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精彩(优质18篇)
通过写读后感,可以培养自己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赏能力。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读后感,需要全面地了解书籍的内容和主题。下面是一些精选的读后感样本,希望对大家的读书和写作有所帮助。
读后感精彩篇一
最近,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这部书给了我很深的感触。
这部书主要故事情节是:东汉末年,朝政xx,引发了黄巾军起义,各地诸侯在镇压黄巾军的过程中乘势而起,形成了许多割据势力,在群雄纷争的局面中,魏、蜀、吴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这部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刻画了许许多多人物,其中我影响最深的诸葛亮和周瑜。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才出山。正是诸葛亮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刘备立足于蜀汉、结好东吴、共抗曹操。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我佩服他的聪明才智。
周瑜,字公瑾,身为东吴的大都督,他仪表英俊,聪明过人。在诸葛亮的帮助下火烧赤壁,为东吴求得安宁。但周瑜心胸狭窄,一心想害死比自己高明的诸葛亮,后被诸葛亮三气而死。他死时大叫“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中,我们体会道周瑜的自私。但周瑜毕竟是一名英雄,年轻有为,值得我学习。
在读《三国演义》时,我深深的体会到人民对于和平的向往。由此,我也联想到我们当今的社会多好啊!没有动乱、没有战争,各国之间和平相处,人们在幸福美满的生活着,真希望永远都能这样!
读后感精彩篇二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90岁开始精彩》。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位名叫亨利的葡萄牙人,他从小吃了很多苦,长大以后,他买了一艘渔船,在海上以捕捞龙虾为业,通过努力,他成为当地有名的“龙虾大王”,并且拥有巨额财富,但是他一个字也不认识,以至于不敢单独去餐厅吃饭。认字一直是他的愿望,但是家人都劝他放弃。在他90岁那年,他终于决定开始认字,在扫盲志愿者的帮助下,他认识的字越来越多。在他100岁时他的自传《以一名渔夫的语言》出版了,并且赢得了读者的`好评。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学习不论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这位90岁的老人虽然拥有了财富,但他更渴望知识,并且最终取得了成功。他的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现在我们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我们不能浪费这大好的时光,要从现在开始精彩。这位老人曾说:“90岁开始精彩,我行,你也行。”我相信:他行,我也行。
读后感精彩篇三
最近,我读了高尔基先生的著作《童年》,书中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惨的童年。阿廖沙父母双亡,而外祖父脾气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疼爱他了。外祖父不太喜欢他,两个舅舅更是讨厌他。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却走过来了。其实,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尔基先生本人,高尔基先生借阿廖沙这个人物来描述自己的童年。这令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当时那个年代的人的丑陋面目。高尔基先生的童年跟我们现在比起来,实在是太悲惨了!
所以,我们更要珍惜如今美满、幸福的.生活。我们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学习,千万别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样优秀的学习环境,这样美好的童年生活,我们再不好好学习,那就太对不起父母了。
如今,眼看童年就要走了,迎来的是充满活力的少年,让我们珍惜童年的最后一刻,稍不留神,童年就会离我们远去,抓住童年最后的时光,留下我们对童年最美好的印象吧!
读后感精彩篇四
这是一篇痛彻心扉的悼亡诗。在距今二千多年前的遥远的一天,一个男子,一位丈夫,双手颤抖地捧着妻子留下的绿色衣物,失声痛哭,夫妻相处时的生活细节,随着哭声,伴着泪水在眼前重现,蔓延开来。一切都是那么清晰,似乎触手可及,可是一切又是那么遥远,马上消失在茫茫人海里。妻子精心缝制的衣物还在,可是缝制之人却已香消玉殒,天人永隔。那一声声“绿兮衣兮”的长叹,湿润了古往今来多少多少双眼睛啊!
“生同衾,死同穴”是古代从一而终观念束缚下绝大多数夫妻的生活理想,即使生不能同生,死也要同眠。而今,丈夫虽在,妻子却长眠于地下。曾经那“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如何兑现呢?知心话儿与谁言?唯有睹物思人罢了。
所以,这里的“绿衣”,不只是妻子缝制的衣物,也是妻子的象征。它承载夫妻二人相亲相爱的岁月,承载着这对柴米夫妻的庸常而又甜蜜的生活瞬间。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兮,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兮,曷维其亡!”
手把故妻所作的衣物翻里翻面地看,那丝丝缕缕,针针线线都满含深意——每一针都饱含着妻子对他的深切的关心和爱。由此,他想到妻子平时对他在一些事情上的规劝,使他避免了不少过失。
故去的爱人永远居住在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伴随着“绿兮衣兮”的长叹,我合上了书,但是那深深的思念,满满的眷恋却久久挥之不去。
读后感精彩篇五
周总理是世界上最多办公室的人,因为他每时每刻都在工作着。
周总理他有四个办公室。“第一办公室”----卫生间。周总理一睁开眼睛就开始工作。他不能让这段世界成为空白,所以他进卫生间时,总要带上许多报纸和文件。周总理是多么珍惜时间啊,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第二办公室”---餐桌。周总理在吃饭时也不离开工作。周总理的工作月历上安排了各项工作,翻遍月历也找不到吃饭的时间。周总理为了工作,就连一分一秒都不愿意失去。他是多么的重视着工作呀!
“第四办公司”---床头。在周总理晚年生病后,在床头办公。开始他把文件抱到床头上,背靠在床头,两腿弓着批阅文件。这样是很累的,邓颖超看了心疼,就设计的一张小桌子,略带倾斜。以后,周总理在床上办公就实用这张桌子了。这样为工作而劳累的`总理,你们见过这样的总理了吗?他为了工作,连自己的生命都不顾,他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真为中国曾有过这样一个好总理而感到骄傲!周总理,这个名字是多么的可爱,是多么的令人喜爱呀!
我们应该学习周总理珍惜时间的好品质;我们还要把自己的学习看作一份工作,一份重要的工作!
读后感精彩篇六
我们也要把这种细致而有成效的活动模式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确立好主题,确立好特色,把自己班级的活动开展好,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作为要退休的我来说,我要把这种爱延续下去,只要在岗一天,就要热爱生命,热爱孩子一天,让孩子在我这里有一个好的开始,也要一个好的延续,我也是会把自己的一生的经验发挥到极至。
读后感精彩篇七
今天,妈妈给我讲了《凿壁偷光》的故事,我被故事的人刻苦学习的精神感动。
我们的生活现在这么好,我们却不好好学习,真是不应该啊,听了这故事以后,我们应该学习匡衡刻苦读书的精神,珍惜时间,珍惜现在父母给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读后感精彩篇八
前不久,我和妈妈一起看了一本书,名叫《绿野仙踪》。
这本书非常好看,它讲述的是一个叫多萝西的小女孩被龙卷风吹到很远的地方后,历经各种困难终于回到家的.故事。在旅行中,她结识了想要一个脑子的稻草人、想要一颗心的铁皮人和想要勇气的狮子,他们一起面对困难,想办法克服困难,终于实现了各自的愿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仅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遇到困难后不要鲁莽冲动,要先用脑子想一想,然后勇敢面对,最终才能解决困难。
读后感精彩篇九
刚才我看了一篇文章叫“最后一步的精彩”,看后很有感触,所以想写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这篇文章里有句话我觉得写得特别好“人生当中,拥有持之以恒的`品质,往往比坐拥财富更值得称颂。”是啊,在当今是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太多的选择,太多的诱惑无时无刻不在干扰着我们的视线、心神。
如果说以前,坚持是因为没有选择,那么今天,坚持便是信心之选。唯有对自己,对世界有着清醒的认识与自信,才能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最终活出精彩的自己。我相信坚持,我相信当梦想成真时,你一定会感谢一路上的孜孜不懈,一定会为自己最后一步的精彩振奋不已。坚持就是胜利!
读后感精彩篇十
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后,我知道了作者把母亲得鼓励比作一股风,把父亲得严厉也比作一股风,把自己得生活比作一艘小船,谨慎地把着舵,不让船被母亲那鼓励得风吹倒,也就是被宠坏,也不让父亲那严厉得风吹倒,也就是失去自信,这就完美了。
我也有这样得全方面条件,妈妈正是。她有时严厉,有时慈祥,让我保持平衡,所以这是一位好妈妈。我应该像作者一样珍惜这个条件。
读后感精彩篇十一
最近,我读了《基督山伯爵》这本书,深受启发。
文章主要讲述了基督山伯爵跟着一艘货船停靠在了一个小岛上,一天,有许多士兵来到了小岛上,把在小岛上歇息的人们抓进了监狱。基督山伯爵在监狱里遇到了法利亚。他告诉伯爵,在基督山岛上有海盗留下的宝藏。在法利亚去世的时候,伯爵钻进了放尸体的袋子,逃了出去。最后,伯爵拿到了宝藏。
读完这本书,我感慨万千。基督山伯爵有这么强的探索和坚强的精神,我们真得好好向他学习。如果他没有这样的欲望,最终他就不会得到那么值钱的宝藏,也不会过上那么幸福美满的生活,如果他没有如此机灵的大脑,那么他将会在监狱里度过余生……但他从没想过要放弃,他要为了他未来的生活去打拼、去奋斗。我很佩服他。
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一天,爸爸给我买了一个磁悬浮陀螺。原来,爸爸不会用。但是经过了很久的努力,爸爸终于会玩了。爸爸真是了不起!
生活中处处是学问,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它的乐趣。
读后感精彩篇十二
读了《红军长征的故事》,我深受感动。
战士面对山高邻秃,朔风凛冽,冰雪覆盖的高山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用超乎想象的毅力和艰辛为部队探索出一条前进的道路。遇到开阔美丽的草原,本以为有了希望,谁又能想到里面蕴藏着意想不到的困难。很多战士就这样倒下了,没有一句怨言。
我被红军的顽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我们的祖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那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许多国家对我们国家虎视眈眈,想把我们挤兑下去,害怕我们的强大,甚至有些地方想搞分裂,搞独立。祖国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血肉一般不可分割。在学习科学文化的同时,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用长征精神充实自己。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强国防,提高国家的实力。
我从红军长征中收获了坚强、智慧、勇敢、自信、顽强、团结……那么,我要将这些品德投入到祖国建设中去。把自己的成长、成材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材。我们的国家将成为世界的强国,我们的民族将成为宇宙的骄子。
读后感精彩篇十三
寒假里,学校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孩子阅读的。春节前,大人们便给孩子们买了必读书目,其中一本叫《驿马》。
书有文字,配有素描画。两位作者没听说过,据说是知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和画家。
孩子年幼,识字不多,最早还差点把“驿马”读成“泽马”。但也觉得有些惋惜和残忍。琥珀见到美丽的楼兰。楼兰成了古迹。但琥珀只有失落,没有眼泪,他还会找到自己的楼兰,现在时代进步,信息发达了,有邮局,有网络,有汽车、火车、飞机等先进工具,不可能再有驿马了。但有些孩子连着几天做梦,梦见驿马,梦见小驿马和爸爸妈妈团聚,梦见他们团聚在美丽的楼兰。
这是一个童话。其实驿马的故事,也是人类的故事,驿马对孩子的爱,也是人类一代一代的爱,驿马对楼兰的找寻,也是人类对希望的找寻。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民族,甚至至全人类,都有一个在心中的美丽楼兰,有梦想,不停地追求,找寻的亲情和过程中,已经拥有了楼兰。
有的孩子说,愿做一只小驿马,伴着爸爸妈妈和老师的爱快快长大。
有的孩子说,愿做一只小驿马,孝顺爸爸妈妈,把爱传递,向自己的理想出发。
世界上的孩子们,你们就是爸爸妈妈的小驿马,满载希望,永不放弃,找到心中美丽的楼兰,不管是美丽的天堂还是看见满眼的风沙。
读后感精彩篇十四
《草房子》这本书四年级就看过,当时只是略读一下。今年暑假看了一遍曹文芳的《肩上的童年》后,不仅再想看一遍曹文轩纪念父亲的《草房子》。
《草房子》这本书对自己感触很深,主要讲老校长和桑桑的故事。老校长就是曹文轩的父亲,桑桑就是作者。这本书有一段自己印象最深。
桑桑偷了爸爸最珍贵的东东----印章奖,把它撕了下来,折成了一个个小飞机飞到河中飘走了。后来,爸爸知道了,老校长无比无比的生气,气坏了。桑桑遭到一顿毒打,桑桑被爸爸打的'无处可逃,逃到了床底下,又被爸爸拖出来打。后来妈妈求情,爸爸才放过他。桑桑脖子肿了一个大包,夜里呻吟着。第二天,桑桑就发高烧了,爸爸带着他东奔东跑,跑到镇医院、跑到县医院、跑到省医院也没查出什么病。回去后,爸爸瘦了很多,桑桑伤心死了。虽然自已差一点死了,可是,他深深认为爸爸是自已气的,他暗地里伤心。
不管怎么说,父母都是爱自己们的,尽管自己们做了错事,他们还是爱自己们的。前不久,自己和妈妈生气了,妈妈说:“长辈说什么都要听,说对了要听,说错了,先听着,放在心上。不要什么事都摆在脸上。”自己们不能让爸妈操心,这样他们的白头发就少了,就会多活几年。
小朋友们,你们说呢?
读后感精彩篇十五
今天读了一篇文章《上帝只给他一只老鼠》,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伍特迪斯尼在第一次失败后找到了一个工资极低的工作,他住在车库里,和一只老鼠交朋友。后来在又一次绘画创作失败后,他想到了那只老鼠,并画了下来。从那以后,米老鼠就诞生了。
读完后,我掩卷沉思,觉得成功不会很容易的被你抓住。不可以被失败打击得很严重。要善于从失败中寻找原因,也许灵感会在这个时候出现。
我们要善于发现身边的一切事物,从中得到成功的机会。就像文中的迪斯尼一样,他和老鼠交朋友,从中得到了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牛顿也是一样,他发现了苹果从天上掉下来的事情,便刨根问底,得出了万有引力的结论,成为了一名物理学家。
在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值得我们去发现和思考,只要找到了里面的黄金,去钻研,不怕失败,就会成功。
读后感精彩篇十六
在开学之前我买了一本场红樱的《非常老师》。买回去之后我就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我一口气读了五遍,还是爱不释手。因为我被那些“非常老师”迷住了。
有一篇批判春天的作文,米老师要同学们“各抒己见”。经过激烈的辩论,大多数同学都认为这是夏雪儿“真正的用眼睛、用身体、用心去感受了春天”而写出的作文。最后,米兰老师给这篇作文打了95分的高分。她指出了这篇作文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夏雪儿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和蔼可亲,笑靥如花这样的老师谁不喜欢呢?阳光帅气关爱学生有这样的数学老师上课,平时最怕数学的刘杨惠子不玩命地学才怪呢!这有一个漂亮极了的会跳芭啦芭啦舞的老师,男生们因为给她的美貌打分不一致都打起来了。对了,还有江老师头上翘着一撮头发,就像一棵“消息树”……这些老师能把学生带进一种神奇的环境里,插上想像的翅膀,学到丰富的知识。
我说到这里,你一定也喜欢上这本书了吧?如果你也想认识这些“非常老师”,你可千万要去买一本看看哦!
读后感精彩篇十七
有一年天气非常热,火辣辣的太阳,烤死了庄稼,人们热的纷纷死去。夸父看到这种情景很难过。就想追上太阳。太阳刚刚升起,夸父就迈开大步追去,。开始了,他追热的征程。夸父跑呀跑呀他穿过一座座大山,跨过河流。太阳现在就在跨父的正上方。夸父非常的喝就掉黄河的水,但是还是。可不,就跑到渭河旁边把渭河的水喝掉了。但最后跨父还是被渴死了。
我读了这篇课文最让我感动的是夸父的坚持不懈。“太阳实在是可恶,我要追上太阳,捉住它,让它听人的指挥。”这句话让我感动,我佩服有坚持不懈精神的人,更佩服一心为人类造福品格的神!
读后感精彩篇十八
卒读此书,已不禁数次掩卷叹息痛恨以致落泪。
他是一个怀有梦想的老好人,真诚、有正义心、上而对母至孝、中而敬妻如宾。“文宣”为名,真深得孔氏要旨。然而竟患肺病,贫困、家庭破裂,呕血而亡。“汪文宣”真有“枉为文宣”、枉为至贤的味道。
她是一个怀有梦想、追逐和珍视青春的激进者,青春与活力从来没有消失于她的外表,然而对家庭的责任又让她心灵已不再青春。“曾树生”,暗示着昔日的活力湮灭于今朝。
她只有五十多岁,然而老花、头发花白以致最终全白,她希望以封建的旧文化固守这个家,却被不断袭来的生活困境一次次击败,最后丧独子,凄楚地离开,不知所踪。
“寒夜”是谁导致的?是家庭吗?
一开始,他在寒夜的街上犯愁,就是因为家里和妻子吵了架,她离家出走。而母亲又不接纳这个不守礼节的儿媳,以致他把她请回家后,家里的战争还不平息。这场家庭战役直到他患病才稍有缓和,可好景不长。而妻子远赴兰州,这斗争还以暗战的形式进行着,直到他死。看来寒夜之寒,缘于家庭。
可是母亲之恨妻子,是因为她的放浪。妻子厌母亲,是因为她的管束。这很大程度上,是新旧文化的不相容的结果。
母亲是知识分子,却是缠过小脚的封建知识分子。她重视家庭的尊卑关系,因而要求妻子对丈夫的绝对服从;她重视身份名分,因而不愿做老妈子的工作。她并非不能吃苦,只是以为知识分子的名头不容她涉足低贱的工作;她也因而厌恶儿媳在经济上高于儿子,不愿花费儿媳的工资来养家,因为在她看来,儿媳的诚意相助只是对其处境的鄙视和对其权威的挑战;所以她能据以攻击儿媳来显示自己的权威的方式也只有利用名分:儿媳并非明媒正娶,她只是“姘头”。同时,母亲的封建世界观让她难以接受新生事物。她抵触儿媳的各种新式生活方式,如外出应酬、打桥牌、送孩子上新式的贵族学堂、让丈夫看西医等。也让她骨子里相信上天为代表的彼岸世界。从而更加反对儿媳的享乐。
然而妻子却是新式教育下的知识分子,她进步、有理想,重视平等的社会关系和自由的生活以及爱情,热爱青春和事业。在理想无法实现的情况下,她的内心是苦闷的,她于是通过表面的青春——交际、应酬、打牌、去咖啡馆来欺骗自己,求得对梦想未竟的失落心情的补偿。然而母亲却阻挠了她。这让她害怕回家。因为家让她看到了现实的自己。她于是更加远离家庭,早出晚归,让浮华迷醉自我。而这种不规范的行为更让母亲难以接受了。于是矛盾愈来愈深。
家庭的矛盾,反映了新旧交替年代中,新旧文化的矛盾。并且具有普遍代表性:代表了广大知识分子之间的文化斗争和他们每个人内心的新与旧的自我矛盾。
但是,矛盾并不仅限于此。这种新旧盾本不该如此激烈。真正使之激化的,是现实社会生活本身。而汪文宣就代表了这个现实。
如果汪文宣有权有钱的话,母亲的名分上的自卑感必然荡然无存。而妻子的大办教育的梦想必然实现,那么她的青春,照她所言,也不会浪费了,她也必不会以纸醉金迷的生活来自我掩饰,至少形象上不会给母亲留下过坏的映像。
然而汪文宣穷困而没有权势。
他有足够的才气,有足够的正直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然而他始终在下位徘徊。因为他过于正直了。他不愿媚上,他自立自强。于是他的才气便为机械化的、毫无自由的日复一日的工作所禁锢,他的心也便为虚假、谄媚、自私、冷酷所中伤。这一层的不得志,再加上家庭关系的扭曲,让他首先在精神上垮了下来,随即生了重病。妻子认为他的失败是因为过于老好、懦弱,可真正让他失败的却是社会,而真正损失了的,也是社会本身。社会应当让人们尽其才来去在其中打拼的,可是这个不合格的社会却让无能、腐败、投机和谎言占了上风,让它们肆虐在真正有能力者的头顶。“你应该看明白了:这个年头,人是最不值钱的,尤其是我们这些良心没有丧尽的读书人……”此言得之。这个不合格的社会也因此而变得更加不合格:失去了真实的创造者,而靠虚无度日,只能日益堕落。战争来了,只能封锁消息来求得短期的稳定。这种亡羊补牢的行动,开始得恐怕也过于晚了。
他的懦弱,与其说是由于本身,不如说是由于社会。在那样一个变异的社会,为了生计,自然不能发表什么不满,于是出于累卵之境的他,对周主任的眼睛只能是在心底愤恨、对同事的嘲讽也只能假装视而不见。这简直是悲哀。心中的痛苦只能埋藏得更深。而对于家庭呢,只能说是出于爱。母亲和妻子都十分爱他,他也因此爱她们。她们互相攻击,他却处于维系家庭而把压力全部揽在自己身上。要知道,贫穷的家庭更加吃不住这等矛盾。双重的痛苦加之于心而不能言之,他只学会了借酒、借梦境来派遣和抒发不快。要知道这种无私的爱是何等伟大,然而它在那个社会中竟无生息之地。
他反而并非懦弱的人。同学唐柏青、同事钟又安相继死去、妻子又写信说离开自己,他的心理防线就这样一道道地被打破,然而他最终并未放弃生的希望。当母亲说到死时,他悲愤地说:“我们没有抢过人,偷过人,害过人,为什么我们不该活呢?”这是正义的勇士在向不公的世界抗争啊,这种生活的欲望怎能同“懦弱”挂钩呢?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在要求着公平,悲愤地抗争着现实的命运。
就连孩童也被恶寒所拘。小宣的麻木冷漠和少言寡语的过度成熟及病态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这一家人一开始总把不幸归乎日本侵略,于是数以“抗战胜利”自慰,及至抗战真的胜利了,他们有有何改观?只是汪死、母迁罢了。不幸在于何处呢?作者以胜利庆祝日与汪文宣之死同日来引导我们思考。
这本书的艺术方面有很大的特色。
首先是象征和隐喻。整个环境都作为了喻体。寒夜、老鼠、路、雾、雨、蜡烛、屋内的灯光和停电后的屋子、母亲卧房的门、红灯……都有一定的寓意。构成了整体的幽暗、昏黑、寒冷、凄怆、孤寂、迷茫的色彩。象征了社会的难以捉摸和冷酷、可畏。
梦境作为象征者,有预兆和谶语的色彩。比如汪文宣做的第一个梦,梦到妻子和母亲矛盾的极端凸显,再如后来梦到妻子离去等等。
其次是大量的心理描写。文章通过景物移情、心理独白、人物书信、人物感官上的刺激和梦境来显示其心理活动,甚至大段故事情节都在意识流动中展开。而心理描写的主要对象又在他和妻子之间跳跃。从而剖析了二人的矛盾和联系。尤其是感官和梦境,使得情感更加真实和打动人心,用英语中的一个词形容较好:empathetic。如他的病痛和心理负担二者的表现,就主要以感官和梦境为媒介。最典型的莫过于唐柏青之死和钟又安之死了。对于唐柏青的死,作者并未作正面描写,而是以现场汪文宣的感官刺激为支点进行表现,有适当转换为半知视角的感觉。先是声音“轰隆隆”,接着是尖叫,接着是眼前的模糊,之后是“仿佛”的猜测,之后便宕开一笔,转向人群。看似不连贯的片段组合成一个通过想象即可完整还原的场景,同时景象本身的破碎感又加重了情感上的恐怖、悲恸。然而对这种悲痛,作者并不仅限于现场的描绘。后来汪便生病了,脑中时时出现的幻象不断敲打着汪,也不断刺激着读者的心。这同时也为其噩梦创造了氛围。以致他分不清梦与醒。他的回避的态度可见于此。再说钟又安的死。没有直接描写,只是间接地通过同事的传言得知。这又突出了人际关系的冷漠。汪在钟的葬礼上把花圈上的名字看成自己的,正是一种幻觉,显示了深深的畏惧。
在结构上,又有双线的意味。一条是抗战,一条是汪文宣调整家庭和工作矛盾。开始二者处于平行状态,后来二者有了极大的冲突,这种整体结构上的冲突显得尤其剧烈。在浪尖之上,主人公死去。悲剧性在此得到升华。胜利、死亡,一喜一悲,发人深省。
所有的事情都不该发生,但悲剧却在一个没有抢过人,偷过人,害过人的忠厚知识分子身上。同时这不是个例,包括唐、钟、汪母、树生在内的所有正直肯干的诚实的知识分子以致千万贫苦百姓,都冻死在、或挣扎在、或即将惨死在这寒夜。这就是寒夜,其中生活的人,需要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