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的教案(汇总21篇)
教案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使教学更具吸引力。以下是一些备受好评的教案范本,可以作为编写教案的参考资料。
雨后的教案篇一
时间:
教学目标:
1.会4个生字,认读8个字。
2.能恰当地进行词语搭配,积累词语。
3.能结合生活实际说出下雨给自己带来的欢乐,感受生活的美好。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能结合生活实际说出下雨给自己带来的欢乐,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小哥哥和小妹妹的心情。
教学过程:
春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什么了?
这首诗歌写的是雨后的哪呢?请大家边读边思考。
生:他们很自由,开心……。
看谁能把雨后广场的美丽和小朋友们的快乐读出来。你在雨后会做什么呢?
诗中的小哥哥也在踩水,他怕不怕溅湿衣服呢?
板书:使劲地。
学习“使劲”两个生字。摔一跤还骄傲?你怎么理解的?谁能读出骄傲的心情?
生:他玩得这么痛快,根本不在乎摔了一跤和那水淋淋的泥裤子。
板书:欢喜、兴奋、骄傲。
小妹呢?她怕不怕摔跤呢?(如果也摔一跤,不用再有顾虑了………和打雪仗泼水节一样的心情)同时,也提醒大家,不要在下雨的时候把身上弄湿了。
板书:紧紧地,小心地,轻轻地如果你在场,你会怎样呢?朗读全文。
请你说说你看出了什么规律?(解决有同学常问为什么有时候用“的”有时候用“地”的问题。感受一下不同就行了)课下可以观察什么时候用“得”字。
雨后的教案篇二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有感情地讲述课文中的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能有感情地讲述课文中的故事,领悟其中的道理。
(一)课件出示: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练讲故事,要求: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1学生,根据要求讲述故事,教师计时。再练习,再指名讲故事,集体评议。
3导:既然是,就应该让故事中的兄弟俩争论起来,对吗?现在增加点难度。
(二)课件出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自然段,同桌练讲故事,要求:讲出争论的语气,并说清兄弟俩各自的意见和理由。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同桌共同合作。
3指名上台讲故事,集体评议。
(三)同学们的本事可真大!都能按照每一次的具体要求把故事讲的请清楚楚。
1黑板上这几个词语你理解吗:不以为然争论不休烟熏火燎两全其美无影无踪指名说说词义。
2导:如果能把这个故事想象的更具体、生动些,并配上动作、表情表演出来,那就更好了。
(四)课件出示:四人一小组练习表演故事。要求:配上动作、表情。出示课件。指名上台表演,集体评议。
1师:同学们讲的'真不错!故事听到这,你有什么想法?指名把有价值的发言简短地写到黑板上。
2盛老师把这个故事讲给了同学们听,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611)小节。
(3)指导学生读好文中同学们的话。
1《》学完了,这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2拓展: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
五、作业。
小练笔:把自己生活中接触的有关写下来。
雨后的教案篇三
教学内容:
这是一首描写雨后儿童嬉戏玩耍的诗歌,意境优美,基调欢快,比较适合朗诵和训练说话。诗歌先总写广场上赤脚的孩子玩水时“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然后集中写兄妹俩在雨后玩耍时的快乐。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完成能读、会读和读好的过程。
2、认识课文中的部分生字,体会夏天雨后游玩嬉戏的欢快心情。
3、鼓励同学们由熟练朗诵到试着背诵,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重点。
2、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朗读认字,读出愉悦的心情是难点。
设计思路:
以读为本贯穿全课。在读上设三关,要求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说话训练、理解与想象穿插其中。环环紧扣、层层递进,达到能读、会读和读好的目的。
教学准备:
卡片、录音机、儿歌《水花花、泥花花》磁带。
教学流程:
第一阶段:导入阶段(启发思维,唤起学生生活体验)。
1、师:老师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最聪明,看看谁能借助拼音把这几个词语度的又快又准!
(展示词语:雨后广场水花糟糕)。
理解“糟糕”:糟糕是什么意思呢,谁能给大家讲讲呢?(师及时点拨,随时鼓励)。
3、看了这几个词,你想到了什么事呢?说给大家听听吧!(生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先打开学生思维和想象的大门,引起学习兴趣,如果有的学生读过这首诗歌,按照本诗的内容去讲故事,那也很好,顺势引导。这样的导入设计,既认识了生字,理解了“糟糕”这个词,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还引起学生阅读兴趣,顺利引入课题,可谓“一石多鸟”。
师:大家都曾有过玩水的快乐,作家冰心奶奶把小朋友玩水的欢快情景写成了一首诗,说不定,诗中还有我们的影子呢!大家想不想读一读呀?(板书:5雨后)。
第二阶段:朗读阶段。
一、攻克第一关:正确朗读。
1、听读,初步感知。
2、领读。
3、自己读(学习方法:不认识的字圈起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4、读给大家听,喜欢哪节读哪节(师生互动评价,标准是是否准确,有无掉加字)。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特别强,特别是已经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非常高,遇到不认识的字他们会独立解决,因此,完全不必老师扶持,该放手时就放手。
二、攻克第二关:流利朗读。
师:喜欢这首儿歌吗?说说为什么喜欢。(自由说,注意强调说完整)。
把诗歌读熟了,读流利了,就会更喜欢了。
1、合作读,互相读读比比(标准是是否熟练,声音是否大)。
2、比赛读,请人代替老师和大家比赛读。
3、师生接龙读。
[设计意图]读的特别好的同学往往会争着独立朗读,不太自信的同学可能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朗读,合作朗读的形式可调动每个学生的朗读兴趣,既培养了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又达到了人人参与的目的。
三、攻克第三关:有感情朗读。
师:咱们一起读了,老师真快乐,大家快乐吗?请大家闭上眼睛,听听歌里的小朋友快乐吗?(播放儿歌《水花花、泥花花》)。
1、哪一句看出来了?(发散思维,积累语言,指导说话“快乐得还像……一样”。)。
2、大家说得真好,他们的确很快乐,自己试试看谁能把他们快乐的心情读出来。
3、自己试读。
雨后的教案篇四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别,保护学习的好奇心,充沛激发想象和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1、认识“伞、红”等八个生字,学会“木、开”等五个生字,培养主动识字习惯。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感受大自然的可爱,从而树立维护大自然的意识。
重点:朗读课文,了解雨后森林的样子。
难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感受大自然的可爱。
教学挂图,生字、词语卡片。
两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说说课文写了森林的什么景物。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
三、自学生字。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伞、祖”是平舌音。
2、说说自身是怎样认记本课生字的。
四、朗读感悟。
1、指导朗读。
2、组织讨论。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后的森林是彩色的图画?
(2)雨后的树林里或草地上还有什么?
(3)为什么说森林是祖国的宝库?
3、朗读背诵。
五、巩固练习。
1、用开火车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连一连。(内容略)。
3、用“红”“国”分别进行口头组词语。
六、指导写字。
随机学习新笔画“横撇”。指导学生在《写字》本上写字。
七、积累词语;背诵课文。
雨后的教案篇五
学校里开展了听评课活动。我执教的是一年级的语文课,题目是第4课《雨后的森林》。教学过程如下:
师:老师拍了一些照片,想请小朋友们欣赏呢!看,这是什么?
(课件出示下雨的图片)。
师:是的,雨哗哗得下了很长时间了。现在呢?
(课件出示雨停了的图片)“雨停了,雨停了”(从天上的彩虹和太阳引入,读出兴奋的语气。第二句语调应比第一句高。)指导读“雨停了”这两句。
(课件出示课文)老师范读课文。
学生在书中标出生字宝宝,练习认读。
(课件出示带拼音生字宝宝)(学生读,师领读指名读,齐读)。
(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生字宝宝)(指名读,齐读,组词读)。
同学们,恭喜你们顺利过关了!美丽的大森林在向你们招手了。雨后的森林是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4课《雨后的森林》。
1、.提出要求,自读课文,把每个字音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拼音宝宝帮忙。
学生读课文指名读全文。
2、指名读思考:写了森林中哪些好吃的东西?(学生答)师贴图。
3、再读(喜欢哪个就读哪句)。
4、汇报自己喜欢的句子。(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喜欢)。
5、学生汇报时指导朗读。
红果枕着老树:枕着让学生到前面做动作理解,体会把红果比作人,把绿叶比作枕头,体现红果大而可爱。怎么读出对红果的喜爱。(学生读,指导,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蘑菇撑开小伞:通过看图理解,说蘑菇像什么?体会蘑菇的可爱。
(指名读,再读,男生读,女生读)。
木耳爬满老树:爬满你知道了什么?(木耳特别多)。
(指名读,再读,分组读,此文转自.网齐读)。
葡萄滴着水珠:体现葡萄晶莹透亮,惹人喜爱。学生看图理解。
(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6、四句话连起来读读。
(指名读,师范读,学生练习读,再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雨后的森林或者草地上还有什么?(师提示动物、植物啊)你能仿照上面的诗句说一句或和两句吗?(同桌互相说说,再指名说,大胆想象说)。
1、师:同学们表现真好,谁能用一句话夸夸雨后的森林吗?(学生说)。
2、诗中是怎么夸的呢?(课件出示课文后两句,彩色和宝库变颜色)。
(指名读,再读)。
4、学生带着喜悦,自豪的心情读最后两句。(指名读,分组读)。
1、指名读全文。
2、练习背诵全文(指名背,会背的齐背)。
3、总结全文因为雨停了,所以老师带大家去雨后的森林游玩。因为我们见到了蘑菇撑开小伞,木耳爬满老树,红果枕着老树,葡萄滴着水珠,还有许许多多美丽的景色,所以大家都说森林是彩色的图画,森林祖国的宝库。
雨后的教案篇六
教学理念: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别,维护学生的好奇心,充沛激发想像和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重视朗读指导、以朗读为主,在读中成诵,在读中受到美的教育。
教学目标:
1.认识“伞、红”等八个生字,学会“木、开”等五个生字,培养自主识字的习惯。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丈。
3.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充沛激发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发明能力。
5.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可爱,从而树立维护大自然的意识。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了解雨后森林的样子。
2.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感受大自然的可爱
教具准备:
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的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大树爷爷”:小明友们,你们好,今天,我想送一件礼物给小朋友们看看,你们猜猜是什么?)
师:大树爷爷拍了一些照片,想请小朋友们欣赏呢!哦,这是什么?(课件出示森林图片),引出课题。读题。
大树爷爷告诉我们,它已经把图片印在我们的课本上了,大家快来找一找
二、初读课文、认生字词。
1.提出要求,轻声自读课文,把每个字音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拼音婴幼儿帮助。
学生读课文。
2.有没有不识的字婴幼儿呢?(课件出示字婴幼儿,: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和我朋友吗?)它可要下去看看,它给谁带采了惊喜。(把卡片分发给学生。播放《找朋友》歌曲)
3.(课件出示字婴幼儿:谁是我的好朋友,把我介绍给大家好吗?)
学习“伞、红、果、叶、图、画、祖、国、木、开、水、耳、雨”等字。
(请手执生字卡的小朋友到台前来介绍:我的朋友是……)
教师将生字逐一贴到黑板上。
引:调皮的生字婴幼儿一个一个地跳到黑板上来了。它们站在一块,想考考大家,能不能认出它们。
随机指读生字。
男女同学轮流读。
全班齐读。
4.课件出示两个字婴幼儿。(小朋友,你们愿不愿意和我们交朋友?)
学习“小伞、红果、绿叶、图画、祖国、木耳、下雨、撑开、水珠”等词读词(带拼音)
去掉拼音读词。
齐读。
开火车读。
(你们的火车开得可真快,把字婴幼儿全给拽跑了,它们躲到哪去了。原来它们全都跑到课文里去了。)课件出示带课丈的图片。
三、细读课丈,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大声读、轻声读都行、喜欢的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读。)
2.个别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看边想,雨后的森林里有什么漂亮的景色?
四、导读课文,读中感悟。
“雨停了,雨停了”(从天上的彩虹和太阳引入,读出兴奋的浯气。第二句语调应比第一句高。)指导读“雨停了”这两句。
3.指导朗读中间四句话。
(根据学生的描述川页序,课件出示蘑菇、木耳、红果、葡萄的特写图,相机板书与贴图)
让学生根据“撑开、挂满、枕着、滴着”这四个词一边读一边想像扮演。
大森林向我们展示了这么美的画面,不过,老师觉得,你们能把森林读得更美。愿不愿意把这四句美美地读一遍。(课件重新出现带有四句话的画面。)
全班齐读。
4.理解课丈的最后两句。
朗读最后两句话。讨论:为什么说森林是彩色的图画,是祖国的宝库?
相机板书
宝库里还会有哪些珍贵的东西呢?
森林那么美,那么可爱,我们应该怎样读?谁能把森林的美和可爱读出来?(强调读出“彩色和宝库”二词)
5.朗读全文。(课件回到首页)你们愿意把整首诗朗读扮演给大树爷爷欣赏欣赏吗?
五、拓展延伸,想像积累。
引:大树爷爷看得可开心了,他还邀请了森林宝库中的一些宝贝们来呢?瞧;
(课件出示小鸟,小鹿、小野花、小猴)大树爷爷想请小朋友们都来当当小诗人,为这首诗歌补写上几句,你们愿意吗?)(课件出现空行诗句)
生看图编诗句。(师引导学生从拟人化方面编)
安排作业: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想像编出图外的诗句。
弹性预设 掌握生成
——《雨后的森林》教学反思
福建省建瓯市第一小学 张琼秀
1.引言
“教与学”的关系非常复杂。每一堂课上,每一个教师所追求的都应是“教大于学”,但往往在实际的教学中,因为没有很好地地掌握到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所以出现了“教等于学”、“教大于学”的情况。师生、生生的交往互动受限,师生的一起发展受到阻碍。
2.问题的提出
上完一堂课后,心中存了不少尴尬。匆匆忙忙的一堂课,暴露了自己在教学实际中,对学生的学况掌握情况等多方面缺乏和时应对预案的问题。对于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情境和导语的设置,课件、教具的准备,教者颇费了一番心思,却由于疏忽没有给任教班级的老师学生一个较好的心理准备,加之多媒体设置问题。致使学生在懵懵懂懂而又松懈等待的状态下进入学习,课堂效果不大理想。
而后,在生成的实际中,教者又发现,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阅读课文,这是他们从汉语拼音到阅读课转换的第一篇,由于缺乏必要的预习、字词方面掌握不大熟练。阅读、朗读的一些最起码的要求没有达到,很大程度地影响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在点拨朗读方面中颇费了一番口舌,也就有了“多讲”之嫌。在课堂中的度掌握得也不够,想放开让学生在同桌中、小组中去读,或让他们自读自悟,但上课初始时他们同桌互读的状态就不容乐观,没有掌握好一定的读书方法,教者在担心阅读效果的前提下,于是便出现了“收得太紧”的现象。只受限于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不够。换言之,“预设”的弹性不够,生成的掌握不到位。
3.反思与讨论。
教学前的设计是生成的一般指导,生成的情境,生成的结果要靠教师进行调控。它由诸多因素相互作用才干完成,特别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等因素的积极配合才干得以实现。它需要教师冷静地分析、灵活地运用。首先,要掌握好生成的起点。它是最为基本的、前提性的条件,也就是学生的现有水平,这是生成的基点,也是生长点。备课,要充沛地了解自身的教育对象,了解学生的方方面面,整体发展情况。假如在课前就能对学生的阅读状况、阅读水平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对教学的实际生成绩有了一个充沛的估计。针对学生读的状况就会有一个应对的措施。如自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同桌互读等阅读方法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在接触阅读课文的初始就能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在生成中就可以把这作为教学的一个目标来实现。
无论是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教,读文本是基础。学生因读而发现领悟;教师因读而认识掌握。假如不让他们充沛读书,他们在课堂上的语文学习只能是盲目和无的放矢的。假如没有学生的读书,或者没有充沛地读书,那么,无论教师如何引导点拨对于学生来说都没有太大的效果,更谈不上师生互动。但对学生充沛读书的度的掌握,我们又不能不正视。这个度应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在阅读时间上要充沛,“工欲善其事,必先得其器”。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阅读只能是浮光掠影。其次是读通读懂,能够挖掘出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生活体验,从书中读进去又读出来。没有学生自身的感悟,过多的讲,即使是再精彩的演说也不能使学生进入状态。因此,教师应该放开手脚,让学生自身读自身悟,不应把自身的一些体会、感受强加于学生对课文的体验中。
在预设缺乏弹性的课堂中,生成的动力缺乏。师生间、生生间的交往面不够大。一般情况下,它只限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并且是以教师和全班同学交往为主的单向交往,学生接受来自他人的信息和同时向他人发出信息量较少。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和知识面较窄、在交往中容易出现无法进八状态的情况。也就是只有师生之间的互动,而缺乏生生之间的互动。在预设中对这些生成性情况都应有一个充沛的估计、和时进行调控,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互相推荐,互相促进。
雨后的教案篇七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爱护学习的好奇心,充分激发想象和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1、认识“伞、红”等八个生字,学会“木、开”等五个生字,培养主动识字习惯。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感受大自然的可爱,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重点:朗读课文,了解雨后森林的样子。
难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感受大自然的可爱。
教学挂图,生字、词语卡片。
]两课时
1、你看见过森林吗?雨后的森林是什么样的呢?
2、板书课题。
3、出示课文插图,感受雨后森林美丽。
1、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说说课文写了森林的什么景物。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伞、祖”是平舌音。
2、说说自己是怎样认记本课生字的。
1、指导朗读。
2、组织讨论。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后的森林是彩色的图画?
(2)雨后的树林里或草地上还有什么?
(3)为什么说森林是祖国的宝库?
3、朗读背诵。
1、用开火车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连一连。(内容略)
3、用“红”“国”分别进行口头组词语。
随机学习新笔画“横撇”。指导学生在《写字》本上写字。
雨后的教案篇八
1、认识伞、红果、绿叶、图画、宝库几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通过听声音、看图片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理解并朗读课文,感受雨后森林的美丽。
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感受大自然的可爱。
(同学们欢迎来到语文乐园,上课之前呢,我们先来猜个谜语,看谁的小脑子转的最快。)。
1、远看像层沙,近看珍珠一串串。只要它一来,遍地开满会走路的小伞花。
2、你们喜欢雨吗?为什么?
3、教师导入: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那个地方的美丽,还有小雨的功劳呢!
4、p2这个地方是哪里呢?齐读课题。(教师板书课题)。
(老师这里有两幅森林的图画,一幅雨前一幅雨后,同学们认真观察它们有什么区别)。
1、教师出示森林雨前和雨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区别。
2、指名反馈。
3、说一说自己喜欢哪幅图,为什么?(学生真实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并说明理由就可以了)。
4、教师总结:雨前的森林和雨后的森林其实都一样的美丽,只是雨后森林的景物因为有雨水的滋润,显得更加美丽。
1、教师导读,那么课文中,作者给我们介绍了哪些雨后森林的景色呢?我们一起去读课文。
2、教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学生读书圈生字时教师板书生字,生字不带拼音)。
3、自己把生字拼一拼,读一读。
4、开火车读。
5、教师指着黑板上不带拼音的生字,学生一起认读。
6、学生再把课文读一遍。
7、教师检查学生自读课文的情况。(指名读)。
8、听录音范读2遍。
9、大家一起读课文。
1、教师:同学们们再读一次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雨后森林的哪些景物?
2、(蘑菇、木耳、红果、葡萄)。
3、那书上描写的是怎样的情景呢?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
4、为什么说森林是彩色的图画?
5、学生看图感受森林的色彩:五彩缤纷的蘑菇开了,黑色的木耳爬满老树,红果枕在绿叶上,紫色的葡萄挂满了水珠,多美丽呀!森林就是彩色的图画。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最后一句:“森林是彩色的图画,森林是祖国的宝库。”
6、为什么说森林是祖国的宝库?
7、雨后森林里还有许多小动物(因为森林里有蘑菇、木耳、红果、葡萄等很多动物植物,所以森林是祖国的宝库。)。
1、(雨后的森林这么美丽可爱,我们一起把课文再读一遍)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集体读课文。
小结:延伸作业:
“森林是彩色的图画,森林是祖国的宝库。”同学们脑海里肯定有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拿出画笔试着画出来给老师和同学们看一看吧。
雨后的教案篇九
3.冰心奶奶知道同学们喜欢玩水,就为大家写了一首小诗(师板书:雨后)
1.师范读,生看书思考:从中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自主识字。
3.检查识字情况
(1)出示生字。
(2)同桌互相检查。
(3)师检查,让学生用字组词,个别的字进行说话练习。
1.学生自读第一小节。
(1)雨后的广场怎样的情景?“快乐的好像神仙一样”是什么意思?让学生体会到此时的快乐。
(2)雨后是清新的美景,有一群孩子正在欢快的玩乐,应用怎样的语气去读?
2.细读二、三、四小节。
(1)诗中描写了哪些人物?
“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说明了什么?
小哥哥摔倒后是不是很沮丧?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觉得小哥哥是怎样的一个人?
(3)小朋友们的心情是怎样?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4)再读课文,用欢快的语气读。
1.在这雨后的美景中,同学们,你想做些什么呢?
2.用心观察和体会画一下雨后的美景。
1.出示本课要求写的字,师生共同讨论字的笔顺及占格。
2.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3.学生互评,提高书写质量。
雨后的教案篇十
1、通过学习课文,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独立识字、自由阅读,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激发内心愉快情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兄妹纯洁烂漫,天真乐观的个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重点。
2.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读出愉悦的心情是难点。
《雨后》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诗作。作者冰心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对小兄妹雨后踩水嬉戏的有趣图景。诗歌源自生活,富有生活情趣。因此,教学中,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玩水踩水的生活体验,从而融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受兄妹俩踩水时的兴奋与快乐,体验与水共乐、与泥共舞的情趣。
多媒体课件。
讲授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一课时。
雨后的教案篇十一
1.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要求:标出小节;画出生字词,想方法认会它。
2.同位之间互相检查。
3.教师检查。大屏幕出示本课的生字词采用齐读、开火车读、小组读、指名读等方式。
1.指名读,其它同学闭目听:在你的脑海里会形成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生举手发言(在此尽量让学生多说)
3.放映课件,创设情景激趣。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试着让同学们背下来。
6.分角色表演课文。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先让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字的书写。
2.汇报难写的字,教师指导重点字。
3.学生练习书写,同学之间互评。
把这首诗有感情地背给家长听。
雨后的教案篇十二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认读1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3.学会亲近自然,享受用爱营造的和谐。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朗读认字,读出愉悦的心情。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雨吗?下完雨你喜欢做什么啊?(学生发言)。
我们来看看别的小朋友在雨后做什么吧。板书课题。
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中描绘的情景。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请小组同学帮忙。
2.指名读。
3.出示生字,在课文中找出来大声读一读。
4.小组内学习生字。
5.在学生反复读的基础上,达到熟读,然后进行开火车抽测。
6.写生字:
重点讲解三点水旁的写法,如果学生已经掌握得比较好,可以让学生独立去分析,然后进行书写,如果还不能很好掌握,教师进行示范。
“样、妹、提”这个几个字的左边部首,都有横竖相交,注意竖笔出头要长些。
7.全班交流扩充词语。
8.生字测验。
考本课生字,针对问题及时补救。
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提高学习效率。
充分利用学生瞬时记忆,在读中强化对字整体感知,从而达到正确认读。
注意复习学过部首的写法,对学生写不好的地方及时进行补课。
利用充分发挥遗忘曲线的作用,让学生在最佳记忆时间巩固掌握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复习生字。
卡片出示生字,开火车检查。
(二)理解课文。
想一想:课文写了些什么?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随机板书:快乐)。
1.学习诗歌第一节。
(1)轻声读第一节诗歌,边读边想:读了这节诗歌,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2)学生自由读文体会。
(3)全班交流。
(4)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诗句:“一片海洋”要读得宽广辽阔,“嫩绿的'树梢”要读得轻柔,“闪着金光”要读出动感的美。
(5)师:大家通过诗歌的语言文字感受出了这么美丽快乐的雨后景象,同学们,请把你的赞叹、惊喜、高兴之情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吧!学生齐读第一节诗歌。
(6)小结:这一节诗歌冰心奶奶从整体上写出了雨后的美丽景色和一群孩子在广场嬉戏的快乐。下面我们去看看小哥哥和小妹妹是怎样玩耍的。
2.学习诗歌第二、第三节。
(1)(出示阅读要求):默读诗歌第2、3小节,想一想,你从哪些诗句体会到小哥哥玩得很快乐,画出有关的句子,并和同桌交流交流。
(2)全班交流。(出示第2、3节诗歌课件)。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
如:“使劲地踩”“溅起多高”写出了小哥哥踩水时的快乐。
“妹,小心,滑!”写出了小哥哥关心小妹妹的快乐。
(3)指导感情朗读诗歌第2、3小节。
(4)师:小哥哥在广场上踩水摔跤真快乐!看,小妹妹来了!
3.学习诗歌第四节。
(1)(出示第四节诗歌课件)请同学们读诗歌,体会小妹妹的雨后玩耍的快乐。
(2)师问:小妹妹怕摔跤为什么又希望自己摔一跤呢?如果你是妹妹,看到哥哥摔跤了,你会怎么想?(学生发言)。
(3)指导感情朗读第四节诗歌,读出小妹妹既矛盾又快乐的心理。
加强生字的记忆。
引导学生读中想象诗歌描写的美丽快乐的情景,使诗歌语言活化成形象生动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的脑海,激发他们的情感。
通过朗读,体会文中表达的感情。
通过同桌交流,是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锻炼学生的总结与理解能力。
在角色转换中体验小妹妹的爱哥哥的情感,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三)背诵课文。
1.教师总结:同学们,多么美丽的雨后景色,多么快乐的童年时光!读了这首诗歌,老师仿佛也回到了那快乐的童年时代,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再次回味孩子们嬉戏的快乐。
2.男女生对读全诗,回味雨后孩子们快乐的生活。
3.背诵诗歌。
通过男女对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背诵课文的效率。
(四)拓展延伸。
雨后的小哥哥和小妹妹玩得那样开心。雨后给你带来过什么呢?和同学说一说,然后写一写。
引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并落实到写上,培养写话能力。
雨后的教案篇十三
2、在观察的过程中,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春雨后自然界的'变化。
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一、吸一吸雨后清新的空气。
1、雨后将幼儿带到预先选定的一块绿地上。
2、引导幼儿用鼻子深呼吸。
3、师幼共同讨论:让我们深深吸一口气,你感觉怎么样?(清新的空气)。
二、看一看雨后自然界的美景。
现在我们身边的花,草,树和下雨前有什么不同?
三、听一听雨后自然界中各种声音。
你觉得我们身边的花,草,树和小鸟们都在说些什么?
雨后的教案篇十四
这是一首描写孩子们雨后戏水玩耍的儿童诗歌,意境优美、基调欢快。诗歌先总写广场上赤脚的孩子戏水时“快乐得好象神仙一样”,然后集中写兄妹俩在雨后玩耍时的快乐情景,场面热烈,充满童趣,比较适合少年儿童朗读和说话训练。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能读、会读和读好的过程。
2、认识课文中的生字,体会孩子们雨后游玩戏水时的欢快心情。
3、鼓励学生由熟练朗读到试着背诵,积累语言。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重点。
2、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朗读课文,读出愉悦的心情是难点。
以教材文本为依托,以读为本贯穿全课,引导学生采用个性化的阅读方式与文本对话,让学生从中获取有益的信息。激发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和理解文本,强化情景体验,诱发情感,产生共鸣。
生字卡片、录音机、儿歌《大雨和小雨》与《捉泥鳅》歌带等。
一、感受生活,揭示课题。(启发思维,唤起学生生活体验)。
1、上课开始,听儿歌《大雨和小雨》。
2、大雨哗哗下,大家听到了什么?夏天一场雷雨过后,你最喜欢干什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雨后)。
二、自读文本,初步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读诗歌。
2、听课件录音读,感知诗歌内容。
3、课件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词。(雨后、广场、水花、糟糕、赤脚、神仙、水淋淋、发射、唇儿)。
4、再读课文,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唤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亲切感,会更有利于教学的深入开展。)。
三、展开想象,感受童趣。
1、出示挂图,听配乐诗朗诵。
2、放声朗读第一节,说说自己仿佛看见了什么?
3、“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4、指名朗读第一节第二句,领会、品味诗歌情感。
5、雨后的广场成了孩子们欢乐的海洋,请大家带着欢乐的心情读读第一节。(要求读出欢快、愉悦的心情)。
四、指导表演,体验快乐。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诗歌二、三节,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同桌之间把二、三节中所描写的情景演一演,看谁演得好。
3、指名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在位置上自由表演。然后,让学生评议台上同学那里表演最精彩!
4、引导学生把诗歌中的童真、童趣读出来。(可以自读,找朋友比赛读,教师相机课件展示孩子们戏水时的画面,进一步指导读出感情。)。
五、精品细读,理解感悟。
1、学生自由读第四节,具体看看小妹妹在听了哥哥的提醒,看到小哥哥滑了一跤后,她自己是怎么跑的。
2、课件出示句子:小妹妹撅着两条粗短的`小辫、紧紧地跟在这泥裤子的后面,她咬着唇儿、提着裙儿,轻轻地小心地跑,心里却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指导学生朗读,重点体会动词,领会描写的细节。)。
3、体会“心里却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所包含的情感。
4、指导用多种形式诵读。
六、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分角色朗读诗歌。
2、背一背,把你喜欢的诗句背给同学听。
3、画一画,把小朋友们雨后戏水时的情景画成一幅画与同学交流。(课件播放儿歌《捉泥鳅》营造氛围)。
4、课后查一查描写其它雨后景色的诗歌或文章读一读。
附
板书设计:
水的海洋。
13。
雨
后
快乐似神仙。
欢乐的海洋。
雨后的教案篇十五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鼓励学生试着背诵课文。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要认的生字。
能够按照要求自主学习,认读认字,读出愉悦的心情。
启发引导法。
自学与讨论相结合。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5分)。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天)在这个季节里,你最喜欢什么天气?(注意语句通顺,欣赏小池的景色)。
2.你们喜欢雨天吗?雨后你们在校园里怎样玩的?
3.冰心奶奶知道同学们喜欢玩水,就为大家写了一首小诗(师板书:雨后)。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5分)。
听录音朗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听的时候,注意生字的读音。她读得美吗?同学们想不想也读得这样美?要想读得这样美,就得先认识课文里的生字。(回答:这篇课文里面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三、初读诗歌,随文识字。(18分)。
1、小朋友们,老师昨天布置了预习,要求大家把黑色的生字用圆圈圈起来,都圈好了吗?同桌的同学互相检查一下。
现在我们就来拼一拼这些生字,注意读准平舌翘舌。(自由拼读)。
2、交流识字成果。
3、翻到课后的描描写写。昨天布置预习时还要求大家把音节写在旁边。不知有没有写好?同桌再检查。拼读(自由拼读,全班拼读)。
我们要怎样来记住它们的样子呢?同桌同学互相讨论一下。看看哪些孩子的方法最多、最容易记。我想问一问,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问别人、查生字条、查字典等。)。
4、自学不认识的字。
(师巡视参与,表扬查字典的学生、小组合作识字的学生。)。
5、检查识字情况。
(1)出示生字。
(2)同桌互相检查。
(3)师检查,让学生用字组词,个别的字进行说话练习。
四、指导难字练习书写(5分)。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先让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字的书写。
2.汇报难写的字,教师指导重点字。
3.学生练习书写,同学之间互评。
五、当堂检测(7分)。
1、听写生字。
踩水喊叫短小粗心紧跟哥哥妹妹。
2、填空。
1、“嫩”是(女左右)结构,部首是(女),音序是(n)。
2、“裤”先查()部,再查(七)画,音序是(k)。
3、“傲”共()画,部首是(),组词:(骄傲)。
六、布置作业。
把这首诗有感情地背给家长听。
雨后。
音序:gchmdcj。
雨后的教案篇十六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小哥哥“嘴里说糟糕糟糕,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的心理。
小哥哥、小妹妹的贴图各一张。
一、复习导入:
1、昨天我们初步学了《雨后》,不知道课后生词同学们还记不记得?
2、出示生词卡片。
请一生指名读,如读对全班跟读,如读错则同学纠错。
读得真不错,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雨后》。
3、板书:《雨后》
二、细读课文:
(一)、指名读全文.其他学生倾听、正音。
(二)、学习课文第1小节。
1、指名读一二行:
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
(1)听了以后,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理解“金光”是指树梢上还残留的水珠在阳光照射下的光。
理解“海洋”为大片的积水。
(2)生自读这两行,想象情景,感情朗读。
师指导“一片――海洋!”范读、个别读。
2、过渡:此时的场景谁能用一句成语来描述?(雨过天晴)
人的心情怎样?(高兴、快乐、开心)
3、 谁来用这样的心情读读三四行?指名读:
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的好象神仙一样。
(1) 理解“赤脚”指光着脚丫。
理解“神仙”指开心自在、无忧无虑的人。
(2)比比谁读的最快乐,让别人也感受的到?
指名读、范读、齐读,读出快乐。
(3)板书:快乐
理解得真好!我们一起读读这一小节吧!
(三)、学习课文2~4小节:
(1)相机出示小哥哥的贴图,贴在黑板上。
(2)找快乐:
自读2、3小节,想想你从哪里读出了小哥哥的快乐?
生自由读,可圈圈画画,师巡视。
(3)反馈:“我的发现”
a、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溅起多高。
指导读出“使劲”、“溅”。板书:踩
b、他喊:“妹,小心,滑!”说着自己就滑了一跤!
指导朗读小哥哥的话:
指名读,指导声音要喊出来。齐读。(生拖长音大声喊小哥哥的话)
“妹――,小心――,滑――!”
听老师读的和你们有什么不同?
“妹――,小心――,滑!”做了个差点滑倒的动作。
比较体会“滑”的读法,为什么这样读?引出下句意思。
板书:喊、滑。
一起学着老师的样子读读看!齐读。
c、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联系上文,体会小哥哥兴奋什么,骄傲什么?(因为前面说他摔跤了)
指名读第三节:
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嘴里说“糟糕――,糟糕――!”
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读到这里,你产生什么疑问了吗?
(为什么明明摔跤了,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体会小哥哥的心情,虽嘴上说糟糕,心里却因为觉得摔跤好玩而快乐。
自读第三小节,练习体会、读出快乐。
(4)整和、感受快乐。
如果你就是那位小哥哥,你读的一定更好!请你带着小哥哥的感受来读读2、3小节,练读。
2、小哥哥玩的`这么高兴,其实小妹妹玩的同样快乐!
相机贴小妹妹贴图。自由读第4小节。
(1)小妹妹是怎么玩水的?
请一女生回答。你能演一演吗?
一男生在前踩,女生在后表演踮脚尖、小碎步跑。
(2) 观看后的同学回答小妹妹怎么玩的。
相机板书:跟、咬、提。
指导:“轻轻地小心地跑”读起来声音要轻。练读、齐读。
(3)小妹妹这么小心翼翼地跑,其实心里怎么想的?(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
你对最后一句话有什么疑问吗?
指名回答或讨论。
(4)那该怎么读呢?自己练练。
让我们听听咱们班的小妹妹读,怎么样?全体女生读第四小节。
男生也来试试吧!“果然,还是女孩子更能体会小妹妹的心!”
5、同学们可真会读书!喜欢这篇课文吗?让我们从头开始快乐的自由读读吧!
四、试背全文:
1、同学们读的不错!想不想把它记下来?自己练习一下,同位试背。
3、请同学们来看着板书,背一背,玩一玩吧!可以加上动作,想背的同学起立!试背。
五、默写生词:
1、真了不起!这么多同学都会背了!现在我们休息一下,看看课后第三项的生词,比比谁先会默!
2、自由复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
书空、抄写、自默、同位互默……
3、听写生词。
4、同位互改,评价。
雨后的教案篇十七
3.冰心奶奶知道同学们喜欢玩水,就为大家写了一首小诗(师板书:雨后)。
1.师范读,生看书思考:从中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自主识字。
3.检查识字情况。
(1)出示生字。
(2)同桌互相检查。
(3)师检查,让学生用字组词,个别的字进行说话练习。
1.学生自读第一小节。
(1)雨后的广场怎样的情景?“快乐的好像神仙一样”是什么意思?让学生体会到此时的快乐。
(2)雨后是清新的美景,有一群孩子正在欢快的玩乐,应用怎样的语气去读?
2.细读二、三、四小节。
(1)诗中描写了哪些人物?
“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说明了什么?
小哥哥摔倒后是不是很沮丧?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觉得小哥哥是怎样的一个人?
(3)小朋友们的心情是怎样?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4)再读课文,用欢快的语气读。
1.在这雨后的美景中,同学们,你想做些什么呢?
2.用心观察和体会画一下雨后的美景。
1.出示本课要求写的字,师生共同讨论字的笔顺及占格。
2.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3.学生互评,提高书写质量。
背诵课文,体会夏天雨后游玩嬉戏的欢快的心情。
书写本课生字。
雨后的教案篇十八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雨后清新自然的色彩,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在诗歌优美的旋律中体会小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
挂图
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读课题
2、雨后的景色是怎样的?(让学生口头描述。)
二、听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提问题:诗歌描写了那些内容(雨后的景色,以及一个小哥哥和妹妹)
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小节。
(1)指名读课文。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齐读第一句话。让学生用自己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描述一下雨后的景色(引导学生体会所见景物的美丽)
(3)指名读第二句话。雨后的广场上是怎样的情景呢?(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象神仙一样。)
“快乐得好象神仙一样”是什么意思?(用“神仙”来比喻水中赤脚的孩子的逍遥自在,毫无拘束和牵挂。)
(4)指导朗读。雨后是清新自然的美景,有一群孩子正在欢快的玩乐,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呢?(轻松和欢快的语气)
指名读,集体读。
(5)小结并板书:水的海洋欢乐的海洋
2、细读第二、三、四小节。
(1)指名读第二、三、四小节。
(2)理解诗句意思。
诗歌描写了那些人物?(一个小哥哥和一个小妹妹)
找出描写哥哥神态和动作的句子。(二、三小节)
“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说明了什么?(小哥哥很淘气。)
但是小哥哥在淘气的时候他也没有忘记小妹妹,他说了什么?(“妹,小心,滑!”)
可是他说着,自己却滑了一跤。
滑了一跤过后,小哥哥有怎么样的举动,说了些什么呢?(“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嘴里说:‘糟糕——糟糕!’”)
虽然他嘴里说着“糟糕——糟糕!”,但是他心里觉得沮丧吗?(没有)
你怎么看出来的?(“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你觉得小哥哥是怎样一个人呢?(乐观、淘气。)
妹妹看见哥哥摔了一跤又是怎样的呢?
指名读第四小节。
看着课文中的插图来学习。
这里是怎样来描写妹妹的外貌的?(撅着两条短粗的小辫)
她怎么样呢?(紧紧跟在泥裤子的后面)
“泥裤子”指的是什么?(小哥哥。这里用了借代,联系上文,我们就可以知道“泥裤子”指得是小哥哥了。)
这一小节中,那些句子是描写小妹妹的动作和神态的呢?(“她咬着唇儿提着裙儿轻轻地小心地跑,”)
但是她心里是怎样想的呢?(“心里却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
人物的动作与心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了小妹妹的任性与俏皮。
(3)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心情怎样?(愉快和调皮)
我们应该怎样读?(应该以欢快的语调,读出小孩子的任性与调皮)
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3、教师总结本诗歌的特点。
诗歌虽然名称为“雨后”,但是诗人给我们描绘的不是“雨后”湖光山色的美好,而是刻画了“雨后”这一特定情景下人物的活动,构思独特巧妙。作者用儿童化的语言刻画天真烂漫的儿童形象。
雨后的教案篇十九
1、认识伞、红果、绿叶、图画、宝库几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通过听声音、看图片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感受雨后森林的美丽。
:理解并朗读课文,感受雨后森林的美丽。
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感受大自然的可爱。 教学过程:
(同学们欢迎来到语文乐园,上课之前呢,我们先来猜个谜语,看谁的小脑子转的最快。)
1、远看像层沙,近看珍珠一串串。只要它一来,遍地开满会走路的小伞花。
2、你们喜欢雨吗?为什么?p1
3、教师导入: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那个地方的美丽,还有小雨的功劳呢!
4、p2 这个地方是哪里呢?齐读课题。(教师板书课题)
(老师这里有两幅森林的图画,一幅雨前一幅雨后,同学们认真观察它们有什么区别)
1、p3 教师出示森林雨前和雨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区别。
2、指名反馈
3、说一说自己喜欢哪幅图,为什么?(学生真实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并说明理由就可以了)
4、教师总结:雨前的森林和雨后的森林其实都一样的美丽,只是雨后森林的景物因为有雨水的滋润,显得更加美丽。
1、教师导读,那么课文中,作者给我们介绍了哪些雨后森林的景色呢?我们一起去读课文。
2、教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p4(学生读书圈生字时教师板书生字,生字不带拼音)
3、自己把生字拼一拼,读一读。p4
4、开火车读p4
5、教师指着黑板上不带拼音的生字,学生一起认读。
1、学生再把课文读一遍。
2、教师检查学生自读课文的情况。(指名读)
3、听录音范读2遍。p5
4、大家一起读课文。
1、教师:同学们们再读一次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雨后森林的哪些景物?p6
2、(蘑菇、木耳、红果、葡萄)
4、为什么说森林是彩色的图画?p11
3、为什么说森林是祖国的宝库?p13
4、雨后森林里还有许多小动物p14(因为森林里有蘑菇、木耳、红果、葡萄等很多动物植物,所以森林是祖国的宝库。)
1、(雨后的森林这么美丽可爱,我们一起把课文再读一遍)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集体读课文。
小结:延伸作业:
雨后的教案篇二十
教完《雨后》,走出教室,心情依然是激动的。
不得不感叹,这《雨后》真是一篇好教材,仿佛它就是为我和我的那群学生量身定制的,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孩子们快乐着、兴奋着,而我也因为他们的快乐而快乐,因为他们的兴奋而兴奋,浑然忘了这几天身体的不适。真希望,我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带给孩子们这样快乐的感受,这将是我为师的最大幸福和骄傲。
教学这首小诗,我采用的是返朴归真、凸现本位的教学策略,以一种有趣的其实也是较常见的学习方法贯穿全文的学习。一开始,我就告诉学生,今天打算和他们用一种特别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小诗,那就是“边读诗句边发挥想象,把那静止的文字变成活动的画面,比比谁在脑海里画画的本领最强。”
我这特别的学习方法(其实也不特别,只是平时不上公开课时用得不多),一下子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他们积极地按着我的要求,读完第一小节,就捂着眼根据诗句在脑海里画画。
组织交流时,教室里小手林立,请起来发言的孩子一个个都说得头头是道,他们看到的画面,竟比诗句还丰富,他们的描绘竟比诗句更生动,这倒是我事先未敢抱太大期望的,看来让孩子们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去还原书本的语言文字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一个女孩子读了“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这句诗后是这样说的:
“我的画上有一棵棵绿树,大雨过后,嫩绿的树梢上挂着一颗颗水珠,这些水珠金光闪闪的,好像是一颗颗晶莹的`珍珠。”这是一幅多美的画呀!这是对诗句多恰当的诠释呀!
我只追问了一句:“为什么这些水珠会闪着金光呢?”
余下的孩子们都不约而同地回答:“因为太阳光照着呀!”
另一位男孩子读了第二小节后起来描绘他的画:
我顺势让他上台来表演一下,小家伙笑着在地板上使劲地踩了几脚,这时,下面的不少孩子都激动得蠢蠢欲动了。随着我的一句“那大家都来踩踩吧!”,教室里顿时成了欢乐的海洋,孩子们尽情地踩着,仿佛那斑驳的地板上真有一片汪洋。
在我的掌声示意下,孩子们又高兴地坐回了各自的位置,再次捧起书本,那一句“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读得格外带劲儿!
是呀!我们的课堂,就该这样多给孩子们一点自主感悟的空间,就该多为孩子们创设一种快乐的学习氛围。这样充满欢声笑语的课堂,这样激荡热情与智慧的课堂,才真是让教者和学者都乐在其中、回味无穷的课堂呀!
这一课教学的成功,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最简单的就是最自然的,最简单的就是最丰富的,最简单的才是最有效的!
雨后的教案篇二十一
1、认读本课14个生字,会写本课7个生字,通过拼读独立识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课文的情景,感受孩子们的快乐。
1、认读本课14个生字,会写本课7个生字,通过拼读独立识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体会课文的情景,感受孩子们的快乐。
进入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合作学习生字的能力,对于只有个别学生出错的生字,学生可以依据“认——想——写——用”的方式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学。而对于比较难的生字,如“短”和“紧”,需要进行讲解。对于学生在理解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将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创设情景,采访男女生的方式,关注到性别的差异,从而唤醒孩子们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与文本建立链接,从而产生富于个性的阅读体验。
教师自制课件 。
教师“合理明标”;学生“自学思考”。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下雨的时候,你们高兴吗?雨后的景象是怎样的呢?
板书课题:《雨后》,齐读课题。
二、交流预习:
1.正音,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同桌两个同学互读,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采取以前学过的认字方法互教互学。
(2)看课后生字表,看拼音读准字音,组词,想一想容易读错的字,怎样记住它。
2.全班交流学习的情况。
(1)出吃示生词,全班齐读——小老师带读——自由读。
嫩绿 赤脚 使劲 溅起 滑了一跤
泥裤子 发射 兴奋
(2)出示生字,指名读——抢读。
哥 踩 喊 妹 短 粗 紧
(3)重点指导读:
3.全班自由书空学生字,写生字。
(1)看写一写的生字,同桌书空这些生字,你认为最难记的生字说说字形。
(2)老师带着学生写几个最难写的字。
三、学生质疑,教师明标。
1. 再审课题,根据课文的内容,让学生围绕质疑。
2. 师梳理学生所提的问题,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3.以读代讲 第一小节感受大家的快乐
(1)教师引读,学生分行朗读。
雨后,所有的孩子心情怎么样?(开心、高兴)
文中用了一句话来形容这种快乐,谁找到了?
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哪个词更让你感受到这种快乐了?是呀,雨后的树梢显得更加嫩绿,滴滴雨水让树梢闪烁着光芒,孩子们在广场上尽情地欢笑、嬉戏,他们该有多高兴,多快乐呀,(男生读,女生读)
4. 出示对学提示,学生开始对学,师巡视。
出示自学提示:
阅读提示: 自由读2——3小节,边读边想象当时的场景,试着完成: 瞧,小哥哥使劲儿地( ),水花( )。他滑了一跤, 嘴里说( ),脸上却是( )。 我觉得,他此刻就像( )一样( )。
教师“点拨提升”;学生”展示交流”。
刚才围绕所提的学习目标,同学们进行了自学和小组的交流合作,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很认真,也很有方法,那么下边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一、感受哥哥的快乐
哪个词让你感受到这种快乐和自在了?
你使劲,我更使劲,男生读
你使劲,我不服,瞧我的水花溅得更高呢(女生读)
我就是不甘落后,要比小伙伴们溅起的水花都高,齐读
3.这阻挡了小哥哥的快乐了吗?你还从哪里感受到小哥哥的快乐?
(发射 兴奋 骄傲)
“发射”,我们常见的是发射什么?(由内而外的快乐)
采访男生:你看小哥哥玩得摔在了水里,你说他有什么可骄傲的?(玩得自在,刺激)
引导读:他为自己尽情踩水而骄傲。读——
他为自己溅起的水花比别人高而骄傲,读——
所有的男同学一起读读第2、3小节,读出小哥哥的快乐。
二、感受妹妹的快乐
1.小哥哥的快乐是自由自在的,小妹妹也有自己的快乐呢,谁来读读?(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从哪里看出小妹妹的快乐。)
2. 她害怕摔跤,却又想摔跤,为什么?(这是痛快的一跤,自在的一跤,妹妹的快乐还充满着渴望呢)
三、回读全文,发现新问题。
1. 再读课文,看看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把它画出来。也可以再提出新的问题。
2. 再次探究新问题。
教师“达标评价”;学生”巩固运用”.
一、拓展运用。
1、谈收获。
这节课学完后,你有什么收获呢?
2、教师总结。
水里的这群孩子,正是这种无拘无束、自由自主,让他们快乐地好像神仙一样。他们的快乐也同样感染着我们。让我们一起背诵课文,感受他们的快乐。
二、作业设计。
1.如果在水中滑倒的是你,你的爸爸妈妈会怎么做呢?
2.回家后有声有色地把这首儿歌被给爸爸妈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