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家乡的新变化范文(17篇)
大家都说知识改变命运,所以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编写一份完美的总结需要先明确总结的目的和范围。接下来是一些成功人士的总结经历,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借鉴。
脱贫攻坚家乡的新变化篇一
播种的季节里,农村里一阵阵新鲜事犹如一缕缕和煦的春风拂面而来,昔日只知道早起耕晚睡觉的农民,如今新思想、新观念不断涌现,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的家乡合浦,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好地方。是全国闻名的.珍珠故乡。
我们这地方的公路四通八达,直的,弯的,有从还珠广场到美人鱼广场的,有从体育场到中山公园的,像蜘蛛网一样多。街道也十分热闹,晚上,街道上人山人海,街道两旁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我们合浦有很多著名风景区,比如: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汉墓博物馆,文昌塔……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国务院定为五个海洋自然保护区之一。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潮间带的海洋木本植物群落,素有“海上森林”之美称,其“胎生”繁殖方式,为植物界所罕见,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科考价值。汉墓博物馆位于合浦县廉州镇东南3公里处。属古汉墓群,约千座以上。古汉墓分士坑墓和砖坑墓。近年出土的文物有铜凤灯、铜屋、珍珠、玛瑙、琥珀及陶屋、陶瓷等多件。文昌塔位于合浦县城南约两公里处,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十年(公元1613),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塔为八角形,高约36米,塔座8。1米,内径2。6米。我最喜欢的还是家乡的还珠广场,特别是还珠广场上的“南方之珠”喷泉,这个喷泉雕塑是将三片珠贝分别指向东,南,西三个不同的方向。喻示地处广西北部湾“金三角”的珠城合浦县,东临广州浙江港、南接北海港、西靠钦州港。交接而上的半球体代表海浪,海浪的顶端上顶着一个硕大、明亮的南珠,三片珠贝的围合共托着一颗明珠升腾,象征开放、和谐与发展。整体造型形成一顶皇冠造型,向人们展示了勤劳、朴素的珠乡人民。每天晚上九时,喷泉就开始喷水了,有时喷泉水花四溅,犹如天女散花时代从天而降,恰似一枚枚火箭,喷着白烟腾空而起,有时,又如仙女下凡,将一篮篮似烟似雾的花瓣撒向人群,喷泉变化成各种各样的姿态,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真美啊!
合浦不但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都说“东珠不如西珠,西珠不如南珠。”闻名中外的南珠就是我们家乡出产的。它们又大又圆,颗颗都发出迷人的光泽。珍珠的用途可大了,可以做成华贵的首饰和各种各样的工艺品,可以做药,还能美容呢!相传,关于珍珠,还有一个“珠还合浦”的感人的故事呢!我爱我的家乡合浦!
脱贫攻坚家乡的新变化篇二
“现在在哪务工?”“儿子上大学了吧?”“今年养几头猪?”“我们村这几年的变化怎么样?”……这是近期贵州省丹寨县组织140名原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开展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大回访”的生动场景。
一枝一叶总关情。通过组织原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重回驻地回访,与乡亲讲变化、谈发展、话脱贫,开展感党恩、跟党走教育,画好决战决胜“同心圆”,凝聚乡村振兴“向心力”。
“讲”变化:村容寨貌从“旧”到“新”
“以前我们村,一下雨到处都是泥,活动锻炼的地方也少,短短几年村容村貌都有了大变样。”走进兴仁镇摆泥村,宽广平坦的水泥路、冬暖夏凉的居民房、“现代化”的厨房卫生间,让前来回访的原驻村第一书记张锐耳目一新。
村里没有产业、基础设施落后、人居环境差,曾是摆泥村的真实写照。近年来,摆泥村把改善人居环境与乡村振兴结合对全村423户住房实施改造,并同步享受改厨、改圈、改厕等,群众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
“现在水泥路通了,环境美了,村民保护环境卫生的自觉性也提高了……”摆泥村老党员韦朝琴说起村里的变化,连连称赞。
和张锐一样,排调镇麻鸟村原驻村干部刘文波也见证了村里的变化。“这几年的变化非常大,以前驻村的时候,通组路都没有修完,现在入户路都全部已经家家到户了,水、电、通讯基本全覆盖,基础设施得到了大改善。”刘文波说,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华丽变身的村容村貌让村民的幸福感看得见、摸得着。
“谈”发展:扶贫产业从“无”到“有”
“今年我们村调整产业结构种植硒锌商薯140亩,亩产5000余斤,产值可达26万元。”见到前来回访的原第一书记曾凯旋,石桥村党支部书记王兴武高兴地向其介绍产业情况。
“以前我们种苞谷,效益不好,今年把土地流转给村里面发展产业,除了打工还能收租金,主要是能照顾到一家老小。”石桥村村民王家文激动地说。
“在第一书记和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我们理清了发展思路,找准产业突破口,实现了集体经济破零。”在扬武镇红星村,原第一书记王浩与村支两委、村民聚在一起聊产业、谈发展。目前,红星村发展蓝莓产业亩,套种板蓝根2000亩,种植天冬等林下中药材1500亩,养殖林下蜂蜜500箱。
“过去,村里没有产业我们吃了很大的亏。现在,要把握住机会,发展好村里的优势产业,让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提前步入小康社会。”王浩在鼓励村民发展壮大产业时说道。
“话”脱贫:群众腰包从“瘪”到“鼓”
“以前生活苦,一个月吃不上一次肉。现在我们的生活大变样了,今年我养了100多头黑毛猪,生活真是越来越美好。”在龙泉镇马鞍村驻村帮扶“大回访”工作座谈会上,贫困户潘仁定谈起生活变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潘仁定因文化程度低,没有技术,虽然外出务工,但依旧无法摆脱贫困。自从村里发展了产业,他积极参与种植精品葡萄、养殖黑毛猪,实现增收致富。以前靠到县城打临工的他,收入从以前的每年3千元到现在的每年3万元。
今年57岁的彭合琴是兴仁镇甲脚村的一名普通农民群众,前,她主要的工作和精力就是种好几亩玉米地和养两头猪。“一年下来,收入就是几千块,害羞得很,都不好意思说了。”彭合琴说,自从村里发展产业,她把自家的3亩地量化入股合作社,加上在基地务工,通过“股金、薪金、租金”,妥妥地增加了收入。
“村里变化太大了,尤其是群众的思想和意识也发生了转变,以前‘等靠要’思想严重,现在大家都是自力更生,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增强了,确实让我感慨万千。”甲脚村原第一书记李洪刚说道。
脱贫攻坚家乡的新变化篇三
一路上,我东张西望,脸一直贴着车窗往外看。到了村口,我就惊喜地发现村里以前坑坑洼洼的小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这让我想起去年妹妹走路时摔了个“狗肯泥”,当时妹妹还大哭一场。路也宽了好多,以前爸爸最怕的就是开车时对面来车,因为路太窄根本过不去两辆车,一辆车子就要往后倒……如今路已经变得又平又宽,妹妹再也不用担心摔跤,爸爸也不用倒车了!
最大的变化是房子,现在几乎每家都盖起了小洋楼,一座比一座漂亮,一座比一座气派,好像大家在比赛看谁家的房子更好。记得去年回来的时候,姑姑家还是十分简陋的平房,如今变成了钢筋混凝土的三层小洋楼,宽敞明亮,是我们村最漂亮的上等楼房,里面的装修也一点我们这里的小区公寓房逊色。
家乡的变化可真大,一眼就能看出来,如今村庄的建设是旧貌变新颜,我们的家乡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相信它会越变越好的,我爱我的家乡!
脱贫攻坚家乡的新变化篇四
爷爷栽的银杏树开始落叶了,金黄的树叶落在灰白的水泥路上格外漂亮。每当说起这条路,爷爷脸上都会露出兴奋的笑容。这条路大家盼望了几十年,从无到有、从泥土路到砂石路再到今天的水泥路,它见证着村子的变化,更给村子带来了变化。
爷爷背着那随他“南征北战”多年的背篓,走在刚硬化的水泥路上,给我讲着很久以前的生活。那时候没有公路,不论是肥料、农具还是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都要去很远的集镇购买,每次往返都需要三个小时,如果背上一背篓的物资就需要更久。因为出行不便,村里基本都是自给自足,偶尔有几家农户的农产品想变卖就需要背到集镇。爷爷说他们最难的是卖生猪,往往需要几个人才能完成,因为猪是活的,赶着不爱走,背着又太重,而且它们喜欢乱动,导致运输成了大难题。每次讲起那段时间,爷爷总是会眼角湿润。
爸爸出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他出生时是爷爷将茅草房改造成土胚房的那年,人们都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在爸爸的记忆力,那条公路已经成型,路上偶尔已经可以看到几辆拖拉机,虽然是靠手摇动的,但对于农民而言已经是稀奇物件了。买肥料、卖农产品已经不需要人工搬运。爸爸记忆最深的就是“推车”,因为道路没有硬化,每次下雨道路上就会堆积很厚的稀泥,拖拉机在稀泥上会打滑,就需要喊很多人帮忙推。遇到这种情况大家都会很痛苦,因为推车是一个既需要体力也需要脑力的活,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人们拉东西总会选择在晴天。终于在,国家对这条路实行了改造,给道路铺上了砂石。
经过几年的风吹雨淋,这条砂石路终于挺不住了,变成了大沟小坑的石头路,在村民的细心维护下,这条路一直维持着村民的日常出行。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家家都有摩托车,基本上每家都有三轮车,许多家庭条件较好的户也购买了小轿车,人们对道路的期望也渐渐提高。在大家的盼望下,这条路被硬化了,人们出行不需要再看天气,去地里收作物、往地里运物资都不再需人工搬运,现在村子里基本已经告别了背篓时代。到户的电线拉进了每栋小别墅,让人们告别了高峰期不敢开电视的日子,去壳机、脱米机、耕种机、播种机解放了农民的劳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家家户户窗明几净,人们的生活得到了空前的改善,都在小康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爷爷总说我们是幸福的一代,也确实如此。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翻天覆地的改变。农民们的粮袋子鼓起了很久,钱袋子也逐渐鼓了起来。“现在的日子真是好得不敢想象,虽然国家的政策好了,作为农村人,我们还是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争取不给国家添麻烦。”爷爷抽着他自己卷的旱烟,坐在落满银杏叶的公路旁说着。
脱贫攻坚家乡的新变化篇五
脱贫问题一再成为热点,反应了党中央打赢这场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让我们从“机械维修”的角度看看如何让脱贫攻坚事半功倍。
脱贫攻坚的“故障诊断”。机械维修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好故障诊断,精准定位,确认原因。脱贫攻坚也是这样,致贫的原因各种各样,因疾病、因交通、因劳力等等各不相同。所以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精确诊断,对症下药。制定脱贫方案时也要对症下药,杜绝“拍脑袋”,引进其他地区经验时要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否则就会像错误的故障诊断一样,既浪费大量时间,也浪费大量的资金,又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伤害了群众的信任。
脱贫攻坚的“部件质量”。机械维修时可供更换的部件质量有好有坏,质量较差的也可以解决表面的问题,但是也会成为设备运行的隐患。现在距离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剩不到一年时间,冲锋号已经吹响,必须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落实到脱贫攻坚的全过程,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扎扎实实做好脱贫工作,确保脱贫成效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脱贫攻坚的“后期保养”。机械维修完毕,要想在今后的运行中少故障甚至无故障离不开日常的精细保养。脱贫攻坚亦是如此,让脱贫的人不返贫,离不开后期全面的保养。比如对于部分无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要严格执行低保兜底政策,对因病致贫要在大病医疗等政策上予以保障,并有及时纳入兜底的预案。政府部门应当长期设立专门机构对于脱贫户设定相应的“观察期”,决不是脱贫后撒手不管,这部分人短期内在社会上还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极易返贫,只有由专门的机构及时提供他们相应的帮助才能让他们走得更远。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冲刺年,党员干部定要拒做“表哥”“表姐”,要精确“故障诊断”、把好“部件质量”、做好“后期保养”,在实际工作中下对力、下真力、下狠力,确保不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脱贫攻坚家乡的新变化篇六
贫困人口从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事实证明,我们8年的脱贫攻坚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
但是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返贫风险高等疑难杂症仍不同程度存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到时将会迎来全新的“起点”,从“收官之年”到“新起点”的转变是一个跨度,更是一个历史转折点。如何走好这一跨步?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
多方联动,凝聚跨步“向心力”,注入攻坚克难“新引擎”。“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关乎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更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打赢这场决战,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靠某个人某个部门的力量就能实现的,需要凝聚起最强攻坚合力攻克最后堡垒。因此,各级党组织必须要以党中央和国务院指示精神为遵循,以挂牌督战为契机,着力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用好各类战斗力量和帮扶力量基础上,充分引导党员干部坚持一切工作任务围绕脱贫、一切工作措施指向脱贫、一切工作目标为了脱贫,以攻城拔寨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抓铁有痕的力度,用好“绣花针”、练好“绣花功”,持续紧盯各项短板弱项,对症下药,做到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实现量身打造、私人订制,确保真正扶到根上、帮到点上,不断凝聚起众志成城的合力,奋力冲刺“最后一公里”。
深化扶志,提振跨步“内生力”,按下就业增收“快捷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在于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力”,不断增强人民自身的能力,让贫困户主动用自己的双手致富脱贫,攻破“等、靠、要”思想桎梏,引导贫困户牢固树立自力更生、自食其力、自主创业、奋斗出幸福等正向价值观,促使其主动找思路、找办法、找点子、找路子,并着眼长远,需要根据市场发展需求,通过劳动技能培训,促贫困户由劳动型人力转为技术型人才,以新型农民在市场竞争的浪潮中立稳跟脚。同时,要整合更多社会帮扶力量,联系和争取更多的帮扶资源,扩充劳务就业资源库,在尊重贫困者意愿基础上,发挥其特长,为其提供更多合适、优质的就业岗,并鼓励和支持有想法、有能力的贫困者自主创业。
因地制宜,增强跨步“拉动力”,驶入产业发展“快车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在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社会因素、人文环境的综合协调作用下,区域“特产”逐渐形成。随着市场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特色产品的市场价值日益增加。而贫困地区大多生态资源“特产”和文化资源“特产”相对丰富,具有很强的挖掘点、探索点。因此,各级党组织当以此发力点,因地制宜,在一村一品的基础上做足文章,整合资源,培养壮大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社等“火车头”,打通设备、技术、基地、资金等“产业链”,铺好交通、水电、网络等“发展轨”,搭乘电商、微商、直播平台等“销售线”,让特产走向产业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不断用产业致富的“造血”功能,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拉动贫困地区、贫困人口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代代共产党人连续奋斗,一刻不停歇,一丝不松懈,一直在跨步推进。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这个目标,更应该稳扎稳打、攻坚克难,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走好“收官之年”到“新起点”的跨步,开启新生活、开始新奋斗,继续朝着更美好的未来扬帆起航。
脱贫攻坚家乡的新变化篇七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这五年来,因为我的家乡人的努力,使我的家乡——泸州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最显著的变化是泸州兴建起了川南第一的云龙机场。云龙机场始建于2013年,2019年通过验收正式投入使用。这对于泸州来说是多么大的一个好事呀。让我身有体会的是以前去外婆家(黑龙江)都得坐车到重庆再转坐飞机才能到。而现在有了云龙机场就方便了,可以直接从这里起飞,直达目的地。中间节省了不少时间,对于人们的生活也方便多了。只有家乡经济强盛起来,才能兴建机场,才能更好的造福人民。
再有就是这几年新开的商场有很多,有万象汇、步步高、万达……我了喜欢逛万达商场,里面有很多适合我们孩子玩耍的地方,也有很多适合我们孩子的美食。泸州能在那么短时间,建起一座座商场,大大方便了人民的生活,让我们和一线城市接轨。
我听妈妈说,泸州出了一套暖心的医保方案,当住院病人报完国家的医保后,而费用又达到一定金额后,可以进行二次报销,这让所有的病人不会再有病看不起的担心,这项政策也证明了泸州的经济强大。
前些年的规定只有是泸州本地户口的才可以办理老年卡免费乘坐公交车,而现在不同,由于经济能力的提升,不管你是哪里的户口,都可以办理老年卡免费乘坐公交车畅游泸州。这让我外地户口的外公外婆乐开了花。
最能体现泸州变化的的是泸州被评为了全国文明卫生城市。要知道评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是很不容易的,其他城市评比几次也没有成功,而我们泸州一次就评上了。这是多么的不容易,是我们全泸州人民共同的努力结果。你仔细想想,如果全国人民都知道泸州有这么好的市容,是不是有许多人会来泸州旅游,体验一下浓浓的文明气息,那么就可以把旅游业搞火,自然而然的经济又上了一层楼。
脱贫攻坚,发展经济,是为了让中国老百姓过上好生活,是百利无而无一害的,是利国利民的,让我的家乡更美,经济更强盛,更好的造福人民。打好脱贫攻坚最后一仗,我和我的家乡要一同努力,奋斗!
脱贫攻坚家乡的新变化篇八
“多亏家里有了自来水,做饭、洗衣特别方便,再也不用拿瓶瓶罐罐存水,也不用跑老远地去挑水了。”老妈每逢跟我们视频,总会炫耀一番。老妈口中说的正是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这让家乡230余户1100余人告别了以往“吃水靠肩挑手提”的日子,充分享受到此项惠民工程带来的红利。
在我十一二岁时,村里极度缺水。家住在村里的最高处,受水压的影响,即便接通了水管,自来水也上不来。老爸在干完活回到家后就想办法挑水,有时会从村子最东头走到最西头,一担水要花差不多半小时功夫。待到水缸挑满时,一个上午早已过去。但,与有水挑相比,最让人头疼的是没水挑。
有一段时期,村里严重缺水,即使地处最西边的水管里也滴水不漏。有的人家会从邻村拉水回来,但这总归不是长久之计。这时,老爸想起了离家不远、被封存已久的那口井,移开井盖,一股凉意袭来,老爸拿来了家里的井轱辘,在井轱辘上挂上一盘绳索,通过摇手柄将系于绳索另一端的水桶一起一落,几分钟后,便可提取到一桶清澈的井水。于是,每天天蒙蒙亮的时候,就能看到老爸及邻居们挑水的身影。这口井成了我们的救命井。
后来,为解决村民吃水难问题,村委会商议后修建了储水池,全村实现了自来水管网全覆盖,家家户户不仅通了水,田地灌溉问题也得以解决。“现在的政策真是太好了,习近平总书记时时刻刻想着我们人民群众。有了水,生活就有了希望,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不浪费一滴水。”老爸说。为加强自来水管理,村里制定了水费收取及供水设施巡查制度,一旦出现停水、水管破损等问题,只要给村委会打电话,问题随时解决,村民再也不用为吃不上水而犯愁。
今年10月底,我趁休年假的机会回了趟老家山西,变化真是大!一进村口,古朴的村牌楼映入眼帘,路两边盖着整齐的居民房,院墙外刷着白漆,墙面绘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画。家家户户院内地面已用水泥浇筑,私家车停在院子里。听老妈说,现在条件好了,村里人有富裕钱装修房子了,空调、地暖、电器等一样不落,装修得跟城里楼房一样,以前大家都想着去城里买房,现在住自个儿家多舒服。
表哥家新开的门面房又扩建了,五金、生活用品应有尽有。“以前买个电器零件,得坐半个多小时的公共汽车去镇上买,现在不出村就能买到,种类也多,方便得很。”前来买洗衣机配件的王叔说。
村小学盖成了2层楼,告别了以往逢雨就漏的土房子。村委会旁建了小游园,齐全的健身器材、宽敞的娱乐场地、宜人的绿化环境,清晨及傍晚总能看到跳广场舞队员的身影。领舞的是梅嫂,几年没见,面庞红润、身材有点小发福,但精神状态俱佳。“我其实特别喜欢跳舞,以前生活过得拮据,哪有心思跳舞呢。现在不一样了,自家开的商店生意好,收入不成问题,生活上没啥压力了,我也能安心发展业余爱好了。”梅嫂开心地说。
话音刚落,梅嫂打开了手提音响,摆动起舞扇,领着队员们认真练起了舞。“在梅嫂的带领下,我们学会了好几支舞蹈,每逢村里有重大活动,我们就会上台表演,别提有多骄傲呢。”跟着一起练舞的红姐说。自村里广场舞蹈队成立以来,越来越多的妇女加入其中,大家伙儿的精神生活丰富了,脸上笑容越来越多。
站在村庄的制高点放眼望去,条条柏油马路通到家门口,居民房整齐排列着,田地里小麦已发芽、绿油油的,村大喇叭里响起了《好日子》的音乐声,“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今天是个好日子,打开了家门咱迎春风……”
脱贫攻坚家乡的新变化篇九
扶贫“非常之年”抓稳“三张听牌”
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力,竟非常之功。20注定是载入史册的“非常之年”。它不仅是斗“疫魔”和抓经济“双线微操”的关键之年,更是完成党的庄严承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有道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虽然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受到疫情大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风险挑战不断上升的“双重压迫”,可谓难上加难,但越是关键时刻,越需要花大力气破除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沉疴痼疾,下足“绣花功夫”,在思想阵地前不能搞“如释负重”,在发现问题上不能搞“大而化之”,在压实责任端不能搞“感恩回扣”,要用精准的监督护航精准的扶贫,以“硬作风”啃“硬骨头”,为最终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画上扎实稳健的句号。
思想是扶贫工作的“总开关”。网络上有句火爆的俚语梗叫做“这个人思想出了问题”,形容人一旦思想出现错位偏差,就会导致决策行为变得脱离实际、光怪陆离。扶贫领域工作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出现,其实也是思想在具体工作中的衍射反映,反映的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价值观走偏、权力观扭曲。破除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歪风“病灶”,夯实思想根基至关重要。要明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是一场持久战,越到最后越要绷紧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可以看到,脱贫攻坚任务剩下的都是“硬梗阻”问题,收官之年又恰逢疫情影响,巩固脱贫成果难度更大。这个时候,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显得尤为重要。要树牢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导向,绝不做领导满意而人民失意的蠢事,自觉地远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侵蚀浸染,更加主动地把贫困群众放在心上、把脱贫攻坚责任扛在肩上。
问题是扶贫工作“指示牌”。问题意识、问题导向,这两个词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如何破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顽疾?要始终瞄准问题发力、找准问题所在、聚焦问题攻坚,让问题成为指路的“灯塔”至为关键。但现实中,有部分领导干部对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领会不透、执行不好、落实不力,空喊口号走形式,行动起来打折扣,上报数据时加“水分”,面对矛盾靠敷衍,结果“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屡见不鲜,更有胆大妄为者偷瞄上了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以公谋私、雁过拔毛、心术不正。这些问题就是党在扶贫工作领域中的重大决策部署执行上遇到的“拦路虎”,削弱了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严重影响了脱贫攻坚的有效推进,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责任是扶贫工作的“一杆秤”。要说扶贫工作效果有“差距”,“差”的往往不是水平和能力,而是“差”在是否用心,是否有强烈的责任心。责任心强,再小的事儿也能办到群众心坎里。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自己的主体责任,领导干部要把职责摆进扶贫工作“里子”里,一线扶贫干部更要始终带着如履薄冰的使命感和如临深渊的责任感,用心、用情做好扶贫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把责任感、责任心体现到点点滴滴,最后纪检监察机关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铲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扶贫领域滋生的土壤,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不力、有令不行,走形式、搞变通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反面典型案例公开曝光、形成震慑,以更加严明的纪律、更加严厉的问责,为在“非常但又非凡”的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供坚强纪律保证。
脱贫攻坚家乡的新变化篇十
“数一数起起落落的旅途,数一数一年三百六十五,数一数日子有哪些胜负,又有哪些满足,回家吧,幸福……”一首《回家的路》,唱尽无数游子归家的心情。除夕当天,驱车赶往老家——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千金乡千金村,通过一名年轻组工干部的眼睛,看到了乡村发展的风采。
游子归家的“幸福之路”。刚进村里,一条条暖人心扉的横幅便映入眼帘,“千金乡党委政府向全乡人民拜年”“家乡人民欢迎您回家过年”……顿时便让我有一种“回家真好”的感觉。走进千金乡,临街花墙栽种的花草被冰雪覆盖,破旧的乡村小路不见了,硬化的乡村公路让归乡的路途畅通无阻,一盏盏路灯耸立在两旁,路旁的沟渠没有了以往的垃圾,临街围墙张贴的小广告被清理得一干二净,“脏、乱、差”的环境彻底改观,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途经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时,看到党支部会议室坐得满满当当,村党支部正在组织全村党员干部开展每月一次的例会和组织生活会,总结研判当月工作,安排部署新年工作,讲的是村里的大事小情。
留守老人的“颐养之家”。在咱们千金村,不仅仅环境变好了,生活也不用愁了。今年已经八十岁高龄的爷爷这样对我说道:“拿咱村来说,几乎所有村民都参加了新农保、新农合,真正是‘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你二爷都说了:活着一不为吃,二不为喝,三不为穿,就为了看共产党带来的社会新变化!”大队新来的“第一书记”任明来过家里好几次,还帮助咱家加入了村里的“惠民种植养殖合作社”,现在不光靠地里的收成了,还有合作社的分红哩!村里还协调了公益组织,出资帮扶建设“蔬菜大棚”4个,用以扶持个别贫困人口。这不,过年还给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发红包,村里考出去的大学生还有助学补助呢!咱们千金村还在积极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爷爷身为老党员还带头去签订了“村规民约、移风易俗”,推进村里党风、政风、民风建设,有效遏制农村“巧立名目乱办滥办酒席”等不正之风,实现了“村级事务协商有效、矛盾纠纷调解有效、移风易俗推进有效”的目标。
乡村发展的“便民服务”。“爸,年前剪头没,快过年了我去给爷爷理理发吧”。父亲开心地说到:“不用,去党建服务中心啥都管,免费为村民磨刀、维修、理发。”村里建设了集村委会各项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基层党建便民服务中心,就在村部东侧,面积140平方米。在民政、计划生育、再就业、土地管理等方面设置专门服务窗口,在便民利民、文化娱乐、党支部建设、提供政务便民信息咨询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真真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大幅度提升了村里服务场所环境面貌,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现在疫情这么严重,村里还组织人员在村口公路上设立“疫情监测站”,向过往行人发放千金乡致居民的一封信,劝阻一般性礼节性拜访,检查入村人员体温,询问并登记入村人员自然情况,以减少人员的流动性。
据了解,近年来千金乡创新“党建+民生+合作社”模式,坚持将党建和民生工作相结合,依托合作社,鼓励和引导党员在家乡新农村建设、关怀留守老人等活动中出钱出力,为民造福,千金村的变化就是其中的一个剪影。
脱贫攻坚家乡的新变化篇十一
读懂两会新变化背后的“为民三心”
在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成果之际,各地代表委员齐聚首都、共商国是,中国进入万众瞩目的“两会时间”。此次两会是在特殊背景下召开的,自然有许多与以往不同的新变化,比如推迟常规会期、压减部分会议、改革开放以来最短政府工作报告、不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两会的这些新变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精心考量的结果,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注脚,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宗旨使命。
变化的是会期时长,不变的是守护人民健康的决心。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习近平总书记一开始就鲜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并不计一切成本、不惜一切代价全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了集中资源、集中精力、集中力量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党中央果断决策,经济发展按下暂停键,两会推迟召开……正是因为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我们才能快速扭转战局,赢得疫情防控工作的主动权,并在较短时间内走出疫情的阴霾,快速恢复经济社会发展的正常秩序。当前,境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国内少数地区仍有零星散发病例,“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能丝毫懈怠。党中央应变而变,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需要,缩短了会期、压减了部分会议、对媒体采访方式等进行了适当调整……尽一切可能将疫情反弹风险降到最低,全力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精简的是报告篇幅,凸显的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只有万字出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改革开放以来篇幅最短的,但报告内容却是时间跨度最长的。尽管这是一篇惜字如金的报告,但却舍得给民生问题留下大篇幅,既有对支持加装电梯,发展用餐、保洁等多样社区服务,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就业等这些民生小事的着墨,更有对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将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等重大民生问题的擘画。报告的篇幅短了,但民生的分量却更重了。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中国共产党一直是这样说的,更一直是这样做的。
不定的是经济增速,坚定的是决战决胜的信心。全面小康目标在前,脱贫攻坚使命催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自以来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一方面是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另一方面是为了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工作,确保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尽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带来巨大挑战,各项工作任务更重、情况更复杂、要求更高,但只要广大党员干部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胸怀决战决胜的大格局,坚定战必胜的决心和信心,临难不避、真抓实干,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奋力前行,就一定能向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枝一叶总关情,为民情怀最动人。读懂两会新变化背后的执政理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各级领导干部才能在应对危机中掌握工作主动权、打好发展主动仗,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脱贫攻坚家乡的新变化篇十二
我是喝家乡水,吃家乡粮长大的,家乡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砖一瓦,都让我感到十分亲切。抚今追昔,顿时心潮澎湃,思绪带领着我不知不觉地去“喜看家乡新变化”。
望家乡,谈发展。今昔相比,沧桑巨变。家乡的发展我们努力着!
脱贫攻坚家乡的新变化篇十三
我的家乡在下洋镇曲斗村。那里的变化可真大呀!
几年前,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老家看望爷爷。我老家离通往县城公路有四五里。我们刚下车就看见一条泥泞不堪的羊肠小道,宛延曲折,两旁零零落落的小灌木积满了黄色的尘土。爸爸妈妈牵着我的小手,一高一低的向老家走去,真是活受罪!
走了很长时间才到爷爷家。到了爷爷家,我一屁股就坐了下来,实在是太累了。休息了一会儿,我就开始打量我的老家:房子破破烂烂的,是土木结构的,又黑又矮,屋顶是用瓦片盖的。听爷爷说,如果遇到下大雨,屋顶还会漏水呢。再看家里什么电器也没有。就一个字——穷!
今年国庆节,我又和爸爸、妈妈去看望爷爷。坐在车上一想起要走那条土路,心里就发毛。我想着想着,转眼就要下车了。刚下车,我眼前一亮:以前崎岖不平的山路现在已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大伯早早就在路口等着接我们,他是开小轿车来的。我们坐在车上往窗外看:路的两边多了两条长长的绿化带犹如玉带一般。两旁路灯像卫士一般昼夜守卫着。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高耸入云。过去人们住的草棚,平房已经消失了。我还以为走错地方呢。
到了爷爷家,原来的土木房也不见了,变成一座高大崭新的楼房。我也发现爷爷买了许多电器,有冰箱、彩电、洗衣机等,应有尽有。爷爷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民都得到了实惠,不再只守着那几分地,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了。村里的人都盖了新房,买了电器,生活不比城里人差。这边的空气清新,绿树环绕,风景优美,要是叫我去城里住,我还不要呢!”看到爷爷满脸的笑容,我就知道爷爷很为自己自豪,很为农民骄傲,非常热爱自己的家园。
社会进步了,祖国美丽了,我的家乡也变得很美了!我知道,这是党的政策好带来的结果。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家乡还会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我的家乡位于河南省,安阳地区,那里盛产,花生和辣椒。
乡村发展了、发达了,连之前泥泞的土地路面,都早已变成了水泥路。这样的家乡,让我感觉到既熟悉,又陌生。替家乡的变化感到欣慰与快乐,又为记忆中的家乡的逝去感到无奈。
幸好,家乡人的热情,没有丝毫的减退。他们依旧是那么的热情好客,但因为从小就不是在家乡长大,根本就不大认识这些亲戚朋友,他们认识我,我却不认识他们,就一直呆在那儿,等这父母的引见,觉得有点点的尴尬。
“陪我去走走,好久没有来了,感到有点儿陌生了。”我对姐姐说。于是我们来到了每年回老家必去的地方——市场。也许是家乡太过小,实在是想不出有哪里好玩的,于是每次我们都会跑到市场,解决我们一部分的时光。
家乡的市场,变化也很大,开了一个很大的超市,开了一个很达的数码城。就连路旁的一家家小店,都像进化了那样,变的十分的新颖。
“没想到两年竟然让市场变化得那么大啊!
春天,肥沃的田野上开了许多油菜花,一眼看去,无边无际,像铺了一地的金子。淡淡的花香随风飘动,时隐时现,使人陶醉了。
清晨,来到田野上,生机勃勃的田地孕育着蓬勃的生命。花瓣上露珠点点,露出一张张欢腾的笑脸,让花儿无比喜悦,滋润着心田,让他们一起快快乐乐地无忧无虑地绽开笑脸。到了正午,太阳轰轰烈烈地出来了,把一缕缕阳光淋漓尽致地洒向天空继而照耀着大地。那些可爱的笑脸追求自己的理想与向往,然后便悄无声息却又潇潇洒洒地奔向太阳。故乡的小溪是清澈的。鱼儿就像在空中游动,摇头摆尾地与人们插科打诨,滑稽极了。沙石的纹理看得一清二楚,甚至可以一条条地数出来。喝一口,甜津津,凉爽可口,从心底生出一种无可抑制的喜悦,让心灵无比平静。
这就是我的家乡!
脱贫攻坚家乡的新变化篇十四
当国歌奏起,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的心中油然升起对祖国的敬意。我们的祖国多么的美好。
记得小时候,爷爷对我说:“以前我们的生活可苦了。走得路都是烂泥路,下雨时更不好走了,泥巴陷得快到膝盖了,买东西时都要穿胶鞋去。我们住得都是简陋破易的茅草屋或泥巴砌成的屋子。下倾盆大雨时,那些盖得不结识的房子都会被雨水冲掉的。我们经常吃的不好,几乎一天一家人把一点米饭和些菜叶子放在一大锅里煮。甚至有的人直接喝水就饱了······。”
我想:现在社会改革了。政府们把烂泥路铺成水泥路和白油路,下雨时不用担心。上街也可以放心。经过改革后,家家户户都是坚固的砖头房,甚至会有摩天大厦呢!不用担心房子被冲倒,安安心心在家里过着生活。而且不愁没有吃喝。丰衣足食。吃得是山珍海味有鱼有虾有肉······色香俱全各种各样的菜式米饭。
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祖国,谢谢你,现在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要成为国家的栋梁,来报答你。
脱贫攻坚家乡的新变化篇十五
我的家乡坐落于湘西乾州古城,它的周围是绵延起伏的青山,其山如九龟寻母,苍松翠柏,绿树成荫,数条溪流汇成一条大河,人称万溶江。河上有一座古色古香的风雨桥,江畔杨柳依依,河边芳草青青,古城人杰地灵,孕育春华秋实,她逐渐成为四省边区“神秘湘西、美丽湘西、魅力湘西”之旅的一颗耀眼明珠。
听父亲说,改革开放已前。家乡十分贫穷、落后。人们居住的都是用土或木板盖的平房。简陋不堪。当时的溶江河上没有桥,只能靠木筏过河,家乡的交通也极不发达,没有平坦的水泥公路,只有陡峭的黄土路,没有宽阔的马路,只有狭窄的山路,更没有方便的交通工具,只能靠人们的两条腿。改革开放以后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乾州古城不但是湘、鄂、渝、黔四省边区传统的物质集散中心,更是一座是古典与现代精美结合的城市,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水泥公路铺展开来,209国道和枝柳铁路纵贯南北。乾州古城不仅经济上得到发展,他四千两百多年的文明也得到传承,“城内十里古街,城中十里河道,城外十里边墙”,得到复古修缮,而今,举世无双的乾州“三门开,风景如画的胡家塘;峭壁梵音的天心庵;碧云霭霭的仙镇山,等等名胜古迹,都深深吸引着外来游客。
从小见证着家乡面貌的发展与变迁,时刻思考着她发展变化的原因,便请教大人,爸爸说:“是社会主义好,你们赶上了好时代”;老师说:“是得益于党的正确领导,实行了改革开放,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这时我的思绪豁然开朗,他们说的都对,只有祖国繁荣昌盛,家乡才能发展变化,可谓是“国荣,家才兴”。
我爱我的家乡,也更爱我的祖国,我也更愿意用自己的青春年华去建设我的家乡,去报效我的国。
脱贫攻坚家乡的新变化篇十六
扬州,一座风韵犹存的古城,早在古代便有诗句来称赞:“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月的扬州有潺潺的流水,有婀娜的杨柳,更有高尚的竹,面对如此良辰美景,真是让我欲罢不能!更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美景,这就是我家乡,一座古城,一座婀娜多姿的古城。这几年扬州也变了,我为这几年她的变化而高兴。
变化之衣。相比以前,衣服的颜色不再是一色单调的,衣服每年都会出现新风格,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衣服的改善也从侧面反映出我们生活的改善。
变化之食。扬州城有大大小小的饭馆,酒店,里面的菜肴甚是美味精致,虽说菜终究吃下肚子,但厨师们总不忘把事情做到完美,看到现在的生活,父母不禁感叹,感慨他们的小时候没有这么多的美味,感觉吃个老鹅都是件奢侈的事,有时候听他们讲那时故事,我难免也会想:“也不过是30年的时间,中国的发展是如此之快,忆49年中国之崛起当时还是个落后的国家现在经济总量排名第二,军事科技也不断进步。”看到这样的飞跃我很自豪。
变化之住。扬州是座历史文化古城,发展之快也不会改变她的历史韵味。老城区的古典美让我陶醉,新城区的一栋比一栋高,液晶电视,对开冰箱发展飞速。再说手机,从90年代的大哥大到翻盖,滑盖手机再到现在的智能手机,十几年的时间电子产品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老城区的古色古香让人久久难以忘怀,最为代表的是东关街,当你漫步在东关古街,看那青色的砖瓦,低低的平房,晚上的灯笼更增添了几分平凡普通的味道,看到扬州历史文化的保存,新城区的发展甚是自豪。
变化之行。在以前自行车是个奢侈品,面对现在的情况,汽车走近中上等家庭,大家出行也更加方便。从以前的石子路变为水泥路再到沥青柏油马路。从火车站的运行到“亚洲第一长”的润扬大桥的竣工再到扬泰机场的开放和瘦西湖隧道的正在施工,扬州在日复一日的变化。
看文化古城扬州的巨变,心生感慨,我们正向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迈进。
脱贫攻坚家乡的新变化篇十七
一说到家,总能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家乡对我来说,也很温暖。近年来,随着党的富民政策的实施,我的家乡——太平镇,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由于地域偏僻,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这里没有繁华美丽的街道,没有高耸入云的高楼大厦。每逢集市道路还经常堵塞,非常不方便。还记得,小时候的一天,我跟着奶奶去镇上买东西,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我一不小心被石头拌了一脚,跌倒在地,弄了一身泥巴,看着自己漂亮的衣服弄成了这个样子,我哭着扑进奶奶的怀里。
如今进入太平镇,广场美了!映入眼帘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玫瑰花,设计新颖别致的文化广场,最最吸人眼球的当属广场中间的竖立的三块大石头,很像《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部电视剧中的“三生石”,草地间有栩栩如生的泥人,瞧!那里有赶驴耕地的农民,有挑石造桥的工人,有玩游戏的小孩子,构成一幅和谐的田园生活。
农民富了!老家东平村的农家宾馆像雨后的春笋,不断从各个角落冒出来。外表装修得很漂亮,室内的装修就更不必说了。工作之余,渴了,可以打开冰箱从里面拿出饮料;累了,靠在沙发上收看电视,鸡鸭鱼肉更是家常便饭。
大山绿了,近年来,政府充分挖掘老家山高、林密、石奇等资源优势,开发建设老界岭风景区,如今置身老界岭,看界岭云海,听犄角松涛,探幽谷深涧,赏烂漫山花。真可谓“界岭美,惹人醉,不思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