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长教案(汇总15篇)
教案的编写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能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教案的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下是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教案范文,希望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有多长教案篇一
1、创设情境图,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1)出示课件。
师:夏天的池塘真热闹呀,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探索测量工具、测量方法。
(1)比赛开始前,先量一量鱼宝宝有多长吧!
(2)你准备用什么来测量?从哪儿开始量?
幼儿一:我想用铅笔。
幼儿二:我想用回形针、
幼儿三:我想用牙签。
幼儿四:用吸管。从鱼头开始量······。
孩子们都能想到用自然物来测量,可能看到老师为他们准备的操作材料才想到说的,但这并不影响活动效果,孩子们的.表现欲望特别强烈。
3、幼儿操作。
幼儿一:把回形针一个搭一个连在一起量。
幼儿二:量鱼的周长。
幼儿三:虽然把回形针一个接一个,但没有按一条直线量。
其余幼儿的方法基本正确。
本环节我没有把测量方法抛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自由探索测量方法,然后再纠正改错。有的幼儿方法不正确在情理之中。
5、老师示范。
6、继续操作。
教师:瞧,青蛙和龙虾比跳远,大白鹅和乌龟比游泳。比赛结果出来了,那谁是跳远冠军、游泳冠军呢?请各位裁判,用吸管、雪花片量一量。把结果记录下来。
7、展示测量结果。
(1)谁是跳远冠军、游泳冠军?
(2)为什么同样的长度,用不同工具量,结果不一样呢?
小结:同样的物体,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因为工具不一样长,所以结果就不一样。
有多长教案篇二
设计意图:
在“五一”假期,我们让幼儿统计自己每天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餐等环节所花的时间。结果孩子们所花费的时间最长为90分钟,最短的为12分钟,大部分幼儿需要60分钟左右。从统计表上可以看出,幼儿的时间观念比较淡薄,做事拖拉的情况比较普遍。如何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改变他们做事拖拉的习惯,提高做事的效率,为他们入小学奠定基础呢?为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目的是想让幼儿通过体验,知道一分钟虽然短,但只要珍惜也能做很多事情,并逐步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必须抓紧时间.珍惜时间。
目标:
1.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2.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为入小学作准备。
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分钟能干什么”。
2.幼儿操作材料若干,如珠子和绳子,套环,弹珠和筷子。
过程:
有多长教案篇三
1、经历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投影仪、不同长度的铅笔若干、刻度尺。
教学流程。
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言语导入。
二、新授。
(1)估计活动。
师:小朋友们,请大家先用手比划一下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
学生用手比一比,说一说。
(2)实际测量。
教师询问:同学们还能用其他的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吗?
学生回答可以用东西量。
(3)讨论交流。
让学生来说一说刚才用什么方法来说明桌子有多长。
学生们说他用不同的工具量的。
师总结:原来大家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标准也不一样,这样说起来真是麻烦。
那有没有办法使测量的结果都一致呢?
生说:可以用尺子来量。
(4)认识刻度尺,用尺子量。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
让学生拿出刻度尺,认一认。
师讲解:让学生知道刻度尺上每10个小格组成一大格,就表示1cm,即1厘米。让学生指一指从哪到哪是1厘米。
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的。(指甲盖、鼻孔等)。
2、量一量:铅笔有多长?
(1)引导示范。
师:首先我们应找到0刻度,把笔的一端对准它,看另一端对准哪个数值,再把它读出来。
让学生想想,有时候一枝铅笔不会刚好是政厘米数,该怎么办?
应该读出较为接近的'整厘米数即可。
(2)学生动手操作。
让学生展示测量的过程。
二、完成练一练。
1、第一题:先估计有多长,再量一量。
2、第二题:蚂蚁搬豆。
3、第三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三、全课总结。
今天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及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会学生比的方法。
请学生说出所知道的测量的工具,教师及时补充。
指导学生任意测量,再全班交流。
有多长教案篇四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再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设计】。
1、指出下面图形的周长。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周长。
2、你能算出下面三角形的周长吗?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15+21+17=53(mm)。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
2、学生独立解决“花边至少有多少分米?”
3、再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
4、汇报各自的算法:
(1)我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34+12+34+12=92(分米)。
(2)我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34×2+12×2=92(分米)。
(3)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加起来,再乘2。(34+12)×2=92(分米)。
1、做一做。
求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2、讨论:
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学生思考后回答,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有多长教案篇五
1、愿意参加一分钟的感知和操作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2、懂得做各项事情都要抓紧时间,知道时间的不可逆转性。
3、能围绕问题和操作结果分析原因,大胆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有多长教案篇六
下午好!下面我就结合今天所授的《课桌有多长》这一课谈一谈在新课改的指引下自己的一些认识。
1.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建构数学结构。
2.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
学习数学尽量要让学生在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玩数学、用数学”。
3.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主动的、具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自己让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常用方式。
4.多元化地评价,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中,帮助弱视孩子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不断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常常想方设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积极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灵活即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扎实就是在教学中讲求实效,不走过场,不摆花架子,即努力做到教学内容充实,教学目标落实。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以“深刻地理解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1厘米到底有长”作为核心目标而展开。共设计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交流,认透厘米”、“动手实践,学会测量”和“拓展延伸,唤起期待”这四大版块,这中间又包括9个活动,它们层层递进,每一个活动都服务于“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个目标。在活动二寻找并说透1厘米的环节中,我采用设疑法,让学生层层剥开知识的灵魂。在活动五认识几厘米出现争论时,我引导学生用数学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在“认识厘米”和“学会测量”这两大版块中,学生主要用了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动手实践法,充分地经历“厘米是长度单位”的建构过程,不断丰富自己的数学认知。
(一)成功之处:
1.教学目标删繁就简。
《厘米的认识》这一课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得很简洁,那就是:深刻地理解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1厘米到底有长,这同时将其定义为本课的难点。我没有把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作为难点去设计,主要考虑就是:学生已有了很多丰富的测量生活经验,我们不需要强求孩子说出测量的方法,他只要会测量就可以。因此,我在设计所有的教学环节时就为这一目标而制定——“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让学生从尺子上找到很多的1厘米;“这支铅笔到底有多长?”紧紧抓住1厘米和几厘米的关系,巩固和应用“厘米”的单位意义;4道基础练习很简单,但重点突出,就是搞清楚1厘米和几厘米的关系,进一步强调“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是从应用的角度巩固“有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从另一方面说明“厘米”这个单位的意义;障碍情景中,在巩固教学目标的同时,找到计算物体长度的技巧……可以说,每个环节都围绕着“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个教学目标进行和发展的。
2.以辩论的形式研究透困惑。
辩论,作为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形式,更能全面锻炼和展示一个学生思维。本节课,我尝试着运用辩论,让学生的认知产生冲突,然后碰撞,最后撞出美丽的火花。在“铅笔的长度到底是4厘米还是5厘米这个环节中”。其实,学生出现的第一个答案是正确的,但是,我并没有急于肯定,而是等待,果然学生出现了不同的意见。两种意见僵持不下时,我有效地引导学生――“不是谁的声音大谁就说得对,我们研究它的长度要与1厘米的长度结合起来”,这样的引导让学生的辩论有话可说。
3.多元评价促使每个学生都得以发展。
本节课中,我既有对个人随口而出的“你真会观察”、“你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你是生活的有心人”“你像孙悟空一样有一双火眼金睛”“太棒了”这样的赞赏之声,也有对个人“交流的时候要把腰直起来”“认真倾听别人的想法,这样自己的认识才会更深刻”这样的温馨提示,还有对全班学生的“你们真的很聪明”“也太厉害了吧”这样由衷的赞许声。同时为了激励学生积极学习,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我设计了“看谁爬得高”这个评价台。同时评价台紧密地与本课的教学内容相吻合,在最后评选最佳小组时,既是对学生小团体的肯定,又复习并巩固了“厘米是长度单位”这个核心目标。
(二)不足:
整节课上下来感觉还不够细腻,让人有一些遗憾或者感觉蹩脚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落实得还不够扎实。学生虽然基本上都能测量出物体的长度,但是在测量课桌的长度时,有的学生把尺子放斜测量结果数据就不正确,这主要还是在师生共说测量方法时,没强调清楚“测量时要沿着物体的一条边测量”。
2.评价台“看谁爬得高”的作用没有完全挖掘出来。
有多长教案篇七
1.探索学习用回形针测量物体的方法,并能用数字记录测量结果。
2.了解物体的长短是相对的。
会用回形针测量物体,并能记录。
了解物体的长短是相对的。
回形针若干;两条颜色、长度不同的鱼图片;笔若干;《幼儿画册》;
一、出示卡片鱼和回形针,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律动《小鱼游》引出课题。
们用回形针量一量鱼宝宝有多长吧!
二、学习用回形针测量鱼身的方法。
要一根一根连接好。
3.请幼儿说出回形针的数量,教师在记录单上用相应的数字表示出来。
三、幼儿动手测量小鱼并记录结果。
鱼的长度。
四、初步了解物体的长短是相对的。
利用吸管来测量相同的鱼,让幼儿讨论为什么吸管只用了两个吸管,而回形针用了七个。
教师:测量工具长,测量的次数就少,测量工具短,测量次数就多。
五、活动结束。
有多长教案篇八
刚才有的小朋友说一分钟是很长的,有的小朋友说一分钟是很短的,现在咱们就静静地等一分钟,看看一分钟到底有多长?这是时间沙漏,是一个计时工具,里面的沙子全部流完就是一分钟,好,开始。
3、教师总结:一分钟已经过去了,孩子们,一分钟其实是很短的,但是如果我们静静地等上一分钟,一分钟还是有点长的。
二、一分钟你能干什么。
1、那么孩子们,一分钟的时间我们能干些什么呢?记住只有一分钟的时间。()小朋友能在一分钟做这些事情,那么大人呢?咱们来一起看一下。(ppt)。
2、体验一分钟可以做什么。
一分钟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现在老师就给你一分钟的时间,看看一分钟你到底能做些什么。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材料:夹玻璃球、套曲别针、穿珠子。四个小朋友一组,过一会老师说计时开始的时候,小朋友的小手就可以工作了,不过请你们记住了,我们不是比赛,所以说小朋友不要紧张,如果你一紧张,小手一抖,你会更慢的。准备好了吗?开始!
3、请幼儿数一数一分钟自己穿了多少颗珠子、夹了多少个玻璃球球、套了多少个曲别针,并请幼儿报数其他幼儿记录。
现在请小朋友来报数,报出一分钟自己穿了多少颗珠子、夹了多少个弹球、套了多少个回形针,每个小朋友都是有任务的,你要记住他们最多的是谁?有多少?最少的是谁?有多少?一会请你来记。
幼儿园幼小衔接教案――一分钟有多长。
有多长教案篇九
1.有关注春天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和观察、比较能力。
2.能寻找合适材料测量花包菜的高度。
3.能用自己的方法记录和表达测量的结果。
活动准备。
观察春天植物的变化,找好室外观察测量的场地,在合适位置摆放笔、纸、板以及浆糊、胶带、钉子等材料,大展板一块,两盆花包菜。
活动过程。
有多长教案篇十
1.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我知道1千米有多长。
2.我知道1千米=1000米,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自主学习10分;合作探究15分;展示交流10分;达标检测5分。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操场上走一走,数一数10米、100米大约有多少步,分别用了多少时间,并做好纪录。
一、想一想。
(1)同学们手拉手站成一排,需要几个人才能站成大约10米长?
1、()个100米的`长是1千米。
1千米=()米。
2、千米用字母()表示,1千米写成(),1()=1000m。
三、在哪些情况下要用“千米”作长度单位?
一、我会填上适当的单位。
树高约10()。
桥长约400()。
飞机每时飞行800()。
火车每时行驶120()。
北京距离天津约120()。
二、换算我最棒。
4km=()m。
20xxm=()km。
9dm=()cm。
500cm=()m。
30mm=()cm。
7cm=()mm。
有多长教案篇十一
1、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估计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建立1厘米长度的概念。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具准备:铅笔、书、本、红领巾。
新学期开始了,学校为每个教室更换了新的讲台、课桌,请大家估计一下讲台有多长?
学生用手比画一下,讲台大约有这么长。
请同学们再估计一下,你使用的课桌有多长?
1、老师提出问题。如果不用尺子量,你能有哪些方法说明你的课桌有多长?
2、生小组合作测量。
:我们统一了测量的工具,得出的结论就一样了,到底课桌有多长?我们可以用尺自量。
什么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
1、量一量。
量一量铅笔有多长?画出1厘米和铅笔的长度。
问: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2、做书上的练一练。
(板书略)。
有多长教案篇十二
1.在实践活动中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4.发展估测意识,提高估测能力。
1.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
2.理解掌握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课件、尺子、学具、铅笔、a4白纸。
1.设置情境,质疑导入。
(1)请同学们猜测老师的身高。(表示身高时用到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
(2)用合适的单位填空。课桌高7()。(用m和cm填都不合适,激发学习需要。)。
2.独立探索,发现新知。
(1)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像: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2)小组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学生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可以写成1dm。
(3)在尺子上找到1分米(不一定从0刻度开始)。你的尺上一共有几个1分米?同桌互量从手腕到指尖有多长;量一量,估一估,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用手势分别表示出1分米、2分米的长度。
(4)讨论米、厘米、分米之间的关系。(板书)。
3.对儿歌:巩固。嗨嗨,让我们大家来比一比,比什么?比比米(分米、厘米),一米(分米、厘米)到底有多长?1米(分米、厘米)大约有这么长。(学生用手势表示)。
1?设置情境,质疑导入。
(1)帮助淘气量一量他的铅笔有多长。(尺子上的1小格表示什么?)。
(2)学生动手操作,测量铅笔的长度。(课件演示测量结果的放大图--6厘米3毫米。)。
(3)看到这个测量的结果,你想说些什么?问些什么?(引导学生质疑:格尺上的1小格表示什么。)。
2?自主探索,发现新知。
(1)教师或学生讲解:格尺上的1小格表示1毫米。
让学生拿出手中的尺子找到1毫米。(使学生了解:尺子上任意1小格都是1毫米。)用一个字概括出1毫米的特点。(小、细、短)。
(2)在学具袋中找到长度、宽度或厚度是1毫米的物体。(如:一块七巧板的厚度)。
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怎样验证手势是否准确?(用拇指与食指轻轻捏住厚度是1毫米的物体,再用另一只手将其取走,拇指与食指之间的空隙大约是1毫米。)。
(3)生活中你在哪儿听说过毫米这个词?(课件演示:近10天降水量分布图、蜂鸟图、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图、世界上最薄的手机图和最薄的笔记本电脑图、眼睑及脚底皮肤的厚度比较、手指甲及脚趾甲生长速度比较等。)。
(4)知道1厘米=10毫米。
(课件演示)淘气和笑笑为了1厘米长,还是10毫米长这个问题而争吵。数学博士认为:1厘米与10毫米同样长。
为什么数学博士要这样说呢?听了他的话,你明白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1厘米=10毫米;进行长度比较时,不仅要看数字,还要看长度单位。)。
自己在尺子上数出10毫米。
1.估一估,量一量。
2.看图说出回形针和课本的长度。
3.画出折出宽度为30mm,2cm,5mm,1dm的长方形。
4.淘气的日记。
(1)20xx年9月11日星期四天气:小雨。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1毫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厘米,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
改正用错的长度单位。淘气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2)20xx年10月14日星期二天气:晴。
学生讨论,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忘记加上窗框的宽度。)。
(3)20xx年10月29日星期三天气:晴。
今天,老师给我们出了几道题,可是,我怎么想也做不出来。我想,老师大概出错题了吧?请大家帮我看一看。(思考题,不作全班要求。)。
1()-9()=1()1()-59()=1()1()-99()=1()1()-999()=1()。
5.手指游戏。
(1)教师边说边演示:手指兄弟亲又亲,大哥挂帅高高站,二哥是首我是尾,我是小弟表毫米,米到毫米记得牢,手指叉开表进率,相等空间代表10,大哥二哥有秘密,等待我们去揭密。
(2)学生互相动手表演。
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大哥二哥到底有什么秘密呢?明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密。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想了解哪些数学知识?
有多长教案篇十三
“花边有多长”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了解长方形特点,学会了测量,了解了一些测量单位,并对周长已有了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让学生计算花边有多长的同时,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选择较简单的方法进行计算,也是今后学习计算其它图形周长的基础。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概括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力。
3.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以先量一量黑板的周长。)(让学生讨论如何量黑板的周长。)。
师:谁能说一说你打算怎么量?
(1:可以用皮尺绕黑板一圈看看有多长。生2:可以用米尺把黑板的四条边量出来,然后加起来就是周长。生3:我考虑不用四条边都量,黑板是一个长方形,我们只要量出它的长和宽就可以知道它的周长了。)。
师:同学们真是聪明,那现在各组商量一下怎么量,派两名同学上讲台量一量,然后把黑板的周长计算出来。
(学生量的量,算的算,大多数学生都已算出结果。)。
师:现在哪一组能汇报一下你们的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
(生1:我们组量的黑板长是350厘米,宽是125厘米。我们是把四条边加起来计算的,350+125+350+125=950(厘米)。生2:我们组量出黑板的长是35分米,宽是12分米。我们是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计算的,35×2+12×2=94(分米)。生3:我们量出黑板的长是35分米,宽是13分米。算法和上面的'一组一样,35×2+13×2=96(分米)。生4:我们量的结果和上一组一样,但计算方法不一样,我们是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加起来,再乘2计算的,(35+13)×2=96(分米)。……)。
(学生们在小组开始讨论几种方法。)。
师:谁愿意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种方法?
(:我喜欢生4的方法,计算起来方便,两步就可以算出来生:我喜欢生3的方法,看起来容易理解,容易计算。)。
(学生同桌合作,先测量,再计算。教师巡视,同时给学生指导。)。
师:谁能汇报一下你们的计算结果?
(学生汇报,全班进行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你用了哪种方法,与同桌交流一下,看看现在自己喜欢哪种方法?
(学生互相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1.出示课件,小白兔与小黑兔比赛的动画场面,两只兔子争论都说自己跑的路程多,请学生给评一评。
2.让学生完成教科书47页“做一做”。
求下面长方形的周长,看一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测量学校长方形花园的周长和教室地的周长。
有多长教案篇十四
1、能用回形针、吸管、雪花片测量小鱼的长度,尝试记录测量结果。
2、了解物体的长短是相对的。
课件、回形针、吸管、雪花片若干、卡片鱼、记录单若干。
1、创设情境图,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1)出示课件。
师:夏天的池塘真热闹呀,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探索测量工具、测量方法。
(1)比赛开始前,先量一量鱼宝宝有多长吧!
(2)你准备用什么来测量?从哪儿开始量?
【活动实录:幼儿一:我想用铅笔。
幼儿二:我想用回形针、
幼儿三:我想用牙签。
幼儿四:用吸管。从鱼头开始量······】。
3、幼儿操作。
【活动实录:幼儿一:把回形针一个搭一个连在一起量。
幼儿二:量鱼的周长。
幼儿三:虽然把回形针一个接一个,但没有按一条直线量。
其余幼儿的方法基本正确。】。
5、老师示范。
6、继续操作。
教师:瞧,青蛙和龙虾比跳远,大白鹅和乌龟比游泳。比赛结果出来了,那谁是跳远冠军、游泳冠军呢?请各位裁判,用吸管、雪花片量一量。把结果记录下来。
7、展示测量结果。
(1)谁是跳远冠军、游泳冠军?
(2)为什么同样的长度,用不同工具量,结果不一样呢?
小结:同样的物体,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因为工具不一样长,所以结果就不一样。
1、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手、脚或者身边的自然物作为测量工具,来测量活动室的面积、桌椅的高度。
2、玩“量身高”的游戏。请幼儿两两结对,互相为对方描画出身体的轮廓,然后再用回形针测量出各自的身高有多少个回形针的长度。
大班数学绘本游戏《向0敬个礼》公开课视频+ppt课件+教案。
有多长教案篇十五
1、通过实际情境活动,让学生建立一分钟和一秒钟的概念,掌握分与秒的关系,知道1分=60秒。
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生体验1分钟的长短,并感受时间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养成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掌握分与秒的关系,体验1分时间的长短,建立一分钟的概念,知道分与秒的关系。
课件、活动单。
(一)、游戏导入,引入新课。
1、游戏引入:介绍规则。
2、开始游戏(举手一分钟)。
师:你们有什么感受?谁想说一说。
3、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你们举了多久吗?1分钟,你们真厉害,这一分钟里你们始终保持着高举的姿势。这次做一件轻松的游戏:看动画片,怎么舒服怎么做。
师:你有什么感受?
5、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1分钟到底有多长?(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认识1分钟。
(1)认识秒针。
课件出示钟面,同学们,大家仔细观察,看看钟面上有什么?
找到三根针。观察观察。
根据预先情况交流:
在钟面上指出时针、分针、秒针,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区分它们的?
生1:又短又粗的是时针,又细又长的是秒针,另外一根是分针。
生2:时针走的最慢,秒针走的最快,分针走的不快不慢。)。
钟面上走的最快的是秒针,它可以记录比一分钟还要短的时间。
(2)认识1分钟。
出示课件,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这就是一分钟。(板书:1分)。
刚才你观察到了什么?(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还有什么疑问吗?
2、分与秒的关系。
(1)观察秒针。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秒针是怎样走的?
(出示课件钟表——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的全过程)。
生1:是一格一格走的,走一小格是一秒。并且有滴嗒滴嗒响。
师:是啊,秒针嘀嗒一声走过一小格就是一秒,教学反思《《1分有多长》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走一圈是60秒。
学生质疑:那么秒针走动2大格呢?5大格呢?
(2)通过刚才对秒针的了解,你能接受老师的挑战吗?随堂练习。
1、秒针走()是1秒,秒针走1大格是()秒,秒针走一圈是()秒,也就是()分,所以60秒=()分。
2、75秒=()分()秒(生讨论解决方法,汇报并演示讲解)。
3、体验1分能干什么?
(1)完成任务,按要求完成自己分配到的任务,汇报完成情况说说自己的感受。跳绳,读课文,听写生字,做口算题等。
(2)欣赏小故事,感受一分钟的宝贵,养成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1)自己休息一分钟,估计用一分钟时间后停止,看谁估计的时间最接近一分钟。
(2)交流汇报,你是怎么样估计的?为什么有同学估计的少,有同学估计的多了呢?
(三)、巩固练习。
现在离下课还有()分钟的时间,我们争分夺秒来做练习吧。
1、填空。
2、帮忙改日记。
3、生活中你1分钟还能干什么?和大家说说。
(四)、课堂回顾。
现在离下课还有1分钟了,请大家回想一下,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课堂小结:看来,时间对我们很重要,一寸光阴一寸光阴,寸金难买寸光阴,老师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在今后的生活中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做时间的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