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之我见论文(优质17篇)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归纳和整理所学所得,提高记忆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我们应该思考一种适合当前情况的最佳解决方案。我们为您准备了一些相关的总结范文,供您参考和借鉴。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之我见论文篇一
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倡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学法研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要转变,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教师应改变以往的“一刀切”、“军事命令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一个哨子两个球”教师学生都自由的教学观念,应主动参与到学生中去,充当一名“运动员”的角色,来消除学生恐惧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传统的讲解-示范-练习的教师中心论。要让学生主动尝试体会动作,教师只起引导暗示的作用,变师傅带徒弟式的“传授”为点播式教学,重点教会学生自主练习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应注重平时多钻研教材教法,学习专业理论,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步提高自身的组织水平和业务能力。
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学过程既是教和学的过程,也是师生双方情感的交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创造和谐热烈的课堂氛围的基础,是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维、大胆质疑、积极探索、主动学习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首先不能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尊容”,令学生畏惧,而要与学生平等,以朋友谈心式的语气带领学生去解决问题。用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学生不怕出错误,敢于求新;能点燃学生内心渴望求知之火。平时的教学中,课前教师应以各种方式来与学生沟通,缩短师生距离。上课开始时,教师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理解技术、技能及战术思想时倡导质疑问题,展开激烈讨论。另外,教师要注意自身教学语言。实践证明:风趣、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使枯燥乏味、抑郁沉闷的课堂气氛变锝趣味盎然。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才能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力求新异。
四、放权给学生,发挥他们的主题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创造自由展示课堂的空间,变课堂为讲堂和学堂结合,变只传授知识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创新能力的结合,以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让课堂焕发生命力。内容选择上,可先争求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最想上哪些内容或游戏;怎样的组织方式最受欢迎等,在能完成教学目标基础上,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课堂上的气氛活跃而激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具体表现为:鼓励学生自主学练要标新立异;培养学生自主学练,敢于质疑;启发学生自主学练富有想象;引导学生善于创作。
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个性各异。如果教师仍用“一刀切”的方法将学生规定在某一层面上教学,就会出现一些“吃不饱”、“吃不了”的局面。因此,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年龄和心理特征,针对他们不同的基础和能力,采取分层教学法。教学要求、目标不能一制,要区别对待、因人而异,是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学习水平得到提高。让他们在参与时都有成功感,继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学习方法上的引导上,由教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转变导引道学生探索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知识技能外,更为中要的一点是要帮助学生消除压抑因素,让学生把体育棵看成是自己的健身娱乐课堂,帮助学生树立学好体育的信心。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还应体现一种合作学习的功能。学生只有对所学技能乐意接受,主动合作,才能有更好的课堂气氛。教师要积极转变角色变知识技能的传播者为积极的参与者。练习时,教师是课堂中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挥者。总之,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中绝对权威者,而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服务员与前进道路上的加油者、鼓励者。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师通过挖掘体育教学中的兴趣因素,运用体育特有魅力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趣味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法、竞赛法、互助法、自由组合法等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的热情。例如:再耐久跑教学时,先让学生完全了解锻炼的目的和对身体的影响,创造兴趣空间,采用分层教学,学生自由组合,水平相似的为一组,他们在跑的过程中谁也不甘落后。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另外,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启发,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切实可行的自我锻炼的方法,结合自己情况运用到可外的体育活动中并能指导他人进行锻炼。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之我见论文篇二
兴趣是学生的学习动力,从根基上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而且能够有效的吸收所学的知识,将所学的转变为自己的技能和知识的储备粮。
1.1通过游戏激发兴趣。
在许多教学案例中,效果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有使用游戏的方式辅助,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经过了反复实验的。例如在进行《认识时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时间的概念,选择几个学生绕着教室走一圈后回到自己的位置,看看这几位同学之间的时间相差多少。还可以让学生计算一下自己从学校到家大概需要多少时间,估计自己吃饭要多少分钟,从这样的游戏加实际生活的例子中,让学生体会分与时的观念。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时间观念,利用此机会对学生珍惜时间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加强,明白“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
1.2增强学生的好奇心。
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可以在课堂中运用直观的形象的设置故事情景,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位置与方向》课程时,运用这样的方式来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今天是开学的第一节课,开学一进校园就能看到学校里美丽的花丛和一颗颗翠绿的小树,再它们的点缀下我们学校显得更加美丽,这样美丽的校园环境,大家应该都喜欢这样的环境是不是?那我们这节课老师带同学们一起印出我们学校的画面吧,通过实际的环境和生动形象的语言使得这堂数学课有声有色,这样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1.3学生思维积极性的调动。
例如,在数学教学《小数除法》教学中,选择这样引入:同学们,在买东西时,顾客经常要讨价还价。下面要讲一个关于还价的真实事情:一个商贩在卖香蕉,有人问:“老板,香蕉多少钱一斤?”“一块五一斤。”“太贵了,这样吧,五块钱三斤卖不卖?”听到这里,你们有没有什么想法?(学生饶有兴趣地分析作答。)类似这样的购物问题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而学了今天这堂课――小数除法,我们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运用这样的导入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顿时使得整个课堂都活跃了起来。
评价可以在平时的课堂、课外,通常在作业的批改是对学生评价的一个标准,但现教育是习惯用对和错来衡量学习成绩,这失去了师生之间的情感和思想的交流,且会影响到学生的思维情感、学习情绪。对此,教师将评语也引入作业批改当中,指出学生不足的地方,肯定优秀的地方,这样也可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兴趣。
如果说兴趣是激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那么创设条件,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证。在教学中,要从一切可能出发,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做好时间、空间、材料、形式等方面的准备,把学习的自主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就如教育学者所说:给学生一些权利,让她们自主去选择;给学生一个条件,让她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问题,让她们自己寻求答案;给学生一点困难,让她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片空间,让她们自己向前走。
2.2增加学生的竞争能力。
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的竞争能力的培养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引入竞争机制,实现自我超越。在教学过程当中,多让本组学生“你出题来考我,我出题来考你”,及小组与小组间出题来考,达到提高巩固,使学生形成竞争。
2.3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培养学生能力。
生活实践的结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保障,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教学中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已有经验知识的基础上,根据是儿童的心理需求和数学教学的规律,说明了数学教学必须以生活紧密联系,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真正的掌握数学知识。假如数学教学与生活脱离,就会像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设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积极发言,这样对学生的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自主的'发现并解决一些问题。
学生学习的热情不仅要体现在课堂中,更要将课内迸发出的参与热情有效地延续到课后,提高了学生探究数学知识奥秘的积极性,从而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增加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在学习中,要从课内到课外,始终处于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气氛之中。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一些难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在课后会不断的去讨论。当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时,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提升了学生学习信心的基础上,更加能够体会到数学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明白学习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题海学习,而是趣味满满的自主探究学习。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不只是让学生拥有知识。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灵活多样地进行学习,要想学会首先要会学。
总之,在现代教育实施过程中,注重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在教学过程中自主地去探索去思考,使得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体会到了数学的多姿多彩、生动有趣,也有效地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这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之我见论文篇三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全新的课程理念,作为教师,我们应在实际教学中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地、有效地学习,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全新的课程理念。如何实现课堂教育素质化,如何强化学生主体意识,促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变得十分重要,《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在实际教学中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地、有效地学习,本文从高中物理教学方面,谈几点关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体会。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一种“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方式,它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主观努力去获取新知识和增强自己学习能力的一种过程。物理科的“自主学习”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物理学科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所以教师应在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变教学为导学,改变过去那种只注重知识传授、忽略能力培养;只注重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做法,确立一种全新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我在讲解《自由落体》这一节时,一改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方法,把学生全部带到实验室里去,然后把全班分成12个小组,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实验推导出“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运动,而我在旁边只作引导,经检验此种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效果。
自主学习是最持久的,也是最深入的,要想使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必须首先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众所周知,世界上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都是由于他们本人对于这一事业的钟爱而成为“家”的。其实“钟爱”就是需要,有需要就能发动学生学习的动机,有了动机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应首先考虑调动学生的需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我们可以使用“创设情景,设置疑问”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这堂课的开始,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投影仪上播放月亮绕地球慢慢旋转的动画时,提出“月亮为什么总在天上,不飞走呢?”“因为有一只看不见的叫万有引力的手把它拉着。”“那为什么不掉下来呢?”在我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充满了好奇心,学习动机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激发。
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
应试教育过分强调教师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单面灌输,学生被动学习,这样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和思想容易出现雷同,缺少个性,因而远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所以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探究精神,特别是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学生在学习中有了探究精神,他们便有了学习的钥匙,思维就长了翅膀,自主学习就会得到充分发挥。
例如在教学过程,有时候我会故意将某一个知识点讲错,然后假装不知道,过了一段时间如果有学生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借这个机会对他提出口头表扬,鼓励大家在科学上要有怀疑和批判精神。
四、善于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与学生平等相处,善于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促使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提升。比如上习题课时,我会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到讲台上来讲解,这些到台上来的学生每人必须有一份亲自备好的教案,学生在备课和讲课过程中,力争寻求多种解题方法及最佳讲解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有效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五、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况下,大脑皮层易形成兴奋中心,激活神经系统,使感知、注意、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以一个平等研究者、促进者身份,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尊重每个学生的见解,让学生想到老师是他的朋友,使他们的心理活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处于在一个积极主动状态。
新课程理念特别强调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我们教育工作者要调动一切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心态,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之我见论文篇四
[摘要]新课标下的语文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即唤醒自主学习意识;创立平等民主,和谐进步的课堂氛围;还学生学习自主权。
从课堂模式来看,传统课堂模式是一种“知识课堂”,它是以知识为本的课堂;而新课标倡导的课堂模式是一种“生命”课堂,它是以人的自主发展为本的课堂。课堂的改革最终要落实实施,对学生对老师甚至对社会的未来而言,倡导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可以证明,在思想的指导下采用适当的方法,定能使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取得更大的成效。
在过去传统教育中,由于各方面因素,学校教学的选拔、筛选功能过分膨胀,导致很多教师对教育目的产生误解,认为教育的结果是为达到考试的高分数,于是在社会普遍意识中教育成为纯粹为升学而组织的一项活动,于是传统课堂更多地注重教师的主宰与控制,语文又由于学科的特点,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强化考试训练,刻板机械记忆书本知识,单方面灌输和加以学生反复的大量演练,致使学生对教育内容不感兴趣。长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意识错乱模糊,学习语文的热情主动性缺乏成为必然的事实,反而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要改变这种现状,在教学中首先要时时刻刻注意渗透自我发展的学习意识教育。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不是为了父母师长,而是自身在社会中生存道德必需。人人在社会里生存应该有危机感,社会需要的也不是死记硬背的人,而是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谁要在社会上立足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竞争能力,自主接受教育是我们解除危机的唯一办法,教育在这个时代已经是终身的行为要求。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生接受的学校就业证是为终身学习培养习惯的教育,因为对学习要有明确的自我意识自主参与学习。教师与学生都应该认识到,学生是具有着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形态。学习是社会成员必须形成的自主意识,以求能使自身知识与能力终身发展,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需求。这也是新课标理念实施的前提和意义所在。
二、创立平等民主,和谐进步的课堂氛围。
1、与学生平等对话。
教师要走下讲台,自主改变过去高高在上的陈旧观念,应该建立新的教育观:教师不应该是单一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的心里都有一个需要,当满足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双方不断地进行情感交流,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如果两者之间不是朋友式的关系,那么心理距离必然就远,学生的参与情绪必然不高,教学效率最终必然相对低下。只有满足了学生对老师的平等互尊的需要,在和谐的环境中,学生才会愉快地、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
2、张扬学生个性。
学生应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我们也应该允许并且乐于见到学生的这种自我的发展,尤其语文更强调一种人文教育,学生错误或者意见不合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当情况出现时,作为语文教师耐心聆听学生的理解分析然后再师生共同研讨,把权威的面具卸下,事物的正确答案尚且往往不止一个,老师也不见得永远都是正确的。只有这样,师生之间距离才可拉近,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发生变化,头才会抬起来,手才会举起来,话自然也就多起来。一个民主、合作、愉快的学习氛围,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将会更主动,更爱动脑筋,更爱提问题,更敢于表现自己,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变为了现实。这样,传统意义的教师的教与学生学,将不断让位给师生互教互学,构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公共体,师生得到共同发展。
评价语文能力的高低需要实行人性化的判断,必须综合地来看,一个学生听说或者识记能力的低下并不代表其语文整体能力的低下。对于学生学习语文就应该把“学什么,如何学”的自主权还与自身。
1、学生自主准备参与。
教学缺乏自主准备参与就直接组织的.课堂讨论必然举步维艰,即使勉强为之,所得的结论也必然无深度,学生的创新思维更不可能发挥,甚至会出现老师取之的现象,掩盖学习上的真正问题和缺陷,把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机会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先学,给予学生充足时间熟悉课文内容与问题再组织课堂讨论,学生的智慧“火花”方能大放异彩。每个学生兴趣、能力方向和掌握程度都不会一样,因此对学习内容的初步方向也可自行决定,这样方使学生针对自己的优劣有计划地进行学习。必须掌握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先做出明确指示,不能使自主学习无的放矢,放任自流,对学习效果只会起反面作用。
2、保证学生的课堂空间。
语文学习需要在讨论中得到深化,但教学任务的深重、时间的紧迫,却往往使讨论开展了但却又草草收场。在这个过程中,能力弱的学生可能根本就还没进入状态,能力强的讨论也不深刻充分,这样的问题对学生真正的能力培养、自我发展收效甚微。并且学生作为学习的自主者,他们也对课堂占有主体地位,教师对于问题往往因为时间问题而“越俎代庖”,只会对教学适得其反。所以,教师必须设置更高层次的问题,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并且采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形式,教学生以方法,有充足的时间互相聆听、讨论,直到最终结论,这种真正的讨论参与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设置情境,方法引导。
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教师在课堂中袖手旁观,相反为了促进学生完成“自我发展”的过程,教师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语文教学,由于教材特点,情境的成功创设非常有利于把学生带进学习中。教师要对教材认真发掘,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充分利用语文人文学科这一得天独后的条件,构造优美情境,擦亮学生的心灵火花。即使简单的导入过程,也可精彩纷呈。可以使用生活小故事引入,可以从引入诗歌入手,可以温故而知新,方式多种多样,是否能选择最有效的方法却取决于教师,教学方法也取决于教师。运用电教手段,借助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网络可以突出表现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文学性强的特点。散文语言优美,配乐朗读相得益彰,这种方法成功创设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兴趣,能提高其对语文文字的感悟理解能力;古诗文的教学使用课件,把诗文的意境用画面展示,有助于学生对诗文内涵更好地理解。至于科学性强的说明文,则可大量搜集图表、图片,直观生动地展示枯燥的内容,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
教师在课堂上针对不同的重难点,还应该相应地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使不同能力的同学都得到成功鼓励,从而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兴趣,对学好语文充满信心。但学生同时也是喜欢有挑战性的任务的,如果学习任务的长期简单化,学生也难以获得成功感,学习的动机就难以维持,从这个方面考虑,教师适当地制作一些超越水平的难度问题,学生反而能在挫败中激发起强烈的学习斗志,当熊熊的学习之火一旦点燃,学生的积极性必然大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必然不断得到增强。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之我见论文篇五
教师可通过生动幽默、富有情感的语言来创设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师生情感交流及和谐状态的形成,使师生情感产生共鸣;“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促使他们主动发展。
情境是人们对事物进行形象感受最为直接的方式和方法。语文课堂教学中,可运用具体的事例(实例来自我们的生活,最好是接近学生的生活),去激发学生的乐学情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这样能促进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
1、迁移情境。
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原来的认知结构,以此为基点,营造一个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通过特例示范、教师点拨、学生互激、教师讲析以掌握新的知识的氛围,使学生掌握新的知识,教会学生迁移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问题情境。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要营造质疑情境,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质疑。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甚至可以是针锋相对的观点。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我们就给予肯定。这样做,其实就是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创新的精神。
4、合作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使学生之间产生互动,形成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相互帮助的良好气氛。这种情境具体体现在讨论式的学习和研究性的学习中。教师要善于设置具有思辨性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全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提问是教师有目的地设疑,以引起学生积极的定向思考的一种方式,它是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有效控制手段。语文知识的传授离不开创造性的提问,适合学生思维心理特点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引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从而有效地唤起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当学生求知的渴望被激发后,才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会得心应手,教学效果就会明显起来。提问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如口头提问、书面提问、集体讨论、学生自己设问等形式和方法。还可以选择一些较为简单的故事让学生读后给老师提问,然后再让学生谈自己的感想,让学生感觉到课堂不只是教师的,也不是个别成绩优异者的,课堂是我们大家的课堂,我们在课堂中应发挥出自己应有的能量,变“苦学”为“乐学”。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强烈兴趣,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魅力,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之我见论文篇六
“组”就是给课后重点的字组词。这个阶段可以借助字典词典等学习工具完成,不仅对重点词句有了更深入的印象,而且使用学习工具也得到了锻炼,是不是一举两得呢?“思”就是尝试着回答一下课后的问题。我们说过,学习课文本身就要源于课文但高于课文。
语文课本只是一个大纲,更多的知识和内容需要不多的挖掘和拓展。问问题就是最好的拓展方法,家长可以在这个阶段给孩子以辅导,也可以让孩子带着这些问题问老师,而且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孩子才是最感兴趣的。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之我见论文篇七
[摘要]在多年的经验中,笔者从几方面出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扬实验之长,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不拘一格,提高兴趣;爱护学生、增进感情。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力量,有兴趣才能使人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无兴趣无异于一种苦难。因此,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我从以下几方面总结出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学效果的好坏不决定于教师本身,还与学生的素质、家长的职业、家庭环境、学校风气、教师敬业等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不在于教,而在于导,学会不如会学。
上好起始课,引发和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俗语说:“一个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特别是在我们的化学课上,第一节课的成败尤为重要。细节决定成败,这要求我们教师精神饱满、仪表端庄。教师的微笑是对学生最大的鼓舞,“我们”是师生间交流的桥梁,因此课上多用“我们”,贴近学生。用“手帕燃烧完好无损”的实验吸引学生而激发兴趣。我坚信,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但在第一节课上注意不要让学生感觉太累,走的太远而达不到预期目的。
二、扬实验之长,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虽然是九年级的学生,但兴趣来的快去的也快,为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注重从四方面入手。
1做好演示实验。
教师只有课下准备充分,课上才会胸有成竹,万无一失。有时一些实验,也可以师生协作共同完成。教学中教师做好该出手时就出手。如气体的收集,刚产生气泡时学生就可能收集,这时我们应当立即指正。
2细心组织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是激发和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获取化学知识和操作技能的重要手段。在学生实验中,教师对学生操作的一句表扬和鼓励,都会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3改进和补充演示实验,注意实验细节。
4酌情安排家庭小实验。
如运用化学知识除掉暖壶中的水垢、家庭自制汽水、在醋中上浮下沉的鸡蛋等等,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不拘一格,提高兴趣。
学生是活生生的群体,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如果总拘于传统教学模式,势必影响其积极性的发挥和发展。
1注意语言的艺术性。
在教学中,除注重语言的幽默、诙谐、生动、形象外,还应注重简练。教师的点拨恰到好处,才能实现与学生情感沟通与交流。
2变换课堂教学模式。
心理学讲:“千篇一律的教学,势必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故而缺乏联想和创造力。”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喜欢生动活泼、变化创新的课。创设欢快的课堂氛围,以多样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四、爱护学生,增进感情。
马克思说过:“只有用爱来交换爱。”为了激发学生共鸣,我注重从以下方面入手:
1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只有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一视同仁、用心育人才能博得学生的信任,增进感情。
2表扬先进,鼓励后进。
俗话说:“假如打骂能使人聪明,那么驴子是最聪明的。”我们在任何一节课上也不要轻易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
3注重学法,提倡思索。
总之,我们无论通过什么途径、采取什么方法、运用什么手段,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设法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设法提高化学教学的效果,努力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之我见论文篇八
自主学习能力即学生占据主体地位,自由地支配自己权利意识的一种体现,自主学习能力是一名学生自尊自强的表现,学生需要拥有独立的自我意识,对所学知识有自我的评判能力,是结合了自身个性和特点所形成的一种学习能力。老师们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知识,但由于高中的学习较为枯燥,学生的压力大,因此如何让教学内容变得有趣、引人入胜十分重要。老师应该以照顾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前提,大胆地创设出一些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的示例去讲解所学知识,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在自主的学习中改变以往老旧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真正把知识学到手,并且对高中生物课本中的必修章节做到百分之百的掌握,并积极帮助学生学习有关选修部分,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四个字。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是必不可少的,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是和学生打成一片的重要前提,愉快的氛围会帮助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投入学习中。为了达到这种效果,首先要改变传统模式下老师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这一情况,教师要让学生变成课堂中的主体,老师只是从旁协助,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老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对所学知识提出质疑,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中,都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和信任,要时时刻刻关心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学生的大朋友。好的氛围才能帮助老师更容易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多列举一些生动形象的案例给学生,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寓教于乐。
二、苏教版实际课例。
三、学生的课后反思。
如果说课上所学的知识是给学生的.一张饼,那么如何去消化这张饼才是至关重要的,老师除了完成课堂上的教学目标,还应该注重学生课后的掌握情况,课后的反思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表现。学生要在课后,在实际生活中明白所学知识的实用性,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事情来反思所学的知识才会帮助他们更加清楚自己所学知识的盲点及重要性。自主学习能力是高中学生学习生物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尽可能多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培养不能仅仅流于表面,老师要切实做到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积极准备授课的内容,对待学生的疑问要耐心解答,这样才能让学生对高中生物这一学科感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生物素质水平。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之我见论文篇九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师,这是大家所公认的。学生应是课堂的主人,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导”。古训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己。也经常听人说:教师只是引路人。由此,我认为教师的作用应是“导”、“领”、“引”。
再到课堂上去看看,有些教师仍是领衔主演,坚守着“我是主人”的底线,有些教师仍然滔滔不绝地讲,口若悬河地讲,酣畅淋漓地讲,神采飞扬地讲,苦口婆心地讲,口干舌燥地讲,自始至终地讲,分秒必争地讲。再看看听者(课堂的真正主人),有的装腔作势地听、有的昏昏欲睡地听。在教师舌枪唇剑的`强大攻势下,在密织的火力网面前,学生只能被动地被牵着鼻子走。
新课程改革已开展多年,各地都开了很多次培训会,办了很多届培训班,也多次组织观摩学习课,各级领导的大力动员、专家的精彩阐述、骨干教师的临场示范都做得扎扎实实,滴水不漏。教师也积极进修、研讨、交流,参加了各种培训。让新理念进人脑、进课堂。教师本人也不断“充电”,可以说对教师进行了脱胎换骨地培训与改造,使之俨然成为课改的践行者,担负着新世纪教育大业的重担。
甘肃省的大部分基层教师参加了“中英项目师资培训班”,培训者把学员按40人编班、10编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将讨论结果板书出来,然后展示,学员的学习是自主的、合作探究的。好多教师感触颇深,信誓旦旦地说:回去后,我也要这样上课。可是真的站在讲台上,仍然我行我素,可见的讲台魔力无边。
说这些话,丝毫无缩小同行劳动成果的意思,只是对普遍存在的现象进行了暴露。希望各位早日焕发活力,积极运用新的理念执教,要敢作为、有作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教室里的每一个生命都闪亮。我们再不能干“喧宾夺主”的傻事了,我们的教育大业也经不起这样的拖延了。
(作者单位:730606甘肃省靖远县东湾中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之我见论文篇十
在信息社会大背景下,以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育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分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但是现今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过分重视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却忽视了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学科特点,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1课堂教学模式的分类。
1。1教师演示课件为主,学生动手操作为辅。通常情况下,一节课45分钟,教师利用课件授课占用20分钟,给学生演示占用10分钟,学生自主完成一定的课堂练习占用10分钟,剩下的几分钟时间,老师做总结评价。这样的课堂模式,往往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不能正常进行。比如:现今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大多都是一个老师带多个班级,这样一来,由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的平行班级的不平行性,就会给课程进度带来很大的影响。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课程进度不一致的结果。而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教师的课件单一,不能兼顾学生的差异性;课堂以教师为主,不能充分锻炼学生的自主性。
1。2教师讲与学生练交替,课件演示贯穿其中。具体操作过程中,老师边讲授边分配任务,学生在老师讲的同时,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一定的练习,在这期间,教师会利用课件将课程的知识点全部展示出来。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是,教学任务的完成没有把握。这种情况下,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积累问题,却没有时间去解决。而老师呢,完成了课堂教学,却不能达到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目标。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课堂教学程序繁琐,使得学练不能结合。
1。3以任务驱动学生学习,配合教师课件演示。这其实就是所谓的“任务驱动法”,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强调这节课的重点、难点,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学生由此任务牵引,独力探索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以此达成教学目标。但是这种方式的弊端也是明显的:任务单一,不能充分照顾全体学生的个体能力培养;课堂开放,导致课堂纪律松散,不能保证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
以上几种课堂教学模式,都不能达到整体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目的,不能体现当今信息技术教学的“整合”的观念,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同时,强调学生是认知即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
2加强信息技术教学的整合观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
2。1课堂导入需要意境,课题引入需要直接。现今的学生们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但是他们喜欢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这门课能够带给他们类似于体育课的轻松自在,也不是因为信息技术教材上的内容多么吸引他们,而是因为这门课的学习内容相对轻松(几乎关系不到他们在高中的任何一次教学质量调研)、计算机和因特网的魅力以及他们想当然认为的上信息技术就是上网的魔力。所以真正增强他们对这门课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客观地讲,计算机课教室要比一般教室大很多,同样的50个学生,师生间的距离就要比在一般教室里远些,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约束力就相对小很多。有好多学生上课时都不喜欢坐在离教师近的位子上,似乎远离老师而坐,就可以不受课堂的约束。而且大部分学生刚进到机房的时候,往往压抑不住一路走来所引起的兴奋,总是在忙着和鼠标、键盘亲密接触的同时还不忘和旁边的同学拉呱聊天。在这样的情况下怎样引导学生迅速地进入课程内容,让这宝贵的“每周一课”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呢?我认为关键是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入语。
2。2亦生亦师,争当课堂主人,激励学生主动探究。如今的学生越来越强调自我,在课堂上也是如此。他们不再完全听从于教师的课堂教导,开始有自己的思维,有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创造力都不相同,如果给他们每人一个平台,他们都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绚丽色彩。在课堂上,面对同样的问题,他们可以发现并利用不同的解决方式,可以从中挖掘出不同的难点、疑点。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也曾和大多数老师一样,采取的是“布置任务——完成任务——讲解任务”的教学模式,这样,学生只需要完成任务,他们最终所获取的答案都是我给与的唯一的一个。但是信息技术是一门开放性很强的科目,其中很多内容都来源于日常生活,甚至还有好多来自于其它科目的知识积累,个人理解能力和知识涵盖面的不同会使一个问题有多个解答。因此,在后来的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软件中的“学生演示”功能。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我只做补充、提点、指导的工作,等到他们完成任务以后,我则找一部分学生来演示自己的成果。或许学生的演示结果并不理想,也不能完全符合任务要求,但只要是学生自己完成的,就一定具有代表性。我以此为契机,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认真地点评他的优势和不足,优点加以表扬,不足加以更正。这样,在课堂上,我和学生共同学习,亦生亦师,争当课堂主人,充分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2。3多激励,少提醒,放手去做,禁忌代劳。在课堂上,学生完成任务往往不会很顺利,遇到困难的时候,学生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向老师询问:“我怎么做不出老师做的那个样子呢?”“这个页面怎么设置啊?您帮我做做行吗?”类似的问题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老师躬身示教,并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演示给学生看,那么几乎要占用整节课的时间。而且老师做完以后,学生并不见得能够掌握,以后自己再做的时候,可能还是一片茫然。
在教学中,我尝试着拒绝学生提出来的某些问题,不再“有求必应”。当学生问我能否代做的时候,我常常会说:“你自己再琢磨琢磨,自己再试试看。”有很多次,我发现尽管教室里的计算机都连接了因特网,但是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却不知道利用这个最全面的“点子王”。遇到这种情况,我就会提醒他们:“如果你遇到困难,离你最近的不是我,而是你面前的电脑。”这样,适当的提醒会使得他们茅塞顿开。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是健全人性的形式。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受到尊重,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可通过自我教育而成长。人本主义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尊重人的潜能,既主张平等也承认差异,是一种注重情感、符合人性的学习理论。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点燃其思维的火花,以学生为本,才能真正让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享受学习。的确,“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总之,在现今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从教师为主导转变为学生自我主张,从教师作为知识的说教者、灌输者转变为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管理者和组织者,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是我们应该不断努力探索的方向。如此才能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才会奠定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基础。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2潘克明。论运用电化教育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3蔡军。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之我见论文篇十一
20xx年春学期学校组织我们到滨海县獐沟中学去听课、学习,学习獐沟中学在课堂上施行的“二四六”教学模式。(“二”即两个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四”即“学、议、讲、练”四个课堂环节;“六”即全班分成六个积分竞赛小组。)。
走进獐沟中学的课堂,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学生们学习的自主性非常强,参与热情非常高,学习的效果非常好。与我们平时死气沉沉的课堂完全不同,很值得我在教学中借鉴。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而合作交流的前提是学生能自己主动的参与学习。因此,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听课回来以后,我们模仿獐沟中学的教学模式,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探索,在语文课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有了一定的体会和收获。
为了便于学生们课堂上进行集中讨论,我把班级学生按成绩平均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相对集中坐成面对面的两排。在各个组长的带领下,每个小组的成员互相讨论、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每个小组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次回答问题后,根据回答的质量给每个小组加分,这样在每节课上各个小组相互竞争,最终评出每周、每月以及每学期的优胜小组进行奖励。
我发现,经过分组竞赛以后,以前课堂上不爱发言的学生都能够积极思考并举手发言,课堂上学生的参与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课后,要是有哪位同学因作业或背书落下来,全组的同学都会督促他或帮助他早日完成,以争取小组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经过一两个星期的竞赛,我发现学生的学习有了很大的动力,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以前不爱学习的同学在本组同学的帮助下,学习的态度有了明显改变。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一方面我在课堂上经常采用讨论法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讨论时,特别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大胆地、无拘束地发表见解,让学生在激烈讨论中掌握知识,把握真理。另一方面对那些能够有创新思维或独到见解的同学在评分时又加大了奖励力度,使得很多同学都能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有了精彩的发言。
学习的最好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给学生创造思维活动的空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学会提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关键。可是,自提问题对学生来说并非易事。
首先,每篇课文要求学生充分预习。每周开始,将本周的教学内容告诉学生,要求学生安排预习。第二天要上的课文,前一天要求学生预习。因为只有事前的预习,他才能有时间发现问题,才能质疑。真正经过思考提出来的问题才有价值。如学习《枣核》时,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提出了就几颗枣核作者有必要反复渲染吗,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呢?通过课上讨论,大家知道,作者通过小小的枣核来表达海外游子浓郁的思乡之情的。这样提问、思考、回答,既充分调动了同学们预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授课效率。
其次,上讲读课文一般都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提问,由学生讨论后解答,学生答不出来,教师再给予适当地引导、解答。如果课上解答不出来,则留待课后查找资料再给予解答。学生的提问,有的很简单,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动脑筋;有的则很稀奇、古怪,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好奇心;有的观点不正确,教师要作正面指导,肯定其积极提问的一面,不应挫伤其积极性。
当然,教会学生针对不同文体提问的方式不同,这一点也很重要。如阅读记叙文要抓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文章过渡方法,结构技巧,运用哪些修辞方法以及作用等。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以及说明事物的特征等;议论文论点是怎样提出的,议论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等。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人物描写的方法、情节的结构安排、环境描写的作用等。
总之,要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教给学生。通过对此规律性的东西的内化,学生形成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这将有利于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学会提问题,从而进一步加强自主学习。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交流环境。
当课堂从“一言堂”变为气氛轻松活跃的“群言堂”时,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中心,从而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环境。而学生有自己的情感和个性,有充分发表意见的自由和享有交流的权利,应该在茫茫的知识海洋中主宰自己,“学会生存”,仅当一个“主体”是不行的,要有“主导”的精神和能力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他们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学习的“主导”。因此在教学中,师生要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的共同体”,让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和互动的过程。这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师生互动、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以及学生主人地位的确立。
四、鼓励学生树信心、重实践。
教材的每一个单元中,除了讲读课文之外,都有一定的自读篇目。对于自读课文,教师应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钻研。让学生在学习讲读课文的基础上,运用也学的方法,自主讨论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采用这种方法上自读课文,即可以调动学生主动查阅资料、钻研教材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我阅读的能力,能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训练。教师要注意把学生课内的实践活动与课外的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科书从课内向课外扩展,形成课内外结合的开放性的语文教学体系。例如,可以组织学生成立文学社,利用业余时间创办手抄报、校报,举行名著阅读竞赛等活动,使学生的自主能力在办报和竞赛等活动过程中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可以更好的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利用当地教学资源,做到处处留心皆学问。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自主地学习,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并独立地掌握知识,真是教会他将来离开学校,走上社会都知道怎样再学习,再提高。因此,这正是当前语文教学的迫切要求,也是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培养新型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之我见论文篇十二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设疑布难,创设情境,巧设悬念.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激发学生探知的迫切欲望,使学生自然产生求知的心理冲动.
三:发挥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实验.学生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积极的主体作用.
四: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令学生充满自信.锻炼同学们的交际能力,也增强他的生活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之我见论文篇十三
[摘要]自主学习能力表现为学习者发自内心的强烈求知欲望,学习实践中孜孜不倦、主动探究知识的精神和能力。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生发与持久的动力源泉源于高校教学管理思想和方法与自主学习方式的契合,源于教师教学实践与自主学习方式的契合。
[作者简介]王保国(1968-),男,吉林公主岭人,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维科学、逻辑学教学。(吉林延吉133000)。
在我国,高校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知识型人才的主阵地。提升高校为社会提供的知识型人才的质量,不但需要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更需要注意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之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增强。法国的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阐述: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自主学习是学生走出学校后所采用的主要学习方式,是个体自身发展的必备能力。无论是科技进步还是职业发展,都要求个体必须通过自主学习来不断掌握更新知识的技能,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华罗庚告诫年轻人:每一个人都应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其观点认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教育的终极目的。
1.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从词义上看,自主学习能力包含着两层意思,―是自主学习,关注的是学习方式问题,即怎样学;二是能力,关注的是学习本领问题,即对于自主学习方式运用学得怎样,运用自主学习方式的本领。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相对于传统的灌输式学习方式或称之为接受式学习方式界定的,是一种被现代教育界特别是我国教育界所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等发达国家,自主学习理论在我国的热议也仅仅开始于近些年。我国研究者关于自主学习的内涵有着多种的表述方式,笔者比较赞同百度百科对解释“自主学习”词条所编辑的内容,即:自主学习就是学习主体自立、自为、自律的学习。学习的自立性、自为性和自律性是学习自主性的三个方面的体现,是“自主学习”的三个基本特征。其中,自立性是自主学习的基础,自为性是自主学习的实质,自律性是自主学习的保证。这三个特性都说明了同一个思想:学习主体是自己学习的主人,学习归根到底是由学习主体自己主导和完成的,也就是说,自主学习昭示着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自己做主”的主动性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是自主学习的本质属性。
作为一种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可在借鉴陈水清对“自主学习”的阐述:学习者对学习目标、过程、效果等诸方面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和自我转化的主动建构本领。“学习”是学习主体对社会文化或群体的思想、观念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吸纳和内化的活动,具体表现为对一系列知识、观点、原理、定理或理论以及蕴含于其中的方法论的把握和应用,从而形成或锻造出学习主体自身的思维能力,使学习主体的学习“状态”从被动吸收变为主动地追求的能力。
2.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无论人的哪种能力都源于实践,同样,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与生俱有的,也源于实践。
其一,源于学习者自身的主观有意实践。即学习者在具有愿学、乐学的学习动机,竞争、进取的学习目标,会学、善学的学习方法,自省、自励、自控的心理素质,适应性、选择性、合作性、参与性的成功欲望等基本素质的基础上,能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学习和掌握知识,在自觉实践自主学习方式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其二,源于学习者从主观无意转化为主观有意实践,这一转化需要条件。即学习者的基本素质尚不具备自觉实践自主学习方式的时候,必须通过外界提供或创造的条件引导,利用自主学习方式来学习和掌握知识,将被动地采用自主学习方式转化为自觉地采用自主学习方式,再通过自觉实践自主学习的方式来不断积累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其三,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条件。自主学习的条件是学习者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材料等方面进行自由选择的程度。这种自由选择程度的高低取决于主观认识和客观条件两个方面。客观条件是教育机制对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宽容度、信任度。而这种宽容度、信任度,取决于主导教育机制的教育思想和国家、社会、家庭以及学习者本身对教育的理解和对教育的期望。教育思想的革新往往比人们想象的更加困难。主观认识包括学习者本身对自主学习的愿意程度以及自信心。
1.高校教学管理思想和方法与自主学习方式的契合。目前,自主学习方式对于我国高校来说,尚属于理论层面的热议,实践层面应用不足的状态。在我国许多高校的教学中,依旧采取的是老师的灌输式和学生的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即使安排了一点讨论课,也会出现教师的组织木到位、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参与程度也不够,甚至干脆成为有课时安排无人参加的“走形式”课,只有少数教师畿改变教学方式,注意在自己的课时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但这样的做法并不受到学校的鼓励。原本的实习环节,文科学生基本无任何作为,工科学生也大大缩减了实习时间。很多工科教授说,我们现在培养的是黑板上的工科学生。这样的教学培养,基本上没有摆脱“标准答案”式的培养窠臼,且不说教会学生开动脑筋,培养创造性思维,就连起码的质疑精神都没有。所以,论及大学生自主学习动力源泉问题,首先应针对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滞后于自主学习理念提出质疑。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不能采纳自主学习方式则等同于故步自封于传统教学方式,其结果是对自主学习方式的坐而论道,束之于高阁。
作为决定着高校教学方式的教学管理部门必须转变思想,积极探索自主学习方式在高校教学中的推行,这样才能打开保证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力源泉的第一道关口。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自主学习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为达到自主学习目的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要采取有效措施,畅通自主学习教育机制的各个环节,给学习者自由选择的学习材料、活动场所、学习方式和手段等硬件设施。如目前使用的传统教科书不太适合自主学习。为满足自主学习需要应提供新型教科书。可以借鉴西方国家在各个教育阶段建立自学中心的做法。在自学中心,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选择材料、媒介和活动方式。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具有的容量大、手段多样、人机交互等优点,将它应用于自主学习中。
2.教师教学实践与自主学习方式的契合。按照自主学习理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组织引导地位,作为组织引导者需要运用相应的组织引导策略,使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能满足自主学习方式的需要。教师的'组织引导策略包括:
其一,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的教师一言堂的定式,摆脱灌输式教学经验的束缚,主动探讨和实践自主教学。自主学习方式对于学习者来说处于一种不适应、不习惯的状态,这种不适应和不习惯来源于是学习者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起便接受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所造成的,实行自主教学标志着对固有学习方式的摒弃,对新型学习方式的认可和接纳,需要学习者对学习观念的转变,方式的转变,这需要教师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因为民主平等即使教师双方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交流合作的氛围中,教师的教不再只是一味地“灌”,而是与学生共同探究的互动交流,学生的学不再只是一味地“听”,是可与教师对话与同学互动及合作探究。教师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需要改变课程实施过城中于强调学习者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赞赏学生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鼓励学生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动口的表达习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学习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其二,尝试灵活的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方式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处于探索阶段,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法当然也需要新的尝试,这种尝试应该是解放思想的、讲求灵活性和实效性的。目前有研究者提出了四种方法可为之借鉴:(1)问题解决式。目前,许多教科书采用了超文本和超媒体等一些新的软件技术,采用问题解决式,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将电子教科书中出现的关键词或短语等与其他相关联的材料资源连接起来,学生可以很方便地获得与该词相关的信息。还可以选择和控制各种媒体和各种学习方法,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进一步设想,如果在学习和建构知识的过程中能够采用问题解决式方法,就能够更好地与老师、同学进行互动交流。(2)讨论式。这是学生和学生之间或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学生可以与学习伙伴交流学习情况、看法、思想。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尽量不要过多介入,让学生在完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表达出真实想法,哪怕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最后讨论的时候老师做一个总结即可。可以这样理解,这种做法近乎于对传统教学方法的相悖,过去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在前,教师讲解的知识先人为主,之后才是学生的理解与消化。讨论式学习方法是学生的理解在前,教师的讲解(总结)在后,这样,就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法。(3)情境化模式。在情境化学习中,利用教学模拟、情境学习和多媒体信息集成技术,创建和展示有意义的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局域网络和互联网的优势,创设丰富生动的社会文化、自然情境或问题情境,让学生或体验现实的社会生活,或体验某个典型角色,或体验某种社会情感,通过身临其境来获得对于世界的真实感受,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4)求异式。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相关的理论知识,对一些不够成熟的理论,可以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求异,即要求学生在求“变”、求“新”中学习知识,获得思维的发展。求异式学习方法符合学生学习中的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引发学生对一个问题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建构知识的成就感。
其三,提供便捷的知识交流平台。自主学习有其弱势,一是并非所有的学习者都愿意对自己的学习负主要责任。这里有态度和动机的原因,有个性特征和个别偏爱的原因,也有以往教育模式使学习者养成的依靠教师的学习习惯。二是由于知识具有连续性,一旦有一个问题得不到解决或者弄不明白,接下来就会有一连串的问题不明白,问题的积累将导致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可采取提供便捷的知识交流平台的做法,弥补在自主学习中弱势学习者的不足。搭建便捷的知识交流平台包括: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建立qq学习群、学习博客和论坛,为学生营造建构知识的良好学习环境,使之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随时提问、实时讨论、互动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还可有针对性地简化整理出一些有讨论价值的题目,引导学生在线讨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讨论中学生还能发现在自学中与他人相比,自身存在的差距,激发学习的内在动机。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协作和支持,最终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邢永富,吕秋芳,素质教育:观念的变革与创新[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2]李明星.浅谈研究型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墩育革新,(5).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之我见论文篇十四
对中学新课程改革要求改“接受”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这三个学习方式中,自主是前提,合作是重点,探究是关键。而自主的关键是自疑,学生不能自主提出问题,就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本人结合数学教学工作的探索和体会,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实现两个改变,把提出问题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1、改变狭义的素质观。
法、新设计、新方法,就称得有素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不要过低地估计学生素质,认为学生什么部不会,事事包办代替,点点滴滴一讲到底。自然走入接受学习的老套。要相信学生,通过设置氛围、营造问题情景。给学生思考、自疑、探索、表达的机会。做到学生能学会的知识不讲解,学生能发现的问题不设问。
2、改变“满堂问”的教学习惯。
探究性教学着重特征之一是教学内容问题化。数学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但实际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只是将过去的“满堂灌”改为“满堂问”,只重视向学生提问,忽视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量,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不到发展,真正的探究性学习也就难以实现。探究性学习强调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由学生自行设计并控制整个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要始终把提出问题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通过再现知识产生过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激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并启发他们深入探究问题,尊重学生个体体验。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二、树立三种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能力。
1、树立情境意识,刨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敢疑。
首先要创设一个充满理解与宽容的心理环境。只有保障学生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才能使学生大胆质疑。如果学生的质疑得不到教师的肯定认可,反而经常遭到批评、讽刺、挖苦,那么学生的质疑欲望和行为就会受到压制。久而久之就没有学生再敢质疑了。
因此教师要扮演好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和相互尊重,互相学习,共同促进的新型师生关系。
构建充分交流、自由交往、民主讨论,彼此激励,平等对话的小组合作络最大限度地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入一种最佳心理状态,通过心理上的接受,达到问题情境的共鸣和融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由地去想象、思考和探索。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对学生提出问题的“评价”。教师应站在建设性的高度、赞赏的立场,尽可能多地给予鼓励、肯定和表扬,倡导学生大胆想象,提出别出心裁甚至古怪的问题。其次要帮助学生冲破迷信权威的心理障碍,给学生以质疑的信心。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教辅等权威书籍中的不足、遗漏甚至错误,以及教师“无中生有”的故意出错。让学生明白任何人都会出错,没有绝对的权威,老师专家也不例外。鼓励学生大胆向权威的观点提出挑战,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学生“免疫能力”面且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批判精神和质疑品质,有助于质疑意识的形式。
2、树立过程意识,再现知识生成过程让学生有疑。
学研究的过程。教师可引用生活中的实例:学校准备在宿舍楼后面修建一个面积为50平方米的长方形自行车棚。一边利用宿舍楼的一后墙。并利用已有总长为25米的铁围栏,请你设计。如何搭建较合适?学生列出方程后跟学一元一次方程比较,很自然提出疑问。这是个什么方程?这种方程如何求解?再现“过程”。让学生有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通过引导学生的观察、联想、类比猜想,进而鼓励学生提出合理的疑问并积极探究。
3、树立反思意识,强化反思让学生会疑。
问题的解决,并不意味着思维活动的结束,而是深入认识的开始。反思是对整个解决问题活动过程的反思,是对解决问题过程的深层思考,是一种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学习一个概念、定义时可问:定义是怎样引人的?能否换一种方式?若把其中的关键词进行改换或增减会怎样?学习定理或公式时可问:定理或公式是怎样提引入的?证明的思路是什么?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逆命这是什么?是否成立?结论不变,条件是否可以减弱?条件不变,结论能否改进、推广?可问:主要应用的是什么方法?这种解法的关键是什么?这种解法还能解决哪些类似问题?这种解法是怎样想到的?依据是什么?有无更简单的解决?结论可否改进、推广或引申?改变部分与条件又会得到什么结论?通过对解决问题的深入反思,不仅能巩同知识、方法避免错误,而且能使学生逐步掌握质疑的方法和策略。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之我见论文篇十五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学校和我们老师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近年来开始提出和研究的新鲜课题。所谓的“自主学习”就是在教学生知识的时候,让学生能够自己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知识,主动的与老师配合着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但是,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小学中,许多老师在课堂上还是以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坐在下边听的模式为主,他们觉得学生的实践完全可以留在课堂以外。但是老师在课下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只注重课堂上的时间,忽视课外时间,只重视书本上的知识,忽视实践能力,只注重学习结果,忽视学习的过程,这是当前小学老师还存在着的普遍陋习。由此可见,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小学尤其是农村小学里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推行。所以教学理念的改变还是现阶段农村小学还需要进行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农村小学要走出现在教学上遇到的困难必须要进行的路径。根据我近几年在教学中推行“自主学习”中取得的经验,总结如下几条,供大家学习研究:
一、教师教学中要尽量跟学生以。
一种朋友的关系进行交流,使教学氛围和谐,提高学生学习意愿数学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老师与学生生双向互动的过程。老师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再把自己的学习情况通过各种途径传递给老师。在以前我们老师得到反馈的途径比较单一,一般是通过作业和考试,但这种途径存在着很多的弊端,我们往往只能看到结果,了解不到过程。许多学生在课堂上不敢提出自己的观点,没有消化的知识也不敢问老师,怕被老师责备。所以,创造一个活跃的和谐的民主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敢于问问题,形成一个积极活跃的气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教学环境中,形成正确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老师要时时相信学生关心学生,使学生从心底喜欢老师,愿意与老师交流,从而喜欢上数学课。另外,老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学生,不能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积极引导他们学习、提问、交流、互动。让他们自己加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形成一个积极主动活跃的课堂,而不是死气沉沉只有老师在讲的课堂。我在教学中一直坚持一下几个原则:
1.学生回答问题时,其他学生必须认真听,如果出错不可以嘲笑,但是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2.老师不是完全正确的,允许学生们对老师的错误提出自己的意见。
3.一些简单的题目由学生进行讲解、讨论,最后老师再进行补充。
4.学生不会的题目可以问老师,老师要耐心讲解,不会责骂。也可以问同学,同学不可以嘲笑,并要积极帮助不会的同学去解答。在我的坚持下,教学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同学们不但不害怕上数学课,反而很喜欢我去给他们上课。
二、要积极引导学生的思路,不能直接告诉他们结果,让他们自己思考,发现学习中的乐趣。
积极的引导学生的思路,让他们自己思考,自己得出结果,发现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学习数学是一个开发智力的过程,所以小学数学不但要注重学生学习的知识,也应该注重对学生智力开发的引导。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利用数学本身所具有的逻辑性,引导学生去自己思考,一步一步得到正确的答案,使学生喜欢上这个过程,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解题能力,让他们自己爱上数学学习,自愿的去学习数学。
三、要教导学生学会自我反思,
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思考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在《论语》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可见自省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请。所以我们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反省自己评价自己,同学之间也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四、对待不同的学生,老师要用不同的方法,要有不同的要求在一个班级中,有许多的学生,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对数学的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有的同学脑筋转的特别快。老师只需要讲解一遍,他便学会了。但是有些同学学起来却比较吃力,他们需要老师多讲解几遍。所以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有统筹的考虑,写出合理的教学方案。这样也不会耽误到反应快的学生的进度。反应慢的学生也可以在较简单得题目练习中得到巩固,不会因为题目太难打击他们的信心。综上所述,我们应立足于课堂教学来进行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结合生活,寓教于乐,让学生轻松的学习,快乐的接受知识。
参考文献:。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之我见论文篇十六
1让课堂教学过程有“预习”
自主预习是学好知识最基本的途径。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越多,说明他们探求问题的范围越广,认识到的东西也会越多,掌握的也更全面。知不足,然后可以解困也。如何指导学生的预习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教师应传授预习方法。首先,形式要多样。例如:实践、访问、查找资料、上网查询等都是预习的一部分。其次,要让学生明确学习本课的目的,特别要让学生注意课前的预习提示以及课后的练习题。课前的预习提示以及课后的练习题都是围绕课程的主要内容而设计的。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指导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预习。在教学中充分重视课前自主预习,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主预习,根据不同的年段和不同学生的层次,设定不同的目标。比如:(1)画出不懂的字词;(2)圈出重点语句,核心概念;(3)表述本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4)说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5)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参与课堂的讨论;(6)查找与本篇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7)适当谈谈自己的收获。学生充分的课前预习有利于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良好互动,有助于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2让课堂教学过程有“趣味”
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必须将枯燥的知识变得富有情趣。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是把他们在生活中所见到的,所听到的',所感受到的现实进行整合,直接影响并且迁移到自主学习的层面上来。如:笔者在教学四年语文《永生的眼睛》时,让学生想想:“眼睛会永生吗”?怎样做才会使“眼睛”永生?课文是怎样让“眼睛”永生?对于学生起初的回答,老师可暂时沉默。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大多数同学回答并提出如下的问题,“美国作者琳达.里弗斯她家几代人捐赠器官?共捐了几次?此时笔者再出示课件。课件是这样的:(1)课文插图;(2)作者与家人的对话片断;(3)“我”的表情;(4)“女儿”的表情等。如此一来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自觉地学习,使课堂更具生气,“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让教学过程有“情感”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俗语说:“感心者,莫先乎情”。教师不仅要研究教学技巧,还要研究教学情感。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过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材料感到焦虑的更好。”如果师生之间心理相融,感情真挚,学生对教师就会更加尊重,对教师的教学的接受能力也会更强,因“信其师”,才会“信其道”。当“永生的眼睛”再次出现时,要求学生讲清课文的整条线索———课文讲了在什么时间、几代人如何捐赠他们的器官。学生深受触动,甚至含着眼泪举手,夹杂着复杂的情绪、富有感情地回答了课文的内容。这样一来,学生、老师都把全部情感投入到课文里,与作者产生共鸣,很好地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让课堂教学过程有“互动”
学生自主学习应当是师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更好地“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主动质疑的胆量。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的自主学习应是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是直接或抽象的把答案告诉学生,这样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能力才不会被约束。我在教“永生的眼睛”这课时,笔者要求: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可以是不理解的,可以是想象的;要做到“五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与此同时按教育家徐特立“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说法,学生做好批注和记录……课堂上,把问题有层次性,有目的性地抛出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解决;小组没办法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由师生共同解决,充分发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5让教学过程有“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成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中,课前的布置、课中的互动,还有留下的几分钟为学生答疑解惑,这与以前的教学模式大不一样。如此一来,学生的想法更全面,这个预期的目标基本达到。(此句仍有不当)当《永生的眼睛》这篇课文的教学进入尾声阶段时,同学们问,“老师,我们以后可以捐献器官吗”,“当然可以”,笔者回答,“不过,这要跟家人进行慎重的探讨。”这节课既达到了双基训练的目标,还对学生进行了很好的思想教育。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根据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性学习。通过“有预习、有趣味、有情感、有互动、有目标”的自主学习,学生已懂得了如何自主学习,老师以往采用的注入式知识已远远不能够满足他们的学习的需求。对于老师课堂上的预设,他们已游刃有余于这种预设,并且超出了这种预设。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自主学习,要放弃急功近利的思想。注入式的课堂教学方式,绝不能成为学生学习上的拐杖。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才能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更好地提高自身素养,积淀人生智慧。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之我见论文篇十七
一、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
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教师首先要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明主,尊重不同学生的情感、思维、兴趣、爱好,允许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看法,尽管这些看法可能是错误的,甚至是荒诞不稽、幼稚可笑的,我们都要热情地鼓励他们。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身心自由,才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才能自主地学习。
二、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抓住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知识点,或稍作改编、或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三、立足自主学习的起点。
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就要摸准学生学习的起点。我以为,这个“起点”就应该是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给的材料太简单,低于“最近发展区”,学生早就会了,没有学习的兴趣。所给的材料太复杂,高于“最近发展区”,学生同样没有学习的兴趣,也就无法自主地学习。所以,要立足“最近发展区”。但是,每个班级都有优生和学习困难生,每个同学的“最近发展区”又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学生,然后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不同的要求,做到因材施教。
四、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将使他们受益终身。
五、养成自主学习的精神。
自主精神作为一种学习品质,是很难能可贵的。而我们在很多时候忽视了这一点。有的教师怕完不成教学任务,课堂上不允许存在不同意见,不允许学生有异常的想法。长期以往,学生没有了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就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言,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敢于反驳别人的意见,敢于互相争论。
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适当传授一些学习的方法,将能取得更令人满意的效果,学生掌握了方法,也就能利用方法更快乐,更有效地去获取知识。方法的教学可以单独地进行,如教学生学生字时,指出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