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摘桃子是教案设计(精选16篇)
在教学过程中,教案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教案的编写需要根据不同知识层次和认知水平,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备课和教学,特别整理了一些精选教案范例,供您参考使用。
摘桃子是教案设计篇一
[教材分析]:
1、对教材的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桃子—平均分》是本单元的第一节。教材从“小猴子分桃子”的情境入手,安排了第一个“分一分”即“平均分”的活动,体现了动手操作与概括思考对于认识除法意义的重要性。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分”,并能够进行“平均分”的操作。
4、教学难点:体会理解在平均分的过程中剩余是怎么回事。
5、教学准备:教具:课件、猴子头部图片、糖果、大红枣等。
学具:圆片、三角形等。
[学生分析]:本节内容难度不大,在分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可能会出现各种分法,通过比较,让学生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从而初步体验除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针对学生喜欢小动物、喜欢听故事的心理特点,出示图片、课件,同时创设一个故事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探究活动中仍用同一个故事情境贯穿始终,整个活动中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来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实践运用阶段从分实物、分学具,到观察课件思考,再到举生活实例,最后体会“剩余”,体现循序渐进原则。课堂小结环节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收获,同时启发学生今后继续留心身边事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思想。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你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对了,喜欢吃桃子。有一天,有这么两只小猴子(贴图)它们俩下山去玩耍,路过一座桃园,看到桃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它们俩非常高兴,就飞快的爬上树,一会儿就摘了8个大桃子(板书:8),这时它们打算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打开课件),聪明的同学们,请你猜一猜,每只猴子可能吃到几个桃子?把你的猜想用8个圆片学具摆出来吧。
二、探究活动:
(一)分8。
1、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8个圆片代替桃子分成2份,看谁想出的分法最多。
2、指名汇报分法。
(板书:
8
︷
17。
26。
35。
44)。
4、学生汇报:
(板书:一样多)。
(二)分9。
(板书: 9。
︷
333。
同样多)。
(三)分12。
1、师:说来也巧,猴妈妈也在桃园里,它摘来了12个桃子,把它分给了自己的孩子,结果每个孩子都得到了同样多的桃子,想想看,猴妈妈分给了几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到了几个桃子呢?请你拿出12个圆片学具到小组里一边讨论一边分。
2、小组活动。
3、师: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的分法?
4、学生汇报。(板书:
12。
︷
12。
66。
444。
3333。
222222。
111111111111)。
(四)小结:
指名说。
三、实践运用:
(一)指名分糖果(实物投影)。
2、学生到前面来分。
3、师:他们分的对不对?
(二)全体分三角形学具:
1、师:请你拿出15个三角形学具,把它平均分成3份。再分成5份,每份同样多。
2、生分师巡视,随时指导。
(三)出示课件:14只小手套。
生:(齐说)7副!
(四)课件出示33页第3题:
1、师:同学们快看,这里的圆环比刚才的小手套还要多。这个画面就是33页的第3题。请你打开33页找到第3题,自己想办法解决,把答案填在书上。
2、学生自己做,教师巡视指导。
3、师:谁来说一说你拼成了几个这样的图案?你是怎么做出来的?
4、生汇报分法和做法。
师:老师觉得这个图案好面熟,你熟悉它吗?你在哪儿见过它?(在奥运会上见过它。)雅典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金牌总数居世界第几位?(第二!)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感到真骄傲!
(五)课件出示33页第5题:
师:老师家有一个美丽的小花园,一天早晨,花园里飞来了一群勤劳的小蜜蜂,快来数一数,一共多少只小蜜蜂?(16只)后来飞走了一半,一半是几只?还剩几只呢?(8只)飞走的和剩下的(师生齐)一样多。
(六)出示课件:下列哪种情况是平均分,哪种情况不是,为什么?
(1)有两棵水草,每棵水草下面有6只小蝌蚪在游动。
(2)一只小兔分到4个蘑菇,另一只分到5个蘑菇。
(3)有9只蚂蚁,每3只划一只小船。
(4)15枝花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5枝。
每个花瓶上方飞着2只大蝴蝶。
(5)两个盘子里各有3个苹果,第三个盘子里有5个苹果。
(七)师:你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平均分的问题呢?谁来说一说?
(八)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平均分大红枣。有的能平均分,有的有剩余,从而体会剩余是怎么回事。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分桃子。
8912。
︷︷︷。
1733312。
2666。
35444。
443333。
222222。
111111111111。
一样多同样多平均分。
摘桃子是教案设计篇二
1.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鉴于学生受口算除法的定势影响会导致错误的算式,因此我在教学中大胆地把十位分不完的情况放在开始,先让学生探究48÷3,在学生建立了正确的竖式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做48÷2,这样学生的竖式书写错误率会大大降低。并通过小组交流加深竖式书写的算理,进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由于我校处于郊区,学生大部分来源于农村,家庭教育水平偏低,况且我们的班额大(60人),很难做到一节课照顾上每个孩子,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而我们的教材画面直观、色彩斑斓,有许多课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才能创设出很好的教学情境,而我们学校的教学设备却根本达不到。因此平时我们尽力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画面,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探究新知的环境中,积极地尝试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学习方式,以使学生能有更好地发展。
〖教学设计片段〗。
(一)探究算法。
1.4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每只猴分多少个?学生独立列式。
2.小组讨论交流算法。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3.小组汇报(若有竖式上黑板板演)。
组1:我们组用的是口算。48除以3把48看成40和8,40除以3每份10个桃,最后还余一篮零8个,合起来是18,18除以3是6,10加6一共是16。
组2:我们也是口算。不过我们把48看成30和18,30除以3等于10,再用18除以3是6,10加6等于16。
组3:我们用的是分实物的方法。3个猴子每只先拿1篮,还剩1篮,剩下的1篮和8合起来一共是18个,再每只猴子分6个,因此一共是16个。
师:同学们,大家的想法可真不少,可老师想听听这个小组用竖式怎样计算,谁愿意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汇报时,教师注意将具体分实物和算式结合起来。先分十位,再分个位,强调商书写的位置。理解“48÷3,先将40÷3,每一份只能得1个10,余下的1个10要和8合起来再除”的算理。
生:我想他们可能在想,如果48个桃子平均分给我们俩每只分几个?
5.师板书:48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子,1只猴子分几个?
6.探究算法,你喜欢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师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商“2”要写在十位上,商“4”要写在个位的算理,体会竖式的写法。
7.比较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实践应用。
1.这两个小猴子做完客,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可是在回家的路上又遇到了一些问题,谁来帮帮他们?完成练一练1。
2.出示第55页的情境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解答,再与同伴交流。最后对学生进行要保护益虫的思想教育。
〖教学反思〗。
本课时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大多数学生对于实物会分,也会说,可是在用竖式计算时,虽然克服了预料中的错误,但是还有不少学生只注重了算法多样化,而忽视了竖式的书写。这就导致了先把商写完,再写分的过程,还有的学生把商写在了被除数的下面,竖式书写错误率达80%。因此在另一班的教学中,我用同样的方法,只是在竖式书写时,我摆正自己的位置,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具体分实物,和学生共同探究了竖式书写过程及算理。学生的错误率大大降低,虽然没有做到按时下课,但学生的竖式书写正确率却达80%。这使我认识到: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在教法上要做到扬弃,凡是该学生发现的知识,老师绝不包办,但对于学生不易理解、不易探究的问题,教师的指导要适时适度,要看准时机,掌握技巧,控制分寸,点到为止,该给学生讲清楚的要讲清楚,真正把握好教师的角色。
〖案例点评〗。
1.教学中,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尽量为学生创设了猴子分桃子的情境,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而且设想很大胆,结合学生实际灵活地使用教材,降低了学生受口算定势的负面影响,降低了教学难度,做到有的放矢。
2.教学过程中注重小组合作学习,使全体学生都动起来,通过具体操作来理解算理,使枯燥的计算课充满了活力。而且体现了团队精神,同学发言代表的是小组的结论,而不是个人,充分地体现了合作,没有使合作流于形式。不足之处是课堂评价体现得不够。
摘桃子是教案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结合5的乘法口诀的应用过程,进一步巩固5的乘法口诀,熟练进行乘法口算。
2、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以及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
在具体环境中,掌握并灵活应用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区别乘法与加法的含义,熟练掌握5的口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猴子妈妈准备了三个桃子,分给乐乐毛毛怎么分?于是妈妈想了个办法,谁第一个答对8道题就给谁2个桃子。
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2、组织男女生比赛。
3、“陶气和笑笑谁对了?”“陶气对了”,可笑笑不服,还要和陶气比一比。我们女生愿不愿意帮助笑笑呢?那么男生代表陶气,女生代表笑笑,进行摘桃子比赛。
4、活动2――游玩公园(p13第3题改编)。
5、现在有8个学生和2名老师,该怎样买票?一共需要多少钱?
主要引导学生根据图的意思说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如:“一张成人票5元,买2张成人票就有2个5元”…。
三、巩固应用。
1、第1题。
(1)读懂题目要求,看懂两幅图的图意。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集体交流反馈,说说自己是怎样填的.,为什么这样填?。从以下方面进行引导:两题列式分别为:3×5=15(人)或5×3=15(人);3+5=8(人)或5+3=8(人)。
列式理由分别为:第(1)题中三排人数相等,是5个3或3个5,所以用乘法算式;第(2)题中两排人数不相等,是把5和3合起来,所以用列加法算式。
2、第2题。
(1)读懂题目要求。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交流与订正答案,从以下方面进行引导。要看清加号“+”
还是乘号“×”,例如:“5×5○5+5”。能根据算式的意义一下子判断出大小,例如:“9×5○5×9”。能用“口诀”一下子判断出大小,例如“30○5×6”
3、第3题。
(1)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你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从以下方面进行引导――共同的条件:成人票每张5元;学生票每张3元。
(2)学生口头解答或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3)交流。
方方:5×3=15(元)或3×5=15(元)。
叔叔:2×5=10(元)或5×2=10(元)。
林林一家:5×2=10(元),10+3=13(元)。
4、第4题。
(1)读懂题意。
(2)独立思考。
(3)小组内讨论。
(4)统一认识。
第(1)题:每个帐篷最多住4人,5个帐篷最多住20人,有19名学生,所以能住下。
第(2)题:如果每人分8块饼干,5人需要40块,只有38块,不足40块,所以每人分不到8块。
板书设计:
摘桃子。
买5张学生票需要多少元?5×3=15(元)3×5=15(元)。
买2张成人票需要多少元?2×5=15(元)5×2=15(元)。
买2张成人票和1张学生票需要多少元?
2×5=15(元)1×3=3(元)。
15+3=18(元)。
摘桃子是教案设计篇四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32~33页“分桃子”。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体验平均分的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并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
2.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经历与同伴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有余数的平均分。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小熊笨笨可高兴了,你们知道他为什么这么高兴吗?因为他的新房子造好了,他准备了许多食物招待他的好朋友们——小猴、小猫和小狗。可是当笨笨把桃子分给猴哥哥和猴弟弟时,兄弟两个闹了起来。快,让我们来给他帮帮忙吧!
(出示课题:分桃子)。
二、操作体验,感知新授。
生1:猴哥哥吃到7个,猴弟弟吃到1个。
师:还可以怎么分呢?
生2:猴哥哥吃到6个,猴弟弟吃到2个。
师:还可以怎么分呢?
生3:猴哥哥吃到5个,猴弟弟吃到3个。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呢?
生4:猴哥哥和猴弟弟都吃到4个。
……。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师:这几种分法,你认为哪种分法可以让两只猴子都满意?
生5:猴哥哥分到4个,猴弟弟也分到4个。
生6:两只猴子都分到4个桃子。
生7:两只猴子各分到4个桃子。
师:大家都认为每只猴子分到4个桃子,可以让猴哥哥和猴弟弟都满意,为什么呢?
生8:因为这种分法最公平,最合理。
生9:因为这种分法两只猴子不会打架。
生10:这种分法更公平、合理,因为两只猴子分到的桃子一样多。
师:对了,这种分法最公平、最合理,因为两只猴子分到的桃子同样多(也就是一样多)。
(板书:同样多一样多)。
师:像这样,每只猴子分到的同样多(或一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2.活动二:分鱼。
师:两只猴子分到了同样多的桃子,可高兴了!现在该给谁分食物了?
生:小猫。
师:把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课件出示),该怎样分呢?你能帮笨笨分一下吗?
生:能。
师:请大家拿出12根小棒代替12条鱼,动手分一分。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
师:你是怎样分的?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分法如下:
a.有一条一条地分的,分三次。
b.有两条两条地分的,分两次,最后一次分一条,刚好分完。
c.有三条三条地分的,分一次。
师:这些分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认识:不管怎么分,“平均分”要求的结果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3.活动三:分骨头。
师:小猴和小猫都分到了食物,还剩下谁没有分到食物呀?
生:小狗。
师:你能给笨笨帮个忙吗?
师:请大家翻开数学书第32页,思考“分一分”的第三题,并拿出铅笔在书上分—分。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
师:每只小狗平均分到了几根骨头?
生:6根。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分的?
(让学生说说自己平均分的过程,认识平均分的结果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师:刚才我们在帮笨笨分食物的过程中,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并且也学会了自己动手进行平均分,你们高兴吗?(高兴)现在我们就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三、巩固深化。
1.分筷子。
一双筷子有2根,12根筷子可以平均分成几双?请同学们动手圈一圈。
2.分铅笔。
14枝铅笔平均放在两个笔盒里,平均每个笔盒放几枝?
3.拼奥运五环。
每个五环由5个圆环组成,20个圆环可以拼成几个五环?
4.分气球。
师(总结):平均分里有刚好分完的,还有现在这种平均分之后有剩余的。
5.拓展:小蜜蜂。
师:什么是一半?16的一半是几?8的一半是几?4的一半是几?2的一半是几?
四、小组活动。
(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
五、总结。
摘桃子是教案设计篇五
《分桃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本节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本节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回放教学过程:情景引入后,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48÷2,学生很易口算出结果,但对于竖式却不能正确理解和正确计算,部分学生在尝试用竖式计算时,有几种写法,而且这些错误在后续的几节课的学习中,反复出现,非常顽固,很令我头疼。
错误分析:少数学生对这种竖式的抽象写法不理解,对其过程和笔算顺序也不理解,更不熟悉,是一种机械的模仿。
反思教学。
(1)在教学过程中将具体的操作和抽象的算式联系起来,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教师要重视在引导学生理解算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笔算除法的顺序:我们分桃子的时候,第一次先分4篮,每个猴子得2篮,在竖式中,也就是先除十位上的4,4个十除以2得2个十,把2写在商的十位上,用除数2去乘2个十,积是4个十,写在48的十位的下面,4-4=0表示十位上的数已经分完。再分8个,在竖式中8要落下来继续除,8除以2得4,每个猴子分到4个,在商的个位上写4,再用除数2去乘4,积是8,表示从被除数里又分掉的数,写在落下来的被除数8的下面,8减8得0表示全部分完。
(2)在学生解决问题,掌握算法之后,引导他们进行归纳、比较、置疑,能够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同时寻求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用竖式计算时,就要注意第一次商后,十位上是不是还有余数,就要把这个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计算。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及时归纳:笔算时,从被除数的位除起,一位一位地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这里可以用学生喜欢的小歌诀让学生记住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法则:笔算除法从高位起,除数一位商一位、除到哪位商哪位,每次只能除一位、除数当姐余当妹。并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补充下面的歌诀内容:“一位不够看两位”。“不够商1,0占位”。
(3)反复练习,放慢进度。按教材编者的意图,以上内容在一节课内完成,而我认为本内容适合两课时完成,可以这样划分内容和目标,第一节课只研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重难点是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写法、每一步的意义及过程,以及除法竖式计算与加、减、乘法竖式计算顺序的区别。第二课时再研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三位数,重难点是让学生掌握在竖式计算中第一次商后,十位上还有余数的处理方法,并进一步让学生熟悉笔算除法的顺序和过程。
这个3怎么来的?表示什么?
(5)这节课在注重算法优化的同时,算法的多样化究竟要不要突出一下,注重引导学生探究,但课堂40分钟又显得少,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不多,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摘桃子是教案设计篇六
《分桃子》是第四单元除法学习的第一课时,是小数目的平均分,通过分桃子的过程使学生感受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体验平均分的意义,为今后继续认识除法做了铺垫。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理解平均分的方法,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1、把握恰当的教学起点。用怎么样的方式和知识点来作为本节课的切入点,是在设计时考虑的比较多的一个问题。由于学生对童话故事感兴趣,因此,我就想到了用故事引入。
2、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注重操作的层次性。整个新授都是在一个故事中进行。三个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不露痕迹地串成一个美妙的童话故事。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中快乐中学习。
在具体展开新课的时候,我先创设了一个分桃子的情境,从而引出平均分。两只小猴子分桃子,一般要达到结果的公平,那么也就需要分得一样多。先出示一个问题,熊大婶该怎么分,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分一分,在分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分法,以及平均分的不同的分法,在交流和展示的过程中,记学生体验到平均分和不是平均分的区别,从而感觉平均分的特点: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就说是平均分。再以熊大婶的分法,让学生感觉平均分中一个一个分的分法,为下面的分一分的操作积累经验。整一个分桃子的过程,都在一个情境里完成,会激起学生一定的兴趣,也有突出的指向性。同时,分完后我让同桌的看一看,说一说自己的分法,这一活动,主是要为合作学习作铺堑的同时对学生巧妙地进行团结友爱、讲谦让的思想教育,体现教书育人。第二个活动主要体现合作学习,通过说一说,进一步明天平均分的`含义及方法。第三个活动是让学生在独立完成,完成后通过同桌的相互看一看、说一说来强化本节课的重难点。
3、巩固练习时仍然强调动手实践的必要性。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填一填、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等,帮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知,形成表象,在此基础理上进行抽象概括,初步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能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先通过实物操作,再经历图画表征,有利于把解决问题从操作水平引向表向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发展。
4、通过变式练习夯实重点。在揭示平均分的意义后,安排了一个判断的教学环节,下面几种物品的分法是不是平均分,以此来巩固对于平均分的概念,是平均分的,学生一般一眼就能看出,对于不是平均分的,比如一共八只小鸭,一边是五只,一边是三只,学生马上就能判断出来是不是平均分,接着通过想一想,怎么样才能使它们变成平均分。学生在独立思考后想出不同的方法把本来不是平均分的星星变成平均分,这一过程具有多种功效,让学生在一个练习中,既训练了平均分的分法,又体验了平均分的意义,还能巩固平均分与其他分法的区别。从而也能使本课堂的重点进一步落实。
摘桃子是教案设计篇七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2—33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创设了许多“分一分”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体会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深刻体验平均分的含义。在丰富体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认识除法意义打下认知基础。
学生分析:本节内容难度不大,在分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可能会出现各种分法,通过比较,让学生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从而初步体验除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评析: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能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摆一摆)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2、在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初步体验除法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评析:
教学目标的确定全面、科学,符合课程标准对本部分教学内容的要求,恰如其分。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平均分,会用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理解在平均分的过程中剩余是怎么回事。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
1、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画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联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分桃子”、“拼奥运会五环形”等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具:多媒体课件一套、智慧星多颗、桃子图片一个、猴子头饰四个。
学具:圆片、小木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播放《大闹天宫》中孙悟空偷吃蟠桃的片断。
师:孙悟空大闹蟠桃盛会后,给他的儿孙们带回好多好多的蟠桃,把小猴子们乐坏了。这么多桃儿,该怎么分呢?这可愁坏了孙悟空。让我们来帮帮孙悟空分桃子,好吗?(师在板书“分”的后面贴桃子图片)。
评析:教学情境的创设很独特,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操作探究与体验感悟。
(一)把8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
1、动手分桃子,体会“分”的不同形式。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有几个桃子?每只小猴可能吃几个桃子呢?请同学们用圆片代替桃子帮它分一分。同桌合作,一个分,一个做记录。(学生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学生可能会有如下分法:
1和7、7和1、2和6、6和2、3和5、5和3、4和4、
(根据学生的汇报师相机演示课件)。
2、初步体会平均分。
师在演示课件时有意停在1和7这种情况上,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小猴的表情:刚才谁认真看了,你发现了什么?(有一只小猴哭了)为什么它会哭呢?(引导学生说出它得到的桃子少,很不满意)。
师:同学们想出的这么多办法中,哪一种分法能使两只猴子都接受呢?
学生很快会找到:每只猴子分给4个桃子这种分法,能使两只猴子都接受。
师:为什么这种分法两只猴子都接受呢?(引导学生说同样多、一样的、分平了。)(师相机板书:同样多)。
师:同样多、一样的、分平了都是一个意思,在数学王国里还有一个词语叫做平均分。这样分很公平,每只小猴都分到了4个桃子。我们看看小猴会怎样?(课件显示:每只小猴子抱着4个桃子,高兴得跳起来。)。
(二)把18个桃子分给三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的同样多。
1、导入:两只猴把分给自己的4个桃子高高兴兴地领回去了,别的猴子可着急了。我们接着把剩下的两堆桃子分一分吧!
2、分一分,体会分法的多样化:
师:18个桃子要分给闻讯赶来的3只猴子(课件出示),怎么分才能让3只小猴都满意,为什么?(同样多)现在请同学们用小木棒来代替桃子,分一分。组长扮演孙悟空分桃子,其他3名同学扮演小猴。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
师:哪个组愿意上来分一分?(四人小组走上讲台,孙悟空扮演者负责分,向同学介绍分的方法。)。
总结:平均分的时候有很多方法。
(三)把12个桃子平均分给四只小猴。
1、导入:猴哥三抱着桃子蹦蹦跳跳地走开了。又来了四只小猴眼巴巴地瞅着最后一堆桃儿。
师:刚才大家用小棒代替桃来分。如果一时找不到小棒或其他实物代替桃,怎么办?其实,大家还有一个本领--画图。现在,请每位同学都在本子上画12个小圆圈代表12个桃儿,然后试一试能不能用圈一圈的方法来表示分桃的过程及结果。
(独立思考,并汇报各种画法。)第一种画法:
把桃子4个圈在一起,,也就是每只猴子都能从圈里分到一个桃子,圈了三次,一共得到3个桃。
第二种画法:
把桃子3个圈在一起,因为有12个桃,我们有4只小猴,想到乘法口诀,“三四十二”,所以每只小猴一次就能分3个桃。
师给予表扬。
评析:
教学方式方法有创造性,灵活多样,符合孩子们的认知特点,能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能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实践与运用。
(一)拼奥运五环形。
(放flash动漫:福娃盼奥运)出示五环旗。
师:谁认识这是什么标志?(奥运会会旗)2008年北京奥运会刚刚闭幕。我国奥运健儿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高兴吗?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师:我们再来看奥运会会旗,它是由几个圆环组成的?老师这有一些圆环,让我们把它们拼成奥运五环吧。
出示习题:可以拼成个。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二)分筷子(数学书33页第一题)。
师:我们学会了“平均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找到好多“平均分”的问题。出示有双筷子。
师:这里有几双筷子呢?要想很快知道有几双筷子,你用什么方法?(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三)整理铅笔。
(课件显示:摆放杂乱的14枝铅笔及2个铅笔盒。)看着这些摆放乱七八糟的铅笔,你有什么想法?(把它们收起来,放进铅笔盒。)。
师:我们平时就应该养成这样的好习惯。那么,平均每盒放几枝呢?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用你喜欢的方法试一试。(学生独立做,集体反馈。)。
(四)课件出示33页第5题:
师:小明家有一个美丽的小花园,一天早晨,花园里飞来了一群勤劳的小蜜蜂,快来数一数,一共多少只小蜜蜂?(16只)后来飞走了一半,一半是几只?还剩几只呢?(8只)飞走的和剩下的(师生齐)一样多。
评析:
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学以致用。
四、反馈评价,深化感悟。
小组合作分智慧星(有的小组是8颗星、有的小组是9颗星)。
师:你们是怎样分的呢?
(8颗星的小组):8颗智慧星平均分给4名同学,每名同学分2颗。
(9颗星的小组):9颗智慧星平均分给4名同学,每名同学分2颗,还剩1颗。
师问:剩下的这颗星还能不能继续平均分了?(引导学生体会平均分也有分不完的情况。)。
(老师把这颗星奖励给发言积极的学生)。
评析:
能通过趣味性的活动寓教于乐,突破“在平均分的过程中剩余是怎么回事”这一教学难点。
五、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请你仔细想一想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84。
4
186。
6
6
123。
3
3
3
同样多。
教学反思:
我这堂课的设计理念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的学习。联系生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整堂课,学生在孙悟空分桃子的故事情节中进行学习,把新知识的探索融入于游戏当中。整堂课的数学活动,都是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练习题的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整堂课的亮点是: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平均分的过程,让学生知道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我在课堂中,不仅注重知识的感受过程,还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有待完善处:在整堂课中学生动手操作多,比较费时间。学生思维活跃,易兴奋,课堂纪律不易组织。
课例点评:。
本节课开始提出了8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后来在教师引导下讨论了怎样分得同样多,进而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并学会了对数目少的物体进行平均分。
教学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生动形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参与学习的热情,使其主动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中。画面显示生动、形象,使学生倍受感染,教学效果很好。
2.教师在教学重点的地方,采用小组合作、探索交流的方式,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自主交流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不但分法多样,而且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去解决问题,全班学生心情愉悦,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3.本节课能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教师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遵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密切联系生活的问题,让学生懂得学好数学就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也开阔了眼界,发散了思维。
今后还要加强课前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调查,以及课后的数学延伸,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好数学。
摘桃子是教案设计篇八
知识目标:教材通过摘桃子比图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目的是让学生区别乘法与加法的含义,进一步巩固5的乘口决。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兴趣。
2、培养学生小组交流的`良好习惯和在实际情境中的估算意识。
情感目标:借助材料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5的乘法口决。
活动1:开火车形式,让学生说出5的乘法口决。
活动2:出示比赛图,让两位学生扮两只小猴完成5的乘法式题,从下至上,谁就获胜,式题可变换,多让几组学生参马比赛,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兴趣。
三、练一练。
第1题:先让学对照两幅图,找出不同点,然后再列式,即15×3=15人;23+5=8人,让学生说一说第(1)幅图,为什么是5×3,而第2题为什么是3+5,从而加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订正。
第3题:是一道综合的解实际问题的习题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根据情境图编故事,理解题意,再进行解答,注意“买2张成人票和1张学生票”的列式有两种即5×2+3×1和5×2+3,并告诉学生看情境图,根据自己的经验,先自己估算,然后小组展开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四、你知道吗?
师简单介绍乘法口决产生的历史,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摘桃子是教案设计篇九
1、初步体验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圆片、小棒。
师:在大森林里,住着小猴子一家人,有一天小猴兄弟俩遇到了一点小麻烦,爸爸买了8个桃子要分给2只小猴,该怎么分呢?小猴子们想请大家帮忙来分桃子,大家愿意吗?(板书课题:分桃子)。
活动一: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小圆片代替桃子帮他们分一分。
1、汇报分的情况。(全班汇报,说出各种分法,并板书)。
2、师: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种分法小猴们最满意?
说说。
你的想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同样多、一样多)。
活动二:
(1)师:这时猴爸爸又拿出6个小木块,请小猴分成2堆,猜猜看小猴会怎么分?(同桌互相讨论)。
(2)同学们同桌合作用小棒分一分。
活动三:认识平均分。
(1)师:小猴跟同学们学到了新知识非常的高兴,他们准备把好消息告诉小猫,可是小猫正在为一件事发愁呢。
(出示):要把12条小鱼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要同样多,怎么分?同学们帮帮它们吧。(4人小组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
(2)交流汇报: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
(3)学生。
总结。
平均分东西的方法。结论:把每一份分得一样多叫平均分。(板书)。
活动四:巩固平均分。
(1)师:小猴告别了小猫又来到小狗家,小狗也有问题没有解决,让我们也帮帮小狗吧!(出示题目请学生读32页第3题)。怎么分?谁来圈一圈。
(2)尝试用完整的话汇报。
师:小猴在外面玩了一圈回家一看,家里来了那么多客人,猴爸爸说,快来、快来,帮爸爸摆筷子。(33页第1题,课件出示12根筷子,学生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借助生活。
经验。
进一步体会平均分)。
师:吃完饭,猴子兄弟回到自己的房间做作业,弟弟不小心把铅笔撒了一地,请大家帮猴子兄弟分一分。(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师:猴爸爸拿出9个汽球要平均分给4个客人,大家帮猴爸爸分一分。”(引导学生完成第4题)。
摘桃子是教案设计篇十
说教材:
《分桃子》是第四单元除法学习的第一课时,是小数目的平均分,通过分桃子的过程使学生感受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体验平均分的意义,为今后继续认识除法做了铺垫。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理解平均分的方法,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说设计理念:
1、把握恰当的教学起点。用怎么样的方式和知识点来作为本节课的切入点,是在设计时考虑的比较多的一个问题。由于学生对童话故事感兴趣,因此,我就想到了用故事引入。
2、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注重操作的层次性。整个新授都是在一个故事中进行。三个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不露痕迹地串成一个美妙的童话故事。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中快乐中学习。
在具体展开新课的时候,我先创设了一个分桃子的情境,从而引出平均分。两只小猴子分桃子,一般要达到结果的公平,那么也就需要分得一样多。先出示一个问题,熊大婶该怎么分,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分一分,在分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分法,以及平均分的不同的分法,在交流和展示的过程中,记学生体验到平均分和不是平均分的区别,从而感觉平均分的`特点: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就说是平均分。再以熊大婶的分法,让学生感觉平均分中一个一个分的分法,为下面的分一分的操作积累经验。整一个分桃子的过程,都在一个情境里完成,会激起学生一定的兴趣,也有突出的指向性。同时,分完后我让同桌的看一看,说一说自己的分法,这一活动,主是要为合作学习作铺堑的同时对学生巧妙地进行团结友爱、讲谦让的思想教育,体现教书育人。第二个活动主要体现合作学习,通过说一说,进一步明天平均分的含义及方法。第三个活动是让学生在独立完成,完成后通过同桌的相互看一看、说一说来强化本节课的重难点。
3、巩固练习时仍然强调动手实践的必要性。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填一填、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等,帮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知,形成表象,在此基础理上进行抽象概括,初步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能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先通过实物操作,再经历图画表征,有利于把解决问题从操作水平引向表向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发展。
4、通过变式练习夯实重点。在揭示平均分的意义后,安排了一个判断的教学环节,下面几种物品的分法是不是平均分,以此来巩固对于平均分的概念,是平均分的,学生一般一眼就能看出,对于不是平均分的,比如一共八只小鸭,一边是五只,一边是三只,学生马上就能判断出来是不是平均分,接着通过想一想,怎么样才能使它们变成平均分。学生在独立思考后想出不同的方法把本来不是平均分的星星变成平均分,这一过程具有多种功效,让学生在一个练习中,既训练了平均分的分法,又体验了平均分的意义,还能巩固平均分与其他分法的区别。从而也能使本课堂的重点进一步落实。
摘桃子是教案设计篇十一
课型:新授课。
课后专家意见:
这节课是一节计算课,主要内容是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结合具体情境,培养提出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我将专家对于这节课的评价及建议作如下整理:
(一)优点。
1、教师教态自然、大方,整体素质良好。
2、课前的口算练习环节好。
3、情境导入简洁明了。
4、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书写习惯。
(二)缺点。
1、在教学时间的分布上应该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有新授也要有巩固练习,节奏前松后紧。
2、总结方法时,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不要用课件出示“城市化”的语言。
3、算理之间的联系不够透彻,要让学生都动手参与“分”的过程,把动手分的过程与除法竖式、口算的方法充分联系起来,从而明晰算理。
4、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归纳,教师不要代劳。
我的反思:
在以往的教学中,除法竖式一直被我们当作一种程序性的知识,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写的步骤和方法,然后让学生去接受、掌握,并通过大量的竖式练习让学生得以巩固。而新课程改革下,这种直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且,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算怎么列,学生就失去了独立思考、自主创造和感悟的机会。因而在研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的方式方法上,我感觉怎样来列除法算式不是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算式的算理才是教学的重点。因而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分小棒的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竖式的“创造”过程,体会每一步的含义,从而深刻理解竖式中每一步的算理。也许,这种做法延长了竖式展现的过程,但让学生充分经历竖式的创造过程,清晰的`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这样对学生真正掌握竖式的计算方法很有帮助。
本节课,我将枯燥乏味的计算教学置于充满童味的“小猴分桃”的故事情境中,把除法算式的写法与小棒演示紧密结合起来。本节课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是引导者的思想,重视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学习策略,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体现了算法多样化,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但也有很多值得商榷之处:本节课在课堂节奏上过于拖沓。我可能对孩子没有信心,不敢确定学生能否学会,所以反复让学生摆小棒,理解分的过程。其实摆小棒只是最基础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一下,知道怎么分就可以了,重点在于探索后面48÷3的方法。因此整堂课显得前松后紧,时间没有调控好。
总之,整堂课的不足之处很多,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多听优质课,多读一些教育文章,由此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摘桃子是教案设计篇十二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32页—3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分一分活动,使学生经历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力目标:(1)能按要求把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会用自己的话叙述分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分法的多样性。(2)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具体、直观的数学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感受平均分的过程。
难点:在分一分活动中抽象出“平均分”的概念。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片8个、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故事情境:
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摘桃子,两兄弟合作,一共摘了8个桃子。刚开始,两兄弟高兴得手舞足蹈。可是现在,他们却为了“分桃子吃”发起愁来。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分一分吗?(课件呈现猴子兄弟摘桃子的情境。)。
2、揭示课题:
分桃子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分桃子,感知“分”的含义,初步体会“平均分”。
(1)引导学生用圆片代替桃子,分给两只猴子。想一想,可以怎么分?
(2)学生动手分桃子,教师巡视辅导学生。
(3)汇报交流:谁愿意把你的分法展示给大家呢?(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整理并板书。)。
(5)初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板书:平均分。
2、分小棒,进一步体会“平均分”。
(1)引导学生把6个小棒分成两堆,怎么分?
(2)学生开始摆学具,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自己分的过程,说一说哪种分法叫“平均分”?为什么?
3、分小鱼,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多种方式分”的过程。
(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每只小猫要吃同样多的小鱼,每只小猫能吃几条?(3)先让学生用圆片代替小鱼自己分一分,然后找几名学生到黑板前展示自己的分法。
4、分骨头,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多种方式分”的过程。
(1)课件出示教材32页“分一分”第3题的骨头图片,先引导学生数数有多少根骨头,再看看要分给多少只小狗。
(2)思考:把18根骨头平均分给6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几根?
(3)同桌商量着用学具摆一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一次平均分。也可以像刚才“分小鱼”的同学那样,采用多种分法去分。
(4)小组汇报。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试一试”第1题。观察题中插图,指名回答,要求说出理由。全班同学圈一圈。
2、“试一试”第2题。教师说分铅笔的要求,学生一起动手画,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试一试“第3题。先让学生拿出搜集到的“奥运五环”的含义,再与全班同学交流,并且进行热爱体育、热爱和平的思想教育。最后让学生想一想:应该怎样圈,然后圈一圈,并填空。
4、“试一试“第4题。
把9个气球分给4个小朋友,要求学生一一对应的分一分,每人分到几个,还剩几个。然后填空。
四、课堂总结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分桃子。
同样多或一样多。
平均分。
摘桃子是教案设计篇十三
1.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感,激发学生自主求知的兴趣。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百以内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和一步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两步计算的除法竖式对学生而言很陌生,因此第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数能整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
这部分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明白两步计算的除法竖式的算理。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采用动手操作与计算方法有机结合这一教学策略,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列出正确竖式。结合操作,学生对算理有了透彻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第二部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数不能整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这部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可以很顺利地解决问题。这样,由扶到放,层层递进,将教学的重难点一一突破。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师:智慧老公公看大家学得这么认真,他可高兴了!他给大家带来一幅画。(出示情境图)。
师:小猴子们想吃甘蔗,同学们观察一下,它们碰到什么问题了?(学生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对图意的理解,然后汇报。)。
学生汇报。
生1:我发现有两只调皮可爱的猴子,想分掉48根甘蔗。
生2:我认为为了公平,这2只猴子必须分得一样多,也就是必须平均分。
2.提出问题。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48根甘蔗要平均分给2只小猴子,1只小猴子分到几根呢?
根据学生的提问,师板书例1(有48根甘蔗,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根?)。
师:该怎样列式呢?
生:48÷2。
(师根据学生回答并板书)。
3.多种方法尝试解决。
师:下面,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研究它。我们可以摆一摆,也可以直接算一算。
(学生有的摆小棒,有的在练习本上计算,有的……)。
学生汇报各种算法。
生1:我把小棒当甘蔗,每只猴子先分2捆,再分4根,也就是24根。
生2:我是口算的,我先算40÷2=20,再算8÷2=4,最后20+4=24,所以48÷2=24。
生3:我是列竖式计算的。
师:你能把自己的想法给大家说说吗?
生:因为40÷2=20,把2写在十位上,8÷2=4,把4写在个位上,2×24=48,所以48÷2=24。
师:老师很欣赏你,因为你用以前学过的旧知识大胆尝试,解决新问题。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摘桃子是教案设计篇十四
同时,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不足之处,需要我们不断的改进,找出不足,探究不足产生的原因,促进今后的教学。通过失败之后的反思,使我们达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教学目的。
课堂授课时,在学生帮助小猫把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时,教师还是包办的太多,不放心学生是否做到了平均分,指导学生直接把3条鱼圈一圈。使学生缺少必要的自主性,没有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分12条鱼的具体过程。
另外,学生帮助小猴把9个气球分给4个客人,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引导不够及时,在学生研究过程中,出现了新的问题---有一个气球没有分出去。许多学生不能顺利的研究下去,致使有一个班的学生说课本出错了,为什么要剩下一个气球。
上完课后静下心来想一想,该放手时就放手。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研究的整个过程,不要怕学生出错,教学本身就是在纠错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师引导及时到位。在学生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指导解决,积极参与到某个小组研究活动中,在参与中与学生平等交流,做学生的合作者。
总之,以上是我在教学本课过程中几点不成熟的思考,在教学之后,及时记下,不断反思。在教学工作中,及时对课堂教学设计和实践进行反思,作为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依据,对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会有很大帮助。
《分桃子》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3册的内容,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初步体验除法与生活的联系;2、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3、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针对这样的目标我在教学前设计了这一课的教案。从两个教学班的授课结果来看,本节课教学效果有忧有喜,现结合本课教学实录将教学中值得思考的地方记录如下:
一、成功之处:
二、不足之处:
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不足之处,需要我们不断的改进,找出不足,探究不足产生的原因,促进今后的教学。通过失败之后的反思,使我们达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教学目的。
回顾本课的教学,发现有以下几点有待改进:
1、在学生帮助小猫把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时,教师还是包办的太多,不放心学生是否做到了平均分,指导学生直接把3条鱼圈一圈。使学生缺少必要的自主性,没有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分12条鱼的具体过程。
2、学生帮助小猴把9个气球分给4个客人,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引导不够及时,在学生研究过程中,出现了新的问题---有一个气球没有分出去。许多学生不能顺利的研究下去,致使有一个班的学生说课本出错了,为什么要剩下一个气球。
三、学生创新反馈。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许多学生极具个性,在研究相同的问题时,往往会。
产生自己的独到见解。在研究把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的问题中,二班有一名学生就提出了这样一种分鱼的方法:鱼缸里的小鱼有红、黄、灰3种颜色,每种颜色的鱼有4条,我把其中的4代表四只小猫,而3种颜色代表每只猫分到的鱼,这样就会快把他们平均分开了。说实话,在学生说鱼的颜色之前,我根本没有注意12条鱼的不同之处。是学生的细心和独到的见解,让我们的教学更充实,更使我感觉到,在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有多么重要。
四、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这节课的教学在学生今后学习除法知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听课老师的意见和自身的反思,针对教学中失败之处作如下改进:
1、该放手时就放手。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研究的整个过程,不要怕学生出错,教学本身就是在纠错的过程中不断创新。让学生体验把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的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让学生把分鱼的不同过程呈现出来,让学生充分的汇报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2、教师引导及时到位。在学生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指导解决,积极参与到某个小组研究活动中,在参与中与学生平等交流,做学生的合作者。
总之,以上是我在教学本课过程中几点不成熟的思考,在教学之后,及时记下,不断反思。在教学工作中,及时对课堂教学设计和实践进行反思,作为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依据,对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会有很大帮助。
摘桃子是教案设计篇十五
桌子四张,垫子四条,小篮子四只,桃子图片若干。
1、带领幼儿跑步进入活动场地,做热身操。
2、导入:
秋天到了,花果山上的桃子都成熟了,现在让我们变成小猴子一起去摘桃子好不好?
3、介绍游戏玩法:
幼儿分四队站在起跑线后,游戏开始,教师发出信号,各队第一个幼儿向前跑去,两手两膝着地爬过山洞,跑到横竿下,双脚向上跳起摘一个桃子,转身直接跑回,将桃子放进小篮拍第二个幼儿的手,站到队尾,依次进行,最后以先摘完桃子的'队为胜。
4、注意事项:
(1)为提高幼儿练习的积极性,可让幼儿第一次去给树捉虫,第二次再去摘桃子。
(2)注意对不遵守规则的幼儿及时纠正,对比赛中不遵守规则而取胜的一队可不予表扬,而要指出问题后重新比赛,以示规则的严肃性。
(3)应提醒幼儿在桌下钻爬时注意安全。
5、练习法:
教师带领幼儿游戏2-3遍,及时纠正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6、放松结束:
好了桃子摘完了,小猴子们高不高兴?那就让我们一起随音乐跳起来,来表示一下我们高兴的心情吧。
幼儿随音乐做放松活动,然后随音乐回活动室,结束。
1、让幼儿练习两手两膝着地向前爬行。
2、能动作熟练地钻过山洞,跳起摘桃,培养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弹跳力。
3、指导幼儿遵守游戏中三项规则,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摘桃子是教案设计篇十六
教学设计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快来看看分桃子教学设计吧!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在大森林里,住着小猴子一家人,有一天小猴兄弟俩遇到了一点小麻烦,爸爸买了8个桃子要分给2只小猴,该怎么分呢?小猴子们想请大家帮忙来分桃子,大家愿意吗?(板书课题:分桃子)。
二、合作分一分,探究新知识。
活动一: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小圆片代替桃子帮他们分一分。
1、汇报分的情况。(全班汇报,说出各种分法,并板书)。
2、师: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种分法小猴们最满意?说说你的想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同样多、一样多)。
活动二:
(1)师:这时猴爸爸又拿出6个小木块,请小猴分成2堆,猜猜看小猴会怎么分?(同桌互相讨论)。
(2)同学们同桌合作用小棒分一分。
活动三:认识平均分。
(1)师:小猴跟同学们学到了新知识非常的高兴,他们准备把好消息告诉小猫,可是小猫正在为一件事发愁呢。
(出示):要把12条小鱼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要同样多,怎么分?同学们帮帮它们吧。(4人小组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
(2)交流汇报: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
(3)学生总结平均分东西的方法。结论:把每一份分得一样多叫平均分。(板书)。
活动四:巩固平均分。
(1)师:小猴告别了小猫又来到小狗家,小狗也有问题没有解决,让我们也帮帮小狗吧!(出示题目请学生读32页第3题)。怎么分?谁来圈一圈。
(2)尝试用完整的话汇报。
三、实践应用。
师:小猴在外面玩了一圈回家一看,家里来了那么多客人,猴爸爸说,快来、快来,帮爸爸摆筷子。(33页第1题,课件出示12根筷子,学生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借助生活经验,进一步体会平均分)。
师:吃完饭,猴子兄弟回到自己的房间做作业,弟弟不小心把铅笔撒了一地,请大家帮猴子兄弟分一分。(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师:猴爸爸拿出9个汽球要平均分给4个客人,大家帮猴爸爸分一分。”(引导学生完成第4题)。
四、总结全课。
[分桃子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