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热门14篇)
报告的撰写还需要注意格式、排版和文体等方面的要求,保证整体的美观和可读性。报告中的图表和数据应该清晰、准确地展示,便于读者理解和分析。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也可以借助软件工具来更便捷地撰写和展示报告。
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篇一
为了了解外来务工子女在家庭、生活、心理、行为等方面的状况,帮助学校制定有效的教育策略,学校少先大队在全校外来务工子女中,采用问卷调查法、座谈法、个别访谈法,开展了“外来务工子女现状”调查,并对调查情况作了基本分析,提出了相应对策:健全队籍,规范队务管理;春风化雨,实施关爱教育;享受成功,塑造健康心理。搞好外来工子女养成教育,这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推动我们南京城市建设和发展、加快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的客观需要。
流动的花朵、焦点、关爱、健康心理、体验快乐、
我校地处城乡交界,这里云集了来自全国18个省、市、96个区、县的农民工和商人的子女等,我校在校生这两年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1-6年级各一个班。外来工子女自身一方面沿袭父辈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和社会风俗,能吃苦耐劳,动手能力强。生活自理能力强,能够自己洗衣烧饭,与城里孩子相比,他们显得成熟、懂事、尊敬师长、乐于助人,珍视亲情和友情。另一方面又在繁华的大城市中耳濡目染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他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他们的出生地与大城市生活有极其悬殊的差距,他们有良好的自强、自立意识,但也有孤僻、自卑的性格倾向和与社会对立的不良情绪,他们生活在农村的广阔天地,也有的养成了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良习惯,他们有的学习上落后,有的纪律上松懈,思想上不求上进,甚至有少数违法乱纪,这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搞好外来工子女养成教育,这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推动我们南京城市建设和发展、加快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的客观需要。
为了了解外来务工子女在家庭、生活、心理、行为等方面的状况,帮助学校制定有效的教育策略,学校少先大队在全校外来务工子女中,采用问卷调查法、座谈法、个别访谈法,开展了“外来务工子女现状”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8份,回收率98%,经审核和复查,所回收问卷的有效率达100%。个别访谈对象为1-6年级随机抽5个同学,共计30人次。本报告主要依据以上调查和研究活动。
(一)外来工子女流动性大,给教育、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工作带来很大挑战。
中国是人口流动大国。20xx年底,中国流动人口达到1.4亿。在外来人口中,一头是白领精英阶层,云集了全国一批青年创业精英,博士硕士成群;另一头是“蓝领”打工阶层,其中农民工占一半以上,初中以下学历者居多。外来工数量如此的巨大使外来工的问题成了不可以不重视的问题,而外来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状况,更是外来工问题中突出而备受人们关注的一个。外来工子女在接受义务教育过程中的收费、学习环境等问题一直颇引人关注,但一直没有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法,外来工子女入学难问题成为社会的焦点。
从20xx年,学校正式接受全国各地的外来务工子女,尤其是近一两年来,外来务工子女的就学人数呈逐年快速上升的趋势。同时,由于外来工流动性大,其子女随父母务工流动就读学校的改变也比较大,往往是“来有影,去无踪”,有的还在学期中途才来,常常又不辞而别,不知去向。不少来时无学籍或学籍不完整,去时也不办理手续这种情况一方面使得当地教育行政部门难以科学规划教育事业发展,难以准确掌握外来工子女新学期就读的具体人数,合理安排师资和经费,另一方面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二)外来工子女自信心不足,幸福感强。
调查中,对于“是否认为自己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一项,统计数据表明,24%外来务工子女认为自己是聪明的,12%认为自己不聪明,64%不置可否。表明外来务工子女的自信心明显不足,自信水平低于其他儿童。
对于“是否认为自己在南京是幸福的”一项,60%认为自己是幸福的,35%没想过这个问题,只有5%认为自己不幸福。这充分表明,外来工子女的主观幸福感强。特别是来自经济落后地区的地区的学生,感觉现在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认为自己比原来幸福很多。
(三)外来工子女卫生习惯差,自我约束力弱。
在“你的指甲长了会自觉剪吗?”的卫生习惯调查中,41%的学生在老师的催促下才剪。坚持每周洗一次澡(春、秋、冬季)的只占60%,坚持一个月洗一次澡(春、秋、冬季)的占28%,甚至更长时间洗一次澡(春、秋、冬季)的占12%。因此,学校里出现了“黑手族”、“黑脖族”,甚至有些学生不懂得分季节着装。
在个人行为习惯上,出现了一些学生在教室里大声喧哗、上课听讲坐不住等现象,有的同学作业不规范,字迹不工整,书本用了一段时间总是卷起来,甚至有的学生餐桌当书桌导致书本上沾满油迹,还有的学生遇到家里来人,无法写作业,或者趴在窄窄的板凳上、软软的床上写字,导致书本皱巴巴的。
(四)外来工生活环境普遍偏差,父母文化程度低,家庭教育滞后。大部分外来工家庭经济收入不高,在外租住民房,一家人3-6人挤在一两间空间小,简陋低矮、光线不足,居住条件较差,不少孩子连一张书桌都没有,无法安静做作业。
通过对“父母文化水平”的调查,发现学生父母的学历有35.4%为小学,38.5%为初中水平,11.1%为高中水平,1.8%有大专以上水平,3.2%为文盲,还有10.3%的学生不能准确说出自己父母的学历。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外来工人员的学历不高,文化程度几乎处于高中以下。同时,47.8%的孩子家中没有图书,更不要说电脑和网络了。所以,外来工子女在家学习中遇到困难大多数选择放弃,父母不是不能解决,就是忙于生计,爱学习的会记住第二天问同学或老师,贪玩的抛之九霄云外,这也是家庭作业无法100%上交原因之一。
如何做好外来务工子女教育工作,让他们拥有平等的受教育工作,成为每一位少先队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我从少先队辅导员的角度,就做好外来务工子女教育,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健全队籍,规范队务管理。
外来务工子女基本没有队籍记录,大多数学生不了解队知识,甚至有的根本没有加入少先队组织。因此,学校大队部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二周,可以以“入队十知道”为主要内容,对新来的“流动花朵”进行队知识培训,填写队员登记卡,组织参观队室,在队旗下重温入队誓词,让他们重新过上组织生活,感受队组织的温暖,实现在队组织中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
(二)春风化雨,实施关爱教育。
1、对外来工子女实行优惠收费政策,体现对外来工子女收费的公平和照顾。
针对大部分外来工家庭经济收入不高的实际情况,南京市对外来工子女就读公办小学的,收费09年2月实行与当地学生相同的收费标准相同的政策,让外来工切身感受到当地教育的公平和政府的关心。
2、开展外来工子女与本地大学生“手拉手”活动。
由于我校队员来自五湖四海,许多队员家庭条件较为困难,是大学生实践基地,每学期开展“手拉手”活动,对少年儿童进行情感体验教育。我校先后和南京师范大学、南师大附校、南京财经大学开展了“走出去,请进来”手拉手爱心支教、捐书活动。这样的活动让孩子知道了:扶贫帮困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困难中有人援手,只有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才充满爱。知恩图报,也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让队员们意识到:决心将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的关爱以及老师的教导转化为一种动力,那就是努力学习,争取早日回报社会,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开展大学生与小学生元旦节和六一儿童节联欢。中队的队员们在大、中队辅导员指导下自策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有:独唱、游戏、集体舞、校园剧等等,无不说明他们的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大学生与小学生共同“走出去,请进来”联欢,处处享受着体验的快感与成功的快乐。
队员和铁路干警子女共同活动一天,上午冒着酷暑到尧化街道尧林仙居社区发放火车提速宣传单,中餐吃肯德基,下午来回乘坐动车组客车,感受动车组客车的快速和安全的重要性,游玩常州恐龙园,晚餐吃大娘水饺,特别是穿越侏罗纪让少先队员们释放激情,开心极了。我校大队部组织学生参加假日夏令营活动,弥补了他们的心理缺陷,提高了他们的交际能力。
4、发动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扶。
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政府行为为主固然重要,但外来工及其子女在务工地总体上是弱势群体,需要全社会更多地给予关注、帮助和扶持。学校要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家长要挤出时间多与孩子沟通,关心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娱乐和安全,提高家教水平;社区(村居)和企业要开放现有教育资源,努力创设校外活动场所,举办健康的社区文体娱乐或兴趣小组及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外来工子女参加;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要发扬各自优势,把更多精力和爱心倾注在外来工子女身上,加强对他们的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和法制安全等方面教育,发动社会各界和海外三胞捐资办学、助学、奖教、奖学,组织开展“大手拉小手”、“老少同乐”等健康有益活动;协调和引导企业特别是外来工比较多的规模企业给予员工子女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如腾出适当的厂房改造为活动场所,让员工子女在放学后父母尚未下班这段较长时间内有地方活动。
(三)享受成功,塑造健康心理。
培养外来务工子女的自信心尤为重要。少先队组织应积极创设活动载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队活动,为“流动花朵”搭建展示自我、享受成功、体验快乐的舞台,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如:为帮助他们跨过语言障碍关,大队部可以举办“我爱我的家乡”演讲比赛,鼓励他们从讲述自己家乡的生活开始,敢于开口说话。开展“歌颂祖国”征文和演讲比赛,“歌颂祖国六十周年”征文和演讲比赛得到了区文化局和电视台的评委们赞叹不已!“庆元旦迎新年”和“庆六一”文艺汇演,文艺汇演节目形式多样,有相声、舞蹈、歌表演、独唱、课本剧、小合唱、快板等,同学们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之中,给他们提供展露头角的机会,每次活动开得轰轰烈烈,影响深远。
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篇二
分析报告根据佛山市5个区的劳动力供求季度信息汇总而成。根据信息统计情况来看,用人单位通过人力资源市场招聘各类人员8853人,比上季度增加了2938人,同比增加了954人;到本市各级人力资源市场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共有5121人,比上季度增加了1528人,同比增加了315人。
加工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是本季度用工需求量最多的三大行业。非公有制企业需求一向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从企业性质类型看,本季的用人需求主要集中在有限责任公司、个体经营和港澳台投资企业,三者所占比重之和约86.04%,是用人需求大户。
从职业上看,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商业和服务业人员既是用人需求的主体,又是求职人员集中的职业。从供求状况对比来看,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的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其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分别为2.46和2.08。
不过,在所有求职人员中,失业人员所占比重为46.47%,外来务工人员的比重为52.55%,与上季度及去年同期相比,失业人员的求职比重有所上升,外来务工人员的求职比重有所下降。从招聘、应聘条件来看,男性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高于女性;求职人员主要集中在25~44岁年龄段;高中文化程度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最大。(记者刘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篇三
近年来,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涌进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在为社会付出廉价劳动力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然而他们在陌生的大城市却一直处于“边缘”状态。为了进一步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的生存现况,特在xx市政府的网站和xx区政府的'网站上分别进行了本次调查,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在线调查的基本情况。
1.调查测评的对象:截止12月18日共有68人参与调查,其中:男43人,女25人;20——29岁25人,30-39岁27人,40-49岁12人,50岁以上4人;小学文化以下3人,初中文化18人,高中以及中专、中技15人,大专16人,本科及以上14人;未婚:15人,已婚48人,离婚5人。
2.调查测评的主要内容:调查主要围绕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支出、养老、住房等问题进行重点调查,共计16个问题。
二、在线调查的主要结果。
2.现住房状况:租住集体宿舍12人,占比18%;租借私房33人,占比48%;租住职工公寓6人,占比9%;自有私房17人,占比25%。
3.住房意愿:租住公共租赁住房13人,占比20%;职工公寓4人,占比6%;购买住房24人,占比38%;经济适用住房13人,占比20%;普通商品住房10人,占比16%。
4.家属生活工作情况:留守在家15人,占比22%;与您一起生活,并有自己的工作35人,占比51%;与您一起生活,但无收入6人,占比9%;配偶与您在一起,小孩留守在家12人,占比18%。
5.外出务工的目的:养家糊口36人,占比47%;换个环境1人,占比1%;施展才干,发展自己23人,占比31%;到城里学点本事,回家乡好发展8人,占比10%;跟着他人一起出来,没有什么目的4人,占比5%;其他5人,占比6%。
6.现在所从事的工作是:建筑、装修等7人,占比10%;个体工商零售业3人,占比4%;it技术等4人,占比6%;生产一线工作21人,占比32%;餐饮、酒店服务人员3人,占比4%;销售业务等6人,占比9%;企业行政人员11人,占比16%;医务工作人员2人,占比3%;零散用工11人,占比16%。
8.每月的休息日:8天12人,占比18%;4天33人,占比48%;1-2天6人,占比9%,基本不休息17人,占比25%。
9.除了基本生活支出外,收入主要用于:朋友交往应酬等费用8人,占比11%;电话费、上网费4人,占比5%;寄回老家16人,占比21%;旅游休闲等费用5人,占比7%;存入银行28人,占比37%;股票基金等投资1人,占比1%;参加教育培训等1人,占比1%;其他12人,占比17%。
10.没有参加社会保险的理由:费率太高,承担不起12人,占比20%;如果缴社保,不知道以后会怎样14人,占比24%;所在单位不给缴纳14人,占比24%;已经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3人,占比5%;不知道异地转移或接续不方便10人,占比17%;对社保政策不了解6人,占比10%。
11.采取的养老措施:在老家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8人,占比13%;在打工的单位参加了养老保险19人,占比30%;购买了商业保险5人,占比8%;定期存钱养老9人,占比14%;养儿防老6人,占比9%;目前没考虑,等老了再说16人,占比25%;其他1人,占比1%。
12.进城务工后最大的困惑是:工作及生活条件恶劣9人,占比15%;遭本地人歧视排挤5人,占比8%;没有社会保障生病没钱医治3人,占比5%;小孩入托入学难2人,占比3%;工资待遇低,生活费用高22人,占比37%;怕失业找不到工作7人,占比12%;工资被拖欠或者克扣3人,占比5%;缺少朋友,感情孤独5人,占比8%;其他4人,占比7%。
三、通过调查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要让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城市。改变外来务工人员弱势地位,改善其生存环境,最根本是要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打破城乡户籍限制,让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市人员享受一样的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待遇。
二是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多提供务工信息,多提供务工岗位,减少外来务工人员外出务工盲目性,使其外出更容易找到活干,并开办一些技能培训班,让外来务工人员接受正规专业的培训,拓宽就业门路。
三是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服务和管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进入城市给城市交通、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带来严峻的考验和巨大的冲击。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固然是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教育外来务工人员,让其懂法,从而增强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加强自身权益,特别是人身方面的保护。
总之,外来务工人员进入城市是不可逆转的洪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只能采取措施对他们进一步培训、规范,建设更利于他们生存的环境,使其尽快在城市里落脚,让他们与城市居民和谐共处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才能更好地描绘未来城市的蓝图。
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篇四
在南通明诺机械有限公司,只要谈起杨强同志,大家就会十分敬佩的伸出大拇指夸奖他说:他是我们员工的楷模。
杨强,山东威海人,汉族,入党,5月,通过网上招聘来到南通明诺机械有限公司打工。近年来,他刻苦钻研业务,带领研发团队研究开发扫地机/清扫车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扫地机构造设计。主要规划设计了各种电机的规格参数,接触器、继电器、加速器、充电机、电池等的选型,设计了显示器,控制器等电气系统,以及推杆的检测设备等,并获得了能量回馈型电动驾驶式扫地机控制系统的软件著作权,参与了iso9001的贯标工作及企业标准《电动地面清扫机》q/320621bat01-的制定。发表论文:基于sep4020处理器的电动清扫车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获得申请软件著作权:能量回馈型电动驾驶式扫地机控制系统。通过多年的拼博,从一名普普通通的打工者成长为公司的技术骨干,还当选为公司的技术副总经理,同时也得到了公司领导认可和职工们的好评。
我是党员,企业更需要我。
20,正当民营企业南通明诺机械有限公司成立不久,公司急需人才,但因地处偏僻,公司难以招到专业对口的人才,公司老总急得团团转,就在网上发布招聘信息。当时正在网上求职的杨强,看到此信息发现明诺公司的产品正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南通明诺机械有限公司,努力当一名有价值的员工,去实现自己人生的梦想――做一个能证实自己实力,为社会作份贡献的人。朋友及家人找他谈话要他再考虑考虑,并语重心长地说:父母亲把你抚养这么大,供你上学,可是花了很多心血,目的就是要为你提供一个优越的环境。现在,要留在外地,何况到企业工作会有很多的困难。可杨强毅然回答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到哪里都有自己发展的空间,虽然企业比较艰苦,但艰苦的环境能够磨练人,我年轻,企业更需要我们,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到企业去更适应。就这样,杨强来到了南通明诺机械有限公司,从此走上了“打工仔”的生涯。
人活着要有梦想,要实现梦想就要勇于拼搏。
提升为副总经理的杨强,在谈到他的最大愿望是什么时,他笑着说:我最大的梦想是和总经理一道实现“将明诺打造成民族第一品牌,建设成国内最大扫地机生产基地,人活着要有梦想,要实现梦想就要勇于拼搏。有了拼搏精神,相信我们的梦就一定能实现!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在这样一步一步地紧紧伴随着董事长、总经理,为实现上述目标而奋力拼搏。
正是因为有了以杨强为首的`一些共产党员和优秀员工的默默奉献,南通明诺机械有限公司才在董事长的领导下取得了一个个的荣誉,面对公司取得的一个个的荣誉,一串串的成果,杨强并没有感到满足。他知道:企业能否获得强大的生命力,能否取得很好的效益和长足的发展,能否市场竞争的佼佼者,关键的一点是企业自身要不断的改革创新。市场是无情的考官,为了让明诺公司成功的占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在总经理的领导下,她和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一道为企业的发展进行了一个一个的新产品、新项目的反复实验与论证,真正达到了技术新产品生产一批,发展一批,计划一批,开发一批,储存一批的要求。为南通明诺机械有限公司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了一项项的改革,为了一个个的项目论证,杨强副总是起早贪黑的和技术人员在一起,和他们共同研讨,有时候一干就是一个通宵。同他工作过的技术人员说:杨经理既是一个懂得专业技术的专家,又是我们的好引路人,他总是做得比我们多,休息得比我们少。她十分关心我们,为了让我们能够集中精力搞科研,总是为我们解决一切后顾之忧,他还要把我们当天研究的工作进行逐一的审核、修改、汇总,并打成文字材料后送总经理和有关部门。我们正因为有以杨强为首的一班技术人员的辛勤努力,南通明诺机械有限公司才有源源不断的改革创新的硕果。
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篇五
中国都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促进区域均衡与社会公平的一个时代性和世界性的话题。中国都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都市生存现状是怎样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如何?家庭教育突出问题是什么?理清这些问题,对提升中国都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与教育和谐发展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中国都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现状调研组调查了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等城市外来务工子女的学前教育状况,发放问卷访谈了300余名此类幼儿园的教师和管理者以及近名此类儿童的家长。调研组以查阅相关资料、问卷调查、走访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实地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走访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五大都市主要区县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幼儿园及看护点若干所,开展了围绕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发展状况的调研。
各都市外来务工人员均反映,所在地区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中,最大的是子女入园难、入园贵。详见表1。
如广州市,64.38%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长认为所在地区公办幼儿园数量不足、入园难,48.13%的家长认为民办园收费太高、入园贵;重庆市,有32.5%的家长认为公办幼儿园数量不足,入园难;且26.7%的家长认为民办园收费太高,入园贵。
当前公办幼儿园数量不足,容纳的学生数有限,大部分公办园只能满足本市户籍居民子女的入园。在公办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民办幼儿园承担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园的主要任务,而民办幼儿园教育往往笼罩着浓厚的商业化气息,以营利为目的。即使家长选择档次低的民办幼儿园,此类幼儿园也往往会通过各种形式变相收取费用,如开设兴趣班、订购教材、统一配置玩教具,而相关职能部门缺乏对民办幼儿园收费标准的审核和监管。随着物价的持续上涨,幼儿园办园成本也在增加,国家长期对民办幼儿园的投入少、对家庭托管所的投入为零,致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在幼儿园的收费呈现直线上扬趋势,这又使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不起幼儿园。可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园难、入园贵出现了恶性循环。
各都市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幼儿园以私人开办的民办幼儿园为主,大部分办园时间较短,甚至存在没有办园许可证的幼儿园。经调查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在的幼儿园都位于城中村内,外部环境条件较差,道路狭窄,路面脏乱,周围环境嘈杂;园内的户外游戏场地有限,儿童必要的游戏设施匮乏,有的是在二手市场购置,破旧程度严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幼儿园内部的班级环境基本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园条件,国家规定幼儿园班级活动室面积应达到50平方米以上,但大都市内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在园的班级活动室面积都在40平方米以下。(见表1)。
班级幼儿规模严重超标,调查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在幼儿园,平均每个班级容纳40位幼儿,在极其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容纳如此规模的幼儿人数,大多数幼儿园将教室改造为兼具教学、吃饭、睡觉等多种功能,人均活动范围较小,调研组发现部分幼儿园让幼儿坐在座位上玩耍取代自由活动。
此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在园的卫生条件极差,幼儿园缺乏专门的卫生间,多个班级共用一个卫生间,卫生消毒情况差;厨房多为家庭式,卫生隐患严重;幼儿园外部的防护措施较差,幼儿园与外界只有低矮的栅栏相隔,幼儿园外部就是行人众多、车辆穿梭的马路,幼儿的健康与安全都不能得到保障。
公办幼儿园由于师资、场地的限制,无法满足越发庞大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民办幼儿园作为对公办幼儿园的一个补充,接纳了大部分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但是民工子弟幼儿园师资力量薄弱,流动性大。
如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在幼儿园的教师学历主要是中大专(见表2),52.6%教师的教龄为一年以下,10.5%的教师工作时间超过3年;教师月工资整体不高,其中2000元以下的占40.9%。
重庆市,72.7%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在幼儿园的教师是中大专学历,多数教师教龄都偏低,7年教龄以下的教师占总数的75%;就收入来看,88%的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低于4000元/月,46%的教师低于3000元/月,甚至有约17%的教师工资水平低于2000元/月。
广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在幼儿园的教师学历以中大专为主,有14.29%的老师是高中学历,66.67%教师的工资在-3000元之间;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在幼儿园的师资来源较差,大多来自贵州、云南等学前教育班,学历普遍不高,大部分教师不具备幼儿教师资格证书,教师工资处于国家最低工资水平。此外,师资培训的任务重、力度大。除了省级园、市级园里的教师保证有专业证书,其他级别园内无法保证。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在幼儿园教师工作量大,每个班配备一个教师,不少幼儿园还存在一个教师包一个班级的教育方式,教育、保育工作由一人全天候承担,教师既要负责全班幼儿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还要承担日常保健工作。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量下,不少教师表示压力大,身体状况不好。
此外,各都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在幼儿园教师获得职后培训的机会较少,上升空间不大,工作成就感低,大部分教师工作一年后选择离职。这种动荡不定的师资队伍不利于幼儿与老师稳定关系的建立。
由于受现行严格的户籍制度的制约,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完成幼儿园学业以后,将深陷无法在所居都市继续升学的境遇,而即使有部分孩子能在都市一些民办小学继续上学,但仍不能参加所在都市的统一中考。对于孩子升学问题,绝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表示会选择让子女离开都市继续升学。
如上海市,面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幼儿园毕业后无法入上海公办小学这个问题,37.1%的家长选择送回老家交给老人,34%的家长将和孩子一起到其他城市,19.4%的家长继续和孩子一起留在上海,仅有1.1%的家长会和孩子一起回老家。而对于孩子无法参加上海中考这个问题,79.8%的家长选择孩子回家乡参加中考,4.8%的家长选择孩子进入上海职业类学校,1.3%的家长选择让孩子辍学,还有9%的家长尚未考虑过这个问题。
重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幼儿园毕业后升学情况并不乐观,对于无法参加重庆中考的孩子,55.6%的家长选择回家乡参加中考;无法入重庆小学的孩子中,有67.4%的家长选择送回家交给老人。
广州市56.72%的外来务工人员选择孩子回家乡参加中考,17.41%的家长选择孩子进入广州职业类学校,2.49%的家长会选择让孩子辍学。
长久以来,城乡教育投入差别较大导致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市学校集中,而农村教育资源相当匮乏,师资结构、教学条件等都严重制约农村各级教育的发展,这一现状与家长希望子女能接受优质教育的期望形成了较大的差距。调研人员发现,即使面对着严峻的子女上学问题,外来务工人员也较少考虑带着孩子一同回老家。外来务工人员之所以选择背井离乡,其中一点原因是想为孩子寻求良好的教育条件与环境。他们认为即使孩子不能在上海中考,也要积极争取最大程度地让孩子接触优越的教育资源。在一定时期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会继续存在甚至有愈发严重的趋势,政府相关部门也回避不了这一社会问题,如何平衡发展城乡教育、如何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如何实现教育公平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在学校缺乏阅读资源,幼儿的阅读现状令人堪忧。主要表现为缺乏合适的书籍,幼儿园的书籍以小学化的读本为主,适合学前幼儿阅读的绘本资源几乎为零;幼儿阅读的范围狭窄,幼儿园提供的阅读资源主要以知识类、学习教辅材料为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阅读兴趣不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中,除了集体语言教学活动外,很少会进行其他形式的阅读活动,自主阅读时间不足。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在的幼儿园为了获得市场优势,不得不迎合家长的需求,重视幼儿读写算能力的培养,不重视早期阅读,幼儿园的阅读室与班级阅读角成了摆设。
调研发现,不少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升学率,对孩子期望很高。
如上海市71.8%的外来务工人员希望孩子获取大学以上学历。这是由于大多数外来务工家长自身的学历比较低,不利于自身的发展,他们希望子女能够取得高学历,弥补自己的缺陷,将来能在社会上获得有利的发展。69.1%外来务工家长认同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家长较注重孩子在幼儿园知识类内容的学习,如注重识字的家长占86.7%,注重算术的占83.5%。
重庆市超过70%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接受的教育内容应该是识字、算术、英语、背唐诗。
广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长对孩子的学业较为关注,约59.69%的家长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家长较注重幼儿园教授知识,69.44%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必须学英语,84.26%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学习识字,77.78%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必须学算术。
北京、深圳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长也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业情况,经济有余力的家庭会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而这些辅导班往往以教数学、英语为主。
由此可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长大多一味追求子女的学习成绩,教育观念落后,忽略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外来务工人员自身文化水平有限,综合素质较低,无法为其孩子提供有效的课外辅导与支持,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大多受教育程度偏低,如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初中以下学历占四分之三(父亲65.6%,母亲71.4%);重庆市70%左右的外来务工子女父母亲的文化程度在高中及其以下;广州市62.74%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父亲学历在专科以下,70%的母亲文化程度在专科以下。各都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父母亲受教育程度情况详见表3。
在问及家长的教育方式时,各都市外来务工人员均使用说教、批评等不科学的教养方式为主,如重庆市,59.3%的外来务工人员表示教育方式是说教批评方式;上海市,34.6%的外来务工人员表示采用说教批评的方式,仅有3.5%的外来务工人员采用榜样示范方式。
外来务工人员每月为孩子学习所用的花费极其不足,如重庆市,49.6%外来务工人员家庭为孩子学习所用的花费在100元以下;上海市,62%的外来务工人员家庭为孩子学习所用的花费在200元以下。有42%家庭没有专供孩子学习的书桌,家长为孩子提供的课外资源中阅读资源较匮乏,仅有26.6%的家庭能提供阅读资源;广州市,62.43%的家庭每月在孩子学习方面投入的费用在500元以下(100元以下11.6%,101-300元占33.7%,301-500元占17.13%)。
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程度低,观念陈旧,对于子女的教育理念与方式跟不上当今社会的发展,一味追求孩子高学业成绩、高学历。受家庭收入限制,外来务工人员不能满足子女教育需求,学习资源匮乏,这与外来务工人员对其子女有较高的学业关注度与学业期望形成了明显落差。
家庭教育是子女健康成长的前提。家庭在孩子科学知识、行为规范、道德情操等方面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应该充分重视家庭教育,但通过对各都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访和调查,调研组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着不少问题,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在学校教师也反映这些孩子最需要、最缺乏的是来自家庭的关爱与教育。
首先,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经济收入偏低,家庭教育环境较差。一个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学习、休息与娱乐。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必要的投入至关重要。充足的学习、生活用品,一个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以及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教育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目前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收入还是偏低,教育投入不足。大部分家庭为孩子学习所用的花费在200元以下,甚至将近一半的家庭还没有幼儿学习的专用书桌,家庭在幼儿阅读方面的投入更是微乎其微。
其次,外来务工人员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未遵循教育规律,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偏差。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形成落差,主要表现为家长文化素质偏低和孩子教育需求大的偏差。外来务工人员把家庭教育仅仅理解为督促子女完成作业,非常重视孩子在识字、算术等知识方面的学习。由于忙于劳作,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过程的关心。外来务工人员家长认为孩子是由幼儿园和老师来管,自己在意学习结果,不注重教育过程。而当孩子在学习方面出现了问题,家长往往较多采用说教批评的方式,甚至出现打孩子的现象。
最后,外来务工人员较少主动与孩子交流,亲子关系沟通不畅。外来务工人员家长本身受教育水平低,学习意识淡薄,积极教育孩子的观念不强,且由于工作时间长强度大,致使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与子女交流沟通,即使有交流,大多局限于孩子在学校学习方面的表现情况,很少过问孩子的情绪、情感、需求等问题。
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对孩子的教育十分不利,它将增加社会和幼儿园对孩子教育难度。
(三)家园沟通较密切,但表现出较大盲目性。
各都市外来务工人员均表示能与孩子所在班教师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如重庆市,71.2%的家长经常与教师联系,广州市有80%的家长与教师保持联系。家长与教师经常交流孩子在园在家情况,有利于实现家园一致,从而更好地促进孩子发展。但调查发现,外来务工人员与教师交流的内容局限于孩子在校内表现情况,如广州市,有85.47%的家长与教师只沟通孩子在校内表现;重庆市,此类家长占有83.6%;上海市,只与教师沟通孩子校内表现的家长占67%。
对各都市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孩子所在学校教师进行了访谈,调研人员发现,家长与教师的沟通内容集中于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成绩、上课听讲、作业完成等学习方面的情况,极少关注孩子的情绪情感、同伴关系、兴趣爱好等其他方面的问题。
幼儿园和家庭都是学前阶段幼儿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虽在教育方法、内容及内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两者的教育目标是统一的,都是为了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只有家庭与幼儿园有着密切、全面的交流与合作,才能最终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幼儿一日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多个领域的发展,家长与教师的沟通时不能只偏重于关注孩子某一方面的发展,而应该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以便做到家园一致。
(四)亲子互动频次少、质量差。
亲子互动能增进父母与孩子情感,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调研发现,双休日、节假日经常在家陪孩子的外来务工人员很少,如重庆市,只有2.6%的家长能在双休日、节假日经常陪孩子;亲子之间积极互动的家庭比例更是少之又少,家长与孩子的互动内容主要集中于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内容,而家长进行亲子互动的目的主要是进行教育与指导,大部分的互动模式以“回报-指示”为主,父母与孩子之间不能进行深入和全面细致的交流。对于孩子在幼儿园最好的朋友、最喜欢的老师,大部分家长表示只知道其中一部分,甚至有家长表示完全不清楚或从来未关注过。
都市中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大部分结束了隔代教养,与父母共同生活,但是亲子互动的频次低、互动内容单一、互动质量低。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子女长期缺乏与父母的沟通,无法感受父母的`关爱,在性格方面往往会向自卑、孤寂发展,加剧了父母的疏远。外来务工人员与子女亲子互动现状不甚理想,一方面与外来务工人员对亲子互动缺乏正确认识有关,另一方面是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工作时间不稳定、工作量大,致使回家后没有时间、精力与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
调研发现,外来务工人员为孩子支付的学习费用偏低,为孩子提供的课外学习资源不足,能提供的课外学习资源侧重于提供学习材料,家庭为孩子提供的课外阅读资料很不乐观。如上海市,有62.2%的外来务工人员表示为孩子提供一些学习方面的材料,仅有26.6%的家长表示为孩子提供课外阅读资料;重庆市,有73.8%的外来务工人员表示为孩子学习材料,44.1%家长为孩子提供课外阅读资料。对都市外来务工人员进行访谈,发现家庭购买的课外阅读资源多集中于古诗词、寓言故事、科学知识类图书。读物质量不高,纸质粗糙,图画模糊不清、色彩单一,文字偏多偏难,内容难度超越学前阶段幼儿接受水平。
阅读作为一种提升内在修养的活动,对人一生的影响极其深远,早期阅读如同在孩子幼小的心灵种下一颗种子,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不断为其提供营养,帮助孩子更好更快地成长。早期阅读是儿童接触书面语言的机会,是发展儿童语言能力的机会,是儿童掌握词汇和文字表征的机会,同时也是儿童发展前读写能力的机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触的课外阅读资源匮乏,一方面与外来务工人员对早期阅读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有关,另一方面与家庭经济收入偏低有关,市面上的优质幼儿读物,如绘本往往是精装本,价格偏高,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无力为孩子购买此类阅读材料。
此外,在访谈中,调研人员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很少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外来务工人员表示阅读是孩子自己的事,很少参与孩子的阅读活动。还有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已经认识到亲子阅读的重要性,但是缺乏正确的亲子阅读方法,表示希望幼儿园教师能为家长提供相关的培训与指导。
对策与建议。
首先,取消专门面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不合理收费,平等对待所有学生。“借读费”、“赞助费”以及其他不合理的收费一直是外来务工人员反映强烈的问题。这种面向外来务工人员所收取的费用本身就是一种歧视性的规定,违背了教育公平原则。政府有关部门一直强调必须坚决取消面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特殊收费,做到一视同仁。
其次,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种力量参与幼儿园的发展。根据实际情况,降低民办幼儿园的办园“门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创办更多的幼儿园以接纳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各种教育机构,鼓励和支持公办民助、民办公助、国有民办、公办学校转制、中外合作办学等多元办学形式,动员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事业。
最后,优化政府教育投入机制,实现教育拨款公平。为了鼓励和支持民办学校及民工子弟幼儿园的发展,动员和激励更多的公办幼儿园接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必须改革教育财政的拨款方式,建立公平和高效的财政投入体制。目前,政府对于学前教育阶段的拨款主要是向公办幼儿园,而民办幼儿园及民工子女幼儿园并未获得任何必需的财政支持,在公办幼儿园不能满足适龄幼儿上学需求的时期,民办幼儿园及民工子女幼儿园分担了非常重的教育责任,减轻了社会负担,理应获得相应的教育财政支持。
(二)家庭陪护子女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外来务工家长应改变自身滞后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今社会对人才需求发生巨大的改变,实现孩子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提高是当今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外来务工家长应改变只关注孩子知识类的学习,而忽视孩子应用技能、社会交往等能力发展的陈旧观念。同时,外来务工家长还应重视起家庭教育,尽量把更多的时间、耐心和爱心献给孩子,而不是将子女教育问题都交给教师。但改变观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外来务工家长应该积极主动参加各类相关讲座、亲子活动,逐渐改变自己的观念。
其次,家长应当积极配合幼儿园及老师的工作,加强家园联系,及时参加家长会、交流座谈会等幼儿园组织的活动,及时了解子女动态,从而能够及时了解子女的心理状态,与子女建立和谐的关系。
第三,外来务工人员不能因自己文化水平低就自暴自弃,在当今这个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中,外来务工人员应接受继续教育,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家庭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辅助子女的能力,同时也为子女树立一个好榜样,为他们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
首先,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制度是与计划经济相关联的,它在限制人口流动和制造了城乡分割的同时,也严重加剧了城乡差异,致使中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不协调、不和谐的局面。这种人为制造的等级和利益差别导致流动人口沦落为新的城市贫困阶层。就学前阶段教育而言,正是城乡户籍壁垒的存在,造成流动到城市里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中无法得到与城市学生同样受教育的权利。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加快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改革。
其次,加大社会舆论宣传。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和谐氛围,扭转当前社会对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片面的看法。一切能推动社会进步的工作都是神圣的,坚决不能歧视外来务工人员,而且还要对他们倍加关爱。同时全社会还要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通过各种渠道帮助他们解决子女的教育问题。
第三,真正践行公平原则。幼儿园要降低门槛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城市,同时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应当做到公平。教师在对待幼儿的态度和期望上是一视同仁、体现平等的,不能把他们分成三六九等。教师应该热爱和关心每一位幼儿,平等对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此外,努力消除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入公办幼儿园的心理障碍,克服他们的自卑、认命的心理,培养孩子们的自立、自信、自强的心理形象,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
最后,要大力倡导社会有识人士积极加入志愿者大家庭。社会公益组织和各界志愿者长期以来一直关注和支持外来务人员子女的教育,我们要继续发挥他们的作用,尤其是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树立先进的早期阅读理念,提供丰富多样适合学前儿童的读物,通过各种途径,为外来务工家长传授正确的自身阅读和教孩子阅读的方式以及科学的育儿方法,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缩小与城市儿童的差距。
只有各群体共同努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现状才能得到改变,这一群体的儿童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篇六
20xx年4月23日—4月24日。
深圳市中裕电器厂。
口头调查。
大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务工者艰辛——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社会调研纪实。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赴深圳调研实践于6月28日到达目的地,开展为期十天的实践活动。在当地部门领导的热情接待下,对深圳的外来务工者有了大概的了解:
走在深圳的大街小巷,映入眼帘的大都是工业区。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90%的人都是外来务工人员。或许在大多人们的印象中深圳是一个灯红酒绿的地方,而对那些务工者们来说,那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根据本小组调查,外来务工者们对自身的吃穿住行大多都不满意。
其次,住宿条件恶劣,常常是十几个人挤在一个十几平方的小房间中;
最后,工作环境的不理想,是打工者们的苦不堪言的痛楚,地位的低下使打工者们的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与自卑感。
打工者中86.8%的人的年龄在18—34岁之间,将自己如花的岁月全部献给了工厂,从他们的言辞中,我们感受到他们对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急迫追求与对生活的无奈,因为他们在生计与责任间,无奈的放弃了自己的梦想与追求。走与留是他们左右为难的问题之一。无奈的选择留下的大多是已到中年的.人们,因为他们所承担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温饱,而更多的对家庭的责任,面对一张张充满疲惫的脸,我们自然的想到他们对家里面的那份爱,因为上有老下有小,他们不得不委屈自己以求得家庭的正常生活,他们也会为了自己的子女甘愿吃更多的苦,受更多的累。对于那些仍在家乡的留守儿童来说,缺乏父母对于他们的关怀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与身心的健康也是那些打工者们所担心的,其实他们大多不愿抛家弃子的背井离乡,只是生活中具有了太多太多的无奈,他们每天最开心的时刻,恐怕就是在下早班后给家里的一个电话,听一听孩子的声音。连平时不苟言笑、严厉非凡的领班,提到她的孩子时,眼中也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慈爱的笑容和滔滔不绝的话语,那份自豪和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有技术的工人远比没技术的工人的各方面待遇好,工人应该积极的对自己进行技能培训,工厂也应该多为工人制造职业技术方面的培训机会。务工者长期奔波受累,却收获甚微。在中国常常从事的制造是一些低科技含量和质量要求不高的产品,而一些高端产品却往往被其他国家所垄断,中国确实是一个劳动力相当丰富的国家,但不重视对工人技术的提高也是造就我国生产力不高的原因之一,我们应当加强对工人技术水平的改进和提高以促进我国生产力的提高,国外的定期培训和持证上岗,能很好的保持一种较高的工作技能,从而使得他们的生产力和生产质量都有一定的保证,这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我国现实行的对外来务工者(农民工)的经济政策便是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实行此政策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和构造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从侧面来说也有利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健康,如果能更好的保障外来务工者在工厂内的经济利益、技能的提高与定期的心理辅导我想这样就能更好的促进我国外来务工人员的生产积极性,从而提高生产水平和生产质量。
务工者改变自身现状最重要的不是学历、工作环境、自身条件,而是要知道如何去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现如今的我国社会,已经不是绝对学历的时代,而更多的企业家和用人单位已经将目光渐渐的转移到了能力上来,能力可以更好的适应于现今社会,从而更好的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增加企业的收入。只有当下务工者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提升工厂的综合实力,从而促进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与促进我国的工业建设和经济发展。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得我们感慨颇多也为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积累了一份宝贵的财富,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成为这些打工者们中的一份子。现在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在各方面提升我们的能力,以便在不久的将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宽广美好的天空。
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篇七
调查方式:口头调查。
调查主题:大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务工者艰辛——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社会调研纪实。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赴深圳调研实践于6月28日到达目的地,开展为期十天的实践活动。在当地部门领导的热情接待下,对深圳的外来务工者有了大概的了解:
走在深圳的大街小巷,映入眼帘的大都是工业区。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90%的人都是外来务工人员。或许在大多人们的印象中深圳是一个灯红酒绿的地方,而对那些务工者们来说,那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根据本小组调查,外来务工者们对自身的吃穿住行大多都不满意。
其次,住宿条件恶劣,常常是十几个人挤在一个十几平方的小房间中;
最后,工作环境的不理想,是打工者们的苦不堪言的痛楚,地位的低下使打工者们的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与自卑感。
打工者中86.8%的人的年龄在18—34岁之间,将自己如花的岁月全部献给了工厂,从他们的言辞中,我们感受到他们对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急迫追求与对生活的无奈,因为他们在生计与责任间,无奈的放弃了自己的梦想与追求。走与留是他们左右为难的问题之一。无奈的选择留下的大多是已到中年的人们,因为他们所承担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温饱,而更多的对家庭的责任,面对一张张充满疲惫的脸,我们自然的想到他们对家里面的那份爱,因为上有老下有小,他们不得不委屈自己以求得家庭的正常生活,他们也会为了自己的子女甘愿吃更多的苦,受更多的累。对于那些仍在家乡的留守儿童来说,缺乏父母对于他们的关怀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与身心的健康也是那些打工者们所担心的,其实他们大多不愿抛家弃子的背井离乡,只是生活中具有了太多太多的无奈,他们每天最开心的`时刻,恐怕就是在下早班后给家里的一个电话,听一听孩子的声音。连平时不苟言笑、严厉非凡的领班,提到她的孩子时,眼中也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慈爱的笑容和滔滔不绝的话语,那份自豪和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有技术的工人远比没技术的工人的各方面待遇好,工人应该积极的对自己进行技能培训,工厂也应该多为工人制造职业技术方面的培训机会。务工者长期奔波受累,却收获甚微。在中国常常从事的制造是一些低科技含量和质量要求不高的产品,而一些高端产品却往往被其他国家所垄断,中国确实是一个劳动力相当丰富的国家,但不重视对工人技术的提高也是造就我国生产力不高的原因之一,我们应当加强对工人技术水平的改进和提高以促进我国生产力的提高,国外的定期培训和持证上岗,能很好的保持一种较高的工作技能,从而使得他们的生产力和生产质量都有一定的保证,这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我国现实行的对外来务工者(农民工)的经济政策便是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实行此政策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和构造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从侧面来说也有利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健康,如果能更好的保障外来务工者在工厂内的经济利益、技能的提高与定期的心理辅导我想这样就能更好的促进我国外来务工人员的生产积极性,从而提高生产水平和生产质量。
务工者改变自身现状最重要的不是学历、工作环境、自身条件,而是要知道如何去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现如今的我国社会,已经不是绝对学历的时代,而更多的企业家和用人单位已经将目光渐渐的转移到了能力上来,能力可以更好的适应于现今社会,从而更好的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增加企业的收入。只有当下务工者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提升工厂的综合实力,从而促进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与促进我国的工业建设和经济发展。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得我们感慨颇多也为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积累了一份宝贵的财富,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成为这些打工者们中的一份子。现在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在各方面提升我们的能力,以便在不久的将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宽广美好的天空。
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篇八
农民工已成为新型的产业工人,关爱农民工是各行各业都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建筑业企业使用很多的农民工,是企业从事施工生产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根据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大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结合建筑业企业的要求。武汉建筑业协会对建筑业企业使用农民工的情景,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改善提议的课题,经过走访企业和区建筑业协会及书面调查等方式,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研究。
一、使用农民工的情景。
1.农民工已成为建筑业从业人员的主力军。近两年来武汉建筑业企业使用的农民工,约占从业人员的70~80%,即35~40万人。使用的农民工70%是成建制从劳务公司而来,30%的是临时招用的零散工。100%的企业与劳务公司签定了劳动用工合同,企业直接与农民工签定用工合同的占60%,40%的没有签合同。其技能级别,在初中级,平均年龄在35~45岁之间。使用时最长的在10~。
2.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得到了遏制。在各级政府的关注之下,建筑业企业使用的农民工工资,要高于其他行业。泥、木、钢、架、电等技术工种,每月工资在4500~6000元人。普工也在每月3000~4500元人。由于多数实行计件工资制,技术工种每一天收入在180~200元人,普工收入每一天也在100~150元人。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对农民工工资的发放已经实行实名制。
3.农民工在施工现场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大都住在活动板房和出租屋内,室内有床、电视和空调。食堂饭菜可口,干净卫生。淋浴房装有专用锅炉,厕所铺有瓷砖,其条件不低于普通城市居民住户的水平。更人性化一点的现场,有的还设有夫妻房,夫妻店。使农民工在施工工地工作,有如同在家的感觉一样,以保证提高其工作效率。
4.大多数都以施工项目为单位给农民工买了意外伤害保险,给企业常年合作的劳务公司的骨干人员办了社保、医保,将他们当成施工企业的员工一样对待。进项目施工的农民工还进行身体检查,办理临时出入证件,配戴在胸前。个别施工企业,对长期合作的农民工中信誉好的,还借资帮忙其购买汽车交通工具,使其方便、安全、准时上下班,以情留人。
5.项目工程量相对大一点的工地,都设有农民工学校或农民工夜校。由施工企业的技术、安全、劳资、质量管理部门组织授课,进行上班前教育,轮岗、换岗培训,新技术、新材料使用教育,质量、技术交底。有的还请市建委、市建委培训中心、建筑技术学校的教师去讲课,办农民工夜大,进行考核考试,给合格者发培训证或上岗证。帮忙农民工提高技能,起到促进作用。
6.有部分劳务公司经过党组织批准,建立了党委,下设若干个流动党支部。开展政治学习,思想工作,道德品质教育。帮忙农民工提高政治素质,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使他们明白不仅仅要为自我赚钱,更要为企业尽职,为国家尽责,遵纪守法,为社会和谐建设服好务。有的企业还组织青年农民工团体外出旅游,不仅仅增强了农民工对企业的凝聚力,并且加深了对建筑行业的认识。
二、使用农民工中存在的问题。
1.已出现年龄断档趋势。此刻所使用的农民工大都在35~45岁之间,而30~35岁的农民工已不多见。从年龄上看,已出现断层,带来用工荒的问题。由于从事建筑施工生产的工人出现青黄不接,农民工作为建筑业劳动力的主要供给者,对建筑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已构成威胁。
2.技术技能水平不高。从调查的情景来看,农民工持证上岗率约为30%,大部分没有进行过操作技能培训。放下手中的农具,来到施工现场,就成了建筑工人。虽然在施工前,都有技术人员对他们进行书面交底和现场技术口头交底,但很多工序因为之前从未干过、更没见过,难以提高其技术技能水平。
3.安全意识不高。根据调查统计,从建筑工地出现安全事故频率来看,80%的农民工受到过伤害。在施工作业之前都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但现场经常看到农民工不戴安全帽,将安全帽丢在一边,休息时将安全帽当成临时凳子使用。吸烟酗酒的情景,也时有发生。从业农民工的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4.施工效率较低。建筑业本身就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多都是手工操作。施工现场的工厂化作业有限,难以从根本上替代和解决施工现场的手工操作问题。农民工来自农村,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对施工现场的施工也一无所知。其生疏的操作技能,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四五级工才能做的活,一二级工去做,是做不出来的。
5.季节性因素影响工期和质量。不论施工现场多忙,尤其是在农忙季节,他们都会离开工地回家忙农活。在施工生产中出现了质量问题,必须推倒重来时,做了活,就要给工钱,重做不给工钱就走人。农历的过小年至正月十五,农民工是要回家的,不论施工现场有多大的事。所以,农民工的季节性因素不仅仅直接影响工程工期和质量。并且无序流动,给施工现场的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出现了季节性用工难的问题。
6.对建筑业的热爱程度较弱。农民工对建筑业的热爱程度较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他们对自我的收入水平不高不满意,还有不能按时拿到工资,工作不稳定,对农民工的身份很反感。农民工在农村是农民,进了建筑业务工,就应当是建筑工人,可仍然是叫农民工。并且可随时跳槽,对哪一行业都不能专一热爱。
7.法律维权意识淡薄。劳动合同不规范,劳务合同由劳务公司负责人(工头老板)自行单方面制定的,霸王条款多。双方职责、权利、义务不明确,不严谨,只对资方有利,损害或保护不了农民工的权益,其目的只是应付主管部门和施工企业的检查和逃避可能发生的法律职责。加上农民工法律知识学习不够,只忙于挣钱养家。所以,恶意讨薪,或“讨薪专业户”,就有了滋生的土壤。
8.重复征收使用农民工营业税。营业税重复交纳,当劳务企业从施工总承包企业分包劳务时,施工企业已代劳务企业交纳了3.6914‰的营业税,而劳务公司又按农民工工资总额的5.8‰交纳服务型行业的标准营业税。这样两头交税,不仅仅使施工总承包企业增加了负担,也使劳务企业没有经济实力支撑,还使农民工减少了收入。
9.劳务公司空壳现象较为普遍。开办劳务公司,行业主管部门不可能优惠贷款,靠劳务公司经营收入维系生存和发展。劳务公司按照服务行业的标准纳税,减少了很大一部分企业利润。而做得好的,有技能农民工又直接对施工总承包企业签订用工合同,使劳务公司收入再减少一部分。
10.定额人工单价太低。建筑工程造价定额站发布的信息,土建工人每一天仅40元人,安装工人每一天也仅有41元人,即使从6月1日起调至59元人,物价指数、生活指数上涨,远不止这个比例。农民工大都实行计件工资制,造价站的定额工资仅是参考。而企业实际支付土建工人每一天在100~150元人,技工在180~200元人,安装工人则支付的更高,如何使定额造价适应市场的变化,已成了亟待解决的课题。
综上所述,研究解决建筑业使用农民工的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
三、产生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缺少一部《建筑业法》。因为《建筑法》从开篇到名义,都是将施工企业作为规范、调整的着重点,这是很必要的,但对其上游的投资主体,即对业主建设单位的约束是很不够,更不用说对从事建筑业施工生产的主力很多的农民工的约束。这些问题单靠建筑施工企业是无法解决的。应当尽快制定《建筑业法》。对凡是从事建筑行业的,法律地位要明确,加上行业行规约束,企业的自律,建筑业企业这个最弱势的地位才能提高。
2.劳动合同不规范。由于农民工缺乏社会知识、文化知识、维权意识,认为劳动合同不重要随便签个名,却不知是霸王条款,仅有默认。稍有法律知识的农民工,一看合同,就不愿签,只认钱。也有代签劳动合同的,也有合同执行不好不愿再签的。劳动合同的双方在职责,权利和义务方面要对等,合同不严谨。由于劳动合同不能从根本上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因而带来危害农民工、企业和社会的连锁反应。
3.劳务企业生存困难。施工总承包企业要求劳务公司输送的农民工政治素质好,技能水平高,人工费合理。而农民工要求劳务公司介绍到技术水平要求低,工资高,生活条件好的单位工作。劳务公司处在夹缝中,一无政策扶持,二无雄厚资金运作,三无稳定的骨干队伍支撑,疲于应付政府主管部门的检查。技工等级证书是总承包企业出钱办理的,都在总承包企业保管。由于农民工流动性很大,人证分离现象严重,劳务公司难以运作。
4.建筑业农民工地位低下。建筑业施工生产现场大都在荒郊野外,生活条件艰苦,工作是肩挑人扛,粗笨的手工操作,而工资待遇相对来讲不算是好的。稍微有点条件和本事的农民工,都去了其他行业工作。留给建筑业的农民工,差不多都是年龄偏大,无一技之长,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从事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常会感到地位低下。
5.全国劳动力结构失衡。全国大学的扩招,各类学校的升级,所有的人都上大学、专科,弄个大专文凭,不愿再做技术型蓝领,缺少中等专业技校这个层次,劳动结构的宝塔型中间悬空了。由于只生一个好,而每个都想方设法往高处跑。由于建筑工人的社会地位不高,让很多独生子女因面子问题望而生畏。各行各业从就开始出现了用工荒,建筑业也未于幸免,深受其害。建筑业发生严重的劳动结构失衡,其表此刻农民工年龄断层上。
总之,农民工的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身份遭歧视,供求起变化,要求不断提高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
四、解决存在问题的提议。
1.各级政府要将农民工问题纳入“十二五”规划。制定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规划和具体实施办法,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对农民工问题的解决有一个突破性的进展。建筑业的主管部门也应结合行业自身的特点和工作需要,制定出适合建筑业所需要农民工的发展建设规划和实施措施作法,保障建筑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作后盾。
2.提高农民工的社会地位。为了让农民工能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农民工”这个称呼不能再继续使用了,其明显地带有一种歧视的意思。在哪个行业从事工作,就应当称哪个行业的工人。当然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就统称为“建筑工人”。期望在各级政府出台的文件中,在新闻媒体中宣传报道时,不再出现“农民工”的字样。
3.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农民工素质的提高,是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标志之一。农民工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使用劳动力的重要来源,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国家、社会、企业都有不可推卸的职责。多办技工学校,培训农民工。政府要统筹规划,要投入资金,人力,物力。明确主管部门的职责,作为执政为民的考核指标。企业进取参与,构成综合培训的合力。从长远看,从高处看,必须培养具有高智力结构,开拓创新思维的农民工。使所有的农民工不仅仅学到一个行业的技能,而是学到各个行业的技能。不论到哪个行业都能够胜任,一专多能。整个农民工的素质都提高,已是当务之急。
4.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劳动保障部门,行业的主管部门联合制定劳动用工合同范本,明确资方和劳方的权益、义务、职责。加强监督检查的执行力度,用工未经培训持证的不准上岗,未签劳动合同的不准上岗。从而体现签订合同的严肃性,履行合同的的重要性,管理合同严谨性,制定合同的必要性。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切实得到维护。
5.转变政府主管部门的管理方法和规定。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政府主管部门也应当调整管理方法转变管理规定。多服务、多教育、少收费、少罚款。不要再陷入管理就是培训,培训就是发证,发证就是收钱或罚钱怪圈,要注重社会职责和社会效益。可搞可不搞的培训和年检,应少搞或不搞,减轻企业负担,用以增加农民工收入。
6.实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度。实行实名制卡以后,一旦发生劳动纠纷,农民工本人及仲裁部门就能够有据可查,同时还能有效地杜绝以往常常发生的分包方虚报农民工数量,截留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实名制的实行能够大大提高劳务公司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性化管理,使劳务公司真正实起来,在市场竞争中,适应市场不断变化发展的需要。
7.提高人工单价标准。建筑工程造价定额管理站,所发布的信息,应及时适应市场的变化进行调整。人工单价此刻执行的是以前的,有些标准甚至是以前的标准。人工单价远低于此刻的实际情景,造价信息的指导意义有所降低。所以,调整人工单价指导信息,已经是势在必行。从而保证造价信息的科学性,时效性,指导性和权威性。
8.减少重复交纳营业税。营业税是按开出票据营业额征收的,在施工总承包企业向业主方开出的工程款票据中,已包含劳务公司的收入,即劳务公司的服务营业额,而税务部门对劳务公司又按劳动服务营业额交纳一次营业税。这是不尽合理的,出现劳动服务营业额已重复计税。因而,能否适当调低,或者只收一次营业税。
9.发挥党工团组织的作用。党工团组织是调节社会矛盾的社会组织。劳务公司按照党章、工会、团章章程的规定,组建应相的党组织,工会组织和共青团组织。使农民工在政治上有追求,政治思想上有问题,有个诉说的地方。工会组织还能够扶贫济困,帮忙农民工维权。使松散的个体变成有组织的团体,对农民工的稳定必须会发挥进取地作用。
10.加强对农民工的领导。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各行各业都在认真研究的重要议题,建筑业的主管部门应当设立专职部门,研究、制定管理、使用农民工的政策和实施细则。为建筑业使用好农民工,为农民工跨进建筑工人行列做好指导帮忙作用。尤其是分管劳务企业资质的管理部门,要担当起重任,进一步提高建筑工人的综合素质。
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篇九
在当地部门领导的热情接待下,对深圳的外来务工者有了大概的了解:
走在深圳的大街小巷,映入眼帘的大都是工业区。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90%的人都是外来务工人员。或许在大多人们的印象中深圳是一个灯红酒绿的地方,而对那些务工者们来说,那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根据本小组调查,外来务工者们对自身的吃穿住行大多都不满意。首先,饮食的不合理与不均衡,常常省略掉早餐,午餐也仅仅是凑合而已,吃饭时,插队现象普遍;其次,住宿条件恶劣,常常是十几个人挤在一个十几平方的小房间中;再次,出行的不便也给外来务工者带来了烦恼,基本上出行坐公车要等长达三四个小时,而且公车拥挤不堪;最后,工作环境的不理想,是打工者们的苦不堪言的痛楚,地位的低下使打工者们的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与自卑感。
打工者中86.8%的人的年龄在18-34岁之间,将自己如花的岁月全部献给了工厂,从他们的言辞中,我们感受到他们对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急迫追求与对生活的无奈,因为他们在生计与责任间,无奈的放弃了自己的梦想与追求。走与留是他们左右为难的问题之一。无奈的选择留下的大多是已到中年的人们,因为他们所承担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温饱,而更多的对家庭的责任,面对一张张充满疲惫的脸,我们自然的想到他们对家里面的那份爱,因为上有老下有小,他们不得不委屈自己以求得家庭的正常生活,他们也会为了自己的子女甘愿吃更多的苦,受更多的累。对于那些仍在家乡的留守儿童来说,缺乏父母对于他们的关怀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与身心的健康也是那些打工者们所担心的,其实他们大多不愿抛家弃子的背井离乡,只是生活中具有了太多太多的无奈,他们每天最开心的时刻,恐怕就是在下早班后给家里的一个电话,听一听孩子的声音,连平时不苟言笑、严厉非凡的领班,提到她的孩子时,眼中也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慈爱的笑容和滔滔不绝的话语,那份自豪和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打工者们的心里问题往往是人们容易忽视的问题,打工者们在灯红酒绿的深圳显得那么的弱小,弱小的如同一株小草,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造就了他们这样的心理状态呢?那就是当下社会面临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使得那些打工者们在繁华的'都市中感到自卑、无力、弱小,而那些富人们也常常因为那些打工者们破旧的衣服而轻视、鄙夷他们,这样的不平衡像一双无情的大手紧紧的拉着打工者们心中的那根弦,中年人的心里承受能力显然要比那些刚刚踏足社会的年轻人要好些,富士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承受不住压力而产生轻生想法的往往都是年轻人,因为他们年轻气盛、想法过激,而又没有得到很好的心理辅导,从而使得他们走上了绝路,中年人在承受不住压力时,更多的不是想的自己,而是对家庭的责任,而且他们在社会上的时间相对较久,对于那些不公正待遇往往已经麻木和无奈。
务工者改变自身现状最重要的不是学历、工作环境、自身条件,而是要知道如何去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现如今的我国社会,已经不是绝对学历的时代,而更多的企业家和用人单位已经将目光渐渐的转移到了能力上来,能力可以更好的适应于现今社会,从而更好的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增加企业的收入。
现如今只有当下务工者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提升工厂的综合实力,从而促进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与促进我国的工业建设和经济发展。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得我们感慨颇多也为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积累了一份宝贵的财富,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成为这些打工者们中的一份子。现在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在各方面提升我们的能力,以便在不久的将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宽广美好的天空。
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篇十
随着中国城乡经济结构的转变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来到城市从事各类劳动工作。这些外来务工人员背井离乡,奔波劳累,他们经历了一系列的艰辛和挫折,同时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本文将就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生活中的心得体会进行探讨,并对他们的心路历程进行分析和思考。
首先,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生活中的第一点心得体会是:激发自己的内在动力。对于生活在大城市中的外来务工人员来说,面对的是陌生的环境、竞争激烈的职场以及各种困难和不确定性。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需要激发出自己内在的动力,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不气馁,坚持不懈,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只有积极主动地拥抱变化,在工作和生活中追求进步,才能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
其次,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生活中的心得体会还包括:加强交流和沟通。由于外来务工人员通常来自不同的地方,他们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和交流方式。在进入城市生活后,他们需要尽快适应城市的生活方式,并努力与当地居民建立良好的交流和沟通渠道。通过交流和沟通,外来务工人员可以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增强自己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网络,为自己在城市生活中的发展创造更多机会。
此外,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生活中还需具备一定的经济管理能力。对于许多外来务工人员来说,他们不仅需要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还要支付各种费用和承担各种风险。因此,他们需要学会理财和预算,控制自己的消费行为,合理规划自己的财务状况,为自己未来发展和应对突发情况做好准备。只有通过合理的财务管理,才能够保障自己在城市生活中的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最后,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生活中的心得体会也包括:注重身心健康。在城市生活中,外来务工人员面对的是高强度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容易产生身心疲惫和紧张焦虑的现象。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他们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保护好自己的身心健康。通过适当的休息和运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寻找自己的生活乐趣,外来务工人员可以更好地调整自己的状态和心情,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总之,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生活中的心得体会是他们艰辛建设小康生活的心路历程,也是他们在不断适应和探索中积累的宝贵经验。通过激发内在动力、加强交流和沟通、提升经济管理能力以及注重身心健康,外来务工人员可以更好地适应城市的生活节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社会也应该给予外来务工人员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机会,让他们在城市中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
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篇十一
他们游离在城市和乡村的边缘,60%的人月收入500元以下;用工单位为他们缴纳失业保险金和工伤医疗保险的寥寥无几;他们缺乏自己的文化和教育活动阵地,他们的孩子入学不得不“打游击”;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干着重体力活的他们,希望靠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价值,成为被人尊重的独立的人,能够像“城市人那样”活着……共青团江苏省委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xx百万外来务工者活得好辛苦。
在长江路拆迁工地,记者看到了不少年轻民工,与城市同龄人相比,酷暑下他们的日子要艰难得多。他们几十个人睡在用木板拼起来的床上,不少人没有蚊帐和电扇,更没有卫生间,要洗澡只得避开其他人对着水龙头的水冲,内急了只得跑到离工地数百米的公厕去。晚上10点多钟,记者经常看到他们三三两两地睡在马路边上,他们告诉记者,几十个人睡在一起太热了,出来起码透点风。
境况类似这样的年轻民工数不胜数。宾馆饭店的服务员、小区保洁员、建筑工地的工人、理发店的理发师……这些在千千万万城市居民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小人物”,大部分来自外地,干着绝大多数城市人不愿干的活。团江苏省委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xx有120万外来人口,他们绝大多数从事建筑、饮食、美发、保洁、经商、收旧等行业,其中80%以上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
据了解,在xx100多万外来务工青年中,30岁以下的占了82.2%,他们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达55.7%,未婚青年占了61.5%,60%的人每月收入在500元以下。37%的`人到过3个以上城市打工,只有不到20%的人是通过职介所介绍找到工作的,大部分是通过亲朋好友来到xx打工的。
他们在城市中是怎样生活的呢?跟5个老乡租住在江东门一带的小袁今年20岁,来自盐城,初中毕业后在家乡学了点裁缝手艺,跟随家乡某私营老板来到xx做服装。常常是每天干14个小时才拿15元钱,饭菜每天几乎都一样,小袁干了一年实在觉得辛苦,就“跳槽”到了一家个体小饭店。饭店跟服装店差不多,也是早晨七八点钟工作,晚上11点左右睡觉。不过,收入稍高点,每月能拿到600元。这样,小袁已经感到很满足了。她说,以前每月除了要寄300元给家里弟弟上学外,自己只有150元的生活费,交了80元的房租后,可以**费的只有70元。因此,她很少买衣服,要买也是在金桥市场、玉桥市场等,新街口、湖南路也逛过,但从未买过衣服。问起现在可自由支配的钱怎么用,小袁腼腆地笑笑:攒起来做嫁妆。在江苏,像小袁这样的外来务工青年十分常见,他们早出晚归,工作辛苦,收入低下。调查显示,外来务工青年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的达75%,其中8%的人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但他们中却有76%的人每月用在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开支低于50元以下,来外地找工作期间身上带够一个月花费的仅占12.9%,一旦找不到工作,他们的生活就将陷于极困难的境地。一旦有了工作,他们还要将收入的一大部分用来支持家里。
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篇十二
外来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将关系到未来民工子女的前途,关系到本地区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关系到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国家规定民工子女也应和本地孩子一样享有义务教育的基本权益,并接受良好的教育。作为全日制公办学校的我们,应关注他们的教育。为此,我们对本校初中部外地生进行了一次教育现状随机抽样调查。
二、问卷情况。
学校对初中部245名外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分别就家庭背景、家庭教育、学习情况等四个方面设置了55个问题进行了调查。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家庭背景。
从调查来看,48.37%的孩子生活在四口之家,也就是说,这些孩子一般都不是独生子女,他们大都有兄弟姐妹,这样的家庭,家长的精力较分散,不可能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这样家庭中的长子或长女往往承担了较重的家务,或担负着照顾弟妹的责任,他们的生活能力较强,但学习方面因为时间、精力的原因成为他们的弱项,学习成绩的提高存在一定困难。合理的时间分配和劳逸结合的生活方式对他们显得尤为重要。
调查中另有23.17%的孩子生活在三口之家,这些孩子自出生起就受着全家人的呵护,处处都被庇护着,处于养尊处优的地位。父母对他们的学习很少关心,只是在物质环境中一味溺爱,盲目宠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做事能力相对较弱,内心脆弱,一旦面临挫折,表现得茫然而不知所措。这时,我们应该提醒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爱,千万不能把对孩子的那种关爱变成一种溺爱,是他们身心得不到健康的成长。
另外还有28.46%的孩子生活在多子女型家庭或几代同堂的家庭中,家庭成员构成复杂。对于多子女型家庭中的孩子,如果是家里的老大,其父母把他当大人看待,不但做饭、洗衣等家务活样样都做,而且还要照顾比他小的弟弟妹妹的学习和生活,父母不在家时一切家务都由他料理。他们在家的学习时间得不到保障,更不用说什么学习环境了。父母也不会有太多时间去关心他们的学习,对他们的教育自然就被忽视了。对于这样的家庭,家长就要改变思想和教育方式,抽时间去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确保孩子完成该属于他的权力和义务。
(二)家庭教育。
调查中发现,对于孩子的犯错,69.39%的家长会耐心地跟孩子讲道理,帮助孩子找到错误根源,并督促他们改正错误,在他们考试成绩下降时,他们会帮助孩子分析反思考试情况,找到下降的原因,督促并协助孩子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并取得较好成绩。但还有30.61%的孩子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家长们只是以粗暴的打、骂来惩罚孩子,这样的孩子如果长期得不到家庭的关心和肯定,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或疾病。在孩子考试成绩下降时,也得不到家长的关心和支持,家长们对他们的成绩要么无所谓,从来都不管不问;要么就打骂。这样的家长往往文化素质偏低,教育意识和教育方法匮乏,这是影响家庭教育的主要因素。对此,家长们应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孩子。作为我们学校,可以通过家校联系或家长学校等形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科学性,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改变“孩子上学后的教育是学校的事”等错误想法,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明确家庭教育责任,端正家教方向,提高教育效果,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协调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
(三)学习情况。
学生的学习情况,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调查发现,能经常看书并注意学习方法的只占百分之30%左右,偶尔看书和稍有学习习惯的占50-60%,还有余下的学生根本没有看书的习惯,也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怎样改变现状,促使他们从不爱看书变成爱看书,并乐于看书,把看书变成一种爱好和乐趣,这是我们每个做教师的值得深思和探讨的课题。在这样一个不爱看书的群体里,学生课堂发言的比率跟看书习惯成正比,能经常发言和不发言的都是只有17%,偶尔发言的是百分之66%。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也是我们课题工作研究的重点,其关键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依靠集体的力量,让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带动部分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四)其他方面。
还对家长希望子女完成学业达到的程度进行了调查,有47.93%的家长希望子女能完成大学学业,27.69%的家长希望子女完成高中学业,22.31%的家长希望子女完成初中学业。
从调查结果来看,绝大部分的'家长希望子女初中毕业后能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这就说明,现在的为了民工对子女的教育要求比我们想象中的要高得多,他们不局限于满足对子女完成初级教育,毕业后去找份工作帮着养家糊口;而是把自己从小没有受高等教育的遗憾转化为对子女未来的期望,希望他们能收到良好的教育,同时希望能有一个比自己更好的前途。然而,这种高要求的学历期望和职业期望与他们的家庭教育,就像家庭教育情况调查中所显现的那样,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通过有效手段缩短这个差距,也是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继续关注的问题。
四、思考与改进措施。
通过本次调查问卷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也了解到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并应注意的问题,为进一步开展对外来民工子女的教育,并推进课题的进程提供了良好的依据。在近阶段的课题研讨中,我们应该关注一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家校联系及家长学校。
学生在学校学习,接受教育的同时,家庭教育必须跟上,教育好孩子不仅是学校的事,也是家长的事,两者必须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实施教育。家长要在关心孩子学习结果的同时,更要关心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品行习惯的养成,要知道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一定要恰当,要让孩子可以“触摸”到,千万不要提出高不可攀的目标,使孩子纠结于挫折和失败的困惑中,把自己健康的心理彻底摧毁。要知道理性的期望值是成功的基石。
(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关键。
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养成个好习惯。”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从小处着手,从点点滴滴抓起。在家和在学校要学会如何合理安排时间,要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其次,要帮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每天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笔头作业外,还要做好口头作业,把口头作业像笔头作业一样对待并完成好,因为,这是学习的延续和拓展,是巩固知识和提高学习成绩的必要手段。
另外,写字、整理学习用品、爱护书本、保持书本整洁等习惯也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对刚上学的孩子来说,家长对此要足够重视。孩子的习惯是积年累月而逐渐形成的,对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容忽视,要坚持从小事抓起。
更多调查报告范文推荐阅读:
2.最新高中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3.2015最新高中教育实习调查报告(2)。
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篇十三
农民工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农民工分布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在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及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已占从业人员半数以上,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民外出务工,为城市创造了财富,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成为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有效形式,同时促进了市场导向、自主择业、竞争就业机制的构成,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闯出了一条新路。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带回资金、技术和市场经济观念,直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工作,对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和顺利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响应国家号召,关心“三农问题”,同时为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和勤俭节俭的精神,把大学生的热情奉献给社会,服务于人民,展示当代大学生大良好精神风貌。经过精心准备,在本暑期(7月15日-21日)在**市机加工地针对农民工工资问题经过走访、展板宣传和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调研活动。
经过现场走访和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问题大部分方面得到较为梦想的改善,但仍然存在着问题。具体表现如下文。
4、有无劳动保险?(有)30%、(无)70%,
5、有没有被拖欠过工资?(有)60%、(无)40%,
7、是否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有)50%、(无)50%,
8法定假日是否有休息?(有)45%、(无)55%,
9、是否有加班?(有)10%、(无)90%,
10、对此刻生活状况的看法,(很好)0%、(一般)50%、(差)5%、(很差)45%。
能够看出大部分农民工在城市高消费的地方仍要省吃俭用,尽量节省,把大部分工资留给家庭其他开支。不管是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天,每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这300多元的生活费又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改善,况且大部分都是50多岁,更需要得到生活改善和营养的补充,这样的工作条件的给他们身体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大部分用人单位给农民工未办过劳动保险,农民工也没有和用人单位签订合同。难道他们从事的工作真的很安全?工地的安全措施做的万无一失?难道用人单位真的深受农民工的信任,不用签订任何合同?那么有55%被拖欠工资,又更是让人费解了。我想这可能是农民工对劳动法的认识不够,没有掌握法律知识来吧护自我;也有更多的用人单位忽视国家政策和法律,故意侵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一多半的农民工对自我此刻的工作环境评价很差,还有农民工称他们从事的是“二级劳改”,这个似乎和恰当的称呼,又能让我们想到什么。
维护农民工权益是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工权益和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的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农民工面临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其中有部分面已经得到了改善,比如,绝大部分农民工没有加班,大部分在假日有休息等。可是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知识社会和国家做的宣传仍让不够,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法律还不够完善。我想构建和谐社会要克服的困难很多,解决农民工问题不仅仅是某个人的事,它是国家的事是社会的事,是我们共同的事。我们应当倡导社会各界响应国家号召,宣传弄命宫权益保护知识。关心“城市边缘群体”,为共建和谐社会解问题做决三农出贡献。国家也着力完善政策和管理,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建立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政策体系和执法监督机制,建立惠及农民工的城乡公共服务体制和制度,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保护和调动农民工的进取性,促进城乡经济繁荣和社会全面提高,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健康发展。
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篇十四
国家统计局网站27日公布20**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报告显示,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到达25278万人,比上年增加1055万人,增长4.4%。其中,外出农民工15863万人,增加528万人,增长3.4%。
一、农民工总体规模。
(一)农民工数量继续增长,总量达25278万人。
据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到达25278万人,比上年增加1055万人,增长4.4%。其中,外出农民工15863万人,增加528万人,增长3.4%。住户中外出农民工12584万人,比上年增加320万人,增长2.6%;举家外出农民工3279万人,增加208万人,增长6.8%。本地农民工9415万人,增加527万人,增长5.9%。
(二)中西部地区农民工人数增长快于东部地区。
从输出地看,东部地区农民工10790万人,比上年增加323万人,增长3.1%,东部地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42.7%;中部地区农民工7942万人,比上年增加323万人,增长4.2%,中部地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31.4%;西部地区农民工6546万人,比上年增加409万人,增长6.7%,西部地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25.9%。
二、农民工流向及就业地域分布。
(一)在中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增长较快,中西部地区对农民工的吸纳本事进一步增强。
从农民工的就业地区来看,20**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16537万人,比上年增加324万人,增长2.0%,占农民工总量的65.4%,比上年降低1.5个百分点;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4438万人,比上年增加334万人,增长8.1%,占农民工总量的17.6%,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4215万人,比上年增加370万人,增长9.6%,占农民工总量的16.7%,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分省看,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省,这4个省吸纳的农民工占到全国农民工总数的近一半。
(二)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比重继续下降。
在长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为5828万人,比上年增加18万人,增长0.3%,在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为5072万人,比上年增加7.4万人,增长0.1%,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增加数量和增幅均明显低于上年水平。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分别占全国农民工的23.1%和20.1%,分别比上年下降0.9和0.8个百分点。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工资水平趋同,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对农民工的就业吸引力在逐步下降。
(三)跨省外出的农民工数量减少,农民工以跨省外出为主的格局改变。
在外出农民工中,在省内务工的农民工8390万人,比上年增加772万人,增长10.1%,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52.9%;在省外务工的农民工7473万人,比上年减少244万人,下降3.2%,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47.1%。在省内务工的比重比上年上升3.2个百分点。20**年,去省外务工人数减少,改变了多年来跨省外出农民工比重大于省内务工比重的格局。
(四)外出农民工仍主要流向地级以上大中城市。
从外出农民工就业的地点看,在直辖市务工的占10.3%,在省会城市务工的占20.5%,在地级市务工的占33.9%,在地级以上大中城市务工的农民工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三、农民工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状况。
(一)农民工以男性为主,年长农民工比重逐年增加。
分性别看,男性农民工占65.9%,女性占34.1%;分年龄段看,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16-20岁占6.3%,21-30岁占32.7%,31-40岁占22.7%,41-50岁占24.0%,5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14.3%。调查资料显示,4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逐年上升,由的30.0%上升到20**年的38.3%,三年中农民工平均年龄也由34岁上升到36岁。尽管每年农村新增劳动力主要会加入到农民工的行列中,但农民工年龄结构的变化,也说明农民工的“无限供给”状况在改变。
(二)年龄和家庭对农民工的空间流动有很大的影响。
农民工中已婚者占73.4%,其中,本地农民工已婚者占90.2%,远高于外出农民工已婚者58.2%的比例,这主要是由于本地农民工平均年龄高出外出农民工12岁,本地农民工中40岁以上的占60.4%,而外出农民工40岁以上仅占18.2%。这反映了已婚、年纪较大的农民工更倾向于就近就地转移,大龄农民工不仅仅外出缺少竞争力,并且需要照顾家庭,这使得他们的外出进取性减弱。
(三)农民工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青年农民工和外出农民工文化程度相对较高。
在农民工中,文盲占1.5%,小学文化程度占14.4%,初中文化程度占61.1%,高中文化程度占13.2%,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9.8%。外出农民工和年轻农民工中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分别占88.4%和93.8%。外出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明显高于本地农民工,青年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最高,也是最具潜力的农民工群体。
(四)没有参加过任何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多数,青年农民工更倾向参加非农职业技能培训。
在农民工中,理解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占10.5%,理解过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占26.2%,既没有参加农业技术培训也没有参加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68.8%。青年农民工理解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要高于年长的农民工;与此相反,年长的农民工理解农业技术培训的比例要高于青年农民工,年龄层次越低,理解农业技术培训的比例也越低,这说明青年农民工正逐渐丧失从事农业生产的技能。
四、农民工就业情景。
(一)农民工从业仍以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从事建筑业的比重明显提高。
在农民工中,从事制造业的比重最大,占36.0%,其次是建筑业占17.7%,服务业占12.2%,批发零售业占10.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6.6%,住宿餐饮业占5.3%。从近几年调查数据看,变化较明显的是建筑业,农民工从事建筑业的比重在逐年递增,从20的13.8%上升到17.7%,从事制造业的比重则趋于下降。
(二)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以制造业为主,但比重下降。
从农民工的从业地区看,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以从事制造业为主,占44.8%,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制造业比重分别为23.0%和15.4%,比上年上升0.6和0.4个百分点。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密集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农民工在不一样地区就业结构将继续发生变化。
(三)受雇人员的增长快于自营人员的增长,自营比重下降。
在外出农民工中,受雇人员占94.8%,自营人员占5.2%;在本地农民工中,受雇人员占71.9%,自营人员占28.1%。自营人员主要从事批发零售业,占39.2%;其次是从事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占17.8%。近几年,外出农民工和本地农民工中自营人员所占比重均呈下降趋势,20**年,本地受雇人员和外出受雇人员分别比上年增长9.4%和4.4%,本地自营和外出自营分别比上年减少2.1%和11.8%。
(四)农民工就业稳定性随年龄增长逐步提高。
在外出农民工中,初次外出的平均年龄为26.7岁。从事现职的平均时间为2.7年,从事现职累计不满1年的占22.7%,1-2年的占43.1%,3-5年的占20.9%,5年以上的占13.3%。从不一样年龄组来看,16-20岁年龄组中从事现职5年以上的占1.3%,21-30岁的占7.6%,31-40岁的占22.3%,41-50岁的占24.5%,50岁以上的占21.9%,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业的稳定性也提高。从从事的工作种类看,企业管理人员、个体经营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现职累计时间在5年以上的比重要明显高于服务业人员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