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音乐三年级孤独的牧羊人教案设计(汇总19篇)
教案应注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参与互动,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教案应该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教学进度的紧凑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教案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孤独的牧羊人教案设计篇一
1、能根据图谱学唱歌唱中的衬词部分。
2、能用不同的速度、音色,按角色的形象特点用相应的歌声演唱。
3、尝试用接唱得方式演唱,体验歌曲的快乐情绪。
图片、图卡、伴奏歌谱、视频。
(一)欣赏歌曲,认识"唻噢嘟"。
1.观察图片。
教师:今天周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副漂亮的图画,请小朋友们看看画上有谁?
幼儿:牧羊人。
教师:除了牧羊人,还有谁啊?
小结:你们观察的真仔细,画上有一个牧羊人,还有山羊爷爷和一只小小山羊。他们呀正在高高的山顶上比赛唱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完整欣赏歌曲。
(1)教师:他们歌里唱得最多的是什么?
(3)教师:他们手拉手连在一起的时候叫唻噢嘟,我们一起来喊喊他们的名字。(2遍)。
(二)感受歌曲,学习歌曲。
1.分别学习三种角色的衬词。
(1)牧人的歌:
教师:那刚才唱歌时,你听到第一个出场的人是谁?牧人唱了两次歌曲(出示图卡),牧人唱的两次都一样吗?哪些地方你会唱的?上来指一指。(先个别示范后集体)。
教师:听牧羊人是怎样唱的?
教师:我们一起来把牧羊人唱的歌曲唱一唱好不好?
教师:歌中说他的歌声多么嘹亮,什么是嘹亮?那你们能不能用嘹亮的歌声再来唱一遍?
教师: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老师唱第一句,你们唱第二句唻噢嘟,我唱第三句,你们唱第四句。
教师:我们来交换下,好吗?
(2)山羊爷爷和小小山羊的歌:
(三)完整。
教师:我们用嘹亮的,粗粗的,细细的声音来演唱一遍,行不行?
(3)分角色演唱。
教师:我们一起来分角色演唱,好吗?轮到哪个角色演唱,扮演的人就站起来唱好不好?
2.学习合唱部分的衬词。
(1)倾听合唱部分。
教师:他们是怎么样唱的?
教师:合唱的时候他们唱了些什么?我们一起来数数有几个唻噢嘟?蓝色可以表示什么呢?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着图谱唱一唱。
教师:这次老师唱的轻一点,请你们唱响一点,看谁唱得最好?
教师:这么多小朋友一起合唱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我们起立,站着来唱一唱合唱部分。
教师:我们能不能把这首歌曲完整的演唱呢?
教师:你们唱的真好,我们分角色演唱好不好?谁想做牧羊人?山羊爷爷?小小山羊?
教师:你们唱的又认真又好听,和客人老师合作的也很好,表扬下自己!
(三)介绍背景。
教师:你们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孤独的牧羊人》。我们把这首好听的曲子去唱给其他弟弟妹妹听吧!
歌唱教学的启示。
《孤独的牧羊人》是外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歌词和曲调都特别好听,歌词经过改编后,使得歌曲内容更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让幼儿感兴趣,更容易理解。这首歌曲通过旋律、衬词的形式表现活泼、诙谐的风格。这样的作品可以让幼儿感受优秀的音乐元素。这样的作品可以让幼儿感受优秀的音乐元素。除此以外,这首歌曲还表现了孤独的牧羊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工作繁忙,生活节奏紧张,幼儿的交往机会较少,孤独感日益增强。这首歌曲可以启发幼儿在生活中用更积极的态度和更智慧的策略去面对各种消极情绪。
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我本人的音乐教学风格,我适当的降低了难度,运用了更多体态、肢体语言和表情的变化来对幼儿记忆歌词进行感官上的有效刺激,学唱部分刻意用了比较固定的动作和表情来作为提示,以便形成幼儿在记忆中的定型。学唱过程中有意选择采用教师体态上的高低变化给予幼儿有关音高和音低的教学暗示,以解决教学中旋律上的难点问题。考虑到歌唱活动本身反复练唱的枯燥性,我将幼儿练唱过程变换成对唱游戏,不管是分左右幼儿,还是幼儿和老师,还是我们和在座客人老师,都是对歌曲本身的练唱,都为幼儿尽快掌握该活动的重难点提供了试练的机会。而幼儿练习时伴奏老师始终给予曲调的提示,是为了让幼儿的每一次练习都能在曲调上有清晰准确的指引。
为了准确把握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学习特点,我对班上幼儿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需要进行分析。幼儿对"孤独"有一些来自生活中的经验。我可以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迁移到作品中来。虽然歌曲衬词部分音域较宽,八度音程大跳较多,不容易唱准,不过由于幼儿有看图谱的经验,由一定的理解符号的能力,所以图谱教具是本次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帮助幼儿更直观地理解歌词大意,让幼儿通过视觉来准确观察和学习。
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我发现学唱进行到后面部分,发现幼儿大致掌握了,不需要我再用动作暗示,我便马上调整了教育策略,针对个别重难点,用口型而不发声的方式加以提示,给了幼儿记忆搜索的过程,促使幼儿产生逻辑反应,唱出了后面的歌词。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孤独的牧羊人教案设计篇二
谁愿意来背上一首诗?(背得真流利)明白它的意思吗?明白,一定能背得更好听。(课前交流准备)。
同学们诵读了这么多优美的诗歌,这是送给老师的最精美的礼物了,陈老师也想给大家朗诵一首余光中的诗——《乡愁》。
教者朗诵。
你认为老师读得好吗?(你说,好在哪儿?
听出思念故乡2.老师的朗读好在哪儿?语速缓慢能让人听出哀伤的回忆)。
是啊,声情并茂的诵读,最能触动人的心弦。
二.疏通正音,读顺读通。
今天老师跟同学们一起来学习诵读一首诗——《小鸟,请原谅我》,齐读题。
“我”为什么要小鸟原谅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诗,边读边想每一段的意思。
1.自由读。
2.指名分节读。(谁来读第1节)。
三.抓点释疑,读清读懂。
1.逐段提问,这段讲的什么意思?(用一句话概括段意)。
板书:
(1)凄美死去。(惋惜难过)。
(2)自然悲泣。(哀伤)。
(3)万物抗议。(害怕孤独)。
(4)请求原谅。(忏悔)。
(出示第1节)请一位同学读读看,看他体会得怎样?
个别读。(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只美丽的鸟儿,它颈上的羽毛是那样白,比雪花还白,你突出了哪个字——还,翅膀的羽毛是那样绿,比小草更绿,你也突出了一个字——更,真好,这就叫重读,重读一些关键词更能表达出情感来。多美的鸟啊,可他现在已经——死了,静静地躺在我的手中,此时,你的心情怎样?你呢?你呢?)是啊,谁都会难过,谁都会可惜。(板书可惜)。
一起来读读,体会一下,注意加点的字。
3.多美的鸟啊,大家想看看吗?(播放视频)。
你觉得视频中的鸟美吗?
可是我亲手扼杀了美丽,我的心沉痛极了,整个自然界也仿佛沉浸在哀伤之中,啊,大森林少了一名歌手——(引读第2节,出示第2节)。
小鸟的死给森林,给鸟妈妈,给山村、小树、小草,给大自然中的一切带来的是深深的——?(你说,板书哀伤在诵读中如何表达哀伤的情感呢?一般的做法,放慢语速,语调低沉)。
指名读。你能读出这种情感吗?(“痛心的泪滴”太好了,读。)。
4.小鸟曾经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然而“我”却朝它举起弹弓。(出示第3节)啊,远处有只鸟在叫,他在干什么?(抗议)抗议的不仅仅是鸟儿,还有——花儿、树……一切美丽的生命,好像都要离开我。设想一下,地球上鸟没了,花谢了,树秃了,就剩下你一个人,此时,你是什么感受?(孤独害怕)读出来。(板书孤独)这种孤独的感觉真令人窒息。
如果再给你一把弹弓,你还会这样去做吗?(出示第4节)文中的“我”也后悔了(板书后悔)——把弹弓扔进深深的谷底。决心再不——打鸟!
如果是你,你会下决心改正错误吗?请你读,看看决心大不大。(“深深的谷底”决心大齐读)。
四.综合操练,读熟读美。
古人云“言为心声”,优美的诵读犹如一杯清新的绿茶,沁人心脾;仿佛一个美丽的故事感人肺腑;好像一直动听的歌曲给人力量。
(1)听了同学们朗读,老师也忍不住跃跃欲试了,愿意听老师读吗?
师范读。
同学们的掌声说明是对老师朗读的肯定。你说说老师的朗读好在哪儿?(语速慢,表现出悲伤。)(真会听,对了,一般,读热烈、欢快的内容语速快一些,而这种悲伤的内容语速要慢一些)。
同学们也想试试了吧!想不想?读好先得练好。请你自由选择一段练一练,老师也给你配上音乐。
(2)指名配乐读。练(哪些同学练得第一段?就你)。
(3)师生共评。(说出了我的心声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赶上老师了你是我的老师)。
(4)男女生赛读。(据我了解,我们班男生、女生朗读水平难分高下,今天来赛一赛,男女生各推荐一名选手来比比)。
言为心声,老师听到了惋惜,听到了哀伤,听到了惶恐,听到了忏悔。听出了诵读的力量。同时我们还学会了诵读的一些技巧,重读一些关键词更能表达感情,读到悲伤的内容语速要慢一些。这里有一首西班牙著名诗人迦尔洛的小诗,这首诗用什么样的语速来读?(慢)为什么?(悲伤)(好,你来读)。
猎人。
在松林上,
四只鸽子在空中飞翔。
四只鸽子。
在盘旋,在飞翔。
掉下四个影子,
都受了伤。
在松林里,
四只鸽子躺在地上。
今天,我们不仅懂了诗中的感情,还通过诵读把这种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诵读的力量,希望同学们把这两首诗诵读给你的家人听。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孤独的牧羊人教案设计篇三
课型。
新授。
课题。
外婆的澎湖湾。
课时。
一课时。
设计教师。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教学方法设计。
模唱、教唱、示范、表演等方法来执教。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一、创设情境二、自主探究三、合作学习四、拓展练习。
目的是为引出民谣这种歌曲的题材,同时也是为了创设气氛。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扩展学生视野]。
强化节奏朗读,以读促解,感受温情设计理念: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学习歌曲第一段,老师有感情的一句一句演唱,把每一句的歌词意境表达清楚,使学生较快进入角色,然后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目的是解决切分节奏。
1、导入播放《兰花草》,老师带学生一起演唱然后和学生一起来探讨这首歌曲的题材,引出校园民谣,出示课件解释校园民谣,由校园民谣来认识其开山鼻祖台湾音乐人——叶佳修,去了解他的音乐作品《外婆的澎湖湾》。
2、学习歌曲。
首先初听歌曲,思考三个问题:1.歌曲是几拍子的?2.歌曲分为几个乐段。3.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听歌曲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最后做小结:歌曲表达了对澎湖湾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学习歌曲的第二乐段的时候,结合幻灯片,边看边听,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一二乐段的不同点。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创造性地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制作多媒体课件,不但创设了情境,也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扩展。情景交融,对所学歌曲的认识就有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容易使学生进入音乐,引起共鸣歌曲通俗易懂,学生容易接受,因此教学重点是歌曲演唱中的情感流露;一些节奏在演唱中很难把握,所以难点定为切分节奏的解决。
最后完整演唱歌曲,提示学生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为歌曲演唱创设意境,能恰倒好处的作到感情的释放。
3、为歌曲配伴奏。
可以老师钢琴,学生配打击乐;也可以老师用乐器伴奏,学生尝试弹奏钢琴配合;整个歌曲的打击乐合奏。
4、拓展。
欣赏一首同样由叶佳修创作的民谣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来结束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听着音乐出教室。
板书设计。
外婆的澎湖湾。
xxxxxxxxx。
切分节奏。
课后反思《外婆的澎湖湾》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的歌曲,它以充满激情的抒怀笔调表达了对美丽的外婆的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在这一课上我安排了基本训练、新授歌曲、用乐器表现歌曲三个环节。在教学中,我发现自己没有备好学生,学生对这首流行甚广的歌曲根本没有印象,因而学唱部分时间过长,用乐器表现歌曲这一环节时间不充足,表现的没有深度;还没有让学生充分的想象歌曲所表达的意境,自信演唱的时间也短。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孤独的牧羊人教案设计篇四
知识目标:
聆听民族管弦乐曲《瀑布》片段,听出表现瀑布飞泻的乐器。
技能目标:
聆听电影音乐《海德薇格主题》,感受乐曲魔幻、神秘的气氛,懂得音乐要素在乐曲表现以及电影表现中所起的作用。
情感目标:
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准确演唱变换拍子歌曲《火车来了》,并自制简易乐器与同伴合作表演歌曲。能富有激情演唱歌曲《飞天曲》,表达“豪迈与自豪”的歌曲情感,独立视唱歌曲中四小节旋律。教学过程:
神奇的印象第一课时预习导入。
一、聆听电影《海德薇格主题》。
1、出示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剧照或播放电影的片段视频,请学生说出电影的名字和故事情节,导入学习。
2、简单介绍电影的.故事梗概和配乐大师。3、初听乐曲片段,感受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4、聆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听出主题重复时的变化。
5、完整聆听乐曲,整体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魔幻、神秘的印象和气氛。
6、再次聆听全曲,听出请学生谈谈乐曲营造了怎样的气氛,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乐曲是通过哪些音乐要素来营造这种气氛的。
二、聆听民族管弦乐《片段》片段预习导入。
1、复习聆听歌曲《晨景》等描绘大自然景象的音乐片段。2、初听乐曲,想象音乐所表达的意境。
3、再听乐曲,听出表现瀑布飞泻的音乐和演奏的乐器。
4、复听乐曲,请学生谈谈哪一部分音乐给了自己最深的印象,并说出是用哪些乐器演奏的。5、再次聆听乐曲,闭目想象音乐中“瀑布飞泻”这一神奇景象。
三、演唱歌曲《火车来了》预习导入。
1、复习聆听乐曲《火车拖卡斯》入手,回顾乐曲中模拟火车的汽笛声和车轮的滚动声,以火车的印象引入本课的学习。
2、初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
3、歌曲速度较快,学唱前,教师可采取多听范唱来帮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与节拍。4、学唱歌曲。
5、自制几个小型弹拨乐器,与同伴合作表演歌曲。教学反思: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孤独的牧羊人教案设计篇五
1.了解音乐知识――圆舞曲,感受体会圆舞曲音乐的风格。
2.学唱歌曲《青春友谊圆舞曲》,能用正确的歌唱姿势、饱满的声音演唱。
3.尝试二声部创作,体会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能用正确的歌唱姿势、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青春友谊圆舞曲》。
2.尝试二声部创作,体会合作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前播放音乐,
二、同学们,听说过华尔兹吗?知道老师跳的是什么舞吗?师随音乐跳起舞步。(华尔兹,或圆舞曲)。
三、新课。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具有舞曲风格的歌曲《青年友谊圆舞曲》。
2师:请同学们看歌谱听音乐,选择你能回答的问题。
(1)调号(2)拍号(3)强弱规律(4)速度(播放唱三段)。
生,答。
师用手划拍,提示三拍子指挥图示。
师清唱乐谱,请思考,歌曲的结束音是什么?曲谱都由哪些音符组成?
(2)师:学生第一次视唱,挥着三拍子跟钢琴视唱歌谱。
(3)学生第二次视唱,挥三拍子并学习用饱满的声音演唱。
(4)学唱歌曲(注意歌唱姿势,表情自然,用饱满的声音演唱。)。
(5)生唱词第二次。
四、编创。
把我们的歌曲加入合唱的方式,会是音乐变得丰富,饱满,有层次感。
学生发言,尝试合唱创作。
3664、ˇ7.6563--5332765.67颌--‖。
1--2--3--1--533276颚5.555---‖。
分小组竞赛,看哪组歌声最具美感。(音色、声音位置统一)。
1、柯尔文手势练和声,(1)高声3,低声部1.(2)567『5555。
2、一组唱谱跟唱自己声部,老师弹另一个声部。
3、两组合唱,保持音量,不要争相盖过另一声部。两个声部保持音量上的平衡。提醒学生歌唱的.状态,用自然正确的方法演唱,避免大喊大叫。
4、合唱三段。
师:通过演唱,你知道歌曲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生答:呼唤友谊、和平、团结。
五小结。
师:是啊,每个人都希望能生活在和平、友谊、团结的环境。人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和平、友谊、团结的呼唤。同学们,唱出最美的歌声吧。(播放一段伴奏)。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孤独的牧羊人教案设计篇六
1、学生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和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顽皮的小杜鹃》。
2、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歌表演和器乐伴奏。
3、学生能听出《对鸟》中的演唱形式,学唱几句方言。
《顽皮的小杜鹃》是一首奥地利民歌,它情绪欢快活泼,略带俏皮,四四拍,f大调。歌曲中加入了“咕咕”的叫声使整首歌曲充满了童趣。
《对鸟》是一首浙江传统民歌,跟《顽皮的小杜鹃》一样,均为表现鸟类的歌曲,结构短小简单,旋律优美流畅,通过这两首歌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感受到鸟儿可爱的音乐形象,从而增进对音乐的喜爱。
学习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作品中的音乐形象。
看懂歌曲的反复顺序及休止符的运用,对歌曲进行简单的歌表演和器乐伴奏。
录音机、碟片、钢琴、打击乐器。
(一)律动。
1、课前循环播放,让学生有个初步认识。
师:刚才听到的这段音乐你们熟悉吗?这就是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欣赏过的《杜鹃圆舞曲》,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随着音乐像小鸟一样翩翩起舞,飞向花丛,飞向蓝天,想不想试试?(播放二年级学过的歌曲《杜鹃圆舞曲》导入)。
师:同学们表演的真棒,就像歌曲中的小杜鹃那么可爱、灵巧,它的音乐形象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又一次把它请到了我们的课堂,它在哪呢?你听?(播放《顽皮的小杜鹃》伴奏,老师唱“咕咕”)。
(二)导入新课。
师:听见杜鹃鸟的歌声了吗?
师:谁来模仿一下。
a、生模唱“咕咕”的声音、
生:明白(学生表演,师和生一起配合完成,让学生再次感受音乐,集中注意力听赏)。
生:第二种(确定音高,对学歌曲有帮助)。
生:活泼、跳跃的。
师:那就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来唱吧。(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模唱)。
师:这只小杜鹃啊很顽皮,当我走在草地上,听到杜鹃在歌唱,我到树丛中寻找,杜鹃飞向小河旁,我又赶快跑过去,但它飞向远方。
生:好(师完整的唱歌词,生在“咕咕”的时候演唱并加入表演)。
师:同学们表演的真棒,刚才老师唱的是一首奥地利民歌,叫《顽皮的小杜鹃》,下面我们就来完整的把这首歌来唱一唱吧。(出示歌谱)。
师讲解第一段从哪里唱到哪里,第二段从哪里唱到哪里。
b、学生有节奏的读一读歌词。
c、随琴分句模唱,解决弱起小节以及第一段向第二段过度的两拍休止,以及让学生找出相同的乐句,慢慢的唱一唱。
师生合作。
e、师:你们接的真棒,
师:你们唱的真不错,下面我们就来完整的把这首歌曲连起来唱一唱。
1第一段师生第二段生师。
2把学生分成两组配合。
师:同学们配合的真默契,下面我们开动脑筋想一想,你们来选一选在徐老师手里的这些乐器中,哪些适合这首歌曲中小杜鹃清脆、活泼、跳跃的叫声的(碰铃、铃鼓、沙球等)(师敲,学生选择)。
师:好的,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用这些乐器和你们的歌声一起来表演一下吧(选几位学生用乐器为“咕咕”声伴奏,可以选两组学生)。
师:你们唱的真棒,把掌声送给自己吧。
(有可能可以让学生背唱)。
(三)听赏xx民歌《对鸟》(时间剩余的情况下可以听赏)。
师:学会了这么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就来轻松一下,一起来欣赏一首非常好听优美的歌曲《对鸟》,在听的时候,要请同学们想一想它的演唱形式是什么?什么声什么唱?(播放音乐)。
生:愿意。
师:那我们来一起唱一唱吧。(前两句)(边学边解释是用地方方言演唱及它的含义)。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让我体会到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很活泼,你们的歌声也像小杜鹃一样动听,我要感谢大家为我们演唱了这么好听的歌曲,谢谢大家,最后请同学们唱着歌走出教室吧。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孤独的牧羊人教案设计篇七
5、初步感受歌曲中亲切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调唱歌、
歌曲图谱、视频材料、钢琴、老山羊、小山羊图片;
一、播放《音乐之声》插曲《do,re,mi》营造音乐气氛。
播放音乐,教师带幼儿进入活动室,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动作,调动气氛;
二、介绍剧情,观看视频材料。
1、今天老师不仅给你们带来了好听的音乐,还有一样好玩的东西呢!
2、教师出示木偶,提问:这是什么东西?知道它是怎么玩的吗?你们有没看过木偶剧?
4、播放视频,完整欣赏;
三、欣赏木偶剧,感知衬词旋律。
1、完整欣赏后,提问:音乐里,唱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
3、幼儿自由讨论,并尝试学一学;
4、播放两句衬词,让幼儿感受衬词的旋律;
5、幼儿模唱衬词,教师伴唱;
四、借助图谱,学唱衬词。
3、请你们比较这两张音符的位置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5、幼儿与教师一起做手势看图谱演唱一次、
7、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老山羊老了,嗓子会发出怎么样的声音?小山羊呢?
8、用不同的速度、音色来表现衬词。
a、高音区——小山羊。
b、低音区——老山羊。
9、观看视频,并模仿一下老山羊和小山羊的声音。
五、师幼合作表现衬词,体验师生合作的乐趣、
2、播放视频,师幼合作演唱歌曲;
4、出示音乐图谱,请幼儿找出老山羊和小山羊演唱的地方,并贴上相应的图片;
5、教师当牧羊人,男孩子当老山羊,女孩子当小山羊,一起演唱歌曲;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孤独的牧羊人教案设计篇八
学习歌曲《放马山歌》;音乐知识:延长音。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放马山歌》。
2.歌表演《放马山歌》。
一、激趣导入。
1.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的插图,说一说图上有哪些少数民族小朋友。
2.你还知道那些少数民族?
二、范唱。
1.教师范唱:
教师简介这些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及音乐风格(学生知道也可请同学们自己介绍)。
2.录音范唱:请同学们重点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三、学唱歌曲。
1.教师提示歌曲演唱顺序。
2.教师反复播放范唱录音(2-3遍),让学生用听唱法学习歌曲。3、教师分句教唱歌曲。
3.提示八分休止符的“演唱”。
四、启发学生有感情、有语气的演唱歌曲。
五、启发学生创遍动作表现歌曲。
六、音乐知识:延长音。
七、自我评价。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孤独的牧羊人教案设计篇九
教材分析:这首歌为4/4拍,羽流式,歌曲音乐语言很简洁,基本材料只有一个包含两个短语的8小节。其节奏舒展,旋律美观,图像勾勒出阳光,绿色草原风光,人们接触到广阔的草原景色。宋到第二段到第三段使用七大跳,表达牧人快乐和快乐的心情,描绘他们的热情和无限的品格,把牧人浇在家里的爱和赞美的感觉。
情况分析: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音乐学习和实践,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1,从情感的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听,唱,观,舞,游戏,创造了很多音乐实践,内蒙古地区民族风格的初步体验;2,在过程和方法上:内蒙古,音乐往往是一首歌曲和舞蹈,引导学生用柔和,连贯,美丽的声音表达歌曲的心情,并根据歌曲的心情选择不同的演出舞蹈表演的方式,力量的创造;3,从知识和技能:唱3,5,6这三个音高,掌握第二和第四音;并指导学生创造行动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锻炼表达自己的经验情感,表演,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学习蒙古筷子舞蹈,即兴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难以教学:唱歌大草原的感觉,唱3,5,6三个音调,听,唱,观,演奏音乐练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课程:全面的课程。
课时:第一堂课。
教学过程:
一,常规做法。
随着音乐(可选音乐)自进入房间,(需要自制,有更多的标准化动作要求,主要是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奏或节奏)。
二,教新课:
(1)我们刚看到美丽的蒙古草原,在这无尽的草原,生活着一个古老的国家筷子跳舞,学生想看看吗?它是好的!老师给同学一个筷子舞。
4,学会跳筷舞:谢谢学生的掌声!你认为筷子好吗?学生不想学习啊?想要学习之前,让我们做一个音乐游戏:
(1)显示媒体水果:有三种水果,这红色有一个大苹果谁想啊?(注四注),有一个大西瓜谁吃啊?(第二个附注二),最后这个酸甜甜的大橙老师对谁?(四分音符)。
谁知道这三个音符的长度?
(3)点男人和女人阅读节奏:这里我们读这个阅读的节奏;四分阅读,两个完整的笔记女性阅读,与da说;也交换读;然后读取;(5)老师示范筷子打击方法:我们先实践基本动作:四分音符是:敲击筷子,用右手敲左手;第二个音符是:伸长的右臂,而左臂移动靠近胸部;当你遇到四分音符时:两只手臂在移动,需要两只手臂直,右敲左,左敲正右,敲击四次,同时慢慢下到胸部;遇到全注:双臂收回,骑在肩上,同时放置在前两个;以下老师先再次演示一下。
四分四分,四分四分,四分四分,全记。
b下面的学生按照屏幕的节奏练习自己;(老师去指导)c下面,我们一起来显示这组节奏再次完成,(教师要看,并指出各种群体的存在,合理评价)。
d我们带着音乐来完成练习,所有的练习(播放音乐)。
(6)拿筷子的方法:要求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筷子,拿筷子的方法是:拿着筷子底部的手,即用筷子顶上的缎带扎带;老师说,检查自己的方式拿筷子的方式是正确的。
(7)这里我们拿筷子再练习:老师要特别注意打击乐器中的每个同学,筷子一定要轻拍,如果声音太大,我们听不到音乐伴奏,所以老师希望每一学生可以控制你手中的筷子。a:四点,四点,四点,四点四点,全音符;b:媒体播放由歌曲伴奏,教师和学生跳舞;让我们沿着美丽的音乐跳筷子跳舞;所有站起来(老师只跳一段,第二段的老师巡逻,赞美);(8)抽样个人组表现,学生互相评价;一个老师刚刚发现几个学生跳特别好!老师请几个学生展示一下!
摘要:他们跳了吗?老师也认为他们正在跳跃好!
b现在我们正在与音乐完全跳了,请所有的学生站起来,要求学生按照正确的方式拿到筷子,准备好了。
5,老师总结:学生学的真快,全部跳舞优雅,连蒙蒙的孩子都赞美你!同学:蒙古的风景美丽吗?蒙古筷子跳舞你喜欢吗?蒙古歌唱也很曲折,那么,老师想为学生唱一首蒙古歌曲。学生想听吗?它是好的!给老师一些鼓励的掌声?(老师从歌曲唱歌的大草原)。6,学会唱歌:
(2)总结:每个学生从歌曲中都是非常好的,作者的歌曲给它的名字大草原,今天我们来学习歌曲prairie,请学生打开这本书6页,这个时候让我们听的问题,听歌曲的心情是什么?(美丽,舒展),然后找到一首歌,我们在其中学习了什么音乐知识(媒体播放歌曲,老师,黑板写话题)。
(3)歌曲是用来学习什么音乐知识什么的?(四点,两点,全音符,4|4拍的意思)。
评价:学生的表现真的很棒!这里要求学生和老师的钢琴一起,用lu在大草原上死。
(4)教师演奏伴奏,学生以最慢的速度直接唱歌,老师随时纠正学生唱错段,音调等问题;(两次)。
(5)这里我们是歌曲纸牌游戏:我们把歌曲分成四个句子,一行,两段歌词,只有四句,第一句老师指定一组,剩下三个,老师随机点的小组,请集团学生集中注意力;谁唱歌谁站。
老师简介:通过这个游戏,你可以看到学生掌握的歌曲非常熟练,节奏准确,如果声音可以收到一点点以上来表现的歌曲表达心情。
7,由唱歌形式:刚才大家唱歌的方式是唱歌的形式?老师想讨论每个组,还有什么形式的歌唱来表达这首歌?(教师巡回)。
介绍:每个小组报告讨论结果。那个团队愿意展示你的唱歌形式吗?(组以屏幕的形式显示;让三组显示,学生互相评价)。
8,学歌唱:我们只是学的学生跳舞,学会唱歌,你想想,我们学的歌少了一点?正确!宋我们还没有学过,请学生自己先熟悉一下(老师不玩伴奏,学生自己熟悉,老师可以去指导)。
(1)同学!我们可以完全唱歌曲吗?它是好的!让我们用钢琴,整个音乐会唱歌(老师伴奏,纠正错误);老师简介:学生唱得很好!知识谱页很强,这首歌谱作为我们今天的口琴家庭作业,经过学生自己第一次练习。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孤独的牧羊人教案设计篇十
1)、听听音乐中手铃的节奏。用三角铁、响板伴奏适合用什么样的节奏?(黑板出示多声部节奏)。
2)、用多声部节奏为歌曲伴奏。
3)、用歌声为歌曲伴奏。用100︱567︱100︱为歌曲伴奏。
叮咚嘣嘣叮。
2、图片欣赏,导入本课。你觉得黄昏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是《美丽的黄昏》,让我们来听听歌曲中的黄昏是什么样的。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孤独的牧羊人教案设计篇十一
二、教学目标:
3)知识与技能:通过对课的学习能有感情的演唱出《草原上》。
三、教学重点感受歌曲甜美抒情的情绪:
四、教学难点把握歌曲演唱的连贯性,五、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为4/4拍,羽调式,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地勾勒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使人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情景之中。歌曲的第2至第3小节运用了七度大跳,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六、教学准备钢琴一:谈话导入:
1、我们中国地大物博,有很多名胜古迹?你都到过哪里呢?今天老师呢要带你们骑着马儿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看看那的景色那的人们的生活。(出示草原图片伴奏音乐《赛马》)(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让学生跟着《赛马》的伴奏音乐,欣赏内蒙古大草原的风景,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草原之美)。
2、同学们刚刚播放的视频里,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啊?对大草原、牛羊蒙古包…………。
3、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三、新歌教学。
1、聆听歌曲(了解这首歌曲的节拍、情绪)现在请同学们聆听歌曲,然后请你说出你的感受。
请说说你的感受,你听完了感觉怎么样?很美,很好听我仿佛看到了…………。
2、学唱歌曲(1)教师范唱歌曲。
(2)教师弹琴,学生用“lu”小声演唱乐曲(3)教师弹琴,学生加歌词演唱歌曲。
3、认识二分音符与四分音符。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在演唱歌曲时,有些字唱得短一些,有些字唱得长一些?是哪些字呢?
这些唱得短一些的音叫做“四分音符”,唱得长一些的音叫做“二分音符”。四分音符——跑,二分音符——走,板书并练习。
4、再次演唱歌曲。
4、分组演唱(第一句女生演唱,第二句由男生演唱)。
三、舞蹈创编。
1、观看蒙古舞蹈视频。
2、随老师学习几个蒙古舞代表性动作。
3、加进简单的舞蹈为歌曲伴舞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我们长了蒙古歌,跳了蒙古舞,你感受到蒙古人民的性格特点了吗?
是的,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性情豪放,如果我们去内蒙古作客,他们一定会热情的招待我们,这就是我们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中的蒙古族,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今后我们还会陆续了解其它民族的生活和音乐。现在,让我们在这首优美的歌曲中结束这节课吧!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孤独的牧羊人教案设计篇十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感受乐曲《阿细跳月》和《火把节》片段热烈欢快的情绪,在聆听中知道云南少数民族的相关音乐文化和风俗人情。
技能目标:
能说出《阿细跳月》的主题是由4个乐句组合,听出主题重复了几次。并能用动作表现弹拨乐器演奏和速度、力度变化的段落。
情感目标:
一、演唱歌曲《转圆圈》1、预习导入:
从本课的发声练习入手,把学生带入歌曲的意境中。
2、播放歌曲,听后谈谈歌曲的意境和前后部分不同的情绪。3、学唱前八小节,表现和体会歌曲的意境之美。4、学唱歌谱,感受歌曲的特点。5、学唱歌曲,处理歌曲。
6、熟唱歌曲后,请学生手拉手站成排,随乐句的`进行,摆动双手边唱边做律动。
二、聆听民乐合奏《阿细跳月》。
1、从节奏律动预习导入,
运用歌曲《阿细跳月》的引子和主题节奏来设计节奏律动,请学生跟着老师做一做。
2、聆听主题,熟悉主题。通过唱、奏、跳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主题记忆。3、多次聆听乐曲,听出主题重复的次数和变化。
4、再聆听乐曲,用动作表达弹拨乐器演奏的越短和情绪越来越强烈的卫生。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孤独的牧羊人教案设计篇十三
1、学唱歌曲《健康歌》,并随歌曲进行律动表演。
2、学唱歌曲《小小足球赛》。
1、能理解《健康歌》的全部歌词内容,感受其跳荡的律动,学会一段歌词。
2、学会歌曲《小小足球赛》的第一段歌词。
3、能随歌曲《健康歌》,的音乐即兴动作。
1、导入:学生在歌曲《健康歌》的伴奏为背景音乐开始学习。
教师提问:这段音乐唱了些什么?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2、学习歌曲《美丽的黄昏》。
(1)教师范唱歌曲《美丽的黄昏》。
(2)指导学习歌词。
(3)学生跟着歌曲录音清唱两遍。
(4)鼓励学生跟着音乐做律动表演。
3、用自己身边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放《小小足球赛》的录音,学生朗诵歌词,跟着录音学唱第一段歌词。
5、自我评价: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6、教学反思:学生能感受歌曲中的跳跃的律动,能跟随歌声即兴表演。
1、欣赏乐曲《溜冰圆舞曲》《跳绳》。
2、学唱歌曲《小小足球赛》。
1、能听辨出乐曲《溜冰圆舞曲》中各段音乐的情绪变化,听辨出《跳绳》中三个乐段abc的结构。
2、学会歌曲《小小足球赛》。
3、能随着《溜冰圆舞曲》的录音模仿溜冰的动作。
4、知道一些有关足球的趣闻。
1、请同学们议论有关溜冰的话题,引入新课,欣赏《溜冰圆舞曲》。
(通过欣赏这首曲子你看到了什么?)。
2、这首曲子中重复的乐曲是那一段(讲授这首乐曲的主题)。
3、随教师唱这一主题的乐谱。
4、再次聆听《溜冰圆舞曲》全曲,注意上述主题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5、介绍丁善德及其儿童钢琴组曲《快乐的节日》,欣赏《跳绳》。在听赏过程中,教师作微小的动作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例如:在第一、第三乐段时可做挥绳动作。第二乐段可做跳跃动作和轻盈的舞蹈动作。
6、引导学生听出第三段与第一段是相同的,再在课本中第三部分的空格中填上绿色。
7、继续学习《小小足球赛》的二段歌词。
8、师生共同讨论有关足球的趣闻。
9、分组讨论如何表演这首歌曲。
10、上台展示。
11、教学反思:在欣赏音乐时的理解能力有所提高,在模仿溜冰动作时有创造性。
综合性音乐活动“趣味运动会”
1、能听辨《溜冰圆舞曲》《跳绳》《拔河》。
2、能初步认准音准1-2、1-3、1-5、1-61-i。
3、学会跳绳儿歌的歌谱并唱会歌曲。
4、在诸项表演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运动员进行曲》的音乐声中开始本课教学。
2、师生共同讲述一些有关运动会的趣闻。
3、找两三组同学表演《小小足球赛》。
4、在欢悦的音乐声中表演踢毽子动作。
5、学习跳绳儿歌的歌谱和歌词,再随着歌声表演跳绳动作(分组进行,两人抡长绳,其他同学轮流跳绳),途中可即兴的改动某些歌词,如“小熊小熊你点点头”等。
6、随《溜冰圆舞曲》的音乐表演溜冰动作。
7、听音乐《两个小乒乓球运动员》,再进行“我们来打乒乓球”的即兴演唱的练习。
8、随着优美的音乐表演韵律操动作。
1、复习歌曲《小小足球赛》《健康歌》。
2、创编与活动。
1、通过本节课歌曲的学习与聆听,让学生初步了解抗日战争年代,我们少年儿童在战争中所发挥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2、在节奏的创编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创设愉快的环境,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大胆地创造,使其更加喜欢上音乐课。
1、学生听琴完整地演唱本课两首歌曲一遍。
2、让学生针对自己的演唱,ww进行简单的评价,说一说哪些地方唱得好,哪些地方唱得不好,并说出原因。
3、分小组进行讨论,用一句话谈谈自己对这两首歌曲的感受及理解。
1、学生分别拿出自己制的小乐器,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进行歌曲伴奏。
2、每小组选出优秀的演奏者在全体同学面前为大家作表演,上全体同学为这些演奏的同学作评价。
学生们能积极参与表演。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孤独的牧羊人教案设计篇十四
3、用平稳、悠长的气息从齐唱到轮唱,有力度对比的优美地演唱。
优美、有力度层次的演唱。
轮唱。
一、弹唱问好,导入新课:
1、听音乐导入;
1)、听听音乐中手铃的节奏。用三角铁、响板伴奏适合用什么样的节奏?(黑板出示多声部节奏)。
2)、用多声部节奏为歌曲伴奏。
3)、用歌声为歌曲伴奏。用100︱567︱100︱为歌曲伴奏。
叮咚嘣嘣叮。
2、图片欣赏,导入本课。你觉得黄昏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是《美丽的黄昏》,让我们来听听歌曲中的黄昏是什么样的。
二、学习歌曲:
1、聆听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2、自学旋律,练习视唱。(观察乐谱,旋律行进的主要方式——以级进为主,因此改变以往先学歌后视唱的学习方法,改为由同学们自主学习,独立完成视唱曲谱。)。
3、跟同桌相互视唱,互相帮助。
4、请同学单独视唱,检验自学成果,解决难点。(四度音程的跳进)。
5、全体随琴视唱。边唱边用手指在琴键上弹奏。
6、用口风琴视奏歌曲旋律。
7、在口风琴的伴奏下填词演唱。
三、轮唱训练。
1、再听音乐,跟听自己的声部,在心里随唱。
2、三听范唱,找出演唱与歌谱的不同。
3、学生歌声与琴声做二部轮唱。
4、生生轮唱清唱。(观察乐谱两个乐句之间的模进关系,力度应怎样处理;结尾的旋律下行,应怎样处理?)。
5、随伴奏音乐轮唱。
6、随音乐有感情的轮唱,加入打击乐器、人声伴奏。
四、音乐创造:
你有没有什么办法改变这首歌曲的情绪呢?
(速度、节奏、连与跳、节拍等角度,对歌曲进行改编再创作。)。
五、结束语:
同学们不同风味的“美丽黄昏”带给我无限惊喜,希望同学们能用音乐创造出更多的美丽风景,美妙心情。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孤独的牧羊人教案设计篇十五
1、通过欣赏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感受乐曲诙谐、轻快、活泼、生动的情绪。
2、通过为歌曲创设情景,表现童话般的意境,初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想象和表演能力。
3、体验美国乡村歌曲的唱法,了解音乐剧的知识。
可以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歌曲不同的情绪。
磁带cdppt。
1、组织教学。
a、听《doremi》踏步拍手进教室。
b、练声曲:《doremi》。
师:同学们,doremifasollasi是我们的音乐小伙伴,一起来唱一唱“doremi”,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音符,一起唱起来吧!
(学生演唱《doremi》)。
2、欣赏《孤独的牧羊人》。
a、导入:
师:真棒!哪个同学知道这首歌曲是哪部电影的插曲呢?
生:《音乐之声》。
生:家庭教师和七个孩子的故事……。
师:说的很好!这是一个发生在奥地利的真实故事,善良美丽的见习修女玛丽亚,来到退役海军军官特拉普上校家担任家庭女教师,她通过音乐及生动的教育方法,对7个调皮的孩子进行启发及熏陶,终于使七个孩子对她产生深厚的感情,同时也赢得了特拉普上校的爱情。刚才同学们所听到的这首《哆来咪》就是这名女教师与那7个孩子所演唱的。
2、初听:
生:诙谐,幽默,欢快。
师:真好!那在影片中,它描写的是什么故事呢?
生:玛利亚和孩子们一起在做木偶戏表演。
1、复听:
2、师:真聪明!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精彩的表演吧!
再想想歌曲中最吸引你的是哪几句?
*观看影片中木偶戏的片断。
生:“来咿噢嘟。。。。”一会儿高音,一会儿低音。
师:你可以简单的模仿一下吗?
(学生模仿真假声的交替唱)。
师:非常好!那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学生拍手唱衬词)。
师:好极了!其实这是一种叫作“蓝色约德尔”(yodel)的乡村歌曲唱法。
它的特点是真声、假声不断的交替,一会儿高八度,一会儿低八度,形成了一个奇特的音响效果,让人觉得特别有趣。
我提议我们一起来为这段木偶戏配音,唱一唱这几句,好不好?
生:好!
*一边观看木偶戏,一边唱一唱最有趣的几句。
4、学习歌词:
师:那木偶戏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为什么叫他孤独的牧羊人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朗读ppt第一段歌词)。
生:只有他一个人在唱歌。
师:恩,那后来呢?他的心情有没有发生变化?
(朗读ppt第二段歌词)。
生:欢快!不孤独了,因为有许多的人都在听他唱歌了。
师:很好!让我们再看下去。
(朗读ppt第三段歌词)。
5、了解歌曲旋律:
师:我们也来做一回快乐的牧羊人吧。一起来唱一唱歌曲的第一段。
*学唱歌曲的第一段。
6、再听《孤独的牧羊人》表演全曲。
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示不同的段落,听听看全曲主歌部分一共有几段?
三、小结,下课。
师:同学们,我们的音乐之旅就快接近尾声了。在今天的旅途中,你们学到了哪些本领呢?
生:了解了音乐剧……。
师:修女玛丽亚用音乐唤起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以及对生活、大自然的热爱。如果你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那么你一定能成为一个最快乐的人!
让我们唱着《doremi》结束今天的音乐之旅。
(唱着《doremi》,离开教室)。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孤独的牧羊人教案设计篇十六
1、听录音范唱歌曲《花蛤蟆》,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2、再听录音范唱歌曲《花蛤蟆》,让学生说说歌曲有什么特点?
3、第三遍听录音范唱歌曲《花蛤蟆》,让学生和着节拍打节奏。
4、教师按节奏教学生读歌词,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特点。
5、教师用手风琴带学生学唱歌曲《花蛤蟆》。
6、学生随琴学习歌曲《花蛤蟆》。
7、学生齐唱歌曲《花蛤蟆》。
8、教师指导学生唱好歌曲《花蛤蟆》。
引导学生用轻巧、跳跃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学习前倚音:
1、教师采用听辨的方式让学生找出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前倚音。
2、学生体验前倚音在音乐中的作用,即前倚音使花蛤蟆的叫声及蹦跳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要求:倚音要唱得自然,不能生硬。
3、教师和学生一起唱倚音,看看谁唱得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学生分组表演;
(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花蛤蟆动作和神情的练习。
(2)、学生进行动作表演(要求表现出花蛤蟆蹦跳的神情和比较准确的节奏感)。
2、歌曲接龙。
(1)学生之间进行接唱练习。
(2)学生唱会唱或感兴趣的旋律。
1、音乐小知识。
学习本课接触的音乐知识:|。
小节:||。
小节线:|。
终止线:||。
(1)请学生讲述小节线与终止线的区别,并做练习。
(2)请学生数一数《花蛤蟆》这首歌有多少小节。
2、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咱们和“庄稼小卫士”一起进行了游戏,大家表现得非常棒,因为我们和小卫士们是好朋友,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爱护它们,保护它们。
1、回家把歌曲唱给父母听或好朋友听。
2、可以听一些有关动物的歌曲,丰富音乐知识。
花蛤蟆。
小节:小节线:|。
终止线:||。
教学目标:
1、爱祖国、爱人民、爱长辈是我们少年儿童的祟高品格。本课的五首作品就是表现了“音乐与人”这一主题,反映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少儿对妈妈深切的爱。
2、在聆听活动中了解女声、男声、童声的演唱形式。
3、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四分休止符。
教学重难点:
了解女声、童声的演唱形式。
听辨音的高低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光盘、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孤独的牧羊人教案设计篇十七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通过其他创编活动来初步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
2、通过小组合作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造音乐美的才能和合作协调能力。
1、通过在小组集体活动中,用各种创编活动来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2、创编活动,节奏练习,旋律片段创作,掌握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
钢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碰铃、铃鼓、双响筒)。
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
2、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1、发声练习:1234│5—│5432│1—‖。
小猫爱吃鱼,鱼。
2、实践模唱,复习歌曲《摇啊摇》、《小酒窝》。
1、聆听音乐《草原放牧》。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看看,你们想不想去呀?
生:想!
师:在看的时候如果你有什么感受都可以用你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跟着唱、打拍子等等(放《草原放牧》flash给学生看)。
2、情境想象,进入主题。
师:草原是不是很美丽呀?
生:是!(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老师作提示:天上有什么?地上有什么?草原有什么颜色?它们分别是什么?生:天上有白云,地上有羊、马、狗,草原有绿色、蓝色、红色、白色、棕色,绿色是草和山,蓝色是天空和河流,白色是云和绵羊,还有蒙古包是白色红边的,棕色是马和狗。)。
3、初步掌握歌曲风格。
师:下面再给你们听一首歌,也是关于草原的。听的时候要思考这首曲子是什么速度、情绪、节奏和旋律是怎样的?(播放歌曲《草原上》的录音)。
4、听一听、想一想《草原上》和《小酒窝》在情绪、速度上有什么不同?
a、优美、舒展地、宽广。
b、欢快、活泼地、紧凑。
1、进入新课:(师)今天我们要来当一回蒙古人,唱蒙古歌,跳蒙古舞。
2、聆听歌曲,初步感受内蒙民歌的特点。这首歌曲为4/4拍的羽调式内蒙古族歌曲,音乐语言简练易记,旋律线条起伏较大,基本素材只包含两个乐句的八小节乐段。节奏舒展,旋律优美,生动地勾画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就仿佛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当中,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热爱家乡的美好生活,刻画了内蒙古人民的爽朗豪放、热情好客的性格。
3、用听唱法学习歌曲,小声的跟着录音范唱学习歌曲。
4、听辨音的长短:(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唱这曲子的时候,在同一个小节里有的歌词唱得短一些,有的要唱得长一些?请同学回答。(生)高、照、跑、叫、壮、肥。
6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1、进一步掌握风格,播放一段蒙古舞蹈《我也来当小骑兵》,让同学们留意看内蒙古舞蹈有什么特点。
内蒙古人的性格开朗,
而且很热情好客,如果你们到内蒙古去做客,他们一定会很热情地招待你,这就是我们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中的内蒙古族,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内蒙古草原参观活动结束了,请同学们骑着马离开这个美丽的大草原。(放《我也来当小骑兵》音乐,学生们做着骑马状离开课室)。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孤独的牧羊人教案设计篇十八
1、准确、流畅、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2、认识掌握“v”换气记号。
3、通过学唱歌曲,体会伙伴们之间真诚的友谊。
让学生能准确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认识掌握“v”换气记号。
师生问好,开始上课。
1、相信我们在坐的每个同学都有自己最要好的朋友。但朋友之间偶尔也会出现。
一些小摩擦小误会,这时,你会怎样请你的朋友原谅你呢?(学生自由发言)。
2、老师有一个特别的方法向我的朋友道歉,就是唱一首歌,同学们一起来听一下。
1、通过学唱《原谅我》,反应少年儿童同伴之间的珍贵友谊之情,体现了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能勇敢地道歉精神。
2、同学们学会有感情的歌唱美国民歌《原谅我》。
3、要珍惜同学之间的友情。
1、聆听歌曲:接下来再来听一遍歌曲,感受一下歌曲的演唱速度和情绪(速度是稍慢的,演唱情绪是真诚的,愧疚的)。
2、再听一遍歌曲,然后同学们说一说你们都听到了什么。(试着让学生说出歌词内容)。
3、同学们一起看歌词,有感情的朗读一遍。
4、再次聆听歌曲:同学们跟着歌曲轻声哼唱。
5、教师弹琴逐句教唱。
(指导学生认识“v”换气记号)。
6、学生跟随伴奏完整的演唱一遍。
7、指导学生给歌曲做感情处理,(同学们想像一下,如果是你们犯了一点错,要请求朋友的原来,你们会用什么样的语气或态度去表达?)。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我们要带着一点内疚的情绪,向朋友倾诉你的“一点错”,表达对朋友的信任,希望得到他的原谅,使伙伴的友谊更上一层)。
8、带上感情,再次完整得演唱歌曲。
1、说一说同学之间都有哪些误会?你们又是怎样解决的呢?
2、你能为歌曲创编新歌词吗?到小组中交流。
3、说说以后你应该怎么和别人相处?
1、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总少不了矛盾和误解,老师希望:当你和同学朋友发生不愉快的事或争吵时,要勇于道歉,承认自己的过错,消除误会,让一切重归于好!
2、欣赏歌曲视频,感恩的心。结束这堂课。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孤独的牧羊人教案设计篇十九
欣赏《内依巴河》,了解拉丁美洲民族特色的歌曲,感受作者对内依巴河旁充满爱的、温暖的小草房的眷恋之情。
xxxx。
幻灯片、打击乐器。
一、复习歌曲《小船》。
二、复习乐理知识。
1、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
2、全音符的形状和时值。
3、课后练习“把车厢中的节拍改正就可以出发了”,引导学生通过延长或缩短音符的时值,使这一节车厢节拍准确,进一步巩固对4/4拍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三、欣赏歌曲《内依巴河》。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节拍和情绪。
2、简介歌曲的风格特点(拉丁美洲民族特色)。
3、复听歌曲,看歌片心里默唱,进一步感受歌曲风格。
4、分组讨论:为什么说“小草屋如同天堂”?
四、音乐创造。
1、师生朗读歌词。
2、轻声跟着歌曲录音演唱歌曲。
3、编配打击乐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