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草木的读后感(实用15篇)
通过写读后感可以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促进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文笔水平的提升。那么如何写一篇有深度和价值的读后感呢?首先,我们可以先回忆起自己读书时的心理变化和阅读过程中的感受,思考书中的关键问题和主题思想,然后结合自己的经历和现实生活,将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与书中的内容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观点和见解。接着,我们可以通过描写书中的场景、人物形象和故事发展,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将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更加深入地传递给读者。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引用书中的精彩语句或者对比不同章节的写作风格等手法来丰富我们的读后感,使其更加生动有趣。小编为大家筛选了一些精华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激发大家写作的灵感和创造力。
草木的读后感篇一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他们很多很多日子了。”在汪曾祺所著《人间草木》这本书的封面上看到的这句话瞬间把我带到了一个生机盎然、宁静舒适的画卷中,让我感受到了汪曾祺先生文字的`魅力和力量。
《昆明的雨》是让我感触最深的。昆明是我的故乡,昆明的雨我经历过无数次,从来没有觉得昆明的雨有多美,但在汪曾祺先生笔下,昆明的雨居然如此明亮、丰满、浓绿、使人动情。文章妙就妙在汪曾祺先生并不直接写雨,而是写了一些雨中的景物:菌子、杨梅和缅桂花。通过对这些景物细节的描写衬托了昆明的雨,使昆明的雨更加立体生动。汪老先生絮絮叨叨的“家常话”把昆明的雨如此亲切、美好、真实地展现在我的眼前。
草木的读后感篇二
汪曾祺写的《人间草木》这本书,这本书分为7辑,分别是人间草木、四方食事、脚底烟云、联大岁月、师友相册、平淡人生、文章杂事。可买来之后这本书就真的被收藏了,因为自己总有很多理由说自己没有时间来读,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上周终于拿出时间拜读这本书,一读便不舍得放下!里面没有空泛的好为人师的大道理,也没有宏大的人生题材,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弥漫着文人的情调。读他写的植物我感受到的是闲情逸致,读他写的人物我享受的则是诗情画意……让我感触特别深刻的是汪曾祺先生笔下描写的那些植物,仔细读来真是一种享受,如流水般净化着浮躁的内心,联想现在的生活、工作,我们是不是过于匆忙,忽略了生活乐趣了呢?热爱自然,热爱植物草木,这是一种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托,古往今来,从来如此。工作的时候积极努力,休息的时候,就需要有如本书一样的发现的眼睛和心情,如此,就会在生活的道路上,既有向前的飞奔,又有欣赏途中风景的收获。这就是我读过本书的最大收获。
今天,我来到了胡天宁家。听金老师说,中国有一位很有名的作家,名叫汪曾祺。说着,还拿出了这位作家的一本书——《人间草木》。
这本书有着淡黄色的封面,封面上画着一丛竹子和一块竹石,看上去与我以前看过的儿童故事书完全两样。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这本书,看到一篇文章——《夏天》。果然,与我以前读过的儿童文学完全不同。
这本书中的文字简洁、深奥。比如:“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就概括了作者一个早上干的事,就像对联一样,或者是五言诗中的两句。
说它深奥,比如:“此吾乡所未有。”这句话,听金老师解释了我才知道,意思是“这是我们家乡所没有的。”
其实,简洁和深奥是相辅相成的,简洁了就会深奥,而深奥的文字都会很简洁。
慢慢地,我开始读出一点意思了……。
我最喜欢蹲在草地上看小虫子吃东西,跳来跳去,听它们唱歌。
有了这些虫子,夏天就变得更有趣了。我想如果汪曾祺也看到了这些虫子,一定会写一篇更精彩的文章。
汪曾祺笔下的夏天是有情有趣的,而我生活中的夏天也正是如此有意思。
感叹自己的无知,汪曾祺,一位着名的作家,而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对他是一无所知,真是很惭愧!汪曾祺(193月5日—5月16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着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终于买到了他写的《人间草木》这本书,可买来之后这本书就真的被收藏了,因为自己总有很多理由说自己没有时间来读,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上周终于拿出时间拜读这本书,一读便不舍得放下!里面没有空泛的好为人师的大道理,也没有宏大的人生题材,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弥漫着文人的情调。读他写的植物我感受到的是闲情逸致,读他写的人物我享受的则是诗情画意……让我感触特别深刻的是汪曾祺先生笔下描写的那些植物,仔细读来真是一种享受,如流水般净化着浮躁的内心。
草木的读后感篇三
最近,我读了《人间草木》这本书,它是汪曾祺爷爷写的。内容包罗了全国各地的山水美景、人文风情,还包括对名人的怀念。语言幽默风趣,好词好句不计其数,令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一共分七辑,每辑各有各的特色。其中,我最喜欢第二辑《美食》和第五辑《从容》。
作为一个想吃遍全国各地美食的吃货,谁不爱美食呢?特别是在汪曾祺爷爷的笔下,那一道道诱人的佳肴变得活灵活现,做法也十分详细,色泽鲜美,香气扑鼻,味极鲜腴,色、香、味俱全,使人有一种迫不及待恨不得有一桌子美食供你大快朵颐。啧啧,不能再说了,再说我的口水dou要流下来啦!
而第五辑《从容》,作者描写了他笑对人生的态度。无论何时都十分坚强,随遇而安,对任何事都乐观面对,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读完《人间草木》,我觉得我们应该好好学习,这样长大了才能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
草木的读后感篇四
《人间草木》有一个很神奇的地方,那就是这本书的序言,竟然是汪曾祺老先生的儿子汪朗作的序。不同于其他人比较官方、公派的序,这部序言,满满是儿子对老子之间的尊重和爱戴,犹如茶前饭后的唠叨,只言片语中流露着对老先生浓浓的思念。
可怜天下父母心,把儿女时时都放心上的,永远是父母。这几日回到家都比较晚,父亲总是留好一碗温热的稀饭,既能充饥,又能降燥热去火气。喝的是白稀饭,更是无声的父爱。
自己当了父亲后,才更能体会父爱的'伟大。女儿开学那天,遇到了让人揪心的小插曲,小孩与她奶奶上地铁时,因为人多走散了,女儿上了车,她奶奶没有上车。小姑娘很聪明,在下一站下车找到了工作人员,让工作人员给我来电话。我的心在那一瞬间高度紧张,但理性又让我感动,感动她的成长和冷静。当我赶到那个地铁站,牵着她的小手时,一切又是那么的踏实。
父亲可能是少言的,可能不那么细心,但却是最深沉的。
草木的读后感篇五
我是开始养多肉,也算有一定的肉龄了。刚开始只有几盆,也不知道名字,更不会伺候,惹得肉肉们一个病恹恹、也没有状态。所幸我是冬季入坑,肉肉们虽然是冬眠、没甚么状态,也好过夏天大面积的死亡。那时候什么景天科、长生草,都是不知道的,只知道很好看、很萌,很喜欢就买下了;对配图和选盆基本都是白丁。
一开始的目标就是不要养死,后来慢慢知道了一些多肉知识,开始叶插也开始尝试、品种也多了一些、还搜罗了不同的器具,楼下捡的塑料盆、回家拿的竹子,直到一发不可收拾。。。每天下班第一件事就是看肉肉,神马浇水、换盆,简直是单调生活中最大的乐趣;会为了叶子发芽而开始,会因为不出状态郁郁不欢,会因为换了盆而充满期待,一到休息还会跑到附近的花鸟市场去败家,肉肉们给我的生活带来别样的色彩。
有过很爱很爱的品种,比如玉蝶、子持、山地、女雏等等,然而从没有不爱,也不会偏心。那时候刚刚入得玉蝶,到手的第二天就上了盆,放在朝北的阳台,兴奋的拍了好多照片,然而还没服盆就死了,害的我难过了好久。还有特玉莲和女雏,都是大普货,别人瞧不上,我却十分喜欢,特玉莲特别皮实,不需要太费心就可以长得很好;表面有百分,形状像菊花,而且很容易暴小头。女雏呢,就像是害羞的姑娘,喜欢成群结队、又总是面带绯红。
人常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而在我这里,多肉,或者说植物更确切,都是顶顶有性情的,你对ta付出越多,ta必报以最美的样子。每每搭理植物,我能自己在阳台待两三个小时,有时候衣服都汗湿了,但心里是开心的,这是我的独家花园;等到花开,香满室内,就是收获,这就是我与植物的缘分!
实习神父(中)。
小樱脱力的.看了他一眼,有气无力的说道,“我救你只是因为鸣人罢了。”小樱的话音刚落,敲门声便随之响起,屋内的两人皆是一怔,同时望向门口。他们死死的盯着门,好像怕它会自动开启一样,宛如两只惊弓之鸟。两人谁都没说话,只是安静的看着门,可是那敲门声却毫不馁,依然执着的响起。
草木的读后感篇六
都说草木无情,不解凡忧。在我看来,能在“无情”的草木身上看到有情的人,方才是真正的有爱之人。
苏东坡算一个: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他说,草木中有时光的无情和生活的无穷。
王实甫算一个: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他说,草木中有爱的缠绵和惆怅。
龚自珍算一个: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他说,草木可敬,自有一种人生的慷慨。
不知什么原因,尽管当代作品层出不穷,作家很多,文章更是海量,但文气充沛的不是特别多,其中能将草木写得风流蕴藉、有滋有味的,数来数去,还就只有汪曾祺等寥寥几人。
汪曾祺出身文人之家,他的父亲和祖父,是乡间的儒士,喜欢吟诗作赋,爱好金石书画。汪曾祺耳濡目染,在传统底蕴上占了先机;后来师从沈从文,尽得乡土抒情散文的精髓;本人又喜欢戏剧诗词美食书画,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晚年似乎全是为弥补世间好文章的匮乏而活。尽管他一家几口挤在湫隘狭窄的两小间陋室里,白天写东西要把桌上的杂物堆到床上,晚上睡觉要把床上的杂物搬回桌上,周而复始,他却怡然自得。每天,汪曾祺在公共区域的过道里烧开水后,提回屋子沏上一杯茶,再点上一支烟,袅袅烟火气中,一篇篇佳作随笔而出。其中描写草木的一系列文章,更是在十分随意中,写出天地人间的一片茂盛和一片澄澈。
“桂花美阴,叶坚厚,入冬不凋。”
“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
“玉渊潭的洋槐花盛开,像下了一场大雪,白得耀眼。”
而这片草木边上的人间,无论是平淡还是悲苦、飘零或是惆怅,在汪曾祺笔下,总都不乏一种通透——花开花落中,他念念不忘的是有情众生。淡而有味的字里行间,随处可见他泼洒的澄澈本心。
汪曾祺的《人间草木》版本似乎不少了,但我尤爱手中作家社这一版本:精致,内容全、纸张洁白、表里清新、厚薄舒服。里面还有一个汪曾祺手绘的书签,可以让我每天随意翻到哪里,就在哪里随意地一读,自在,清净。
世间再匆忙,每天总有一会儿,我可以在这一草一木中,洗涤澄澈的本心,再读懂一种爱惜,得到一丝精神的放松和欢喜。
草木的读后感篇七
读汪曾祺的文章,得慢慢读,如煮茶,皆需文火,否则,一些淡淡的甜味是品不了的。
初读汪曾祺的文章,我是感觉有点困乏的,像一位不熟识的朴素老人在炉火边和你讲故事。后来我又有些不解,没有成语,没有比喻,没有心理描写,为什么还算文学大家?再看他的文章,写景的题目多写美食,写美食的题目又多写人物,这还真是当之无愧的“散文”。
不知不觉,我读到了《冬天》,触景生情,我慢慢读完,“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有喧腾腾的暖和,有稻草香味的床帐,有一个可以睡懒觉的寒假,有冬天喝暖暖的慈菇咸菜汤,有冬天的“逍遥”游戏,有快过年的气氛……一股幸福感渐渐涌上我身,作业试卷在我身旁掠去,我只身来到了一片雪地,远处一幢土房子冒着炊烟,白雪落满屋顶,却仍有腊梅从小院中探出。“吱呀”地推开深红的木门,热气四溢,一股淡淡糯米香涌来,定睛一看,汪老正着老花镜,小心翼翼放进汤圆。脸上洋溢着孩子般的笑,我走到他身旁,也笑了。
自在的生活态度,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在他眼里都很有趣,汪曾祺老先生的作品不经意间渗出人性的美好与诗意,让人拿得起,放得下,久读成瘾。
终于明白,已是读完这篇文章的傍晚,真正的好文章,不需要多美的词语、句子,而是需要美的心、善的眼去观察,真的文字去流淌。
曾经听过朱德庸一句话“大人和小孩看待的世界是不同的,大人是用眼看,小孩是用心看,然而眼睛往往会骗人的。”返璞归真,大概可能就是这样的罢。
草木的读后感篇八
三尺讲台,红绿操场,奋斗的少年,热血的青春,这是我将一生铭记的一全。在这里,我遇见了让我受益终身、印象深刻的老师;在这里,矗立着让我寄予深情、依依不舍的校园。今当远离,思绪万千之中,最是感恩之情盈溢满怀。
回首在一全的三年,最难忘怀的是老师们对教育事业的情怀与担当。
语文课上,张爽老师年轻热情,板书娟秀漂亮,总能妙语频出。每当我们考试受挫时,张爽老师的宽慰与鼓舞总能让我们如沐春风,即使失败也能马上重振旗鼓。她的温暖与从容来自于对教学真挚的热情。“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这本是我们考卷上一首普通的诗歌,但我注意到,当张爽老师声情并茂地为我们诵读此句时,她的眼底折出了光。那一刻,在她微扬的嘴角与坚定的目光中,我看到了她作为语文教师的职业自信与骄傲;那一瞬间,我亦突然发觉,教师这一职业,不是时代瞬息万变背景下的被动选择,而是一份热爱,是一种责任。她就像是一束光,带领我走出阴霾,指引我走向光明。
课堂之外,亲爱的老师们还充满了“童真”与活力,和我们成为了朋友。
“不要说我现在在挖苦你啊,我一会儿还会打你呢!”王博老师手持戒尺,“张牙舞爪”地“威胁”我们,却总惹来我们的一阵阵笑声。这种对付小学生的手段,早就被我们“识破”了!甚至有时,我们还会偷偷的`把他的戒尺藏起来。他是我们的“大朋友”,被我们亲切地称为“博儿”老师。虽然物理知识很难,可在轻松的氛围中,我们看到了物理的魅力与学习的欢乐。而我的物理也确实在高三这一年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
千言万语道不尽师恩难忘。在一全,我遇见了太多有趣的灵魂。
数学学科刘建秋老师与我们平等对话,她对数学的深入研究、她的专业素养让我折服。生物学科尚小双老师最是宽和温柔,被我们亲切地称为“小天使”。化学学科常海老师外表很“佛系”,却最是“心机深沉”,话不多说,却会在成绩单上把我的名字画上十来个圈。还有最与众不同,我最亲爱的“老班”――英语学科张丽老师。课堂上,她讲课直击重点,且善于引导;生活中,她时刻陪伴,对我们有求必应。作为班主任,她最重视对我们的思想教育,能洞察班里的一切动向,侦察能力极强,我怀疑她看完了柯南全集,真是一位既甜又飒的可爱“老班”!
满载这一切珍贵记忆的,是一草一木亦能予人启迪的一全校园。
四季变换,昼夜晦明,在时光的流逝中,我突然明白那句“少年的肩膀应担得起清风明月,草长莺飞”。当我走进操场,伴着激昂的跑操声响,看见天边缓缓升起的红日;当我走出教室,透过走廊尽头的窗口,看到温柔惊艳的夕阳;当我漫步校园,看到阳光下的小桥流水,青树翠蔓……我总会想:我就是那澄澈透明的少年,那追寻美好、追求梦想的少年。
转眼已度过三年时光,我即将走向高考的战场。高一的稚嫩模样仿佛还在眼前,王校长的军训寄语犹在耳边,“奋斗是青春的主旋律”,这句话我记了三年,此后亦必将陪我度过大学四年。学子即将远行,回望草木青青,静听书声朗朗,方知这里的一切都满含深情。不舍一全,难忘一全。
草木的读后感篇九
笔尖流转,勾勒着华夏的符号。娓娓而来,人间的一草一木传出芳香。
读《人间草木》,我才知道自己,曾经错过了那么多。
人间草木,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之中!汪曾祺笔下的芋头、豆芽、铁蒺藜、紫薇、秋花、冬树……无一不是隐秘在不为人所注意的小角落里。正是这样细小的生命,分织交绘我们这样美丽的世界。作为经历过风风雨雨的作家,拥有一双发现这些细小美好的眼睛,正是体现了汪曾祺细腻的心。
世间风物,平中显奇,谈中有味,既有浓郁的人文关怀,又弥漫着最独特的气质。短短一篇《螃蟹》,揭露了“凶恶和滑稽往往相似”的真理;一片《刀螂》,呼吁孩子们从电玩中解脱出来,回归自然的怀抱……我们自阳光从天际中露出便投入另一片光芒下——屏幕的光。手机屏幕的光,电视屏幕的光,电脑屏幕的光已将孩子们的视野与心团团围住,封锁。这样的孩子们又如何知道遛鸟的学问,逗虫的乐趣呢?在互联网世界不断壮大的同时,现实世界正在以残忍的速度不断缩小。
行者无疆。四周山色临窗透,一夜溪声入梦清。一叶飘落而知秋,一叶勃发而又春。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却又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由此可见,出门远行,价比千金。国子监、胡同、泰山、天山……这些孕育着一方文化的地方,其魅力并非文字可承载。汪曾祺就像一个拿着大口袋的寻宝人,来到一个大宝窟,只能带走其中一二藏在自己的字里行间。宅在屋子里的作家如同没有阳光雨水滋润的种子,即便深埋于沃土之下,也无法生根发芽,更别提枝繁叶茂了。艺术永远是源于生活,不懂得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之美的人,也无法写出动人的文字。
北平是汪曾祺先生人生的过客,但是他对这里的了解比我这个常住人士要多得多。关键就是他懂生活,懂发现。街边小草,枝头小鸟,也是锦绣山河中的一滴墨。关注这些一草一木,我们在能更好的诗意地栖息在这个世界中。
草木的读后感篇十
汪曾祺的书零零碎碎地读过一些,总觉得应当是散落在人间的月亮碎片,皎洁纯净,发着光令人心旷神怡。再读《人间草木》,便在其间看到了散落的光辉和烟火人间。
“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史铁生在他的《我与地坛》里说过。汪曾祺回忆起江阴的那个有着浓厚果香的'水果店,我想那个鲜活地立在江南小镇上的水果店,可能站在了一条胡同口,门口或许挂了一块破旧了的旗,就单单写了一个“果”字,或许有一个木制的牌子,上书“百香阁”,做工就精良了不少,文字也比单单一个“果”字文雅细致了许多。但是时令水果的店,没有几十年历史也是撑不起木制匾的,转念一想,有着如此深厚的果香,那应当有着许久历史,果香深深地浸到了做墙的木头板子里,果香和木头香气一起蕴孕。店门口是齐膝的门槛,不小心就要栽个跟头,一排排的果架上摆放着用篮子装着的时令水果,也许有十几种,也许只有几种。门口的台阶趴着一只狗,眼睛是亮的,和水果店里的葡萄一样,亮晶晶、水灵灵。买了一篮水果,店里卖水果的姑娘急忙赠了一小把枇杷叶,这姑娘,可能是戴望舒在雨巷里遇到过的,撑着油纸伞,慢慢悠悠走过,也可能是村上春树在晴朗天气里遇到的百分百女孩。店门外是黄昏的炊烟,胡同里洗洗涮涮的声音,散落一地的人家烟火气。
汪曾祺说:“我后来到过很多地方,走进过很多水果店,都没有这家水果店的浓厚的果香。”大约气味与彼时的心境都是相关的,果香浓郁的那段日子,他说,“那年我正在恋爱,初恋。”
汪曾祺的文字从来都是人间草木清香里慢慢走出来的,平淡如饮白水,越来越只依赖平淡的必需的生命点缀。就像夏天的一场雨,雨后清晨,暖暖的小小的水汽块儿触碰着肌肤,周围荡漾着花香与植物生气。
草木的读后感篇十一
汪曾祺写的《人间草木》这本书,这本书分为7辑,分别是人间草木、四方食事、脚底烟云、联大岁月、师友相册、平淡人生、文章杂事。
可买来之后这本书就真的被收藏了,因为自己总有很多理由说自己没有时间来读,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上周终于拿出时间拜读这本书一读便不舍得放下!里面没有空泛的好为人师的大道理,也没有宏大的人生题材,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弥漫着文人的情调。读他写的`植物我感受到的是闲情逸致,读他写的人物我享受的则是诗情画意……让我感触特别深刻的是汪曾祺先生笔下描写的那些植物,仔细读来真是一种享受,如流水般净化着浮躁的内心,联想现在的生活、工作,我们是不是过于匆忙,忽略了生活乐趣了呢?热爱自然,热爱植物草木,这是一种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托,古往今来,从来如此。
工作的时候积极努力,休息的时候,就需要有如本书一样的发现的眼睛和心情,如此,就会在生活的道路上,既有向前的飞奔,又有欣赏途中风景的收获。这就是我读过本书的最大收获。
草木的读后感篇十二
人世间,一草一木皆有情。春华秋实,万物生长,秋收冬藏,哪怕只是落叶的飘零,都带有极浓厚的感情在里面,不得不令人赞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然而这些感情都是一些经历过许多的人感悟出来的并赋予在人间万物身上的,所以说,草木之情即人之情。
诗人张九龄说:“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汪曾祺先生应该是对这句话体会最深的人。所以一切草木在他的笔下才如此具有人情味和灵性,这是其他的散文所没有的美。
汪曾祺在《人间草木》这本散文集中分别写了花草景致、各地风物、故乡美食、游记采风、难忘岁月、故人师长、平淡人生,篇篇都是精品。
我对文中关于葡萄的描写印象极为深刻,汪老用他的经历和细腻的感悟写出了葡萄的前世今生,那一株株葡萄在他的笔下有了鲜活的生命,我仿佛听到了那葡萄饮水的声音,甘泉在藤蔓里流动输送的声音,如此的美好和沁人心脾。一串串葡萄饱满诱人,水灵灵的惹人怜爱。
每当读汪曾祺先生的《人间草木》我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一位老者与你同坐在一个洒满冬日阳光的小花园里,时而指着那棵腊梅和你说起他从前的趣事,时而打趣地告诉你说,“煤块里竟然也能长出芋头”。
汪曾祺先生对于这些“人间草木”只是一种单纯的喜爱,一种寄托了自己的情思却不愿将之据为己有的喜爱。也许对于汪曾祺先生来说,一棵草木就是一件往事、一段深情。
在散文的后半部分,汪老回忆了他的生活经历,在《随遇而安》中,他将自己当右派的经历看为三生有幸,这是何等的洒脱,令人艳羡。汪老的文字总是平实质朴的,却又饱含了他的人生智慧。
草木的读后感篇十三
感叹自己的无知,汪曾祺,一位著名的作家,而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对他是一无所知,真是很惭愧!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
终于买到了他写的【人间草木】这本书,可买来之后这本书就真的被收藏了,因为自己总有很多理由说自己没有时间来读,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上周终于拿出时间拜读这本书,一读便不舍得放下!里面没有空泛的好为人师的大道理,也没有宏大的人生题材,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弥漫着文人的情调。读他写的植物我感受到的是闲情逸致,读他写的人物我享受的则是诗情画意……让我感触特别深刻的是汪曾祺先生笔下描写的那些植物,仔细读来真是一种享受,如流水般净化着浮躁的内心。
草木的读后感篇十四
就在今天早上,读完了汪曾祺老先生所写的散文集《人间草木》。本来想写个梗概给大家看看,结果发现编后记中写的很全,写出了汪老被草木动物观察的细致,也写出了情怀。那我只好没得写啦。转念一想,我也是一个颇爱草木的人。所以也就写写我与草木的二三事吧。
花里面我养过的花的品种搬着指头就可以算出来……但是我最爱家里的吊兰。我记得那还是上小学时爷爷送给我的一盆。嗯,到现在还活着!
有啥趣事呢?就是我家那盆吊兰本来好好的,后来不行了,叶子泛黄,有的枝条软弱无力。施肥浇水……都不管用,还是老样子。后来觉得是土壤不行了,我和妈妈就开始给花做手术。结果把土拿出来,把跟搬开,发现中间好大一个蛆。原来是它,换了新土,铲除了害虫。我的花自然健健康康,活到了现在。吊兰开花,花是白色的,白中带点绿,有着黄色的蕊。一切是那么淡雅素净,一切是那么有骨气。这也是我这么多年喜欢吊兰的原因。
我也喜欢竹子,同样也是喜欢她身上那股傲然挺立的气质,怎一个美字概括!
后来去了南方,见的花更多了,长在高高的大树上的,或者长在盆里面的,或长在地面上的,或者依偎在大树旁边的,颜色有紫的黄的红的白的……但是我更加觉得花应该种植在人比较少的地方,因为那样,少了喧嚣,多了几分安静,该赏花的人还是会去赏的。
汪老给《草花集》写了个序,还特别解释了一下草花不是花草,草花专指那些不名贵,但是容易种的花品种。随便把她丢在那个旮旯里,只要给一撮土就得。
最后啦,改编汪老的一句话做个结尾。
有的写,就写几个字;没得写,就空着,断断续续,长长短短。什么时候意犹未尽,就收场。当然我与小动物的那些故事也可以写成个《人间动物》但这名字些许就没那么雅致啦!
草木的读后感篇十五
感叹自己的无知,汪曾祺,一位著名的作家,而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对他是一无所知,真是很惭愧!汪曾祺(193月5日—5月16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
终于买到了他写的【人间草木】这本书,可买来之后这本书就真的被收藏了,因为自己总有很多理由说自己没有时间来读,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上周终于拿出时间拜读这本书,一读便不舍得放下!里面没有空泛的好为人师的大道理,也没有宏大的人生题材,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弥漫着文人的情调。读他写的植物我感受到的是闲情逸致,读他写的人物我享受的则是诗情画意……让我感触特别深刻的是汪曾祺先生笔下描写的那些植物,仔细读来真是一种享受,如流水般净化着浮躁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