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数学减法教案(热门19篇)
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指导工具,可以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教案的编写应考虑到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教学环境的创设。教案是教师根据各种课程标准和要求制定的一种教材编写工具,教案是教学原则和方法在具体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教案是教师授课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教案的编写要结合教学实际,具备可操作性和可操作性,教案的编写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教案的编写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希望对于教师提高编写水平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减法教案篇一
1、按要求构造三位数,会摆出三位数中的数与最小数。
2、能读和运用流程图做减法塔。
而对学生而言,虽然他们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接触了有关于“流程图”的知识,但在理解和具体应用上还较依赖于教师的枚举和讲解。所以,在一开始时,我让学生先尝试看懂流程体,并利用自己做的数卡摆一摆,试一试,在以例题为例,让学生真正理解流程图的意思,扫除理解上的可能遇到的问题。
果然,孩子们有了以下发现。
2、好像三个数构造出的减法塔最多是五层;
3、每次计算结果各个数位上的和一定是18。
其中第一个发现,在教师的适时引导下他们也找到了其中的道理。即,给三个数字,要把它摆成数和最小数,那么十位上的数一定是相同的;而且最小数的个位数一定大于数的个位数,这样在减的过程中一定会产生退位,所以得到的差的十位数必然是9。
对三年级学生而言,往往他们需要在尝试、讨论、在尝试、在讨论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创造性地解答实际问题。因此,我决得,给孩子从足的时间和思考的空间,是十分有必要的。
1、其实减法塔的层数都与9的分拆有关。即;
9(8—1)(五层塔)。
9(7—2)(四层塔)。
9(6—3)(三层塔)。
9(5—4)(二层塔)。
9、5、4,这三个数为一层塔。
在计算时可以将三个数中的数—最小数—1即相当于它相对应的层数。
2、三位数最多是五层塔,三位数和四位数有书本上流程图所揭示的特点,但五位数就没有这样的特点了。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更加觉得,让学生在游戏、尝试的活动中自己发现其中的规律,远远比直接告诉他们更有意义;其次,这样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时,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有用,但对于一些牵涉到数论的知识,可不求甚解,无需面面俱到。但教师可有意识地告诉他们一些有趣的规律,让他们享受拿来主义的快乐。但这对矛盾的解决则有赖于教师对教材的更好研究。
小学数学减法教案篇二
(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二、减法。
(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得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
小学数学减法教案篇三
1、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前后、左右、上下”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关于“前后、上下、左右”的空间观念。
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一、谈话引入。
二、看一看,说一说你的教室。
1、看看我们自己的教室前后、左右、上下有什么?先自己说一说。
2、同桌说一说。
3、全班同学交流。
三、想一想,说一说你小房间里的东西是怎么摆放的?
1、想一想,你小房间里的东西是怎么摆放?
2、说一说,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四、介绍你的文具盒。
指一指,说一说,你的文具盒的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
五、介绍火车站路线。
1、出示火车站的挂图。
2、学生用箭头画一画去火车站的路线。
3、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到火车站的路线,用上前后、左右、上下。
六、巩固练习。
1、书上63页第3题,看图回答问题。
2、完成随堂练习。一年级北师大版本数学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小学数学减法教案篇四
2.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分析、综合概括等能力,发展他们初步的学习能力。
教具准备。
1.水果式题、应用题的相关课件。
2.20以内退位减法的减法表挂图。
复习过程。
一、复习算法。
课件演示水果式题;
提问:20以内的退位减法,你是怎样计算的?
让生畅所欲言后,师肯定他们答案。
师让他们选择最易于接受的方法,再演示水果式题的其它题目。
二、复习减法表。
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挂图.板书: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师随意指一道式题,让生熟练回答。(可采用开火车、举红旗、爬山比赛、信鸽投信等多样形式活跃气氛)。
三、复习加、减法应用题。
让生观察图形,尝试自己编题.根据生编题情况,师再出示课本第95页第6题:
1.蝴蝶和蜻蜒一共有24只,其中蝴蝶有8只,蜻蜒有多少只?
(1)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想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用减法算?(因为要求蜻蜒有多少只.必须从一共有24只里去掉蝴蝶的只数,所以用减法.)。
(3)列式解答。
2.有蝴蝶8只,蜻蜒16只,蜻蜒比蝴蝶多几只?
(1)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想用什么方法解答,为什么用减法算?
提问;这道题还可以怎样提问题?(蝴蝶比蜻蜒少几只?)。
为什么也用减法计算?
3.你还能提怎样的问题呢?
根据学生编的加法应用题,分析列式解答,并强调为什么用加法来解答。
小学数学减法教案篇五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习得的基本技能之一。我把这一部分教材进行整合,把教材中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这两节课的内容整合到第一节课,集中教学计算方法,再安排练习课进行巩固复习。我比较了苏教版和北师大教材,发现用14-9作为例题最为合适,先从实际问题引入14-9,再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和生活经验,探索算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学具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在寒假里,婷婷、明明和小兰三个好朋友参加了社区的游艺活动,拍了不少的照片,你们想看看吗?(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中的套圈游戏)。
在这幅照片上,你们收集到哪些信息?
二、自主探究。
1、要知道“有几个圈没套中”,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指名回答并板书:14-9。
2、14减9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借助你手边的学具验证一下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再跟你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活动,讨论)。
3、学生汇报,随机板书:
预设:
a、一个一个的减;。
b、做减想加,9+(5)=14,14-9=5。
c、14-4=10,10-5=5。
提问:为什么要用14先减4?减去4后还要减几,你怎么知道的?
(课件演示拿走小棒的过程)。
d、10-9=1,4+1=5。
提问:10是哪来的?为什么要用10-9?
4、质疑:
仔细看一看,想一想,你对这些方法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5、练一练:
用你喜欢的办法计算13-8,并跟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课间休息)。
三、巩固提高。
1、口算(开火车)。(课件四)。
13-6=14-8=15-7=。
18-9=11-8=12-7=。
2、小鸟找家。(课件五)。
(1)观察图画,注意房子上面的数字。
(2)你想帮哪只小鸟找家?
(3)还有一只小鸟没有家,谁来想办法帮助它?
(4)一间房子只能住一只小鸟,那么我们大家就来给这只小鸟添一个家,好吗?
(学生齐答:15-9=6,课间添一个房子,小鸟回到了家)。
(有条理的板书:11-9=2,12-9=3,13-9=4,14-9=5,15-9=6,16-9=7,17-9=8,18-9=9,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看图列式。(课件六)。
详见教材p16。
4、发散练习。(课件七)。
()-()=7。
四、全课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小学数学减法教案篇六
1.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减法的算法过程,会用适合于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减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可用减法计算,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感受与同伴交流想法的乐趣。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和兴趣。
4.结合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教育和遵守公共秩序的思想教育。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可采取以下形式。
1.对口令。
师:我说1。
生:我说2,1和2组成3。
2.拍手对口令。
3.举牌对口令。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老师投影显示美丽的小湖,并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在波光粼粼,美丽的小湖里有3只美丽的鹤在快乐地歌唱,过了一会儿,1只鹤展开翅膀飞走了,(教师出示3只纸鹤,再慢慢移走1只纸鹤)。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体会。
2.学生跟随教师拿出自己折好的3只纸鹤,动手操作演示,3只鹤飞走1只鹤,就是从3只里面去掉1只,要用减法计算,用“-”号表示去掉,去掉后剩下是几就用数字几表示,也就是得数是几。教师边说明边板书等式:3-1=2。(学生体验减法的含义,也可用摆图片操作,并表述含义。)。
3.学生试读算式。教师启发学生说出其他能用3-1=2表示的事例。学生举例说说其他能用减法表示的事例。
例题。
2.教师提问:5减2得几?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分组交流想法,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让不同想法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算的过程。不论是点数法还是用数的组成计算,教师都给与鼓励。接着提问:如果不看图,不数指头,你会算吗?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可以分成2和3,所以5-2=3。
巩固练习。
1.出示课件1,动态显示:荷叶上原来有4只青蛙,“扑通”跳到水里1只。学生说说题意,再列式,交流算法。
2.出示课件2,学生说图意:架上原来有4只丝瓜,摘下2只,架上还有几只?然后学生列式完成,小组交流订正。
3.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5只纸鹤,你能用这5只纸鹤,摆出几种不同的减法算式吗?摆摆试试,看谁摆的多。
4.乘车游戏:5个同学做检票员,拿着车号,其他同学每人一张票,车票上数目的得数就是的要乘的车号。游戏开始,请同学们赶快上车,检票员检票后,上错车的同学给大家表演节目。
[巩固练习中的第1、2题,采用课件演示,提高。
总结评价。
1.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忆、小结,说说自己本课学习的主要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2.教师结合学生表现对本课作小结。
布置作业。
1.学生准备纸鹤,学具,数字卡片;
2.回家想一想,看一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减法?
教学设计说明。
一年级的小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就是要调动起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整节课我都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创设的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中受到感染,产生兴趣,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进而体验到参与学习、获得成功的快乐。
在本次课中,我首先设计了三个让学生动口、动手的对口令活动,学生很有兴趣,积极参与,复习了5以内数的组成,为本次课运用数的组成计算5以内减法做好准备。然后我用语言描述,并用纸鹤演示:“湖里的3只鹤飞走了1只,还有几只?”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接着用课件演示第二个问题情境例题:“5只蘑菇,小白兔采走了2只”,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草地上还有几只蘑菇?”列出算式后,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怎样算,多让不同算法的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再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计算,并让学生自己尝试写一些这样的减法算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巩固练习第1、2题用课件演示,分步进行,让学生先说题意,再列式计算,小组交流订正;还有一个练习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5只纸鹤能摆出几种不同的减法算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练习的最的是乘车游戏,这个游戏时在学生学习兴奋低点进行的,起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小学数学减法教案篇七
从课本的内容安排来看,例1第一小题要求用1、2、3、5、7、9六张数卡摆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小的三位数并计算它们的差。第二小题则是构成另两个三位数求差,交换数卡位置后再求差。例2要求从1、2、3、4、5、6、7、8、九张数卡中选六张摆两个三位数求最大差,最小差,及根据固定差摆算式。
学生对造减法塔这个环节很感兴趣,因此学生掌握得很快。这一层次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鼓励他们自己发现规律,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得到发展。同时这一环节也是难点所在,我加以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初步感知即可。并通过观察,思考和比较,让学生学着归纳小结,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接着我将减法塔转化为单纯的竖式,并告诉学生“高斯数学的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上课始,我先请学生们说说生活中你见过什么塔,它们使用什么建造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今天的减法塔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探究的欲望。
其次,我请学生读懂减法塔的流程图,理清思路。我通过电脑示例,教师板书,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开始——选数字——最大数——最小数——求差——数字相同否——是(结束),不是(再来)。然后学生尝试练习,选择书上的任一题操作。通过操作,投影仪展示,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易错的地方。如:第一次是挑选三个数中的最大三位数和最小三位数相减;第二次是挑选第一次差中三个数的最大数和最小数相减。
再次,学生通过自己操作,会发现规律。如:相减的差十位都是9;百位和个位相加等于9;造到最后一层塔的结果都是495,减法塔最多造5层等。我的三个班级情况各有不同,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进行深入探究。
最后,请学生总结。这堂课你有何收获,学生提及了减法塔的意义,减法塔的组成,相减查的规律等等。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不同程度地引导。
希望同学们学好知识,今天建造减法塔,将来为祖国建造更美丽的塔。
小学数学减法教案篇八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页、27页例题及做一做,第28页练习五第。
3、
4、5题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差和减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初步渗透函数思想。3.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减法的含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体会。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3-1。
1、(教师出示3个乒乓,再慢慢拿走1个)。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体会。
2.老师引导学生得出用减法计算,用“-”号表示去掉,去掉后剩下是几就用数字几表示,也就是得数是几。教师边说明边板书等式:3-1=2。(学生体验减法的含义,也可用摆图片操作,并表述含义。)。
3.学生试读算式。教师启发学生说出其他能用3-1=2表示的事例。学生举例说说其他能用减法表示的事例。
(二)、4-1。
1、教师出示4只气球,慢慢放走1只气球,还剩下几只气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尝试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说出4-1=3的含义,齐读算式。
(三)、教师引导学生看图思考,体验减法含义。
第26页做一做,学生独立看图表述含义。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2)、学生分组交流想法,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让不同想法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算的过程。(3)、汇报、展示、交流。不论是点数法还是用数的组成计算,教师都给与鼓励。接着提问:如果不看图,不数指头,你会算吗?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可以分成2和3,所以5-2=3。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第27页做一做让学生说出减法算式的含义。
2.出示课件1,动态显示:荷叶上原来有4只青蛙,“扑通”跳到水里1只。草地上原来有4只羊,一会儿跑走2只,草地上还剩下几只羊?学生说说题意,再列式,交流算法。
3.出示课件2,学生说图意:
1、架上原来有4只丝瓜,摘下2只,架上还有几只?
2、消防池里有5把铁楸然后学生列式完成,小组交流订正。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减法算式表示。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说一说这节你都学到了什么?
教师结合学生表现对本课作小结。回家想一想,看一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减法。
板书设计:
减法。
3-1=2减号。
3减1等于24-2=25-2=3教后反思:在本次课中,我首先设计了三个让学生动口、动手的对口令活动,学生很有兴趣,积极参与,复习了5以内数的组成,为本次课运用数的组成计算5以内减法做好准备。然后我用语言描述,并用纸鹤演示:“湖里的3只鹤飞走了1只,还有几只?”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小学数学减法教案篇九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根据特点正确、合理地选择方法进行计算。
(3)通过思考题探究,培养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提高探究能力。
重点、难点:根据特点正确、合理地选择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备注。
1、口算。(下面这些题目你能很快说出结果吗?为什么?)。
1-1/8-52又3/14+4+1又11/144-1/3-1/6。
4又7/10+2+1/105-1/5-3/52又1/5+4/9+1又7/8。
(1)学生谈谈看法后即计算。
(2)反馈时请举例说明“怎样算比较简便”。
2、揭示课题:带分数加减练习。
1、先说说下列各题该如何计算,并独立完成。
3又11/18+7/10+2又1/610-4又6/7-2/5。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板演。
(2)反馈计算思路,设问:为什么题目中不要用简便方法计算,而你对第4题则用了简便方法计算。
2、引导讨论:计算带分数加减法,要观察数据特点,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则尽量用简便方法计算。
3、专项练习:下列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交换互批,并说说思路。
(3)全班交流。
1、谈话导入应用性练习。
2、选择正确的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1)4又2/3与1又5/9的和,再加上2又5/6得多少?
教学过程。
备注。
c、4又2/3+2又5/6+1又5/9。
(2)6减去3又5/6的差,再减去1又1/8,得多少?
a、9又17/20-2又2/3b、9又17/20-(2又2/3+2又2/3)。
c、9又17/20-2又2/3-2又2/3。
(对第3题可扩展,设问:还有其他列式方法吗?如9又17/20-2又2/3×2)。
3、应用题练习。(要求选择两题完成,喜欢做哪两题就做哪两题)。
(学生练习时,教师巡视及时补差)。
1、学生带分数加减法的一些知识、方法、注意点等。
2、全班交流。
1、教师提出要求:先算算看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交流。
3、引导学生,再举一些例子。
4、:强调学习数学的态度及学法指导,并提出课后要求:你去找找看,在一些数学计算中,你能发现一些规律吗?把发现的规律拿出来,我们在数学活动课中全班学生进行交流。
本节课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在练习中,主要是要学生能根据特点正确、合理地选择方法进行计算,这样才能提高正确率。
小学数学减法教案篇十
活动目标:
1、学习4的加减法,体验减法运算的乐趣。
2、能熟练地完成4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蘑菇小卡片、数字卡、小动物图片、食物算式卡。
活动过程:
1、采蘑菇。
播放“采蘑菇的小姑娘”歌曲,请小朋友玩采蘑菇游戏,每个篮子只装4只蘑菇。
2、给小动物分蘑菇。
(1)师:有一只小兔子过来了,请你把一只蘑菇给小兔子,你还有几只蘑菇呢?
(2)列出算式4—1=3,请幼儿说出4、1、3的含义。
(3)继续给小兔子分蘑菇,并用算式4—2=2、4—3=1表示,让幼儿理解减法的含义。
3、游戏“给动物喂食”,复习4以内的减法运算。
玩法:根据动物要吃的食物,给动物喂食,食物身上都有一道算式题,只要把算式题算出来,就可以需喂给小动物了。
活动延伸。
1、数学区提供看图列减法算式活动。启发幼儿仔细观察图片的变化,讲述图画的含义,并把算式填写完整。
2、阅读幼儿园书p21“数云彩”任务。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教师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幼儿在互相启迪、互动互学中促进幼儿不断思考,不断获得有益经验,促进其“善”学。幼儿的兴趣被引发了,他们都争抢着参加各种游戏,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材料,让幼儿通过实物演示、操作、能形象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教师也积极地参与活动中去,师幼配合得很好,教师能够根据幼儿的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通顺、流畅。“热闹”而不“杂乱”,当时听课的教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赞叹这次活动很成功。
小学数学减法教案篇十一
让孩子学数数,最好的方法就是边玩边学。选择数数的方式可以是吃的水果,可以是写字的铅笔,可以是自己的小手指,也可以是玩耍的小积木块。
总之一切小物体,都可以用来当作孩子学数学的工具。本教案主要针对幼儿园小班的孩子,教他们认识0-4这几个数字。不但能嘴巴说出来,还能动手把相同数字的物品摆出来。
活动过程:
1、拍手游戏《你说我答》让幼儿复习2、3两数的关系。如:
师:小朋友告诉我,比1多1就是几?
生:比1多1就是2。
(1)比2少1就是几?
(2)比2多1就是几?
(3)比3少1就是几?
3、请幼儿学当小主人,教师说出家里来了1个客人,幼儿从篮子里取出1个苹果招待客人,按次序取出3个苹果,通过操作知道1添上1变成2,2添上1变成3。
4、启发幼儿运用知识的迁移学习3个添上1个变成4个。教师提问:3个怎样变成4个?让幼儿边思考边操作。根据操作得出结论:3添上1是4。
5、教师出示4个儿童卡片,让幼儿手口一致地数出来了几个小客人?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请幼儿取出相应数量的食品招待客人(4个糖果,4块饼干、4杯可乐……)。
6、游戏《捉迷藏》巩固幼儿点数4以内的数量。幼儿到活动室寻找事先放置好的卡片,数一数卡片上有几个小朋友,并把总数告诉教师。
7、游戏《四人手拉手》,幼儿四散活动,边走边念儿歌:“我们都是好朋友,走呀走呀走呀走,快快变成四人手拉手。幼儿立即四人一组手拉手围成圈,并点数人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数学减法教案篇十二
一.设计意图:
幼儿园小班设计这个数学教案,教幼儿认识数字4,复习4以内数字的数数。教学的过程也遵循了先让小朋友口头说数,再说出总数,最后用变魔术(游戏)的方式让幼儿按数字4取物,并且给予奖励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此课堂既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完成了数字4的学习,也激发了幼儿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学前分析:现在的幼儿基本上已经掌握基本的数字概念。一些简单的数字认识。所以进行数字4的教学就比较简单了。
三.教学目标:
1.会手口一致地点数数量4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
2.认识数字4,知道它代表的实际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感知并认识数字4。
五.教学准备:
1.关于学习数字4的ppt。
2.准备一个箱子,装有4朵花,4只笔,4个小兔子玩偶,4个小球等等。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大大的阿拉伯数字“4”,提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看黑板上这个数字4,你们觉得它长得像什么呢?”(幼儿:像红旗、小船、企鹅……)。
2.过程:(一)a.打开ppt,先放一张苹果的图片,提问小朋友有几个苹果;再加一张苹果的图片,再问幼儿;再加一张苹果的图片,继续问幼儿;最后再加一张苹果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总数(4个苹果。)。
b.(放香蕉的图片)用同样的方法手口一致点数4跟香蕉。
c.(放草莓的图片)用同样的方法,请一位幼儿站起来数数,并说出总数。(说对了给予表扬,说错了就耐心指正。)。
d.(放西瓜的图片)用同样的方法,再请一位幼儿站起来回答。
(二)a.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魔术箱,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待会儿老师会说一个数字和一样东西,请小朋友仔细听好了,老师会请一个厉害的魔术师来变魔术啦!
b.教师:“四只兔子!”(请一位幼儿上台,去魔术箱里找四只兔子并拿出来,边拿边数,教师可以在一旁给予提示。幼儿拿对并且说对了的话老师奖励一朵小红花。)。
c.教师继续:“四只笔!”(方法同以上)。
d.教师再继续说:“四朵花!”(方法同以上)。
e.(教师观察幼儿学习的成果,根据实际情况或幼儿的兴趣来决定请几位幼儿上台尝试。)。
3.结束: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数字4,小朋友们都学习的非常好,也非常积极,所以老师要给我们每一位小朋友送上一朵小红花。
七.课堂延伸:
要幼儿回家后和父母一起复习数字4和4以内的数数,第二天来幼儿园跟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小学数学减法教案篇十三
活动目标:
1、学习4的减法、理解每幅图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走掉”“还剩”的含义。
2、学习运用简明的语言讲述减法算式所表达的图意。
3、培养幼儿审题的意识。
活动重点:
能根据图意讲述并列出4的减法算式。
活动难点:
理解“走掉了”“还剩下”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拍手碰球游戏:你的球和我的球和起来是4。
t: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
y:嘿嘿、你的1球碰3球。(集体游戏――个别游戏)。
请幼儿讲述4的加法分别是哪两道算式题:
1+3=3和3+1=32+2=4(幼儿都能准确地说出答案)。
(1)看图讲述。
提问:“黑板上的三幅图记的是一件事、每幅图用一句话能讲清楚吗?”
“如果用算式记录应该怎样记录呢?”
(2)引导幼儿用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列出另一个算式:4-3=1。
(3)看图讲述。
1、引导幼儿描述:
盘子里有4个梨子、烂掉了2个、还剩下几个苹果?
4―1=3。
4―3=1。
4―2=2。
2、(请幼儿讲述)。
3、幼儿作业:看图列算式。
小学数学减法教案篇十四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4以内的数量,认识数字4知道它能表示物体的数量。
2、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大小的差异进行4以内数的排序。
3、要求幼儿能听清老师的指示语,并能按指示语活动。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实物卡片1—4,贴绒大数卡1—4。
活动过程。
一、复习对数字1,2,3的认识。
1、拍手数数游戏:
师:今天我要和小朋友来玩一个游戏:现在我们一起来玩看数拍手的游戏。数字是几就拍几下手,听好口令:预备—拍!拍完后说说:数字几,我拍了几下。
2、听听老师拍了几下,在拿出相应的数字。
师:现在老师来拍铃鼓,你们仔细听,数一数,看看老师拍了几下,然后再找出相应的数字。
二、感知4以内的数量。
1、黑板上出示实物卡片:
师:黑板上有什么?它们各有几只?集体点数验证4数量的实物卡。请一个朋友按动物数量多少给它们排队,想一想,谁排在最前面。
三、认识数字4。
1、出示1—4的数卡。
师:4像一面小红旗。
2、为实物匹配数卡,知道数字能表示物体的数量。
师:请小朋友给小动物找数字朋友,小动物有几个就送几的数字朋友,一边送一边说:几只__,送数字几给你做朋友。
师:4除了表示4只猴子一外,还可以表示什么?(数字4还可以表示4个苹果,4个橘子等)。
四、幼儿操作活动。
1、请给每个数字找实物卡做朋友,找对了就送给它,看谁找的对,说的好。
2、活动评价。
小学数学减法教案篇十五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4、5,知道他们的实际意义。
2、能对5以内数量的物体进行排序。
3、能仔细倾听,并按指令进行活动。
活动准备:1-5的数卡和实物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复习数字1、2、3。
1、今天老师想和我们小朋友来玩一个“看数字拍手”的游戏,好不好?
2、介绍游戏玩法:老师出示数字卡片,幼儿先读出数字,再根据卡片上的数字进行拍手,要求幼儿听口令:预备—拍!幼儿才能拍。
3、教师出示数字1、2、3,进行游戏。
(教师可加快举卡的速度,培养幼儿的敏捷性)。
4、那除了用拍手来表示数字,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呢?
(拍肩、拍腿、拍头、跺脚……)。
游戏好玩吗?瞧,这里来了什么?有几个呀?
(教师出示1—5的实物卡片)那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教师相应地贴上数字1—5)并让幼儿再次认读。
二、认识数字4、5。
(教师出示4、5)请小朋友来看看4象什么?
4可以表示4只帽子,那还可以表示什么呢?(幼儿自由说)。
5象什么呢?5在这里表示什么?还可以表示什么?(幼儿轮流接着说)。
三、排序活动。
2、幼儿操作活动,教师个别指导。
3、你们真能干,谢谢你们小朋友的帮忙。
小学数学减法教案篇十六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23283563。
203()()()()()()。
72317529。
()()()()()()()()。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
(1)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
学生汇报。(一至五年级参加“世博会”的各班人数)。
(2)出示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3)提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求一共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一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计算,列式:35+34。
(4)这个算是如何计算?互相交流算法。
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2:除此之外,同时把这两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然后进行计算也很简便,34看成30+4,35看成30+5,先算30+30=60,4+5=9,再算60+9=69。
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口算方法。
(1)出示问题: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列式计算:39+44。
(3)学生尝试计算39+44,并说说算法。
经学生自由讨论,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a、39+40=7979+4=83。
b、30+44=7474+9=83。
c、30+40=709+4=1370+13=83。
3、比较算式,发现规律。
师:对比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个位数相加不进位,后者个位数相加进位。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4+21=15+55=61+39=35+66=23+28=32+46=。
53+36=37+54=15+65=18+26=41+56=13+29=。
2、春节小明用压岁钱买一个玩具汽车39元,买一个天线宝宝75元,问他一共用去多少钱?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并在小组内互检。
1、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我们要利用这个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你还有哪些疑问的地方?
小学数学减法教案篇十七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如何在组织教学时,让孩子们感兴趣,提高主动学习的欲望呢。《纲要》中明确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为了创设一个让幼儿的主动探究学习的空间,我们为幼儿营造了一个游戏的情境空间,让幼儿在“布置水果店”“购买水果活动”等一系列操作、游戏活动中主动获得“5的加减法”的有关经验。
1、学习5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加减互逆的关系。
2、能用较完整地语言口编应用题,会正确书写加减法的算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3、能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1、和幼儿一起创设贝贝水果店(共分为4块,并贴有不同的与每组幼儿身上颜色相同的即时贴),带有不同数字(圆点)的玩具40个,装水果的小盒每组5个(上面贴有数字5)。
2、教师用的大展示板2张(田字格)。
3、幼儿每5人为一组,每组幼儿身上贴不同颜色的即时贴;供幼儿记录的记录卡40张(田字格);每人一个信封,装有硬纸币5个;泡沫垫20块。
一、请幼儿与教师一起布置贝贝水果店。激发幼儿收拾、整理的愿望。
教师:“今天早上,小朋友把幼儿园的许多水果玩具,都贴上了价格标牌,现在我们一起把它布置成贝贝水果店吧!”
1、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水果身上有不同数字的粘贴。
教师:“小朋友看。水果身上有什么?”引导幼儿发现卡片上的数字和圆点数是相同的。
2、教师提出整理的要求:
观察每个盒上的大小、数字,引导幼儿了解每个盒里只能放两个水果,它们身上的.数字相加必须等于5。教师举例:先拿一个数字是4的水果放好,启发幼儿说出再应该拿数字是几的水果(1)。
请幼儿观察小盒下面的记录纸,教师边启发幼儿想一想应该怎样写加法算式记录整理结果(4+1=5),边出示写好的算式。
请幼儿观察小筐上的即时贴颜色,告诉幼儿负责整理与自己身上即时贴颜色相同的区域。
看哪组幼儿整理的快,记录的准。
3、幼儿分组记录,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及时记录整理结果,并督促幼儿整理后马上回位子坐好,鼓励整理好的幼儿可互相交流自己的记录结果。
4、全部整理后,与幼儿一起检查整理结果是否正确。
1、教师以算式的形式在展示板上展示幼儿记录结果。引导幼儿讲讲算式所代表的意思,理解加法交换的规律。
2、鼓励幼儿给水果店取个好听的名字。
1、教师:“水果店布置好了,我要5元钱去买一个喜欢的水果(拿出信封里的5元钱),我买了一个4元钱的※※,还剩几元钱?应该怎样记录?”教师出示范例5-4=1。
2、请幼儿从小椅子下取出信封,看看里面有几元钱?请幼儿用手里的5元钱到水果店买喜欢的水果。
3、提出要求:每人只买一个水果,并把自己花了多少钱,剩了多少钱也要向老师一样记录下来。
小学数学减法教案篇十八
教学目标:在学生理解4的组成及初步理解减法意义的基础上,能真确地计算4以内的减法。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教学挂图、学具盒、实物、磁性贴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
1.口答:
4443。
/\/\/\/\/\。
3()1()()22113。
1+1=()2+1=()3+1=()2+2=()。
2-1=()3-2=()3-1=()1+2=()。
2.看图写算式:
()+()=()()+()=()。
小学数学减法教案篇十九
学习目标:
1、理解3和4所代表的实际意义。
2、读3和4.
重点活动:书写3和4。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认识数量3和4。
1、教师引导幼儿数一数手中的小棒和三角形有几个。数后交流,展示结果。
2、小组合作数2根小棒再添1根是几根?再添一根呢?讨论交流,展示结果。
活动二:游戏。
1、幼儿根据教师拍手的下数摆小棒。(师巡视其它小组)。
2、2个苹果再添上1个是多少,一样多吗?幼儿回答并摆出小棒。
3、教师板书3和4,幼儿读、记、书写3和4.
4、练习第2页上的作业。
5、找出教室里相应3和4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