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说课稿(实用19篇)
科技的迅猛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可以适当提供建议和改进方案。小编精选了一些有关总结的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方法。
梅花魂说课稿篇一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语文组x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梅花魂》第二课时。下面我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梅花魂》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二篇课文,本组以“思乡”为主题编排了四篇体裁不同的文章,训练重点是增强学生的爱国思想,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并能在以后的作文写作中适时运用。
《梅花魂》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好教材。这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文章。文章讲的是“我”的祖父是一位华侨老人,他十分喜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的交给我,让我好好保存的往事。文章通过赞美像梅花一样有节气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对课文的主要内容,生字,新词,用词及表达方法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下面我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要求,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熟练掌握生字新词读写及含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并能在以后的作文写作中适时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并学习这种品格,体会老华侨眷恋祖国的感情。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联系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为:通过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在爱梅花、送梅花图和梅花手绢中寄托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结合教材特点和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我准备采用“自主读书,合作探究,感悟交流”的教学方法,努力建构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组织、引导、合作者。在学法上,本课拟引导学生通过读一读,划一划,想一想,议一议,自主,合作,探究地来读懂课文,调动学生眼口手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
1,复习内容,导入课文
首先带领学生齐读课后26个生字,然后问学生“同学们,还记得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五件事吗?谁能告诉老师?”学生踊跃回答,练习表达。本环节主要考察学生对第一课时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巩固归纳,为本课时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2,深入重点,揭示中心,能力培养
我会适时提出阅读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研读,勾画重点词句并说出自己的理解,然后我及时做出评价,引导总结。提出问题诸如:
(1)外祖父为什么那么喜爱梅花?
(2)而他又为什么要把他最喜爱的墨梅图和梅花手绢送给我呢?寄托了怎样的情感呢?
(3)你喜欢文中的哪些语句,能结合你所掌握的学习方法谈谈自己的感受吗?等等
我将贯穿这些问题,鼓励学生交流讨论,归纳总结,最后解决问题,从而深入了解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悟出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和眷恋之情。本环节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思考,言语表达及概括等多方面能力,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3,难点突破,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本环节我会让学生画出文中引用的三句诗,讨论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体会,我会对学生的每一种想法都给予尊重和肯定,最后我加以完善并引导总结出,课文引用诗文的意图在于体现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不忘自己的祖国文化,寄托了老人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再让学生朗读有关外祖父爱梅花送梅花图和手绢的段落,勾画形象生动的词句加以体会,直至最后讨论总结出梅花魂就是外祖父的爱国心,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就是海外赤子的一腔赤子之情!进而再一次的升华情感!
最后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的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结构严谨,和生动形象的写作手法,并鼓励学生能在以后的作文中适时的大胆运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脉络清晰,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梅花魂
爱国心赤子情民族魂
我的板书力求简明、概括。让学生获得更鲜明、更震撼的情感体验。
各位评委老师,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针对课文特点和单元训练要求,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感受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梅花魂说课稿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梅花魂》,我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说课,分别是: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意义。
《梅花魂》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包括了古诗词三首和记叙文三篇,体裁虽然不同,但都表达了爱国人士的爱国情操或浓浓的思乡之情。本单元课文在写作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首尾相呼应,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要体会人物的情感,还要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的,在今后的作文中加以运用。
《梅花魂》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文章。文章讲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位华侨老人,他十分喜爱梅花,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的交给我,让我好好保存的往事。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赞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的是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读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梅。
花魂、缕缕幽香、葬身异国”等词语,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首尾相应的写作特点,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浓浓的爱国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并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
2、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写作特点。
(四)说教学难点:
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讲,要理解借物寄情的手法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理解外祖父通过赞美梅花中寄托深深的爱国情感便成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刚刚跨入高段学习的时期,理解力、观察分析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正快速发展,加强对学生理解力、观察分析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设定了以下教学方法:
1、质疑法:俗话说,学贵有疑。教学时,我会从“魂”字入手,让学生提出疑问。然后再从文章中理解“魂”所代表的含义。
2、讨论法:对于课文中一些有深刻含义的句子,学生往往会不理解,这时候需要团队合作的精神,当孩子们对着一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的时候,也是孩子学习热情最高涨的时候,通过这样的讨论,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也会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3、品读法: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这篇课文蕴含着浓浓的感情色彩,通过朗读,加上老师的点拨,自然可以体会人物的感情。所采用的朗读的方式因句子的需要,重点的句子重点读,细细读,还要边读边思考,方可领略文章的意旨。
四、说教学过程:
《梅花魂》是一篇叙事散文,结合文章的特点和写作手法,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环节:
1、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我会把本课的12个生字词做成两页课件,第一页是有拼音的生字词,第二页是去掉拼音的生字词。通过开火车读的形式检查字音是否每个都读准了。然后通过集体读的形式加以巩固。容易读错的字还要反复读。
2、导入设计。
梅花回忆了哪几件事?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直奔主题,让学生提出疑问,然后自读课文,最终达到初步了解全文大意。
3、整体感知,提炼脉络、
通过默读课文,学生对课文已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是提取文章脉络的好时机,我会请学生说说作者围绕梅花回忆了哪五件事?老师提炼,及时作出板书。
再读课文,想一想哪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特别喜爱?这样设计目的:提出问题,让学生再读课文,是想学生在朗读中学会捉住重点去读,读重点,重点读,以读突破难点。
4、深入理解,重点品读。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生应该不难找到第三段是写外公特别喜欢梅花,我会请两个孩子读这段话,听了孩子绘声绘色的朗读,学生的心中很自然会浮现当时外公大发脾气的情景。而当时的我只有五岁,对于外公的行为又害怕又奇怪,我为什么害怕?我奇怪的又是什么呢?学生小组讨论,再汇报。在明白了外公对墨梅图特别喜爱的时候,我再让学生找出哪些词能体现外公对墨梅图特别重视。重点词找到了,再反复朗读重点句子,体会墨梅在外公心中的地位就不难了。设计目的:这样做让学生先了解墨梅在外祖父心中的地位,目的是为后面赞扬梅花的精神做铺垫,正是因为梅花不管经历多少风欺雪压,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屈不挠的,外祖父才分外珍惜。
当学生明白道梅花的精神时,我会追问,梅花这种最有品格,最有骨气,最有灵魂的精神代表的是什么?是指那坚贞不屈的中国人。学到这里,可以顺带让学生说说在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有着梅花精神的英雄人物。
当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再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13自然段,相信会读得更深入了。此时,我们再回过头看外祖父三次落泪的情景:
(1)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雨丝细如愁”之类的句子时,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
(2)外祖父因年老无法回祖国,呜呜地哭。
(3)临行送别,泪眼蒙蒙。我们不难体会外祖父的心情,这三处的处理,我预设这样,先让学生自由读,把三处情景找出来,把自己当作外祖父,写一写心中所想。然后全班交流。
最后由我总结,回归课题。外祖父几次落泪,是因为心中眷恋着祖国,作为一个中国人,血管里流动着是中国人的血,胸中跳动着是一颗中国心,在外漂泊多年了,仍然不能落叶归根,心中是多么的凄凉。虽然自己不能回国了,但是外祖父还是郑重地把墨梅图送给我,其实是希望我从小学习梅花这种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
5、学习课文的写作手法,深化主题。
美的到底是什么呢?部分学生会想到是在赞美那些有着梅花精神的中国人。我马上追问:“这样借梅花来赞美人的写法叫什么?——顺势托出借物喻人。最后强调在写作文时,我们可以加以运用。
6、用歌声唱响外祖父的心声。
想到外祖父老了,已无法达成回国的心愿,但他的心会随我一同回到祖国去,他拥有的是一颗爱国心,一个中华民族的赤子之心,就让歌声带着他的灵魂一起飞向祖国吧。这时播放《我的中国心》,让孩子们一起走近外祖父的心。
7、总结全文。
一幅《梅花图》写出了一个久居海外的华侨老人的心声,赞美的是一个个有着梅花精神的中华儿女,启发我们的是,作为中国人就要有品格,有骨气,有灵魂!
8、布置作业。
搜集具有梅花精神的人物,合作把他们的故事编成手抄报。
五、说板书设计。
设计目的:我的板书设计以概括事件的形式出示,题目体现中心,简单明了,看到板书既能体现课文的主要内容,又能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
在这次说课过程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既在课堂上强化了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力,同时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操。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梅花魂说课稿篇三
《梅花魂》是六年制小学语文教育第十册第五单元第四篇课文。该单元虽然体裁不同,但都表达了古今中外不同人物的爱国之情。本单元重点训练的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与前一组“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紧密联系。但是本单元又侧重于从训练作文的角度提出,因此,不仅要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还要在今后的作文写作中注意应用。
《梅花魂》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文章。文章讲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位华侨老人,他十分喜爱墨梅图,在回国之迹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的交给我,让我好好保存的往事。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赞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单元目标及要求,根据新课标要求,我设了三个教学目标:
1.语文知识能力目标
(1)熟记课文生字,生词。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3)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深入探究”来体验合作探索学习的乐趣。
3.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
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三)说教学重点:
根据语文新课标要求,单元教学的要求,本课的教学重点如下: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四)说教学难点:
这篇课文所授的对象为五年级的学生,因此,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为本课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我所教的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普遍较好,班级同学比较活泼开朗,课堂活跃,比较喜欢抢答问题,因此,在课堂上我采取了多讨论,多提问,多自学的方法让学生们了解学习此课。
2.品读法:这篇课文情感渲染的高潮是外祖父的三次落泪,我在这里会让学生们采用齐读,默读,品赏这三次哭,让学生在学习中更深入了解梅花的含义。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美好的感情,提升阅读的乐趣。
(一)检查预习情况
魂(hun) 分(fen)外 抹(ma)净 低头折(zhe)节
设计意图:为文章的学习扫清文字障碍,按新课标要求进行字词的积累。
(二)说导语设计
设计意图:提出所学重点,考察学生对第一课时的学习了解程度,为进入下文做铺垫。
(三)整体感知课文: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中的五件事,想一想哪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同学们默读课文,通过默读了解全文,提出问题,使学生默读时有重点的把握了解点,让学生能抓住重点事件。
(四)深入文章,感知课文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梅花在外祖父心中的地位,使学生初步懂得梅花的含义。了解字词的作用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对学生写作手法的积累,并为下一题做铺垫。
设计意图:范读中让学生感受梅花的精神,品格的回答使学生更加了解了梅花的深层含义,理解“魂”字的含义,懂得“魂”指的就是梅花精神,是外祖父的一颗爱国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导语相照应。
(五)品味赏析
4.第三次在送别之时赠送我手帕时泪眼朦胧,这里对外祖父的外貌做了特写,让学生读描写外貌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想到外祖父老了,已无法达到回国的心愿,但他的心会随我一同回去,回到他魂牵梦绕的祖国。
5.听歌曲感受外祖父的爱国心,并且有感情的伴随音乐朗读这三次落泪。
设计意图:旅居海外的外祖父的爱花之情。更有恒古不变的爱国情。老师紧紧扣住外祖父的三次落泪让学生感悟游子的爱国心。作者在描写这三次落泪时也伴随了自己不同的理解。学生感悟时也是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另外两次展开的学习活动也不同。第一处是读中悟,第二处是想象悟,第三处是谈体会。活动实现了由积累到表达感悟的过程。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则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6.读读课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体会这种写作手法的好处。
(六)扩展延伸
1.体会老人的爱国心,说说古今中外都有哪些爱国人士?
设计意图:了解古今中外的爱国人士,深入了解梅花魂的含义。
1.体会老人的爱国心,说说古今中外都有哪些爱国人士?设计意图:复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
(七)总结全文
《梅花魂》是一篇华侨来人体现爱国心的文章,文章采用叙事的手法,写了老人与“我”的五件事,运用了“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通过“读——悟——理解——分析”而感受学习。
(八)布置作业
写一篇小短文,要求运用“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
梅花魂——民族精神
珍爱梅图
赠送梅图 中国心
梅花魂说课稿篇四
新《纲要》指出幼儿教育目标:“初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中美的欣赏力。”因此我们从孩子实际出发,听到孩子们谈论星期天去红梅公园看梅花,突然意识到现在正值梅花开放季节,由于梅花在我们生活中很少有见过,孩子们更缺乏了解,于是我根据课程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初步认识梅花,并能学习运用吹画和手指点画的方法来表现梅花的特点,在创作的过程中既能体验其中的乐趣,又能感受成功的喜悦,可以很好地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对美的欣赏能力。
我根据教材内容,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学会从观察中获得梅花的基本特征。
2.学习用吹画和手指点画的方法美,体验吹画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预设为:学习吹画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手指点画、彩笔添画等辅助手段表现腊梅花的基本特征。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作了如下准备:
黑颜料、红印泥、白纸、餐巾纸、范例、梅花的课件四、说教法学法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主要采用:
观察法:通过播放梅花课件,直接让幼儿进行观察和学习。发挥传统教育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幼儿对梅花有直观形象的认识。
示范法: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画让幼儿感受吹点画的有趣,达到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热情的目的。
另外将提问法、语言激励法、讨论法、贯穿在活动中的每个环节中,以辅助教学。
为了紧扣教学目标,展开教育活动,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一个新的本领,用吹画和手指点画的方法来画梅花。
教师出示并分析范例:这张画上的梅花树树干和树枝是用黑色黑颜料吹出来的,等颜色干后再用手指蘸红颜色点上梅花。
教师示范讲述吹画梅花方法:先滴几滴黑颜料在作业纸下部适当位置,对着黑颜料往前吹,并稍稍改变吹的方向,可向上、向左或向右吹,慢慢吹出树枝的形态。吹好树枝后稍等一等,待干后用手食指蘸上红印泥,在树枝的适当位置点画出梅花。要注意画面干净、整洁,点画好后要在餐巾纸把手擦干净。
幼儿在画面上练习吹画梅花。幼儿操作时,教师重点帮助幼儿掌握吹树枝的方法。要求能力强的幼儿多吹几棵梅树,能力弱的幼儿掌握吹的方法。尽量使每个幼儿完成作业,享受成功的快乐。
让每个幼儿把梅花贴在墙上组成梅林,供大家欣赏。
梅花魂说课稿篇五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梅花魂》。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我将结合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组织设计教学,下面向各位评委老师做简要的汇报。
这是一篇回忆录,以倒叙的手法给孩子们勾画出了一位远在异乡的老华侨也就是“我”的外祖父与梅花之间的那份深情。梅花身上秉承的坚强、气节正是老华侨的化身,也是老华侨眷念故土的寄托。整篇文章以梅花喻人,以梅花魂喻国人之气节。透过“我”的记忆,追溯了我、外祖父关于梅花发生的五件事,虽然在叙述上有详有略,但无论是外祖父赠梅,望梅、还是护梅,其实都是在揭示梅花身上蕴涵的魂魄,影响“我”要做一个具有梅花秉性的人。文中细致的描写了外祖父爱梅花的每个动作、神情,让孩子们能在阅读中从细微处体会出这位老人爱梅花,在梅花身上寄托了这分爱祖国的情谊。
文章结构严谨,做到了前后呼应,首位相连。开头由梅花想到已故的外祖父,结尾是看到梅花图而想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这样不仅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而且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使我们不难发觉藏在梅花下的那一位身在异乡的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以学定教,确立了以下学习目标认识12个生字,了解课前后照应,首相连的特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念祖国的情感。了解梅花的品格,做一个有梅花品性的人。
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爱祖国的感情。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体会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做一个有梅花品性的人。
目标确立以后,我进一步思考实现目标的方法,于是,我选取了以下几种策略图文结合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插图中人物神情,勾画对应文本,来体会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对故土的眷念。
联想理解法:为使学生旁征博引,学以致用,联系学生课外阅读的如王安石的《梅花》诗等名作,举例说说中华民族具有梅花高洁气节的人,帮助学生体味梅花傲雪的精神,产生赞扬并学习这种品格的动机和愿望。也使学生明白外祖父爱梅花即是爱祖国这一思想感情。
读中品,品中悟:朗读是与文本对话的工具,教师利用深情并茂地朗读,用饱满的真挚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同时激发学生朗读的愿望。在反复诵读品味重点句子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用情感驱动学习,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把人家的秉性变成自己的,从而产生与主人公相同的思索和共鸣。
教学环节也由此展开:
梅花向来都是文人墨客笔下赞颂的对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样优美的诗句可谓字字含情,句句铿锵。文中我的外祖父对梅花更是情有独钟,围绕梅花作者回忆了哪几件往事呢?(师板书:吟诗,护图,伤怀,送图,赠绢)(这一环节的创设是为帮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本的主线,同时又有助于把握课文重点,为进入精读铺垫。)
文章既然以“梅花”为题,所以在教学中我首先带领学生品梅花,为悟情铺路。课前学生收集了相关的写梅花的名句,对梅花有了自己初步的感知,课堂上给他们展示自己积累的机会,通过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提炼梅花的特质。随后,我又引导学生寻找勾画文中描写梅花的词句,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紧扣关键词,从“冷艳、幽芳”,从4个愈和3个最中更深层次的体会梅花的魂既是梅花的精神,也就是坚强耐磨的气节。在这一步的“品”中,我意在让学生爱花,赞花,懂花。
因为有了整体感知环节的铺垫,学生已经明了课文发生在爷孙俩身上的五件事,这一步的“品”就是要学生从这五件事情中人物的语言,神情、动作体会当事人的内心活动,从而实现悟情的目的。
教学中,我将引领学生体会事件中主人公老华侨的不同情感变化。将五件事归为“落泪、生气、郑重其事”三种情绪表现,同时把“品落泪”作为重点。
读全文,找找外祖父几次落泪,分别在什么情况下流泪?几次落泪给我的感受有什么不同?根据生的交流侍机板书三次落泪。第一次叫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思乡的诗句时情不自禁流泪。此刻外祖父想到了些什么?由此帮助体会外祖父时刻牵挂祖国,心系祖国的内心世界,同时在教师深情的朗读感染下指导学生读出外祖父的伤感、忧郁之情。第二次,当我告诉外祖父回国的消息时,他呜呜大声哭了起来。从开始看见外祖父哭,我傻傻地笑,而现在我似乎明白了些什么,让学生补充省略号的内容。联想此时的我会想些什么?第三处在送别时赠送我手帕时泪眼朦胧,这里对外祖父的外貌作了特写,让学生读描写外貌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生会想到外祖父老了,已无法达成回国的愿望了,但他的心会随我一同回去,回到他魂牵梦绕的祖国。)这一环节,紧紧扣住了外祖父三次落泪的情景,让学生透过人物身份和不寻常的举动感悟到海外游子的爱国心。作者在描写这几次落泪时也伴随了自己不同的理解。学生感悟时也有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另外每次展开的学习活动也不同。第一处是读中悟,第二处是想象悟,第三处是谈体会。活动实现了由积累到表达感悟的过程。
对于文中其余两件事情的品读和感悟,我放手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通过勾画重点词句去独立领悟,同时提示学生可以把两件事做一个对比,从差异中体会人物的内心。学生能从“训斥、玷污、大发雷霆”等举措和用词中感受到外祖父的生气,对比先前的慈爱,不难领会出对“梅花”图的珍惜,更能感受到老人对花的爱惜之情。后来,老人郑重地将心爱的珍藏赠与我时,孩子们回忆先前的严厉,再读老人对花的赞赏,那么自然清晰地理解了花与老人之间的情在何处。
文本的精髓,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文本的语言、内容、情感成为学生自己的特征,“让学生主动做一个具有梅花秉性的人”这是我本堂教学希望达到的最终目的,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道理好懂,品质难求,所以这一步“品”一定要是学生自主的“品”,主动的“品”,教师只能无痕的引。
所以,在学生从外祖父爱花的身上悟出了他爱国的情节时,老师用板书中的“花——国”做引子,让学生结合品花品情的过程去寻找为什么梅花能成为国的象征?在讨论回答这个问题的同时,学生会再次读祖父赠梅的那番话,会和文中的“我”一起寻找具有和梅花一样特质的中国人,领会梅花身上的秉性其实就是蕴藏在中华民族身上坚强的民族气节,梅花的品质正是中华民族的灵魂,这样整篇文本的理解又成功浓缩到了文题上。
这一环节以文本为起点,又从文本中拓展,学生在每一次寻找有梅花魂的中国人的过程中,在每一次被这些人物的感动和欣赏中,把梅花的秉性也渐渐根植在自己的内心里。
从题中的花入手,到悟出花魂一样的民族气节,学生对于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已经心中有数,教师再次将二者结合,通读全文,让学生寻找文本的写作特点,引出“首尾呼应”,再次深化“主题”,明确花魂贯穿全文,承载着老华侨深切的爱国情感,承载着千千万万中国人坚强不屈的民族气节。
在教学的结语部分,我给学生一个畅想的空间,给他们一次做英雄的机会,希望他们和我一起爱花、爱国、根植梅花的魂在课外拓展的空间里,我不希望学生的感悟随着文本教学的结束而消失,所以让他们去寻找自己最崇拜的英雄,寻找隐含在这些人物身上的民族气节,学做这样的人。
最后说我的板书:在板书设计中,所有的内容都在于揭示梅花魂之所在,不论是花还是爱国的老人,他们的身上都蕴藏着属于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气节,也是我和学生们要去体验和追寻的目标。谢谢各位评委老师,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梅花魂说课稿篇六
王老师这节课,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教师应当把机会留给学生,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对教学环节中的每一个问题的设计必须是立体的.,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自读自悟”的最佳境界。让自主学习成为课堂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课堂因自主学习而精彩。下面,我就王老师的课谈谈我的体会。
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在课堂上,王老师注重了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因此,课堂上王老师用充满激情、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从而产生对外祖父读诗流泪的理解,体会华侨的爱国之情。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这节课中,王老师让学生把外祖父的情感变成了学生自己的情感,把作者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也把文章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了,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走进了外祖父的内心世界,感悟到了外祖父的深深思乡情、爱国意。
“不错、好极了、真了不起、”这些都是鼓励性语言,学生一听就懂,然而鼓励的评价过于单一,模式化,学生更希望知道自己好在哪里。在教学中,王老师那恰如其分的评价给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在王老师的评价中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找到了自己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达到了有效的学习。
梅花魂说课稿篇七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梅花魂》,本组课文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虽然他们是处在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但却是同样的思念、怀念和赞美故乡的感情,一首首古诗,一篇篇散文,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赤子之心。而本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身在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心。作者选取了记忆中有关祖父的几件平常小事娓娓道来,将这一件件小事化为一幅幅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并在前后照应的文章结构中提升了祖父的爱国之情:祖父一遍又一遍地教“我”学唐诗宋词并常常情不自禁地落下冰冷的泪珠的情形、祖父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墨梅图》上污迹的场景、祖父回不了祖国时那孩子似的哭泣、离别时被赤道吹来的风撩乱的祖父的那头银发,以及那块绣着血色梅花的手帕——这一幅幅画面鲜明而深刻地留在我的脑海中,深深地打动着我,并让我体会到了文章题目“梅花魂”所蕴涵的深意。“梅花魂”所象征的,不正是凝聚在一个爱国老华侨身上的那种品格、那种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民族气节吗?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便是对深入其骨髓的中华民族品格和气节的珍爱啊,这种珍爱是最深刻、最坚定不移、最感人的爱国情怀!
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理解文中的情感、明确文章的表达方式应该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通过之前的有关思乡课文的学习,学生们应该能够通过自读感受到一份爱国之情,但是对本文中所体现出的对中华民族的品格和气节的理解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文中祖父的爱国情怀之所以能上升到对民族品格和气节的一种坚定不移的热爱,是源于对中华文化的熟悉和理解以及其丰富的人生阅历。而五年级的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积累没有达到那样的程度,又缺少相关的体验,年龄,学识上的巨大差距,使学生不能感受真切,理解起来难度自然就大。怎样让学生体会到这份深刻的爱国之情成为教学的重难点。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三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字;
2、通过品读文章有关中国文化的语段,理解“梅花魂”的深刻含义,感受祖父坚定不移、感人至深的爱国情怀。(教学重点)。
3、理解和学习文章选取平常小事表现深刻主题及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提升语文能力(教学难点)。
为达成上述教学目标,体现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主要采取朗读法,批注法等等教学方法。
本篇课文我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安排学习生字,以及找到文章的大概,以及五个小故事,熟悉课文。第二课时安排学生在知道五个小故事的基础上,通过批注法,让学生理解小故事背后的真情,感受外祖父的爱国情怀,以及题目的深刻含义。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二课时,这一课时我安排了4个板块:
一、图片欣赏,渲染气氛。
以一张梅花图导入课文,让学生从感性的角度感受梅花身上的象征意义,以及点到深层的内容,为学生理解课题“梅花魂”做好铺垫,使得教学难度有所减缓。
二、重点品读,体会情感。
学生学习课文,找出文中的平常小事,并作出自己的批注,教师和学生一起来交流,体会外祖父的思乡,眷恋祖国的心,感受外祖父的爱国情怀。最后理解外祖父内心独白的第13自然段,那个“她”字,4个“愈”字,三个“最”字,感受祖父坚定不移,忠贞的爱国情怀。也从单单的梅花精神过度到人的精神,民族的精神。从而来理解课题“梅花魂”
的深意。
三、对话交流,提升情感。
对于上个环节具体学习了外祖父的生活小事,学生会理解祖父思乡,念乡的情怀,而祖父那一段内心的独白,学生的理解还不能那么深刻,因此结合朗读感悟,让学生去想象和揣摩祖父内心的感受,通过想象自己是那个小女孩,面对祖父这样的内心表白,会有什么感受,进行单方面的对话交流,以此来了解祖父的心情,并且反复朗读该段,从梅花这个象征意义入手,不但理解祖父以梅花表自己思乡的感情,更是以梅花喻人,人有骨气的这种精神,也是喻中华民族这种顶天立地的精神。从而真正理解课题“梅花魂”的真正的深意。
四、拓展延伸,小结课堂。
梅花图再次展示,已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此时学生在看到梅花图,一定会有很多不同的感触,一定有更多的话要说,所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在理解了祖父思念家乡的情感和爱国情怀的基础上,让学生动笔来写一写,从笔尖流露出学生自己学到的东西,实现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和迁移。布置一个课后作业,学习课文的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来写一篇小作文,不但把学习的内容拓展到课外,而且也巩固课堂所学的内容。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得课堂充满语文味,同样课外学生的语文学习也有语文味。
梅花魂说课稿篇八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梅花魂》,我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说课,分别是: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意义。
《梅花魂》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包括了古诗词三首和记叙文三篇,体裁虽然不同,但都表达了爱国人士的爱国情操或浓浓的思乡之情。本单元课文在写作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首尾相呼应,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要体会人物的情感,还要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的,在今后的作文中加以运用。
《梅花魂》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文章。文章讲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位华侨老人,他十分喜爱梅花,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的交给我,让我好好保存的往事。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赞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的是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读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梅。
花魂、缕缕幽香、葬身异国”等词语,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首尾相应的写作特点,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浓浓的爱国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并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
2、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写作特点。
(四)说教学难点:
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讲,要理解借物寄情的手法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理解外祖父通过赞美梅花中寄托深深的爱国情感便成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刚刚跨入高段学习的时期,理解力、观察分析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正快速发展,加强对学生理解力、观察分析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根据教材内容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设定了以下教学方法:
1、质疑法:俗话说,学贵有疑。教学时,我会从“魂”字入手,让学生提出疑问。然后再从文章中理解“魂”所代表的含义。
2、讨论法:对于课文中一些有深刻含义的句子,学生往往会不理解,这时候需要团队合作的精神,当孩子们对着一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的时候,也是孩子学习热情最高涨的时候,通过这样的讨论,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也会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3、品读法: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这篇课文蕴含着浓浓的感情色彩,通过朗读,加上老师的点拨,自然可以体会人物的感情。所采用的朗读的方式因句子的需要,重点的句子重点读,细细读,还要边读边思考,方可领略文章的意旨。
《梅花魂》是一篇叙事散文,结合文章的特点和写作手法,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环节:
1、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我会把本课的12个生字词做成两页课件,第一页是有拼音的生字词,第二页是去掉拼音的生字词。通过开火车读的形式检查字音是否每个都读准了。然后通过集体读的形式加以巩固。容易读错的字还要反复读。
2、导入设计。
梅花回忆了哪几件事?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直奔主题,让学生提出疑问,然后自读课文,最终达到初步了解全文大意。
3、整体感知,提炼脉络、
通过默读课文,学生对课文已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是提取文章脉络的好时机,我会请学生说说作者围绕梅花回忆了哪五件事?老师提炼,及时作出板书。
再读课文,想一想哪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特别喜爱?这样设计目的:提出问题,让学生再读课文,是想学生在朗读中学会捉住重点去读,读重点,重点读,以读突破难点。
4、深入理解,重点品读。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生应该不难找到第三段是写外公特别喜欢梅花,我会请两个孩子读这段话,听了孩子绘声绘色的朗读,学生的心中很自然会浮现当时外公大发脾气的情景。而当时的我只有五岁,对于外公的行为又害怕又奇怪,我为什么害怕?我奇怪的又是什么呢?学生小组讨论,再汇报。在明白了外公对墨梅图特别喜爱的时候,我再让学生找出哪些词能体现外公对墨梅图特别重视。重点词找到了,再反复朗读重点句子,体会墨梅在外公心中的地位就不难了。设计目的:这样做让学生先了解墨梅在外祖父心中的地位,目的是为后面赞扬梅花的精神做铺垫,正是因为梅花不管经历多少风欺雪压,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屈不挠的,外祖父才分外珍惜。
当学生明白道梅花的精神时,我会追问,梅花这种最有品格,最有骨气,最有灵魂的精神代表的是什么?是指那坚贞不屈的中国人。学到这里,可以顺带让学生说说在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有着梅花精神的英雄人物。
当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再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13自然段,相信会读得更深入了。此时,我们再回过头看外祖父三次落泪的情景:
(1)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雨丝细如愁”之类的句子时,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
(2)外祖父因年老无法回祖国,呜呜地哭。
(3)临行送别,泪眼蒙蒙。我们不难体会外祖父的心情,这三处的处理,我预设这样,先让学生自由读,把三处情景找出来,把自己当作外祖父,写一写心中所想。然后全班交流。
最后由我总结,回归课题。外祖父几次落泪,是因为心中眷恋着祖国,作为一个中国人,血管里流动着是中国人的血,胸中跳动着是一颗中国心,在外漂泊多年了,仍然不能落叶归根,心中是多么的凄凉。虽然自己不能回国了,但是外祖父还是郑重地把墨梅图送给我,其实是希望我从小学习梅花这种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
5、学习课文的写作手法,深化主题。
美的到底是什么呢?部分学生会想到是在赞美那些有着梅花精神的中国人。我马上追问:“这样借梅花来赞美人的写法叫什么?——顺势托出借物喻人。最后强调在写作文时,我们可以加以运用。
6、用歌声唱响外祖父的心声。
想到外祖父老了,已无法达成回国的心愿,但他的心会随我一同回到祖国去,他拥有的是一颗爱国心,一个中华民族的赤子之心,就让歌声带着他的灵魂一起飞向祖国吧。这时播放《我的中国心》,让孩子们一起走近外祖父的心。
7、总结全文。
一幅《梅花图》写出了一个久居海外的华侨老人的心声,赞美的是一个个有着梅花精神的中华儿女,启发我们的是,作为中国人就要有品格,有骨气,有灵魂!
8、布置作业。
搜集具有梅花精神的人物,合作把他们的故事编成手抄报。
设计目的:我的板书设计以概括事件的形式出示,题目体现中心,简单明了,看到板书既能体现课文的主要内容,又能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
在这次说课过程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既在课堂上强化了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力,同时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操。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梅花魂说课稿篇九
今天我所上的是第二课时。本课是学习新大纲感悟新大纲的基础上设计的。具体体现以下几点:
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充满激,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从而产生对梅花魂的理解,体会华侨的爱国之情。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文本对话”:比如在这堂课中,在最后学完课文,我问道:“对于这样一个思念祖国的华侨老人,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
“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梅花魂》的教学后,我让学生欣赏《乡愁》,引领学生阅读现代和古代诗人所作的几首诗歌,一方面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思乡之情,离别之情的诗歌,使他们对这种感情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梅花魂这一课讲述的是华侨老人的思乡之情,爱国之情。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去体验作者的情感呢?首先我通过回忆写梅花的诗,展示梅花图片,而后,我便引导学生体会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义,通过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层层引出。并从外祖父一系列的举动中让学生感悟出,梅花寄托着外祖父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的倒数第四段,字里行间都渗透出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与喜爱,同时也是要求背诵的段落。在品味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我设计了一个填空练习,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也把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了。
3、把别人的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每一篇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我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梅花魂说课稿篇十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梅花魂》,本组课文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虽然他们是处在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但却是同样的思念、怀念和赞美故乡的感情,一首首古诗,一篇篇散文,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赤子之心。而本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身在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心。作者选取了记忆中有关祖父的几件平常小事娓娓道来,将这一件件小事化为一幅幅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并在前后照应的文章结构中提升了祖父的爱国之情:祖父一遍又一遍地教“我”学唐诗宋词并常常情不自禁地落下冰冷的泪珠的情形、祖父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墨梅图》上污迹的场景、祖父回不了祖国时那孩子似的哭泣、离别时被赤道吹来的风撩乱的祖父的那头银发,以及那块绣着血色梅花的手帕——这一幅幅画面鲜明而深刻地留在我的脑海中,深深地打动着我,并让我体会到了文章题目“梅花魂”所蕴涵的深意。“梅花魂”所象征的,不正是凝聚在一个爱国老华侨身上的那种品格、那种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民族气节吗?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便是对深入其骨髓的中华民族品格和气节的珍爱啊,这种珍爱是最深刻、最坚定不移、最感人的爱国情怀!
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理解文中的情感、明确文章的表达方式应该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通过之前的有关思乡课文的学习,学生们应该能够通过自读感受到一份爱国之情,但是对本文中所体现出的对中华民族的品格和气节的理解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文中祖父的爱国情怀之所以能上升到对民族品格和气节的一种坚定不移的热爱,是源于对中华文化的熟悉和理解以及其丰富的人生阅历。而五年级的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积累没有达到那样的程度,又缺少相关的体验,年龄,学识上的巨大差距,使学生不能感受真切,理解起来难度自然就大。怎样让学生体会到这份深刻的爱国之情成为教学的重难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字;
2、通过品读文章有关中国文化的语段,理解“梅花魂”的深刻含义,感受祖父坚定不移、感人至深的爱国情怀。(教学重点)
3、理解和学习文章选取平常小事表现深刻主题及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提升语文能力(教学难点)。
为达成上述教学目标,体现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主要采取朗读法,批注法等等教学方法。
本篇课文我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安排学习生字,以及找到文章的大概,以及五个小故事,熟悉课文。第二课时安排学生在知道五个小故事的基础上,通过批注法,让学生理解小故事背后的真情,感受外祖父的爱国情怀,以及题目的深刻含义。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二课时,这一课时我安排了4个板块:
以一张梅花图导入课文,让学生从感性的角度感受梅花身上的象征意义,以及点到深层的内容,为学生理解课题“梅花魂”做好铺垫,使得教学难度有所减缓。
学生学习课文,找出文中的平常小事,并作出自己的批注,教师和学生一起来交流,体会外祖父的思乡,眷恋祖国的心,感受外祖父的爱国情怀。最后理解外祖父内心独白的第13自然段,那个“她”字,4个“愈”字,三个“最”字,感受祖父坚定不移,忠贞的爱国情怀。也从单单的梅花精神过度到人的精神,民族的精神。从而来理解课题“梅花魂”
的深意。
对于上个环节具体学习了外祖父的生活小事,学生会理解祖父思乡,念乡的情怀,而祖父那一段内心的独白,学生的理解还不能那么深刻,因此结合朗读感悟,让学生去想象和揣摩祖父内心的感受,通过想象自己是那个小女孩,面对祖父这样的内心表白,会有什么感受,进行单方面的对话交流,以此来了解祖父的心情,并且反复朗读该段,从梅花这个象征意义入手,不但理解祖父以梅花表自己思乡的感情,更是以梅花喻人,人有骨气的这种精神,也是喻中华民族这种顶天立地的精神。从而真正理解课题“梅花魂”的真正的深意。
梅花图再次展示,已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此时学生在看到梅花图,一定会有很多不同的感触,一定有更多的话要说,所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在理解了祖父思念家乡的情感和爱国情怀的基础上,让学生动笔来写一写,从笔尖流露出学生自己学到的东西,实现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和迁移。布置一个课后作业,学习课文的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来写一篇小作文,不但把学习的内容拓展到课外,而且也巩固课堂所学的内容。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得课堂充满语文味,同样课外学生的语文学习也有语文味。
梅花魂说课稿篇十一
这是篇回忆录,写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个老华侨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地交给我,让我好好保存的往事。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赞颂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本文脉络清楚,以“梅花”为本文的线索。我回忆与外祖父的四件事,分别是读诗落泪、爱惜墨梅图,谈梅花的品格,赠送梅花手绢。在叙述时有详有略,详写了我回国之际,外祖父把墨梅图赠送给我以及教育我要做一个具有梅花秉性的人。这段内容的叙述隐含了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文章结构严谨,做到了前后呼应,首位相连。开头由梅花想到已故的外祖父,结尾是看到梅花图而想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这样不仅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而且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使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一位身在异乡的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1、正确、流利读全文,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3自然段。
2、了解梅花的品格,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
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相连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这是篇回忆路,选取了外祖父几件关于梅花的往事,回顾课文,有助于把握课文重点,为进入文本打下铺垫。)
第一步:了解我第一次受训,学习第三自然段
第二步:品味爷孙俩难忘的一课,学习4-13自然段
有一天,妈妈告诉我回国的消息,当我询问外祖父是否回去时,外祖父竟呜呜地哭了,离别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把我叫到书房里,给我上了人生中难忘的一课,(出示插图)他对我说了些什么呢?外祖父说得话有几层含义,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梅花秉性的理解。生交流分层情况:三层、四层都可以,只要说得有依据。梅花的秉性集中在2-4句:这里指导扣关键词:4个愈和3个最。由梅花而联想到中华民族许多有气节的物,老师追问:你联想到哪些英雄人物?他们和梅花有什么联系?接着让学生在对这两点理解的基础上再联系到外祖父5,他不仅仅是说给我听,而是表白自己的心迹,他就是这样一个具有梅花秉性的中国人。
(设计意图:谈梅花这一段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先从内容入手,理清条理,再抓梅花与民族魂之间的关系,梅花的品质正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最后再回到外祖父的品质上来。这样始终围绕文本中的主要人物和情感主线。)
第三步:体会外祖父深情地流泪:学习2-15自然段,抓爱国主线
外祖父赞誉梅花顶天立地、坚贞不屈的秉性,可是有件事却时刻牵挂着他的情素,每当想起就不禁潸然泪下,读全文,找找外祖父几次落泪,分别在什么情况下流泪?几次落泪给我的感受有什么不同?生交流共有三处,第一次叫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思乡的诗句时情不自禁流泪。此刻外祖父想到了些什么?由此体会外祖父时刻牵挂祖国,心系祖国。并指导朗读读出外祖父的伤感、忧郁之情。第二次,当我告诉外祖父回国的消息时,呜呜大声哭了起来。从开始看见外祖父哭,我傻傻地笑,而现在我似乎明白了些什么,让学生补充省略号的内容。联想此时的我会想些什么?第三处在送别时赠送我手帕时泪眼朦胧,这里对外祖父的外貌作了特写,让学生读描写外貌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生会想到外祖父老了,已无法达成回国的愿望了,但他的心会随我一同回去,回到他魂牵梦绕的祖国。
(设计意图:旅居海外的外祖父爱花之情,更是亘古不变的爱国情。我紧紧扣住了外祖父的三次落泪让学生感悟到海外游子的爱国心。作者在描写这几次落泪时也伴随了自己不同的理解。学生感悟时也有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另外每次展开的学习活动也不同。第一处是读中悟,第二处是想象悟,第三处是谈体会。活动实现了由积累到表达感悟的过程。)
1、设疑: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换成其他题目可以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外祖父爱梅花,更把这种爱梅花之情寄托在爱国之情中,所以它是文眼所在。
2、读读开头和结尾,想想他们有什么联系?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教师小结:开头由梅花想到外祖父。接着回忆了外祖父饿几件具体的事情,结尾又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爱国之情,首尾呼应,结构严谨。也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结束语:梅花有魂,人有情,外祖父就是那千千万万侨居在海外的游子的缩影。那份对祖国真挚的情感将不断鼓舞着我们。
作业:搜集并讲述一个具有民族气节的英雄故事。
梅花魂说课稿篇十二
《梅花魂》是一篇文笔优美,情感真挚的好文章。我主要要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四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的地位
《梅花魂》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该单元虽然体裁不同,但都表达了古今中外不同人物的爱国之情。本单元重点训练的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与前一组“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紧密联系。但是本单元又侧重于从训练作文的角度提出,因此,不仅要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还要在今后的作文写作中注意应用。
《梅花魂》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文章。文章讲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位华侨老人,他十分喜爱墨梅图,在回国之迹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的交给我,让我好好保存的往事。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赞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单元目标及要求,根据新课标要求,我设了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撩、眷”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葬身异国”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并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
根据语文新课标要求,单元教学的要求,本课的教学重点如下: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四)说教学难点:
这篇课文所授的对象为五年级的学生,因此,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为本课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一)说教法
1.讨论法:学生都比较喜欢提问,老师则要多鼓励学生敢提问,爱提问,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张扬个性的需要。梅花的品格是什么?“魂”又是什么?标题的含义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可以引发学生讨论,自由发挥,使他们对学习此文有良好的兴趣。
2.品读法:这篇课文情感渲染的高潮是外祖父的三次落泪,我在这里会让学生们采用齐读,默读,品赏这三次哭,让学生在学习中更深入了解梅花的含义。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美好的感情,提升阅读的乐趣。
(二)说学法
我们班的学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普遍较好,班级同学比较活泼开朗,课堂活跃,比较喜欢抢答问题,在课堂上我采取了多讨论,多提问,多自学的方法让学生们了解学习此课。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梅花魂》是一篇叙事散文,结合文章的特点和写作手法,我借鉴了记叙文的引导发现模式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回忆上节课内容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同学们默读课文,通过默读了解全文,提出问题,使学生默读时有重点的把握了解点,让学生能抓住重点事件。同时,在这个环节中我运用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四)深入理解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梅花在外祖父心中的地位,使学生初步懂得梅花的含义。了解字词的作用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对学生写作手法的积累,并为下一题做铺垫。其中我在这个环节中运用了讨论法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插入《红梅赞》音乐,帮助学生理解梅花魂的含义。
设计意图:范读中让学生感受梅花的精神,品格的回答使学生更加了解了梅花的深层含义,理解“魂”字的含义,懂得“魂”指的就是梅花精神,是外祖父的一颗爱国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导语相照应。
(四)品味赏析
2.第一次是教我读唐诗宋词的时候,读到思乡的诗句时,情不自禁的流泪,此刻祖父想到了什么?由此体会外祖父时刻牵挂祖国,心系祖国。并且在这里我会指导同学朗读,读出外祖父的伤感,忧郁之情。
4.第三次在送别之时赠送我手帕时泪眼朦胧,这里对外祖父的外貌做了特写,让学生读描写外貌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想到外祖父老了,已无法达到回国的心愿,但他的心会随我一同回去,回到他魂牵梦绕的祖国。
(五)课堂练笔,把读写结合落到实处
(六)指导写法:读读课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体会这种写作手法的好处。
(七)扩展延伸
课内阅读《我的中国心》,对课文做有益的补充
(八)布置作业
对课堂教学进行巩固。把课内外联系起来。
中国心
计意图:本文由珍爱梅图——赠送梅图——三次落泪的过程讲起,并且在讲解这三个过程时都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华侨老人的爱国之心,华侨老人的中国心。这样的板书使学生一看即懂,看到板书就能够明白所讲内容及文章重点。
梅花魂说课稿篇十三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梅花魂》《梅花魂》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今天我所上的是第二课时。本课是学习新大纲感悟新大纲的基础上设计的。具体体现以下几点:
一、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从而产生对梅花魂的理解,体会华侨的爱国之情。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文本对话”:比如在这堂课中,在最后学完课文,我问道:“对于这样一个思念祖国的华侨老人,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 “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梅花魂》的教学后,我让学生欣赏《乡愁》,引领学生阅读现代和古代诗人所作的几首诗歌,一方面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思乡之情,离别之情的诗歌,使他们对这种感情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梅花魂这一课讲述的是华侨老人的思乡之情,爱国之情。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去体验作者的情感呢?首先我通过回忆写梅花的诗,展示梅花图片,而后,我便引导学生体会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义,通过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层层引出。并从外祖父一系列的举动中让学生感悟出,梅花寄托着外祖父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的倒数第四段,字里行间都渗透出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与喜爱,同时也是要求背诵的段落。在品味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我设计了一个填空练习,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也把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了。
梅花魂说课稿篇十四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梅花魂》这篇课文围绕一幅梅花图写了“我”和外祖父的几件事,展现了一位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文中的外祖父特别珍惜梅花图,他认为梅花代表了中国人最美好的品质,在外孙女回国之前,他将梅花图交给了外孙女,这也寄寓了老人对后辈深沉的希望,即做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课文感情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教学目标。
1.会认“葬、腮”等13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3.学习梅花的坚贞不屈,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意。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难点:
学习梅花的坚贞不屈,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意。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默读法
本课课前有默读要求,要继续锻炼学生通过默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多次提到梅花,要带领学生深入分析梅花所代表的意像,引导学生体会梅花所寄寓的爱国情意。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课内主要是正确了解课文内容,正确理解课文的主旨。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一课时,课前要安排预习,教学流程如下: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梅,历来是画家、诗人所赞美的对象(课件展示赞美梅花的诗句)。她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不肯低头的秉性,深受古今中国人的喜爱。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珍爱梅花的老人。
二、初读课文,直奔中心
1.快速默读课文,疏通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生字:葬 腮 虬 玷 郑 秉 飕 码 撩 胧 绢 侨 眷
2.课文写了外祖父哪些事?表达了什么感情?
教外孙女读诗词落泪;爱惜墨梅图;因不能回国而哭;将墨梅图送给外孙女;赠送梅花手绢。
3.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4.再读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讨论交流,体会情感
1.外祖父为何读到诗句落泪,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外祖父爱惜墨梅图?(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
3.外祖父为什么这么爱惜墨梅图?(第13自然段)
举例中华民族中有气节的人物,体会外祖父深爱梅花是为了让自己保持梅花般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
4.外祖父赠送墨梅图和手绢的原因。
让“我”保持梅花般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带回祖国。
四、升华情感
1.课文写了几次外祖父落泪,你体会到了什么?
一个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强烈希望归国却无法回国、刻苦铭心的憾事。
2.对课题《梅花魂》中的“魂”有什么更深的了解。
这梅花魂就是外祖父的爱国心,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海外赤子的一片爱国之心
3.感情朗读。
五、课文小结
梅花魂是中华民族的魂,也是每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的魂!从对梅花的喜爱中,我们看到的是外祖父不变的中国心。由于历史原因,有许多像文中的外祖父那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他们虽然身在异国,血管里却始终流动着中国人的血,胸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
六、板书设计
梅花魂说课稿篇十五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梅花魂》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课件《梅花魂》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今天我所上的是第二课时。本课是学习新大纲感悟新大纲的基础上设计的。具体体现以下几点:
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从而产生对梅花魂的理解,体会华侨的爱国之情。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文本对话”:比如在这堂课中,在最后学完课文,我问道:“对于这样一个思念祖国的华侨老人,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
“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梅花魂》的教学后,我让学生欣赏《乡愁》,引领学生阅读现代和古代诗人所作的几首诗歌,一方面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思乡之情,离别之情的诗歌,使他们对这种感情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梅花魂这一课讲述的是华侨老人的思乡之情,爱国之情。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去体验作者的情感呢?首先我通过回忆写梅花的诗,展示梅花图片,而后,我便引导学生体会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义,通过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层层引出。并从外祖父一系列的举动中让学生感悟出,梅花寄托着外祖父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文章的倒数第四段,字里行间都渗透出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与喜爱,同时也是要求背诵的段落。在品味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我设计了一个填空练习,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也把文章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了。
3、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我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梅花魂说课稿篇十六
尊敬的各位老师:
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梅花魂》,我主要要从教学理念、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语文是一种感悟的艺术,一些感性的文字的堆积,所以语文的学习就应该渗透过文字的躯干,透视文字的灵魂,体会作者真情的流淌。《梅花魂》是篇思乡爱国的文章,为此,整篇课文设计以生为本,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交流,感悟文中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同时,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为一体,在落实工具性的基础上体现人文性。
(一)说教材的地位
《梅花魂》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该单元虽然体裁不同,但都表达了古今中外不同人物的爱国之情。《梅花魂》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文章。文章讲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位华侨老人,他十分喜爱墨梅图,在回国之迹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的交给我,让我好好保存的往事。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赞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单元目标及要求,根据新课标要求,我设了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撩、眷”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葬身异国”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并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
根据语文新课标要求,单元教学的要求,本课的教学重点如下: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四)说教学难点:
这篇课文所授的对象为五年级的学生,因此,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为本课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一)说教法
针对五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本单元的文本特点,我选择了以下教法。
1、图文结合法:让学生通过看图中来体会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对故土的眷念。
2、联想理解法:为使学生旁征博引,学以致用,联系学生课外阅读的如王安石的《梅花》诗等名作,举例说说中华民族具有梅花高洁气节的人,帮助学生体味梅花傲雪的精神,产生赞扬并学习这种品格的动机和愿望。也使学生明白外祖父爱梅花即是爱祖国这一思想感情。
3、读中品,品中悟:朗读是与文本对话的工具,教师利用深情并茂地朗读,用饱满的真挚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同时激发学生朗读的愿望。在反复诵读品味重点句子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用情感驱动学习,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把人家的秉性变成自己的,从而产生与主人公相同的思索和共鸣。
(二)、说学法:
1、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互相倾听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避免了教师教学的单一性,同时还不断丰富了文本的情感内容。
2、圈点勾画,谈体会:文本中的重点词句是帮助学生体验情感的载体,所以学生的体会都是在教师引导下从圈点勾画的地方中产生的。
《梅花魂》是一篇叙事散文,结合文章的特点和写作手法,我借鉴了记叙文的引导发现模式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导语设计
设计意图:提出所学重点,考察学生对第一课时的学习了解程度,为进入下文做铺垫。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中的五件事,想一想哪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同学们默读课文,通过默读了解全文,提出问题,使学生默读时有重点的把握了解点,让学生能抓住重点事件。
(三)深入理解
1、在这个环节,我会先提出这样的问题,请同学们快速的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在我的印象中我的外祖父一向是和蔼可亲的,可是有一次他却大发脾气,使我又害怕又奇怪,“我”为什么害怕了?学生朗读课文在交流中体会到害怕的原因是我玩耍时不小心弄脏了墨梅图,外祖父拉下脸来训斥妈妈。指导学生抓住惟独,分外,轻轻,慢慢,抹净等词语来体会。
设计意图:了解字词的作用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对学生写作手法的积累,并为下一题做铺垫。其中我在这个环节中运用了讨论法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范读中让学生感受梅花的精神,品格的回答使学生更加了解了梅花的深层含义,理解“魂”字的含义,懂得“魂”指的就是梅花精神,是外祖父的一颗爱国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导语相照应。
(四)品味赏析
2、第一次是教我读唐诗宋词的时候,读到思乡的诗句时,情不自禁的流泪,此刻祖父想到了什么?由此体会外祖父时刻牵挂祖国,心系祖国。并且在这里我会指导同学朗读,读出外祖父的伤感,忧郁之情。
4、第三次在送别之时赠送我手帕时泪眼朦胧,这里对外祖父的外貌做了特写,让学生读描写外貌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5、听歌曲感受外祖父的爱国心,并且有感情的伴随音乐朗读这三次落泪。
设计意图:紧紧扣住外祖父的三次落泪让学生感悟游子的爱国心。作者在描写这三次落泪时也伴随了自己不同的理解。学生感悟时也是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另外两次展开的学习活动也不同。第一处是读中悟,第二处是想象悟,第三处是谈体会。活动实现了由积累到表达感悟的过程。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则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我运用了品读法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思想感情。
6、读读课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体会这种写作手法的好处。
(五)扩展延伸
体会老人的爱国心,说说古今中外都有哪些爱国人士?
设计意图:了解古今中外的爱国人士,深入了解梅花魂的含义。
(六)总结全文
《梅花魂》是一篇华侨来人体现爱国心的文章,文章采用叙事的手法,写了老人与“我”的五件事,运用了“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通过“读——悟——理解——分析”而感受学习。
(七)布置作业
写一篇小短文,要求运用“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
6、梅花魂
梅花魂——民族精神
珍爱梅图
赠送梅图 中国心
三次落泪
我的板书图文并茂,一朵盛开的梅花,展开的花瓣中板书的是回忆外祖父的几件事,花蕊则点明中心,梅花魂即民族魂,即外祖父的爱国心、赤子情,形象直观,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在心中形成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这样,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不仅深深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也深深影响着孩子们。
在这次说课过程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突出了本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梅花魂说课稿篇十七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承接上一节课,反馈所学的基础知识。
二、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出示多媒体课件,师生一起配乐吟诵“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以此渲染授课环境,初步凸显“梅花”的品质。紧接着从题目入手,质疑“魂”是什么意思?让学生思考,留下悬念。
这一设计目的是在课堂伊始,就让学生抓住题眼,为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重点:感悟人物的思乡之情做好铺垫。
三、整体感知抓住主线
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本节课结合教学目标,再次和学生一起澄清课文主要内容,放大回忆外祖父的五件小事,抓住“人物爱国”的感情主线,整体感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思考,梳理感情主线,使本节课的重点在学生心中逐渐明朗起来了。
四、锁定事件深入理解
如何来理解这“五件小事”呢?我就从“弄脏墨梅图”这件事入手,让学生在质疑中讨论:“为什么和蔼可亲的外祖父面对这件小事而大发雷霆呢?”体会外祖父的反常。顺势引导学生抓住“惟独、分外、轻轻、慢慢、抹净”等词语品读、揣摩,来体会外祖父对这幅墨梅图的珍爱,以小见大。
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梅花在外祖父心中的地位,使学生初步懂得梅花的含义。我在这一环节中运用了讨论法、品读法,不仅激发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还让他们掌握了抓住关键词体会人物感情的方法。
就是这样,在朗读中质疑、解疑,让学生一步步感受梅花的精神,对品格的理解逐渐加深,逐步点化“魂”指的就是梅花精神,就是外祖父拳拳的爱国之心,就是我们中国人那种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民族精神!这也与上课开始给学生留下的悬念相呼应。
五、以泪促情情由心生
语文的学习,重点在“品”,在“悟”,在读中感悟。在以上品读学习的基础上,我又紧紧抓住外祖父的三次落泪,升华、提炼学生的“纯金感情”。
1、第一次落泪是外祖父教我唐诗宋词时,当读到思乡的诗句时,外祖父不禁潸然泪下。我把这些诗词通过多媒体课件放大,引导学生走进诗中,多层次朗读,抓住“思、归、愁”等字眼,由诗内到诗外,体会外祖父由诗而落泪所带来的伤感、忧郁之情。
2、第二次,当我告诉外祖父要回国的消息时,他竟然呜呜地大哭起来。在这一环节中,我从细处入手,在省略号上做文章,换位思考人物强烈的心理活动,体会外祖父想回但不能回的痛苦、矛盾的心理。
3、第三次是外祖父在送别时赠送我梅花手帕时泪眼朦胧。这次流泪,我以外祖父的外貌特写为“嫁衣”,让“缭乱”“银发”“衰老”这些词语,启迪学生的大脑、泛起心底的涟漪,让孩子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位老人的形象,更是一位老人想归国但不能归国的心酸!情系祖国!根扎故土!情也随心而生!
4、学生生成的“情”,在以上环环的“温火”煨调中,慢慢苏醒、发酵、膨胀,升腾起来,这时作为一名具有浪漫情怀的语文教师,要及时把握时机,充分发挥多媒体作用,创设情景,烘托气氛,激情面对学生说:“亲爱的同学们,文中这三次落泪,是一位老人情感的自然流露;这三次落泪,是一位老人澎湃的心声;这三次落泪,更是一位老华侨呼唤祖国的最强音。”此刻,一首老歌《中国心》响起,让学生的情随着老人的心一起激越,让学生在歌声中体验、升华这位爱国华侨烙上中国印的中国心!把课堂推向了高潮,文本预设的情感、价值观目标也得以实现。
六、扩展延伸
1、体会老人的爱国心,用一句话热切地赞美老人;
2、说出你所理解的古今中外爱国人士的名字。
3、选取生活中的一种事情,仿写本课,尝试运用“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在《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这一重要教学环节中,我非常重视语文情感上、精神上的熏陶和感染,我把它当成了雕刻之宝,以学生为主体,慢慢地、小心翼翼地挖掘文本所蕴含的精神财富。
从这样的理念出发,本节课设计以“爱国”为主线,按“整体—局部—细节—情生”的顺序,循序渐进,授业解惑也。用几句不成行的诗概括为:
整体感知华侨情
五件小事情更真
三次落泪爱扎根
梅花魂魄融血中
梅花魂说课稿篇十八
《梅花魂》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重在引导学生体会漂泊在外的游子们,是怀着一颗怎样的赤子之心,怀念和赞美故乡的。
《梅花魂》一课重点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整篇文章以梅花喻人,以梅花魂喻国人之气节。透过“我”的记忆,追溯了我、外祖父关于梅花发生的五件事。第一件和第三件作者直接表达了外祖父的思乡念国之情,学生自己一读也自然明白。二四五这三件小事,作者娓娓道出外祖父与梅花之间的那份深情:珍爱墨梅图,送墨梅图赞梅花、赞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送绣有梅花的手绢,一步步读来,让我们恍然明白: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老人对祖国深深地眷恋之情全部寄托在梅花身上;同时,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也一如梅花,坚贞不移,虽然漂泊他乡,但永远不变的就是他炽热的爱国之心。
2、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重点句段,体会外祖父的爱国之情。
3、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灵活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之中。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课前,布置学生进行预习,独立学习新课内容,熟读课文,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字词障碍。
(一)导入新课,解题质疑
学生背诵《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样优美的诗句可谓字字含情,句句铿锵。激发学生情感,引入课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解课题梅花魂。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预习检测。设计意图是考察学生预习情况,为文章的学习扫清文字障碍,按新课标要求进行字词的积累,进入新课做铺垫。
(三)品读感悟
一:学生静心默读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外祖父爱梅花,运用以前学过的圈重点词句,写批注的方法这样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找到位,也可以使学生学会自主阅读。
二:抓重点段,体会外祖父为什么如此珍爱墨梅图。引导学生体会外祖父爱梅、赞梅,赞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进而体会老人的爱国之心。两个大问题既清晰又层层递进,合理地巧妙地将文中的主要内容联系起来,也是一条清晰的情感线,将外祖父的爱国之情抽丝剥茧般地落于学生们的眼中,心中。
三:在引导学生一次又一次地感悟梅花的坚强不屈和中华民族有气节人物的顶天立地,物和人的共同之处自然印在学生们的心中。此时提出借物喻人写作手法,既清晰又水到渠成,学生轻轻松松地了解并掌握。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在学习《梅花魂》课文的基础上,拓展迁移,让学生自主阅读学习陶铸的《松树的风格》,在阅读中感悟松树的精神,让学生的情感再一次得到升华。在拓展阅读和小练笔中,进一步落实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并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写作手法,运用在自己的练笔中。
首尾呼应、梅花魂、中国魂。
动作描写、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
细节描写、语言描写。
借物喻人、神态描写、外祖父—爱—梅花—更爱—祖国。
这样的板书设计突出课堂所讲重点,使学生一看即懂,看到板书就能够明白所讲内容及文章重点。
梅花魂说课稿篇十九
教学活动的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微观层次的课程资源。在课程实施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阅读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得以广泛交流与共享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还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也就是说小学生具有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因此,在《梅花魂》的教学中,依据教与学的需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运用情境创设法、质疑问难法、感悟品读法、联想迁移法等教学方法,适时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非物质化教学手段(简练生动的教学语言和正确的体态语言等),为学生创设一个个“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新模式课堂,达到一种文本、语言、情景画面高度结合,变无声的文字为有形的画面、有声的情感。让学生在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中自读自悟,多样化小组交流讨论、汇报评议,新颖化想象练笔等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人人参与,个个投入,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让学生在读赏梅花了解人物中感知文本;珍爱梅花读懂人物,品颂梅花赞诵人物,品悟眷恋魂牵人物中感悟文本;总结拓展,作业快餐中延伸文本。整个堂课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挖掘文本的内涵,丰富文本的情感,升华文本的精髓。也真正形成了一种投入读、尽情说、入境品、展开想、积累写的有效的课程教学。
《梅花魂》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文章。该单元虽然体裁不同,但表达了古今中外不同人物相同的思乡、爱国之情。本课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一起生活直至离别的经历。一个个小故事,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梅花魂巳注入老人的毕生之中。
《梅花魂》是一篇语句含蓄,感情真挚、深沉的课文。借梅花,用具体事例抒爱国情。在教学中应注意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情感。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围绕本文特点及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的要求,确立了这节课以下教学目标: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创设不同情境,多法品读重点词句,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令人感动的词句。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品读重点词句,体会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1、物质化教学手段(设备与技术):教师运用flash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这节课的教学。依据教与学的需要,适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个个文字与声音,图、文、声、画并茂的情景,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使文本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使学生在多元化教学中投入读、尽情说、入境品、展开想、积累写。
2、非物质化教学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说:“小学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也就是说小学生具有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这就要求老师的教学具有形象性。本节课我在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还应用简练生动的教学语言和正确的目光、表情、手势、体位这些体态语言。进行形象性情感教学,欲求达到一种理想的情感佳境。
在本节课设计思考是以学为中心,教师运用情境创设法、质疑问难法、感悟品读法、联想迁移法等教学方法,融会贯通地使用物质化教学手段和非物质化教学手段,给学生创设一个个“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新模式课堂。达到一种文本、语言、情景画面高度结合,变无声的文字为有形的画面、有声的情感。学生在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自读自悟,多样化小组交流讨论、汇报评议,新颖化想象练笔等教与学的互动中,能人人参与,个个投入,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挖掘文本的内涵,丰富文本的情感,升华文本的精髓。
(一)说情境导入、感知文本——读赏梅花,了解人物
首先出示配乐梅花课件,创设情境,学生欣赏梅花之时,设层三读课题,读出梅花的形象、品格、骨气。接着质疑回顾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感知文本的的主线。再结合文字课件出示具体事件,整合出课文是从华侨老人爱梅颂梅、眷恋祖国两个内容来叙述的,并找出其段落。这有助于把握课文重点,为进入精读作铺垫。
(二)、说品“爱”“颂”“恋”,感悟文本
(即珍爱梅花,读懂人物;品颂梅花,赞诵人物;品悟眷恋,魂牵人物)
为了在教学中突出教学重点、突破学习难点,我扣“爱”“颂”“恋”三字设计录像和图文片课件,准备运用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自读自悟,多样化小组交流讨论、汇报评议,新颖化想象练笔等,来进行情境教学。这一重点环节我是分三部来完成的。
第一步:珍爱梅花,读懂人物
在学生读懂文章内容,把握五件事分别从爱梅颂梅、眷恋祖国两大方面来叙述的。教学时扣一个“爱“设疑引导学生先直奔重点段落学第二件事。先让学生自读划句,再交流反馈:指名读——评读——品读,感悟品读句子,领会“训斥、玷污、轻轻刮、慢慢抹”等词的含义,读懂外祖父对“梅花”图的珍爱。最后小结体会语言的表达方式。
第二步:品颂梅花,赞诵人物
文本的精髓,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文本的语言、内容、情感成为学生自己的特征,“学生能品梅花秉性,悟爱国之心,学做有民族气节的人”这是这一节课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也是教学的难点。道理好懂,品难求。这就要求教师注重“溶情”,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情。我首先播放一段并配有图、声、乐并茂的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外祖父郑重地送给“我”墨梅图的动人情景,亲耳倾听到外祖父所说的话。使学生进入了激昂向上的情景之中。然后引导学生分层感悟品读梅花的品格、灵魂、骨气,激起学生想赞颂梅花的兴趣,适时引导学生交流搜集或是积累赞颂梅花的诗句。而在学“赞誉民族气节的人物”和“有梅花秉性的人”这两个内容时,采用读句——评析——品悟——联想的方法,感悟梅花的秉性及具有梅花魂的民族气节人物,拓展例举古往今来有民族气节的英雄人物。让学生真真切切地在品读文本,感悟文情。
第三步,品悟眷恋,魂牵人物
在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这一方面之时,放手让学生自学“吟唐诗宋词而落泪、因不能回国而哭泣、离别赠梅绢而伤感”这三件事。1、出示学习要求,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选择自己喜欢一件事自读自学。2、合作探究,评议读句说体会。 3、汇报交流,品读展示 。展示“吟诗词而落泪“这一部分时,扣诗句,悟诗情,品人思。交流评读“因不能回国而哭泣” 这一部分时,分角色朗读体会思国情;汇报“离别赠梅绢而伤感”这一部分时,在读悟文句扣“血色的梅花”这一字眼,再一次品梅花魂,爱国之心。抓住契机出示配乐送别图,来想象练写训练,让学生在交流评议中触摸老人的心声。
(三)、说总结拓展,作业快餐
1、师总结并与学生分享搜集到的一首为老人写的《乡愁》诗,使学生在情境朗诵时走进华侨老人的心灵;在配乐唱《我的中国心》,使学生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爱国激情。2、放录像(梅花图)出示选择性的课外作业大餐。为这一节课延伸拓展画上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