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音版一年级静静地夜教案(专业15篇)
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与反思等要素。编写教案前,要仔细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范文中展示了合理的教学目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教学方法。
人音版一年级静静地夜教案篇一
2、聆听《我的小鸡》。
3、扮演《母鸡叫咯咯》。
4、扮演《下蛋啰》。
1、通过聆听、扮演,表示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认识铃鼓和响板,并通过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其演奏方法。
3、能够自编动作参与扮演。
1.管弦乐《公鸡母鸡》。
《公鸡母鸡》选自法国作曲家圣-桑1886年所作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这部组曲由13首带有小标题的小曲和终曲组成,分别是(1)序奏与狮王进行曲;(2)公鸡母鸡;(3)骡子;(4)乌龟;(5)大象;(6)袋鼠;(7)水族馆;(长耳朵的角色;(9)森林深处的杜鹃;(10)鸟舍;(11)钢琴家;(12)化石;(13)天鹅。
《公鸡母鸡》首先由钢琴和小提琴采用以同音反复组成的音调和顿音,模仿母鸡咯咯的啼叫声,仿佛刚刚下了蛋的母鸡在报喜。接着钢琴模仿公鸡的啼叫声。公鸡和母鸡的叫声交织在一起,乐曲情趣盎然。
2.童声合唱《我的小鸡》。
《我的小鸡》是一首阿塞拜疆儿童歌曲,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这首歌的曲式不规范,类似带再现的三段体,和声大调式。旋律活泼、明快,口语化的歌词亲切、上口,词曲结合自然而紧密,首尾呼应。
3.歌曲《母鸡叫咯咯》?
《母鸡叫咯咯》是一首活泼有趣的德国民歌。歌曲的节奏规整,旋律巧妙地运用了同音反复和小跳、重复和变化重复等手法模仿了母鸡生蛋的啼叫声,很形象、有趣。歌词译配也很有特点,生动地描绘出母鸡生蛋时“脖子伸伸、两翼扑扑”的高兴样子。
4.歌曲《下蛋啰》。
《下蛋啰》是一首2/4拍、民歌风的创作歌曲。歌曲形象地表示了大母鸡生蛋的得意样子。歌曲中大母鸡的叫声完全用节奏表示,说说唱唱很有情趣。歌曲的音域只有五度,极适于低年级同学演唱和扮演。
本课的内容非常的有童趣,同学会非常喜欢听喜欢唱,同学掌握起来也比较的轻松。
第一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
1、欣赏乐曲《公鸡母鸡》。
2、学唱歌曲《母鸡叫咯咯》。
3、扮演歌曲《母鸡叫咯咯》。
4、打击乐器“响板”学习。
1、通过欣赏乐曲《公鸡母鸡》,引导同学练习用简单的图形表示音乐的形象。
2、听唱法学习歌曲《母鸡叫咯咯》,通过教师范唱,同学轻声随唱的过程,协助同学理解歌曲表示母鸡生蛋后人们报喜的意图。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为《母鸡叫咯咯》创编动作,学习用动作表示自身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同学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扮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4、认响板并学习其演奏方法。
录音机,投影。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同学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扮演和唱。
3.小练习:打击乐器:
1)响板的认识(简单介绍)。
2)学习响板的演奏方法。
1.欣赏乐曲《公鸡母鸡》(引导同学认真听乐曲,区分公鸡母鸡的叫声。采用图谱表示的方法。)。
1)谈谈“公鸡、母鸡”等有关常识;
2)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提示同学可用自身认可的图形表示所听到的音乐形象。
3)复听时可自编动作学做公鸡母鸡的动作进行扮演。
2、听歌曲录音《母鸡叫咯咯》;引导同学边拍边轻声随唱,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扮演歌曲《母鸡叫咯咯》,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同学用打击乐器“响板”为同学作伴奏),从同学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扮演。三、小结:鼓励与褒扬,指出缺乏之处。
第二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
1、欣赏乐曲《我的小鸡》。
2、学唱歌曲《下蛋啰》。
3、扮演歌曲《下蛋啰》。
4、打击乐器“钤鼓”学习。
1、欣赏乐曲《我的小鸡》,引导同学通过自编动作表示体验音乐活泼、欢快的情绪。
2、听唱法学习歌曲《下蛋啰》,通过教师范唱,同学轻声随唱的过程,协助同学理解歌曲表示母鸡生蛋后人们报喜的意图。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为《下蛋啰》创编动作,学习用动作表示自身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同学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扮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4、认铃鼓并学习其演奏方法。
录音机,投影。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同学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扮演和唱。
3、小练习:打击乐器:
1)铃鼓的认识(简单介绍)。
2)学习铃鼓的演奏方法。
1、欣赏乐曲《我的小鸡》。
1)谈谈人与鸡的有关常识;
2)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提示同学可用自身认可的图形表示所听到的音乐情绪(也可能通过选择表示音乐情绪)。
3)复听时可自编动作学做“我与鸡”的欢快动作进行扮演。
2、教师范唱歌曲《下蛋啰》;引导同学边拍边轻声随唱,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鼓励与褒扬,并指出缺乏之处。
人音版一年级静静地夜教案篇二
2、聆听《我的小鸡》。
3、表演《母鸡叫咯咯》。
4、表演《下蛋啰》。
1、通过聆听、表演,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认识铃鼓和响板,并通过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其演奏方法。
3、能够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1.管弦乐《公鸡母鸡》。
《公鸡母鸡》选自法国作曲家圣-桑1886年所作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这部组曲由13首带有小标题的小曲及终曲组成,分别是(1)序奏与狮王进行曲;(2)公鸡母鸡;(3)骡子;(4)乌龟;(5)大象;(6)袋鼠;(7)水族馆;(长耳朵的角色;(9)森林深处的杜鹃;(10)鸟舍;(11)钢琴家;(12)化石;(13)天鹅。
《公鸡母鸡》首先由钢琴和小提琴采用以同音反复组成的音调和顿音,模仿母鸡咯咯的啼叫声,仿佛刚刚下了蛋的母鸡在报喜。接着钢琴模仿公鸡的啼叫声。公鸡和母鸡的叫声交织在一起,乐曲情趣盎然。
2.童声合唱《我的小鸡》。
《我的小鸡》是一首阿塞拜疆儿童歌曲,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这首歌的曲式不规范,类似带再现的三段体,和声大调式。旋律活泼、明快,口语化的歌词亲切、上口,词曲结合自然而紧密,首尾呼应。
3.歌曲《母鸡叫咯咯》。
《母鸡叫咯咯》是一首活泼有趣的德国民歌。歌曲的节奏规整,旋律巧妙地运用了同音反复和小跳、重复和变化重复等手法模仿了母鸡生蛋的啼叫声,很形象、有趣。歌词译配也很有特点,生动地描绘出母鸡生蛋时“脖子伸伸、两翼扑扑”的高兴样子。
4.歌曲《下蛋啰》。
《下蛋啰》是一首2/4拍、民歌风的创作歌曲。歌曲形象地表现了大母鸡生蛋的得意样子。歌曲中大母鸡的叫声完全用节奏表示,说说唱唱很有情趣。歌曲的音域只有五度,极适于低年级学生演唱和表演。
本课的内容非常的有童趣,学生会非常喜欢听喜欢唱,学生掌握起来也比较的轻松。
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公鸡母鸡》。
2、学唱歌曲《母鸡叫咯咯》。
3、表演歌曲《母鸡叫咯咯》。
4、打击乐器“响板”学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公鸡母鸡》,引导学生练习用简单的图形表现音乐的形象。
2、听唱法学习歌曲《母鸡叫咯咯》,通过教师范唱,学生轻声随唱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表现母鸡生蛋后人们报喜的意图。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为《母鸡叫咯咯》创编动作,学习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4、认响板并学习其演奏方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小练习:打击乐器:
1)响板的认识(简单介绍)。
2)学习响板的演奏方法。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公鸡母鸡》(引导学生认真听乐曲,辨别公鸡母鸡的叫声。采用图谱表示的方法。)。
1)谈谈“公鸡、母鸡”等有关常识;
2)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提示学生可用自己认可的图形表示所听到的音乐形象。
3)复听时可自编动作学做公鸡母鸡的动作进行表演。
2、听歌曲录音《母鸡叫咯咯》;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母鸡叫咯咯》,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响板”为同学作伴奏),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我的小鸡》。
2、学唱歌曲《下蛋啰》。
3、表演歌曲《下蛋啰》。
4、打击乐器“钤鼓”学习。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我的小鸡》,引导学生通过自编动作表现体验音乐活泼、欢快的情绪。
2、听唱法学习歌曲《下蛋啰》,通过教师范唱,学生轻声随唱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表现母鸡生蛋后人们报喜的意图。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为《下蛋啰》创编动作,学习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4、认铃鼓并学习其演奏方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小练习:打击乐器:
1)铃鼓的认识(简单介绍)。
2)学习铃鼓的演奏方法。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我的小鸡》。
1)谈谈人与鸡的有关常识;
2)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提示学生可用自己认可的图形表示所听到的音乐情绪(也可能通过选择表现音乐情绪)。
3)复听时可自编动作学做“我与鸡”的欢快动作进行表演。
2、教师范唱歌曲《下蛋啰》;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人音版一年级静静地夜教案篇三
《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他的诗想象丰富,风格飘逸豪放。以下是“小学音乐静夜思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说教材。
《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他的诗想象丰富,风格飘逸豪放。《静夜思》写的是游子月夜思乡之情。作者以一个游子的身份神驰万里,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表达了游子强烈的思乡情感。这首诗语言凝炼,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说教法学法。
这首诗通俗易懂,家喻户晓,有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倒背如流。但是多数学生在朗读古诗的韵味上缺乏锻炼。所以教学本诗,应重在吟诵,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说教学过程。
结合本课的特点,教学要求,本课设计了四大环节,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二自读自学,三朗读感悟,四总结升华。
1、通过师生对话,同学们喜欢背古诗吗?你会背哪首古诗?能背给大家听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从学生的实际入手,针对学生爱表现的特点引起学生对古诗的浓厚兴趣,并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出示课件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收集、展示资料的过程,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范读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边看图边欣赏。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古诗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在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中,在欣赏优美画面和动听的音乐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5、朗读注重对朗读的评价,提高朗读能力。教师一定要兼顾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力求使不同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在读中注意对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体验读诗的乐趣,感悟强烈的思乡之情。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使“读者爱读,听者专注”,师生共同探讨读古诗的方法,互听互评,共同进步,极大地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6通过小结感悟挖掘、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进而产生情感的共鸣,进一步体会浓浓的思乡之情。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人音版一年级静静地夜教案篇四
通过聆听中外两手摇篮曲,感受优美抒情、轻柔安定地意境。体会本课主题“静静地夜”,学习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婴幼儿睡着了》,并能用动作表示自身感受到的情感和意境。
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闪烁的小星》,用画星星的方式表达自身对高音的感受。
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各种物品的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用欢快的动作扮演集体舞《星光恰恰恰》,体验欢快的情绪,增强身体动作的'协调性。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歌曲安定、舒适的意境,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引导同学自身编创动作,扮演《闪烁的小星》初步懂得音的高低和强弱。
速度快慢,强与弱的对比在同学歌声中的体现。
教时布置:二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
学唱《小婴幼儿睡着了》。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一,放音乐,听音乐律动进教室。
二,欣赏歌曲《摇篮曲》。
请同学跟着音乐自由地做轻柔的动作。
同学先听一听,在说一说听了这首歌曲你想到了什么?
生答:感觉很舒服,想睡觉了。
师:对啊,这首歌曲叫《摇篮曲》,是妈妈抱着婴幼儿唱的,婴幼儿听着就会睡着了。
看图片。
新歌教学。
1,揭示课题。
听《小婴幼儿睡着了》。
小朋友跟着音乐轻柔的拍节拍,体会歌曲甜美的意境。
生齐读课题。
2,跟老师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学唱歌词。
采用听唱法。
处置歌曲:
生答:妈妈师最喜欢婴幼儿的,我也最喜欢妈妈了,我要轻轻的唱,唱得响了婴幼儿会睡不着觉的。
5,师小结:要唱的轻柔、连贯。
有表情的唱一唱。
小组讨论结尾怎么唱。
试着各小组的设计,比一比哪一组设计得最好。
讨论并说一说。
打击乐伴奏请小朋友自身说说碰钟得力度和音色,轻轻得为歌曲伴奏。
分小组练习,用不同得形式扮演唱歌曲。
汇报演出。
小结。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复习小《婴幼儿睡着了》。
学唱《闪烁的小星》。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
一,复习歌曲《小婴幼儿睡着了》。
同学跟琴有表情地演唱,边唱边扮演。
导入:
师:唱这首歌曲时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好象就躺在妈妈地怀抱里,真舒服啊!
生扮演。
新歌教学:
师:师啊,一闪一闪的星星布满了整个天空,真漂亮啊!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空放光明,好象千万小眼睛。
生齐读课题。
生听范唱。
生跟师朗读。
师:今天呀,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闪烁的小星》。
听录音范唱。
朗读歌词第一段。
边读边加入拍手,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拍手心。
学唱第一段歌词。
处置第一段歌词:
请小朋友分小组讨论:第一段歌词应该唱得响一点还是轻一点啊,为什么呢?
小组讨论回答。
小朋友说:要唱的轻一些,星星师一闪一闪的,象我们眨眼一样,不是很重的,所以要轻点。我们唱的响了,星星会害怕的。
生有表情的演唱。
学习第二段歌词。
处置第二段歌词。
生自身设计动作,扮演歌曲。
完整的唱。
跟老师唱歌名,感觉音的高低,然后老师唱唱名,请同学画出不同高低的星星。
学习《星光恰恰恰》。
听音乐感受歌曲情绪。
分小组跟音乐跳一跳。
师讲解基本动作,可自由创编。
如:走步、转身跳、扭腰臀等。
放音乐《星光恰恰恰》。
听音乐律动出教室。
人音版一年级静静地夜教案篇五
《星光恰恰恰》是人音版第一册第五课的表演课,是一节歌舞课,教材编写组专门为学生选编了活泼轻快的一段旋律,作为集体舞的音乐。根据学生对音乐自我感受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创编动作,让学生能和着音乐跳一跳集体舞《星光恰恰恰》。
培智三年级共有10名学生,学生的情况也较为复杂,其中智力残疾的占多数,有二名脑瘫学生,音乐的感受感知能力要强于其他班级,在平时的音乐课上表现的也较好。
a组:完成音乐的歌唱,完整的演唱歌曲并能理解歌词的内容,能够根据舞蹈做相应的律动。
b组:能基本完成音乐的模唱,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来。
c组:能够安静的聆听音乐,感受音乐。
通过聆听《星光恰恰恰》,听辨铃鼓与小鼓的音色,并能用铃鼓为音乐伴奏。
用欢快的动作表现《星光恰恰恰》,体验欢快的情绪,增强身体动作的协调性。
听唱法实践法体验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歌曲的学唱与欣赏,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愉快的生活感受每一天。
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以音乐文化为主干进行歌曲新授,通过唱、舞、奏、创等音乐实践,让孩子在情境体验、在情感共鸣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感受歌曲风格。
1、能够有感情的熟唱歌曲。
2、能够让每一个孩子都积极的投入到音乐活动中来。
钢琴多媒体课件奥尔夫打击乐器等。
师生问好:同学们好,老师你好!
课前律动。
播放《asam》学生跟随音乐和老师一起做律动,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进入课堂,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一、课堂导入:
师:在遥远的黑夜里,同学们能想到什么呢?播放多媒体课件,星空图片(播放音乐小星星)。
学生:一起演唱小星星,并用手做简单的律动。观看课件。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星光恰恰恰》老师解释题目,引入课题。
“恰恰恰”是拉丁舞蹈的一种。
老师播放舞蹈的图片,学生观看,了解相关的内容。
二、教学过程:
1、学生初步聆听歌曲,感受音乐。设计问题。
(听完音乐后有什么感受,可以说一说吗?)。
2、分析讲解歌曲。
3、学唱歌曲:
老师范唱歌曲。
(2)带领学生读歌词,朗诵歌词。
(3)学生再次聆听,根据歌曲的旋律哼唱歌曲。
(4)学生跟琴演唱歌曲,xxx的地方拍手打节奏。
(5)出示打击乐器响铃沙锤,让学生认识打击乐器。
(6)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7)适当的引导学生创编歌词。
三、创编动作。
让程度好一点的学生,自己根据音乐创编一些舞蹈动作,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跟着一起做动作。
四、完整的表演舞蹈,演唱歌曲。
五、课堂小结。
资源文件列表:
人音版一年级静静地夜教案篇六
一、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三、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四、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1、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2、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春天”万事万物的描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在“春天”主题的理解上聆听乐曲和歌曲。
3、教师可调动现代化教学手段,选用春天的录像,激发学生的兴趣。
4、教师应采用各种方法,使学生有表现地唱好歌。
《杜鹃圆舞曲》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的手风琴曲。
约纳森(1886~1956),挪威作曲家。曾在德国学习音乐,他写过一些音乐作品,但以这首《杜鹃圆舞曲》流传最广,也使得约纳森名传于世。这首钢琴曲也常以管弦乐或其他器乐形式演奏。据说在1918~1930年间约纳森曾在斯德哥尔摩“金杜鹃电影院”专为无声影片的放映作钢琴配音,本曲即为当时影片即兴配音而作。
《杜鹃圆舞曲》在曲调和节奏上,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全曲采用三拍子圆舞曲体裁,c大调,中板。由三个小圆舞曲组成。在简短的弱拍开始的、节奏自由的4小节引子过后,出现下行三度模仿杜鹃鸣叫的音调,第一段以杜鹃鸣叫的下行三度所构成的动机为核心,运用重复、模进、变奏等手法发展而成。它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婉转的鸟鸣和轻松的三拍子节奏,形成了温和、迷人的气氛。
第二段以“la”的长颤音开始。主旋律应用了许多颤音,间杂着杜鹃的鸣叫声,好似杜鹃鸟灵活地在林中飞来飞去,一会儿在这个枝头跳跃,一会儿又在那个枝头高唱,杜鹃鸟的鸣叫声为林中增添了浓浓春意。
第三段,旋律流畅而连贯,极富歌唱性,由于曲中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半音,使得旋律更加新颖。这一段音乐与前两段轻快、活泼的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加之手风琴特有的音色,使得音乐有一种迷人的色彩。在竖笛模仿杜鹃鸟鸣叫以后,第三段抒情的旋律又反复了一次,最后第一段音乐再现,并结束在杜鹃鸟的鸣叫声上,与乐曲的开始形成呼应。《杜鹃圆舞曲》由于曲调优美,音乐形象生动鲜明,深受人们的喜爱。
《小燕子》是故事影片《护士日记》中的插曲,自影片播出后,这支歌便飞入了千家万户,成为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多年传唱不衰。
歌曲为五声宫调式,4/4拍,两个乐段,第二个乐段是第一个乐段的变化重复。歌曲遵循了语言的音调、节奏写成,音乐语言淳朴简练,口语化;歌曲几次出现了附点音符,都巧妙地结合了语言的节奏、韵律,还有延音记号,后倚音的使用等,使得词曲结合紧密。歌词以一颗童心描绘了小女孩与小燕子朋友般的亲密交谈,唱起来朗朗上口,娓娓动听。尤其作者在处理第二段歌词时,不加停顿,将小女孩要把家乡的新变化、新面貌一一告诉小燕子,力邀小燕子来做客的急切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歌曲以小女孩为主人公,动情地歌唱了祖国的新面貌,歌颂了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的伟大成就。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美好感觉。
《布谷》是一首德国儿童歌曲,3/4拍,大调式,歌曲以模仿布谷鸟叫声的音调开始,其二分音符与四分音符交替的节奏,显得格外从容,带出了以级进为主的流畅旋律,有着三拍子舞曲的特点,给人以愉快、优美的.感受。歌词以孩子般的童心,歌唱了勇敢报春的布谷鸟,抒发了孩子们对春天到来充满欢乐的喜悦之情。
《小雨沙沙》是一首由五声音阶构成的一段体儿童歌曲,2/4拍,宫调式。旋律采用了级进、同音反复及变化重复等手法,在有规律的节奏紧密配合下,生动地描绘了小雨沙沙的声音。拟人化的歌词天真而又稚气,充满了儿童情趣。歌曲既向孩子们介绍了种子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又提示孩子们学会细心观察事物。启迪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歌曲符合语言的规律,朗朗上口,是一首孩子们喜爱的好歌。可启发学生入情入境地表演。
聆听《杜鹃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1.完整聆听全曲。
提示: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2.复听乐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或用彩色笔画在白纸上,听后,展示给大家看。
3.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敲击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2.听歌曲的录音,分小组拉起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
人音版一年级静静地夜教案篇七
: 在音乐实践中,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姿势,能在《放牛歌》的间奏加入锣鼓镲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
加入打击乐伴奏
电子琴、录音机
1、 听音乐问好!
2、 复习上节课内容。
3、 复习柯尔文手势。
1、 导言:
2、 表演《牧童》
(1) 完整地聆听音乐录音。
(2) 提示各种唱出了哪些内容?复听歌曲。
(3) 随着录音轻轻敲击双响筒。
3、 编创与活动——双响筒的认识
4、 表演《放牛歌》
(1) 提示学生注意听觉与视觉相结合。
(2) 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 提示学生,没有歌词的旋律时间奏部分,有锣鼓镲伴奏。
5、 编创与活动——认识三角铁
6、 编创与活动——锣鼓镲的创编
小结。结束全课。
人音版一年级静静地夜教案篇八
1、通过听、唱、做一些儿歌游戏等音乐活动,使学生能初步感受多声部音乐,并能完成简单的两声部教学任务。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关心动物、热爱劳动的感情。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聆听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4、认识打击乐器“响版”,并能为儿歌和歌曲伴奏。
1、能初步分清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并能按节奏念准《青蛙合唱团》和《鸡崽和鸭崽》,能初步感受和体验声部的交织。
2、能用活泼、欢快的歌声演唱歌曲《大母鸡,花公鸡》、《劳动最光荣》和《走路》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入
1、“小朋友,我和大家玩一个小游戏。谁能根据我的提示最先猜出答案,谁就是小赢家!”(猜青蛙)
2、“对了,就是我们的小青蛙!你们知道柳州话的.青蛙怎么说吗?(蚂拐)”恩,不仅仅是我们柳州,这也是西南地区的方言。”
3、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蚂拐歌》
三、感受歌曲
1、跟着音乐按节拍拍手。
2、初听歌曲,请同学们边听边想,并说说听后的感觉。
四、读歌词
1、师带读
2、生读
五、学唱歌曲
1、默唱
2、轻声唱
3、指导唱
4、有感情地唱
5、分组唱
6、分男女声唱
六、小结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蚂拐歌》
三、音乐游戏《青蛙合唱团》
1、认识音符:师出示,“_”和“__”,让学生分辨认识。
2、为“_”配上声音:跳,为“__”配上“呱呱”,
3、把书上的节奏谱连起来读,师先示范,边读边用响版伴奏
__ _| _ _ | __ _| _ _| __ _| __ _|
小青 蛙 跳 跳 大青 蛙 呱 呱 跳跳 跳 呱呱 呱。
4、请生跟读
师指导学生分清楚__和_
6、生完整的读
7、创编歌词,“请小朋友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也填进我们的节奏中,试着读一读”
8、生创编成果展示
第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们听,这是谁的叫声?(老师学公鸡、母鸡叫)”你们也来学一学好吗?”
“大母鸡和花公鸡的本领可大了,你们听……”
三、听范唱
1、生听,说说它们的本领是什么?
2、复听,学学公鸡和母鸡的叫声
3、出示课题
四、感受歌曲
1、跟音乐节拍拍手
2、用不同的掌声来表示公鸡和母鸡
五、读歌词
1、师带读
2、生读
3、分角色读
六、学唱歌曲
1、默唱
2、轻声唱
3、指导唱
4、有感情地唱
5、分组唱
6、分男女声唱
七、表演唱
八、小结
第四课时
一、用欢快,天真的感情演唱歌曲《大母鸡,花公鸡》
二、学习儿歌《鸡崽和鸭崽》
1、聆听、分辨、模仿(播放各种动物的叫声,请学生听一听辨一辨、学一学)
2、新课教学
(1)、教师示范表演儿歌(一手拿小鸡的手偶,一手拿小鸭的手偶,)
(2)、游戏《鸡崽和鸭崽》,(师范读,请学生分别扮演小鸡和小鸭,跟老师一起表演)
(3)、分角色学习儿歌(师指导学生学好十六分音符及后十六分音符,咬字的清晰及节奏准确)
(4)、交换学习
(5)、分角色读一次
(6)、在老师的带领下,全班一起表演《鸡崽和鸭崽》
三、创编、模拟组合
1、播放录音,小组讨论(把自己喜欢的动物及动物的叫声放进儿歌中,看谁编的最棒)
2、创编成果展示,师生互评
3、小节下课
人音版一年级静静地夜教案篇九
通过音乐课的学习,让一年级的学生能有初步的音高、节奏概念;唱歌时,不大声吼叫,能用美好的声音歌唱;通过训练,能做到从教室安静排队到音乐专用教室上课;能爱护音乐循环教材;能从演唱与欣赏活动中感受与体验音乐的魅力。让学生感受音乐特点,理解音乐情绪。提高自身音乐艺术修养,热爱音乐、热爱学习、热爱生命!
1、学习歌唱知识,训练学生的音准、节奏。
2、学会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形象等。
3、学习乐理知识,能初步理解乐曲。
1、统一学生的音色,美化学生的声音,能有感情地歌唱。
2、学习相关的音乐知识。
1、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
2、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
3、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鉴赏音乐的美。
7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中欢快的情绪。
2、了解三只小猪的故事。体验说、演唱、表演相结合的表演形式。
3、表演小小音乐剧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与人合作的精神。
说、演唱、表演相结合。
创编小猪盖房子的动作并表演出来。
电子琴、打击乐器。
一、故事导入:
1、师:听过三只小猪的故事吗?谁来给我们大家讲一讲。
2、课件播放《三只小猪》的故事。
师:故事听完了,你不想说点什么吗?你对三只小猪是怎么评价的?
3、教师播放《三只小猪》的音乐。教师:有只大灰狼总想吃这三只小猪,听听音乐中大灰狼是什么时候出来的,如果你听出来,就用动作模仿出来。
教师操作:播放音乐。
学生活动:听音乐,判断乐曲中大灰狼的音响,并用动作模仿出来。
教师提问:你是怎么听出来音乐中大灰狼的形象?音乐有什么特点?
二、激情导学。
1、板书课题。
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2、教师范唱歌曲。
学生思考:
面对凶恶的大灰狼,小猪们害怕了吗?他们都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哪只小猪做得好?
3、学唱歌曲:
(1)要求:能跟老师唱下来就可以。
(2)练一练歌谣。
大屏幕出示三只小猪的歌谣,注意老大、老二、老三的语气。边读边加上打击乐器的'伴奏。
(3)学生模仿说与演唱相结合。
【设计意图:学习歌曲,感受歌曲轻松欢快的情绪。】。
三、角色体验。
比一比,看谁说的语气恰当。
1、你会模仿猪老大并把它的歌谣读一读吗?
2、你会模仿猪老二并把它的歌谣读一读吗?
3、你喜欢哪只小猪?为什么?一起自编动作并齐读。
4、读三只小猪的歌谣并齐唱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创编不同的声音,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创编,合作表演。
1、师生共同设计、创编小猪盖房子的动作并表演出来。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说、演唱、表演的练习。
3、分四小组分角色进行表演:
自我推荐扮演三只小猪,教师适时指导,要求说(配打击乐器)、演唱、表演、相结合。
五、小结。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受到什么教育?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人音版一年级静静地夜教案篇十
一、通过聆听《星光圆舞曲》、《会跳舞的洋娃娃》、《号手与鼓手》,感受分辨钢琴、小提琴及不同乐器的音色,节拍。初步感受分辨音乐的不同情绪。感受音乐中描绘的“小音乐家”形象。
二、学习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快乐的小笛子》、《法国号》,用动作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三、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难探索感知音的长短。
一、表演《法国号》
二、聆听《号手与鼓手》
三、表演《快乐的小笛子》
四、聆听《会跳舞的洋娃娃》、《星光圆舞曲》
一、《星光圆舞曲》是美国作曲家布雷纳德创作的。乐曲为g大调,三八拍子,进行曲速度,其结构变奏式。
二、小提琴曲《会跳舞的洋娃娃》的产生有着不平常的经历,它出自两位作曲家的手,匈牙利作曲家波尔蒂尼和奥地利小提琴家克莱斯勒。
这是一首有浓郁的儿童情趣的钢琴小品,最初是波尔蒂尼为了教学写的练习曲。开始时,它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一个偶然的机会,奥地利的小提琴家克莱斯勒发现了它,这首曲子的情调引起了他的兴趣,就将安改编成了一首小提琴的独奏曲。从此,《会跳舞的洋娃娃》就成为小提琴演奏家喜爱的一首名曲。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用干净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法国号》
二、聆听乐曲《号手与鼓手》,感受分辨喇叭、鼓声,能体会乐曲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生听音乐律动。
二、复习歌曲《小蜻蜒》
三、聆听《号手与鼓手》
1、完整初听乐曲,听到喇叭声音请你举手来表示。
2、请你说说:听了乐曲,你感觉心情怎么样?(是高兴的还是悲伤、激动?)
3、复听乐曲徒手做打鼓和吹喇叭的动作。
4、听音乐分组表演。
四、表演《法国号》
1、听弹奏乐曲,学生随着音乐做动作,用拍手、拍腿、拍腿或跺脚、拍手、拍手等用动作感受节拍,注意强弱弱的节拍感。
2、师范唱,让学生体会乐曲的情绪。
3、用模唱法学习歌曲,先用“lu”来模唱。
4、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5、随琴声轻声唱歌。
6、指导学生用干净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来唱,师注意用范唱来感染来感染学生。“嗡巴巴”第一个字要唱得强,似号声,“巴”要唱得轻巧,“谁在唱歌”要唱得连贯,用连、断的对比表现这首歌。
7、边唱边用手半握拳状在桌子上击出强弱。第一拍用空心拳击桌面为强,第二、三拍用手指点桌面为弱。
8、学生自编动作来表演歌曲。
9、小结。
课后反思:新课标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或许我们关注的只是几个极好或极差的学生,中间的学生常常被我们所遗忘。每个孩子都享受音乐的权利,只是我们的老师给他们创设的音乐活动太少、给他们参与的机会太少。今天的音乐课,每个孩子都参与到了课堂当中,而且参与的很精彩,参与的很融洽,参与的很开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我们每一个孩子从音乐中感受到了合作,感受到了快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用优美抒情的效果来演唱《快乐的小笛子》
二、聆听《会跳舞的洋娃娃》,感受乐曲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听《号手与鼓手》律动,稳定情绪。
二、复习歌曲《法国号》,要求用富有弹性而甜美的声音来演唱。
三、聆听《会跳舞的洋娃娃》
1、完整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2、再听乐曲,问: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音乐中的洋娃娃是怎么跳舞的,请你用动作表现出来。
3、复听乐曲,一部分小朋友随着音乐做动作。用手半握拳敲击节拍。一部分学生可随着音乐用手指按图谱划动,感受乐曲的快慢。
四、表演《快乐的小笛子》
1、听录音;初步感受歌曲。
2、听唱法学习《快乐的小笛子》。师范唱,学生们跟着教师的歌声唱。
3、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4、4小节一句跟着教师的琴声学唱歌曲,注意歌唱的速度,稍慢但不要拖拉,使得歌曲演唱达到优美抒情的效果。
5、歌曲处理:歌中一字多音要唱准确,“叮叮咚”要唱得轻快。
6、选择碰钟敲击每小节的第一拍为歌曲伴奏。
7、创编动作,一组表演唱,一组敲击碰铃唱。
五、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开始学唱歌曲,在学唱过程中遇到休止符,同学们很难掌握,总是把前面的音拖长,休止符没有表现出来,于是,我放慢速度教唱有休止符的小节,让学生理解休止符的含义,在音乐中表示停顿的地方,在生活中遇到红灯要停一停,在音乐中遇到休止符也要停一停。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一、巩固歌曲《快乐的小笛子》,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来表演。
二、聆听《星光圆舞曲》,感受钢琴的音色。
三、感受音的长短,听辨音的强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快乐的小笛子》,要求学生用优美抒情的歌声来表达。
二、复习《法国号》,要求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唱。
三、感受音的长短。
1、用比较的方法说说:瀑布流水与房檐滴水哪个长,哪个短?
2、用碰铃和木鱼敲一敲,哪个声音长,哪个声音短?
3、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感受理解音的长短。
4、将学生分成小组,对课本上的思考题进行思考讨论,并且用笔在纸上画出长短线条。
四、聆听《星光圆舞曲》
1、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感受钢琴的`音色,让学生说说你听了有什么感觉?
2、再听乐曲,说出乐器的名称,边听音乐边用手指敲击节拍。
3、复听乐曲,随着音乐用动作表示出三拍子。
五、编创与活动:走走跳跳
1、学生围成一圆圈,教师手持鼓站在圆圈中,教师敲敲,学生走和跳,鼓声强跳,鼓声弱走。
2、师用强弱分明的力度来敲,第一组用强音__,第二组用弱音__,便于学生反映在动作上。
3、改变方法:学生随师的击鼓声转方向,鼓声强时顺时针走,鼓声弱时逆时针走。
4、让学生献计献策,怎么样才能让活动更有趣,让学生动脑参与到编创活动中。
5、根据学生的想法走走跳跳。
6、小结评价。
课后反思:在学习休止符过程中,同学们能理解,但是实际演唱时总出错,于是当遇到四分休止符时,让学生点一下头,刚开始同学们动作比较生硬,慢慢练习,同学们掌握了休止符的运用。
在我们的教学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要我们思考,就能想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的摸索,使我们的教学更具特色。
人音版一年级静静地夜教案篇十一
教学内容。
聆听《杜鹃圆舞曲》。
教学目标。
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教学重难点。
感受歌曲情绪。
教材分析:
《杜鹃圆舞曲》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的手风琴曲。
约纳森(1886~1956),挪威作曲家。曾在德国学习音乐,他写过一些音乐作品,但以这首《杜鹃圆舞曲》流传最广,也使得约纳森名传于世。
《杜鹃圆舞曲》在曲调和节奏上,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全曲采用三拍子圆舞曲体裁,c大调,中板。由三个小圆舞曲组成。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律动:
聆听《杜鹃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杜鹃圆舞曲》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聆听全曲。
提示: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2.复听乐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或用彩色笔画在白纸上,听后,展示给大家看。
3.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敲击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4.简介作者——约纳森。
5.用声音模仿杜鹃的叫声。
6.小结。
人音版一年级静静地夜教案篇十二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2、学唱蒙古族祝酒歌《银杯》,有情感地演唱。
3、体验蒙古族的歌曲风格,学习蒙古民歌的长调和短调。
二、教学重难点:
1、准确地演唱《银杯》旋律。
2、在歌曲中体验蒙古族的热情豪爽,并能在演唱情绪上表达。
三、教学过程:
1、导入:今天老师将同大家一起走进蒙古族,让我们随音乐体会那里的别样风情。(播放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讲授新课:
师:这是一首由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玛演唱的歌曲,歌曲描绘了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感受。生:回答。
师:歌曲描绘了什么场面?表达什么内容?你感受到什么样的情绪?
生:回答,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情绪来学唱这首歌吧!聆听(教学光盘)。
3、视唱歌曲旋律。
4、随琴单旋律演唱。
讲解:(1)“x.x”、“__x”节奏。
(2)倚音:在记谱时比主音小(跳度大),倚附在主音前面,起到装饰作用。在演唱时不能占主音太多时间,越短越好。
5、填词,有感情地演唱。找出歌曲哪一乐句表现热情豪爽?找学生表演。
6、学习长调、短调。
师:比较银杯是长调,还是短调?
生:回答。
7、师:通过对蒙古民歌长调、短调的学习和理解,让我们对蒙古族民歌在情绪、情感上有了更多了解。让我们再用优美、抒情的歌声体验民族风情吧!学生齐唱。
四、课后小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音版一年级静静地夜教案篇十三
1.学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2.认识常用课堂打击乐器碰铃、响板。
3.听赏歌曲《吹芦笙》。
1.能有兴趣地听喜乐,并知道《吹芦笙》是表现哪个民族的儿童歌曲。
2.能有表情地演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3.认识碰铃与响板,并知道正确的演奏方法。
学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cd
(一)学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1.教师挂出中国地图和长江、黄河风景图,介绍长江、黄河,并请学生指出长江和黄河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2.教师将歌曲范唱一遍,或播放童声独唱录音。使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歌词、节奏和情感。
3.跟着教师有表情地分句轻声学唱。
4.请几级学生集体演唱,并评出有表情且音色较美的小组进行表扬。
(二)听赏《吹芦笙》
1.教师播放歌曲《吹芦笙》,引导学生欣赏,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2.教师简单介绍侗族及其吹奏乐器芦笠的主要特点。
3.引导学生在听赏时接唱歌曲中的衬词。
4.在听赏几遍以后,可让学生跟随录音轻声哼唱。
(三)认识打击乐器:碰铃、响板
1.教师向学生展示乐器实物,演示基本的演奏方式,并让学生识别两种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2.教师将乐器发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正确的敲击方法。如乐器数量不够,可轮换进行。
3.教师出示卡片
碰铃 dang dang dang dang
响板 da da da da da da da da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统习演奏。可分组交换练习,每两人为一组作乐器交换。
人音版一年级静静地夜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星光圆舞曲》、《会跳舞的洋娃娃》、《号手和鼓手》,感受分辨钢琴、小提琴及不同乐器的音色、节拍。初步感受、分辨音乐的不同情绪。感觉音乐中描绘的“小音乐家”形象。
二.学习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布娃娃弹琴》、《法国号》,用动作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三.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探索感知音的长短。
教学重难点:
演唱《布娃娃弹琴》、《法国号》,用动作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表演《法国号》。
1.用模唱法学习歌曲产《法国号》。
2.演唱时声音干净而富有弹性。“嗡巴巴”第一个字“嗡”要唱得强,似号声,“巴”要唱得轻巧,“谁在唱歌”要唱得连贯,用连、断的对比表现这首歌。
3.边唱边用手半握拳状在桌子上击出强弱。第一拍用空心拳击桌面为强,第二、三拍用手指点击桌面为弱。
4.学生自编动作表演歌曲。
二.聆听《号手与鼓手》。
1.完整初听乐曲,听到喇叭举手表示。
2.复听乐曲徒手做打鼓和吹喇叭的动作。
3.分组表演。
三.表演《布娃娃弹琴》。
1.用听唱法学习《布娃娃弹琴》。听录音初步感受歌曲。
2.听教师范唱,学生们跟着老师的歌声击拍。
3.4小节一句跟着老师的琴声学唱歌曲。歌中两处“321与232”一字多音要唱准确,“叮叮咚”要唱得轻快。
4.注意学生歌唱的速度,稍慢但不要拖拉,使得歌曲演唱达到优美抒情的效果。
5.可选择碰钟敲击每小节的第一拍为歌曲伴奏。
四.聆听《会跳舞的洋娃娃》。
1.完整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2.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音乐中的洋娃娃怎样跳舞,请你用动作表现出来。
3.复吸乐曲,一部分同学随着音乐做动作。用手半握拳敲击节拍。一部分学生可随着音乐用手指按图谱划动,感受乐曲的快慢。
五.聆听《星光圆舞曲》。
1.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感受钢琴的音色。
2.说出乐器的名称,边听音乐边用手指敲击节拍。
3.随着音乐用动作表示出三拍子的感受。
六.编创与活动。
1.音的长短是本课的知识点。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感觉理解音的长短。
2.用比较的方法说也瀑布流水与房檐滴水哪个长,哪个短。
3.用打击乐敲击,就出哪个声音长,哪个声音短。
4.将学生分成小组,对课本上的思考题进行讨论,并且用笔在纸上画出长短线条。
七.编创与活动:走走跳跳。
走走跳跳是一个听辨强弱的游戏。
活动方法:
1.学生围成一个圆圈,教师手持鼓站在圆圈中,教师敲鼓,学生走和跳,鼓声强跳,鼓声弱走。
2.教师击鼓的速度可慢些,强弱要分明,教师可四音为一组,如强xxxx弱xxxx便于学生反映在动作上。
3.还可以让学生随教师的击鼓声转方向,鼓声强时顺时针走,弱时逆时针走。
4.教师可发动学生献计献策,怎样活动更有趣。让学生动脑到编创活动中。
人音版一年级静静地夜教案篇十五
教学目的:
一.通过聆听,《小青蛙》、《野蜂飞舞》,演唱《小青蛙找家》、《小蜻蜓》,感受民族乐器、西洋乐器所表现的动物,并通过演唱和身体的动作表现自己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心情。
二.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青蛙找家》,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准确地与音乐一起开始和结束。
三.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小蜻蜓》,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表现优美抒怀的音乐情绪。并能运用打击乐器准确地为歌曲伴奏。
四.能按节奏编创歌谣。
五.聆听《野蜂飞舞》,想像音乐中所表现的野蜂飞舞的形象,能用线条、动作、声音等表现自己听后的印象。
教学重点:
演唱《小蜻蜓》和《小青蛙找家》。
教学难点:
按节奏编创歌谣。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表演《小青蛙找家》。
1.让学生多听范唱,轻轻地跟着歌声拍手,跟唱准确。
2.结合课本中的插图,编讲“小青蛙找家”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范唱,小学生模唱。歌曲的第一句是叙述性的,要唱得轻快。“跳跳、呱呱”的衬词仿佛是小青蛙在急急呼唤,要唱出那种急切的心情,“跳”短促但速度不可加快。“呱”可借助手势----启发学生向上滑,像蛙叫声,要唱得明亮而有弹性,结束句要唱得连贯,一气呵成,表现小青蛙找到“家”后的喜悦心情。
3.歌曲学会后进行游戏的同时可选择几名学生担任伴奏,木鱼为“xx”,碰钟为“x-”,注意敲击的声音与唱歌的声音协调。
二.编创与活动。
1.结合本课主题“小精灵”,启发学生“你喜欢哪一种小动物?”“它们都有哪些特点?”
2.让学生先读出课本上的两句歌谣,体会其节奏,再按节奏节奏编创。
3.将学生分成几组,让学生把自己最爱的小动物编歌谣形成一组,并说给大家听,看哪一组编创的歌谣好。
三.聆听《小青蛙》。
1.聆听二胡齐奏曲《小青蛙》时,导言:种子非常喜欢雨露,盼着喝饱了雨水发牙长大,那么小动物呢?它们也喜欢雨水吗?我们今天就来听一听《小青蛙》这首乐曲。感受我国的民话乐器二胡是怎样表现《小青蛙》的。
2.初听全曲。然后提示学生:“在乐曲声中你听到了小青蛙的叫声了吗?还模仿了哪个小动物的叫声?你知道哪里描绘了青蛙活泼的跳动,哪里描写了茫茫的夜色,还有狂风、云雾,你都感受到了吗?请你再听一次乐曲,当你听到你认为是描写了一定事物的音乐时,用动作来表现。”复听时,让学生听音乐随意做动作,然后,让学生把感受到的音乐用语言描绘成一个简短的故事。
3.提示学生哪两段音乐相近似?然后让学生在空格里填画上颜色。
4.让学生欣赏童声合唱曲《花蛤蟆》,以扩展学生的视野。
四.聆听《野蜂飞舞》。
1.要示学生能安静地聆听管弦乐《野蜂飞舞》。结合课本两面想像野蜂急促地上下飞舞的形象。
2.还可以启发学生自己画一画图形谱,还可以随着音乐模仿野蜂飞舞的动作体会音乐表现野蜂飞舞忽上忽下、声音时强时弱的特点。
3.可以讲一讲《萨丹王的故事》,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五.表演《小蜻蜓》。
1.用模唱的方法学会歌曲《小蜻蜓》。
2.指导学生演唱歌曲时,唱得柔和、抒情。注意唱足每个音的时值,更好地体现歌曲的抒情性。
3.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从而让学生懂得爱护蜻蜓,保护益虫的道理。
4.提示学生说出小蜻蜓的身体特征,学会歌曲后,参考动作或自编动作,并选择编创好的动作,全体同学一齐做。使学生有信心在今后的更善于动脑编创,激发学生的编创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