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中取物教案(热门23篇)
编写好的教案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教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这些教案范例中,既有基础知识的教学,也有实践技能的培养,涵盖了综合素质的培养。
冰中取物教案篇一
·进一步感知磁铁能吸铁的特性,尝试运用各种方法取出水中的东西并进行分类。
·大胆探索并能讲述自己的发现。
·体验探索磁铁的乐趣。
·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2、教学准备:
3、教学过程。
a)情景引入。
提出问题讨论:怎样才能将这些东西拿出来呢?你们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幼儿用磁铁水中取物。(规则---不能用手拿)。
·经验交流:磁铁是怎样帮助你取出东西来的?你取出了哪些东西?
分组实验,再次探索水中取物。
·幼儿尝试用磁铁取水里的东西。
师:磁铁能将水里的其他东西取出吗?请你试一试。
·讨论并总结:取出的都是铁制品,磁铁能吸铁。
·讨论:有哪些方法能取出水里的东西?
·幼儿用各种工具水中取物。
·幼儿交流取物经验。
师:你用了什么方法取出了什么东西?
·环保教育---保护环境,不乱扔东西。
d)取出物分类。
·幼儿将取出物分类。
·师生小结:今天,我们动脑筋将水里的东西取出,发现……是铁制的,能被磁铁吸起来;……是木头的、塑料的、纸的,不能被吸起来。
·经验迁移:磁铁的`作用可大了,生活中有许多东西也用了磁铁,你知道哪些东西请磁铁帮忙的?发现了告诉大家并记录在记录纸上。
延伸区域游戏:杯中取物。
·介绍游戏和记录表的使用。
·幼儿游戏---按记录表的要求将水杯里的回形针用磁铁取出(磁铁贴在杯外吸)。
教学反思。
上完课之后我并没有觉得顿时轻松了,我知道冷静的反思能带来更多的收获。本次活动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选择活动内容和设计活动过程,让幼儿通过对磁铁的探究,初步了解磁铁的性质,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让幼儿借助对磁铁的探究,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观察、思考、实验等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整个活动过程围绕着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来展开。小朋友既有观察的过程,思考动口的空间,又有动手操作实践的过程,让他们经历“发现问题——实验探究——获得结论”,因此小朋友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积极的探索,从而培养了小朋友的探索精神。但是本节课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从内容的选择上,一些老师课后跟我说,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这个内容比较深奥,小朋友不易理解和记住,所以这个环节应该放到后面来进行。这是我对课前所选择的内容和过程设计上考虑不周的表现。其次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有的环节交代不太清楚,某些细节不能根据小朋友活动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而及时的灵活的整改,环节的设计还有待改进,我想这跟丰富的经验有着直接的关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冰中取物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冰的特点,丰富词汇光滑,寒冷,透明,易碎。
2.迁移也有经验,探索冰中取宝的方法。
活动准备:
每人一块冰放在盘子里,字卡光滑,寒冷,透明,易碎,冰花树(冰中冻有幼儿非常喜欢的玩具或糖)两三棵。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冰的特点。
1.出示冰:看看盘子里有什么?让幼儿认识字冰。
2.引导幼儿用手摸摸冰,感觉怎样?(滑滑的,很冷)认识字光滑,寒冷。
3.拿在手里用鼻子闻一闻,有什么气味?用嘴尝一尝是什么味道的?(无味)。
4.看一看是什么颜色的?(无色)。
5.实验:用书看物体和用冰来看物体,哪一个看的.见哪一个看不见?说明冰是透明的。
6.仔细看一下手中的冰和开始老师给你的冰,是变大了呢?还是小了?变成什么了?
教师小结冰的特点:冰是无色、无味、光滑透明的东西,容易化成水。
二.情景教学:让幼儿感知冰易碎的特点。
教师收拾桌子,故意让冰掉在地上,让幼儿看一看,冰怎么了?(碎了)。
三.探索活动“冰中取宝”
1.出示冰花树,让幼儿看一看上面有什么?是什么形状的?每人去取一个你喜欢的冰花。
2.看一看冰花里面有什么东西,你喜欢吗?就想办法把它拿出来吧。
3.幼儿自由取宝,教师观察记录不同的取宝方法。
4.经验交流梳理:请几个幼儿说一说,做一做他是怎么取宝的。(把冰放在水中融化,把冰块敲碎,用小手捂冰,用小锤砸冰-------)。
5.再取宝一次,要求幼儿用最快最好的方法取冰中之宝。
四.吃或玩自己取出的宝,体验成功感。
说一说你取出了什么宝贝?高兴吗?
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和内容的设计,接近孩子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顺应了孩子们的需求和兴趣,所以孩子们乐于参与。活动材料的准备充分,符合目标的需要,特别是活动前,将孩子心爱的玩具冻于一大块冰中,增强了孩子主动探究的愿望和积极性。整个活动的指导,教师遵循了科学活动的新理念:幼儿是主角,他们按照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大胆的、主动的尝试与探究;教师则更多的是鼓励、关注、等待与支持。
冰中取物教案篇三
1感知冰的各种特性。
2尝试利用工具积极探索,感受探索的乐趣。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吹风机、锤子、餐刀、热水袋、热水。内含一颗糖果的冰块若干(同幼儿数)。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大冰块,激发孩子参与的热情,初步感知冰块的特性。
提问:你们看这是什么?摸摸看,你有什么感觉?(教师手持冰块让每个小朋友先摸一摸,进行初步感知)你们能看见大冰块里有什么呢?(糖果)。
2教师小结:原来冰块是透明的。我们可以看到里面有一颗糖。
提问:你们想吃冰块里的糖吗?怎么才能把糖果取出来吃呢?(幼儿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办法。)。
二、介绍工具。
师:老师帮你们准备了很多工具,我们来看一看都是些什么。(重点介绍电吹风及各工具的使用安全)。
三、幼儿尝试。
1幼儿自己取冰块,教师引导孩子观察冰块,进一步感知其特性。
提问:你拿的冰块摸起来有什么感觉啊?(冰冰的、凉凉的、硬硬的、滑滑的)。
2幼儿取工具,尝试将冰块中的糖块取出。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把糖果取出来的?(对已经取出糖的小朋友进行鼓励,请其再拿一块冰换一种工具进行尝试。)。
四、幼儿集中分享经验。
1提问:小朋友都很努力试过了,你们都吃到糖了吗?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取糖的经过?
2小结:小朋友们很聪明,都利用工具从冰里取出了糖,我们来给自己鼓鼓掌。
小百科:冰是无色透明的固体,分子之间主要靠氢键作用,晶格结构一般为六方体,但因应不同压力可以有其他晶格结构。密度比。
冰中取物教案篇四
1、感知冰的各种特性。
2、尝试利用工具积极探索,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吹风机、锤子、餐刀、热水袋、热水。内含一颗糖果的冰块若干(同幼儿数)。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大冰块,激发孩子参与的热情,初步感知冰块的`特性。
提问:你们看这是什么?摸摸看,你有什么感觉?(教师手持冰块让每个小朋友先摸一摸,进行初步感知)你们能看见大冰块里有什么呢?(糖果)。
2、教师小结:原来冰块是透明的。我们可以看到里面有一颗糖。
提问:你们想吃冰块里的糖吗?怎么才能把糖果取出来吃呢?(幼儿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办法。)。
二、介绍工具。
师:老师帮你们准备了很多工具,我们来看一看都是些什么。(重点介绍电吹风及各工具的使用安全)。
三、幼儿尝试。
1、幼儿自己取冰块,教师引导孩子观察冰块,进一步感知其特性。
提问:你拿的冰块摸起来有什么感觉啊?(冰冰的、凉凉的、硬硬的、滑滑的)。
2、幼儿取工具,尝试将冰块中的糖块取出。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把糖果取出来的?(对已经取出糖的小朋友进行鼓励,请其再拿一块冰换一种工具进行尝试。)。
四、幼儿集中分享经验。
2、小结:小朋友们很聪明,都利用工具从冰里取出了糖,我们来给自己鼓鼓掌。
活动反思。
设计活动时,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尝试运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发现获得有关的经验。同时考虑到趣味性对小班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就以自己动手的形式来贯穿始终,持续引发幼儿内在的探究动机和兴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冰中取物教案篇五
活动目的:
1、了解冰融化的过程。
2、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从多角度解决问题。
3、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获取经验。
4、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两块大小一样的冰块,托盘,每人一块冰(里面冻有一个小礼物)记录卡每人一张,笔,毛巾,缸子,热水,温水,凉水,棉被,酒精灯,小锤等工具。
活动过程:
1、引发问题,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1)用什么方法能让冰块慢点化?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这有一块冰,我不想让这块冰融化,请小朋友们帮老师想想办法。
(2)讨论用一种记号,记录下自己想到的方法。
请小朋友们把你想到的方法记到你的纸上。
幼儿可以展开讨论,互相交流一下自己想到的方法。
2、在操作中去验证自己的猜想。
(1)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好多的材料,请你们用这些材料试一试,看看哪个小朋友的冰融化的最慢?并把你使用的方法记录下来。
幼:老师我用被子盖起来它就不化了。
老师我把它放进冰箱里他也不化了。
老师我把它放进了凉水里。
冰中取物教案篇六
1、感知冰的各种特性。
2、尝试利用工具积极探索,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吹风机、锤子、餐刀、热水袋、热水。内含一颗糖果的冰块若干(同幼儿数)。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大冰块,激发孩子参与的热情,初步感知冰块的`特性。
提问:你们看这是什么?摸摸看,你有什么感觉?(教师手持冰块让每个小朋友先摸一摸,进行初步感知)你们能看见大冰块里有什么呢?(糖果)。
2、教师小结:原来冰块是透明的。我们可以看到里面有一颗糖。
提问:你们想吃冰块里的糖吗?怎么才能把糖果取出来吃呢?(幼儿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办法。)。
二、介绍工具。
师:老师帮你们准备了很多工具,我们来看一看都是些什么。(重点介绍电吹风及各工具的使用安全)。
三、幼儿尝试。
1、幼儿自己取冰块,教师引导孩子观察冰块,进一步感知其特性。
提问:你拿的冰块摸起来有什么感觉啊?(冰冰的、凉凉的、硬硬的、滑滑的)。
2、幼儿取工具,尝试将冰块中的糖块取出。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把糖果取出来的?(对已经取出糖的小朋友进行鼓励,请其再拿一块冰换一种工具进行尝试。)。
四、幼儿集中分享经验。
2、小结:小朋友们很聪明,都利用工具从冰里取出了糖,我们来给自己鼓鼓掌。
活动反思。
设计活动时,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尝试运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发现获得有关的经验。同时考虑到趣味性对小班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就以自己动手的形式来贯穿始终,持续引发幼儿内在的探究动机和兴趣。
冰中取物教案篇七
活动目标:
1.感知冰的各种特性。
2.尝试利用工具积极探索,感受探索的乐趣。
3.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吹风机、锤子、餐刀、热水袋、热水,内含一颗糖果的冰块若干(同幼儿数)。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大冰块,激发孩子参与的热情,初步感知冰块的特性。
提问:你们看这是什么?摸摸看,你有什么感觉?(教师手持冰块让每个小朋友先摸一摸,进行初步感知)你们能看见大冰块里有什么呢?(糖果)2.教师小结:原来冰块是透明的,我们可以看到里面有一颗糖。
提问:你们想吃冰块里的糖吗?怎么才能把糖果取出来吃呢?(幼儿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办法。)二、介绍工具师:老师帮你们准备了很多工具,我们来看一看都是些什么。(重点介绍电吹风及各工具的使用安全)三、幼儿尝试1.幼儿自己取冰块,教师引导孩子观察冰块,进一步感知其特性。
提问:你拿的冰块摸起来有什么感觉啊?(冰冰的、凉凉的、硬硬的、滑滑的)2.幼儿取工具,尝试将冰块中的糖块取出。
2.小结:小朋友们很聪明,都利用工具从冰里取出了糖,我们来给自己鼓鼓掌。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冰中取物教案篇八
活动目标:
1.感知冰透明、冰冷,光滑,能化成水等特性。
2.尝试利用工具积极探索,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冰块,杯子,夹糖果冰块,积木、筷子、热水、盘子,毛巾,篮子。
2.夹心冰制作录像。
活动过程:
1.第一次探索,初步感知冰的特性。
(1)出示冰,激发兴趣。
(2)幼儿探索并交流。
提问:冰是怎么样的?
师生共同小结:原来冰看上去是透明的,摸上去凉凉的,滑滑的,玩一玩,还会变成水。
2.第二次探索,感知让冰融化的方法。
师:桌子上有一些工具,我们来看一看都是些什么。(热水、木块、筷子等,注意安全)请你去试一试,看谁能够拿到礼物。
(2)尝试取物并分享交流。
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出了好多办法,有的用热水泡冰块,有的用小棒搅拌,还有的.用木块敲,冰块慢慢化掉了,越来越小,最后大家都成功地拿到了糖果,真开心!
3.观看录像,了解夹心冰的制作过程。
师: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把糖果放在冰块里面的?谁先来猜猜看。(幼儿猜想)还是请夹心冰块宝宝自己来告诉你们吧。
冰中取物教案篇九
教案目标:
1.感知冰的各种特性。
2.尝试利用工具积极探索,感受探索的乐趣。
教案准备:
吹风机、锤子、餐刀、热水袋、热水,内含一颗糖果的冰块若干。
教案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大冰块,激发孩子参与的热情,初步感知冰块的特性。
2.教师小结:原来冰块是透明的,我们可以看到里面有一颗糖。
提问:你们想吃冰块里的糖吗?怎么才能把糖果取出来吃呢?
二、介绍工具。
师:老师帮你们准备了很多工具,我们来看一看都是些什么。
三、幼儿尝试。
1.幼儿自己取冰块,教师引导孩子观察冰块,进一步感知其特性。
提问:你拿的冰块摸起来有什么感觉啊?
2.幼儿取工具,尝试将冰块中的.糖块取出。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把糖果取出来的?
四、幼儿集中分享经验。
2.小结:小朋友们很聪明,都利用工具从冰里取出了糖,我们来给自己鼓鼓掌。
冰中取物教案篇十
活动目标:
愿意用多种方法探究问题,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获取经验。
2.感知冰受热后会融化的特点,了解冰融化的过程。
3.能利用辅助材料探索自然物变化的奥秘。
活动准备:
托盘,每人一块冰,观察冰中礼物。记录卡每人一张,笔、毛巾、盆、热水、温水、酒精灯、小锤等工具。
2.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幼儿玩冰块,观察冰中礼物。
提问:
(1)冬爷爷为我们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份礼物,你们看看是什么?
(2)透过冰块看见了什么?为什么?怎样快速取出礼物呢?
2.探索使冰块融化的方法。
(1)介绍几种辅助材料。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好多的材料,请你们用这些材料试一试,看看哪些材料的使用可以让冰融化,能很快取出冰中的礼物。
(2)幼儿动手操作,启发幼儿使用提供的材料做实验。
3.交流探索的方法。
(1)请幼儿比一比谁的冰最小,讲讲它的融化方法。
(2)总结出让冰融化的方法:把它放在热水里,冰变小了;把它放在暖气上,冰都化了,变成水了;把它砸碎后,放在水里不见了,变成了水。总之,越热,冰块越小,冰化得越快;越冷,冰块越大,冰化得越慢。
4.将礼物放在阳光下晒干。
冰中取物教案篇十一
活动目的:
1.了解冰融化的过程。
2.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从多角度解决问题。
3.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获取经验。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5.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两块大小一样的冰块,托盘,每人一块冰(里面冻有一个小礼物)记录卡每人一张,笔,毛巾,缸子,热水,温水,凉水,棉被,酒精灯,小锤等工具。
活动过程:
1.引发问题,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1)用什么方法能让冰块慢点化?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这有一块冰,我不想让这块冰融化,请小朋友们帮老师想想办法。
(2)讨论用一种记号,记录下自己想到的方法。
请小朋友们把你想到的方法记到你的纸上。
幼儿可以展开讨论,互相交流一下自己想到的方法。
2.在操作中去验证自己的猜想。
(1)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好多的材料,请你们用这些材料试一试,看看哪个小朋友的冰融化的最慢?并把你使用的方法记录下来。
幼:老师我用被子盖起来它就不化了。
老师我把它放进冰箱里他也不化了。
老师我把它放进了凉水里。
······。
(2)总结哪种材料使冰化的慢一些。
请幼儿比一比剩下的冰,讲讲使用的方法,就知道使用哪种操作材料融化的'慢了。
3.提出新问题:用什么方法使冰化的快一点。
(1)师:老师这又有一块冰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怎样使冰化的快一些?请小朋友们用周围的材料试一试。
幼:老师我把它放在热水里,冰变小了。
老师我把它放在暖气上,冰都化了,变成水了。
老师我把它砸碎了,放在水里冰不见了,变成了水。
······。
(2)请幼儿比一比谁的冰最小,讲讲它的融化方法。总结出冰化的快的方法。
(3)通过比较,让幼儿学会几种使冰融化的快的方法及保存冰块的方法,使幼儿学会探索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我们来玩个游戏好吗?老师带来了好多的小礼物,藏在冰里了,请小朋友们用你刚才学过的方法,把礼物取出来,看看哪个小朋友最先拿到礼物。
好,预备——开始。
幼儿开始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使用热水以及操作工具时注意安全,如果水洒了提醒幼儿及时地用抹布清理干净。
(幼儿开始了自己的探索,都想第一个把礼物取出了,有的幼儿就很快想到了刚才使用过的方法,有的小朋友把冰放在暖气上,静静的等待冰的融化过程,一点也不羡慕别人,就在专注自己的融化过程。
取到小礼物的小朋友可以互相欣赏一下小礼物,并向小伙伴讲讲自己是怎样取到小礼物的。
5.活动延伸:
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请幼儿讲讲在生活中是怎样储藏冰糕及融化冷冻食品的,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冰中取物教案篇十二
1、了解冰融化的过程。
2、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从多角度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两块大小一样的冰块,托盘,每人一块冰(里面冻有一个小礼物)记录卡每人一张,笔,毛巾,缸子,热水,温水,凉水,棉被,酒精灯,小锤等工具。
活动过程。
1、引发问题,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1)用什么方法能让冰块慢点化?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这有一块冰,我不想让这块冰融化,请小朋友们帮老师想想办法。
(2)讨论用一种记号,记录下自己想到的方法。
请小朋友们把你想到的方法记到你的纸上。
幼儿可以展开讨论,互相交流一下自己想到的方法。
2、在操作中去验证自己的猜想。
(1)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好多的材料,请你们用这些材料试一试,看看哪个小朋友的冰融化的最慢?并把你使用的方法记录下来。
幼:老师我用被子盖起来它就不化了。
老师我把它放进冰箱里他也不化了。老师我把它放进了凉水里。
(2)总结哪种材料使冰化的慢一些。
请幼儿比一比剩下的冰,讲讲使用的方法,就知道使用哪种操作材料融化的慢了。
3、提出新问题:用什么方法使冰化的快一点。
(1)师:老师这又有一块冰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怎样使冰化的快一些?请小朋友们用周围的材料试一试。
幼:老师我把它放在热水里,冰变小了。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好多的材料,请你们用这些材料试一试,看看哪个小朋友的冰融化的最慢?并把你使用的方法记录下来。
幼:老师我用被子盖起来它就不化了。
老师我把它放进冰箱里他也不化了。
老师我把它放进了凉水里。······。
(2)总结哪种材料使冰化的慢一些。
请幼儿比一比剩下的冰,讲讲使用的方法,就知道使用哪种操作材料融化的慢了。
3、提出新问题:用什么方法使冰化的快一点。
(1)师:老师这又有一块冰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怎样使冰化的快一些?请小朋友们用周围的材料试一试。
幼:老师我把它放在热水里,冰变小了。
老师我把它放在暖气上,冰都化了,变成水了。
老师我把它砸碎了,放在水里冰不见了,变成了水。
(2)请幼儿比一比谁的冰最小,讲讲它的融化方法。总结出冰化的快的方法。
(3)通过比较,让幼儿学会几种使冰融化的快的方法及保存冰块的方法,使幼儿学会探索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我们来玩个游戏好吗?老师带来了好多的小礼物,藏在冰里了,请小朋友们用你刚才学过的方法,把礼物取出来,看看哪个小朋友最先拿到礼物。
好,预备——开始。
幼儿开始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使用热水以及操作工具时注意安全,如果水洒了提醒幼儿及时地用抹布清理干净。
(幼儿开始了自己的探索,都想第一个把礼物取出了,有的幼儿就很快想到了刚才使用过的方法,有的小朋友把冰放在暖气上,静静的等待冰的融化过程,一点也不羡慕别人,就在专注自己的融化过程。
取到小礼物的小朋友可以互相欣赏一下小礼物,并向小伙伴讲讲自己是怎样取到小礼物的。
活动延伸。
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请幼儿讲讲在生活中是怎样储藏冰糕及融化冷冻食品的',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和内容的设计,接近孩子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顺应了孩子们的需求和兴趣,所以孩子们乐于参与。活动材料的准备充分,符合目标的需要,特别是活动前,将孩子的小礼物冻于一大块冰中,增强了孩子主动探究的愿望和积极性。整个活动的指导,教师遵循了科学活动的新理念:幼儿是主角,他们按照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大胆的、主动的尝试与探究;教师则更多的是鼓励、关注、等待与支持。
冰中取物教案篇十三
1感知冰的各种特性。
2尝试利用工具积极探索,感受探索的乐趣。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吹风机、锤子、餐刀、热水袋、热水。内含一颗糖果的冰块若干(同幼儿数)。
一、导入。
1出示大冰块,激发孩子参与的热情,初步感知冰块的特性。
提问:你们看这是什么?摸摸看,你有什么感觉?(教师手持冰块让每个小朋友先摸一摸,进行初步感知)你们能看见大冰块里有什么呢?(糖果)。
2教师小结:原来冰块是透明的。我们可以看到里面有一颗糖。
提问:你们想吃冰块里的糖吗?怎么才能把糖果取出来吃呢?(幼儿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办法。)。
二、介绍工具。
师:老师帮你们准备了很多工具,我们来看一看都是些什么。(重点介绍电吹风及各工具的使用安全)。
三、幼儿尝试。
1幼儿自己取冰块,教师引导孩子观察冰块,进一步感知其特性。
提问:你拿的冰块摸起来有什么感觉啊?(冰冰的、凉凉的、硬硬的、滑滑的)。
2幼儿取工具,尝试将冰块中的糖块取出。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把糖果取出来的?(对已经取出糖的小朋友进行鼓励,请其再拿一块冰换一种工具进行尝试。)。
四、幼儿集中分享经验。
1提问:小朋友都很努力试过了,你们都吃到糖了吗?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取糖的经过?
2小结:小朋友们很聪明,都利用工具从冰里取出了糖,我们来给自己鼓鼓掌。
小百科:冰是无色透明的固体,分子之间主要靠氢键作用,晶格结构一般为六方体,但因应不同压力可以有其他晶格结构。密度比。
冰中取物教案篇十四
1.尝试将6以内的物体按数量归类,并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继续学习正确目测6以内的数群。
3.乐意主动的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教具:分类底版,6以内的实物卡片,相应数量的数卡。
学具:聪明的玩家(分类底版,6以内的各种实物卡片,相应数(点)卡等)。
给一样多的发花(不同排列形式的实物操作卡,雪花片)。
一样多的放一起(6以内不同排列形式的实物卡片)。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了解游戏玩法。
1.出示分层式分类底版,各种球类实物卡。
教师:超市里有许多的球,让我们看看有哪些球呢?它们各是几个?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数数,并能说一说自己数的方法。
2.师幼共同讨论整理“分层货架”的规则:一样多的球放在一起。
3.幼儿示范分球,师幼共同读一读,检查分得对不对。
4.出示3—5的数卡,
教师:谁愿意来帮助球儿们找到运货的小推车呢?
幼儿讨论得出:每层货架上放的球儿数量是几,就摆上数字几的卡片,把数卡放在每层货架的最后空格处。
二、小组操作活动。
1.介绍各组活动。
有重点的介绍“聪明的玩家”的规则。
2.小组活动与规则。
(1)聪明的玩家。
能将6以内的等量实物放在一起,并为各底版空格处摆上相应的数(点)卡。
(2)给一样多的发花。
能用目测的方法进行6以内实物的等量判断。
(3)一样多的放一起。
能用目测接数的方法快速辨认实物卡上的数量。
3.教师重点观察指导“聪明的玩家”的活动。
三、活动评价。
1.再出示房屋底版和小动物的实物卡片,幼儿完整的演示一次操作过程。
2.引导幼儿知道:x数字的屋里放的全都是数量是x的小动物,数量是x的小动物都可以用数字x来表示等。
中班数学:纽扣分类。
中班数学幼儿园数学中班数学幼儿园数学中班数学幼儿园数学中班数学幼儿园数学。
活动名称:中班数学:纽扣分类活动目标:1、能按照一个以上的共同特征给纽扣分类,会记录分类结果。2、复习点数6以内数量的技能。3、乐于参与操作活动,感受发现的快乐。活动准备:大记录纸一张;幼儿人手一份纽扣、二个盘子、一张记录纸、铅笔;投影设备。活动过程:一、导入:观察老师衣服上的纽扣,数数有几粒。二、观察多样的纽扣。1、师:小朋友,这些都是什么呀?(纽扣)数数一共有几粒?这些纽扣是什么样的?(幼儿相互交流)2、师:这些纽扣看上去不一样,但他们也有一些相同的特点。请你说说这些纽扣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3、师:这些纽扣挤在一起,多难受呀,请小朋友按纽扣上的一个相同特点把纽扣分成两份,还要在记录纸上写下来。4、观察记录纸,说说标记的意思,讨论记录方法。5、请一个幼儿表演分类方法并记录。6、鼓励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分类与记录。教师巡回指导。7、请个别幼儿展示记录结果,表演并讲述分类方法。三、纽扣拼画。1、师:纽扣除了可以扣住衣物,还可以拼成漂亮的图画呢。你能用纽扣拼出什么呢?请你数数你拼了几粒纽扣。2、展示幼儿拼画作品,个别幼儿讲述,其余互相欣赏。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硬币。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5角、1元的硬币。
2、能够区分两种硬币。
活动准备:
5角、1元的硬币每人一套,存钱罐1个,篮子20个,小盒子1个,教棍1根,幻灯片7张(5角、1元硬币的正面、反面、正反面各一张,5角、1元在一张图的图片一张),捐物箱2个,玩具若干,长桌2张。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认识5角、1元的硬币。
2、活动难点:区分两种硬币。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出示存钱罐,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存钱罐)老师在里面存了好多硬币。现在我把它请出来和小朋友交朋友。
2、基本部分。
(1)幼儿找“朋友”,进行认识。
硬币朋友最喜欢和轻轻拿,轻轻放的人交朋友了,你们能做到吗?请你们在篮子里找一个“朋友”。
提问:
a、你找的“朋友”是什么形状的?
b、它是什么颜色的?
c、上面有些什么图案?
(2)幻灯片演示,教师逐一出示5角、1元的硬币让幼儿认识。
现在,请小朋友都把自己的“朋友”送回到篮子里,下面我们把这些硬币放大了再来看一看。
认识5角,用幻灯片向幼儿展示5角的硬币。
正面——提问:
a、这是多少钱的硬币?(5角)。
b、它的正面上有些什么?
反面——提问:
a、这是5角的正面还是反面?(反面)。
b、上面印有什么图案?(荷花)。
正反面——这就是5角硬币的正面和反面,请你们在篮子中找出相同的硬币。(找到后)。
提问:
a、请你们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硬硬的、圆圆的、凹凸不平的)。
b、它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形状的?(金色、圆形的)。
认识1元,用幻灯片向幼儿展示1元的硬币。
正面——提问:
a、它是多大面值的硬币?(1元)。
b、上面都有些什么?
反面——提问:
a、这是正面还是反面?(反面)。
b、上面印的是什么图案?(菊花)。
正反面——这个就是1元硬币的正面和反面,请你把它找出来,好吗?(找到后)。
提问:
a、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银色、圆形的)。
b、数字是几?(1)。
c、上面的汉字是什么?(元)。
(3)同时出示5角、1元的硬币让幼儿观察、认识。
老师把5角、1元的硬币都放到了一起,我们一起来看看。
提问:
a、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b、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结:都是圆形的,都是硬硬的,凹凸不平的。5角和1元的硬币,颜色不同,大小不同,数字不一样,汉字也不一样。
(4)区分硬币以巩固硬币的认识。
我们认识了5角、1元的硬币,现在我要考考旁边的爸爸妈妈,看看他们认识吗?这是多少钱?(5角)要考倒爸爸妈妈可真难,现在我来考小朋友,看你们认识这些钱吗?这是多少钱的硬币?(1元)这呢?(5角)真棒!现在老师换一换,请你们在篮子里面找出5角的硬币让老师看看,你们还能找出1元的硬币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看看吗?刚才小朋友说了5角和1元的大小不同,老师这里有一个小盒子,里面放了许多5角、1元的硬币,我请小朋友用最快的速度摸出一个5角的。
3、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并进行简单的购物。
今天,我们和硬币交了朋友,都认识了5角、1元。看,老师请了2个售货员阿姨来,请阿姨们说说她们卖的是什么东西?(售货员介绍:小朋友们好,我是5角店的售货员阿姨,里面有…)你们想买玩具吗?(想)那老师请小朋友拿一枚硬币去买一样自己喜欢的玩具,买到后玩一会儿就把它捐给灾区的小朋友。请1、2组的小朋友拿硬币买玩具,请3、4组的小朋友拿硬币买玩具,…小朋友你们看,这是捐物箱,我们把买到的玩具捐给灾区的小朋友。
冰中取物教案篇十五
2、幼儿能用目测的方法观察、比较出等量物体。
3、能初步与同伴协商,分享材料。
1、将活动室布置成超市。
2、笑脸信封1—5,1—5的实物卡一套。
3、幼儿人手一个小篮子,内有点子卡。
1、幼儿每人拎一个小篮子,篮子里有点子卡。
教师:“小朋友们,现在老师带你么去超市购物好不好?你们想去吗?
每人可以买三种礼物,每种礼物买几个呢?
看看你们篮子里的点子卡是几,就买几个。
2、幼儿到超市购物。
按照点子卡取出相等数量的物体。
3、教师:请你们看看信封上的笑脸娃娃有几个?然后再给它找卡片朋友。
只有和信封上娃娃脸数量一样多的卡片才能放进信封里面。”
请一位小朋友示范操作按信封上面的娃娃脸数量放小卡片。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观察、比较等量物体。
1、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操作的信封上的笑脸娃娃是几个,自己找了几张卡片,
每张卡片上的物体有几个。
2、师生共同带着购买的物品和笑脸信封到大班娃娃家去做客。
冰中取物教案篇十六
活动目标:
1、复习数字1—7,能理解数字表示的意义。
2、能按7以内指定数字取出相同数量的物体。
3、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胸饰:熊猫、小猴、小兔、小猫、小狗等,动物的食物图片。
2、音乐磁带:《小鸟飞》。
3、数字1—7,幼儿作业纸,贴纸:花儿。
4、贴有数字的图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
活动过程:
1、以“小动物作客”复习数字1—7(1)师:“今天我们班来了几个小客人。你们看,他们是谁呀?”
(2)小动物们边做动作边走进教室。动物与幼儿相互问好。
(3)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来了几位小客人。”幼儿数一数。
(4)师:“请小朋友们看看谁是第1,谁是第2,我们一起来给他们排排队。”
(5)小动物们从左到右排成一排。
(6)师:“小动物,你们看看,椅子上是几,就坐在那里。”
幼儿按座位号坐下。
2、给动物送礼物。
(1)。
老师:“小动物到我们班来作客,老师为它们准备了一些礼物,你们看看,是什么呢?”
(2)。
幼儿认识食物,一起数数每种食物的数量。
(3)。
幼儿给动物送食物。鼓励幼儿说出礼貌用语。
师:“小朋友,现在我们来把这些食物送给小动物吃。请你看清楚,并说一句话:我把什么东西送给谁吃。”
(4)问:“你为什么把小鱼送给猫吃?”“你为什么把肉骨头送给小狗吃?”……鼓励幼儿说出完整的话。
过渡语:小朋友们和小动物都很聪明,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作业,比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1)老师提出作业要求:“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和小动物准备了一份作业纸,请你们根据提供的数字到盘子里取出贴纸,把贴纸贴到相应的方框里。”
(2)幼儿操作,老师巡视。
(3)展示幼儿作业,相互评价同伴作业。
4、游戏:站图形。
(1)师:“小朋友,你们看,地上有哪些图形?图形里是什么数字?”
(2)老师讲解游戏要求:“请小朋友听到音乐响起,学小鸟飞,看清图形里的数字,数字是3,就在图形里站3个小朋友。”
(3)音乐响起,幼儿游戏。音乐停,幼儿互相抱一抱。
(4)游戏进行2—3遍。
教师总结:今天小朋友和小动物在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开心吗?(开心)我们一起到教室外做游戏吧!(小朋友们听音乐学小鸟飞到室外游戏。)。
冰中取物教案篇十七
1、能认识1-5的数字,并且正确点数。
2、能大胆取物,并能自我纠正错误。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点数。
难点:自我纠正。
活动准备。
1-5数字卡片每人一套,1-5实物卡片每人一套,实物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引起兴趣:数字手指游戏:小猴当秋千“五只小猴当秋千,笑话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啊呜啊呜啊呜,(吃掉一只)还有几只小猴在当秋千。“还有4只小猴在当秋千”----------重复,一直到还有1只。
活动过程:
1、老师带领幼儿复习1-5的数字。
操作:每人一套数字卡片,请幼儿找出老师喊出的数字卡。反复几次4和5多几次。看谁举得快。
2、教师带领孩子进行1-5的点数复习,卡片。
操作:每人一套数字实物卡片,请幼儿能把找出数字对应的实物,放在数字卡片的下面。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幼儿点数实物来纠正错误,请幼儿自行点数纠正。
3、游戏:
请幼儿在老师出示的数字后,听到开始的声音。在教室里找相应数量的实物玩具。不限样数,只限数量。点数好了,请回自己的座位展示,并且和旁边的幼儿互相验证。反复几次。
活动结束:
复习数字手指游戏:小猴当秋千。
活动延伸:
户外活动时,请幼儿跟随教师来做摇色子跳步数的比赛游戏,请其他不比赛的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数。
小百科:数字是一种用来表示数的书写符号。不同的记数系统可以使用相同的数字。
冰中取物教案篇十八
活动目标:
1、会按范例和指定的数目取出相应数量的物品。
2、感知3以内数的实际含义,对数字符号感兴趣。
3、学习在活动中遵守规则。
活动重难点:
难点:感受1、2、3的含义和数字的用途。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冰中取物教案篇十九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操作活动,并能按要求完成操作活动。
2、能手口一致地点数3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说出总数。
3、学习按数取物,根据3以内的指定数量取出相等数量的物体。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带圆点的蘑菇形房顶用1―3的点卡表示;贴有小动物的房间,分别为五种不同的动物;大骰子两颗。
学具:幼儿人手一份操作学具(“糖”、糖纸、数字卡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练习点数。
唱歌《开车歌》到小动物家做客。依次出现小动物的房间:“看看我们先到谁家啊?”(小猪)“有几只小猪在家?”(3只)打乱顺序出示,请幼儿点数并说出总数。
小结:大家都数一数,知道每个房间住着几只小动物。
(二)游戏“挂门牌”――将数字与数量对应匹配。
“小动物的房子盖好了,可是它们都忘记挂门牌号了,我们大家来帮它们挂一下吧!”请幼儿分别用数字卡表示门牌号。并提问:“你怎么知道这个门牌号是**家的呢?”
小结:小狗的房间里住着一只小狗,门牌号应该是1。(类推)。
(三)游戏“包糖果”――练习按数取物。
1、教师掷有点卡的骰子,幼儿根据点卡数量取出相应数量的糖纸,边拿边说:一个点我拿一张糖纸。(重复游戏)。
2、教师掷有数字的骰子,幼儿根据数字取出相应数量的糖纸,并边拿边说。
3、幼儿自由“包糖果”,把糖果送给自己想送的小动物。
小结:有几只小动物就包几颗糖果。
冰中取物教案篇二十
小班这个上学期的时候,孩子往往对认识数字很敏感,但对点数,特别是取物。没有办法实现取的实物与数字对应,根据这样的情况,设计了这节课。
1、能认识1-5的数字,并且正确点数。
2、能大胆取物,并能自我纠正错误。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正确点数。
难点:自我纠正。
1-5数字卡片每人一套,1-5实物卡片每人一套,实物玩具若干。
1、老师带领幼儿复习1-5的数字。
操作:每人一套数字卡片,请幼儿找出老师喊出的数字卡。反复几次4和5多几次。看谁举得快。
2、教师带领孩子进行1-5的点数复习,卡片
操作:每人一套数字实物卡片,请幼儿能把找出数字对应的实物,放在数字卡片的下面。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幼儿点数实物来纠正错误,请幼儿自行点数纠正。
3、游戏:
请幼儿在老师出示的数字后,听到开始的声音。在教室里找相应数量的实物玩具。不限样数,只限数量。点数好了,请回自己的座位展示,并且和旁边的幼儿互相验证。反复几次。
复习数字手指游戏:小猴当秋千。
户外活动时,请幼儿跟随教师来做摇色子跳步数的比赛游戏,请其他不比赛的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数。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冰中取物教案篇二十一
1、能按5以内指定数目取出相等的物体。
2、幼儿能用目测的方法观察、比较出等量物体。
3、能初步与同伴协商,分享材料。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1、将活动室布置成超市。
2、笑脸信封1-5,1-5的实物卡一套。
3、幼儿人手一个小篮子,内有点子卡。
一、按照点子卡购物
1、幼儿每人拎一个小篮子,篮子里有点子卡。
师:“小朋友们,现在老师带你么去超市购物好不好?你们想去吗?
每人可以买三种礼物,每种礼物买几个呢?
看看你们篮子里的点子卡是几,就买几个。
2、幼儿到超市购物。
按照点子卡取出相等数量的物体。
3、师:请你们看看信封上的笑脸娃娃有几个?然后再给它找卡片朋友。
只有和信封上娃娃脸数量一样多的卡片才能放进信封里面。”
请一位小朋友示范操作按信封上面的娃娃脸数量放小卡片。
二、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观察、比较等量物体。
三、活动评价
1、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操作的信封上的笑脸娃娃是几个,自己找了几张卡片,每张卡片上的物体有几个。
2、师生共同带着购买的物品和笑脸信封到大班娃娃家去做客。
本次活动主要是针对孩子按数量的多少进行拿取物体,整个活动孩子都参与其中了,并且基本都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数量对应、按数取物,所以活动目标完成较好。
冰中取物教案篇二十二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操作活动的快乐。
3、理解数的实际意义,感知生活中的实物与数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教具:1只穿红衣服的小猴玩具,衣服上贴有8个圆点;一只穿绿衣服的小猴玩具,衣服上贴有10个圆点;20张桃子卡片,青蛙头饰,数字7、9卡片各一张,每人一张白纸,一支黑色蜡笔。
2、操作材料:每组幼儿一套1—10的数字卡片,各色插塑玩具1筐。
活动过程:
(1)出示衣服上分别贴有8个和10个小圆点的小猴玩具,引导幼儿点数圆点的数量。
(2)出示20张桃子卡片,引导幼儿按小猴衣服上圆点的数量分桃子。
2、游戏“青蛙妈妈找宝宝”,按数字画物。
(1)教师戴上青蛙头饰,扮成青蛙妈妈,发给幼儿每人一张白纸和一支蜡笔。
(2)教师分别将数字7、9卡片粘贴在自己的衣服上,请幼儿用蜡笔在纸上画出与青蛙身上的数字相应数量的蝌蚪。
(1)每组放有彩色插塑玩具和1—10的数字卡片,将数字卡片反面放在桌上。
(2)请每位幼儿任意翻开一张数字卡片,然后按照卡片上的数字取出相应数量的插塑玩具。
4、教师针对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价总结。
活动延伸:
在数学区,教师提供各种数量的实物卡片盒贴有数字的盒子,让幼儿根据盒子上的数字匹配相应数量的实物卡片。
冰中取物教案篇二十三
1。能按5以内指定数目取出相等的物体。
2。幼儿能用目测的方法观察、比较出等量物体。
3。能初步与同伴协商,分享材料。
1。将活动室布置成超市。
2。笑脸信封1—5,1—5的实物卡一套。
3。幼儿人手一个小篮子,内有点子卡。
1。幼儿每人拎一个小篮子,篮子里有点子卡。
教师:“小朋友们,现在老师带你么去超市购物好不好?你们想去吗?
每人可以买三种礼物,每种礼物买几个呢?
看看你们篮子里的点子卡是几,就买几个。
2。幼儿到超市购物。
按照点子卡取出相等数量的物体。
3。教师:请你们看看信封上的笑脸娃娃有几个?然后再给它找卡片朋友。
只有和信封上娃娃脸数量一样多的卡片才能放进信封里面。”
请一位小朋友示范操作按信封上面的娃娃脸数量放小卡片。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观察、比较等量物体。
1。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操作的信封上的笑脸娃娃是几个,自己找了几张卡片,
每张卡片上的物体有几个。
2。师生共同带着购买的物品和笑脸信封到大班娃娃家去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