
通过计算你能发现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吗?请根据下面几个问题进行思考.
投影出示思考题:
1.周长和面积各指的是什么?
2.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3.周长和面积各用什么计量单位?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讨论.
集体讨论归纳:
1.长方形周长是指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和,而它的面积是指四条边围成的面的`大小.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求周长计算出的结果要用长度单位,求面积计算出的结果要用面积单位.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那么我们能不能简单地概括出面积和周长究竟有哪几点不同呢?
(在老师的引导下,共同归纳、概括)。
板书:
1.概念不同;。
2.计算方法不同;。
3.计量单位不同.
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要向同学们请教,愿意帮忙吗?
如果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是不是也存在这3点不同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也具备这3点不同)。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假如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4,会求它的周长和面积吗?
(学生叙述列式过程,老师写在黑板上)。
师:这两个算式都是“4×4”,这不是完全相同吗?你们怎么能说它们不同呢?
(讨论一下,然后再回答)。
待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老师再归纳.
师:周长的4×4是4个边长,式子中的第一个4是4厘米.面积的4×4是4个4平方厘米,所以两个算式虽然都是4×4,但表示的意义不同.
说明面积和周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做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要认真审题.
三、巩固反馈.
1.请你用手指出桌面的周长,摸一摸桌面的面积.
2.出示正方形手帕,请同学指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3.计算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投影出示:
4.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里.
(1)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在花坛的四周围上栏杆,栏杆长多少?()。
(2)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李欣每天早晨围着花坛跑5圈,他每天早晨要跑多少米?()。
(3)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在这个花坛里种草坪,这个草坪的面积是多少?()。
a.20×20=400(米)b.20×4=80(米)。
c.20×20=400(平方米)d.20×4×5=400(米)。
5.计算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投影出示。
比较一下,组合后图形的周长、面积,与组合前两个图形周长之和、面积之和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面积相同,周长不同)。
能说说为什么周长不同吗?组合图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部分?
师生共同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面积和周长有三点不同:1.概念不同;2.计算方法不同;3.计量单位不同.
课后作业。
1.填表.
图形。
边长。
周长。
面积。
长方形。
长18厘米,宽16厘米。
长方形。
长7米,宽4米。
正方形。
12分米。
2.学校操场的长是110米,宽是90米.它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四年级数学教案国土面积篇十五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结合进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
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引导、发现法
小黑板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1、回顾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的简便运算。)
2、3×4的表示什么意思?
0.2×4表示什么意思?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3、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商店一角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对“买4根棒棒糖需要多少钱?”展开讨论。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小组讨论算法。
3、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可以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几何模型得出结果。
4、引导全班同学讨论这些方法,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引导学生观察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参与指导解释疑难问题)
三、点拨升华
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五、当堂训练
1、算一算。
0.4×5=0.2×5=0.6×5=
0.3×6=0.2×7=0.6×9=
2、完成学案第三题。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六、拓展提高
笑笑看见远处的闪电以后,经过6秒才听见雷声,如果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0.34秒,那么笑笑离闪电有多远?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作业布置:教材第34页“练一练”的第2、3题
略
四年级数学教案国土面积篇十六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发现图形排列规律。
2、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学习发现规律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培养学习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发现图形循环排列的规律。
设计理念:
在变化无穷的课堂里,到处充满着课改的气息,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性的灌输,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动手、动脑,使学生主动发展。本节课我就从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出发,变教师角色由单纯的'指导者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情感距离,给孩子一个自主发现与创造的空间,使他们体验成功,体验快乐,产生不断学习的内心需要。
学情分析:
鉴于学生对周期排列规律的了解,我充分为学生提供猜想、活动交流的机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描述、思考和讨论交流活动过程中充分感受图形循环的规律。
教学方法:
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要彻底理解图形中的循环规律不是易事。因此我在教学方法的思路体现是:
教就是为学服务的,教法应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奇、思维具体形象等特征。
我用游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教学法等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说学法: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配合现代教学手段等,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快乐地学习氛围。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各抒几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我的教学理念:让每一位孩子在我的课堂里找到自信。
1、游戏激趣、回顾旧知。
回顾旧知,感受生活中的规律,便于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延续学习。
2、游戏激趣、引入新知。
注重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给学生以充分的思维空间。
新课开始,我就以学生们喜爱的小动物引入,让学生观察不同的排列顺序,并让学生进行排列表演,使集中精力,自然地进入学习境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利于大面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注意状态等,使教师的授课能象磁铁一样吸引住学生的心魄。
3、自主探究、发现新知。
这些图案都是内容色彩丰富,都是同学们平时喜欢的。使学生在“玩中学”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使学生以xx佳的学习心理去获取知识,让他们尽快进入课堂角色,成为学习的主人。出示小东家墙面、地面问题,这一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巩固了新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使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发现规律,提示规律。
4、自由设计、深化新知。
我为学生营造了大胆发挥想象,大胆创造设计的氛围。
我希望学生在课堂上能设计出不同的循环排列规律。
反复实践、巩固新知。
“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
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和转盘游戏。设计有趣、形式多样的活动,效果绝对是事半功倍的。
总之,这节课是根据低年级儿童趋乐性理特点设计的,师生在和谐的教学活动中各有所得。课虽尽,味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