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黄鹤楼送别教案设计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11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黄鹤楼送别教案设计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篇一
1、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说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意思,并会背诵这首诗。
2、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暂时"、"凝视"说话。
(2)逐步学会基本的自学古诗的方法。
3、情意目标:
学生在品味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在细读课文、品味朗读的基本上,学会《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逐步学会自学古诗的方法。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5黄鹤楼送别
2、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想学到什么呢?
这一设计既符合"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中的第一条原理:目标控制原理,又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构建,使学生在最强的学习欲望、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
1、快读课文,找出表明李白送别孟浩然时情景的词语。(板:依依惜别)
2、李白把这一情景写成了一首诗:
(1)课件出示诗句(静止状态的送别情景作背景。)
(2)配乐范读。
(3)你喜欢这首诗吗?自己读读看。你认为学习这首诗可以通过什么方法?
这样设计以优美的画面、抒情的音乐、动情的范读构成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磁场,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迸发,同时让学生自己谈谈"学习这首古诗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更是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具体体现。
3、初步理解诗句:
(1)找: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对理解诗句有帮助的句子并划出来。
(2)读:汇报学习体会,你找到了哪些语句。
课件: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对应的诗句与语句,静止状态的送别情景作背景。
(4)说:谁愿意说说诗句意思,会说哪一句就说哪一句。
课件:根据学生回答突出相关诗句。
课件这样设计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回答具有不可预测性,而我们设计成网页形式,可选性强,加强了师生互动,提高了教学效率。
(5)议:互相讨论一下,试着把整首诗意思完整地说出来。
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学习方式,又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有了第一课时的反复熟读课文,又有了上述三步的诗文对应,再加上这一环节中教者的适当点拔,突破难点可谓是水到渠成。
4、师生小结:读通顺并能说出意思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
1、快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他们依依惜别的句子。
2、感悟一、二句:
(1)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a.自由读的基础上一生读。
b.你已经知道这是体现"依依惜别",怎样才能读得更好?
c.评读激励,再读。
d.小结:体会"依依惜别"。
(2)出示"王勃说得好……像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a.生读中说体会(结合板书:友谊永不绝)
b.体会"依依惜别"。
(1)、(2)两部分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导,顺序不固定
这两句的出示并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而是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使得教学过程更具灵活性,从而使教师从黑板、粉笔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开拓更广阔的教学领域。同时我认为这一设计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展了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
(3)谁愿意分角色读,请一对好朋友读。分角色表演。
(4)课件出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品读谈体会。
这样设计既使学生在阅读中加深感悟,体会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又以"角色表演"这一特定形式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实践性活动。
3、感悟三、四句:请同学们继续找出文中体现"依依惜别"的语句。
(1)读:个别读。
(2)看:课件:李白送别情景的动画场面。
出示:"岸边杨柳依依,……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这一课件的设计符合媒体组合教学多感官配合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做到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这一课件的设计同时也体现了现代教育媒体的延伸功能,向学生提供了当时当地无法看到的现象与过程,加深了学生对"依依惜别"之情的感悟。
(3)悟:
a.从哪些词可以看出"依依惜别",(指导"凝视"说话)并在说说感受的基础上再读这一句。
b.提问:能谈谈你读得好的经验吗?
c.配乐朗读,再次体会"依依惜别"。
(4)品:出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点拔学生品读。
2、3两部分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导,学习顺序不固定
综观这四步的教学,既展示了媒体组合教学的优化功能,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提高了学生参与意识,调节了课堂气氛;还加深了学生感悟,突出了教学重点。可谓是一箭三雕。
4、师生小结:有感情地朗读是学好古诗的第二步。
1、让我们将"依依惜别"之情带入全诗的朗读之中。
课件出示全诗及送别动画场景,学生挑战朗读,读得好的老师给配上音乐。
2、谁能尽快背下来,需要准备一下吗?
3、师生小结:会背诵是学好古诗的第三步。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为了贯彻落实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升华理解,通过背诵把"依依惜别"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并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
1、读:动画配合分角色朗读全文:叙述部分、李白、孟浩然、诗句。
你们愿意读哪儿就挑哪儿的读,剩下的我读。(配乐)
2、问:(小博士提问):同学们现在谁愿意告诉大家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3、练:(小博士挑战):同学们,我这儿有一项以小组开展的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阅读专题(1):阅读描写送别情景的古诗,
阅读专题(2):阅读大诗人李白写的诗,我准备……,你准备怎么做呢?
这样设计既体现了师生民主合作的理念,又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还贯彻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有利于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课件配合下的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为全课又掀起了一个高潮,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动画形象更是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为学生课后语文实践活动的高质量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黄鹤楼送别教案设计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篇二
1、由点到面,感悟情感
2、引导想象,触发情感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意思,并会背诵这首诗。学生在品味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人与朋友问的依依惜别之情。
联系语言环境体会诗人情感,进而理解诗句的意思,做到诗文交融。
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二课时
(一)由词入手、初人情感
过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了长江边哪些美景?
1、出示:暮春三月、烟雾迷蒙、繁花似锦、杨柳依依、沙鸱点点、俯临长江、飞檐临空
2、用心地读读每个词,你看到一幅幅怎样的画面?
3、齐读
(设计意图:由词入手,渐人文本;美美读词,初人情感。这些都为学生理解文本,走进人物的情感世界做好了铺垫。另外,引导学生读词,说出理解,无疑引导学生读中恩,读中想,有助于后续教学环节的展开。也体现了为学而教的教学理念)
(二)由点带面、感悟情感
1、就在这伤感而又美丽的烟花三月,李白送别好友孟浩然,他们的心情是怎样呢?
2、从文中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呢?请同学们读2-4小节,画出有关的句子,抓住句子中的词语,甚至是标点,谈谈自己的感受。
3、学生边默读边勾画
4、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1)文字投影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写出人物的动作,感受到他们的惜别之情。
a、他们是在欣赏醉人的春色吗?
b、古代交通落后,离别容易,相见难,他们一别以后要十年后才得以相见,因此,他们的心情此时是什么样?
c、谁能读出这样的情感?
(2)文字投影
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a、从这里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b、哪些词体会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尊敬?
c、孟浩然是个怎样的人?学过孟浩然的哪些诗?
d、引导学生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抓住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线――“送别”以及中心情感“依依惜别”,体现了教学设计从整体人手的理念。另外引导学生抓句子,谈理解,谈感受,使得学生由内而外的表达,扩散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学生的身心,促进了学生的表达,再通过引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引发了读者与诗人之间的情感共鸣,学生在读中说,说中品,渐渐地沉浸在“依依惜别”的氛围之中。)
(三)角色表演、融入情感
1、谁愿意做做那伤感的李白,如果你真的是他,你认为在我们班谁会是你的知己孟浩然呢?
2、学生表演并评价
(设计意图:这里的“演”不是装饰,是为了再现话别情境。拉近古近距离。以“演”促读,以评促读,读中感悟,读中体验,感受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这种“演、评、读”有机结合的方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优化了教学效果。)
(四)由图想象融化情感
1、(出示插图)“相见对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你们看,江边这醉人的桃花似乎也收敛了笑容,他们在为这对友人的分手而伤感。
2、(音乐起)你们看到柳树了吗?你们觉得柳树好像怎么样了?
3、不忍离别但是终须别呀!李白伫立江边,望着一江春水,不忍离去,此时他会在想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文本中的插图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充分利用这一文本资源,引导学生细观画面,引导学生围绕美景想象,给景以人的灵性,人的情感,起到了强烈的渲染,学生深受感染,融化在离别的忧伤里,欲罢不能。)
(五)配乐读诗升华情感
1、多少年过去了,每当我们和亲朋好友离别的时候,依然会满怀深情地吟诵起这首诗,出示: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课文学到这儿,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关诗句的意思。
3、在这美丽的阳春三月,李自和孟浩然的这段故事成为一段千古佳话,有人把他们之间的故事写成了一首诗。(出示诗让学生配乐朗诵)
4、希望同学们的友谊也能和李白与盂浩然一样天长地久,如那滔滔的江水永世不绝。
(设计意图:由乐曲导人,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激发,同时凄婉惆怅的乐曲一下子把学生的情绪带入佳境,学生感伤的情怀随之升腾,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伤感的音乐中学生动情地诵,感伤地读,那伤感的情怀彼此传递,那思念的话语静静地流淌,那感动的真情打动人心直至心灵深处。)
黄鹤楼送别教案设计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篇三
教学程序:
1、出示课题,齐读课题。今天是哪位小老师为我们板书的,请我们的一日之师带领大家读一下课题。谢谢
2、出示古诗,指名读诗。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李白在黄鹤楼上设宴为好朋友孟浩然饯行。李白目送友人,心情非常激动,吟出了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课件出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⑴自读古诗。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看看针对这首古诗你有哪些问题要问?
⑵指名交流自己的问题。谈话激趣:下面让我们交流一下……
同学们有很多疑问,学贵有疑。我想通过认真学习课文后,你们的这些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4、过渡: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读课文。(自由读)
2)、现在拿起手中的笔,把与这些问题有关的课文内容圈画出来。(学生动手圈画)
3)、以小组为单位,把你找到的答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小组讨论,师巡回指导)
5、针对第一句诗句,你解决了哪几个问题?
故人“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为“故人”?
师:“烟花三月”是怎样的三月呢?你从哪里知道的?(幻灯出示画面及第2段内容)
生:繁花似锦的三月。
生:鸟语花香的三月。
生:百花怒放、景色艳丽的三月。
师:同学们知道吗?自从李白写下这句诗后,原本著名的城市扬州更有名了,一直到今天,尤其到了三月,人们纷纷赶往扬州,欣赏那里的美景。而“烟花三月下扬州”被后人称为“千古丽句”。一起美美地读这句诗。
1、过渡: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这藏在心里的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让我们一起去目睹那感人的一幕吧!指名读第二小节
2、一对好朋友就要在这里分别了。他俩此时的心情怎样呢?
3、学生交流,出示句子1: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⑴你是怎样理解“依依惜别”这种感情的?(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
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他们的行为与心情吗?
(因为他俩都不愿意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所以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
⑶让我们把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读出来。齐读这一句话。
4、师:离愁别绪在心底,情难启,口难开,可有些话总得说出口,听一听两位大诗人是怎样话别的?
教师范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师:听完他们的话别,你还能从他们的言语中看出些什么呢?
生:我看出李白很崇拜,很敬仰孟浩然。
生:我还能看出孟浩然虽然也很难过,但他比李白年长,所以他试图安慰李白不要太难过。
生:我也看出孟浩然不愧是李白的兄长和老师,他安慰李白不要太难过。
师:是呀,洒脱、率直的李白将自己满腔的情感都流溢在句里行间了。拿起笔,读读李白的这番道白,边读边思考,哪里看出他对孟浩然的敬仰,对这次分别的不舍?
(学生边读边划边感悟与思考。)
(2)师:(多媒体)我们一起来交流。
生:“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
生:“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我知道,李白与孟浩然不是一般的普通朋友。在
生:“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
(生齐读第三自然段中李白话别语的前两句)
(3)你通过课外的阅读,对孟浩然的人品或诗
生齐读第三自然段中李白话别语的第三句“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师:还没分别呢,李白就担心哪天才能再见,就期盼何日才能重逢。足见对于孟浩然的离开,对于这次分别,他是多么的不舍呀!再读:
(生齐读第三自然段中李白话别语的第三句“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师:劝君更尽一杯酒,因为帆船启航,将不见故人。一起读出李白的不舍,读出李白的难过!
(生齐读第三自然段中李白话别语的第三句“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5)师:真是兰舟未发已盼君回呀,面对友人的道白,面对故人的深情,孟夫子感动极了,人生能得这样的知己,我还有什么遗憾的呢?他“接过酒杯,一饮而尽。但毕竟他比李白年长,他得一面将自己的眷恋之情隐藏,一面安慰好自己的好兄弟。
(指名读。读孟浩然的话别之语“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师:孟浩然引用王勃的这句诗,你能理解它的意思吗?
生:王勃说,世界上有你这样的知己,就算不在一起,远在天涯海角,也像邻居一样的近。
师:孟浩然引用这句诗,是想向李白表白什么呢?
生:他要李白知道,真正的朋友,人虽然不在一起,但因为友谊,心能靠的很近。
生:他要告诉李白:别难过,我们不是永远分开,还会重逢的。
生:他要告诉李白:我们的友谊不会因为远隔千山万水而受到丝毫的影响。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
生:他要李白乐观起来,因为没有今天的分别就没有明天的重逢,今天的分别是为了明天的再见。
师:是呀,正如他后面讲的,我们的分别只是(生:暂时的)虽然分别了,但友谊却(生:永世不绝)
师:李白听了友人的话,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心情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生:他会开心起来,是呀,孟兄所言极是,我们不是永别,用不了多久就能再见了,不要那么伤感。
生:他会想,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呢?心中牵挂就够了。
师:带着你的理解,用如兄长,似老师一般的口吻,安慰安慰李白。
(生齐读孟浩然的话别语。)
5、分角色表演话别的情景。师:道不完的离别情,叙不完的朋友谊,让我们也举起酒杯,再现这感人的话别场面,让他深深地印在心底吧!同学们请你们在班级中找你的好朋友,一个演李白,一个演孟浩然,可以用上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发挥想象用上自己的语言,可以站起来练一练。
(学生自己练习)
表演前,下面的同学有什么宝贵的经验要告诉这两位同学?给他们指点一下。
开始表演。(道具:一次性纸杯2只)(一人读提示的话。)
评一评。
还有人愿意上台来表演吗?
1、过渡: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终于,孟浩然登上了船,挥手与李白告别,下面我们看第二句诗。指名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请同学们读读第四自然段,看看哪些句子可以理解这句诗?
3、讨论交流,指导朗读。师:“孤帆”指?
生:一只帆船。
师:老师有疑问,长江上不仅是沙鸥点点,我觉得一定还白帆片片,而李白的诗中为什么说只有一只帆船呢?
生:因为李白只凝视着孟浩然乘坐的那只帆船,他全神贯注的只看着那一只载着友人的帆船,其他的都似乎没看到。
师:“尽”指消失的意思。“唯”、“天际”呢?
生:是只的意思,天际是天边。
4、理解“伫立”、“凝视”
5、师:同学们,你能猜猜此时伫立岸边,举目远眺的李白心里正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吗?
生:想当初,我们一起吟诗作赋,把酒言欢,携手同游,好不快哉。
生:想当初,我们秉烛夜谈,同塌共枕,真是形影不离呀。
生:而如今,我们天各一方,远隔万水千山。
生:不久后,我们一定还能重逢,孟兄,我还在此地等待您的归来
6、指导朗读。师:多么真诚的朋友,多么真挚的友情呀,一齐满含眷恋之情地读:
(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1、引读第五自然段。(别时的话语仍在耳边回响,往日一起饮酒作诗的欢快场景一幕幕又在眼前浮现。)
2、所以: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生齐读)
3、师:学完李白创作这首送别诗的背景,再看这首诗,相信你一定能轻松而准确地理解它的意思了吧?请同学们与同桌一起将诗的意思完整地说一说。
过渡:自古多情伤离别,多少文人墨客因离情别绪而留下千古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朱大入秦》《芙蓉楼送辛渐》
黄鹤楼送别教案设计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篇四
这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古诗的扩展和阐释,古诗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话对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文本。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潜心会文的过程,应给足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世界,阅读品味,领悟内容,体验情感。通过创设阅读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动情地读。补充部分送别诗,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阅读的积累,感受古诗的悠远流长,努力使课堂教学真实、朴实、扎实,让孩子真正学有所得。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多媒体课件
一、揭题导入
1、板书:送别
师: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回忆了不少关于送别的诗。请你与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交流《相送》《别董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黄鹤楼送孟浩然治广陵》……
2、板书:黄鹤楼
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通过这篇课文来细细品读李白的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
二、学文悟情
1、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介绍黄鹤楼
黄鹤楼是李白与孟浩然友情的见证地,号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楼高50多米,巍峨耸立,踞山临江,凌空而起。
出示图片
课文中有两个词语写出了黄鹤楼的雄伟壮观。
出示:俯临长江飞檐凌空
指导朗读词语
(2)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孟浩然设酒送行,(板书:饯行)
a理解“烟花三月”
晚春三月,春意正浓,这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可以用一个词,也可以用一句话来说说。
柳絮飘飞,繁花似锦,春意盎然,这就是诗中所描述的——
“烟花三月”
c结合地图理解“下扬州”
出示地图,烟花三月,好友孟浩然从黄鹤楼出发,自西向东,前往繁华的扬州城,扬州那时候也叫广陵。
(3)绚丽多彩的季节,在巍峨耸立的黄鹤楼上,一对好朋友就要分别了,他俩此时的心情怎么样?出示1,2自然段
学生交流,抓住“一会儿……一会儿……”“藏”“依依惜别”
李白与孟浩然相视无语,谁也不忍开口道别。配音朗读1,2自然段。
2、学习课文3—4自然段
(1)不忍别,终需别,终于,李白举起酒杯说——引读
课件出示李白的话“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
江东下,前往扬州,不只到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师:洒脱、率直的礼拜将自己满腔的情感都洋溢在字里行间,请你细细品读李白的话,从他的言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
a敬仰之情
生:李白对孟浩然尊称为“夫子”,我知道,在古代,“夫子”是对那些有才学有人品的人的尊称。
生:从多个“您”字可以看出李白对孟浩然不是一般的敬仰。
生:“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看出李白对孟的敬仰之情。
师:通过课外阅读,你对孟浩然的人品或诗篇有哪些了解?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辑清芬!
指名读,
师:这首诗的意思是说:
孟夫子太有才能了,但他不愿意给皇帝当欺压老百姓的官,而在乡村种菜种花。这样的人品怎能不令人敬仰?指名读1、2句
生:孟浩然的诗篇也誉满天下。他一共写了二百六十多篇呢。
生:不仅多,还有很多名篇呢?有《春晓》《过故人庄》……
师:的确,这些诗篇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指名背诵。
师:孟浩然超然不凡的文学才华让李白深深折服。
指导朗读,
生:我从“兄长”和“老师”看出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
师:孟浩然比年轻的李白大12岁,把他当成自己的朋友,兄长,老师。
齐读
b、依依惜别之情。
学生交流
就是这样一位人品令人敬仰,诗篇誉满天下的朋友、兄长、老师 ,此时就要顺江东下前往万里之遥的扬州,不知何日才能再见面,酒请您——
引读
为什么遥满饮此杯?(这酒中装着浓浓的朋友情,手足情,深深的师徒之情。)
这依依惜别之情酒在这满满的一杯酒中。齐读李白的话
板书:依依惜别之情
(2)其实孟浩然的内心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但他毕竟比李白年长,他把无限的眷恋之情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反而来安慰自己的好兄弟。请你来
品品孟浩然的话,谈谈你的体会。
学生交流,从孟浩然的话中也体会到依依惜别之情。
a“一饮而尽”饮下去的仅仅是杯中的酒吗?(是与拉到朋友情,手足情,师徒情)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究竟是怎样的朋友才称得上是”“知己”呢?
是朋友,是兄弟,是师徒,正因为如此,两人的友谊才象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此时的分别又算得了什么呢,只是——(暂时分别)
板书:话别
小组分角色练读。
(3)引读第四自然段
a不忍别,终需别。你看,那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那是在述说这千言万语,友人登上了船,李白伫立在江边——引读
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李白——
白帆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
b(师配音描述)滔滔的江水,流淌着友情,此时,在李白的眼中,就只剩下孟浩然所乘的那一只小船了,他就这样站着,站着,看着,看着…
…直到白帆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水天一色,他还在看什么?想什么?心里还在默默地说什么?
学生交流
板书:目送
c齐读第四小节
(4)他的祝福,他的牵挂就让这滚滚的长江水伴随友人直到扬州。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话——
出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此时的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板书:吟诵
配音齐读
(2)喜欢这一首诗吗?它是一首千古传诵,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脍炙人口的名诗。配音背诵。
饯行
黄鹤楼送别 话别 依依惜别
目送
吟诵
《黄鹤楼送别》是一首文诗兼美的文包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但它却不同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一种深情体贴的送别。从李白、孟浩然两人关系来看,虽带有一丝依恋,几许惆怅,更多的是李白表达自己的敬仰与向往,是一种富有诗意的送别。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
“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朗读这句,既可以品诗,在诗中对应“故人”、“黄鹤楼”、“烟花三月”,人、地、时尽在,又可以感受到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柳絮翻飞,是烟是雾;繁花乱眼,似云似锦,正是阳春三月春意最浓时。在此情此景下,年轻而又浪漫的李白送别同是风流潇洒的孟浩然,别情也如诗如画。
黄鹤楼送别教案设计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篇五
师: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孟浩然饯行。孟浩然上了船,白帆渐渐远去,李白看着一江春水,触景生情,随口吟诵了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
1、师(停音乐,指着投影):这首诗是李白送孟浩然时随口吟诵的,却成了千古名诗。同学们也来读读这首诗吧!
2、学生自由读诗。
3、师:同学们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吗?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4、学生提问。
5、师:同学们提了不少问题,我们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我们平常读古诗时发现问题都怎么解决的?(查工具书)老师告诉你,这
7、解释古诗。
1、我们学习古诗既要了解诗的意思,也要体会诗歌的感情和表现的意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板书:依依惜别)“依依惜别”是什么意思?从文章中什么地方看出“依依惜别”之情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2、抓住“藏”字,提问:从哪里看出故意隐藏?(“一会儿…一会儿…”)为什么藏?(不想在分别的时候表现出伤感、悲伤,不想让对方难过)。
3、指导朗读,读出留恋、浓厚的友情。
5、学生练读,指名读。
2、李白的话中抓住“您”和“!”,表现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敬重、敬仰、仰慕。(孟浩然比李白年长十二岁,因为仕途不得志,便稳居田园。他俩在襄阳碰面,一见如故,惺惺相惜。他们常常一起饮酒作诗,因为志趣相投而成为知己。李白曾经写过《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指导朗读。读好“您”、“!”和“满饮此杯”。
3、孟浩然的话中抓住“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和长江联系起来。体会“永世不绝”。指导朗读。
4、分角色朗读。指名读,同桌配合读。
5、请学生上台表演此节。(准备一个酒杯)
1、(放音乐)师读第四节“岸边杨柳……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2、个别学生读此节,从哪里看出依依惜别之情?抓住“伫立”、“凝视”板书,(从外表看很平静,而内心却是波澜起伏,他心里会说什么?想什么?——祝福、担忧、回忆、期盼等)
3、读出依依惜别之情。强调和诗句有关的两句话,回到诗句“孤帆远影……”
4、师质疑:暮春时节,正是大忙季节,水陆运输一定很繁忙,这么宽的江上怎么可能只有一条船呢?通过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而对其它的船,其它的人视而不见,“孤”更能表现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5、学生齐读此节,一生表演“伫立”、“凝视”,另一生站在位上演孟浩然,可以创造性地加上招手等动作。
2、读诗。
6、配乐背诵。
读背送别的诗。
结束语:送别是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同学们以后也会有和亲人朋友分别的时候,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用心体会这份情感,珍惜亲情、友情。
板书:
藏
黄鹤楼送别依依惜别您!
永世不绝
伫立凝视
黄鹤楼送别教案设计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篇六
1.掌握主题文本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学会课文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掌握课文中的四字成语和常用语。
2.感悟文本主题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从李白的几首离别诗中体会诗人寄情于水的诗歌文化。
3.培养言语品质
在四字成语或常用语的感情朗读中唤起鲜明意象。
围绕“依依惜别”的感情去发现语言文字表达的情感性。
在模仿迁移表达和想象表达中提高言语表达能力和审美感受。
(一)出示词语,指导朗读(幻灯片底色为插图景物,便于图文对照)
烟雾迷蒙俯临长江杨柳依依依依惜别脍炙人口浩浩荡荡
繁花似锦飞檐凌空沙鸥点点按捺不住誉满天下永世不绝
1.指名朗读,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一个词语,学生模仿朗读对应的词语,要读出画面、语气和情感。
(二)诗文对照初步朗读感知
1.课前板书:黄鹤楼送别,朗读课题,读出感情。指出课文特点,板书:文包诗
出示李白写的送别诗并指导朗读,读出诗的节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在湖北武汉,扬州是江苏省扬州市,它们都在长江边上,黄鹤楼在西面,扬州在东面。所以说“西辞黄鹤楼”。)
2.从课文中找找哪些语句表达的就是这首诗的意思。用直线“_________”划出来。然后交流一下。老师读一句诗,让学生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精读课文,感悟诗情
1.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当时周围的环境是怎样的呢?
(1)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板书:之景
(2)师:你觉得送别时的环境怎么样?那就请你美美地读一读,把同学和老师带进那迷人的送别场景。
2.假如第一段侧重写的是黄鹤楼送别之景,那么第二自然段侧重写送别之什么呢?读读第二自然段,能否和第一自然段一样,用一个字概括。讨论并板书:之情。
(1)指名朗读,体会这是一种怎样的离别之情。讨论板书:依依惜别
(2)什么叫依依惜别?“依依”什么意思?“惜别”什么意思?(依依:留恋的样子;惜别:舍不得分别。形容十分留恋,舍不得分开。)
(3)指导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依依惜别之情。
(4)出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与原句对比出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________,一会儿远眺_______,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除了蓝天白云和江上景色,还可能仰望什么,远眺什么?比如:温暖的春日、雄伟的黄鹤楼、点点白帆、滚滚江水、飞翔的沙欧等)
与原句对比出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_______低垂的杨柳,一会儿_______似锦的繁花,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除了仰望和远眺,还可以用哪两个表示看的词语?比如:俯视、注视、凝视、凝望、观望、紧盯等)
(5)集体朗读第二节,体会依依惜别的感情。
3.李白和孟浩然在一个特定的送别之景当中,深藏着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接着,课文又写了送别之什么呢?请读读第三自然段,能否用一个词语概括。(板书:之语)
(1)出示:仔细读读第三自然段,你能读出两人之间怎样的感情?请抓住关键词句你圈圈划划,并做批注。
(2)交流
(李白对孟浩然十分敬重,两人的友谊十分深厚。在谈出感受后,通过朗读体会感情。)
①重点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
指导朗读,问:猜想一下,孟浩然什么样的人品得到李白的敬仰?(有所领悟后再感情朗读,层层叠加。)
随机补充:
从《李太白集》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间有着不少赠答诗。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出示):
赠孟浩然
唐李白
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
教师解释:我十分敬仰孟先生,他人格高尚才华横溢,名闻天下。年轻时远离官冕车马,年纪大了又归隐山林,常与松云为伴。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孟浩然很有才华,一生不贪图荣华富贵,人品高尚纯洁,深受李白的敬仰。指导朗读重点句。
李白说孟浩然的诗篇誉满天下,我们以前学到过孟浩然写的诗吗?出示: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指导集体朗读诗句,初步感受孟浩然诗篇誉满天下(几乎家喻户晓)的才华。然后指导朗读课文重点句。
②重点出示:“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指导朗读。对比出示: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蓝天下的白云_________________。(纯洁无暇)再比如:却像这雄伟的黄鹤楼名垂千古,却像这三月的繁花美丽动人,却像这杯中的美酒清纯甘甜……)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依依不舍的感情。教师读旁白。
4.黄鹤楼送别,课文从送别之景,写到送别之情,再写到送别之语。接下来,又侧重写送别之什么呢?读读第四自然段,讨论并板书:之举
(1)在送别之举中,你又从哪里读出了人物的依依惜别之情?讨论,随机出示:“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随机理解:伫立(长久地站立)、凝视(聚精会神地看)指导有感情朗读
(2)好友已经乘船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可是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久久不愿离去。此时,他的内心会想些什么呢?请展开丰富的想象,结合课文内容,写一写李白此时的内心活动。
(3)交流,点评。
5.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出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2)指导有感情朗读
(3)课文从送别之景,写到送别之情、写到送别之语、写到送别之举,最后写出了李白所作的送别之诗。(板书:之诗)请你再仔细读读这首诗,你觉得这首诗哪里蕴含着李白和孟浩然之间依依惜别的感情?说说理由(蕴藏在烟花三月中、孤帆远影中、碧空的`尽头中、滚滚长江水中)
(四)拓展李白的离别诗,感受李白寄情于水的诗歌文化。
1.李白写过很多的送别诗,而且十分喜欢把离别时的感情寄托在流水之中。(板书:寄情于水)
(1)出示: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这是我们曾经学过的李白写的一首送别诗《赠汪伦》,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在这首诗里,李白把离别的感情寄托在哪里?李白和汪伦感情深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2)出示
《金陵酒肆留别》(唐李白)
师:这是李白写的另一首送别诗,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酒肆就是古代的酒店。在这首送别诗当中,李白先写了酒店周边环境非常美丽,酒店里已经酿造了上等的美酒。金陵的很多朋友前来相送,大家频频举杯畅饮美酒。最后两句诗是这样写的。
出示:“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指名朗读,集体朗读,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请你们问问这东流的水,离情别意与它相比究竟谁短谁长?”
在这两句诗里,李白把离别的情谊寄托在哪里?(寄托在东流水当中,也就是长江水当中,长江全长6300多千米,但李白觉得自己与金陵朋友的离情别意比长江水还要长。)
(3)出示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师:这是李白写的又一首送别诗。“荆门”是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昌市长江边。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从荆门的渡口与朋友们告别。一共有六句诗,写了李白离开荆门渡口以后,一路上看到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最后两句诗是这样写的。
出示:“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指名朗读,集体朗读。这句诗的意思是“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你们说,李白一路上游览了那么多的自然美景,为什么最后还是十分怜爱这来自故乡的水呢?(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感激之情)
2.将“寄情于水”的诗句整合在一起朗读:
出示: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小结
让学生看着板书,引导学生梳理出课文的写作思路。课文从送别之景,写到送别——生:之情,写到送别——生:之语,写到送别——生:之举,最后写到送别——生:之诗。表达了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生:依依惜别之情。通过了解其他三首李白的送别诗作,我们发现李白寄情于水的诗歌创作现象,这是一种诗歌文化现象。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诗歌阅读中关注这种文化现象。板书:寄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
最后再有感情地朗读一下李白的这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上网查找李白的另外两首离别诗并抄写下来,并用用自己的话写出诗句的意思。
第一首:《金陵酒肆留别》(唐李白)
第二首:《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板书:
之景
之情依依惜别
黄鹤楼送别之语寄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
文包诗之举寄情于水
之诗
附:李白诗二首
金陵酒肆留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翻译:
风吹柳絮满店都是香味,吴地的女子压好了酒请客人品尝。
金陵的年轻朋友们都来为我送行,送与被送的人都频频举杯尽觞。
请你们问问这东流的水,离情别意与它相比究竟谁短谁长?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翻译:
在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那古时楚国之地游历。
重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流进了广阔无际的原野。
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彩变幻无穷结成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黄鹤楼送别教案设计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篇七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结合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绿线中的只识不写)。
3、通过诗文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和诗句表达的意思,体会诗人和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1、有感情朗读诗文。
2、领悟诗文深邃的意境;感受朋友间的深情。
3、抓住诗文的空白进行想象。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预习:自学字词;读通课文;简单批注;提出问题。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投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朗读(师生互动)。
3、说说诗句大意。(教师简评:说得不好不要紧,让我们一起学完了《黄鹤楼送别》一文,我相信大家不但会理解诗意,而且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4、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别(分步板书:①板书“黄鹤楼”,介绍有关地理位置及历史;②板书“送别”,理解意思;③读题,指导读出“别”味。)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分节读课文。(教师视具体情况加以指导)
2、结合课题,理解课文大意:
谁送?送谁?(板书:李白、孟浩然)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速读第一自然段(30秒)。
2、合上书本,看谁了解的信息多?(汇报、交流。)
时间:暮春三月;地点:长江边的黄鹤楼;人物:李白、孟浩然;事件:饯行(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
3、以读促悟。(读出暮春三月的美;读出将要惜“别”的情。)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过渡:两位大诗人,一对好朋友就要分手了,①他们的心情怎样?②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默读2、3自然段。
2、讨论:
①“……,一会儿……,一会儿……,……”(不去触动,依依惜别)
②李白的语言;(令人敬仰、誉满天下、何日再见、满饮此杯等)
③孟浩然的语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暂时、永世不绝等)
(以上三句话由多媒体出示,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语,并作简要板书,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人和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3、你就是李白,你就是孟浩然会说些什么?(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因为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话别”场面谁也不清楚,编写教材的人也是想象的,学生也可以尝试。)(这一环节的训练比理解原文更重要)
五、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过渡: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教师引读:)“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学生跟读后文)
1、多媒体出示:“友人登上了船。……流向天边……”
(在这段话中,最能反映李白惜别之情的有哪些词?)
(“伫立、凝视”,这两个词表面看起来如雕塑一般,但是透过这种“平静”,我们可以看到李白的内心怎样?)
(反复朗读,想象意境,加深感悟。)
过渡:李白终于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写下了这一脍炙人口的诗篇——
2、多媒体投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学生朗读。
3、说诗句意思。
4、朗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师指导要到位)
六、拓展:
课文从孟浩然登船之后就没有再写到他,假如你是孟浩然会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说呢?(讨论,由学生想象关于孟浩然别李白后的内容,并且完成板书。)(抓住诗文的空白进行想象)
七、学生质疑:(视质疑内容,随机而定,教师也可适当提问。)
八、小结:(略)
九、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小练笔:孟浩然别李白
黄鹤楼送别教案设计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篇八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通过对具体的词语的理解,对语言的品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利用课文中的语句理解诗意;
3、在对诗文的反复有感情的朗读揣摩中,感受李白与孟浩然的深厚感情,体会两人离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1、利用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
2、感受李白与孟浩然的深厚感情,体会两人离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1、以诗统领全
3、以“依依惜别”为文本中蕴含的情感线,紧扣感悟、体会两人的深厚友谊。
1、ppt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准备李白、孟浩然的诗,表示离别的诗。
第一课时
1、学习课文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李白、孟浩然的深厚友谊;
2、诗文对照初步整体感诗的意蕴,理解时的一、二两句的意思。
一、谈话导入
1、咱们认识吗?但是,昨天晚上我却在想着你们,知道为什么吗?那我们马上要一起学习那一课,知道了吧。
(相机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读题、简介黄鹤楼)
昨晚预习了课文读了几
点出两个生字:孟唯
(整体感知诗的类别特点——送别诗、押韵公正、脍炙人口……适时点评,了解学生目前对文本已有感知状况,并作出相机调整。)
二、利用学生对文包诗的已知学法,引导学生自学课文。
1、这首诗与课文内容有什么样的关系?这样的课文以前学过吗?要想把这类课文中的古诗意思读懂,是什么方法?
2、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的生字词自学情况。
(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读课文,老师和其他听的同学点评。
(2)适时解决每段中的生字读音及意思。重点词语点拨:
饯(jian)行:根据偏旁理解“饯”;结(jíe)识;暂(zan)时友谊(yi)
伫(zhu)立;按捺(na)不住:换词“控制不住”;脍(kui)炙(zhi)人口:好的文章大家都喜欢读。
(3)出示课文中的插图1请同学们用书中的词描述图中的景物,带着理解读出词中意味:
用图理解:“暮春三月”“俯临长江”、“飞檐凌空”;
利用图理清“暮春三月”与“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关系;
利用图词结合,整体概括全文大意。
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
江边江上景物——烟雾迷蒙、繁花似锦、杨柳依依、沙鸥点点;
人物事情——伫立、凝视、、孤帆、依依惜别。
3、再读古诗,说诗意。
三、精读一、二两自然段,一名楼相送的真心,深入理解古诗前两句。
过渡:理解了大概意思还不够,诗得细细咀嚼带能真正体会其中的味道。
1、出示古诗前两句,请同学读试着用书中的语句来理解诗意。
重点提示:
(1)看图和读课文第三段中的“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理解“西辞”、“下扬州”;
(2)读课文第一段“理解“烟花三月”
烟”——烟雾迷蒙;“花”——繁花似锦。
(3)连起来说两句诗的意思,然后再读这两句。
过渡:就这样从表面看着两句的意思已经明白了,我们感到了春天的美丽,与好朋友在此美景中赏玩,应该是件快乐的事,他们真得很快了吗?
2、出示第二自然段,请同学们读,说自己的感受。
重点提示:
(1)“一会儿……一会儿……”(两人心都不在赏景上,让学生揣摩此时此刻李白和孟浩然藏在心中话语、感受,相机点出“依依惜别”的意思。读出这种感情。)
(2)再读前两句古诗,读出诗中隐含着的感情。
(女生读课文内容,男生读古诗句)
3、激发探究:李白为何选择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
(1)联系前面的介绍,激发学生体会“名楼送名士”对朋友的尊敬、感情深厚的真心表示,用心良苦;
(2)再读古诗,深入体会诗的意蕴。
板书:名楼——真心相送
黄鹤楼送别教案设计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篇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和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句段进行引导、探究,通过课文的学习,领悟古诗的意思和意境,感受话别的的情景。
难点:品读文诗,深入体会意境和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准备:
1、古筝曲《高山流水》
2、插图投影片
3、第三自然段文字投影片
教学过程: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25黄鹤楼送别
2、首先我想请同学把时间、人物放到题目中去,把题目更具体化。(指名说)(板书李白孟浩然)
3、在李白为孟浩然送别的过程中诞生了一首千古传诵的古诗。(出示诗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自由朗读诗歌,读出古诗的节奏。
(3)交流汇报朗读的效果。
4、合作探究:浏览课文,画出课文与诗句对应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一边默读一边作批注,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根据诗歌的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划线并在小组内交流)。
(1)交流前两句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哪个同学愿意把你们小组交流的结果向大家汇报以下,谁来说前两句的意思:
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交流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哪个同学愿意把你们小组交流的结果向大家汇报以下,谁来说后两句的意思:
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1)男生读前面的诗,女生读后面的诗意;(2)女生读前面的诗,男生生读后面的诗意;
5.你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什么?谁来说说。(板书依依惜别)
出示合作探究: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李白和孟浩然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体现在哪些地方,找出有关的语句,写出自己的体会。
6、交流汇报:
出示句子: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谁来用朗读表达这份难舍的情意?
离别是他们心底最柔弱的弦,面对遥遥无期的再次会面,他们谁都不忍心去触动。我们一起把这依依惜别之情读出来。
7、离愁别绪在心头,情难启,口难开,可有些话总得说出口,这两位大诗人是怎样话别的?自己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吧!谁来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出示句子:“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你来敬仰地读一读,还有谁听出了什么?谁来
真是兰舟未发已盼君回呀,面对友人的道白,面对故人的深情,孟夫子感动极了,人生能得这样的知己,我还有什么遗憾的呢?他“接过酒杯,一饮而尽。”但毕竟他比李白年长,他得一面将自己的眷恋之情隐藏,一面安慰好自己的好兄弟。谁来带着你的理解,用如兄长,似老师一般的口吻,安慰安慰李白。谁来,谁再来!
“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孟浩然引用王勃的这句诗,你能理解它的意思吗?是呀,正如他后面讲的,我们的分别只是(生:暂时的)虽然分别了,但友谊却(生:永世不绝)
你能用表演来传达这份依依惜别之情?先把两个人说的话读通顺,然后配上动作,自己在下面练习表演,开始。
下面我们要穿越时空隧道来到江边,再现当时的情景。谁想演李白?孟浩然谁来?老师给配上音乐。
说话时眼睛能看着对方,做着动作就更好了。谁再来!
哪两组坐得最好,听得最认真,哪两组就来!一边捧起酒杯,一边读。
8、刚才我们主要解决了第一句诗句,下面我们看第二句诗。
9、指名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0、这句话,谁能用书上的话来解释?
11、指名说出示第4小节。
12、不忍别,终需别。你看,那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那是在述说这千言万语,友人登上了船,李白伫立在江边——引读
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李白——
白帆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
b(师配音描述)滔滔的江水,流淌着友情,此时,在李白的眼中,就只剩下孟浩然所乘的那一只小船了,他就这样站着,站着,看着,看着……直到白帆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水天一色,他还在看什么?想什么?心里还在默默地说什么?
学生交流
多么真诚的朋友,多么真挚的友情呀,一齐满含眷恋之情地读:(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13、朋友已经远行,从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见面啊!想到这,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了,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起读……
让我们也一起随着李白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送一送孟浩然吧!站起来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4、如果李白生活在现代,他一定会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达此时激动的心情,假如你是李白,伫立在江边,目送着友人渐渐远去,你能把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吗?
学生反复诵读、同桌讨论。
李白把孟浩然送走了,但是他们之间的友谊,就像那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多么深厚的情谊呀!(板书:情谊深厚)
出示:作业自助餐
1、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向对手挑战。
2、演一演,与朋友合作,改编课本剧演一演。
3、找一找,找更多的送别诗,摘抄在采蜜本上。
黄鹤楼送别教案设计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篇十
苏教版教材语文第九册《黄鹤楼送别》
本课设计充分运用了宋代大教育家胡瑗的“商讨教学法”,将学生放到了主动获取知识的地位。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本课教学设计从问题的提出、合作讨论到商讨解决问题,从音乐、图画朗读到诗配画,从听、读、说到悟,无不使学生尽显主人翁的风采,处于全方位美的享受,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掌握了学此类课文的方法。
本课属“文包诗”的形式,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创作情景。诗话互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教材。课文配有插图,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感悟诗歌。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
指导学生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增强对诗歌情境的感悟。
第一课时
了解诗歌时代背景,读通课文,沥青课文脉络。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
第二课时
师生同唱《长亭送别》,生述唱后感受,导出本诗。
出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a 自读,思考: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
c谁来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d..有疑问吗?带着疑问读课文。
归纳出理解古诗的基本方法:理解字、词、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诗。据此来读课文。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哪一句诗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小组讨论交流。
小组读文思考后讨论。
第一、二行:
1、你通过读课文读懂了哪些字词?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读懂的?
a、“烟花三月”“西辞”、“故人”、“黄鹤楼”
(师板画“桃红柳绿”、黄鹤楼)
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暮春三月的景色?
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中看出?什么是饯行?
指导读好课文的第1、2、3节。
c、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从文中哪些语句看出?(板书:依依惜别)
齐读:依依惜别。“依依”是什么意思?(互相依恋着)
用依依惜别的感情读好第二节。
d、第一段中还有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的句子吗?
出示第三节,生再读,述感受,抓住“人品”、“诗篇”、“兄长和老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永世不绝”......理解,指导读。
(①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李对孟的敬仰、难舍)
② 从哪些句中体会到大诗人李白对老友孟浩然的敬仰之情,难舍之意?师圈出:令人敬仰,誉满天下,一直,不知……见面)
③ 正因为孟浩然既是李白的兄长又是他的老师,所以孟浩然顺江东去才使李白依依不舍,满腹忧愁。在读李白的话时,除了读出敬仰之情外,还要带有一丝忧愁去读。下面我们再一起来读“依依惜别”。
李白是这样的依恋不舍,那孟夫子呢?他的内心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但他却把无限的眷恋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反而去宽慰自己的好友李白,谁来把孟夫子的话读一读。
(1)指名读
(2)出示句子:“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3)提问:
a解释带点字。它说的是什么意思?
b这里为什么用单引号?这两句诗是谁写的?
c孟夫子引用这两句诗是要表示什么意思? (彼此虽然暂时分别,可友谊是永远不绝的)
过渡:谁读懂了下面两句,来说说这句什么意思?(第4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
2、请一对好朋友配乐朗读第三节。
指导读好第一二行诗,指名读,齐读。
第三四行
通过读课文你又解决了哪些问题呢?
(孤帆、碧空尽、天际流......)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再齐读:依依惜别)
从哪些语句读懂的?(4、5节)
生述感受。(抓住“凝视”“伫立”理解)
此时的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望着远方,只能看到什么?
现在李白的心情怎样?可能会想些什么呢?(理解“孤帆”)师板画:沙鸥、白帆、李白。
再读:依依惜别
指导朗读第四节,配乐赏读本节。
指导读好三、四两行诗,点出这是名句。
过渡:李白望着、想着,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来。什么是“脍炙人口”?指导读好全诗。
读了这首诗你从中体会到两人之间的感情怎样?(感情深厚,离别时依依不舍)
述:谁来把这首诗背一背
1、通过刚才的学习现在你对这首诗理解了吗?师生合作配乐齐读课文。
2、自古以来,像这样的送别诗还有很多,你能吟诵几首吗?
(“为什么课文上讲到扬州去而课题上写广陵”等)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背诵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抄写课文中的词语。
教育家胡瑗的商讨教学法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合作讨论上的,在学生对知识已有一定的基础后教者在从旁予以辅导点拨。本课通过学生自读自悟,教者在学生充分讨论之后再附以音乐、图画、诗配画,让学生有美的熏陶,深深体会到两个大诗人之间的依依惜别的感情。
黄鹤楼送别教案设计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篇十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解《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里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暂时、凝视造句。
3、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
一、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20 黄鹤楼送别
2、解释题意:黄鹤楼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蛇山,始建于公元223唐朝大诗人李白在这里送别他的朋友孟浩然,还写下了一首这篇课文就是写送别的情景和介绍这首诗的。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在生字上端注音,特别是其中的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和三拼音节。读准生字的发音。
(2)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下列带点字及词语的意思:
饯行 暂时 孤帆 脍炙人口 唯见 满饮触动 依然 伫立 凝视 惜别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最后四行诗句并入第5自然段),读顺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含带点字的词语。(见上)
(2)指名读词语,特别注意读准其中带点的生字拼音兼三拼音;饮yin,前鼻音;暂zan,平舌音兼前鼻音;脍kuai,三拼音;炙zhi,翘舌音。
(3)指名解释词语,教师敲定答案。
饯行:设下酒食送行。 暂时:短时间里。
孤帆:指只有一只帆船。帆是挂在桅杆上的布篷,可以利用风力使船前进。(利用插图画面事物来理解)
脍炙人口:美味人人爱吃的意思,比喻好的诗文大家都称赞。脍是切得很细的肉,炙是烤熟的肉,都是美味。 唯见:只见。
满饮:喝下满杯酒。 触动:碰到。 依然:还这样。
伫立:长时间站着。 凝视:聚精会神地看 惜别:舍不得分别。
(4)指名5人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
1、第1自然段。
(1)指名读。(出示“暮春三月美景”)
(2)齐读第1自然段。
2、第2自然段。
(1)指名读。(板书:俯临长江 飞檐凌空 仰望 远眺)
(2)什么叫俯临和飞檐凌空?请看书上插图。(俯临就是下面靠着的意思,飞檐是翘起的檐角伸向天空)点示:黄鹤楼高高耸立在江边气势不凡。
(3)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里的依依是什么意思?(形容互相依恋着)
点示:这说明两个人只是在看景,没有说话,各自的友情依恋不舍。
(4)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写黄鹤楼的气势和两人看景)
(5)齐读第2自然段。
3、第3自然段。
(1)指名读。(板书:饮酒 话别 友谊不绝)
(2)李白称孟浩然为孟夫子是什么意思?自答:孟浩然比李白大12岁。古人称老师为夫子。李白对孟浩然就这样称呼,是表示对他的尊敬。
(3)李白对孟浩然的评价是什么?(人品令人敬仰、诗篇誉满天下)人品是什么?(人品指人的品德)什么叫誉满天下?(意思是天下的人个个都称赞)
(4)李白向孟浩然话别中还点出了盂浩然这次要去的地方是扬州,为什么说您就要顺江东下?(因为长江水是由西向东流的,扬州在黄鹤楼东面很远的地方,所以说顺江东下,前往扬州)
(5)孟浩然在话别时说了什么?(学生答)(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请齐读一下。
(学生读)问:这两句诗是谁写的?
谁还记得王勃,他是什么人?(王勃是唐朝初期的大诗人)
教师解释这两句诗的意思:
天下只要有知己好友,哪怕远隔天边,也觉得就像近邻一样。海内指国境以内,比邻意思是并排的邻居。
请再齐读这两句诗。(学生齐读)
提示:孟浩然话别时引用王勃这两句诗,所以是在双引号里套用了单引号。
问:孟浩然引用这两句诗是要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彼此虽然暂时分别,可友谊是永世不绝的)
(6)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这一自然段写李白和孟浩然饮酒话别,表示友谊永在)
(7)齐读第3自然段。
4、第4自然段。
(1)指名读。(板书:杨柳依依 沙鸥点点 白帆远去 消失蓝天 伫立 凝视 春水浩荡 流向天边)
(2)杨柳依依的依依是什么意思?(形容柳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为什么用点点来表示沙鸥的数量?(因为是远望沙鸥,眼看只是一点一点的小东西)
(3)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表示什么意思?(表示盂浩然乘的船越走越远,终于看不见了)李白此时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能看到什么?(学生答)请大家想象一下李白这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怅惘若失,思绪万千……)
(4)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李白在江边目送孟浩然登船远触景生情)
(5)齐读第4自然段。
5、第5自然段。
(1)指名读。(板书:吟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诗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之广陵是什么意思?自答:广陵是扬州的别名,之是到……去的意思,之广陵就是到扬州去。
(3)齐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
(4)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写李白心情激动,吟出著名的诗篇)
(5)齐读第5自然段。
四、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1、教师范写,提示注意点。
孟:饯:酒:饮 暂:帆:脍:炙:孤:唯:
2、学生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纠正不正确的写字姿势。
3、展示写得好的字,表扬字写得好的同学。
五、布置作业
1、读抄词语,(文后练习3,暂不做造句)每个抄两遍。
2、练读课文,练背诗句。
3、借助看插图,将课文有关内容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四句诗一一对应,理解诗句的意思。
4、练习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第二课时
[课时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进一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加深体会。
3、通过排演课本剧,让学生能够在边体味文章边指导表演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对照课文与诗,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使文章的朗读更有感情 (难点)
4、 通过文章的与友惜别,触发学生寻找相关诗文的积极性,再加以浅析性地比较,得以更深刻地体会诗人词句的精妙传神,同时也让学生知道摘抄的益处与应用 (重点)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相关诗句摘抄
一、朗读、谈话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黄鹤楼送别》,按自然段顺序解读了全文,初步感受到诗人话别的情景,领会到他们的友情,哪些同学能带着他们那种依依惜别的感情读课文呢?
读前提示:其他同学在他们朗读的过程中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想想如果表演的话,该怎样表演才能体现出两人当时的心情
(指名5人分自然段读课文)
(教师出示挂图)
2、刚才几位同学读得如何?(简单评议)
[nextpage]
二、课本剧排演
(一)激发兴趣,浅析剧情
1、文章能读好不一定就能表演好,特别是文中人物的动作想做得传神、逼真还得真要下一番功夫!如果让你们表演,你们有信心演好这出《黄鹤楼送别》戏吗?
2、任何表演都离不开剧本的,你能把下面的表格一口气填好吗?
(出示小黑板)
剧名
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
(学生试说后,迅速指名回答)
看来你们已经掌握了这部课本剧的基本情况了,不过,拿着这样简单的剧本,演员有没有办法出演?演员表演时主要得有什么(或问:有谁知道剧本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什么)?
(学生回答不出时,师可适当明示:剧情,尤其是台词、人物动作)
(二)准备台词,小组试演
1、这篇课文中已有一些现成的台词和人物的动作了,大家能不能利用这些现成条件,排一出简单的课本剧呢?
2、四人小组任意搭配出两组,每组两人。一组先做演员,把自己对人物的体会融入要表演的人物身上;另一小组则做导演兼旁白,同时负责全程指导、评议,可中途要求停止,提出自己的看法。表演完,两小组身份互换。至于道具问题,自己开动脑筋。
(小组试演,教师巡回点拨)
(三)小组表演,全班评议8
哪一组同学愿意来表演一次,我们请全班同学做导演,看是否把李白与孟夫子之间依依惜别的感觉表演了出来?
(边表演,边指导、评议,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
(四)换个说法,解释诗句
1、文章中最后一段的诗句,大家可能均把它作为现成的台词,咱们的“李白”们大都直接情不自禁地吟出。假如是在现代的话,李白这首诗可以怎么说呢?这段台词怎么改变成为现代的语言,让剧本完全“现代化”呢?
下面就请各小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看哪个小组能让“李白”同志又快又准地“实现现代化”?注意,可一定要说通啊,别让观众听不明白!
(学生巡视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反应可作适当提示:看看诗句中的词语能不能与文章前面的词语挂上钩呢?有没有直接对应的词句?)
2、哪一位同学愿意来表演成了现代人的李白,我们请全班同学做观众,看看能否听明白?
(评议,可再指名同学说说诗意,同学给予适当的鼓励)
你们是怎样转换台词的呢?诗句分别与文中的哪些词句相对应的呢?能不能举例说说?
(指名回答)[“孤”“唯”何意?]
3、同座之间互相当一回“李白”,互相说说看
4、小结:
其实,诗句同课文中自然段意思相对应这样的文章我们以前见过没有?
(指名回答课名)
这种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一首诗写作情境的形式,我们称为“文包诗”。今后我们还会遇到。希望大家能用刚才的方法,在预习的时候就可以说出全诗的大意,有没有这个信心?
三、比较摘抄,体味诗文
1、我们这篇文章主要是讲了件什么事?
文中的李白与孟浩然在分别时有些什么表现?说明了什么?
你们的摘抄中有没有也是送别的诗句?那他们是不是在分别时心情也是一样洒脱?说出来大家一起分析。
2、师分类型举例。(可适当点评)(小黑板摘选其中一二出示)
豪爽洒脱型:万点落花舟一叶,载将春色到江南。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
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此别应须各努力。
莫言归去人无伴,自有中天月正明。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含蓄委婉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愁闷痛苦型: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相送巴陵口,含泪上舟行。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强饮离前酒,终伤别后神。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临歧别数子,握手泪再滴。
一别音容两渺茫。
劝君更进一怀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锥心泣血型: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此夜断肠人不见,起行残月影徘徊。
送君肠断秋江水,一去东流何日归?
人间别久不成悲。天涯相遇一魂消。……
3、你们在与实习老师分别时是什么心情?你想用什么诗句来形容呢?
4、现在请大家带着李白与孟浩然在分别时那种依依惜别的感觉,齐读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ⅱ
2、请大家带着李白与孟浩然在分别时那种依依惜别的感觉齐读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四、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视时间而定]
1、 分两个大组,一组读,另一组听,再交换读、听一次。
2、 同座二人交替背、听各一遍
3、 全班背诵。
4、 指名背诵。
五、练习
1、抄写词语。(文后练习3)
2、能够不看课本说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意思,并会默写该诗。
3、用暂时、凝视各造一句。
4、把摘抄的诗句与课文中的诗句比较,写出你比较后的感受。
附板书:
25、黄鹤楼送别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