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小老鼠与大象(模板22篇)
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评估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编写教案前,要对所教授的内容进行充分准备和了解。学习这些教案范例,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实施水平。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小老鼠与大象篇一
一、经由过程风趣的歌词引发幼儿对歌颂的爱好。
二、幼儿投入景象演出,在高兴的氛围下举行模拟律动,感觉游戏的兴趣。
三、服从游戏法则。
一、老鼠头饰;小猫头饰、图片、屋子;奶酪图片;“下水管道”。
二、幼儿熟习童谣旋律、歌词。
一、律动:《小老鼠上灯台》。
二、吸气呼气训练。
1.交接游戏法则:
(1)让幼儿自由施展,说说老鼠的律动行动应当是奈何的(吃工具,走路等)。
(2)特殊夸大老鼠走路的行动。(先生引诱语:“为了不惊醒小猫,小老鼠们应当踮起脚尖来轻轻地走路。”)。
(3)跟幼儿交接要是有猫来的时间应当奈何做。(先生引诱语:“小猫的'爪子是很尖锐的,幼儿手工制作并且小猫比我们要大许多许多,要是给小猫捉住,我们就别想吃鲜味的奶酪了,更别想回家见老鼠妈妈了,以是要是等一下见到小猫的话,你们记着要赶紧跑到平安的处所,万万不要呆在小猫的家中,知道吗?”)。
2.游戏。
3.反复游戏一次。
4.加浩劫度:设停滞物。
(1)在走去小猫家的路上,加设一条“下水管道”,老鼠必需颠末“下水管道”
才气达到小猫的家。(先生引诱语:“此次为了不让小猫发明,我们改走小猫家的下水管道,但因为那条路又湿又窄,一不当心就会失到污水里,那污水又臭又脏,小老鼠会被淹逝世的,淹逝世就不克不及吃奶酪了。以是你们必需在管道的中心走,才不会失到污水里。知道吗?”)。
(2)小老鼠边唱着歌边跟在老鼠妈妈背面走,末下水管道,老鼠妈妈再提示一次:“这里便是下水管道,你们肯定要在中心走,不要失到污水里啊!”
5.游戏竣事,幼儿出运动室。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小老鼠与大象篇二
理论依据:
法国教育家卢梭强调教育应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在了解儿童的基础上进行。游戏是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因此,本活动始终以一个游戏贯穿到整个活动中,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周志英的《幼儿艺术整合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中提出根据音乐活动特有的艺术性,可以将音乐的优美旋律、变化的节奏和不同的音色与幼儿生活情境有机整合,最大限度地让音乐材料“说话”。所以我大胆创新内容,将音乐设计成了快慢不同的节奏,最大限度的启发幼儿的兴趣。
作品分析:
《猫捉老鼠》是一首充满童趣、富有情景、节奏鲜明的儿童歌曲。我根据小班幼儿思维处于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稳定的特点,在设计活动时注重游戏化、情景化,引导幼儿扮演小老鼠,在玩耍、吃米、躲藏等不同情境中,反复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学习分辨乐曲的快慢,提高对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活动目标:
1.熟悉旋律,能跟着音乐的速度、力度表现老鼠跑来跑去、吃米和躲藏的动作。
2.在扮演老鼠的游戏中,感受游戏情境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知道猫和老鼠的关系,由配班老师扮演大猫。
材料准备:活动场地内摆放板凳、雨伞、粮食和《猫捉老鼠》音乐完整版及分段版,猫头一个和老鼠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景,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并创造性模仿小老鼠。
1.故事导入,熟悉旋律。
师:今天天气真不错,一会妈妈带着宝宝们一起做游戏好不好?嘘!妈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前两天,在一个很黑很黑的夜里,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睡着了(音乐由强到弱)妈妈我悄悄的走出洞去,想找点吃的。可是我怕被老猫发现,于是我走一走,看一看(老鼠跑的音乐)我发现了好多好吃的,于是我大口的吃,使劲的吃(吃东西的音乐)吃的好饱啊!突然(猫叫的音乐)猫来了,我赶紧躲起来,好险啊,差点被发现。
(通过故事导入,引发孩子的兴趣,使幼儿能够更集中精力的去参与活动)。
2.明确角色,提炼动作。
你们想要出去找好吃的吗?可是那只老猫太厉害了,我们必须练好了本领才能出去,这样吧,我们现在家练习一下(教师带领幼儿练习)(通过教师示范,使幼儿了解游戏的基本玩法,整个活动不脱离故事)。
二、游戏“猫捉老鼠”明确角色特点,根据音乐变化及时作出反应。
宝宝练的可真棒啊,这样吧,为了保证你们的安全,妈妈要先出探探路,看看有没有粮食,有没有老猫。但是妈妈有个要求,你们要看看妈妈是怎么拿粮食的?老猫来了以后妈妈又是怎么躲起来的。所有宝宝都要把家看好,不许乱跑。(让幼儿知道游戏规则)我先活动活动,抖抖手啊抖抖手,踢踢腿呀踢踢腿,蹦一蹦啊蹦一蹦,扭扭腰啊扭扭腰。(调动幼儿兴趣)出发(连续的音乐)妈妈我回来了!我吃的好饱啊!你们想不想去吃?记住,如果看见猫来了,要快快躲起来,躲到什么地方都可以,只要别被老猫发现就行,当妈妈叫你们的时候你们必须马上回来,不然妈妈会以为你们让老猫吃掉了,会很伤心的,明白吗?(反复强调游戏规则)先活动活动,抖抖手啊抖抖手,踢踢腿呀踢踢腿,蹦一蹦啊蹦一蹦,扭扭腰啊扭扭腰。出发(播放整段连续的音乐)。妈妈想问宝宝们,刚才老猫来了,你们躲在哪里了?现在我们是吃的很饱了,但是我们还要储存上一些粮食,妈妈已经很老了,背不动粮食了,所以这次你们要自己去偷粮食了,去了不要贪吃,直接拿上一袋粮食,然后躲起来,等到老猫走了,妈妈叫你们的时候,你们就要赶紧回家了,明白吗?(活动提升,锻炼幼儿独立完成游戏)孩子们?准备,出发。
三、活动结束。
孩子们,你们太棒了,拿回来这么多粮食,我们赶紧把他们放到仓库去吧(音乐),自然结束活动。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小老鼠与大象篇三
1、要求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2、发展幼儿的肢体能力。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出。
《猫和老鼠》。
1、讲述游戏规则。
2、放音乐进行游戏。
由教师扮演大猫,师幼共同游戏。教师鼓励每个幼儿参与游戏,观察幼儿能否遵守游戏规则。
3、由幼儿扮演大猫,师幼共同游戏。
师:大猫是什么时候出来的?它是什么时候去捉老鼠的?
师:谁想做大猫?
4、引导幼儿变换躲藏地点进行游戏。
师:如果我们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找米吃,大猫来了,我们还可以躲在哪里呢?(如大树后面、花丛后面等。)(游戏进行2~3次,教师逐渐退出游戏。)。
(析:大猫和老鼠之间的“抓”和“逃”富有情节性,饶有趣味,幼儿很享受追与逃的过程。教师在此环节中适时退出,鼓励幼儿扮演大猫。为了增强趣味性,教师又引导“鼠宝宝”选择不同地方进行躲藏,既避免了幼儿拥挤,又提示幼儿想出如何不被大猫抓到的方法。)。
师:宝宝们,现在我们到更远的地方去找一找还有些什么米可以吃。
二、教学总结。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小老鼠与大象篇四
活动目标:
1、体验在音乐背景下进行角色表演游戏的欢愉。
2、能感受不同音乐的气氛,并根据音乐节奏的变化创造性地做出相应的动物模仿动作,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
猫和老鼠的头饰、纸门。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室。
(二)复习歌曲《小猫敲门》,并创造性地创编猫和老鼠的动作,
1、指导幼儿用分角色对唱的形式学唱歌曲。
2、在老师的鼓励启发下,能用声音表现出“猫司令”的恶作剧和小老鼠吓得叫救命的不同角色特征。
3、创编小猫走路、敲门的动作,创编小老鼠搔痒、偷吃东西以及吓坏了的神态和动作。
(三)、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地听音乐做游戏。
2、在幼儿熟悉游戏的玩法后,老师提出控制的要求,让幼儿论换完整地游戏。
活动反思:
此次音乐活动是创新的,给予孩子的是全新的体验,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主动学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小老鼠与大象篇五
《猫捉老鼠》是一首充满童趣、富有情景、节奏鲜明的儿童歌曲。我根据小班幼儿思维处于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稳定的特点,本次活动我主要运用了表演法、游戏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幼儿扮演小老鼠,在玩耍、吃米、躲藏等不同情境中,反复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提高对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猫捉老鼠》一共分为四段,除了歌词有所变化外,其余的节奏和速度上没有变化,而且整个歌曲特别的紧凑,速度也很快,作为一个小班游戏课,是比较难的。于是我大胆创新内容,在保证原有音乐元素不变的前提下,将音乐设计成了几个分开段落,分别是老鼠跑、吃东西、还有猫来了三个段落,为了使音乐更生动,我在《猫来了》的前面加上了歌剧中的一段猫叫,并且让配班老师扮演老猫,使游戏更加的逼真,形象,最大限度的调到了幼儿的积极性,启发了孩子的兴趣。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小老鼠与大象篇六
《猫和老鼠》这部动画片都小朋友非常喜欢看的,通过看这部动画片,他们会更加喜欢上所以有关猫和老鼠的课,因此我就设计了本节课,让小朋友们在快乐中成长。
活动目标。
1、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感受游戏的乐趣。
2、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
重点难点。
让幼儿感受到游戏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带领孩子在室外空地、“食物”若干、小红花若干。
活动过程:
1、导入:我们小朋友都看过动画片《猫和老鼠》,你们喜欢他们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猫捉老鼠》的游戏,这个游戏怎么玩呢?现在陈老师把游戏规则说一下,大家要认真听哦!
2、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全班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圈放手蹲下,圈内作为老鼠洞,每位幼儿之间留下一定距离作为老鼠洞的出口。根据圈的大小选择一位扮演孩子老鼠和3--5位孩子扮演猫。在洞外放一些“食物”。如果老鼠在规定时间内找够5个“食物”,就算老鼠赢,授予老鼠一朵小红花;反之就算猫赢,奖励猫一朵小红花。这一轮游戏结束,从新选出老鼠和猫开始下一轮游戏。在游戏中要注意安全,不要跑得太快,以免碰在一起或摔倒。
3、教师和能力强的孩子先示范游戏,过程中强调游戏的规则和安全。
4、组织孩子游戏,随时观察孩子的情绪和纠正出现的问题。积极鼓励孩子的表现。
5、教师积极鼓励每一位孩子的表现并让孩子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组织孩子洗手、上厕所。
6、活动结束。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小老鼠与大象篇七
设计意图:
新《纲要》在艺术领域中指出让幼儿“能初步感受艺术中的美”,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本次音乐活动《奶牛和小老鼠》选取了海顿的第九十四交响曲的第二乐章的第一主题《惊愕》。它的节奏单纯,速度平稳,有明显的行进感,由小提琴轻柔地奏出,第二次反复时声音更轻,两段音乐有较明显的强弱变化与力度变化,最后一个强有力的和弦发出爆发性的声音使听众愕然,适合小班幼儿欣赏。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和学习特点,结合最近主题,我设计了音乐欣赏活动《奶牛和小老鼠》,在活动中通过故事情节、图谱、肢体节奏、乐器演奏和游戏等形式帮助幼儿理解重音的出现和音乐的强度与力度的变化,鼓励孩子用身体动作的幅度力度的变化来表现乐曲力度的变化,从而不断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活动目标:
1.感受弱力度音乐造成的神秘感和突然出现的强力度和弦造成的惊奇感,学习把握音乐的节奏,用身体动作、敲打乐器的幅度和力度变化来表现音乐的力度变化。
2.初步学习看指挥按节奏演奏,学习分组演奏,“轻轻奏”时仍可听到声音,“重重奏”时不发出难听的声音。
3.乐意玩音乐游戏,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玩过打击乐活动经验。
2.物质准备:《惊愕交响曲》片段、图谱、爱心魔力棒、狮子出场音乐、轻快活泼的音乐、自制乐器(装有黄豆的口香糖瓶子人手两个)。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感受重音表现的音乐特色1.第一次欣赏音乐,感受重音出现的惊奇感。
(1)情境语:奶牛和小老鼠是一对好朋友,它们最喜欢在一起打鼓啦。听!
(幼儿倾听,师用手偶演示)。
(2)师:“哎哟!刚才我们都被(吓了一跳),连奶牛和小老鼠也吓得躲了起来。心里有点(害怕)!曲子最后一个音声音很(大)很(重)。这个重音宝宝藏得可好了,我们一起来把它找一找吧!”
2.第二次欣赏音乐,学习用简单的身体动作随音乐有节奏表演,启发幼儿大胆想象,讲出平时在生活中听到的类似曲子中“惊愕”的现象。
(1)师:“重音宝宝原来藏在曲子的最(后面),把我们突然吓了一跳。你觉得会是谁来了?(幼儿自由猜想)出示大狮子图片,师:“你们说的都有可能,看!原来是森林之王大狮子来啦!”
(2)师:“请你想一想,你平时听到什么声音,也会把你突然吓一跳?”
(3)教师小结:凶猛动物的.吼叫声、天空中的打雷闪电声、鞭炮声都会把我们突然下一跳,但我们是坚强勇敢的孩子,不害怕。
二、结合图谱,感受乐曲表现的强弱变化1.学习用身体动作幅度和力度变化来表现音乐的变化。
(1)师:“今天天气真好,奶牛和小老鼠又在一起打鼓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师指图,幼儿欣赏,感受曲子强弱变化。
回忆交流:故事里谁先打了鼓?(奶牛)奶牛打鼓的声音比小老鼠要(大、重);奶牛打鼓结束了谁接着打鼓?(小老鼠)它打鼓的声音怎么样?(小、轻)。重音宝宝原来是谁来了的声音?(大狮子)。
(2)启发幼儿用肢体动作(打鼓)来感受曲子强弱,第二遍时加入声势“咚咚”
师:“我们也来学学老牛和小老鼠打鼓吧!小鼓棒准备好!”
师:“如果你在打鼓时发出好听的咚咚的鼓声就更能干了!”
2.学习看指挥用乐器演奏,通过幅度和力度变化来表现音乐的变化。
师:“瞧!我们的打鼓声把瓶子宝宝给邀请来啦!”
第一遍时完整演奏,第二遍时分组演奏。
师:“瓶宝宝玩累了,让它在椅子下面休息一下吧!”
三、结合故事,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特色。
1.师哼唱,幼儿分角色一拍一下向前走学老牛和小老鼠打鼓。
师:“告诉小朋友一个好消息!森林音乐会就快要开始啦,小朋友,我们一起跟着奶牛和小老鼠去表演打鼓的节目吧!谁愿意学奶牛打鼓?请你站在这边。”
2.随音乐完整玩游戏师:“表演真精彩,现在动物音乐会正式开始啦!……让我们面向客人老师”
“看!谁来了?”(教师弹奏大狮子出场音乐)配班老师扮演大狮子,幼儿蹲下或跑下座位以示保护自己。
3.教师弹奏轻松欢快的曲子,幼儿跳舞欢庆,结束活动。
师:“大狮子走了,奶牛、小老鼠我们出来跳一跳、玩一玩吧!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小老鼠与大象篇八
练习钻和追逐跑。
教学准备。
小沙袋若干,散放在大圆圈中。橡皮筋一根。画好场地。
教学过程。
一、游戏玩法:
请四个幼儿扮猫站在大圆圈内,另请数名幼儿扮老鼠,站在大圆圈外,请其余幼儿站在大圆圈上手拉手橡皮筋作篱笆。
二、游戏开始:
全体幼儿边唱歌边做动作,唱完最后一句时,“老鼠”要设法钻进“篱笆”偷粮食(小沙袋)。偷到的粮食放在鼠洞里。“猫”要看守粮食,并追捉“老鼠”,被捉到的“老鼠”站到场地一端,到一定时间或捉到一定数量的“老鼠”后,游戏结束。
三、游戏规则:
1、“猫”只能捉钻进篱笆内的“老鼠”,“老鼠”被拍到就算捉住。
2、“老鼠”每次只能偷一个沙袋。
四、注意事项:
游戏可反复进行,尽量让每个幼儿有机会扮演“猫”或“老鼠”的角色。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小老鼠与大象篇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鼠标小老鼠”,并能积极地投入扮演小老鼠进行演唱。
2、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小老鼠滚落的样子,并学习用简单的线条表现小老鼠滚落的轨迹。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体验表演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故事鼠标小老鼠);胸饰(小老鼠)、鼠标。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进入活动场景中。
1)师:有只小老鼠,名字叫鼠标,今天它带我们小朋友去一个地方,我们去看看是什么地方!
来跟着鼠标小老鼠爬过山坡,穿过树林,钻过山洞。
幼儿跟着老师的指导语做律动。
师:到了,这儿有什么?
幼:一台电脑。
师:鼠标小老鼠呢,它到哪儿了?
幼:在桌上呢。
师:鼠标小老鼠怎么跑电脑台上去了?我们先坐下来看看它到底要干什么?
幼儿围坐在台前。
2)教师操纵电脑,讲故事《鼠标小老鼠》后提问。
师:鼠标小老鼠去了哪儿?
幼:电脑桌上。
师:它想吃什么?
幼:它要吃面包、香肠。
师:吃到了吗?发生了什么事?
幼:没有吃到,因为来了一只大黑猫,小老鼠吓得滚下来了。
师:原来贪吃的鼠标小老鼠想吃面包,被大黑猫吓跑了。
2、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小老鼠滚落的样子。
1)师:小老鼠怎样从电脑台上滚下来呢?请小朋友们用自己的身体来做一做。
2)幼儿用身体创编小老鼠滚落的动作。
3)师:你是用身体的哪一部分做的?请你来试一试。
幼甲:(表演后回答)我用双手来做的.。
幼乙:我是用腰扭的。
幼丙:我用手指做的。
4)师:那让我们跟着音乐来试一试。
让幼儿跟着下行的音乐做滚落的动作。
3、熟悉歌词,并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小老鼠爬的样子。
1)师:我们也来学鼠标小老鼠做一做这个游戏。(贴上小老鼠的胸饰)。
请你想一想用身体的什么地方做小老鼠呢?怎么爬呢?老师想用胳膊来做。(教师示范用胳膊交替往上移动)。
幼:可以用手指、拳头来做小老鼠。
师:请你们也来试一试。(幼儿学小老鼠爬。)。
2)师:小老鼠爬到哪里?电脑台在什么地方?
幼:肩膀是电脑台,头上也是电脑台。
师:老师用手掌做电脑台,两个手指做小老鼠,你想好了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3)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师:小老鼠,上电脑台,吃面包,吃不了,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来。
师:我的电脑台到了头上,拳头是小老鼠,你的呢?我们再来一遍。
(换一个动作做)。
4、扮演小老鼠进行演唱。
1)师:听鼠标小老鼠在唱歌呢,我们也来唱一唱。
幼儿边做动作边演唱。(分胸饰的颜色来演唱)。
2)师:我们来玩一玩这个游戏吧。幼儿分角色游戏。
5、用简单的线条表现小老鼠滚落的轨迹。
1)师:鼠标小老鼠说小朋友都看到了它滚落的样子,可它自己还没看见呢,怎么办呢?请你们想一个办法。
幼:给它拍张照片,把它滚下来的样子拍下来。
师:这个主意不错,我们就来试一试吧。
2)幼儿作画。
3)师:小老鼠说请你们先把照片送给客人老师看看,然后再让它保存起来。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小老鼠与大象篇十
小班幼儿活泼好动,喜欢追逐嬉闹,根据幼儿的特点我设计了一节《猫捉老鼠》的户外游戏,通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锻炼幼儿行动的`敏捷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学会快速躲闪。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精神,以及对户外游戏活动的兴趣爱好。
【活动目标】。
1、学习遵守游戏规则,按歌词有创造性地做动作。
2、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按歌词有创造性地做动作。
【活动准备】。
猫头饰一个,老鼠头饰若干个,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2、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词。(一只小小老鼠,出来偷吃大米,一只老猫看见,一把抓住它。)。
4、幼儿分组戴上头饰自由地学小老鼠、猫的样子进行游戏活动。
5、教师讲解游戏玩法和规则。
师;小老鼠在找吃的东西时要全部蹲下,老鼠吃大米了就做双手取物送口中的动作,老鼠睡觉了就作睡觉的动作,后来一只老猫来了,我们小老鼠就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延伸活动】。
幼儿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做猫捉老鼠的游戏。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小老鼠与大象篇十一
1.引导幼儿感受a—b—a’乐曲的风格,理解小老鼠历险的故事情节,并建立音乐与故事情节相匹配的概念。
2.鼓励幼儿大胆创编,表现小老鼠找东西吃的动作,感受猫捉老鼠的刺激和老鼠躲猫的紧张。
3.引导幼儿在游戏中避免与同伴相碰撞。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音乐,录音机,钢琴,猫的'头饰。
事先学习歌曲《我是一只小老鼠》,一段欢快的音乐,一段摇篮曲。
一、请老师和幼儿共同做小老鼠去历险,在感受音乐变化的同时,做出相应的动作。
1.小老鼠们,今天鼠妈妈带你们出去找吃的好吗?不过你们可要紧紧跟着妈妈,当心别让猫给抓走了。
1)复习歌曲《我是一只小老鼠》。
2)感受音乐的变化。(播放a段音乐)。
二.播放b段音乐,通过游戏体验猫捉老鼠的刺激和老鼠躲猫的紧张。
1)放音乐(低音,含减七和弦)。
2)放猫走路声(低音,强)155|1-|155|1-|……。
强至减弱。问:现在猫走了吗?(没有)。
你怎么知道猫还没有走?
减弱至无声。问:现在猫走了吗?(走了)你怎么知道猫走了?
3)游戏:猫捉老鼠。
4)第二遍游戏,幼儿做猫。
三、播放a’音乐,请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创编动作,并且能够完整地表演动作。
1)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
2)播放摇篮曲。
四、结束活动。
师:天黑了,小老鼠们,我们回家吧!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小老鼠与大象篇十二
活动内容:
音乐活动——《猫和小老鼠》。
设计意图:
《纲要》艺术领域中明确指出:“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针对小班幼儿年龄的特点,我选择了许卓娅老师主编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的《不倒翁诙谐曲》,曲风幽默,乐曲的ab两段节奏,(a段欢快,b段低沉)两段形象对比鲜明,适合小班幼儿欣赏。我设想借助机灵、可爱的小老鼠形象,巧妙地将“猫和小老鼠”的故事贯穿在整个音乐活动中,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游戏的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感受音乐中欢快和紧张的'情绪。同时,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大胆地表现出小老鼠的走路时东张西望、高兴时摇尾巴、紧张时灰溜溜的各种可爱形态。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感受音乐所表现的不同形象,体验它所带给人们的不同情绪。
2、大胆地用自己想象的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
3、愉快跟随音乐有节奏地做简单的动作。
活动准备:
音乐《不倒翁诙谐曲》、《数星星》。
活动过程:
一、以小老鼠的口吻,激发幼儿欣赏的兴趣。
1、随律动进场,感受轻柔的音乐。师:天黑了,小朋友都睡着了。
2、吱吱吱,听!是什么声音呀?哦,原来是小老鼠呀!
呀!(喵——)呀!不好!猫来了!赶快躲起来,趁他不注意的时候,悄悄地跑回去。”
二、欣赏音乐。
(一)完整欣赏,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中的不同形象。
1、这个故事好听吗?这个好听的故事还藏在一个音乐里呢?我们一起来听吧!
(二)分段欣赏,引导幼儿感受不同的音乐节奏带来的不同音乐情绪。
1、欣赏a段,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小老鼠走路的样子。
2、欣赏b段,引导幼儿感受不同音乐情绪。
三、结合音乐进行游戏。
1、现在,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玩《猫和小老鼠》的游戏。
2、请个别幼儿当猫,其余幼儿当老鼠,进行音乐游戏。
四、延伸活动。
孩子们,这里有猫不好玩,我们还是到别处去玩吧。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小老鼠与大象篇十三
1、感知音乐的变化,按音乐节奏做开火车动作。
小铃、音乐磁带等。
1、宝宝去北京。
我们去北京看长城,好吗?怎么去呢?(坐汽车、坐火车、坐飞机……)。
小结:我们可以坐汽车、坐火车、坐飞机去北京。
2、开火车。
听火车声,猜一猜“是什么车开来了?”
欣赏音乐“火车怎么开?”
感知节奏,学做模仿动作:呜呜——咔擦,咔擦,咔擦,咔擦……。
一个宝宝当火车头,其他人一个跟一个挨在车头后面做车厢。
玩法一:(手搭在前面幼儿的肩上),边随音乐一起往前开!
玩法二:小手绕圈(做轮子状),边随音乐一起往前开!
玩法三:听辨音乐节奏的快慢、轻响做出不同的反应进行开火车游戏。
可用小铃敲不同的音乐节奏,让幼儿听辨,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小铃敲得快——火车开的快(活动中关注幼儿的'安全)。
小铃敲得慢——火车开的慢。
小铃敲得响——幼儿边开边唱的响(用自然的声音唱、关注嗓子的保护)。
小铃敲得轻——幼儿唱的轻。
结束。
北京到了,你们看,这是哪里?(认识北京主要建筑)。
3333︱555︱55︱**︱**。
(师)火车火车开来了(生)呜呜—咔嚓咔嚓——。
(师)乘上我的小火车(生)呜呜—咔嚓咔嚓——。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小老鼠与大象篇十四
在“小司机”主题活动中,我和孩子们去马路边观察来来往往的车辆,一起分享玩车、坐车的经验,在区域活动中体验做一名小司机的快乐。在孩子们积累了有关汽车的知识经验后,我设计了集体活动“怪车轱辘辘”,旨在让幼儿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欣赏、歌唱、游戏,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和音乐来表达、表现。
1、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用短句说说、唱唱变出的.《怪汽车》。
2、知道汽车的主要特征,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1、根据故事内容制作的flash动画“怪汽车”,画板,蜡笔。
2、幼儿人手一套操作材料:塑封的蔬菜、水果、生活用品图片,塑封的各种大小不同的红色、黄色、黑色的圆形轮胎图片若干,双面胶。
3、歌曲《汽车开来了》、《汽车轱辘辘》。
一、激发兴趣。
1、师幼边唱着歌曲《汽车开来了》,边做律动进入活动室。
2、你开着什么车到森林里来玩?(我开着摩托车、汽车、助动车,等等。)。
3、美丽的森林到了,我们把车停好坐下来吧!
二、引入故事《怪汽车》。
(一)播放flash动画《森林新发现》。
1、今天森林里真热闹,小兔、小老鼠、小蚂蚁也来玩了。看!它们在森林里发现了什么?(它们发现了西瓜、草莓和苹果。)。
2、小兔想把西瓜带回家变成一座西瓜房子,小老鼠想把苹果变成苹果房子,小蚂蚁想把草莓变成草莓房子,它们就滚着“房子”在马路上走。狐狸警察看见了说:“停!停!马路上不能滚东西。”狐狸警察为什么叫他们停下来呢?(因为马路上不能随便滚东西。)。
4、幼儿自由讨论,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办法,肯定幼儿的合理想象。
5、你们想的办法真好!小兔也想了一个办法,它想如果把西瓜变成汽车就好了。
(二)播放flash动画《西瓜车》。
1、这是一辆什么车?你们怎么知道这是一辆西瓜车?(因为有轮子、方向盘、门。)。
2、一辆西瓜车变出来了。狐狸警察看到西瓜车在马路上开很奇怪。咦,这是什么怪汽车呀?我们一起来告诉狐狸警察这是一辆什么怪汽车吧。
3、师幼共同编唱歌曲《汽车轱辘辘》。
(三)播放flash动画《苹果车》《草莓车》。
1、小老鼠、小蚂蚁会怎么运苹果和草莓呢?鼓励幼儿运用自己对汽车主要特征的已有经验进行回答。(给苹果、草莓装上轮子、方向盘、窗户、门,就能变成车了。)。
2、鼓励个别幼儿编编、唱唱“苹果车”和“草莓车”。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小老鼠与大象篇十五
1、学唱歌曲,熟悉歌曲的旋律和内容,感受歌曲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差异。
2、幼儿尝试创编歌词。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大猫和小猫的图片。
一、导入,学习大猫和小猫唱歌的声音。
出示大猫和小猫的图片,感受大猫和小猫形体上的差异,提问"他们是谁?它们一样吗?"。
a引导幼儿用动作幅度大表现大猫。
"大猫是什么样子的?"(学学大猫的样子)小朋友学的真像。
b引导幼儿用动作幅度小表现。
"小猫是什么样子?它和大猫一样么"(学学小猫的样子)。
师说:"谁来用动作表演下小猫?"。
2、幼儿欣赏歌曲《大猫和小猫》幼儿熟悉歌词,用完整的句子形容大猫和小猫。
(1)师问:"刚才小朋友听了歌曲《大猫和小猫》,谁来告诉老。
师大猫的声音是怎样的呢?"(幼:我是一只大猫我的声音很大。)。
师问:"小猫的声音又是怎样的呢?"(幼:我是一只小猫我的声音很小。)。
(2)师再次欣赏歌曲,幼儿用动作表现下大猫、小猫。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用刚刚学过的动作来表现下大猫和小猫,看谁表演的最好。"。
3、教师领幼儿听歌曲的伴奏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旋律的不同,并将音乐与大猫小猫匹配。
(1)师问:"它们想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听,谁走在前面,是大猫是小猫?"。
师问:"谁走在前面?为什么?大猫的声音是怎么样?"。
(幼儿:大猫,音乐比较大,声音大)。
(小朋友说得真好)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大猫叫。
(2)师问:"小猫呢"(幼儿:音乐比较小,声音小)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带领幼儿一起学小猫叫。)。
4、幼儿学唱歌曲,跟随老师放慢速度演唱歌曲,幼儿模仿学习。
师:"大猫想认识你们,和你们做朋友。大猫先要介绍自己,听。"我是一只大猫,我的声音很大,喵喵喵喵喵。
"你们认识它了吗?它是谁?它的声音怎么样?"。
"小猫也想来介绍自己呢!它是谁?它的声音怎么样?
5、分组演唱。
将幼儿分成大猫和小猫组。在教师图片的暗示下,幼儿学习准确地演唱自己的角色"大猫"和"小猫"。
"你们喜欢大猫还是小猫唱歌的声音?喜欢大猫的坐在这里,喜欢小猫的坐到那里?"。
6、仿编歌曲:
7、结束教学活动。
师:"请你们回去问问爸爸妈妈还有哪些小动物会唱歌,好吗?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的音乐课,孩子们带着头饰,唱歌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不仅仅把大猫小猫引进了歌曲了,还可以自己创编歌词把其他小动物都请到了歌曲里面,孩子们学习的**达到了很好的效果,目标完成的也很好,基本符合了《纲要》不仅要让孩子们“学会”而且要“会学”的教育精神。课程上的流程也比较完整,只是中间的强弱关系我没有太强调,孩子们唱的喝感受的强弱关系都不太明显,这是一个小小的失误,我将在第二课时强调这一点,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是:不是孩子做不到,是老师没有要求到,在以后的歌唱活动中,我会反复强调歌唱中各个注意事项,争取让孩子们养成一个科学的歌唱习惯。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小老鼠与大象篇十六
1、倾听音乐的快慢变化,做出相应的小鸟动作。
鸟妈妈的头饰。
1、听音乐走路:
幼儿听"走路"的音乐,按着节奏走路,音乐停止,幼儿站立不动。
游戏反复数遍。
2、听音乐找座位:
幼儿听"走路"的音乐,按着节奏走路,音乐停止,幼儿迅速找到任意一个座位坐下。
游戏反复数遍。
教师戴头饰扮演鸟妈妈,幼儿扮演小鸟,妈妈带娃娃出去玩。
幼儿听"鸟飞"音乐,做鸟飞动作,音乐停止,提醒有热找到家(座位)。
教师变化音乐的快慢速度:
"音乐有什么变化?""音乐快的时候,小鸟可以干什么?"(小鸟很快乐,自由自在地在飞翔)"音乐慢的时候,小鸟可以干什么?"(小鸟在捉虫、休息)"音乐停止了,小鸟就干什么?"(找家)游戏反复数遍。
在学会做"小鸟找家"游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其他小动物的音乐,如小兔、小猫等,让幼儿听音乐做"小兔找家"、"小猫找家"的游戏。
“幼儿艺术领域学习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让一个活动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而不仅仅局限于会唱一首歌,会做一个动作,是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斟酌的。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小老鼠与大象篇十七
1、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学会音乐游戏。
2、学习根据歌词内容做动作,并在最后一句歌声中,把皮球送给同伴。
3、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4、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皮球一只 幼儿围成圆形坐
一,出示皮球,引起兴趣。
师:看看这是什么?今天大皮球要和小朋友来玩游戏。你们喜欢大皮球吗?为什么喜欢呢?(幼儿自由回答)
师:我们一起来念个大皮球的儿歌吧!
二,念儿歌,传皮球。
师带领幼儿一起边念儿歌边传皮球。
师:小朋友念得真好听,我们先来玩个传皮球的游戏,小朋友来传皮球,一个一个传过去。
三,听音乐传皮球
师:想不想再来玩一次,这回我们要听着音乐来传皮球,皮球在哪个宝宝手里,哪个宝宝就要上来,对皮球说一句好听的话:皮球皮球我爱你。
四,做动作,学唱歌,在最后一句中传皮球。
师示范边唱边表演。
带领幼儿一起学,听歌曲集体做动作。
选3―4个幼儿拿皮球表演,传给别的小朋友。游戏2―3遍。
五,结束,今天皮球和小朋友玩的真开心,抱起大皮球,我们回教室,传给其他好朋友吧!
幼儿园的歌唱活动应该是生活化、游戏化的歌唱活动,是集多种领域相互渗透式的歌唱活动。在了解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使幼儿边玩边唱,轻松主动地学会了歌曲,使歌唱活动显得如此自然和顺理成章。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小老鼠与大象篇十八
《喜羊羊和灰太狼》是近年来流行的一部儿童动画片,孩子们非常喜欢这部片子,更喜欢里面的两个角色喜羊羊、灰太狼。因为是孩子们熟悉的、喜欢的动物形象,贴近幼儿生活,易于孩子理解和掌握,所以我采用这两个角色做音乐游戏。能使幼儿更好的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音乐游戏中我采用两段音乐。前段音乐,乐曲奏旋律上层层递进。节奏稳定、缓慢;后段音乐采用《土耳其进行曲》选段,旋律表现为活泼、有趣、紧张,非常适合幼儿进行游戏。让音乐和故事情节匹配起来,使幼儿更加投入到音乐游戏的故事情境中去。
一、能根据音乐的特定变化表演小羊的.走、停、跑,并努力在停顿的地方做出不同造型。
二、会跟着音乐游戏,学习遵守游戏规则,跑动时不碰撞或推伤他(她)人。
音乐、灰太狼和众小羊图片若干、灰太狼与喜羊羊视频、灰太狼的家、障碍物。
一、视频导入,了解游戏背景,引起兴趣。
二、熟悉游戏音乐。
(1)幼儿完整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游戏中旋律不同的两个部分。
(2)引导幼儿听音乐做动作。
教师边示范边讲述后幼儿跟老师来一次。
三、游戏开始。
第一次游戏:摆设好障碍物后带幼儿到准备区,教师再次讲解要求及注意事项。
第二次游戏:请后面的客人老师也一同参加到游戏中来。
四、活动结束。
师:今天,通过我们的勇敢和智慧,终于把小羊们救回来了,现在让我们一起高高兴兴的回羊村开庆祝会去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要求“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
让幼儿在闯关的游戏中,尝试想办法,营救自己的好朋友。培养幼儿勇敢、战胜困难的品质,体验助人为乐、成功的喜悦。
这节数学课很有趣,孩子都很投入。在游戏和探索中学习图形。环节组织有序。上完课的时候孩子都围着说:还要再上一次。在营救美羊羊第一关的时候,灰太狼要去红色房子里抓小羊,可有的幼儿还是藏到了红色的图形里,我看到幼儿找错,我就请其他幼儿帮忙,帮他们找回来。我应该想两种方案,当幼儿找错了,应该怎么办?没有找错,应该怎么实施。课件的动画效果还要在丰富些。
还是存在不好的地方需要改正,由于课件的录音,在播放时出现了问题。所以中间连接不是很好。师傅和众多老师听完后给我的建议是:上课之前一定要把教具、音乐、图片都检查一下,以免出现问题,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是教师进步的重要途径。我要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地提升我的专业素质和综合水平。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小老鼠与大象篇十九
1、培养幼儿大方、主动的个性,体验幼儿园的快乐生活。
2、鼓励幼儿与同伴交往,随着音乐找到朋友。
材料准备:
收集不同名片,各色卡纸,彩色水笔等。
1、全体幼儿坐成半圆形,跟老师律动、练声。
2、谈话活动:“你的好朋友是谁?在哪里”激发幼儿找朋友的兴趣。
3、请5个小朋友做邀请者,1-2小节边唱边拍手踏步走到所要邀请的幼儿前,3-4小节邀请者向被邀请者做邀请动作,左右各一次。被邀请的幼儿则站起,5-6小节,相互敬礼、握手。7-8小节两人手拉手互换位置,邀请者坐在被邀请者的座位上,被邀请者成为邀请者,游戏继续。
4、幼儿一边学习歌曲,一边开始游戏,鼓励幼儿大胆、主动去找朋友。
5、游戏结束请中班的哥哥、姐姐与小班的弟弟妹妹进行“大带小活动”,组织幼儿找朋友的游戏活动。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小老鼠与大象篇二十
1、认识三角铁、并熟悉三角铁的音色。
2、能够辨别两种乐器同时敲击的声音,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3、喜欢参加音乐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敲击乐器的乐趣。
重难点:能够辨别两种乐器同时敲击的声音,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准备:1、经验准备:认识沙锤、手铃、响板。
2、物质准备:沙锤、手铃、响板、三角铁、四种乐器的图片,
(一)认识新乐器。
1、教师在幕后敲击乐器,请幼儿倾听是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师:“小朋友们,听一听是哪种乐器朋友来了。”
2、教师敲击一种乐器,请幼儿猜想一种结果,依次出示敲击的乐器。
师:“你们真棒!今天我们班又来了一个新的乐器朋友,请你们听一听是哪种乐器来了。”教师敲击三角铁,请幼儿说说是什么乐器!
3、“小朋友们看一看它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请小朋友摸一摸它的材质,(铁的)!听一听它的声音,(清脆的)!所以它有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三角铁。”
4、请小朋友自由敲击三角铁乐器。
(二)玩游戏“什么乐器在歌唱”
1、请幼儿分两次倾听沙锤、三角铁、手铃、响板的声音。在幕前敲击一次,在幕后敲击一次。
2、游戏一:分别将四张乐器图片粘贴在教室的四个方位,代表乐器的家。教师依次介绍乐器家的方位。
3、规则:请幼儿倾听教师幕后敲击的乐器,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判断站到相对应的图片家中。等幼儿站好后,教师出示敲击的乐器,猜对的幼儿教师给一个大拇指鼓励。猜错的幼儿,教师再次敲击该乐器,请幼儿再次倾听。继续玩游戏。
4、游戏二:分别将四张乐器图片不重复的两两分成一组,粘贴在教室的各个方位,教师依次介绍乐器家的方位。
5、规则:教师在幕后同时敲击两种乐器,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判断站到相对应的两种图片家中,等幼儿站好后,教师出示敲击的乐器,猜对的幼儿教师给一个大拇指鼓励。鼓励后游戏继续玩。猜错的幼儿,教师再次敲击该乐器,请幼儿再次倾听。继续玩游戏。
(三)游戏结束。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小老鼠与大象篇二十一
茶壶是孩子们身边随时可见的生活用品,在孩子的眼中,茶壶只是一种没有生命力的物品。而歌曲《小茶壶》是一首外国儿歌,歌曲里以拟人的方式给予了小茶壶生命,让孩子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歌词风趣、活泼这正好适合小班孩子的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鉴于此我设计本次活动,目的就是给孩子想象、创造和自由表现的空间,激发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茶壶形态,在游戏的情景中学习,并能与同伴一起表演和创作。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3岁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标,围绕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1、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首先以情景游戏引入活动,让孩子到老师家做客引出主题,然后倒茶!倒茶需要什么,就是茶壶,就可以出示图片,让幼儿了解茶壶,并模仿茶壶的样子,接下去的环节老师和孩子们扮演小茶壶、小茶杯来进行角色表演。
2、通过实物呈现、出示图片的形式进行教学。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熟悉歌曲的旋律,尝试用身体的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难点是初步创编茶壶和茶杯的动作,所以在活动的第二环节我出示的图片注意从易到难,先尝试用身体的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再模仿动作,最后引导孩子创编不同茶壶的造型,孩子们通过看、听、说、做等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孩子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表现出一只只不同的小茶壶。
1、熟悉歌曲的.旋律,尝试用身体的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
2、初步创编茶壶和茶杯的动作。
3、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体验与同伴共同舞蹈的快乐。活动准备:茶壶一把,与歌曲有关的图片两张,钢琴伴奏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做客”引出主题。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老师家做客,想不想去啊?
二、观察图片,熟悉歌曲。
1、教师完整的示范演唱一遍。
你们看,这是谁呀?(茶壶)。
2、观察图片,理解歌词。
(1)小茶壶长得什么样呀?(引导幼儿说出“它的肚子是圆圆的,身体矮矮的”)。
教师有节奏的唱出:我是一把茶壶矮又胖。
(2)我们再来看看,这是茶壶的什么呀?(壶柄,壶柄是用来提茶壶的)。
茶柄长在什么地方?你们来学学那这个呢?(壶嘴,水就是从这个地方流出来的)。
教师有节奏的唱出:这是我把手这是我嘴。
(3)出示第二幅图片,问问幼儿:“壶里的水怎样拉?”(水烧开拉,都冒烟啦,水都在壶里翻滚啦)。教师有节奏的唱出:水滚啦,水滚啦!泡茶啦。
三、创编茶壶和茶杯的动作。
1、你们想不想都来喝喝茶,好,请小朋友赶快准备。
2、我们的茶壶是什么样子的啊?(又矮又胖)来!我们来做一做。
那把手长在哪呢?壶嘴长在这儿。(动作示意)再来一次。
3、提问: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的壶柄都长在这儿,动脑筋想想,壶柄还可以长在哪儿?(幼儿创编)那壶嘴呢?(幼儿创编)。
4、刚才有很多的小朋友的把手和壶嘴长在了不同的地方,真不错!我再来看看,来,宝宝们准备!(教师不示范)。
5、小朋友们,把你们的茶杯摆好啦!我来给你们倒茶。“咕噜咕噜”
四、请客人老师喝茶。
五、结束:其他班上的小朋友也也想喝茶了,来!宝宝们,我们也去给他们倒茶去!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小老鼠与大象篇二十二
一、图片导入,学念童谣。
1、师:“吱吱吱,吱吱吱”是谁来了呀?(出示老鼠图片)小老鼠是怎么走路的啊?(模仿老鼠走路)。
2、今天小老鼠带来了一首有趣的童谣,童谣的名字就叫《小老鼠》,我们来听一听。
二、回忆童谣,出示图谱。
1、倾听童谣,记忆童谣内容。师:童谣中,你听到了什么?
2、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引导幼儿理解图谱。
3、你听了这首童谣后,感觉怎么样?
三、童谣游戏,提高兴趣。
1、请幼儿集体扮作小老鼠去偷油吃,一幼儿扮作花猫躲在家里,小老鼠边念童谣边向灯台走去偷油,当念到最后一句时,老鼠迅速跑回家不被猫抓住。游戏2-3次。
2、提高游戏难度:设置障碍,讲解游戏规则。
师:油被偷走了,花猫很生气,它呀还设置了障碍,我们怎么样才能过去呢?
3、先请个别幼儿尝试,其余幼儿同他一起念童谣。再集体尝试。
四、结束活动。
师:游戏真好玩,孩子们,让我们把这个好玩的游戏,有趣的童谣去教给我们的好朋友吧。
附童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