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哈利波特读后感(通用14篇)
读后感是对读书体验的总结和反思,可以促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书中的意义。写读后感时,我们可以引用书中的精彩语句和情节,以加强读后感的说服力和吸引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可以借鉴其中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来写出自己独特的读后感。读后感是一种个人的体验和感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考角度和情感共鸣,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读书的方式拓展视野,丰富人生。请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哈利波特读后感篇一
在寒假,我看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一书,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它告诉我,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
在巫师世界,有一个黑巫师叫伏地魔,野心很大。他企图控制巫师界和麻瓜(不懂魔法的人)界,反抗者只有死路一条。哈利的父母却反对伏地魔,他们都为了保护哈利而死,哈利的母亲临死前在哈利身上施了母爱的魔法,所以伏地魔的咒语射向哈利时,又弹了回来,伏地魔被自己的咒语反弹导致半死不活,甚至踪迹不见。
哈利的母亲为了保护他牺牲了,但是贪婪、残忍、野心很大的伏地魔是怎么也无法伤害这纯正的灵魂,因为母爱是最古老,也是最强大的魔法,它比死亡强大数万倍。
我认为,在孩子的成长中,母爱是不可缺少的。伏地魔小时候在孤儿院长大,因此他缺少人性,把其他小孩子都欺负得痛不欲生。我相信,若他的母亲没有离他而去,他就不会那么奸诈、狠毒。以他的聪明和天赋,完全可以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巫师而不是最邪恶的巫师。
十一年后,哈利进入了霍格活茨魔法学校。
伏地魔不甘心失败,把灵魂附在了他们的黑魔法防御术老师、奇洛教授身上。奇洛教授是一个食死徒(伏地魔的走狗),企图偷走魔法石,复活伏地魔。哈利在同学罗恩和赫敏的帮助下,找到奇洛。伏地魔让奇洛杀死哈利,抢到魔法石。但奇洛却碰不得哈利,一旦哈利的手碰到奇裸露的皮肤,奇洛的皮肤就会变成碎石头,洒在地上。这又一次向我们证明了,母爱的强大。伏地魔没有弄清楚,母亲对哈利这么强烈的爱,已经在他身上留下了护身符,因此,奇洛不能碰哈利。奇洛内心充满仇恨、贪婪与野心,把灵魂出卖给了伏地魔。他碰到一个身上有这么美好的印记的人,是会感到痛苦难忍的。
我觉得,拥有母爱的孩子是不怕困难的是强有力的,比如说:我刚学自行车时,骑不了10米就摔个:狗啃泥”,我很疼,但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又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学会了骑车;做作业时,如果有不会的难题,我妈妈总是陪着我一起研究,直到我弄懂了为止。
我特别喜欢这本书,它告诉了我,母爱最伟大,拥有母爱的孩子一定会更加快乐、幸福地成长。
初中哈利波特读后感篇二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这本书的作者是j·k·罗琳,她一共写了七本哈利波特系列的书,这本死亡圣器是最终一部。我觉得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
这本书主要是写哈利波特为了打败伏地魔不惜被驱逐出校,而在外流浪。还好几次被抓住,历经千辛万苦就出了魔杖制作人,明白了一个故事。就是死亡圣器的故事,死亡圣器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隐形衣,复活石和永远不会被打败的魔杖(也称作死亡棒命运棒和老魔杖),他们虽然是故事,可是在近年的历史里确实有老魔杖的出现,而哈里却正好有一件隐形衣。
所以哈利认为邓布利多是想让他去收集死亡圣器来打败伏地魔,哈里的同伴却不这么认为,他们坚持要摧毁所有的魂器(伏地魔的灵魂依附),而不去收集那些可能是假的圣器,最终哈里妥协了,可是他并没有放弃对圣器的寻找,最终,当哈里回到学校寻找魂器时,受到了d·a(邓布利多军)的欢迎和帮忙,而伏地魔大军的逼近使得哈里不得不加快寻找魂器的速度,当他们找到魂器时,却被拦住了,马尔福(伏地魔的小手下,哈里的同学)用邪火封住了。
最终当哈里逃出去时顺便把马尔福也救了出来,却丢了圣器,但邪火能够摧毁一切,这个魂器也被摧毁了,而最终一个魂器却是被伏地魔保护起来的一条大蛇,当学校快要被攻破时,哈里选择了出去。因为这样,伏地魔才会停止对学校的进攻。最终,伏地魔的咒语击中了哈里,可是哈里也是魂器的一部份,所以没死。
当哈利理清了事情的经过,最终明白老魔杖的主人是他,所以他和伏地魔同时发出了咒语,哈里简便的打败了伏地魔。因为老魔杖是不会伤害主人的,最终哈里想让老魔杖永远没有主人,这样就不会出现哪些想获得老魔杖而企图不轨的坏蛋。所以只要哈里自然死亡,不是死在别人的手里就能够了。
从哈利波特系列丛书中我学到了勇敢的应对事实,当哈利波特眼睁睁的看着邓布利多被杀死时,虽然很悲痛可是没有耽误正事。毅然决然的继续寻找魂器。我还学到了坚持不懈,哈里波特在寻找魂器是不但要四处走访,还要时刻提防伏地魔的手下。我还学到了做事要做好就要有精心的准备,哈利波特想要闯进古灵阁(防守最坚固的魔法银行)时,经过了三个月的精心准备和侦查,最终最终成功了。
一本好书,谁不爱看呢!
初中哈利波特读后感篇三
一个长着棕色头发,鼻梁上戴着一副宽边眼镜,额头上有一个形如闪电的疤痕的男孩。不仅拥有一根神奇的魔法棒,还拥有一把能在空中飞行的魔法扫帚。他是谁?他就是英国作家j·k·罗琳笔下鼎鼎大名的哈利波特——一个充满神奇、善良、富有正义感的男孩子。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岁的哈利波特失去父母后,在姨夫家饱受欺凌,但在他11岁生日的那天,他接到了一封信,并成为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一名一年级的学员。在魔法学校里,哈利波特不仅找到了好朋友,还学会了空中飞行,骑着一把型号为光轮20xx的飞天扫帚打魁地奇球,还得到了一件隐身衣……最后,他发现了与自己命运息息相关的魔法石。
我最佩服的是哈利波特和他的朋友们面对黑暗势力时的勇敢。每当哈利波特遇到困难时,他就会想尽办法解决,和小伙伴们一起探讨尝试。当他遇到危险时,他绝不退缩,勇敢斗恶!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而这本书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奇”。在这本书里,一切都是那样的奇:比如隐形衣,只要披上它,别人既看不到你的形,也听不到你的声,你可以肆无忌惮的走动,却不会被人发现。我多么希望也有这样一件宝贝。还比如那里的信件都是由猫头鹰送的,当猫头鹰把信件送到收信人手里时,收信人不用看,就能知道信里的内容。因为信会把资料全部读出来,怎么样?神奇吧!
我很佩服哈利波特的勇气,罗恩的乐观,赫敏的智慧。他们三个,既是同学,也是伙伴。他们共同学习魔法,共同去找魔法石,这种经历是我一直渴望的。
我被《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这本书的内容深深吸引,就像自己也到了那个充满魔法的地方去探险。更对哈利波特的经历而向往,刺激的魁地奇球,神奇的隐形衣,一切的一切,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这本书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像哈利波特一样,遇到解决不开的问题时,要学会多思考,和伙伴们一起解决问题;遇到危险和困难时,不能慌张,要勇敢的去应对。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
初中哈利波特读后感篇四
我觉得哈利波特是位不可思议而又神秘的魔术师,有些人有可能会觉得这样说《哈利波特》有点夸张,但它真的有魔力,否则为何会如此轰动全球,令这么多读者为它疯狂。而我也是其中一个中了它的魔法的人。记得第一次看《哈利波特》,是我在网上看电影。同学们都不知道把这部电影看了几遍了,而我却才看第一遍。看完后我拉着妈妈就去书店,那时不知是从哪儿来的动力,让我有如此坚决地决心去买书。一进书店,我毫不犹豫的从书堆里抓出那本一见钟情的书——《哈利波特与密室》,走向帐台去结账。搞得在旁的妈妈一头雾水。
许许多多可圈可点的小人物。虽然他们会魔法,但却又是如此的贴近生活。就是因为这些各有特色的人物,组成了这本很特色的书。
初中哈利波特读后感篇五
暑假,我看了五本《哈利波特》。这套书很吸引我,我就像被哈利波特施了魔法似的,每天都想要看。
《哈利波特》的作者是jk罗琳。她在24岁那年,在前往伦敦的火车上萌生了要想创作哈利波特的念头。之后的十年里,她创作了7本哈利波特,每本都畅销全世界。
哈利波特是一个不同寻常的男孩。他戴着一副黑框圆眼镜,眼镜下藏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看上去就是一个聪明的男孩。他总是蓬头乱发,在刘海下面有一条闪电形的伤疤,这是他在抗击伏地魔时留下的痕迹。他在霍格尔茨魔法学校上学,在那里学到了很多魔法。哈利波特一念咒语,就能使东西消失,他会骑在飞天扫帚上打魁地奇球,他一穿上隐性衣,别人就看不到他了……哈利波特有两个最好的朋友,笨笨但是很友善的罗恩和既好学又热心的'赫敏。他们帮助哈利波特经历了很多惊险的事情,拿到了魔法石,闯入了蛇的密室,找到了他的教父小天狼星,赢得了火焰杯,一次次打败了伏地魔。
看了这套书,我好羡慕哈利波特的魔法,我也好想像他那样。如果我有魔法,哪里有水灾了,我就念咒语把水统统吸走,把它移到发生旱灾的地方去;我还会开个魔法学校,让所有人都学会魔法。但是,我知道,光有魔法是不够的,还要有机智和勇敢。我要向哈利波特学习,学习他在碰到危险困难的时候,不胆怯,动脑筋想办法,战胜困难。
初中哈利波特读后感篇六
这个暑假,是我过得最快乐的一个暑假,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读了一些有趣的书,而其中让我最记忆犹新的是《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今天我就给你介绍一下这本书。
本书写了一个不平凡的人——哈利波特。他一出生就拥有了与巫师“伏地魔”作斗争的标志……一道形如闪电的疤痕。那是一道非常厉害的魔咒的余痕,因此他的父母就被这个名字都不能说的巫师——伏地魔害死了。他只好到巫师所谓的麻瓜家族里,也就是人类家族去。在那里他借住在他姨妈家,一直受到他姨夫姨妈以及他表哥的欺辱,度过了一个非常委屈的童年。
因为一次意外,他认识了海格,来到霍格沃茨,认识了两个最好的朋友——罗恩韦斯莱和赫敏格兰杰。他们一起寻找教师中隐藏的黑巫师,起初他们认为是斯内普教授,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不是,而且他还多次救了哈利波特的命,可他们还以为他想害哈利波特呢!因为他要救哈利波特必须要念一个咒语,但哈利波特他们却以为是毒咒,所以造成了误会,这是本书的一个精彩的地方。
其实哈利战波特能战胜伏地魔还有他朋友的功劳,如果没有罗恩的倒下他一定过不了麦格教授的巨棋阵;如果没有赫敏的推理他就被魔药困住了;就连平日里看似和他仇深似海的斯内普教授,也救了他一命。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忙,他可能连第一关都过不了。当然还有他的校长阿不思邓布利多,如果他没有快速赶到,哈里波特还是会死,是她把哈利从死神手里救了下来。从中我们就能深深地体会的朋友的重要性,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需要很多人的帮助。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多于身边的朋友相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哈利能获得成功,还靠他的精神。他如果不抱必死的`决心,他十分有可能被奇洛一道“魔咒”给杀死,魔法石也会被抢,那么他也必死无疑。
其实我也想评价一下那个名字也不能说的巫师——伏地魔。我知道,大家对他的评价都是差的不能不能再差,说他是十恶不赦的大坏蛋,是一个毫无优点的人。但是我不这么想,他的力量这么强,强的不能再强,这和他的天赋有关,更和他的刻苦密不可分。这就非常值得我学习,我平时很怕辛苦,学习上经常回松懈掉。所以成绩总是起起伏伏,时好时差,我要学习伏地魔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在以后的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这本书写得很好,作者jk罗琳写得十分生动,令人亲临险境。你一定要看一下。
初中哈利波特读后感篇七
8月4日凌晨零点,harrypotter,告别钟声响起。
独自敲击键盘,指尖些许颤抖,任凭窗外雨声切切拨乱心绪的弦,一页页翻动从魔法石一路走来的海报,屏幕上依旧是那个黑发碧眼,戴着圆框眼镜,额上一道闪电形伤疤,笑容羞涩的英国男孩,我却始终鼓不足勇气对这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成长伙伴轻声道一句:“再见,可不可以不悲伤?”
7是一个具有魔力的数字。7本书,7段故事,7遍阅读,7种感悟,7月相识,7年守候。从稚气懵懂的孩童时光,到即将步入15岁的半成年之季,一轮轮期待,一次次惊喜,循环往复的故事中是哈利陪伴我走向成熟,我亦选择忠于哈利,直到最后的最后。
三年级,一次偶然的邂逅,我踮着脚尖从书店的书架上取下一本包装精美的书,封面上,身穿巫师长袍,手握魔杖的小男巫正冲好奇的女孩眨眼,翡翠般的目光清澈而友好。是命运的安排么?小女孩擤了擤鼻涕,翻开那个异乎寻常的星期二,翻开从此梦幻般的魔法之旅。
四年级,夜奏响深沉的序曲,我在黑暗中目送心爱的小狗远去,手里捧着最新出版的《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烫金大字仿佛一盏明灯,照亮心底悲欢互为渗透的纠结,生活是一场时而苦涩时而甜蜜的戏剧,当离别之痛与收获之喜都随风而逝,我们终究要在取舍中,学会成熟。
五年级,频繁地活跃于百度贴吧,不知不觉间,我成为“哈利波特吧”的大家庭一员。家庭的成员来自天南海北,素未相识,各不相干,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哈迷”。无论身份,无论年龄,大家凭着对哈利的爱走到一起,分享读书观影心得,上传刚刚发布的新款剧照,挖坑灌水写同人,预测哈7最终的结局如何……五花八门的帖子一次又一次激发我的灵感,甚至带我在梦境中畅游魔法世界,当我终于决定下笔,写写心中潜藏已久的那位叫“星辰”的中国女孩的魔法故事时,文字泉涌似的从笔尖喷泄而出,嘴角轻扬,笑靥如花,满足地看到曾经在脑海中浮光掠影的情节,如今在纸上深刻地流淌、仿照吧友将小说贴到吧里,更新慢,点击率也不高,却有几位同龄的女孩日复一日坚持不懈地追文,闲来楼里聊聊,声声昵称,句句鼓励,一如午后日光温暖。闭了眼,幻想千里之外刘海飘飘,手捧花茶浅笑的美好少女,原来冰冷的电脑,也能孕育动人心弦的情谊。
六年级,死亡圣器全球首发的前一天彻夜难眠,趴在电脑前4个小时完结一千多个日夜缠绕于心的悬念与期盼,我确确实实是在点上完美句号时颔首微笑了,然而漫然无边的空虚失落又是如此猝不及防,突然后悔匆匆阅读竟没有将最后一章留下,待几个月后细细品味。到中文版上市,吧里自行翻译的文已读过第二遍,仍在首发那天不顾骄阳炽热38℃高温跑遍全市书店,注视着书架上7本书整整齐齐地叠放,心头说不出的甜蜜。
上初中后,闲暇时光渐渐被升学这张隐形的大手紧握,在紧凑而令人窒息的时光里,课间与朋友谈论记忆中最精彩的hp情节,或偶尔八卦一下愈发亭亭玉立的emma成为我放松心情最好的方式。为了提高英语,我下载原声、英文字幕的hp电影,买死亡圣器的原版图书,从起初一头雾水到后来甩开字典磕磕绊绊读了大半本,我渴望将来某一天能用纯正的英语向哈利讲述我们相伴成长的故事,告诉他我的爱有多深。
“死亡只是穿越世界,如同朋友远渡重洋。”我深爱着这句话如同深爱着哈利。当初一的第一堂习作课上我流利地背着作为死亡圣器序言的这段话,掌声阵阵的教室离我远去,眼前浮现起一幅幅痛彻心扉的画面:詹姆和莉莉甘愿用鲜血为襁褓中的小哈利续写生命,小天狼星消失在帷幕后的背影依然伟岸,邓布利多在绿光闪烁的深夜跌下塔楼,多比铜铃般明亮的大眼睛永远黯淡,弗雷德标志性的恶作剧式微笑掩饰不了空洞的眼神,卢平和唐克斯携手远去却再也不能看一眼刚刚出世的孩子……还有斯内普,他宁愿毁坏自己的声誉奉献自己的性命乃至付出自己的灵魂,只为一份刻骨铭心的爱情,一个至死不渝的誓言,当看到斯内普的守护神――美丽的牝鹿腾空而起的那一刻,眼眶湿润了,朦胧间,我仿佛读懂了这双深不可测的黑眸中潜藏已久的情愫。
哈利在生命的尽头开启复活石,在亲人的陪伴下最后一次感受爱与被爱的温暖,穿越禁林,勇敢地选择迎接自己的宿命。
绿光闪过,一切痛楚,一切牺牲,一切精心的策划与谎言不再是毫无意义,它们共同铸就新生,洗礼了一条纯洁无暇的灵魂。
“尽管据说他们都要走向死亡,但他们的友谊和陪伴将因为不朽而永存。”
朗费罗在《人生礼赞》中说:“生命是真实的208月4日凌晨零点,harrypotter,告别钟声响起。
7是一个具有魔力的数字。7本书,7段故事,7遍阅读,7种感悟,7月相识,7年守候。从稚气懵懂的孩童时光,到即将步入15岁的半成年之季,一轮轮期待,一次次惊喜,循环往复的故事中是哈利陪伴我走向成熟,我亦选择忠于哈利,直到最后的最后。
三年级,一次偶然的邂逅,我踮着脚尖从书店的书架上取下一本包装精美的书,封面上,身穿巫师长袍,手握魔杖的小男巫正冲好奇的女孩眨眼,翡翠般的目光清澈而友好。是命运的安排么?小女孩擤了擤鼻涕,翻开那个异乎寻常的星期二,翻开从此梦幻般的魔法之旅。
四年级,夜奏响深沉的序曲,我在黑暗中目送心爱的小狗远去,手里捧着最新出版的《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烫金大字仿佛一盏明灯,照亮心底悲欢互为渗透的纠结,生活是一场时而苦涩时而甜蜜的戏剧,当离别之痛与收获之喜都随风而逝,我们终究要在取舍中,学会成熟。
五年级,频繁地活跃于百度贴吧,不知不觉间,我成为”哈利波特吧“的大家庭一员。家庭的成员来自天南海北,素未相识,各不相干,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哈迷“。无论身份,无论年龄,大家凭着对哈利的爱走到一起,分享读书观影心得,上传刚刚发布的新款剧照,挖坑灌水写同人,预测哈7最终的结局如何……五花八门的帖子一次又一次激发我的灵感,甚至带我在梦境中畅游魔法世界,当我终于决定下笔,写写心中潜藏已久的那位叫”星辰“的中国女孩的魔法故事时,文字泉涌似的从笔尖喷泄而出,嘴角轻扬,笑靥如花,满足地看到曾经在脑海中浮光掠影的情节,如今在纸上深刻地流淌、仿照吧友将小说贴到吧里,更新慢,点击率也不高,却有几位同龄的女孩日复一日坚持不懈地追文,闲来楼里聊聊,声声昵称,句句鼓励,一如午后日光温暖。闭了眼,幻想千里之外刘海飘飘,手捧花茶浅笑的美好少女,原来冰冷的电脑,也能孕育动人心弦的情谊。
六年级,死亡圣器全球首发的前一天彻夜难眠,趴在电脑前4个小时完结一千多个日夜缠绕于心的悬念与期盼,我确确实实是在点上完美句号时颔首微笑了,然而漫然无边的空虚失落又是如此猝不及防,突然后悔匆匆阅读竟没有将最后一章留下,待几个月后细细品味。到中文版上市,吧里自行翻译的文已读过第二遍,仍在首发那天不顾骄阳炽热38℃高温跑遍全市书店,注视着书架上7本书整整齐齐地叠放,心头说不出的甜蜜。
上初中后,闲暇时光渐渐被升学这张隐形的大手紧握,在紧凑而令人窒息的时光里,课间与朋友谈论记忆中最精彩的hp情节,或偶尔八卦一下愈发亭亭玉立的emma成为我放松心情最好的方式。为了提高英语,我下载原声、英文字幕的hp电影,买死亡圣器的原版图书,从起初一头雾水到后来甩开字典磕磕绊绊读了大半本,我渴望将来某一天能用纯正的英语向哈利讲述我们相伴成长的故事,告诉他我的爱有多深。
”死亡只是穿越世界,如同朋友远渡重洋。“我深爱着这句话如同深爱着哈利。当初一的第一堂习作课上我流利地背着作为死亡圣器序言的这段话,掌声阵阵的教室离我远去,眼前浮现起一幅幅痛彻心扉的画面:詹姆和莉莉甘愿用鲜血为襁褓中的小哈利续写生命,小天狼星消失在帷幕后的背影依然伟岸,邓布利多在绿光闪烁的深夜跌下塔楼,多比铜铃般明亮的大眼睛永远黯淡,()弗雷德标志性的恶作剧式微笑掩饰不了空洞的眼神,卢平和唐克斯携手远去却再也不能看一眼刚刚出世的孩子……还有斯内普,他宁愿毁坏自己的声誉奉献自己的性命乃至付出自己的灵魂,只为一份刻骨铭心的爱情,一个至死不渝的誓言,当看到斯内普的守护神――美丽的牝鹿腾空而起的那一刻,眼眶湿润了,朦胧间,我仿佛读懂了这双深不可测的黑眸中潜藏已久的情愫。
哈利在生命的尽头开启复活石,在亲人的陪伴下最后一次感受爱与被爱的温暖,穿越禁林,勇敢地选择迎接自己的宿命。
绿光闪过,一切痛楚,一切牺牲,一切精心的策划与谎言不再是毫无意义,它们共同铸就新生,洗礼了一条纯洁无暇的灵魂。
”尽管据说他们都要走向死亡,但他们的友谊和陪伴将因为不朽而永存。“。
朗费罗在《人生礼赞》中说:”生命是真实的,生命是诚挚的,坟墓不是他的终点。“。
《哈利・波特》系列何尝不是一首人生真理与美德的赞歌?对于我来说,它又是关于生命和死亡最深刻的寓言。生命是诚挚的,坟墓不是他的终点。”
初中哈利波特读后感篇八
这是一个令人着迷的传奇,梦幻般的红光绿光在夜空下飞舞。这是一个令人心动的故事,一个个交错的悬念令人心潮起伏。这是一个预言引发的巫师之战,但,爱始终贯穿其间,震撼人心。
哈利波特,这个大难不死的男孩,在姨妈家中渡过了时刻被嘲讽的童年。被锁在黑暗潮湿的碗橱柜时,他不知道,自己将是巫师界的救世主。终于,哈利在海格的帮助下,在对角巷买齐了必备品,登上9站台的列车,与好友罗恩、赫敏一起,开始了在霍格沃茨学校的魔法生活。
爱,贯穿始终。爱,是伏地魔永远无法理解的东西,所以,他才会最终败在哈利手下。
故事是从母爱开始的。赤胆忠心咒已经破了,伏地魔来到戈德里克山谷,他跨过门榄时,詹姆冲进门厅,甚至没有捡起魔杖莉莉,带着哈利走!是他!快走!跑!我来挡住他接着,绿光充斥了狭窄的门厅。伏地魔爬上楼梯,撞开门,得意洋洋地挥着魔杖。房间里回荡着莉莉声嘶力竭地哭喊:别杀哈利,别杀哈利,求求你,别杀哈利!别杀哈利,求求你,杀我吧,杀我吧别杀哈利!求求你发发慈悲发发慈悲别杀哈利!别杀哈利!求求你我什么都可以做绿光在房间中闪过,她像丈夫一样倒下孩子哭了起来,伏地魔不喜欢这哭声,阿瓦达索命!然后,伏地魔碎裂了:他什么也不是,只有痛苦和恐惧。哈利成了唯一一位中了杀戮咒而幸存的巫师。是最伟大的母爱,成了牺牲护符,这拥有巨大力量的魔咒一直保护着哈利。
有一种爱终生矢志不渝,值得用一生去追求与守候。最后的决斗前,哈利在与伏地魔的对话中说,西弗勒斯斯内普不是你的人,斯内普是邓不利多的人。你一直没有发现,因为那种事情你不能理解。斯内普的守护神是一头牝鹿,和我母亲的一样,因为他几乎爱了她一辈子,从他们孩提时代就开始了。在冥想盆中,哈利看到了斯内普临死前的回忆:从他们十岁开始,斯内普就经常爱慕地望着莉莉,给麻瓜出身的她讲述魔法界的事情;他俩躺在湖边,让柳叶在空中飞舞,玩弄着魔法。虽然莉莉被分到格兰芬多学院,但斯内普对她的爱慕毫无改变。伏地魔决心杀波特一家的时候,身为食死徒的斯内普为了莉莉给邓不利多报信,请求他们保护莉莉一家。那你给我什么作为回报呢?邓不利多问。作为回报?良久之后,他说:什么都行。而悲剧还是发生了,哈七电影中斯内普抱着莉莉的尸体痛哭,与小哈利的哭声混在一起的那一幕,让多少人潸然泪下。之后的斯内普一直是邓不利多的密探,而所有对哈利帮助的初衷都源自对他母亲的爱。斯内普临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看着我因为,哈利继承了他母亲的绿眼眸。这双眼,一定让斯内普想起了什么,这里面,凝结了他一生的爱,从未改变。
初中哈利波特读后感篇九
我读了j.k.罗琳所著的《哈利·波特与密室》。使我受到感触的人不仅有哈利,还有他的许多伙伴与老师,如赫敏·格兰杰、金妮·韦斯莱和猎场看守海格等,他们曾多次热心地帮助哈利渡过难关。
本书主要写了哈利在女贞路打点行装准备返校时,家养小精灵多比前来发出警告:让哈利不要返回霍格沃茨,否则会有灾难降临。但哈利心意已决。于是多比便阻止哈利登上霍格沃茨的特快列车,但他和他的好朋友罗恩用一辆会飞的汽车坚持飞到了霍格沃茨。但他的学校生活过得并不顺利:新黑魔法防御术课老师装腔作势,令人作呕;小男生科林“追星”式的跟踪,常常让他落荒而逃;马尔福还是和他处处作对。
哈利在决斗俱乐部里无意发现自己是蛇佬腔。(可以和蛇对话的人,一般是黑巫师)这时,学校里传出了噩耗:学生接二连三地变成石头。大家都认为是哈利干的。当他终于通过一本魔法日记本知道了密室的秘密时,罗恩的妹妹金妮被密室里的蛇怪抓走了!于是,哈利进入了密室,与日记本里五十年前的记忆,十五岁的汤姆·里德尔(少年伏地魔)周旋。最终从分院帽里拔出了格兰芬多的宝剑,杀死了蛇怪,摧毁了日记本,救出了金妮。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哈利和他的两个好朋友,罗恩和赫敏。哈利在大家都认为自己是凶手时毫不在乎,依然在研究密室。在密室里时,汤姆·里德尔拿走了哈利的魔杖,他十分冷静,临危不乱,终于拯救了霍格沃茨;罗恩勇敢地和哈利一起进入密室;赫敏热心地帮哈利和罗恩熬制复杂的复方汤剂,以便他们潜入斯莱特林打听线索。
而金妮在被汤姆·里德尔逼着干了许多坏事后,仍然准备诚实地告诉哈利一切。哈利的坚持与冷静,罗恩的勇敢,赫敏的热心以及金妮的诚实。这些高尚的品质与精神,一次又一次地帮助哈利度过难关,击退伏地魔,保护霍格沃茨。
这整套书,不论是惊险刺激的剧情,还是人物一波三折的心理活动,又或是最后要告诉我们的道理,都让我百看不厌,我成了永远的哈利迷!
初中哈利波特读后感篇十
最近,我们班刮起了一股“哈利·波特”风,这风在我们班待得可久了,我也感受到了。
早晨,我一到学校,便听见了叽叽喳喳地议论声:“哎,你说第5部有什么?”“最后的结局是怎么样的?”“我觉得小季像哈利·波特。”大家都兴致勃勃地说着,丝毫没注意到我的到来。我放下书包,对他们说道:“安静!现在是看书时间,不能讲话!”我留在讲台上继续管理,却惊讶地发现,有几位同学竟然拿起《哈利·波特》的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我便向张恩绮借了一本。
当我也坐下来看这本书,我也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仿佛看到了生气的弗家姨父、调皮的达力、渴望独立的哈利。一幕幕都展现在我的眼前,我被这本书的精彩惊呆了!我越看越入迷,连老师布置给我的任务也丢在了脑后。不知不觉中,该交作业了,同学们没有我的口令是不能开始交的。可我呢,依然深陷在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浑然不知发生了什么。直到老师过来,看见呆呆的同学们和认真看书的我,生气地说:“李嘉如,怎么搞的?作业都没交!”我这才抬起来头来,急忙把书收进了抽屉。
下课了,同学们来到走廊,继续谈论哈利·波特,大家向别人询问,讨论着几部里发生了什么新鲜事,哪一部的情节如何,好看不好看。我想:既然我也看了一点书,也对哈利波特有了一点了解,那我也去和他们聊聊吧!我也加入了进去,发现同学们之间这样讨论其实也挺好玩的。很快,整条走廊的人都加入了进来。看过的,没看过的,都在谈论。
直到现在,在我们班中,哈利·波特已经几乎人人皆知了。
初中哈利波特读后感篇十一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是j.k.罗琳写“哈利、波特”系列童话小说的第一本,讲了具有传奇色彩和戴有神秘面纱的历险故事。读完后还沉浸在魔幻童话的世界里,让人回味无穷。
当我读完这本书时,给了我很大的勇气去胜困难。
人们必备的品质之一就是团结,在你失去了朋友的信任后,你会突然发觉,你什么事都做不成了,这就使我感悟的道理!
竹园中学六。
初中哈利波特读后感篇十二
《哈利波特·魔法石》是《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一本,是所有奇妙故事的开始。外国文学总能给我一种感觉,让我从烦躁中平静下来,全身心地投入到书中,跟着主人公去经历世间百态。
哈利·波特是一个聪明,勇敢的男孩,小时候他的父母英勇牺牲了,将他留在姨妈家里,从小就倍受欺负,但这并没有改变哈利的性格,哈利还是那么地勇敢,并在一个神秘的学校交到了好朋友,从此,哈利就和他的好朋友们开启了在神秘学校的冒险和学习之旅。
在小学的时候,经常听别人说起《哈利波特》,但一直都没有机会认认真真地看过,直至中学时期,班里忽然掀起一股《哈利波特》的潮流,大家都看起了《哈利波特》,我才有机会、有时间去看。《哈利波特》并没有运用很多华丽的词藻,而是用平淡、朴实、真实的词语去讲述一件件令人紧张、揪心、兴奋的事情。恰恰是这种真实平淡,才给人的感受更加深刻和震撼。
其实在《哈利波特》里,我最喜欢的角色并不是哈利·波特,而是校长邓布利多。在书中,他的出场次数并不多,但他每一次的出现,都能给人带来安心,毫不畏惧的感觉。仿佛只要他在,什么事情都能迎刃而解。邓布利多在书中的定位是霍格沃茨学校的校长,唯一一位可以打败反派boss伏地魔的人。邓布利多最鲜明的特点就是长长的白胡子,鼻子有点歪,一边挂着的半月牙眼镜,一副慈祥老人的样子,给人的感觉很亲切,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他了。随着剧情的发展,邓布利多的人物形象也越来越充实,形象生动,他不仅是一位魔力高强,聪明勇敢,正直无私的校长,还是一位有些小调皮,充满童心,心胸宽广的校长。
令我喜欢的还有哈利波特身边的一群小伙伴。从刚开始的互不相识,到后来的一起出生入死,里面的友谊是多么的纯真和纯粹。虽然中间不乏争执、冷战、隐瞒……但从来没有背叛过对方,都在背后默默的支持着对方。
书中的每一位人物都性格鲜明,不存在主角的光芒盖过配角的光芒,每一位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里是一个神奇的世界,不同的空间发生着不同的事情,却又彼此相关联,将整个世界装饰地更真实有趣。
初中哈利波特读后感篇十三
说起儿童文学,人们多半想起的是《格林童话》,《小蝌蚪找妈妈》之类的。但是又有哪一部小说不仅让儿童痴迷,甚至席卷全世界,让众多的成年人也神魂颠倒呢?我想,也只有哈利波特了。
一年前,我偶尔从书店取下一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从此便陷入了他的世界中。而今年的九月,我终于盼来了梦寐以求的《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于是,我的头脑再一次充斥了魔法……哈利在学校的生活是快乐的,但是伏地魔从来没有放弃东山再起的机会。哈利头上羽b条闪电形伤疤成了他永久的印记。学校的第一年里,哈利就和被伏地魔附身的教授进行了战斗,保护了魔法石,让伏地魔的美梦破裂。第二年,哈利潜入了密室,在凤凰的帮助下战胜了蛇怪,拯救出好朋友罗恩的妹妹。第三年,传说中伏地魔的助手小天狼星布莱克越狱逃跑。哈利整个一年生活在恐惧中。在学校禁林的尖叫棚屋中,真相终于大白。布莱克是哈利的教父,而小矮星彼德才是伏地魔真正的帮凶。第四年,哈利莫名其妙的被选中参加巫师魔法三强争霸赛。但是这整个比赛都是伏地魔的圈套,哈利险些丧命魔手,九死一生。但是伏地魔还是复活了。第五年,哈利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谁也不相信伏地魔已经东山再起。媒体诬陷他,政府抨击他,但是他却无能为力。只有秘密组织“凤凰社"在与日益强大的黑势力抗衡着。
魔法部控制了学校,校长邓不利多被迫逃亡,学生们被剥夺权利。哈利唯一的乐土也变的痛苦黑暗。伏地魔的精神在侵蚀他,夜晚的怪梦一次次折磨着哈利。是那道伤疤联系着伏地魔与哈利,哈利看的见伏地魔的视线。一个夜晚,哈利看见自己的教父被折磨,于是奋不顾身去营救他。但那又是伏地魔精心策划的陷阱,在魔法部的神秘事物所中,他与几十个食死徒搏斗,但是寡不敌众。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邓不利多和凤凰社成员赶到了。大站过后,布莱克英勇战死,伏地魔被击退。真相大白,整个巫师界又一次震动,第二次大战已经开始……魔法、巫师是已经被众多作家写过的老题材了。但是罗林无疑是写的最好的。他把魔法界写的如此真实,无数的细节交织成一片魔力的网。书中最吸引人的无疑是那充满悬念的故事情节,每一次的结局都让你如此意犹未尽,拍案叫绝。
书中到处是伏笔,谁能想到出乎意料的结局就隐藏在众多的细节中。正是这样的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让人爱不释手。哈利这个小男孩的形象深深刻在了我的脑子里,他的忠诚、勇敢、对正义和真理的追求,以及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无一不清楚的回荡在我的思想中。
可曾想过,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要承担拯救世界的责任,要面对死亡,要忍受巨大的痛苦和委屈,我自己是否可以做到?儿童一直被认为是幼稚的代名词,但是哈利告诉他们,你也可以象哈利一样承担责任。这大概是《哈利波特》对我最大的激励。我可能会扔掉许多书,但是书架中总会有一套《哈利波特》;我也会买许多书,但是书架中也永远有一个空隙,留给《哈利波特》。
初中哈利波特读后感篇十四
提到《哈利·波特》,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它是英国作家j·k·罗琳所著的魔幻文学小说,共有七部。
前六部主要描述了主人公哈利波特在魔法学校度过的六年时光,包括了他的学习生活和冒险经历。第七部描写的是哈利波特在第二次魔法世界大赛中寻找魂器并成功消灭了伏地魔的。
记得第一次看到《哈利·波特》是在一个书店里,当时的我不了解这本书,只是随手翻了一下,书中的哈利波特没有给我太深的印象。
直到后来,听同学讲起它,我才再次想起那次与《哈利·波特》的邂逅,我开始在书店里寻找,却始终并没有找到,于是我缠着妈妈从网上购买。虽然刚开始妈妈不同意,觉得《哈利·波特》只是一本小说,并没有太大的阅读价值,而且书的价钱也不便宜,但是在我的软磨硬泡下,妈妈最终答应给我买整套的《哈利·波特》。我当时激动得直转圈。
收到这套书之后,我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整个暑假,我都读这套《哈利·波特》。对于我而言《哈利·波特》不仅仅只是描述了一个奇妙的魔法世界,更让我学习到了爱、决心和勇气。因为心中有了爱,哈利波特最终才能战胜了伏地魔。因为有了坚定的决心,哈利波特才能坚定不移、勇往直前。因为有了足够的勇气,才能最终在面对死亡时毫无畏惧。正因如此《哈利·波特》一书受到了人们的欢迎,成为最畅销小说之一,这也是我热爱它的理由。
后来,我上了中学,因课程紧张,也不常看它了。但每每熟睡之时,我仍然会在梦中遇到哈利波特,和他一起进入那个神奇的魔法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