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颐和园》教案(十五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颐和园》教案篇一
1. 认识本课的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颐和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1. 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 学习本课按照浏览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课时。
1. 提出自学要求。
(1) 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 标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词语意思并想办法记住生字。
(3) 在文中标出作者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
2. 检查自学情况。
(1) 指名朗读课文。
(2) 学生汇报怎样记住生字的字音和字形的。
(3) 汇报作者所描写的颐和园的景点。
(4) 汇报自己通过努力弄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3. 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颐和园》。
(1) 把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每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再读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2) 认真读读每个自然段,想想作者抓住了每个景点的什么特点,向大家介绍。
(3) 将自学过程中还不理解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
4. 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1) 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2) 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每一处景点的什么特点?
1. 读了课文,你觉得颐和园给你留下的总的印象是怎样的?课文哪个部分很明确地为我们指出来了?
2. 指导朗读,注意突出大和美。
1. 一进入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长廊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2. 学生汇报。
(1)长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2)长廊还有什么特点?
(3) 结合理解“神清气爽”。
(4)指导朗读。
1.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这一自然段作者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
2. 通过这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3. 指导朗读。强调“闪闪发光”和“金碧辉煌”。
1. 一转眼,就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作者又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 作者向我们介绍这些景物分别抓住了它们的什么特点?
3. 这一自然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4. 指导朗读。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到了昆明湖,你又看到了什么?
1. 自读第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 从课文的描写中,你能看出十七孔桥有什么特点吗?
3. 指导朗读。
《颐和园》教案篇二
1、学习生字新词。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作的方法。
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1、颐和园风光图或录相片。
2、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铺设情景,导入新课
1、你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你想和老师一起去游玩颐和园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导“颐”字的书写
2、简介颐和园
二、学习词语、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配乐朗读。
2、思考: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点?
三、驻足景点,品味美丽
景点1:长廊
作者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长廊,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
明确:又长又美
1、说说从哪儿体会到了它的长?
重点句指导:(课件出示)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a、比较感知长廊的长:我们的教室长8米,七百多米相当于——个教室,这真是——
指名读句子,读出长廊的长:突出一眼望不到头。
b、齐读句子,感受长廊的长。
2、你从哪句话看出长廊的美,说一说?
(1)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
(2)长廊上的画美,“每一章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国”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
(3)长廓周围的风景美,“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4)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畅。
景点2:万寿山
作者走完长廊,又来到了哪里?
明确:万寿山
1、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什么?请同学看图回答。
明确:佛香阁、排云殿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万寿山雄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
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
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万寿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景色。葱郁的树丛;黄色、绿的琉璃瓦屋顶;朱红的宫墙,组成了一幅古色古香的风景画。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把昆明湖比作什么?(把昆明湖比作一面镜子、一块碧玉)这两个比喻写了昆明湖什么特点?句子中哪两个词概括了这两个特点?(静、绿)
“滑”是什么意思?(——在光溜溜的表面上溜动)
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 “滑”而不用“划”?滑——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使湖面保持平静。划——用力挥桨使船前进,水漾起波纹,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静。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3、作者接下来来到了昆明湖,想一想:这一自然段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点?重点描写的是什么?
《颐和园》教案篇三
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著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教师板书课题:颐和园
二、出示幻灯片
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朗读课文:将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出示生字卡认读:指导学生注意生字,词易写错的地方。
四、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1、教师指导学法:默读课文,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和记叙的游览顺序,划分段落。
2、学生自学。
五、检查交流课文学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检查交流学生了解课文大意情况。
3、检查学生了解课文记叙顺序。
⑴ 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是: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⑵ 从文中找出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法:进入、绕过、来到、走完、登上、下来。
4、划分段落,理清条理。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二写万寿山的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
全文有六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对颐和园的总体印象。
第二自然段:写长廊的景色。
第三、四自然段:写在万寿山下及万寿山上看到的景色。
第五自然段:写在昆明湖畔所见的景色。
第六自然段:表达作者赞美的感情。
除首尾两段外,课文是按游览顺序叙述的。
六,小结
本文采用“总──分──总”的方法,以游览路线为线索,把各个景点串连在一起,条理十分清楚。
本文首尾呼应,从整体上表现颐和园之美。课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古代建筑物的赞叹及由此引起的自豪感。
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记述了颐和园的美景。二、三、四、五自然段的开头一句都是过渡句,这些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很自然的将读者从一个景点引向另一个景点,使文章段与段之间衔接得非常自然。
此外,文章的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建造颐和园的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洋溢着民族自豪感。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颐和园》教案篇四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3、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了解全文主要内容
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这篇课文是按照总分总的方式连段成篇的,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2—6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几处景点,引导学生自己去找,找出各景物的特点,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两处景物,当一名导游,把自己了解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在介绍当中积累词语。
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全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过程:
媒体使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复备课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都去过颐和园吧?说说那个景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板书课题)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著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检查:全班交流:
(1)生字:
颐:颐和园休养,保养。
炉:鼎炉取暖、做饭或冶炼用的设备。
烛:烛光蜡烛,用线绳包上蜡油,点着取亮的东西。
封:封建古代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给予亲属、臣属。
豁:豁然开朗开通,敞亮。
峦:重峦叠翠连着的山。
佛:佛香阁梵语“佛陀”的简称……
典:古典引:标准,法则。
综:综观总合。
宏:宏伟广大。
罕:罕见稀少。
(2)区别多音字,形近字。
a、注音:处理()颐和园()缭绕()俯瞰()
综观()谐趣园()摇曳()蒙上()
b、读词语,结合课文想一想它们的意思。选择自己喜欢的记下来。
变化无穷 千姿百态 数不胜数 山泉绿竹
栩栩如生 美不胜收 豁然开朗 小桥流水
碧波荡漾 柳暗花明 重峦叠翠 湖光山色
c、解决词义: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昏暗一变而为开阔光亮。
重峦叠翠:形容翠绿色的山峰一层又一层,重重叠叠的样子。
柳暗花明:柳树成荫,繁华似锦的景象。
栩栩如生: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就像真的活得一样。查字典,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
3、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什么。
4、默读课文,边读边思:
课文比较详尽的介绍了颐和园的那些景物?
5、检查朗读
四、默读思考: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1、自读自思,明确作者的叙述顺序。(总述—分述—总结)
学生默读思考后交流
首段:介绍颐和园的规模与地位。列举了一些数字来说明它的规模之大。
尾段:总结全文,指出颐和园的特点和地位:“几十一座美丽的大公园,又是一座宏伟的博物馆”,“它在我国园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园林史上也是罕见的”。
(开头和结尾这两段是总的概括介绍,中间一段比较详细的介绍了颐和园内一些著名景物。全文按总述、分述、再总述的顺序连段成篇。)
2、了解自然段意思,理清全文脉络结构。
(一)用自己的话说说各自然段介绍了哪里?
(二)看看全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主要写什么?
3、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介绍颐和园的规模与地位。
第二段(2—7):介绍颐和园中几个有代表性的建筑物。
第3段(8):总结全文,指出颐和园的特点和地位。
五、教师总结
自由交流
观看图片
读课文,圈画生字和新词,标出自己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读词语
默读思考
读课文分段
激趣导入
出示图片认识颐和园。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
明确作者的叙述顺序
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6、颐和园
规模大 景物 大公园
保存好 博物馆
(总述) (分述) (总结)
作业:朗读课文,继续积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深入阅读课文,了解景物特点,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目标:
1、深入阅读课文,了解颐和园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2、体会按总分总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顿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
3、背诵第7自然段。
教学重点:
了解颐和园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体会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颐和园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媒体:
资料及图片
教学过程:
媒体使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复备课
一、整体回顾课文。
1、导入: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内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桥等人文景观。
2、出示画面及第1自然段,齐读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规模大、保存最完好)
过渡:今天,就让我们寻著作者的游览足迹,一同来游览一下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二、深入阅读,体会景物特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物?
2、读后交流:(引导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圈画在书上)
(1)详细介绍的景物有:仁寿殿、佛香阁、大戏楼、长廊、
十七孔桥
(2)简略介绍的景物有:谐趣园、买卖街、廓如亭、知春亭
3、自由选择,交流每处景点的特点。
过渡:刚才我们只是走马观花,现在我们来细细欣赏。你们想欣赏哪处景点就读哪处。学生自由读,师巡视。
过渡:我听了听,发现读每一个景点的同学都有,可见颐和园的每一处景点都非常吸引人。谁先说?
(一)长廊:这座游廊久负盛名,因其长——二百七十三间,被称为长廊;因其画多——被称为画廊。这些画给游人增添了乐趣。
出示学法1、细读:找景物抓特点
1、提问:你觉得长廊怎样或你体会到长廊有什么特点?指名读句子,(长、间数多、没有相同画)
出示学法2、精读:研景物特点探究美
2、我们再来读一读,探究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些特点的,把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反复读。
指名说,抓住728米、273间、没有相同说
出示学法3:品读:想景物画面欣赏美
3、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没有哪两幅画是相同的。”等句子,发挥想象,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指名读,说想象出的美景
过渡:同学们读得很好。游览了长廊,我们再去万寿山看看。刚才,我们在欣赏颐和园长廊美景的同时,也学习了一种新的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三步读法。下面我们就来试着运用这个学法,自学其他部分。
(二)仁寿殿:先介绍殿内的设施,突出了皇家气派。再写殿后的近景和远景,突出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造园特点。
(三)佛香阁:运用了一组数据说明了佛香阁的高、大、雄伟。站在佛香阁上俯瞰昆明湖,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四)大戏楼:大戏楼的格局、结构和用途,表明这座大戏楼“在当时的舞台建筑上是十分先进的”。
(五)十七孔桥:由“面”写到“点”,接着介绍桥的长度,形状以及“十七孔”的道理。
(六)第7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共介绍了哪几处景点。
谐趣园:山泉绿竹,小桥流水,再现了江南园林的特色。
买卖街:临水而建,店铺林立,使人仿佛置身于江南的水上城市。
廓如亭:我国亭类建设中最大的一座。
知春亭:在这里可以纵观颐和园的全景。
三、引读最后一段,激发爱国情感
过渡:颐和园的美景数也数不清,就是看上几天也看不完看不厌,有道是(齐读最后一段)
1、颐和园为什么这么美或你想说什么?(谈感受)
2、想不想更多地了解颐和园呢?(出示网址:)
四、课外延伸,培养创新精神
2008年我国将要举行世界奥运会,想要把颐和园建造地更加美丽。如果你是颐和园的设计者和建设者,你会怎样做?假如你是画家你会在横槛上画些什么?假如你是园艺师,你会在长廊两旁栽种什么?使它的四季都有诱人的景色。(想一想再说)
齐读课题
默读课文
思考
读后交流
自由选择,交流每处景点的特点
指名读、说
读最后一段
说一说
整体回顾课文
深入阅读,体会景物特点
体会写法
激发爱国情感
板书设计:
颐和园
一、规模大 保存好
二、详写:仁寿殿、佛香阁、大戏楼、
长廊、十七孔桥 (分述)
略写:谐趣园、买卖街、廓如亭、知春亭
三、大公园博物馆(总结)
作业
1、熟读课文
2、背诵第7自然段,并默写。
3、选择一处景点进行观察。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背诵,总结景物特点,完成作业。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背诵第7自然段。
2、总结连段成篇的方法,体会顿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
3、学习写法写一处景点。
教学重点:
总结连段成篇的方法,体会顿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
教学难点:
体会顿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
教具学具:
投影片
教学过程:
媒体使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复备课
一、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
(一)整体默读思考:
1、课文属什么体裁的文章?
2、课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物?
二、整体读文感悟写作方法
(一)认真默读每一个自然段,思考:这段写了哪里?景物有什
么特点?
(二)自由选择最喜欢的.一处景点,结合课外资料,变文中语句为自己的语言向大家介绍。1、突出景物的特点。2、语言简明。
三、读句子,体会顿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
投影出示:
(1)在长廊里辨认画上的人物、故事,是很多游人的乐趣。
(2)长廊共有273间,每间廊里的枋架上都绘着彩画,总共8000多幅。画中的山水、人物、花鸟,千姿百态、变化无穷,所以长廊又有“画廊”之称。
自读体会,集体交流
提示:要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及语感,灵活使用这两种标点符号。
四、学习并背诵第7自然段。
(一)自由默读,思考:这段是围绕着哪一句话写的?介绍了哪些景点?各有什么特点?
(二)放到全文中体会与其他景点的描写有什么不同?
(三)师引读,生接读,引导背诵,体会特点。
(四)独立背诵。
五、默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思考:与《记金华的双龙洞》比较相同和不同之处。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游览顺序、观察顺序、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化顺序。)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
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六、试写一处熟悉的景物
过渡:游览了北京的景色我们再来看一看我们可爱的校园,怎么样?
1、说游览顺序
2、说景物特点
整体默读思考
读句子
自由默读,思考
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
体会顿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
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板书设计:
颐和园
逗号顿号
游览顺序观察顺序、
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化顺序
作业:
1、积累词语,选择喜欢的词语抄在好词好句本上。
2、按一定的顺序,用一两段话写熟悉的一处景物。
《颐和园》教案篇五
颐和园是人教课标版第七册第五单元“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的一篇课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作者按照游览顺序,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秀丽的景色,让学生领略颐和园的无穷魅力,为祖国有这样的历史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
整堂课创设旅游情境,让学生当小导游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介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深入理解课文的目的,为本单元的习作奠定基础。
1、知道作者的游览顺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景物的特点。
3、通过学习,能当好小导游把景物特点介绍清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能在课文中找到作者移步换景的句子。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自学课文的相关段落。
3、能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篇游览活动。
1、学会欣赏颐和园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熏陶。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引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一定都认真地预习了颐和园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这么美的景色,你们想去看一看吗?(出示课件)
2、我们看到的颐和园很美,作者写得也很美,这节课,我们还要比一比谁能当好小导游,把颐和园介绍得更美,有兴趣吗?可是,要当好一个称职的小导游并不容易,要求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地去学习这篇课文,只有学懂了,才能做个好导游。比一比,看哪些同学能做一个合格的小导游。
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配乐范读,创设情境。
提出要求:你如果要当好小导游,就一定要认真听,仔细看,想一想作者到过颐和园的哪些地方?
2、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过渡;刚才不少同学表现得不错,弄清了作者的浏览顺序,是个初步称职的小导游,不过,还有更难的考验在等着你们呢?有信心吗?
3、分清段落,找出作者浏览时地点转移的句子。
a、启发:小导游们,你们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得知作者的游览顺序的呢?请你把笔拿出来,用横线在书上作上记号。
b、抽生回答。
c、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找得非常准,这些句子在自然段的开头点明了游览地点的变换,说清了游览顺序。
三、重点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1、激趣:小导游们,我们先介绍长廊可以吗?
2、抽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作者介绍了长廊的什么特点?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你是从哪些地方知道长廊很长的?用笔作上记号。
5、哪些句子在写长廊的画和花的呢?
6、“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说明了什么?
7、美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通过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8、抽生上台当小导游。
提醒学生应该怎样去介绍,学生上台介绍时出示长廊的课件。
四、自学课文后面的内容,选择其中的一个景点进行介绍。
1、过渡激趣:你能把后面的介绍好吗?
2、总结学法。
3、学生自学。
4、小组汇报。
5、抽代表汇报。
(学生上台介绍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出示相应的课件,有没有听懂的可以提问)
6、学生当小导游介绍时,教师要相机出示重点句和字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重点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重点字:“滑”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要让学生多读去体会。
五、抓写作特点,促作文教学。
过渡语:同学们也到过不少的地方去游玩过,你能像作者一样把游玩的景点写出来吗?
师生共同回忆、归纳。
1、按一定的顺序写。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楚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的特点写。
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六、拓展。
仿照本课的写法写一篇游记。
七、全文总结。
今天,我们在一个个小导游的带领下作了一次免费的旅游,小导游们精彩的介绍让我们感受到了颐和园的无穷魅力,我们为有这样的历史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
板书设计
长廊(内—外)
18颐和园万寿山(上—下)美丽的大公园
昆明湖(堤—岛—桥)
《颐和园》教案篇六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颐和园》的特点及美景,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
3、培养学生抓住特点,有序观察能力和按地点转换顺序,有序有重点描写见闻。
4、概括中心,体会作者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
1、《颐和园》多媒体课件
2、组织学生搜集中国世界遗产资料
3、世界遗产风景书签
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1、播放课件、师语导入:在我国的首都北东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板书课题)那里风景秀美。是古代园林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花园。今天老师作一回导游,寻著作者的足迹,带同学们去领略——颐和园的美丽风光。
2、简介颐和园。
(出示课件)感性认识颐和园的几个主要景观。
3、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灯片,检查字音正误,区别字形,理解词义。
(2)让学生说说自己所认识的字、词,并回答认识理解这些字词的途径及方法。让学生从中交流学习经验。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让学生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3、学生分组接力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
4、自由读并讨论、理清课文思路。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和记叙的游览顺序。
(三)合作学习
1、小组交流:作者的游览顺序。
2、默读课文。思考:哪几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颐和园的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1、欣赏长廊部分:
(1)朗读训练:找出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朗读。
(2)思考:长廊有什么特点?
(3)出示课件,指导看图(长廊图)板书 : 长廊 长、美、奇
(4)在长廊中游赏,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划出有关语句,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把感情表达出来。
(5)出示文字灯片。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①
导语:走在长长的长廊中,饱赏那美景,让人神清气爽,下面让老师带同学们去游览万寿山。
2、欣赏万寿山部分:
(1)指名读3、4自然段。学生评朗读的效果。
(2)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有什么特点?
(3)播放一段万寿山录像片。
(4)设问,在万寿山上看见了什么?
板书: 佛香阁 排云殿 鸟瞰颐和园大半景色。
(5)出示灯片,图文对照找出各景物并重点理解“金碧辉煌 葱郁 掩映”的意思。
(6)师对照图着重介绍佛香阁,排云殿两面大景点。板书 : 雄伟壮丽
(7)出示文字灯片②,生填空练习。
②
登上万寿山,站在职 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 。正前面,是 向东远跳,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 和 。
(8)师小结。置身于万寿山中,欣赏其美景,给人感觉如何?启发想象。
(9)生小组交流。
4、小结学法,自学第5自然段。
(1)自由读、自学讨论。a、从万寿山,就来到了哪里?b、昆明湖,十七孔桥各有何特点,划出有关词语。
(2)出示幻灯片:让学生图文对照,并理解“姿态不一”意思。
板书: 昆明湖 物多景美
(3)齐读第5自然段。
5、师小结。a第二段描写了颐和园的景点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段与段之间又是如何过渡的呢?划出过渡句。
6、齐读第1自然段。
(1)导语:《颐和园》的美景可以看出北京的颐和园简直就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
(2)出示文字灯片③
(3)齐读
(4)小结:这是全文中心句,总起全文。
7、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
(2)设问:游览完颐和园后,给人的感觉如何?(让人流连忘返)
(3)齐读。
(4)小结:这一段是起总结全文作用。
1、复述课文内容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美丽的长廊让人神清气爽,雄伟壮丽的万寿山使人大开眼界,物多景美的昆明湖让人心旷神怡,置身于这美丽的在花园中,真叫人流连忘返。
2、学了这课文,你感受如何?请你把颐和园的美景告诉大家。这是游记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课文是按参观(地点转换)顺序写的,全文结构特点,总一分一总。
3、讲述学生自己眼中的世界遗产知识。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均有发放风景书签激励学生环节]
是第七册的一篇写景的讲读课文,它具体描绘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赞赏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围绕这一中心,作者抓住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这几大景点描写,为此,教学时,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景物美,理解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点及仔细观察能力,掌握按参观顺序(地点转换)有序有重点叙述见闻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巧妙地将风景书签激励学生与课堂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起到课堂生机灵动的效果。
多媒体直观展示各景点特点,让学生从感性,直观认识景物特点。通过助于学生从动态中去欣赏美景,理清景点的结构布局。文字灯片,有助于学生重点词句的理解,总之,集图、声、像等为一体的教学媒体,有助于本课教学目标落到实处,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附板书设计:
总写
长廊 长、美、奇
颐和园 分写 万寿山 雄伟壮丽
昆明湖 物多景美
总写
《颐和园》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2、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2、《颐和园》的风光图片、课件
【教学程序】
师:上节课我们初游了颐和园,你觉得那里美吗?为什么?
1.指名回答。
2,猜图游戏。
3.这些都是颐和园的景色,作者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
4.指名答,师板书。
师:作者首先来到了长廊,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步伐去长廊看看吧。
1.生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
2.课文是怎样写长廊“长”的?画出有关词语。“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这是用具体数字来表现长廊的长。数字不好理解,可引导学生同自己的教室或操场的长度相比,增强感性认识。
3.长廊不仅很长,而且很美,课文是怎样写长廊的“美”的?
4.指导朗读。
走完长廊,我们来到了万寿山脚下,万寿山上又有些什么雄伟的建筑呢?(学习第3自然段)
1.出示图片,从屏幕上看图领略建筑物的雄伟壮观。
2,学生默读写万寿山段落,找出写了哪些主要建筑。(佛香阁、排云殿)
3.“佛香阁”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知道的?
“排云殿”又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体会到的?)
4.指导朗读
5.出示填空题。
师:从万寿山下来,作者来到了昆明湖又看到了什么?
1.指名学生请第4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并简单说说理由。
2.出示佳句,品析: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比较滑和划)
3、昆明湖是这么静,这么绿,让我们再走近些看看水面上的湖周围有哪些景物?
⑴女生读第5自然段,男同学边听边找景物:堤岸、垂柳、小岛、十七孔桥
⑵指名学生读描写十七孔桥的句子,说说十七孔桥的特点是什么?(狮子多)
⑶从屏幕上感受夕阳中十七孔桥的诗意美。
4.这么美的昆明湖让我们用朗读感悟一下。
5.顺理成章(句子重组)
师:其实颐和园的景物还远远不止这些,我们随着镜头再次走进颐和园。
1.播放图片。
2.畅所欲言。
3.这么美的园子,你能不能向大家推介她,帮她设计一条广告语呢?
4.出示广告词。
1、背一背:颐和园的景美,课文的语言也很美,我要有感情的多读几遍,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写一写: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3.画一画:颐和园很美,我要把她画下来。
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附:教学反思
《颐和园》是一篇游记,课文不但文字优美,而且条理清楚,特别是本课的写作方法很值得孩子们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始终都以这个目标展开教学。
1、这篇课文的教学中,生读课文时,我就设置了“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几处景点?”这一问题。让生边读边想,初步感知文的写作顺序。然后再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最后再说说从文中体会到什么?感到遗憾的是在进行小练笔时安排的素材偏重于思想教育,未能很好的结合课文,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帮助不大。
2、这篇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美情趣,来体会长廊的美丽,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感到遗憾的是抓住了重点段落进行精读,但为安排运用方法进行跟进的略读训练,使课堂整体效果显得单薄。
从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了很多不足之处,但正是有了这些问题,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钻研、虚心请教、及时充实,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少一些缺陷,少一些遗憾。
《颐和园》教案篇八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1个会写,正确读写生字词.
2.学习课文写景状物得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3.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话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透过语言文字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一、理解课题,了解背景、识字字词、把握大意。
二、品读体会,学习表达。
(一)游赏长廊
1.它为什么叫长廊呢?这条长廊有什么特点呢?请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那些词语有感觉,就把它标出来,也可以旁边写写自己的感悟.
2.交流讨论
(1)
1)长廊的特点?是从哪儿发现的?
板书:七百多米 273间
2)出示句子用什么方法描写?
引导:七百多米,列数字,写出了长廊的长,七百多米多长呢?相当于100个教室的长度!
3)看,句子中还有那些词,在告诉我们长廊很长啊!
(2)美
1)那些句子中能发现了长廊的特点?
答:每一间的横栏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
2)能抓住那些关键词,体会到什么呢?
答:人物、花草、风景----画的内容很丰富
补充:五彩-----美丽
几千幅---两幅----画多 内容丰富
(3)小结理顺序:
1)我们再看长廊,好吗?引读,出示投影。
整体看------看长廊---- 看廊外----
2)总结写整篇课文有顺序,写某个景点也要有顺序,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三看长廊,连句成段,用列数的方法把长廊的长、美展现在我们眼前.
(二)游赏万寿山
1.作者是怎么看它们的?看到什么特点?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
2.指明说:看到了什么特点?耸立、高大闪闪发光 、金碧辉煌、琉璃瓦,板书:闪闪发光 金碧辉煌.
3.指导它为什么叫排云殿吗?排云二字就出自古诗“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
齐读:抬头一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游赏昆明湖
1.点图片、音乐.
介绍其它景物景点,你想去游赏哪儿呢?
2.学生找到相关的词语,独立品读.
3.谁愿意带我们去游赏一番呢?
读出相关句子.
4.重点引导品读描写昆明湖的句子:静得像……..,绿的………………..滑过.
比较“滑”与:“划”的不同,读一读昆明湖的美!
5.小结:
谢谢这些小导游们带我们游赏了这么多美丽的景色,看,同学们找到的这些优美的句子,具体的描写就是文章的血肉啊!
四 总结全文
游赏到这儿,同学们,颐和园游完了吗?颐和园是我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说不尽的岂止是颐和园,学习本组课文,我们还可以去游赏长城、兵马俑,北京的故宫,山东的泰山,乐山大佛、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埃及的金字塔。
体现语文课堂的文化意味
《颐和园》编排在世界文化遗产主题单元,有很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我努力拓展相应的历史背景,文化渊源,不局限于文本,也不限于“颐和园”而是把课堂置身与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背景下教学,更深的了解到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由颐和园引申到祖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提升了语文课堂的文化品位。
《颐和园》教案篇九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1、颐和园风光图或录象片。
2、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她,构思巧妙,建筑精致,全国各地有名的园林都能在此看到影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她,被誉为“世界几大文明的有力象征”,是中国的“世界遗产”之一,园内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之中。她,就是北京的颐和园。今天,我们一起来细细游赏这个美丽的大公园。
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读“颐”字。
先请你们自己跟随课文去游览颐和园。(老师要求同学们带着问题去观赏美景,既游览了美景,又自己解决了问题。)
1、请生自己提出自学的要求,师归纳总结: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标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词语意思并想办法记住生字。
(3)在文中标出作者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色。
(4)有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多读几遍课文,联系上下文,争取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它弄懂。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3、指名小组合作学习。
(1)议议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2)认真读每个自然段,想想作者抓住了每个景点的什么特点来向大家介绍?
(3)议议自学中不理解的地方。
4、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师: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生说,师板书:长廊--万寿山脚下--佛香阁前--昆明湖)你怎么知道的?
师小结:文中四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都写出要游览的地方,因此这篇课文是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
1、游览了颐和园,你觉得颐和园给你留下的总的印象是怎样的?(板书:大、美)
课文哪一部分很明确地为我们指出来?(引导学生找出第一、六自然段)
2、这是什么写法?(首尾照应)
3、指导朗读。看到这么大和美的颐和园,你的心情怎样?(生说:惊喜、喜爱)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来朗读这两段吧!
同学们真不错,游览也挺仔细的,我们感受到了颐和园的大、美,也从中体会到了作者心中的喜爱。那你喜欢颐和园那一处景色的景色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巩固要认的字,练习要写的字。
《颐和园》教案篇十
教材简析
颐和园是一座依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典范。课文共六个自然段。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大体是: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全文蕴含着对建造颐和园的劳动人民的赞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民族自豪感。
教学设计思路
在品读、欣赏中让学生了解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了解并学习本课按空间变换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本课生字词。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情感目标: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养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
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养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导入。
1.颐和园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预习了课文,记住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
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读准平舌音。
3.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2.学生自学。
3.师生交流。
4.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
明确: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词语。
1.指导分段朗读。
2.提出词语,讨论词义
清爽:清洁,凉爽。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
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
葱绿:(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
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哪儿吗?(颐和园)谁去过颐和园,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又大又美)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游览这又大又美的颐和园。
(板书:颐和园)
二、讲读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颐和园的?(填空练习)
“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 )。走完长廊,就到了(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
明确: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作者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长廊,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
明确:又长又美
你从哪句话看出长廊的美,说一说?
(1)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
(2)长廊的形状美,“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像一条长成卧在万寿山脚下。
(3)长廊上的画美,“每一章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国”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
(4)长廓周围的风景美,“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一句写出了长廊两边鲜花盛开,五彩缤纷就像一条鲜花铺成的小路。
(5)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畅。
3.小结:这一段描写了长廊的颜色、形状、画、花、游人的心情等几方面的美,突出了长廊的精致美观,以及那些创造者的高超技艺。
4.指导朗读。
(1)谁愿意带领大家去游览一下著名的长廊,通过你的朗读,让同学们体会到长廊的美。
(2)教师评议,再指名朗读,找同学评议。
三、讲读第三段。
1.作者走完长廊,又来到了哪里?
明确:万寿山
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什么?请同学看图回答。
明确:佛香阁、排云殿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万寿山雄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
(1)“耸立”指高高的直立,这个词说明了佛香阁巍峨雄伟。
(2)“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亮”表现了佛香阁的建造气势恢弘。
(3)“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体现了佛香疾的造型精巧。
(4)“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说明排云殿很多,“金碧辉煌”指宫殿十分雄伟,像一朵朵金光闪闪的云排列在佛香阁下面。
2.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万寿山的这种美?
明确:第四自然段
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1)“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万寿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景色。这里的“大半景色”指的是山前的景色,因为作者的观察点是在佛香阁前面,所以后山的景色看不到。
(2)“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很高,从半山腰望去能看到掩映在绿树中的屋顶和红红的宫墙。
(3)“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这句话也体了万寿山的高大,向前望,美丽宽阔的昆明湖变成了一面镜子,一块碧玉。
(4)“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由于山高离得很远,所以看不到看不到静静的湖面上浅浅的波纹。
(5)“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这一句更加说明了万寿山的高,站在半山能望见城里的景物。
3.指导朗读
(1)指名读,注意重点词要读出重音。例如“大半”、“静”、“绿”、“一点儿”等。
(2)教师评议,找学生练习读。
(3)齐读第三段,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4.小结:这一段描写了作者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半山腰所见的景物,突出了万寿山雄伟壮丽的特点。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来到了哪里?
四、自学第四段。
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讨论,说一说昆明湖有什么特点?
1.同学自由讨论。
2.指名发言,检查自学情况,其他组的同学补充发言。
3.每组选出代表读课文,比一比,那一组读得好。
4.教师小结:这一段写了昆明湖的静和绿,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的风景画。在颐和园中除了精美的长廊,壮美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还有哪些美景呢?
明确:智慧海、知春亭、大戏台、玉带桥、石舫……
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学生齐读)“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5.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作者按游览的顺序,以万寿山为中心,描写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几外景物的特点。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五、布置作业。
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颐和园》教案篇十一
教材简析:
《颐和园》是“快乐读书屋”中的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文章采用随步移景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了颐和园中的长廊、佛香阁、万寿山、昆明湖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展现出皇家园林的风采。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由扶到放,循序渐进,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味、想象、朗读、感悟,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爱美情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学习按游览顺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4.认识“颐、麓、槛”等6个生字,自选和积累课文中的词语和优美的句子。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发兴趣
1.播放颐和园的图片。
在我国首都北京西郊,有一座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那里有着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和雄伟壮观的建筑。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览一次颐和园。
2.板书课题,齐读。认识“颐”,提示“颐”字左半边的笔画笔顺,并书空两遍。
用生动形象的课件把学生带到美不胜收的颐和园内,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通过多种途径认识(查字典,问同学等)。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圈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并尽量想办法解决。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颐和园哪几个地方的景色?画出表示作者游览路线的语句。
4.现在谁来做一下导游,把这一次的游览路线介绍给游客们?
小结:作者就是按照自己游览的先后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这种方法就叫移步随景,也叫作转换地点顺序或游览顺序。如果你想把你到哪里游览的景点介绍给大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
5.游览颐和园后,你最想在哪里拍照留念呢?为什么?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一读。
自主勾画不懂的词语,并想办法解决,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变角色,担任导游,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理清文章的思路,领会作者的写法,为迁移写作打下基础。
三、品味语言,读中悟情
1.导学第3自然段。
下面我们就用一双爱美的眼睛和一颗爱美的心,仔细地欣赏颐和园的美景吧。
(1)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长廊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2)交流
长:“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是世界上长廊之最。”
①出示句子,比较:a: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b:这条长廊很长,分很多间。
②读句,说说哪句更好,为什么?
③指导朗读体会长廊的“长”。
美:找出文中描写美的成语。(美不胜收)
①说说成语的意思。
②长廊到底美在哪里?读出文中的句子。
③欣赏课件,领略长廊的美景。
④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3)小结学法:游览(读文)—谈感受—找重点词句—感情朗读。
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走进文本,抓住重点词句自读自悟,通过教师的及时点拨、启发、引导,使学生感受到颐和园长廊的壮丽。句子的比较让学生领悟到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的妙处。在图片欣赏后,进行配乐朗读,让学生入情入境,受到美的熏陶。
2.自学4—6自然段。
(1)出示学习提示
①景物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②把自己最喜欢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一读。
(2)学生自学。
(3)汇报交流
佛香阁:高,结构复杂。
“耸立”:出示本段最后两句,用具体的数字体会特点。
出示佛香阁图片,直观感受。
有感情朗读。
万寿山:出示比喻句。(体会湖的静与绿)
理解“隐隐约约”,并造句。
十七孔桥:造型优美。
想象:这么多的狮子,都有哪些姿态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交流中,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通过多媒体画面的展示,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既感受景物的美,又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四、认识生字,会读会用
1.自读生字,同桌互相说说识字方法。
2.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3.游戏巩固认读。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生字,通过游戏,让学生快乐学习。
五、拓展延伸
颐和园到处都是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请搜集颐和园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在班会课上我们再交流、欣赏。
文章言已尽而意无穷,文中描绘的只是颐和园的缩影,让学生的学习延伸到课外,拓展学习的领域。
《颐和园》教案篇十二
1、教养方面:
⑴ 认识本课11个生字,学会其中的7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堤岸、隐隐约约”等词语。
⑵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2、教育方面:
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发展方面:
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以读为本、情境教学法、探究性学习法。
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学习学生所选择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题,板书课题,交流资料
教师板书:
颐和园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课件检测掌握生字的情况。
3、快速默读课文:
把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边读边想: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4、汇报,相机板书:
长廊万寿山下万寿山昆明湖
5、引导、点拨:
作者是按一定的游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6、课件出示:
聘请导游(怎样才能做好导游)
三、再读课文
把描写你所喜欢的景点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喜欢它。并用自己习惯用的标记方式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四、按照学生的意见,选择学习内容
引入学习描写长廊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长廊的美。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质疑。
2、集中交流:
在学生谈体会的过程中,利用插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长廊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地方,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3、师生共同朗读、背诵,深入体会、感悟长廊的美:
引入学习作者描写万寿山的相关段落,体会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万寿山后所感受到的不同的美。
四人小组用学法合作探究学习,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五、创设情景、拓展思维,进行语言训练
1、结合课文、参考相关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采取自己喜欢的各种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
(自由组织导游词)
2、同伴合作,演导游。
3、竞聘导游、评价。
4、学生自由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总结全文,竞聘导游。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二、用学法学“昆明湖”的相关段落
三、质疑问难、回读全文、理清课文结构
四、环境教育
五、交流资料
阅读收集到的关于“颐和园”的资料,联系课文,组织召开“资料信息会”,汇报形式如下:
1、朗读摘抄下来的自己喜欢的句、段,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编写导游解说词,竞聘“颐和园”的小导游。
3、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汇报。
18、颐和园
美丽的大公园
长廊 万寿山下 万寿山上 昆明湖
《颐和园》教案篇十三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堤岸、隐隐约约”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育方面: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发展方面: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以读为本、情境教学法、探究性学习法
多媒体课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学习学生所选择的内容
一、引题,板书课题,交流资料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课件检测掌握生字的情况。
3、快速默读课文,把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边读边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4、汇报,相机板书:长廊万寿山下万寿山昆明湖
5、引导、点拨:作者是按一定的游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6、课件出示:聘请导游(怎样才能做好导游)
三、再读课文,把描写你所喜欢的景点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喜欢它。并用自己习惯用的标记方式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四、按照学生的意见,选择学习内容
引入学习描写长廊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长廊的美。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质疑。
2、集中交流:
在学生谈体会的过程中,利用插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长廊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地方,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3、师生共同朗读、背诵,深入体会、感悟长廊的美。
引入学习作者描写万寿山的相关段落,体会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万寿山后所感受到的不同的美。
四人小组用学法合作探究学习,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五、创设情景、拓展思维,进行语言训练。
1、结合课文、参考相关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采取自己喜欢的各种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自由组织导游词)
2、同伴合作,演导游
3、竞聘导游、评价
4、学生自由展示
总结全文,竞聘导游
一、情景引入
二、用学法学“昆明湖”的相关段落
三、质疑问难、回读全文、理清课文结构
四、环境教育
五、阅读收集到的关于“颐和园”的资料,联系课文,组织召开“资料信息会”,汇报形式如下:
1、朗读摘抄下来的自己喜欢的句、段,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编写导游解说词,竞聘“颐和园”的小导游。
3、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汇报。
板书设计:
10
颐和园
美丽的大公园
长廊
万寿山下
万寿山上
昆明湖
《颐和园》教案篇十四
《颐和园》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第七册第五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组共三篇课文,两篇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一篇略读课文《秦兵马俑》,介绍的都是我国的“世界遗产”。《颐和园》这篇课文描述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景色。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著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的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法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四年级的学生能把书看懂,但多数学生要从课文中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还要教师有方法的去引导。如果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从不同角度欣赏到不同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就会有效的学习游记的写法。
1、谈话激趣法:
学生在交流颐和园的美丽风光时,教师适时谈话激趣,拨动学生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2、情境再现法:
课堂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对照,以次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引领学生主动学习课文,共同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3、以读促读法:
在教学中,实行多项互动,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理解课文。用声音读出美、用心灵感受美。
教材中配有三幅图片,分别是长廊、佛香寺和十七孔桥,可以使学生形象地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教师在课前可让学生查找更多有关颐和园的图片、文字资料,对颐和园有更深刻的了解,并在学文过程中适时展示收集的资料,拓展学生视野。
为了保护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世界最突出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评为“世界遗产”,编成《世界遗产名录》。我国已有多处景观名列其中。
播放cai课件:《世界遗产名录》一书,翻开扉页,上面书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文化景观”。
今天,我们再去领略我国另一处景观——颐和园的风光。
板书课题:颐和园
同学们在课外收集了颐和园的有关资料。请你介绍和展示收集的资料或图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之处多读几遍,并做上记号。
2、同桌分段对读课文,互相检查,互相帮助。
1、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并做简要评价。
2、交流读书感受,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游览顺序:
师:读了课文,你已经了解了什么?(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可相机出示文中三幅插图:长廊、佛香阁和二七孔桥。)
师: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来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找出2、3、4、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理清课文条理。)
(课件出示第2、3、4、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游览路线。)
师:请同学们读读大屏幕上的句子,注意句中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游览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
3、课件展现颐和园地形图,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游览顺序的记忆。
自己最喜欢文中哪一处景点?把相应的段落多读几遍,想象文中描绘的美景。
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主要介绍了颐和园的哪几个景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想想颐和园里的哪处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把描写该处景物的段落多读几遍,说说这处景物有什么特点?
2、学生小组间交流学习情况:
教师巡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师:颐和园里的哪处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并说说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学生可能会抓住重点段(课文的2~5自然段)来谈体会:
⑴引导学习第二自然段:
描写长廊的长,横槛上的五彩画没有哪两处是相同的,长廊两旁花木成荫。
①cai出示句子: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②学生读后谈理解:
读了这几句话,你感觉长廊这个景点有什么特点?
(长廊“长”的特点可与“教室”的长做个比较来感受长廊的长。)
③出示长廊图片:
欣赏长廊,感受长廊的长、美。
④指导朗读:
长廊真是长呀,横槛上面几千幅画又各不相同,画家真伟大呀!请同学们感情朗读这几句话。
⑤请同学们仿照这几句话来说说教室走廊的特点,如:
走廊地面的水磨石被同学们拖得发白发亮,一侧的水泥柱子非常坚固,不锈钢栏杆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⑵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描写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
①cai出示句子: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那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②指名读句子,谈体会:
我读后感觉佛香阁闪闪发光,排云殿金碧辉煌。
③师指导写法:
比起“长廊”,“佛香阁、排云殿”两处景点所花的笔墨非常少,是略写。
④课件出示“佛香阁”插图:
齐读大屏幕上的句子。边读边观插图,感觉佛香阁、排云殿的雄伟。
⑶抓重点,体悟第四自然段:
①cai出示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②学生读后谈感受:
昆明湖非常平静,非常绿。昆明湖湖面像镜子一样光滑。……
③点明比喻句: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比喻形象、具体。
④师:“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句话更强调了湖面的平静。句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形象?为什么?
(体会“滑”字用得准确、形象,与“划”字比较,体会用词的准确。)
⑤启发想象:
作者注意观察,又发挥想象,把昆明湖的静与绿写活了。由昆明湖的“静”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静”的句子?
(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中“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⑥欣赏美景,感情朗读。
⑷赏读第五自然段:
①cai出示句子: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②学生读后谈体会:
这段话详细描写了昆明湖的美景,有长长的堤岸,有不同式样的石桥,有湖心小岛。主要写了湖中十七孔桥。
③教师总结:
这段话详细描写了昆明湖的美景,是详写。
④cai播放昆明湖的美景,并配音朗读出示的语句。
⑤学生感情朗读该段,想象美景。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作者按游览的顺序,以万寿山为中心,描写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几外景物的特点。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作者按游览的顺序,以万寿山为中心,描写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几外景物的特点。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学习了《颐和园》移步换景的写法,课后同学们记一次游览活动。注意按一定顺序描写,抓住特点描写。
《颐和园》教案篇十五
【教学内容】
这篇讲读课文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首先弄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文中所写的几个景色的方位。然后,着重理解几个主要景色的特点,抓住最能表现特点的重点词句,展开想象,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学习目标】
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和爱美情趣的陶冶。
2、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
3、学会本课新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和爱美情趣的陶冶。
2、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课件,你想说什么呢?
二、学生自学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解决生字词。
3、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4、小组代表汇报,集体纠正问题。
5、自己读课文,要求正确。
6、两人一组互相检查,要求正确流利。
三、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1、轻声读课文思考。
2、小组讨论。
3、代表发言,阐明理由:
第一部分:(1)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第二部分:(2~5)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部分:(6)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