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立春教案(精选15篇)
教案应该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以便提高教学效果。教案的评价标准要明确,能够客观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份优秀的教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示。
节气立春教案篇一
(1)让幼儿从活动中感知立春节气特征。
(2)通过立春的活动培养幼儿各方面能力。
(3)增进线上家园共育和线下亲子沟通。
(4)丰富词汇:立春、节气。
2.活动内容。
活动一:和孩子说说立春。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亦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春”表示季节,故立春有春之节气已开始之意,也就是春季的起始。
活动二:和孩子讲一讲立春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到了立春意味着寒冬已经过去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二候蜇虫始振: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
三候鱼陟负冰:立春十日后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
活动三:让孩子了解立春的习俗。
中国古代是个务实又温柔浪漫的年代,按节气起居劳作,把生命与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因此在历史上便演化出了许多围绕立春而举办的活动及民俗,如“打春”、“咬春”、“踏春”等活动。
节气立春教案篇二
1.齐读课题:
师:亲爱的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进入24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它叫――学生齐读课题:立春。
1.出示带文字的图片。
师:立,建始也,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天已经过去,从这一天起,会一步一步进入风和日丽、万物萌芽的春天。立春在我们寒假里已经过去了。孩子们看,20xx年的立春,是新历的2月日,农历的正月14日,元宵节的前一天。
2.立春渊源:
师: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立春在我们的古代是怎么样的一个节日。出示文字介绍:
立春是24节气的第一个节日,所以古代民间都是在“立春”这一天过节,相当于现代的"春节",农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1913年(民国二年),当时的大总统袁世凯拟定阴历元旦为“春节”,次年(1914年)起开始实行。自此,农历一年开头的时间称春节,一直相沿至今。
3.介绍气候学上的春季知识:
师: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说,春季一般指的是平均气温在10度到22度之间的时段。
1.师:立春是春天的开始,春风吹送,每一天都会有变化,每5天,大自然就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所以,5天就叫一候。立春有十五天左右,所以有三候。
2.第一个五天叫一候,是温暖的东风吹来,大地开始从冬天的板结冻硬的状态慢慢变得松软起来,这就叫一候东风解冻。
第二个五天叫二候,蛰居的动物开始在洞中慢慢苏醒过来。这就是二候蛰虫始振。
再过五天,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背着一般浮在水面。这就是三候鱼陟负冰。
如果孩子们有机会到北方去观察的话,这样的物候现象就更加明显了。
1.立春这样的气候特点会有些什么样的习俗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人们会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周天子会带文武百官举行春祭,祈祷苍天和先祖魂灵保佑天下万民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2)人们还会鞭打纸糊的春牛,希望耕田的牛儿勤劳一些,期待来年耕种顺利。
播放小视频《春牛制作》:制作春牛时很有讲究,春牛的牛身长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365天;牛尾长一尺二寸,象征一年12个月;四蹄象征四季;柳条象征春天;同时柳条鞭子长二尺四寸,代表24个节气 。
3)咬春。
师:民以食为天,立春习俗最接地气的是咬春。最早指的是咬萝卜,后来,吃生菜瓜果饼糖做的春盘,吃卷菜的春饼。今天中午,我们也请家委会购买来春饼,以小组为单位,孩子们一人一个,尝一尝春饼。
1.安居乐业的前提是能吃饱肚子。吃饱肚子的关键是农业兴盛。农业兴则国家兴,24节气和我们华夏民族的农耕文明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很多指导农时的谚语。立春时节有很多农谚。请跟老师读一读。
2.师教读农谚,并介绍含义。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人勤地不懒,秋后粮仓满。
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
人误地一天,地误人一年。
1.诗意地栖居在华夏大地上的中国文人们,和天地万物同生共荣,他们关注立春时节身边的变化,留下了很多千古传诵的诗歌。
2.学习《春雪》。
1)我们先来看一看宋朝诗人卢钺的《雪梅》。
2)请孩子们自己读诗歌两遍,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3)指名读诗歌,师生正音。
4)多种形式读熟诗歌。
5)了解诗意:孩子们看一看,有没有哪个地方意思不清楚的呢?(师根据学生提问解答,然后串讲诗意)
6)比划手势诵读诗歌。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诵读,把握诗歌真正的长短高低的节奏。老师比划吟诵符号,一句一句地教孩子们诵读两遍。
7)比划手势吟诵
1)过渡:师:诵读好了,加上婉转的旋律,就是吟诵了。请孩子们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一边划出吟诵符号,一边吟诵。
2)师比划吟诵符号,一句一句教孩子们吟诵。
3)播放全诗吟诵录音,学生跟着吟诵两遍。
节气立春教案篇三
立春,是万物更新的季节。人们面对生机勃勃的立春,有画不尽的色彩,有写不完的诗篇,有唱不完的歌儿。三、四月份春意正浓。为了让学生能够很好的体验这个季节的特别之处“走进大自然”,与立春携手,我们班开展了这个的班队活动。
1.通过全班到校园“找立春”的活动,体会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2.通过让学生到校园里去观察、感受,然后让他们发现立春的主要特征。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欣赏大自然的`能力,懂得赏春活动中应有的文明行为,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组织教学,简要提出要求。分四人小组活动,各小组确定一名组长,服从指挥,明确观察范围:天气、树、花、草、小虫、等方面的变化。
3.分小组活动。组长带领组员分散去校园的花坛、实验室前面的亭子等地方认真观察,寻找"立春来了"的种种迹象。教师巡回作适当提示。
4.全班集合交流。
分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特征。
按小组汇报,比一比哪一组找得最多,说得最清楚,说清楚、说完整,针对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和说话中的错误,及时指点。
有层次、有顺序地说一段话。"立春来了"。
5、活动小结。活动结束后,布置每人画一张想像画"美丽的立春",写上几句话,基础好的孩子可写一篇简短的日记。
节气立春教案篇四
齐读课题:
师:亲爱的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进入24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它叫——学生齐读课题:立春。
1.出示带文字的图片。
师:立,建始也,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天已经过去,从这一天起,会一步一步进入风和日丽、万物萌芽的春天。立春在我们寒假里已经过去了。孩子们看,20xx年的立春,是新历的2月日,农历的正月14日,元宵节的前一天。
2.立春渊源:
师: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立春在我们的古代是怎么样的一个节日。出示文字介绍:
立春是24节气的第一个节日,所以古代民间都是在“立春”这一天过节,相当于现代的"春节",农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1913年(民国二年),当时的大总统袁世凯拟定阴历元旦为“春节”,次年(1914年)起开始实行。自此,农历一年开头的时间称春节,一直相沿至今。
3.介绍气候学上的春季知识:
师: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说,春季一般指的是平均气温在10度到22度之间的时段。
1.师:立春是春天的开始,春风吹送,每一天都会有变化,每5天,大自然就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所以,5天就叫一候。立春有十五天左右,所以有三候。
2.第一个五天叫一候,是温暖的东风吹来,大地开始从冬天的板结冻硬的状态慢慢变得松软起来,这就叫一候东风解冻。
第二个五天叫二候,蛰居的动物开始在洞中慢慢苏醒过来。这就是二候蛰虫始振。
再过五天,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背着一般浮在水面。这就是三候鱼陟负冰。
如果孩子们有机会到北方去观察的话,这样的物候现象就更加明显了。
立春这样的气候特点会有些什么样的习俗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人们会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周天子会带文武百官举行春祭,祈祷苍天和先祖魂灵保佑天下万民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2)人们还会鞭打纸糊的春牛,希望耕田的牛儿勤劳一些,期待来年耕种顺利。
播放小视频《春牛制作》:制作春牛时很有讲究,春牛的牛身长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365天;牛尾长一尺二寸,象征一年12个月;四蹄象征四季;柳条象征春天;同时柳条鞭子长二尺四寸,代表24个节气。
3)咬春。
师:民以食为天,立春习俗最接地气的是咬春。最早指的`是咬萝卜,后来,吃生菜瓜果饼糖做的春盘,吃卷菜的春饼。今天中午,我们也请家委会购买来春饼,以小组为单位,孩子们一人一个,尝一尝春饼。
1.安居乐业的前提是能吃饱肚子。吃饱肚子的关键是农业兴盛。农业兴则国家兴,24节气和我们华夏民族的农耕文明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很多指导农时的谚语。立春时节有很多农谚。请跟老师读一读。
2.师教读农谚,并介绍含义。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人勤地不懒,秋后粮仓满。
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
人误地一天,地误人一年。
1.诗意地栖居在华夏大地上的中国文人们,和天地万物同生共荣,他们关注立春时节身边的变化,留下了很多千古传诵的诗歌。
2.学习《春雪》。
1)我们先来看一看宋朝诗人卢钺的《雪梅》。
2)请孩子们自己读诗歌两遍,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3)指名读诗歌,师生正音。
4)多种形式读熟诗歌。
节气立春教案篇五
1、学从多种颜色的物体中找出同一种颜色的物体,并进行归类。
2、促进幼儿比较,综合能力的发展。
1、环境创设:创设立春花园的情景,花园里有红、黄、白、三种颜色的花若干朵。
2、物质准备:花篮若干个,红、黄、白蝴蝶头饰各幼儿人数的三分之一,录音机,音乐磁带。
(二)教师讲诉故事《三只蝴蝶》(经过改编)提问:
1、故事里有几只蝴蝶?她们是什么颜色的?
2、她们喜欢什么颜色的花?
(三)引导幼儿进行按颜色分类。
1、以“送花”的游戏,引导幼儿进行颜色的分类,并请幼儿自行检查是否送对了花。
(1)请幼儿给红蝴蝶送它喜欢的花。
(2)请幼儿给黄蝴蝶送它喜欢的花。
(3)请幼儿给白蝴蝶送它喜欢的花。
节气立春教案篇六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标志着春季的开始,春天是各种流行性疾病的高发期,在立春课程中将与儿童们共同学习如何佩戴口罩,保护自己。教师带领儿童在口罩上绘制节气相关元素,并将手工与立春自然景象结合,体验节气习俗。属健康、语言、艺术领域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
1、知识方面:了解立春气候特点、立春三候和立春传统习俗;学会正确佩戴口罩;
3、情感方面:感受古代立春时的习俗;体悟节气文化的魅力;
4、审美方面:提升儿童对剪纸作品的审美能力。
1、立春知识讲解(15分钟)
活动过程:结合日常生活,介绍立春的气候与物候情况。
(1)立春气候
每年公历2月3―5日,就到了“立春”节气。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春天从这一天就开始了。对于上海,立春像是春天的前奏曲,窗外还是冬天的景象,但其实春姑娘已经悄悄把春的种子撒在了我们身边。立春与春节时间非常接近,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包括上海,立春只是有了春的气息,整体气候仍是冬季的特点。立春期间,温度渐渐上升,白天的时间越来越长,夜晚越来越短。相较于冬天,春季降雨会稍稍增多,这时的春雨还是很冷的。
(2)立春物候
中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第二阶段地下的小虫渐渐苏醒;第三阶段,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在水面上游动。大家对于立春的这三个阶段有没有疑问?相信有的小朋友发现了上海的立春并没有这些景象。根据老师的记录,发现上海立春第一阶段腊梅开放,香气扑鼻;第二阶段最低气温稳定在0度以上,上海的雪基本上结束了;第三阶段,竹笋开始冒出了尖尖头。上海的立春不仅仅有这些景象,还有很多立春特有的景象等着我们一起去发现呢!我们可以制作一本节气记录本(见课程延伸1),看看在每个节气,我们的小眼睛都找到了什么。
(3)立春传统
古代中国是传统的农耕社会,立春作为一年的'开始,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早在先秦时期就有着在立春这一天进行拜神祭祖、纳福祈岁、除旧迎新等活动的传统。
我们先来看看立春的迎春春祭:中国的春神叫做句芒,他有着人的面貌和鸟的身体,负责掌管草木和生命,看守着能够连通三界的神树扶桑。古时候天子会在立春这一天与大臣们一起去东郊迎春,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以此祈求丰收。
在民间,立春时节最主要的两个活动就是打春牛和咬春了。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打春牛?牛一直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在迎春仪式上,人们扮成句芒神鞭打春牛,以提醒农民们进行农耕。现在不少地方还有在立春时将泥塑春牛打碎的习俗,以此祈愿一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咬春。在老师告诉你们答案之前,小朋友们能不能先猜猜咬春是什么?我猜肯定有小朋友们猜到了是要吃什么东西。那么吃什么呢?大家想一想平时我们有没有吃过什么名字里面有“春”字的糕点?那老师要揭秘啦!咬春就是“吃春卷”。立春吃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为迎接新春。在唐朝,人们就开始在薄饼里卷上酱肉和时令蔬菜制作的炒菜,和现在的“春卷”的包法很相像,古人叫它叫“春饼”。
2、居家包春卷(30分钟)
3、撕春牛(25分钟)
所需材料:红色彩纸、笔
活动过程:
(1)介绍剪纸种类,引出撕纸
(2)撕春牛
打春牛是二十四节气的传统活动,今天老师还要给大家介绍上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撕纸”,需要准备的材料非常简单,只要一张红纸和一支笔。让我们先用笔画出春牛的形状,记得画简单一点,不然接下来撕纸可是个大挑战。接下来就尽可能精细地撕纸吧!如果有哪里撕坏了也不要紧,我们可以用胶带帮忙,最后再画上花纹,一只红色的小牛就撕好啦!
(3)分享作品
4、小鱼穿新衣(25分钟)
所需材料:白纸、彩笔、剪刀
活动过程:
(1)小鱼穿新衣
有一条小鱼想要在立春时穿一件新衣服。让我们帮它们一起做一件吧!想好做什么花纹了嘛?老师有个好主意:春天已经到了,我么可以去户外找找春天的痕迹,将春天缝进小鱼的新衣服里。那怎么给小鱼穿上新衣服呢?我们可以自己画一只小鱼,将身体部分剪掉。接下来我们一起走到室外,把小鱼放在哪里,哪里的景色就成了小鱼新衣服上的花纹。
(2)拍摄照片
如果在家,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忙拍照。
5、口罩佩戴小技巧+口罩画画画(30分钟)
所需材料:口罩、彩笔或颜料
活动过程:
(1)佩戴口罩方法教学
以下为普通口罩佩戴方法,如果是立体口罩需稍加改变
洗净双手,拿出口罩,分辨正反上下,戴上口罩,按压金属条,取下时也要先洗手,扔到专门的袋子里。
(2)废旧口罩改造计划
小朋友们可以将用过的口罩正反两面喷上酒精进行消毒,待酒精完全挥发后,用彩笔、颜料在上面进行绘画,也可以贴上自己喜欢的贴纸。我们以“疫情下的立春”为主题改造废旧口罩,让口罩变成一个装饰物,也可以给自己喜欢的玩偶戴上口罩,共同抗疫。
节气立春教案篇七
1.齐读课题:
师:亲爱的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进入24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它叫――学生齐读课题:立春。
1.出示带文字的图片。
2.立春渊源:
师: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立春在我们的古代是怎么样的一个节日。出示文字介绍:
立春是24节气的第一个节日,所以古代民间都是在“立春”这一天过节,相当于现代的"春节",农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1913年(民国二年),当时的大总统袁世凯拟定阴历元旦为“春节”,次年(1914年)起开始实行。自此,农历一年开头的时间称春节,一直相沿至今。
3.介绍气候学上的春季知识:
师: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说,春季一般指的是平均气温在10度到22度之间的时段。
1.师:立春是春天的开始,春风吹送,每一天都会有变化,每5天,大自然就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所以,5天就叫一候。立春有十五天左右,所以有三候。
2.第一个五天叫一候,是温暖的东风吹来,大地开始从冬天的板结冻硬的状态慢慢变得松软起来,这就叫一候东风解冻。
第二个五天叫二候,蛰居的动物开始在洞中慢慢苏醒过来。这就是二候蛰虫始振。
再过五天,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背着一般浮在水面。这就是三候鱼陟负冰。
如果孩子们有机会到北方去观察的'话,这样的物候现象就更加明显了。
1.立春这样的气候特点会有些什么样的习俗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人们会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周天子会带文武百官举行春祭,祈祷苍天和先祖魂灵保佑天下万民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2)人们还会鞭打纸糊的春牛,希望耕田的牛儿勤劳一些,期待来年耕种顺利。
播放小视频《春牛制作》:制作春牛时很有讲究,春牛的牛身长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365天;牛尾长一尺二寸,象征一年12个月;四蹄象征四季;柳条象征春天;同时柳条鞭子长二尺四寸,代表24个节气 。
3)咬春。
师:民以食为天,立春习俗最接地气的是咬春。最早指的是咬萝卜,后来,吃生菜瓜果饼糖做的春盘,吃卷菜的春饼。今天中午,我们也请家委会购买来春饼,以小组为单位,孩子们一人一个,尝一尝春饼。
1.安居乐业的前提是能吃饱肚子。吃饱肚子的关键是农业兴盛。农业兴则国家兴,24节气和我们华夏民族的农耕文明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很多指导农时的谚语。立春时节有很多农谚。请跟老师读一读。
2.师教读农谚,并介绍含义。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人勤地不懒,秋后粮仓满。
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
人误地一天,地误人一年。
1.诗意地栖居在华夏大地上的中国文人们,和天地万物同生共荣,他们关注立春时节身边的变化,留下了很多千古传诵的诗歌。
2.学习《春雪》。
1)我们先来看一看宋朝诗人卢钺的《雪梅》。
2)请孩子们自己读诗歌两遍,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3)指名读诗歌,师生正音。
4)多种形式读熟诗歌。
5)了解诗意:孩子们看一看,有没有哪个地方意思不清楚的呢?(师根据学生提问解答,然后串讲诗意)
6)比划手势诵读诗歌。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诵读,把握诗歌真正的长短高低的节奏。老师比划吟诵符号,一句一句地教孩子们诵读两遍。
7)比划手势吟诵
1)过渡:师:诵读好了,加上婉转的旋律,就是吟诵了。请孩子们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一边划出吟诵符号,一边吟诵。
2)师比划吟诵符号,一句一句教孩子们吟诵。
3)播放全诗吟诵录音,学生跟着吟诵两遍。
节气立春教案篇八
大班幼儿。
1.了解立春的含义和有关的'习俗,。
2.尝试知道使用黏土制作春卷,
3.在活动中享受动手制作的喜悦。
ppt课件丶春回大地的有关图片丶黏土制作的图片。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么?
三、介绍立春的含义以及民间习俗。
四、幼儿尝试用黏土做春卷。
五、互赠春卷。
节气立春教案篇九
1、结合语文课的内容,仔细观察,找出立春的特征,体会到立春是美好的。
2、要求运用立春的知识和观察结果,训练有层次、有顺序说话的能力。
1、选择好地点,确定观察时间和观察范围。
2、观察前,让学生自己讨论,应该从哪几方面去找立春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观察要求。
野外活动。
2、组织教学,简要提出要求。分四人小组活动,各小组确定一名组长,服从指挥,明确观察范围:天气、树、花、草、小虫、鸟儿、湖水、人们的衣着等方面的`变化。
3、分小组活动。组长带领组员分散去树丛、小河边等地方认真观察,寻找"立春来了"的种种迹象。教师巡回作适当提示。
4、全班集合交注。
(2)分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特征。
(3)按小组汇报,比一比哪一组找得最多,说得最清楚,(让学生一步步)说清楚、说完整,针对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和说话中的错误,及时指点。
(4)有层次、有顺序地说一段话。"立春来了"。
5、朗诵《立春来了》(结合课文)。
6、歌曲演唱《立春在哪里》(结合唱游课)。
7、活动小结。活动结束后,布置每人画一张想像画"美丽的立春",写上几句话,基础好的同学可写一篇简短的观察日记。
节气立春教案篇十
2月4日立春,自唐宋时期就有“剪纸报春”的习俗,借由全民公休的`假期,邀请家长带领小朋友入馆体验剪纸活动,了解及感受民俗文化,锻炼小朋友动手能力,进行亲子交流,提升迪斯卡仑品牌形象。
二月春风似剪刀——立春剪纸专场。
20xx年2月4日(初五)。
迪斯卡仑一层t台活动区。
1.参与对象。
7-11岁儿童家庭30组。
2.参与办法。
一层大厅服务台设置报名区,入馆学生家庭可自行报名;
官方微博微信宣传进行网络报名;
对迪斯卡仑vip群发短信告知接受电话报名;
3.比赛流程。
13:30参加人员签到。
14:00活动开始,人偶团进行开场表演。
主持人讲解立春的风俗和剪纸文化。
现场小朋友和家长随机分组,在t台区准备,通过diy剪纸包进行剪纸比赛,由现场参与人投票排名,人气最高三组获得优胜。剪纸作品送给小朋友做纪念。
4.奖项设置。
一等奖剪纸教程书籍+证书。
二等奖剪纸教程书籍+证书。
三等奖剪纸教程书籍+证书。
参与奖静电剪纸+证书。
1.宣传招募:200元。
2.道具:剪纸材料包10元x10包=100剪刀4元x30把=120。
节气立春教案篇十一
1)关于立春节气。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又名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等,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
立春与立夏、立秋、立冬一样,反映着季节的更替,标示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立春正是阳气初生之时,万物至此,渐次复苏。时间在每年2月3-5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15度。
2)立春的习俗。
到了立春就是春天了,在传统观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义。因此,在讲究传统文化的人家又有在立春这天迎春、接春的传统习俗,以彰显对春天到来的欢迎。
迎春。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
咬春。立春时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
句芒神。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秧歌、打牛等活动。
鞭春牛。送寒气,促春耕。
二、制作风筝。
春分前后清气上升,微风飘荡,正是放风筝的最好季节。自古以来人们就希望通过放风筝来避邪,如今大家更是借放风筝表达对新春的祈盼。
制作步骤:
1、选一张质轻的报纸,在上面画一个正方形,然后用剪刀或手工刀把正方形剪切下来。正方形直角向上,在垂直的对角线上摆放竹签,构成风筝的脊骨。
2、水平放置另一根竹签作梁骨,与脊骨垂直。(长竹签作脊骨,短竹签做梁骨。)放在纸片上半部分,而不是另一条对角线上。梁骨应垂直平分脊骨。
3、用绳子和胶带固定两根竹签的交叉处。用万能胶更牢固。
4、再用绳子连接脊骨和梁骨的四个端点,并把它们固定在纸上,剪去竹签外的纸。此时应构成菱形。
5.风筝的基本轮廓做好后,在中心和四角用胶带加固。
6.在梁骨和脊骨的交叉处四周各戳一个小孔。用绳子穿过四个小孔并联结,不用绑太紧。这样就构成了风筝的提线。
7.在提线上连接一条长绳,用作放飞线,放飞线的尾端绕在风筝轴上。
8.在风筝尾部安装一条布条作尾巴。尾巴能增强风筝的稳定性。
小风筝就完成了,小朋友们可以带回家,春游的时候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放风筝啦!
三、立春科学小实验。
实验一:自制温度计。
时至立春,人们会明显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趋于上升或增多。那我们怎样才能测量温度呢?今天,一起来制作一个温度计吧!
实验材料:
矿泉水瓶,量杯,吸管,胶带,打火机,剪刀,蜡烛,色素,热水,冷水,玻璃容器。
实验材料:
2.用剪刀给瓶盖钻孔,并把2根吸管分别插进两个瓶盖中;
3.将两个吸管逐一连接成长管,连接口用胶带封好;
6.接着拿起一杯冷水,沿着空瓶壁浇灌下去,观察空瓶中出现的现象;
实验原理:
当空瓶外浇灌热水的时候,空瓶里的`空气就会遇热膨胀,被挤到色素水瓶里面,色素水里就会冒泡泡;当空瓶外面浇灌冷水的时候,空瓶里的空气就会收缩,色素水就通过吸管跑到了空瓶里。
实验二:立鸡蛋。
立春这天民间有立鸡蛋的习俗。因为今天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地球的引力会发生变化,鸡蛋所遭到的重力会随着引力的变化而变化,因而鸡蛋就容易立起来了。以前听老人说立春这天12点阳气最重,鸡蛋在阳气上升过程中就能立起来。不管说法怎样,我们今天来立鸡蛋应应节气。
实验用的材料:
鸡蛋、马克笔、白砂糖;
实验步骤:
1、试一试,把鸡蛋立在桌面上,鸡蛋会不会倒呢?
2.往桌面上洒少许的白砂糖,再次尝试,看看鸡蛋能不能立起来吧!
实验原理:
鸡蛋放在盐上,可以改变重力线的位置,而且盐和鸡蛋之间纯在摩擦力,立鸡蛋就是因为重力和摩擦力的缘故可以稳稳的立在桌面上。
节气立春教案篇十二
1、能够注意倾听歌曲。
2、感知乐曲的优美旋律。
歌曲《春天》、钢琴、磁带。
听出歌曲的内容,感知乐曲的优美旋律。
活动室。
集体活动。
1、激发幼儿欣赏乐曲的.兴趣,告诉幼儿歌曲的名称和简单内容。
2、播放歌曲《春天》。欣赏两遍后,老师提问:这首歌好听吗?歌里唱的是什么?请幼儿议论之后,再听一二遍。师幼一起随录音唱《春天》,注意表达歌曲的优美意境。
3、师幼唱着《春天》,到户外去感受春天的美。
节气立春教案篇十三
(1)让幼儿从活动中感知立春节气特征。
(2)通过立春的活动培养幼儿各方面能力。
(3)增进线上家园共育和线下亲子沟通。
(4)丰富词汇:立春、节气。
活动一:和孩子说说立春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亦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春”表示季节,故立春有春之节气已开始之意,也就是春季的起始。
活动二:和孩子讲一讲立春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到了立春意味着寒冬已经过去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二候蜇虫始振: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
三候鱼陟负冰:立春十日后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
活动三:让孩子了解立春的习俗
中国古代是个务实又温柔浪漫的年代,按节气起居劳作,把生命与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因此在历史上便演化出了许多围绕立春而举办的活动及民俗,如“打春”、“咬春”、“踏春”等活动。
节气立春教案篇十四
1.欣赏歌曲《立春来了》,尝试学唱歌曲。
2.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
歌曲录音。
1.欣赏歌曲《立春来了》。
教师包房歌曲,让幼儿听倾听。
通过看图片再次欣赏。
2.讨论。
歌曲里唱了些什么呢?
小鸟们聚在一起干什么呢?
(讨论着立春的来临、愉快的歌唱)小鸟们的心情怎样?
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3.初步学唱歌曲。
幼儿再次倾听录音,幼儿简单讨论听歌曲的感受。
跟着歌曲拍手,熟悉旋律。
幼儿跟着录音唱、跟着伴奏唱。
节气立春教案篇十五
1、结合语文课的内容,仔细观察,找出立春的特征,体会到立春是美好的。
2、要求运用立春的知识和观察结果,训练有层次、有顺序说话的能力。
1、选择好地点,确定观察时间和观察范围。
2、观察前,让学生自己讨论,应该从哪几方面去找立春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观察要求。
三课时。
野外活动。
2、组织教学,简要提出要求。分四人小组活动,各小组确定一名组长,服从指挥,明确观察范围:天气、树、花、草、小虫、鸟儿、湖水、人们的衣着等方面的变化。
3、分小组活动。组长带领组员分散去树丛、小河边等地方认真观察,寻找"立春来了"的种种迹象。教师巡回作适当提示。
4、全班集合交注。
(2)分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特征。
(3)按小组汇报,比一比哪一组找得最多,说得最清楚,(让学生一步步)说清楚、说完整,针对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和说话中的错误,及时指点。
(4)有层次、有顺序地说一段话。"立春来了"。
5、朗诵《立春来了》(结合课文)。
6、歌曲演唱《立春在哪里》(结合唱游课)。
7、活动小结。活动结束后,布置每人画一张想像画"美丽的立春",写上几句话,基础好的同学可写一篇简短的`观察日记。
"找立春"活动方案,虽然是围绕语文科教学而设计的,但就其具体内容而言,它实质上是将语文、音乐、唱游结合起来而体现的。这种综合性的活动设计较之单科活动设计有其独特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综合性知识和能力。
第二,可以避免教学形式的单一化,从多方面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扩大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面。增加交往频率。第四,活跃教学气氛,在上述"找立春"的活动中,学生"诵"、"唱"结合,个体观察与小组讨论相配合,从而使整个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气氛活跃。中小学很多活动都可按合科活动来设计,如音乐与外语结合,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就是一例;音乐与体育、美育结合,国外的很多体育学院就是这样进行教学,只是在提法上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