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差生的培养论文(优质18篇)
持久是指能够长时间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或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结合实际情况,将总结与可行的改进方案相结合。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写总结的范例,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浅谈化学差生的培养论文篇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运算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题的正确与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为叙述方便,本文分小学数学应用题、计算题、文字题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作一探讨。
应用题。
应用题是由情节和数量关系两个部分交织在一起组成的。审题过程就是要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知道该道题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并能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其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具体说来要做到:
一、“读”
读,就是认真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要培养学生反复、仔细、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一年级教师要进行范读、领读。读题时要训练学生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断句。二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独立朗读、逐步过渡到轻声读、默读,养成自觉通过默读理解题意的习惯。
二、“敲”
敲就是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语言文字是应用题各种关系的纽带,也是解题的拦路虎。因此,审题教学要像语文教学一样,让学生理解应用题中每个字、词、句的意义,培养学生书面语言的阅读能力。
首先,对应用题表述中的数学术语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如“倍数”应用题“倍”的含义、行程问题“相向而行”、“相背而行”的行走情景,学生对这些术语没有正确的理解,就无法理解题意,进而防碍数量关系的确立。
其次,对应用题中揭示数量关系的关键句要反复推敲,理解它的真实含义,为正确解题铺平道路。如“同学们修补图书。五年级修补127本,比四年级多修补28本。四年级修补多少本?”对此题有的学生一下子分辨不出五年级修补的多还是四年级修补的多,这就要抓住“比四年级多修补28本”这个关键句,联系前后内容把这个简短的句子一步一步地补充完整,使之明朗化,即“比四年级多修补28本”,就是“五年级比四年级多修补28本”,也就是“127本比四年级修的多28本”,这样不难判断出五年级修补的多,四年级修补的少,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三、“述”
述,就是复述题意,进入情境,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分析清楚应用题的情节,使题目内容转化为鲜明的表象,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如“小明家养了35只鸡,28只鸭,如果每只鸡一年可以产13千克蛋,每只鸭一年可以产12千克蛋。这些鸡、鸭一年一共可以产多少千克蛋?”学生若能这样复述:“小明家养了35只鸡,每只鸡一年能产13千克蛋,还养了28只鸭,每只鸭一年可产12千克蛋。小明家养的这些鸡和鸭一年总共能产多少千克蛋?”这就说明学生对题意已真正完整地理解了。
复述题意能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对题意的理解程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审题能力。
四、“拟”
拟,就是模拟情景,展示数量关系,有些题目可通过指导学生列表、画图等方法模拟应用题的情景,使应用题的情节、数量关系直观全面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进而扫除理解题意的障碍。
又如:“某。
[1][2][3][4]。
浅谈化学差生的培养论文篇二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学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我们要把学习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有了参与意识,才会有强烈的投入欲望。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可能自发产生,必须依靠教师的诱导。因此,要想提高教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以高超的教学能力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来有法学生的参与意识。
―、激活思维兴奋点,培养情感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要进行认知方面的学习,同时也进行情感的学习,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既要注重对学生的智力训练和情感的`协同动能,在学生的学习氛围中,把认知活动由最初发生的兴趣和快感,引向热情而张扬的思索和探索中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参与热情的方法很多,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难为易,又使学生倍感亲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对学生学习效果及时肯定,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体验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快乐,坚持这样做,使他们获得重重有益的情感体验,从而高效率,高质量的掌握所学内容。
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授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时,设计了一个师生对出题的训练形式。教师说:“我们利用刚才的知识对出题,得出一个乘法算式,我出一个乘法算式,但两个乘法算式加起来要能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一位学生出:12x36教师出加12x66,教师接着出:62x660,学生立即出加上62x120…….于是课堂气氛变得十分活跃。学生纷纷要求参加对出题,这种练习形式既能练习师生情感,有抓出了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经过反复练习,提高学习效果。
对学生的情感激励,主要是借助于面部表情和语言评价来实现,其中语言评价是在学生解题中应用最广泛的激励机制。
当确定题目之后,教师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迫不及待的解题欲望。例如‘‘这道题看上去倒是不难,可是却容易出错’’,这道题有些难度,那些同学不要别人帮助自己能独立解答出来。,对学生来说,这并非是可有可无的“废话”,而是对解题活力激励作用的“妙语”。
当学生解题时,教师也应不失时机旁敲侧击或正面指导,如“xxx已经想出三条解题思路了”“你是要多想一步你有新的成果”,“噢,你的想法挺好,只是有些毛病”等,以发挥语言的激励作用。
二、重视实践操作,培养学生思维参与。
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教学艺术来诱发学生思维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有效地加入教学活动中来。
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体现主体地位的作用,积极参与到一个新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爱因斯坦说过只是要善于思考,再思考。首先在思考中教师可以适时的给以启发,教如何去动脑,如何去思考,但不是在教师的思维圈子中顺着教师的思路走,如不这样,就会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就会妨碍思维能力的发展,消弱主体的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培养学生大胆主动,勤于提问,善于动口的习惯。敢问,是一种良好的心理行为,只是敢问和善问,学生才会勤思,才会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教师可以用质疑问难的形式,鼓励学生向教师:“发难”,尽管学生的提问有时显得肤浅简单,但可以促进并调节学生的探究思维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有效地提高学习目标。此外,教师还可以创设问题情景,通过设疑,质疑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心里趋同参与。
实践证明,师生之间只有心里想通,才能情感相通,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儿童心理全面了解学生,把握其共性,这样才能多一些主力,引发学生的心理趋同及参与意识,比如,全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习惯怎样?每个人的心理素质如何?哪些学生课堂上有情绪变化,需要怎样的声调,表情,眼神。手势给以暗示和提醒?哪些学生回答哪些问题能获的成功而产生的愉快体验?哪些学生自己会有困难需要个别辅导等等。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恰当安排,适时调整。这样,学生就会赶到老师最了解自己,从而对老师的授课内容产生趋同心理和参与意识,就会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总之,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阵地,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要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把课堂变为参与者,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参与者,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实践者,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赏心乐学之所。奇思妙想之处。真正实践高效课堂,以有效的教,促进学生高效的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浅谈化学差生的培养论文篇三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想和大家探讨一下我在教学中的一点困惑。每当我批改作业、试卷时,总会发现自己曾经讲过的知识点,学生们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出错,那鲜红的叉号就像一记重锤,敲打着我的心,我不禁问自己,讲的那么清晰透彻,学生们为什么还会出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我相似的经历,同样的困惑呢?(问大家)那学生们为什么会这样?想请各位老师谈谈你的看法。(老师讨论)。
通过刚才的讨论,很多老师都提到学生读题不清,对题意理解不够深入,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审题不清。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之前,我拜访了我们学校几位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她们的教学经验。
低年级学生的可塑性很大,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审题能力,必须下功夫,教师应培养学生出声读题,而且读出“数学味”。
比如:
二上p29:例3:
车上原来有67人,下来了25人,又上去了28人,现在有多少人?
第一次读一般的,第二次抑扬顿挫读,画出关键字。
二下p47: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比如这样一个例题:妈妈买来25个苹果和6个梨,小明吃了5个苹果,还剩几个苹果?学生要读懂买来苹果25个,买来梨6个,是两种水果,还要知道吃的是苹果,并且吃了5个,这样就达到了第一个目的。
例题:王老师带着3名同学去看电影,每张电影票7元,一共需要多少元?学生看完题后,立即提笔写3×7=21(元),只有用心读题,用脑思考,才能发现是“王老师和3名同学”,一共是4人买票,从而才能正确解答。
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老师在读题时,不让学生闲着,读到那儿手指跟到哪儿,认识的字就跟着老师读,不认识的字要随时注音,跟读的过程,学生自然心无旁骛。读数学题,刚开始孩子们可能觉得很新奇,可是如果永远那样读题目,读要求,读口诀,孩子们为了应付老师而读,于是读便具有负面效应。那我们就应想办法让读数学题变得有趣味性。比如教学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时,1米比较长,就让他们读音拖长点,1厘米比较短,就让他们拖短点,孩子们也可以加上自己的节奏,这样读数学题,也觉得是一种享受了。总之低年级读题讲究“抑扬顿挫”。
中高年级阶段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读题,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同样,“数读百遍,其义也自现”。中高年级读题,强调一个“慢”字,通常要求学生连读三遍,读通顺,不添字,不漏字,会断句,会停顿,直至了解题目中说的是什么事,和数学有关的信息有哪些。
如,三上p44:2题。
科技园内上午有游客892人,中午有265人离开,下午又来了403位游客,这时园内有多少位游客?园内全天来了多少位游客?当学生读完题目,首先要知道有两问,第一,这时园内有多少游客,是求现在剩下的游客人数,第二,园内全天来了多少游客,只需要考虑来的游客数量就可以,跟中午离开的游客数量没有关系。
除了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有时候我们也可以让读题最棒的学生当“小老师”为大家领读,开火车读,分角色比赛读等,这样可以摒弃单一的读题方式,把读题置于比赛、活动和游戏中,学生的'兴趣自然就提高了。
(1)圈关键字,深入理解。
当第一步初步理解题意后,还要学会仔细推敲字、词、句,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深入理解其表达的意义。不动笔墨不读书,读数学题需要边思考边读,而且读和思考都要留下脚印,适当的圈一圈,标一标。
对于低年级学生,对多或少比较好理解。
比如刚才的这道题:
二上p29:例3:
车上原来有67人,下来了25人,又上去了28人,现在有多少人?
二下p47: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又如四年级的一道题:
(1)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货车返回时的速度是多少?
六上:操场上跳绳的有4人,跳绳的人数是踢足球人数的2/5,踢足球的有多少人?
六上:p16:7题。
六下p8:例1。
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两车用了多少钱?
p13:
某县前年秋粮产量为2。8吨,去年比前年增产三成,去年秋粮产量是多少万吨?
例题:一只挂钟的分针长20厘米,经过30分钟后,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
(2)细心琢磨,展开题意。
在读题时,有些题也可以通过增加一些词句来完善题意,
例如:“同学们为地震灾区捐款,一班捐了432元,比二班多捐了37元,二班捐了多少元?”此题中的条件是逆向叙述,对此题有的学生一下子分辨不出是一班多还是二班多,这就要抓住“比二班多捐了37元”这个关键句,联系前后内容仔细推敲,并把这个简短的句子补完整,使之明朗化,即“比二班多捐37元”,就是“一班比二班多捐了37元”,转逆为顺,也就是“二班比一班少捐了37元”,这样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例题:一桶水,用去3/4,正好是15千克,这桶水重多少千克?
例题:一种服装原价105元,降价2/7后,现价多少钱?
例题:芳芳今年6岁,妈妈比她大25岁,再过4年,妈妈多少岁了?
例题:买三送一。
(3)精简题意,化繁为简。
有些题目,在读题时可以去掉一些非本质的词语,通过缩句理解题意的核心意思。
一下:p20:例5。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还有几个人没来?
小明家有14只鸡和5只鸭,公鸡有6只,母鸡有几只?
妈妈买来25个苹果和6个梨,小明吃了5个苹果,还剩几个苹果?
ppt:3个例题。
如同这样的有多余信息干扰的问题,在高年级阶段会出现更。
多,在我们读题时就可以去掉这些多余的信息,精简题意,化繁为简。
尽管有了前两步做铺垫,还不能急于动手列式,尝试把语言文字转化成图形思维,把数学信息抽象成数学模型,这个阶段就需要我们画一画线段图,写一写数量关系式。
前两次王俊平老师对线段图的讲解和汪主任对数量关系式的讲解都很细致清晰,在这里不再详细介绍数量关系式和线段图。
希望我的分享能给您带来一些小小的借鉴,无论我们采用哪种数学审题方法,只要是适合孩子的,那就是最好的,更是无可挑剔的。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浅谈化学差生的培养论文篇四
每接一届新生,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调查摸底,了解学生,如查看各科成绩,召开学生座谈会,调查问卷,家访,与学生谈心等。
调查了解中发现,导至学生学习差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学生和教师方面的原因是主要的。这里既有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学习心理及智商因素,更有教师素质、教法等因素。差生一般都有自尊心强、求知欲低的'特点,大致可分为三类:
(1)高能差生是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其智商高,反应能力、接受能力强,学习成绩暂时较差。以男生居多。特点是好动、贪玩,在学习上投入时间太少。
(2)智商差生成绩差是由于接受能力弱,学习效率低。但真正属智商差生者为数很少。
(3)偏科差生是指那些对化学不感兴趣从而学不进去,甚至放弃学习者,较普遍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对头。
二、对症下药是方向。
对于高能差生,采用“聚焦法”。这类学生脑子灵、反应快,稍微懂了就不愿听,注意力很难集中。教师只要想方设法把他们的精力“会聚”到学习这个焦点上来,即可摘掉差生的帽子。一般采取两种方法:
(1)吸收他们参加化学课外小组,组织他们开展“小创造、小发明、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等第二课堂活动,以增强其学习化学的兴趣。
(2)鼓励他们参加化学竞赛,促使他们多看书、多练习、多动脑、多动手,把他们心思集中到钻研化学上来。偏科差生中以女生为多,学习上死记硬背多,灵活运用少。可通过观察和谈心帮助其改进学习方法,并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具体做法是:
(1)对上课害怕回答问题的,尽量提些简单的问题让其回答,以增强她们的自信心;
(2)预先培训后让其做演示实验,使其从成功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
(3)让其担任课代表,利用青年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促使其非学好化学不可。
智商差生大都自卑,易“破罐子破摔”。一般采取感情倾斜法。具体做到:
(1)不歧视,更多地关心这些学习上的“贫困”者。
(2)促膝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3)笑脸进课堂,以减少差生的心理压力。提问、练习多请差生上来,答好者给予。
[1][2]。
浅谈化学差生的培养论文篇五
摘要:生物学科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尤其是生物科学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而这就相应的要求学生要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高中时期不仅是促使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更是科学素养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生物;科学素养;探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是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的目标之一,作为生物教师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下面就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浅谈几点策略。
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通过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并促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得以发展。一般来说,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主要是:
1.问题性。
“问题”是探究学习的核心,所有的探究活动都是围绕着“问题”而进行的,这就像教师所设计的探究问题既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又能满足学生探究学习的需要。除了由教师设计,也可以是学生自主提出,这样更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提高。
2.过程性。
探究学习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一定要重视探究学习的过程,不可盲目地让学生模仿、照搬,而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过程中。
3.开放性。
开放性是探究学习最基本的特征,开放的探究问题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的表现。
试验是生物学习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生物学习的重要途径,而且试验对学生科学方法和思想方法的获得,以及对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改革试验,通过实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实验的.改革趋势是增加实验数量,以探索性实验为主,重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尤其是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物学习能力,而且新课改明确提出了增加探究性实验,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可以把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这样可以使学生始终置身于亲自动手实验和积极思考的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长足发展,在实验中体验创造的乐趣,在实验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学生科学素养的不断提高。
总之,在高中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的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实际,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浅谈化学差生的培养论文篇六
新大纲明确地要求: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并且新大纲后面还附录了80首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可见在高呼素质教育的今天,古诗文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呢?多年来,我致力于探索古诗教学的模式,探索古诗的学法指导。新修订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我想:古诗的教学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古诗的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于是,我尝试用自主学习的古诗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提高了古诗教学质量。
自主学习的古诗教学模式分为五步:课前查询知诗人--介绍背景解诗题--质疑讨论明诗意--想象诵读悟诗情--迁移运用背诗文。下面,我就九年义务小学语文第十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文的教学,谈谈古诗教学的新举措:
一
课前查询知诗人。课前布置学生查询古诗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新大纲对高年级提出较高的阅读要求: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流露出强烈的爱国热情。但是,古今语言的差异,生活环境变迁所形成的诗人与学生感情之间的距离,以及古诗抽象、精炼、含蓄的特点,均会造成学生理解上困难。于是,我让学生各自去查询当时的写作背景资料。学生们有的到网上查询,有的去图书馆查询,有的问大人,有的从诗书上找……这个课前预习既为下一步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
二
介绍背景解诗题。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新大纲十分重视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所以,不用旧模式老师介绍,而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来的资料,效果更好。学生在介绍杜甫及写作的时代背景时,便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明白了题目的意思,又为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准备。
三
质疑讨论明诗意。这个环节中,训练学生理解古诗的方法,培养合作精神。先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划出不懂的字词,提出疑问后,再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多让学生交流、评议。整首诗重点字词的理解到整首诗意思的理解,完全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出来的。而我只起到组织、指导、点拨的作用,帮助学生总结出理解重点字词的几种方法:、联系诗句、看课后注释、问别人……看来,人本主义教学观十分正确:我们而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
四
想象诵读悟诗情。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先让学生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放声朗读几遍,再以课后思考题引路:诗中的哪些词语体现了诗人喜欲狂的心情?让学生再读古诗,动笔画出,继续采用独立学习、小组讨论、集体评议、师生交流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展开想象,各抒已见,体会感情,受到杜甫那强烈的爱国热情的感染和教育,同时学到了体会中心思想的方法,那就是要入情入境、大胆想象当时意境。
这个环节还要发展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朗读和背诵在诗的教学中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首诗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情感丰富,语句简炼,琅琅上口。古诗的这些特点都要让学生欣赏、体会。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我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品味。我放了几首乐曲,让学生选择一首合适的给诗歌配乐,然后进行朗读。我只对学生在诗的节奏和重音方面进行指导,师生共同总结朗读古诗的方法。这样,变着法子让学生读,学生在读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受到美的教育。
五
迁移运用背诗文。课后作业体现自主性,拓展学生诗文学习的范围。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学了这首诗后,你最想做些什么?画一画,演一演,吟一吟,背一背,写一写……选择一项或几项完成。我们都知道:发展教学是一个开放系统,学生参与活动不应只局限于课堂与课本,而应该课内外结合。这个作业就是要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及古诗的积累。
总之,古诗教学也要力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证明,自主学习的古诗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古诗的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将会使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形成了言简意赅的文风。古诗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将使学生终生受益,使学生真正成为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浅谈化学差生的培养论文篇七
祖亚华储召华。
每接一届新生,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调查摸底,了解学生,如查看各科成绩,召开学生座谈会,调查问卷,家访,与学生谈心等。
调查了解中发现,导至学生学习差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学生和教师方面的原因是主要的。这里既有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学习心理及智商因素,更有教师素质、教法等因素。差生一般都有自尊心强、求知欲低的特点,大致可分为三类:
(1)高能差生是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其智商高,反应能力、接受能力强,学习成绩暂时较差。以男生居多。特点是好动、贪玩,在学习上投入时间太少。
(2)智商差生成绩差是由于接受能力弱,学习效率低。但真正属智商差生者为数很少。
(3)偏科差生是指那些对化学不感兴趣从而学不进去,甚至放弃学习者,较普遍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对头。
二、对症下药是方向。
对于高能差生,采用“聚焦法”。这类学生脑子灵、反应快,稍微懂了就不愿听,注意力很难集中。教师只要想方设法把他们的精力“会聚”到学习这个焦点上来,即可摘掉差生的帽子。一般采取两种方法:
(1)吸收他们参加化学课外小组,组织他们开展“小创造、小发明、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等第二课堂活动,以增强其学习化学的'兴趣。
(2)鼓励他们参加化学竞赛,促使他们多看书、多练习、多动脑、多动手,把他们心思集中到钻研化学上来。偏科差生中以女生为多,学习上死记硬背多,灵活运用少。可通过观察和谈心帮助其改进学习方法,并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具体做法是:
(1)对上课害怕回答问题的,尽量提些简单的问题让其回答,以增强她们的自信心;
(2)预先培训后让其做演示实验,使其从成功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
(3)让其担任课代表,利用青年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促使其非学好化学不可。
智商差生大都自卑,易“破罐子破摔”。一般采取感情倾斜法。具体做到:
(1)不歧视,更多地关心这些学习上的“贫困”者。
(2)促膝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3)笑脸进课堂,以减少差生的心理压力。提问、练习多请差生上来,答好者给予表扬,答错了善言鼓励。
(4)作业“高标准”,对差生的作业要求和优等生同样严格,多采用面批,当面纠正。
三、巩固提高是关键。
要使差生彻底甩掉差生的帽子,并使班里不再有新差生出现,这是解决差生问题的关键。通过以下几方面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对学生进行学习化学重要性教育。课堂上举例,尽量贴近生活实际,以缩短化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结合授课内容讲解化学元素发现史和化学家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热爱化学,献身科学的理想教育。这种教育要“化整为零”,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
(2)重视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既要重视教材规定的演示实验、实验习题和学生分组实验,又要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增做一些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演示实验,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原理。
(3)开放实验室,实验室是学生感到“神秘”的地方。只要学生提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就让他们进实验室,差生可优先,教师作现场指导。以此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向心力”。
(4)经常进行“无差错”作业训练和“满分测试”。学生作业做错了,不急于打“×”,而是帮助他们检查原因,弄懂了当面纠正,做对了再打“?”;考卷上有差错让学生修改,再错再改,直至全对打上100分。这样就消除了学生害怕考试的心理,达到了自我检查自我提高的目的。
(5)让学生自编试题,每一单元测验,予先让学生“秘密”编拟几道试题,并要求做出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经选择后汇集成一张试卷,由于试题都是学生所编,做起来极有兴趣。学生每编一次试题,需要认真看书,查阅资料,积极思考,认真解题,所以也是一次不是考试的考试,它比常规的考试效果还好。
通过多年的实践,差生的化学成绩有显著提高,其它科成绩也有明显进步。1993年的黑龙江省高中化学会考中,我们所教的化学平均成绩列农垦总局第三名。实践证明差生不一定差,只要教师心中有差生,肯多花些心血,多数差生是完全可以转化的,有的甚至可以转化为优等生。
浅谈化学差生的培养论文篇八
化学是初三学生的启蒙学科,学生对化学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新颖的化学实验、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因此必须精心设计每个实验.可选做一组具有较强趣味性的实验做开场白,如白纸显色、玻璃棒电灯、烧不坏的布、变色的魔水等实验,使学生进入一种魔幻般的境界,老师再辅之以精彩的讲解,便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以及动手做实验的'兴趣.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就有了良好的开端.
作者:宋爱荣作者单位:河北省滦县坨子头中心校,063700刊名:现代农村科技英文刊名:xiandainongcunkeji年,卷(期):2009“”(5)分类号:g42关键词:
浅谈化学差生的培养论文篇九
在当前,有效教学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审题,即了解、熟悉和把握问题,弄清已知和未知的关系,从而获取解题信息,最终达到圆满解题的目的。审题是合理、正确解题的基础,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审题。然而,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学生因审题不清而导致错误的发生,实在是常事。对此,本人经过这次理论学习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现在把自己的一些体会总结出来:
引导学生学会审题、解题,是日常教学中最基本的一环。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它几乎无捷径可走,只有在学生自己反复的练习、教师的分析指导中逐步养成,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这正是授之以“渔”的教学策略的具体化的体现。学生经过了尝试,才会有体会和感受,才会更深刻地理解教师的分析、指导,而教师的包办代替只能扼杀学生的思想。本人认为要培养学生审题能力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读题训练,养成自觉读题的习惯。
应用题是由情节和数量关系两个部分交织在一起组成的。初读题目,要知道该道题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并把与题目数量关系无关的情节删掉。
在初读题目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关键(看出数量关系)的字词用笔圈出来聚焦,以提醒自己看清楚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学生经过这样的思考过程后,我相信正确率明显提高。
教师一开始要舍得花时间“逼”学生进行审题,把上述两步做到位而不是流于形式,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就会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教师的责任是要从“逼到放”。学生审题训练,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要让学生能真正体会到审题是正确解答习题的重要基础。学生既有审题的意识,又有审题的策略,相信学生的解题技巧一定能提高。
2、重视数学概念教学,弄清题目中关键字、词和术语的含义。
语言文字是应用题各种关系的纽带,也是解题的拦路虎。因此,审题教学要像语文教学一样,让学生理解应用题中每个字、词、句的意义,培养学生书面语言的阅读能力。要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
3、弄清题目中显露、隐含的条件,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探索。
学生怕解答应用题,往往审题没有过关,不会分析题目中显露的条件可以解决哪些问题,更不会分析题目中的隐含条件。这就要求老师们平时在审题教学中多加引导,注意这方面的训练。
浅谈化学差生的培养论文篇十
论文摘要: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人力资源需求极为旺盛,备行备业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呼唤高质量的职业教育。
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是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从而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基础。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极大地促使了我国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虽然可喜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如何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应认真思考共同探讨。
首先,强化职业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是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当今世界经济趋向一体化的国际潮流背景下,人才竞争也日趋激烈,各行各业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职业道德和思想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近期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做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特别强调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职业院校要重视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可以说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对于“要办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上最大的职业教育”有着重大意义。
多年以来,职业教育院校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各类应用型专门人才。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思想道德教育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还缺乏深度和工作力度。职业教育能否确保正确的发展方向,能否确保和普通教育一样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直接关系到我国技术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发展前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过程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更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其次,职业教育要实现学生健康成长、发展成才的目标,思想道德教育是保证。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归根到底要靠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核心。职业教育面对的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他们来讲,接受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由于他们的经历和学识水平有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因此,在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同时,更需要接受先进的思想道德教育。我国传统文化中健康文明的思想道德观念,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是先进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只有结合实际对此向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培养,才能保证我们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第三,现实社会中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低下、敬业精神缺失、诚信度差现象的改善,需要职业教育强化德育。吃苦耐劳、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传统美德,“百行德为首”是我们的祖训。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人发展,我国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这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面对大量的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某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对我们的影响也已显现,一些行业或个人为追求自身利益而不顾道德约束的现象普遍存在,由此带来的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在职业院校学生身上体现的尤为突出。加之近些年来高校扩招的影响和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职业教育出现了招生难的现象,生源质量出现了严重的下降,所招学生的整体素质普遍较差,许多学生存在着心理缺陷和人格缺陷,他们没有明确的政治信仰、远大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取向,缺乏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斗志,道德、法律的观念意识更是低下,这种状况与社会的文明进步发展是很不协调的,急需改变。当今的职业教育肩负着教育培养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历史重任,更肩负着教育培养有道德、有理想、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新一代的历史使命。因此,在面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好形势下,职业教育要转变德育观念,重视和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培养,这是真正改变目前我国从业人员道德素质低下、敬业精神缺失、诚信度差这一状况最有效的途径。
第一,实际教学中不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思想道德教育。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生产一线的专业技能型劳动者。因此,有些职业技术教育院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往往只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培养而不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这一点从课程的安排上就充分的体现出来,专业课占一半课时,基础课约占一半课时,德育课每周仅安排一次两个课时。有的职业院校由于德育专业教师紧缺,每周一次的德育课经常以学生自学代替。更有甚者,有的学校把政治教育课和思想道德课改作专业课或学生自由活动课,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之差、质量之忧是可想而知的。笔者认为对德育课的这种忽视程度绝不可掉以轻心!
第二,职业教育中德育课内容单调重复、方法单一、缺少创新的状况多年来一直没能得到改善。德育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它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我国教育事业的本质要求。课程的内容应新颖、时效性强,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教学方法要多样化。但是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中存在的德育理论课内容老化陈旧不能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创新、缺乏时效性和吸引力、跟不上新形势变化和要求等弊端,造成了教师讲着枯燥、学生学着没兴趣的现状,从而严重地制约、减弱了德育课应有的作用。第三,部分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自我认识有偏差,不能够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由于职业教育的对象、内容和任务与普通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使得社会上许多人也包括一些职校教师在思想上形成了鄙薄职业教育的陈腐的观念,总觉得职业教育的教师不如普通学校的教师,因而造成了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再者,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得某些教师讲实际、讲实惠、重自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心浮气燥、急功近利,注重职业技能传授,忽略思想道德教育;注重对口升学指导,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种种原因导致了职业院校的一些教师处于敷衍应付状态,不能专心全力以赴的扑在职教事业上,表现在言行上便是不能很好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不能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引导。
第一,转变德育观念,将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与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效地结合起来。职业院校的学生同样是未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状况、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如何,可以说将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与否。因此,当代职业教育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德育,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树立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提高他们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培养他们勇于承受挫折、敢于面对挑战、乐于探索、善于创新、追求成功的良好品质。这就要求在德育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因势利导,遵循实效性和生活化的原则,把做人教育、合作精神教育、奋斗精神和创业精神教育、法制教育融人到思想道德教育中去,并做到以“教”带“学”,使教与学双方都能在现实生活中身体力行,以切实达到增强德育实效性的目的。
第二,注重师德教育,重塑职业教育教师高尚风范。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师德。教师的活动对象是学生,是身心处于发展过程中尚未完全成熟的人,这就对教师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职业教育教师应有高度的政治觉悟,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坚持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引导学生;要遵守职业规范,具备较高职业素质;要爱岗敬业,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对社会、对人民、对本职工作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要满腔热忱地对待工作,爱护自己所教的每一位学生。其次,职业教育教师担负着传授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任务,要有坚实的专业技能知识。当今世界形势多变、知识激增、竞争日趋激烈,这就要求职业教育教师要有宽广厚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教师那里学到知识和本领,才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再者,职业教育院校的教师还要努力自塑人格魅力,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学中不仅要把专业知识、专门技能传授给学生,而且要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去影响学生,以无形的人格力量去感召学生。“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良好师德风范的形成,将会在职校德育中显现最直接的、最有效的榜样作用。
第三,关注职校学生的实际问题,做到以人为本,努力营造全员参与的思想道德教育氛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职业教育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环境也将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不仅受社会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个人遇到的具体困难和实际问题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使德育更好的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不断创新。教育过程中既要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又必须要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以情感人、以德育人。要切实做到重视学生的内在需要,关注学生的切身利益。对家庭困难的职校学生要通过各种救济、激励手段和措施做好资助工作,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对面临毕业的学生要积极做好就业和对口升学的服务工作,以帮助他们顺利成才立业;对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学生,要有针对性的做好咨询和教育工作,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使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在职业教育中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职校学生正确理想信念的树立、崇高思想品德的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培育、优良文明习惯的养成、美好心灵的塑造,都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支持、共同努力,来营造一个健康文明向上的良好社会环境。因此,思想道德教育要和社会教育结合并融为一体,依托职业院校所在地,广泛建立实践参与基地,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道德实践机会。各级文化、宣传部门要增强责任感,积极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正确的政治导向和内容健康向上的丰富的精神食粮;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要通力协作,有效的优化校园周边及社会环境。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齐抓共管的思想道德教育合力。
浅谈化学差生的培养论文篇十一
坚持学生的思想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只有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各级人才,而不是“危险品”。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快了公民道德的建设。提高民族的道德素质,是时代的迫切要求。思想道德教育就要从小抓起,从身边做起了。那么,如何在小学生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呢?我认为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生动的引导,有的放矢地教育。做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深入生活。
1.从“我”做起。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现在的孩子多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时候,就要尊重这一特点,给他们一种小主人的感觉,然后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好“我”字:“我”与集体的关系,“我”与同学的关系,“我”与家人的关系。教育学生处理与集体的关系时,要让他们知道自己是班中的一员,集体中的一个分子,“我”的思想行为回影响整个集体的,“我”代表着班集体的形象。教育学生处理与同学的关系时,要让他们注重感情,学会尊重他人。既要学会在同学之间竞争,又要学会如何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如:开展竞赛活动、竞争班干部和“一帮一”活动。教育学生处理与家人关系时,要让孩子体会父母工作的辛苦,学习伟人是怎样孝顺父母的,以生动形象的故事引导学生懂得与家人和睦相处的,尊敬父母的道理。此外,在班上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有趣味的主题班会。如开展“当遇到……的时候,我应该怎么做”的主题班会。
2.“大”与“小”相结合。
“大”就是树立远大的理想。作为一个人必须有理想才能活着,树立远大的理想才能活得有意义。如果一个人没有理想就等于行尸走肉了,即使是小学生也是同样道理的。如:在我刚做班主任的时候,接到一个纪律较差的班级,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低落,总是无端闹事。透过这些现象发现,问题出在这些学生没有奋斗的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就以打架闹事来发泄情绪了。因此,在开学的第二周我就赶紧召开“将来要当一名……”的主题班会。在会上同学们积极发言,有的说:“将来我要当一名网络工程师。”有的说:“将来我要当一名医生。”有的说:“将来要当一名教师。”……我在总结的时候大力表扬了他们的理想很好,同时因势利导,把他们的热情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从那次班会后,学生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小”就是从小处着手,从小事做起。小事不做难成大事,滴水成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都说明小事不小。我们不妨把小事当作大事来看,从小事抓起。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要使学生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最好在他还没有形成就改掉。学生的思想教育就要抓平时,抓苗头,把学生思想问题和不良行为解决在萌芽之中。“万里长堤毁于蚁穴”。我们不能忽视小事,平时发现的问题就必须及时解决好。刘备在教育他的儿子时曾经说过:
[1] [2]。
浅谈化学差生的培养论文篇十二
学习型社会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概念,是一种理想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和教育观。创立学习型社会理念的鼻祖,美国学者哈钦斯认为:学习型社会是“不仅仅向人们提供定时定点的成人教育,还要在任何时候以学习、成就、人格形成为目的,成功地实现价值传递,从而实现一切制度所追求的目标的成功社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将其定义为“一个教育与社会、政治与经济组织(包括家庭单位和公民生活)密切交织的过程”。结合二者的观点,学习型社会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以学习为核心,促进社会各个组成部分良性发展的社会形态。对个体而言,学习成为个人的基本生活方式,盈其一生;对社会而言,学习成为普遍的社会行为方式和价值选择,学习在社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今社会的重要性。
在我国教育体制发展不平衡和不完善的状态下,单一的教育主体和办学体制逐渐不能满足社会转型时期对人才、技术和科学的需求。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作用。在我国现阶段的继续教育中,高等职业学校是服务当地企业的重要场所,也是人们获取继续教育机会的重要渠道。高等职业教育,就是以高等职业素质为基础,以高等职业能力为核心,以高等职业技能为重点的全面素质培养教育。职业教育是义务教育之外重要的教育类型,在我们能够预见的未来,大多数从业人员的就业准备仍需要通过职业教育来完成。我国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曾经说过:“凡用教育方法,使人人获得生活的供给及乐趣,一面尽其对群众之义务,此教育名曰职业教育。”他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2学习型社会对学生培养的启示。
对于学习型社会来说,人人都是学生,人人都是老师,学生与老师的分界已无实际意义,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体,人人都有得到全面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因此,教育可持续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不谋而合。高职院校应结合自己的现状,在教育观念上实现四个基本转变:一是,由一次性的学校教育转变为终身学习;二是,将书本上的学习转变为实用型的技能学习,重点放在就业能力的造就上;三是,将学校学习转变为工作、生活中的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使学习工作生活一体化;四是,由强迫学习转变为自觉自主的学习。
2.1培养学生主体性。
首先,培养学生主体性包括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是个人能动地对自己进行管理,是个人“自我愿望”实现的一种方式。个人在组织共同价值观的指引下,在所授权的范围内自我决定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实施自我激励,并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行为,以便个人能够更出色地完成既定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使自己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使自己在工作中获得最大的享受。高职生是高职教育体系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要的被管理者。因此,高职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优劣不但对其个人的目标实现有着直接影响,也对高职院校这一大环境的管理水平有着直接影响。自我管理的目标必须和大环境管理的总目标相协调,不允许有多向性和自由化,不然就丧失了自我管理的意义。其次,培养学生主体性还包括提高时间管理能力,当今要求学生要有超强的时间管理能力,只有合理的配置时间才能发挥最佳成效。此外要有过硬的技能管理能力,技能的培养是高职院校的.重要培养目标,更是高职生的生存之本。最后更要有优秀的学习能力和人生目标管理能力,对高职生来说,学习仍是他们生存与发展的推动力,高职生在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的同时,还应确立一个不断追求的人生目标。
2.2建设学习型校园。
学习型校园是“一种不同凡响,更适合人性的组织模式”。学习型校园首先是关注个体未来发展的一种学习环境,个体通过在其中的学习熏陶能系统地掌握未来发展的基本能力。学习型校园价值观的核心是为了防止知识的老化,实现知识更新,产生知识的滚动效应,其基础部分应是个人学习能力的养成。高职院校和其他学校一样,在建设学习型校园过程中,无论是领导还是职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始终要体现出自我超越的精神,教师不为学历职称而教,学生不为文凭而学,从学会做人入手,学会学习,培养创造性,凸现自主学习的能量,张扬挑战自我的个性,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学习是高职院校走向学习型校园的关键。和其他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有着办学实力较弱、师资队伍残缺不全、学生学习基础差等明显的差距,要在办学上立足市场、体现特色,面临的考验很大。这就更需要探索创新,依靠学习型的理念弥补自身素质的不足,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准则,倡导人人要学,人人想学,人人会学的学校场景,顺应学习社会化的形势,提倡终身学习、全过程学习,提升学习力,进而提升竞争力,让学校里每位师生员工都能从学习中找到成长的快乐,知识的力量。
2.3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高职的一切不是为了就业率,而是为了学生的终身的发展,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满足学生的更多需求。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拥有多种技能,掌握更扎实的基础知识,为学生的发展注入更多的能量。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职业教育的第一课,使学生了解职业、了解自身、认识专业、建立学习兴趣,规划职业生涯发展道路。现代职业生涯规划始于基础教育,并贯穿终身。然而,在计划经济时期,人力资源按计划分配,个人几乎没有职业选择机会,生涯规划指导也没有用武之地。职业指导课只是近年来开始在普通中学开设。为此,职业教育不但要补上这一课,还要突出自身特色:一是,具有明确的专业针对性和就业目标导向性;二是,在已有的人职匹配、多元智能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工作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三是,利用行业企业的工业文化教育资源。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可聘请资深企业技术管理人员讲课、邀请成功校友介绍经验,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编写形象生动的行业工业文化读本,使学生从行业文化入手,熟悉热爱专业,做出正确、合理的生涯规划。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建设,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更高,在落实制度、经费、资助体系保障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高质量的人才涌入社会,极大促进了社会的前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学习型社会中的位置愈显重要。要逐步建立和完善面向就业市场,依托企业、政府支持,社会化、多层次的职业培训体系。一方面,要进一步整合成人教育资源,构建面向社会、资源共享和功能衔接的职业教育社会网络;另一方面,职业院校要进一步发挥面向社会的培训功能。
【参考文献】。
[3]罗纳德巴尼特.高等教育理念[m].北京大学出版社,:257.
浅谈化学差生的培养论文篇十三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教师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挖掘,科学地设计实验教学的方法和程序,力求使实验教学为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一、改进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教学直观、形象化的重要手段,是启发学生思维、建立物理概念的重要措施。课本上有些演示实验因为自身设计或实际教学条件的局限,效果不够理想。教学中成功地改进演示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大小试管实验中,为便于观察小试管的上升,可以在小试管里放彩纸、彩色粉笔等轻巧物体,并用一端封闭的长玻璃管代替大试管,这样能使现象直观明显,便于观察,使学生对大气压的存在有较深刻的印象。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还有哪些实验?在做利用激光穿过水演示光的直线传播时,可在水中放入牛奶、墨水、粉笔末等搅匀后观察,更清楚地显示出光的传播路径。让学生将改进后的实验与教材中的实验对比,分析实验效果,可因势利导,让学生思考:是否还有其他改进方案?这样可以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异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演示实验一般情况下都是教师动手,学生观察,由于教师具有较高的实验技能,再加上课前的充分准备,实验结果都很理想。虽然它有利于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但无形中将教师的思维方法以强制的手段灌输给了学生,从而阻碍了学生探索思维的发展。而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就能使学生主动思维,积极寻求探索新知识的方法。
例如光的折射一节的教学,若是把课本的演示实验变为学生设计实验,效果会更为直观、明了。比如,一个同学设计出“叉鱼”的实验,在注满清水的透明水槽中放一块泡沫板,上面画一条“小金鱼”,将泡沫板竖直放置在水中,取一根长铁丝当“鱼叉”。结果矛盾出现了,虽然看上去已瞄准了,却总是偏上而不能叉到“鱼”。从这个实验自然引入光的折射教学,通过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不仅使学生的智力得到了挖掘,使他们对物理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而且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三、变验证性实验为自主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验证性实验是由老师或教科书划出了从问题到结论的单一路径而设计好的实验,告知学生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实验器材、什么样的实验方法,学生只需按照给定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而探究性实验是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学生根据问题研究的需要在假设的指引下获取支持或推翻假设的科学实证,是以实验为载体探究科学结论。探究性实验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活动和归纳概括的思维方式来建立概念和规律,训练一定的实验技能,同时使学生获得物理实验研究科学方法的系统训练,让学生接触探究、发明、发现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例如:初中物理教学中测小灯泡功率的实验,既是一个测定性实验,又是一个验证性实验,即在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分别大于、等于、小于其额定电压时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验证与上节所讲授的结论是否相同。该实验可让学生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阻值的大小,测出通过小灯炮灯丝的电流及其两端的电压,并观察其发光情况,然后通过对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加以比较,从而使学生自主发现规律,进而得出正确结论。这样的探究性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引导学生自主设计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利用学到的物理知识自行设计实验,这个要求比基本实验高一层次,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实验,要求较高。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平时在分组实验教学中,不能直接给出实验方法,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通过问题的提出,思考如何利用实验研究问题,自己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然后与书上的实验步骤加以比较,看自己设计的实验是否与书上的一样、是否合理、是否科学,逐渐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这类实验有的是实验目的只有一个,而实验器材自己选,实验过程、实验步骤自己设计;有的是限定实验器材,让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来达到相同的实验目的。通过这种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同时在实验活动中既体会到了创新的艰辛和愉悦,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时,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自行设计实验。在实验步骤上,有些学生把倒入部分盐水改为全部倒入;还有些学生先称空烧杯的质量,再称倒入盐水后的总质量。这些做法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把杯中盐水倒入量筒测体积时,由于杯底和杯壁上还沾有盐水,所以测得的体积小于杯中原盐水体积,造成较大误差。通过分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
所谓“百看不如一做”,只有真正地动手去实践,才有可能促使学生为找到正确的解释而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综上所述,作为基础教育的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点,遵循认知规律,尽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尽力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创新。
浅谈化学差生的培养论文篇十四
词汇是英语写作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要写好一篇作文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必须以足够的词汇量为基础。但实际上大多数学生掌握的词汇量都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因而在写作时也就不能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语法规则和句型句式是英语写作涉及的另一基本要素,学生在写作中语法不规范、句子结构混乱、含义不清等情况屡见不鲜,chineseenglish现象更是不乏其中,所以词汇量和语法问题是学生英语写作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强调学生记忆单词,记住单词的拼读、用法、意思等。
重视抓好基本功训练,严格要求学生正确、端正、熟练地书写字母、单词和句子,注意大小写和标点符号。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最初写作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使他们少犯错误,千万不能讽刺挖苦或嘲笑学生,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能一刀切,对学习好的要求要高,对学习差的要适当低一些。
许多学生为了节省时间,匆匆看过题目便提笔就写,边想边写,这种方法写出的文稿常不能扣紧主题,杂乱无章,不少学生作文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在于不认真审题,以致出现离题发挥,内容遗漏等重大失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骤就是要认真审题和构思,看清题意和题目规定的范围,明确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说明什么道理,表达什么内容等。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若审题不当,写出的作文必然离题,评判高低分的首要标准就看是否切题,离题的作文即使表达完好也无济于事。
文章的统一性(unity)和写作内容的连贯是判断写作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统一性是指所写的作文应紧扣主题,注意人称、文体和时态上的一致,文章内容均衡,不偏多或缺少。不仅对整个篇章要求统一性,每个段落的句子同样要求统一性,主题句是段落的核心,在一段文章中应该只说明一个问题,或一个问题的某方面,每段只有一个中心,扩展句必须紧密围绕这个问题,给予说明,分析和议论,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文章的连贯性(coherence)和统一性(unity)密切相关,统一性要求紧扣主题,连贯性即要求整篇文章前后连贯,也要求文章中的句子和段落之间彼此相互关联,衔接自然,各句子之间有一种自然逻辑关系,形成有机的整体。使段落文章连贯的'方法,可按照主题的需要做逻辑安排,用完美的形式按逻辑顺序组织材料,排列各句,使文章的中心突出,符合逻辑。学生要格外注意使用恰当的过渡词,如:therefore,however等,这类词在文章中像纽带,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人一目了然。
总之,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作为英语教师,应重视英语写作研究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通过写作教学教会学生进行学习、掌握和运用词汇、语句。通过课内课外相结合的英语写作实践,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的目的,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化学差生的培养论文篇十五
现代化学教学的目的,除了培养学生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外,还应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有数据统计在化学学不好的`学生中,有85%的学生不是因为智力低下,而是意志品质薄弱,如缺乏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和自制性等.下面就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作者:郭淼作者单位:兴义市高级职业中学刊名:成才之路英文刊名:theroadtosuccess年,卷(期):“”(7)分类号:g63关键词:
浅谈化学差生的培养论文篇十六
摘要:
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是当前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与之相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便顺理成章地提到了重要的日程。
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载体和平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动力源和助推器。
只有将二者科学、合理、有机地结合,深入地研究,才能相得益彰。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创新发展;。
现代职业教育;。
体系建设。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获得了蓬勃发展,为服务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培养了大量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发挥了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成为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
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印发,为高职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标准和依据。
一、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1、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面临的挑战。
新形势下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三是随着国家财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中央财政对转移支付的综合调整,对推进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综合上面的几点,在很大程度上这种挑战都与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无关系。
2、今后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主要任务。
建立更加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加快《职业教育法》修订步伐,全面启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行动计划,有效推进学分积累和转换的试点制改革,不断畅通技术技能人才多样化成长的渠道,稳步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同时,大力加强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应用和管理,健全职业教育教学标准,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加大地方政府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力度巩固和扩大职业教育科研教研成果。
二、高职教育创新发展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关系。
1、高职教育创新发展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平台和载体。
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是一个大问题、大盘子、大方向,它不仅对职业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现代”的要求,同时也为这个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平台和载体。
也就是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必须要适应创新发展的要求,必须在创新的大框架下进行,否则,这种体系就会成为“四不像”,至少不是现代的。
因为,所谓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相对于传统的教育体系而言的,改变传统的、落后的,变成现代的、先进的,这就是创新,就是发展。
另一方面,创新的引领作用还表现在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综合影响,当然,这种影响是积极意义上的影响,它可以使建立起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产生更加令人满意的效果。
浅谈化学差生的培养论文篇十七
下面是健康心理所具备的几项特征:
1、正视现实,乐观向上。
心理健康的人能正视现实,能清醒地、客观地认识周围的事物,在遇到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时能正确处理。心胸开阔,情绪稳定,乐观向上,遇到烦恼的事能积极解决、开脱自己。
2、了解自己,乐于工作。
对自己的能力、性格、爱好等有充分的认识,并能根据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安排生活。不以学习、工作为累,能认真对待学习和工作。
3、自尊自制,善于待人。
在社会交往中自尊自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有独立的人格。能与他人和平相处,在与人交往中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和他人接触,相互交流。
浅谈化学差生的培养论文篇十八
摘要: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知识日新月异,社会对职业人才学习能力要求日益提高。在此背景下,坚持终身学习理念,改善职业教育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职业教育学校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关键词:终身学习;自主学习;职业教育。
进入21世纪以来,终身学习理念深入人心。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终身学习理念的实现依赖于人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全面提高公民素质至关重要。
一、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现实意义。
1994年,“首届世纪终身学习会议”在意大利举行,会议提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当前,人类正在处于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社会,人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有能力迎接未来社会的各种挑战。未来社会将是一个学习的社会,学习将成为人的一切活动的核心,学习将成为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要素,而“终身学习是学习社会赖以建立的基础”。我国推动终身学习策略的时间较晚,在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要建立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终身学习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学校教育是其中重要环节。在职业教育中贯彻终身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意义十分重要。20世纪以来科技的进步使社会生活的变速极大的加快了交通的便捷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知识量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知识、技术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个人在学校教育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已无法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过去有用的知识,现在可能无用了;过去是正确的知识,现在可能成为谬误了;一项新的技术出现,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就不在领先了。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到毕业的时候,有的知识和技能可能已经完成了一个更新的周期,需要更新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科技条件下,作为学校、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我们已不可能提供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技能。作为教师要坚持终身学习,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对于学生,应将知识和技能的传递作为一种载体,重点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后,有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二、职业教育自主学习现状。
我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各种现象、各种思想对学生形成了巨大的影响。中职生普遍年龄阶段小,还未形成独立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判断和辨别事物的能力差,意志力较薄弱,经不起诱惑,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特别是来自互联网的游戏、暴力、言情等不良信息对中职学生的吸引。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的学生大体上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学生知识基础较差,自信心不足,特别是对传统教育模式有不自觉的抵触情绪。社会环境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也进一步造成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挫伤。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管理模式落后,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缺乏必要的培训与提高,拘泥于传统教学模式,不能调动职教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这些因素都造成了职教育学生在校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规划,对所学专业兴趣不浓厚,学习习惯差,缺乏自我监控能力,更别提学习的自主性。
三、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自主学习教育方式要与职业教育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整体均偏重以理论学习为中心的教育方式。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传播,职业教育领域开始关注自主学习的研究和实践。然而,自主学习概念起源于成人教育领域,职业教育中的青少年学生具有不同与成人自主学习水平的心理特征。与成人相比,青少年具有对教师指导依赖程度更高,他们具备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及有选择性学习方法的能力较低,需要更多学业指导。因此,中等职业教育不能照搬成人教育方式,应该选择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自主学习教育方式。
(二)职业教育教师角色要适应自主学习内涵的要求。中职教师还要不断增强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现阶段很多的中职学生确实存在行为习惯差,学习习惯差等现实的状况,但教师更有责任要帮助中职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成为一个合格的技术工人。因此,中职的教师要充分认识自身工作的重要价值。中职教师自身要加强学习,要学习职业教育的相关理论,学习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专业教学能力。要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要研究中职学生的特点,要通过学校提供的.各种途径和渠道让自己成为一名智慧的教师。如果教师没有意识到自主学习水平对他们角色的要求,有可能阻碍学习者的自主发展。学生在获得自主过程中经历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这不但需要老师承担自主学习技能和方法培养者的角色,而且承担心理发展促进者的角色。
(三)构建平等合作的人际关系氛围。自主学习理论模型显示人际关系是自主学习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学习者认识和理解现实自我,解释和评价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归属感。职业教育学校要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和治校精神,营造深厚的职业教育文化氛围,营造与企业文化接轨的教学与实训环境。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激励学生自主探索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发扬明主教学,始终扮演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为学生提供自我探索、自我创设、自我表现、和自我体现的空间。
(四)激发学习者实现自主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引发学生自主去探究,自己思考,自己去解决问题,而由不同学生去达到了不同层次的目标,提高了课堂效率,从而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进而维持自主学习的动机。作为自主学习的共性特征,学习者承担学习责任倾向是推动主动学习行为发生和积极建构意义的一种内部动力,教师要培养学习者承担学习责任的态度,提升他们在教与学过程中的地位,让他们参与决定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评价方式,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行为和结果的承担者。
(五)注重学生学习技能的发展。学生自主学习依赖于学校、教师要提供平台和充足的资源。其实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支撑自己独立完成很多的学习任务。比如,现在很多教育机构甚至是个人提供的在线课堂,慕课等资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网上学习增加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但是网上教学资源对中职学生的学习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学生的学习基础与网上学习内容差距大;学习过程的指导在网下很难实现,等等。因此,学生自主学习资源提供的主体还应该是学校和教师,学校可以依托内部的网络教学平台,以网络课程的形式把围绕学习任务的各类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供给学生使用,同时提供教师的充分指导。自我管理和监控是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特征,教师要提高学生对学习环境的控制力,培养他们如何诊断自己的学习需求、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有效利用学习资源、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和评价学习效果、管理好自己的学习时间。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重要期,各行各业,特别是工业和服务业需要大量技术型人才。这批人才的教育能否达到社会要求,贯彻终身学习,提高人才自主学习能力是建成学习型社会的关键。
参考文献:
[2]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0,(0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