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减教学设计(专业12篇)
总结是我们对自己工作成果的一种检验和评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追求卓越。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如果你对总结写作还不太熟悉,不妨看看以下这些范文,或许会有些启发。
十几减教学设计篇一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探索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观察、操作、比较、合作交流等活动中,体验算法多样化,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在参与探索与交流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老师跟大家讲个故事,想听吗?一个星期天的上午,(课件出示小兔和妈妈对话的场景)小兔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是星期天,我想到集市上去买点东西。好吗?”妈妈说:“好的,买了东西早点回来。”(课件出示例题情境中小猴卖桃图)集市上可热闹了。瞧,一只小猴在卖桃呢,多么鲜美的桃子啊!(把例题情境图出完整)小兔看到这么多又大又红的桃子,心想买点桃子回去吧。
提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图意,并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提问:怎样求还剩几个桃呢?你会列式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3-9)。
揭示课题:像这样(指“13-9”)十几减9的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十几减9)。
二、自主探究,确认算法。
1.自主探究。
谈话:你有办法算出13-9等于几吗?先想一想可以怎样算,并按自己的想法算一算;再把你的算法和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
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作适当指导。
2.交流算法。
反馈:谁来向大家介绍你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时,根据需要让学生边说边用学具摆一摆。教师及时用课件再演示,相机板书。
学生可能用下面的几种方法计算:
3.比较算法。
谈话:小朋友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计算13-9的方法。请小朋友比较这些不同的算法,看看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把你最喜欢的方法和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反馈:你喜欢哪种算法?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吗?
4.教学“试一试”。
出示:12-9=□。
16-9=□。
谈话:这里还有两道十几减9的算式,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吗?先自己算一算,再和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活动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十几减教学设计篇二
今天教学《十几减6、5、4、3、2》,本节课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经历了十几减9和十几减8、7的计算基础上的,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技能。与前面的十几减9、8、7相比,今天学生学得相对轻松,绝大多数学生能将“想加算减”、“分开减”等方法自主迁移到本课的学习中。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不再是计算方法的掌握和计算技能的培养,而应该让孩子们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心中的想法。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用自己的话说出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要求的问题,能说出列式的原因。
课的一开始,我先出示了两道实际问题“第一小组一共有14人,男生有7人,女生有多少人?”“妈妈买了苹果和梨一共12个,苹果有8个,梨有几个?”目的在于可以利用已知来牵引未知,同时也让孩子们动动脑、动动嘴,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再者,他们对十几减七和十几减八的知识已经能够掌握,这两道题的顺利解决也能让孩子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对接下来的学习也充满信心。
成功解决了两道实际问题以后,我出示了书本上的`例题,为了对问题有更直观的了解,我联系他们上学期学习的“用问号和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在ppt中将例题中的条件和问题用问号和括线表示出来,结果孩子们一下子就将算式列了出来,他们就这样非常顺利得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在完成书本上相应的习题之后,学生开始做课堂作业了,从作业的反馈来看,有些学生能正确计算,但不能灵活计算,特别是学生相对喜欢用“想加算减”来计算,面对一个算式时,当他想不到相应的加法就会束手无策,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进一步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去思考与解决问题。
十几减教学设计篇三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的第一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为学生学习退位减法铺路,又为四则计算奠定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元旦游园会的场景图,通过气球图提问“还有多少个?”引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例1展示的是“做减想加”、“破十法”的计算过程和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而我作为教师则重在关注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本节课上完后,我重点想到了两个问题:
1、本节课必须重视合作交流和动手合作: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精神,培养学生探究新知思维程序和方法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节课,要让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必须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亲自去体会,去发现。但是,本节课学生的实际操作效果并不理想,课堂中学生把注意力观注在”动”中,忘记了”思”,反而不利学生思维的开拓。所以下一节课的设计上,我着重强调了学生自己动手写出计算方法和自己思考对比上。
2、提倡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以及学会更多的方法来计算:算法多样化化,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本节课以及后面的几节课,提倡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思考,而实际教学中学生更多的喜欢采用“破十法“。
什么是更好的方法?还是让学生在应用中比较、在比较中感悟,符合学生思维的方法为最好的。
十几减教学设计篇四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对于后边“十几减几”退位减法的教学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为“十几减几”退位减法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课堂上学生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如:在计算“13―9”时,学生的计算方法:
(1)“想加算减”法,因为4+9=13,所以13―9=4。
(2)“破十法”:13可以分成10和3,10―9=1,1+3=4。
(3)“连减法”,因为上个学期学过十几减几等于10的算式,所以把9分成3和6,13―3=10,10―6=4。
(4)也可以用13―10=3,由于减数多减了1,所以差要再加1,3+1=4,所以13―9=4。
当然有部分学生是通过数数数出来的。在比较各自方法的优劣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和“破十法”的简便方法,实现计算方法的最优化。
在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后,我让学生把所有“十几减9”的算式都整理排列出来,然后让他们发现探讨这些算式有什么规律,学生除了发现减数都是9,被减数一个比一个多1,差一个比一个多1,还发现了“差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这一规律,最后我让学生根据这一规律进行了计算练习,学生的计算速度得到了提高。当然部分学生容易把“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和“几加9”的进位加法规律混淆,因此应多加练习,加深巩固,让学生加深理解,以达到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
十几减教学设计篇五
让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到十几减9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2情感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到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二)、重难点。
1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小丸子,今天小丸子到我们课堂上和我们一起学习,首先请同桌小朋友做个凑十的拍手游戏。
1、你拍1我拍9我们都是好朋友.你拍。
2我拍8团结起来力量大.你拍3我拍7,我们从小爱学习。
你拍4我拍6说话老实不吹牛。
你拍5我拍5两数凑十不马虎。
2、复习十几的组成比一比看谁抢答的快。
二、探究新知。
1引出课题。
这三道题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四人小组任选一道来研究一下,可以用学具来帮助。
b汇报探索成果。
哪组能第一个派代表说说你们算哪道题,怎么算?有不同的方法吗?说说你最喜欢那种方法?喜欢哪种就用哪种计算..
3强化算法。
十几减9的算式你还知道哪些吗?(学生说师板书)你会算吗?用你最喜欢的方法想算哪道就算哪道,和同桌说说你的算法。
三、自主练习。
1、计算。
3、+9=()有多少不同的填法。
四、结课。
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你发现十几减9里藏有什么小秘密?
练习二。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价值观。
学会看图提数学问题,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重难点。
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确学习内容。
1、第一题。
看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2、第二题。
先读题目明确题意.再独立完成。
3、第四题。
以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4、第五题。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说算式并口算.并把算式记录下来。
5、第七题比一比谁算的快。给前十名奖励,全对的也奖励。
三、拓展练习1给小鸟找家。
3、小兔喜欢吃萝卜,小猴喜欢吃什么呢?一群小猴去摘桃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四、总结。
十几减教学设计篇六
今天,丰满区小教部王玉宏校长,刘老师和李老师三人同行来到我校,听了一节我讲的《十几减9》的数学课,听我课是因为我作为我校数学教师代表成为了丰满区典型数学教师培养对象,这节课算是对我教学能力的一个摸底和了解。应该说之前的两位教研员对我比较了解,对我个人的评价也是很高的,她们认可我的教学能力,个人素质,两位教研员还说,今天要听我课了,心情很美丽,也就是说她们很期待我能带给她们不一样的视觉盛宴,可是今天的我好像有些让她们失望而归。整节课下来,我感觉身心疲惫,这是身体上的,更有心灵上的“创伤”,这课上得我不满意,不足之处太多,然而这份失落都源于我自身,学生的表现还是值得称赞的。
反思这节课,让自己感到失落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也正是教研员们在评课中提到的。
一、教师要学会放慢脚步,学会等待,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表达的时间。纵观整节课,教师都显得有些急躁,这也是我一直以来课堂教学最大的弊病,稳不下来,着急完成自己预定的目标和内容,就好像没有完成,教学不完美一样,其实,我们细想,即便完成了,但前面的环节处理得毛毛躁躁,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走过场,又谈何完美呢?这节课重点教学用“想加算减”和“破十法”来计算十几减9,当一个学生表述自己算法后,教师急于进行巩固,没有再找其他学生来重复,其实这个环节很重要,一方面可以检验其他同学是否都会,另一方面也变相检验学生是否听课了,教师如果多找几个同学来说,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从而及时来调整教学。教师不可以着急,用自己的总结和讲解代替了学生的回答,要学会等待,放慢脚步,也许等来的就是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教师要多关注课堂上学生回答中的错误。课堂教师其实就是解决未知问题的教学,错误的出现反应了学生学习知识上的问题和困难,教师关注了错误也就是更多地了解了学情。比如这节课上,有个学生在计算13-9=()这道题的时候,答案说错了,我便让他坐下,没有做任何评价,随后找了另一个同学回答的,教师完全不用这样,课堂上出现了错误是正常也是好事,教师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让这个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我们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回答,哪怕是错误的答案,我们也要给时间表达,因为它可以折射出教学上的问题。我们不怕学生出错误,如果一节课进行得如此的顺利,不合乎常理,听课教师也会感觉好假呀!人们不都说:教学本身就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了错误恰恰为课堂增添了不少色彩。
三、电教手段的应用要考虑到时效性和趣味性。一提到公开课,很多教师马上就会和课件联系起来,就好像是公开课必须要有课件才可以,才能算是公开课。所以接到讲课任务首先考虑的不是选课,写教案,而是绞尽脑汁地做课件,甚至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课件的制作上。对于教材的钻研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完成得更好。这恰恰适得其反,作为公开课,我们把课上好靠的不是课件,而是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当然课件应用得当确实也可以为课堂锦上添花,但它不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课件要运用的恰到好处,真正能发挥其价值,为教学服务,这就要求教师要考虑课件的时效性,根据学生心理年龄特点,趣味性也是需要的,因为它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师的指令语言要做到准确和清晰,体现数学学科特点。课堂教学上教师每发出的一道指令都应该是准确和清晰的、到位的,学生才能根据你的指令进行思考、回答。相反如果教师的指令模糊不清,学生就会无从下手,偏离教师的初衷,从而给教学带来麻烦。比如这节课上,在观察图片环节中,我本来的意图是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但是我没有这样直接提问,而是这样问的:你看看缺了什么?学生好几个站起来都没有回答到点子上,于是我马上改变了提问方式:你能提出问题吗?学生一下子就回答上了,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的语言表达多么重要。
五、复习要做到精细,能够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这节课,在复习环节我用了两种形式出现的,一个是进位加法开火车,一个是进位加法点蜡烛,虽然形式出现的不同,里边的试题是一样的,为了能让学生在后面“想加算减”方法的理解上更容易些,这复习的题目是不是可以改成填括号的形式呢?比如9+()=14,教师如果这样处理,那么新课的学习就会相对轻松些,也不会出现班级没有一个人想出这种方法来了。所以复习的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
这就是我这节课下来后的一些感受和反思,课堂教学需要失败,需要有遗憾,有不足,有失落,因为这些就是你今后讲好课的最宝贵的财富。我们需要有缺憾的课堂,这也是一种美。我将把这些缺憾化为我今后讲好课的动力,让它们陪伴我一次次迎接属于真正的成功。
十几减教学设计篇七
(1)8+3=(2)9+3=(3)8+5=(4)9+5=(5)8+6=。
(6)9+6=(7)8+4=(8)8+7=(9)8+8=(10)9+7=。
二、填空。
(1)8+()=14(2)8+()=15(3)8+()=16(4)()+3=11。
(5)()+8=12(6)()+8=13(7)9+()=12(8)()+4=13。
(9)()+8=18(10)()+9=17。
三、选算加法,再算减法。
15-8=14-6=13-8=11-3=12-4=13-9=。
15-7=14-8=13-5=11-8=12-8=13-4=。
四、填空。
(1)8+()=14(2)()+8=18(3)8+()=16(4)9+()=11。
14-()=818-()=816-()=811-()=9。
(5)()+8=11(6)()+8=12。
11-()=812-8=()。
五、计算。
(1)11-8=(2)17-8=(3)15-8=(4)12-8=(5)13-8=。
六、计算。
参考答案。
四、(1)6、6(2)10、10(3)8、8(4)2、2(5)3、3(6)4、4。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十几减教学设计篇八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摄数学的.作用。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挂图,学具。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你想怎样计算呢?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5个怎样减去8个?
2、实物操作。
讲述:如果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5-5=1010-3=7。
方法二:10-8=22+3=5。
方法三:8+()=158+(7)=15。
5、算法优化:这么多种算法,小朋友觉得哪一种最容易算?
6、试一试。
书上p5试一试中也为你们准备了两道题,请你用这种最容易的方法来计算,好吗?
学生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交流算法,指导做错的学生更正。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集体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看图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出题目所表示的意思。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计算,再比较。使学生加深认识“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不要求统一算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交流时可以根据学会的错误说说计算方法。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过独木桥”:同学们,如果你们算对了就可以过桥了,看谁先过桥。
(1)小组合作口算。
(2)比较十几减8和十几减7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8、7)。
15-8=7。
方法一:15–5=1010-3=7。
方法二:10–8=22+5=7。
方法三:8+(7)=15。
十几减教学设计篇九
1、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8、7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8、7,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的思考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观察探索的能力。
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十几、7,理解计算过程。
多媒体课件、投影。
一、复习铺垫,迁移学习方法?
8+9=8+8=7+8=7+6=14-8=10-6=13-9=18-9=。
选几题让学生讲讲怎样想的?
二、情境导入。
(多媒体出示)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划船。你看到了什么?你。
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图意,并提出问题。
提问:还剩几只船?还剩几瓶矿泉水?(板书问题并列式)。
揭示课题:这样的题应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十几减8、7)。
三、主动探索,掌握计算方法?
1、探究算法。
谈话:“15-8=”你想怎样计算呢?先自己想一想。
小组合作学习,如果计算有困难,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再想想可以怎样算把想法告诉组内的其他小朋友学生探索算法,组内讨论交流,把不同的算法在班级内交流。反馈: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教师及时根据学生说的情况用学具演示,并相机板书算法。
方法1:看图数出来的。
方法2:分两次减8,15-5=10,10-3=7;
方法3:从10里减8加5,10-8=2,2+5=7;
方法4:想加法算减法,8+(7)=15,15-8=7。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把这种方法告诉同桌,并把计算结果填在课本上。
反馈:你喜欢哪种算法?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吗??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已经一起把问题一解答出来了,你有办法来解决问题二么?赶快把你的办法告诉你的同桌吧!
2、知识迁移,教学“试一试”。
谈话:现在,老师想出题来考考你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板书算式:13-7=13-8=12-7=16-8=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与同桌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四、当堂达标?
第13页第1题、第2题让同桌先相互说说图意,列式计算,并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算法。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先请同桌的小朋友相互说说,再告诉大家。
六、作业布置。
1、第13页第3题。
2、选做题:自主练习第5题、第6题。
十几减教学设计篇十
今天教学的内容是《十几减8、7》。由于有了前一课的基础,学生已经能把十几减9得计算方法学得较好,能把方法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中,因此学习十几减8,7比较轻松。本课练习中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将枯燥的计算寓于学生喜欢的活动中,将计算技能的训练落到实处,。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学法指导,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在本节课的算法交流中,大多数人能用2种以上的方法来完成十几减8、7的口算,而且一部分同学对不同的题目会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说明有一部分学生在做题的时候还是会根据题目来选择相对简单的或者更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计算,当被减数小于15时,大多数学生用想加算减,因为他们对加法比较熟悉,而被减数大于15时,选择的方法就有所不同。我觉得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在教学“试一试”15-7,13-7时,放手让学生运用学习十几减9的经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学习十几减7的计算方法,充分享受探索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算法多样化,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指导他们通过摆小棒,探索计算方法,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不同算法的优劣,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逐步培养学生发表意见和表述思路的能力。
十几减教学设计篇十一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2页。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探索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观察、操作、比较、合作交流等活动中,体验算法多样化,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在参与探索与交流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谈话:老师跟大家讲个故事,想听吗?一个星期天的上午,(课件出示小兔和妈妈对话的场景)小兔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是星期天,我想到集市上去买点东西。好吗?”妈妈说:“好的,买了东西早点回来。”(课件出示例题情境中小猴卖桃图)集市上可热闹了。瞧,一只小猴在卖桃呢,多么鲜美的桃子啊!(把例题情境图出完整)小兔看到这么多又大又红的桃子,心想买点桃子回去吧。
提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图意,并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提问:怎样求还剩几个桃呢?你会列式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3-9)。
揭示课题:像这样(指“13-9”)十几减9的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十几减9)。
1、自主探究。
谈话:你有办法算出13-9等于几吗?先想一想可以怎样算,并按自己的想法算一算;再把你的算法和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
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作适当指导。
2、交流算法。
反馈:谁来向大家介绍你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时,根据需要让学生边说边用学具摆一摆。教师及时用课件再演示,相机板书。
学生可能用下面的几种方法计算:
(1)一个一个地减;
(2)先从10个里去掉9个,再把剩下的1个和另外的3个合起来;
(3)先去掉3个,再去掉6个;
(4)想9加几得13;
(5)先从13中去掉10,再用多减的1与3合起来……。
3、比较算法。
谈话:小朋友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计算13-9的方法。请小朋友比较这些不同的算法,看看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把你最喜欢的方法和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反馈:你喜欢哪种算法?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吗?
4、教学“试一试”。
出示:12-9=□。
16-9=□。
谈话:这里还有两道十几减9的算式,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吗?先自己算一算,再和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活动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说拿小棒的过程,并提出“还剩多少根”的问题。
(2)提问:你能列式并算出还剩多少根小棒吗?
学生列式,算出得数,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3)谈话:你能自己摆小棒算一算16-9等于多少吗?
反馈:你是怎样摆的,怎样算的?(让学生边说边在实物展台上摆)。
(4)还想算十几减9吗?自己想一个十几减9的算式,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1)课件出示左边的方块图。
提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可以怎样列式?
再问:怎样计算15-9?
(2)课件出示右边的丝瓜图。
谈话:这道题你会列式计算吗?先跟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图的意思,再算一算。
学生计算后,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3、“想想做做”第3题。
(1)课件出示题目,并让学生独立算出得数。
(2)反馈:你是怎样算的?
交流算法时,适时引导学生对不同的算法进行比较。
4、“想想做做”第4题。
(1)课件出示题目。
谈话:下面我们来做个“小蚂蚁出题,小朋友算得数”的游戏,好吗?小蚂蚁把方块推到哪个数的下面,就表示用这个方块上面的数减9。谁最先算出得数,就大声地说出来。
(2)课件演示,学生抢答。
(3)谈话:你想出题让别的小朋友算吗?请同桌的两个小朋友互相合作,一个说十几减9的算式,另一个说得数。
5、“想想做做”第5题。
(1)课件出示:11-9=、12-9=、……、17-9=、18-9=(排成一竖排)。
(2)提问:你能算出这些算式的得数吗?
根据学生回答,填写每道题的得数。
(3)谈话: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小组里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
学生可能发现“这些算式都是十几减9的算式;从上往下看,减号前面的数总比前面一题多1,得数也比前面一题多1”,等等。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今天的表现怎样?
十几减教学设计篇十二
本班共有学生11人,唐氏综合症学生1人,自闭症学生1人,多重障碍学生2人,脑瘫学生3人,中度智障4人。通过《双溪心智障碍儿童个别化教育课程》评量结果分析,发现在认知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可分为三类:a类(宁正喜、陈谭安、晏勇)物体恒存性、分类与配对、记忆力、顺序已发展适应环境需要之能力,解决问题已发展较多能力;b类(周祖英、易东奎)配对与分类发展很好。记忆力、顺序、解决问题已发展较多能力。c类(董林、陈林、王阳华):物体的恒存性,发展的较好。配对与分类、解决问题仅发展些微能力;d类(李洋、张林平、刘其玲)配对与分类、发展较多能力,物品操作、计划思考、应用科学、修正错误仅发展些微能力。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a类:理解、掌握十几减八的计算原理,能用不同的方法正确计算;并能运用到生活中。
b类:能分步计算;
c类:能在老师的协助下说出计算结果。
d类:能在师生的帮助下用学具表示数字3和4。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11-8、12-8。
【教学方法】。
教法:示范法、分层分类搭配教学法、启发与引导。
学法:观察法、实践法、分析与讨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苹果11个(实物)、两个颜色不同的盒子。
【教学过程】。
一、生活实例引入。
老师用多媒体引出果园景象,然后出示实物11个苹果。请一位同学(c组)将摘到的苹果装进盒子里。
a、b生能直接看物说结果11,并能用学具操作将11分成10和1。
c生数苹果实物说结果11,并在老师帮助下用学具操作将11分成10和1。
d生能跟读数字11。
二、小组合作,初步探究(学具操作)。
教师提出问题:11只苹果分掉8只,该怎样分?
c学生在教师将11个苹果拿掉8个后数出剩下的苹果数(3个);
d学生教师帮助数数3。
学生反馈分苹果方法,教师板书学生的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优化算法。
a生能复述分苹果过程并尝试用数学形式表达;
b生能在提示下复述分苹果过程;
c生能正确读出11—8=3;
d生能跟读数字3。
三、强化新知——联系生活,应用提高。
教师出示重阳节在托老所看望爷爷奶奶时分香蕉的录象片段,从而引出生活数学题12—8=4。
a、b学生小组交流,列式计算;
c、d生通过教师的学具演示感知生活实例;
然后要求学生联系实际,小组讨论生活中的数学题。
c、d生感知生活实例。
【教学反思】。
1、有效分层,因材施教。
同一教学目标,同一施教过程让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而分层教学是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练习、分类指导等,做到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各有侧重,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在教学时,课堂提问也是分层次的。对于a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好,接受能力强,课堂提问注重引导他们去猜想、类比、推理,在解惑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对b组学生的提问是形象的,注重让他们去模仿思考,形象思维;c组学生注重读5以内的数数;d组学生让他们跟读,发展语言能力。在实际教学的每一环节过程中,浅显的问题c、d组的学生回答,复杂一点的问题a、b组的学生回答,但也可以根据当堂课上学生的具体表现让学生去尝试高一层次的问题,这样促使学生跳一跳去摘到更多的果子。
学生练习时,教师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c、d组学生的辅导,难度稍低的练习可以发挥a组学生的作用,让他们去带动b、c组学生,在课堂中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为了更好的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我对学生作业的要求也不同,a组学生及时巩固当堂课所教的内容,力求独立完成,b组学生可以尝试或辅导他们去练习课堂所教的内容,c组学生读、写数和算式,进一步感知加减法含义,d组学生跟老师摆一摆,读一读数字。
课堂中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标准与方法也不一样,对于b、c组学生的点滴进步用激励、表扬评价,鼓励、激发他们向高一层次发展;对于a组学生用竞争评价,促使他们努力奋进。
2、教学过程中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