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沙漏大班教案(通用20篇)
良好的教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使教师的教学更加有序和高效。教案的编写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升教学质量。
有趣的沙漏大班教案篇一
3、在废旧利用的过程中体验创作乐趣,树立环保观念。
各种废旧材料、ppt、双面胶、剪刀、笔、
一、开始部分:
引导幼儿欣赏毕加索作品《朵拉・玛尔的肖像》
1、出示整幅《朵拉・玛尔的肖像》,并介绍是毕加索的作品
问:这张脸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2、出示侧面半幅
问:这是什么脸?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出示正面半幅
问:这是什么脸?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4、教师:画家毕加索把人的脸进行分割,又重新组合在一起,这种方法就叫分割组合法,这是毕加索自己动脑筋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画法。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欣赏范例作品
教师:这种分割组合法既可以用在绘画上面,也可以用在环保制作上。
(1)出示范例一
问:这张脸是怎么组合的?中间是怎么分割的?
这幅画用那个了哪些废旧材料?
(2)出示范例二、三、四、五、
问:你最喜欢哪张脸?为什么?
这几幅画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交代合作要求
教师:请每人找一个好朋友,两个人合作创作一幅有趣的脸。两个人要事先商量好,你们打算用什么纸做脸?怎么分割?怎么组合?谁来画?谁来剪?要用哪些废旧材料?商量好就可以动手做了。
3、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提醒幼儿分开画脸时要商量好各自的方向,不要一顺跑最后组合不起来,并注意保持桌面整洁。
三.结束部分:
展示作品,并请两个同伴共同介绍自己的作品。
介绍重点:
1、是怎样分割和组合的?
2、使用了哪些废旧材料?
有趣的沙漏大班教案篇二
1、积极参与观察,体验动手动脑的作画乐趣。
2、通过观察欣赏各种有趣的面具,了解面具的主要特点,能尝试利用设计由有关联的常见物组成的面具,感受面具的趣味性。
3、会运用已有经验及有关绘画步骤图等绘画知识想象设计有趣的面具激发求新异的创造力,巩固绘画的能力。
一、欢迎小朋友参观面具王国,了解面具的共同特点。
教师戴唐老鸭面具,以唐老鸭的身份带领幼儿随音乐参观面具王国,并让幼儿带着面具感知面具的主要特点:
面具中眼睛部分是挖空的;因此带了面具后我们仍然可以看见各种物体;
二、逐步出示步骤图,让幼儿想象老师会设计怎样的面具,幼儿回答,激发幼儿想象力;
1、幼儿欣赏所设计的其他趣味面具,并了解面具的趣味性;
(1)餐桌面具:头发是桌布,眉毛是筷子,眼是两个碗,嘴是一个锅;
(2)绿化面具:头发是梯形屋顶;眼睛是两扇窗户,鼻子是五角星,嘴是一扇门;
小结面具趣味性:每个面具的组成都是由有联系的东西组成的,因此面具很奇特、很有趣。
2、请幼儿动动脑筋,构想一个有意思的与别人不同的面具,鼓励幼儿大胆的谈论自己的构想。
师:小朋友,你喜欢这些面具吗?是不是很奇特、很有趣呢!请你们动动脑筋,也说说一个有意思的与别人不同的面具!
四、教师交待设计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有联系的东西构想有趣的面具——勾外型——五官——涂色;
(2)作画,外型要画大一些,用黑笔勾线并涂上漂亮的色彩;
(3)每个小朋友设计2副与老师不一样有趣的`面具;
(4)注意书写画的正确姿势;
五、教师小结:展示幼儿作品“有趣的面具设计展示会”。
下次课中可以准备材料让幼儿将自己所设计的面具制作出来。
有一个小朋友带了一个面具来园,其他孩子都围了过来讨论起来。突然听见一个孩子说:“我找到一个录音机面具,录音机的喇叭是他的眼睛,磁带箱是嘴巴”。引起其他小朋友都找自己所发现的趣味面具,孩子们各抒己见。针对幼儿的兴趣点,引导幼儿整体的获取这些经验,对身边的事和物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并运用认知和图象记录将平时所积累的零碎的表象加以梳理,使自己的认识更加清晰而有条理。通过对材料的组合运用,创造性的加以表现。
有趣的沙漏大班教案篇三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物体的不同特征及简单的排列规律。
2、技能目标:能运用操作材料进行按规律排序,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
3、情感目标:结合情景游戏,通过实物操作,体验按不同规律排序的乐趣。
1、幼儿经验准备:已经有按物体某一特征规律进行排序的经验:如按照物体的颜色、长短、大小、高矮等规律的排序。
2、环境材料创设准备:
教具:新家蓝图、花坛、递增递减排序示范图、新家
学具:
幼儿操作材料:铺地砖(红黄泡沫毯)、围围墙(三种颜色的砖块)、种树(高矮种类不同的树)串彩链(长短、粗细、颜色不同的吸管段、珠子、毛线)。
幼儿分组操作材料:不同颜色、形状的花和栅栏。
幼儿实物操作材料:不同种类的水果、蔬菜、以及蛋糕、奶…
师:“小朋友,小猫的房子被大灰狼破坏了!它刚刚建好了一座新房子;可是它不会装修,今天想请你们帮它装修新房子。好吗?”
(一)介绍材料,鼓励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简单的规律排序。
师:“小朋友,看看小猫为我们准备了什么装修材料呢?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1、地砖:按照蓝黄颜色变化规律排序。干扰因素:2种颜色
2、围墙:按照砖块颜色及节数规律排序。干扰因素:4种颜色
3、树木:按照树的形状、高矮不同规律排序。干扰因素:2种高度、 3种形状
5、师:“这些材料都有它们不一样的特点,那我们要怎样排列它们才能把房子装饰得好看呢?”(幼儿自由讨论)
6、师:“老师给你们一个小提示吧!如果小朋友能够把这些材料排成有规律的一条队伍,那就能把房子装得很好看了。”
(二)幼儿操作探索,教师指导
师:“你们想不想去试试,用这些材料去帮助小猫装修新家呀?(想)等一会儿,小朋友们可以自由分组,选择一种材料,跟你的组员一起商量怎样才能排出有规律的队伍,把你们组的材料排在房子里相应的地方。”
(三)分享、小结
1、师:“你们的材料是怎样排的呢?哪一组的小朋友愿意分享一下?”(请各组代表介绍排列的方式,教师帮忙展示及小结。)
(四)巩固排序练习
师:“小朋友们真棒!帮了小猫一个大忙,把它的新家装修得漂漂亮亮,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准备了一个“智力大闯关”的游戏想跟你们一起玩,敢来挑战吗?”(与幼儿一起游戏并找出游戏中所运用的规律。)
师:“上次我们为小猫装修了新家,可它家门外的花坛还没设计好,这一次小猫的好朋友们纷纷为它送上了好主意。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怎样设计的吧!”
(一)认识递增递减的排序规律
图片1:这是小狗为小猫设计的花坛,请你们看看,小狗的排序里藏着什么规律呢?
(花朵不变,蝴蝶逐一增多)
图片2:这是小猪为小猫设计的花坛,请你们看看,小猪的排序里藏着什么规律呢?
(花朵不变,蝴蝶逐一减少)
图片3:这是小兔为小猫设计的花坛,请你们看看,小兔的排序里藏着什么规律呢?
(花朵逐一减少,蝴蝶逐一增多)
师:原来排序的规律除了我们以前认识的按大小、颜色、形状等来排以外,还能像小猫的朋友们那样,用递增或递减的规律来排,它们厉害吗?聪明吗?我们想像它们那么厉害吗?那我们也来试试用递增或递减的规律来设计花坛吧。
(二)幼儿操作
1、小朋友每人选一份操作材料,把花朵按递增或递减的规律插到栅栏上,并尝试分享自己排序结果。
四、快乐派对
师:“我们已经为小猫设计好了花坛,真漂亮呀!小猫为了表示感谢,它准备了好多好吃的,想要邀请小朋友和她的三位好朋友一起去它的新家参加新居落成派对。你们开心吗?(开心)但是小猫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哦……”
(一)、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利用实物材料进行自由排序。
1、师:“小朋友仔细想一想:之前我们都用到过哪些规律来排序呢?”幼儿自由操作探索。
2、你们都是用什么规律排序的呢?(请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讲述自己用的规律。)
(二)、小结及分享活动。
请幼儿讲述自己的排序结果,并且分享实物以“快乐派对”的形式庆祝!
有趣的沙漏大班教案篇四
1、通过粘知了,了解知了的生活习惯及外形特征。
2、在粘知了的过程中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培养做事认真仔细的态度,增强自制力。
3、在粘知了的整个过程中充分体验粘知了的乐趣及分享的快乐。
1、将幼儿带到户外,找树。、
2、幼儿自由组合粘知了。
幼儿1:快过来,这里有一只。
幼儿2:轻点,别让它听见了。
幼儿3:知了是聋子,听不见,伸杆里别碰树枝就行了。
(孩子们开始活动表现出极大的细心和耐心,并能将自己所获得的知识经验,运用到实际的操作活动中。)
(孩子们在粘知了的过程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的知了能叫,有的知了不能叫。)
幼儿1:知了嗓子哑了就不能叫。
幼儿2:不对,会叫的是公知了,不会叫的是母知了,这是我爷爷说的。
教师:等一会我们粘到知了就知道了。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给了孩子们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不断地在实践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运用已有的经验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孩子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迫不及待的希望粘住更多的知了,得到正确的答案。因此活动的积极性更加高涨。)
幼儿1:我粘住了,我粘住了。
众幼儿:让我看看,让我看看。你是怎样粘住的?(孩子们兴奋地围过来)
幼儿1:我用的是面筋,知了粘住就飞不了。
(有了成功的经验,经过反复实验,孩子们发现面筋的效果最好,于是大家调整了自己的工具终于又收获了几只知了。)
教师:你们看看所有的知了都一样吗?
幼儿1:翅膀都是透明的。
幼儿2:它们头下面都有一根长管。
幼儿3:这个细管是它的嘴。
教师:你们猜猜它吃什么?是益虫还是害虫?
幼儿1:它吃树叶,是害虫。
幼儿2:我猜它吸树杆里的水,你看它的嘴多象吸管,它是个大坏蛋。
教师:那为什么有的知了叫?有的不叫?(幼儿认真比较)
幼儿1:有的肚子上有两个半圆;有的没有。
幼儿2:我看见半圆在动。
幼儿3:有一点点麻的感觉,教师你来试试。(幼儿将手放在上面)
教师:这个半圆叫发声器。
幼儿:我知道有发声器的才能叫,是公知了;没有的不叫,是母的。
(在自由探讨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孩子的支持者与引导着,通过开放式的提问时幼儿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对知了的特征及生活习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后面的活动中,孩子们会不时的说:“我粘住了一只公知了”、“我粘住了一只母知了”……言语中透着成功的喜悦)
(这次活动就在这喜悦的气氛中持续了一个星期,活动场地也由园内扩展到了小区)
1、制作标本。
2、手工制作,折纸“知了”。
3、绘画,“粘知了”。
在“粘知了真有趣”这个活动中,教师顺应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趋势,在平等、自主的活动氛围中师生共同完成了学习活动。也让我们感到,在将幼儿的兴趣点转化为具有教育价值的活动时,应充分考虑:此兴趣点是否是孩子们真正所关注的,是否能使幼儿有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是否具有可延伸性。此生成活动真正达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所提出的“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
有趣的沙漏大班教案篇五
水是幼儿每天都能接触到的、熟悉、喜欢的东西,本次活动利用幼儿对水的兴趣,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通过操作,充分发挥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幼儿可以积极地参与到探索活动中。
1、通过各种感官感知及探索活动,初步了解水的透明性、流动性及溶解性。
2、乐于在操作活动中和同伴共同分享探索得到的结果。
3、有初步的环保概念,懂得水资源的重要性,学会保护水资源。
1、两个透明杯子(一杯清水内装一彩球,另一杯内有沙,沙内埋一玩具)。
2、每组一份橘子粉、白糖、盐、咖啡,用杯子装好。(溶解实验使用)。
3、小篮、有洞塑料袋、有洞小容器、漏网、半玻璃杯清水、碗、一条毛巾。(验证水的流动性实验使用)。
4、水污染视频一份。
一、游戏:看看是什么。
1、教师出示两个透明杯子,一杯装水,一杯装沙。
3、师:请小朋友说一说,水和沙里都有什么宝贝。
4、师:为什么我们能很快的知道水里藏了什么宝贝,却不知道沙里有什么呢?(引导幼儿:水是透明的,能一眼看到)。
二、游戏:水宝宝搬家。
1、出示一个装了水的塑料盆和碗师:水宝宝想请小朋友们帮忙,把家搬到面前的小碗里,你们都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水宝宝呢?(幼儿自主回答)。
2、师:老师给小朋友们也准备了几样好玩的工具,我们来认识一下(介绍提供的工具分别为:小篮子、漏网、塑料袋)请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来帮助水宝宝,大家动手之前请先卷起袖子,如果桌子上面有积水了,可以用边上的抹布来擦干净。
3、请个别幼儿上来实验并讲述自己试验的`过程师:我们来请小朋友们分享一下自己帮水宝宝搬家的经历。(用的什么工具?发生了什么情况?)。
三、游戏:会变化的神奇水。
1、教师出示一杯清水师:老师又把水宝宝请来了,这次要和水宝宝一起变个魔术。
2、教师将奶粉放入杯中搅拌师:谁来告诉我,水宝宝怎么了?(变浑浊了或者变成牛奶了等)为什么水宝宝变色了?(因为奶茶粉溶到水里了)。
3、师: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神奇材料,我们一起和水宝宝来变魔术吧!
4、幼儿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5、幼儿坐在操作台边,教师进行提问师:你们的水都发生变化了么?小朋友们可以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然后告诉大家,你的水宝宝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了。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尝一尝变了魔术之后的水宝宝。
四、爱护我们的水资源。
1、师:我们今天和水宝宝做了这么多的游戏,大家都喜欢水宝宝么?
2、师:小朋友们还知道水宝宝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哪些作用?
4、师:水宝宝怎么了?什么样的行为会让水宝宝生病?我们应该怎么爱护水宝宝?
5、教师总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节约用水并且爱护好我们身边的水宝宝,不让脏东西污染了它们。接下来让我们继续和水宝宝一起做更多有趣的游戏吧。
有趣的沙漏大班教案篇六
1、让幼儿认识水的基本性质:无色、无味、透明、流动。
2、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了解水的用途。
塑料杯若干、两种颜料、两块石子、盐、糖、盆一个。
录音机、磁带。
一、猜谜导入。
不洗不脏,越洗越脏,花草树木要用它,人人要健康,就是不能没有它。(打一自然物水)。
二、简单介绍水的三态。
三、探究水的性质。
1、水是没有颜色的。
实验:分别给三个杯子盛半杯清水,给其中的两杯加入不同的颜料,水马上变成了不同的颜色,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明白水本来是没有颜色的,只是加入什么颜料就变成了什么颜色。
2、水是没有味道的。
实验:让幼儿闻闻、尝尝清水说说有没有味道,然后给清水里加上糖和盐再让幼儿尝尝是什么味道,在幼儿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我进行小结:水是没有味道的。
3、水是透明的。
实验:把一块石子放入带有颜色的水杯中,另一块放入清水中,让幼儿观察比较哪一杯能看清石子哪一杯看不见石子,最后得出结论:水是透明的。
4、水是流动的。
实验:用饮料瓶制作一个水槽,下面接一个杯子或者一个盆,让幼儿观察水是怎么进了下面的杯子或盆里的,幼儿就会说出是流进去的,从而得出水是流动的。
四、讨论水的用途,教育幼儿节约用水。
老师小结了水的'性质后,问孩子们:“水能用来干什么呢?”。"让幼儿互相讨论后回答,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水可以洗脸、洗头、洗脚、洗衣服、洗澡等等,老师可以扩宽思维告诉幼儿还可以灭火、灌溉农田、发电等,让幼儿知道水的用途很大,人类离不开水,从而引出要节约用水。
让幼儿设想如果没有了水,我们会怎样?厕所会怎样?做饭时会怎样?这样加深印象让幼儿真正做到节约用水。
师问幼儿:“你们见过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呢?那以后应该怎样节约用水呢?”幼儿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总结。
五、做律动《水龙头不哭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我想: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应该从孩子抓起,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唤起全社会的人都来自觉地节约用水。通过这个活动,我想孩子们对于生活中熟悉的水一定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有趣的沙漏大班教案篇七
1、探究沙漏速度与漏口大小、多少的关系。
2、了解沙漏的计时作用。
3、发展比较、观察、判断的.能力,及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用饮料瓶制作的沙漏,空瓶子,钻有漏洞的瓶盖,细沙,漏斗,记录纸,勺子。
一、观察沙漏。
1、“这儿有两只粘连在一起的瓶子,下面有沙,请你们猜一猜,如果我把瓶子倒过来,会发生什么情况?”幼儿谈论后把瓶子倒过来。
2、“你们桌上也有这样的瓶子,请你们试一试、玩一玩。”幼儿玩后请孩子说出沙是从那里漏下来的。
3、打开瓶子请孩子观察。
二、介绍沙漏的知识。
沙漏在古代是用来计时的,就象我们现在的钟表一样。以前没有钟表,人们用日晷、水漏等方法来计时。
三、制作沙漏。
1、“我为你们准备了沙子、勺子、空瓶子、瓶盖,请你们自己动手制作沙漏。”做好后互相比较流速的快慢。
2、发现问题,找原因。“为什么流速不一样?”
3、总结:流速与漏洞的大小、多少,装沙量都有关。
4、记录评价。
四、室外延伸活动:比比谁最快。
有趣的沙漏大班教案篇八
《指南》从身体素质的角度提出了幼儿在大肌肉动作方面要“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的发展目标,而平衡能力是完成各种身体动作的前提,也是实现自我保护的最基本的能力。大班幼儿肢体动作发展更加灵活、协调,能够控制或转换某些动作。在大人看来不起眼的梅花桩,却是锻炼孩子平衡能力的最好器械。本活动用游戏贯穿始终,趣味性强,教师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游戏情境中大胆参与,探索出梅花桩的多种玩法,并掌握在直线形、s形梅花桩上行走的动作技能,发展平衡能力。
1、学习双脚交替在直线形、s形梅花桩上走,保持身体平衡。
2、能大胆尝试梅花桩的多种玩法。
3、敢于在高低不同的梅花桩上走过,体验梅花桩游戏的快乐。
1、提前和幼儿回顾孙悟空的动作和本领,熟悉儿歌《唐僧骑马咚哩个咚》。
2、用各种易拉罐儿、奶粉罐儿、啤酒桶等制成的梅花桩若干。
3、布置“猴王争霸赛”游戏场地。
4、猴王王冠若干。
1、创设“孙悟空72变”的游戏情境,带领幼儿进行热身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2、玩儿梅花桩,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梅花桩的多种玩法,学习双脚交替平衡走梅花桩的动作技能。
(1)尝试个人玩梅花桩。
提问:自己一个人玩梅花桩,可以怎样玩儿?鼓励幼儿大胆探索,玩出新玩法。
分享交流:你是怎样玩儿的'?请个别幼儿展示动作。
(2)玩游戏“腾云驾雾”,练习站梅花桩。
引导幼儿听信号迅速作出反应。规则:请幼儿每人拿一个梅花桩,选择一个地方,绕自己的梅花桩走或者是跑,当听到信号“腾云驾雾”时迅速单脚站立在梅花桩上,保持身体平衡,看谁坚持时间长。
(3)请幼儿自由组合,尝试两个人或者两人以上合作玩梅花桩,教师巡回指导。
(4)集中练习走梅花桩,引导幼儿学习并掌握双脚交替平衡走梅花桩的动作技能。
将幼儿分成4组,进入场地进行游戏。幼儿根据场地自主摆放独木桥。幼儿鱼贯练习走直线梅花桩,巩固保持身体平衡的动作技巧。
小结动作要点:两脚交替走,一只脚站稳了另一只脚再向前走,不慌也不忙。可以双手侧平举,辅助身体的.平衡。
3、闯关游戏“猴王争霸赛”,练习在直线形、s形、高矮不同的梅花桩上走,并保持身体平衡。
游戏情景:花果山要举行一年一度的“猴王争霸赛”,谁能闯过三关,得到猴王王冠,谁就有资格当猴王!
“石头”,从右边跑回,站到队伍的最后,第一个人走过“独木桥”之后第二个人开始游戏。
第二关“绕过盘丝洞”,将直线型梅花桩改为s形,指导幼儿练习连续走s形梅花桩的技能。
第三关“奔向水帘洞”,在第二关基础上,增加粗细、高矮不同的梅花桩随意摆放的“梅花桩林”,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设计路线,走到终点。
4、根据儿歌《唐僧骑马咚哩个咚》内容做动作,引导幼儿做放松运动,并收拾场地。
幼儿随着儿歌做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动作,让全身的肌肉放松,并调整呼吸。
有趣的沙漏大班教案篇九
1、理解“收集”的涵义,通过交流知道每个人的“收集”各不相同。
2、初步理解物体间的相互关系,感受“收集”中蕴涵的美好情感。
3、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1、散文诗图片。
2、音乐。
一、引出话题。
1、出示礼物盒图片,猜猜里面会有些什么?
教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礼物盒)。
这是我的礼物盒,你们猜一猜,我会在里面放些什么东西?
2、我们一起来看看。
小结:把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放在一起,并且非常爱惜地保存起来,这就叫“收集”。
3、教师:你们喜欢收集什么东西?
二、解读图片,说说自己和他人的收集。
1、出示奶奶图片,猜一猜奶奶喜欢收集什么东西?
2、出示垃圾图片,谁喜欢收集垃圾?为什么?
3、提问:这是什么?这一堆怪怪的东西是谁收集的呢?
4、出示秋天图片。
教师:谁来告诉我这是什么季节?秋天喜欢收集什么?
5、出示月亮图片。
提问:月亮喜欢收集什么东西?
6、听海浪的声音。
提问:这是什么声音?大海会喜欢收集什么东西?
7、出示蓝天图片。
提问:蓝天喜欢收集什么?
8、听雨声。
提问:这是什么声音?谁喜欢收集雨滴?
三、深入理解,感受温馨。
1、理解意义,感受妈妈爱的情感。
提问:我们的家人也喜欢收集,知道妈妈最喜欢收集什么吗?
2、教师:妈妈有一份非常特别的收集是你们不知道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妈妈收集了什么?怎么会有这些收集呢?
四、集体欣赏散文诗。
纪念意义的东西。有了这份收集,不管以后你在哪里,我们都能想起对方,想起实验幼儿园的朋友们,这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份财富!
收集东,收集西,你喜欢收集什么东西?我喜欢收集娃娃衣。奶奶喜欢收集木屐。树上的乌鸦喜欢收集怪东西。我问隔壁的圆圆:“你喜欢收集什么东西?”圆圆问我:“‘蓝色’算不算东西?”
天空喜欢收集云朵。
月亮喜欢收集星星。
秋天喜欢收集落叶。
小溪喜欢收集雨滴。
大海喜欢收集……,许多许多东西。
我问妈妈:“你喜欢收集什么东西?”
妈妈说:“我收集的都是‘你’的东西啊!”
有趣的沙漏大班教案篇十
对称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可是许多幼儿平时没有注意,为了激发幼儿的观察欲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设计本课。
1、培养幼儿观察生活的习惯,以及记忆形象的能力。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鼓励幼儿设计各种新型楼房。
3、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1、认识物体的对称性。
2、 画出对称物体的另一半。
具有两组相对称的图形若干(常见的动物)、水彩笔。已拼插好一半对称图案的玩具。
一、导入
猜一猜(分别出示几张对称图片的一半,让幼儿猜出是什么图案。全出示后引导幼儿观察左右两过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二、活动
找一找(先出示若干半张图片,贴在黑板上,让其寻找对称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或小朋友身上寻找对称的部位)。
三、运动练习
做一做(用自己的身体做对称的动作)。
四、说一说
对称图案有什么特点?
五、范画
边讲边画。
六、练习
画一画(在操作纸上先找对称图案,再涂色对称图案,最后画对称图案的另一半)。
七、评讲
表扬表现好的
八、总结
小朋友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九、拓展
找一找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物体是对称的?记下来说给小朋友听。
在活动过程中,“猜一猜”是活动的第一环节。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这就是重点。在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因为我对幼儿的猜测答案都没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们就特好奇,给下面的“寻找”增加了更大的兴趣。在我的鼓励下,他们都积极主动的寻找着每张图片两边的相同点与不同,最终自然的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让他们找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不一样”,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还真的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会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着他们“看看小尾巴朝哪边”,幼儿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显然这是我的提问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这环节让我满意的是话比较简洁不多,灵活的面对幼儿的“猜测”。让我遗憾的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找一找”是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我就请班上学习、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儿回答,结果是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极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做一做”是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即是让他们巩固“对称”的理解,又是能让他们好动的身体能得到轻松片刻。虽是动的一刻,但师幼配合非常默契。“画一画”的操作活动有看、想、找、涂色、画的过程,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反映。在此中我觉得不足的是:在幼儿操作前没有再次或是小结一下对称条件,也没有示范,因此很多幼儿出现了对称的颜色没有用上,他们只是涂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许幼儿涂色时会主意到色彩的变化与对称。
总的来说,我对本节课还是比较满意,达到了预想的目的。
有趣的沙漏大班教案篇十一
1.学习在手臂上大胆的进行美术创作。
2.能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表演,培养美的感受力,力和表现力。
1.动物幻灯片。
2.音乐磁带。
3.森林背景。
4.布团、排笔、海棉、水、盆子、各种广告颜料。
5.摄像机、录音机。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引导幼儿到森林里去看动物表演。
2.教师带领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轻轻的走进森林,安静地坐下看表演。(孔雀长
颈鹿的故事),以激发幼儿的兴趣。
3.看完后,向幼儿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小动物可以用手臂进行表演呢?
(教师总结:因为它们都有长长的脖子。)
二、讲解部分
1.在幼儿看完表演后,老师对幼儿进行提问:
2.以提问的方式让幼儿观看课件(动物世界),让幼儿找出哪些小动物可以用手臂进
行表演。充分发挥幼儿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3.教师出示长脖子动物的画面,让幼儿一起观察它们的长脖子。教师边讲解边与幼儿一起
用手臂来做它们的头与脖子。
三、美术创作
1.教师向幼儿介绍在手臂上进行美术创作的基本方法。(教师用准备好的颜料、排笔等用具进行美术创作,并向幼儿讲明笔用过后可在水里清洗后再用,海棉、布团等用品最好只蘸用一次颜料。)
教师可用摄像机把幼儿制作的过程以及表演过程摄下来。)
3.幼儿画好后,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观赏装饰过的手臂造型。
4.音乐响起,教师带领幼儿自由的发挥跳舞。自己创编动作。
四、活动延伸
1.教师带领幼儿观看录像,看自己的表演。
2.教师可带幼儿到其它班级去表演。
大班语言活动――《大雁和鸭子》
1、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幼儿勇敢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2、让幼儿懂得只有不怕困难,才能真正学到本领的道理。
3、发展幼儿的思维力,想象力和语言活动力、丰富幼儿词汇。
1、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
2、提前布置好春、夏、秋、冬的场景。
3、绘画工具、布偶。
一、教师以“故事多多姐姐”的身份出场,自我介绍。
1、“我”教师走进教室.
2、“我”教师:小朋友们好!还认识我吗?(幼答)我是来自动画城的多多姐姐,自从我们栏目举办了“幸运星旅行记”以来,收到了很多小朋友的来信与参与。今天很高兴来到这里,并恭喜你们成为本周的幸运星,一起加入我们的幸运星旅行吧!(给幼儿佩带幸运星饰品)我们的口号是“故事多多,乐趣多多”,那么今天我们旅行的第一站就是动画城,跟我出发吧!(随音乐一起入场)
二、与幼儿一起观看课件(动画片),让幼儿初步感受。
2、重复问题.带幼儿一起看课件.
三、播放课件。
1看完动画片后,幼儿之间相互交流,讨论问题,然后请个别幼儿回答.
2丰富幼儿词汇.
四、带幼儿一起复述故事,理解故事,让幼儿懂得只有不怕困难,才能真正学到本领的道理。
1复述故事.
2总结.应该向大雁学习.
五、教师带幼儿一起在已布置好场地,以提问、引导的方式带动幼儿一起复述故事。
1、出发到“神秘森林“。教师:现在多多姐姐要带小朋友去一个神秘的森林.
2、出现“神秘嘉宾”。到了森林门口,教师拿出已准备好的布偶玩具。教师:哦,差点忘了我还请来了神秘嘉宾呢,请小朋友转过身去,闭上眼睛,(教师迅速套上布偶)。
3、教师拿着布偶进入“神秘森林”,幼儿自己去看自己去找自己去发现春夏秋冬.
4幼儿在森林自己表演.
六、幼儿动手活动,教师协作。
幼儿在教师已准备好画布上,自己做画。
七、延伸活动。
1、幼儿根据自己绘画的场景或是手拿布偶玩具自由的进行游戏表演。
有趣的沙漏大班教案篇十二
1、学习助跑跳过宽不小于50厘米的障碍物,提高动作的灵敏性与协调性。
2、激发探索的精神,感受探索的快乐。
1、幼儿有跨跳、高跳下、平衡等动作经验。
2、各种形状的铁罐(奶粉罐、饼干盒、糖果罐等)、纸棒、塑料球若干。
一、开始部分。
1、队列训练。
2、教师带领幼儿做健身操。
二、游戏部分。
1、幼儿分散玩铁罐,教师鼓励幼儿玩出多种玩法,体验探索的快乐。
教师引导语:“今天我们用铁罐来锻炼身体。等会儿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个铁罐,先看看它是什么形体的铁罐,再摆在地上玩。你可以自己玩,也可以结伴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的玩法多,谁的玩法最有趣。
要求:不扔铁罐,注意安全。
2、幼儿分两组站开,集中交流各自的玩法,请部分幼儿示范表演玩铁罐的方法。
3、学习助跑跨跳。
﹙1﹚教师做示范动作并讲清要领:“向前跑到纸板前,一只脚蹬地跳起,另一只脚跨过纸板单脚落地,继续向前跑。”
﹙2﹚个别幼儿进行练习。
﹙3﹚幼儿集体进行练习。
﹙4﹚玩游戏“小小搬运工人”。
玩法:幼儿当小小搬运工人,排成四路纵队。排头的幼儿先助跑跨跳过一条小沟,再走过木桩穿过树林,到了仓库后,拿一件货物(铁罐)并将其横放在地上,用纸棒推着货物回来,把纸棒交给第二个小搬运工,第二个小搬运工依次进行游戏,比比哪一队搬运工人搬运货物的速度最快。
两次游戏后,可增加助跑跨跳的难度,把小沟变成小河,增加高度和宽度。教师再次示范助跑跨跳的正确方法。
三、结束部分。
1、小结幼儿的活动情况,表扬在活动中积极探索、勇敢完成动作的幼儿。
2、放松活动: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小小搬运工人用纸棒将铁罐推回。
1、活动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废旧物品——铁罐作为活动的主要材料,铁罐质地较坚硬且形状、大小、宽度不同,其包装色彩给予幼儿亲切感和参与活动的兴趣。
2、首先,大量形状各异的铁罐让幼儿自由探索,在摆摆、搭搭、玩玩中,幼儿探索出了多种不同的玩法,其中有跨跳、高跳下、走梅花桩、滚圆铁罐等多种动作,由于是幼儿自己摆搭的运动器材,所以在动作练习上也表现出勇敢尝试的精神。其次,选取了适合大班幼儿学习的动作——助跑跨跳作为本次活动重点学习的体育动作。在铁罐搭好的跨跳障碍物面前,幼儿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教师通过动作讲解示范、个别和集体练习,使幼儿初步了解助跑跨跳的动作要领,此后再鼓励幼儿自由组合,根据自身能力选取铁罐搭建不同高度、宽度的障碍进行助跑跨跳动作的练习。最后,在游戏“小小搬运工”中,把幼儿在探索铁罐玩法中涉及的走梅花桩、滚圆铁罐、助跑跨跳等动作融入游戏中,使幼儿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出来。
有趣的沙漏大班教案篇十三
设计意图:
幼儿在玩电脑的时候注意到了那个计时的小沙漏,于是大家关注起计时的问题来,开始研究哪些东西可以用来计时,古代和现代的计时工具有什么不同,等等。由于时间概念比较抽象,运用沙漏这种古老的计时工具是帮助幼儿感知速度的快慢,理解时间概念的较好途径。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比较、观察、判断探究沙漏速度与漏口多少的关系。
2、交流和分享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1、用饮料瓶制作的沙漏、饮料瓶若干、钻有不同漏洞的饮料瓶盖。
2、细沙、漏斗。
3、幼儿每人一份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1、观察沙漏,引起兴趣。
(1)幼儿讲述制作沙漏的方法,教师根据幼儿讲述示范操作。
(2)教师介绍不同材料,请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制作不同的沙漏,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表上。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实验情况,并给予帮助或指导。
3、交流实验结果。
(1)幼儿互相交流实验结果。
(2)集体分享实验结果,并讲述实验经验。
通过交流,幼儿获得漏口少则沙漏漏得慢,漏口多则沙漏漏得快的知识经验。
4、引发新问题。
沙漏中沙子的多少是否会影响沙漏的速度?
活动反思:
在这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的积极投入、享受探究的过程,并乐于分享自己的探究结果。整个活动实现了“玩中学、”“做中学”以幼儿自由发现、自主探索为活动核心,基本做到孩子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操作在前,结论在后。
有趣的沙漏大班教案篇十四
幼儿在玩电脑的时候注意到了那个计时的小沙漏,于是大家关注起计时的问题来,开始研究哪些东西可以用来计时,古代和现代的计时工具有什么不同,等等。由于时间概念比较抽象,运用沙漏这种古老的计时工具是帮助幼儿感知速度的快慢,理解时间概念的较好途径。
1.通过操作、比较、观察、判断探究沙漏速度与漏口多少的关系。
2.交流和分享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1.用饮料瓶制作的沙漏、饮料瓶若干、钻有不同漏洞的饮料瓶盖。
2.细沙、漏斗。
3.幼儿每人一份记录表、笔。
1.观察沙漏,引起兴趣。
2.制作沙漏。
(1)幼儿讲述制作沙漏的方法,教师根据幼儿讲述示范操作。
(2)教师介绍不同材料,请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制作不同的沙漏,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表上。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实验情况,并给予帮助或指导。
3.交流实验结果。
(1)幼儿互相交流实验结果。
(2)集体分享实验结果,并讲述实验经验。
通过交流,幼儿获得漏口少则沙漏漏得慢,漏口多则沙漏漏得快的知识经验。
4.引发新问题。
沙漏中沙子的多少是否会影响沙漏的速度?
有趣的沙漏大班教案篇十五
怎样让孩子们懂得和了解惯性的秘密及原理,在阳光和空气充足的户外场地上,孩子们“坐”感受惯性、自己动手制作陀螺和旋转的纸盘、操作溜溜球、木块等活动来“找惯性”、通过做做玩玩发现问题,与老师和小伙伴一起“说惯性”。从而培养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兴趣、激发幼儿自由探究的欲望和好奇心,萌发幼儿团结合作、克服困难的决心。
1、激发幼儿探究生活中科学现象的欲望,满足好奇心,萌发在活动中认真思考,克服困难,团结合作的精神,感受成功的快乐。
2、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动用各种感官寻找答案,提高幼儿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幼儿关注周围事物,感知惯性现象,懂得不受外力影响,任何物体都保持原状不变。
4、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提高他们动作的协调性。
5、体验游戏的快乐。
1、场地:一楼户外操坪,能感受惯性现象的体育器械若干;。
2、幼儿操作材料:瓶盖、小木棍、扑克牌、小木块、扣子、免洗纸盘、卫生纸卷芯、
3、玩具车、溜溜球若干;。
1、感受惯性:全体幼儿实地坐车感受开车、刹车带来的身体变化;下车谈感受:开车时我的身体怎么变化?刹车时我的身体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初步了解什么是惯性。
2、发现惯性。
活动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育为切入口,尝试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使生活成为课程资源,让教育融入生活之中。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一直遵循三中原则:
一、观察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科学内容。
二、通过生活实践活动,提高幼儿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通过幼儿的一日生活小环节渗透科学教育。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提供幼儿操作练习的丰富、开放性的材料,这些材料来源于幼儿身边的.小玩具,有积木、饮料瓶盖、硬纸片、雪花片、鸡蛋壳、呼啦圈等等,让幼儿在操作、观察、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转动方面的知识经验。
在交流中,我采用自由交流和集体交流的形式,让幼儿描绘他们亲自经历的、丰富而有意义的探索过程和发现,但是在交流中,我只是一味的问幼儿你是怎么把它转动起来的,却忽视了该物体转动的有趣现象,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让幼儿自由操作材料的环节,我说的太多,孩子们玩的时间太短,让他们探索的不够,还有在活动中我的语言不够简洁,显得啰嗦。整个活动下来幼儿的转动经验拓展不够。
在“身体转动”的环节,通过小结幼儿操作材料转动的方法,最后介绍呼啦圈,引出了身体的转动,这个环节幼儿能够大胆说出身体的哪些部位能转动,如:眼睛、头、肩、手腕、胯等等,都说的很好,我出示了儿童身体图,在幼儿找到的部位贴上字卡,认识汉字,还准备了轻音乐带着幼儿转动这些部位,我原本以为这是我这个活动的亮点,但在专家评课的时候,却说我的内容太多,可以删掉这一部分,在最后让幼儿观看光碟的环节应该再细一点,引导幼儿多说,并用完整的话表达。课后好好的反思了这次活动,真的是内容有点多,如果我再次开展此活动,身体的转动可以在第二课时开展,活动内容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有趣的沙漏大班教案篇十六
大班的幼儿,表现欲望增强,喜欢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认知和情感。《纲要》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选择本次活动题材,正是想让幼儿接触双簧这种新的艺术形式,传承民间传统曲艺的精髓,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双簧是一种曲艺形式,也是一门舞台艺术。大多数是成人表演的节目,幼儿园的孩子对这方面的经验比较少,但是,大班的孩子在心理上有着较强的求知欲和认识新事物的兴趣,喜欢尝试。在日常的音乐活动中,孩子们多数是以学唱歌曲和音乐欣赏的形式为主,在合作方面多以创编动作表演为主。双簧是一种孩子们接触的比较少的表演方式,另外,双簧表演的特点是合作默契、幽默诙谐,考虑到这一点,我选择了孩子们平时比较熟悉而且又比较幽默的歌曲《小毛驴》这首歌让孩子们尝试用双簧的表演方式来表现这首歌曲。
我采用层层递进的方法组织此次活动,从欣赏双簧——了解双簧——尝试表演双簧——活动延伸。
活动目标是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指导作用。根据大年龄特征及本班实际情况,我将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通过欣赏双簧表演的录像,进一步感受双簧的艺术性和幽默感。
2、尝试用双簧的表演方式表演歌曲《小毛驴》。
3、对双簧的表演形式感兴趣,乐意尝试双簧表演。
为了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双簧的表演特点,为尝试双簧表演做好铺垫,我做了如下的准备:
1、已经会唱歌曲《小毛驴》。
2、一段双簧表演的录像。
3、歌曲《小毛驴》的音乐。
根据本次活动的目标和幼儿的年龄特征,我将本次活动分为三个环节:
一、欣赏双簧。
欣赏完双簧的录像,孩子们一定会感受到双簧的幽默和诙谐,从而也会对双簧表演感到好奇,产生想要学习的欲望。
二、了解双簧。
孩子们感兴趣以后,我会提问:“刚才,你们在那段录像里看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表演的呢?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觉呢?”孩子们交流之后,我进行总结,然后再让幼儿欣赏一次录像,这样就会使他们有目的地欣赏,为他们了解双簧做了铺垫。
幼儿再次欣赏完录像,我就介绍双簧:“刚刚我们看到的这段录像就叫做双簧,双簧是一种曲艺形式,需要两个人很默契的合作表演,前面的人表演但是不发出声音,后面的人可以说唱,最重要的是,前面表演的人嘴型要与后面说唱的人对上,表演时表情和动作可以夸张一点,这样才能体现出双簧的幽默感。”
保加利亚的心理学家洛扎洛夫曾说: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幼儿自主活动,主动探索,所获得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因此,在这个环节里,我先让幼儿通过自己观察、欣赏、交流,大致了解双簧是什么样的,再由教师小结、介绍双簧的形式和特点,这样也加深了幼儿的记忆。
三、尝试双簧表演。
《纲要》的组织与实施部分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幼儿了解了双簧以后,就要尝试让他们表演了,但是双簧表演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选用层层递进、逐渐增加难度的方法教幼儿学习双簧表演,首先要让幼儿复习一遍学过的歌曲《小毛驴》,然后帮助他们理解歌词,从而感受歌曲的幽默,为他们创编动作做好了铺垫。考虑到双簧表演中必须要有一个人跟另一个人对口型,所以我让全体幼儿听歌曲录音练习对口型,又为下面的表演做好了铺垫。做好这两个准备工作,就可以让幼儿尝试听歌曲录音边做动作边对口型了。
上面的准备工作做好了,我就让幼儿通过多种学法,不断尝试双簧表演,如男生先唱女生表演,再互换角色,等到幼儿能配合好了以后,为了符合双簧表演的特点,可以再让男女生配合表演,如,所有男生坐在椅子上表演,所有女生按座位蹲在对应的男生椅子后面唱歌,再互换角色,最后还可以请配合的好的男女生到前面来表演或者师生配合表演等。
活动延伸可以鼓励幼儿用双簧的表演方式表演其他的歌曲或者儿歌。
有趣的沙漏大班教案篇十七
一、设计意图:
尊敬的园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节大班的科学活动课《有趣的沙漏》。我们幼儿园有个大沙池,小朋友们很喜欢到里面去玩沙。他们使用各种工具玩沙,总是很兴奋地说着自己的发现。但是他们都只是单纯的玩耍,还没有知识的建构。《纲要》科学领域提出了: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目标。针对幼儿玩沙的这种兴趣和目标我设计了这节活动。试图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初步了解沙漏中沙的流速与洞口大小、洞口数量之间的关系,并在积极探索中,尝试与同伴相互合作。
二、说教学目标本节课作为大班秋季主题的学习内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情况,我拟定了以下几点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沙漏可以用来计时。
2、能力目标:发展比较、观察、判断的能力,了解沙漏中沙的流速与洞口大小、洞口多少之间的关系。
3、情感目标:愿意与同伴相互合作,及对科学活动感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在探索中观察发现沙漏中沙的流速与洞口大小、洞口多少之间的关系,能与同伴相互合作制作简易的'沙漏。
四、说活动准备。
1、教师演示用的自制沙漏,空饮料瓶、沙、自制漏斗、纸杯、瓶盖、胶布、剪刀。
2、ppt课件。
五、说教法和学法教法: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本次科学探索活动的内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直接演示法:利用制作好的简易沙漏,引导幼儿观察沙是怎么流下来的?
2、ppt图片认知法:利用图片让幼儿认识沙漏的样子。
3、谈话、讲述法:给幼儿介绍沙漏的简单用途(古代用来计时)。
4、视频教学示范法:幼儿观看沙漏的制作视频。
5、比较、总结法:比较图片中哪个沙漏的流速更快。
学法:
在指导幼儿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方面,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观察法和体验法,给幼儿自由发展的空间。
六、说教学流程设计。
1、让幼儿直接观察沙是怎么流下来的,激发他们的兴趣。
2、利用小红帽人物引出沙漏图片,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沙漏。
3、简单介绍沙漏的用途。(可以计时)。
4、幼儿相互合作,制作沙漏。
5、观察、比较沙漏中沙的流速。
6、讨论:为什么你们的沙漏流沙的速度不一样?
7、教师小结:沙流得快慢和洞的大小有关,洞大流得快,洞小流得慢,如果洞一样大,洞多的就流得快。
8、ppt图片比较,请幼儿判断哪个沙漏的流沙速度更快,并说明原因。
接下来是我的活动过程,请老师们多多指导!
教学反思:
有趣的沙漏大班教案篇十八
1、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2、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用力大小、易拉罐运动速度及沙的轨迹三者之间的关系。
2、发展幼儿的手部肌肉,增强幼儿手部力度的控制能力。
3、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体验玩沙活动的乐趣。
1、人手一个废弃的易拉罐,在其底部开一个小洞,装进干燥的细沙,把易拉罐吊在一根细绳一头。
2、人手一张4开的彩纸。
(一)引题。
1、出示制作好的易拉罐,提问:这是什么?(易拉罐)。
2、教师示范摆动易拉罐,引导幼儿说出易拉罐的摆动和手有关。
(二)引导幼儿感知用力大小和易拉罐的摆动速度之间的关系。
1、请幼儿上前任意领取一个易拉罐,尝试让易拉罐摆动起来。
2、组织幼儿总结:手使的力气小,易拉罐就摆动得慢;反之则会摆动得快。
(三)引导幼儿感知用力大小和易拉罐的摆动速度以及沙的轨迹之间的关系。
1、教师示范沙漏作画,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1)出示色纸,教师示范正确的沙漏方法。
小朋友,我发现在我的这个易拉罐里面藏着一样东西,我想请大家和我一起来看看是什么?(教师示范)。
小结:用力要小,才能使易拉罐摆得慢,沙漏的轨迹才会小,就不会漏到地面上。
(2)组织幼儿欣赏教师的"自然沙画",引导幼儿发现"沙的轨迹",从而激发幼儿的活动欲望。
2、幼儿尝试进行"沙漏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鼓励幼儿在8开大小的色纸上进行"沙漏作画",要求幼儿把沙子倒回易拉罐。
(2)鼓励幼儿将色纸打开呈4开大小,然后进行"沙漏作画",要求幼儿稍加用力,易拉罐的摆动速度便会快一点,沙漏的轨迹也会大一点,然后将沙子倒回易拉罐。
(3)合作进行"沙漏作画"。
全体幼儿将色纸拼凑起来,鼓励幼儿正确控制力度来进行活动,提醒幼儿互相之间要保持距离,以免易拉罐之间产生碰撞。
(四)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欣赏和讲评"沙画"。
1、提问:刚才我们在制作大沙画的过程中,你们是怎样使远处的色纸上也能漏上沙的?(用力的大小)。
2、小结:今天,我们个个都是小小科学家,用我们灵巧的双手和沙子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也发现了用力的大小和易拉罐的摆动以及沙的轨迹之间秘密。我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当中,都能够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用它去发现更多的秘密。
有趣的沙漏大班教案篇十九
1、探究沙漏速度与漏口大小、多少的关系。
2、了解沙漏的计时作用。
3、发展比较、观察、判断的能力,及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用饮料瓶制作的沙漏,空瓶子,钻有漏洞的瓶盖,细沙,漏斗,记录纸,勺子。
1、“这儿有两只粘连在一起的瓶子,下面有沙,请你们猜一猜,如果我把瓶子倒过来,会发生什么情况?”幼儿谈论后把瓶子倒过来。
2、“你们桌上也有这样的瓶子,请你们试一试、玩一玩。”幼儿玩后请孩子说出沙是从那里漏下来的。
3、打开瓶子请孩子观察。
沙漏在古代是用来计时的,就象我们现在的钟表一样。以前没有钟表,人们用日晷、水漏等方法来计时。
1、“我为你们准备了沙子、勺子、空瓶子、瓶盖,请你们自己动手制作沙漏。”做好后互相比较流速的快慢。
2、发现问题,找原因。“为什么流速不一样?”
3、总结:流速与漏洞的大小、多少,装沙量都有关。
4、记录评价。
有趣的沙漏大班教案篇二十
1、“我为你们准备了沙子、勺子、空瓶子、瓶盖,请你们自己动手制作沙漏。”做好后互相比较流速的快慢。
2、发现问题,找原因。“为什么流速不一样?”
3、总结:流速与漏洞的大小、多少,装沙量都有关。
4、记录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