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说课稿(通用20篇)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此外,还需注意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的精选,您可以参考一下写作的技巧和风格。
守株待兔说课稿篇一
《爱莲说》是九年义务教育河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短文两篇》中的一篇它是一篇状物抒情、情文井茂的文言散文。大纲明确规定,初中阶段对文言文的要求是学生能疏通文意、理解文意主旨、体会文意感情。而本文正是对这方面培养起着导向作用,尤其对学生思想教育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语言优美,骈散结合,是一篇很好的教材。它是北宋街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旨在托“莲”以表达自己不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讽喻了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文章主要引导学生把握的是“莲”的形象,进而领略其内在的气质,最后知晓其象征意义,配合课文,插图及相应的文字资料,可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莲”。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学生原来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还应该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尤其是知识点的整合。该课在《陌室铭》之后。从八年级的整个教学体系来看,该课对于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品质方面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学生对文言文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学生的文言文基础还不够牢固,仍需要进行拓宽、拓深的练习。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习的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的能力。这部分同学往往自尊心较强,教师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做到因材排教。对于双差生要根据他们的弱点,选准切入点狠抓基础。一小部分学生对文言学习,已经形成了基本的文言学习基础,通过朗读他们能很快发现短文的独特之处,进而得到阅读的快感激发学习的乐趣。而对“莲”这种事物,学生并不陌生。因为传说,过去莲花院地区曾经有过一个大的莲花池,“莲”正是“东莲花院”得名的由来,而《爱莲说》这篇文章更是被学校指定为入校时就必背的诗文经典和情感熏陶提升的篇目,不过日前莲花院地区已少见莲花的影子,学生主要是从图画、文学、影视中看到的,因此,对“莲”的外在形象的把握不是很难,但是对莲的具体了解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1.知识障碍,“莲”在莲花院这一地区稀少,因此学生对“莲”不其了解,所以我们从两个方面弥补这方面知识的缺陷:。
(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莲”的知识信息,可以在网上查找下载,也可以从书刊中收集有关“莲”的图片或介绍。以此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教师制作介绍“莲”的课件,使学生初步了解“莲”并产生美感。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莲”初步形成感性认识。
2生理上,这个学段的学生一般15至16岁,欠缺社会经验和历史知识,因此对作者生命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写作目的尚难理解,教师结合现实采取品词评句。畅谈体会的方法。指导学生甄别美丑,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思想上受到教育,能力上得到发展。
3.心理上,建立良好的道德准则,把握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十分困难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莲”的欣赏,通过语句分析,体会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做人原则,使学生体会到人际交往的准则与做人的原则是一致的。(如隐逸者--不与人交往;富贵者--交往权贵;君子者--与世交往,坚守节操。这既是以上三种人做人的原则,也是与人交往的准则。)。
(三)教学环境分析。
这节课,将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来营造学习的氛围与情境。采用配乐朗读,ppt展示莲花的图片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走进课文中去,去感受莲花那高洁正直的品质,从面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赏析的过程中,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理解作者的思相感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思相感情,滋发学牛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通过托物言志、衬托的手法,感受莲花的高贵品质。
(二)教学难点。
感悟莲花与君子之间的品质相似处。
四、教学方法。
(一)教法。
1.情境导入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学法。
1.朗读法。
让学生多读,通过多种方法读,在对内容感受理解的基础上读。
2.美点寻踪法。
让学生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品味含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莲花的魅力。
3.比较法。
通过与菊、牡丹的比较,让学生掌挥莲花的品质。
4.讨论法。
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守株待兔说课稿篇二
我国寓言文学历史悠久,自先秦以来名家辈出,脍炙人口的寓言精品佳作灿若繁星。先秦文学史中的许多寓言如“拔苗助长、守株待兔等,世代流传,早已变成了成语,为人们广泛应用。“人生多少哲理,尽在寓言中”。著名作家严文井老先生对寓言曾做过绝妙的比喻,他说,著名”:“寓言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守株待兔》是一篇,情节简单却促人深思,语言浅显而寓意深刻。故事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丢下锄头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孩子们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
考虑到大班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与寓言故事本身的特点,以及我们的科学认读的活动要求我将目标定位于以下三方面:
1、能用连贯的语句表达画面内容,并乐意在集体面前表达,初步理解作品内容、人物感情。
2、通过各种形式的玩字,激发幼儿认读汉字的兴趣。
3、通过观察农夫守株待兔的经过,知道偶然发生的事情不能代表永远、不劳动是没有收获的。
二、说活动环节:
第一环节:自由谈话,引出话题。
兴趣是孩子学习获得成功的良好保证,以适当的提问回忆幼儿的生活经验,并让幼儿用身体动作来感受体验。对幼儿来说,既激发了孩子们对寓言的兴趣,又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同时又顺理成章地揭示活动主题,使幼儿在活动中主动热情、投入积极的参与。
第二环节:观看课件,理解故事内容。
留有悬念,给幼儿提供表述的机会。为了帮助幼儿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更加深刻地理解故事内容,将故事最后一部分情节隐藏起来,创设一个幼儿创造性表达的机会,教师通过一个主要问题,再以追问的形式,逐步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让幼儿联想和猜测故事发展的情节变化,创编出各种情节,最后共同寻求故事发展的原因。
第三环节:观看结果:理解寓意。
(一)理解种田人“为何守”兔,体会“不劳而获”的虚幻。
活动中幼儿通过教师的追问理解了种田人之所以坐在树桩边,是因为希望兔子还会来撞死在树桩上;也知道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及其偶然的事。种田人是偶然得到了兔子。在得到了兔子后他就异常高兴,他想以后就可以不付出任何辛劳就可以收获,用一个词叫“不劳而获”来说明了此时种田人的心情,而故事里面的乐滋滋、哈哈的笑声就体现出了他的情绪变化。
(二)感悟“怎样守”,体验“一无所获”的可悲。
但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老师的提问,回忆故事内容,体会种田人在一天一天的等待中逐渐失望,到后来的结果兔子没有等到,由于自己不再劳动自己的庄稼都死掉了,这时追悔莫及的可悲情绪都表露了出来。
(三)揭示寓意。
最后通过故事中的感叹词变化,体验了故事中人物情绪的变化从而揭示了寓言故事寓意。并通过列举幼儿生活中努力的案例,引发幼儿对自己生活态度的认识,进一步感受成功的快乐。
三、完整欣赏故事,一起进行讲述。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再次对汉字守株待兔进行认识。
守株待兔是一个成语故事,它在很早很早以前就有了,除了今天我们学的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还有很多的成语故事也非常有意义,小朋友回家也可以去读一读,或请爸爸妈妈给你讲讲。下面我们一起再来把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欣赏一边。
2、完整欣赏故事。
此环节是激发幼儿我国的文学历史,有个大概的了解,也激发幼儿继续去关注、去阅读更多的成语故事。
活动延伸:
1、利用“小舞台”的游戏进行成语故事表演,感受成语故事的魅力。
这个意义的故事我们下次还可以在小舞台游戏中进行表演呢!
2、老师这儿还有几个字请你来拼一拼,看谁能拼出我们今天认识的这几个字。
延伸活动表演故事是为了让幼儿加深对故事是的理解,而拼字游戏也科学认读的一种方法。
守株待兔说课稿篇三
杨老师的《守株待兔》一课,让我收益非浅。值得我借鉴、学习的地方很多,下面就列举一二。
在揭题伊始,杨老师就呈现学习方法,利用文中一句话进行解题,同时也让学生既快速又准确地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这种做法不仅化难为易,而且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获得了新知的方法,得到了积极主动的发展。
《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重在让学生理解寓意。杨老师这一课就很好地通过具体的语言感悟和故事情节的解读去落实。如,在理解寓意时,蒋老师抓住“窜、撞”一词,先让学生读,再理解这个动词,最后说,你仿佛看见什么,再让学生讨论野兔窜出来的原因,从而让学生明白种田人捡到野兔完全是一种偶然。这样一个层次性设计,使学生在读、思、说中步步深入,从而领悟品词析句及揣摩文句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杨老师不忘帮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提炼和积累。如,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引导学生提炼积累了“偶然、侥幸、不劳而获、一无所获”。同时,在积累的过程中,渗透对文章所蕴涵的道理的感悟,可见设计的精巧。
杨老师的课堂不仅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也很注重朗读的训练。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杨老师在教学第二段,“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时,让学生抓住种田人当时的想法,并与其它农民的做法进行比较着反复读,读出种田人垂涎欲滴,读出他盼望天天能捡到野兔的侥幸心理。也为后面理解种田人错在哪里做出了必要的铺垫。
最后杨老师还结合课堂作业本“我想对《守株待兔》中的种田人说”这样以读带练,以读促说,从而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也感悟了寓言的寓意。
守株待兔说课稿篇四
一、说教材分析:
《守株待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感知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那个种田人“白捡”到野兔后“乐滋滋”的心情和盼望天天能捡到野兔的心理,懂得不要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看成是会不断发生的事情,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悟出他“不劳而获,心存侥幸”的错误。
二、说课时目标:
1、读准本课六个生字,会写五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研读中明白寓意:不劳动不会有收获,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研读课文,明白寓意。
三、说教学想法:
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体现四点想法:字词教学扎实有效;情境对话领会寓意;复述故事内化语言;拓展阅读激发兴趣。先说说字词教学扎实有效。本课中要认识只有的6个生字,且字形都较简单,很好记,读音上只有“窜”“撞”“桩”相对难读一些,因此我采用了随文识字的办法。在检查学生通读课文的情况时随机融进字词教学。寓意的领会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主要采用让学生讨论种田人的希望能不能实现来体会事件发生的偶然性,再创设交际情境,师生模拟对话。师演种田人,引导学生说出希望对种田人说的话,以此来达到对寓意的领会理解。最后是拓展了解其他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实现“教学不应局限在课堂”。
四、说教学程序:
一、揭示课题,初步解题。
1、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板书课题,红笔书写“守”。)。
2、故事的题目是什么?板书课题:守株待兔。教学生字:“守”,范写“守”
3、猜一猜题目意思。随机引导理解“株”,教学“树桩”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了。
2、指名分段朗读,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3、再次解题:你们都已读了课文,现在你能用一句话解释一下课题是什么意思了吗?
4、质疑:根据这个课题,你能提几个问题吗?板书:怎么等?等的结果?
三、带着问题,深读课文,明白寓意。
种田人守呀守,等呀等,结果呢?板书:庄稼全完野兔没来(课件出示句子):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再也没有野兔来过,他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庄稼全完了。
(一)研读课文,知道不劳动是不会有收获的。
1、田里的庄稼怎么会全完的呢?请你找一找,课文中哪句话告诉。
了我们原因,把它用横线划下来。
2、学习句子:从此他丢掉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1)自由读读句子,看看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2)交流预设:
a、“丢掉了锄头”可以知道他没有到田里去锄过草,没有到田里。
去挖过地。
b、对比体会“整天”
c、他在树桩旁傻等,人家在干什么呀?
(3)朗读指导。
(4)小结:种田人整天什么农活也不干,也难怪,他的庄稼全完了!
3、学到这儿,你明白了什么?(板书预设)不劳动是不会有收获的。
(二)研读课文,知道不能凭着运气生活。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因为没有劳动,所以庄稼全完。
了,;可是他整天都在傻等,怎么又没等到野兔呢?
2、理解“窜”,什么原因,野兔要这么慌乱地从树林了跑出来,四人小组想象野兔“窜”的种种原因。
3、、种田人意识到这一点了吗?从哪里知道?能给“乐滋滋”换一个词吗?
4、朗读指导。(指名读,齐读)。
5、、因为有了一次意外的收获,种田人便希望每天都能碰到这样的好运气,正因为有了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所以从捡到兔子的那天起,他便一直坐在树桩旁傻等。学到这儿,你又明白了什么?(板书: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
(三)加深理解,复述故事。
1、小朋友们从这个故事中读懂了很多,但这位故事的主角却还独自做着美梦,在那里傻傻等待,如果你正从那儿经过,你想对种田人说些什么?交流。
小结:靠碰运气是不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只有实实在在。
去做,才能有收获。
2、听大家说了这么多,种田人终于醒悟过来,他感到非常后悔。为了防止别人犯同样的错误,他要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小朋友们愿意帮他的忙吗?同桌复述,指名复述。
(四)、说说身边的人和事。
四、指导书写;推荐阅读书籍。
教学反思。
《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拾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从此,他就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结果什么也得不到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偶然得到意外好处就产生侥幸心理,不再努力,想不劳而获,结果什么也得不到。”这一道理。
教学《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时,我以新课程教育理念为指导,主要通过在教本课知识的同时,也教给学生学习这类知识的学习方法。首先通过解题:“守株”、“待兔”,让学生很快地把握了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并巧妙地根据题目“守株”和“待兔”,让学生快速又准确地理清了文章的段落。这种做法不仅化难为易,而且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获得了新知的方法,得到了积极主动的发展。然后再通过师生互动、对话、引导和启发,最后归纳出寓意。
教学中我还努力地为学生架设生活与语文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并力求通过读作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主动、民主的氛围中学习,体会寓意,受到教育。
守株待兔说课稿篇五
听了胡老师的一堂课,让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现说说几点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一、范读揭题,说出大意。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问孩子喜不喜欢听故事从而引入课题《守株待兔》,教学“守”字,从故事中找出一句最能说明题目意思的话来。
教学从课题切入,引导学生自己读课文,抓住课文中的句子理解题意,为下面的.教学铺路搭桥。不径直点明题意,能勾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2、新课标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因此,让学生围绕题目展开讨论:
这个人为什么要守着树桩等兔子呢?结果又怎么样呢?请学生再读课文,根据回答板书:坐等、白捡、*死、全完,然后根据板书用上“于是、结果”完整说出这个故事的大概意思。从而帮助学生准确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抓住细节,对话文本。
1、兔子*死的原因:窜、不知怎么的。
2、种田人的心情:乐。
联系文本,理解“白捡”的“白”的意思,意会“不劳而获”。利用朗读表示白捡,捡得轻松易得,表演“乐滋滋”的样子,把种田人的想法自言自语地说出来。这样做既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帮助学生理解了词语,使词语带着活生生的形象贮存在他们的脑海中。
3、种田人的行为:等。
什么时候开始等,怎么等,等的结果怎样?带着问题研读课文,理解“从此”的意思;出示句子训练:早上,当别人——-时,他却在树桩旁边傻等。中午,当别人——时,他却——;傍晚,当别人——时,他————;当你走过这位农民身边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体会想象种田人坐着等野兔时的言行和心理,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发现,从而提示出规律,不劳动是一无所获的。
三、揭示寓意、拓展学习。
师问:如果你是邻家一位老农,看到这位守株待兔的年轻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吸取课文的语言,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个环节,意在引领学生在对话、体验、倾听、思考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守株待兔说课稿篇六
一、说教材分析:
《守株待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感知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那个种田人“白捡”到野兔后“乐滋滋”的心情和盼望天天能捡到野兔的心理,懂得不要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看成是会不断发生的事情,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悟出他“不劳而获,心存侥幸”的错误。
二、说课时目标:
1.认识《守株待兔》里的6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看图复述故事。3、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悟出他“不劳而获,心存侥幸”的错误,懂得不能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看成是会不断发生的事情,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懂得不劳而获是一种幻想。
三、说教学想法:
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体现四点想法:字词教学扎实有效;情境对话领会寓意;复述故事内化语言;拓展阅读激发兴趣。先说说字词教学扎实有效。本课中要认识只有的6个生字,且字形都较简单,很好记,读音上只有“窜”“撞”“桩”相对难读一些,因此我采用了随文识字的办法。在检查学生通读课文的情况时随机融进字词教学。词语的理解根据各词语的特点采用看动画说话理解(如:窜出来守株待兔),情境理解(如:乐滋滋、从此),看图理解(如:锄头)等多种方法帮助理解。寓意的领会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主要采用让学生讨论种田人的希望能不能实现来体会事件发生的偶然性,再创设交际情境,师生模拟对话。师演种田人,引导学生说出希望对种田人说的话,以此来达到对寓意的领会理解。为了降低复述的难度,我为学生提供了故事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插图和句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择一种帮助进行复述练习,体现了“不同学生不同要求”。最后是拓展了解其他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实现“教学不应局限在课堂”。
四、说教学程序:
一、动画导入,初步感知。
1、播放动画,要求:仔细看,认真听,等会儿要出题考大家的。
2、故事的题目是什么?板书课题:守株待兔。教学生字:“守”,范写“守”
二、通读课文,读懂读好。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努力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读课文,随机指导理解。
(一)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学习词语:窜出来撞重点理解“窜出来”:
(1)“窜”是什么偏旁?穴字头表示跟洞穴有关。“窜”愿意是指老鼠受到惊吓逃窜到洞里。
a这只野兔怎么样的从树林里跑出来?出示句式:一只野兔地从树林里跑出来。
b猜一猜:当时可能发生什么事了?
c小结:像刚才大家说的那样,飞快地、很紧张、很慌乱地跑就是“窜”。
2、自由读。
3、齐读。
(二)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句子:“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又肥又大的野兔。”
(1)引导抓“急忙白捡又肥又大”读好句子。重点理解:“白捡”从这句话中的哪儿也可以看出是白捡(板书:白捡)(没花一点儿力气不费吹灰之力。小结:没花一点力气,就得到了又肥又大的野兔,就叫——白捡,也叫——板书:“不劳而获”)。
守株待兔说课稿篇七
今天有幸听了黄老师上的《守株待兔》。走出课堂,我一直反思,黄老师的课给了我什么样的启发。我想,应该有这样的三点值得我去学习。即这节课她努力做到了“三实”:扎实、丰实、真实。
第一,扎实:这是一堂有意义的课。学生不仅学到知识即: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不劳而获,是没有好结果的”这一深刻的道理。更让学生经历了阅读体验的过程。即本课贯穿始末的朗读。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要重视“读”的训练,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因此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我们就更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加强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逐步感知、感悟、内化、延伸,我觉得这节课就真正做到了以读为本,以读生情,以情促读。
1、以读显形,突出感染性。例如:学生欣赏了动画里野兔撞死的经过,顺势鼓励学生通过“窜”读出野兔因为惊慌而撞死在树桩上,增强了感染力。
2、以读动情,坚持渗透性。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黄老师在教学“种田人白捡了又肥又大的一只野兔”这段时,让学生抓住种田人当时的想法反复读,在逐层渗透中,为后面理解种田人错在哪里做出了必要的铺垫。
第二,丰实: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一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情感、智慧的交流,这个过程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这节课可以称为丰实的课。在老师创设的和谐的心理氛围中,课上生成了很多灵感的火花。
如:学生做动作地读(在读种田人白捡了又肥又大的一只野兔”这段时,学生把自己当作种田人,读出美滋滋的表情。学生读后说:我要回家把它做成红烧兔。复述课文时,学生也能边做动作边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
因为前文为学生揭示种田人错在哪儿做好了铺垫,所以当黄老师让学生入情于境发挥自己的想象:请同学们看图,你看这个人还在那儿呆呆地、傻傻地等着,假如这时你从他身边走过,你会对他说些什么?课堂气氛就随之推入了高潮,同学们的精彩回答比比皆是。
第三,真实:做到了以上几点,这种课应该是一堂有待完善的课。它不可能十全十美,它应该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课。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恰恰是真实的指标。这种课可以称为真实的课。
结尾处,黄老师步步为营地引导学生感受做人的道理,如果把拓展想象设置为:“假如你就是他的亲人、邻居、朋友,你会怎样劝他?”这样更直接,更有针对性。朗读的形式不够多样,应该牢牢抓住朗读,加强感受与体验,使老师在课堂上能游刃有余地教学,学生也不会总是在大门外徘徊,举足不前;老师可以胜似闲庭信步,学生也能遇事迎刃而解。
用一句话作为我与大家交流的结尾,与大家共同分享: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需要我们去用心体会,更需要我们用心呵护。
守株待兔说课稿篇八
一、说教材分析:
《守株待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感知兔子撞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那个种田人“白捡”到野兔后“乐滋滋”的心情和盼望天天能捡到野兔的心理,懂得不要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看成是会不断发生的事情,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悟出他“不劳而获,心存侥幸”的错误。
二、说课时目标: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看图复述故事。
3、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悟出他“不劳而获,心存侥幸”的错误,懂得不能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看成是会不断发生的事情,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懂得不劳而获是一种幻想。
三、说教学想法:
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体现四点想法:字词教学扎实有效;情境对话领会寓意;复述故事内化语言;拓展阅读激发兴趣。先说说字词教学扎实有效。本课中要认识只有的6个生字,且字形都较简单,很好记,读音上只有“窜”“撞”“桩”相对难读一些,因此我采用了随文识字的办法。在检查学生通读课文的情况时随机融进字词教学。词语的理解根据各词语的特点采用看动画说话理解(如:窜出来守株待兔),情境理解(如:乐滋滋、从此),看图理解(如:锄头)等多种方法帮助理解。寓意的领会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主要采用让学生讨论种田人的希望能不能实现来体会事件发生的偶然性,再创设交际情境,师生模拟对话。师演种田人,引导学生说出希望对种田人说的话,以此来达到对寓意的领会理解。为了降低复述的难度,我为学生提供了故事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插图和句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择一种帮助进行复述练习,体现了“不同学生不同要求”。最后是拓展了解其他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实现“教学不应局限在课堂”。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动画导入,初步感知。
1、播放动画,要求:仔细看,认真听,等会儿要出题考大家的。
2、故事的题目是什么?板书课题:守株待兔。教学生字:“守”,范写“守”
3、猜一猜题目意思。随机引导理解“株”,教学“树桩”
第二、通读课文,读懂读好。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努力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读课文,随机指导理解。
(一)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学习词语:窜出来撞。
重点理解“窜出来”:
(1)“窜”是什么偏旁?穴字头表示跟洞穴有关。“窜”愿意是指老鼠受到惊吓逃窜到洞里。
a这只野兔怎么样的从树林里跑出来?出示句式:一只野兔地从树林里跑出来。
b猜一猜:当时可能发生什么事了?
c小结:像刚才大家说的那样,飞快地、很紧张、很慌乱地跑就是“窜”。
d读好词语。
2、自由读。
3、齐读。
(二)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句子:“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又肥又大的野兔。”
(1)引导抓“急忙白捡又肥又大”读好句子。
重点理解:“白捡”从这句话中的哪儿也可以看出是白捡(板书:白捡)(没花一点儿力气不费吹灰之力。
小结:没花一点力气,就得到了又肥又大的野兔,就叫——白捡,也叫——板书:“不劳而获”)。
(2)指导朗读:面对这样意外的收获,面对这不劳而获,种田人的心情怎样?谁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乐滋滋。)“乐滋滋”是什么样的表情?我们带着高兴的神情一起乐滋滋的'读一读这句话吧。
【在朗读中感受词语的意思,在表演中体会的词语的情趣。沟通课内外拓展积累语言。】。
2、这个乐滋滋的种田人还有一个更美的想法呢。课件出示句子:“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1)指导朗读。(读时强调‘每天’)。
【在讨论中,在点拨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偶然性”,为寓意的领会做好铺垫。】。
(三)第三自然段。
1、这是一件偶然发生的事,可是那个种田人是怎么做的?请大家默读课文,读完之后划出有关语句。注意默读要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2、课件出示句子: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在树桩上。
(1)齐读句子。学习词语:从此锄头。
理解“从此”:是指从什么时候起,他就丢下了锄头?
看图理解“锄头”
(2)从此,他丢下了锄头再也不干活了。谁再来读这句话?体会“整天”。齐读句子。
3、同学们,你们瞧!种田人丢下了锄头,他呀,不干活了。当别人在地里浇水施肥时,他在守株待兔;别人在地里拔草捉虫时,他在守株待兔;当别人的庄稼大丰收的时候,他还在——?(生接:守株待兔。)。
【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种田人的希望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
4、他守株待兔的结果怎么样呢?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引导从事件的结果中体会想要不劳而获,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一无所获。】。
第三、齐读全文,总结寓意。
1、齐读全文。
2、想象说话:课文学完了,你想对那个种田人说些什么?出示句式:我想对种田人说:
(创设交际情境,师生模拟对话。师演种田人)。
3、小结:同学们你们这么一说我知道了,这件事情是偶然发生的,要想有收获,不能*运气。我呀,现在就扛起锄头,下地干活去。同学们,谢谢你们对我的帮助。也希望你们把我的事讲给别人听,让他们可千万别学我呀!
第四、复述故事,积累语言。
1、可以借助课件上的三幅插图和关键词语复述,也可以根据课件上的句式简要复述。
2、学生自由准备。
3、指名复述。
4、同桌复述。
第五、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1、像守株待兔这样通过一个故事说明道理的文章,我们称它为——寓言。(板书:寓言)我们中国流传着许多寓言故事。(课件出示图片)你们瞧,这是什么故事?(课件出示,认读:刻舟求剑、亡羊补牢、拔苗助长、掩耳盗铃……)。
2、推荐阅读《伊索寓言》《中华寓言故事》等书,准备召开寓言故事会。
第六、观察分析,指导书写。
1、出示“丢、此、桩、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
2、教师示范书写:此。
3、学生练写,师生评议。
守株待兔说课稿篇九
《守株待兔》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八单元第二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种田人妄想不经过努力而侥幸得到成功是不对的,《守株待兔》位于本单元第二篇,上承《刻舟求剑》、《掩耳盗铃》下跟《亡羊补牢》。它处于由知识的学习向知识的运用转化的过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单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的一步棋子,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守株待兔”、“乐滋滋”、“再也没有”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第3自然段讲的是种田人拾兔后的心里活动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守株待兔”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创新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我认为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2)做实验,体验“守株”的结果。从而揭示寓意;(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天高日落,一日又一日,体会种田人荒废的时间;(4)设计“种田人认识错误”,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拾兔’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积累和运用是新课标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练习,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1)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2)动画演示种田人拾兔后的心理,抓重点词让学生练说(3)个别读、齐读、小组读、比赛读、引读等形式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4)布置学习课后续写种田人认识错误后的故事,延伸课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下面具体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所见到事物谈起,说有没有妄想过不劳而获的成功,引入课题,释题质疑。
(二)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借助图片动画弄懂“丢下”、“全完了”,在简笔画中找出这样的情景。
(三)指导朗读,启发想象。重点引导体会感叹号的语句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四)突出重点,解决难点。(1)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课文;(2)通过“拾兔”,懂种田人懒惰的原因。
(五)总结学法,引导自学。检查效果,完成练习。
(六)角色表演。假设情境,创造思维,练说:种田人认识错误后的情境。
(七)归纳总结,提示寓意。
守株待兔说课稿篇十
“人生多少哲理,尽在寓言中”。著名作家严文井老先生对寓言曾做过绝妙的比喻,他说:“寓言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守株待兔》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一则寓言故事,它情节简单却促人深思,语言浅显而寓意深刻。故事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丢下锄头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
二、设计理念。
建构文本,增加积累;
超越文本,凸显主题。”从而发展语言,提高思维。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过程与方法目标:继续练习默读课文的方法,在读的过程中感知。
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那个种田人“白捡”到野兔后“乐滋滋”的心情和盼望天天能捡到野兔的心理,悟出他“不劳而获,心存侥幸”的错误。
四、教学想法。
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体现以下几点想法:
1、先说说字词教学。本课中要认识的只有的6个生字,且字形都较简单,很好记,因此我采用了随文识字的办法。在讲解分析课文的时候随机融进字词教学。词语的理解根据各词语的特点,有以下集中方法: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谈理解,然后由教师归纳总结的方式理解(如:窜出来),情境理解(如:乐滋滋、从此),看图理解(如:锄头)等多种方法帮助理解。
2、寓意的领会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主要采用让学生讨论种田人的希望能不能实现来体会事件发生的偶然性,再创设交际情境,师生模拟对话。师演种田人,引导学生说出希望对种田人说的话,以此来达到对寓意的领会理解。
3、复述故事内化语言。为了降低复述的难度,我为学生提供了故事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插图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择一种帮助进行复述练习,体现了“不同学生不同要求”。
4、最后是拓展了解其他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实现“教学不应局限在课堂”。
5、挖掘教材的空白处。新教材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围绕每个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内容,涵盖面宽泛,很多课文提供了广阔的拓展空间,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形成了教材的“空白处”,教学中我们老师要用心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能发展学生语言的“空白处”,让学生在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敢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本课时教学我对教材空白处的挖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地方:
b、第二自然段:让学生感受手拎着一只不费吹灰之力得来的肥兔子,该怎样豪情地,乐滋滋地说上两句。
6、读书的指导,我设置了四处重点指导读书的句子,
a、古时候有个种田人,一天,他在天理干活,忽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
b、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c、他乐滋滋地走回家去,心里想: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d、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按照,何主任曾给我讲的,通读,读通,读懂,读活(也就是读出画面)这样的有感情朗读训练程序,期间穿插教师的范读,引导学生实现个性化的朗读,而不是丁是丁卯是卯,一成不变的认知格式!发展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五、教学程序。
a、课前谈话,为了拉近和孩子心里的距离,搞好关系,所以我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中间的打招呼,和向我提问也是为后面的教学打个基础。
c、质疑问难,初读课文。读了课题,让学生质疑,再鼓励她们去课文里释疑。通读课文,读通课文。
d、深度课文,领会寓意。这一环节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我的很多教学想法都在此环节实践:阅读的指导,随文识字,教材空白处的挖掘等等。
e、深化明理,拓展延伸。通过师生模拟对话。师演种田人,引导学生说出希望对种田人说的话,以此来达到对寓意的领会理解。
f、观察分析,练习书写。
六、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力求突出重点,反映课文的故事,做到简明、概括,使学生获得鲜明的印象和有关知识,更好地明白故事寓意。
守株待兔说课稿篇十一
《守株待兔》是一篇情节简单却促人深思,语言浅显而寓意深刻。故事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的兔子,他就丢下锄头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孩子们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
考虑到大班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与寓言故事本身的特点,以及我们的科学认读的活动要求我将目标定位于以下三方面:
1、能用连贯的语句表达画面内容,并乐意在集体面前表达,初步理解作品内容、人物感情。
2、通过各种形式的玩字,激发幼儿认读汉字的兴趣。
3、通过观察农夫守株待兔的经过,知道偶然发生的事情不能代表永远、不劳动是没有收获的。
兴趣是孩子学习获得成功的良好保证,以适当的提问回忆幼儿的生活经验,并让幼儿用身体动作来感受体验。对幼儿来说,既激发了孩子们对寓言的兴趣,又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同时又顺理成章地揭示活动主题,使幼儿在活动中主动热情、投入积极的参与。
留有悬念,给幼儿提供表述的机会。为了帮助幼儿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更加深刻地理解故事内容,将故事最后一部分情节隐藏起来,创设一个幼儿创造性表达的机会,教师通过一个主要问题,再以追问的形式,逐步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让幼儿联想和猜测故事发展的情节变化,创编出各种情节,最后共同寻求故事发展的原因。
(一)理解种田人“为何守”兔,体会“不劳而获”的虚幻。
活动中幼儿通过教师的追问理解了种田人之所以坐在树桩边,是因为希望兔子还会来撞在树桩上;也知道兔子撞在树桩上是一件及其偶然的事。种田人是偶然得到了兔子。在得到了兔子后他就异常高兴,他想以后就可以不付出任何辛劳就可以收获,用一个词叫“不劳而获”来说明了此时种田人的心情,而故事里面的乐滋滋、哈哈的笑声就体现出了他的情绪变化。
(二)感悟“怎样守”,体验“一无所获”的可悲。
但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老师的提问,回忆故事内容,体会种田人在一天一天的等待中逐渐失望,到后来的结果兔子没有等到,由于自己不再劳动自己的庄稼都死掉了,这时追悔莫及的可悲情绪都表露了出来。
(三)揭示寓意。
最后通过故事中的感叹词变化,体验了故事中人物情绪的变化从而揭示了寓言故事寓意。并通过列举幼儿生活中努力的案例,引发幼儿对自己生活态度的认识,进一步感受成功的快乐。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再次对汉字守株待兔进行认识。
守株待兔是一个成语故事,它在很早很早以前就有了,除了今天我们学的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还有很多的成语故事也非常有意义,小朋友回家也可以去读一读,或请爸爸妈妈给你讲讲。下面我们一起再来把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欣赏一边。
2、完整欣赏故事。
此环节是激发幼儿我国的文学历史,有个大概的了解,也激发幼儿继续去关注、去阅读更多的成语故事。
守株待兔说课稿篇十二
尊敬的各位老师: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守株待兔》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一篇寓言。《守株待兔》这一则寓言故事主要讲述的一个种田的人在一次偶然得到了一支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就自认为不用耕作,守在树桩胖等着兔子的到来,最后结果是毫无收获,还被人耻笑。这篇寓言蕴含着哲理:要想有所收获,必须要付出,不能心存侥幸,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懂得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二、说学情。
分析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我所面对的学生是三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在不断发展,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讨论中理解文本。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结合文本,创设情境,比如,在讲解文本时,可以播放相应的图画,这种直观的形象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让学生劝一劝这位农夫,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外,这是一篇文言文,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积累文言词汇也是一教学重点。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基于新课标理念,我确定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梳理文章大意。
2.通过朗读,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
3.懂得不劳动就不会有收获这一道理。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难点: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基于学情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在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情境创设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一)导入新课。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因此,在导入环节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主要力,我采用的是谈话导入法,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同学们,我们都爱听故事,那谁能给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喜欢的故事呢?(《逃家小兔》《郑人买履》《狐狸与乌鸦》),感谢同学们的分享,大家都听得很入迷呢,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课文就是一篇寓言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寓言故事讲了什么内容吧。
守株待兔说课稿篇十三
“人生多少哲理,尽在寓言中”。著名作家严文井老先生对寓言曾做过绝妙的比喻,他说:“寓言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而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组教材正是围绕“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一专题选编了两则流传千古的寓言。《守株待兔》便是其中一篇,情节简单却促人深思,语言浅显而寓意深刻。故事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的兔子,他就丢下锄头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
新课标指出:“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语文教学就是要凭借语言文字,训练语言,发展思维,让学生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本课教学设计力求通过“解读文本,品味语言;建构文本,增加积累;超越文本,凸显主题。”从而发展语言,提高思维。
本课以“读、悟、议”作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中品味语言,体会寓意,训练思维,受到感染熏陶。
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拟以“读-悟-议-读”为本课主要教学方法,读是发现的开始,悟是思索的结晶,议是智慧的碰撞,读后有悟,悟后生议,议后促读,方能读出语感,读出形象,读出韵味。
根据课程标准、单元目标及本班学情,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六个生字,理解“守株待兔、乐滋滋、露出来”,初步掌握字理识字、归类识字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特别是带“一天、每天、整天、一天一天”这四个词语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种田人因为一次意外的收获便抱有的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明白寓言所蕴涵的道理。
学习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阅读课文,理解寓意。
学习难点:理解寓意并结合生活实际深化主题,学会正确、多角度地看待问题。抓住重点词句,以多形式的朗读,结合生活实际深化理解,突破重难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cai课件。
拟用以下教学板块来实现我的教学构想:看图猜寓言,增加积累——找准切入,质疑导读——品析赏读,领悟寓意——链接生活,升华——主题。
第一大板块:课前测试,增加积累:
“兴趣是最大的老师。”本设计利用课前五分钟出示几则寓言的插图让学生看图猜故事,再利用适当的点评拓宽对寓言的了解。这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既激发了孩子们对寓言的兴趣,又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和求知欲,同时又顺理成章地揭示课题,引出新授内容。
第二大板块:找准切入,质疑导读:
1、揭示课题,引导质疑:学贵有疑,疑则进矣!”当学生猜出《守株待兔》这一名称后,顺势板书课题,并抓住“守”字进行写字教学,(提醒注意宝盖写得稍大,“寸”的一横不能超过宝盖头两边。)再引导学生围绕“守”字质疑,“守”什么?为何“守”?怎样“守”?既抓住了本课中心,围绕此字展开质疑,辐射全篇,牵一发而动全身。
2、初读感知,随文正音:然后引导学生合作读一遍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其余听读随文正音,比如利用故事法区别“窜”和“串”的读音。
第三大板块:品析赏读,领悟寓意:
一、多维思考“为何守”,感知“偶然得兔”的侥幸:
本则寓言故事语言浅显,加之二年级学生已有良好的预习习惯,和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因而单刀直入让学生带着第一个问题深入文本,用喜欢的方法自读课文,再引导学生谈感悟后带着感受再读课文。学生可通过破解课题得知之所以“守株”是因为想“得兔”;观察插图可发现种田人之所以坐在树桩边,是因为希望兔子还会来撞在树桩上;深入阅读文本会证实种田人确实从树桩边捡了一只野兔。但真的会再发生这样的事情吗?结合“忽然”、“窜”、“撞”等关键词深入感悟,再利用课件演示帮助理解“窜”的意思,从而让学生明白兔子撞在树桩上是一件及其偶然的事。(师板书:偶然得兔)。
二、深层探究“守什么”,体会“不劳而获”的虚幻:
那么这个种田人守的仅仅是兔吗?引导学生读中感悟,孩子们抓住“没花一点力气,白捡、又肥又大、乐滋滋”等关键词语,再结合插图中种田人的神态、动作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后得知:他守的绝不仅仅是兔!又肥又大的野兔可饱肚,可保暖。他可以不再经受田间劳作的艰辛,也可以不再经受庄稼从种到收的漫长等待。他守在树桩旁,分明就是守的三餐温饱啊!一句话,他想可以不付出任何辛劳就可以收获,用一个词叫“不劳而获”。(顺势板书“不劳而获”)最后让学生比较“乐滋滋”和“乐悠悠”,再带着感悟读出种田人垂涎欲滴,仿佛口水都流出来了的情态,读出他盼望天天能捡到野兔的侥幸心理。
三、重点感悟“怎样守”,体验“一无所获”的可悲:
1、读议结合,品味感悟:
引导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他是怎样守的?(如:从“整天”一词分析,这个人从早到晚什么事儿也不干,他在“专心致志”地守,“一天一天过去了”说明他在日复一日地守,“野兔没再来,庄稼全完了”说明他在执迷不悟地守。)学生说出什么?就引导他们用自己个性化的阅读来读出自己的体会。再通过解析“男”和“获”,“田力男田力男,田间出力好儿男”,可这个男子既不想下田出力,也不愿带犬打猎,什么也不干,这样守下去的结果只能是――“一无所获”(板书“获”,边讲解边擦去“获”的部件,引导学生顺势说出“一无所获”,师就势板书。)。
2、创造性朗读,提升情感:
在学生初步感受到“一无所获”的结局后,引导学生先以儿女、朋友、过路人的身份对第三自然段进行改换人称阅读,(如:从此爹爹(叔父)丢下了锄头……我们的田里……”、“从此我的这个朋友丢下了锄头……他的田里……”“从此这个种田人丢下了锄头……他的田里……”)如此充满创造性和个性化的练读,再加上老师入情入境的范读,使学生的心灵一次次经历情感的冲击。
3、角色体验,自悟寓意:
此时此刻,学生的身心已经全然与文本融为一体。再引导学生围绕这一“守”字各抒己见说出自己想对种田人说的话。有了深厚的情感蓄势,学生的情感之门便如决堤之江,一泻千里。他们或声泪俱下、或苦口婆心、或据理规劝,或大加贬斥……从而成功地完成了课后“泡泡语”中“我想对种田人说”这一语言训练要求,本则寓言的寓意也在角色表演不说自明了。
第四大板块、链接生活,升华主题:
如果说刚才的各环节朗读品味是对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解读,个性化、创造性阅读是对文本进行合情合理的建构,那么,接下来就应该让学生超越文本走向生活,联系身边此类事例加深感悟。在这一环节中,师引导学生结合板书,再用上“只有……才能……”说出自己的启示,谈谈该怎样做事,再顺势引导学生思考该如何做人,并对学生的精要之语进行板书。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停留于对寓意的表层理解,而是对生活、对他人、对自己的做事为人产生深入思考,使寓言的主题理解得以升华。
最后以教师简洁有力的小结收束全课:不去幻想不劳而获,要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这是我们学这则寓言获得的启示,也是我对你们最大的愿望。希望大家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在课余时间读更多的寓言明更多的道理,成为一个充满智慧、品德高尚的人,这是我们所有人对你们的美好祝愿。下课!
总之,让语文课充满语文味,就是本设计的最大追求!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好课何需穿花衣,因此本课课件运用极其简单,只用几张图片启思导学,不让太多的课件占用学生阅读感悟的时间,不愿花哨的演示限制学生的思维,真正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
综上所述,本设计以“读”为主线,抓住“守”字巧妙切入,辐射全篇,引导学生调动思维深入文本。在入情入境的朗读感悟中,从解读文本到建构文本再到超越文本,学生从品味语言到明确寓意再到做事为人的思考,一声声叩问拨动儿童思维之弦,一层层思索敲开儿童的心灵之门,将一颗求真、向善、爱美的种子悄悄地根植于孩子幼小的心田。
守株待兔说课稿篇十四
听了郑老师执教的《守株待兔》,我个人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学脉络非常清楚。教师由看图让学生说熟悉的寓言来导入课题及对寓言《守株待兔》一文的学习,然后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明确寓言题目的意思,寓言的主要内容,寓言说明的道理。理解主要内容时主要解决了三个问题:谁在守株待兔?为什么要守株待兔;最后结果怎么样?所以整节课郑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三个又三个问题进行教学,脉络清楚,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关键词,如“乐滋滋”“白捡”、积累一些好词佳句,也明确了这些词句好的原因。为活学活用打下基础。
三、多次有效拓展。
1、以学生看熟悉的寓言故事画面来说寓言名字来导入对同样题材的《守株待兔》一文学习,既对文本外的寓言做了拓展了解和复习,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2、学生了解《守株待兔》故事内容和寓意后,郑老师让学生说说:如果你是路人,看到这位守株待兔的年轻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此次拓展是为了引导学生吸取课文的语言,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个环节,引领学生在对话、体验、倾听、思考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最后郑老师出示《守株待兔》古文:以古文教学来结束全课。古文的引用恰到好处,出示古文,第一步,学生读一读,老师范读。第二步,从课文里找出与古文相对应的句子。这样恰到好处的使学生对文言文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还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崭新的语文学习之门,引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将古文适时、适度、适量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有益而无害。
整节课下来,我觉得有两点遗憾:1、时间上前紧后松了。2、在对题目意思和寓意的理解上,指名说的学生,完整说的学生少了点,感觉还应该说得再透点,相关句子朗读再多点。
守株待兔说课稿篇十五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文言文。
2、利用课下注释、工具书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等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3、了解寓意,懂得做事不能存在着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要用自己的劳动来创造美好的生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突破难点,在教法上我选择了激趣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在学法上我设计了自主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2、质疑问难自主探究。
3、同伴互助学习新知。
4、角色互换了解寓意。
5、创设情境输出展示进行来教学。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文言文离学生生活较远,学起来易于枯燥,这一环节,我和孩子利用白板生动的展示,(白板加图片)猜故事、讲故事把游戏与旧知完好的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使学生兴趣昂然的投入到自主探究学习中来,而这探究更缘于疑。所以我预设了下面的环节。
2、质疑问难主动探究。
思源于疑,学生通过朗读,针对自己不懂得地方质疑。在这一环节(图片)我及时的进行标注,并捕获图片。这样,有利于教师在课后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的学习效果的检测。
3、同伴互助学习新知。
这个环节需要读通课文和读懂内容。我和学生利用方便的标注功能轻而易举的正音,断句。之后采用多种读的方式。并利用白板的拖动复制的功能方便快捷的对各个小组进行朗读评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把读落到了实处(图)在读懂内容时我引导学生借助课下注释、以及工具书理解内容。根据上一个环节学生提出的困难。我检测重点句子: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这时学生走上台前,做起小老师,他们运用白板的勾画,擦除功能在师生、生生互动中表达自己的想法。之后出示这样的问题,深入到文章重点句的理解。我让分别用自己的话和文言文来交流,两者交*加强对文言文的理解。(插视频)另外(插视频)另外(插视频)利用白板的移动选择功能,让学生利用图片,找出相应的文言文。这样既增强了趣味性,也是对内容理解的检验。轻松的突破了重点。
4、角色扮演了解寓意。
在这个环节的学习中,我为孩子创设情境,让学生走入种田人内心,利用白板的聚光灯功能,使学生展开想象得翅膀。并通过采访的形式,表达自己(也就是种田人)的内心想法和感受。通过两幅图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劳与不劳的不同结果。再通过学生扮演邻居、朋友等对种田人劝导,并在设定好聚光灯的白板上写下自己对种田人的忠告。当取消聚光灯,学生惊奇的发现自己写下的就是寓意。通过上面的环节。学生自然轻松氛围中的突破难点。
5、展示输出指导言行。
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这一个环节中,我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通过讲故事、演故事、背故事等形式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学习成果。我并抓住恰当的时机引导他们说出自己了解的道理,和在生活中自己该怎样做。这样潜移默化的进行德育渗透。
1、通过白板现场演示,帮助学生同伴互助,在互动中生成新知。
2、交互式白板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有效帮助全员全过程认真参与整个学习活动。让教学超出了预期的效果。
守株待兔说课稿篇十六
现在我要说的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八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这是学生接触到的第四篇文言文寓言。应该说文言文寓言同古诗一样都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文学经典。语言简练却耐人寻味,给人以深刻的警醒。
《守株待兔》这则寓言主要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的兔子,他就丢下锄头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告诉人们不要不劳而获,不要心存侥幸,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我觉得这个小故事应该在学生心中深留印迹的是对什么事不能存有侥幸心理,也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想法,要凭自己的劳动去生活。
对于文言文寓言,学生并不陌生,对于学文言文的方法学生可能也知道,但如果抽出来问他们什么是文言文寓言,可能有部分学生不太清楚,所以作为文学经典的一种特殊体裁有必要让学生明白,尤其是学习的方法,更应该让学生清楚。我觉得这一学法对学生的终身都是受用的。因此课前的调研很重要。如果学生表达不清,我将和学生以学的第一篇文言文寓言《滥竽充数》为例,跟孩子们共同回忆什么是寓言,什么是文言文寓言,学文言文寓言分几步走,怎么样读出韵味?这样也为学生学习《守株待兔》乃至今后的文言文寓言奠定基础。
课是上给学生的。学生学什么要依纲扣本。对于文言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只是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由此可以看出重在理解与记诵。根据我班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本节课将完成三项目标:
1.学会3个生字及新词,尤其是“冀”“为”“颈”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古文,尝试背诵。
3.结合注释、插图和想象理解寓言内容,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并尝试运用。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这一培育一指导恰恰是我们教师所做的,这一理解一运用恰恰是学生要做的。要想让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要想让他们热爱我们的语言文字。我们就要把死板的文字激活,让他们充满生机、充满情趣。正如叶澜教授指出:“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因此,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在学生心中烂熟于心。也就是重点指导学生结合注释、插图、想象理解寓言内容。由于守株待兔的现实价值学生可能感受不到,或没有接触过,在运用上将是这节课的难点。
为真正地让学生享受读文言文寓言的乐趣,感悟其中的道理,并对其产生阅读的兴趣,这节课将从以下几环节进行:
一、课前谈话亲近古文。
之所以把这一环节展示出来,就是觉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相当重要的。课前我激励孩子们跟文言文亲近、回忆读出韵味的方法都是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同时也为学习新课奠定学法基石。
二、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上课我将出示所学的寓言插图,让他们猜成语,在师生共板课题后,追问“株”和课题的意思,对守株待兔的表面意思有初步了解。在询问作者后,与生交流有关韩非子的相关内容。短短几分钟,学生对作者和课文有了大概的了解。
作为一篇文言文寓言,首先要做的是读出韵味。
三、初读课文,读出韵味。
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课文是阅读的基础。面对文言文,句子中的自然停顿是有一定难度的。就这篇课文来看,难读的句子有三处:一是:折颈而死的颈易读错。二是“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中的“耒、冀”的读音以及这句话的断句。三是:而身为宋国笑的为的读音。基于这样的猜测,在让学生读文前,我先对这三句话进行指导,强化字音。其中第二句是处理的重点,因为这句中不仅有两个生字,而且在断句上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很难读对。
帮助学生区分二字,这样学生不仅对这两个字印象深了,还对字的来历产生兴趣。我们的汉字是很丰富的,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也是语文课的一大任务。我们的语文课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相信对字来历的理解将在学生心中留下印象。
在消除了字音、断句的障碍后,在让他们读出韵味,等于给他们搭建了读书的台阶。在展示朗读时让孩子们到前面去读,这样既给孩子一次展示、锻炼的机会,又给其他学生提供一次很好的欣赏时机。读书在享受乐趣,欣赏也是一种乐趣。
在学生能很好的读文后,接下来就是了解这个小故事。
四、理解句意,感悟道理。
教参提示我们:教学文言文寓言,应包括三重任务:一是了解一些文言词汇的意思,培养学生阅读短浅文言文的能力。二是理解语言的内容。教学中让学生在逐句读懂的基础上,掌握主要内容。三是体会其中的意思。
在文言文的理解上,我立足注释和插图,用最简单的方法、最直接的方法理解内容。首先让他们自己结合注释理解句意,不懂的可以猜一猜,实在不懂用问号在词下标注。然后分句指导。
在第一句中,补充走的有关句子,因为走古今意思差别很大,在补充中加深印象,为以后阅读文言文奠基。同时插入“古文中走是跑,那什么是走”,引导孩子们明确行是走,古今意思相同。相信这一环节学生对行、走的古今意思一定记忆深刻。在理解句意后,出示画面和提示语,引导学生在想象中感受种田人的心情。之所以给学生一些提示,就是避免学生没有根据地散说,达不到绘声绘色的目的,有的只是一两句,达不到发展语言的目的。学生在汇报时心情也会随着种田人高兴起来。
正因为种田人如此高兴,才会引发他不劳而获的想法。在理解第二句时,先让学生谈理解,适时引导为什么在因后停顿,与前面的问题照应。接着巩固因的意思,这一句,然后提醒学生借助插图想想种田人是怎样守株待兔的?在学生用稚嫩的语言回答后,引领他们用一个词来形容种田人什么也不做,一心守株,满脑子待兔的情形,并放到句中交流,同时适时板书。应该说到此守株待兔前半部分寓意已经揭示,那结果怎样呢?估计学生都能猜测出来,说不全读读第三句,在板书:为宋国笑、一无所获后,引领孩子们看板书感知:看来种田人守的不只是树桩子,还守的是自己的白日做梦等,等来的不是兔子,确实一无所获等,相信学生能与教师互动,自然接读,同时对守株待兔的深层含义有了了解。
理解是运用的基础。理解内容还不行,还要感悟道理。道理不是生硬的搬出来,要在潜移默化中。在感悟道理这一环节,我首先出示了与守株待兔相匹配的格言、俗语等,让他们读一读,然后导入: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你就是种田人的邻居,你打算怎么劝他?可以用上这些格言。注意称呼。这里如果学生对称呼不懂,我会找几个同学先说说怎么称呼,也就是提前把障碍消除。这样学生在劝说的时候就有理有据,有法可依,说出来的话也会有一定的水平。应该说交流的环节更是学生劝诫做人的环节。育人育己。道理在潜移默化中从孩子的心中、口中流淌出来。
而我最后的小结可能是对寓意的直接揭示:看,不知不觉中我们我们已感悟到了其中的道理,那就是不要白日做梦……,否则就会……(生看板书接答)。因为幸福的生活靠劳动来创造。之所以做这样的总结,就是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感受,道理究竟是什么。我们要清楚,也要让学生明白,要把学生引到生存、生活的正道上来。正如巴金老人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
五、背诵课文,活学活用。
学以致用,用的前提是积累,积累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熟背。背诵也要有韵味地背。在背诵后就要活学活用了。估计对“守株待兔”学生活用上有困难。如果生答不出,我将出示对联,让学生填横批。相信学生能填出来,其实这也是检验学生是否理解守株待兔的表面意思与深层道理。
然后出示自己搜集的几句作为课下阅读的材料。我想学生在阅读中可能会露出笑脸,可能会发觉我们今人真是聪明,活学活用,可能也会激起他们用眼观察生活的热情。最后出示字谜,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在暗示他们“守株待兔”带来的是语文学习的丰富性。
整堂课的设计我总是在追寻着让学生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的生命体验的过程,也在追寻着与生共成长的境界。
守株待兔说课稿篇十七
《守株待兔》这篇文言文短小精炼,内容通俗易懂。王亚娥老师设计的这一课准确把握年段特点,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一个是“把图画的意思写清楚”,写清楚的的基础应该是仔细观察图画,王老师在导入环节安排的寓言故事观图,旨在让学生整体入手,捕捉图画信息,仔细进行观察,既复习了前面学过的知识,并且符合本单元语文要素。另一个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王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农夫会被外国人笑话和他错在哪里,顺势引出本篇文言文表达的道理,学生在引导下畅所欲言,明白了不能靠好运气过日子的道理,落实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在古文的朗读,特别是节奏的把握上还需要方法的引导,王亚娥老师通过让给学生听课文朗读,然后出示正确的停顿划分,再让学生朗读,有节奏的朗读也就水到渠成。在学生朗读这一环节中,王亚娥老师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如生自读、指名读、齐读、比赛读等方式,形式多样,效果明显。如果教师先范读,然后让学生配乐朗读,可能效果会更好。
最后结合板书中梳理出课文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连环画讲故事,训练了学生表达的能力。
智慧教室远程课一手托两家是非常难的,既要教学本班学生,还要关注对方学生的学习情况,经常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王老师的课堂上多次进行双方互动,让双方的学生都进入了很好的学习状态,从学生的表达中也可以看出整体效果较好。
但没有一堂课是完美无暇的。三年级的教学中,写字教学应该还不能完全放手,建议王老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书写一两个难写的生字。课堂上也可以使用反馈系统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就做到了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
守株待兔说课稿篇十八
《守株待兔》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本单元课文都是寓言故事,即通过寓言讲述一个道理。《守株待兔》讲的是古代宋国有个种田人,因偶然捡到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就守在树桩旁边,期待着再捡到兔子,结果不但没捡到野兔,田里的庄稼也全完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心存侥幸,不要指望不劳而获。
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守、株”等9个生字。
2.理解重点字、词、句的意思,领会寓言传达的寓意。
3.背诵课文,能够熟练地将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能对照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
创新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我认为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1)图文结合,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2)做实验,体验“守株”的结果,从而揭示寓意;(3)设计“种田人认识错误”,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文言文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拾兔”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积累和运用是新课标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练习,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1)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
(2)动画演示种田人拾兔后的心理,抓重点词让学生练说;
(3)个别读、齐读、小组读、比赛读、引读等形式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4)课后布置让学生续写故事,延伸课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可安排一个课时完成。下面具体说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所见到事物谈起,说有没有妄想过不劳而获的成功,引入课题,释题质疑。
(二)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借助工具书和课本中的注释,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尝试着用自己的话翻译课文。
(三)指导朗读,启发想象。
(四)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1.课文写的是谁的故事?(一个宋国种田的人)。
2.理解“走”在课文中的意思是“跑”,与我们现在常说的意思不一样。
3.这个宋国人为什么要“守株待兔”?(因为他尝到了不劳而获的甜头,就不想再付出劳动了)。
4.故事的最后,这个宋国人为什么会“身为宋国笑”?(因为农夫只想着不劳而获,守着树桩等着兔子送上门,这种愚蠢而又贪婪的想法引人发笑,所以会被笑话。)。
5.你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做事不能想着不劳而获,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情,要靠劳动和付出获得最真实的汗水,这样的果实才是最甜美的。)(五)总结学法,引导自学。检查效果,完成练习。
(六)角色表演。假设情境,创造思维,练说:种田人认识错误后的情境。
(七)归纳总结,提示寓意。
六、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板书如下:
兔碰株死。
人守株一无所获。
守株待兔说课稿篇十九
尊敬的各位老师: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守株待兔》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一篇寓言。《守株待兔》这一则寓言故事主要讲述的一个种田的人在一次偶然得到了一支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就自认为不用耕作,守在树桩胖等着兔子的到来,最后结果是毫无收获,还被人耻笑。这篇寓言蕴含着哲理:要想有所收获,必须要付出,不能心存侥幸,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懂得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分析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我所面对的学生是三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在不断发展,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讨论中理解文本。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结合文本,创设情境,比如,在讲解文本时,可以播放相应的图画,这种直观的形象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让学生劝一劝这位农夫,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外,这是一篇文言文,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积累文言词汇也是一教学重点。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基于新课标理念,我确定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梳理文章大意。
2.通过朗读,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
3.懂得不劳动就不会有收获这一道理。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难点: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基于学情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在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情境创设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一)导入新课。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因此,在导入环节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主要力,我采用的是谈话导入法,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同学们,我们都爱听故事,那谁能给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喜欢的故事呢?(《逃家小兔》《郑人买履》《狐狸与乌鸦》),感谢同学们的分享,大家都听得很入迷呢,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课文就是一篇寓言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寓言故事讲了什么内容吧。
守株待兔说课稿篇二十
《守株待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感知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那个种田人“白捡”到野兔后“乐滋滋”的心情和盼望天天能捡到野兔的心理,懂得不要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看成是会不断发生的事情,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悟出他“不劳而获,心存侥幸”的错误。
1、读准本课六个生字,会写五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研读中明白寓意:不劳动不会有收获,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研读课文,明白寓意。
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体现四点想法:字词教学扎实有效;情境对话领会寓意;复述故事内化语言;拓展阅读激发兴趣。先说说字词教学扎实有效。本课中要认识只有的6个生字,且字形都较简单,很好记,读音上只有“窜”“撞”“桩”相对难读一些,因此我采用了随文识字的办法。在检查学生通读课文的情况时随机融进字词教学。寓意的领会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主要采用让学生讨论种田人的希望能不能实现来体会事件发生的偶然性,再创设交际情境,师生模拟对话。师演种田人,引导学生说出希望对种田人说的话,以此来达到对寓意的领会理解。最后是拓展了解其他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实现“教学不应局限在课堂”。
一、揭示课题,初步解题。
1、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板书课题,红笔书写“守”。)。
2、故事的题目是什么?板书课题:守株待兔。教学生字:“守”,范写“守”
3、猜一猜题目意思。随机引导理解“株”,教学“树桩”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了。
2、指名分段朗读,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3、再次解题:你们都已读了课文,现在你能用一句话解释一下课题是什么意思了吗?
4、质疑:根据这个课题,你能提几个问题吗?板书:怎么等?等的结果?
三、带着问题,深读课文,明白寓意。
种田人守呀守,等呀等,结果呢?板书:庄稼全完野兔没来(课件出示句子):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再也没有野兔来过,他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庄稼全完了。
(一)研读课文,知道不劳动是不会有收获的。
1、田里的庄稼怎么会全完的呢?请你找一找,课文中哪句话告诉。
了我们原因,把它用横线划下来。
2、学习句子:从此他丢掉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1)自由读读句子,看看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2)交流预设:
a、"丢掉了锄头"可以知道他没有到田里去锄过草,没有到田里。
去挖过地。
b、对比体会“整天”
c、他在树桩旁傻等,人家在干什么呀?
(3)朗读指导。
(4)小结:种田人整天什么农活也不干,也难怪,他的庄稼全完了!
3、学到这儿,你明白了什么?(板书预设)不劳动是不会有收获的。
(二)研读课文,知道不能凭着运气生活。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因为没有劳动,所以庄稼全完。
了,;可是他整天都在傻等,怎么又没等到野兔呢?
2、理解"窜",什么原因,野兔要这么慌乱地从树林了跑出来,四人小组想象野兔"窜"的种种原因。
3、、种田人意识到这一点了吗?从哪里知道?能给"乐滋滋"换一个词吗?
4、朗读指导。(指名读,齐读)。
5、、因为有了一次意外的收获,种田人便希望每天都能碰到这样的好运气,正因为有了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所以从捡到兔子的那天起,他便一直坐在树桩旁傻等。学到这儿,你又明白了什么?(板书: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
(三)加深理解,复述故事。
1、小朋友们从这个故事中读懂了很多,但这位故事的主角却还独自做着美梦,在那里傻傻等待,如果你正从那儿经过,你想对种田人说些什么?交流。
小结:靠碰运气是不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只有实实在在。
去做,才能有收获。
2、听大家说了这么多,种田人终于醒悟过来,他感到非常后悔。为了防止别人犯同样的错误,他要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小朋友们愿意帮他的忙吗?同桌复述,指名复述。
(四)、说说身边的人和事。
四、指导书写;推荐阅读书籍。
《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拾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从此,他就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结果什么也得不到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偶然得到意外好处就产生侥幸心理,不再努力,想不劳而获,结果什么也得不到。”这一道理。
教学《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时,我以新课程教育理念为指导,主要通过在教本课知识的同时,也教给学生学习这类知识的学习方法。首先通过解题:“守株”、“待兔”,让学生很快地把握了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并巧妙地根据题目“守株”和“待兔”,让学生快速又准确地理清了文章的段落。这种做法不仅化难为易,而且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获得了新知的方法,得到了积极主动的发展。然后再通过师生互动、对话、引导和启发,最后归纳出寓意。
教学中我还努力地为学生架设生活与语文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并力求通过读作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主动、民主的氛围中学习,体会寓意,受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