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排序教案(汇总16篇)
教案的编写是教师备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案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能力,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下面是一份针对某个教学内容的教案,希望能对你的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小班数学排序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学习将两种实物按标记有规律地交替排序,会在操作中讲述出排列的序列,并能正确使用单位量词。
2、激发操作学习的兴趣,发展观察力、比较力和初步的判断推理的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将两种实物按标记有规律地交替排序。
活动难点:
学习利用数量上递增和递减的方法排序。
活动准备:
教具:蔬菜卡片:茄子、西红柿、菜椒、黄瓜、萝卜、蘑菇等。标记:xxxxxxxoxoxoxooxooxooxxooxxoo。纸偶:青菜奶奶一个。
学具:作业纸每人一份;胡萝卜、蘑菇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探索各种排队的方法。
1、一个跟着一个排队。
师:小朋友,青菜奶奶今天过生日,邀请蔬菜宝宝来做客,可是它有一个要求,蔬菜宝宝必须按要求排好队才能参加。
看,谁来了?(出示茄子一个跟着一个排队的图片)茄子宝宝是怎么排队的?
师:一个接着一个可以用这种标记来表示。
出示图标xxxxxx。
2、了解一个一个间隔排序。
出示图标xoxoxo。
师:这个标记和上面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会是哪种蔬菜来排队呢?
(出示西红柿和菜椒间隔排队的图片)它们是怎样排队的?
师:原来(xo)这两个标记表示两种不同的蔬菜,他们是一个一个间隔排队的。
x和o除了可以用西红柿和菜椒来表示,还可以用什么蔬菜表示呢?
3、了解一个两个间隔排队。
出示图标xooxooxoo。
师:看,这个标记是按什么规律排队的?
幼儿上来操作,集体检查后读:一个两个一个两个。
这两种蔬菜除了这种排列的'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吗?(幼儿探索、操作,集体评价)。
小结:排队的方法有很多种,一个接一个排、一个一个间隔排、一个两个间隔排等。
二、小组活动:按标记给蔬菜排队。
1、还有许多蔬菜宝宝也想排队呢,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请幼儿先看一看、再说说自己操作纸上的标记,然后给蔬菜宝宝排队。
2、完成作业的小朋友相互检查一下是不是正确。
三、游戏:按标记排队。
出示图标xxooxxoo。
等会儿小朋友去邀请自己的朋友一起按标记排队,开火车去青菜奶奶家做客好吗?
幼儿分男女组玩开火车游戏,幼儿相互检查。
活动反思:
“排序”是数学中较为复杂的概念,幼儿学起来往往缺乏热情。而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性思维较突出,我设计、创设合理的游戏情境“青菜奶奶过生日”,本活动围绕青菜奶奶请客这一线索,幼儿通过直观的图标:xxxxxx知道一个接着一个排序、xoxoxo知道一个一个间隔排序、xooxooxoo知道一个两个一个两个间隔排序、最后xxooxxoo邀请小朋友一起两个两个间隔排队。活动环节是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逐渐增加难度。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直观的教具、灵活的形式,诱发他们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使他们在学习中有快乐感和探究欲。
小班数学排序教案篇二
1.教幼儿学习按物体的长短差异排出四个物体的序列。
2.培养幼儿能用语言讲述排列的顺序。
3.在操作活动中体验物体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排列的顺序关系,尝试按长短排序。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教具长短不一的绿色纸条4根,标记图1张。
学具第一、二组:长短不一的冰棒棍人手4根,(或长短不一的铅笔4支)每人1张标记图,操作卡片4、5;第三组:人手3张点卡(分别为i,2,3。),每人三色花片1盘(数量分别为1~3,如:1红片,2蓝片,3黄片。),每人1个计算盒,操作卡片11;第四组:人手1套动物卡片(§张,数量分别为1~3,如。1头猪,2头牛,3只羊。),每人1个圆点印章j计算盒,印泥2盒,制卡纸若干张,操作卡片12;第五组:人手l张实物排序材料纸(见图一)、实物卡片4张,操作卡片13。
1.集体活动。
出示四根纸条,‘‘这里有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哪根是长的?哪根是短的?用什么办法证明你说的是对的呢?”(把两根放在一起比一比)“比的时候,要把两根纸条靠在一起,下端对齐,这样就能看出哪根长,哪根短了。”出示标记图,“谁会在红线上给这几根纸条排队?想想哪根纸条应该排在最前面,哪根纸条跟在它的后面,要把这几根纸条排得很整齐,一边排一边说:什么样的纸条请你排在最前面,什么样的纸条请你跟在后面。”请个别幼儿在绒板上操作。“请大家说说他是怎样给纸条排队的_?”(最长的,长的,短的,最短的,或者最短的,短的,长的,最长的。)。
2.小组活动。
第一、二组,给冰棒棍,给铅笔排队。
“先把盘子里的冰棒棍、铅笔都拿出来,比比它们哪根长,哪根短,再把它们放在红线上排队,排好以后,从前到后地说说你是怎么排的。”
第三组,把相同的花片放在一起。
“看看盘子里的花片有什么不同,把相同的花片放在一起,数数每样有几个,再按数目的'多少有顺序地送它们回家然后再给花片送点卡,一个花片送1的点卡,边送边说……,最后说说;几个什么花片送你几的点卡。,,.第四组,给动物排队。
“请你按卡片上动物数目的多少排队,再印圆点送给动物,最后说说:几只动物,送你几的点卡。”。
第五组,接着给卡片排队。.“先说说材料纸上前面的卡片是怎样排的,接着往下排,想想该是谁了,把卡片排完。再从前往后地说说卡片是怎样排的。”
3.活动评价。
展示铅笔排序的活动,请大家说说是怎样排的,体验排列的顺序和队列的整齐。
整个活动下来,发现幼儿之间在能力上还是有差异的,大部分幼儿能很好地进行比较,但在表达方面上就有所欠缺,部分幼儿不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这点上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思考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引导他们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并帮助他们梳理总结。
小班数学排序教案篇三
1、材料准备:幼儿常见的吃的、玩的、用的玩具和材料若干,如常见的水果、蔬菜、饼干、小蛋糕、棒棒糖、糖葫芦、积木、布娃娃、七巧板、汽车、插塑玩具、各种服饰材料、分类筐。
2、知识准备:请家长带幼儿参观超市,初步知道“服饰”的概念。
小班数学排序教案篇四
一、出示小动物操作板,引出活动。
1、今天森林里要开舞会,很多小动物们都要去参加。
2、小羊、小猪、小狗都在发愁?为什么呀?它们有没有漂亮的花衣服?
二、引导幼儿相互讨论,利用桌上的材料来帮小动物按排序规律来设计新衣服。
1、我们小朋友愿不愿意来帮助他们呀?
2、桌上的小碗里有很多漂亮的图案,它们有什么不同?(大、小不同)。
3、我们案例尝试一下这个小朋友的方法来给小动物设计的漂亮衣服。按大、中、小的规律来排序。
4、哪么啊有其他的方法来为小动物设计新衣?尝试用小、中、大的规律来给小动物设计新衣。
三、幼儿尝试按照大、中、小或小、中、大的规律来给小动物设计新衣。
1、小朋友的桌上还有许多的小动物在等着大家帮他们设计漂亮的新衣。
2、大家可以尝试用大、中、小的图案来为它们设计,也可用小、中、大的规律来设计。
3、大家一起开动脑筋,为小动物们设计出漂亮的新衣来哦!
四、幼儿相互介绍、展示自己做的新衣。
1、请幼儿来介绍一下,你是按照什么样的规律来为小动物设计新衣的。
2、小动物今天真开心,它们要谢谢大家,设计了这么漂亮的花衣服!他们穿了新衣服去参加舞会喽!
小班数学排序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比较长短差别明显的3~4个物体,按从长到短活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列。
2、愿意大胆描述自己的排列顺序。
教学准备:
幼儿每人3~4根吸管、排序板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幼儿复习比较长短引导幼儿比一比、找一找,分别找出其中最长、最短、比较长的吸管。
(二)按长短排序。
1、鼓励幼儿自由探索:为3根吸管排序。
2、引导幼儿描述排序顺序: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
3、再增添一根吸管,引导幼儿再次排序。
教学延伸:
1、画面条:投放书面联系、水彩笔,引导幼儿在一组线条中添画一跳最长、最短或比较长的线条。
2、操作组:投放铅笔、铁线、毛线、纸条等引导幼儿为各种材料按照长短排序。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对教材的把握上设计较好。环节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在师幼互动和幼幼互动时,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兴趣很高。数学就是服务生活的,孩子在操作和游戏中掌握了区分长短的方法,理解了长短顺序的关系。
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保持原有的基础上,在操作环节发现掌握不好的孩子,在游戏环节重点关注策略,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很好掌握;另外,在一日活动将此项活动延伸到各个环节,随机教育和引导。
小班数学排序教案篇六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仔细观察,找出规律进行排序。
2.在操作中能探索多种方法交替重复地排序。
3.增强幼儿动手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彩色粒珠,印有不同图案的纸条若干。
2.学具准备:几种印章,彩笔,长条白纸,彩色粒珠和彩色珠及绳子若干,彩色纸条,胶水若干。
活动过程:
1.常规活动:问候走线。
线上:五只猴子荡秋千。
2.集体活动。
(1)教师给每组幼儿几个不同图案的印章和长纸条,请幼儿按重复交替的规律印画自己喜欢的图案。
(2)观察自己的彩条图案,说说有什么特点,引导幼儿说出是重复的交替着排列的。
(3)教师小结,这些排序的规律有的是ababab......有的是abcabcabc......有的是aaaaaa......这些排列是有规律的,是重复交替的。
3.操作活动:
幼儿操作学具,用彩色粒珠在桌子上摆串珠,摆好后说说自己是怎么排列的。
4.分组活动:
做彩环,将长条纸两头粘成圈,并按交替重复的规律一环套一环。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彩环及幼儿欣赏评价。
小班数学排序教案篇七
1、激发排序的兴趣,大胆运用语言讲述排序结果。
2、培养观察、比较和操作能力。
3、能较熟练地按物体长短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
活动准备。
1、课件-数学:[3-2]比较概念;[3-1]比较概念。
2、长短不一的小棒各4根;食用山楂条。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调动幼儿情绪。
教师:今天老师要请客啦,看!这是什么?(长条山楂卷)。
这两根山楂条一样长吗?(一样长)。
老师将其中的一根切下一小块,请一幼儿品尝。
2、比比看,有什么变化?(一根长,一根短)。
然后,老师再将长的一根切下一段,给幼儿品尝。
(直至两根全部吃完)。
二、展开。
1、幼儿自由探索给小棒排序。
请幼儿自己比一比小棒的长短,排一排小棒,主动探索排序方法,教师观察幼儿掌握排序的情况。
2、教师利用课件与幼儿一起总结、归纳排法。
请幼儿观看课件:3-2比较概念。
(1)先比较4个物体,找出最长、最短的,最短的放在最前面,最长的放到后面。
(2)然后比较其它两个物体的长短、按顺序放在中间,并说出:我是按照最短的、短的、长的、最长的顺序给物体排队的。
请幼儿观看课件:3-1比较概念。
(3)让幼儿在正排序的基础上进行逆排序。
3、引导幼儿讨论:两种排序的方法为什么不一样?
(1)正排序是从短到长,一个比一个长。
(2)逆排序是从长到短,一个比一个短。
(3)鼓励幼儿大胆用语言表述。
三、结束。
1、请幼儿自由排序,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2、教师小结,自然结束。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形状、颜色。通过探究尝试有规律的排序,体验数学中的规律美。
2、训练幼儿的推理能力,发展幼儿的创造性。
3、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初步学会相互合作。
活动准备:
1、印有各种小动物(大灰狼、小兔、小鸡、小鸭)脚印的地垫若干。
2、音乐磁带一盘。
3、大灰狼头饰一个、小白兔头饰一个。
4、图形卡(圆形、方形、三角形)若干。
小班数学排序教案篇八
活动目标:
1、学习两种物体交替重复的规律排序。
2、通过操作活动,发现和探索简单的排序规律。
3、体验操作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一串红绿彩灯;两种星星按规律排列的全范例板、半范例板与填空范例板。
2、学具准备:“小星星”
活动过程:
一、红绿灯游戏――感知红绿交替的规律。
幼儿模仿司机,在线上开车。教师说“红灯亮”,幼儿在线上蹲下;教师说“绿灯亮”,幼儿继续开。
二、听音乐,做动作――进一步感知两种物体交替重复的规律。
播放〈一闪一闪亮晶晶〉儿歌,幼儿根据节拍与老师一起做拍手-拍肩……动作。
三幼儿根据规律摆星星――学习两种物体交替重复排序。
师:我们刚才都做了哪些动作?每个动作拍了几下?如果用你手里的小星星摆出来用几种颜色?每种颜色用几个?请小朋友把刚才的动作规律用你两种颜色摆出来。
四、根据范例板尝试用“小星星”的学具照样子排列――探索行、列的排索规律。
出示小星星排列的三种范例板,幼儿自己选择范例板,根据范例板的提示,尝试自己用“小星星”的学具照样子排列。
五、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小班数学排序教案篇九
1、学习将两种实物有规律地交替排序,对应匹配,感知序列。
2、正确感知5以内数量的多、少和一样多。
3、能正确使用单位量词“根”、“只”、“条”、“头”。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1、教具:大象5只、香蕉5根、小狗4只,骨头4根,小猫3只,小鱼3条,青蛙5只,荷花5朵,标记图一张。
2、学具:幼儿用书33、34页。
1、集体活动。
(1)、依样接放,交替排序。
(2)对应匹配食物。
出示香蕉和骨头图片,让幼儿看图说说:这里有什么?谁来把它们送给大象和小狗,边送边说:××,我送你一根什么,…..
请个别幼儿在黑板上操作,学习正确运用量词。
2、操作活动。
(1)、第一、二、三组。
排序匹配活动。
观察标记图上的动物,学习依样接着摆放动物,再对应匹配食物,鼓励幼儿边操作边说。
(2)、第四、五、六组。
依样排序。
观察标记图上的图片,请你依样排列。
观察实物数量,画出相应数量的短线或小圈,记录实物数量。
3、活动评价。
4、展示幼儿活动材料,请幼儿说说他市怎样排卡片的,体验有规律的序列。
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探索发现,使幼儿能正确区别,理解排序的实际意义,引起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好奇和探索兴趣。
小班数学排序教案篇十
活动目标:
1、幼儿按大小,多少,序数等进行1—5排序。
2、训练幼儿排序能力,体验排序游戏带来的快乐。
3、感知序数的方向性,初步使用序数词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卡片,5个瓶子(装有不同颜色并有刻度)、头饰、带序号的5个小椅子、带序号(1—5)的可挂脖子的纸牌、套卡(5套不同颜色不同大小形状的卡纸组成)。
活动过程:
一、激情引入。
昨天我们班来了一名新小朋友,这个小朋友却不知道站在队伍的什么位置?
二、排队排序。
1、先请三名小朋友上前面来,请一名“老师”帮他们排队。
四名小朋友排队。
师:刚才那名小“老师”排得不错,我们都觉得很好,现在我再请两名小朋友到前面来,一名继续当小老师,帮助后上面的小朋友排到队伍里。
五名小朋友排队(同样的方法,让幼儿为五名小朋友排队)。
(这部分主要是让幼儿学会目测高矮,能够要据老师的要求从高到矮,或者从矮到高进行纵队排列)。
教师出示5个不同的颜色,不同容量的瓶子,事先打乱顺序。请小朋友按照不同的顺序排列,可以从多到少,也可以从少到多,排列后请幼儿说出排列的理由。
(注:幼儿可根据多少,也可以根据刻度的大小,还可以目测高低。)。
过渡:小朋友最爱吃哪种水果呢?
3、教师这有5盘苹果,请小朋友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
教师出示5盘苹果,每盘苹果的个数由1—5个,可让幼儿自由发挥:可以从多到少,也可以从少到多,只要说出理由即可。
游戏规则:5名小朋友带着5个不同的序号的`纸牌,有5个按顺序排序的椅子,每个椅子背上贴上序号(1—5),当老师说:“预备,坐”!小朋友可根据自己纸牌上数字去找椅子。看哪个小朋友又快又好!
(适当增加难度)将椅背上的数字去掉,根据老师的指令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按1—5坐下,看哪个小朋友反应快。
(让幼儿学会按序数排序)。
三、区域活动。
过渡:游戏结束了,下面到了自己动手的环节了。
教师让幼儿自己想象排序,其中发扬小朋友的团结协作精神,可按图形、颜色、排出队来。但按大小排列出来有些困难,教师可给予提示,因为按大小排列颜色和图形就不同,思维跨度较大!
小班数学排序教案篇十一
1、学习1-5个物体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规律排序。
2、结合游戏情节,激发幼儿数学的乐趣。
2、软地垫每人一块;火车图每人一张。
一、看地图,激发幼儿情趣。
师:在我们出发之前,先用闪亮的小眼睛来看看去花果山的地图,你发现这条花果山的路上有什么?他们都是怎么来排队的?(引导幼儿观察路上的图案,发现它的规律:从大到小)。
二、游戏“铺路”
师:地图看完了,我们一块儿来照着地图,用石板铺一条一样的.、图案从大到小排列的路吧!
师:小猪们翻开你的石板上看看上面有什么?小声地说出它的名字。(小树、小草、小花。)。
一个小组的小猪们在桌上给它们排排队,要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来试试吧!(幼儿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师:去花果山的路总算铺好了,我们把它接起来,现在我们出发吧。(播放猪八戒娶媳妇音乐)。
三、摘西瓜运西瓜。
师:哇,这么多彩色的西瓜,我们每只小猪摘五个不同颜色的西瓜吧!(幼儿摘西瓜,播放音乐)。
师:西瓜摘好这么多了,哎哟哎呦搬不动,赶紧回到小椅子上休息一下。
师:西瓜装好了,火车要开了,带着你的彩色西瓜回家了。(播放开火车音乐,幼儿离开活动室)。
小班数学排序教案篇十二
1、学习排序,体验事物的规律性。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动物玩具:大象、长颈鹿各不少于5只。
1、教师逐个出示大象与长颈鹿,让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
2、师生一起按照1头大象、1只长颈鹿、1头大象、1只长颈鹿……的规律排序,并说出排序的规律。
3、按照1头大象、2只长颈鹿、1头大象、2只长颈鹿……的规律排序,并说出排序的规律。
4、让幼儿思考还有没有其他排序方式,请幼儿上来自己排序,边排边说出排序的规律。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小班数学排序教案篇十三
1、学习按照大小正逆排序三个物体。
2、用语言讲述排序结果,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对排序的兴趣。
1、趣味练习:比较概念。
2、小熊玩具三个;礼物三盒;球三个(大小不同);玩具(大小不同)每人一套。
一、导入情境引入课题,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今天有几位小客人到我们幼儿园来玩了,你们想不想知道是谁呀?
(出示三只熊)是谁呢,谁能告诉大家?这些熊大小一样吗?
(不一样)。
二、展开。
1、复习区别大小,找出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1)引导幼儿观察。
小朋友看一看,哪只熊最大?
(请一幼儿来抱一抱最大熊)。
小朋友一起说这只熊怎么样?
(这只熊最大)哪只熊最小呢?
(请一幼儿上来亲一亲最小的熊)。
(手指着)这儿还有一只熊呢!它比小熊怎么样?
(大一些)它比大熊呢?(比大熊小一些)。
(2)教师:小朋友看,熊还给小朋友带来了礼物呢!
(出示礼物盒)引导幼儿观察:
哪盒礼物最大,哪盒礼物最小?
(出示大小不同的三个球)。
熊还给小朋友带来了玩具球,
请一位小朋友来拍一拍最小的球?拍一拍最大的球?
2、学习大小排序。
教师:熊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礼物,让我们一起说谢谢!
(1)三只熊想请小朋友帮它们排排队,小朋友最爱帮助别人了,谁愿意来帮它们排队呢?
(请1-2名幼儿)。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并讲述:它们是怎样排的?谁排在最前面?我从有花的这边开始排。
小熊最小,排在前面;
这只熊比小熊大一些,排在小熊后面;
这只熊最大,排在最后面。
(请个别幼儿讲述排序的结果,语句完整)。
小结:最小的排在前面,后面的一只比一只大,这就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
(2)教师:除了按照从小到大顺序排队,还可以怎么排呢?谁愿意来排一排?
(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这次它们是怎样排的?从有花的这边开始排,谁排在前面?
(最大的熊)谁排在它的后面,谁排在最后面?
小结:最大的排在前面,后面的一只比一只小,这就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队。
(3)请小朋友给礼物盒、球排队,进一步学习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排序方法,
重点掌握从大到小的逆排序。
(4)幼儿操作练习。
小朋友,这些具大小一样吗?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请小朋友把最大的举起来;
把最小的举起来。
请小朋友给玩具排排队,从戴花的手这边开始排,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队。
(教师个别指导)。
教师验证:谁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的?请举手。
谁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的,请举手。
3、游戏:大家一起拍拍手。
小朋友,请你找一位老师一起随着幸福拍手歌玩拍手游戏好吗?
比一比谁的手大,谁的手小?
三、延伸活动。
请幼儿观察比较周围环境中哪些物体相比,谁大、谁小一点、谁最小,给它们也排排队。
小班数学排序教案篇十四
1、通过活动,正确获得大小、差异变化的知觉。
2、在活动中能大胆进行尝试。
3、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1、课件-比较。
2、各种方体玩具、包装盒。
1、幼儿尝试游戏。
(1)教师:小朋友们瞧,老师带来了好玩的积木宝宝。
看看,它们是什么样的?”
(2)教师:它们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再想一想,感知立方体及它们的不同。)。
(3)教师:你们想玩吗?我们玩一个搭火车的游戏吧!
看看哪个宝宝能干,搭的火车漂亮!
2、讨论小结。
教师:你搭的这列火车真漂亮!我们来看看它是怎么搭的。
3、老师示范。
(1)教师:老师也想玩一玩这个游戏。宝宝们看,老师也来搭火车!
看看谁最大?让它做火车头!再找个大的做身体,找哪个?看看,还有谁大?
搭上去。再找哪个?
(2)火车搭好了!呜呜呜,开!
教师:你们都会这样从大到小搭火车吗?
这个游戏好玩吗?你们开心吗?
1、幼儿尝试游戏。
(1)教师:积木宝宝也很开心。
现在,它们想和我们玩‘长高了’的游戏了。我们一起来玩吧!
(请先按大小顺序排好的幼儿将老师那边的积木也排好。)。
2、讨论小结。
教师:我们拿出小手指好了,看一看,这里的积木宝宝是怎样长高的!
(师生边指边一起说:越来越小、越来越小ddd)。
3、幼儿再次游戏。
教师:你的积木宝宝也会这样长高吗?
好,我们再来玩一玩!
4、将积木宝宝送回家。
教师:积木宝宝累了,我们送它们回家休息吧!
1、教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呀?(包装盒)。
它们一样吗?”“有大的,有小的,有高的,有矮的。
2、玩具要回家了,我们也送它们回家吧!
小班数学排序教案篇十五
在一次区域活动时,发现孩子对于2个物体之间的长短区分很好,但是对于多个物体时,不能很好的区分长短,所以设计了本节课。
活动目标。
1、能辨别5个以内物体的长短。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物体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排列的顺序关系,尝试按长短排序。
3、乐于参与集体活动。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操作活动中体验物体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的顺序关系;。
难点:能辨别5以内物体的长短。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5支不同长短的笔;。
2、学具准备:长棒;5根不同长短的绳子;5支不同长短的笔;。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好。
走线,线上游戏:师幼边走边念儿歌,可是教师说,也可是师幼同说;。
2、集体活动:
1)师幼共同探索按长短排序。
引导幼儿从上至下观察,体验笔一支比一支短;在从下至上看,体验笔一支比一支长;。
2)幼儿操作探索:
教师:“长棒宝宝也想请小朋友给他们排排队。”
幼儿拿出长棒,将长棒按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列,提样长短的顺序关系。
3、分组活动,教师对幼儿进行观察,操作完成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是怎样给物品排序的。
第一组:操作长棒,从长到短排序或从短到长排序,方向不限;。
第二组:按长短顺序给绳子排队,方向不限;。
第三组:操作笔,按长短排序,体验长短的顺序关系。
4、游戏活动:游戏“说相反”,教师说“××物品长”,幼儿接说“××物。
品短”,要求接说的速度越快越好。如火车长——汽车短…….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教师引导幼儿将学具按要求收拾好。
活动延伸:
1、完成操作册第13——14页的活动;。
2、玩“吃小棒”游戏,幼儿3人一组,手上各有3根长短不同的长棒,3个幼儿一同说:“一、二、三、出”,幼儿分别拿出一根长棒,比较长短,长的吃短的,最短的能吃最长的。最后比一比谁手里剩下的小棒数量多。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对教材的把握上设计较好。环节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在师幼互动和幼幼互动时,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兴趣很高。数学就是服务生活的,孩子在操作和游戏中掌握了区分长短的方法,理解了长短顺序的关系。
重点关注。
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保持原有的基础上,在操作环节发现掌握不好的孩子,在游戏环节重点关注策略,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很好掌握;另外,在一日活动将此项活动延伸到各个环节,随机教育和引导。
小班数学排序教案篇十六
1、训练按物体巨细、色彩、数目隔断排序,勉励幼儿想出差别的隔断分列要领并愿意用说话表达本身的排序要领。
2、在游戏景象中体验资助别人以及乐成的快活。
常识:幼儿已有的数学履历。
物资:部署小鸡的家、门帘照片。种种操纵质料:巨细色彩各别圆形、小花卡片。
重难点阐发:
:按物体巨细、色彩、数目隔断排序。
:勉励幼儿想出差别隔断排序的要领,幼儿园中班说课稿并愿意用说话表达出本身的意思。
一、导入。
师幼一路玩游戏《开仗车》,导入主题。
师:孩子们,本日先生要带你们去鸡妈妈家做客,我们一路乘火车去,好吗?火车应当有许多车厢的,那我们小朋友来做车厢好吗?我们用一个男小朋友,一个女小朋友的好措施来做火车车厢。一个男小朋友,一个女小朋友,一个男小朋友,幼儿园小班主题教案背面是谁呀?感知男女隔断分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