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到好处的安慰读后感大全(15篇)
通过读后感,我们可以深化自己对书中人物、情节和主题的思考。如何写一篇有深度的读后感?我们可以对书中的主要观点进行提炼和总结,并结合自己的观点进行评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可以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恰到好处的安慰读后感篇一
她丰富的人生经历本身就是一部回味且悠长的故事。年轻时在新疆伊犁当军医,后来当心理医生,慢慢地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接着到世界各地旅游。她被王蒙成为“文学的白衣天使”。她就是毕淑敏。
喜欢她,喜欢她的幸福之道。
忘不了那句话:深深的话我们浅浅的说,长长的路我们慢慢地走。
她就是这样一个体验生活,感受内心,用文字将幸福与人生进行鞭辟入里的诠释的那个人。医生、心理咨询师、作家,这些头衔,我都不想用来称呼她。我应是幸福的引领者,帮你构建幸福心里地图的那个先导者。
她的这本《恰到好处的幸福》,我早已购买,但是想到肯定又是心灵鸡汤类的书,于是束之高阁。
当如今再次拿起时,已是灰尘遮面,但封面那淡淡的绿色,那静谧温馨的乡间别院图画,还是把我一瞬间吸引,有了想读的欲望。
于是,一口气读完。
也就是从此刻,她打破了我对这一类书的偏见。原来编写幸福书籍的人,自身也曾有彷徨无助、愁肠百结的时候。那种对生命有着深刻体验,感受到人类渺小与天地浩瀚的人,才能带你拍打幸福的门环,揭开幸福的密码。
为什么我会如此信服于她?
我想这是她的文字,那种平静的文字,却能让你心灵波澜壮阔。那种质朴真诚的散文式语言,诉说着自己对生命刻骨铭心的感悟,对生活恒古不变的热爱。即使有些文字看似在倾诉悲观、难堪与伤感,但文字到了人的心里却是智慧人性的闪现。
书中很多话,是可以放在心里反复回想的。当你读到它时,才会茅塞顿开,大彻大悟。
最喜欢书底的那句话:让我们始终有勇气特立独行。不温不火,不疾不徐。将记忆自拔于困顿的泥沼,将希望播撒于每一寸光阴。
恰到好处的安慰读后感篇二
恰到好处就是度的掌控,做菜要掌握好火候温度,才有炉火纯青的妙不可言,喝酒要把握住“肚量”,不过量最是舒服状态,沟通时语言的熨烫妥帖在于控制距离感,嘴上有分寸,这些都是恰到好处。
恰到好处的幸福,正是度的分寸,平衡的把控。不增一分不减一寸,不骄不躁,不急不缓,正是好时节,最佳状态。生活中用力过猛和不出力的情况非常多,造就出诸多家庭的不协调,不幸福,恰到好处是经过生活的打磨锤炼,而后顿悟的人生哲理。凡事刚刚好就是圆满,“七分”的人生尺度便是理想状态,盈满则亏就是告诫人们凡事不强求,不要追求完美,微醉的状态最是快活。
关于幸福,怎样算是幸福,个人认识理解不同,但内心充盈着满足感是幸福的必要条件。幸福没有形,看不见摸不着,却能让人真切感受到,拥有着或奔赴在幸福的路上。
时间是剂药,年龄便是分水岭,许多事情,到了年龄自然顿悟、开化,无需提醒,有种茅塞顿开、醍醐灌顶、无师自通之感。每个阶段的幸福感都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幸福的标准随之降低,由当初的理想高空缓缓地走下云端,越来越随着自己的成熟,幸福感贴近本分接了地气,回归到最朴素自然的生活状态。
不惑之年的幸福就是,上有老下有小,担负既幸福,有爱人有朋友,心情不畅有人陪。早晨能看到日出,晚上会披星戴月,三餐简单温暖,动手操劳。满眼是风景,云淡风轻,闲暇时守着小窝,晒晒太阳,喝喝茶,看看书,想想过往与未来,精神不倒,不辜负阳光,好日子就是一点一滴地真实过生活。阳光时晾晒,雨天时听声,恰到好处地配着自然,心随境动,就是人生最美妙的幸福感。
恰到好处的安慰读后感篇三
最近我看了毕淑敏阿姨写的《恰到好处的幸福》,这本书很好看,每读完一篇我都思绪万千,让我回味的不是那些文字,而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强烈感受着的东西,也教会了我许多道理。
我以前想过怎样才能得到幸福,但是毕淑敏阿姨说:“幸福是一种心的富足,不以物质的多寡来衡量,它是付出、分享和爱的感受。恰到好处,是一种哲学和艺术的结晶体。它代表的豁达和淡然,是幸福门前的长廊。轻轻走过它,你就可以拍打幸福的门环。”原来我看到这句话时,也不太懂,但是现在我懂了,幸福,其实就是家庭和睦,家人健康,过着快乐的生活,这就是幸福,幸福的生活就像是茉莉,虽然平淡无奇,但是却温馨、纯洁,不会有任何利益存在。
有些人觉得长命百岁是种幸福,变成富翁是种幸福,其实他们都错了,这根本不是幸福,也不是恰到好处。也许有一天你得到了那种所谓的“幸福”,你就会发现这不是幸福,而是烦恼。
毕淑敏阿姨的黄连与糖水的实验让我知道,即使你讨厌黄连苦涩的味道,但是当你在性命攸关的时候,仍然会选择毫不犹豫地吞下它,毕竟它能救你一命啊!
开学了,又可以见到亲爱的老师、同学;又可以蹦蹦跳跳,一切都刚刚好,恰到好处,真幸福。太阳依然升起,又是一个好的开始!
恰到好处的安慰读后感篇四
《恰到好处的安慰》一书是一本讲述如何在他人遭遇痛苦的时候给他人以正确的安慰的书籍,这本书籍的实用性很强,而且其中的安慰建议也是十分的简明高效。本书以简单生动的内容告诉读者在安慰他人的时候应当如何做及其原因。本书文字简练、易懂,是一本难得的介绍如何安慰他人的绝佳书籍。
从书本的内容来说,书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铺垫。实际上就是帮助读者厘清原因,为什么提供安慰的人常常“好心办错事”,为什么有时候会在安慰别人之后却得到的是别人不想理会的回复。作者在这一部分很明确地告诉读者,处于善意的安慰本身是没有问题的,问题的关键是哪些深陷悲痛之中的人难以及时对我们的安慰做出积极的响应,甚至是没有响应的。这并不是说,我们就不必去安慰那些身处悲痛中的亲朋好友了,相反的是,这个时候恰恰是我们应当送上安慰的时候。正如作者所指出的那样,比起什么都不做,伸出援助之手进行安慰是好得多的。
本书的第二部分中,作者主要是教导读者如何微他人提供安慰。首要的一个要求就是要有善意。通过站在对方的立场,深切体会他们的痛苦,善意地给他们安慰就是最好的安慰。这安慰或许在当时看来并没有多么显著的作用,但是长久地来看,安慰对那些身处悲痛的人来说是作用巨大的。来自好友的安慰可以让他们不再那么孤独,那么孤立,这种安慰可以说是照亮他们内心深处的一束光。善意的安慰是最好的安慰,不需要刻意去思考如何给别人以好的安慰,也不需要去思考“聪明的”安慰是什么。
紧接着,作者设身处地地告诉读者们应当如何操作,避免“好心办错事”的尴尬境地。作者分析了深处悲痛,如夫妻离异、亲友辞世等巨大的悲痛带给一个人的深远影响。也许这种悲痛带给人们的影响促使人们将自我的心灵紧闭,选择了默默承受。此时,作为亲朋好友的我们应当及时给与他们安慰。哪怕是依据简答的“你现在怎么样了,你还好吗?”等都会让身处悲痛的人感受到温暖。当然没有哪一种安慰是万能的,作者要求读者学会聆听,进而根据聆听的结果进行安慰。如果实在不知道如何安慰,倾听亦是最佳的选择。安慰他人并不需要多么轰轰烈烈的行动,善意和真诚就以足够。
作者对安慰带来的影响使用了“小举动·大影响”来进行概括,充分说明了在遭遇重大悲痛的时候,人们对安慰的迫切需要。这种心理上的迫切理应得到满足,作为亲人,作为朋友的我们就应及时给与他们安慰,不让他们感到尴尬、孤独或者被遗忘。
这样不仅仅是对需要安慰者的最大保护和呵护,也让提供安慰的人避免了“好心办错事”的尴尬。并且作者还非常有耐心的将如何安慰进行了整理,列成表单置于书本之中,这对读者来说是再明晰不过的指导了。
总的来说,本书是心理学书籍中为数不多的关于人际交往的书籍。而且不同于其它关于人际交往的书籍的是,这本书旨在如何在危机状态下维护人际关系,即在他人遭受重大变故或不幸的情况维护人际关系。与其冰冷地保持距离,伸出援助之手,对他们进行安慰才是更有意义的做法。这或许正印证了那句“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恰到好处的安慰读后感篇五
最近在读毕淑敏的《恰到好处的幸福》,幸福人人都需要,但是也要恰到好处。我们在生活中,并不缺少幸福。而有时幸福却过了头。幸福是一种心的富足,不以物质的多寡来衡量,它是付出、分享和爱的感受。恰到好处,是一种哲学和艺术的结晶体。它代表的豁达和淡然,是幸福门前的长廊。轻轻走过它,你就可以拍打幸福的门环。
恰到好处的幸福,只要用心,在平常仍能看到,就像平常的事。深深地话我们浅浅地说,长长的路我们慢慢地走。幸福常常是朦胧的、朴素的,而不是轰轰烈烈的;苦难也和幸福一样,分很多层次,好像一条漫长的台阶;世界上有三件事不能俭省:第一件是学习,第二件是旅游,第三件是锻炼身体,这三件事一定不能俭省。回头看看自己貌似哪个做得都非常不好。以后我会改变生活态度,改变生活方式,去享受生活带给我的恰到好处的幸福。(王丽娜)。
恰到好处的安慰读后感篇六
幸福是恰到好处的,它不多也不少,总是在不经意间降临,却又不会使人在幸福的海洋里畅游。所以,珍惜眼前所拥有的吧!
这正是我从毕淑敏的《恰到好处的幸福》中学到的。正如她在书中写到:当一个人在田园香径中行走时,不论眼前的事物多么引人注目、光彩绚丽,他更向往的往往是小径深处有着多么完美的风景。但当他真的走到那里时,才发现刚才他所错过的风景是如此美丽。
幸福的降临,犹如水潭中的清波,一波连着一波,使人不胜欢喜。渐渐地,人们会忘记当初所得,现在所有,他们会盼望着下一次幸福的到来。可幸福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就像水波,最后只剩平静的水面,毫无生气。而这时,人们早已将拥有的都抛弃了。其实,眼前的才是最值得珍惜的。
有一次,我和母亲去超市买西瓜。她一眼就看中了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可她看来看去,又觉得不够好,又挑选了一个,又不满意。结果挑到最后,她还是认为第一个最好,可那时,已经有一个人将瓜抱走了。无奈,母亲只有再选一个了。但回家后发现那个瓜并不甜。她说:“要是当时就把那个西瓜买了该多好!”
这虽是一件非常普通的小事,却正巧反映了一个道理:眼前拥有的就是最好的,不要只专注于远处看似绚丽的风景。所以,珍惜眼前拥有的吧!
幸福的降临总是持续的,但它不会太长也不会太短,而是恰到好处。人们很容易被持续降临的幸福蒙住双眼,使得他们看不到现在所拥有的。幸福总是在快结束时,在远处安排更吸引人的事物,它驱使着人们向前,却又在最后撤销障眼法。当人们回过头来时,发现他丢失的比得到的更多。所以,珍惜眼前所拥有的吧!
现在摆在你眼前的,或许不是那么让你满意,但它却是最好的,是最值得你去珍惜的。请在田园香径的某一处风景中,停下你追求完美的脚步,收起你挑剔的目光,去快乐的拥有它、珍惜它,因为幸福恰到好处,给了你一处美丽、一份满足,就不会再给予你更多的了。
它是要你携带着这一小份幸福,自己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
所以,珍惜眼前所拥有的吧!
正是因为我从书中学到了这个道理,现在无论对什么事物,有的不是挑剔,而是接纳。这时你会发现,原来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恰到好处的安慰读后感篇七
幸福,一个平常的字眼,她存在得平常,她经过得无常,悄无声息,以至于我们无法发觉。何止是发现幸福?我们每天忙于生活中的各种琐事。花儿忘了浇、手机没充电、作文未写完……似乎每天的我们都活在心烦意乱之中。
但是读完这本书后,我的观念完全改变了。
她告诉我们幸福的含义、幸福的价值,以及如何发现幸福。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两篇文章是《提醒幸福》和《翅膀上驮着天堂亲人的期望》。
生活中并不缺少幸福,只是我们过分关注苦难、夸大苦难,而忽略了幸福。我们惧怕苦难,不断地提醒着苦难,每当它即将到来时我们只会惊慌逃去。幸福被苦难的风雨湮灭。海潮退去,东方日升,精致的贝壳又躺在海面上。但是我们跑得太远、太远,恍然间回首自己的足迹:原来我曾拥有过。我们总是在幸福过后无限追忆,而在她降临时浑然不觉。
哪来的那么多苦难,都只是些自己制造的.恐惧罢了。当我们吃饭觉得饭菜不可口难以下咽时,想想远方的孩子,他们呆呆望着开裂的田地;当我们抱怨糟糕的风雨时,想想沙漠的居民,几滴水都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甘霖;当我们与父母怄气时,想想地震中的孤儿,他们再也不能回到父母温暖的怀抱。真的,与他们比起来,我们是多么幸福!不过鸡毛蒜皮的小事,令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
合上书本,放飞的心慢慢归来。看着浇完水的花,茁壮成长,有一种迸发向上的幸福;插上电源,看着屏幕上上升的数字,有一种蓄势待发的幸福;看着行如流水的文章,一挥而就,有一种如释重负的幸福。
幸福是一阵微风,只是你的衣角每天都在被吹起;幸福是门前溪水,只是她每天都日夜不息;幸福是一首歌儿,只是你无时无刻都在听着,而误认为这是一种必然的存在形式。幸福就在你我指间,发现幸福,如此简单。
“只要你认真寻找,幸福比比皆是。”我很是欣赏这一句话。看着还有余墨的字迹反射的光芒,柔和而明亮。原来幸福的光环正在包围。
恰到好处的安慰读后感篇八
幸福似乎不需要多大的付出或给予,它可能只是一杯茶,一席棉被,一块点心又或是一句鼓励,一声问候,一次拥抱。
幸福是什么,它是从何而来,它又是为什么要来,人们又为何需要它?
《恰到好处的幸福》中说“幸福是一种心的富足,不以物质的多寡来衡量,它是付出、分享和爱的感受。恰到好处,是一种哲学和艺术的结晶体。它代表的豁达和淡然,是幸福门前的长廊。轻轻走过它,你就可以拍打幸福的门环。”
恰到好处的幸福?恰到好处又是什么呢?《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指说话、做事恰好到了最合适的地步。最合适的'幸福?好像拥有它很难,它不能多,也不能少。
多了,就会让人沉浸于蜂蜜般粘稠的幸福中,不能让人经历许多的磨难,从而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少了,便会让人难以满足,只觉得幸福永远不会降临到他的身上。继而领会不到幸福的滋味。
我认为,感受幸福其实是一种能力。但是,有的人感觉已经在每日都有的幸福中丧失了。这时,这些人就需要其他人来提醒他拥有的幸福了。
让我们来做个提醒自己有多幸福的小游戏吧!
首先你在纸上写下五种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写好后,划掉其中一个你认为在这之中最不重要的。这里的划掉不是用一根斜线划掉,而是用笔把这个名称全部涂掉。现在应该还好选择吧!然后,从四个中再划掉一个,现在是不是有点困难了呢?继续,从三个里再划掉一个······从两个里再划掉一个······现在只剩下一个了。它可能就是你认为最最重要的东西了。最后,把这个划掉。现在的你会有什么感觉呢?是不是感觉自己好像一点幸福都没有了呢?其实,你写下的这些东西曾经就给你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幸福。可是经过了这么久时间,这些幸福早已被消耗殆尽。
当你问完后,回过头来再看看自己。你会突然发现他们所向往的幸福中绝大多数的你都拥有。这会儿你就会恍然大悟:自己其实正好拥有着恰到好处的幸福。
幸福,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恰到好处的安慰读后感篇九
我打开我家的门,环顾四周。蓝天上白云高悬,太阳躲在云层后面,只有一点光亮照在干裂的农田上。田园静谧,没有忙碌的身影,只有宁静的空气,让人感到淡淡的幸福。
泥塘边吹来一阵晚风,似乎有些凉意。回到屋子,继续读毕淑敏的《恰到好处的幸福》。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句话:成功不在于努力,而在于恰到好处的热爱和奉献。是啊,不喜欢不投入怎么可能成功!
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人每天都困在上下班的路上。他们工作以养家糊口。他们不喜欢这份工作,也不全身心投入。有些人每天早上醒来都对自己说:“我很棒,努力工作,总有一天你会成功的。”看成绩。
两人在同一家公司,前者可能拿的是每天的底薪,而后者后来却成为了公司的老板……这种成功在于不懈努力,注重效率。这也告诉我们,想要的东西不能等,它需要我们的'积累和不断的努力,成功真的需要喜欢和恰到好处的投入,只有成功之后,我们才会感到幸福。
诗人辛弃疾笔下的幸福是“稻花香中述年好,听蛙声”,是对田园的眷恋;幸福虽然不同,但喜欢和淡漠也是人生的幸福。
我个人认为:有些东西,越厚越好,越多越好,一定要恰到好处。
有时候,幸福的生活也是学习的结果,学习恰到好处。
恰到好处的安慰读后感篇十
它是付出、分享和爱的感受。
它代表的豁达和淡然,是幸福门前的长廊。
轻轻走过它,你就可以拍打幸福的门环。
读完这本书,其实最大的感受就是其实世界上任何事情或事物,都有它最适合的度。好比我们上课要让孩子保持在一个畅流的学习状态,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困难,要恰到好处,才能更好地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状态。
再好比毛爷爷所说的:严肃活泼团结紧张。将两个相反的'词语与状态结合在一起,也取的是其中恰到好处的这个度。
总之呢,就是要“刚刚好”就对了?get!这本书,通过非常非常多的事例来充分说明“恰到好处”的好处,整体来说还是比较有趣的,同时他也会在书中给你一些缓解或解决痛苦、压力的办法,值得一看。
恰到好处的安慰读后感篇十一
幸福,应该是所有人向往的目标。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处于什么地位,谁能说自己不在乎幸福。但是,何谓之幸福?毕淑敏在这本书里面回答了这个问题: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感觉,也许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也许是依旧嘘寒问暖的问候,又或许是患难中的一个扶持。只要心态是好的,什么都可以是幸福的。
幸福是一个抽象的词汇,好像无影无形,不可捉摸,其实不然。比如说空气,我们天天置身其中却瞧不见,摸不着。但是花开的时候可以闻到漫天花香,雨后初晴可以看到一抹彩虹,这些不都是空气存在的印证么。幸福也是一样。幸福就是孩子得到心爱的玩具,母亲看着孩子熟睡的脸庞,丈夫回家闻到一桌的饭香。
幸福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只是它不张扬,喜欢悄悄来到你身边。尤记得高中时候,整天一睁眼就在做题背书,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倒在学海之中。某个寒假补课期间,我们班主任叫来了几个他以前教过的优秀学生来教室,给我们讲解学习经验,顺便分享了他们的大学生活。听了前辈们对大学的描述,感觉那肯定就是人生最美最幸福的,瞬间又点燃了大家学习激情。进入大学后,却发现生活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美好。虽然少了些学习上的压力,却多了很多生活上的迷茫,反倒怀念起一大群人怀揣梦想一往无前的高中时光。而对于现在工作的我来说,再回首大学时光又觉得弥足珍贵。所以毕淑敏在书中写到“人们总是喜爱回味幸福的标本,却忽略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
幸福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只是它太简单,反而让人不容易找着。毕淑敏说:“这个世界并不缺少幸福,缺少的是发现幸福的眼睛”。平静的生活会磨平当初锐利的目光,让人身处幸福却不自知。因此我们需要时时提醒自己。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我们要对自己说,这是春天啦,心里就会泛起茸茸绿意;幸福的时候,我们要对自己说,请尽情享受这幸福时光吧,幸福就会长久地伴随我们。
费尔巴哈说过:“你的第一责任是使自己幸福。你自己幸福了,你也就能是别人幸福,因为,幸福的人愿意在自己周围只看到幸福的人。”因此,幸福虽然是一件简单的事,但并不是一件小事,它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使命。如何才能得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毕淑敏在幸福讲堂里这样说:“人所处的环境不同,但凡福祸相依,苦乐掺半,只要从容处世,看淡得失,积极努力地发掘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幸福的感觉就会接踵而来!”。
恰到好处的安慰读后感篇十二
一直喜欢毕淑敏的文字,简单而深刻,或许是她的经历造就的文风吧。
她也是医学生,和我们相似,与其说读恰到好处的幸福,不如说是读毕淑敏有感,这本书里有她的许多作品,都是那么深刻而又有哲理。她喜欢讨论幸福,真诚,善良,平静这些真善美的话题,同时又会对一些假恶丑进行批判,我喜欢这样的作家。
回到书里所说的幸福,幸福是一种心的富足,不以物质的多寡来衡量,他是付出、分享和爱的感受。恰到好处,是一种哲学的艺术的结晶体。它代表豁达和淡然,是幸福门前的长廊。轻轻走过它,你就可以拍打幸福的门环。
幸福感曾经是一个社会话题,关于幸福感的大讨论,曾经引起了不小的社会轰动效应,大家忙于奔波,为了生存而慢慢毁灭,早已忘记了幸福的感觉,"我姓曾"不是闹剧,而是悲剧。在一般人的定义里,幸福的标准往往是票子,房子,车子,位子,然而我们心灵深处需要的真正的幸福就已经被遗忘了。我们的心灵不再富足,甚至有些枯竭,所以许多人开始喝鸡汤,然而心灵鸡汤是没有营养的,他会给你带来短暂的感悟,为什么说是短暂的呢?因为在这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我们的脑容量已经不能给他们留下存在的空间了,周围的乱七八糟的事物已经占据了太多的思想空间了。人的精力只有4,就是你只能最多同时做好4件事,不是4k,不是4g,也不是4m,而是4.我们最好一心一意的做一件事情,这样会有最好的效率和效果。
既然鸡汤无法救赎我们的心灵,是时候提醒幸福了。幸福挺坏,挺调皮的,来的时候不打招呼,走了又让人怅然若失的。所以我们应该在幸福来临的时候-------提醒它。
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身体不再健康时,那些最勇敢的.人依然可以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的心也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可以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幸福是需要被提醒的,提醒了,才会更珍惜。
这就是我想向大家推荐毕淑敏散文的原因吧,她的文字让人不自觉地安静,想看懂她写的文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是,要洗去浮躁,静静的想,静静的看,然后慢慢变成一个安静的人。
当然这本书里还有关于苦难,关于生命的意义的讨论,人生路不会是平坦的,一帆风顺的,读一本好书,就是和智者交流,心灵的触碰,或许会给我们的前进带来力量,灵感,好运,又或是一丝温暖。我们或多或少的会感觉到自己在这个外界环境浮躁的世界里难以静下心来阅读,或许你可以尝试一下,在某个安静的周末,拿起毕淑敏的《恰到好处的幸福》,感悟一下大家的思想和灵魂,就变得不那么浮躁了。当然这是鄙人拙见,是不是真的有用,还需要"临床观察".
恰到好处的安慰读后感篇十三
最近读了被王蒙称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国家一级作家、著名心理咨询师、内科主治医师的毕淑敏《恰到好处的幸福》。这本充满阳光般力量的灵魂读物,带领着读者穿越迷茫,把“幸福”作为一种正能量提出,教你学习构建合理期望、把握幸福尺度的方法。她传递的幸福简单而又朴素,也就是:纵有房屋千间,无非只需一床安寝;纵有万亩良田,一日终究只需三餐。
原来,幸福之所以找不着,是我们以物质的多寡来衡量它了;原来,幸福之所以感觉不到,是我们把幸福放到了别人的眼中;原来,幸福之所以迟迟不来,是我们多了些抱怨、多了些攀比、少了自足;原来,幸福之所以感觉越来越少,是我们没有掌握幸福“恰到好处”的度。物质追求无止无境,别人眼中的幸福各有不同,期盼幸福越多越好等等,让我们迷失了幸福的本性和方向,拉高了追求幸福的起点,让我们面对满满的幸福时,却变得漠然和异常的冷静。
去年央视“你幸福吗?”栏目调查中,引发了一场舆论狂欢。“你幸福吗?”“我姓曾”、“我耳朵不好”、“我不姓福”……千奇百怪的回答、被调侃、被争议、被反思。然而有个回答,让你听到了一种清新、简单的声音,让你听到了普通大众对幸福的理解——“每天把该做的事做完之后,舒舒服服地玩就是幸福”——多好、多简单啊。
这就是幸福。幸福本没有绝对的定义,平常一些小事也往往能撼动你的心灵。幸福,只在乎你的心怎么看待。正如文中所说:“过犹不及,恰到好处,方得大幸福。”
其实,幸福就是个很简单的东西,俯身掬起瞬间流经你身边的暖流,这些就是幸福。幸福是蜜糖,最好甜淡适中,这样才能恰到好处。只有心里感受到幸福的存在,懂得不抱怨、少攀比,懂得勤奋工作、学会珍惜和感恩、不贪图安逸,幸福才会真的存在。
双手捧着毕淑敏老师的《恰到好处的幸福》,仿佛捧着自己的幸福。暖暖的幸福就像空气一样弥漫在自己的周围,浸润着我的感知和灵魂。我懂了,幸福是一种付出之后的满足,是一种分享过后的喜悦,是一种知足常乐的感觉。我也明白了,幸福不是脸上的虚荣而是内在的需要,幸福不在别人眼中而在自己心中;幸福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恰到好处。
从进入岗位开始,我便拥有了自我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这份职业是我经历风雨后重新选择的归宿,是我感受幸福的源泉,更是我未来人生的支撑。因此,我会因这份职业感到幸福和骄傲。每天的工作中,我运用自己的所学所能,在学习和工作的往复交替中不断进步,常会因工作而赢得踏实的幸福感;每天的工作中,与真诚、善良的同事们在一起,赋予我真诚、乐观的正能量,有了他们的帮助与鼓励,幸福的感觉更是如花一样,芬芳沁馨,令人陶醉。
幸福去哪儿了?
幸福就在我们心中,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手中。把握当下多些自足、感恩生活快乐工作,以阳光的心态面对人生,这就是幸福所在。
恰到好处的安慰读后感篇十四
毕淑敏老师的言语总是朴实平和,大部分都是生活中的例子却能发现大道理,读起来轻松有趣,比很多刻意弄得生涩难懂的书好看多了,每次读起,都能感到心境变得平和了,并且书中许多比喻的用法都使我感觉十分生动有趣。
什么是恰到好处的幸福?正如医用酒精的浓度是75%,75%度的酒精刻意破坏细菌的膜,使药水渗透到细菌体内从而杀死细菌。浓度更高,会使细菌外膜飞快的凝固,就像砌起了一道墙,反倒阻止了药液的进一步浸透,杀不死细菌。有些东西并不是越浓越好,过了那个最佳值,结果适得其反。幸福也一样,切不要贪得无厌。
房子、配偶、食品、职务、车子、健康、寿命,也不必要求太高,处于合理期望就好,把目光瞄向自己目力所及的享受最高等级处,只会让自己活得心生怨恨,为达不到自己所定的要求而心生沮丧,长久以往,只会失去生活的乐趣与欢笑。现在很多人羡慕有钱人,似乎上天下地,无所不能,他们生活极尽奢华,金钱真的是万能的吗?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理想,而恰恰在这一面钢铁盾牌面前,金钱折断了蜡做的矛头。比如理想,比如爱情,比如自由,比如自由……都是金钱的盲点。它们可以因了金钱而卖出,却不会因了金钱而买进。金钱只是单向的低矮的闸门,永远无法积聚起感情的洪峰。曾经听过一句话:“上天是公平的,上天赋予了我们大多数人所没有的`财富,自然就得不到他们所拥有的平凡”。可见有钱人也并不一定就是幸福的,他们也有自己的无奈之处。
幸福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享受,对平常生活中每一次发自内心的触动都是幸福的,希望所有人都能走过象征恰到好处的长廊,拍打幸福的门环。
恰到好处的安慰读后感篇十五
网上经常看到陪孩子写作业,陷入不良情绪不能自拔的帖子,而后面,也总是有很多家长表示深有同感。
不得不说,家长与孩子的矛盾,大部分是因为做作业产生的。不知从何时开始,作业,已经成为亲子关系的一大障碍。所以,才有“不做作业,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这样一个说法吧。
为什么会这样?大抵是因为我们都希望“培养完美孩子”,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一个个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成为人中龙凤;同时我们也想做“完美家长”,并且这一误区中不可自拔。
前几天,收到一本书——《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爱,做不焦虑的父母》,书中提到的18个育儿误区,都是我们曾经或即将要经历的,深有感触。
《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爱,做不焦虑的父母》作者丽莎.舒格曼,她是全美知名专栏《这才是真相》的作家,《波士顿环球》畅销书作者。她当了十几年的小学教师,并育有两个孩子,在育儿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