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寺飞泉亭记教案(优质17篇)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化地组织教学内容,保证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教案的编写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阅读教案范文,教师可以对教学过程有更清晰的规划和把控。
峡江寺飞泉亭记教案篇一
译文。
原文。
我近年俩观看瀑布很多次,到峡江寺心里很难舍弃它,就是飞泉亭造成的。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凡是人之常情,眼睛觉得悦目,而身体觉得不舒服,势必不能长久地停留。天台山的瀑布,距离寺庙有一百步左右;雁宕山的瀑布旁没有寺庙;其他的如庐山(的瀑布),如罗浮山(的瀑布),如浙江青田县石门山(的瀑布),瀑布不是不奇特,可是游览者都在日中暴晒,蹲坐在危崖之上,不能悠闲得观看,就好象路上认识的朋友,虽然(在一起)很快乐(但也)容易分别。
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
只有广东东部的峡山,高不过一里多的(距离),但石砌的台阶曲折而上,古松张开树盖遮蔽,(即使)火热的太阳也不觉得晒。经过石桥,有三棵奇特的树,凡是树都是根合在一起而枝叶分叉,惟独这三棵树根部分开而枝叶汇合在一起,真是奇怪了!
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蹬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走过的一半路,飞泻的瀑布像大雷似的轰鸣,从空中一泻而下。瀑布旁有见屋子,就是飞泉亭。长宽有一丈多(的距离),八扇窗户明亮干净。关上窗户瀑布声响可以听得见,打开窗户瀑布就看到了。人们(在亭中)可以坐,可以躺卧,可以伸开两腿坐着,可以仰面朝天躺着,可以放笔墨纸砚,可以煮好茶放在亭中饮用。以人的安逸,对待水的劳碌,把瀑布去在放在案几席上玩弄。当年建造这个亭子的人大概是个仙人吧!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余,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砚,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澄波法师擅长下棋,我让学生霞裳和他对弈,于是流水声,棋子声,松涛声,鸟鸣声,参差交错一起响起。不一会儿,又有拐杖拄地的声音从山中传来,这是怀远老法师,抱着一尺来长的诗集,来求我作续。于是吟诗的声音,又再次响亮地响起。自然的声音和人的声音,融合在了一起。没想到观赏瀑布而享受到的乐趣,竟到了这种境界!飞泉亭的功劳可真是大了。
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其对枰,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曾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只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坐的时间长了,太阳下山了,(我也)不得已下山去了。歇宿在带玉堂,(带玉堂)正好面对着南山。云雾中树木郁郁葱葱,(南山与带玉堂)中间隔着北江,(江上)航船来来往往,奇怪的是没有一个人愿意把船停泊靠岸来这个寺庙之中。僧人们告诉我说:“峡江寺俗称飞来寺。”我笑着说:“寺庙怎么能飞!只有哪一天我的灵魂梦境,也许会飞来吧。”僧人们说:“没有凭证就不能使人相信。您(既然)喜爱这座寺,为什么不把他记载下来呢?”我说:“好吧。”已经写完了几行,一份用以自己保存,一份用以交给僧人们。
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由提供。
峡江寺飞泉亭记教案篇二
1.知识目标:积累文学常识,整理常见实词和虚词的特殊用法,语文教案-峡江寺飞泉亭记。
2.能力目标:练习诵读,读出文章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机理和情趣;学会映衬的写作手法;学习明白晓畅的语言特点。
3.情感目标:学会与自然相生相处,并能从自然中发现闲趣、理趣、雅趣。
本文高度称赞峡江寺飞泉亭便于观赏瀑布,别有情趣,表达了作者的热爱之情。
全文共6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自己对峡江寺飞泉亭的赞誉之情。
第二部分(第2~5段)具体描绘峡江寺飞泉亭的景色,表现出闲适、惬意之情。
第三部分(第6段)记叙为飞泉亭作记的缘由。
1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本文以记叙、描写为主,中间三段多为描写,结尾一段多为记叙,开头两段以议论引出,每段结尾多是抒情的句子。
2.对比映衬。如第二段写了天台、雁宕、匡庐、罗浮、石门等瀑布。这些瀑布虽然奇特,但是,游人“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为下文写飞泉亭观瀑布作反面衬托。第三段主要写峡山的环境。山不高,“不过里许”;登山的路弯弯曲曲,有石头台阶,路边的古松张开树盖遮蔽,太阳一点也晒不着;过了石桥,有三棵奇树。这峡山的特点是不高、不热、很奇特。描写这些景色为写飞泉亭作正面衬托。第四段写飞泉亭,先交代它的位置,“瀑旁”;再写它的面积和窗户,面积“纵横丈余”,“八窗明净”。主要写的是游人在亭中的感受:关窗可以听到飞瀑雷鸣般的声音,开窗可以触摸到瀑布飞溅的水花;游人可坐可躺,可抒写文章,可品着香茶尽情观赏好似九天银河的飞瀑,如入仙境一般。和第二段所写的观其他瀑布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
3.语句多变,长短结合,骈散相杂,表现力强。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不用典故。有很多词语和现代汉语的用法完全相同。
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情趣。例如“纵横丈余,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中,“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一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关上窗户,瀑布似乎还不忍离去,萦绕耳际;打开窗户,瀑布不请自来,读者甚至可以想象她那欢快跳跃的形象。这一“闭”一“开”,侧耳可闻,伸手可触,比起“遥看瀑布挂前川”更能调动观者的感官享受。由此作者的情趣可见一斑。
本文语言通俗易懂,富于情趣,句式和表达方式多变,适合诵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反复地读,在多读中体会上面的这些特点,从而向现代文的写作延伸,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峡江寺飞泉亭记》。
教学设计示例
《峡江寺飞泉景记》教学设计示例一
设计思想:通过文言文的写作方法来指导现代文写作,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这也是对文言文教学程式的突破。以往,往往是教授现代文,然后让学生摹写。其实,古文中有很多的写作瑰宝可以挖掘。本文中第二段的映衬的写法,就被很多现代文学的大家们所采用过。另外,我们在教授文言文时,还忽视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对作者人生取向的研究。这些古代大家们之所以文传千古,关键在于他们对待人生的态度。本文的作者能从自然中发现闲趣、理趣、雅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有与自然相生相处的人生态度。当代的学生,在这一点上,还需要补上很重要的一课。
课时安排:本文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正音正字。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四、释疑解难,疏通文意。
五、从表方式和句式特点入手,指导诵读。
六、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闲趣、理趣、雅趣。
七、布置一篇游记小品的写作,要求在字里行间能体现闲趣、理趣、雅趣这三种情趣中的任意一种。
《峡江寺飞泉亭记》教学设计示例二
重难点分析
重点:通过文意,准确翻译,借助工具书以及书后注释、并同学之间讨论解决本文重点。
难点:体会本文率真自然,清新淡雅的艺术风格,通过具体词句的分析理解,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解决这一难点。
教学过程
(-)明确目标
1.疏通文意,准确翻译课文,解决书后练习。
2.掌握课文明白晓畅的语言特点,品评作者清新淡雅的'艺术风格。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整体感知
峡江寺,在广东清远县峡山上,山上有飞瀑,而寺中飞泉亭就是便于瀑布而受清代著名
诗人袁枚称赞的。今天我们一同感受在亭中于“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吟咏之声”中观瀑的情趣。
(三)教学过程
首先介绍作者袁枚让学生初步了解袁枚的作品风格。
按着教师范读课文,注意正音,正字。
再者学生跟读课文,掌握句读。
下面借助工具书,学生边读边译,教师点拨重点词句。
接下来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讨论。
1.本文所写的内容。
2.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本章结构上的特点。
4.本文语言风格,举例说明。
归纳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
写,表现了对飞泉亭的赞赏,让人们既领略到优美的风光也体会了作者率真自然的情感。
2.作品表现了作者对飞泉亭的称赞,对亭中所见美景的赞美之情。
3.课文开头设计悬念,“至峡江寺意难决舍”接着列举“天台之瀑”“雁客瀑”“匡庐”“岁浮”“青田之石门”等。“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为下文写峡山美景、奇景,以及飞泉亭中观赏瀑布“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吟咏之声”“参错并奏”别有情趣,作衬托、铺垫,更突出飞泉亭之功,解决开头所说悬念“意难决舍”皆因“亭功之大”赞美之情溢于字里行间,结尾再抒眷恋之情“惟他日系之魂梦”。最后交代作记缘由。
4.水文语言明白晓畅。(课后练习三)
(四)总结、扩展
作者在这篇短小的文章中,虽写景不多但言虽简而意境顿出,抒情笔墨更少,但情感率
真自然,环境之优美,观者之欢愉,全都写出来了,文笔更是清隽流畅、朴实淡雅。
(五)布置作业
1.书后练习一、练习二
2.文中找出4-8个难评且重点实词翻译。
3.从文中找出
峡江寺飞泉亭记教案篇三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面步;雁宕瀑旁无寺;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台倾盖交,虽欢易别。
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磴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合枝奇已!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余,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砚,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翻译】:
我近年来观看瀑布很多次,到峡江寺心里很难舍弃它,就是飞泉亭导致的。
凡是人之常情,眼睛觉得悦目,而身体觉得不舒服,势必不能长久地停留。天台山的瀑布,距离寺庙有一百步左右;雁宕山的瀑布旁没有寺庙;其他的如庐山(的瀑布),如罗浮山(的瀑布),如浙江青田县石门山(的瀑布),瀑布不是不奇特,可是游览者都在日中暴晒,蹲坐在危崖之上,不能悠闲得观看,就好象路上认识的朋友,虽然(在一起)很快乐(但也)容易分别。
只有广东东部的峡山,高不过一里多的(距离),但石砌的台阶曲折而上,古松张开树盖遮蔽,(即使)火热的太阳也不觉得晒。经过石桥,有三棵奇特的树,凡是树都是根合在一起而枝叶分叉,惟独这三棵树根部分开而枝叶汇合在一起,真是奇怪了!
登山走过的一半路,飞泻的瀑布像大雷似的轰鸣,从空中一泻而下。瀑布旁有见屋子,就是飞泉亭。长宽有一丈多(的距离),八扇窗户明亮干净。关上窗户瀑布声响可以听得见,打开窗户瀑布就看到了。人们(在亭中)可以坐,可以躺卧,可以伸开两腿坐着,可以仰面朝天躺着,可以放笔墨纸砚,可以煮好茶放在亭中饮用。以人的安逸,对待水的劳碌,把瀑布去在放在案几席上玩弄。当年建造这个亭子的人大概是个仙人吧!
澄波法师擅长下棋,我让学生霞裳和他对弈,于是流水声,棋子声,松涛声,鸟鸣声,参差交错一起响起。不一会儿,又有拐杖拄地的声音从山中传来,这是怀远老法师,抱着一尺来长的诗集,来求我作续。于是吟诗的.声音,又再次响亮地响起。自然的声音和人的声音,融合在了一起。没想到观赏瀑布而享受到的乐趣,竟到了这种境界!飞泉亭的功劳可真是大了。
坐的时间长了,太阳下山了,(我也)不得已下山去了。歇宿在带玉堂,(带玉堂)正好面对着南山。云雾中树木郁郁葱葱,(南山与带玉堂)中间隔着北江,(江上)航船来来往往,奇怪的是没有一个人愿意把船停泊靠岸来这个寺庙之中。僧人们告诉我说:“峡江寺俗称飞来寺。”我笑着说:“寺庙怎么能飞!只有哪一天我的灵魂梦境,也许会飞来吧。”僧人们说:“没有凭证就不能使人相信。您(既然)喜爱这座寺,为什么不把他记载下来呢?”我说:“好吧。”已经写完了几行,一份用以自己保存,一份用以交给僧人们。
峡江寺飞泉亭记教案篇四
3.体会本文率真自然,清新淡雅的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 :见教学目的3。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作者,疏通文意。
一、 导入 新课。
二、 简介作者。
三、 疏通全文。
1、 将课文注释中的拼音写在书上相应的字上。
2、 生齐读课文,师指名朗读节奏。
3、 结合课文注解疏通文意,注意以下词句。
则飞泉一亭为之也:那是飞泉一亭造成的啊!
凡人之情:凡:大凡。情:事情。
势不能久留:势:势必。
他若匡庐:他:其他。若:像。
而游者皆暴日中:暴;通“曝”,晒。
虽欢易别;虽然欢欣,却易分别。
而磴级迂回:而:可是。
飞瀑雷震:雷震:震响如雷。
八窗明净:八窗:八面窗子。
闭窗瀑闻:瀑闻:能听到瀑布声。
以人之逸,待水之劳;以人的安逸,等待瀑布的辛劳。
顷之:过了一会儿。
又复大作:又更大起来。
唯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只是他日我的魂梦,也许会飞来罢。
四、 完成课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1。进一步理解课文。
2.比较本文与二十二课的异同。
教学过程 :
一. 复习旧课。
(略)。
二. 思考以下问题。
1. 作者已经观赏过许多瀑布了,是什么使他留恋峡江寺舍不得离去?
2. 第二段中提到了几处别处的瀑布?为什么要写别处的瀑布?
明确:五处。用别地观瀑的艰难对比衬托峡江寺飞泉亭观瀑的舒适欢娱。
3. 第三段写登山经过“奇”在哪里?
4. 在第四段写飞泉亭观瀑中,你最喜欢哪一句?简要说明。
5. 第五段进一步从什么方面描写飞泉亭观瀑的乐趣?
6. 第六段主要写什么?
明确:写下山夜宿,并交代写此文的缘由。
7. 本文写景有什么特点?
三. 比较本文与二十二课的异同。
明确:相同:情景交融的写法。
语言风格:22课流畅婉转,抑扬错落。本文率真自然,清新淡雅。
作者情趣:22课悠闲自得,淡淡的孤独与怅惘。本文自由自在,随心所欲。
四. 完成练习。
附主体板书。
其他瀑布 游者 不得从容 虽欢易别。
反衬。
峡江寺:意难决舍————有亭飞泉 游者 以逸待劳 观瀑之娱。
对枰吟咏 一至于斯--------魂梦飞来。
正衬。
鼎足三树 根分枝合 奇已。
峡江寺飞泉亭记教案篇五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
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磴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研,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译文。
我近年来观看瀑布很多次,到峡江寺心里很难舍弃它,就是飞泉亭造成的。
凡是人之常情,眼睛觉得悦目,而身体觉得不舒服,势必不能长久地停留。天台山的瀑布,距离寺庙有一百步左右;雁宕山的瀑布旁没有寺庙;其他的如庐山(的瀑布),如罗浮山(的瀑布),如浙江青田县石门山(的瀑布),瀑布不是不奇特,可是游览者都在日中暴晒,蹲坐在危崖之上,不能悠闲地观看,就好像路上认识的朋友,虽然(在一起)很快乐(但也)容易分别。
只有广东东部的峡山,高不过一里多的'(距离),但石砌的台阶曲折而上,古松张开树盖遮蔽,(即使)火热的太阳也不觉得晒。经过石桥,有三棵奇特的树,(它们的根)像一座鼎的三条腿一样分别立着,到了半空中三棵树忽然就长在了一起。凡是树都是根合在一起而枝叶分叉,惟独这三棵树根部分开而枝叶汇合在一起,真是奇怪了!
登山走过的一半路,飞泻的瀑布像打雷似的轰鸣,从空中一泻而下。瀑布旁有间屋子,就是飞泉亭。长宽有一丈多(的距离),八扇窗户明亮干净。关上窗户瀑布声响可以听得见,打开窗户瀑布就看到了。人们(在亭中)可以坐,可以躺卧,可以伸开两腿坐着,可以仰面朝天躺着,可以放笔墨纸砚,可以煮好茶放在亭中饮用。以人的安逸,对待水的劳碌,把瀑布取来放在桌案几席上玩弄。当年建造这个亭子的人大概是个仙人吧!
澄波法师擅长下棋,我让学生霞裳和他对弈,于是流水声,棋子声,松涛声,鸟鸣声,参差交错一起响起。不一会儿,又有拐杖拄地的声音从山中传来,这是怀远老法师,抱着一尺来厚的诗集,来求我作序。于是吟诗的声音,又再次响亮地响起。自然的声音和人的声音,融合在了一起。没想到观赏瀑布而享受到的乐趣,竟到了这种境界!飞泉亭的功劳可真是大了。
坐的时间长了,太阳下山了,(我也)不得不下山去了。在带玉堂宿歇,(带玉堂)正好面对着南山。云雾中树木郁郁葱葱,(南山与带玉堂)中间隔着北江,(江上)航船来来往往,奇怪的是没有一个人愿意把船停泊靠岸来这个寺庙之中。僧人们告诉我说:“峡江寺俗称飞来寺。”我笑着说:“寺庙怎么能飞!只有哪一天我的灵魂梦境,也许会飞来吧。”僧人们说:“没有凭证就不能使人相信。您(既然)喜爱这座寺,为什么不把他记载下来呢?”我说:“好吧。”已经写完了几行,一份用以自己保存,一份用以交给僧人们。
简析。
文章作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时袁枚往广东肇庆探望弟弟袁树,途经峡江寺。
峡江寺在广东清远县城北中宿峡后峡山上,建于南朝梁武帝时,初名正德寺。又传轩辕黄帝二庶子太禺与仲阳化为神人,将安徽舒城上元延祚寺在一个风雨之夜飞携此处,故又名飞来寺。寺后有飞泉亭。亭临水崖,疏槛面江,众木蓊郁,游人稀少。
游记最忌平均用笔,拉杂而书,犹如流水帐、日程表、好的游记善于发掘景色独特之处,从主观上去认识与适应客观世界,使读者相会于心。峡山飞泉,正如袁枚文中所说,没有什么奇特,难与天台、雁荡瀑布比肩。但袁枚通过自己的感受,从“游趣”出发,挖掘平淡中的奇异,舍瀑布而记亭,逐一展示亭的好处:先写亭能遮阴,得从客观瀑;接写亭的环境,以景物衬托亭的幽雅;再写亭子本身,“闭窗瀑闻,开窗瀑至”,可自由自在地在亭内休憩赏玩,从而又引出在亭内下棋、吟诗之悠闲容与。这样,全文通灵活透,完美地把风景的秀丽与游人的心理结合消融在一起。宣扬了以逸待劳,以旁观的态度欣赏风云变幻,而又愿把自己与天地同化的思想,有丰富的哲理。
峡江寺飞泉亭记教案篇六
通过文言文的写作方法来指导现代文写作,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这也是对文言文教学程式的突破。以往,往往是教授现代文,然后让学生摹写。其实,古文中有很多的写作瑰宝可以挖掘。本文中第二段的映衬的写法,就被很多现代文学的大家们所采用过。另外,我们在教授文言文时,还忽视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对作者人生取向的研究。这些古代大家们之所以文传千古,关键在于他们对待人生的态度。本文的作者能从自然中发现闲趣、理趣、雅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有与自然相生相处的人生态度。当代的学生,在这一点上,还需要补上很重要的一课。
本文安排1课时。
一、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正音正字。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四、释疑解难,疏通文意。
五、从表方式和句式特点入手,指导诵读。
六、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闲趣、理趣、雅趣。
七、布置一篇游记小品的写作,要求在字里行间能体现闲趣、理趣、雅趣这三种情趣中的任意一种。
峡江寺飞泉亭记教案篇七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蹬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
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余,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砚,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
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其对枰,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曾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只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峡江寺飞泉亭记教案篇八
原文阅读: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
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蹬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余,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砚,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其对枰,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曾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只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翻译译文或注释:
我近年俩观看瀑布很多次,到峡江寺心里很难舍弃它,就是飞泉亭造成的。
凡是人之常情,眼睛觉得悦目,而身体觉得不舒服,势必不能长久地停留。天台山的瀑布,距离寺庙有一百步左右;雁宕山的瀑布旁没有寺庙;其他的如庐山(的瀑布),如罗浮山(的瀑布),如浙江青田县石门山(的瀑布),瀑布不是不奇特,可是游览者都在日中暴晒,蹲坐在危崖之上,不能悠闲得观看,就好象路上认识的朋友,虽然(在一起)很快乐(但也)容易分别。
只有广东东部的峡山,高不过一里多的(距离),但石砌的台阶曲折而上,古松张开树盖遮蔽,(即使)火热的.太阳也不觉得晒。经过石桥,有三棵奇特的树,凡是树都是根合在一起而枝叶分叉,惟独这三棵树根部分开而枝叶汇合在一起,真是奇怪了!
登山走过的一半路,飞泻的瀑布像大雷似的轰鸣,从空中一泻而下。瀑布旁有见屋子,就是飞泉亭。长宽有一丈多(的距离),八扇窗户明亮干净。关上窗户瀑布声响可以听得见,打开窗户瀑布就看到了。人们(在亭中)可以坐,可以躺卧,可以伸开两腿坐着,可以仰面朝天躺着,可以放笔墨纸砚,可以煮好茶放在亭中饮用。以人的安逸,对待水的劳碌,把瀑布去在放在案几席上玩弄。当年建造这个亭子的人大概是个仙人吧!
峡江寺飞泉亭记教案篇九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重要的文学文史常识。
2.掌握重要的文言词、句、熟练、准确流畅地诵读文言散文。3.体会课文率真自然,清新淡雅的艺术风格。
(=)能力训练点。
1.学会抓重点词句分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方法。
2.能准确默读优美的古山水游记散文。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学习这篇优美的散文,加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通过了解袁枚的文学主张,我们做人处事也应有自己的主见,不人云亦云。
(四)美育渗透点。
1.体会祖国山河之美,进而陶冶情操。
2.通过作者清新淡雅的文风品味古散文文笔之美。
二、学法指导自学为主,教师稍作点拨,以读带动课文的学习。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通过文意,准确翻译,借助工具书以及书后注释,并同学之间讨论解决本文重点。
2.难点体会本文率真自然,清新淡雅的艺术风格,通过具体词句的分析理解,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解决这一难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准备介绍清远县峡山的录像或图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学生借助工具书,阅读翻译全文,反复诵读至背诵。
2.教师适当点拨重点词句以及难译词句。3.通过图片或录像展示文中所学之景,让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情感。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疏通文意,准确翻译课文,解决书后练习。
2.掌握课文明白晓畅的语言特点,品评作者清新淡雅的艺术风格。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整体感知峡江寺,在广东清远县峡山上,山上有飞瀑,而寺中飞泉亭就是便于瀑布而受清代著名诗人袁枚称赞的。今天我们一同感受在亭中于“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吟咏之声”中观瀑的情趣。
(三)教学过程.。
首先介绍作者袁枚让学生初步了解袁枚的'作品风格。
按着教师范读课文,注意正音,正字。
再者学生跟读课文,掌握句读。
下面借助工具书,学生边读边译,教师点拨重点词句。
接下来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讨论。
1.本文所写的内容。
2.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本章结构上的特点。
4.本文语言风格,举例说明。
归纳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
1.作者通过在峡江寺飞泉亭观赏美景时“目悦”‘‘体适”以及无限乐景与娱乐事融合抒写.表现了对飞泉亭的赞赏,让人们既领略到优美的风光也体会了作者率真自然的情感。
2.作品表现了作者对飞泉亭的称赞,对亭中所见美景的赞美之情。
3.课文开头设计悬念,“至峡江寺意难决舍”接着列举“天台之瀑”“雁客瀑”“匡庐”“罗浮“‘青田之石门”等。“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为下文写峡山美景、奇景,以及飞泉亭中观赏瀑布“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吟咏之声”“参错并奏”别有情趣,作衬托、铺垫,更突出飞泉亭之功,解决开头所说悬念“意难决舍”皆因“亭功之大”赞美之情溢于字里行间,结尾再抒眷恋之情“‘惟他日系之魂梦”。最后交代作记缘由。
4.本文语言明白晓畅。(课后练习三)。
(四).总结、扩晨。
作者在这篇短小的文章中,虽写景不多但言虽简而意境顿出,抒情笔墨更少,但情感率真自然,环境之优美,观者之欢愉,全都写出来了。文笔更是清隽流畅、朴实淡雅。
(五)布置作业。
1.书后练习一、练习二。
2.文中找出4~8个难评且重点实词翻译。
3.从文中找出5―8句重点语句,翻译。
4.背诵3、4、5节。
(六)板书设计。
意难决舍:天台雁客等―目悦体不适。
峡山。
亭中。
赏景---目悦(奇己)不能久留。
观瀑---体适对比亭功之大。
观奕―乐景,乐事融合不得已下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峡江寺飞泉亭记教案篇十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重要的文学文史常识。
2.掌握重要的文言词、句、熟练、准确流畅地诵读文言散文。3.体会课文率真自然,清新淡雅的艺术风格。
(=)能力训练点。
1.学会抓重点词句分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方法。
2.能准确默读优美的古山水游记散文。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学习这篇优美的散文,加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通过了解袁枚的文学主张,我们做人处事也应有自己的主见,不人云亦云。
(四)美育渗透点。
1.体会祖国山河之美,进而陶冶情操。
2.通过作者清新淡雅的文风品味古散文文笔之美。
二、学法指导自学为主,教师稍作点拨,以读带动课文的学习。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通过文意,准确翻译,借助工具书以及书后注释,并同学之间讨论解决本文重点。
2.难点体会本文率真自然,清新淡雅的艺术风格,通过具体词句的分析理解,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解决这一难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准备介绍清远县峡山的录像或图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学生借助工具书,阅读翻译全文,反复诵读至背诵。
2.教师适当点拨重点词句以及难译词句。3.通过图片或录像展示文中所学之景,让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情感。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疏通文意,准确翻译课文,解决书后练习。
2.掌握课文明白晓畅的语言特点,品评作者清新淡雅的艺术风格。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整体感知峡江寺,在广东清远县峡山上,山上有飞瀑,而寺中飞泉亭就是便于瀑布而受清代著名诗人袁枚称赞的。今天我们一同感受在亭中于“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吟咏之声”中观瀑的情趣。
(三)教学过程.。
首先介绍作者袁枚让学生初步了解袁枚的'作品风格。
按着教师范读课文,注意正音,正字。
再者学生跟读课文,掌握句读。
下面借助工具书,学生边读边译,教师点拨重点词句。
接下来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讨论。
1.本文所写的内容。
2.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本章结构上的特点。
4.本文语言风格,举例说明。
归纳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
1.作者通过在峡江寺飞泉亭观赏美景时“目悦”‘‘体适”以及无限乐景与娱乐事融合抒写.表现了对飞泉亭的赞赏,让人们既领略到优美的风光也体会了作者率真自然的情感。
2.作品表现了作者对飞泉亭的称赞,对亭中所见美景的赞美之情。
3.课文开头设计悬念,“至峡江寺意难决舍”接着列举“天台之瀑”“雁客瀑”“匡庐”“罗浮“‘青田之石门”等。“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为下文写峡山美景、奇景,以及飞泉亭中观赏瀑布“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吟咏之声”“参错并奏”别有情趣,作衬托、铺垫,更突出飞泉亭之功,解决开头所说悬念“意难决舍”皆因“亭功之大”赞美之情溢于字里行间,结尾再抒眷恋之情“‘惟他日系之魂梦”。最后交代作记缘由。
4.本文语言明白晓畅。(课后练习三)。
(四).总结、扩晨。
作者在这篇短小的文章中,虽写景不多但言虽简而意境顿出,抒情笔墨更少,但情感率真自然,环境之优美,观者之欢愉,全都写出来了。文笔更是清隽流畅、朴实淡雅。
(五)布置作业。
1.书后练习一、练习二。
2.文中找出4~8个难评且重点实词翻译。
3.从文中找出5―8句重点语句,翻译。
4.背诵3、4、5节。
(六)板书设计。
意难决舍:天台雁客等―目悦体不适。
峡山。
亭中。
赏景---目悦(奇己)不能久留。
观瀑---体适对比亭功之大。
观奕―乐景,乐事融合不得已下山。
峡江寺飞泉亭记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的:
1。继续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学会抓重点词句分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方法。
3.体会本文率真自然,清新淡雅的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见教学目的3。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作者,疏通文意。
一、导入新课。
峡江寺,在广东清远县峡山上,山上有飞瀑,而寺中飞泉亭就是便于观瀑而受清代著名诗人袁枚称赞的。今天我们一同感受在亭中于“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吟咏之声”中观瀑的情趣。
二、简介作者。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名)清代人(时)浙江钱塘人(地)清代诗人,评论家。他继承了明代“公安三袁”的文学思想,主张诗文创作不要抄袭古人,贵在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评)代表作《小仓山房诗文集》(作)。
三、疏通全文。
1、将课文注释中的拼音写在书上相应的`字上。
2、生齐读课文,师指名朗读节奏。
3、结合课文注解疏通文意,注意以下词句。
则飞泉一亭为之也:那是飞泉一亭造成的啊!
凡人之情:凡:大凡。情:事情。
势不能久留:势:势必。
他若匡庐:他:其他。若:像。
而游者皆暴日中:暴;通“曝”,晒。
虽欢易别;虽然欢欣,却易分别。
而磴级迂回:而:可是。
飞瀑雷震:雷震:震响如雷。
八窗明净:八窗:八面窗子。
闭窗瀑闻:瀑闻:能听到瀑布声。
以人之逸,待水之劳;以人的安逸,等待瀑布的辛劳。
顷之:过了一会儿。
又复大作:又更大起来。
唯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只是他日我的魂梦,也许会飞来罢。
四、完成课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1。进一步理解课文。
2.比较本文与二十二课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略)。
二.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已经观赏过许多瀑布了,是什么使他留恋峡江寺舍不得离去?
明确:因为有飞泉一亭。
2.第二段中提到了几处别处的瀑布?为什么要写别处的瀑布?
明确:五处。用别地观瀑的艰难对比衬托峡江寺飞泉亭观瀑的舒适欢娱。
3.第三段写登山经过“奇”在哪里?
明确:“奇”在“磴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有三奇树。”“根分而枝合。”
4.在第四段写飞泉亭观瀑中,你最喜欢哪一句?简要说明。
5.第五段进一步从什么方面描写飞泉亭观瀑的乐趣?
明确:从听觉写“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吟咏之声”,“天籁人籁,合同而化”。
6.第六段主要写什么?
明确:写下山夜宿,并交此文的缘由。
7.本文写景有什么特点?
明确:多用白描手法,无生动的比喻,无形容词的堆砌,清新自然,抒情直抒胸臆,率真质朴。如述家常,然于平淡之中足见情趣。
三.比较本文与二十二课的异同。
明确:相同:情景交融的写法。
不同:内容:22课偏重于借景写怀,抒发身世之慨。本文偏重于表现自然之美和个人情趣。
语言风格:22课流畅婉转,抑扬错落。本文率真自然,清新淡雅。
作者情趣:22课悠闲自得,淡淡的孤独与怅惘。本文自由自在,随心所欲。
四.完成练习。
附主体板书。
其他瀑布游者不得从容虽欢易别。
反衬。
峡江寺:意难决舍――――有亭飞泉游者以逸待劳观瀑之娱。
对枰吟咏一至于斯--------魂梦飞来。
正衬。
鼎足三树根分枝合奇已。
峡江寺飞泉亭记教案篇十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文学常识,整理常见实词和虚词的特殊用法。
2、能力目标:练习诵读,读出文章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机理和情趣;学会映衬的写作手法;学习明白晓畅的语言特点。
3、情感目标:学会与自然相生相处,并能从自然中发现闲趣、理趣、雅趣。
二、教学建议。
(一)思想主题。
本文高度称赞峡江寺飞泉亭便于观赏瀑布,别有情趣,表达了作者的热爱之情。
(二)结构思路。
全文共6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自己对峡江寺飞泉亭的赞誉之情。
第二部分(第2――5段)具体描绘峡江寺飞泉亭的景色,表现出闲适、惬意之情。
第三部分(第6段)记叙为飞泉亭作记的缘由。
三、写作特点。
1、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本文以记叙、描写为主,中间三段多为描写,结尾一段多为记叙,开头两段以议论引出,每段结尾多是抒情的句子。
2、对比映衬。如第二段写了天台、雁宕、匡庐、罗浮、石门等瀑布。这些瀑布虽然奇特,但是,游人“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为下文写飞泉亭观瀑布作反面衬托。第三段主要写峡山的环境。山不高,“不过里许”;登山的路弯弯曲曲,有石头台阶,路边的古松张开树盖遮蔽,太阳一点也晒不着;过了石桥,有三棵奇树。这峡山的特点是不高、不热、很奇特。描写这些景色为写飞泉亭作正面衬托。第四段写飞泉亭,先交代它的位置,“瀑旁”;再写它的面积和窗户,面积“纵横丈余”,“八窗明净”。主要写的是游人在亭中的'感受:关窗可以听到飞瀑雷鸣般的声音,开窗可以触摸到瀑布飞溅的水花;游人可坐可躺,可抒写文章,可品着香茶尽情观赏好似九天银河的飞瀑,如入仙境一般。和第二段所写的观其他瀑布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
3、语句多变,长短结合,骈散相杂,表现力强。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不用典故。有很多词语和现代汉语的用法完全相同。
四、文中流露出来的情趣。
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情趣。例如“纵横丈余,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中,“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一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关上窗户,瀑布似乎还不忍离去,萦绕耳际;打开窗户,瀑布不请自来,读者甚至可以想象她那欢快跳跃的形象。这一“闭”一“开”,侧耳可闻,伸手可触,比起“遥看瀑布挂前川”更能调动观者的感官享受。由此作者的情趣可见一斑。
五、诵读教学建议。
本文语言通俗易懂,富于情趣,句式和表达方式多变,适合诵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反复地读,在多读中体会上面的这些特点,从而向现代文的写作延伸。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峡江寺飞泉亭记教案篇十三
1.知识目标:积累文学常识,整理常见实词和虚词的特殊用法。
2.能力目标:练习诵读,读出文章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机理和情趣;学会映衬的.写作手法;学习明白晓畅的语言特点。
3.情感目标:学会与自然相生相处,并能从自然中发现闲趣、理趣、雅趣。
教学建议。
一、思想主题。
本文高度称赞峡江寺飞泉亭便于观赏瀑布,别有情趣,表达了作者的热爱之情。
二、结构思路。
全文共6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自己对峡江寺飞泉亭的赞誉之情。
第二部分(第2~5段)具体描绘峡江寺飞泉亭的景色,表现出闲适、惬意之情。
第三部分(第6段)记叙为飞泉亭作记的缘由。
三、.写作特点。
1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本文以记叙、描写为主,中间三段多为描写,结尾一段多为记叙,开头两段以议论引出,每段结尾多是抒情的句子。
2.对比映衬。如第二段写了天台、雁宕、匡庐、罗浮、石门等瀑布。这些瀑布虽然奇特,但是,游人“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为下文写飞泉亭观瀑布作反面衬托。第三段主要写峡山的环境。山不高,“不过里许”;登山的路弯弯曲曲,有石头台阶,路边的古松张开树盖遮蔽,太阳一点也晒不着;过了石桥,有三棵奇树。这峡山的特点是不高、不热、很奇特。描写这些景色为写飞泉亭作正面衬托。第四段写飞泉亭,先交代它的位置,“瀑旁”;再写它的面积和窗户,面积“纵横丈余”,“八窗明净”。主要写的是游人在亭中的感受:关窗可以听到飞瀑雷鸣般的声音,开窗可以触摸到瀑布飞溅的水花;游人可坐可躺,可抒写文章,可品着香茶尽情观赏好似九天银河的飞瀑,如入仙境一般。和第二段所写的观其他瀑布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
3.语句多变,长短结合,骈散相杂,表现力强。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不用典故。有很多词语和现代汉语的用法完全相同。
四、文中流露出来的情趣。
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情趣。例如“纵横丈余,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中,“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一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关上窗户,瀑布似乎还不忍离去,萦绕耳际;打开窗户,瀑布不请自来,读者甚至可以想象她那欢快跳跃的形象。这一“闭”一“开”,侧耳可闻,伸手可触,比起“遥看瀑布挂前川”更能调动观者的感官享受。由此作者的情趣可见一斑。
五、诵读教学建议。
本文语言通俗易懂,富于情趣,句式和表达方式多变,适合诵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反复地读,在多读中体会上面的这些特点,从而向现代文的.写作延伸。
教学设计示例。
设计思想:通过文言文的.写作方法来指导现代文.写作,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这也是对文言文教学程式的突破。以往,往往是教授现代文,然后让学生摹写。其实,古文中有很多的.写作瑰宝可以挖掘。本文中第二段的映衬的写法,就被很多现代文学的大家们所采用过。另外,我们在教授文言文时,还忽视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对作者人生取向的研究。这些古代大家们之所以文传千古,关键在于他们对待人生的态度。本文的作者能从自然中发现闲趣、理趣、雅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有与自然相生相处的人生态度。当代的学生,在这一点上,还需要补上很重要的一课。
课时安排:本文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正音正字。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四、释疑解难,疏通文意。
五、从表方式和句式特点入手,指导诵读。
六、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闲趣、理趣、雅趣。
七、布置一篇游记小品的.写作,要求在字里行间能体现闲趣、理趣、雅趣这三种情趣中的任意一种。
峡江寺飞泉亭记教案篇十四
我近年俩观看瀑布很多次,到峡江寺心里很难舍弃它,就是飞泉亭造成的。
凡是人之常情,眼睛觉得悦目,而身体觉得不舒服,势必不能长久地停留。天台山的瀑布,距离寺庙有一百步左右;雁宕山的瀑布旁没有寺庙;其他的如庐山(的瀑布),如罗浮山(的瀑布),如浙江青田县石门山(的瀑布),瀑布不是不奇特,可是游览者都在日中暴晒,蹲坐在危崖之上,不能悠闲得观看,就好象路上认识的朋友,虽然(在一起)很快乐(但也)容易分别。
只有广东东部的峡山,高不过一里多的(距离),但石砌的台阶曲折而上,古松张开树盖遮蔽,(即使)火热的太阳也不觉得晒。经过石桥,有三棵奇特的树,凡是树都是根合在一起而枝叶分叉,惟独这三棵树根部分开而枝叶汇合在一起,真是奇怪了!
登山走过的一半路,飞泻的瀑布像大雷似的轰鸣,从空中一泻而下。瀑布旁有见屋子,就是飞泉亭。长宽有一丈多(的`距离),八扇窗户明亮干净。关上窗户瀑布声响可以听得见,打开窗户瀑布就看到了。人们(在亭中)可以坐,可以躺卧,可以伸开两腿坐着,可以仰面朝天躺着,可以放笔墨纸砚,可以煮好茶放在亭中饮用。以人的安逸,对待水的劳碌,把瀑布去在放在案几席上玩弄。当年建造这个亭子的人大概是个仙人吧!
澄波法师擅长下棋,我让学生霞裳和他对弈,于是流水声,棋子声,松涛声,鸟鸣声,参差交错一起响起。不一会儿,又有拐杖拄地的声音从山中传来,这是怀远老法师,抱着一尺来长的诗集,来求我作续。于是吟诗的声音,又再次响亮地响起。自然的声音和人的声音,融合在了一起。没想到观赏瀑布而享受到的乐趣,竟到了这种境界!飞泉亭的功劳可真是大了。
坐的时间长了,太阳下山了,(我也)不得已下山去了。歇宿在带玉堂,(带玉堂)正好面对着南山。云雾中树木郁郁葱葱,(南山与带玉堂)中间隔着北江,(江上)航船来来往往,奇怪的是没有一个人愿意把船停泊靠岸来这个寺庙之中。僧人们告诉我说:“峡江寺俗称飞来寺。”我笑着说:“寺庙怎么能飞!只有哪一天我的灵魂梦境,也许会飞来吧。”僧人们说:“没有凭证就不能使人相信。您(既然)喜爱这座寺,为什么不把他记载下来呢?”我说:“好吧。”已经写完了几行,一份用以自己保存,一份用以交给僧人们。
峡江寺飞泉亭记教案篇十五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重要的文学文史常识。
2.掌握重要的文言词、句、熟练、准确流畅地诵读文言散文。3.体会课文率真自然,清新淡雅的艺术风格。
(=)能力训练点。
1.学会抓重点词句分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方法。
2.能准确默读优美的古山水游记散文。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学习这篇优美的散文,加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通过了解袁枚的文学主张,我们做人处事也应有自己的主见,不人云亦云。
(四)美育渗透点。
1.体会祖国山河之美,进而陶冶情操。
2.通过作者清新淡雅的文风品味古散文文笔之美。
二、学法指导自学为主,教师稍作点拨,以读带动课文的学习。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通过文意,准确翻译,借助工具书以及书后注释,并同学之间讨论解决本文重点。
2.难点体会本文率真自然,清新淡雅的艺术风格,通过具体词句的`分析理解,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解决这一难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准备介绍清远县峡山的录像或图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学生借助工具书,阅读翻译全文,反复诵读至背诵。
2.教师适当点拨重点词句以及难译词句。3.通过图片或录像展示文中所学之景,让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情感。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疏通文意,准确翻译课文,解决书后练习。
2.掌握课文明白晓畅的语言特点,品评作者清新淡雅的艺术风格。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整体感知峡江寺,在广东清远县峡山上,山上有飞瀑,而寺中飞泉亭就是便于瀑布而受清代著名诗人袁枚称赞的。今天我们一同感受在亭中于“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吟咏之声”中观瀑的情趣。
(三)教学过程.。
首先介绍作者袁枚让学生初步了解袁枚的作品风格。
按着教师范读课文,注意正音,正。
峡江寺飞泉亭记教案篇十六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蹬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余,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砚,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其对枰,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曾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只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峡江寺飞泉亭记全文翻译:
我近年俩观看瀑布很多次,到峡江寺心里很难舍弃它,就是飞泉亭造成的。凡是人之常情,眼睛觉得悦目,而身体觉得不舒服,势必不能长久地停留。天台山的瀑布,距离寺庙有一百步左右;雁宕山的瀑布旁没有寺庙;其他的如庐山(的瀑布),如罗浮山(的瀑布),如浙江青田县石门山(的瀑布),瀑布不是不奇特,可是游览者都在日中暴晒,蹲坐在危崖之上,不能悠闲得观看,就好象路上认识的朋友,虽然(在一起)很快乐(但也)容易分别。只有广东东部的峡山,高不过一里多的(距离),但石砌的台阶曲折而上,古松张开树盖遮蔽,(即使)火热的太阳也不觉得晒。经过石桥,有三棵奇特的树,凡是树都是根合在一起而枝叶分叉,惟独这三棵树根部分开而枝叶汇合在一起,真是奇怪了!登山走过的一半路,飞泻的瀑布像大雷似的轰鸣,从空中一泻而下。瀑布旁有见屋子,就是飞泉亭。长宽有一丈多(的距离),八扇窗户明亮干净。关上窗户瀑布声响可以听得见,打开窗户瀑布就看到了。人们(在亭中)可以坐,可以躺卧,可以伸开两腿坐着,可以仰面朝天躺着,可以放笔墨纸砚,可以煮好茶放在亭中饮用。以人的安逸,对待水的劳碌,把瀑布去在放在案几席上玩弄。当年建造这个亭子的人大概是个仙人吧!澄波法师擅长下棋,我让学生霞裳和他对弈,于是流水声,棋子声,松涛声,鸟鸣声,参差交错一起响起。不一会儿,又有拐杖拄地的声音从山中传来,这是怀远老法师,抱着一尺来长的诗集,来求我作续。于是吟诗的声音,又再次响亮地响起。自然的声音和人的声音,融合在了一起。没想到观赏瀑布而享受到的乐趣,竟到了这种境界!飞泉亭的功劳可真是大了。坐的时间长了,太阳下山了,(我也)不得已下山去了。歇宿在带玉堂,(带玉堂)正好面对着南山。云雾中树木郁郁葱葱,(南山与带玉堂)中间隔着北江,(江上)航船来来往往,奇怪的是没有一个人愿意把船停泊靠岸来这个寺庙之中。僧人们告诉我说:“峡江寺俗称飞来寺。”我笑着说:“寺庙怎么能飞!只有哪一天我的.灵魂梦境,也许会飞来吧。”僧人们说:“没有凭证就不能使人相信。您(既然)喜爱这座寺,为什么不把他记载下来呢?”我说:“好吧。”已经写完了几行,一份用以自己保存,一份用以交给僧人们。
峡江寺飞泉亭记教案篇十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文学常识,整理常见实词和虚词的特殊用法。
2、能力目标:练习诵读,读出文章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机理和情趣;学会映衬的写作手法;学习明白晓畅的语言特点。
3、情感目标:学会与自然相生相处,并能从自然中发现闲趣、理趣、雅趣。
二、教学建议。
(一)思想主题。
本文高度称赞峡江寺飞泉亭便于观赏瀑布,别有情趣,表达了作者的热爱之情。
(二)结构思路。
全文共6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自己对峡江寺飞泉亭的赞誉之情。
第二部分(第2――5段)具体描绘峡江寺飞泉亭的景色,表现出闲适、惬意之情。
第三部分(第6段)记叙为飞泉亭作记的缘由。
三、写作特点。
1、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本文以记叙、描写为主,中间三段多为描写,结尾一段多为记叙,开头两段以议论引出,每段结尾多是抒情的句子。
2、对比映衬。如第二段写了天台、雁宕、匡庐、罗浮、石门等瀑布。这些瀑布虽然奇特,但是,游人“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为下文写飞泉亭观瀑布作反面衬托。第三段主要写峡山的环境。山不高,“不过里许”;登山的路弯弯曲曲,有石头台阶,路边的古松张开树盖遮蔽,太阳一点也晒不着;过了石桥,有三棵奇树。这峡山的特点是不高、不热、很奇特。描写这些景色为写飞泉亭作正面衬托。第四段写飞泉亭,先交代它的位置,“瀑旁”;再写它的面积和窗户,面积“纵横丈余”,“八窗明净”。主要写的是游人在亭中的'感受:关窗可以听到飞瀑雷鸣般的声音,开窗可以触摸到瀑布飞溅的水花;游人可坐可躺,可抒写文章,可品着香茶尽情观赏好似九天银河的飞瀑,如入仙境一般。和第二段所写的观其他瀑布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
3、语句多变,长短结合,骈散相杂,表现力强。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不用典故。有很多词语和现代汉语的用法完全相同。
四、文中流露出来的情趣。
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情趣。例如“纵横丈余,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中,“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一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关上窗户,瀑布似乎还不忍离去,萦绕耳际;打开窗户,瀑布不请自来,读者甚至可以想象她那欢快跳跃的形象。这一“闭”一“开”,侧耳可闻,伸手可触,比起“遥看瀑布挂前川”更能调动观者的感官享受。由此作者的情趣可见一斑。
五、诵读教学建议。
本文语言通俗易懂,富于情趣,句式和表达方式多变,适合诵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反复地读,在多读中体会上面的这些特点,从而向现代文的写作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