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教案(专业16篇)
教案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编写教案时应该注意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教学需求,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用的教案模板,希望能帮到大家。
北京的教案篇一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3.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7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
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感受、体会北京的色彩。
搜集北京的风景名胜图片。
1~2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教师板书“北京”。抽生谈谈看到“北京”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师板书“色彩”。把“北京”和“色彩”两个词联系在一起你想到了什么?
3.今天我们将走进《北京的色彩》这篇课文,一起感受北京的美。板书完整的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找出最能概括北京“色彩”的句子。
总起句: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总结句: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3.根据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
文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段);第二部分(4~8段);第三部分(9~11段)。
第二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4~6段),写北京“自然风光”中的色彩;第二层(7~9段),写北京“人文景观”中的色彩。
三、细读理解,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1~3段,试着把自己读懂的内容批写下来。
2.学生交流自己从段落、句子中读出的信息。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适时的引导。
(1)从“北京是红色的海洋”,“全是红彤彤的”可以看出北京城在作者心中色彩的单调。
(2)“四季常青”,“带着一种南方人特有的绿色的骄傲”与“处处是红色的北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壮丽而辉煌”写出了对北京色彩的总体感觉。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4段,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首先把我征服的,是北京的树叶。)
2.再读第4段,试着分出这一段的层次并交流每一层的意思。(结合课后第2题进行)
第一层(第1句):概括写出了北京秋天的树叶带给作者的感受。
第二层(第2~4句):具体描写了在从机场进入市区的路上,作者欣赏到“千百种奇妙的色彩”时“又惊又喜”的感觉。
第三层(5~6句):详细介绍作者漫游天坛时发现的银杏树叶的曼妙。
3.找出这一段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细细品读,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1)“征服”一词用得巧妙,既与前文的“偏见”形成对比,又准确地概括出“北京的树叶”带给“我”的感受。
(2)“深深浅浅的黄、闪闪烁烁的金、团团簇簇的红”写出了树叶色彩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3)“千百种奇妙的色彩”虽“纷繁”但又“和谐”,这正是作者“又惊又喜”的原因。
(4)第5、6句:通过准确形象的比喻让读者对北京秋天的银杏树叶“一读而生爱”。
4.根据划分的层次及自己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试着把第4段背诵下来。
5.自读第5段,勾画出这一段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并试着用一两个词概括这些色彩给你留下的印象。(五彩斑斓、五彩缤纷、五颜六色)
6.想象两处省略号里的色彩,想象香山红叶的美丽,带着被“征服”的感受读第5段。
7.北京城彩色的秋林,让作者明白了:大自然并非只有一种绿色,也并非只有一种黄、一种红……这就是作者感受到的北京色彩的“壮丽而辉煌”。
(三)学习第三部分
1.北京秋天的自然风光是那么美,她让一个有偏见的人一下子就被征服了。北京的人文景观又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呢?自读7~8段。
2.对比北京古迹与现代建筑的不同色彩与风格,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思考:从
“紧贴”车窗,“不断寻找”这些词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体会出了作者在面对北京城具有“热烈明快”色彩的现代建筑时内心的喜悦和激动。)
(四)学习9~11段
1.自读9~11段,思考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的关系。(前后照应)
2.这样的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这种写作方法,使文章主旨突出,结构完整。)
(五)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诵读,积累优美的词句。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北京的色彩》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开朗自然的联想,反差鲜明的对比,准确形象的妙喻,写出了对北京的热爱。
2.根据你对“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这句话的理解,向别人介绍“北京的色彩”。
北京的教案篇二
1.认识“阔” “矗”等13个生字。会写:申 匹等10个生字。
2.读正确 、读流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首都的感情。
识记生字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谈话导入
1、 出示课件,一张中国行政图,谁能找出北京在哪儿?
2、一名同学指出后,教师简介北京概况。
二、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 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去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的变化。
2、 多媒体放画面和录音。学生欣赏。
3、 自由的课文,把自己的感受说一说,自由发表建议。
三、再读课文,自学生字
1、 学生再读课文,把生字画出来,把字音读准。
2、 师出示课件(本课中的字词,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四、指导朗读,感受景美
1、 播发北京的画面,教师朗读课文。
2、 讨论:你看到了什么?
最想去北京哪个地方?
3、 把你最想去的地方读一读,师指导。
4、 自由朗读课文后,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课后把你收集到的资料在比一比栏中展评。修改意见
一、复习回顾
2、 下面让我们开起识字的小火车来和这些词语朋友打个招呼吧。
3、 小火车起来,轰隆轰隆开起来火车头就是你……
6、 出示课后练习题,读读记记。
7、 分段接力读课文,看谁读的好。
二、引导观察,书写生字
1、 观察本课中的生字,它们中哪些可以做朋友,(同偏旁的)
2、 观察田字格中字的位置,先描红,再仿写,看谁写的棒。
3、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学生的习字本,评出“小小书法家”
三、朗读课文,指导背诵
1、 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抓住关键词,把你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四、扩展活动
在搜集到的北京名胜古迹的图片上,写出景点的名称。
北京的教案篇三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从课文中感受北京话的魅力,体会作者对北京话的深厚感情,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北京话的喜爱的。
1.感受北京话的魅力,体会作者对北京话的深厚感情,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北京话的喜爱的。
1.通过让学生听大师侯宝林的相声《北京话》激发学生去探究北京话的魅力的兴趣。
2.让学生听北京话的录音,让学生感受北京话的魅力。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对北京话的喜爱之情。)。
三、精读品味,体会情感。
1.自读勾画:从哪些地方你感到作者很喜爱北京话?用“——”勾画。
2.汇报点拨:
体会“我在北京话的诱惑中,改变着自己”一句的深刻含义。
抓住“诱惑”追问:北京话的诱惑在哪里?
(相机播放北京导游讲话、北京老人聊天、北京小贩吆喝的课件,让学生体会北京话的诱惑,与作者一起感受。)。
(2)重点指导朗读句子:“我像一滴方言的水珠,融入北京话的汪洋大海之中”。
3.自读讨论:作者分别写了谁学说北京话?你有什么体会?抓住句子或词语说一说。
(1)体会北京话很重要的句子:“北京话也是一种汉语方言——不过是最接近普通话的方言”。
(3)最能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是哪句话?为什么北京话是不朽的?
四、揣摩写法,拉近距离。
1.回顾全文:作者喜爱北京话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的?
2.小结,梳理写作方法。
3.指名交流:我们的家乡话与普通话有哪些不同?
北京的教案篇四
1、通过实际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并掌握相应的运算。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
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并掌握相应的运算。
4课时
(1)小熊购物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 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2、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
3、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索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
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挂图、数字卡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教师出示情境图,教师板书课题:小熊购物
二、自主探究新知
1、解决第
(1)个问题胖胖应付多少钱?
1)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教师总结重要数学信息。
2) 大家看小熊说的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引出小熊应付多少钱?这个问题。
3)教师巡视搜集学生出现的不同做法
4)展示学生作业,并引导其他学生质疑第二个算式是什么意思?若学生中不出现第二个算式,教师引导学生将两个算式合在一起。
5)脱式计算:根据学生列出的算式,教师结合算式指导学生进行脱式计算,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
6)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情况总结
2、解决第
(2)个问题壮壮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1)教师参与到小组讨论中。
2)集体反馈时,(重点让学生结合情境,理解为什么用上20减34)
北京的教案篇五
:知道北京是祖国的首都,萌发爱北京,爱祖国的情感。
:自制信封,图片若干,光盘。
一、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引出老师的朋友-爱丽尔,读信件内容。
教师:小朋友们,这位外国朋友叫什么名字?
二、启发谈话,引出主题。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首都是哪儿吗?首都与其他城市有什么不同?
小结:北京是我们国家的首都。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在北京居住、工作,许多重要会议在北京召开,有关我们国家的重要新闻、消息也从北京发往全国和世界各地。每个中国人都热爱首都--北京。
三、观察讲述,了解认识。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天安门广场",认识天安门广场和广场上具有代表性建筑,并讲述它们的主要特点。
小结:
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城楼。它有高大的红色城墙,顶盖是金黄色的闪闪发光的琉璃瓦。中间挂着毛主席像。城楼两边有许多面红旗。每当重大节日时,我国的领导人都要登上天安门城楼和全国人民一起欢庆节日。人民大会堂是国家领导人和全国人民代表商量国家大事的地方。我国的领导人还在这里接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接待外宾。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那些为我们今天幸福生活而英勇献身的人民英雄而修建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那里的藏品记叙着我们华夏民族的整个历史过程。
2、引导幼儿参观展览,初步了解一些北京的著名建筑及名胜古迹
(一)自由参观讲述,感受北京的美好。
提问:你知道这是那里吗?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讲解展板内容,为首都的美丽感到自豪。
请个别幼儿讲解,教师总结提升。
四、谈话讨论,激发情感。
1、教师:你还去过北京的什么地方?请幼儿给大家简单介绍。
2、讨论:你喜欢北京、爱北京吗?为什么?
小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我国领导人生活、工作的地方。北京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那里有许多全世界都知道的名胜古迹。我们爱首都北京。
五、欣赏表演,情感升华。
欣赏歌曲《北京欢迎你》,进一步激发幼儿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感。
师:我们把这首好听的歌送给爱丽尔,欢迎她到北京旅游。
北京的教案篇六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课时
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说说你的感受。
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北京的教案篇七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积累优美的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产生对北京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生字卡片
二 次 备 课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也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你知道北京有哪些风景名胜呢?自由说。
其实,夜晚的北京城也很美。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识记生字词,交流识字方法。
同学们刚才读得可认真了,谁愿意来当小老师把课文中出现的这些生字词带同学读一读?
夜幕降临 银光闪闪 光彩夺目 五光十色 络绎不绝 华灯高照
长安街 勾画 喷泉 王府井 紫禁城 一束束 一幢幢 繁华 辉煌
3.说说自己记忆生字的小窍门。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2.讨论交流:
每当夜幕降临,北京的`( )就亮起来了。
3.你觉得夜晚的北京城里什么地方最美?把描写美景的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吧。
4.师生赛读。
四、指导写字。
1.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学生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北京亮起来了》一课,谁能美美地给大家读一段课文。(指名学生分节读课文)
2.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中的许多优美词语,看一看谁和他们交上了朋友?出示生字、新词卡片,开火车认读。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2.生读,交流:
长安街,环形路,王府井、西单商业街,紫禁城。(在黑板上贴出四个景点的名称)
3.现在,选择你喜欢的景点,开始今天的游览吧!别急,先看看导游的要求。出示自读提示:
(1)从2-5段中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自由读。
(2)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3)细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些词句描写了这个景点的美,画出来,读一读。
(4)同桌交流学习体会,并美美地读一读你选择的内容。
4.全班交流,师点拨突破难点。(学生当小导游介绍,说到哪个景点介绍哪个景点)
(1)东西长安街
a.你看到了哪些地方的美景?(指导说话:来到长安街,我看到了-----引导读句子。)
b.哪些词语写出了长安街亮起来了?
借助图片感知: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灯光闪烁、金碧辉煌、光彩夺目、轮廓等词语及相关句子的意思。
c.如果现在正是华灯初上,你漫步在长安街街头,身处点点灯光之中,闪烁的灯光如银河从天而降,想象你就身处其中,你能美美地读出这一段吗?自己练一练吧!
(2)环形路
a.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把“犹如”换一个词读一读吗?
b.你能读读你喜欢的句子吗?
c.读,评读,引读,男女分读,齐读
(3)用同样的方式学习商业街、王府井、紫禁城。感知“焕然一新”“绚丽多彩”“五光十色”“繁华”等词语。
(4)引导学生用赞美的语气齐读最后一段。
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就亮起来了!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一段吧!
二、回顾全文,深化情感。
1.看插图,让学生再次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北京的赞美之情。(说一句赞美北京夜晚美的话)
2.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要对大家说呢?
三、拓展延伸。
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北京的图片、资料、书籍等,组织学生自由参观交流。
四、布置作业。
试着用本节课中学到的词句介绍我们居住的城市美丽的夜景。
北京的教案篇八
学会查找世界各地的时区,并计算它们的区时。
一引入。
你知道北京是下午14:00时,纽约是几点?伦敦是几点?为什么媒体报时,总是说北京时间几点钟?想要搞清楚以上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以下重要问题:
二地方时。
时间是客观存在的,但时间的量度却是人为研究、规定的。
正午12时的规定:当太阳位于某地的正南或正北方向时,那里就是正午12时。
地球上相同经度的地区时间一样吗?不同经度的地区时间一样吗?
请做模拟实验:
将地球仪北极朝向自己。
1在不同经线上用橡皮泥粘上不同的火柴(2~5根)观察时间。
2在同一经线上用橡皮泥粘上不同的火柴,观察时间。
完成教材提供的关于地方时和区时的读图与填空。
地方时:同一瞬间,经度不同的地方时刻是不同的,这种因经度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为什么东边的地方时总是比西边的地方时来的早?(与太阳东升西落,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联系起来考虑)。
三、时区的划分。
思考:教材提供的地方时问题,讨论。
同一瞬间不同地方的不同时刻不同,为什么?
在生活实际中,在一定区域内应统一使用某个地方时作为该区域的标准时间,而又得避免大范围(如全球)共同使用某一时间。这个观点就是时区划分的根据。
北京时间和北京的时间有什么不同?
中央经线有什么特点?
什么是区时?
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全时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叫区时。
区时和地方时的区别是什么?
我国所有地区采用北京时间吗?
仔细观察“国际时区划分图”,想象把此图粘在地球仪有重合的部分吗?
时区的划分是客观存在的,还是人为划分的?
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左右各多少度?
计算:
1完成教材提供的关于世界各地时区的计算。
2北京午夜23:00时,我国新疆、巴黎、纽约、东京、等地的时间是多少?
四.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
怎么办?
为什么要划国际上统一遵循的日界线?
日界线在那个时区?
什么是国际日期变更线?为什么这条线不是直的?
相反,向东航行呢?
仔细阅读教材提供的关于日界线的“读图”,填空。
提示:日界线所在东西十二区的时刻是一样的。
如何理解日界线西侧是新的一天的起点?人为规定的,根据: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从日界线西侧开始,自西向东每跨过一个时区加一小时,到日界线东侧时加了24小时,因此到了下一天,比如日界线西侧是5月2日0点,日界线东侧是5月3日的0点,根据地球每转一圈是一天,在任一时刻,日界线以东的区域已经转过一天,进入第二天,而日界线西侧还是该天的起点。如:在东西十二区里,如当日界线西侧为上午10点时,日界线东侧也为上午10点,它却已是第二天的上午10点。
完成教材提供的关于五一节的讨论。
新课结束,小结。
作业:认真完成课后练习和科学作业本上的练习。教案《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教案2》,来自网!
北京的教案篇九
通过动手画、观察掌握垂线的画法,了解和研究垂线、平行线的基本性质。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严谨的作图习惯。
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垂线的画法
掌握画法
1.对于直线你都理解了哪些知识?
2.试画垂线并思考。
1.在画垂线的练习中,感悟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的性质。
2.归纳总结:你知道了什么?
3.通过动手测量感悟点到直线的所有连线中垂线段最短。
4.认识点到直线距离。
5.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今天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1.画垂线时,没有三角板,只有直尺怎么办?
2.若直尺也没有了,怎么办?
3.只有一张形状不规则的纸怎么办?
学生能够掌握平行线和垂线的画法,但是缺乏工具的同时,方法不是很灵活很巧妙,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今后要加大培养力度。
北京的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两段。
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的美,激发学生对首都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学过《看雪》这篇文章后,你想不想知道我们的首都北京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北京,去了解一下这个美丽的城市。
2.出示投影:(天安门)图上是北京的什么地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课文是怎样描写图上的景物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要求初步读通课文。
2.教师范读课文(或放录音)。请大家注意字的读音。
3.学生再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4.学生汇报。教师出示下面的词语,请大家读一读。
中央
黄瓦
宽阔
雄伟
纪念碑
柏油
绿树成阴
立交桥
川流不息
古迹
优美
矗立
建设
似的
拼图
图案
大厦
教师从旁纠正字的读音,注意“矗、似、厦”是翘舌音。
5.记准字形: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出示下面的生字:
央瓦阔雄油阴交川迹优
1)学生自由识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3)对大家认为比较难的字或教师认为易错的字进行重点指导。
央:最后一笔是“捺”。
瓦:笔顺是,一共四笔。
碑:右边的笔顺是“撇、竖、横折、横、撇、横、竖”
6.指导书写:
阔:“门”要写得宽大一点。
雄:左右一样宽,右边的“”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碑:左窄右宽。
三、课堂练习。
1.学生自由练习,完成课后2题。
2.作业展示。
3.师生评改。
板书:
24
北京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中央
黄瓦
宽阔
雄伟
纪念碑
柏油
绿树成阴
立交桥
川流不息
古迹
优美
矗立
建设
似的
拼图
图案
大厦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找出与三幅图相对应的段落指名读课文.
2.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美丽”一词要读重音。
北京如何美丽呢?通过下面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
3.读第五自然段: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呢?
(北京真美啊!)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放课文录音,思考:这段中有几句话?介绍了哪些建筑物?
2.出示投影:指出天安门、广场、纪念碑、弄清中央、前面、中间的方位。
3.指导读好方位的词。
4.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四、学习第三段。
1.读了课文后,你了解了北京什么?
2.结合画面和上文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的意思。
“川流不息”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说句话么?
3.请你带着自己的感情读读这段课文。
五、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北京有……还有……,说明什么?
2.解释“名胜古迹,”并练习用“名胜古迹、风景优美”说话。
3.练习用“高楼大厦”说话。
4.指导朗读。
六、朗读全文。
七、全课小结。
板书:
北京的教案篇十一
1.出示童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2、师:同学们自己自由读一读。
3、师:这首童谣写的是什么内容?自由说
4.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1.认真默读全文,想想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
(预设:腊月、初旬、麦芽糖、江米糖、空竹、逛天桥、逛庙会)
指名交流,根据学情顺势而导。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北京人过春节哪些地方你最感兴趣?
预设一:生在练习纸上完成表格,师引导理清时间顺序。
预设二:在交流中,学生贴纸条(黑板条)、作记录,师引导理清时间顺序。
(根据学生情况选择一种操作策略。)
1.引导找出写得详细的部分。(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2.全班分为12小组,每3个小组就一个部分展开研究,研究问题如下:
(1)详细写了什么,说给大家听。
(2)哪里写得好,读给大家听。
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交流研讨:分为腊八队、除夕队、正月初一队、正月十五队展开竞赛。
(1)解决第一个问题。
小组派代表复述研讨的部分,组员可以补充。师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叙述顺序(腊八是用并列的方式写的;除夕是用总分的方式写的;正月初一是用对比的方式写的;正月十五是用总分总的方式写的);反馈评分。
(2)解决第二个问题。
生生、师生互动,师注意引导学生品出京味语言的特点,必要时作示范;反馈评分。
4.引导学生体会详略处理的好处。
1.快速浏览,找出描述小孩过春节的地方,指名读。
2.启发学生谈谈自己春节是怎样过的或说说其他地方的春节习俗。
1.总结全文,复现童谣。
腊八粥,腊八蒜,色味甜。
二十三,家家户户过小年。
除夕夜,真热闹,吃肉喝酒放鞭炮。
年初一,拜年忙,大人小孩庙会逛。
初六户户新开张,店里伙计并不忙。
正月十五闹元宵,张灯结彩喜洋洋。
正月十九年一过,大家做事又照常。
2.作业:结合自己生活体验,学习老舍先生按时间顺序写的方法,写写当地的民俗风情(如传统节日、民间习俗等),注意详略得当。
板书设计:
6、北京的春节
腊八
小年
热爱 除夕 (家家热闹)
认同 正月初一 (人人欢乐)
正月十五 (处处红火)
正月十九
北京的教案篇十二
1、通过测量活动,认识国际通用长度单位毫米与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长度。
2、理解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掌握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的换算。
3、培养学生估测和实际测量以及熟练使用测量工具测绘的技能。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体验毫米、分米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毫米和分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建立。
每生一把尺子,一张测验纸,同桌一套学具材料(纸条、牙签、小棒。)。
一、温故互查。
前面我们学习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下面以2人小组回顾复述以下内容:1米=()厘米床长2()铅笔长15()。
二、设问导学。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甜甜的梦里看一看吧!大家看,他梦见谁了?
生:齐天大圣孙悟空。
师:齐天大圣在向小朋友们展示他的金箍棒呢!变小小变成1分米长了!可以放在甜甜的手心里了。还能变得更小呢,小小变成5毫米长了,放在了齐天大圣的耳朵里了。
师:我相信很多同学都发现了数学信息,那么谁能来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
生:5毫米有多长?
生:1分米有多长?
师:想要知道5毫米有多长,那我们只要知道1毫米有多长就可以了,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两位新朋友分米和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2、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一)、认识毫米。
(1)猜测。
师:孙悟空可以把5毫米的金箍棒放进耳朵里,说明了什么?(毫米很小)师:那1毫米有多长呢?你来猜一猜。(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北京的教案篇十三
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
2、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3、使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1、师:同学们笑一笑,唉,我怎么发现有的同学有几个牙没有了?哪儿去了?
生:我换牙了。
生:谁换了1颗牙?2颗牙?3颗牙
师:有这么多情况,大家能记住每个同学换几颗牙吗?(不能)
1、畅谈想法
生1:可以请每个同学说一说。
生2:可以请他们分别举手表示。
2、引出课题:像同学们所说的数一数,并且把换牙的人数记下来,这个记下来的过程就是统计。(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出课题。)
3、小组合作,尝试统计
组内分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调查自己组的换牙情况。
4、交流统计结果和记录方法
如学生想不出,可由老师来介绍一种方法。
5、比较方法,自我优化
刚才几位同学介绍了自己的记录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6、整理各组数据,把全班情况统计在黑板上。
7、分析数据,提出问题
说说从统计表中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图、表反映的数据,充分发表见解。
1、小组活动,统计自家人口。
(1)下面我们用先记录再整理的方法来统计一下自己家有几口人。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小组中每个人家有几口人记录下来,再把每家人口的数量整理在表格中。
(2)交流记录方法和统计结果。
(3)说说从统计结果你能知道什么?想到什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对大家说什么。
北京的教案篇十四
教学反思:注重对美术学习活动的过程评价,通过学生在美术过程中的表现对其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培养观察归纳的能力
通过探究学习,了解瓶子的.设计制作方法,渗透颜色的深浅搭配知识,使学生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创新并独立完成
课时1课时
学生自主探究,解决教学重点
拓展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对学生加强审美教育,进一步突破教学难点。
评 述学生将制作好的小动物放到展台上进行交流(学生自愿将自己的作品放到前面,师生共同对作品进行评价)。
板书设计民间泥玩具
反 思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们认识了一些民间的泥玩具,并初步了解了民间泥玩具的悠久历史,知道了很多玩具包含着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同时,通过造型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及集体主义的观念,使他们更加了解自然,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在学习民间泥玩具的制作、上色过程中很有创新,作业质量较高。
北京的教案篇十五
1、学习课文二、三、四自然段,了解体会北京的美。
2、初步掌握、读懂按方位顺序写的段的方法,了解第二自然段按方位顺序介绍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好处。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有条理地表述;感受首都北京的美。
4、理解、积累生字新词。
二、三、四自然段。
校园网络,二人一台电脑。
多媒体.课件(北京图片资料等)
创设情境,初读课文,学习字词,初步感受北京的美。
1、创设情境。
愿意做宣传北京的使者吗?要做一名合格、优秀的北京宣传使者,需要全面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人文景观。心中要有一张地图。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北京》这一课,然后来比一比,谁是合格、优秀的北京宣传使者。
2、复习:(1)、课文从哪三个方面来介绍北京的?
(2)、介绍时,我们应当让听者感受到北京的什么特点?
1、讨论:你们认为最有把握介绍清楚、具体的是这三方面的哪一个方面?为什么?
2、学生进行天安门广场的介绍准备。
(1)、学生读课文,看看哪些景物是要进行介绍的?在有关景物上做标记。
(2)、学生汇报学习成果,老师按照他们说的顺序在.课件上出示相应的图片,散乱放置。
(3)、讨论:怎么才能又快又好地把这些景物放到它们该放的位置上去呢?
(找方位词,学生分小组摆放,教师巡视帮助。等大部分小组摆好后,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摆放。)
(4)、小结:看来按方位顺序介绍真是一种好办法。它使我们一读就明白了。下面我们就用课文中按方位顺序介绍的方法,试着通过朗读来介绍天安门广场吧!(三人小组练习介绍,教师巡视帮助。)
(5)、学生介绍天安门广场。学生相互评价(重点落在有没有介绍出天安门广场的美。)
1、讨论:怎么才能介绍好北京的大街、立交桥,名胜古迹和公园?
2、请两位同学读这两个自然段,体会一下,这两方面的美体现在哪些词语和句子上。
(学生汇报找出的词语)
3、教师提供资料库,学生自行选择小组讨论,结合浏览和课文阅读进行介绍练习。
4、学生介绍,互相评价。(评价标准:有没有让听者感受到北京的美?)
1、朗读课文最后一节,表达爱北京的感情。
2、选择作业:
(1)、回家当宣传北京的小使者。
(2)、到网上查阅资料,在假日小队活动中当宣传北京的小使者。
北京的教案篇十六
师:柳帘缭绕的三潭印月,俘漾在西湖外湖中央。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美丽的三潭印月。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查字典或者问同学、老师,努力读正确、力争达到流利。
2、学生练习初读。
3、检查学生读书。
4、交流;你又认识了哪些新的生字朋友?学生交流。
5、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三潭印月是怎么来的?什么样?感受一下三潭印月的美丽。
6、学生带着问题思考。
1、通过读课文,你都读懂了哪些内容?
三潭印月是怎么来的?(第二自然段:苏东坡多蓄水深挖湖)
三潭印月什么样?(第四自然段:中秋节的晚上,天上的月亮照在湖面,在三个石塔里点起明亮的灯火,再蒙上透明的白纸,灯光映在湖水里,就象一个个圆圆的月亮。此时,月亮、灯光、湖光交相辉映,夜景十分迷人。)
2、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三潭印月的美丽?
(学生自由汇报)
3、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摘抄好词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