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前教案(通用24篇)
教案应该注重多种教学资源的利用,提高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教案的设计要考虑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些教案范例中,教师们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和灵活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学前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练习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跑。
2、在老师的提醒下,念完儿歌后才能跑。
3、愿意和大家一起游戏。
活动准备:
幼儿服装(球鞋、舒适便于运动的衣服)、音乐。
活动过程:
1、学习儿歌“小孩小孩真爱玩儿歌内容:小孩小孩真爱玩,摸摸这,摸摸那,摸摸××跑回来。
2、介绍游戏玩法老师和幼儿共同念儿歌,听到老师指定方向后再向指定方向跑或走。
提出游戏要求:
(1)听清楚教师在游戏中的指令。
(2)在奔跑的时候不要撞到同伴。
(3)摸完东西,要马上回到教师身边。
小学学前教案篇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美术的概念和种类。
(2)幼儿美术活动的特点。
(3)绘画的年龄特点以及绘画中的特殊表现。
理解:
(1)幼儿各年龄班美术教育的目标:小班、中班、大班的幼儿对美术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
(2)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常用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幼儿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2)通过线条、形体、色彩等要素初步感受并喜爱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幼儿绘画中的特殊表现;发展学生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并把所学色彩知识大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2)教学难点: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设计的常用方法;突破学科本位,建立美术、音乐、文学问的彼此联系,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三、教学方法:
(1)通过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并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2)在美术绘画方法中主要运用“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见的教学手段,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
(3)学生的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学生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的讨论,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法”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
三、教学过程:
(1)美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几乎时时处处都有美术,它在社会。
中应用广泛。例如:建筑、工商业、服装、居室设计等都离不开美术。a:日用品(例茶杯、壶、炊具、餐具)的造型审美。b:机械制造专业,机械零、部件图的绘制、识读,零、部件的设计不仅要符合标准,实用,还应美观好看,(尤其是外部表面的零、部件)。c:交通工具:汽车等色彩与外观审美。d:商品包装外观e:广告业的装饰装潢。都需要有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有较高的审美修养。
(2)对审美水平的提高、性情的陶冶、情绪情感的引导、形象思。
维的.训练、感知能力的促进等多个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一)美术的概念。
作品展示与分析:教材插图:一幅是梵高的《向日葵》,一幅是西。
班牙画家米罗的作品《人投鸟一石子》。旨在向同学们展示美术的魅力,使同学们对“美术”概念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1、先简单介绍画家的情况后,请学生自己说说看到了什么,有意。
识地将有关颜色和线条等造型元素的探讨引入学生的视线,让他们说说对画中一些颜色和线条的感受。
2、在你生活中都接触过哪些美术作品?
3、有人认为美术教育对幼儿可有可无。你是否赞同这种看法?
(1)启发学生了解画家运用的是一种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
(2)如:油画、壁画、浮雕、陶瓷玉石雕刻等等。
(3)幼儿美术教育和幼儿园其他学科教育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彼。
此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例如,常识、语言等教学为美术提供了认识、理解事物的基础,而美术活动所反映出的内容反过来又对其他学科起着重复、巩固和提高的作用。美术是指作者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出可视的、静止的、平面的或立体的形象,表现其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感受、信仰、生活理想和美好追求。
(二)美术的种类。
美术主要包括:
1、绘画。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
绘画: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
从地域看,绘画可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洋绘画。
从工具材料绘画可分水墨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从题材内容绘画可分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
从作品形式分,绘画可分壁画、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插图等。中国画又称水墨画,是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
油画是西洋绘画的代表,它是世界绘画艺术最有影响的画种;传统的油画家采用焦点透视法作画。
2、雕塑。
雕塑是用可雕刻和塑造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
雕塑可分雕和塑。雕是从完整而坚固的胚体上,把多余部分删掉、挖凿掉。塑是用具有粘结性的材料连接、构成所需要的形体。
从表现形式来分可分为圆雕、浮雕。
3、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是指日常生活用品经过艺术化处理后,使之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的产品。
我们一般把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陈设欣赏的工艺美术。陈设欣赏的工艺美术是指那些摆设、欣赏功能为主的工艺品,以审美为其的首要价值。
4、建筑艺术。
建筑是建筑物和构建物的统称。
建筑艺术:指按照没的规律,运用独特的建筑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
(三)学前儿童绘画心理发展阶段研究的有关论述。
1、法国儿童画研究者吕凯把儿童绘画分为四个阶段:
(1)偶然的写实阶段:又称涂鸦期。
(2)不完全的写实阶段。
(3)知的写实阶段。
(4)视的写实阶段。
2、心理学家柏特把儿童绘画发展分为七个时期:
(2)线画(4岁)。
(3)记叙的象征主义(5岁―6岁)。
3
(4)记叙的写实主义(7岁―8岁)。
(5)视觉的写实(9岁―10岁)。
(6)压抑(11岁―14岁)。
(7)艺术的复活(15岁)。
3、哥仙修泰纳把儿童画分为五个阶段:
(1)错画期(1岁―3岁)。
(2)图式期。
(3)对线及形发生感情的时期。
(4)想表现得象实物的时期。
(5)正确地表现形状的时期。
4、布莱德拉把“错画”和“空想的象征表现时期”亦即儿童画渐具绘画的形象时期以后,分为三个时期:
(1)概念画时期。
(2)用线表现画的时期。
(3)以颜色构成空间画的时期。
5、美国心理学家罗文斐尔德把儿童绘画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1)错画期(2岁―4岁)。
(2)前图式期(4岁―7岁)。
(3)图式期(7岁―9岁)。
(4)写实初期(9岁―12岁)。
(5)拟写实时期(12岁―14岁)。
6、我国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
(1)涂鸦期(1岁―2岁)。
(2)象征期(2岁―3岁)。
(3)定型期(3岁―7岁)。
(4)写实期(7岁以后)。
(四)幼儿美术活动的特点:
作品展示与分析:(1)作品所展现出来的是在用色,笔调方面比较凌乱、抽象;把从外面看不到的而里面有的东西也画出来;有的画桌子把四条腿都画上而且一样长;给花画上眼睛;人的胳膊会很长很长等等。
(2)幼儿心理及生理的发展,决定着幼儿在画画时采取的方法。先画哪里,后画哪里,怎么画?每个小朋友会各有不同。幼儿认为物体大小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重视程度来确定的。比如,画骑自行车人的腿要比不骑车人的腿要长,因为,腿要用劲。画踢毽子人的腿要比不踢的腿要长,画晾衣服人的胳臂,是根据需要画多长能够着晾衣绳就画多长,不是按正常人的比例去画的。
幼儿绘画发展的特点:
(1)涂鸦期(2―3岁左右)属于无目的地乱笔画。这个时期的婴幼儿常常是五个手指头抓着笔(如粉笔、蜡笔等较粗易抓住的笔)在纸上乱涂乱画些杂乱的线条,这是缺少视觉控制的肌肉运动,无明确的作画意图。涂鸦后期,出现简单的目的,但不能成形,不注意色彩变化,常常使用单色笔,偶尔换另一种颜色笔涂画。
(2)象征期(3~4岁左右)象征期是在涂鸦期基础上的进步。其特点是乱线条略有减少,开始有了简单的、不太明确的构思,偶尔也能有意识地画出一个类似某种东西的图像,但这些图像与事物实体没有直接的关系,仅仅是简单的图形和线条的组合,是粗略的、不完全的,往往会遗漏部分特征,没有整体感,结构有时不合理。从色彩上看,此阶段的幼儿画面上颜色的种类通常达到3―4种以上。他们喜欢在每种物像上都涂上颜色,并开始注意按物体的固有色选择相应的颜色涂染,如树叶是绿色、树干是棕色。
(3)形象期(5―6岁左右)形象期是幼儿开始真正用绘画的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描绘周围事物和表现自我经验的时期,也是幼儿绘画最充满活力的时期,在造型、色彩、构图方面较之象征期有了明显的发展。从造型上看,能用较为流畅、熟练的线条表现物体的整体形象,试图将部分与部分融合为整体,并用一些细节来表现事物的基本特征,其结构较合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基本正确。从色彩上看,随着认识能力的发展,他们注意按照物体的固有色来着色。随着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的提高,他们在涂色时,不仅能做到均匀涂色,而且能不涂出轮廊线。从空间构图上看,这时的幼儿画中形象丰富,开始注意物体的大小比例,但还不能把握住分寸。我们应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阶段,适时地提供不同条件,给予恰当的指导,促使幼儿的绘画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
小学学前教案篇三
重点领域:健康。
活动方式:分组。
预设目标:
1、能依据交通指示标记,看信号改变走跑方向。
2、初步建立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
活动准备:
胶圈若干、交通指示标记(停车p拐弯)、绕杆4支。
活动预设:
1、幼儿手握方向盘(胶圈)做开车状,随音乐进入操场。教师与幼儿一起做准备活动。
2、“小司机”练本领。
教师扮“警察”叔叔扮“小司机”。
3、幼儿在教师的囗令下走跑交替。
出示相应的交通指示标志,幼儿按指挥信号做模仿动作。
“绿灯”:小司机做开车快跑状。
“红灯”:小司机原地走跑状。
“弯道”:小司机转动方向盘做转弯状。
“停车场”:小司机模仿刹车动作。
教师出示不同交通标志,幼儿做。
“小司机”游戏。
4.游戏:过隧道。
让幼儿自由两人搭成“小隧道”,轮流当小司机穿过小隧道。
5.放松动作。带领幼儿做擦车、洗车的动作。
观察记录:
1、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握着方向。
做钻走跑的动作,一会停一会开,孩子还提议钻过滑梯的山洞,在门囗的斜坡来回“开汽车”(提醒孩子注意控制上下坡的速度)。
3、我先向孩子认识所要懂的交通标记,他们很聪明,马上领会其游戏的要领,分成两组进行游戏。
有个别的孩子为争着排第一,碰撞到旗。
杆,于是与他们讨论怎么解决。前一组上的。
幼儿和后一组上的幼儿有不同的表现,先上的孩子要教师来解决,后上的孩子则提出解决的方法。
4.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在玩“过隧道”时,我马上调整游戏方案,和他们一起定下规则。他们在自己定的规则中愉快的游戏,并了解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
5.放松的环节幼儿则跟着教师做同样的动作。
小学学前教案篇四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音响运动,创造音乐形象,表现感情思想,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
音乐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反映,是一种社会审美生活的主观反映。
二、音乐的基本特征。
(一)音乐是音响的艺术。
(二)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三)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四)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五)音乐是表演的艺术。
三、音乐的功能。
(一)音乐的教育功能。
1、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2、启迪智慧,诱发灵感。
(二)音乐的其他社会功能。
1、保健功能。
2、娱乐功能。
第二节学前儿童音乐。
学前儿童。
音乐。
学前儿童音乐指的是学前儿童所从事的音乐艺术活动,反映了学前儿童对音乐的感受、理解、表现和创造以及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感。
特点:
愉悦性。
感染性。
二、学前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
音乐能力是指个体从事音乐实践活动的本领。它包括从事演唱、演奏、音乐欣赏、音乐创作等方面活动的本领。
音乐的感受力是指对音乐作品所反映的情绪和思想感情的体验能力。
音乐的表现力是指在音乐感受能力的基础上,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通过自己的声音或动作表达出来的能力。
(一)0-3岁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略)。
(二)3-6岁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
3-4岁的幼儿。
想唱好歌曲知道记歌词有情绪反应。
4-5岁的幼儿。
能借助一些词汇描述自己对音乐情绪的体验。
5-6岁的幼儿。
能准确地唱一些简单的歌曲。
小学学前教案篇五
20xx年9月1日,我终于上小学了。有点兴奋、有点紧张、有点期待,不知道小学老师会不会像幼儿园老师那样好,希望她们不会凶小朋友。
我的书包比幼儿园的时候大了、重了。书也是大大的,老师还叫我们把封面包好,我觉得很有意思。
小学里,有很多新鲜的事情:桌子是每人一张的,再也不用搬来搬去了;黑板是固定的,也不用推来推去了;中午再也不用躺在床上睡觉了,老师叫我们趴在桌子上休息,她给我们讲故事;幼儿园小朋友迟到了没关系的,在小学,老师说迟到的小朋友要喊报告,老师同意了才能进来,我以后可不能迟到。小学里也有不好的事情:要是我们幼儿园来的小朋友都在一个班该多好啊,我们就不用到处去找了;还有,为什么一(1)班到一(3)班的桌子是好的,而我们一(4)班到一(6)班的桌子都是破破烂烂的;小学里没有区角可以玩了,无聊的时候可怎么办呢。
我还记得幼儿园的毕业诗:“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写字多么神气!”我一定会是个很神气的小学生。
小学学前教案篇六
1、 律动组合:学做解放军
2、 游戏:小鸭子夺旗
顺序
内容
达成领域目标
组 织
对本课内容表现出兴趣
教师讲解
围教师散点站坐
提高协调能力及快速反映能力
1、 讲解练习的方法和示范
2、 喊口令指导学生试做
3、 集体练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模仿能力
1、 放音乐、领做
2、 分组表演
3、 让学生分组创编动作并练习
4、 放音乐让学生自我表演、创编动作
培养学生快速移动能力
1、 组织学生学鸭步走
2、 组织小鸭子夺旗游戏
1、 放音乐,让学生自由放松
2、 总结本课情况
3、 布置归还器材
4、 师生再见
小学学前教案篇七
1、初步学习用简单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吃跳跳糖的感受,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2、能根据简单指令进行颜色分类,尝试不同的跳法。
活动准备。
1、跳跳糖,一次性小勺。
2、红、黄、绿圆点标志,“糖妈妈”的围裙。
3、轻柔、舒缓的音乐片段。
活动过程。
1、引发幼儿品尝跳跳糖的兴趣。
(1)教师扮演“糖妈妈”,并提问:你喜欢吃糖吗?你吃过什么糖?
2、交流和表现品尝跳跳糖的感受。
(1)品尝跳跳糖,幼儿自选跳跳糖品尝。
(2)交流:这种糖吃到嘴里有什么感觉。
(3)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自己的感受,并引导同伴相互模仿。教师提问:谁来做做看,跳跳糖是怎样跳的?(引导幼儿自由跳)。
3、一起玩游戏:我是快乐的跳跳糖。
(1)扮演跳跳糖。
师:我们都来当快乐的跳跳糖吧!(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喜爱,选择不同颜色的标志扮演)。
(2)“跳跳跳”跳跳跳。
“糖妈妈”和幼儿一起跳,引导幼儿听指令跳:向前跳、快快跳、慢慢跳、转圈跳等,并适当控制活动量。
(3)“跳跳糖”回家休息。
介绍跳跳糖的家,引导幼儿猜猜跳跳糖的家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4)跳跳糖溶化了。(幼儿一起做放松运动)。
活动反思。
让孩子快乐起来,是我们在四川灾区幼儿园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宗旨。灾难过后,新学期开始了,刚刚入园的小班幼儿,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集体、陌生的老师,他们能够适应吗?这也许是幼儿园老师即将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注重活动的经验化、情境化、游戏化、综合化,让幼儿在有趣、快乐的活动中主动建构经验,并获得发展。
1、内容分析。
小班初期的幼儿,跳的动作不协调,需要在多次、有趣的活动过程中不断增强动作的协调性,以促进大肌肉动作的发展。另外,初入园幼儿在情绪初步稳定的情况下,需要教师组织有趣的活动让他们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促进师幼、同伴间的交往。
跳跳糖是一种既有特点、又深受幼儿喜爱的食品,当糖在嘴里跳跃的时候,不仅可以给幼儿带来新奇的感受,还可以直接体验和模仿。因此,选择跳跳糖组织小班幼儿的活动,不仅充满了趣味和快乐,而且还可以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能综合幼儿各方面的经验,如:在品尝、扮演跳跳糖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现的主动性;在游戏的过程中自然地进行颜色归类;在实践和练习中,丰富跳的经验、锻炼大肌肉的协调性。总之,活动过程中不仅增进了幼儿与教师、同伴共同活动的积极性,还帮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主动、整体、和谐的发展。
2、过程分析。
第一个环节:教师扮演“糖妈妈”。一方面可以赢得幼儿的喜爱,产生亲切感;另一方面还可以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让幼儿谈谈自己吃过了哪些糖。教师接着出示一种新奇的糖,突出强调它的与众不同,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激发幼儿品尝跳跳糖的兴趣。在品尝之前,教师重点介绍品尝跳跳糖的方法,并引导幼儿进行练习。这是因为品尝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幼儿的体验效果。
第二个环节:交流和表现品尝跳跳糖的感受。在品尝时,强调了幼儿的自选,因为幼儿是一个能动的学习建构者,应从小班开始就注重幼儿独立能力的培养。小班幼儿处于动作思维阶段,常常是语言和动作同时出现,在交流品尝跳跳糖的感受时,给予幼儿说与做的空间,幼儿可以自由地用语言、动作边说边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第三个环节:通过游戏活动练习多种跳法。活动中,提供红、黄、绿三色圆点做标记来引导幼儿扮演跳跳糖,因为这三种颜色是幼儿熟悉并能接受的经验。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将幼儿自然分组,起到调控活动量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多种玩法和组合游戏,保持幼儿多次练习跳的积极性。
3、效果分析。
本活动巧妙地将跳跳糖所具有的跳跃感、颜色感等元素融人活动中,为幼儿的动作发展、语言发展起到了支持、启发和丰富的作用,让幼儿在与跳跳糖的不断互动中进行有意识的、积极的、自觉的建构实践。
在活动过程中,我们注重幼儿的直接探索和亲身体验,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在自主选择、自由表现的过程中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并获得对自身能力的肯定。
另外,在情境的设置上,还可以再处理得温馨一点。如:可以为红、黄、绿跳跳糖布置不同的家,这样既可以为调控幼儿的活动量提供休息的场所,又可以强化幼儿的角色意识。
小学学前教案篇八
大班的孩子马上就要升入小学了,随着交往范围的扩大,一定会认识许多新朋友,这是,让孩子获得一些自我介绍的经验非常重要。此次活动可以让大班的其他老师以借班的形式上课,这样可以让我快上小学了的学习更富有实际生活的体验。从而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1.、知道自己将要成为小学生,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常规。
2.认识书包,学会整理书包,知道整理书包的重要性。
3积极向往小学生活,同时不忘幼儿园的老师和同伴。
重点:积极向往小学生活。
难点:增强理解智力、分析能力、爱心智力。
1自带书包、学习用品。
2.小学的环境、小学生学习的图片,相应的字卡。
一、回忆参观情景,比较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之处。
师:上次我们小朋友去参观了小学,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小学和幼儿园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呢?幼儿自由讲述,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二、翻图讲述,知道怎样做个小学生。
(1)老师:小朋友观察的可真仔细,小学和幼儿园有这么多不同。你们喜欢上小学吗?要想成为一名小学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做到很多的.事情,那应该做到哪些事呢?请和好朋友说一说。
(2)个别提问。
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并整理成一句完整的话。
(3)除了刚才小朋友讲到的这些,还需要做到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补充没讲到的)。
(4)老师完整的小结一次。(出示字卡:小学生要做到:早睡早起不迟到;爱学习、勤动脑;爱劳动、讲礼貌;团结友爱不忘掉;小书包、整理好,高高兴兴上学校。)。
三、认识书包,了解书包的结构。
(1)相互介绍书包,认识书包的结构。
(2)请1-2个幼儿介绍自己的书包。认识书包的各个部分、颜色、图案。
四、操作探索,学会整理书包。
(1)师:书包有什么用?(放书和本子、一些学习用品)那你们会自己整理书包吗?我们去试一试。
幼儿自由整理书包,老师巡回观察,注意幼儿整理书包的不同方法。
(2)请两位用不同方法整理书包的幼儿示范一遍大家看,要求边整理边讲述并解释这样整理的原因。
(3)然后讨论:你觉得谁整理书包的方法好?为什么?
(4)老师小结:把铅笔、橡皮、尺都放在文具盒里,再放到书包里,拉好拉练,这样不会弄断铅笔、弄丢橡皮和尺了,用的时候一下子就能找到了;把练习本叠整齐后再放入书包的外层,而书叠整齐了放在书包的里层,大小分开来放找起来就更方便了,而且也不会把书本弄破、弄皱了,最后别忘了拉好拉练。
活动一开始让幼儿回忆参观小学的情景,然后再比较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之处,有利于幼儿记忆智力与分析比较智力的发展。然后通过先让幼儿说说怎样做个小学生,再结合图片老师把他们的回答概括成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有利于幼儿的理解智力的发展。对于一个人的知识,是以理解为准,理解了的才算认识,才成为有用的知识,才是开发智力的基础知识。不同的幼儿对与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理解,作为学生的理解,主要是提高知识水平,提高思维能力。
幼儿从以往“老师示范,幼儿学样”的旧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在让幼儿自由整理书包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比较自由的空间,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的整理,虽然在活动中幼儿整理书包的方法都不同,但也有利于幼儿自学智力的发展,再让幼儿比较不同整理书包的方法。也有利于幼儿的比较和判断智力的发展。最后再次操作过程,提高了幼儿的运用智力。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让幼儿准备的更充分,在这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准备互赠的礼物。让幼儿对师生和同伴之间有依依不舍的感觉。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好朋友。听课的老师对我的这堂课做出了积极的评价,思路清晰,每个环节都赋予了教育意义,对时间的把我不太准确。我在以后的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时,严格把我教育教学时间,抓住幼儿最佳的学习时间。
小学学前教案篇九
1、能正确地用”因为“”所以"来完整的表达说话内容。
2、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实物(苹果、梨、香蕉、铅笔、本子、橡皮)。
2、图片(大海、小鱼、草地、小鸡、天空、小鸟、小羊、草、狗、骨头、小鸡、虫子)。
3、春、夏、秋、冬四幅景色图片。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给物品分类,并用“因为,所以”完整地表达出自己为什么这样分。
1、教师:老师这有一些物品,谁能帮老师把他们分一下类呢?
(幼儿分类)。
2、教师: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分。
(幼儿表达自己的分法)。
3、教师:老师现在用一对关联词说说你们刚才的分法:
因为苹果、梨、香蕉都是水果,所以把他们放到了一块。
4、教师:老师刚才这句话有一对关联词是“因为”“所以”,“因为”表示事情的原因,“所以’表示事情的结果。
5、教师:谁能模仿老师用“因为,所以”说出你们为什么把橡皮、铅笔、本子放一块呢?
(教师请幼儿用完整的话来说,因为它们都是学习用具,所以把他们放到了一块)。
二、幼儿正确地粘贴图片,并用”因为”“所以”表达出自己的粘贴原因。
1、教师:老师这有一些图片,请小朋友把它们粘贴在正确的位置上,
并用“因为”“所以”完整的说出自己的粘贴原因。
2、如:因为小鸟爱在天上飞,所以把它放在天空中.
因为小鸡爱在草地上玩,所以把它放在草地上.
因为小鱼爱在水里游,所以把它放在水里.
因为小鸡爱吃虫子,所以把它们放到了一块.
因为小狗爱吃骨头,所以把它们放到了一块.
因为小羊爱吃草,所以把它们放到了一块;
三、出示四季的图片。
请幼儿用”因为”“所以”完整地说出是怎么来区分四季的。
1、教师:老师这里的四幅图片是咱们的四季图,你们仔细观察,
用“因为”“所以”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季节。
2、如:因为柳树刚发芽,所以是春季。
因为小朋友穿的背心、短裤,所以是夏季。
因为叶子都黄了,还有的落在了地上,所以是秋天。
因为天上下的雪,所以是冬天。
四、联系生活,说说生活中什么时候也会用到“因为,所以”。
如:因为肚子饿了,所以要吃饭。
因为口渴了,所以要喝水。
因为天热了,所以要穿裙子。
因为天冷了,所以出门要戴帽子等。
小学学前教案篇十
1.布置“问题墙”墙饰,搜集幼儿有关小学的问题。
2.搭建温馨小屋,供幼儿与好友说悄悄话。
3.创设角色游戏区“小学”“文具用品商店”。
生活活动。
1.培养幼儿餐后主动收拾残渣的习惯。
2.每次进行接触人民币的活动后,要及时洗手。
3.一日生活各环节,提醒幼儿在写字、画画、读书的过程中,保持正确用用眼和握笔姿势。
4.提醒幼儿爱惜文具,有节约意识。
家园共育。
1.请家长帮忙搜集有关好习惯养成方面的故事书或磁带。
2.家长带幼儿到要上学的学校多次参观,熟悉校园环境和设施。
3.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合理选购文具,有节约的意识。
教学活动。
1.故事《好担心》,让幼儿理解故事中豆豆和莉莉担心的'事情,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
2.通过活动“整理小书包”,幼儿学习整理书包,做到有序整理物品。
3.通过歌曲《快上一年级》,幼儿能用声音、动作、表情表现出歌曲欢快的情绪,表达要去上学的强烈愿望。
4.通过诗歌《毕业诗》,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诵。
5.通过舞蹈《离别华尔兹》,幼儿体验与同伴共舞的乐趣。
区域活动。
1.通过美工区“邀请您”“越长越大”“礼物”等,幼儿学习制作折叠画,能运用多种材料创造性地进行设计和制作,表达对幼儿园、朋友不舍的情谊。
2.通过益智区“有趣的电子表”“相约星期天”,幼儿会认电子表,学习初步制定计划表。
3.通过角色区“我是小学生”“文具用品商店”,幼儿乐于模仿小学生在校的活动,初步感受小学生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学前教案篇十一
小时候,看见大哥哥、大姐姐们背着书包去上学,心中很想和他们一样。
20xx年9月我才5岁多,当我第一次背着小书我第一次背着小书包走进小学教室时,别提心里多高兴了。老师在第一课时还让我们做自我介绍、区分小学与幼儿园不同之处,并问我们有什么理想……。我举手想回答,老师却没有问到我。
其实小学老师比幼儿园的要严格,通过认真学习、长大后当一名科学家就能知道太阳是怎样形成的。这就是我的理想。
小学学前教案篇十二
教师创设森林游玩的情境,沿途模仿所见各种动物动作(兔子、青蛙、小鸟、刺猬……),欢快地做游戏“高人、矮人、抢板凳”。
1、老师创设森林遇险情境,同学们被困在一个小土坡上,怎样才能安全地离开?老师把同学们分成勇敢组、团结组、守纪组、合作组,鼓励大家团结一致,学习应急技能――前滚翻,运用技能摆脱危险。
2、用皮球与砖块滚动的比较,引导同学们模仿“小刺猬”和游戏中的“矮人”动作,体会团身紧的动作要领,复习前后滚动。
3、老师讲解示范动作要领,提示重点难点,传授动作口诀:一蹬二撑三低头,团身滚动像圆球,组织学生练习,鼓励同学之间团结协作。
4、学生尝试练习,相互对比,集体研究,大胆展示。学生自评,组内自评,老师评价。
5、老师巡视指导,对于未能完成动作的同学,指导小队同伴帮助完成。
6、老师评价各队学习情况,在表现突出的小队的队旗上加上星星。
1、老师带领同学们运用学到的本领,安全地离开了小土坡,穿过了一片小树林,这个时候迷失了方向。
2、老师利用教具设计出野外有可能出现的地形(小溪、山坡、山洞、独木桥),引导运用学过的跨越、前滚翻等技能完成练习。
3、老师评价各组表现。
1、放松舞蹈,欢庆成功。
2、学生自评,老师评价。
3、小结:(1)前滚翻是一项很实用的自我保护方法,在我们平时的球类类活动中也常常用到,例如排球运动员在救球时就会常用到滚翻动作。(2)参加野外活动时,要做好充分准备,避免出现危险情况,遇到危险情况要镇定,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摆脱困境。
教学反思。
小学学前教案篇十三
1、学习站体育课队形——四列横队。
2、游戏:看谁记性好、站得准。
1、通过学习站四列横队,使幼儿通过体育课感受队列的整齐的作用。
2、通过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体育课习惯,同时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
顺序:教学内容。
场地: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整队。
2、师生问号。
1、学习站四列横队。
2、游戏:看谁站得快!
一、队形:二路纵队。
1、与幼儿相互问好。
2、点名。
3、讲解课堂内容语言清洗简练。
游戏:根据自己的个子大小站队。
目的: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自觉能力同时激发幼儿的站队兴趣。
1、组织指导幼儿进行排队。
注意:引导幼儿注意自己的个子高矮,告诉幼儿按秩序排队的意义。
2、教师注意及时鼓励胆小的幼儿参加活动。
1、教师讲解四列横队的站法。
2、指导幼儿从左至右、从至矮、8-10人一排,根据人数站四排。
教师指挥做3次。
3、教师讲解并指导幼儿联系给缺席。
1、认真听讲。
2、幼儿根据教师指挥初步学习站四列横队。
3、在教师指导下活动。
通过游戏让幼儿感受集体活动的纪律性;体会体育队形的`整齐;感受自己的活动对集体的影响。
1、纸会引导幼儿进行游戏,保证安全,使幼儿即能感受游戏的快乐又能够很快学会四列横队的站法。3、4次。
2、教师引导幼儿换方位站队培养幼儿的灵活机制能力。2次。
3、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指导下进行四列横队站位练习。
4、跟着教师警醒灵活性思维练习。
1、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放松活动。
2、跟着教师一同活动。
小结束部分。
1、总结本次练习内容。
2、表扬、鼓励。
3、认真听讲。
4、相互学习。
小学学前教案篇十四
1、熟悉乐曲旋律,看图示学唱歌曲。
2、感知音乐明确的强弱对比,并用不同的歌唱力度与动作表现歌曲,
3、在老师的指挥下,以分角色的形式合作歌曲,感受歌唱的愉悦。
看图示学唱歌曲,用不同的歌唱力度与动作表现歌曲。
图片(大雨、小雨)、字卡大小6份,大小雨滴图片6份。
一、倾听两种不同的雨音,引出活动《大雨小雨》。
2、师:有没有听出来,这两段雨声有什么不一样?并出示相应的大雨小雨图片。
二、欣赏歌曲《大雨小雨》,感知乐曲的强弱。
1、师:大雨小雨发出的是什么声音呢?让我们来听首《大雨小雨》的歌曲吧,听听歌里面是怎么唱的。
三、看图示学唱歌曲。
1、出示字卡“大”,师:认识这个字宝宝吗?表示什么意思?
出示字卡“小”,师:这个字宝宝呢?它又表示什么意思?
2、师:在这首歌里,哪里是大雨,哪里是小雨呢?
师随音乐范唱,并出示相应的字宝宝,注意音乐的前奏,空出来,以提示幼儿这是等待的地方。
3、看图示在琴声的伴奏下念歌词。
四、用不同形式唱准歌曲中的强弱变化。
1、师:小朋友可真能干,这么快就学会了这首歌。可是下大雨的时候声音大,下小雨的时候声音小,我怎么没感觉的到呢,我们再来试试看,好么?幼儿歌唱。根据情况,进行评价。
2、分角色担任大雨或小雨,并看指挥合作歌唱。
3、自由选择身体的动作,表现出歌曲中的强弱变化。
师:我们跟着音乐唱还可以配上身体的动作,想一想,大雨和小雨分别可以用什么身体的什么动作来表示呢?(幼儿讨论、回答)。
随琴声边唱边配上相应的动作,要求节奏准确,拍出歌曲中的强弱。
小学学前教案篇十五
1、掌握诗歌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会用简洁的语言,形象生动的仿编诗歌。
3、理解诗歌优美的意境,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
知识经验准备:教师在活动前多引导幼儿多欣赏有关的文学作品。
(1)"下雨了,青蛙们快到我的绿伞下躲雨吧!"。
(2)"青蛙们,雨停了,让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吧"。
荷花姐姐把什么当作伞送给了小青蛙?
1、分析理解诗歌内容:
提问:
(1)"刚才画面上是什么地方?天气是怎样的?"。
(2)小雨点落在地上的声音是怎样的`?
(3)小青蛙用什么躲雨?谁的绿伞借给了青蛙?
(4)得到帮助的青蛙心情怎么样?用什么词来形容欢快的心情?
1、教师朗诵诗歌。
2、提问:
(1)想一想青蛙"呱呱"的唱歌声好像在说什么?
(2)小雨点的"滴嗒嘀嗒"好听的伴奏声是送给谁的?
(3)为什么要送给荷花姐姐?
1、整体朗诵,提出要求:声音自然、好听,有感情。
2、再次朗诵,讨论:"你最喜欢诗歌里的哪一句,为什么?"。
3、分组朗诵,启发幼儿用动作表演。
1、提问:下雨时荷花姐姐还会把绿伞借谁?
2、出示动物图片及背景,引导幼儿仿编。
3、分组仿编,鼓励幼儿与同伴讨论交流。
4、讨论:"平日生活中你帮助过谁,心情怎样?"。
鼓励幼儿将创编的诗歌画下来,在区角活动时,说一说,演一演。
小学学前教案篇十六
(1)认识校园。
(2)排队形。
1、老师自我介绍。
2、教授上课、下课仪式。
3、排座位。
4、排队形。
5、带学生游校园,认识校园,同时进行安全教育。
告诉学生:课间游戏要注意安全,有的地方可以去,有的地方会有安全隐患。教学效果:
内容完成,但一节课的时间有点紧,有些仓促。
(1)介绍上课常规。(坐姿)。
(2)课间游戏不打闹,做正当的游戏。
(3)学习收拾书包,整理课桌。
1、介绍课堂常规:双手抱臂坐端正,专心听讲爱动脑,要讲话来先举手。
2、课间游戏不打闹,做正当的游戏。
请小朋友说说哪些是正当游戏,哪些是危险游戏。
总结。
3、提出课前准备的具体要求,并学习收拾书包。
内容完成,课上常规还需要今后不断的训练与督促。
(1)课堂常规训练。(学具摆放)。
(2)介绍自己。
(3)进行室内卫生分工,学习打扫卫生。
教学过程:
1、课堂常规训练。
(1)复习:背儿歌。
检查坐姿等。
(2)学习用具的`摆放。
2、介绍自己:(部分学生,要求声音响亮。)。
我叫什么名字?
在哪个幼儿园上学?
最喜欢做什么?
3、卫生分工,学生学习打扫卫生。
分工。
教授打扫卫生的方法。
学生学习打扫卫生。是巡回检查指导。
教学效果:
今天只有一节课,内容(3)没有完成。改在明天训练。
(1)课堂常规训练。(发言)。
(2)介绍自己。
(3)进行室内卫生分工,学习打扫卫生。
1、课堂常规训练。
2、介绍自己:(部分学生,要求声音响亮。)。
我叫什么名字?
在哪个幼儿园上学?
最喜欢做什么?
3、卫生分工,学生学习打扫卫生。
分工。
教授打扫卫生的方法。
学生学习打扫卫生。是巡回检查指导。
教学效果:任务完成。
小学学前教案篇十七
1、探索椅子的各种玩法。
2、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3、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有保护自己身体的意识。
1、小椅子若干、大椅子四把、小旗八面(4红4黄)。
2、磁带:《兔子舞》、《运动员进行曲》、《我是人民小骑兵》。
3、布置场地。(2个跨栏,4个平衡木,1个大椅子山洞,最后一个小椅子,上面各放上两面不同颜色的小旗)。
一、活动导入:
1、师:小朋友们,首先请你们来和老师做一下准备运动,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带领幼儿跑一圈,听音乐《兔子舞》,师生自由做椅子操。提椅子,举椅子,按音乐跳跃,转圈,做完运动,"请你跟我这样做",老师坐到椅子上,音乐停止。
2、教师引发幼儿探索椅子玩法的兴趣:小朋友们,椅子除了可以做操,还可以怎么玩,请大家开动你的小脑筋,来想一想,看谁想得玩法多,小朋友们,你们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同伴一块玩。但是,老师要提一个小小的要求,你们在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二、活动展开:
1、幼儿每人一只小椅子,自主地进行探索,走、跑、跳等动作,可以合作将椅子拼起来成跨栏、平衡木等。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发现创新的加以表扬,加强安全保护。
2、展示自己的玩法:幼儿个别展示自己玩椅子的方法,教师和其他幼儿给予肯定和表扬。
3、小朋友们,你们真棒,你们探索了这么多种玩法,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下面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椅子的玩法,好么?幼儿分成2组,(以备2位老师照看),集体练习椅子玩法:跨栏、走平衡木、跳跃、举杠铃。
4、小朋友们,你们练习地非常好,下面我们就玩一个游戏,叫做运动员大比拼。你们肯定都见过电视上播放的体育节目吧,电视上的运动员勇敢么?他们勇于拼搏,你们愿意向他们学习,争夺冠军么?下面我们来分组进行比赛(放音乐:《运动员进行曲》)。
幼儿分成4组,分别取名字,红队、黄队、绿队、蓝队教师交代玩法,提出要求,幼儿游戏:跨栏--平衡木--钻洞,然后拿上小旗,回来接力,将小旗交到另一个小朋友手上,另一个小朋友跑跑到目的地,换另一个颜色的小旗返回,依次类推,最早到达目的地者为胜,游戏结束后,教师针对情况,及时表扬鼓励。
5、最后我们来玩一个小朋友非常喜欢的游戏:抢椅子(个别孩子可以休息)最后胜出的小朋友发奖。
三、结束阶段:
1、教师小结:表扬大胆勇敢、不怕困难、遵守规则的幼儿,肯定所有幼儿。
2、教师喊拍子,与幼儿一起做放松运动。
3、幼儿听音乐《我是人民小骑兵》,并做骑马动作,将椅子带出场地,结束活动。
1、让幼儿以"玩椅子"为主题绘画,并展出,与家长一起共赏。
2、在户外活动中,引导幼儿继续玩"椅子游戏"。
小学学前教案篇十八
1、铃声响,进教室。书放好,坐端正。老师讲,专心听。要发言,先举手。站起来,大声讲。同学讲,仔细听。有问题,要补充。
2、铃声响,进教室,安安静静等老师,抬头挺胸坐得正,看黑板,脚放平。
3、要发言,先举手,起立站直再开口。老师讲课认真听,作业整齐又干净。
4、上课铃声响后,学生会在小班长的带动下边拍边唱:“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上课守纪律,坐正看前方。回答问题先站好,声音甜又亮。手不动脚不晃,比一比谁最棒。”
5、一二三四,坐好姿势。(同时要求坐好)五六七八,闭上嘴巴。(要求不要说话)。
6、小眼睛,看黑板。身体,坐直;两手,放好;保持,安静;准备读书,拿起课本。(要求做到三个一并拿起课本)。
7、点点头,伸伸腰,我们来做课前准备操,动动手,动动脚,开动脑筋勤思考。你一言,我一语,这样发言可不好。耳要聪,目要明,文明守纪我最行,棒!棒!棒!我真棒!争做班级的no.1。year!
师(双手击掌3次,有节奏的xxx)。
生(跟着击掌2次,第三次双手放好,即节奏也是xxx)。
(1)拼音格,四条线,拼音宝宝住里面。住上格,不顶线,住下格,一半多一点,住中格,写满顶两边。
(2)复韵母,真有趣,两个单韵母在一起。看前面,摆口形,口型变化要注意,快速向后滑过去,和成一音莫忘记。
(3)声母b和韵母a,猛的一碰变成ba。b-a(带调号)爸,爸爸。
(1)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
(2)同学们,我问你,上课应该怎么做?身坐正,脚放平,眼看老师守纪律。
(3)小火车在哪里,小火车在这里。
(4)师:小火车,开起来。
生:咕噜咕噜开起来。
师:火车头在哪里。
生:火车头在这里。
师:这排火车开起来。
1、提醒法。(生写生字前,师诵儿歌)。
身坐挺,足摆平,头不歪,肩放平。
(脚放平,身体正。头不歪,肩不耸。)生接:字写得好,老师夸我行!
2、写字歌。(师说,生做动作)。
第一、闭眼。
第二、身正。
第三、肩平。
第四、足安。
第五、臂开。
第六、睁开眼睛。
第七、握笔,写字。
3、拍拍手,拍拍手,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伸伸我的左手,伸伸我的.右手,扭扭我的小腰,端端正正坐坐好!
小学学前教案篇十九
教学内容:ai的音节词(练习)。
教学目标:1、学拼ai的音节词,认识彩带、海带、袋鼠不常见的物体。
2、会看图拼读短句。
教学重点:拼ai的音节词。教学难点:音节词的书写教学过程:
一、方法导入:
2、指名拼,并说出各音节的声母、韵母和声调。
3、教师小结音节词的拼读方法:两个音节拼后记住最后一个音,再连起来读。
二、练习:拼一拼,连一连。
1、教师教幼儿怎样做。2、拼读。
3、区别:彩带和海带,白菜的声调。4、直呼读。
三、看图拼读短句,进行爱书教育。
1、指导看图:谁在做什么?
2、指导拼读:会读的字不用拼音,拼不会读的字,记住每个字的音,再连字成句。
四、指导书写音节词各一行。
小学学前教案篇二十
活动名称:
谁的姿势正确
活动目标:
1、知道不正确的坐、立、行、读的姿势会伤害自己的身体。
2、了解人体肋骨、脊柱骨的主要功能,懂得保护骨骼的.健康。
3、逐步养成正确的坐、立、行、读的正确姿势。
活动准备:挂图
活动重难点:养成正确的坐、立、行、读的正确姿势。
活动过程:
1、结合x光胶片,引导幼儿了解肋骨和脊柱骨。
(1)、请幼儿观察x光胶片,告诉幼儿肋骨与脊柱骨长在哪里。
(2)、请幼儿找一找、摸一摸自己的肋骨和脊柱骨长在哪里。
2、教师与幼儿谈一谈这两处骨骼的作用。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骨骼?
4、结合活动手册“谁的姿势正确”画页。巩固幼儿对正确的坐、立、姿势的理解。
5、幼儿讨论
活动延伸:
创设“哪些食物含钙多”的墙饰,激发幼儿搜集信息的兴趣,有初步的营养意识,丰富相关经验。
活动效果:
小学学前教案篇二十一
10是一个特殊的数,既是计数的结果,又是计数单位,在计算中以10来进位和退位,所以是小朋友认数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
本节课知识点多,容量大,面对厌静好动的低龄儿童,我力求为学生营造一个怡人、精美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
小学学前教案篇二十二
1、使学生认识6、7;2、理解它们表示的.数量;3、会用手指头表示6、7;4、会写6和7。
写6和7。
一、复习1、请生用手指表示1——5。
2、请生用点点表示1——5。
3、看点点表示数字。
4、请生背数字儿歌。
5、看图填数字。
2、看看老师的手指是几?引出7。用点点表示。数一数有几只口哨?谁还能数出7个其它物体?怎么写?像什么?(7像镰刀割小草)(出示课件)数镰刀。
三、巩固练习1、请生用手指表示数字。
2、请生用点点表示数字。
3、请生来带读数字。
4、请生写6、7。
四、作业写6和7各8排。
学生基本上都会写,但"7"有少数同学会写反。
小学学前教案篇二十三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能用“渐渐”说句子。
3、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点:朗读
教学难点:朗读指导、训练
学生:实验用具,装少许水的小口瓶子,碎石子
教师:乌鸦头饰、动画视屏(课件)
1、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课的生字呀?(乌鸦喝水),那是只什么样的小乌鸦?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了解这只小乌鸦好不好?(板书课题)
2、识字。
师:看那只小乌鸦又向我们飞来了。(课件展示))
它带来了生字宝宝,想问一问可爱的小朋友还认识吗?
生:读字,扩词(多种方法识记)
1、同学们把生字学得这么好,这节课一定也学得不错,那么这节课我们主要来朗读课文,把那只小乌鸦的聪明劲读出来。
2、欣赏(课件,一名教师读课文)
3、逐段朗读,边读边悟
(1)谁愿意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从这一段,你明白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说给同桌你的想法,指名汇报,师生评议,师板书)谁能想一想小乌鸦“到处找水喝”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和神态?(思考、讨论)
用怎样语调才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呢?(练读、汇报、评议)
“到处”语气稍重,语速稍慢。
“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时又是怎样心情?
怎么读?(惊喜)
“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
“怎么办呢?”重点读出“办”(拉长、重读)
出示课件,第一自然段,练读――指名读――评议
(2)朗读第二自然段,你明白了什么?为什么乌鸦一看到许多小石子就想到办法了呢?
(3)学习第三自然段,它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学生实验:看课件,学小乌鸦的样子,怎么放小石子?发现了什么?
练习用“渐渐”来说话(先换词,再说话)
小乌鸦多么想快点喝到水呀!为什么还一个一个地放呢?
这只小乌鸦这么可爱,你能用一句话夸夸它吗?
那么我们用刚才学的方法,把这篇课文练习朗读一下好吗?
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练习,一边背一边加些动作)
学生汇报,师生评议。
如果当时瓶子旁边没有许多小石子,小乌鸦还可以怎么做也能喝到水呢?
小学学前教案篇二十四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泥工兴趣,体验动手制作的快乐。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的环境。
3、引导幼儿用橡皮泥制作桌、椅等日常用品。
活动准备:
1、玩具桌、椅一套和泥工范例一套。
2、活动前引导幼儿观察周围能见到的各种桌椅。
3、橡皮泥、牙签。
活动重难点:
1、培养幼儿的泥工兴趣,体验动手制作的快乐。
2、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的环境。
3、幼儿用橡皮泥制作桌、椅等日常用品。
活动课时:
1节。
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请幼儿说一说自己见过哪些造型的桌子和椅子,引导幼儿仔细描述桌面、椅面、靠背、桌子脚、椅子脚等的造型造型特点。
2、出示玩具桌、椅一套和泥工范例作品进行比较,引导幼儿讲述如何用橡皮泥制作桌椅。
3、示范牙签连接方法。桌面可做得稍厚些,桌面与桌脚用牙签进行固定,注意牙签不要穿过桌面。先将牙签穿入桌脚露出一点,再将桌面轻压上去即可。
4、交代作业要求。教师:我们来当小木匠,不用木头不用钉,做张桌子和椅子,比比谁的双手更灵巧。
5、幼儿作业,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幼儿各种部件的连接方法。
6、评价幼儿作品。将幼儿作品展示并进行评价。
活动建议:
引导幼儿用泥工表现其他的日常用品,如炉、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