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会计学毕业论文8000字 会计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40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会计学毕业论文8000字 会计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篇一
1高职高专会计毕业论文的现状
第一,对学生而言,按照规定不得不写毕业论文,但是由于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临界毕业而且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学生既无心也无力重视论文质量。
目前,绝大部分高校都把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撰写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这个学期又是毕业生找工作的黄金时段。
过去这十多年,大学(大专)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
在这个时候从事毕业论文写作,难免增加了学生的压力和负担,也使得学生无心专注于论文写作。
其结果是,学生对论文采取敷衍应付的态度,随便找些东西抄抄。
这样的毕业论文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而且还容易使得学生养成弄虚作假的不良习气以及应付了事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对其走进社会和今后的人生产生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这种流于形式的毕业论文写作,也分散了学生参加实习和找工作的精力,对学生就业产生不利影响。
第二,对教师而言,一方面自身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另一方面也心知临界毕业的学生不重视论文,即使倾注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来指导毕业论文,最后的结果仍然不会有显著的效果。
临近毕业时,不仅学生忙,老师也非常忙碌,工作任务也非常重,既要指导学生的毕业实习,又要填报各种各样的表格。
而且通常是一人负责多份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的工作强度非常高。
但是,更重要的是,指导教师心里清楚毕业生对论文的态度,也同情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就容易放松对论文的指导。
最致命的是,面对一份份敷衍了事的毕业论文,“让指导老师觉得付出的根本没有价值,整个毕业环节就是指导老师在‘自编、自导、自演’,
所以最后看到就是一张张极度疲惫的脸庞,烦燥敷衍的情绪也随之产生,整个毕业论文环节开始恶性循环。
”[4]另一方面,由于教师的时间与精力有限,在毕业论文上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了,必然要影响毕业实习等的指导工作,顾此失彼,最终不仅使老师疲惫不堪,影响教学质量,还背离了高职教育的目标。
第三,对许多高职高专学校而言,各级管理者不是不了解毕业论文的现状,也不是不想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随着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政府对高职高专学校就业率的考核越来越严,学校担心抓论文质量影响毕业生找工作,影响就业率,最后也不得不暂时将毕业论文质量放在次要地位。
如果就业率下降,就会影响学校的招生。
这也使得学校层面缺乏充足的动力去抓论文质量。
2高职高专会计毕业环节的改革之路
第一,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高等学历教育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具有不同的学业标准,这些学业标准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下来。
对于专科教育,《高等教育法》确定其学业标准为: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
可见,《高等教育法》在专科教育的学业标准中并没有提及专科教育必须具有研究工作的能力。
所以,取消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科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具有法律依据。
第二,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但它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与普通高等教育中的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的培养目标存在较大差异。
本科教育旨在培养理论知识宽厚、适用领域广的人才,硕士博士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能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高职的培养目标重在“技能型人才”,而不是理论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人才。
而技能型人才毕业后往往要到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具备其职业或岗位所必须具备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在专业知识上够用即可。
因此,毕业论文适合于高等院校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但不适合高职教育。
[2]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是培养各行各业实务型会计人才,而不是研究人才。
高职高专学生毕业后主要去企业、事业单位等财务部门从事基层会计工作,目前这种多少具有研究特点的毕业论文显然不符合高职高专会计专科的培养目标。
第三,目前这种以“毕业论文”为核心的高职高专会计毕业考核形式是从科研导向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借鉴来的。
这实际上是要求科研训练很少的学生在毕业时写出带有科研特征的毕业论文,同时又要求这样的论文要符合高职高专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这些年来,高职高专教育界会计专科的管理者和教师不是没有意识到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问题,而且也投入了相当的时间与精力去加强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
但仍然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在此背景下,笔者以为,如果不跳出“毕业论文”这种科研导向的毕业考核形式,无论怎么努力,都难以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会计学毕业论文8000字 会计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篇二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结构的调整,企业财务部门的职能也由原来的核算型向管理核算型转变,财会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也逐渐的分化为两部分,即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管理工作。也就是说,财会部门在企业的运行管理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种情况下,要求企业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相关的数据核算与统计知识,还应该运行自己的专业能力对企业经营信息作出职业判断,给企业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对此,文章简要分析了如何提高我国企业中的财务会计的职业判断能力。
财务会计;提升判断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各行业都面临着企业转型和改革,为了更好的顺应市场竞争,企业纷纷完善管理机制,改进管理措施。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部门,其职能已经逐渐由单纯的数据统计核算转变为管理核算并行,这种情况下,决定了财务会计人员不仅要做好相关的数据信息处理工作,还要根据所得的企业发展信息,以及市场最新动态,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状况进行一定的判断,从而为经营决策提供参考。因此,提高我国企业的财会工作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其必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财务会计部门的工作对象的特殊性
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作为企业信息的重要传递载体,在工作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的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对这些数据进行汇总和综合是财务部门的主要工作任务,在核算和报表绘制的过程中,财会工作人员可以依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较为直接和深刻的了解企业目前的经营管理状况。
这种优势使得财会工作人员可以对市场信息和企业决策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从而给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可靠的参考意见和备选方案。所以,基于财会部门的这种工作对象决定的优势,企业要善加利用,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素养,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可以从大量的企业信息中甄别有效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合理参考意见。
(2)激烈的行业竞争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各行各业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二十一世纪后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在市场竞争中,谁首先掌握了准确的信息,谁就在竞争中占有了先机。所以,各个企业也都加大对于信息的采集和分析的投入力度,希望能够通过对信息的合理利用,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
因此,企业在加强信息管理的同时,也对信息的直接接触人员,即财会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他们能够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有效的过滤和排除无用信息,筛选出对企业发展和行业发展趋势有着重要影响的信息。这种情况下,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和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也就显得非常重要。
(1)我国财务人员的职业能力构成
近些年,我国财务工作人员的准入制度还是比较严格的,考核机制也相对完善,所以我国的企业会计一般都具有国家颁发的从业资格证书,并且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就我国目前企业中的财务人员的总体职业素养来看,并没有很强的职业判断能力。
主要表现为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重点仍然以会计核算任务为主,相关的会计职业技能非常熟练和完善,但是与此相对应的职业判断能力就显得比较薄弱。而随着高新技术在财务工作中的应用,传统、繁复的数据整理与核算工作,已经大部分由计算机系统完成,财务会计从繁重的手工劳作中解放出来,拥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相关的管理工作。这种情况下,如果财务人员不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判断能力,将会使会计管理工作举步维艰。
(2)导致我国财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缺失的原因
我国企业财会人员的能力构成不协调,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职业判断能力的缺失,即财务人员在工作中不能根据会计系统中的各种类目和相关资讯,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和信息。更有一些财务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之便,为企业提供一些错误的判断信息,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笔者经过认真的分析,总结出了以下两种影响我国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正常发挥和形成的原因,希望能够起到一些启发和借鉴意义。
首先,主观因素。虽然随着会计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但是仍然有一些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并不具有相应的从业资质。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有:在企业发展之初,任用了一些没有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财务人员,并且随着企业的发展,这些财会人员已经流入了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管理层,导致了整个财会部门在管理方式和管理模式上的落后,也就无法顺应财务部门的转型以及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判读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一些企业并不重视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其不能及时的更新知识结构,导致了职业判断能力的缺失;由于财务工作人员自身的认知偏差导致的对职业判断能力的认识不当,使其没有正确地发挥和运用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等等。以上便是笔者从企业和财务工作人员自身总结出的导致我国财会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缺失的因素。
其次,客观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市场信息充斥在企业的运行和发展过程中。然而由于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导致了这些信息本身就具备很强的不确定性。这种经济运行规律和实物发展规律影响下的信息不确定性,是无法通过任何形式和手段予以避免的。
所以,对于出现这些信息不确定性导致的财会人员的职业判断失误,企业和财会人员只能尽力避免,而无法消除。此外,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不是完全的放任市场对经济活动进行操控,还要通过一定的宏观调控政策对社会的整体经济运行以及行业发展趋势进行相关调整。所以,这些政策和规范的制定和更改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财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的发挥。以上便是笔者总结的影响企业财会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客观因素。
(1)企业应当加强财务部门的相关管理机制的建设
企业应该建立和制定一个约束工作人员工作行为的管理机制,不仅可以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也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而对于财务部门来说,应该根据其重要性,有针对性的加强内部管理。这种约束和管理机制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和效果是:首先,使财务工作人员的各项工作有据可依,即在财会人员的各项工作活动中都必须遵循一定的操作规范和原则,否则其所做出的工作将被视为无效。这样不仅可以加强财务人员对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也可以使其自己遵守职业规范进行作业。
如果配合相应的监理机制,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即在财会工作的各个环节,委任专门的监理部门和人员对其工作行为和工作成果进行监督检查,可以起到更好的敦促和监督作用,也可以使内部管理机制的落实更加完善。其次,企业管理部门应该通过认真的研究分析,及时发现内部管理环节中的薄弱点,并制定措施予以强化和改正,尤其是对于会计部门的审查和监管工作。
(2)财会人员应该正确认识和使用职业判断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财会人员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会计系统内所涉及到的各种类目以及信息作出的评价和评估。从形式上讲,会计职业判断的结果是一种财会人员的主观意识,但是其产生的过程并不是自由随意的,而是要收到一定的条件约束的。最基本的约束条件就是行业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职业判断框架。
遵循行业会计准则,就是指财会人员在职业判断的过程中,应该始终从会计工作人员的角度出发来阐述和评估所得会计信息,而不能做出超越会计职业范畴外的判断;遵循职业判断的基本框架,指的是财会人员在发挥职业判断能力的过程中,要始终秉承相关的信息和数据的基本判断程序和步骤,不得随意做出假设,或者依照不被认可的计算以及统计方式进行数据处理和判断。总之,会计的职业判断同会计审核工作相比,虽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主观性,但是也并非随意进行的。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在一定的操作规范和准则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现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而不是对信息中所表达的数据进行片面武断的认定。
(3)善于正确运用会计职业判断的方法和程序
作为财会工作人员,对于不同的数据和信
息进行判断时,要面对形态各异、难易程度不同的会计系统情况。所以,在职业判断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方法也会有所差异,但是这并不代表会计职业判断的方法和程序的选择是绝对自由和灵活的。虽然每一项职业判断工作的具体对象和表现形式不同,且具体的方法也会有所差异,但其判断过程都应遵循一些共同的步骤和程序,并且不同的方法和程序会对应不同的会计系统情况。
这是由于会计职业判断的准则决定的,所以,企业的财会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各种职业判断方法,并在工作中严格的予以执行,实践证明,运用合理的职业判断方法和程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掌握了方法原则,就是掌握了问题的精髓。只有掌握良好的方法,并依据程序办事,才能较好地发现、解决需要会计职业判断处理的问题。
(4)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确立明确的学习目的
作为一个优秀的会计人员,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政治素养外,还必须善于实践,因为会计职业判断工作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工作人员的实践经验的丰富程度。另外,在实践中要注重经验的积累,对于实践中的会计处理,要学会分析、判断、综合、总结,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不断地积累,取得丰富的经验。同时,由于经济运行和发展速度的加快,使得企业的成长一日千里,会计工作人员如果不能实时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信息更新中被淘汰,其职业判断能力也将不进则退。
所以,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端正学习态度,积极的参加各种职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不仅可以丰富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和生活,还能够使其保持先进性和前瞻性。
(1)避免企业管理层的干预导致职业判断丧失客观性
企业管理层对会计人员的干预,导致会计人员缺乏独立性,这是致使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原因。再次,由于会计人员处于利益多元化主体的中心,无法真正归属任何一方,这是致使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原因。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坚持独立性原则的基础下,必须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客观、公正地处理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同时,还要加强与其他专业人员的沟通,协同完成企业目标。
(2)避免会计职业判断中的各项违法违规操作
符合国家的法律规定是正确运用和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的先决条件。它要求会计人员在法律法规或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进行判断。在法律法规或准则没有规定的,应选择符合一般会计原则的会计处理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熟练掌握国际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以及我国当前相关的法律法规,综合运用确认和计量的各项会计原则,作出准确无误、客观公允的职业判断。
(3)避免会计职业判断行为脱离基本框架体系和程序
要求职业判断的依据或方法应有一定的稳定性,对于一些在不同时间出现的、具有相同性质的经济业务,无论同一个会计人员或不同的会计人员都应该运用相同的判断方法。对于法律法规或准则没有规定的,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也应遵循一致性原则,避免会计人员无法判断,或因滥用会计原则引起的判断偏差,或因没有合理运用会计原则引起的判断失误。
此外,会计人员还必须对每一次判断都有充足的依据为基础,以免造成判断偏差。在出现多个备选方案时,应按照谨慎原则,对备选方案进行分析比较,通过确定判断对象与判断标准相符合的程度和衡量判断对象各自的优劣,从中选择出最优的方案。
新准则体系赋予会计人员的灵活性很大,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只有财会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才能在业务中自如应对各种复杂的经济关系。也只有财会人员职业判断运用得当,才能发挥其核算、监督和服务的职能,为利益相关方提供相关可靠的备选方案。为了维护国家的财经纪律,贯彻实施会计改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国际性的交流合作,必须坚持不懈的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1.^v^桔.浅谈提升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力[j].活力,2009(2).
2.田亮,李素其.会计人员如何在新准则下提升会计职业判断力[j].会计之友,2008(14).
3.周浩,郭雪凌.浅析会计职业判断的提升[j].企业家天地,2010(2).
4.黄丽琼.论会计职业判断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与提高措施[j].中国经贸,2009(24).
5.倪小玲.提升会计职业判断力的途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5).:
1.^v^桔.浅谈提升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力[j].活力,2009(2).
2.田亮,李素其.会计人员如何在新准则下提升会计职业判断力[j].会计之友,2008(14).
3.周浩,郭雪凌.浅析会计职业判断的提升[j].企业家天地,2010(2).
4.黄丽琼.论会计职业判断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与提高措施[j].中国经贸,2009(24).
5.倪小玲.提升会计职业判断力的途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5).
会计学毕业论文8000字 会计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篇三
随着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工作的广泛应用,对传统手工审计工作造成了冲击,迫切要求现有的审计工作进行相应的改变、补充和完善。如何适应新形势保证审计方式、方法的科学合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搞好电算化审计工作已成为当前审计工作的重心。笔者从目前我国审计工作现状入手,就如何搞好审计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期对我国审计工作有所帮助。
电算化审计,审计线索
人才培养21世纪,人类全面进入了信息社会,随着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会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无论是在会计基础,还是在会计工作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别,因此,传统的手工审计在新的条件下就显得很不适应,迫切要求现有的审计工作进行相应的改变、补充和完善。目前,由于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促进我国电算化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笔者就如何做好审计工作进行粗浅的探讨。
在手工会计记账条件下,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各种账簿和编制的会计报表都是以纸张的形式进行存储,审计的线索即为纸质的账簿资料,审计人员通过调阅这些纸面信息,加上自己的经验判断,来获取审计信息。但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处理集中由计算机完成,会计信息集中存贮在磁性介质上,只留下肉眼看不见的线索。对于长期进行手工审计的人员来说,过去那种习惯应用的审计方法,已不能适应现有的审计工作的要求。虽然他们对审计方法的思路非常熟悉,但针对财务软件所提供的复杂的核算功能、多种软件不同的操作界面,他们却无从下手,面对这种情况自然会影响到他们寻找漏洞、揭露矛盾、查错防弊、获取证据等工作的正常进行。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给会计工作带来高效率,原来手工条件下对凭证的审核、记账、结账和编制报表工作需很多天才能完成,而且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不是很高。实行电算化工作以后,这些工作在几分钟内就可以全面完成,工作效率之快,准确性之高是原来不可想象的。在这种记账条件下,一方面,如果继续采用手工审计的方法,由于其在操作技术上存在局限性,效率不高,越来越难以胜任国家提出的审计工作应准确、时效、全面的各项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人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对账簿进行大幅度调整,而且可以不留痕迹,所以,如何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审计工作的时效性,采用什么样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进行审计,已成为审计人员认真思考的问题。
由于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审计的对象不再是手工处理的会计资料,而是变成了会计电算化系统,一方面,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是否符合有关部门的要求,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否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其次,使用会计软件程序质量是否满足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控制的及时性、正确性和可靠性,软件程序是否具备纠错能力和容错能力。最后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具有真实性、正确性和可靠性。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说审计内容主要包括对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进行测评、对会计电算化会计系统程序的审计、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会计数据进行的审计。
由于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环境比手工处理的信息系统更为复杂、技术性要求较高,使得审计内容和范围也更为广泛和复杂。传统手工审计下,从事审计工作的多为掌握丰富会计知识与审计方法的专业人员,但面对会计电算化,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分析、判断和表述能力,还要求其对电算化会计系统有一定的了解,对其输入输出的控制、数据处理的过程以及有可能发生的舞弊情况有深刻的认识和掌握。但就目前我国审计工作中,由于电算化审计理论和实践研究相对滞后,复合型的审计人才匮乏,审计人员对以磁性介质存放的账表数据不适应,难以开展有效的电算化审计,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迫在眉睫。
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给审计工作带来了诸多方面的问题,通过以上对各种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不论是对审计线索、审计内容还是审计方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分析问题,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
在过去的手工会计条件下,审计工作往往更多重视的是事后审计,随着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广泛开展,为了保证电算化会计条件下审计工作的真实可靠性,审计工作应从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
1、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事前审计
在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工作之前,首先应对单位采用的会计系统软件的适用性进行审计,软件中提供的各项核算和管理功能是否满足单位对会计信息提供的要求。对于自行开发的会计软件,审计人员应参加信息系统设计和评审验收,针对审计可视线索自然消失的趋势,强调在会计数据处理流程中,设置审计控制点,由计算机自动记录有关审计所需线索。通过事前审计,保证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系统的合法、安全可靠,在整个系统评价过程中,我们应注意的一点是可审计性。
2、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事中审计、事后审计
在会计电算化应用于会计工作以后,要保证计算出的会计数据正确无误,应该重视对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数据处理程序、自动转账公式的设置和会计报表公式的定义进行事中审计,防止核算单位恶意篡改系统程序。当然也要做好会计电算化过程的事后审计,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算结果与软件提供的核算功能进行符合性和实质性测试,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可靠性,继而保证审计工作的正确性。
从1979年会计电算化引入我国以来,相继经历了缓慢发展、自发发展和稳步发展三个阶段,电算化会计软件的研究与开发方面,已取得了较好成绩。由于对电算化审计的优越性认识不够,起步较晚后,使得电算化审计的研究相对落后,为了适应会计电算化这一记账工作的新形势,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我们应该借鉴推行会计电算化的实践经验,重视对审计软件的开发研究,大力发展审计软件市场,组建一批既懂财会审计业务,又熟悉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公司,使电算化审计软件广泛地应用到审计工作中,不断吸取电算化审计的工作经验,逐步改进和完善审计工作,促进我国审计工作电算化的迅速发展。
实现电算化以后,会计工作的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保证了会计核算的及时性,电子计算机以极高的速度处理会计数据,手工方式几个人几天的核算工作,采用电子计算机用很短时间就可以完成,保证了会计核算的及时性。也正是由于电算化会计这一高效性,给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出了挑战。由于利用会计软件更正账簿数据可以做到不留痕迹,会计人员可在审计前对会计数据做随意更改,所以审计部门应调整常规下所采用的审计方法:审计的工具可采用审计软件和借助一些辅助审计软件;审计的方法也应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在审计前,可不用预先通知审计的时间、目的和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有效防止人为调账、账外账的现象发生。
在会计电算化工作广泛应用的今天,对审计工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审计工作能否满足现代信息时代的要求,审计方式是否采用现代技术,审计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其关键在于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笔者认为,审计人才的培养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注重对高校学生本专业的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专业设置中,电算化会计专业的开设已普及化,已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但是,由于人们对电算化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借助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和应用审计软件进行审计工作还没有广泛开展。所以,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的培养问题,我国高等院校应逐步开设电算化审计专业,这样通过专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学习,为社会输送复合型的专业技术人才。
2、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利用高等院校进行电算化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是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是,对于处于审计工作岗位中的审计人员来说,应该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方式,着重培养他们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的操作技能和电算化审计软件的操作方法,采用这种短期培训的方式也是解决审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我们可以看到,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工作的广泛应用,虽然造成了对传统手工审计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审计工作改革的进程。我们相信,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普及运用,电算化审计条件也将在电算化会计发展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会计工作数据的真实可靠性也会因电算化审计工作的开展得到有力的保障。
会计学毕业论文8000字 会计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篇四
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企业间的市场竞争也日益的激烈,中小企业作为我国企业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发展地位,就要在各个层面的管理上进行加强和优化。中小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是企业重要的管理内容,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更好发展的基础工作。中小企业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不仅仅是分析清楚当前的形势问题,更重要的是应确立一个科学、合理、完善的发展目标,对于工作、管理中出现的一些抑制企业发展的因素及时的进行改正,并建立健全的企业管理制度来杜绝问题的发生,以此来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良好发展。
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极大的促进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所涉及到的领域也越来越广阔。中小企业通过不断创新的方式,能够让自身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空间,能够做到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当前,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一方面,给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这样一来,就使得很多的企业面临更多的风险。在中小企业中,财务会计管理问题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要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得自身能够不断的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同时,更应积极应对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风险问题,建立科学、规范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将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从而得出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对待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
(一)市场风险评估不到位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存在资金力量薄弱、企业实力不足的缺陷,因此,也就出现了当企业在面临一定的市场风险的时候,无法独立自主的应对所出现的难题的现象。目前,中小企业正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因此,应不断加强企业的风险意识,注重对风险的评估和预测,从而建立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市场风险,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各个中小企业,对于企业的管理大多是采取内部审计机制。所谓的内部审计机制,就是指按照企业自身所制定的规章制度,来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控制。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建立完善的企业监督机制,是维持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当前我国很多的中小企业并没有对这一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他们将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过于形式化、简单化,很多的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并不高,因而就造成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发现,阻碍了企业进一步的发展。
(三)企业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
在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家族企业,那么企业出于自身财务和人情方面原因,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设置都是老板的亲属或者是有一定血缘关系的人员。在企业的发展中,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专业方面的人才来管理,可是在这一部分人当中,并没有专业的财务管理经验和能力,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成效。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虽然说有一定的有利因素,但是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也表现出了众多的不足,严重抑制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良好发展。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和大中型企业相比较而言,无论是在规模或者薪资待遇等方面都是略逊一筹的。近几年来,虽然中小企业也在不断的提高薪资待遇问题,但是由于经济的波动幅度较大,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力度。据统计,专业能力较强的会计从业人员往往更欣赏的是大中型企业,这样一来,就使得我国中小型企业更加的缺少专业能力较强的会计人员。可想而知,如果非专业的人员如果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要想胜任这份工作是非常困难的。所以,由非专业的人员来完成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久而久之,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自身预算机制不完善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型的企业都会定时定期的对自身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及时的发现问题,通过调整,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但是,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却并没有这样的意识,再加上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更加无法科学、规范的完成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状态的评估。另外,非专业的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时候,并没有根据企业的前期预算来及时的调整发展理念,极大的影响力企业的发展效益。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方面存在众多的问题,下面主要对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一)外在因素
众所周知,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以及企业诚信度,都是无法和大型企业相比拟的。所以银行以及各界的合作商就不会太看好他们的发展前景,这就造成了中小企业在进行信贷融资的时候比较困难。同时由于企业规模相对不大,做担保的东西价值不高,信贷的程序也会比较的繁琐。
(二)中小企业的自身方面
目前,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体制并不完善,在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方面缺乏相应的监督以及科学、规范的指导。久而久之,财务会计工作就极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违规、违章现象。与此同时,会计专业人才方面的需求并没有满足企业日益发展的社会需要,从而无法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使得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长期处于低迷的状态,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对于加强企业的财会管理工作,要从多方面考虑从而得出具体的措施,要有效强化财务会计的基础性工作,使得中小企业的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信用。以此来增强社会各界的信任度,促进良好的合作。同时,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通过采取相应的培训措施,督促他们学习,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掌握相应的财务知识,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
(一)积极主动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管理经验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的重要。中小企业要十分注重财务管理经验的学习和积累。我国市场化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中小企业要想自身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首先应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引入大型企业的管理经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工作,努力弥补自身管理机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促进自身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不断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我国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中小企业应加强对财力管理工作的认识,充分认识到企业发展的成本以及利润方面的因素,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实现企业的良好发展。
(三)制定严格的培训体制,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我们都知道,大型的企业在聘用财务管理人员的时候,对应聘人员都会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还会制定一系列严格、系统的要求来培养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这样一来,就使得大型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普遍拥有较高的专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因此,我国的中小企业应加强学习大型企业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聘用、以及培养制度,走严格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
(四)建立良好的市场风险评估体系
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中小企业要想得到稳定的发展,就需要利用财务管理这一块来规避一些市场风险。所以说企业建立良好的市场风险评估体系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帮助企业尽可能的降低市场风险发生的几率,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风险,为企业更好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大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下,我国企业数量和发展规模建设已经进入了快速增长的时期,同时各个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也在不断的增强。所以说,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在此过程中,中小企业如果想要实现很好的发展,就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使得企业自身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为了企业以后更好更快的稳定的发展,就需要不断的完善企业的管理体制,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引入成功企业的优秀管理经验,弥补自身管理的不足之处,以促进企业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1]谭芝文.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应对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7(15).
[2]李月平.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探讨[j].会计之友,2016(21).
会计学毕业论文8000字 会计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篇五
会计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论文题目: 浅析微小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学生姓名: 唐元
学生学号: 010713203341
专业班级: 会计学
年 月 日
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是本人在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签名:
日期:年月 日
版权使用授权书
会计学毕业论文8000字 会计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篇六
题目:会计准则下有关职工薪酬核算的论文
摘要: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在上市公司中正式实施。与旧会计准则相比较,新企业会计准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职工薪酬的核算与应用成为一大亮点。本文通过分析《企业会计准则—职工薪酬》重点解释了该准则中的薪酬范围,确认与计量以及信息披露等理由,以便更好的理解与应用新准则。
关键词:新企业会计准则 职工薪酬 确认和计量 信息披露
企业职工的主要收入来源为企业发放给职工的薪酬,职工薪酬的核算、制度的完善与否对于企业以及企业的职工都有着重要影响。随着企业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企业形式和劳动关系日趋多样化,劳动用工制度发生深刻变化,劳动者的薪酬有待进一步改革与完善。
财政部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以及从2008年1月1日起执行的《劳动合同法》,都对劳动者职工及职工薪酬进行了特别的诠注。监管部门、企业家和劳动者都在关注新准则、新法规对职工薪酬产生了哪些影响。
中国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目前,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步入婚育年龄,中国已经进入一个独生子女时代。与此相呼应,养老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山东省老龄办事业发展处处长王照奎认为,中国的养老方式是反哺式的,而国外是接力式的。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纷纷成家立业,一个孩子要赡养四个老人,养老压力增大,传统养老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新的家庭构成形式。在中国城镇,对父母进行经济供养理由不很突出,难的是让子女拿出时间和精力在生活上照料老人。 正因如此,“积极养老”在中国一些城市得到大力提倡。中国目前大力提倡发挥老人自身的作用,年轻时就为养老积极做准备,包括参加各种养老保险,从事力所能及的社会事务,减少对子女的依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传统的“养儿防老”的养老观念发生了转变。养老是人一生中不能回避理由,而养老方式的选择是养老这一国际性理由中的重要因素。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追求自己选择独立性的养老方式,他们的养老观念是选择恰当的养老方式,在在自己能够度过一个幸福晚年之余的同时,不会给青年人造成过大的压力,而且对于社会劳动力的再生产和购买力的提升有帮助,在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的动力之余的同时,也推动了自己幸福指数的提升、社会的和谐稳定。在这样的养老观念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养老方式选择。
新准则的这一规定无疑给企业管理当局增加研发经费投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吃了定心丸。
然而,对于新城区大多数的居民家庭来说,在养老方式整体环境欠佳,政策发展极不稳定的背景下,要求全部的居民家庭实现依赖与独立的均衡是不现实的。本文的三个案例中所代表的三种模式在当前的养老方式选择的居民家庭中现实存在,是各个居民家庭根据外部环境与自身发展特点的战略性选择。本文认为,随着居民家庭养老方式选择的日益成熟,依赖型、独立型与均衡型三种选择模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均衡型的实现是居民家庭养老方式选择发展成熟的最终表现。
通常情况下,资源依赖性是居民家庭养老方式选择发展最不成熟的表现。作为养老方式选择的主体来讲,要想存活下去安度晚年,必须依赖周围的环境获取资源。因此,在选择的初期,依赖型是必须的存活策略。在基本的存活需要满足之后,对于高质量的养老生活开始逐步追求,这样的养老方式选择的居民家庭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发展阶段。在发展阶段,居民家庭不断地减少对外界资源的依赖,努力朝着资源多元化的目标前进,提高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实现发展目标。经过发展阶段的生活,居民家庭最终进入成熟阶段。在成熟阶段,依赖与独立之间能够达到较好的均衡:资源多元化与独立自主同时并存,形成了养老方式选择的良性运转模式。
不成熟阶段(依赖型)→发展阶段(独立型)→成熟阶段(均衡型),是较为理想的养老方式选择发展过程。实践中的居民家庭选择养老方式并不一定按照这个过程发展,而且不同的居民家庭根据自身情况的差距在各个阶段的停留时间也不一样,但大体的发展过程是固定的。一旦居民家庭养老方式的选择长期停留在依赖型或者独立型的选择模式之下,必定会出现前文中所提到的选择风险,进而进入困境,难以长效的发展下去。
国内关于居民家庭养老方式的选择研究中,资源依赖理论通常用来解释居民家庭养老方式选择与子女、政府及社会等外界主体之间的关系,但对于这种依赖产生的后果,现有文献并未深入研究。本文在已有的居民家庭养老方式选择依赖性的基础上,引入独立维度,认为居民家庭养老方式选择的依赖与独立之间存在着张力,导致居民家庭养老方式选择在依赖外界资源得以存活时,却降低了独立自主性。简而言之,居民家庭养老方式选择的依赖性降低了自主性。对此,将居民家庭养老方式选择的依赖与独立两个维度结合起来一起讨论,探讨之间的关系,在国内的居民家庭养老方式选择的研究中未有涉及。可以说,本文丰富了以往关于养老方式选择的研究视角。
新职工薪酬准则规范了企业职工薪酬的概念、确认、计量和披露,全面规范了我国的现行实务,使得企业该类业务的会计处理有所依据,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对有关职工薪酬内容和范围的界定更加明确,且内涵大为扩展,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人民出版社,2007
[3]^v^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4]戴德明,毛新述.新企业会计准则阐释、应用与难点透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陆明.对职工薪酬准则会计核算的几点认识[m].商业会计,2007
[6]孙喻.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剖析.财会月刊,2006
[7]企业会计准则[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8]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人民出版社,2007
[9]财务会计[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10]财务会计[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会计学毕业论文8000字 会计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篇七
摘要:当今新兴化的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正在一步步加速着会计信息化的进程,但凡事有利有弊,数据化的会计信息处理过程也会因为相关技术不配套而出现一些信息技术滞后,平台系统安全性较低,相关法律监管体系缺失等问题。因此,大数据背景下的会计信息化风险因素具有很大的不可预见性,因此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达到风险防范的目的。
关键词:大数据;会计信息化;云计算;风险因素
1.大数据提供了会计信息化的资源共享平台
从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进程来看,起初会计电算化的出现大大方便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处理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会计信息处理复杂、成本高的现状,但这种方式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容易形成“信息孤岛”。也就是说,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会计电算化处理系统,但这仅仅能满足自身的会计信息处理,不能做到同业之间财务数据的对比。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多的企业管理者想要得到的并非仅仅是本企业的会计信息。大数据背景下的云计算模式恰好能很好的满足这一需求,云计算的大数据库和高速的计算模式,能很好的进行行业会计信息的整合,在满足企业管理者对会计信息化传统需求的同时,也能让管理者掌握同业的情况。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了一个透明高效的资源共享式平台。
2.降低了会计信息化的成本,提高了办公效率
会计信息化的成本投入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会计信息化的前期投入阶段,该阶段主要包括基础设施资源建设和人力资源的投入;二是会计信息化软件的选取以及软件的后续维修和更新成本阶段。很多中小企业会因为庞大的成本支出而对会计信息化望而却步。但是云计算收费模式是线上收费,计费标准根据企业占用线上云计算的时长或者占用数据库资源的多少而定。这种计费方式在降低了成本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企业内、外部的信息和资源整合的效率,大大加速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进程。
1.会计信息化共享平台建设略显滞后
会计信息化需要强大的信息共享平台做支撑。如果供应商不能及时提供技术支持,会导致企业会计信息使用中断,给企业带来毁灭性打击。云计算平台的建设难度相较于传统的一对一企业定制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模式来讲更为复杂。因为开发的技术人员要考虑到不同中小企业的不同需求,然后进行资源整合和分层管理,使得云会计的应用能尽可能的满足各行业中小企业主的要求。因此由于技术上开发上的困难,目前很多先进平台的建设基本为外国供应商所垄断,与此同时国内的平台发展又相对国际水平略有滞后,给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2.会计信息化共享平台安全性尚显薄弱
会计信息化共享平台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一是用户身份认证的安全隐患,这一隐患存在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因为我国“云会计”用户在进行登录时所采用的身份认证一般是身份证认证模式,这种认证模式的安全系数较低容易被盗;另一种原因是身份认证的密锁管理相对薄弱,也就是数据加密技术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二是很多供应商并没有对会计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进行加密,这就可能导致企业在向平台传输企业相关的财务信息时会出现被盗用的情况,这是十分危险的。
3.会计信息化标准和法规有待完善
在大数据时代下,会计信息化与云计算相结合而产生的“云会计”服务模式,主要是通过建立共享平台来进行资源共享,资源的大整合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来进行约束,因此,我国财政部和国家标准总局发布了可扩展型商业语言报告规范和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的通用分类标准。但是相应配套的法律却还处于不完善甚至是空白阶段,因此我国的信息安全法律体系急需进行完善和补充,以便支持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进程,方便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处理工作。
1.加快会计信息化共享平台的自主建设
会计信息化共享平台的建设是企业进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步骤,现在很多企业都是使用财务软件来进行信息的交流,因此加快会计信息化共享平台的自主建设至关重要。首先,国家和政府应高度重视这方面问题,加大相关资金和技术支持,鼓励企业间的合作,从而为企业间共同开发会计信息化共享平台提供足够的环境支持。另外,国家还可以建立相关共享平台的示范工作点,作为行业范本,为相关企业的管理活动提供对应的参考和建议,从而提高我国会计信息化共享平台的自主建设速度。
会计学毕业论文8000字 会计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篇八
[摘 要]毕业论文设计是大学会计本科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以某高校为例,该校近三年的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呈现下降趋势,经分析后得知其存在学生缺乏专业学习兴趣、学习心态浮躁、论文写作实训不足等问题。应从合理引导学生专业学习兴趣,重视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鼓励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调研工作,加强论文写作技能培训等方面着手,提高会计专业毕业生论文的质量。
[关键词]会计学 本科 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是大学本科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会计专业本科教育同样也需要通过毕业论文设计这一实践环节,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掌握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的方法;提高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本文以某高校为例,从近三年毕业论文成绩评定结果以及专业指导教师的普遍工作感受来看,论文质量呈现下降趋势。一方面,我们在不断完善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而另一方面,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却不尽如人意,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状况堪忧。我们希望能通过对毕业论文设计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进而反思,并为提高现代会计本科生的综合素质提出有益的建议。
(一)毕业论文设计现状
该校的本科毕业论文历经审题、下达任务书、开题答辩、撰写初稿、中期检查、定稿答辩几个阶段。最终要求学生提交不少于12000字并通过答辩的论文。一篇毕业论文要经过指导老师、评阅人、答辩组等签字审核。目前该校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程序和环节是比较系统、完善和规范的;程序控制及监督也是到位的。此外,师资队伍也较稳定,职称和学历结构良好;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稳步增长。在毕业论文指导环节,教师的论文指导能力毋庸置疑。
从表1来看,近三年毕业论文质量优良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中等和及格的比率上升较大。教师在论文指导过程中普遍感受到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难度加大,学生难以提交一篇质量较高的论文。这其中存在诸多问题有待探讨。
(二)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专业学习兴趣
我们曾以该校201x届和201x届会计学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在他们的大学二、三年级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只有的学生对会计专业非常感兴趣,而的学生对专业兴趣一般,另外有的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学生对撰写毕业论文的意义和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大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写作仅仅是大学学习的最后阶段,是毕业前的最后冲刺,只是为了完成必要的任务,可以应付了事;谈不上对所学专业的热爱,更不用说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实践环节了。
2.学生学习心态浮躁,论文拼凑、抄袭现象严重
会计学毕业论文8000字 会计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篇九
会计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与构建
论文摘要:会计可持续发展,是会计随着客观事物的持续发展而相应不断地发展。客观事物的发展是永恒的、普遍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发展着,静止是相对的,发展是绝对的。因而会计的发展也是永恒的,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前进过程。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入手,明确了可持续发展会计的定义,分析了现行会计体系与可持续发展的不适应性;探讨了我国可持续发展会计体系的构建以及理论。
论文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会计,理论构建
会计可持续发展不同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主要特征是在会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在会计核算和管理过程中要为经济社会等其他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
一、会计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1)领导重视。各级主管会计工作的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领导,应重视会计可持续发展。从我国改革和建设的要求,以及世界的发展变化看,需要重视会计可持续发展。在当今世界会计界,各国在会计事业持续发展的竞争中,其核心是理论创新。
我国要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需要开拓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会计理论。
(2)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陈旧观念、习惯势力、主观偏见和僵化教条的束缚,反对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破除迷信和盲目崇拜,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于实践、勇于探索,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思想不解放,脱离实际,迷信洋教条,只会使发展停滞甚至倒退。解放思想,从各种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才能焕发青春,振奋精神,永葆创新活力。
(3)转变观念。科学按研究对象一般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哲学和数学,也可简便的划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三个大类。
在我国现实中,还存在着“重理轻文”的现象。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自然科学不能替代哲学社会科学。人们要转变观念,克服“重理轻文”的现象,也要重视包括会计学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
(4)与时俱进。与时俱进的“时”,是客观形势和社会实践,与时俱进是跟着时代发展而全面一起前进。会计面临发展变化的时代,要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与会计环境的变化和会计实践的发展相适应持续发展。
(5)创新发展。会计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管理现代化,需要会计创新。会计创新是会计人员在会计实践过程中的创造性活动。坚持会计创新是会计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会计创新包括各个方面的创新。会计创新要提倡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二)会计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方式
会计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为现实的会计发展。会计怎样发展即会计可持续发展采用怎样的实现方式,基本上有三种方式或三种主张:
(1)引进方式。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为了加快我国会计发展和提高会计水平需要从我国会计的实际情况出发扩大引进,在引进的基础上吸收、消化为我所用,有条件的再进行创新。
(2)自主方式。有人认为,我国会计发展要依靠自己和力量自主来实现。自主方式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从我国会计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相关的规范,发展我国的会计事业。自主方式是历史赋于我们的使命。
会计自主方式的实质是强调要独立自主地发展会计事业,特别要重视开创具有“自主识产权”的会计理论,独立自主研究,开拓核心理论,促进会计事业的不断发展。
(3)主导方式。在我国会计事业发展的实践中,现实的会计发展实现方式,是以自主方式的优势为主包容引进方式的有用之处而形成的主导方式。
在我国的主导方式实际上就是国家主导方式,通过建立相应的政府主导管理型会计模式实施会计的持续发展。在全球化影响下,政府主导管理型会计模式就是建立体现国际化的会计模式,是在建立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会计模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
^v^主导管理型会计模式的建设是一个过程,将在会计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完善。会计发展实现主导方式,有利于建立与会计国际化相结合的中国特色会计,并不断地推进会计的持续资展。
三、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会计理论结构体系
(一)可持续发展会计的目标
可持续发展会计的目标处于可持续发展会计系统的最高层次。利润最大化不再是经济治理的唯一目标,还应包括加强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使用和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调整投资方向,加快科技开发,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产生新的环境消费观念。
(二)可持续发展会计的基本假设
会计主体假设。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是一个独立经济实体。可持续发展会计主体应突破企业主体的范围,延伸到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如何核算、反映企业活动给环境和社会所带来的不利和有利影响是可持续发展会计的重要任务。
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这些假设构成了企业可持续发展会计的时间观。持续经营假设指会计核算以企业的持续性经营为前提,持续经营是可持续发展会计必不可少的假设。可以说,可持续发展假设是可持续发展会计得以建立的基本前提。
(三)可持续发展会计的核算对象
可持续发展会计核算对象相对于传统会计而言要宽广的多。按照与现行企业会计核算关系的密切程度可以将可持续发展会计核算内容划分:为实际构成企业微观经济效益的环境与社会事项和实际不构成企业微观经济效益的环境和社会事项。实际构成企业微观经济效益的环境和社会事项,是指那些已包含在现行会计核算体系中的环境和社会事项。实际不构成企业微观经济效益的环境和社会事项,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会计研究和开发的重点,有助于反映企业经营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
自然资源按其自然属性可分为永恒资源、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对不同性质资源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主要体现在会计确认和计量方面。永恒资源是社会资源,企业使用时不计入企业的成本费用,而应按照其所替代的其他两种资源所隐含的价值,即其“机会成本”,计入企业的潜在收益和社会收益中,同时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增加。
对于人力资源可采用人力资源相关方法处理。由于可持续发展强调代际间的公平,在确认收益和利润时不能使用历史成本原则。因此,在会计计量中应采用公允价值计价。由于各类自然资源可再生性、价值增值性等方面的差异,在确认其公允价值时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计量方法。如市场价值法、人力资本法、防护费用法、重置成本法、影子价格法、机会成本法等。
(五)可持续发展会计的账务处理
对于企业会计已经实际核算的环境和人力资源事项,可按照现有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进行核算。在账户设置方面,可在现有会计科目下设二级科目来反映环境和社会责任方面的事项。如企业购入的排污设备,可在“固定资产环保设备”中核算;与环境有关的或有负债,可在“或有负债一环境”中反映;环境治理费用可在“治理费用一环境治理费用”中核算;与人力资源有关的会计处理,可以借鉴西方国家有关方法进行,并在表附注中说明;对于没有实际核算的事项,要增加一些科目,如环境成本、环境受益、社会成本、社会收益等。
(六)可持续发展会计的业绩评价体系
为了形成全面的指标体系反映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除了日常的核算指标外,还应加入一些新的衡量指标。这些指标包括反映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指标以及反映发展权公平状态的指标、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承载能力的指标等。
会计学毕业论文8000字 会计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篇十
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社会公众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财政管理改革的深入,预算会计制度的诸多问题和局限性逐渐产生和显现出来。公共财政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绩效预算实施的必要条件,建立完善的财政信息系统,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财政信息;运用绩效预算的科学管理工具和方法促进绩效预算的实施进程,才能提高绩效预算的决策和执行效率。
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问题分析;改革
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基本体系由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构成。现行的预算会计只是核算、反映和监督政府及行政事业单位以预算执行为中心的各项财政资金收支活动的专业会计,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预算会计的基本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社会公众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财政管理改革的深入,预算会计制度的诸多问题和局限性逐渐产生和显现出来。
(一)相关研究综述
(二)相关概念
1、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会计工作领域的规范性方针和工作指南。当前对会计准则的划分有不同的依据和标准,其中采用最多的是以使用单位的经营特性来进行划分,通常分为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会计准则也是规范会计信息记录和披露的系统文件,其存在的目的在于使会计核算变得真实可信同时又是标准一致的从而便于使用。
2、预算会计准则体系预算会计制定的目的是为社会非盈利机构的会计信息管理提供一套完整的规则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预算会计准则体系是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国家非盈利组织进行财务核算的会计规范。
1、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使用的方法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使用的是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方法,在收付实现制会计制度下,可以通过提前或延迟现金支付来人为地操纵各年度的支出,同时也不能将资本性成本在使用年限内进行摊销。这使得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很难客观、准确地反映出来,与绩效预算的注重效率和效果以及财政透明性不相适应。收付实现制对于推行绩效预算制度改革是存在一些局限性。
2、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局限性
(1)财政支出只包括以现金实际支付的部分。不能反映那些当期虽已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部分,许多承担的现实债务不能得到反映,不利于防范财政风险。
(2)不利于正确处理年终结转事项。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各级财政部门经常出现预算已安排,但由于各种原因当年无法支出而不得不作为年终结余处理,从而出现年终结余虚增的现象。
(3)造成人为操作的问题。它可以通过提前或延迟支付现金,人为地操纵各年度的支出,同时,也不能将资本性项目的购买成本在使用年限内进行分摊。
(4)没有核算和反映政府的固定资产,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也不计提折旧。从报表上无法反映固定资产净值情况,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背离,报表价值量的汇总没有任何意义,同时也不利于准确地反映行政单位政务成本情况,不利于考核政绩。
(5)只将政府参股反映为当期的财政支出。没有对国有股权和有价证券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国有资本运营状况没有全面反映,不利于考核国有资本运营绩效。
1、计划与绩效预算。计划与绩效预算,目的是对政府活动的产出成本予以衡量。在这种预算制度中,公共部门的产出与投入都受到重视。换言之,比较重视效率性。这种预算制度是由于政府公共部门追求效率产生的,也就是说是在投入—产出工具的推动下产生的。
2、设计、计划和预算制度。这种预算制度的雏形是1924年的通用汽车公司的一种管理制度。设计—计划预算制度的基本内涵是:在设计阶段,预算编制者寻求的是确认目前与未来组织之目标,以及对达成这些目标的各种可能途径作出评估;在计划阶段,预算编制人员将设计阶段所提出建议加以整合,并根据优先顺序形成各种计划,以备组织中不同层级进行决策制定时用;最后一个阶段即预算阶段,它的任务是通过工作分配和相应的资源分配,将每一个年度计划转化为一系列具体的年度活动。
3、零基预算是将每年的预算,从“零”的基准开始,不局限于上年度或以前年度预算数字的高低,重新审视其业务活动,决定其优先级,并根据成本—效益的分析,就下年度预算做出最适当的安排。由于决策技术的发展使得零基预算在个人决策时显得简单和有效,因此零基预算主要应用于小规模的组织决策,在地方政府层面上零基预算得到了发展和广泛应用。
第一,绩效预算管理工具改进了政府预算部门公共服务的方法与技能。绩效预算分析工具的实行带来了一系列以结果绩效为本的管理措施的运用。预算部门围绕其绩效战略进行绩效管理,采用目标管理、全面标杆管理等手段,强化政府对顾客(公民)的责任;增加顾客选择的机会,尊重顾客选择的权利,调查和审视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的要求和满意程度,让顾客参与管理;实行战略资源控制和成本核算,建立以结果导向为基础的公共预算制度,实行绩效审计和反馈与财政预算拨款挂钩。
第二,绩效预算分析工具提高了公共预算的效率,产生良好的绩效预算执行效果。现代化的绩效预算制度要求决策者必须专业化,顾客(公民)不会仅仅因为政府公务员的权威而信任,而是更因为政府公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而维护其服务,接受政府的预算决策。利用不断创新的绩效预算分析工具可以提高决策者的决策水平,使其更加专业化。专业化的决策提高了决策的效率,也使实现预算结果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
1、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方法应用在绩效预算中,其分级实施将促进信息在组织层级之间的上下流动,提高决策效率。与传统的绩效预算评估方法相比,分级实施平衡计分卡更能促进绩效预算部门内部各组织之间的良好沟通。而且在公共绩效预算部门,要达到绩效目标,经常要跨越各层次和各服务部门,分级实施平衡计分卡技术能够促进内部协调。
2、全面标杆管理全面标杆管理在绩效预算中应用,其核心是给公共预算决策者提供一个恰当的方法途径,通过对领先部门的管理学习对比,提高本部门的管理流程和效率。在绩效预算中全面标杆管理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在学习和引进了其他机构或私营部门的一些较好的做法后,会自觉主动地找出自己与之相比较显现出来的不足,从而缩短差距。首先,对公共预算部门的组织绩效而言保证组织活动方向的正确。
采用标杆管理,借鉴其他组织如何进行决策、如何配备组织人员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可以尽可能地做到最优决策,从而保证方向的正确。其次,在保证组织活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推行标杆管理可使组织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浪费。再次,采用标杆管理可使部门绩效得到提高,有效实现组织的绩效预算战略目标。标杆管理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引进并严格但非僵化地遵循一系列的程序。程序是工作不断反复的一种机制。组织工作人员能通过对业务处理中存在的显在或潜在的程序的认识,作出预测、保护程序,有效地处理业务。
公共财政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绩效预算实施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也就不可能推进绩效预算,绩效预算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前提的预算制度;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对绩效预算的实施至关重要,绩效预算要求项目成本衡量准确,要求反映政府活动成本充分和完整,这些都需要财政信息完全充分,只有建立完善的财政信息系统,才能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财政信息;绩效预算的科学管理工具和方法能够促进绩效预算的实施进程,同时提高绩效预算的决策和执行效率,也能够通过反馈进行正向激励;绩效预算的实施要求有一支能熟悉制度框架、了解政策内涵并运用现代化手段处理业务的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队伍。
[1]王德祥。美国新绩效预算改革及其对我国公共财政建设的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12)。
[2]刘群,邱锦异。浅议项目绩效预算[j]。现代商业,2008(23)。
[3]孙达男,宋良荣。科研项目绩效预算管理探讨[j]。商业时代,2007(6)。
会计学毕业论文8000字 会计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篇十一
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一:高校会计信息系统流程再造研究
该系统通过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与所处环境,使高校的运作更加迅速有利。
【关键词】高校;会计信息系统;流程再造
一、引言
可续有效地会计流程能够改善高校的运营管理。
网络信息技术的提高赋予了信息系统的更新改革更多的可能性。
本文通过流程再造方法与个别案例分析,使会计信息系统更加合理化、高效化。
(一)高校主要流程及其相互关系
不同行业有不同的需求和目标,这导致企业的会计流程差异化比较显著。
笔者在此基于系统论与信息论的理论对企业的会计流程做出如下划分:业务、信息以及管理流程。
1.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是指一系列为了实现企业组织短期和长期目标而进行的业务活动。
高校通过教学科研活动来实现其目标,例如:培养更多的人才,研发更先进的技术。
业务流程还能够进行如下划分:获取流程或支付流程、转换流程。
(1)获取/支付流程。
获取/支付流程包含三个内容,首先是获取企业必需的并且负担得起的资源;其次是支付该所需资源;最后是对该资源进行维护管理。
(2)转换流程。
转换流程是指合理地支出将所得资源用以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
高校的转换流程包括:学生转换流程;人才转换流程;资产转换流程;科研成果转换流程。
(3)产出/收款流程。
产出流程作为高校的主体,它的目的在于按时高标准的完成既定的教学、科研任务,为社会培养出所需的高素质人才;高校下属的公司属于收款流程,其职能在于向客户售卖产品和服务,并且及时收回应收账款。
2.管理流程。
管理流程指在业务流程和会计流程的基础上,对高校的活动进行规划和评价。
主要包含如下4个流程:(1)决策流程。
高校领导明确高校的发展目标,并确定实现目标的方案。
(2)预算流程。
高校根据发展目标制定预算。
制定预算切忌好高骛远,高校应该以教学科研为重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控制流程。
控制流程有两部分:预算控制、业务控制。
预算控制即依据“收入和支出变动相一致”原则,并按照重要性和紧迫性原则来对预算进行合理的调整。
业务控制指管理者通过比较、分析和评价不同的业务流程以实现高校的目标。
(4)评价流程。
高校管理者根据对高校的办学成果以及各方面进行的工作结果进行评价,进而修改原来的计划、目标或者期望值。
3.会计流程。
会计流程指的是按照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借助信息化技术对企业组织各方面的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总结,并且对其进行优化,最后形成一个更加适合该企业组织运营的流程。
会计流程主要有三个流程:数据采集流程、信息加工与存储流程、信息输出流程。
(1)数据采集流程。
此流程是会计流程的起始流程,向信息处理流程提供所需的数据,为信息处理流程的进行奠定了基础。
*获取/支付流程的数据如教职工和学生人数;高校的各类收入;高校的各类资产等。
*转换流程的数据转换流程即将高校所得的收入进行各方面的支出。
*产出/收款流程产出流程的数据主要指高校的教学水平、师资力量、毕业生人数、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能力、高校科学技术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等等。
收款流程的数据有高校学生的学费、科研工作所得经费、应收款项等等。
(2)信息加工、存储流程。
信息加工流程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编码、分类、计算、分析等);信息存储流程包括传递流程、存储流程和查询流程等。
(3)信息输出流程。
信息输出流程极其重要,因为其反映了业务流程已经发生的和将要发展的趋势并且影响了管理流程的及时性和发挥性。
信息输出内容以账簿、记账凭证为依据,编制成报表提交给上级部门。
4.三类流程之间的关系分析。
会计信息系统共有3大流程:业务流程、会计流程、管理流程。
这三大流程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共同致力于达成高校既定的战略目标。
高校的业务流程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形成,所产生的信息将传递给会计流程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再提供给管理流程,即管理者利用信息进行规划评价。
(二)实现业务活动的实时集中控制
会计凭证指对已经发生的业务原始凭证进行审核,编制记账凭证,并登记到系统中以备之后所需。
现在的会计流程只强调事后控制,没有实行事前和事中控制。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流程再造要加强事前的监控管理和事中应急的准备措施。
共享数据库作为高校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处理流程的重中之重,指的是把全部和业务相关的信息存储于共享数据库。
借助探测器从共享数据库中提取业务事件的信息并传递给共享数据库。
控制器负责管控业务时间。
会计平台实时处理业务事件的信息和启动凭证模板进行账务处理。
报告工具则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实时的信息报告。
(三)将控制机制嵌入会计流程
会计学毕业论文8000字 会计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篇十二
中专会计电算法教学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在会计工作实践中必不可少,必须学好记牢。根据会计岗位职责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有针对性地结合会计电算化工作实际,多接触具体案例,反复练习,熟能生巧,只有这样,当走上实际工作岗位时就能迅速掌握其工作要领,在会计电算化岗位上做出成绩。
案例教学是当前中专层次的学校会计专业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模式。会计电算课堂教学内容不仅涵盖会计软件的熟练应用,同时也涉及到单位日常账务的处理过程。当开展案例教学时,如讲《会计电算化》时,精心设计课件着重通过整套的实务例题带领学生系统地学习电算化中的整个总账模块、固定资产模块、工资模块、购销存模块、ufo报表。案例教学时采用的电算化实训题,要求学生多练习手工做账,练习独立完成整套账的分录及报表制作,案例教学可使学生清楚做账前及对整套账的账务流程清晰,有效地联系手工账与电算化之间的程序差别,教会学生手工实训和与电算化实训有无缝衔接。大多数中专学校之所以采取的会计案例教学法,不仅重视理论教学环节,而且重视实践教学的各个部分。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实战”的感觉,激发学生对会计电算化开展思考和动手等实际操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充分调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善于思维、勇于实践。采取电算化会计案例教学模式,学生可以体会到担任不同操作员,全程完成一套账的任务的成就感。不仅可以磨炼学生之间的分协作能力,还可以锻练同学们的团队精神。
会计电算化教学应多采用案例开展教学活动。案例教学应再现用计算机替换手工做账事例。如在案例教学课件中应设置会计软件的演示、模块操作两个模块,演示操作是对课程中有关软件操作要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的虚拟特性,演示系统原始状况的设置、总账模块的设置。案例教学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真实的实验机会,能亲身感受实例教学带来的真实学习过程。学生通过实例体验和亲身经历上机操作实践,不仅能加深学生会计电算化学习效果,实例教学对学生产生的印象十分深刻。能很好地让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知识和技能。
以下以东莞大华有限公司财会运行中20xx年1月份会计电算化案例开展教学活动,具体数据受篇幅的限制明细本文未列,但是其全部详细资料发放到每一个学生手中。介绍:
(1)系统管理:
1)增加操作员;
2)建账;
3)编码方案;
4)操作员权限。
(2)系统初始化:
1)部门档案;
2)职员档案;
3)客户分类;
4)客户档案;
5)供应商分类;
6)供应商档案;
7)外币种类;
8)结算方式;
9)会计科目及初期余额;
10)凭证类别;
11)应收账款初余额明细;
12)其他应收款初余额明细;
13)应付账款期初余额明细。
(3)日常工作:企业1月份经济及会计分录如下(由苏念奴制):
1)20xx年1月5日业务;
2)20xx年1月10日经济业务;
3)20xx年1月16日发生的经济业务;
4)20xx年1月31日经济业务。
中专学校财会专业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目标就是将来在走上会计电算化岗位并胜任该岗位工作。这实现这一目标,财会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必须明确专业学习方向,提前在校学好并掌握会计电算知识。为了达到这一学习目标,课任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将来工作岗位的实际,准备足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案例,为正常开展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准备素材。教师必须清楚让每一名学生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相关技术技能,是每名中专财会专业学生不二选择。正因为如此,学校要为财会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和专业工作出路进行谋划工作。要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寻找如何结合岗位工作实际,强化中专学生会计电算化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的案例教学活动。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制订科学计划,为学生提供相当长的实习机会到企业财务部开展实习和见习活动,完成实习和见习计划任务。二是在校建立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将现实中的企业财务工作模块设计成实验演示课件,供学生练习使用。
1.课堂教学离不开案例。课任教师应根据中专会计专业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目的精选一批典型的教学案例,成功的案例积累必是课任教师亲自参加社会上具体单位的实际会计工作经历所总结出来的符合社会实际的教学案,同时课任教师还可以搜集各方面的资料完备课堂所需要的各种形式的教学课件。课任教师也可以借鉴其他学校和相关教师成功的经验,归纳出课任教师自身具有特色的案例。
2.会计电算化案例同样需要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室来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因为只有在多媒体教室才能更好地应用声、光、电和银幕来充分展示会计电算化整个运行过程。教师所采用的多种教学手段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要从全方位,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象生动地演示各种会计电算化实用软件的操作过程及方法,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3.创造条件让学在实验室上机练习的课时数增加。课任教师必须为学生在实验室上机练习做好相关内容的讲解工作。在学生模拟练习时尽可能按排足够的指导教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单独经历一套或几套会计资料从原始的会计凭证的录入、过账直至报表的产生整个流程。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全面地掌握会计软件在实际应用时的操作方法,为将来掌握更多的会计软件的使用方法积累经验。这就是会计工作岗前针对性强的仿真演练。
4.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不断深入,目前出售的会计电算化软件都带有具体的内容说明、操作方法的现场演示、疑难解答等帮助性的辅助文件,基于现代都普遍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学生很容易通过自学就可以完全掌握其相关核心技术。为学生岗前训练提供了可能,即使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也不缺其能力。
5.会计电算化应用考试必须通过上机考试,在筹划会计电算化考试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从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全面规划,以保证每位学生都能通过会计电算化考试最终检验从最初的初始化到凭证的录入到报表的生成整个过程,以此来检测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是否理想。
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企业会计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目前中专会计专业必修专业课之一。随着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对中专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结合会计岗位工作的需要培养学生的会计电算化应用技能是非常必要的。所以,中专对会计电算化岗位实践教学的探索是每一位会计电算化课任教师一项常态化的工作。
会计学毕业论文8000字 会计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篇十三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稳步发展,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会计学专业也出现了快速发展,加上我国高校实行的扩招政策进一步加速了会计学专业学生的集聚,而近年来“会计信息化”的普及也加速了社会对普通会计职位需求的大幅萎缩,使得国内大量普通财会人员始终在低端市场中徘徊,以致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其就业的供需矛盾显得尤为突出。但从财会的高端市场来看,市场需求很大、缺口也很大,主要体现在国际性、专业性的高级财会人才匮乏,尤其是涉外会计、高级财务经理、财务总监,甚至出现高薪难觅的现象,且未来一段时间内高层次财会人员和国际注册会计师的缺口会越来越明显,虽然财会类高端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有很大缺口,财会人员有很大发展空间,但均要求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会运用所学知识,且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尚的个人品格;具备一定的管理者素质和一定的领导能力与主动性;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职业判断能力。所以,作为财会人才供给方的高校,应该按照市场供需规律来重新审视目前财会类人才市场现状,认知财会市场已形成的共识,多听取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的就业心得和对该专业培养人才的看法与建议,对财会类学生的培养模式等进行重新定位。
问卷调查的初衷源自于本校会计专业毕业答辩中为了解毕业生对专业的学习状况,要求学生匿名写下四年中的感受或建议,结果与初始预期相差甚远,于是笔者决定做进一步详细调查。
(一)调查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的设计主要围绕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在学生基本情况、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监督、教学效果、师资情况和对会计专业的认知八个方面展开。问卷调查的目的一方面是从学生的角度来了解当前会计专业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调查分析兰州理工大学会计学专业和当地其他学校会计专业培养模式、方案等方面的差异,旨在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改进。为提高测度项的信度和效度,在大规模调查之前进行了小组个人访谈和问卷前测,共选取12位大四会计专业学生和三位任课老师跟踪设计问卷,评价内容效度,根据反馈意见不断修正调查问卷,最后确定29个项目为此次调查内容。
(二)样本选取 为了达到调研目的,共发放400份调研问卷,发放对象为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的会计学专业2012级毕业生。收回的有效问卷为376份,有效回复率为94%。其中:兰州交通大学(后称交大)145份、西北师范大学(后称师大)114份,兰州理工工大(后称理工大)117份,分别占、和。其中:男生192人,女生182人,分别占和。
此次设计的调查报告以定性指标为主,分析使用建立列联表进行。共有29个调查项目,所以进行了29次列联分析,样本数据均通过列联分析的卡方检验,样本分析有效。
(一)专业选择分析 如图1所示,选择会计专业的普遍原因是工作好找、稳定(45%)和会计能学到真东西(30%)。从单个学校分析,交大和理工大两个工科院校与师范类院校学生间的差异明显。理工大和交大学生首选就业的难易,再考虑其他因素,而师大学生更加注重先知识储备,后实践应用。同时,理工大的学生比交大和师大的学生目的性更强,受外界干扰较少,比较理性。这可能是由于理工大实行的是工商管理大类招生,在大三再细分专业的制度造成的。从性别角度分析,女生在选择专业上更受家人意见的左右。
(二)培养目标分析 关于培养目标的定位,调查主体——大四毕业生最有发言权。为此设计了四个小题,学生认为培养目标应该是什么、本校现有培养目标偏重于什么、是否合理、存在什么问题、通过学习想要达到的终极目标是什么。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1)培养目标应该是什么。学生普遍认为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应用型人才(40%)和专业型人才(30%)。这一调查结果和理论界倡导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有较大的出入。从单个学校分析,理工大学生对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远不及交大和师大。从性别角度分析,在应用型和专业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选择上男女生差异不明显,但男生更倾向于复合型和研究型人才的培养。
(2)现有培养目标是否合理。学生对现有培养目标的满意度不是特别高:较合理(60%)不合理、很不合理(30%)很合理(10%),尤其是理工大,其不合理和很不合理的比例是三校中最高的,很合理是三校中最低的。男生中,很合理和很不合理的比例都略高于女生。说明男生更有主见,女生更中庸。
(3)现有培养目标存在的问题。学生认为现有培养目标的问题首先是培养目标的单一化,其次是培养目标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从单个学校分析,理工大与其他两个学校的差异较大,首先,理工大仅有3%选择了培养目标不存在问题,而交大和师大高达13%和19%;其次,理工大有60%的学生认为培养目标过于单一,是交大和师大的近2倍;再次不合理之处理工大认为主要是不满足社会的需要,而交大和师大反映为不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从性别角度分析,男同学在培养目标不符合时代的发展和不满足社会的需要两方面比女生反映更加强烈。
(4)终极目标。通过会计专业的学习,学生普遍想达到的终极目标为企业财务总监(46%)和注册会计师(32%)。从学校角度看,交大和理工大的学生选择相近,都想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决策;但理工大在专业理论知识深造的要求方面远不及师大学生的要求。从性别角度分析,女生更加热衷于财务总监和注册会计师职业,做理论专家和其他职业选择的女生明显低于男生。
(三)教学模式分析 具体如图3所示。
(1)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总体上对现有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较低,问题包括业务实践不足(48%)和理论与实践脱节(27%)等,三个学校的选项顺序无差别,仅仅是比例的高低。理工大学生更加注重业务实践,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在实战操练中,对上课期间师生的互动并不是太重视或较满意。从性别角度,男同学更加注重实践的训练和师生的互动。 (2)教学模式的选择。比较适宜的教学模式应该为会计实践为主(44%)学生参与为主(25%)的理论学习为主(16%)教师讲授为主(15%)。三个学校中,交大和理工大的学生十分注重会计实践,理工大尤其突出。另外,师大和交大的学生还十分注重学生的参与和理论知识的讲授。
(四)教学内容分析
(1)专业课开设时间(见图4)。因为理工大在二年级末才真正分专业,90%左右的专业课需要在一年半之内完成,在实际的`授课中发现专业课程安排紧、衔接不及等问题。此次设计这个调查项的目的一是了解理工大学生对专业课开设时间的期望,二是了解同类院校的情形。从调查分析中可以看出,三个学校在专业课程的开设上区别不大,都期望在大一和大二大面积开设,师大和交大还期望在大三开设一些专业课;而理工大51%的学生期望在大一开设(交大和师大平均35%),还有43%期望在大二开设(交大和师大平均40%),说明理工大专业课程开设有些晚。
(2)教学计划的了解(见图4)。学生普遍的现状为很少了解和比较了解。工大尤甚,很少了解(50%)和比较了解(40%)的学生占到总数的90%,仅有3%的学生非常了解教学计划,师大和交大平均高达16%。
(3)专业知识侧重点(见图4)。此选项各学校间稍有差异。交大学生认为自己所学的知识点侧重于会计处理技巧突出,占到42%;师大则个性不是十分的明显,学生认为除财务分析掌握较少以外,其余四项差不多;理工大则认为掌握最好的不是会计处理技巧,而是会计管理,占33%比例。可以看出,理工大学生掌握更好的是理论知识,包括会计管理理论、注册会计师知识,但对于会计处理技巧、财务分析、公司理财等实务训练不够。
(4)基础课程比重(见图4)。专业基础课程的比重调查显示:适中(51%)偏小(34%)偏大(10%)不适合(5%)。三个学校比较来看,适合程度较高的是交大达60%,师大和理工大差异不大,分别为48%和45%,但理工大的偏小程度较高,达46%,偏大的比例较其他两个学校相比较较低。
(5)考查课程(见图4)。总体上,学生对考查课目前的授课模式不甚满意,期望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有所改变,否则可以考虑较少考查课的设置。交大和工大首选的都是应改变教学模式,比例分别是44%和50%,师大则认为应减少课时以专题形式(35%)并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33%)。从对考查课的重视程度来看,理工大学生更加重视一些。相对而言,女同学对改变教学模式的期望较高,男同学对减少考查课的期望更高。
(6)实践课程(见图5)。学生普遍希望实践课程应该以学生动手为主、老师讲授为辅,其次再考虑学生认真执行,尤其在交大和理工大最为突出。而且在理工大对老师讲授和计算机替代均不太赞同,这个也是和其他两个院校明显不同的。
(7)在校期间实习的侧重点(见图5)。学生普遍认为在校期间的实习首先是提高会计实践操作能力。但三个学校对于次要侧重点的选择稍有差异。交大认为次要的是工作经验的积累,理工大认为次要的是各方面能力的锻炼,师大认为这两方面都比较重要。
(五)会计专业学习感受分析 会计专业学习了四年,在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刻,到底学习的效果如何,此次调研涉及了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今后的打算以及以后需要补充的方面。
(1)专业学习获得的最强能力(见图6)。总体上,记账能力、专业知识掌握、分析问题能力尚可,但计算机应用、专业外语以及应对问题的能力较差。学校之间差距较明显,交大和师大反映出记账能力较强,其次专业知识的掌握、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强,尤其师大还反映出计算机和专业外语水平较高,但应对问题的能力较弱。工大反映出基础知识点掌握较好,但记账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次之,专业外语在三个学校中表现最差。但两个理工科院校相对来说学生应对问题的能力较强。
(2)最缺乏的专业能力(见图6)。学生普遍认为最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理工大较其他两个学校的差异性稍明显,学生十分重视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分别占到66%和22%,对专业知识和财务分析能力的需求并不高,反过来可以说在这两方面掌握的较好。男同学认为专业知识能力缺乏,女生更注重财务分析能力的培养。
(3)四年后对该专业的评价(见图7)。总体上看,大家基本都不后悔当初选择该专业。三个学校相比,更加坚定信心在该专业发展的是交大的学生,但学生之间观点差异较大,没有感觉的、后悔过的比例都较大。工大学生虽然要在该专业大力发展的比例较高,但认为在该专业上所学不够的比例也最高,后悔和没感觉的比例也是最低的。反而,后悔最明显的是师大学生。女同学经过四年的学习之后态度要比男同学坚定。
(4)在本行业的发展(见图7)。学生普遍是想参与会计系统的管理工作(53%),其他三个选项差异不大。理工大学生相对在今后行业发展中更加愿意选择更具挑战性的工作。
(5)会计职业将来的打算(见图7)。总体上看,大家都是希望在该专业上继续大发展,即使没有选择继续大发展的,也是走一步算一步,而不是转行或干脆什么都不知道。三个学校相比,工大的学生显得更加乐观和积极,而师大相对较为消极。
通过以上列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性别上看女同学要比男同学更理性,男同学比女同学更具挑战性。二是一个学校的主导思想或培养目标对学生影响十分深远。如理工大和交大属于综合性理工科院校,师大属于综合性师范类院校,两类院校的学生对待会计学科的态度差异性十分明显,工科院校的学生个性十分鲜明,都十分注重今后工作的适应性。反之,师范类学生比较中庸,更多属于研究型和学习型。三是对专业的认知程度高的学生今后学习的目标性更强。如理工大是在二年工商大类学习后再进行专业的选择,相对其他两所院校来看,专业的选择比较理性,更具自主性。但这种二次选择模式的弊端也十分明显,专业课程开设太晚,实践经验十分有限。在此说明的是,在专业选择上,应充分吸纳信息,多方面了解拟申报专业,保持兴趣的第一位。四是课程设置对学生能力提升影响深远,如理工大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较为集中,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比较满意,包括毕业论文的写作。但在会计实践等动手操作方面显得较弱,英语应用水平较低,学生很不满意,也显得十分期待。五是培养目标的确立应该来自于实践。赵峰(2010)研究发现,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社会、国家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要既“通”又“专”、既“应用”又“研究”、既“素质”又“技能”。通过调研发现,学生对“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并不十分认可,而以应用型为主,专业性为辅。这说明“复合型”模式是对财务人员的最高境界的要求,在大学本科的专业基础培养阶段很难实现。六是应用型为主、专业型为辅的培养目标的实现,一方面要调整教学大纲,开设专业课的时间更多集中于大一和大二,主要进行基础课程,大三主要进行提升性课程的开设,大四进行实践类课程和毕业论文的撰写,论文的撰写不但不能出现松懈而且要加强。在专业课程上,加大财务决策和注册会计师执业技能的课程比重,或者设置该类方向。另一方面针对目前学生比较满意专业基础知识的储备,但不满意知识应用的状况,应更加注重教学模式的改变,加大课堂上师生的互动,老师一方面要启发式教学,同时要不断提升自己,更新新知识、新观点;实务课程以学生主动为主,但不能缺乏老师的指导;毕业实习要落到实处。
会计学毕业论文8000字 会计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篇十四
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因素越来越多,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成为企业管理中越来越重要的内容。本文围绕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介绍了两者的概念以及两者的区别和联系,重点分析了企业强化内部控制,加强风险防范的建议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正越来越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强化内部控制,有效管控企业风险对于提升企业科学化管理水平,有效规避企业运营中的不确定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不少企业在管理中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控工作不到位,正是由于风险管理的薄弱,常常致使企业日常运营受到影响,甚至面临困境。早在2006年,^v^就已经制定了相应的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指引的制定对于推动企业风险管理、建立完善企业风险长效管控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财政部也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企业风险评估的程序提出了具体要求。但是在实际管理中,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依旧存在着不少问题,同时对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协调关系也难以理顺,制约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效率。
风险管理指的是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管理者对于可能会遇到的各种不确定及风险因素及时进行有效的识别、分析和评估,并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监督的整个过程,它要求企业以尽量低的成本来确保企业的运营安全,规避风险。
内部控制则是企业管理者以专业控制作为管理基础,依靠建立全面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确定关键控制点并通过流程的形式来直观地表达企业生产运营过程的一系列管理规范,以此来确保企业实现有效管理、防范风险。对企业来讲,企业内部控制包含了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监管控制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内部控制跟风险管理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范畴,在企业实际的管理运营中,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都属于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内部控制跟风险管理之间存在着区别,目标、作用以及环境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区别。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就是及时识别和发现企业风险,并防止风险对于企业正常生产运营的影响,而内部控制则是通过规范化操作,对目标的制定过程进行科学评价,通过事中及事后控制来确保企业目标的实施。风险管理注重风险防范,将机会风险作为资源加以转化利用,并避免风险对企业的影响,而内部控制强调企业的遵循性控制活动,防范管理层的决策风险。
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在组成要素上有着较大的重合,都包含了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监管控制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内部控制跟风险管理之间具有不可分离的内在关联关系。
首先,内部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有效规避风险,假若企业风险不能够有效规避那么企业的内部控制效果就难以保障。同时,不管是企业风险管理还是企业内部控制,都需要企业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在实施的主体上两者是一致的,与此同时,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以及实施过程也是一直的。实施风险管理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内部控制的过程,两者之间有着协调一致性。
会计学毕业论文8000字 会计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篇十五
摘要:企业会计学作为财会类专业自考科目,具有应用性强、务实性强的特点,该课程强调实际操作和知识综合应用,老师在课堂讲授的理论、技能和方法等知识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最终完成,但目前,企业会计学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分析了企业会计学的教学现状,并对实践教学方法进行的分析。
关键词:自考企业 会计学 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会计是很重要的岗位,是企业搞好管理的很重要环节;好的会计,不仅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信息、依据和策略,还能为企业打通经营渠道,为领导疏通关系,从而保证领导顺利经营,同时还能够为企业节约税金及费用,防止企业资源的无谓流失。因此,会计人员,不但应当熟练掌握会计法和会计知识,还应当熟练地操作会计实务,进行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学是财会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财会专业学生走向财会工作的本钱,只有打好结实的基础才能胜任会计工作。但是为了提高自考通过率,企业会计学课程的学习基本上为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教学几乎为空白。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效果必然是不理想的。
1.对于一些先修课程未能学透。在会计教学中的多门课程一般都是顺序进行的,存在一定的连贯性。如果学生先修课程基础不牢,在学习后续课程时往往会力不从心。尤其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如果先修课程《基础会计》与自考课程《企业会计学》的学习实间间隔偏大,这往往会造成在学习《企业会计学》时不知所措。此外,在学习《基础会计》时,只求一知半解,求职欲望不够强烈。
3.学生对自考的认识不到位。学生自愿报名参加自考,但是参加自考之后,学习的积极性并未提升,甚至出现很多弃考的现象。这是因为自考生在象牙塔中生活的太安逸,不知道社会的残酷,不能清楚地认识到自考的意义。故而只满足于技能的提升,对于理论知识不屑一顾,如此种种都反映出学生对自考的认识不到位。
4.社会各界对自考的重视程度不足。这主要体现在自考毕业生的就业层面。有研究表明,自考毕业生就业率不高,造成自考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大众认可度低、文化偏见。在一些招聘简章中明确标明要求应聘者为统招学历,不是很认可自考学历。这是因为人们认为,自考生是未能走上统招路的学生,这些学生综合素质较低。
1.教师层面:
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考生的生源一般来说较差,学习不主动,上课不专心听讲,管理不到位的话,易出现懒散的状态。在企业会计学教学过程中,我喜欢和同学们打成一片,让他们在喜欢上这门课之前,首先喜欢上自己,我认为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也是实现教学模式从“传授”向“引导”转变的重要一环。
提升学生自考的信心。在毕业之际有很多学生不想参加自考,觉得自己底子差,再怎么样努力也不会自考成功。针对这种现象,我一般会和他们一一交流,尽量做到斩草除根。此外,我还认真研究考试大纲,讲透历年考试真题,将每章的重难点与真题对应,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增加其自考必胜的信心。
2.学校层面:
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学校应该建立互动式、案例式、模拟式教学模式,老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应以现实中的企业作为案例,使学生了解企业的相关业务,增强学生对企业业务的感性认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让学生教育学生。挑选自考成功,并且获得不错工作的学生来校为学弟学妹们加油打气,正所谓“事实胜于雄辩”,举办此类活动能使学生心中产生艳羡之情,思考自己的大学学习状态是否偏离了自己的目标,向优秀的人看齐。我相信参加活动之后大多数学生会为了能够拥有好的工作,提升自身价值而踊跃加入到自考行列。
3.社会层面:更新用人观念。用人单位要树立正确的用人观。作为用人单位首先要消除对自考生的偏见与岐视。很多企业在招聘雇员时在招聘启示上明确表示只接收全日制普通本科毕业生,深入调查发现,并不是自考毕业生的能力无法胜任所需的岗位,而是雇主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学历文凭无法认可,这就是典型的学历歧视。与性别歧视、地域歧视、户籍歧视和形象歧视有着共同根源和成因的自考毕业生学历歧视同样也是社会偏见的蔓延。学者认为,用人单位对自考生的偏见和歧视实际上是一种非智力壁全。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种非智力壁全会给经济行为主体人增加经济成本,降低经济企业的生产效率,使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缺乏活力。因此,用人单位在招聘应届毕业生过程中,在岗位进行详细的需求之后,根据求职者的能力大小和能力匹配度来决定是否录用求职者,消除对自考毕业生的学历歧视。
总之,自考毕业生是否能够顺利就业,不仅取决于自考生自身的能力和态度,还与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密切相关。
会计学毕业论文8000字 会计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篇十六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中国的会计环境必然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会计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研究和揭示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制约影响,对于中国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会计环境的基础理论,分别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角度分析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制约和影响,进而阐述中国会计环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深入探讨了解决中国会计环境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会计环境;会计;影响;会计理论与实务
会计环境指会计在处理单位或部门可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时所面对的特定时间和空间,亦即存在的客观条件与外在因素。一方面,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的,又在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中随之发展变化,可以说,会计的发展永远离不开其所处的会计环境。另一方面,只有了解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方式,才能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指导中国目前会计改革的发展方向,以免使会计改革误入歧途。
一、会计外部环境对会计的影响
1.经济环境对会计的影响。经济环境是直接影响会计发展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会计理论的形成、会计制度的制定及会计实务的发展,其根源在于会计环境中的经济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同的社会经济结构对会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结构的组成和发展重点各不相同,体现了不同的经济结构特征经济结构的特征直接影响着会计的内容及其处理方法。第二,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会计的发展水平。经济越发达,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要求也就越为高。
2.政治环境对会计的影响。国家的政治制度约束着会计组织制度建设、会计理论研究、会计教育。第一,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决定了会计的不同模式。政治制度的变革与发展必然引起会计相应的变革和发展,任何一种社会制度均要求会计首先为本制度服务。第二,政府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决定了不同时期会计工作的特征。
3.科技环境对会计的影响。科学技术也为会计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基础。第一,先进科技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就可能改变企业的生产方式、工艺流程和经营方式,进而引起企业成本结构和消耗水平等多方面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会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必然引起企业会计工作重点和方式的变化。第二,科学技术为会计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随着科技的进步,会计手段和会计技术也不断得以进步,从而有助于提高企业会计工作的效率和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有用性。
4.教育环境对会计的影响。第一,社会尊重知识的程度对会计的影响。这方面决定着会计思想水平和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决定着对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第二,计量工具、书写工具对会计表达方式、方法的影响。在经济飞跃向前发展中,必有先进的生产工具产生并促进其发展。从会计发展史来看,计量工具、书写工具越先进,会计信息反映得越完整、及时。
二、会计内部环境对会计的影响
1.企业管理体制对会计的影响。企业管理体制一般是由其所有制性质和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所决定的。在企业微观理财环境中,管理体制起着决定作用,它直接决定着企业微观理财环境的优劣以及企业会计理财权限的大小和理财领域的广狭。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会计是一种“报账式”会计,只是发挥了反映的职能,预测和规划决策根本无从谈起。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不仅要及时向外界提供各种相关财务信息,同时还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事前预测和规划,会计更积极地担负起企业决策层的助手和参谋的重任。
2.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对会计的影响。作为一个企业,其经营的总目标应该是生存、发展和获利,而所有这些离不开良好的整体管理体系。凡是具有良好整体管理水平的企业,其财务管理水平就高,会计信息的披露就及时,信息及反馈就迅速,会计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作用就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是企业整个管理体系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然而财务管理不是孤立的,它必须要有其他管理部门的配合和协调,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责任分明,目标明确,内部控制制度上牵制严密,那就会大大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3.企业领导重视财务管理程度对会计的影响。明智的企业领导往往将企业的会计管理手段看作是能使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凡是企业领导重视财务管理的,企业财务管理的组织机构就比较完备,财务管理制度就比较健全,财务管理程序就比较规范,财务管理人员在企业内的地位就较高。反之,财务会计人员往往就不安心工作,责任心就不强,因而就造成会计管理制度混乱,会计管理水平下降,阻碍会计的发展。
4.企业会计人员素质对会计的影响。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包括政治和职业素质、业务和技术素质、组织和协调素质。企业会计人员素质是影响企业会计行为效果的最终因素。第一,业务素质对会计的影响。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包括两个方面,即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它决定着一国的会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水平,与国际会计理论与实务的交流程度。第二,职业道德对会计的影响。职业道德一方面调整职业内部人们间的关系,要求每个从业人员遵守职业道德准则,搞好本职工作;另一方面,职业道德还调节业内人员同其他职业和社会上其他人们间的关系,以维护职业的存在,并促进其职业及整个社会的向前发展。
三、解决中国会计环境问题的策略
1.拓展会计理论研究的新领域。一方面,进一步拓宽会计理论研究的范围。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的新领域不断拓宽,出现了新的会计分支和会计热点问题,诸如:环境会计、通货膨胀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租赁会计、国际会计、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等。应加强对这些领域的研究,以构建一个面向市场经济的会计理论研究体系,使会计理论成为指导会计实践的武器。另一方面,壮大和充实中国会计理论的研究队伍。目前中国会计研究机构规模较小,要依靠各大院校从事教学、科研的专家、教授和学者的积极参与以及从事实际工作的人员的参与。随着中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需要造就一批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具有敬业精神的会计理论研究人才。
2.健全和完善法规制度体系。一方面要进一步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要改变目前的会计工作体制,将会计工作人员从会计主体中独立出来,摆脱会计主体的实际控制,营造一种能言、敢言、真言的环境,让会计人员从国家经济秩序的维护者的角度出发,保证会计主体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财经法纪,真实地反映会计主体的客观事实。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会计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对会计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以真正起到惩戒作用等。要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主要是增加对直接责任人的处罚力度,要营造一种谁主使策划、谁就受罚的法律环境。
3.加强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一方面要加强外部监督力度。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大力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这是会计信息达到相关与可靠的重要保证。代表国家利益的国有资产管理局、银行、财务、税务、审计等部门应加大监督力度,真正采取有效措施;而具有“公证人”身份的社会中介机构的会计师、审计师事务所和财务大检查队伍,还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法律部门对会计人员的职权不受侵犯的有关条款,应该有具体、明确、充分的规定,以便其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职能。约束企业领导人“以权代法”、要求其“廉洁奉公”、应该有强有力的政策、法规和制度的强制监督约束机制做保证,这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紧迫任务。
会计学毕业论文8000字 会计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篇十七
由于国内外经济的发展以及竞争的不断加剧,一些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采取各种销售活动,对外赊销产品、材料、劳务等,这种营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带来了好处。但是,在促进产品销售的同时,也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许多的问题,由于缺乏有效的赊销管理制度、定期清查对账制度、信用评估机制以及财务部门不能够及时反馈欠款信息、忽视应收账款管理,缺乏应收账款管理经验等原因,导致应收账款增加,不但影响了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而且给企业带来了坏账风险,产生潜亏隐患,影响了企业整体资产质量。要有效核算和管理应收账款,必须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控制手段、健全应收账款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应收账款核算。
财务管理 应收账款 办法
就当前的情况看,一些企业的应收账款收回的难度很大甚至无法收回,这成为国内外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一般企业在对外赊销产品、材料、劳务等的同时,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代价,这种风险会导致财务上应收账款数量增加。客户因一些原因拖欠货款、使资金回笼困难,形成坏账损失,致使企业出现虚盈实亏的现象时有发生。应收账款的款项被对方占用,该资产本企业无法控制,一定时期内属于企业的“虚拟资产”,只有变为流入企业的现金后,才能够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促进企业资金的良性循环。
应收账款资金回流企业时间长短,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效果,是企业财务管理中比较棘手的一个问题,企业管理者对此也比较烦恼。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关键组成部分,如何管好应收账款,盘活企业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良好的社会信用基础以及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直接影响着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在国外,企业信用管理属于企业管理学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这门学科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应收账款管理方法比较流行的做法是有价证券化和保理业务。这里应收账款保理是指企业将对客户而赊销形成的还没到期应收回款项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为了获得银行的流动资金上的支持,加快资金周转将其转让给商业银行。而应收账款证券化是一种既能控制和降低应收账款成本,又可以充分发挥应收账款促销作用的管理办法。证券化的实质是融资者把被证券化的金融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收益权转让给投资者,而金融资产的所有权融资者可以转让也可以不转让。
在发达国家,企业应收账款所占企业流动资金的比重远远低于中国等一些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企业流动资金中应收账款所占的比重是20%左右,而中国则是50%以上,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已成为影响企业经济运行中主要因素之一。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企业逾期应收账款在发达国家经济中总额一般不高于10%,而在中国企业逾期应收账款比率高达60%以上。因此,我们在企业管理中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从源头抓起,做好应收账款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有效降低企业逾期应收账款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一)应收账款管理职能设置存在缺陷
一些企业领导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职能设置没有给予高度重视,相关职能部门责任不明确,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在一些企业里,部分企业领导只抓市场和销售,不重视销售回款,没有有效的应收账款赊销管理制度,应收账款管理工作不到位,管理职责不明确,应收账款清欠手段单一,并且无人追究因应收账款而导致的损失。
(二)财务系统中应收账款账务不明确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中,应收账款账务不明确,企业的财务管理没有发挥应有的会计监督职能,财务部门不能够及时反馈客户的欠款信息,加上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缺少沟通,造成应收账款不能够及时清收。另外,一些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并没有建立在规定时期清查账目的制度,或者不能坚持与不同客户核对往来账目,并且没有建立的坏账管理制度,导致应收账款账务不明确。这样,就给清收货款带来很大难度。
(三)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
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原因有许多,首先,是企业经营环境的影响。如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用赊销产品手段来提高市场占有率,只重销售而忽视应收账款管理,十分缺乏应收账款管理经验。其次,社会信用基础比较薄弱,许多企业缺乏诚信意识,一些企业故意拖欠账款。并且企业在销售产品前缺乏信用评估机制,导致信用销售坏账的形成。还有,一些企业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也是导致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四)缺乏信用管理机制
由于中国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完备,有关政策法规尚未出台,建立信用管理体系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社会信用基础比较薄弱,很难套用国外的应收账款管理模式。另外,中国的一些企业管理方式比较单一,在企业财务的应收账款管理上意识淡漠,没有采取有效的手段,建立信用管理机制。所以,中国照抄照搬国外的应收账款的管理模式并不科学,也没有可行性。
(一)加强领导层对应收账款管理的关注与重视
在企业营销中,企业领导人应当明确应收账款管理目标,不能仅把扩大销售量放到第一位,片面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而忽视了企业的现金流量问题。特别是在国有企业对领导人的考核时,应加强对应收账款的回收,坏账发生额等指标的考核力度,不要过分强调产销量、销售收入、利润等。
(二)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责任和职能
企业的财务部门应该按照客户所在区域建立应收账款明细账,这样便于以后集中收回欠款,定期统计各客户应收账款明细账中的欠款金额,查看账龄及各项增减变动的情况,并及时把信息反馈给企业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把其作为评估赊销客户诚信等级的依据。此外,财务部门人员还应定期配合销售部门同欠款的客户进行对账,向对方寄送对账单,并在获取对方对账单时确认是否经其供销、财务经办人员确认、签章等。
若发现有对账不符的,要双方及时查清原因,金额较大时,无法通过信函、电话查清的,可派相关人员同客户进行仔细核对,查清原因后要及时调整账目。要尽量杜绝因双方对不上往来账而造成企业坏账损失。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岗位管理控制的作用,定期对企业业务人员的岗位进行调换,避免出现岗位重复、职权不清的情况。财务人员在离开岗位时企业的财务、审计部门要配合相关部门,例如销售部门,办理应收账款同客户对账,发现问题要及时查明处理,问题解决后方能离岗。
(三)健全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要想解决一些客户应收欠款长期拖欠,很难收回这一问题,应该成立一个由财务部门、销售部门、市场部门等相关部门组成的清欠领导小组,对陈年旧账进行统计整理,安排专职清理欠款人员逐项进行清理。企业还需要对坏账损失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如相关人员有过失,还应追究相应人员的责任。坏账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的不合理。应收账款相关的部门和人员是应收账款管理的好坏的关键。如果说部门人员做得好坏都一样,那么应收账款的制度设计得再好,也只能是一种摆设。所以企业应对管理部门建立一定考核机制,对应收账款工作进行评价,对有关人员进行奖惩,从而发挥他们主动能动性。
(四)建立企业自己的信用管理制度,加强核算对策
若企业建立诚信标准则较低,会加大坏账损失产生的风险,增加收账的费用。因此,企业应当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适宜的信用标准。确定适当的信用标准首先应设定信用等级的评价标准,即采用一定手段对客户信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确定评价信用优劣的数量标准,以其中最具有代表力、能够说明付款能力和财务状况的若^v^率作为评估信用风险的指标,根据数年内公司年景的好坏情况,分别找出信用良好和信用较差两类顾客的比率平均值,并用它作为比较其他顾客的信用标准。
此外,企业要加强应收账款的核算,设置规范的应收账款账户,按照客户等级和名称设置明细账户,按照赊销合同建立应收账款档案,并且标明客户信用等级,记载发生应收账款的时间以及原因,并且记录合同施行情况,标明是否有所增减变动,并且标明每笔应收账款的账龄。派专人负责定期检查清欠应收账款,建立应收账款的监控体系,防止坏账风险。
[1]何燕仪。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3,(08).
[2]赵耀,乔贵涛,^v^。会计准则变迁的经济后果研究——基于信息质量和权益资本成本视角[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
会计学毕业论文8000字 会计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篇十八
会计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在会计工作中沿用传统的手工记帐、算帐方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生产和经营的需要,为了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实现会计电算化是现代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和推广不仅提高了会计处理的效率和会计信息的质量,还改变了传统手工会计方式下的会计处理流程和会计处理方法,不仅是对传统会计数据处理手段的变革,而且也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物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本问包括一下几部分内容:
1.阐述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发展,并详细分析会计电算化同传统手工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2.深入剖析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理论及传统会计工作的影响;
3.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最后,从我国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总结了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传统会计;审计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现代电子技术和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的简称,是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账、算账、报账、查账全部由计算机完成,并且由计算机完成计信息(数据)的统计、分析、判断乃至提供决策的过程,包括程序设计、电算化账务处理过程。
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实现会计电算化,不仅是对传统会计数据处理手段的变革,而且也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物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随着企业管理的不断规范和细化,会计工作实现电算化已经成为必须。但是,会计工作电算的手工记账存在许多不同之处。因此,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工作产生深刻的影响。
1.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会计电算化在西方发达国家是从5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当时,会计电算化发展比较缓慢,主要是用于支付职工薪金的核算,库存材料的核算、现金收支等会计业务的数据处理,只能局部地代替一些手工劳动,就其处理流程来说,仍然是模仿手工操作,但是计算机的应用,确实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质量。
会计学毕业论文8000字 会计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篇十九
浅谈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升途径
摘要:会计信息是经过高度提炼加工,精确处理后的会计相关数据,直接且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效益、财务收支、资金流向等财务信息,可以有效指导企业做出正确的市场判断和战略决策。因此会计信息质量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中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核算方式落后、虚假报账、虚增利润等问题呈恶化趋势,使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低下,国有企业面临经济效益下滑,甚至宣布破产。本课题着重分析当前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多途径寻找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以保证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对策
随着全球化经济一体化发展速度的加快,资本市场日常活跃,资金流转速度也逐渐加快,中国国有企业若想在全球化的经济体系中赢得稳固地位,就要顺应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凭借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综合分析国际市场动态和走向,做出准确地市场判断和战略布局,对国民经济的增长也起到了带动作用。因而,会计信息对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资本市场有效运作、国家宏观调控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
一、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1.会计核算方式不规范,直接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一部分
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存在很多不规范的业务操作,如原始凭证内容不完整、不遵循记账规则、会计科目记录混淆、企业现金资产核算不清、发票使用混乱等。二是有些国有企业为了虚报营业利润,大额往来款长期单方挂账,造成企业利润报表中项目金额不真实。三是一些国有企业在成本、费用核算中随意性较大,将一些费用成本支出转变成投资资产进行核算,导致国有企业投资资产金额不实,虚增了企业利润。
2.会计信息披露中弄虚作假、且不及时,缺乏客观性
很多企业非常不愿意披露会计信息,经常出现推迟滞后现象,完全不依法履行主动披露会计信息的义务。经调查发现,我国上市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选择性披露会计信息现象,或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会计信息,或是一些过期的数据信息。其中,部分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是经过人为加工处理过的,虚报财务状况和营业利润,为的就是以虚假利润套取更多的投资。
3.国有企业税费计算混乱,缺少科学标准
一是随着企业集团化发展的逐渐深入,大型国有企业之间必然会发生一些关联交易,然而有些企业在进行关联交易过程中仅依靠内部结算单据进行收支货款,并没有开具正式的发票,没有按照规定计提税金,造成我国应收税款的流失。二是,国有企业对税费计算管理意识较差,缺乏对税务知识的认知和了解,导致企业管理层在制定战略规划和拓展经营业务时没有将税费风险考虑在内,从而产生一些涉税问题。
4.财会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较差,容易造成工作上的失误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财会人员综合业务素质较差,只会从事一些简单的记账,报账的会计基础操作,根本难以适应信息时代职业会计的素质需要。二是国有企业中有一些老会计,他们的业务水平是比较高的,但是思想相对保守,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对现行的会计电算化和相关财会法规缺乏了解,这就会造成工作上的失误,会计信息容易失真。
二、提高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1.建立健全会计制度,科学规范会计核算和税费计算的方式
建立健全国有企业会计制度,首先是建立起科学规范的会计核算工作制度,该制度规定了财务工作流程的规范标准、岗位职责、会计审计核算、内部稽核等具体内容。该制度严格规范了财务工作流程和会计核算方式,所有原始凭据、账簿、审批报表都有统一的标准模板,任何人不得擅自修改、变更,原始凭据必须有经办人员和财务主管人员的共同签字才允许记录入账。原始凭证、会计凭证、登记入簿、会计报表都要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衔接传递,以方便日后财会人员的内部稽核。进行会计核算时要严格按照会计法要求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要保证会计指标口径的一致性,这样才能确保账面清楚。
其次,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大型国有企业之间的关联交易,依法签订相关协议或合同,保证关联交易的合法性。关联交易过程中要依法开具发票,按规定计提税金,避免税款流失。最后是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要强化税费管理意识,深入学习、了解我国的税务知识,如法律凭证、会计凭证、税务凭证三证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做到三证统一既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成本,又可以避免税务风险的发生。
2.会计工作要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沟通,及时、准确披露会计信息
第一,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国有企业的会计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基本的财会技能和知识,还要与时俱进,首先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流程有一个全面、初步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此基础上设置账簿,规范账簿登记环节和标准,以科学的方式开展会计核算,汇总成会计报表,为生成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财会人员在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之后,就要深层次的挖掘这些财务数据背后的各项经济业务情况,针对财务报表中体现出来的成本费用的增加、相关业务项目的增减、企业负债率、偿还率等加以详细分析,判断出国有企业的该项经济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及时发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财务问题,及时向相关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二,会计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产生紧密连接之后,就会大大提高国有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要及时、准确披露会计信息。从国有企业自身来说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完善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从外部环境来看,就是要完善和健全信息披露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行政执法力度,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严惩不贷。
3.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进一步强化会计监督体系
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就要改变以往传统的行政组织结构,精简部门、人员,建立起新型的矩形管理组织框架,提高管理效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者之间的职责要明确,分工合作;政企分离,建立现代产权制度,避免“一股独大”现象的发生,实现国有企业的股权优化。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可以帮助国有企业尽快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从外部制度方面确保提神会计信息质量工作的顺利开展。
(1)内部监督:落实内部稽核工作,完善内控制度内部稽核是会计核算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重点在于对原始票据、凭证的审查、复核,主要包含了检查原始凭据填写是否完整、规范、字迹清楚,应附的旁证材料是否齐全,其次是审核发生经济业务的双方当事单位、业务发生时间、地点、真实性等。国有企业董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要发挥其职能作用,确实负责好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企业资产登记入账、支领、储存手续是否齐备;原始凭证是否规范;发票使用是否规范;财务报告和会计报表是否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等。
(2)外部监督:政府和社会双向发力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人员要具备高素质的财务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公开、透明监督;严格规范监督流程,提高执法监督的力度;协调好相关部门的合作与沟通,将矛盾纠纷化于无形的同时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建立起系统、完整的社会监督体系,注册会计师凭借其高水平的业务素养,理应成为社会监督的主体;国家审计机关要对社会监督结果定期抽检、审计,确保结果的公平、公正。
4.加强国有企业财会人员专业培训,提升职业道德素养
首先是定期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主要包含财会理论、财经法规、财税常识、会计实操等,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财会业务培训教程。基于目前国有企业现职会计人员主要分为三阶段的业务培训,第一阶段是基础岗前培训,主要针对的是刚刚迈入会计岗位的职工。
第二阶段是在职培训,主要是针对财务人员不同的岗位开展相对应的业务技能培训,分门别类,重点突出。
第三阶段是提高扩展培训,培训的内容会扩展到经济法、税法、审计等专业领域。其次,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技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可是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也是不能忽视的。会计人员要重视自身修养建设,在日常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提醒自己遵纪守法,严格按照企业规章制度开展工作。企业工会要发挥其效能,在员工中普及法律常规教育,知法、懂法、守法。
最后,国有企业必须要建设起公正、严谨的考核激励制度,也就是将会计信息质量与业务考核相联系。会计信息失真率将会纳入会计人员的绩效奖金、职称评定、年终奖金的考核标准中,这样可以有效激励会计人员爱岗敬业,客观公正、严于律己、依法办公。
三、结语
在如今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中,财务信息也走向了国际化的趋势,为了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国有企业就要不断的努力、探索,切实提高我国国有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然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不是一个短期就能见效的工作,而是充满了困难、挑战的长期拉锯战,只有经历了挫折的锤炼,我们才能建立起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特点的会计信息质量体系。
参考文献
[1]邓朝迪.如何提高中央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j].财会探析,2014,(5):177-178.
会计学毕业论文8000字 会计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篇二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范围也在逐渐增大,因此人们对国有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不仅可以为企业提升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是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依据。现阶段,我国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外部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而对企业财务会计的目标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本文就实现我国国有企业财务会计目标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分析,同时阐述了相关的应对措施,以优化企业管理,促进国有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国有企业;财务会计目标;问题;对策
财务会计目标作为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根本,同时又是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对财务会计目标进行明确,才能够更好的建立会计实务与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由于国有企业并不是以盈利为唯一目的的特殊性企业,所以其必须密切监督财务会计行为与活动运行程序,进而实现财务会计目标,充分发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国有企业的健康、稳定、持久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企业财务会计目标决定着会计准则和会计实务,它不仅是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开端,同时又是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契合点。
因此,针对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不容小觑,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也在不断的呈上升趋势,通过不断与国际化社会的互动,我国经济已然在世界上取得了一定的地位。在2011年所倡导的经济转型,使得中国企业加快了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步伐,而这一发展方式的改进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经济危机的产生,使得世界经济发展也出现了不协调现象,一些经济弊端由此形成,因此,经济转型势在必行,而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其转型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目的是为扩大内部需求提供有力保障,并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和升级结构,为满足经济发展的各项要求建立强大的会计体系,以此来适应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方向,同时为广大中小型企业以及大型企业中的投资者、供应商、客户、职工以及相关人员及时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极其重要。
目前,我国对于财务会计目标这一问题的探讨并未放松,在1969年美国财务会计学会曾发表了《基本财务会计理论说明》这一政策,因此,财务会计被定义为一个固定的信息系统。而这一信息系统的落实主要是明确有价值的信息,并为企业带来实用型的信息且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所产生的信息系统。而我们所说的信息系统,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才能满足信息系统的需求,从而使这个信息系统达到真正的决策效果。十八世纪时期,国外对财务会计目标多数是以围绕决策和价值进行定义的,针对这一理论也产生了两大派系,既“决策有用学派”以及“受托责任学派”
1.缺乏明确的财务会计工作目标定位
现阶段,我国财务会计部门颁布了一系列与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相关联的制度准则,这些制度的产生对各大企业财务会计的核算工作和财务报告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使得会计管理工作逐渐规范化、科学化以及合理化。例如,财政部门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等,其内容都制定了中小型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与财务报告的规范性,以此来加强中小型企业财务会计的管理工作。对于中小型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确定和实施,更有利于会计规范价值信息的决策以及正确选择会计方法程序,从而建立健全的财务会计目标理论体系。但目前由于大型国有企业与中小型国有企业间的规模、经济基础、组织结构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因此,两者间在会计信息方面的需求也有很大差别,这一问题的产生导致多数中小型国有企业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定位,严重阻碍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
2.缺乏健全的财务会计工作制度
大多数国有企业以股份公司和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目标作为自身发展的参考依据,并以此来制定一系列的财务会计制度和准则,但缺乏对股份公司与上市公司的理解。由于股份公司与上市公司的运行模式,包括资金运作、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方面与国有企业的运行模式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一味的按照股份公司和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目标作为发展动力,只会使得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下降,导致国有企业无法健康、稳定且可持续发展。此外,国有企业缺乏高素质、高业务能力且专业的财务会计人员,这一现象的产生导致部分财务会计人员无视企业会计制度,因此,无法按照企业财会的规章制度来规范自身的行为,使得财务会计目标难以实现。
1.合理规划企业风险管理,避免经济风险的产生
多数国有企业在管理上只重视系统性的风险,却忽视了财务控制能力的重要性,这也是导致财务会计目标无法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国有企业一定要结合自身发展现状和实际情况,对系统性风险管理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合理规划企业风险管理方针,以实现理想的企业管理效果。虽然企业的利率存在一定的升降趋势,但这一升降问题取决于中央银行,而国有企业的运行趋势仍处于有章可循的趋势中,也就是说国有企业虽然无法在相应的时间内解决利率上升或下降现象,但可以通过建立“政策研究室”来全面分析和跟踪当前的宏观经济状况,从而更好的了解和掌握当时的利率、汇率、经济增长等诸多方面的实际变化情况,以此利用投资、筹资以及利润分配等多元化的财务调配方式来防范企业系统性风险管理所产生的危害。
如人民币的利率处于下降趋势,国有企业可以采取借新债还旧债的方法进行成本节流;如人民币的利率处于上升趋势,外贸企业就可以利用外汇交易市场采取套期保值政策;如由于物价过高而产生的通货膨胀现象,国有企业就可以适当的调整债务比例,以削减货币的比重值;如因自然灾害产生严重的系统性风险,国有企业就必须要提高自身财力的整体预防水平,合理配置保险种类,以此来确保国有企业健康、持久发展。
2.建立健全的企业管理结构,降低企业经济损失
国有企业的主要管理结构包括外部管理体系与内部管理体系两大管理机制。但目前由于外部管理体系的建设尚未健全,又受到内部管理体系的约束,导致国有企业在实现财务会计目标的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问题的阻碍。因此,国有企业应针对这一现象结合自身管理结构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手段,以降低企业不同程度上的经济损失。
首先,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一定要建立健全的企业管理结构来规范自身的长期行为;其次,国有企业还应构建专业的会计人才培养市场,以培养出高素质且经验丰富的职业人员,使其拥有一定的职业能力,为实现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提供有力保障;最后,建立健全的激励体系,不仅随时检查和监督国有资产,同时为股东们的权益提供合法保障,有效防止股东们的利益受到损害,以此来进一步实现财务会计目标。
3.优化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工作效率
为了尽快实现国有企业财务会计的伟大目标,优化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工作效率极为重要。首先,应先从降低成本着手,国有企业一定要全方位研究对成本造成影响的各项活动,并严格控制不良因素产生的成本损失,以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包括日常所应用到的各类会计报表,企业应严格要求相关人员对报表的使用,这对降低成本有着很好的引导作用。
其次,要实施内部重组方法与内部创业方法,内部重组方法是指国有企业利用重组模式来简化自身的运作模式,这一方法的实施不仅及时提高组织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降低并协调成本,使得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强化和提升;而内部创业法是指国有企业对自身的实际情况与现有资源状况相结合,并对内部组织进行创新,以此来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最后,实施激励方法,实际调查表明,在企业管理制度中,激励机制是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工作过程中,采取激励方法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合理设置激励政策,促进企业财务会计目标高效完成。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要想实现财务会计理想的目标,必须要重视财务会计目标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详细分析各项问题并逐一解决问题。通过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合理设定目标范围,做出防范企业经济风险的有效方案,并建立健全的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管理结构,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只有不断对国有企业财务会计管理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进一步推动企业实现财务会计目标,从而全面发挥财务会计管理的职能,为国有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为国有企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1]王志英。国有企业实现财务会计目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
[2]胡马尔。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商情》,2015.
[3]刘^v^。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监督体制研究。《财会学习》,2016.
[4]肖丽娟,林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创新对策。《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年会》,2012.
[5]王均伟。国有企业实现财务会计目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财会天地》,2013.
[6]杨红,熊军。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12).
会计学毕业论文8000字 会计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篇二十一
摘要:我国于2013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这一规则是由国家财政部修订并颁布的,旨在改革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使其财务管理工作更具科学性、规范性,并对其日常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管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最终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新会计制度的引入可以显著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管工作效率,本文针对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在新会计制度下开展财管工作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思考
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被统称为行政事业单位。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也是必然。在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进程中,其中财务管理工作被视为重中之重,它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财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财务管理工作的改革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推行了新的会计制度,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无论是会计核算方面,还是预算制定等方面,都有了更为严格的标准,这对我过行政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新颁布的会计制度的落实,一方面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计量制度、会计制度目标和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放弃原有的全额预算管理、差额预算管理和自收自支等预算办法,使用新会计制度提出的核算收支、定额定项补助、结余留用、超支不补等管理办法,这就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在新会计制度管理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将更为广泛,主要包括资金管控、收入与支出管理、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等内容。由于上述四个方面的工作与本单位的日常管理息息相关,因此对行政事业单位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性的有效保障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信息包括财务报告、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等所有与经济活动相关的内容。财务管理通过对预算、成本、资金、收入支出等财务活动的监督和有效控制,就能保证财务信息的完整和真实。
2.合理保证单位资产的使用有效性和安全性
财务管理对于单位货币资金或资产毁损、挪用的风险能够起到有效的防范作用,而且还能帮助单位解决一些资产使用效率低下、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从这一层面保障了单位资产的使用有效性与安全性。
3.能够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得到间接的提升
财务管理在具体的财务工作中对预算、成本、资金、收入支出等进行监督和控制时,在客观上也提高了单位的管理水平,强化了对外服务的基础条件,从而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得到间接的提升。
1.在新旧会计制度没有做到缜密的衔接
在推行旧会计制度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都比较混乱,随心所欲的设置一些账目,致使许多财务账目不够规范,在账务处理方面精确性较低。当国家开始推行新会计制度时,原有旧账目就无法进行精准处理,而且在新旧会计制度的过渡过程中冲突颇多,加之原有的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执行力不充足,使得一些单位没有切实的落实新财务制度,阻碍了新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
2.单位内部的财务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不高
行政事业单位都有专门负责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在现实中由于单位内部的财管人员欠缺新型的财务知识,对新的财务管理知识掌握不到位,在财务管理中不能坚决的制止一些财务不规范操作,很容易诱发多种财政违规使用问题。同时,国家财政资金对于行政事业编制的单位扶持力度较大,如果单位一把手对于资金的监管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再加上财务人员的基本职业操守欠缺,不依法履行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使得单位财务管理活动陷入了被动、僵化的境地。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管人员在财务管理工作期间,缺乏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视,不能从整体性和大局性来进行预算编制,导致预算的精确度低,降低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久而久之,影响到财政资金的使用有效率,而且还有可能带来预算资金被挪用等问题。
3.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系不健全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资金的管理上缺乏最基本的严谨,许多单位都不能严格执行预算,资金挪用、超支使用甚至财政资金被闲置现象不断涌现,归纳来说主要原因是对资产管理工作不重视,资产的清算和盘点不及时并且缺乏一套完善有效的资产管理体系,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堪忧。例如,政府采购预算作为事业单位预算的一部分,存在预算编制不细化,准确定低,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
1.改变会计记账方式,顺应新会计制度的实施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管工作提供了明确的资金信息导向,在实际工作中自觉的完善旧会计制度下的记账方法,以顺应新会计制度的潮流,强调本单位的资产和负债情况,明确单位内部会计的具体职责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稳步提升资金的使用有效率。
2.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
新会计制度的有效实施,依赖全体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和管理意识,即财务人员需要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素养。针对财务人员财务管理意识相对缺乏的情况,单位要大胆引进优秀的财管从业人员。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可对全体财务人员开展专业培训,组织优秀财务学科带头人讲解新会计制度的基本常识和应用方法在最短时间内让本单位的财务人员熟练和科学的领悟新会计制度的内涵和应用实例。作为财务人员,也要加强财务人员之间交流学习与借鉴,牢固树立财务管理的先进观念和优化意识,并切实运用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单位还要建立激励机制,通过科学合理的竞争,选拔优秀的业务骨干参与财务管理,激励财务人员以过硬的业务能力完成本职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培养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可以很大程度地增强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通过为提供培训和平等的竞争机会,促使从业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提高。
3.持续更新财务管理理念
目前,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新会计制度要得到真正贯彻落实,就要严格依照《会计法》的相关的规定,在单位内部对财务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深刻理解其重要意义;不断深化财务人员对管理工作的最新认识,在新会计制度下遵循新的管理理念,有意识地淡化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人为因素。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单位的财政、审计等部门也要将履行自身职能,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在统一明确相应的规范和标准的前提下,促使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发展的方向;对资金开支的结构及财务资金的实际用途细致分析判断,依据《会计法》的相关法律规范对做.假账或者账目不够具体不够明确等现象,予以必要的惩罚。以实际行动维护尊严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资金使用透明度,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率。
4.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正规化资产管理
财务资金的监管是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在传统会计制度管理模式中,资金被大量挪用的现象时常出现。因此,科学的监控资金流向,对资金的有效使用率和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财务透明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能强化资金的专款专用。合理区分专项划拨的资金与日常开支资金,避免产生资金被挤或占被挪用的问题的发生;科学合理的归纳总结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并进行评估,从基础上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资金的科学性和自觉性。
5.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预算管理和控制
单位的预算管理控制是构成行政部门预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会计工作的目标及会计核算基础上,都突出显示财政预算管控的需求。新预算法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财务的预算体系更加完善与透明,实施跨年度平衡机制,增强了财务风险的控制力,完善了转移支付制度,增强了预算支出的约束力。当前,在新会计制度实施和推进下,可将基本建设的费用支出列入单位一体化的财务大账账目中,经过系统的核算,不但能最大限度的保障完整的会计信息,同时也给财政的监督和审计提供便利条件,使得单位财政资金的安全得到有效维护。针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而言,其重点无非是管理开支等方面,而完善单位财务开支管理,主要依靠的就是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和单位自身的财务制度。想要切实地做好财务收支的监督管理工作,就要做到有法可依。
财务管理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具有特殊意义,它不但促进了行政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还有效提升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新会计制度的颁布与实施给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要善于分析、解决问题,最终找到新会计制度与财务管理工作的完美契合点,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
[1]刘一民.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8):136-137.
[2]毕涛.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讨[j].江苏商论,2016,(33):171-172.
[3]刘文彬.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策略探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6,(7):28-29.
会计学毕业论文8000字 会计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篇二十二
税法课程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提高整体上课水平中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非常重要。本文对地方高校税法课程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从师资力量、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现代教育技术在税法课程中更好使用的对策与措施。
现代教育技术;税法课程;应用研究
税法任课教师的水平不一致
飞速发展的现代教育技术带来了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革新,而相对应的任课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急需提高。虽然目前高校教师评选专业职称需要获得相关的计算机证书,但也只限于最基本的操作知识,完全掌握仍有一段距离。其次,地方高校往往所处二三级城市,地理位置和薪酬待遇等因素导致地方高校的整体师资力量薄弱、流动率较大。地方高校规模较小,往往没有设置税务这个专业,由其他专业的教师担任。比如说吉首大学,由于位于武陵山区,地理位置较偏,目前没有开设税务专业,由会计系和法律系专业的教师任课;年纪较长的教师习惯于粉笔字板书,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年轻教师并不多。
现代教育技术使用手段单一
现代教育技术表达方式单一
会计专业的税法课程不仅要求学生记住各种税法条例,而且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能力,因此,课程内容重要和计算量大、整体比较枯燥。同时,国家对于税法条例每年都有变动,相应的教材和课件也随之调整。在税法现有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ppt课件———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将正确的知识尽可能多的传递给学生,往往在使用时只注重内容,忽视课件的展示形式。比如说课件中全是计算公式和例题、文字性的内容,缺乏必要的装饰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感到乏味和疲倦,导致教学没有活力,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最后,很多的税法任课教师一整节课都是在播放课件,学生只是观看和做笔记,没有互动交流的机会,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久而久之也会失去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备缺乏
现代教育技术如果要很好的应用于税法课程教学中,硬件设备是必不可少的。虽然说很多地方高校都在教室中配置了电脑、投影仪、展示台等最基本的教学设备,但财政拨款资金有限,导致教学设备数量有限,不能配置税法课程其他的高级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比如说报税的实训基地、开设纳税筹划课程等。相对来说,地方高校现代级教育技术的设备远远满足不了税法课程实际的教学需求。同时,由于年代久远,教室中的设备或多或少存在些许问题,导致影响整体上课氛围和进度。
提高税法课程教师的水平
税法课程的学科交叉性和政策性强,同时国家每年都对其进行修改调整,这些客观因素要求任课教师需要不断地进修、丰富专业能力和调整知识结构,适应时效性强的特点。针对非专业的任课教师,地方高校应及时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仅包括理论还有实践性操作方面的知识;地方高校应该为税法课程教师提供一定的科研经费,鼓励其从事科学研究,为提高课堂效率做贡献;鼓励税法课程教师去相关企业和会计事务所进行社会实践,了解具体操作流程,以提高专业素质,将实际操作知识传递给学生。此外,应加强与当地税务部门的合作合交流,多渠道、多形式的提高任课教师的水平。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培训
地方高校税法课程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多方面应用,必须通过任课教师的教学活动来实现,因此地方高校要重视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第一,要树立教师正确科学的观点,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第二,聘请专业的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培训方式,让更多的教师对此培训感兴趣,同时配合教师的上课时间。第三,针对不同层次和年龄段的税法课程教师,制定与之适应的培训计划,保障培训效果。最后,在培训时注重具体内容,涉及面广且不深入,让教师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用。在对税法课程教师有针对性的培训之后,地方高校也要成立相应的培训指导小组,定期就教师上课中使用到的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指导。同时,地方高校举办不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教学比赛,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丰富现代教育技术的表达方式
税法课程教师在备课时,应该重视内容的表达形式,使用更多的装饰内容。比如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增加一些搞笑动态图片和有声音的图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介绍相关税法变动时,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最新有趣的新闻报道,增加学生的印象;在讲解相关案例计算时,也可以结合发生在身边的人或一些名人的事件,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在讲解课件时也可以在黑板上进行板书。税法课程适用性较强,任课教师必须同时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地方高校应该建立配套的实训基地。校内的实训基地可以和会计专业的实训基地相结合,主要配备模拟资料、电子报税软件和税法教学光盘等,提供正常实践教学等操作演示以及学生进行手工模拟实训、岗位实训等。校外的实训基地建设可以和当地的税务机关合作,地方高校定期聘请税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到学校为学生讲解有关流程,也可以组织学生到税务大厅现场观摩。
完善现代教育技术的硬件建设
地方高校的硬件教学环境反映最基本的教学信息化水平,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物质保障。一方面,地方高校应该发挥自身优势,筹措必要经费。加大专项经费的拨款,引进其他现代教育技术的新设备,比如说全新的纳税筹划系统软件等,让税法教学不仅仅限于多媒体课件教学。引进的同时,结合地方高校的需求,注重硬件设备的实用性和耐用性;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必须加大对现有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管理和维修力度。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对于多媒体教室要求教师做到严格遵守使用说明来操作,而对于一些专业设备和设施要求教师专人专管,责任到人。同时,鼓励税法课程教师多多采用新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给予一定的奖励。学校也要配备专人来进行设备的日常维修检查和升级工作,确保教学授课的正常进行。
[1]李玉梅.税法项目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j].家教世界,2012(18).
[2]陈文,李庆华,施芝元.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新型职能定位[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6):47-51.
[3]刘莉.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研究[d].鲁东大学,2014.
[4]张元珺.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税法教学改革探微[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7):203-204.
会计学毕业论文8000字 会计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篇二十三
浅谈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尤其是自动化技术的创新,大大促进了我国各行各业的迅猛发展。在此背景下,财务会计在各行各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一旦财务信息失去可靠性,就会给企业以及相关人员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要想确保财务会计工作的真实有效,就必须要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文章主要基于财务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内涵以及保证财务会计信息可靠性的意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分析了目前财务会计信息可靠性低的原因,同时提出了确保财务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具体措施,希望可以为相关财务会计人员提供理论帮助和启示,仅供参考。
关键词:财务会计信息;可靠性;经济
1财务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内涵
众所周知,财务会计工作对于企业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所以一定要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否则将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和麻烦。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必须具有可靠的资料来源、真实有效的内容、较小的数据误差,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确保财务会计信息是可靠的。一般情况下,财务会计信息可靠性可以有如下理解。
首先,可验证性是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应具备的首要条件,可以通过验证反映它的真实性,财务会计信息是借助正确的会计核算方法生成的,可以反映出财务会计信息中主要记录的经济业务及其他事项。
其次,财务会计信息的生成环境应该具有独立性。换言之,就是会计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过程均是客观和有效的,而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盲目地选择会计方法或者蓄意歪曲和篡改会计信息。最后,要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内容具有真实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仅仅要求采集数据的真实准确,还要保障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客观性,可以全面地反映各项经济业务事项。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信息存在偏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要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免降低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2保证财务会计信息可靠性的意义
对于财务会计工作而言,其信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是经济活动顺利有效进行的依据,同时也是反映企业经营情况以及财务运行状况的前提。财务会计信息在企业财务决策活动中拥有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另外,财务会计信息也是国际上通用的商业语言。因此,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广和应用,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为此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主要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企业管理水平的改善以及资产的更新换代等都要借助于财务会计信息,所以,只有财务会计信息真实有效,才能确保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另外,财务会计信息可靠还可以降低投资决策风险。财务会计信息可靠性越高,信息质量就越高,从而资源配置的效率也越高。其次,财务会计信息可靠性与其价值量有着密切的联系。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不尽相同,那么所反映出来的经济事项的真实程度也不一致,只有真实度高的信息才可以体现出更大的使用价值,所以为了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价值量,就必须要确保其可靠性。
3目前财务会计信息可靠性低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由于某些客观或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原来越多,大大降低了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进而给相关企业和部门带来了严重影响。财务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原因主要是资料来源不真实,会计工作不规范等等。具体原因如下:首先,我国会计行业监督不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发展较晚,基础性设施建设不足,多种行业都是后续发展起来的,其中,会计行业也是如此,起步晚,发展不完善,特别是在监督管理方面,还没有制定严格的规范制度,监管力度不够。
大多数企业内部的监督主体都是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相关负责人也是从企业内部直接任用,从而出现自激监督自激的局面,导致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无法获得真实可靠的反映,企业监督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我国企业财务监督管理机制还有待完善,会计行业监管制度还需进一步健全和更新。其次,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工作的影响。就目前而言,我国现代化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发展速度日新月异,导致会计行业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无法很好地适应其发展要求,在此社会经济环境下,会严重阻碍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进而对其产生较大的影响。
从法律的角度来说,在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运行过程中,会计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健全,针对某些问题的相关法规制度甚至还没有建立,继而造成各法律、标准之间存在冲突现象,从而使会计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就文化环境角度而言,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根基,但改革开放之后受到西方商业文化的巨大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促使会计行业不断接受新的挑战,并在新的文化环境中重新定位,以致于会计信息受到中外新旧文化的双重影响,最后导致财务会计信息出现失真的现象。
最后,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企业中最基本且最常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财务会计工作,然而,在大多数企业中会计基础工作还很薄弱。机构配置不健全,财务会计人员责任不明确、配置不合理,财务会计交接手续不符合相关规定,账簿登记不规范,没有严格遵守会计法规进行核算,并在登记财产、汇总报表,以及编制凭证方面频繁出现失误等等。以上都是导致财务会计信息可靠性低的直接原因。另外,一些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无法科学合理地进行解决,甚至造成财务会计信息失真,从而给财务会计信息可靠性带来威胁。
4确保财务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具体措施影响
财务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原因来源于多个方面,为了提高其可靠性,应从根源上着手,如财务会计人员的从业素质、相关法规制度和规范、监督管理工作等。首先,要充分发挥内部与外部会计监督制度应有的作用,强化相关法律制度。另外,由于财务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核心,因此只有其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高度的责任心,较高的职业技能水平,才能从根本上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其次,会计工作管理部门应将管理工作深入到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有效地监督和指导有关单位的会计工作,杜绝虚假会计信息的出现。另外,还要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手段,促使会计工作向着高效智能化方向发展。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企业而言,财务会计工作对其影响越来越大,关系着企业经济效益。因此,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然而,现阶段我国财务会计信息可靠性较低,主要表现在资料来源不真实,会计工作缺乏规范性,财务会计人员从业素质较低,会计工作监督力度不足,相关会计规范不合理,没有建立健全的规章管理制度,进而导致会计工作无法顺利有效开展,财务会计信息失真。基于此,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改善会计工作环境,健全会计监管制度,定期对财务会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培养他们的意识,提高其自身综合素质,以此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王龙,高亮.浅析我国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重要地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09.
[2]筵海涛.浅析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相关性和可靠性[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
[3]严静,周伟.试论财务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
[4]吕鹏,陈煜.新经济形势下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研究[j].中国经贸,2016.
会计学毕业论文8000字 会计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篇二十四
顶岗实习高职会计毕业论文
1毕业顶岗实习的主要问题
学生对毕业顶岗实习思想认识有问题
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没有意识到自己既是学生又是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
有些学生在人际关系、工作纪律等方面有时存在问题而影响到实习工作。
有的学生实习一段时间后,会发现顶岗实习与自己的理想有偏差,对顶岗实习失去兴趣。
有的学生不守企业纪律,对实习工作缺乏敬业精神。
学生对毕业顶岗实习进行专业学习有问题
顶岗实习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
有的学生认为参加顶岗实习只是为完成实习环节的学分,对实习工作存在应付态度。
有的学生甚至没有真实在单位进行实际实习;到实习结束,只是叫单位盖章了事。
学校对毕业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存在问题
有些学校对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缺乏实际管理或有效管理。
一些学校不能适时地掌握学生在企业实习状况。
有的学生没有真在在单位进行实际实习,学校也没有发现;发现了也没有及时处理。
学校对毕业顶岗实习学生专业要求存在问题
有些学校对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专业要求过低,也缺乏实际专业指导或有效专业指导。
一些学校没有详细的专业要求,对学生专业要求仅仅限于毕业论文。
2毕业顶岗实习改革情况
毕业生顶岗实习被本校视为培养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会计专业学生职能培养上。
因此,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强化了安全与纪律教育
要求学生学习安全知识。
顶岗实习安全生产知识学习材料,有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建筑施工安全知识、应急预案知识、安全使用电气设备知识、预防焊花引发火灾知识、
使用危险化学品注意事项、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知识、《安全生产法》所明确的从业人员的义务、安全色、灭火器知识、用电安全知识、火灾类型和灭火器的选择知识和使用方法等,还有施工安全手册。
要求完成安全作业试题。
学生《安全生产知识学习》作业-试题,题型分为简答题(60分)、论述题(40分),简答题内容有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救、发生火灾事故报警、在施工现场中行驶走、
上下“五不准”是什么等,论述题有请列举学院顶岗实习管理关于安全生产方面的条款;请调查一下实习单位目前关于安全生产要求方面的有哪些制度,结合安全生产知识和岗位要求谈谈你将如何做来确保在顶岗实习中的安全。
强调顶岗实习纪律要求。
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工艺纪律、操作纪律、工作纪律。
按实习单位的作息时间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
有事向实习教师和班主任请假。
尊重实习指导教师,注意自己的言行,维护学校的声誉。
积极收集资料。
查阅资料要注意爱护,不损坏、不丢失,并注意保密。
实习期未满,不得擅自离开或调换实习单位。
个别学生确因特殊情况,需中途调换实习单位时,须征得指导老师、所在系及原实习单位同意后办理相应的手续。
如果自己的联系方式发生变动,要及时告诉班主任和校内指导教师等有关人员,并且确保提供的联系方式正确有效等。
细化了顶岗实习专业要求
会计学毕业论文8000字 会计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篇二十五
当前我国财务会计存在诸多问题,社会各界均提出了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观点,但受现实情况限制,管理会计不适合目前实证研究的导向,很多企业也并不愿意泄漏自身的重要信息,最终导致财务会计转型方面的研究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在实践工作中,财务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局限在众多的数据处理过程中,无法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财务服务,也几乎是丧失了提供创意决策的能力,因此企业领导者必须要认清当前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现实需求,以及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充分释放会计人员的工作潜能,从而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工作人员处理信息和数据的服务能力,培养其决策能力,从根源上改善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本文基于以上论述,从国内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出现的问题出发,探讨了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路径,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借鉴。
财务转型;管理会计;问题;途径;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逐渐进入新常态,财务会计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会计人才也逐渐受到企业倚重,尤其是在企业全面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做好基层财务管理和大方向的战略决策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对管理型会计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这就要求企业完成传统财务工作人员朝管理型会计人才转型的工作,不仅要求具备记账、算账、核算的基本能力,而且还需具备资本运作、价值管理、风险管理、决策规划等多方面能力,从而体现出企业的社会价值,有效克服经济压力,把握经济新常态、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并适应市场竞争。如何实现核算型财务工作人员朝业务型、战略型、管理型财务人员的转变,并实现信息化财务共享服务,这些都是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的重心更多侧重于企业内部资源是否能被合理配置,力求让企业在各方面约束条件下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收益,满足内部管理和外部投资所需。二者在财务数据方面也有较大差异,财务会计所反映的均为历史财务信息,而管理会计则需要运用大量的预测数据为企业未来经营状况进行描述,从而用于决策支撑。
传统财务会计侧重于满足企业对外部信息的需要,所提供的数据信息频率多为一月一次,不仅时间滞后,且内容也比较浅薄,主要包括权益变动表、资产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等等,而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背景下,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更为敏感,尤其是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金融资本市场重组并购现象逐渐增多,因此企业更应该将财务数据信息积极贯彻到业务运营和决策管理方面,将外部挑战转化为发展机遇。此外,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国内企业参与海外市场角逐的趋势愈发明显,但当前世界经济整体复苏乏力,国内产业结构处于升级转型过程中,企业面临的转型风险和发展压力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下,只有大力发展管理会计,抓好绩效评价、风险管理、战略决策等工作,才能增强企业价值创造力,促进企业经济稳步发展。
(一)信息化和大数据给传统财务人员带来的影响
(二)会计成本核算问题
虽然目前很多企业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但核算工作仍然是一项繁琐的环节,如何准确核算成本并尽量节约成本是企业利益的保障,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心也在于成本,其中“显性”成本在于对企业人员的必要经费和薪酬进行核算,“隐性”成本则在于对企业部门数据的疏漏进行核算。在转型期间,大部分工作人员不适应对这两个成本性质进行区分管理,难以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三)财务会计与业务会计的矛盾冲突
会计工作的主要漏洞在于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数据核对出现差异,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会计工作脱离了业务范畴,无法履行决策职能,而业务人员在处理业务过程中,所能获得的信息和数据极为有限,且无法进行精细化的加工整理,二者之间缺乏有效合作,最终导致矛盾冲突,究其原因主要与员工能力差异、数据服务无法共享等因素有关,这类“隐性”成本的增加会给企业带来损失,此外,专业的会计核算人员没有意识到自身的管理职能,将工作重点局限于外界数据搜集上报、全面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等工作环节,自我潜能尚未被激发出来,无法有效辅助财务部门开展管理工作。
(四)财务会计职能问题
目前很多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过于重视报表和上级^v^门数据反映工作,忽视了对大数据信息的预测、控制和分析工作,最终导致企业常常在经济效益评估、未来发展战略规划、现有条件下重要决策定夺等环节举棋不定,影响到企业经济转型和业务整改等重要工作。
(一)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区分对待
财务会计能为管理会计提供数据和信息来源,对管理会计起到辅助作用,作为实际工作中的两个方面,二者各自独立又相互渗透,因此在开展具体工作时需根据资金运动、实际成本以及对实际利润的影响对二者进行区别对待,例如:①在开展具体工作时,可根据具体服务对象确定会计工作内容,财务会计面对的是企业外部,管理会计面对的是企业内部;②注意区分二者工作空间,避免职能交叉,财务会计工作空间为企业整体,通过编制合并报表来反映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管理会计则是整体和局部并重,在成本控制和决策规划方面侧重于企业整体,而绩效考核与评价方面则侧重于企业局部责任中心;③区分二者对企业人员的行为影响,财务会计多以确认、计量、传递财务信息为主,涉及到的人员管理行为较少,而管理会计则注重通过业绩报告和计量结果影响企业人员行为,激发其工作潜能;④区分二者时间跨度,财务会计工作时间固定,主要是按月、嫉妒、年度编制中期报告,而管理会计工作弹性和时间跨度较大,因管理者对财务信息需求不同而变动;⑤区分二者数据信息的精确度,财务会计对数据的精确度要求高,核算成本分配率时需保留五位小数点,力求真实准确,而管理会计则不求绝对精确,但要用到线性代数、统计概率论等方法来规划未来战略。
(二)推进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建设机制
企业需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人才的重要性,通过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和广泛社会招聘的途径引进大批人才,并不断推进在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机制,一方面可通过淘汰式考核机制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可加强与行业内其他优秀企业的交流,在行业内组织企业共同针对管理会计工作进行实践研究,分享在人才队伍建设以及管理会计等方面的宝贵经验,通过互帮互助促进行业的长远发展。此外还需完善人才资格考试体系,推广cma考试,并将管理会计专业知识内容作为必考知识点,突出人才评价的效果。
(三)完善财务管理组织架构
①财务功能的集中整合,企业可借助信息化技术,促进财务工作的标准化和集约化方向,让财务工作人员从繁杂的日常业务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数据分析、差异解释、风险管控等高价值回报的工作中;②财务向业务渗透,财务分析从面向结果转型为面向过程,财务人员可深入到企业业务运作当中参与规划的决策,并在财务管理中落实企业战略;③企业其他运营部门的人员也要纳入到管理会计的组织架构当中,并对管理会计的职能、方法、工作范围有清晰的了解,促进彼此之间的密切配合。
(四)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在信息技术支撑下,企业可针对自身特点对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进行差异化设计,将具有共性的财务工作交给独立性较高的财务共享中心完成,将更多的精力专注于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从而为企业财务战略的决策规划提供支持。例如在某畜牧集团有限公司的财务转型过程中,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风险管理时通过实时关注“两金”等高风险指标项目的相关经营状况变化,并及时掌握市场对瘦肉型商品猪、种猪的需求,将本企业和竞争企业的优劣数据输入财务系统进行量本利分析,结果发现市场逐渐向“公司+合同育肥+品牌”的趋势发展,且消费者对商品猪的质量要求逐渐增高,通过制定详细的分析报告和竞争战略规划,提出了“好种猪+好服务+好收益”的农商联合发展模式,计划用3~5年时间完善综合加工到优质猪肉品牌专卖连锁店的一系列计划,实现年销售收入超5亿的目标。
(五)规范核算体系
会计核算部门可通过财务软件自动生成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每月需备案留档以供后期查看,月末结束后上传至企业管理层,让其了解会计核算的日常数据和资产运行状况,利于开展下一阶段的运营工作;会计核算流程方面需根据企业具体核算科目特点建立最契合的会计核算体系,例如重视对“隐性”和“显性”成本的核算,忽略非重要信息,并突出决策辅助功能和管理会计对总体信息的反应功能;针对会计报表需尽量简化形式和内容,提高报表的实效性和实用性。
(六)做好财务共享和业财融合服务
①在电算化基础上利用软件系统将原本较为分散杂乱的财务处理与成本核算等业务进行标准化、集中化、规范化处理,为财务转型提供管理和信息基础,并通过企业内部财务系统实现资金流、报表数据、审计、税务等内容的集中处理和共享服务,确保所有数据信息在源头到加工的过程中严格遵循统一的标准,为财务融合和战略决策提供良好的价值导向。②开展业财融合服务,财务人员需深入到一线业务当中,利用财务共享服务提供的精准数据信息分析业务开展对财务的需求,对业务人员进行财务知识指导,从而不断提高其业务经营能力。③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战略深入落实到一线业务管理当中,严格执行预算要求,保证资金、税务、绩效、财务、成本等多方面的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财务转型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可通过区分对待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培养管理会计人员、完善组织架构等措施优化内部管理机制,并结合财务信息化建设、规范核算体系、促进财务共享和业财融合等措施契合市场与价值导向,实现企业财务转型,开源节流,从而提高企业效益。
参考文献:
会计学毕业论文8000字 会计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篇二十六
浅议我国会计领域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
一、会计领域中谨慎性原则的内涵
谨慎性原则作为企业会计核算的原则之一,指在会计环境中存在不确定性和各种风险要素的情况下,使用谨慎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可靠的会计处理方法处理问题,简言之就是是按照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对任何可预见的损失和费用应当记录并确认,反之没有充分掌握的收入不能确认和记录。
二、会计领域中谨慎性原则运用的局限性
实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会计领域中,许多会计处理工作都需要应用谨慎性原则,但应用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问题。
首先是滥用现象,企业常常在不认真估计风险和损失的情况下滥用谨慎性原则来达到虚增企业利润和会计欺诈的目的,从未导致会计信息的不可靠性。
另一方面则是妨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谨慎性原则中存在的某些处理方法,会对会计的可比性与一惯性产生影响。
容易受国家税收的影响
应用谨慎性原则要求国家财政资源必须充足。
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往往会减少企业前期利润,国家大量税收以及利息收益也由于少缴纳税款而遭受损失。
就目前我国经济形势来看,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家财力并不雄厚,不具备广泛应用谨慎性原则的内部条件。
因此,在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同时,需要结合具体国情从实际出发。
谨慎性原则的确认和计量,要求可预见的一切损失和费用要进行记录并确定,不能充分掌握的收入,则不被记录。
受会计从业人员职业判断力影响较大
会计学毕业论文8000字 会计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篇二十七
摘要:借鉴国外成熟的会计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与方式,结合我国现状,会计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目标应界定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会计人才。
关键词:会计学硕士;教育目标;复合型;应用型
会计行业的产生是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结果,市场经济越发达,会计工作的重要性越明显。会计人才的培养主要依赖于教育,而会计教育目标的确定将会影响会计人才的培养。目前国内对会计本科教育目标已达成共识,但是对硕士教育目标还存在差异。怎样培养好一个适应目前会计市场需求的新型会计人才,是会计学硕士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我们从会计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具备的素质出发,探讨其教育目标。
自从我国加入wto与国际全面接轨后,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接连而来。会计信息全球化要求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靠近,由此必然产生对会计教育的冲击。
1、经济环境变化对会计教育的冲击。政府市场经济的作用将更加符合国际惯例的同时,政府的工作重心和一些重大经济政策将会发生转移。针对上市公司出现的经营管理问题,近年同、财政部陆续出台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内容控制规范等,迫使会计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必须进行改革。因此,制定适应于当前政治、经济环境变化的新会计教育目标,就成为一项紧迫的挑战。
2、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会计教育的挑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中,会计事务将日益国际化、复杂化。用人单位希望所招聘的会计人才是综合素质高的,不仅要求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还要求了解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知识,掌握必要的外语、计算机技能。同时,还应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语言表达能力。会计学硕士教育必须要满足世界经济发展的创造性要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融合是我国会计积极应对挑战的最有效的对策。
3、会计职业的特殊性对会计学硕士教育的新要求。自从“安然”等事件发生发来,在证券市场、会计信息市场等引燃了世界性公正与诚信危机,在此情况下,注册会计师的岗位职责日益倍增,因为他们是公正、诚信的实践者和鉴证者。同时,随着广大民众对公正、诚信意识认识觉悟的提高,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诚信监督也被广泛重视,对于培养高层次会计人员的会计学硕士教育来说,有效培养适应新形势的职业道德教育不可或缺。
会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会计人员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人员,其决策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决策正确与否。因此,在会计实践中,作为组织高层会计管理者,一般要求具有研究生教育经历,这就要求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应把应用型人才培养放在首位。
2、日本会计教育目标。日本会计教育体系完整,由初级(职业商务中学、商务专修学校、会计培训学校、国民教育专科学校)、中级(国民教育本科学校)和高级(设立研究生教育的国民教育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前者培养会计专用人才,以会计基础知识、会计实践为教育重点,保障学生具备从事会计职业的知识和技能。第二者的本科教育目标不统一,主导观点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会计本科教育应以培养职业会计人员为根本目标,相当于美国过去的会计教育目标;二种观点认为,会计本科教育培养通用人才,而不是专业教育。第三者(研究生院)以培养未来的研究者和大学讲师为目标,强调会计理论教育,至于业务能力、实践能力,则由上岗后的企业培训来弥补。受日本特定经济环境、教育环境的影响,提出的会计本科教育为“通用”教育是相适合的。
3、澳大利亚会计教育目标。澳大利亚高等会计教育目标纷繁各异,但强调为学生毕业后进入职业角色做好准备是一致的。以发展的眼光对待职业环境、职业发展和组织系统的变化,树立未来职业生涯承担责任、享有权利的意识。对会计学专业的学员来说,这项目标在其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均需遵循。
1、会计学教育目标现状及评价。目前,我国会计学专业学历教育由四个层次构成,即中专(含职高)、大专(含高职高专)、本科、研究生(含硕士和博士)。自1980年以来,各层次人才培养目标虽有微调,但没有发生本质变革。
①中专(含职高)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中等财务会计人才。
②大专(含高职高专)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区域经济建设需要的、具有独立会计管理操作能力的高等应用型财务会计人才。
③本科教育目标是:培养各类企业(公司)、事业单位、机关部门、学校、科研机构等从事会计实务、教学、科研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会计专门人才。
④研究生(含硕士、博士、博士后研究者)教育目标还没有公认的、规范的、统一的表述,但多数高校都定位于高级会计人才培养,强调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例如,厦门大学会计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就定为:培养基础理论坚实、专业知识系统,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实务操作能力较强的高级会计专门人才。上述四种类型、四种层次会计学专业人才教育目标,是随教育发展而逐期积淀的,有时代的合理性,在长期以来对会计学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与今天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比、与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相比,这些会计教育目标明显存在不足。第一,不同层次目标界定不清。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要求,四个层次几乎一样,差别仅表现在人为臆定的“中等”与“高等(高级)”之间;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同为“高级会计人才”,强调都是“三位一体”〔科研、教学、实务〕的规格。第二,会计人才层次界定不合理。人才层次划分,是随时代发展而动态变动的。解放初期,人才十分缺乏,当时的高中毕业生足以堪称“知识分子”;“新三届”本科毕业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绝对称得上是“高级知识分子”。但目前本科、硕士毕业生通称“高级知识分子”吗?在当前大学“普及”、硕士“扩张”、博士“发展”下,可能只有将博士毕业定为“高级知识分子”。在当今会计人才市场需求多元化影响下,便产生了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的教育层次格局,显然将后三者都定位于“高级会计人才”不合理。所以,面对新的情况,中高级会计教育的涵义应当重新界定。第三,层次目标界定缺位。国外高等教育重视本科和博士教育,忽视硕士教育,一般不探讨硕士教育目标。国内高等教育是以地方院校为主体,以培养专科、本科为中心,重点大学(“211”和“985”大学)的教育重点是本科和博士,一般大学(地方院校)教育的重点是专科或本科,纵观教育学研究成果,几乎没有涉及会计学硕士教育目标研究的成果,所以更谈不上有统一、公认的表述。会计学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教育在许多高校中客观存在,有必要探讨其教育目标,对完善硕士教育有积极作用。综上所述,各层次会计教育目标需改革与建立,以便新时期会计职业对人才要求的需要。我们通过研究并经几年实践,创立地方院校的会计教育培养模式:“厚基础+显特色+重个性”。我们认为,会计教育目标应分层建立与完善,不可含混是非。高等会计教育目标建议分别定义为:专科(含高中起点中专)培养初级实务操作人才,本科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专门人才,硕士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博士培养具有创新成果的创造人才。会计教育目标层次上差异的框架性描述如下表: 上述会计教育目标层次差异的框架描述,是评价现有会计实验教学与进行会计实验教学改革与发展设计的基本依据。
2、培养会计学硕士应该具备的素质
会计学毕业论文8000字 会计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篇二十八
浅析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们对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并且加强。加强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真实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以及企业境治理的资金投入情况已经成为会计界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会计信息
企业的经营活动是造成环境恶化不可推卸的原因之一,同时也把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推到风口浪尖。针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含义、原则、存在的问题,以及深度分析应对的对策,笔者进行以下具体分析。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含义及原则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含义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就是指以一定的信息载体公开企业环境会计方面的信息,披露的载体主要包括:内部会计报表附注、会计工作记录、年度财务报表、董事会报告及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等。环境会计应披露的信息主要有:环境负债、环境成本、与环境成本和负债相关的特定会计政策、报表中确认的环境负债和成本的性质、与某一实体和其所在行业相关的环境问题的类型等等。
(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则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既要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还要遵循客观性原则、定量定性相结合原则和强制自愿相结合原则。
1客观性原则
与环境会计有关的事项和普通的经济事项相比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这并不是说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只是环境会计信息的客观性特征没有财务会计以及其他会计那么严格,只是一种相对的客观性。企业提供的环境会计信息只要是真实的还有中立的,即使是相对的客观性,也一样是可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的。
2定量定性原则
现阶段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既要包括定量信息,又要包括定性信息。定量信息可以是以货币单位表示的信息,例如:企业每年用于污水处理的金额总数;也可以是以实物、技术、数据等指标表示的非货币信息,例如:污染物的排放量。对企业环境政策执行的描述信息就属于定性信息。由于价值计量有些复杂,有些信息难以定量计量,有的虽然可以定量计量,但信息获取的成本太高,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所以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3强制自愿相结合原则
目前,主要的大部分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依靠法律法规的强制性。然而,强制披露所涉及的企业及内容依然有限,披露的主体范围较窄,这样不利于社会公众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获取,不利于对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进行评价。因此,要加强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自愿性,将强制性和自愿性相结合,使该信息更切实、更规范地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二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自觉性差
一些企业没有具体形成环境责任意识,环境责任的道德理念尚未真正形成,对建立环境会计信息公开化的制度的重要意义比较缺乏认识,披露自觉性、主动性不强,能够准确、及时、自愿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少之又少。披露主要是依靠国家法规的强制力,在法规的要求下做出不完全的,有选择的披露,轻描淡写,避重就轻,对问题的分析与认识缺乏深度,提出的措施也不够全面,可操作性较差。企业是环境会计信息的主体,但是大部分却感觉不到对此信息的披露对自身有什么压力,有什么重要的影响,仍从短期目标出发,都是尽量降低环保投资和支出以求获得较高的利润。
(二)披露内容不全面,方式不规范
从披露内容来看,大部分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多并且具有自我赞扬的性质,强而且调公司在环境治理和保护中积极的一面,很少有披露自我谴责或者消极的环境信息,存在避重就轻的现象。对于哪些算是环境会计信息,哪些不属于环境会计信息,没有一个明确的分界线,对此问题界定非常模糊。所披露的环境政策等非货币性信息较多,但是货币性信息比较少,比如:环保投资。排污费、环境税和环保拨款及补贴。此外,多数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反映的是过去环境事项,如:绿化费、税收减免、环保认证和排污费。这些信息对企业经营产生的影响较小,实用性不强。
(三)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法规尚不健全
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没有出台,也没有相应的环境会计准则。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比较没有实际内容。目前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企业主要是上市公司,从上市公司来看,一些文件提出了要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但是很少去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出具体要求和操作指导,并且这些规定仅针对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做出要求,对于上市公司的定期财务报告却很少有关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具体要求,对于临时报告等其他形式的具体规定几乎没有,造成了企业对日常营业过程中的环境信息及时披露的缺陷。缺乏完整规范的、系统的环境会计规范,导致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较为凌乱、可比性较其他国家相比不强。
四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
(一)教育和监督相结合
企业主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意愿不强,总体披露情况不太理想。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要将大力进行教育和加强监督相结合,使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情况有所改善。政府部门要大力进行环保教育,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强化企业的环保意识。一方面,针对当前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足的情况,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环保费用的投入支出,加强宣传以及教育的力度。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定期组织企业的管理者进行关于环境方面知识的学习。
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让整个企业的环保意识提高,就必须重视对管理者的教育。此外,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员工要明白这样做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符合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效益。企业的员工转变了意识思想,企业才能转变意识思想,才能提高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自觉性。
(二)规范披露内容和方式
在披露内容方面,可以在上市公告书、招股说明书、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和临时报告等文件中重点披露对企业未来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环境信息,比如环境诉讼和奖惩,还要多些与当前环境事项有关的数字去反映企业在环境治理方面的相关成本、费用等。披露内容既要包括环境财务方面信息,又要包括环境绩效方面信息。环境要素信息可以包含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收益和环境其他支出。环境业绩信息的内容可以主要体现在企业环境法规执行情况和环境质量情况。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一定要全面,对于那些不利于企业的消极的环境会计信息也一定要在相关文件中体现出来,切不可只是披露那些有利于企业形象的,否则,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全面性、客观性将是空谈。
(三)完善法律法规,健全披露制度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地位和作用,必须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统一的标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可以分为三个具体的层次:强制性披露、自律性披露和自愿性披露。其中,强制性披露处于比较基础的位置。在现阶段,应该通过立法方式,制定要求企业强制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所承担的环境责任,统一核算对象和披露方式的法律法规。尽管我国已经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规和法制,但对于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多数是一些不具体笼统的规定。出台更多具体的、有效的法律法规去规范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十分必要的。这些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更加注重对披露内容和方式的具体要求。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产生的的必然产物,有其存在和发展的无限生命力的价值。虽然当前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还存在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自觉性差,披露内容不全面、方式不规范,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法规尚不健全,缺乏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审计等诸多问题,但是通过教育和监督相结合,规范披露内容和方式,培养环境会计专业人才,完善法律法规、健全披露制度,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审计体制等对策,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杨城.浅议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2):92.
2 陈雪辉.完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0,(10):71-72.
3 冯银波.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模式选择[j].商业会计,2011,(3):13-14.
4 陈亚成.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与对策[j].总裁,2008,(8):95.
5 苏珊.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1,(17):149-150.
6 高宗文.浅析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j].财政监督,2009,(4):34-35.
7 骆飞群.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及其对策[j].浙江金融,2010,(7):61-62.
8 张婧玲.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析[j].绿色财会,2010,(4):50-52.
9 李燕萍.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及对策[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09,24(8):83-86.
会计学毕业论文8000字 会计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篇二十九
关于会计方面毕业论文
摘要:管理会计兴起于十九世纪早期,在为企业提供管理信息、预测资金需求、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和风险管理以及倡导人本管理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管理会计凭借其特有的优势,仍将继续推动企业管理的向前发展。
关键词:管理会计;企业管理;作用改革
开放后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这与我国长期坚持的市场经济发展战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市场经济的活跃和发展在促进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也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要想不断的发展、壮大、增强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要加强对市场的分析和掌控,管理会计便是顺应这种经济大背景的需要应运而生并发展起来的。
1管理会计概述
从管理会计的起源来看,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早期当时的企业管理层对于内部计量的运用,那时的企业管理层对于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已经非常鲜明,并且这种认识已经波及到了对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这便是后来业界常说的所谓“管理运动”。业界一般认为管理运动是发生在美国的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管理运动对市场经济的贡献在于为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构建了一个能够解决问题的科学框架。科学管理是管理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科学管理在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新的机会的同时,也为成本会计实务及技术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比如当时的一些企业为了能够衡量出内部生产过程的效率,在市场交易信息之外对企业内部的特定管理信息也提出要求。从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情况来看,大致是发生在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末,此后我国便进入了以改革开放为主题的新的经济建设时期。
由此看来,我国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经历了市场环境下的激烈的企业竞争阶段。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经济建设中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这一点企业管理层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管理会计的概念来看,所谓“管理会计”,也叫“内部报告会计”,英文称之为“managementaccounting”。管理会计的主旨在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管理会计试图借助一些专门的方式方法,把财务会计所提供的资料和其他资料糅合在一起予以加工、比对、整理和报告,从而借此为企业管理人员能够对企业日常管理中的各种经济活动的实施、规划与控制提供依据,并借此也为企业决策者的决策提供依据。可见,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管理会计是企业实现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的最有效的工具。因此,无论是对于企业管理还是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都越来越重要了。当管理会计的`作用在企业得到有效的发挥时,就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的资源实施最优配置,实现对企业对各项经济目标(如利润目标、收入目标、成本目标等)的预测与确认,调动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进而帮助企业管理者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管理会计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
管理会计采用的是一种分析性的工作方法,运用的是一种动态化的工作方式,这种方式方法对于现代市场竞争环境下的企业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提供管理信息
管理会计能够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为其内部管理提供综合信息,这些信息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中有经过加工改造后的财务信息也有特定的非财务信息;有会计工作的信息也有统计工作的信息;有可量化的信息也有非量化的信息;有精确的信息也有粗略的信息;有来自企业内部的信息也有来自企业外部的信息;有技术方面的信息也有经济方面的信息;有有形的信息也有无形的信息;有资本的信息和非资本的信息以及实际的信息和预计的信息等等,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后,就可以为企业的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预测资金需求
经济决策是影响企业管理绩效的重要环节,科学的经济决策要求应事先对企业的经营资金有一个明确的预测,以防止因资金流的不畅而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如果企业的资金运作出现失误,那么后期的管理风险必将大增,而这恰恰是管理会计的长处。管理会计在通过对各种信息的处理计算后,具备了预测企业资金总需求量、追加需求量以及增长趋势的功能,这样一来企业领导层就可以借助管理会计的这种功能对企业的资金需求变化情况及早做好应对准备,从而为企业争取到调配资金所需要的时间,保证企业资金流的稳定持续,保证企业市场运营的不被影响。
加强成本管理
成本是关系到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课题,是企业维系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依托,同时成本也是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成本管理的目的是要为企业实现总体经营目标提供服务,为企业的经营决策者提供各种所需的成本信息,使经营决策者能够在经营管理中实施对企业成本的有效控制。不同经济环境下的企业成本目标也各不相同,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成本目标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密不可分。当前市场环境下管理会计在企业成本管理中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会计可以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和市场竞争能力为其设计出恰当的投资规模,为其找到投资的最佳切入点,这样企业就可以在现有条件下争取到最好的投资回报和最低的成本支出。
(二)管理会计可以在市场分析的基础上为企业设计出恰当的生产规模和销售规划,这样就避免了企业不必要生产成本投入现象的发生,并且管理会计还可以在市场分析的基础上帮助促进企业产品功能的改进,提高产品的市场应用价值,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三)管理会计可以在对内外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基础上给企业的未来发展制定出合理的政策性导向,让企业的研发目标更加明确和清晰,让企业的研发成本更加贴近实际需要,使企业研发带来的收益大于企业研发成本的支出,这就既避免了企业盲目增加成本投入又避免了企业盲目压缩成本支出。
(四)管理会计可以利用其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的优势帮助企业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最优配置,有助于企业在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配置之间做出最佳的选择,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成本并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企业人力资源的创新能力。
(五)加强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出发点是在现有条件下如何把企业在市场经营中所面临的风险降至最低,因而需要企业决策层在降低风险收益与成本之间进行权衡。良好的风险管理策略有利于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作出正确的决策,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通常情况下企业在风险管理工作中都会以组合式的投资方式的来分散可能发生的投资风险,这与我们常说的“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同出一辙。管理会计依据其对企业内外部经济信息强大的处理分析能力,能够很好的帮助企业分析其组合投资的合理性。这种合理性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来:
(1)表现为管理会计能够对企业的潜在投资意向进行分析和预测;
(2)表现为管理会计能够计算出企业潜在的投资组合中的各种期望值及其关系;
(3)表现为管理会计能够规划出企业各种投资组合中的最佳方案;
(4)表现为管理会计能够帮助企业规避竞争激烈的项目,规避投资中的盲目性,降低企业组合投资中的风险。这一点是由于管理会计的市场分析功能使然。除了上述重要作用,管理会计在企业人本管理方面所能够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小觑。管理会计在企业人才管理方面表现为侧重于对员工价值的研究,这就为企业的人才需求提供了更为准确的信息,也使企业人才的优势得到最佳发挥,从而充分调动起了企业员工为企业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企业得到光大。
参考文献:
[1]杨利红,杜丽丽.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现状分析[j].财会通讯,,(9).
[2]苏鹏.对如何发挥管理会计在经营决策中的作用探讨[j].商,,(32).
[3]庞剑华.管理会计为企业经营创造价值的问题探索[j].财会学习,,(21).
会计学毕业论文8000字 会计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篇三十
浅析会计电算化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字:会计电算化 缺陷 对策和建议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业务中的简称。它是一个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替代部分由人工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是一门融电子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信息科学,会计学为一体的学科。
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推广,不但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同时也增强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为企业实现全面现代化管理创造奠定了基础。但是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推广也给企业带来了与传统手工会计不同的风险,因此,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寻找适当的方法加以解决是会计电算化进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
一、在会计电算化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有:
(一)财务软件固有的风险可能会使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保密性受到威胁
人工会计系统的核算工作依靠职责分离、互相牵制、证帐表的钩稽关系等控制手段,从原始凭证、记帐凭证、明细帐、总帐到报表每一步都有记录并且有制单人、复核人、出纳签字、主管签章以示负责,步骤清晰,条理分明。
(二)给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难题
在手工会计系统中,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由过账到财务报表的编制,每一步都有文字记录,都有经手人签字,审计线索十分清楚。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顺查、逆查或抽查。但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传统的账簿没有了,绝大部分的文字记录消失了,肉眼可见的审计线索大大减少。导致审计人员在对人工记账阶段采用的审计方法(包括检查法、盘点法、观察法、查询及函证法、记算法、分析性复核法等)受到极大的制约甚至报废。在复核,审核等环节,财务人员采用电子签名形式(可能被人伪造)。即使发现重大舞弊,也不能像人工记账那样凭借墨迹和笔记,恰当的明确责任,落实到个人,做到权责分明。
(三)给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困扰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原手工制作的会计凭证、会计账薄和会计报表等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档案,阳光体育论文则由计算机会计系统通过打印机规范打印保存或采用磁盘、光盘等磁质来保存。磁性存储介质具有的易损、易删、易改、易磁化,修改不留痕迹的特性。计算机硬件缺陷、软件设计错误、运行冲突、电脑病毒、黑客攻击、存放环境的不合格等,任何意外的发生都有可能造成磁盘中信息的丢失,丢失后又极难还原。
另外,现在市场上具备很完善的数据保密功能的软件较少。多数软件对其系统存在的各类数据文件未采取完善的保护措施,具备较好数据库知识的人,完全可绕开会计软件的各类控制措施,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直接读写这些数据库文件,甚至对文件中数据直接进行增删、修改,盗取,偷换等操作,使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无法得到保证。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的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
1. 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即对会计电算化权限严格控,凡上机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授权,并且只能在授权范围内进行操作。在进入系统时应当加一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另外还可以考虑硬件加密、软件加密或把系统作在芯片上加密等机器保密措施和专门的管理制度,如专机专用、专室专用等。
2. 相互制约原则。即加强对电算化系统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控制,明确管理员、操作员、维护人员的职责范围,做到职责分离,相互牵制。
在记账过程中,保证制单人和审核人不能为同一人。管理员和维护人员对系统的操作时间,方式,内容等也应当详细记录在系统的“操作日志”中。
会计学毕业论文8000字 会计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篇
[摘要]财政局是国家重要的职能结构,负责贯彻执行国家财政税收方针和政策,并自觉履行财务会计方面的法令及有关政策。财政局财务管理是其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总规划而进行年度预算和年度结算工作,平衡地方财力,确保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新会计制度的出台给财政局财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财政局只有结合社会发展趋势,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及时发现自身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清楚地认识到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并不断创新财务管理工作模式,才能进一步提升财政局财务管理质量,进而推动财政局稳定、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财政局;财务管理;问题;新会计制度;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日渐成熟。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统一会计标准,规范单位、机构或企业的会计确认、计量和财务报告等工作,国家对原有的会计制度进行了调整和补充完善,以进一步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加快单位、机构或企业财务管理变革,提高资金利用率,增强经济投资信心,促进资本在市场的发展与优化,进而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切实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人民群众合法经济利益。因此,财政局应自觉履行新会计制度规范,转变财务管理理念,增强资金投资风险意识,进而提升财务局管理水平,完善财政局管理组织结构,实现财政局长远的发展目标。
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不到位
财务预算管理是财政局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其管理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财政局财务管理的最终效果。然而在实际的财政局预算管理工作中,由于管理人员对预算管理工作的忽视,导致预算执行管控不严情况时有发生,甚至有些管理人员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肆意调整预算标准,不仅降低了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同时使财政局财务管理工作失去了实质的意义,不利于财政局的平稳发展。
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低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财务管理手段创新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保障,但是由于财政局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虽然建立了财务系统,但是却没有根据财政局的实际管理情况构建财务一体化管理平台,财政局财务管理仍然采用传统的人力编制预决算报表、人工进行财务对账的方式,加大了人员管理难度,同时难以实现财务信息共享的目标,财务管理效率与质量低下。
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低
财务管理工作在开展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面临着众多的难题。比如,由于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使得财政局的财务管理人员准入门槛相当低,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有些财政局的财务管理人员是由其他部门的管理人员担任的,他们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以及财务管理经验,导致了财政局财务管理工作难以到位。此外,一些县级财政局为了节省开支,为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私自招聘财务管理员工,这些员工大都没有经过专业的理论技能培训,对财政局财务管理工作理解不够透彻,在实际的工作中经常出现错误,降低了财政局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不利于确保财务局的合法经济效益。
财务管理观念落后,财政局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财政局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其财务管理理念仍然停留在粗放型财务管理阶段,难以根据时代形势的变化而做出调整和更新,使得财政局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经常被混为一谈,财务管理流程缺乏制度约束,事后核算现象频繁发生,难以确保财政局财务管理的质量。此外,由于财政局的部分财务管理人员没有清楚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以及自身职责,使得财政局财务管理过多地集中在事后管理中,而忽视了事前以及事中的管理。同时没有将财政局财务管理工作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统一规划,难以充分发挥资源集中的优势,进而导致财政局资金使用效益难以提高。
新会计制度对财政局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应对,以切实满足新会计制度提出的新要求,提高财政局财务管理质量。
对财政局预算管理的影响
在新会计制度的影响下,财政局更应该重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根据新会计制度要求严格规范预算项目流程,对预算资金调配做到有效的监督和管控,确保资金的利用价值。因此,财政局在进行预算管理工作时应采用零基预算和综合预算相结合的方式来考量上一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并以此来科学地预测本年度项目实际资金支出。并严格要求任何管理人员都必须遵循新会计制度规定,不得随意更改和调整预算,一旦预算与实际执行存在大的差异,必须追究管理人员个人责任,以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而对于因公共紧急事件或者是国家财务管理政策变化所造成的预算与实际执行的明显差异,则应及时向上级反映,并制订科学的预算管理调整方案。此外,由于财政局每年都会接收大量的国家财政拨款,且其自身在运行发展过程中也会产生其他的经济收入,对于财政拨款以及其他类别的收入应严加管控,尤其是做好对国家财政拨款的实时跟踪工作,明确财政资金流向和使用情况,全程把控资金使用情况,避免资金浪费或者擅自挪用现象的发生,确保财政局资金安全。
对财政局财务管理系统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的出台,使得传统的财务管理系统难以满足现实财务管理的需要,因此,财政局应进一步优化财务管理系统,依托现代科学技术构建一体化的财务管理平台,为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在原有财务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增加分布式办公功能、自动记账功能、业务对接功能以及安全防护等功能,不断优化和完善财政局财务管理系统功能系统,确保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其中分布式办公功能,主要是通过财政局的办公终端将报账数据信息录入财务管理系统中,财政局领导可以随时调取报账数据信息并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核,在审核通过后,管理人员就可以打印报账单进而办理相关业务。而自动记账功能是指改进后的财务管理系统可以自动将会计人员录入系统中的数据信息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并自动完成对账、报表编制工作,大大减少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升了财务管理的效率。业务对接功能指的是将相关业务在各个业务系统中进行有效的衔接,以增强业务的连贯性,提高业务办理的效率。由于财政局财务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信息比较重要,对信息管理的安全系数要求比较高。因此,财政局财务管理系统需增设安全防护功能,对系统中的各种数据资源进行自动备份,避免系统遭遇异常而导致信息数据丢失,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财政局财务管理引入了数字签名、电子签名印章等技术,对系统中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防护,切实确保系统操作的稳定性与信息资源的安全性。
对财政局财务监管的影响
会计学毕业论文8000字 会计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篇
浅析基于会计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感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品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双汇瘦肉精事件的曝光,引起了广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极大恐慌。
本论文将以双汇集团为例基于其会计信息的披露中现存的各项问题,提出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会计视角;双汇集团;企业;社会责任感
我国正处于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感的起步阶段,随着对食品安全问题如“地沟油”、“瘦肉精”、“塑化剂超标”以及“毒生姜”等的频频曝光,使人们谈食色变,要想重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稳定社会不安就必须加快建设企业社会责任感的步伐并将其列入长期发展战略之中。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极大地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重新规划企业的治理结构,加强企业内部约束,做到企业慈善、法律、道德与经济责任的全面推进。
尽管在08年^v^就提出鼓励会计信息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感,但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定,各企业还是以自愿的形式公布会计信息,因而企业诚信欠缺的现象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整治,同时也并未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
因此要想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感必须以加强会计信息披露为出发点,进而提高企业诚信并推动社会道德建设。
一、以双汇集团为例分析其企业社会责任的会计信息披露
(1)双汇集团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主要内容
双汇集团在社会责任感上主要对环境保护、人力资源以及利益相关者等方面进行披露,本文选其10年的报表数据进行展示说明,如表1所示:
(2)双汇社会责任会计披露中存在的不足
1、社会责任意识有待增强
双汇集团作为肉制品行业的龙头,因其规范严格的生产及检验线而领先于该行业,但随着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双汇集团为降低成本,缩减检验程序而致使含瘦肉精的猪肉流入企业生产线,这一事件的曝光不仅严重地自毁招牌,而且也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我国并没有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披露进行明确规定,因而企业领导及会计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并且在信息披露中可能会出现注重对社会贡献的披露,而忽视或故意隐瞒其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2、社会责任报告缺乏审计环节
由于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内部会计人员公布的,所以在没有第三方审计核查的情况下,其公布结果的真实准确性就会存在异议。
双汇集团从2009—2013年的社会责任报告数据就是在没有第三方审计的情况下进行公布的,因此其公信力不高,会计报告也就缺乏实际的效用价值。
3、外部监管不足
在会计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感要想得到有效的加强,仅仅通过企业内部的自身努力强化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借助外部的监管,以规范企业运作。
然而就目前形式来看,环保部门、消费者协会以及消费者都没有很好地发挥监督管理作用,同时有关管理部门在管理上具有事后性,只有当问题曝光出来后才会对其进行调查整治,所以还是会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其次我国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明显不如国外,这样也会导致企业领导以及有关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从而为不法操作提供可乘之机。
二、会计视角下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建议
(1)提高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意识
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需从两方面入手,首先企业管理者应正确认识会计信息披露的作用,从而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规范企业正常运作;其次社会需构建良好的舆论监督氛围,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和重视,从而打造健康而充满活力的消费市场。
(2)会计信息披露需经第三方审计
我国企业目前公布会计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一般是经由会计师和企业内部审查后通过,由第三方审计签证的环节尚未得到实施,导致由于审计机制的不完善而造成其公信力不高。
因此需强化审计环节,可由独立的会计事务所作为第三方对各项目进行专项审计,尤其是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严格审计并针对具体问题发表审计意见,从而提高社会信任度。
(3)加强外部监管
相关监管部门应定期或者不定期对企业生产线进行检查,并加强对企业原材料来源及产品销售渠道的管理,并将检查结果实时反馈给企业管理人员及会计人员,以方便其对有用信息进行登记,并及时改正运营中的不足。
同时广大消费者应注重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企业和管理部门,以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有效监督。
三、结语
在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焦点问题的今天,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企业诚信为本,有利于重新建立起广大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对于我国社会稳定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会计学毕业论文8000字 会计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篇
试析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摘要: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业务的不断增多,会计电算化随之被广泛应用于会计工作中,对于提高会计工作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会计电算化仍然照搬手工会计流程,致使其存在信息及时性、相关性和共享性不足的缺陷,阻碍了企业财务信息化水平的实质性提高.所以,对企业会计流程进行再造突显其必要性.本文对会计流程再造的意义及其在企业财务信息化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会计流程再造 企业 财务信息化 会计核算
一、会计流程再造的意义
二、会计流程再造在企业财务信息化中的应用
(一)满足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建设需求
会计流程再造要符合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要求,满足企业决策与管理的需求,通过调整、改造和优化会计流程,提高企业财务信息化水平.首先,会计流程再造要实现企业经济业务数据的共享,减少数据处理的重复性环节,打破现有的信息孤岛;其次,会计流程再造要满足集中式管理模式的构建要求,统一各分公司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系统强化财务集中管理;再次,会计流程再造要拓展会计管理职能,
(二)会计流程再造在财务信息采集中的应用
(三)会计流程再造在实施财务集中管理中的应用
会计流程再造可对现有的企业业务流程进行改进,在深入分析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基础上,进而提出解决意见,确保企业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顺利实施.首先,会计流程再造有效解决了企业会计工作重复性强的问题,通过简化冗余工作环节,提高会计业务处理的效率;其次,会计流程再造统一了企业会计科目的设置和会计核算方法的运用,使得企业降低了财务数据的分析难度,增强了同口径信息数据的可比性;再次,会计流程再造可支持高性能财务信息系统的应用,使企业与企业、部门与部门之间实现财务信息共享,便于各企业和部门了解财务状况,履行会计监督职能.
(四)会计流程再造在财务信息系统构建中的应用
首先,会计流程再造应当充分考虑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确保系统的管理权集中于企业总部.企业要建立与再造后会计流程相适应的内部监管制度,对系统使用者查询、审计权限进行设置;其次,实现在线财务处理,可通过财务信息系统在线或远程处理信息录入、记账凭证生成、会计信息查询、报表报送等工作,以减少业务流程运行时间,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再次,通过会计流程再造,可确保信息反馈机制的有效运行,使企业决策者及时准确地获取财务信息.
(五)会计流程再造对财会岗位结构的影响
在信息时代到来的今天,会计流程再造应当以用户需求作为基本导向,并以财务信息高效流畅作为设计理念,这是信息时代对会计流程再造提出的基本要求.当会计流程再造完成以后,财务人员的工作重点将会逐步转
移到对信息用户需求的获取以及优化信息等非事务性的工作上,同时财务部门的岗位也会随之减少,这样一来就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一部分财务人员只需要熟练掌握财务知识和计算机操作即可,而财务管理人员除了精通财务知识和计算机操作以外,还应了解与财务管理相关的知识.由此可见,会计再造流程对财会岗位结构造成了一定影响.
会计学毕业论文8000字 会计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篇
会计诚信工作事关国家的财政收入,更事关企业生产经营安全,甚至事关企业的长足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权利本位观念盛行,当个人利益受到影响时,会计人员可以不惜牺牲诚信道德原则为代价。同时,因在学校时缺乏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指导,从事会计教学的教师大都缺乏企业会计工作经历,使得学生对虚假会计信息的危害不敏感、不熟悉,理解不深刻。另外,学校只注重应试教育而忽视了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或者有诚信教育的相关活动但其实效甚微,使会计专业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缺失。而中专学校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是从事中小型企业的财务工作。他们的诚信将直接关系到他们将来职业道德的水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而影响到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因此,中专会计专业必须把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放在首位,让学生明白:诚信是会计的生命线。
会计诚信是指会计行为的诚实守信,是会计工作人员按企业客观经营状况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向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因为该信息是企业经营者做出正确生产经营决策的基础,是投资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会计诚信的基本要求:
(1)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搞虚假,客观公正从业,绝不做违法事情,危害公司企业;
(2)保密守信,不为利益所诱惑,坚持不义之财不取,金钱面前非己所属,眼不红、手不痒、不贪不沾,依法规范履行职责,切实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3)执业谨慎,信誉至上,在执业中始终保持谨慎态度,对客户和社会公众尽职尽责,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以维护职业信誉。
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的从业者。当巨额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职业道德规范发生碰撞时,只有在学校接受的诚信教育,才是最后的“护身符”。中专生的会计诚信教育作用重大。
1.有利于中专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专生处于青春期后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有很强的可塑性,经不起外界的诱惑。进行系统的诚信教育,可以让他们明白是非对错,自觉构筑违反职业道德的“防火墙”。
2.有利于培养中专生独立、公正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是一个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高危行业,在一张张普通的凭证、账簿、报表背后随时都有弄虚作假的可能。特别是会计报表一旦失真,对企业、国家的财产将造成重大损失。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业务时,不但需要遵循相应的经济法规,还需要根据自身的价值观做出判断。因此,会计人员拥有独立、公正等会计职业道德至关重要。
1.对诚信教育重视不够。当前,许多中专学校会计专业教育围绕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来设计教学内容,没有系统全面的会计诚信教育,而会计专业教师也错误地认为诚信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范围,因此在教学中仅仅是蜻蜓点水,点到即止。
2.缺乏“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引领。现在会计专业的“双师型”教师非常缺乏,多数专业教师都是高职院校刚毕业的新老师或者是其他专业老师转化过来的,基本没有企业会计工作经历或经历较短,对虚假会计信息的危害不敏感、不熟悉,理解不深刻。这就导致教学中只重视会计理论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诚信教育,或者即便有诚信教育内容也是纸上谈兵,教育作用不够明显。
3.诚信教育的策略缺少创新。会计诚信教育不应拘泥于某种既定的范式,应大胆创新,大胆摸索。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环境确定不同的教育方式。传统的说教式的传授、明知故问式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教学策略,对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效果不明显,而且与实际情况严重脱节。诚信教育要转变传统单一、纵向的教育策略,创造出适应新形势的不拘一格的科学策略,才能达到诚信道德教育的最佳效能。
1.完善诚信教育体系
(1)逐步完善会计诚信教育体系。在中专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可专门开设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让学生深刻理解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会计职业道德的规范及违反会计职业道德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从道德、法律和制度层面明确责任与义务,为以后从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2)要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渗透诚信教育。会计教师应该在会计基础、财务会计、会计法等不同专业课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专业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诚信教育贯穿于会计教学始终,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不徇私利、坚持原则、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
会计学毕业论文8000字 会计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篇
四、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序号 论文各阶段内容 时间节点
1 . 选题
2 确定论文题目
3 开始写开题报告
4 开始写论文初稿
5 . 完成论文初稿
6 论文定稿
7 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及相关资料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
[2]伍柏麟.中国企业集团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
[3]袁琳.论企业集团化与财务管理集中化.[j],《会计之友》,第9期.
[4]马学然.树立资金管理的三个理念.[m],《经济师》,第1期.
[5]赵东方.集团结算中心结算系统的构建.[j],《财会月刊》,第19期.
[6]任勇.财务结算中心:集团公司集中管理内部资金的有效方式.[j],《财会通讯》(综合版),第13期.
[7]于增彪、梁文涛.现代公司预算编制起点.[j],《会计研究》,第8期.
[8]张芳.论企业集团的未来财务管理模式.[j],《上海会计》,20第4期.
[9]陆正飞.论企业集团化与财务管理集中化.[j],《财会通讯》,20第9期.
[10]charles . introduction to management accounting, prentice hall, 12th edition
[11]scoot besley,eugene of managerial finance,thomson learning,12th edition
六、指导教师意见
是否同意学生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指导教师(签名):
20 年 月
会计学毕业论文8000字 会计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篇
高职学校注重技能型人才培养,会计专业注重实务性训练,与学术写作的联系较少,不宜于从事学术性的毕业论文写作。高职学校应从学生的条件和兴趣出发,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鼓励学术型人才的求学,不必强求所有学生都写毕业论文。
高职院校;会计;毕业论文
近年来大学生的科研能力非但没有培养起来,造假之风却日渐盛行,以至于人们不得不应用“查重软件”来过滤学生的论文。反思目前关于本科、专科毕业论文存废之争、改革之辩的讨论,笔者认为毕业论文的问题只不过是我国教育制度问题的冰山一角,如何改变毕业论文现在尴尬的状况,是我们所有从事教育的教师必须思考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中,毕业论文指高等教育阶段的所有毕业论文,包括专科和高职。既然中国学位条例中并没有规定专科和高职提交论文和参加答辩,这二者毕业后也不能获得学位,专科、高职可以不必写学位论文[2]。现在的专科和高职虽然学制上短于大学本科,但基本上是本科的翻版,把专科、高职不必写的学位论文改成毕业论文,就避开了国家学位条例的规定,使专科、高职写毕业论文正式进入所在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就会计专业来说,高职会计专业所有课程包括毕业论文都是本科的翻版,只不过要求低些而已,高职注重实践性操作的特定要求没有体现出来。
高职会计专业不排除有认真写作的学生,但总体来讲论文质量低、拼凑,水分大、水货过多,有时文理不通,标点符号不对,错别字较多[4]。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造假、拼凑的现象严重,可以讲已经流行成风。造假、拼凑的文章也能答辩并获得毕业资格,这给后面的学弟学妹们带来不好的影响,也浪费了大量资源。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低、应付差事、流于形式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学生未接受过专业论文的写作培训,缺乏写作能力。高职学生在大学里没有接受过专业论文的写作培训,并不知道如何选题,如何搜集写作资料,更别谈后面要写的文献综述、开题报告、论文等。他们至多写过学期小论文,抄抄改改即可过关,写作要求并不严格。而要让学生写毕业论文这种要求严格、程式较多的大型论文时,学生没有能力和经验。
2.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缺乏认真写论文的态度。学生在毕业季找工作成为头等大事,一切都要为此让路。没有找到工作的忙着投简历、参加面试;找到工作的忙于应付工作,无暇顾及毕业论文。及至辅导教师索要论文时,才急匆匆赶一篇提交给辅导教师。对于辅导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等,并不认真对待,怎么发过去的修改意见,文章怎么发回来,一句话“不会修改”、“没有时间”交差了事,修改论文成了辅导教师的事情。
会计学毕业论文8000字 会计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篇
:
我国的经济发展由过去的高速转变为中高速的新局面,同时也引发国家经济结构不断朝着更为合理的方向发展。在现阶段企业不仅需要面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变化,同时也需要时刻关注企业之间逐渐增强的竞争压力,因此,企业需要采取更为有效的管理方法来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企业对管理会计的理解不断加深,逐渐意识到需要应用管理会计至企业运营工作中来完善管理效果。企业只有通过财务人员转型发展才能够实现管理会计的发展,而在实际的转型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
财务人员;职能转型;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作为会计工作的重要分支,该工作在提高企业的运营管理水平方面具有特别的作用。管理会计相对于其他会计方法起步较晚,因此在企业的应用和发展都不如一般的会计方法,但是企业在日益复杂的发展环境中迫切需要管理会计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发展动力。现在企业发展管理会计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财务人员的职能转型实现,但是在具体的转型工作中存在较多的不足制约了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效果,不利于企业实现更有效的管理。企业需要积极思考财务人员职能转型的方法并完善其中的不足来带动企业更稳定长久的发展。
管理会计理论基础薄弱
管理会计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的企业也意识到了该工作带来的影响并开始积极参与应用工作。我国的管理会计整体来说发展较慢,该方法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并处于不断研究的过程中,但是相比国外的管理会计还是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导致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相对薄弱。企业在发展管理会计使对该方法的研究和理解不够深入,所以无法准确把握财务人员应该以什么具体的目标和方向进行职能转型,所以企业的管理会计处于发展速度慢和具体作用小的局面。国内对于管理会计的研究工作也相对不够,不仅在理论基础上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还需要具体的合理发展方式。
管理会计考察体系不完善
由于我国现在主要的会计模式是财务会计,而管理会计在所有会计工作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因此管理会计的资格准入体系相较于财务会计来说不够完善。首先是国内管理会计缺乏明确的资格准入体系,不像财务会计能够对会计人员的知识储备和个人能力有具体的要求。企业进行相关工作时只是要求管理会计人员能够制定相应的信息报表,简单地应用相关规定而开展管理会计工作,没有真正发挥管理会计的实际作用,因此企业对管理会计人员的知识储备以及个人能力和工作经验等没有严格的要求,所执行的考察体系也相对不够完善。
教育培训工作开展不足
由于我国整体的管理会计发展时间短和发展水平低,普通的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的了解程度较低。现在主要是高等院校开设了关于管理会计的课程并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但是由于师资队伍建设不足以及后续的教育投资有限,对于管理会计的教育水平和实际培训效果不够理想。一般的会计从业者在也很难有专门的机会对管理会计进行系统的学习,社会整体的管理会计的培训机构较少同时教育能力不足,一般的会计人员很难得到进行全面的学习机会所以也很难获得全面有效的转型机会。国家也没有开发管理会计的培训市场,对于仅存的管理会计的培训机构的规范也不够重视,还需要在未来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企业的重视和引导较少
企业中的财务人员虽然数量较多,但是实际从事管理会计的财务人员数量十分稀少。企业虽然能够意识到管理会计能够对企业的管理工作有帮助,但是对于该工作的重视和实施都相对不足导致管理会计的效果不够明显而引起的重视度不足。企业对于财务人员职能转型不够重视,只是要求财务人员能够完成相应地财会工作并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就满足,但是根据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设定职能转型任务。同时企业处于信息化时代,传统的财务会计处于被淘汰的局面,企业需要对财务人员职能转型的经济和培养支持,但是财务人员不能得到有效的机会进行转型工作,同时企业也缺乏相应的绩效考评工作和激励政策来推动财务人员转型的积极性和后续工作的热情。
加强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工作
随着管理会计更多地应用在各行各业当中,但是由于该工作与国外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国家和相关院校积极开展针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工作。管理会计是基础企业的实际运行和管理基础上实行的,所以管理会计需要强化自身的实用性,能够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的情况结合起来而不是片面地借鉴国外的理论知识和相应的执行措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除了在理论层面需要不断完善以外,还需要对管理会计的实施方法以及具体作用作出相应的界定,使管理会计能够形成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工作体系。企业在针对管理会计研究更为深入的情况下可以更合理地开展财务人员职能转变工作,避免因为理解不足而导致的工作混乱。
完善管理会计考察体系
企业的管理会计的资格考察体系相对于财务会计的相关体系有较为明显的不足,而实现财务人员的职能转型必须在健全的资格考察体系下完成。首先在国家层面,通过对管理会计的相关研究的稳步提升下构建更适合我国国情的资格准入体系,确保相关考核制度能够体现管理会计人员的能力以及对企业运营的作用。企业同样需要摆正对管理会计的认识和重视,企业进行管理会计工作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国家相关的政策要求,还需要重视该工作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企业需要积极健全适合自身的考察体系,对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都作出明显的要求,确保企业中进行管理会计的工作人员能够根据企业的工作实际进行管理工作,并具有良好的工作经验来完善其他运营工作。
增强教育培训力度
现在的管理会计对于很多企业和财务人员来说都是不经常涉及的方面,要想实现财务人员的职能转型还需要有更全面有效的培训教育工作。现在管理会计主流的教育方式是高等院校开设相关课程学习,但是随着管理会计的应用逐渐增多,高等院校应该不仅仅局限于讲授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还需要将实际的会计工作方法和相关案例结合起来,通过提供更充足的实践机会使相关学习者能够更充分地学习到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并形成自身的工作能力。高等院校需要提高自身的师资力量,通过把管理会计划分为一门专门的学科进行研究和教授,从高等院校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度提高来带动社会整体的加强重视程度。同时招收相关专业的学生来保证持续的教育支持。国家同时需要完善社会教育培训的方式,除了在专门的院校内进行学习以外还可以提供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培训,拓宽相关的教育方式而使财务人员有更多的选择。
优化企业的培养和激励工作
企业在运营和管理中会通过财务人员接触到管理会计工作,所以企业需要加大对财务人员职能转型的支持力度来保证管理会计能够更好地应用在企业中。首先企业需要正视管理会计的相关作用,通过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来提高财务人员的管理会计工作能力,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工作需要开展相关会计工作。企业同时需要完善管理会计人员的绩效考核工作和激励机制,使转型后的管理会计人员对自己的工作有具体的了解,特别是继续保持优良的工作部门并且完善工作存在的不足,提高财务人员的转型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在未来企业会逐渐淘汰财务会计,通过财务人员的职能转型来实现企业的整体管理分析能力的提升。现企业也需要加强监督管理来保证管理会计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使工作能够得到长久稳定的发展。
管理会计作为各个企业管理工作中会使用到的一种会计方法,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也不断被加深应用。我国整体的管理会计处于较为落后的发展状态,在企业中的应用效果也不是很令人满意,对于企业来说积极实行财务人员职能转型是促进管理会计有效发展的一个重要方法,而企业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也需要加强对这方面工作的完善工作,保证自身的高水平管理和运营。
[1]罗洁.基于财务人员职能转型的管理会计发展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2).
[2]李红霞.管理会计职能下财务人员转型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6(20).
[3]屈亚慧.管理会计职能下财务人员转型研究[j].时代金融旬刊,2015(12).
会计学毕业论文8000字 会计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篇
实现因材施教,首要便是明确分层标准,而要明确分层标准,教师要对新生有初步的了解。通常情况下,由于新生刚入校不久,还没有接触过专业理论知识,不能以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作为分层标准,而是采用文化课的成绩作为依据。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再通过模拟考试重新划分,以学生专业课成绩及表现合理把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其次,布置合理的分层教学任务,制定科学的分层教学目标。在将学生合理划分后,教师应根据分层为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制定不同的目标。针对处于较低层次的学生,教师用着重要求其掌握应职所需基础知识与技能,使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针对处于中和较高层次的学生,除了要求其掌握基本技能外还要进行额外的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以此为目标进发,为学生将来的发展铺平道路。
中专院校会计专业通常为三年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表面独立却又联系紧密的多个层次,分阶段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保证在时限内完成。教学内容的分层虽任务不同,但不能松懈,对于会计专业所要求掌握的必修课程必须严格进行。除此之外,教师在教授必修课的同时还可加入部分额外辅导教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实施分层教学,使层次较低的学生更好地掌握会计专业的相关基础知识,增加较高层次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物操作的熟练度,可谓一举多得。实行分层教学,主要针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而开展,有效避免学生之间因理解能力差距而造成好学生越来越好,而后进生越来越差的尴尬局面。也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充分激发,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全面培养中专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观、价值观,使其成为满足现代社会要求并为社会作出贡献的综合性人才是中专院校的育人标准,也是中专院校的育人目标。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从教育和教学两方面进行,双管齐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中专生普遍存在认知能力不足和意志力弱等特点,因此,教师应将这方面的培养放到教学目标中。在教授其专业知识之余,还要着重培养非智力因素,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锻炼学生身体素质,使其能更好地从事将来的工作。
做好课前备课工作是每位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会计专业也是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提前做好备课工作,并在其中体现出授课的层次性,使分层教学模式更有效。首先,教师在备课阶段应事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之余,通过自身努力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小组合作等方式,将支撑点放到处于中等层次的学生身上,兼顾优等和后进生,为处于较差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具体来说,则是将处于较高层次学生的教学重点放到练习中,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提升自身独立思考与学习的能力。而针对处于中等层次的学生则将教材内容进行精炼,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教材基本知识与技能运用能力;面对处于较低层次的学生,则要降低要求,要求其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基本概念。此外,教师还能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在中专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适当的练习与测试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练习与测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并且分层教学同样适用于上述两个阶段。在练习阶段运用分层原则,将问题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学生则根据自身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无论选择何种题目都能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与此同时,在设计问题阶段要凸显出问题的层次性。其一,以全体学生为目标,要求全体学生均要掌握基础练习;其二,在基础内容上需要稍加思考的问题,此类题目适合处于较低和中等层次的学生;其三,针对处于较高的层次的学生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题目,以此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也让练习的有效性得以体现。在测验阶段,分层同样重要,可采用与练习相同的分层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在中专会计专业中运用分层教学模式,首先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为学生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在此过程中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会计学毕业论文8000字 会计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篇
会计毕业论文是会计专业在毕业的时候对整个的总结和研究,通过写论文来表达对行业的看法,那么就请看这三篇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是怎么写的。
谈企业制度下的会计制度改革【1】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对应的企业内部也在发生变化,以适应总体的发展,在现代企业制度环境下,作为企业重要的企业会计制度也要进行完善和创新。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现代企业制度环境下的会计制度,包括企业会计制度的内涵、会计制度改革的要求、现代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未来我国会计制度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会计制度;改革
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企业也在不停的向前迈进,进而现代企业制度也在发生变化,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企业要能够有所反应,也要进行一系列的改进,与之相适应,而会计制度是企业重要制度之一,也要在相关方面进行一系列的创新,才能跟得上经济的发展脚步。
一、现代企业制度环境下的会计制度内涵
现代企业制度()与传统的企业制度相比不再是一人决策,千人服从的状态。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出现,现代企业更强调集体力量,决策的程序化,保证决策能够有效实现并能够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盈利。
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为许多企业成功提供了可能性,企业的领导者与企业员工同样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参与者。
现代企业会计制度下的会计制度是企业会计准则、规范。
在发生业务时对业务进行分析、归类、整理、并编制一系列的财务报表,达到对企业内部以及企业外部对企业有个清晰的认识。
以便以后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它是由国家、政府以及企业本身所指定的会计准则和相关规范,对企业会计有约束和指导意义。
二、现代企业制度环境下会计制度改革的要求
现代企业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便也要求企业会计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现代会计制度应该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但就现在来看,我国刚加入世界的步伐中,刚刚站稳脚,其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够完善,人们的经济观念还很落后,经济决策也不能跟上发展的脚步。
因此应该在现代企业制度的环境下依托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会计制度,依靠会计所能提供的信息和数据进而作出合理的决策。
会计改革分为企业内部的会计改革和企业外部的会计改革两个方面,要重视现代企业管理会计,财务与会计是两个不同的岗位,要一分为二,要完善内部控制,建立良好的会计制度。
1.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会计信息由封闭转向公开,为企业的相关利益者包括股东、债权人、金融机构以及经营者提供资金状况、盈利状况、现金流量状况以及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的信息成为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的主要目标。
因此,要求会计信息要有全面性、准确性、可靠性、相融性,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2.会计制度改革对内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的要求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要逐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相应的内部审计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内部审计要有充分的独立性,能够客观公正地对企业相关信息进行评价。
管理会计也是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企业发展就要对现在市场进行分析并对未来市场进行预测,而不是摸着石头过河,管理会计能够把企业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进而进行计划预算、决策、组织实施、控制,同时着眼与企业的各个部门,收集并整理信息,以协调企业会计制度执行的有效性,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在现代企业制度环境下,企业的投资者来自于四面八方,企业要想确保资本增值,保证投资者的利益,不断发展企业,便要求会计人员在以会计准则为前提的情况下,做好企业的财税方面的要求,以及对外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而对于国家来说,他具有宏观调控作用,要保证企业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进行生存和竞争,而不是以某类企业为主,这便可能造成国家税法和企业准则不一致的情况。
这便要求税务会计必须对企业准则和国家税法都要有深刻的认识,两者结合,为企业盈利做出最佳决策。
3.不断加强企业会计道德教育,培养适合新时代的会计人员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会计人员要有较强的业务处理工作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
以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专业素质,去适应新形势下企业会计制度的一系列变化,同时会计人员也要随时关注国家关于会计制度的新规,努力学习,并结合企业本身情况,制定相适应的会计制度,以推进企业的发展。
三、现代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1.国家颁布的新规与企业不接轨新制度是对于所有企业的,是一种统一模式的新规定。
然而各种类型的企业在业务处理上难免会有特殊之处,为了实现制度的统一,新制度要从内容上把以前13个会计制度中的一般性规定和个性规定进行汇总罗列,然后规范核算过程。
2.忽视了会计工作要从简国家为了与国际上接轨,采取的会计制度一般跟国际上类似或者是引用,这就可能造成会计工作逐步复杂起来,本身会计工作就很繁忙,不断更新大量新知识,特别是在明细科目的设置和规定方面要求过于细致,不仅没有简化会计工作,还会导致会计工作量大大增加。
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分析我国企业情况,逐步改革,逐步让企业适应经济的发展。
四、未来我国会计制度改革趋势
会计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而有深远的任务,但其总体目标是企业能够建立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体系,建立能适应各类行业的会计规范体系,不断加快我国会计制度的国际化进程,以便企业能够不断发展,国家不断壮大。
五、结语
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要想快速发展,还是要找准定位,完善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会计制度。
在新形势下把握机会,制定符合企业本身的会计制度,为企业发展壮大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究新高校会计制度下的财务信息化【2】
摘要:针对财政部颁布并实施的新修订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本文分析了新旧制度在财务软件应用上的变化,依据广东高校的具体实践,运用webservice等技术探索适应新高校会计制度的具体操作方案。
关键词:高校会计制度;财务软件;webservice技术
财政部颁布实施了新修订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对高等学校会计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以及财务管理、核算方式及财务报表的编制都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同样也对高校现有的财务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适应新制度,如何对现有财务信息系统进行完善和二次开发,是高校财务人员当务之急的一项重要课题。
1新会计制度下现有高校财务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会计科目、功能科目和经济科目嵌套的复杂科目核算体系
新会计制度实施后,要求高等学校更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财政资金的运行情况,在制度上对近年来国家不断推行的各项公共财政管理改革措施予以明确和增设相应会计科目用于核算,增加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等科目。
此外,规定财政补助收入科目下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的支出功能科目核算,各支出科目除了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的支出功能分类、支出经济分类核算外还要设置财政补助支出和其他资金支出等层级进行明细核算。
按原财务信息系统科目设计思路,将会计科目、政府收支分类功能科目和经济科目同时体现在科目设计方案上,以教育事业支出为例,设置一级科目教育事业支出(5001),下设二级科目基本支出(01)和项目支出(02),下设三级科目财政资金(01)和其他资金(02),继续将功能科目的类、款、项三级和经济科目的类、款等按要求设置,将出现8级或9级的超长科目,会计人员制作凭证时容易发生错误。
新制度对财务系统软件的使用影响
会计学毕业论文8000字 会计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篇
会计毕业论文 -论文
一、论文选题的动因(背景或意义)
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企业集团作为若干企业组成的经济联合体,最重要的联结纽带是资金。在企业集团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理财目标的情况下,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具有较为充分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依据。由于企业各方面生产经营活动的质量和效果都可以综合地反映在资金运动中,有效合理地组织资金活动,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只有加强资金管理,合理组织资金供应、降低资金成本、加快资金周转、优化资金控制和监督机制,才能促进企业现金流的良性循环和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现代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方面选择适当的资金管理模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现实问题。
二、论文拟阐明的主要问题
本论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的逻辑方法,同时结合案例分析、数据分析、图表分析进行了论证。本文的基本观点是选择合适的资金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集团的资金配置效率,有利于解决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三、论文提纲
一、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概述
1.企业集团的概念与特征;
2.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内容;
3.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目标;
4.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原则。
二、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分析——基于图表
1.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常见模式
2.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优劣分析
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所面临的常见问题分析——基于案例和数据分析
1.资金散乱,使用效率低下;
2.监管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严格监督;
3.信息失真,难以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解决企业集团资金管理问题的对策
1.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现金池先进管理技术介绍
2.探索多种监督方式,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完整;
3.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减少人为因
素,实现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