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养育读后感(汇总21篇)
读后感可以是对作品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各个方面的触动和思考的总结。那么怎样写出一篇令人满意的读后感呢?首先,我们应该通读整本书,并对其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仔细观察和思考,这样才能确保读后感的准确性和深度。其次,我们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对书中的问题和观点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这样才能体现出个性化的观点和深度思考。最后,我们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度,避免使用模糊的词语和空洞的句子,要用具体的例子和细节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让读者能够真正地感受到我们的深入思考和独特观点。阅读不同类型的读后感范文,可以拓宽我们的思路和写作方式,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
整体养育读后感篇一
我们并不是说要纵容孩子的行为,只是你会发现,即使最终我们都要修正或者制止孩子的某些行为,但是当你用不同的角度去揣测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时,不同的想法,会让你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方法。当你认为孩子就是无理自私野蛮时,你会批判性地制止他的行为,而且难免态度简单粗暴;当你认为这就是一个好孩子在情绪不佳时的反应时,你会有更宽容的心态更耐心也更平和。
整体养育读后感篇二
有一种爱最无私,除父母爱没有的。有一种情最纯洁,唯父母情最真切。
父母给了你的身,你对父母应感恩。父母的爱最崇高,心像大海的水潮。
既宽广,又深沉,容纳儿女悲欢心。丝丝细雨父母心,脉脉深情待儿孙。
又有春风和煦天,儿女烦忧都吹散。儿女欢乐父母乐,儿女痛苦他愁着。
父母之爱如大海,父母之恩恩常在。父母之恩比海深,永报不完父母恩。
父母生日要记牢,对待父母应回报。父母体重和身高,作为儿女应知道。
父母穿鞋的数码,喜爱颜色什么花。父母喜吃啥水果,消遣活动爱什么。
要从小事来做起,真诚之心献孝心。多为父母做些事,恩情回报暖人心。
感恩父母要热忱,感恩之心尽孝心。问心无愧孝父母,感谢父母养育恩。
整体养育读后感篇三
对于一本不到200页的书,看了这么久,算是比较慢了。毕竟,前不久我也是一口气挑战了近300万字的网络小说啊。不过,目的不同,看得速度也不同,看这本书时,多少还是希望可以收获到一些东西,能够在接下来与润润小朋友的相处中,给与他一些帮助和支持。
书中后面提到学校教育,当然,不论是谁,通过一本书来改变学校的教育体制是不可能的。不管是哪个国家,学校都是相对体制化的,都是要照顾更多数孩子,所以,规则设计是不可能完全做到因材施教的。而且,很多学校的老师,可能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怎么做人,怎么做好一个老师,确实会误人子弟。书中提到一个体育教练,以前应该是个足球队员,在给学生上课时,言语粗鲁,甚至告诉学生要直接去揍对方的队员。被问到时,他觉得这帮孩子很弱,他只是说说,孩子们不会有胆量去做这样的事。如果碰到这样的老师,最好的选择就是离开他所管理的球队。书中提到了一个老师,被视作行为榜样,是一个美术老师,美术课原本是女孩子居多,也是女孩子比较喜欢的功课,但是,在这个规模较大的乡村中学,这个课却很受男孩子欢迎,原因是,这个美术老师太好了,他热情,积极向上,也不失严厉,男孩子都觉得他很酷,他还为学校组织冲浪大赛,并且,他自己就是一个优秀的冲浪运动员,他还带孩子们参加各种户外活动,甚至还能教孩子们编织,学校掀起了一股男孩学绘画,雕塑的高潮。
这就是行为榜样,也是我们理想中老师该有的样子。他们不仅仅是个老师,还自身优秀,自带气场,可以影响到学生,让学生愿意主动的与之学习。虽然,我记忆里没有这样的男老师,但是,我们高中的时候,全班男生都喜欢英语课,主要是喜欢我们的英语老师,晓红老师,她身上也有一种气质,这种气质让十六七岁的男孩子喜欢,她每节课都会提前几分钟进教室,然后打开录音机,播放那些经典的英文歌曲,她只教了我们一年,估计那一年,也是很多男生的英语水平巅峰了。后来,每次听到《yestodayoncemore》都不禁会想起晓红老师。
也许每个学校里面都会这样的老师,也许一个,也许几个。他们会影响到孩子,他们是孩子的行为榜样,因为他们,这个世界也美好了很多。
书中后面提到了一个小故事,我觉得挺好。
8岁的戴维遇到书写困难,对于这个年纪的男孩而言,写不好是很正常的,但是,戴维的父母发现,过去的两年,孩子一点都没有进步,所以,他们很着急,他们知道戴维是个聪明的孩子,他们担心老师会因为他糟糕的书写而认为他愚蠢。后来,他父母咨询了有关人士,并得到建议,做职业治疗。于是,一位叫布朗的治疗师,开始帮助戴维治疗,他发现戴维整个上半身的协调能力很差,不仅仅是手的问题,他难写好字,是因为他无法坐稳,手臂也无法有力的握笔。后面,戴维开始了一系列的练习,平衡、旋转、蹦床,目的是使后背肌肉变得强壮有力,以及增强后背、肩膀和胳膊的协调能力,这个训练历时了6个月,每天半小时,好在练习比较有趣,戴维的父亲也陪着他一起练习,戴维最终坚持下来了,6个月后,戴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练习也停止了下来。后来,戴维虽然还是需要有意识的的放松全身,但是,书写已经有很大的进步。学习成绩也成为班里面的前几名。
这个小故事,让我们看到,一来我们要关注孩子的很多方面,比如写字。也许我们不注意,就会觉得,小孩子写不好字是正常的,我小时候写字就不好,直到现在也不好。虽然,写字不好不代表一定有问题,但是,我们如果关注到一些细节问题,很可能会发现,问题的原因,也许是其他的问题。有时候,原因未必那么明显,就像写字不好,需要牵扯整个上身的协调性,也是很难发现的。
再有就是找到问题,能否科学的进行训练。训练的同时,能否给与更多的陪伴。很多时候,由于工作原因,家长往往把孩子交个老师,交给学校的老师也好,或者交给补课的老师,认为,孩子只要跟着专业的老师学习,就会有好的结果,实际肯定未必尽然。否则,那每年不知道培养出来多少郎朗,多少个李云迪。很多培训机构,不过是个盈利机构,走的是流程和标准,老师不过和工厂的工人一样,是个流程中的一个环节。还是不要对其抱有太大的期望为好,否则,不免会失望。
这本书看完了,不过,孩子教育这个话题,这个事情本身,才刚刚开始。接下来听到或者看到相关的文章或观点,能够记录下来的,我都会记录一下,随着润润的成长,有些东西一定会用得到。不管是直接用于我们的教育,或者,帮助我们判断孩子的行为,帮助我们判断学校和老师的行为。兼听则明,不管是外国人写的书,还是中国人讲的课,我们读来听来,加上自己的分析和逻辑判断,取其可用之处,为己所用,即可。
养育男孩也好,女孩也好,都是一个大项目,长过程,还是那句,一致行动,如沐春风。
整体养育读后感篇四
如何去判断一个育儿博主或者作者。就是有没有跟你说明一个具体操作手段背后的原理,它是只告诉了你“我们对孩子应该鼓励不应该表扬”还是他是否真的跟你讲清楚了这个背后的原理。
而且他是不是忽视了整个的固定式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的原理,只是给你截取了这个原理其中的一个片段来解释这个行为。
如果他只是教给你一个手段,那其实他就是一个不负责任,或者说是内功不够的一个网红博主。
那些只教操作技能,还有某些句式的,这样的教育方法,就很像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只刷例题。就好像你学物理,你刷了好多例题,但其实你连牛顿第一定律都不知道跟你做那些例题到底是不是有效的?如果你特别幸运,那例题里的情况跟你孩子是一模一样,那兴许它会有效,情况不一样的话,用了一下,一看没有用,然立刻转去用新方法再去刷别的例题,这样只会带来更多的焦虑和迷惑。
整体养育读后感篇五
那会是个什么画面呢?30年后的一个下午,我正在收拾渔具准备去垂钓,正在找我喜欢的那顶遮阳帽,门口停降下一辆49年新款的特斯拉,车门轻启,下来一位女士。她扎着高高的马尾,额头特别高,穿着米白色丝质衬衫和黑色西裤,蹬着一双矮凉鞋,显得精神干练且特别的自信。那一对大耳朵和浅浅的微笑和那一笑就弯弯的眼睛,可爱又有活力。只见她对我夸张的招招手,喊道:“嘿,尧哥,这是准备去哪呢?”我便不自觉的开心起来,因为我那古灵精怪的闺女回家看我来了。
相信每个爸爸都特别喜欢自己的“小情人”,也正是这份深深的喜欢让我们生怕我们的小公主在成长的路上受到任何伤害。这也是我选择看这本书的原因,很感激这本书给未来20年养女女孩提供了一个思路框架,要注意哪些,哪些需要做,哪些不能做。
之所以没有特别推荐这本书是因为,总觉得这本书一个是讲的太浅,讲得都是些不能深入人心的教条,很多例子也是看完就忘。比如提到青春期女孩和爸爸相处,爸爸因工作繁忙疏忽了和女儿的相处,缺失了陪伴和关注,然后就想办法和女儿一起去出差,最后女儿评价这是她最好的一次旅行。但是爸爸做了啥,如何做的,书里提的特别少且浅:倾听。而怎么去倾听,方式方法却没有。这个我很失望。
另外令人失望的是,我看这本书是奔着养育女孩去的,但是整本书能看到除了所谓对于过早接触性感危害和大环境消费女孩的批判外就剩关于体重的过分关注的警醒而已。其他很多内容都可以适用于男孩,作者完全可以稍微改改出一本《养育男孩》或者《养育孩子》。后来发现,作者真的有一本《养育男孩》的书,搞的我差点没去搞一本看看。另外还有部分内容可能是带有西方国家的特色了,比如派对文化、毒品和酒等等这些也和我们的生活有点距离。
总体来说,这本书多多少少还是会给你一些养育孩子的大道理和经验及建议。网上看到一个很不错的思维导图,稍微按自己的意思调整了下,大概也就是整本书的思路框架了吧。最后我也来说句不会错的大道理:培养女孩我们需要更多的陪伴和倾听,给予她正面的鼓励,在合适的范围中保护她不被外界伤害而又能自主独立的成长起来。
嗨,宝贝闺女,爸爸希望能给你永远微笑的能力。
整体养育读后感篇六
看着书中的内容,多处好像都是平时经历过的,对照着书中所说的一些内容,自感是在父母的有条件养育中长大的。书中这样写道:试图培养内化和自律性,意味着试图遥控指挥孩子的行为,这只不过是一种更加严重的“顺从”。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似乎现在的我就是这样在做的。
由强迫设立规则而让孩子形成的自律,与孩子发自内心,通过自我判断,自我认知形成的“自律”是完全不一样的。想起来,我小的时候,很喜欢看电视,如果没有限制,我可以看半天,看到我这么喜欢看电视,爸爸开始限制我,只能作业做好看一会,慢慢地我也养成了习惯,作业做好后去看一下电视,而后就去做其他事情。现在细想来,看了书中的内容后,我有些质疑这样形成的“自律”,难道不是书中所说的“听话”吗?规则的不断重复,让我最终内化到心里,当能够做到“自律”,爸爸的高兴是不是一种条件呢?像这样的例子在日常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也很多,我现在管理的.是四年级男孩子,接管这批孩子,从几次的集会中发现这些孩子不懂得倾听,只要我一说话,他们就开始讲,无论什么话题都要插嘴,我就拿出了措施,只要他们一说话,我就停止讲话,保持沉默,看他们能说多久,刚开始几次,孩子没什么反应,几次后有几个孩子会察觉停止讲话,慢慢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到现在开始学会有事举手讲或者等我把事情说完最后讲。我想,这也许是一种慢慢形成的“自律”。
再说价值观,人生观。也许我们是不可能要求孩子与我们有同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需要放手给孩子自己去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但如何做到,我想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要在不断地摸索与实践中实现。
整体养育读后感篇七
看了这本书后,有一章让我印象很深,逼向成功,其实是另一种控制方式,看似是由于社会存在“竞争”而产生的,实则是因为家长自己“对失败的恐惧”产生的。学业成绩或运动排名,都是这样的模式。这种逼向成功,让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内在动力”消失殆尽。身为家长的我,孩子妈妈的我实感惭愧。
又想到自己,就完全是这种模式下的牺牲品。小的时候,父母也要求成绩。但实则,即便成绩优异也不能让我开心多久,因为后面还有无数次的考试。为了考试而学的东西,完全不是兴趣,所以当毕业以后,所有学过的东西“烟消云散”,一点都不记得了。
“无条件的自我评价”对预测人生质量至关重要,如果我们想了解某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关键问题或许在于他拥有多少自我评价,即使“自我评价”接近于“无条件的人”,仍然会在成功时感到高兴,失败时感到失望,但他们的价值感并不会因为这些而有所起伏,因此他们取得成功时不会自我膨胀,觉得高人一等,失败时也不会感到绝望抑郁,一文不值。
整体养育读后感篇八
我记不得在什么时候看过一个故事,故事应该是一个中学生写的,大概的意思就是,孩子和妈妈吵了一架,吃完饭,父亲说儿子,陪我下楼走走,然后,父亲跟孩子说,这个世界上,我不允许任何人欺负你妈妈,你也不例外,希望你以后要尊重她。当时,觉得这个父亲真厉害,而这个孩子不仅明白了父亲的意思,更加的崇拜自己的父亲,相信长大以后,也会懂得尊重女性。
“不要用这种强调和你妈妈讲话,否则我得管管了”
这时,萨姆的妈妈可以好好的教导萨姆了。
这没有什么特别,但是,我想这是一个合格父亲的基本素养和逻辑。说素养是因为尊重女性就是最基本的素养,而说逻辑,是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一定是同一战线的。否则,一个立规矩,一个拆台,孩子就会钻空子,就会取巧,就会变得无法无天。爱孩子不是让他无法无天。
我记得余世维讲管理课时讲过一个他家的例子,说孩子有一个阶段就是爱看动画片而不按时吃饭,到了吃饭时间,你叫他,他根本听不见。于是,余世维就联合孩子妈妈,一起搞了一个“春风行动”,到了吃饭的时间点,就叫孩子吃饭,但其实算准了孩子看动画而不吃饭,于是他们就把饭统统吃光,并且,之前就已经准备好了,冰箱也是空的。当孩子看完动画片,过来吃饭,发现饭都没有了,他们还很无辜的说,叫你吃饭,你没过来,以为你不饿,我们就都吃了。孩子去冰箱找东西,看到冰箱也是空的,于是就绝望的哭了起来。但是,他们还是狠下心,要坚持,孩子饿一顿,没有关系。孩子回到自己房间一直哭,妈妈就想起来,但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第二天一早,妈妈早早起床做饭,发现孩子也早早的下来等着开饭,以后再叫吃饭,立马到桌子旁边。
虽然不敢说这个案例是否能够管用,但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定要行动一致,否则,如沐春风的行动,最终可能也是失败告终。而作为父亲,更应该给孩子做一个榜样,关心妻子,尊重妻子。而这,会让孩子在成长中受益无穷。
整体养育读后感篇九
《养育男孩》内容概要:了解男孩成长过程的三个关键阶段,培养他所有积极正面的品质,在适当的时候让最合适的人陪伴他、影响他,引领他成长……数年后,作为父母,我们将为此而收获骄傲!这是一本家庭必备的育儿书,一本丈夫会悄悄从妻子手中偷走的书,它简单、直接、易于阅读。
《养育男孩》读后感,来自亚马逊网友:其实纸质的书还没有正式看,那是准备给我父母看的。我是先看了网上的电子书才买的这本书。姐姐先有女儿,现在已经13岁,我儿子现在才1岁10个月,两个小孩都是父母帮着照看。母亲总是说我儿子这不行那不行,姐姐的女儿以前有多棒。有时搞得我也很烦,在怀疑儿子是不是有点笨呢。尽管她也当着我儿子的面称赞他很棒,但是我知道那不行真心的。她时不时会在孩子面前流露出她的真实意思。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虽然可能他不是,但是在母亲的心里他永远是!为了阻止母亲再在孩子面前流露这样的想法,在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里的观点:女孩已经在口齿伶俐地讲故事时,男孩可能还才仅仅能讲简单的句子;女孩已经心灵手巧地剪纸时,男孩可能还不能很好的拿前刀,这是他们的.性别决定他们的不同。我决定一定要想办法买到这本书,让母亲终止她的观念,不要再给孩子心理负担。不管这本书的其他内容如何,就这一点就够了,它会给所有母亲信心。其实儿子也不很不错,他也会讲故事,也会做一些简单的剪纸类,只不过没有表姐小时候那么口齿伶俐而已。
养育男孩的读后感,来自京东商城的网友:《养育男孩》让我对养育儿子充满信心!在需要的时候遇到一本好书犹如在合适的时间遇到一位适合的爱人。儿子诞生之前,我觉得养孩子没什么难的,只要让他吃饱穿暖就可以了。然而,在儿子降生后,我发现我之前的想法太过简单!养好孩子,尤其是养好男孩原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儿子和我小侄女同年同月生,小侄女非常安静、乖巧,而我儿子非常好动,易怒、暴躁。同样做母亲,小侄女的妈妈和我比起来就要轻松许多。带我儿子让我感觉到快乐的同时也倍感疲惫和焦虑。莫非真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男孩比女孩养起来需要付出更多心血?我担心随着儿子一天天的成长,我无法教育引导好这个让我欢喜让我忧的宝贝。邻居一位男孩的母亲在于我聊天的过程中似乎对我的焦虑有所察觉,建议我看看《养育男孩》。于是,我便在网上定了这本书。书一到手,我便如饥似渴的读起来,不到两个小时就读完了,心中的焦虑和担忧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自信!如果您也是一位新手妈妈,我强烈建议您买一本《养育男孩》,看封面您会赏心悦目,读内容您将受益匪浅!以前只知道中信出版社财经类的书做的不错,没想到中信出版社亲子类的图书做的也这么精致,实用!《养育男孩》装帧精美,内容实用,是男孩父母的必备手册。
整体养育读后感篇十
熊孩子是成年人对那些霸道或者不讲道理的孩子的称呼,指不讲规矩、不喜欢分享,或者在情感方面、控制冲动上或者领会社交暗示上有一些问题。
男女之间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存在于生理上,也存在于心理上。最新一期脱口秀大会里,在关于“保持联系,保持距离的”的这个主题下,选手杨笠用诙谐的方式讲述了自己和分别男生朋友和女生朋友相处的细节:
比如“男生通常认为女生去找他倾诉心事不单单是为了情感宣泄,而是为了指导她人生的方向”,比如“男生会自信心爆棚而对女生的颜值指指点点”,形象地描述了男生和女生的差距,男生更偏讲事实摆道理,让人觉得情商不高”。
男女的差异从儿童时期就可以体现出来了,比如男孩好动、攻击性更强,如何针对小男孩的特点,进行小男孩的养育,《养育男孩》这本书给家长们提供了一些观点,相信对家有男宝宝的爸爸妈妈们会有所启发。
在这本书里,提到了专属于男孩的特点,比如:男孩通常不会因为想要表示友好去分享和轮流做事情;男孩个性很强、相比女孩更具有攻击性;男孩的共情能力更弱;男孩更好动;……基于以上的男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在《养育男孩》一书中,作者提出了根据男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养育男孩的方式:给男孩子立规矩。
对那些个性很强、更具有攻击性的男孩培养社会意识的方法,就是当场制止他们,让他们暂停一会儿。你可以参照以下方法:第一步:妈妈们要给这些孩子立规矩,一旦他们坏了规矩就马上取消他们的游戏时间。比如,你可以规定他们:不能碰别的孩子,或想拿什么东西要先开口问。
第二步:在他参加孩子们“交朋友”的社交聚会之前,再次提醒他。你可以俯下身去平视他的眼睛,在他看着你的时候把那些规矩再重复一遍,对他说:“不能碰人家,不能推人家,不能抢东西。”然后让他自己复述一遍。
第三步:在玩耍的过程中,如果他违反任何一条规定就把他领出来,在边上站几分钟。久而久之,他就会有所进步。他的表现也可能马上就会有明显的改善。
让男孩学会分享和轮流。男孩通常不会因为想要表示友好去分享和轮流做事情。对很多小男孩来说,轮流和分享就是让他的玩伴和他一起做游戏,这样他就可以使劲打败他了。小男孩们总是喜欢制定规则,,比赛结果也是他说了算,他想让谁赢谁就赢。
男孩(或男人)通常专横而直率,他们充当领导是想把事情都安排好来获得自己的成功。虽然他们这样做的确表现得很自私、以自我为中心。
爸爸妈妈们可以带儿子到一个需要排队的地方,可以是面包房、咖啡店、干洗店或者邮局(但不要选择一件必须在那天完成的特别重要的事),告诉他你要干什么,然后你在那里排队等候。如果他不能很有耐心地排队,你可以选择马上带他离开;如果他确实乖乖地等着,你就给他点奖励,可以是一块在面包房买的曲奇饼干,或是还给他一个之前没收的玩具。奖赏不用特别大。你要把这些任务当成练习让他做,给他一个学习延迟欲望的机会。
情感控制。熊孩子的典型特点是霸道,其实霸道是一个男孩(或女孩)内心深处缺乏安全感和自尊心不强的表现,他们往往是一个被严重伤害和忽视的孩子,想要通过他们认为比较容易的方法,去获得爸爸妈妈的关注,或者是获取一些自信。
这时候男孩需要练习的另一项技能是,延长从对一件事很生气到他们做出反应的时间。对于这个年纪的小男孩来说,生气真的像是一道闪电,来得快,去得也快。
不要责备他们。
我们需要去教儿子如何表现得更好,但是不要改变他,并且关注自己需要做什么,而不是要求别人做什么。
整体养育读后感篇十一
《无条件养育》第73页,谈到分数的问题。整体文章没有看完,作者最快想提醒各位警惕“分数”的整体概念。他谈到,一名学生是以“高分”为目标还是以“解决问题”或“理解内容”为目标,二者存在很大差别。
记得前些天,还和小牛顿的赵伟老师谈到锐宝的学习成绩,他还说,小学前几年的成绩是不能说明什么的。我还有些不太舒服,也许我们可能各自的出发点不同,他认为这里有吃幼儿园的老本的可能,并且头三年有打基础成分在,到后面,有可能别的`孩子会后来居上。
于我而言,我考虑的是,一个自信的孩子,其实是从一点点的小成功开始的,如果能收获到知识的同时,在现有教育体制下取得好成绩,对于锐宝这个是从学习兴趣出发的孩子来讲,至少是没有坏处的,不同的只是我们探讨的方向。因为对于锐宝来讲,对未知领域的好奇是他学习的动力之源。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锐宝确实是把学习当成一件比较快乐的事情来做的,就拿他考试的看图说话,真的里面就会有一些很出彩的,你都意想不到的句子写出来,老师也都会因此额外而给他加分!
记得开学最初一个多月,锐宝学习鸟这个字,还要组词,我想让他早点写完好下楼去玩,我就举例说:“小鸟在唱歌”,结果锐宝却说“妈妈,我不喜欢你造的这个句子,我想造‘小鸟在天空飞翔’”,锐宝的造句又有创意还很有诗意,让我这个当妈的都会为自己的粗制烂造而觉得难为情。平时写作业时的认真劲,就更是如此了,写的不好的字,一定是自己擦掉再重新写,我跟他讲,下回写好就行了,因为实在想让他多点时间玩!!可是锐宝都是主动要做最好!
所以,还是那句话,主动学习的兴趣,会是最好的动力!!“解决问题”还是“理解内容”又为什么不能二者都可以做到?我也不认为“分数”就能证明孩子优秀怎么着,因为在学校生活之外,有着更多的东西值得我们的孩子去探索学习。说实在的锐宝的学习能优秀,完全是他自己就是个对知识,无论是学校知识还是别的什么知识就充满好奇心,愿意去探索的一个孩子,我也一如一直以来所做的那样,保护好他的未知欲,用爱、自由、尊重来陪伴他,而不是以我的喜恶控制干扰他来探索他自己的未来和人生,这才是最重要的。
思考和读书继续中。
我知道,会有些家长认真看我的日志,也请你们一起思考和探索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读《无条件养育》这本书吧,无论是幼儿园家长还是小、初、高中生的家长,也许当我们读透了,也在生活中用无条件的爱来养育我们自己的宝贝、甚至是我们自己时,幸福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整体养育读后感篇十二
读这本书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男孩,最想从妈妈那得到的是什么?大多数妈妈一定会说,是妈妈的爱吧。其实,男孩更需要的是尊重,而不是爱。
家有两个男孩宝妈的我,所以很关注关于男孩的养育方面的信息。作为妈妈,我自己是女性化的思维,保守寻求安稳,但是我知道养育男孩不能完全按照我的想法来,必须有男性的思维参与,家里的爸爸总是忙于工作,不忙工作也是抱着手机玩,所以大部分时间是我陪伴儿子成长。我在网上买了一本美国的爱默生的《养育男孩》这本书,这是一本专门写给妈妈看的书,就是要告诉妈妈们,如何教育家中的男孩,这对我来说非常实用。
从这本书的封面,我们就知道这本书的精髓就是尊重,就是给你的男孩尊重。而且作者说了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太晚或者太早,从现在做起,给予男孩尊重,你一定会收获到男孩反馈给你的惊喜。而妈妈们要做到尊重,就是要尊重男孩的六大愿望,分别是:征服、等级、权威、智慧、情谊和性。在书的序言中有关于这六个部分的解释,我读到这个部分的时候,想到儿子有的时候对我的不服气,可能就是因为我没有做到尊重他,读到这本书我才知道我以前的做法很多都是错误的`,我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让他做这个做那个,却不知道从男孩的角度出发,考虑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特征。
本书共有11章内容,分别从征服、等级等层面来论述给予男孩尊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么什么是尊重?如何给家里的男孩和你的丈夫尊重,书中说了,妈妈的尊重就是对儿子的正面评价,无论他做了什么。这句话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不容易,我家小子就是这样经常惹我生气,比如不按时完成作业,总是跟我讨价还价。每当他不认真写作业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要爆炸了,总是要狠狠地教训他一顿。而书中的作者告诉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正面的评价,告诉孩子妈妈尊重他,然后指出他哪里做的不好需要继续改进,这样男孩们肯定会听得进妈妈的话的,因为他们得到了妈妈的尊重。
这本书对我而言非常实用,我家男孩正是他自我发展的重要时期。很多时候,他已经非常有主见了,但是他的主见总是那么不合时宜,我就会告诉他应该怎么做才对,而他却对自己很自信,不愿意按照我的建议来做。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男孩子们需要的是尊重,告诉他们事情的前因后果,然后需要强调的是妈妈尊重你的想法,但是这样做会更好一些,这样男孩们就会更加乐意按照妈妈的建议来做,我家小子现在也是这样,我想首先我要表达我对他的尊重,这样跟他平等对话,才能让他的个性发展得更好一些。
这是一本男性作者写给妈妈的书,告诉妈妈们男孩跟女孩的天性不同,女孩子们需要的是更多的爱,而男孩们需要的是更多的尊重。所以推荐这本书给大家,寻求更好的方法来跟男孩沟通交流。
整体养育读后感篇十三
看完《无条件养育》,之前认为惩罚孩子是万万不行的,属于居高临下的判罚,其实表扬孩子同样属于居高临下的施予,是属于硬币的两面。虽然一个听起来残忍,一个听起来是赞赏,但都属于强者对弱者的一种评判。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不管是之前的传统教育里的惩罚包括体罚,还是现在所倾向的不打赏识教育,本质上针对的是孩子的行为。我们做到宠辱不惊,不因为孩子有了很大的进步,很好的表现就怎么样自己的孩子。我们自己心理上首先保持一个平常心。特别是优秀的孩子,不需要有压力地成长,他们需要自我感觉好,对自己无论是什么样的都认同自己。因为优秀的孩子就是老师口头表扬的对象,尤其要摆正心态。经常受批评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无条件认同。所以中等的孩子更容易保持平常心。
我们的教育模式要明确地告诉孩子:我们无条件接纳她。一下子心理就没有负担了,真正拥有了健康的心灵..
在《无条件养育》第七十二页里,艾尔菲。科恩提到关于孩子入学年龄的问题。里面谈到在作者小的时候家长倾向于让孩子早一年上幼儿园,因为可以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而现在会有些家长选择让孩子晚一年上学,因为孩子可能会因为比同学年龄大而更加老练。他认为,这种养育行为上的180度大转变滑稽而可笑,但是二者真正的问题在于这个决定是否是真正建立在孩子的需要之上。
这也让我反思,几年前我就决定让锐宝晚一年上学,到底是不是正确的行为。
不得不承认,我也有觉得让锐宝比同学年龄大显得有些沾光的想法,因为孩子越小,差几个月接收和理解能力都会有不同,我的确有这样可以增加锐宝自信心的认识。但又不完全是,这是因为国内教育现状以及锐宝的年龄相联系的。锐宝出生在九月,如果去年入学,他才不到六岁,在班级里会是最小的孩子。可能在识字量和数学上不会比别的同学差,但是他在力量和身体发育上,手指肌肉发育能不能跟上一年级作业多的情况,都是我要考虑到的。如果早一年上学,可能会让锐宝会因为作业过多而失去对学习探索本身的兴趣,这才是我担心的。并且,因为在班级里会是年龄最小的,就有可能在作业上不如别人写的快,而拉整个班级的后腿,老师有可能会经常有批评,批评有时会伤害到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与其这样,还是让锐宝晚一年好点。对于低年龄的孩子,老师和来自外界的批评,有可能会引起孩子对学习兴趣减弱,我不想去冒这个险。
而晚一年上学,锐宝和一起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入学,可以多玩一年,在身体发育上,接收理解上更加好一些。如果学校作业少,当然更好,他可以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说就可以去打打乒乓球或者报名参加他喜欢的小牛顿实验班。如果作业多,他的手指肌肉发育强劲一些,写作业的时候,伤害有可能就少点。如果他作作业快,当然好,可以做他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果做作业慢,也不会引起他太多的反感。即便是晚上一年学,锐宝还是有曾经因为作业多而泪眼汪汪让人心疼的时刻。即使是现在,他还会说不喜欢周末,因为作业布置的会比平时要多!
我改变不了学校教育的现状,尽管当时为锐宝挑选这个学校,在我们当地还是作业最少的,可是因为年级组长是一个以作业多为好的教育理念。这些方方面面的情况我都要去考虑到!怎么样做,可以保护好锐宝对知识强烈的求知欲。
所以我还是觉得,我让锐宝上学早一年还是晚一年,都是为了保护他探索、学习的兴趣来选择的!很庆幸,目前来说,晚一年上学的决定,还算好!
就在刚才锐宝睡觉前,我还和他聊天,问他,现在是复习了,他会喜欢吗?(因为我担心复习会不会有些让他枯燥)锐宝说,他喜欢,“因为复习也会有些有意思,有趣的知识”。我想,关于入学年龄早晚这件事情,就已经不是问题了,因为对他来讲,兴趣,会是他最好的动力!
昨天《无条件养育》这本书到了,尽管已经读了不少与之相似的书,但还是想了解多点关于《无条件养育》方面的东西。
上周和锐宝同学的妈妈讨论关于孩子的兴趣的时候,有妈妈说,为了让孩子长大了有个兴趣,就得培养孩子弹钢琴,尽管孩子已经明显表示他不喜欢,没兴趣。难道我们比孩子自己更加清楚他的兴趣是什么吗?还是我们认为孩子是个不知道自己兴趣所在的没有能力的人?!这让我想起武志红先生在他的书里写的一位妈妈始终不给孩子买她喜欢吃的冰淇淋的故事。
小姑娘一直想吃这种口味的,而妈妈一直坚持自己的女儿不会喜欢这种口味,而是会喜欢妈妈给她挑选的口味。
一个连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都没有选择权的孩子,怎么可能做主选择自己的人生?
记得当年曾经在锐宝一岁左右的时候,看到一篇网络文章上有位妈妈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她的孩子两三岁左右,喜欢拨家里花盆的花草,她妈妈采取的行为就是:当孩子拨花草的时候,就不抱孩子,当孩子不拨花草,妈妈就抱孩子。当年觉得似乎这个方法很好,但是随着学习育儿和心理学知识越来越多,就发现了其中的弊病那就是:你做的对了,你才值得妈妈抱(爱),你做的不对,你就不值得妈妈抱(爱)。
看了一些小巫的书孙瑞雪的书,慢慢开始给了孩子更多的自由、爱和尊重。我只是陪伴孩子,在他需要我出现的时候,在他主动要求我帮忙的时候,我会和他一起想办法来解决问题,而绝不是不相信孩子的能力,去全力包办。
从这点来说,其实我也很喜欢蒙台梭利和华德福的教育理念,相信孩子才是他生命的主人,我们当家长的只是陪伴他她们成长。
整体养育读后感篇十四
男孩和女孩是如此不同,养育他们也需要不同的规则和技巧。你要好好把握噢!你可能觉得男孩总是很调皮,总是给你惹麻烦。有时他还很固执,不听你的话。其实,有些行为恰恰因为他是男孩。让我们读懂我们的男孩子,然后你要做到:多拥抱你的男孩。误区:刚刚出生一个多月的小男孩已经开始东张西望了,但他很少专注妈妈,他大概不需要妈妈抱他。事实:男孩需要更多的拥抱。1岁半之前,怎么宠爱你的儿子都是不过分的。他看你眼睛的时间少,看起来好像更少依赖你,而且容易被别的事物所吸引。比起你的脸,他更喜欢看那些移动的物体。但实际上,男孩大脑成长得比女孩慢,所以他们的情感比女孩更加脆弱,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怀。他的肌肤需要通过触摸得到满足,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他更想让你带着他四处走,所以多抱抱他吧。
误区:男孩调皮捣蛋。带他出去玩,他总是喜欢做一些危险动作,比如登高、从高处往下跳。妈妈们因为担心他的安全而制止他们的行为。
事实:中国人传统上一直要求孩子要静,总是想办法约束孩子的行动。其实,你应该时时刻刻想到,我们的小男孩是远古时期的小猎人,他们需要广阔的空间和自由的行动,他们依靠运动和攀爬来健康地发育他们的大脑。妈妈爸爸们不要束缚他。你需要在不干涉他的前提下尽量保护他的安全,并且相信他天生的空间判断能力。同时,鼓励你的小猎人多参加体育运动,多在户外奔跑活动,各种感官综合的经验带给他的是更健康的发展。
让男孩走进集体。
误区: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出于爱护和安全考虑,很多妈妈不喜欢让小朋友到家里来玩,也不愿意让孩子到外面去玩。
事实:男孩天生是群居动物,他们生性成群,在群体中学会社交、学会爱、学会生活、学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并找到自己的归属。如果男孩在孩提时代没有学会处理团体中的关系,缺少团体意识,将来就不懂得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不可能和别人保持融洽的关系。他们寻找的是能让自己放松、能给他任务、能让他感到自豪的集体。家长应该适当鼓励他们参与积极竞争的活动,比如体育活动,让他们从中找到自己是谁。家长也可以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他在有挑战、感兴趣的氛围中学到能力、技巧和责任感。
理解男孩的固执。
误区:一个2岁的小男孩一直想登上一个高高的童话城堡。但他太小了。妈妈告诉他你现在还不能玩这个。但男孩好像没听见,还在看城堡。妈妈硬拉着孩子离开。
事实:做不到的事情,一定要去尝试,这是睾丸素的作用。从襁褓期开始,男孩就不像女孩那样心安理得地接受挫折,也不喜欢接受他人的帮助。通常他明明知道自己力所不能及,感情上却不能够很快地接受,他还是要坚持不断地尝试。男孩子对自己情绪的处理,比女孩子缓慢许多。这时,妈妈应该相信我们的小猎人对自己的判断能力,并且给他足够的时间调整自己的心态。他接受事实后,会自己离开的。而你硬把他拉走、或者强迫他接受你对他的帮助,才会使他产生真正的.挫折感。
知道他的听力不如你。
误区:你说了好几遍,他也没听见。你觉得他是故意的不听你的话,所以你很生气。
事实:他就是没听见。男孩的听力不如女孩好,特别是在他们非常专注地干一件事情的时候,根本听不到第二种声音。这时,你不要呵斥他,你越呵斥,他越排斥这种陌生的噪音。你应该走过去、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抓住他的手,对他温和地讲话,让他同时有视觉、触觉和听觉的刺激,他才会从其他事情上把注意力转到你身上。
体谅男孩的特殊表达方式。
误区:对你不满意,或者自己的心情不好,他就摔门、砸东西、喊叫、甚至敲墙。于是你训斥他,展开一场嗓门儿的比赛。
事实:由于体内睾丸素的作用,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愤怒,更需要发泄,侵略、冒险和竞争是男孩的天性。男孩是用身体来表达他的情感的。他不会像女孩一样,能用语言表达出“我生气了”“我很难过”等情绪,即使表示对你的爱,他可能也只是拉拉你的衣角。有时男孩在非常高兴的时候也摔东西,这都是睾丸素的作用,是这个小男子汉成长中的正常行为。2~5岁男孩会越来越多地显露自己的个性,这时,孩子容易发火,爸爸妈妈不要压制他的反抗,否则可能会破坏他一生的性格。你应该告诉他什么是更好的表达方式,他有能力、有责任也有时间去调整自己。同时给他发泄的机会,允许他喊叫,甚至指定一样东西比如沙发或者沙袋等,让他捶打。
给男孩优秀的男性偶像。
事实: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男孩总是要在身边寻找一位男性作为榜样来效仿。在过去,家庭中的男性成员往往充当这个角色。如今独生子女家庭,多数男孩缺少叔叔、舅舅这样的男性亲属。男性榜样有可能是家庭的朋友或者孩子的老师。当男孩说“我喜欢某位男性”或“***很不错等话语时,父母就需考察此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否可以认同。因为男孩子已经把他作为了榜样。
女孩脑子好,男孩会思考。
帮助男孩表现自己的同情心。
误区:小猫咪病了,邻家小女孩不断地抚摸着小猫咪,表现出无限的同情。儿子却冷眼旁观,表示男孩生性冷酷。
事实:男孩同样有同情心,只是现实社会严重抑制了他们的同情心。男孩很少像女孩那样用语言和倾听来表达自己的关切,他们更注重自己能够为对方做些什么具体的事情、给予对方切实的帮助。当你情绪不好或者身体欠佳的时候,女儿也许会陪伴着你,给你说些甜蜜的话语,儿子却会用实际行动表达他对你的关爱。也许他会笨手笨脚地给你倒一杯水,也许他会积极地收拾好自己的玩具,表示他不用妈妈操心。了解男孩的这一特点,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自己家庭中的成年男性,比如父亲和丈夫。下一次你期待鲜花的时候,爱人却给你买来烤鸭,也许你会少一些怨气,多一分感激。
帮助男孩认识他们的英雄主义。
误区:4岁的儿子做什么事情都喜欢首当其冲。这孩子太莽撞了。
事实:这是男孩一种本能的反应。男孩通过“自我牺牲”来发现“我是谁”和自己的“个人力量”。他们在共同奋斗中和谐友谊,可以为了理想献身。所以家长要告诉他们冒险和使命的衡量标准,并给他们安排一些诸如“倒垃圾”的小任务,告诉他这些小任务也可以让家人很舒服。衣食无忧、万事不用自己操心的男孩只能学到很少的冒险精神,缺乏使命感。父母要鼓励男孩去发现自我价值并实现它。在鼓励中,告诉他最有意义的是实现价值的过程,而不是最后的结果。
教男孩学会自律。
误区:邻家小妹妹刚走进房间,儿子就挥起手中的“金箍棒”打过去。不懂礼貌的孩子应该狠狠教训他。
事实:男孩有很强的进攻性,父母应该教育我们的孩子懂得自己的价值,了解一种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我们可以通过教男孩懂得价值观、道德观实现他的自律。电视节目、好的故事都可以告诉他什么行为是好的。
整体养育读后感篇十五
最近很多家长说到家里的男孩子在家里对学习很抵触,对父母的话很抵触,不知道怎么和这个时期的孩子相处。我想《养育男孩》这本书可以给他们答案。
一年级的男孩正处在书中说的第二阶段:尝试学着做男人。
“6~14岁的男生正是他们需要得到男性榜样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爸爸应该起着榜样和偶像的作用。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如果父亲不是孩子的偶像的话,孩子长大后会出现特别多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自律性会比较差,孩子做事情会需要别人督促,工作、学习起来很被动。”
“许多爸爸更愿意待在办公室加班,让别人教孩子打球,甚至是读书,他们认为只要能挣钱养家,为这类服务付费就可以了。他们不是通过陪孩子而是通过努力工作来表达对孩子的爱。”
在我们国家,越来越多的家庭陷入这种模式: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家庭问题便由此产生和爆发。从学生作业本的家长签字可以看出,辅导孩子写作业的`大多数是妈妈,爸爸占少数;每次开家长会,都是清一色的妈妈。
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而这个时代似乎越来越缺乏“父亲的教育”。原始社会中,爸爸会带孩子出门打猎,去探索世界。而现在,很多爸爸没能成为家庭的重要角色,他借口工作逃避家庭,是家庭关系中一个影子式的爸爸。对爸爸而言,家庭甚至沦为了旅馆。孤军奋战的女人会难以避免的陷入孤独感和不安全感中,又会不自觉的把家转化为她痛苦的工作场所,用让人窒息的爱和焦虑将孩子包裹起来,造成过度依赖或者母子矛盾。
好爸爸应该怎么做呢?其中给出这样的建议:
1、爸爸们应该明白你在孩子教育中是独一无二的。对大部分的爸爸来说,你在家庭是一棵参天大树,而在工作单位中只是绿叶、小草;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他长大了你就再没有机会了。缺乏父爱的男孩会更容易产生暴力倾向、参加团伙、陷入困境;缺乏父爱的女孩更容易自卑、更早的发生性关系,受人鄙视,无法继续学业。
2、放下身段和孩子一起打闹吧:研究发现,孩子在打闹游戏中学到的东西对他们意义深远,他们学会了怎样玩得开心,制造噪音,观察他人,制定规则。特别是在规则感上,打闹游戏有时候会让他们累、让他们痛,这时爸爸们就可以和他们讨论规则,比如不能伤害对方,什么时候该结束,而这样的亲身体验活动显然有助于培养男孩们的自控力。
3、教育男孩要尊重女性。当男孩们到了十几岁的时候,他们的个头很快就超过了妈妈,他们突然发现自己有力量可以反抗了,有时会对妈妈和周围的女性不敬,这时爸爸应该介入,明确地告诉他你的态度。而且如果你是真心地尊重和关心妻子,那么你的教育就有威信,而不是被儿子鄙视和嘲笑。
4、夫妻教育理念不一致时,切忌在孩子面前显露出来,应该事后和妻子协商一致。
5、不必强迫孩子:如果有一天孩子不那么喜欢你,也不必为此担心,如果你一直和孩子相处愉快,这种感情就是存进银行的钱,偶尔的冲突,只是提了一笔小毛毛钱而已。
6、如果你和爱人的婚姻出现了问题,离婚了但一定切记不要离开孩子的生活圈,一些人认为只要不和孩子联系,孩子就很快会度过那段伤心时光,这是极度错误的,这种做法给孩子带来的伤害会延续他一生。
希望每个男孩子都能在爸爸妈妈的用心关爱和呵护下成为积极、勇敢、有担当的男子汉。
整体养育读后感篇十六
因为我的宝贝是男孩,所以找到这本书学习一下,一开始我觉得教育男孩女孩不用特别区分,父母只要可以给孩子爱,不用分性别来教育,但不然,读了才懂,男孩和女孩有着根本不同,从怀孕开始,就会开始影响孩子,生理基础很重要,男孩子对于分离焦虑会更敏感。此时我联想到一泽上了两次幼儿园时的经历,第一次是在19个月时,孩子回家后也哭闹不止,三天后就生病了,第一次入园失败。之后26个月开始第二次上学,开始的一周基本是一位幼儿园老师专门照顾他,说起来真的也很感谢宝贝第一位老师:禄老师。所以这次很顺利的入学了。所以不要让男孩过早的入学,晚一点有晚一点的好处,男孩语言发育也比女孩晚一些。
在男孩的教育中,爸爸要多和孩子一起玩男孩才玩的游戏,比如:打架中也会学到很多,打疼后,分析如何不伤害对方,生气后如何安慰对方。充分感受爸爸的存在。看过这本书,我推荐给我老公,这本书真的很实用,我们共同学习,体会养育男孩的快乐。
整体养育读后感篇十七
一本书翻下来觉得内容并没有销量那么出彩,对我个人的收获而言:一是作为女性和母亲,略科普了一下男孩的生理特点,包括激素和大脑结构;二是一再强调了父亲在养育男孩中的重要性。
整本书概括起来主要讲了男孩成长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出生到6岁,叫温柔岁月。这个阶段的男孩是属于母亲的。
在这个阶段,妈妈是孩子寻求爱情的第一参照;如果妈妈有兴趣教孩子知识并且乐于和孩子交流,会很好的促进他的大脑发育完善,使他获得更多的讲话技巧,从而使他再以后的生活中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另外,现在很多的家长希望孩子能赢在起跑线,早早地让孩子上托班,或者过早使其独立。但是要注意了,男孩入托其实不宜过早。3岁以后分离更容易让男孩感到焦虑,认为自己被抛弃了,从而在感情上封闭自己。
所以对这个阶段的男孩来说,细心的亲人或者有责任心的保姆看护比进托儿所要好得多!
对男孩来说,最重要的一课:是学会和照顾他的人保持亲密的关系,信任那个人――能感受到别人的温暖并理解别人的善意。
对6岁下的男孩总体来说,性别差异并不重要,妈妈是最主要的看护人,(当然爸爸也可以胜任)不过,有一到两个主要的看护人爱护孩子,一直以孩子为中心,孩子就会在内心深处感到安全,他的大脑就会得到充分发育,从而获得与人亲密交流的技巧。这样的孩子也会更喜欢与人合作和热爱学习。
第二阶段是6-13岁。在这个阶段,是爸爸对孩子产生影响,同时也是在儿子心中树立英雄形象的关键时期。
这个时期,从情感的角度来看,爸爸变得更为重要,男孩会更留意爸爸的一举一动,随时准备像爸爸学习(虽然这让妈妈嫉妒无比)爸爸必须抽空陪伴孩子,赞扬和亲近孩子,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并与妻子一起分担照顾孩子的工作。
第三个阶段是14岁以上,向男人转变。父母需要为孩子找到一个合适的引导者,可以是家庭集体活动、社区学校或者是除父母外其他爱孩子的成年人。
书中强调了除父母外,另外成年人对男孩帮助的重要性。这也说明,这个阶段的孩子遇到问题已经不再往内寻求解决方法,而倾向于向外,向朋友和其他成年人寻求答案了。所以,为他们找到一个好的引导者,比如出色的教师、教练等人。是父母们在抚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的另外一个难题。
读完这本书,才发现男孩的成长,对家庭,特别对妈妈来说是渐行渐远的,仔细斟酌,却也是好悲伤的事实。哎,所以,好好珍惜现在共处的时光吧,然后再学会慢慢放手,再只能默默关注了。
在养育孩子的路上,哪有容易二字,努力,共勉吧!
整体养育读后感篇十八
摆脱软弱,遇事不哭泣,孩子需要培养坚强的性格。爸妈需要给孩子独立锻炼的机会。如单独活动,和陌生人谈话,与小朋友来往,自己完成作业等。即使有一定困难也要让孩子自己去做。因为只有孩子经常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事情他才能体验克服困难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并变得坚强起来。
做有主见的boy。
妈妈们都喜欢听话的孩子,但是听话和有主见并不矛盾。孩子有自己的见解,懂得明辨是非,能更好的理解大人的指令并听从。
想要孩子有主见,就要给孩子多锻炼,这里的锻炼并不是体格上的锻炼,而是让孩子多做一些事情,。接触、经历的事情多了,就会有思考,形成自己的思想,逐渐变成有主见的孩子。
此外,父母还要给予更多的尊重,因为亲子之间在成长背景、成长经历、价值归属等诸多方面的巨大差异,孩子的见解很可能和我们不同。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的不同见解,才能更好的帮助他形成独立的人格和思想。
掌握基本生活技能。
不要以孩子小不会做为由,包办孩子的所有事情。在家中要让孩子担负一定的责任,例如收拾碗筷、扫地、晾晒衣服等,随着年纪的增长,慢慢的学习和掌握如何做家务,让孩子长大后具备独立的生活技能。以后哪怕一人在外生活,也能照顾好自己。
妈宝男常见特征。
一:软弱。
爱哭,妈宝男给人的感觉就是超级爱哭,动不动就掉眼泪,说好听是情感细腻,不好听就是性格软弱。这也是妈宝男常见的特征,自小在父母的保护下成长,没有经历太多的挫折,遇事就想退缩躲避,求助父母或他人,不擅长自己主动去解决问题。
二:没主见。
妈宝男通常对妈妈很孝顺,重要事都由妈妈做主,看似很美好对吧?但是,妈宝男习惯于听令父母,从不会主动下决定,这和选择困难症不同,而是根本没有主见的表现,一旦离开父母的庇护,独自面对社会,就极易陷入恐慌当中。
三:不独立。
妈宝男做起家事来往往一塌糊涂,更多时候还是要靠妈妈照顾,甚至内衣裤都要妈妈来为他洗。如果要提起做饭,那就更别奢望了,根本是等妈妈做好只顾吃的那种,仿佛这一切都是应该的!
整体养育读后感篇十九
曾经我也是多么坚定的认为“将规则内化,让孩子做到自律”是纪律教育的一个目的,我同样认为,做父母的就是用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去影响自己的孩子,并传递给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可是这句话却说“这只不过是一种更加严重的“顺从”。虽然,当上完生命的课程,我一直在思考规则的建立和执行是不是应该有着“变通”和弹性,但却仍然认为“自律”还是教育的一个目的,并不曾怀疑。再说价值观,人生观,也许我们是不可能要求孩子与我们有同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需要放手给孩子自己去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但如何做到,我想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整体养育读后感篇二十
没有遇见安东尼·饶博士著作的《如何养育男孩》这本书的时候,我是一个非常焦虑的妈妈。那时的我刚刚生完二胎根本无暇顾及大宝,于是我急切的把大宝送至幼儿园。我以为分离焦虑不会持续太久,然而哭泣、喊叫、拉扯和推搡很久都充斥在我和大宝之间。当时的我既疲惫又沮丧,一度陷入自我怀疑的境地,直到在樊登读书会节目中看到饶博士这本书。本来我是不抱希望的,因为之前买了一堆育儿书籍都感觉实用性不强,收效甚微。对于没有多余精力的我来说,行之有效的方法才是关键,幸好遇见了这本书。
书中的第一部分先讲了男孩儿的特性。因为男孩大脑的“热点”主要集中在控制身体活动、空间意识和分类信息的区域,而女孩的大脑重交流与人际,所以他们好动、顽皮、甚至会有很多不良行为,当他们跑跳、旋转、喊叫甚至在你叫他时无动于衷,都只是因为他是个男孩。从养育孩子的角度来看,女孩比男孩好带。
帮我们了解了男孩的特点之后,第二部分饶博士就通过案例针对如何培养男孩8大能力进行了阐述。饶博士认为培养男孩的社交力、共情力、运动、自控力、面对失败的能力、奇幻思维、耐挫力、与老师相处的能力是养育男孩的关键。
其中有两个案例我印象特别深。一个是一名幼儿园老师在几个男孩不好好喝果汁并往里面吹泡泡时的处理方式,老师把他们的杯子拿走了,然后对他们说:“只要你们这样做,我就把杯子拿走。”接着她把杯子放到了男孩们能看到但够不到的地方,尽管男孩又哭又闹,老师说:“不行,杯子是用来喝水的。”她就说了这么多,没有喊叫和训斥,只有一个明确的结果。还有一个是饶博士推荐的《野兽出没的地方》书里那位妈妈的做法,故事中小男孩马克斯经常在家里搞破坏,当妈妈让他停下时他就像野兽一样冲妈妈大吼,然后妈妈就让他上床去。他在房间里大发脾气,想象自己在丛林里探险。然而过了一会儿他闻到了妈妈为晚餐准备的饭菜的香味,他就又坐着船回来了。这两个故事中老师和妈妈的做法有共通之处:
1、她们都没有对男孩们大喊大叫或是训斥。
2、让男孩尝到了后果,老师没收杯子,妈妈让男孩回到自己的房间。
3、在过程中不会检查他们,不关注他们的负面情绪。
4、她们没有生气,等男孩平静下来一切还跟原来一样。
饶博士认为男孩的八个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反复练习习得的,在书中可以看到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些方法让我不再焦虑,让大宝平稳的度过了他的第一个叛逆期。这本书我现在还会经常拿出来看,里面的案例分析和处理方法都能拿到生活中反复推敲,不只是让男孩更懂规矩减少不良行为,更能让自己良好的把控情绪,从而拥有更优良的亲子关系。如今看到那些家有男宝的宝妈对自家孩子又爱又恨时,我就会推荐给她这本书,并且会平静的告诉她:不要恐慌,只是因为他是个男孩。
为人父母的教养之路任重而道远,希望能够遇见更多这样的好书。
整体养育读后感篇二十一
学校开展幸福工程也已很多年,老师们在工作中享受着运动、读书等带来的幸福。从每学期末图书馆的统计中发现,我们生活老师的阅读量是最大的,读书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了。这学期因为图书馆改造,老师们无法借阅书籍,生活部就为大家购买了一些教育书籍,不定期的交换阅读。这次我们工会分发到的书籍是《无条件养育》,老师们看了这本书后,在对照目前自己对自己孩子的养育,感叹的确做得不够到位。
在日常的管理中,一些孩子总是听不得批评,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好。是不是因为一直以来孩子认为自己做的事情都比别人更有价值,所以孩子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比别人有价值。事实是每个孩子都有真正独特的价值,孩子所有表现都有价值的,没有做到父母要求的期望同样有价值,因为孩子在朝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在走,这是一种享受。
我们需要的是还孩子自主感,不是被贴画所控制的喜怒哀乐,当孩子不能达到我们期望的行为时,我们需要考虑孩子的感觉、思想、需要和意愿,最重要的是他们现在需要什么,我们就知道怎么帮助他们达到我们期望的行为,即使没有达到我们的期望,也让孩子更好地看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