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方案(优秀19篇)
方案的有效性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和调整,以适应实际情况的变化。在制定一个完美的方案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问题或目标。方案范例只是一个起点,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村级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方案篇一
为进一步明确全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建设内容和目标,切实做好“美好乡村”创建村考核验收工作,按照《市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验收管理办法》《市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任务分解方案》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争创对象为全区所有乡村,69个行政村。
“美好乡村”根据创建成效、示范引领等各类效应,将村庄创建目标分为五个等级。
(一)美好乡村精品示范村:精品示范村数量原则上不超过总创建村总数的30%,采用末位淘汰制。创建村超额完成《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市、区)、先进乡镇、示范村分类区考评标准》示范村各项指标要求,本村具有“可学性、可看性、可复制、综合性”等示范引领区域地位,在乡村振兴方面有引领示范项目、模范做法、独到模式等创建工作内容。全面完成《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大革命”行动方案》《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等相关方案实施要求,村庄建设中一是完成“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和彩钢棚整治,村庄干净整洁,村容村貌靓丽协调;二是消除“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现象,村庄井然有序。
(二)美好乡村精品村:创建村达到《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市、区)、先进乡镇、示范村分类区考评标准》示范村各项指标要求,产业发展初见雏形,乡风文明得到彰显,乡村治理有效可行,乡村建设美度适宜。全面完成《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大革命”行动方案》《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等相关方案实施要求,村庄建设中一是完成“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和彩钢棚整治,村庄干净整洁,村容村貌靓丽协调;二是消除“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现象,村庄井然有序。
(三)美好乡村整洁村:创建村全面完成《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大革命”行动方案》《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等相关方案实施要求,村庄建设中一是完成“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和彩钢棚整治,村庄干净整洁,村容村貌靓丽协调;二是消除“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现象,村庄井然有序,村庄产业有一定发展思路。
(四)美好乡村清洁村:创建村在村庄建设中一是完成“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村庄干净整洁;二是基本消除“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现象,村庄有序。
(五)美好乡村经营示范村:“美好乡村”精品示范村创建成功的村庄为进一步提升示范引领效应,将“美好成果”源源不断的转化为“美好经济”,达到增强广大村民获得感为民富,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村强,提升村庄人居环境为景美,形成村庄健康持续发展为人和,可以申请申报创建“美好乡村”经营示范村。
申报“美好乡村”创建的行政村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三)美丽乡村经营工作思路明晰,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潜力大,经营有基础,村庄发展规划科学先进。
20-年度拟评选27个“美好乡村”,其中经营示范村3个,精品示范村4个,精品村5个,整洁村5个,清洁村10个。
参见《市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验收管理办法》。
(一)宣传动员。通过公示栏、微信公众号、新闻媒体等方式广泛宣传动员,营造全民参与的氛围,鼓励符合条件的行政村积极申报。区振兴办根据当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下达指令性申报村庄目录,各镇(街道)向区振兴办报送指令性申报及自愿性申报村相关资料,区振兴办会同相关部门对提出申报的村进行初审,初步确定创建对象。
(二)创建推进。区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确定创建对象,各镇(街道)对照创建目标精心组织、积极推进创建工作。
(三)考核验收。区级相关部门对确定的创建对象开展考核验收,形成考核验收结果,报区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审定。
村级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方案篇二
为有效解决如期实现xx目标,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努力把xx镇xx村建成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幸福新xx,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打好绿色能源牌、绿色食品牌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三张牌”,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20xx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全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现行标准下x户x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全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对人才吸引力逐步增强;全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农业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全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一)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选优配强村组干部,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三)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
(五)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七)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立足xx村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人文景观和品牌形象,科学把握村组的差异性和社会发展走势变化,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一)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行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我们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村向农业强村转变。
1.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积极发展旱作高效立体农业,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大力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按照逐年推进的方式,到20xx年末,全村共种植核桃x亩,建成优质泡核桃基地x亩(在25度以上陡坡地、沟坎、房前屋后等适宜地块建设优质泡核桃基地x亩,每亩按3—5株种植留养管护),扶持发展核桃加工小微企业6个以上;种植茶叶x亩,建成标准茶园基地3000亩(在xx路沿线实施茶叶优良品种改良x亩;在打靶场片区实施古茶园留养x亩),扶持发展茶叶加工小微企业x个以上,建成xx村茶庄园1个、xx自然村茶村庄1个;积极打造“四个x亩”林果园建设,在xx自然村片区种植甜樱桃x亩(按照每亩x株的标准种植,每株x元),在xx自然村片区种植杨梅x亩(按照每亩x株的标准种植,每株x元),在xx自然村片区种植山李子x亩(按照每亩4株的标准种植,每株x元);在xx自然村片区种植红李子x亩(按照每亩x株的标准种植,每株x元)。
2.加快观光农业发展。立足xx村属城郊结合部和xx高速路xx二级路、xx公路穿境而过的区位优势,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积极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在生态茶园和“四个x亩”林果园等地实施步道建设x公里,建设田园休闲景观亭x个,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和康养基地,力争将xx村打造成“天下茶尊、滇红xx”的“后花园”。在全村范围内扶持x户以上集餐饮、观光、体验为一体的农家乐,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打造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供销、邮政及各类企业把服务网点延伸到村组,做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扶持有条件的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定制农业,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拓展增收空间。同时,要成立x个以上花卉专业合作社,积极扶持发展以茶花、桂花为主要品种的庭院经济x多户;成立x个以上“四个x亩”林果园专业合作社,真正做到家家有产业、户户有收入。
4.盘活农村土地经营权。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稳步提升耕地质量,引导村(组)集体经济合作社适度规模有序流转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村(组)土地股份合作社。加快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加大以“三权三证”为重点的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
(二)实施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1.全面开展村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七改三清”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升级改造进村主干道x公里,实施村组道路硬化建设x公里,实现村组道路100%硬化。架设农村人畜安全饮水工程管道x公里,建设蓄水池x个x立方米,进一步改善x多户x多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实施农村电网(低压线路)升级改造x公里,安装变压器x台,有效改善全村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在村组道路实施增花补绿,建设氧化塘(污水处理池)x个,新安装太阳能路灯x盏,建设公共厕所x个,建设垃圾收集池x个。做好村庄户用厕所改造,规范村庄露天粪坑、简易茅厕。持续开展“两违”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实施化肥农药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实现农药化肥施用量零增长、减量化;改进畜禽饲养方式,引导农民单独建“面楼”、畜厩等附属用房进行集中养殖;推进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建成病死动物收集和无害化处理体系。
2.统筹山水林田草系统治理。把山水林田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全面推行以“河长制”为主的“六长制”工作。落实好天然林保护制度,把所有天然林都纳入保护范围。扩大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建立成果巩固长效机制。继续实施生态公益林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3.实施综合服务区建设。我们要抢抓xx公路和xx高速公路建设的有利机遇,对xx河xx段部分河道实施河流改道,科学合理规划部分弃土场,通过河流改道规划出的可用地块和弃土场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利用,进一步完善功能设施配套,建设一个集仓储物流、餐饮服务、批发零售和苗圃花卉为一体的综合功能服务区。
4.全面改善群众住房条件。针对xx村x户“四类重点对象”和其他危房户,按照“一户一方案”的方式,拆除无保留价值的危房,对其实施拆除重建;对需要保留的旧民房在加固的基础上,对墙体、框架门窗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固修缮。
(三)实施繁荣兴盛农村文化行动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1.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巩固提升好“国家级文明村”、“省级文明村”和“xx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等创建成果,通过实施“道德讲堂”建设,认真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优秀十星户”和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实施“道德广场”建设,建立“善行义举四德榜”,深入挖掘农村传统道德教育资源,广泛开展深入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典型事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巩固好“信用村”创建成果,推进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
2.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建设xx村集茶文化、益智等多功能的非物质文化活动传习所1个,切实保护好优秀文化遗产。组建xx村山歌队、合唱队和打歌队等三支文化宣传队,组建一支老年门球队。鼓励文艺工作者不断推出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尤其是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充分展示新时代农村农民的精神面貌。提倡人人遵纪守法,强化村规民约约束力。
3.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县级公共文化机构辐射作用,统筹整合资源,建设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儿童之家等功能为一体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村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4.实施村寨文化氛围营造工程。紧紧围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主题,开展村寨文化氛围营造工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脱贫攻坚、基层党组织建设、村务党务公开、村规民约、移风易俗、法治宣传等为主要内容。培养村民自觉遵守文明公约的意识,遏制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抵制封建迷信活动。
(四)实施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行动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贯彻践行“头顶理想、脚踩泥巴、心中有民、手上有招,团结干、创新干、拼命干”的临沧作风,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和完善以党总支为核心的自治组织体系。在原有5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的基础上,为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党员群众,新建村民小组活动场所7个,在各村民小组活动场所积极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等教育实践活动,并通过群众会、火塘会、板凳会、田坝会等形式把政策宣讲送到田间地头,把党的好声音送到群众心里,引导群众树立自强、诚信、感恩意识。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积极引导群众组建村务理事会,加强村红白理事会、老年协会等社会组织建设。
2.加强法治保障能力建设。坚持法治为本,树立依法治理理念,强化法律在维护农民权益、规范市场运行、农业支持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权威地位。提升运用好xx村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和“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创建成果,深入开展法律进村入户普法活动,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引导广大农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进一步增强村组干部法治观念、法治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充分发挥村治安调解组织第一道防线作用,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设“平安xx”。
3.深入实施“五富”工程建设。组织领富,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脱贫攻坚等工作为抓手,建强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致富;党员带富,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注重把致富能手、科技示范户、返乡人士和退伍军人培养发展成党员;干部帮富,干群齐心协力抓发展。以“挂包帮、转走访”工作为抓手,深入开展遍访农户、体察民情等回访活动,形成团结协作,聚力发展的良好局面;生态促富,加快推进“森林xx”建设。突出生态文明建设,探索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子,真正实现生态建设与农民致富协调发展;产业致富,脱贫摘帽奔小康。认真种好、管好茶树、核桃树和经济林果树等,为群众持续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五)实施农村民生保障行动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要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乡村建设成为幸福美丽新家园。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高度重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进一步改善xx办学条件和环境,持续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积极发展xx村学前教育。确保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
2.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加大就业创业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培养造就新时期农村创业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农民工多渠道转移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增加务工收入。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扶持小微企业12户以上(核桃和茶叶初加工小龙头企业各6户),助推全村核桃、茶叶产业有序良性发展。
3.落实好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开展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做好农民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全村符合条件人员100%参保、参合。依托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基层服务阵地,创新多元化照料服务模式,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和改善农村残疾人服务。强化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开展和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积极推进“健康xx”建设。
4.决胜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放在首位,切实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有机衔接,瞄准贫困人口精准帮扶,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细的工作,确保现行标准下x户x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致富。全面改善全村生产生活条件,确保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均衡发展。对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户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提升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逐步消除精神贫困。促进形成自强自立、争先脱贫致富的精神风貌。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xx镇xx村乡村振兴战略行动领导小组,对xx村乡村振兴建设工作实行统一领导,指导xx镇、xx村开展乡村振兴示范点创建工作。xx镇要对应成立xx村试点村创建领导小组,做好上下衔接、统筹协调,具体负责抓好xx村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工作落实。
(二)注重部门协调联动。县级各部门要按照部门职能,主动推进xx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各项工作。组织、宣传、政法、农办、党校、发改、财政、住建、国土、环保、交通、农业、林业、水务、生物产业、教育、卫计、民政、人社、民宗、文体广电旅游、妇联、团委等部门要积极支持示范点建设,确保示范点建设取得实效。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整合各部门项目资金约x多万元,集中力量打造精品。通过村企结对、部门联村喝招商引资等形式,建立多方筹资、共建共享的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乡村振兴计划。
(四)健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坚持建管并重,切实建立农村公共设施的长效管护机制。采取村有村管等方式,加强村庄卫生保洁、设施维护和绿化养护等工作,积极探索社会化经营模式,对村容卫生日常保洁和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日常维护。
(五)加强宣传动员工作。切实加大舆论引导力度,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活动,激发人民群众主体作用,营造全县上下全面支持、积极投入建设美丽宜居幸福新乡村的局面,宣传部门要认真总结宣传先进典型,精心组稿向上级主流新闻媒体报送,形成可复制成熟经验,在全县推广,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深入开展。
村级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方案篇三
为进一步推进石门村振兴建设,进一步改善石门村生活环境,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当地文明建设,石门村建设成为产业繁荣、生态宜居、当地文明、治理有效、生活丰富的美丽村庄,落实农村振兴部署和要求,基于长期可持续发展,现结合村实际,制定农村振兴五年工作计划。
高坪镇石门村距镇政府驻地7公里,平均海拔900米。它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理独特,四季分明,风景宜人。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14亩,林地7785亩。全村有9个村民小组,314户,户籍1020人。石门村位于国家aaaa恩施地心谷旅游区核心区植被茂盛,山峰壁立,峡谷深邃,原始生态景观保存完好,历史遗迹众多,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旅游发展价值。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人为本,遵循农村发展规律。在高坪镇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村支部两委和驻村队伍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解放思想,脚踏实地,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加强招商引资,多方引进龙头公司和龙头企业,走公司基地农民模式;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所有建设项目投资约5300万元。一是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奖励和补贴资金;二是争取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三是自筹资金,确保20xx项目建设于年底完成。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民生条件。
1、实施道路硬化、照明和排水工程。对村内未硬化的组级道路进行全面硬化照明,配套相应的排水设施,逐步连接村内已硬化的主次道路,实现村内道路的循环交流。
3、供电、照明、通信达到标准要求。村庄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100%,其他区域根据需要设置路灯。村内旅游路牌标识明确。
(二)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升村容村貌。
1、特色民居改造。按照“具有整体特色风格”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设施,实施100户特色民居改造,争取做到每家每户外墙整洁美观,热水器、空调等设施安装规范,无乱搭乱建现象,形成格调一致的景观风格。为广大村民营造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
2、人居环境整治。切实抓好维护整治工作,按照“清运垃圾、铲除杂草、挪走柴堆、清扫路面、刷白树木、拆除临建”的要求,彻底清理各类积存垃圾、拆除乱搭乱建、临时建筑、清除卫生死角,村居内整体达到卫生整洁,修建污水处理池3个及管网架设,购置垃圾清运车一台,实现垃圾分类收集与存放或处理。
3、实现厕所革命全覆盖。加大厕所革命的宣传力度,实施农村改厕工程,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工作,尽快实现全覆盖。
(三)加强特色产业发展,打造农旅融合新村。
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培育发展休闲观光、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健康养老、特色餐饮、精品民宿等新业态。村内每年经济总收入较上年度有所增长。
1、确定以茵红李、青皮脆李为主导产业,发展规模为580亩,以加强果园管护为重点,提升商品果质量,实现以观光、采摘、销售一体的综合农业,带动农民发家致富。
2、培植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种养大户10家、家庭农场5家、专业合作社2家、龙头企业2家。
3、以aaaa景区为依托,以石门村游客接待中心重点,大力发展民宿旅游业,拟发展民宿100家,年接待能力达到10万人以上。
4、加快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开展村内闲置资源开发利用,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5、开展科普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使村民均能够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术。
(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构建和谐美丽乡村。
1、配备具有相应的执业资格从业人员,并遵守医德行规,积极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实现慢性病签约服务100%,村民普遍能享受到公共卫生服务。
2、新建村级文化广场、游客停车场及配套公厕,丰富村民文娱活动,活跃农村文化氛围,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4、完善社会保障。村庄困难群体和老年人、孤儿等特殊群体社会保障制度全部落实到位。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达到全覆盖;被征地村民按照规定参加相应的社会保险。
5、完善村便民服务中心的功能,代办或提供各类便民服务。设立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和村级快递物服务网点,满足村民各类生产生活需要。
(五)乡风文明建设。
1、抓村风民俗建设。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每年组织开展政策宣讲活动;建立规范的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组织,村内杜绝封建迷信、婚丧大操大办、乱埋乱葬现象的发生。
2、抓村民素质提升。定期安排开展爱国主义、道德法治等教育活动;开展读书学习活动、对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进行评选表彰;定期宣传和普及农村绿色环保、质量安全意识,杜绝铺张浪费现象。有计划的组织开展科普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卫生健康知识、计划生育和防灾减灾、避险自救技能宣传活动,开展文明信用户、好媳妇、好婆婆等创建活动。
3、抓好旅游文化建设。建成相对固定的文体队伍,定期开展文体活动;丰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建立村庄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管护制度、落实责任人;切实做好保护旅游名村的各项工作。
(一)全面提升村容村貌,美化乡村整体环境。
1、修建污水处理系统:新建人口聚集地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池及管网设施)3个。
2、人居环境整治:整治、绿化农家庭院240户;改造旱厕120个;全村设置分类收集垃圾箱80处;购买垃圾清运车辆1台,新建公厕2座。
3、停车场及配套公厕:3组3000平方米硬化及配套设施建设。新建村委会旁游客观光停车场(500平方米)。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条件。
1、地心谷景区入口至吴大山民宿旅游公路建设:新建地心谷景区至吴大山民宿旅游公路。其中大横坡村至石门村吴大山村级公路连接线5公里。石门村委会至吴大山升级改造工程,3.5公里(6.5米宽及黑色化)。
2、旅游公路提档升级:8.5公里旅游公路拓宽1.5米至8米宽及黑色化、亮化。村内旅游循环路的拓宽升级及旅游标识标牌的设置。
3、村级文化广场:村委会旁1400平方米硬化及配套设施。
(三)加强特色产业发展,打造旅游接待新村。
1、打造特色村寨:打造一个精品民宿基地,实施特色村寨民居改造100户,开展民宿培训。
2、壮大特色产业:对原有连片种植的580亩茵红李、青皮脆李李子产业园进行提档升级,进行避雨栽培,打造一个水果基地,全面提升李子品质及抗风险能力。
3.修缮石门古道:修缮1.5公里石门古道,充分发掘本地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旅游景点。
村级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方案篇四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溪霞村位于洪濑镇镇区,面积1平方公里,东距泉州市区35公里,西离南安市区23公里,省道307贯穿全村,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全村总人口9051人,2551户。民风淳朴,村容整洁,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泉州妆阁—洪濑蜈蚣阁(溪霞村龙阁)2016年登上央视春晚,现省级申遗中。2018年被南安市确定为美丽乡村整治村,2019年被南安市委、市政府授予“和谐村”荣誉称号,2019年人居可支配收入23000元,村集体上年经营收入525800元。
为全面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的各项部署,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我村各项工作迈向新台阶,同时为顺应我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开展工作,形成转型融合城郊村庄示范村,具体内容如下:
(一)以市场化管理,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整合集体用地进行开发建设,多方筹集资金,采取盘活村集体现有经营性、资源性资产和闲置资源进行投资开发,增加集体收入。
(二)村庄规划编制。溪霞村位于镇区周边,按照科学发展、先引先试的总方针,抢抓村庄规划发展新机遇,大力推进溪霞村建设,力争在三至五年内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特色明显的宜居、宜乐的转型融合城郊村庄。
(三)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围绕“村庄清洁行动”,以清理垃圾杂物、清理乱堆乱放、填埋旱厕、裸房整治等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广泛动员,多措并举,提升服务,推进厕所革命项目工作。利用集体空地进行微景观项目改造,提升人居环境。
(四)加大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投入。使群众交通更便利,出行更方便,环境更优美,让乡村越来越美丽。
(五)加大对公共服务配套项目的投入。全力配合辖区内新侨中学做好学校操场征地及洪三小学扩建征迁工作,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均衡发展。
在村“两委”班子的正确带领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村集体经济不断的壮大,随着村集体收入的增加,加大了对民生项目等项目的投入。
2020年拟建设项目:
1、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1)下墩公厕建设项目:在下墩片区建设公厕一座,面积35平方米,蹲位6位(其中女3个、男2个、残疾人1个),对周边场地进行绿化、硬化。计划投资30万元,其中自筹15万元;完成年限:2020年10月,负责人:黄衍秋。
(2)全面拆除全村露天旱厕30个及主干道废弃禽畜舍和简易搭盖、违章搭盖等无利用价值建筑物、构筑物。计划投资3.5万元,其中自筹1.5万元;完成年限:2020年10月,负责人:张建加。
(3)裸房整治工程(一):全村裸房存量约42座,今年计划完成裸房整治23座,重点整治村主干道两侧及村部周边的裸房。计划投资110万,其中群众自筹110万元。2020年12月,负责人:张剑峰。
2、村庄规划编制:通过《南安市洪濑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明确村庄空间开发管制范围,制定严格的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措施,为各类开发建设行为规定必须遵守的行动纲领和行为准则。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耕地,划定禁止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对村庄发展和土地利用进行综合控制和引导,制定村庄规划。
4、公共服务配套项目:
(1)推进新侨中学运动场征地工作。新侨中学征地35亩,征地户101户,已签协议88户,尚有13户未签订。该项目投资资金224多万元。(政府行为)。完成年限:2020年12月,负责人:张晓鹏。
(2)推进洪三小学扩建项目:a、需征迁三座民房,面积约900m2,b、建设洪三小学教学楼一幢约1500m2。计划投资500万元(政府行为)。完成年限:2021年12月,负责人:黄黎铭。
5、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继续推进纵二路、横三路征迁工作(政府行为)。征地户59户,已签协议41户,尚有18户未签订。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包括纵二路及横三路,共602.401米,具体如下:a.纵二路南起横二路(桩号:zk0+000),向北止于横三路(桩号:zk0+439.087),长439.087米,红线宽度16米,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时速30千米/小时,双向两车道,采用水泥路面;b、横三路西起东大路(桩号:hk0+012.716),向东止于纵二路(桩号:hk0+176.030),长163.314米,红线宽度24米,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时速50千米/小时,双向四车道,采用水泥路面。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排水工程、给水工程、电力工程、通信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等。项目总投资估算1775.14万元,建设资金由镇财政统筹解决。完成年限:2021年12月底,负责人:张晓鹏、黄印筑。
(2)东溪洪堤街头路段建设项目:a、排水排污管道安装350米;b、石砌挡土墙750m3;c、土方填平压实,形成路坯1200m3。计划投资60万元,其中自筹10万元;完成年限:2020年11月,负责人:黄印筑。
(3)洪濑至洪梅部队路段路面铺设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路线起于洪濑镇溪霞村,终点至洪梅镇三梅村,全长约1.2km,路基宽12m,路面宽10m,道路等级为四级公路,双向两车道,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建设内容:路基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照明工程、标线等。(政府行为)。完成年限:2020年12月,负责人:黄天进。
2021年拟建设项目:
1、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1)岭头公厕建设项目:在岭头片区建设公厕一座,面积40平方米,蹲位6位(其中女3个、男2个、残疾人1个),对周边场地进行绿化、硬化。计划投资30.5万元,其中自筹15万元;完成年限:2021年11月,负责人:黄奋发。
(2)裸房整治工程(二):今年计划完成裸房整治19座,重点整治村主干道两侧及村部周边的裸房。计划投资93万,其中群众自筹93万元。完成年限:2021年12月,负责人:张剑峰。
(3)全面拆除全村废弃禽畜舍和简易搭盖、违章搭盖等无利用价值建筑物、构筑物。计划投资8万元,其中自筹3万元;完成年限:2021年12月,负责人:张剑峰。
2、微景观改造项目:
(1)岭头小公园建设项目:需征用村民旱厕填埋地300m2、健身器材、灯光、绿化建设等。计划投资20万元,其中自筹10万元;完成年限:2021年12月,负责人:黄奋发。
3、基础设施项目:
(1)祠口拥军路面及排水沟铺设项目:a、排水排污管道建设;b、路面硬化,长公里、宽8米。计划投资70万元,其中自筹15万元;完成年限:2021年11月,负责人:黄衍秋。
(2)晶华小区两条路面及排水沟铺设项目:a、排水排污管道建设;b、路面硬化,两条长约400米,宽6米。计划投资40万元,其中自筹15万元;完成年限:2021年12月负责人:黄印筑。
(3)东溪洪堤街头路段路面铺设项目:长350米,宽8米。计划投资40万元,其中自筹10万元;完成年限:2021年12月,负责人:黄印筑。
四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责任。成立以党总支部书记黄黎铭为组长、党总支部副书记、村主任张晓鹏为副组长、其他两委为成员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及时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工作部暑和要求,明确目标任务,把握时间节点,突出工作重点,找准薄弱环节,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和完成好本实施方案制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二)多方筹措资金,加强经费保障。全面整合现有各渠道项目、资金、技术等资源,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群众自筹、社会参与等多渠道、多角度解决乡村振兴“筹资”难题。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支部党员干部带头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活动,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积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与自身利益的关系,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乡村振兴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全面实施供销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的指导意见》,《省供销合作社全面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实施方案》精神以及市委加快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关决定,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县供销合作社实际,现制定如下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结合全国总社“四社"创建工作,积极探索构建县、乡、村三级惠农服务平台和网络体系,初步形成以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为主导、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系统由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向全方位城乡社区服务拓展,切实在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为全县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到2022年,全系统初步建成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综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对小农户服务带动水平明显提升,有效发挥为农服务主力军作用。
建设县域化、综合性的服务网络。在县域范围内构建惠农综合服务体系,充分整合各类为农服务资源,有效强化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产销衔接和生活服务等服务功能。
培育高素质、专业化的服务队伍。围绕农业生产服务领域,培育现代农业服务企业、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服务联盟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造就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为农服务人才队伍。
构建市场化、可持续的服务机制。大力推广以农业生产托管为代表的农业经营新方式,密切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探索形成以创业创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服务新机制。
形成全程化、规模化的服务能力。全系统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农业生产托管等服务面积力争达到14万亩,服务链条延伸到农技推广、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农产品营销、电子商务、产业链金融等配套环节,形成规模服务优势。
惠农服务平台主要以乡(镇)为立足点,依托基层社,打造集多种服务功能为体的综合性为农服务平台。探索利用现有乡(镇)、村经营服务网点,整合各方资源,打造镇域为农服务网络平台,然后再逐步整合镇域服务网络平台,建立县级为农服务运营中心。逐步形成县有运营中心、乡镇有服务平台、村有服务站点的三级惠农服务网络。
(一)加快三级惠农服务平台网络的建设。结合实际,认真谋划打造1家县级惠农服务运营中心。县级惠农服务中心要面向乡镇服务平台提供农资和日用消费品配送、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电子商务、政务代办等综合服务;乡镇惠农服务平台承接县级运营中心服务项目,对村极综合服务平台提供商品配送和综合服务支持,初步探索形成县乡村三级惠农服务网络,搭建与小农户之间的桥梁,实现惠农服务进村入户、直达田间地头。
(二)因地制宜强化乡镇惠农服务平台重点服务功能。县级社根据各乡镇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实际,加强乡镇惠农服务平台的重点服务功能建设。是在耕地集中连片、农业产业规模较大的乡镇,侧重建设惠农服务中心、新型庄稼医院、智能配肥中心等生产服务平台,强化农资供应、测土施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生产服务功能;二是在粮食和鲜活农产品主产乡镇,侧重建设农产品烘干、冷藏、仓储、加工、交易等服务设施,强化商品化处理功能;三是在商贸集散地和人口集聚乡镇,侧重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或乡镇经营服务综合体,强化商贸流通、电子商务、文体娱乐、养老幼教、生态养生等生活服务功能。
(三)四措并举拓宽村级惠农服务平台建设途径。要依托农村综合服务社改造批。在原农资、日用消费品门店基础上升级硬件设施,配备信息化设备,增加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互助金融等惠农服务内容;二要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批。利用合作社经营服务设施,承接乡镇惠农服务平台有关服务;三要开展“村社共建”新建批。由乡镇惠农服务平台或基层社牵头,联合村“两委”和各类经济组织,组织农民共同建设服务站;四要争取财政项目资金创建批。县级社积极争取财政资金,选择产业基础好、村集体凝聚力强的村或扶贫联系村建设批设施好、功能全、信息化水平高的示范服务站。
要发挥供销合作社首创优势,继续以扩大规模、提升质量为重点,因地制宜推动托管服务对象由规模经营主体向小农户拓展、服务领域由生产环节向全产业链延伸。
(一)打造各类托管服务中心。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依托供销合作社农资经营企业、农业服务企业、基层社、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主体,围绕当地主导和特色农业产业生产服务需求,在2022年底前,谋划新建1家规模适度、功能适用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中心。加快全系统庄稼医院改造升级,在2022年底前,全系统建设40家具备农资供应、测土配方、统防统治、农技推广、在线诊断等综合服务能力于体的新型庄稼医院。在县域建设智能配肥中心,依托具有产业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生产基地建设配肥站、加肥站,面向小农户提供测土、配肥条龙服务。
(二)培育多元化托管服务主体。围绕玉米、水稻、小杂粮、人参等优势农特产业,在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过程中,发挥供销合作社系统优势,注重加强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以及农技推广机构的合作,构建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局面。是以县级供销合作社为服务主体,整合资源,科学确定服务半径,瞄准耕、种、管、收、售全产业链提供服务;二是以基层社为主体,采取单独组建或与村委合作共建服务型合作社的方式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三是以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主体,充分发挥专业社的农业生产技术优势。四是以农资经营企业为主体,创新农资服务方式,利用农资经营渠道,提供按需送货、因地配肥、技术到户的条龙服务。五是组建农业服务专业化公司,开展农资供应、农机作业、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烘干收储加工等服务。
(三)推广多种托管服务方式。依托各类托管服务平台主体开展单环节、多环节、关键环节综合性和全程托管服务。大力发展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积极推进土地托管服务对象由规模化经营主体向小农户拓展,服务范围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延伸,服务内容由生产环节向全产业链转变。探索更多适应小农户生产特点、适应不同区域、不同农作物的托管服务形式,把农资、农技、农机装备等现代生产要素,送到小农户身边,提供更多个性化、精准化的便捷服务。加强供销合作社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规范化建设,探索制定土地托管服务指导、服务质量监测、服务合同监管等管理体系,提升服务质量。
(四)延伸托管服务链条。集成推广农药减量增效、绿色防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绿色生产技术,引导开展农艺、农机、生物、管理等工作;延伸托管服务链条,推动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电商平台、商超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开展合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提供产后加工、包装、仓储、物流、销售等环节服务;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农户共同组建产业化联合体,促进生产、加工、销售体化经营;依托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生产标准。组织社有企业和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创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依托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不断探索农村合作金融服务方式,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助推小农户增收提供金融支撑。
建设涉农协同服务机制是供销合作社践行合作制原则和开放办社理念的内在要求,是实施“惠农工程”的重要制度保障。要加强供销合作社系统内部联合,加快推进与党政涉农部门、涉农企事业单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的横向联合,努力实现协同服务、共享发展。
(一)加强系统内部协同。县级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要切实承担起发展供销合作社事业的领导职责,加大统筹力度,形成实施“惠农工程”的合力。如既往履行社有企业为农服务使命,将实施“惠农工程”作为推进社有企业转型的重大战略举措,全力推进。要推进各供销社及社有企业间的联合合作,共同打造为农服务品牌。
(二)加强与涉农部门及有关单位协同。各供销合作社要切实强化为农、务农、姓农的办社宗旨,进步明确自身服务定位,主动寻求党政涉农部门支持,积极承担相关服务职责或政府购买服务,努力成为党和政府做好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公共平台和重要抓手。要加强与其他涉农企事业单位的联合合作,依托自身服务网络整合各类服务资源,推进网多能、网多用,提升服务的竞争力。
(三)加强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同。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要积极引导系统内外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实施“惠农工程”,充分发挥产业带动作用,促进规模型农业发展。要着力推进供销合作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服务对接,组织带动小农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努力使小农户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四)加强“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优势与村“两委”政治组织优势,积极探索将基层社建在村上,紧紧围绕农民生产生活需要与村“两委"共建特色产业、共育经营主体、共创服务平台,努力实现村级党组织强基、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民收入增加和基层社得发展的多赢局面。
实施“惠农工程”是全国总社对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提出的重大任务,是培育壮大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全系统推进产业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必须统认识,全力推进。
()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实施“惠农工程”作为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要与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特别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县级供销社负责统筹制定本地区实施方案,并负责协调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政策支持,细化工作举措,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大资金支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支持实施“惠农工程”,整合“新网工程”资金、省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加大组织实施“惠农工程”扶持力度。加大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能力强、效果好的项目支持力度,发挥项目资金的示范引导作用。加强各类为农服务主体建设,整合服务资源,提升服务小农户的能力。
(三)加强督导推进。加强对实施“惠农工程”及落实配套政策、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等工作的指导,建立相应的工作督导和推进机制。
(四)加强人才培养。积极帮助小农户提升能力,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人才培育体系。县供销合作社主管和领办行业协会整合行业资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提供针对性强的生产技术、市场营销等专业培训。“惠农工程”项目实施单位建立市场化用人机制,引进各类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面向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农户和企业员工做好项目实施的配套培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党“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积累经验、探索路子,乡村振兴工作实行试点先行、先建先试,为强力推动试点村建设,量化工作任务,结合舞阳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三五三三”工作布局,按照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注重保护、留住乡愁,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原则,重点打造一批“产业优、颜某某、底蕴厚、秩序好、保障强”的美丽乡村新典范,探索乡村振兴有效路径。
以打造“五镇十村”示范带、“一河两岸”景观带为目标,以环境集中整治和“十个一”为工作重点,强力推进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带动整体提升。到2020年底,全县初步打造10个以上乡村振兴示范村。
(一)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以“三清三拆三治”集中整治活动为载体,集中人员和力量,对试点村杂物当道、杂草丛生等进行全面清理,对垃圾乱堆乱倒、污水横流和私搭乱建等脏、乱、差现象进行全面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形成生态宜人、环境优美的农村新风貌,提升试点村整体形象。
(二)开展“十个一”工程。
一是健全一套班子。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把工作能力强、有一定经济头脑、热心为群众办事的党员选拔到村级班子,把致富、带富能力强的群众培养成党员,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促进党建与经济发展“双推进”。同时,以农民为主体,建立健全“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推行“村内事,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的做法,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协商管理格局。
二是编制一套规划方案。坚持“无规划不建设、无设计不施工”的理念,结合我县城市总体规划、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与扶贫开发、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保护等规划相衔接,对全域乡村的空间形态、产业布局、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进行全面规划、系统设计,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乡村振兴规划,尊重乡村风俗和民族习性,注重保留村庄的原始风貌,凸显田园风光、农家情趣和乡村文化。同时,坚持一张蓝图抓到底,确保规划真正管长远、顾某某、利发展。
三是培育一个产业。编制农村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产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打造“农田景观化、果园公园化、菜园花园化、园区景区化”的新乡村。要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突出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推进“一村一品”生态农业,致力打造一批粮油、畜牧、蔬菜、林果花卉、食用菌及休闲农业等生态农业专业村。要围绕传统村落、美丽乡村、乡村民宿、休闲农庄、特色庄园、风情小镇、田园综合体等,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特别是对拥有光荣历史的革命老区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要发展乡村旅游,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特色;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沿河景观的乡村,要增强自然休闲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将传统的农耕逐步引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农庄、农情民舍等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景点。
四是安装一批路灯。做好试点村亮化工程的规划工作,重点搞好主干道路、村室广场、卫生所等公共场所沿线及周边照明。有条件的村可依托老促会革命老区帮扶项目,安装一批太阳能路灯,打造一批高标准、景观化的道路。
五是绿化一批空闲地。按照“果树进村、一村一品、一路一景、四季常青、三季有花某某”的理念,栽植一批果树,春季观花、夏季赏景、秋季品果,打造一批果园式村庄,叫响几个文化节、采摘节。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对荒片地、边角地、空宅荒院栽植绿化树,提升绿化成果。
六是美化一批墙体、文化墙。按照“因地制宜、注重保护、留住乡愁”的原则,统筹兼顾农村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注重乡土味道,强化地域特色,慎修房、少拆墙,在美化中保护,在保护中建设,形成一村一景、一路一主题、一巷一特色,做到与村庄规划、产业发展、旅游发展、文化特色相衔接,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凸显可持续发展。
七是新建一座公厕。按照“实用、美观”等要求,在各个试点村建设一座规划设计超前、布局合理科学、运营简单便捷、外观美观和谐的公厕。同时,制订完善一套运行管护机制,采用公益岗位管理等办法选拔一些有责任有爱心讲文明的人员进行管理。
八是建设一座文化礼堂。按照“文化地标、精神家园”的标准,科学规划建设文化礼堂,按照活动公园、文化乐园、精神家园的“三园要求”,努力把礼堂打造成为一个以礼堂、讲堂、文体活动场所等为基本设施的村级文化阵地综合体。建成一座礼堂,配有舞台,能够满足群众举办文化节庆、文化仪式、文体活动以及村民议事集会等方面的功能需要。建成一个讲堂,对群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和法律知识普及、生产技能培训。建成一个文化活动场所,配套农家书屋、广播室等文体活动场地。建成一个文化展示墙,以展览墙、室、馆等不同展陈形态,以图片、文字以及实物等展示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崇德尚坚、美好家园等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九是引进一个投资主体。坚持内外资、内外贸一体化运作,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招商作为主攻方向,强化龙头带动效应,突出引进重点深加工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壮大。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引导利用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致富带头人、创业能人等乡贤作用,用足用活外力,积极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各试点要率先全面清查农村集体土地资源,按照“盘活要素、开发资源、增加收益”的原则,鼓励村集体盘活闲置的荒田、荒林、荒塘、荒园等集体资产,通过依法出租、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发展集体经济、荒片经济、庭院经济,实现集体存量资产增值。全面推行村级集体经济“双增”行动,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途径办法,建立村级集体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增强村级组织的自我“造血”功能。2020年底,每个试点村集体收入不低于50万元。
十是完善一套机制。充分发挥乡镇和村级组织作用,建立健全“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推行“村内事、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的做法。尊重群众意愿,把发展自主权交给群众,充分引导调动广大群众,参与设计、参与管理、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建有所管、长效运营、常态保持。建立健全农村“一约五会”(村规民约、民主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老年和谐促进会、禁赌禁毒会)制度,深化村民自治,引导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提升,破除陈规陋习,让文明新风吹拂乡村。
(一)加强组织领导。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要在县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以乡镇为主体,凝聚各方力量,全面推进建设。各乡镇对每个试点村都要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全面负责试点村推进,对照重点工作任务,认真抓好落实,确保试点村早出形象。
(二)落实工作责任。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乡村振兴工作责任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特别是承担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单位,要及早着手,加强联动,合力推进。
(三)加大资金投入。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合理运用好财政政策,通过发动群众参与、动员社会力量等形式,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特别是注重调动社会资本投入,为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四)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总结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乡村振兴工作的良好氛围。
(五)严格考核奖惩。县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制订专门的考核管理办法,对试点村建设进行动态管理,年终优胜劣汰,对成效显著的试点村给予资金奖励。
(一)谋划布局,制定方案(20xx年1月-3月)。
(二)宣传发动,全员参战(20xx年4月-6月)。
驻村工作队将和包保村一起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制。
(三)补齐短板,积极推进(20xx年7月-9月)。
这期间进行查漏补缺,对上半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
(四)真抓实千,实现目标(20xx年10月-12月)。
三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乡村振兴包保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
(二)广泛宣传发动。
(一)产业项目发展 。
(二)增加村集体收入。
(三)乡风文明。
(三)积极组织实施春秋两季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栽种花卉行动,落实好日常各项帮扶工作内容,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做好数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完成材料报送工作。
根据乡村振兴责任分工会议精神,我局召开会议研究,现将具体细化方案报告如下。
按照“提升东西、打通南北、畅通内环、连接外环”的思路,打造高速、国道317线“两轴”最美景观大道,加快“三支”生态景观通道建设,推动至县域“环线”景观通道建设,强化乡村道路提档升级,构建“内联外畅、四向通达、安全便捷、快旅慢游”的“两轴三支一环线”畅通旅游格局。
(一)推进高速建设。今年完成70公里,20xx6月除狮子坪隧道外全面完成,到2020年全线正常运行。
同时加快lx2标段的建设,力争到20xx完成完成lx2标隧道50%;
2020年完成项目设计及开工前的要件办理,力争2020年启动项目建设。
(二)推动至县域“环线”景观通道建设。
薛孟路延伸段(至)环线公路目前已完成施工图设计,今年争取。
明年补助资金,力争20xx完成项目开工前的要件办理,进行项目施工招标,并进行开工建设。
(三)强化县乡村道路提档升级。
一是力争在20xx进行-县道12.48公里提档升级。二是计划20xx对乡道2公里进行提档升级,8公里于2020年进行提升改造。三是结合乡村振兴对薛城镇9条村道63.7公里进行提档升级。四是结合四好农村公路对县域内河坝村3条村道10.9公里进行提档升级。五是结合四好农村公路对县域内村12条村道77.1公里进行提档升级。(详见附表1)。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构建“四向通达”全域旅游通道建设工作。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担负起落实工作任务,全面推进“四向通达”全域旅游通道建设的主体责任。
(二)落实责任分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局建设管理股,负责“四向通达”全域旅游通道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统筹。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要根据实施方案的责任分工要求,研究政策措施,主动加强配合,确保各工作任务取得实效。
将建设工作纳入各单位目标考核、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与干部任免和奖惩挂钩。
按照科学发展、“四化同步”、城乡统筹和“三农”优先的要求,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目的,以乡村规划建设为引领,以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以示范带动发展为突破,以镇村为主体,以创新社会管理为保障,着力培育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基础完善、生活殷实、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从20xx年开始,全镇共选取王庙村、黄沟村、柴林村、桑村村等3个村庄作为“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力争通过3年努力,到20xx年底这3个村庄通过考评验收,全镇“美丽乡村”建设整体水平有明显提高。自20xx年起,在总结创建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继续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其他村庄,进行分类、分批整治改造建设,逐步使“美丽乡村”建设转入常态化。
(一)推进村庄建设。
一是编制建设规划。试点村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依据小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要求,科学编制详细、明确、可行的建设详细规划,明确在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农民素质、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目标和措施,规划编制要按照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的要求,充分考虑人口变动、产业发展等因素,预留建设发展空间。既要考虑当前农民生产生活所需,又要考虑农村人口、环境的综合承载能力;既要考虑农村水、电、路、气、厕、卫等设施综合配套,又要重点突出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等较大公共设施项目的有序、有效安排。
二是科学改造提升。按照村庄建设规划,优化村庄路网布局,合理设计主要街道、小巷胡同,打通村内断头路。结合乡村文明行动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推进农村危房、旧房、空心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装扮美观舒适住宅,改善农户住房条件。推广应用农村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配套庭院环境卫生设施,全面完成改厨、改厕。鼓励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建新房,严格管控无序违章建房,从严查处违章违规建房行为,促进村庄整体风貌协调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三是建设新型社区。把“美丽乡村”建设和创建新型农村示范社区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推进合村并点,集中连片规划建设一批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新型农村示范社区。按照“配套、完善、提升”的要求,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周边环境建设,增强社区服务农民的能力。
(二)整治村容村貌。
一是提升硬化水平。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开展村庄主次干道硬化。主街硬化率达到100%,小巷硬化率不低于70%。主街两侧铺有路沿石,街巷建有排水设施,形成纵横有序、便捷舒适的村内路网。
二是提升绿化水平。加快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建设,积极倡导庭院绿化,鼓励农民栽植经济林木、观赏树木。推进路旁、水(渠)旁、村旁、宅旁等“四旁”绿化,配建街头绿地和小游园,形成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多层次立体绿化效果,村庄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
三是提升亮化水平。对村内主要街巷及公共场所,采取各种方式实施亮化工程,有条件的村庄应安装太阳能路灯。加强对公用照明设施的管理维护,提高夜间照明效果。
四是提升净化水平。建立村内卫生日常保洁机制,推行“户收集、村集中、镇街运转、区处理”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方式,按每5-10户不低于1个的标准配备垃圾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密闭式垃圾收集箱、垃圾清运车;设立环境卫生专管员及环卫清洁队伍。同时,全面清理村庄内乱堆乱放、乱搭乱建,推行“三堆两垛”(沙土堆、粪便堆、杂物堆、柴草垛、砖石垛)定点存放。妥善处理并积极利用禽畜粪便,鼓励村民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五是提升美化水平。对村内主要街道两侧建筑、墙壁进行统一整洁或粉刷,合理布局宣传栏、文化墙等,形成整洁有序、特色鲜明、实用美观的景观效果。整治村内影响观瞻的陈旧电线电路,坚决杜绝乱扯乱挂现象。
六是提升饮水安全水平。加强对分散式水源的卫生防护和周围环境的清理整治,构建户户通的自来水管网,保证自来水供水入户率达100%,水质合格率达100%。做好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置,科学建设一批净化池、氧化塘,有效降解水质污染,生活污水处理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三)完善服务设施。
一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基本达到“七室两超市一广场”标准,即具备综合办公室、综合活动室、综合服务室、卫生室、文化室、警务室、调解室、生活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和村民文体活动场所等功能配置,建筑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科学布局建设学校,鼓励社会力量在村内兴办幼儿园、托儿所。推动金融服务网点向试点村延伸,鼓励有条件的村设立金融服务网点,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二是完善信息服务体系。推进有线电视、宽带村村通和户户通工程,探索建立村级信息综合网络服务平台,开设党务村务公开、政策信息发布、农业技能培训、市场供需动态、社会治安管理、灾害预警防治等信息服务栏目,设置村民意见建议箱,设立阅报栏、科普栏、宣传栏、社情民意反馈栏。
三是完善“五员”服务体系。设立政策宣传员、市场信息员、农技指导员、纠纷调解员、电教推广员等“五员”,强化政策、农资、科技、金融、市场信息等支持,增强服务农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宣传力度,进一步简化费用交纳、报销、领取等手续。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建设一批农村托老所、幸福院等,提高农村养老服务水平。科学使用农村村集体收入,重点用于村集体开支、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和困难农民生活、医疗补贴等。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权等财产性权利。
五是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在村内主要道路和重要部位、公共场所安装电子监控设备,实现“电子眼”监控体系无缝隙覆盖。建立村民自治联防组织,实现夜间巡防常态化。
(四)发展农村经济。
一是深入推进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发展土地合作社,推进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发展,大幅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引导土地有序流转,积极培育特色集体农场、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优先在试点村开展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确权颁证工作,推进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改革和农村资产产权化改革。
二是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深入实施“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工程,打造特色专业村。充分利用农村自然景观、田园风光,重点建设高标准的主题农庄和农家乐。大力发展自助采摘游、城郊休闲度假游、生态农业观光游、民俗风情体验游等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业,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业发展。积极培育农村服务业,围绕加强产业服务,积极开发餐饮、住宿、交通等三产服务项目,适度发展短途物流、设备租赁、劳务输出等配套产业。
三是扶持农民就业创业。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培育一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增强农民创业就业能力,加快培育农业科技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现代职业农民。完善和落实农民创业小额贷款担保、财政贴息等政策,扶持农民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五)倡树文明乡风。
一是弘扬乡土文化。发掘、保护、开发农村优秀民间文化资源,加强对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的保护,推动民间传说搜集整理、民间艺人技艺传承,弘扬具有地域特色的农耕文化、山水文化和民俗文化。
二是加强教育引导。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四德”教育、生态文明知识普及教育,健全村规民约,强化组织机构和制度落实,营造浓厚教育氛围。
三是开展示范创建。突出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组织文明生态示范户、致富创业带头户、敬老模范户、子女教育模范户、计划生育模范户、“五型家庭创建”(和谐型、致富型、美好型、学习型、诚信型)等创星评比,建立动态考评机制,颁发并悬挂农户家庭星级评定匾牌。结合实际开展弘扬传统美德实践活动,引导农民破除陈规陋习,培育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四是强化村民自治。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村民议事、村级财务管理等自治制度,加强农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建设,提高农村社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营造和谐的农村社会环境。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桑村镇“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镇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镇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办事处和镇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村建办。领导小组抽调村建、环保、农业、林业、畜牧兽医、水利、卫生、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业务人员组成“美丽乡村”创建专家指导组,负责对“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查。
二是完善投入机制。有效整合各方面的资金,建立完善政府财政投入、村级自筹和社会多方支持三位一体的“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保障体系。镇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各创建试点村予以奖励。要加强对涉农资金、项目的整合,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统筹管理使用”的原则,集中对创建村进行投入。要调动各方面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发动广大群众积极主动投工投劳,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公民投资或捐资建设,多渠道、多元化筹集“美丽乡村”建设资金。
三是强化考核奖惩。镇政府对创建工作开展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实行月调度、季督导、半年通报、年度考评,创建期满总评、验收和表彰。对通过年度考评的村兑现资金奖励,对通过总评验收的村,由镇报区,由区报市命名为“枣庄市美丽乡村”。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镇街,给予通报表扬;对未完成建设任务的镇街,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先树优资格,并责令继续做好工作,直到全面完成创建任务。
村级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方案篇五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村级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方案范文七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按照科学发展、“四化同步”、城乡统筹和“三农”优先的要求,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目的,以乡村规划建设为引领,以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以示范带动发展为突破,以镇村为主体,以创新社会管理为保障,着力培育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基础完善、生活殷实、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从20xx年开始,全镇共选取王庙村、黄沟村、柴林村、桑村村等3个村庄作为“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力争通过3年努力,到20xx年底这3个村庄通过考评验收,全镇“美丽乡村”建设整体水平有明显提高。自20xx年起,在总结创建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继续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其他村庄,进行分类、分批整治改造建设,逐步使“美丽乡村”建设转入常态化。
(一)推进村庄建设。
一是编制建设规划。试点村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依据小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要求,科学编制详细、明确、可行的建设详细规划,明确在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农民素质、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目标和措施,规划编制要按照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的要求,充分考虑人口变动、产业发展等因素,预留建设发展空间。既要考虑当前农民生产生活所需,又要考虑农村人口、环境的综合承载能力;既要考虑农村水、电、路、气、厕、卫等设施综合配套,又要重点突出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等较大公共设施项目的有序、有效安排。
二是科学改造提升。按照村庄建设规划,优化村庄路网布局,合理设计主要街道、小巷胡同,打通村内断头路。结合乡村文明行动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推进农村危房、旧房、空心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装扮美观舒适住宅,改善农户住房条件。推广应用农村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配套庭院环境卫生设施,全面完成改厨、改厕。鼓励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建新房,严格管控无序违章建房,从严查处违章违规建房行为,促进村庄整体风貌协调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三是建设新型社区。把“美丽乡村”建设和创建新型农村示范社区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推进合村并点,集中连片规划建设一批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新型农村示范社区。按照“配套、完善、提升”的要求,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周边环境建设,增强社区服务农民的能力。
(二)整治村容村貌。
一是提升硬化水平。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开展村庄主次干道硬化。主街硬化率达到100%,小巷硬化率不低于70%。主街两侧铺有路沿石,街巷建有排水设施,形成纵横有序、便捷舒适的村内路网。
二是提升绿化水平。加快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建设,积极倡导庭院绿化,鼓励农民栽植经济林木、观赏树木。推进路旁、水(渠)旁、村旁、宅旁等“四旁”绿化,配建街头绿地和小游园,形成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多层次立体绿化效果,村庄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
三是提升亮化水平。对村内主要街巷及公共场所,采取各种方式实施亮化工程,有条件的村庄应安装太阳能路灯。加强对公用照明设施的管理维护,提高夜间照明效果。
四是提升净化水平。建立村内卫生日常保洁机制,推行“户收集、村集中、镇街运转、区处理”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方式,按每5-10户不低于1个的标准配备垃圾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密闭式垃圾收集箱、垃圾清运车;设立环境卫生专管员及环卫清洁队伍。同时,全面清理村庄内乱堆乱放、乱搭乱建,推行“三堆两垛”(沙土堆、粪便堆、杂物堆、柴草垛、砖石垛)定点存放。妥善处理并积极利用禽畜粪便,鼓励村民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五是提升美化水平。对村内主要街道两侧建筑、墙壁进行统一整洁或粉刷,合理布局宣传栏、文化墙等,形成整洁有序、特色鲜明、实用美观的景观效果。整治村内影响观瞻的陈旧电线电路,坚决杜绝乱扯乱挂现象。
六是提升饮水安全水平。加强对分散式水源的卫生防护和周围环境的清理整治,构建户户通的自来水管网,保证自来水供水入户率达100%,水质合格率达100%。做好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置,科学建设一批净化池、氧化塘,有效降解水质污染,生活污水处理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三)完善服务设施。
一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基本达到“七室两超市一广场”标准,即具备综合办公室、综合活动室、综合服务室、卫生室、文化室、警务室、调解室、生活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和村民文体活动场所等功能配置,建筑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科学布局建设学校,鼓励社会力量在村内兴办幼儿园、托儿所。推动金融服务网点向试点村延伸,鼓励有条件的村设立金融服务网点,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二是完善信息服务体系。推进有线电视、宽带村村通和户户通工程,探索建立村级信息综合网络服务平台,开设党务村务公开、政策信息发布、农业技能培训、市场供需动态、社会治安管理、灾害预警防治等信息服务栏目,设置村民意见建议箱,设立阅报栏、科普栏、宣传栏、社情民意反馈栏。
三是完善“五员”服务体系。设立政策宣传员、市场信息员、农技指导员、纠纷调解员、电教推广员等“五员”,强化政策、农资、科技、金融、市场信息等支持,增强服务农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宣传力度,进一步简化费用交纳、报销、领取等手续。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建设一批农村托老所、幸福院等,提高农村养老服务水平。科学使用农村村集体收入,重点用于村集体开支、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和困难农民生活、医疗补贴等。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权等财产性权利。
五是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在村内主要道路和重要部位、公共场所安装电子监控设备,实现“电子眼”监控体系无缝隙覆盖。建立村民自治联防组织,实现夜间巡防常态化。
(四)发展农村经济。
一是深入推进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发展土地合作社,推进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发展,大幅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引导土地有序流转,积极培育特色集体农场、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优先在试点村开展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确权颁证工作,推进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改革和农村资产产权化改革。
二是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深入实施“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工程,打造特色专业村。充分利用农村自然景观、田园风光,重点建设高标准的主题农庄和农家乐。大力发展自助采摘游、城郊休闲度假游、生态农业观光游、民俗风情体验游等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业,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业发展。积极培育农村服务业,围绕加强产业服务,积极开发餐饮、住宿、交通等三产服务项目,适度发展短途物流、设备租赁、劳务输出等配套产业。
三是扶持农民就业创业。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培育一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增强农民创业就业能力,加快培育农业科技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现代职业农民。完善和落实农民创业小额贷款担保、财政贴息等政策,扶持农民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五)倡树文明乡风。
一是弘扬乡土文化。发掘、保护、开发农村优秀民间文化资源,加强对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的保护,推动民间传说搜集整理、民间艺人技艺传承,弘扬具有地域特色的农耕文化、山水文化和民俗文化。
二是加强教育引导。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四德”教育、生态文明知识普及教育,健全村规民约,强化组织机构和制度落实,营造浓厚教育氛围。
三是开展示范创建。突出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组织文明生态示范户、致富创业带头户、敬老模范户、子女教育模范户、计划生育模范户、“五型家庭创建”(和谐型、致富型、美好型、学习型、诚信型)等创星评比,建立动态考评机制,颁发并悬挂农户家庭星级评定匾牌。结合实际开展弘扬传统美德实践活动,引导农民破除陈规陋习,培育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四是强化村民自治。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村民议事、村级财务管理等自治制度,加强农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建设,提高农村社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营造和谐的农村社会环境。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桑村镇“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镇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镇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办事处和镇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村建办。领导小组抽调村建、环保、农业、林业、畜牧兽医、水利、卫生、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业务人员组成“美丽乡村”创建专家指导组,负责对“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查。
二是完善投入机制。有效整合各方面的资金,建立完善政府财政投入、村级自筹和社会多方支持三位一体的“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保障体系。镇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各创建试点村予以奖励。要加强对涉农资金、项目的整合,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统筹管理使用”的原则,集中对创建村进行投入。要调动各方面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发动广大群众积极主动投工投劳,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公民投资或捐资建设,多渠道、多元化筹集“美丽乡村”建设资金。
三是强化考核奖惩。镇政府对创建工作开展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实行月调度、季督导、半年通报、年度考评,创建期满总评、验收和表彰。对通过年度考评的村兑现资金奖励,对通过总评验收的村,由镇报区,由区报市命名为“枣庄市美丽乡村”。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镇街,给予通报表扬;对未完成建设任务的镇街,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先树优资格,并责令继续做好工作,直到全面完成创建任务。
根据乡村振兴责任分工会议精神,我局召开会议研究,现将具体细化方案报告如下。
按照“提升东西、打通南北、畅通内环、连接外环”的思路,打造高速、国道317线“两轴”最美景观大道,加快“三支”生态景观通道建设,推动至县域“环线”景观通道建设,强化乡村道路提档升级,构建“内联外畅、四向通达、安全便捷、快旅慢游”的“两轴三支一环线”畅通旅游格局。
(一)推进高速建设。今年完成70公里,20xx6月除狮子坪隧道外全面完成,到2020年全线正常运行。
同时加快lx2标段的建设,力争到20xx完成完成lx2标隧道50%;
2020年完成项目设计及开工前的要件办理,力争2020年启动项目建设。
(二)推动至县域“环线”景观通道建设。
薛孟路延伸段(至)环线公路目前已完成施工图设计,今年争取。
明年补助资金,力争20xx完成项目开工前的要件办理,进行项目施工招标,并进行开工建设。
(三)强化县乡村道路提档升级。
一是力争在20xx进行-县道12.48公里提档升级。二是计划20xx对乡道2公里进行提档升级,8公里于2020年进行提升改造。三是结合乡村振兴对薛城镇9条村道63.7公里进行提档升级。四是结合四好农村公路对县域内河坝村3条村道10.9公里进行提档升级。五是结合四好农村公路对县域内村12条村道77.1公里进行提档升级。(详见附表1)。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构建“四向通达”全域旅游通道建设工作。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担负起落实工作任务,全面推进“四向通达”全域旅游通道建设的主体责任。
(二)落实责任分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局建设管理股,负责“四向通达”全域旅游通道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统筹。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要根据实施方案的责任分工要求,研究政策措施,主动加强配合,确保各工作任务取得实效。
将建设工作纳入各单位目标考核、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与干部任免和奖惩挂钩。
为进一步推进石门村振兴建设,进一步改善石门村生活环境,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当地文明建设,石门村建设成为产业繁荣、生态宜居、当地文明、治理有效、生活丰富的美丽村庄,落实农村振兴部署和要求,基于长期可持续发展,现结合村实际,制定农村振兴五年工作计划。
高坪镇石门村距镇政府驻地7公里,平均海拔900米。它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理独特,四季分明,风景宜人。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14亩,林地7785亩。全村有9个村民小组,314户,户籍1020人。石门村位于国家aaaa恩施地心谷旅游区核心区植被茂盛,山峰壁立,峡谷深邃,原始生态景观保存完好,历史遗迹众多,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旅游发展价值。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人为本,遵循农村发展规律。在高坪镇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村支部两委和驻村队伍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解放思想,脚踏实地,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加强招商引资,多方引进龙头公司和龙头企业,走公司基地农民模式;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所有建设项目投资约5300万元。一是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奖励和补贴资金;二是争取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三是自筹资金,确保20xx项目建设于年底完成。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民生条件。
1、实施道路硬化、照明和排水工程。对村内未硬化的组级道路进行全面硬化照明,配套相应的排水设施,逐步连接村内已硬化的主次道路,实现村内道路的循环交流。
2.村内给排水管网系统升级改造。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加强村内河流沟渠的有效管理,确保排水系统正常运行,村内无污水溢流和乱排水。
3、供电、照明、通信达到标准要求。村庄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100%,其他区域根据需要设置路灯。村内旅游路牌标识明确。
(二)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升村容村貌。
1、特色民居改造。按照“具有整体特色风格”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设施,实施100户特色民居改造,争取做到每家每户外墙整洁美观,热水器、空调等设施安装规范,无乱搭乱建现象,形成格调一致的景观风格。为广大村民营造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
2、人居环境整治。切实抓好维护整治工作,按照“清运垃圾、铲除杂草、挪走柴堆、清扫路面、刷白树木、拆除临建”的要求,彻底清理各类积存垃圾、拆除乱搭乱建、临时建筑、清除卫生死角,村居内整体达到卫生整洁,修建污水处理池3个及管网架设,购置垃圾清运车一台,实现垃圾分类收集与存放或处理。
3、实现厕所革命全覆盖。加大厕所革命的宣传力度,实施农村改厕工程,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工作,尽快实现全覆盖。
(三)加强特色产业发展,打造农旅融合新村。
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培育发展休闲观光、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健康养老、特色餐饮、精品民宿等新业态。村内每年经济总收入较上年度有所增长。
1、确定以茵红李、青皮脆李为主导产业,发展规模为580亩,以加强果园管护为重点,提升商品果质量,实现以观光、采摘、销售一体的综合农业,带动农民发家致富。
2、培植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种养大户10家、家庭农场5家、专业合作社2家、龙头企业2家。
3、以aaaa景区为依托,以石门村游客接待中心重点,大力发展民宿旅游业,拟发展民宿100家,年接待能力达到10万人以上。
4、加快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开展村内闲置资源开发利用,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5、开展科普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使村民均能够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术。
(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构建和谐美丽乡村。
1、配备具有相应的执业资格从业人员,并遵守医德行规,积极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实现慢性病签约服务100%,村民普遍能享受到公共卫生服务。
2、新建村级文化广场、游客停车场及配套公厕,丰富村民文娱活动,活跃农村文化氛围,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4、完善社会保障。村庄困难群体和老年人、孤儿等特殊群体社会保障制度全部落实到位。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达到全覆盖;被征地村民按照规定参加相应的社会保险。
5、完善村便民服务中心的功能,代办或提供各类便民服务。设立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和村级快递物服务网点,满足村民各类生产生活需要。
(五)乡风文明建设。
1、抓村风民俗建设。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每年组织开展政策宣讲活动;建立规范的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组织,村内杜绝封建迷信、婚丧大操大办、乱埋乱葬现象的发生。
2、抓村民素质提升。定期安排开展爱国主义、道德法治等教育活动;开展读书学习活动、对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进行评选表彰;定期宣传和普及农村绿色环保、质量安全意识,杜绝铺张浪费现象。有计划的组织开展科普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卫生健康知识、计划生育和防灾减灾、避险自救技能宣传活动,开展文明信用户、好媳妇、好婆婆等创建活动。
3、抓好旅游文化建设。建成相对固定的文体队伍,定期开展文体活动;丰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建立村庄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管护制度、落实责任人;切实做好保护旅游名村的各项工作。
(一)全面提升村容村貌,美化乡村整体环境。
1、修建污水处理系统:新建人口聚集地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池及管网设施)3个。
2、人居环境整治:整治、绿化农家庭院240户;改造旱厕120个;全村设置分类收集垃圾箱80处;购买垃圾清运车辆1台,新建公厕2座。
3、停车场及配套公厕:3组3000平方米硬化及配套设施建设。新建村委会旁游客观光停车场(500平方米)。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条件。
1、地心谷景区入口至吴大山民宿旅游公路建设:新建地心谷景区至吴大山民宿旅游公路。其中大横坡村至石门村吴大山村级公路连接线5公里。石门村委会至吴大山升级改造工程,3.5公里(6.5米宽及黑色化)。
2、旅游公路提档升级:8.5公里旅游公路拓宽1.5米至8米宽及黑色化、亮化。村内旅游循环路的拓宽升级及旅游标识标牌的设置。
3、村级文化广场:村委会旁1400平方米硬化及配套设施。
(三)加强特色产业发展,打造旅游接待新村。
1、打造特色村寨:打造一个精品民宿基地,实施特色村寨民居改造100户,开展民宿培训。
2、壮大特色产业:对原有连片种植的580亩茵红李、青皮脆李李子产业园进行提档升级,进行避雨栽培,打造一个水果基地,全面提升李子品质及抗风险能力。
3.修缮石门古道:修缮1.5公里石门古道,充分发掘本地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旅游景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党“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积累经验、探索路子,乡村振兴工作实行试点先行、先建先试,为强力推动试点村建设,量化工作任务,结合舞阳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三五三三”工作布局,按照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注重保护、留住乡愁,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原则,重点打造一批“产业优、颜某某、底蕴厚、秩序好、保障强”的美丽乡村新典范,探索乡村振兴有效路径。
以打造“五镇十村”示范带、“一河两岸”景观带为目标,以环境集中整治和“十个一”为工作重点,强力推进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带动整体提升。到2020年底,全县初步打造10个以上乡村振兴示范村。
(一)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以“三清三拆三治”集中整治活动为载体,集中人员和力量,对试点村杂物当道、杂草丛生等进行全面清理,对垃圾乱堆乱倒、污水横流和私搭乱建等脏、乱、差现象进行全面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形成生态宜人、环境优美的农村新风貌,提升试点村整体形象。
(二)开展“十个一”工程。
一是健全一套班子。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把工作能力强、有一定经济头脑、热心为群众办事的党员选拔到村级班子,把致富、带富能力强的群众培养成党员,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促进党建与经济发展“双推进”。同时,以农民为主体,建立健全“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推行“村内事,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的做法,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协商管理格局。
二是编制一套规划方案。坚持“无规划不建设、无设计不施工”的理念,结合我县城市总体规划、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与扶贫开发、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保护等规划相衔接,对全域乡村的空间形态、产业布局、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进行全面规划、系统设计,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乡村振兴规划,尊重乡村风俗和民族习性,注重保留村庄的原始风貌,凸显田园风光、农家情趣和乡村文化。同时,坚持一张蓝图抓到底,确保规划真正管长远、顾某某、利发展。
三是培育一个产业。编制农村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产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打造“农田景观化、果园公园化、菜园花园化、园区景区化”的新乡村。要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突出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推进“一村一品”生态农业,致力打造一批粮油、畜牧、蔬菜、林果花卉、食用菌及休闲农业等生态农业专业村。要围绕传统村落、美丽乡村、乡村民宿、休闲农庄、特色庄园、风情小镇、田园综合体等,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特别是对拥有光荣历史的革命老区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要发展乡村旅游,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特色;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沿河景观的乡村,要增强自然休闲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将传统的农耕逐步引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农庄、农情民舍等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景点。
四是安装一批路灯。做好试点村亮化工程的规划工作,重点搞好主干道路、村室广场、卫生所等公共场所沿线及周边照明。有条件的村可依托老促会革命老区帮扶项目,安装一批太阳能路灯,打造一批高标准、景观化的道路。
五是绿化一批空闲地。按照“果树进村、一村一品、一路一景、四季常青、三季有花某某”的理念,栽植一批果树,春季观花、夏季赏景、秋季品果,打造一批果园式村庄,叫响几个文化节、采摘节。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对荒片地、边角地、空宅荒院栽植绿化树,提升绿化成果。
六是美化一批墙体、文化墙。按照“因地制宜、注重保护、留住乡愁”的原则,统筹兼顾农村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注重乡土味道,强化地域特色,慎修房、少拆墙,在美化中保护,在保护中建设,形成一村一景、一路一主题、一巷一特色,做到与村庄规划、产业发展、旅游发展、文化特色相衔接,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凸显可持续发展。
七是新建一座公厕。按照“实用、美观”等要求,在各个试点村建设一座规划设计超前、布局合理科学、运营简单便捷、外观美观和谐的公厕。同时,制订完善一套运行管护机制,采用公益岗位管理等办法选拔一些有责任有爱心讲文明的人员进行管理。
八是建设一座文化礼堂。按照“文化地标、精神家园”的标准,科学规划建设文化礼堂,按照活动公园、文化乐园、精神家园的“三园要求”,努力把礼堂打造成为一个以礼堂、讲堂、文体活动场所等为基本设施的村级文化阵地综合体。建成一座礼堂,配有舞台,能够满足群众举办文化节庆、文化仪式、文体活动以及村民议事集会等方面的功能需要。建成一个讲堂,对群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和法律知识普及、生产技能培训。建成一个文化活动场所,配套农家书屋、广播室等文体活动场地。建成一个文化展示墙,以展览墙、室、馆等不同展陈形态,以图片、文字以及实物等展示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崇德尚坚、美好家园等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九是引进一个投资主体。坚持内外资、内外贸一体化运作,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招商作为主攻方向,强化龙头带动效应,突出引进重点深加工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壮大。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引导利用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致富带头人、创业能人等乡贤作用,用足用活外力,积极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各试点要率先全面清查农村集体土地资源,按照“盘活要素、开发资源、增加收益”的原则,鼓励村集体盘活闲置的荒田、荒林、荒塘、荒园等集体资产,通过依法出租、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发展集体经济、荒片经济、庭院经济,实现集体存量资产增值。全面推行村级集体经济“双增”行动,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途径办法,建立村级集体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增强村级组织的自我“造血”功能。2020年底,每个试点村集体收入不低于50万元。
十是完善一套机制。充分发挥乡镇和村级组织作用,建立健全“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推行“村内事、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的做法。尊重群众意愿,把发展自主权交给群众,充分引导调动广大群众,参与设计、参与管理、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建有所管、长效运营、常态保持。建立健全农村“一约五会”(村规民约、民主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老年和谐促进会、禁赌禁毒会)制度,深化村民自治,引导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提升,破除陈规陋习,让文明新风吹拂乡村。
(一)加强组织领导。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要在县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以乡镇为主体,凝聚各方力量,全面推进建设。各乡镇对每个试点村都要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全面负责试点村推进,对照重点工作任务,认真抓好落实,确保试点村早出形象。
(二)落实工作责任。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乡村振兴工作责任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特别是承担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单位,要及早着手,加强联动,合力推进。
(三)加大资金投入。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合理运用好财政政策,通过发动群众参与、动员社会力量等形式,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特别是注重调动社会资本投入,为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四)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总结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乡村振兴工作的良好氛围。
(五)严格考核奖惩。县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制订专门的考核管理办法,对试点村建设进行动态管理,年终优胜劣汰,对成效显著的试点村给予资金奖励。
溪霞村位于洪濑镇镇区,面积1平方公里,东距泉州市区35公里,西离南安市区23公里,省道307贯穿全村,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全村总人口9051人,2551户。民风淳朴,村容整洁,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泉州妆阁—洪濑蜈蚣阁(溪霞村龙阁)2016年登上央视春晚,现省级申遗中。2018年被南安市确定为美丽乡村整治村,2019年被南安市委、市政府授予“和谐村”荣誉称号,2019年人居可支配收入23000元,村集体上年经营收入525800元。
为全面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的各项部署,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我村各项工作迈向新台阶,同时为顺应我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开展工作,形成转型融合城郊村庄示范村,具体内容如下:
(一)以市场化管理,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整合集体用地进行开发建设,多方筹集资金,采取盘活村集体现有经营性、资源性资产和闲置资源进行投资开发,增加集体收入。
(二)村庄规划编制。溪霞村位于镇区周边,按照科学发展、先引先试的总方针,抢抓村庄规划发展新机遇,大力推进溪霞村建设,力争在三至五年内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特色明显的宜居、宜乐的转型融合城郊村庄。
(三)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围绕“村庄清洁行动”,以清理垃圾杂物、清理乱堆乱放、填埋旱厕、裸房整治等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广泛动员,多措并举,提升服务,推进厕所革命项目工作。利用集体空地进行微景观项目改造,提升人居环境。
(四)加大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投入。使群众交通更便利,出行更方便,环境更优美,让乡村越来越美丽。
(五)加大对公共服务配套项目的投入。全力配合辖区内新侨中学做好学校操场征地及洪三小学扩建征迁工作,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均衡发展。
在村“两委”班子的正确带领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村集体经济不断的壮大,随着村集体收入的增加,加大了对民生项目等项目的投入。
2020年拟建设项目:
1、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1)下墩公厕建设项目:在下墩片区建设公厕一座,面积35平方米,蹲位6位(其中女3个、男2个、残疾人1个),对周边场地进行绿化、硬化。计划投资30万元,其中自筹15万元;完成年限:2020年10月,负责人:黄衍秋。
(2)全面拆除全村露天旱厕30个及主干道废弃禽畜舍和简易搭盖、违章搭盖等无利用价值建筑物、构筑物。计划投资3.5万元,其中自筹1.5万元;完成年限:2020年10月,负责人:张建加。
(3)裸房整治工程(一):全村裸房存量约42座,今年计划完成裸房整治23座,重点整治村主干道两侧及村部周边的裸房。计划投资110万,其中群众自筹110万元。2020年12月,负责人:张剑峰。
2、村庄规划编制:通过《南安市洪濑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明确村庄空间开发管制范围,制定严格的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措施,为各类开发建设行为规定必须遵守的行动纲领和行为准则。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耕地,划定禁止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对村庄发展和土地利用进行综合控制和引导,制定村庄规划。
4、公共服务配套项目:
(1)推进新侨中学运动场征地工作。新侨中学征地35亩,征地户101户,已签协议88户,尚有13户未签订。该项目投资资金224多万元。(政府行为)。完成年限:2020年12月,负责人:张晓鹏。
(2)推进洪三小学扩建项目:a、需征迁三座民房,面积约900m2,b、建设洪三小学教学楼一幢约1500m2。计划投资500万元(政府行为)。完成年限:2021年12月,负责人:黄黎铭。
5、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继续推进纵二路、横三路征迁工作(政府行为)。征地户59户,已签协议41户,尚有18户未签订。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包括纵二路及横三路,共602.401米,具体如下:a.纵二路南起横二路(桩号:zk0+000),向北止于横三路(桩号:zk0+439.087),长439.087米,红线宽度16米,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时速30千米/小时,双向两车道,采用水泥路面;b、横三路西起东大路(桩号:hk0+012.716),向东止于纵二路(桩号:hk0+176.030),长163.314米,红线宽度24米,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时速50千米/小时,双向四车道,采用水泥路面。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排水工程、给水工程、电力工程、通信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等。项目总投资估算1775.14万元,建设资金由镇财政统筹解决。完成年限:2021年12月底,负责人:张晓鹏、黄印筑。
(2)东溪洪堤街头路段建设项目:a、排水排污管道安装350米;b、石砌挡土墙750m3;c、土方填平压实,形成路坯1200m3。计划投资60万元,其中自筹10万元;完成年限:2020年11月,负责人:黄印筑。
(3)洪濑至洪梅部队路段路面铺设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路线起于洪濑镇溪霞村,终点至洪梅镇三梅村,全长约1.2km,路基宽12m,路面宽10m,道路等级为四级公路,双向两车道,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建设内容:路基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照明工程、标线等。(政府行为)。完成年限:2020年12月,负责人:黄天进。
2021年拟建设项目:
1、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1)岭头公厕建设项目:在岭头片区建设公厕一座,面积40平方米,蹲位6位(其中女3个、男2个、残疾人1个),对周边场地进行绿化、硬化。计划投资30.5万元,其中自筹15万元;完成年限:2021年11月,负责人:黄奋发。
(2)裸房整治工程(二):今年计划完成裸房整治19座,重点整治村主干道两侧及村部周边的裸房。计划投资93万,其中群众自筹93万元。完成年限:2021年12月,负责人:张剑峰。
(3)全面拆除全村废弃禽畜舍和简易搭盖、违章搭盖等无利用价值建筑物、构筑物。计划投资8万元,其中自筹3万元;完成年限:2021年12月,负责人:张剑峰。
2、微景观改造项目:
(1)岭头小公园建设项目:需征用村民旱厕填埋地300m2、健身器材、灯光、绿化建设等。计划投资20万元,其中自筹10万元;完成年限:2021年12月,负责人:黄奋发。
3、基础设施项目:
(1)祠口拥军路面及排水沟铺设项目:a、排水排污管道建设;b、路面硬化,长公里、宽8米。计划投资70万元,其中自筹15万元;完成年限:2021年11月,负责人:黄衍秋。
(2)晶华小区两条路面及排水沟铺设项目:a、排水排污管道建设;b、路面硬化,两条长约400米,宽6米。计划投资40万元,其中自筹15万元;完成年限:2021年12月负责人:黄印筑。
(3)东溪洪堤街头路段路面铺设项目:长350米,宽8米。计划投资40万元,其中自筹10万元;完成年限:2021年12月,负责人:黄印筑。
四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责任。成立以党总支部书记黄黎铭为组长、党总支部副书记、村主任张晓鹏为副组长、其他两委为成员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及时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工作部暑和要求,明确目标任务,把握时间节点,突出工作重点,找准薄弱环节,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和完成好本实施方案制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二)多方筹措资金,加强经费保障。全面整合现有各渠道项目、资金、技术等资源,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群众自筹、社会参与等多渠道、多角度解决乡村振兴“筹资”难题。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支部党员干部带头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活动,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积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与自身利益的关系,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乡村振兴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一)谋划布局,制定方案(20xx年1月-3月)。
(二)宣传发动,全员参战(20xx年4月-6月)。
驻村工作队将和包保村一起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制。
(三)补齐短板,积极推进(20xx年7月-9月)。
这期间进行查漏补缺,对上半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
(四)真抓实千,实现目标(20xx年10月-12月)。
三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乡村振兴包保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
(二)广泛宣传发动。
(一)产业项目发展 。
(二)增加村集体收入。
(三)乡风文明。
(三)积极组织实施春秋两季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栽种花卉行动,落实好日常各项帮扶工作内容,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做好数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完成材料报送工作。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全面实施供销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的指导意见》,《省供销合作社全面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实施方案》精神以及市委加快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关决定,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县供销合作社实际,现制定如下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结合全国总社“四社"创建工作,积极探索构建县、乡、村三级惠农服务平台和网络体系,初步形成以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为主导、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系统由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向全方位城乡社区服务拓展,切实在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为全县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到2022年,全系统初步建成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综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对小农户服务带动水平明显提升,有效发挥为农服务主力军作用。
建设县域化、综合性的服务网络。在县域范围内构建惠农综合服务体系,充分整合各类为农服务资源,有效强化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产销衔接和生活服务等服务功能。
培育高素质、专业化的服务队伍。围绕农业生产服务领域,培育现代农业服务企业、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服务联盟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造就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为农服务人才队伍。
构建市场化、可持续的服务机制。大力推广以农业生产托管为代表的农业经营新方式,密切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探索形成以创业创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服务新机制。
形成全程化、规模化的服务能力。全系统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农业生产托管等服务面积力争达到14万亩,服务链条延伸到农技推广、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农产品营销、电子商务、产业链金融等配套环节,形成规模服务优势。
惠农服务平台主要以乡(镇)为立足点,依托基层社,打造集多种服务功能为体的综合性为农服务平台。探索利用现有乡(镇)、村经营服务网点,整合各方资源,打造镇域为农服务网络平台,然后再逐步整合镇域服务网络平台,建立县级为农服务运营中心。逐步形成县有运营中心、乡镇有服务平台、村有服务站点的三级惠农服务网络。
(一)加快三级惠农服务平台网络的建设。结合实际,认真谋划打造1家县级惠农服务运营中心。县级惠农服务中心要面向乡镇服务平台提供农资和日用消费品配送、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电子商务、政务代办等综合服务;乡镇惠农服务平台承接县级运营中心服务项目,对村极综合服务平台提供商品配送和综合服务支持,初步探索形成县乡村三级惠农服务网络,搭建与小农户之间的桥梁,实现惠农服务进村入户、直达田间地头。
(二)因地制宜强化乡镇惠农服务平台重点服务功能。县级社根据各乡镇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实际,加强乡镇惠农服务平台的重点服务功能建设。是在耕地集中连片、农业产业规模较大的乡镇,侧重建设惠农服务中心、新型庄稼医院、智能配肥中心等生产服务平台,强化农资供应、测土施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生产服务功能;二是在粮食和鲜活农产品主产乡镇,侧重建设农产品烘干、冷藏、仓储、加工、交易等服务设施,强化商品化处理功能;三是在商贸集散地和人口集聚乡镇,侧重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或乡镇经营服务综合体,强化商贸流通、电子商务、文体娱乐、养老幼教、生态养生等生活服务功能。
(三)四措并举拓宽村级惠农服务平台建设途径。要依托农村综合服务社改造批。在原农资、日用消费品门店基础上升级硬件设施,配备信息化设备,增加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互助金融等惠农服务内容;二要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批。利用合作社经营服务设施,承接乡镇惠农服务平台有关服务;三要开展“村社共建”新建批。由乡镇惠农服务平台或基层社牵头,联合村“两委”和各类经济组织,组织农民共同建设服务站;四要争取财政项目资金创建批。县级社积极争取财政资金,选择产业基础好、村集体凝聚力强的村或扶贫联系村建设批设施好、功能全、信息化水平高的示范服务站。
要发挥供销合作社首创优势,继续以扩大规模、提升质量为重点,因地制宜推动托管服务对象由规模经营主体向小农户拓展、服务领域由生产环节向全产业链延伸。
(一)打造各类托管服务中心。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依托供销合作社农资经营企业、农业服务企业、基层社、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主体,围绕当地主导和特色农业产业生产服务需求,在2022年底前,谋划新建1家规模适度、功能适用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中心。加快全系统庄稼医院改造升级,在2022年底前,全系统建设40家具备农资供应、测土配方、统防统治、农技推广、在线诊断等综合服务能力于体的新型庄稼医院。在县域建设智能配肥中心,依托具有产业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生产基地建设配肥站、加肥站,面向小农户提供测土、配肥条龙服务。
(二)培育多元化托管服务主体。围绕玉米、水稻、小杂粮、人参等优势农特产业,在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过程中,发挥供销合作社系统优势,注重加强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以及农技推广机构的合作,构建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局面。是以县级供销合作社为服务主体,整合资源,科学确定服务半径,瞄准耕、种、管、收、售全产业链提供服务;二是以基层社为主体,采取单独组建或与村委合作共建服务型合作社的方式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三是以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主体,充分发挥专业社的农业生产技术优势。四是以农资经营企业为主体,创新农资服务方式,利用农资经营渠道,提供按需送货、因地配肥、技术到户的条龙服务。五是组建农业服务专业化公司,开展农资供应、农机作业、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烘干收储加工等服务。
(三)推广多种托管服务方式。依托各类托管服务平台主体开展单环节、多环节、关键环节综合性和全程托管服务。大力发展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积极推进土地托管服务对象由规模化经营主体向小农户拓展,服务范围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延伸,服务内容由生产环节向全产业链转变。探索更多适应小农户生产特点、适应不同区域、不同农作物的托管服务形式,把农资、农技、农机装备等现代生产要素,送到小农户身边,提供更多个性化、精准化的便捷服务。加强供销合作社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规范化建设,探索制定土地托管服务指导、服务质量监测、服务合同监管等管理体系,提升服务质量。
(四)延伸托管服务链条。集成推广农药减量增效、绿色防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绿色生产技术,引导开展农艺、农机、生物、管理等工作;延伸托管服务链条,推动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电商平台、商超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开展合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提供产后加工、包装、仓储、物流、销售等环节服务;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农户共同组建产业化联合体,促进生产、加工、销售体化经营;依托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生产标准。组织社有企业和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创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依托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不断探索农村合作金融服务方式,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助推小农户增收提供金融支撑。
建设涉农协同服务机制是供销合作社践行合作制原则和开放办社理念的内在要求,是实施“惠农工程”的重要制度保障。要加强供销合作社系统内部联合,加快推进与党政涉农部门、涉农企事业单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的横向联合,努力实现协同服务、共享发展。
(一)加强系统内部协同。县级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要切实承担起发展供销合作社事业的领导职责,加大统筹力度,形成实施“惠农工程”的合力。如既往履行社有企业为农服务使命,将实施“惠农工程”作为推进社有企业转型的重大战略举措,全力推进。要推进各供销社及社有企业间的联合合作,共同打造为农服务品牌。
(二)加强与涉农部门及有关单位协同。各供销合作社要切实强化为农、务农、姓农的办社宗旨,进步明确自身服务定位,主动寻求党政涉农部门支持,积极承担相关服务职责或政府购买服务,努力成为党和政府做好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公共平台和重要抓手。要加强与其他涉农企事业单位的联合合作,依托自身服务网络整合各类服务资源,推进网多能、网多用,提升服务的竞争力。
(三)加强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同。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要积极引导系统内外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实施“惠农工程”,充分发挥产业带动作用,促进规模型农业发展。要着力推进供销合作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服务对接,组织带动小农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努力使小农户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四)加强“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优势与村“两委”政治组织优势,积极探索将基层社建在村上,紧紧围绕农民生产生活需要与村“两委"共建特色产业、共育经营主体、共创服务平台,努力实现村级党组织强基、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民收入增加和基层社得发展的多赢局面。
实施“惠农工程”是全国总社对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提出的重大任务,是培育壮大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全系统推进产业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必须统认识,全力推进。
()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实施“惠农工程”作为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要与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特别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县级供销社负责统筹制定本地区实施方案,并负责协调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政策支持,细化工作举措,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大资金支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支持实施“惠农工程”,整合“新网工程”资金、省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加大组织实施“惠农工程”扶持力度。加大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能力强、效果好的项目支持力度,发挥项目资金的示范引导作用。加强各类为农服务主体建设,整合服务资源,提升服务小农户的能力。
(三)加强督导推进。加强对实施“惠农工程”及落实配套政策、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等工作的指导,建立相应的工作督导和推进机制。
(四)加强人才培养。积极帮助小农户提升能力,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人才培育体系。县供销合作社主管和领办行业协会整合行业资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提供针对性强的生产技术、市场营销等专业培训。“惠农工程”项目实施单位建立市场化用人机制,引进各类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面向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农户和企业员工做好项目实施的配套培训。
村级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方案篇六
农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在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根据乡村振兴责任分工会议精神,我局召开会议研究,现将具体细化方案报告如下。
按照“提升东西、打通南北、畅通内环、连接外环”的思路,打造高速、国道317线“两轴”最美景观大道,加快“三支”生态景观通道建设,推动至县域“环线”景观通道建设,强化乡村道路提档升级,构建“内联外畅、四向通达、安全便捷、快旅慢游”的“两轴三支一环线”畅通旅游格局。
(一)推进高速建设。今年完成70公里,20xx6月除狮子坪隧道外全面完成,到2020年全线正常运行。
同时加快lx2标段的建设,力争到20xx完成完成lx2标隧道50%;
2020年完成项目设计及开工前的要件办理,力争2020年启动项目建设。
(二)推动至县域“环线”景观通道建设。
薛孟路延伸段(至)环线公路目前已完成施工图设计,今年争取。
明年补助资金,力争20xx完成项目开工前的要件办理,进行项目施工招标,并进行开工建设。
(三)强化县乡村道路提档升级。
一是力争在20xx进行-县道12.48公里提档升级。二是计划20xx对乡道2公里进行提档升级,8公里于2020年进行提升改造。三是结合乡村振兴对薛城镇9条村道63.7公里进行提档升级。四是结合四好农村公路对县域内河坝村3条村道10.9公里进行提档升级。五是结合四好农村公路对县域内村12条村道77.1公里进行提档升级。(详见附表1)。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构建“四向通达”全域旅游通道建设工作。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担负起落实工作任务,全面推进“四向通达”全域旅游通道建设的主体责任。
(二)落实责任分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局建设管理股,负责“四向通达”全域旅游通道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统筹。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要根据实施方案的责任分工要求,研究政策措施,主动加强配合,确保各工作任务取得实效。
将建设工作纳入各单位目标考核、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与干部任免和奖惩挂钩。
(一)谋划布局,制定方案(20xx年1月-3月)。
(二)宣传发动,全员参战(20xx年4月-6月)。
驻村工作队将和包保村一起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制。
(三)补齐短板,积极推进(20xx年7月-9月)。
这期间进行查漏补缺,对上半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
(四)真抓实千,实现目标(20xx年10月-12月)。
三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乡村振兴包保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
(二)广泛宣传发动。
(一)产业项目发展 。
(二)增加村集体收入。
(三)乡风文明。
(三)积极组织实施春秋两季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栽种花卉行动,落实好日常各项帮扶工作内容,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做好数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完成材料报送工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党“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积累经验、探索路子,乡村振兴工作实行试点先行、先建先试,为强力推动试点村建设,量化工作任务,结合舞阳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三五三三”工作布局,按照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注重保护、留住乡愁,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原则,重点打造一批“产业优、颜某某、底蕴厚、秩序好、保障强”的美丽乡村新典范,探索乡村振兴有效路径。
以打造“五镇十村”示范带、“一河两岸”景观带为目标,以环境集中整治和“十个一”为工作重点,强力推进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带动整体提升。到2020年底,全县初步打造10个以上乡村振兴示范村。
(一)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以“三清三拆三治”集中整治活动为载体,集中人员和力量,对试点村杂物当道、杂草丛生等进行全面清理,对垃圾乱堆乱倒、污水横流和私搭乱建等脏、乱、差现象进行全面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形成生态宜人、环境优美的农村新风貌,提升试点村整体形象。
(二)开展“十个一”工程。
一是健全一套班子。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把工作能力强、有一定经济头脑、热心为群众办事的党员选拔到村级班子,把致富、带富能力强的群众培养成党员,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促进党建与经济发展“双推进”。同时,以农民为主体,建立健全“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推行“村内事,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的做法,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协商管理格局。
二是编制一套规划方案。坚持“无规划不建设、无设计不施工”的理念,结合我县城市总体规划、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与扶贫开发、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保护等规划相衔接,对全域乡村的空间形态、产业布局、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进行全面规划、系统设计,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乡村振兴规划,尊重乡村风俗和民族习性,注重保留村庄的原始风貌,凸显田园风光、农家情趣和乡村文化。同时,坚持一张蓝图抓到底,确保规划真正管长远、顾某某、利发展。
三是培育一个产业。编制农村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产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打造“农田景观化、果园公园化、菜园花园化、园区景区化”的新乡村。要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突出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推进“一村一品”生态农业,致力打造一批粮油、畜牧、蔬菜、林果花卉、食用菌及休闲农业等生态农业专业村。要围绕传统村落、美丽乡村、乡村民宿、休闲农庄、特色庄园、风情小镇、田园综合体等,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特别是对拥有光荣历史的革命老区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要发展乡村旅游,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特色;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沿河景观的乡村,要增强自然休闲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将传统的农耕逐步引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农庄、农情民舍等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景点。
四是安装一批路灯。做好试点村亮化工程的规划工作,重点搞好主干道路、村室广场、卫生所等公共场所沿线及周边照明。有条件的村可依托老促会革命老区帮扶项目,安装一批太阳能路灯,打造一批高标准、景观化的道路。
五是绿化一批空闲地。按照“果树进村、一村一品、一路一景、四季常青、三季有花某某”的理念,栽植一批果树,春季观花、夏季赏景、秋季品果,打造一批果园式村庄,叫响几个文化节、采摘节。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对荒片地、边角地、空宅荒院栽植绿化树,提升绿化成果。
六是美化一批墙体、文化墙。按照“因地制宜、注重保护、留住乡愁”的原则,统筹兼顾农村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注重乡土味道,强化地域特色,慎修房、少拆墙,在美化中保护,在保护中建设,形成一村一景、一路一主题、一巷一特色,做到与村庄规划、产业发展、旅游发展、文化特色相衔接,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凸显可持续发展。
七是新建一座公厕。按照“实用、美观”等要求,在各个试点村建设一座规划设计超前、布局合理科学、运营简单便捷、外观美观和谐的公厕。同时,制订完善一套运行管护机制,采用公益岗位管理等办法选拔一些有责任有爱心讲文明的人员进行管理。
八是建设一座文化礼堂。按照“文化地标、精神家园”的标准,科学规划建设文化礼堂,按照活动公园、文化乐园、精神家园的“三园要求”,努力把礼堂打造成为一个以礼堂、讲堂、文体活动场所等为基本设施的村级文化阵地综合体。建成一座礼堂,配有舞台,能够满足群众举办文化节庆、文化仪式、文体活动以及村民议事集会等方面的功能需要。建成一个讲堂,对群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和法律知识普及、生产技能培训。建成一个文化活动场所,配套农家书屋、广播室等文体活动场地。建成一个文化展示墙,以展览墙、室、馆等不同展陈形态,以图片、文字以及实物等展示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崇德尚坚、美好家园等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九是引进一个投资主体。坚持内外资、内外贸一体化运作,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招商作为主攻方向,强化龙头带动效应,突出引进重点深加工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壮大。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引导利用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致富带头人、创业能人等乡贤作用,用足用活外力,积极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各试点要率先全面清查农村集体土地资源,按照“盘活要素、开发资源、增加收益”的原则,鼓励村集体盘活闲置的荒田、荒林、荒塘、荒园等集体资产,通过依法出租、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发展集体经济、荒片经济、庭院经济,实现集体存量资产增值。全面推行村级集体经济“双增”行动,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途径办法,建立村级集体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增强村级组织的自我“造血”功能。2020年底,每个试点村集体收入不低于50万元。
十是完善一套机制。充分发挥乡镇和村级组织作用,建立健全“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推行“村内事、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的做法。尊重群众意愿,把发展自主权交给群众,充分引导调动广大群众,参与设计、参与管理、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建有所管、长效运营、常态保持。建立健全农村“一约五会”(村规民约、民主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老年和谐促进会、禁赌禁毒会)制度,深化村民自治,引导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提升,破除陈规陋习,让文明新风吹拂乡村。
(一)加强组织领导。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要在县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以乡镇为主体,凝聚各方力量,全面推进建设。各乡镇对每个试点村都要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全面负责试点村推进,对照重点工作任务,认真抓好落实,确保试点村早出形象。
(二)落实工作责任。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乡村振兴工作责任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特别是承担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单位,要及早着手,加强联动,合力推进。
(三)加大资金投入。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合理运用好财政政策,通过发动群众参与、动员社会力量等形式,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特别是注重调动社会资本投入,为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四)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总结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乡村振兴工作的良好氛围。
(五)严格考核奖惩。县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制订专门的考核管理办法,对试点村建设进行动态管理,年终优胜劣汰,对成效显著的试点村给予资金奖励。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全面实施供销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的指导意见》,《省供销合作社全面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实施方案》精神以及市委加快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关决定,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县供销合作社实际,现制定如下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结合全国总社“四社"创建工作,积极探索构建县、乡、村三级惠农服务平台和网络体系,初步形成以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为主导、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系统由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向全方位城乡社区服务拓展,切实在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为全县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到2022年,全系统初步建成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综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对小农户服务带动水平明显提升,有效发挥为农服务主力军作用。
建设县域化、综合性的服务网络。在县域范围内构建惠农综合服务体系,充分整合各类为农服务资源,有效强化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产销衔接和生活服务等服务功能。
培育高素质、专业化的服务队伍。围绕农业生产服务领域,培育现代农业服务企业、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服务联盟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造就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为农服务人才队伍。
构建市场化、可持续的服务机制。大力推广以农业生产托管为代表的农业经营新方式,密切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探索形成以创业创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服务新机制。
形成全程化、规模化的服务能力。全系统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农业生产托管等服务面积力争达到14万亩,服务链条延伸到农技推广、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农产品营销、电子商务、产业链金融等配套环节,形成规模服务优势。
惠农服务平台主要以乡(镇)为立足点,依托基层社,打造集多种服务功能为体的综合性为农服务平台。探索利用现有乡(镇)、村经营服务网点,整合各方资源,打造镇域为农服务网络平台,然后再逐步整合镇域服务网络平台,建立县级为农服务运营中心。逐步形成县有运营中心、乡镇有服务平台、村有服务站点的三级惠农服务网络。
(一)加快三级惠农服务平台网络的建设。结合实际,认真谋划打造1家县级惠农服务运营中心。县级惠农服务中心要面向乡镇服务平台提供农资和日用消费品配送、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电子商务、政务代办等综合服务;乡镇惠农服务平台承接县级运营中心服务项目,对村极综合服务平台提供商品配送和综合服务支持,初步探索形成县乡村三级惠农服务网络,搭建与小农户之间的桥梁,实现惠农服务进村入户、直达田间地头。
(二)因地制宜强化乡镇惠农服务平台重点服务功能。县级社根据各乡镇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实际,加强乡镇惠农服务平台的重点服务功能建设。是在耕地集中连片、农业产业规模较大的乡镇,侧重建设惠农服务中心、新型庄稼医院、智能配肥中心等生产服务平台,强化农资供应、测土施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生产服务功能;二是在粮食和鲜活农产品主产乡镇,侧重建设农产品烘干、冷藏、仓储、加工、交易等服务设施,强化商品化处理功能;三是在商贸集散地和人口集聚乡镇,侧重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或乡镇经营服务综合体,强化商贸流通、电子商务、文体娱乐、养老幼教、生态养生等生活服务功能。
(三)四措并举拓宽村级惠农服务平台建设途径。要依托农村综合服务社改造批。在原农资、日用消费品门店基础上升级硬件设施,配备信息化设备,增加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互助金融等惠农服务内容;二要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批。利用合作社经营服务设施,承接乡镇惠农服务平台有关服务;三要开展“村社共建”新建批。由乡镇惠农服务平台或基层社牵头,联合村“两委”和各类经济组织,组织农民共同建设服务站;四要争取财政项目资金创建批。县级社积极争取财政资金,选择产业基础好、村集体凝聚力强的村或扶贫联系村建设批设施好、功能全、信息化水平高的示范服务站。
要发挥供销合作社首创优势,继续以扩大规模、提升质量为重点,因地制宜推动托管服务对象由规模经营主体向小农户拓展、服务领域由生产环节向全产业链延伸。
(一)打造各类托管服务中心。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依托供销合作社农资经营企业、农业服务企业、基层社、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主体,围绕当地主导和特色农业产业生产服务需求,在2022年底前,谋划新建1家规模适度、功能适用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中心。加快全系统庄稼医院改造升级,在2022年底前,全系统建设40家具备农资供应、测土配方、统防统治、农技推广、在线诊断等综合服务能力于体的新型庄稼医院。在县域建设智能配肥中心,依托具有产业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生产基地建设配肥站、加肥站,面向小农户提供测土、配肥条龙服务。
(二)培育多元化托管服务主体。围绕玉米、水稻、小杂粮、人参等优势农特产业,在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过程中,发挥供销合作社系统优势,注重加强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以及农技推广机构的合作,构建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局面。是以县级供销合作社为服务主体,整合资源,科学确定服务半径,瞄准耕、种、管、收、售全产业链提供服务;二是以基层社为主体,采取单独组建或与村委合作共建服务型合作社的方式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三是以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主体,充分发挥专业社的农业生产技术优势。四是以农资经营企业为主体,创新农资服务方式,利用农资经营渠道,提供按需送货、因地配肥、技术到户的条龙服务。五是组建农业服务专业化公司,开展农资供应、农机作业、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烘干收储加工等服务。
(三)推广多种托管服务方式。依托各类托管服务平台主体开展单环节、多环节、关键环节综合性和全程托管服务。大力发展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积极推进土地托管服务对象由规模化经营主体向小农户拓展,服务范围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延伸,服务内容由生产环节向全产业链转变。探索更多适应小农户生产特点、适应不同区域、不同农作物的托管服务形式,把农资、农技、农机装备等现代生产要素,送到小农户身边,提供更多个性化、精准化的便捷服务。加强供销合作社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规范化建设,探索制定土地托管服务指导、服务质量监测、服务合同监管等管理体系,提升服务质量。
(四)延伸托管服务链条。集成推广农药减量增效、绿色防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绿色生产技术,引导开展农艺、农机、生物、管理等工作;延伸托管服务链条,推动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电商平台、商超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开展合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提供产后加工、包装、仓储、物流、销售等环节服务;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农户共同组建产业化联合体,促进生产、加工、销售体化经营;依托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生产标准。组织社有企业和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创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依托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不断探索农村合作金融服务方式,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助推小农户增收提供金融支撑。
建设涉农协同服务机制是供销合作社践行合作制原则和开放办社理念的内在要求,是实施“惠农工程”的重要制度保障。要加强供销合作社系统内部联合,加快推进与党政涉农部门、涉农企事业单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的横向联合,努力实现协同服务、共享发展。
(一)加强系统内部协同。县级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要切实承担起发展供销合作社事业的领导职责,加大统筹力度,形成实施“惠农工程”的合力。如既往履行社有企业为农服务使命,将实施“惠农工程”作为推进社有企业转型的重大战略举措,全力推进。要推进各供销社及社有企业间的联合合作,共同打造为农服务品牌。
(二)加强与涉农部门及有关单位协同。各供销合作社要切实强化为农、务农、姓农的办社宗旨,进步明确自身服务定位,主动寻求党政涉农部门支持,积极承担相关服务职责或政府购买服务,努力成为党和政府做好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公共平台和重要抓手。要加强与其他涉农企事业单位的联合合作,依托自身服务网络整合各类服务资源,推进网多能、网多用,提升服务的竞争力。
(三)加强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同。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要积极引导系统内外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实施“惠农工程”,充分发挥产业带动作用,促进规模型农业发展。要着力推进供销合作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服务对接,组织带动小农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努力使小农户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四)加强“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优势与村“两委”政治组织优势,积极探索将基层社建在村上,紧紧围绕农民生产生活需要与村“两委"共建特色产业、共育经营主体、共创服务平台,努力实现村级党组织强基、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民收入增加和基层社得发展的多赢局面。
实施“惠农工程”是全国总社对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提出的重大任务,是培育壮大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全系统推进产业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必须统认识,全力推进。
()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实施“惠农工程”作为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要与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特别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县级供销社负责统筹制定本地区实施方案,并负责协调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政策支持,细化工作举措,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大资金支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支持实施“惠农工程”,整合“新网工程”资金、省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加大组织实施“惠农工程”扶持力度。加大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能力强、效果好的项目支持力度,发挥项目资金的示范引导作用。加强各类为农服务主体建设,整合服务资源,提升服务小农户的能力。
(三)加强督导推进。加强对实施“惠农工程”及落实配套政策、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等工作的指导,建立相应的工作督导和推进机制。
(四)加强人才培养。积极帮助小农户提升能力,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人才培育体系。县供销合作社主管和领办行业协会整合行业资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提供针对性强的生产技术、市场营销等专业培训。“惠农工程”项目实施单位建立市场化用人机制,引进各类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面向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农户和企业员工做好项目实施的配套培训。
村级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方案篇七
溪霞村位于洪濑镇镇区,面积1平方公里,东距泉州市区35公里,西离南安市区23公里,省道307贯穿全村,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全村总人口9051人,2551户。民风淳朴,村容整洁,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泉州妆阁—洪濑蜈蚣阁(溪霞村龙阁)2016年登上央视春晚,现省级申遗中。2018年被南安市确定为美丽乡村整治村,2019年被南安市委、市政府授予“和谐村”荣誉称号,2019年人居可支配收入23000元,村集体上年经营收入525800元。
为全面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的各项部署,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我村各项工作迈向新台阶,同时为顺应我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开展工作,形成转型融合城郊村庄示范村,具体内容如下:
(一)以市场化管理,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整合集体用地进行开发建设,多方筹集资金,采取盘活村集体现有经营性、资源性资产和闲置资源进行投资开发,增加集体收入。
(二)村庄规划编制。溪霞村位于镇区周边,按照科学发展、先引先试的总方针,抢抓村庄规划发展新机遇,大力推进溪霞村建设,力争在三至五年内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特色明显的宜居、宜乐的转型融合城郊村庄。
(三)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围绕“村庄清洁行动”,以清理垃圾杂物、清理乱堆乱放、填埋旱厕、裸房整治等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广泛动员,多措并举,提升服务,推进厕所革命项目工作。利用集体空地进行微景观项目改造,提升人居环境。
(四)加大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投入。使群众交通更便利,出行更方便,环境更优美,让乡村越来越美丽。
(五)加大对公共服务配套项目的投入。全力配合辖区内新侨中学做好学校操场征地及洪三小学扩建征迁工作,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均衡发展。
在村“两委”班子的正确带领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村集体经济不断的壮大,随着村集体收入的增加,加大了对民生项目等项目的投入。
2020年拟建设项目:
1、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1)下墩公厕建设项目:在下墩片区建设公厕一座,面积35平方米,蹲位6位(其中女3个、男2个、残疾人1个),对周边场地进行绿化、硬化。计划投资30万元,其中自筹15万元;完成年限:2020年10月,负责人:黄衍秋。
(2)全面拆除全村露天旱厕30个及主干道废弃禽畜舍和简易搭盖、违章搭盖等无利用价值建筑物、构筑物。计划投资3.5万元,其中自筹1.5万元;完成年限:2020年10月,负责人:张建加。
(3)裸房整治工程(一):全村裸房存量约42座,今年计划完成裸房整治23座,重点整治村主干道两侧及村部周边的裸房。计划投资110万,其中群众自筹110万元。2020年12月,负责人:张剑峰。
2、村庄规划编制:通过《南安市洪濑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明确村庄空间开发管制范围,制定严格的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措施,为各类开发建设行为规定必须遵守的行动纲领和行为准则。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耕地,划定禁止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对村庄发展和土地利用进行综合控制和引导,制定村庄规划。
4、公共服务配套项目:
(1)推进新侨中学运动场征地工作。新侨中学征地35亩,征地户101户,已签协议88户,尚有13户未签订。该项目投资资金224多万元。(政府行为)。完成年限:2020年12月,负责人:张晓鹏。
(2)推进洪三小学扩建项目:a、需征迁三座民房,面积约900m2,b、建设洪三小学教学楼一幢约1500m2。计划投资500万元(政府行为)。完成年限:2021年12月,负责人:黄黎铭。
5、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继续推进纵二路、横三路征迁工作(政府行为)。征地户59户,已签协议41户,尚有18户未签订。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包括纵二路及横三路,共602.401米,具体如下:a.纵二路南起横二路(桩号:zk0+000),向北止于横三路(桩号:zk0+439.087),长439.087米,红线宽度16米,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时速30千米/小时,双向两车道,采用水泥路面;b、横三路西起东大路(桩号:hk0+012.716),向东止于纵二路(桩号:hk0+176.030),长163.314米,红线宽度24米,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时速50千米/小时,双向四车道,采用水泥路面。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排水工程、给水工程、电力工程、通信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等。项目总投资估算1775.14万元,建设资金由镇财政统筹解决。完成年限:2021年12月底,负责人:张晓鹏、黄印筑。
(2)东溪洪堤街头路段建设项目:a、排水排污管道安装350米;b、石砌挡土墙750m3;c、土方填平压实,形成路坯1200m3。计划投资60万元,其中自筹10万元;完成年限:2020年11月,负责人:黄印筑。
(3)洪濑至洪梅部队路段路面铺设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路线起于洪濑镇溪霞村,终点至洪梅镇三梅村,全长约1.2km,路基宽12m,路面宽10m,道路等级为四级公路,双向两车道,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建设内容:路基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照明工程、标线等。(政府行为)。完成年限:2020年12月,负责人:黄天进。
2021年拟建设项目:
1、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1)岭头公厕建设项目:在岭头片区建设公厕一座,面积40平方米,蹲位6位(其中女3个、男2个、残疾人1个),对周边场地进行绿化、硬化。计划投资30.5万元,其中自筹15万元;完成年限:2021年11月,负责人:黄奋发。
(2)裸房整治工程(二):今年计划完成裸房整治19座,重点整治村主干道两侧及村部周边的裸房。计划投资93万,其中群众自筹93万元。完成年限:2021年12月,负责人:张剑峰。
(3)全面拆除全村废弃禽畜舍和简易搭盖、违章搭盖等无利用价值建筑物、构筑物。计划投资8万元,其中自筹3万元;完成年限:2021年12月,负责人:张剑峰。
2、微景观改造项目:
(1)岭头小公园建设项目:需征用村民旱厕填埋地300m2、健身器材、灯光、绿化建设等。计划投资20万元,其中自筹10万元;完成年限:2021年12月,负责人:黄奋发。
3、基础设施项目:
(1)祠口拥军路面及排水沟铺设项目:a、排水排污管道建设;b、路面硬化,长公里、宽8米。计划投资70万元,其中自筹15万元;完成年限:2021年11月,负责人:黄衍秋。
(2)晶华小区两条路面及排水沟铺设项目:a、排水排污管道建设;b、路面硬化,两条长约400米,宽6米。计划投资40万元,其中自筹15万元;完成年限:2021年12月负责人:黄印筑。
(3)东溪洪堤街头路段路面铺设项目:长350米,宽8米。计划投资40万元,其中自筹10万元;完成年限:2021年12月,负责人:黄印筑。
四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责任。成立以党总支部书记黄黎铭为组长、党总支部副书记、村主任张晓鹏为副组长、其他两委为成员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及时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工作部暑和要求,明确目标任务,把握时间节点,突出工作重点,找准薄弱环节,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和完成好本实施方案制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二)多方筹措资金,加强经费保障。全面整合现有各渠道项目、资金、技术等资源,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群众自筹、社会参与等多渠道、多角度解决乡村振兴“筹资”难题。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支部党员干部带头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活动,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积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与自身利益的关系,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乡村振兴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按照科学发展、“四化同步”、城乡统筹和“三农”优先的要求,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目的,以乡村规划建设为引领,以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以示范带动发展为突破,以镇村为主体,以创新社会管理为保障,着力培育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基础完善、生活殷实、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从20xx年开始,全镇共选取王庙村、黄沟村、柴林村、桑村村等3个村庄作为“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力争通过3年努力,到20xx年底这3个村庄通过考评验收,全镇“美丽乡村”建设整体水平有明显提高。自20xx年起,在总结创建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继续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其他村庄,进行分类、分批整治改造建设,逐步使“美丽乡村”建设转入常态化。
(一)推进村庄建设。
一是编制建设规划。试点村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依据小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要求,科学编制详细、明确、可行的建设详细规划,明确在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农民素质、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目标和措施,规划编制要按照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的要求,充分考虑人口变动、产业发展等因素,预留建设发展空间。既要考虑当前农民生产生活所需,又要考虑农村人口、环境的综合承载能力;既要考虑农村水、电、路、气、厕、卫等设施综合配套,又要重点突出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等较大公共设施项目的有序、有效安排。
二是科学改造提升。按照村庄建设规划,优化村庄路网布局,合理设计主要街道、小巷胡同,打通村内断头路。结合乡村文明行动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推进农村危房、旧房、空心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装扮美观舒适住宅,改善农户住房条件。推广应用农村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配套庭院环境卫生设施,全面完成改厨、改厕。鼓励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建新房,严格管控无序违章建房,从严查处违章违规建房行为,促进村庄整体风貌协调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三是建设新型社区。把“美丽乡村”建设和创建新型农村示范社区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推进合村并点,集中连片规划建设一批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新型农村示范社区。按照“配套、完善、提升”的要求,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周边环境建设,增强社区服务农民的能力。
(二)整治村容村貌。
一是提升硬化水平。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开展村庄主次干道硬化。主街硬化率达到100%,小巷硬化率不低于70%。主街两侧铺有路沿石,街巷建有排水设施,形成纵横有序、便捷舒适的村内路网。
二是提升绿化水平。加快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建设,积极倡导庭院绿化,鼓励农民栽植经济林木、观赏树木。推进路旁、水(渠)旁、村旁、宅旁等“四旁”绿化,配建街头绿地和小游园,形成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多层次立体绿化效果,村庄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
三是提升亮化水平。对村内主要街巷及公共场所,采取各种方式实施亮化工程,有条件的村庄应安装太阳能路灯。加强对公用照明设施的管理维护,提高夜间照明效果。
四是提升净化水平。建立村内卫生日常保洁机制,推行“户收集、村集中、镇街运转、区处理”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方式,按每5-10户不低于1个的标准配备垃圾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密闭式垃圾收集箱、垃圾清运车;设立环境卫生专管员及环卫清洁队伍。同时,全面清理村庄内乱堆乱放、乱搭乱建,推行“三堆两垛”(沙土堆、粪便堆、杂物堆、柴草垛、砖石垛)定点存放。妥善处理并积极利用禽畜粪便,鼓励村民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五是提升美化水平。对村内主要街道两侧建筑、墙壁进行统一整洁或粉刷,合理布局宣传栏、文化墙等,形成整洁有序、特色鲜明、实用美观的景观效果。整治村内影响观瞻的陈旧电线电路,坚决杜绝乱扯乱挂现象。
六是提升饮水安全水平。加强对分散式水源的卫生防护和周围环境的清理整治,构建户户通的自来水管网,保证自来水供水入户率达100%,水质合格率达100%。做好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置,科学建设一批净化池、氧化塘,有效降解水质污染,生活污水处理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三)完善服务设施。
一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基本达到“七室两超市一广场”标准,即具备综合办公室、综合活动室、综合服务室、卫生室、文化室、警务室、调解室、生活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和村民文体活动场所等功能配置,建筑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科学布局建设学校,鼓励社会力量在村内兴办幼儿园、托儿所。推动金融服务网点向试点村延伸,鼓励有条件的村设立金融服务网点,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二是完善信息服务体系。推进有线电视、宽带村村通和户户通工程,探索建立村级信息综合网络服务平台,开设党务村务公开、政策信息发布、农业技能培训、市场供需动态、社会治安管理、灾害预警防治等信息服务栏目,设置村民意见建议箱,设立阅报栏、科普栏、宣传栏、社情民意反馈栏。
三是完善“五员”服务体系。设立政策宣传员、市场信息员、农技指导员、纠纷调解员、电教推广员等“五员”,强化政策、农资、科技、金融、市场信息等支持,增强服务农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宣传力度,进一步简化费用交纳、报销、领取等手续。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建设一批农村托老所、幸福院等,提高农村养老服务水平。科学使用农村村集体收入,重点用于村集体开支、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和困难农民生活、医疗补贴等。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权等财产性权利。
五是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在村内主要道路和重要部位、公共场所安装电子监控设备,实现“电子眼”监控体系无缝隙覆盖。建立村民自治联防组织,实现夜间巡防常态化。
(四)发展农村经济。
一是深入推进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发展土地合作社,推进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发展,大幅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引导土地有序流转,积极培育特色集体农场、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优先在试点村开展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确权颁证工作,推进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改革和农村资产产权化改革。
二是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深入实施“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工程,打造特色专业村。充分利用农村自然景观、田园风光,重点建设高标准的主题农庄和农家乐。大力发展自助采摘游、城郊休闲度假游、生态农业观光游、民俗风情体验游等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业,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业发展。积极培育农村服务业,围绕加强产业服务,积极开发餐饮、住宿、交通等三产服务项目,适度发展短途物流、设备租赁、劳务输出等配套产业。
三是扶持农民就业创业。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培育一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增强农民创业就业能力,加快培育农业科技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现代职业农民。完善和落实农民创业小额贷款担保、财政贴息等政策,扶持农民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五)倡树文明乡风。
一是弘扬乡土文化。发掘、保护、开发农村优秀民间文化资源,加强对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的保护,推动民间传说搜集整理、民间艺人技艺传承,弘扬具有地域特色的农耕文化、山水文化和民俗文化。
二是加强教育引导。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四德”教育、生态文明知识普及教育,健全村规民约,强化组织机构和制度落实,营造浓厚教育氛围。
三是开展示范创建。突出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组织文明生态示范户、致富创业带头户、敬老模范户、子女教育模范户、计划生育模范户、“五型家庭创建”(和谐型、致富型、美好型、学习型、诚信型)等创星评比,建立动态考评机制,颁发并悬挂农户家庭星级评定匾牌。结合实际开展弘扬传统美德实践活动,引导农民破除陈规陋习,培育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四是强化村民自治。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村民议事、村级财务管理等自治制度,加强农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建设,提高农村社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营造和谐的农村社会环境。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桑村镇“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镇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镇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办事处和镇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村建办。领导小组抽调村建、环保、农业、林业、畜牧兽医、水利、卫生、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业务人员组成“美丽乡村”创建专家指导组,负责对“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查。
二是完善投入机制。有效整合各方面的资金,建立完善政府财政投入、村级自筹和社会多方支持三位一体的“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保障体系。镇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各创建试点村予以奖励。要加强对涉农资金、项目的整合,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统筹管理使用”的原则,集中对创建村进行投入。要调动各方面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发动广大群众积极主动投工投劳,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公民投资或捐资建设,多渠道、多元化筹集“美丽乡村”建设资金。
三是强化考核奖惩。镇政府对创建工作开展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实行月调度、季督导、半年通报、年度考评,创建期满总评、验收和表彰。对通过年度考评的村兑现资金奖励,对通过总评验收的村,由镇报区,由区报市命名为“枣庄市美丽乡村”。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镇街,给予通报表扬;对未完成建设任务的镇街,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先树优资格,并责令继续做好工作,直到全面完成创建任务。
(一)谋划布局,制定方案(20xx年1月-3月)。
(二)宣传发动,全员参战(20xx年4月-6月)。
驻村工作队将和包保村一起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制。
(三)补齐短板,积极推进(20xx年7月-9月)。
这期间进行查漏补缺,对上半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
(四)真抓实千,实现目标(20xx年10月-12月)。
三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乡村振兴包保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
(二)广泛宣传发动。
(一)产业项目发展 。
(二)增加村集体收入。
(三)乡风文明。
(三)积极组织实施春秋两季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栽种花卉行动,落实好日常各项帮扶工作内容,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做好数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完成材料报送工作。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全面实施供销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的指导意见》,《省供销合作社全面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实施方案》精神以及市委加快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关决定,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县供销合作社实际,现制定如下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结合全国总社“四社"创建工作,积极探索构建县、乡、村三级惠农服务平台和网络体系,初步形成以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为主导、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系统由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向全方位城乡社区服务拓展,切实在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为全县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到2022年,全系统初步建成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综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对小农户服务带动水平明显提升,有效发挥为农服务主力军作用。
建设县域化、综合性的服务网络。在县域范围内构建惠农综合服务体系,充分整合各类为农服务资源,有效强化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产销衔接和生活服务等服务功能。
培育高素质、专业化的服务队伍。围绕农业生产服务领域,培育现代农业服务企业、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服务联盟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造就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为农服务人才队伍。
构建市场化、可持续的服务机制。大力推广以农业生产托管为代表的农业经营新方式,密切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探索形成以创业创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服务新机制。
形成全程化、规模化的服务能力。全系统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农业生产托管等服务面积力争达到14万亩,服务链条延伸到农技推广、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农产品营销、电子商务、产业链金融等配套环节,形成规模服务优势。
惠农服务平台主要以乡(镇)为立足点,依托基层社,打造集多种服务功能为体的综合性为农服务平台。探索利用现有乡(镇)、村经营服务网点,整合各方资源,打造镇域为农服务网络平台,然后再逐步整合镇域服务网络平台,建立县级为农服务运营中心。逐步形成县有运营中心、乡镇有服务平台、村有服务站点的三级惠农服务网络。
(一)加快三级惠农服务平台网络的建设。结合实际,认真谋划打造1家县级惠农服务运营中心。县级惠农服务中心要面向乡镇服务平台提供农资和日用消费品配送、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电子商务、政务代办等综合服务;乡镇惠农服务平台承接县级运营中心服务项目,对村极综合服务平台提供商品配送和综合服务支持,初步探索形成县乡村三级惠农服务网络,搭建与小农户之间的桥梁,实现惠农服务进村入户、直达田间地头。
(二)因地制宜强化乡镇惠农服务平台重点服务功能。县级社根据各乡镇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实际,加强乡镇惠农服务平台的重点服务功能建设。是在耕地集中连片、农业产业规模较大的乡镇,侧重建设惠农服务中心、新型庄稼医院、智能配肥中心等生产服务平台,强化农资供应、测土施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生产服务功能;二是在粮食和鲜活农产品主产乡镇,侧重建设农产品烘干、冷藏、仓储、加工、交易等服务设施,强化商品化处理功能;三是在商贸集散地和人口集聚乡镇,侧重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或乡镇经营服务综合体,强化商贸流通、电子商务、文体娱乐、养老幼教、生态养生等生活服务功能。
(三)四措并举拓宽村级惠农服务平台建设途径。要依托农村综合服务社改造批。在原农资、日用消费品门店基础上升级硬件设施,配备信息化设备,增加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互助金融等惠农服务内容;二要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批。利用合作社经营服务设施,承接乡镇惠农服务平台有关服务;三要开展“村社共建”新建批。由乡镇惠农服务平台或基层社牵头,联合村“两委”和各类经济组织,组织农民共同建设服务站;四要争取财政项目资金创建批。县级社积极争取财政资金,选择产业基础好、村集体凝聚力强的村或扶贫联系村建设批设施好、功能全、信息化水平高的示范服务站。
要发挥供销合作社首创优势,继续以扩大规模、提升质量为重点,因地制宜推动托管服务对象由规模经营主体向小农户拓展、服务领域由生产环节向全产业链延伸。
(一)打造各类托管服务中心。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依托供销合作社农资经营企业、农业服务企业、基层社、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主体,围绕当地主导和特色农业产业生产服务需求,在2022年底前,谋划新建1家规模适度、功能适用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中心。加快全系统庄稼医院改造升级,在2022年底前,全系统建设40家具备农资供应、测土配方、统防统治、农技推广、在线诊断等综合服务能力于体的新型庄稼医院。在县域建设智能配肥中心,依托具有产业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生产基地建设配肥站、加肥站,面向小农户提供测土、配肥条龙服务。
(二)培育多元化托管服务主体。围绕玉米、水稻、小杂粮、人参等优势农特产业,在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过程中,发挥供销合作社系统优势,注重加强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以及农技推广机构的合作,构建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局面。是以县级供销合作社为服务主体,整合资源,科学确定服务半径,瞄准耕、种、管、收、售全产业链提供服务;二是以基层社为主体,采取单独组建或与村委合作共建服务型合作社的方式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三是以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主体,充分发挥专业社的农业生产技术优势。四是以农资经营企业为主体,创新农资服务方式,利用农资经营渠道,提供按需送货、因地配肥、技术到户的条龙服务。五是组建农业服务专业化公司,开展农资供应、农机作业、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烘干收储加工等服务。
(三)推广多种托管服务方式。依托各类托管服务平台主体开展单环节、多环节、关键环节综合性和全程托管服务。大力发展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积极推进土地托管服务对象由规模化经营主体向小农户拓展,服务范围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延伸,服务内容由生产环节向全产业链转变。探索更多适应小农户生产特点、适应不同区域、不同农作物的托管服务形式,把农资、农技、农机装备等现代生产要素,送到小农户身边,提供更多个性化、精准化的便捷服务。加强供销合作社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规范化建设,探索制定土地托管服务指导、服务质量监测、服务合同监管等管理体系,提升服务质量。
(四)延伸托管服务链条。集成推广农药减量增效、绿色防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绿色生产技术,引导开展农艺、农机、生物、管理等工作;延伸托管服务链条,推动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电商平台、商超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开展合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提供产后加工、包装、仓储、物流、销售等环节服务;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农户共同组建产业化联合体,促进生产、加工、销售体化经营;依托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生产标准。组织社有企业和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创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依托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不断探索农村合作金融服务方式,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助推小农户增收提供金融支撑。
建设涉农协同服务机制是供销合作社践行合作制原则和开放办社理念的内在要求,是实施“惠农工程”的重要制度保障。要加强供销合作社系统内部联合,加快推进与党政涉农部门、涉农企事业单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的横向联合,努力实现协同服务、共享发展。
(一)加强系统内部协同。县级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要切实承担起发展供销合作社事业的领导职责,加大统筹力度,形成实施“惠农工程”的合力。如既往履行社有企业为农服务使命,将实施“惠农工程”作为推进社有企业转型的重大战略举措,全力推进。要推进各供销社及社有企业间的联合合作,共同打造为农服务品牌。
(二)加强与涉农部门及有关单位协同。各供销合作社要切实强化为农、务农、姓农的办社宗旨,进步明确自身服务定位,主动寻求党政涉农部门支持,积极承担相关服务职责或政府购买服务,努力成为党和政府做好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公共平台和重要抓手。要加强与其他涉农企事业单位的联合合作,依托自身服务网络整合各类服务资源,推进网多能、网多用,提升服务的竞争力。
(三)加强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同。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要积极引导系统内外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实施“惠农工程”,充分发挥产业带动作用,促进规模型农业发展。要着力推进供销合作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服务对接,组织带动小农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努力使小农户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四)加强“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优势与村“两委”政治组织优势,积极探索将基层社建在村上,紧紧围绕农民生产生活需要与村“两委"共建特色产业、共育经营主体、共创服务平台,努力实现村级党组织强基、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民收入增加和基层社得发展的多赢局面。
实施“惠农工程”是全国总社对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提出的重大任务,是培育壮大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全系统推进产业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必须统认识,全力推进。
()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实施“惠农工程”作为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要与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特别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县级供销社负责统筹制定本地区实施方案,并负责协调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政策支持,细化工作举措,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大资金支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支持实施“惠农工程”,整合“新网工程”资金、省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加大组织实施“惠农工程”扶持力度。加大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能力强、效果好的项目支持力度,发挥项目资金的示范引导作用。加强各类为农服务主体建设,整合服务资源,提升服务小农户的能力。
(三)加强督导推进。加强对实施“惠农工程”及落实配套政策、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等工作的指导,建立相应的工作督导和推进机制。
(四)加强人才培养。积极帮助小农户提升能力,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人才培育体系。县供销合作社主管和领办行业协会整合行业资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提供针对性强的生产技术、市场营销等专业培训。“惠农工程”项目实施单位建立市场化用人机制,引进各类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面向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农户和企业员工做好项目实施的配套培训。
根据乡村振兴责任分工会议精神,我局召开会议研究,现将具体细化方案报告如下。
按照“提升东西、打通南北、畅通内环、连接外环”的思路,打造高速、国道317线“两轴”最美景观大道,加快“三支”生态景观通道建设,推动至县域“环线”景观通道建设,强化乡村道路提档升级,构建“内联外畅、四向通达、安全便捷、快旅慢游”的“两轴三支一环线”畅通旅游格局。
(一)推进高速建设。今年完成70公里,20xx6月除狮子坪隧道外全面完成,到2020年全线正常运行。
同时加快lx2标段的建设,力争到20xx完成完成lx2标隧道50%;
2020年完成项目设计及开工前的要件办理,力争2020年启动项目建设。
(二)推动至县域“环线”景观通道建设。
薛孟路延伸段(至)环线公路目前已完成施工图设计,今年争取。
明年补助资金,力争20xx完成项目开工前的要件办理,进行项目施工招标,并进行开工建设。
(三)强化县乡村道路提档升级。
一是力争在20xx进行-县道12.48公里提档升级。二是计划20xx对乡道2公里进行提档升级,8公里于2020年进行提升改造。三是结合乡村振兴对薛城镇9条村道63.7公里进行提档升级。四是结合四好农村公路对县域内河坝村3条村道10.9公里进行提档升级。五是结合四好农村公路对县域内村12条村道77.1公里进行提档升级。(详见附表1)。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构建“四向通达”全域旅游通道建设工作。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担负起落实工作任务,全面推进“四向通达”全域旅游通道建设的主体责任。
(二)落实责任分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局建设管理股,负责“四向通达”全域旅游通道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统筹。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要根据实施方案的责任分工要求,研究政策措施,主动加强配合,确保各工作任务取得实效。
将建设工作纳入各单位目标考核、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与干部任免和奖惩挂钩。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党“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积累经验、探索路子,乡村振兴工作实行试点先行、先建先试,为强力推动试点村建设,量化工作任务,结合舞阳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三五三三”工作布局,按照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注重保护、留住乡愁,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原则,重点打造一批“产业优、颜某某、底蕴厚、秩序好、保障强”的美丽乡村新典范,探索乡村振兴有效路径。
以打造“五镇十村”示范带、“一河两岸”景观带为目标,以环境集中整治和“十个一”为工作重点,强力推进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带动整体提升。到2020年底,全县初步打造10个以上乡村振兴示范村。
(一)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以“三清三拆三治”集中整治活动为载体,集中人员和力量,对试点村杂物当道、杂草丛生等进行全面清理,对垃圾乱堆乱倒、污水横流和私搭乱建等脏、乱、差现象进行全面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形成生态宜人、环境优美的农村新风貌,提升试点村整体形象。
(二)开展“十个一”工程。
一是健全一套班子。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把工作能力强、有一定经济头脑、热心为群众办事的党员选拔到村级班子,把致富、带富能力强的群众培养成党员,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促进党建与经济发展“双推进”。同时,以农民为主体,建立健全“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推行“村内事,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的做法,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协商管理格局。
二是编制一套规划方案。坚持“无规划不建设、无设计不施工”的理念,结合我县城市总体规划、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与扶贫开发、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保护等规划相衔接,对全域乡村的空间形态、产业布局、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进行全面规划、系统设计,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乡村振兴规划,尊重乡村风俗和民族习性,注重保留村庄的原始风貌,凸显田园风光、农家情趣和乡村文化。同时,坚持一张蓝图抓到底,确保规划真正管长远、顾某某、利发展。
三是培育一个产业。编制农村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产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打造“农田景观化、果园公园化、菜园花园化、园区景区化”的新乡村。要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突出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推进“一村一品”生态农业,致力打造一批粮油、畜牧、蔬菜、林果花卉、食用菌及休闲农业等生态农业专业村。要围绕传统村落、美丽乡村、乡村民宿、休闲农庄、特色庄园、风情小镇、田园综合体等,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特别是对拥有光荣历史的革命老区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要发展乡村旅游,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特色;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沿河景观的乡村,要增强自然休闲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将传统的农耕逐步引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农庄、农情民舍等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景点。
四是安装一批路灯。做好试点村亮化工程的规划工作,重点搞好主干道路、村室广场、卫生所等公共场所沿线及周边照明。有条件的村可依托老促会革命老区帮扶项目,安装一批太阳能路灯,打造一批高标准、景观化的道路。
五是绿化一批空闲地。按照“果树进村、一村一品、一路一景、四季常青、三季有花某某”的理念,栽植一批果树,春季观花、夏季赏景、秋季品果,打造一批果园式村庄,叫响几个文化节、采摘节。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对荒片地、边角地、空宅荒院栽植绿化树,提升绿化成果。
六是美化一批墙体、文化墙。按照“因地制宜、注重保护、留住乡愁”的原则,统筹兼顾农村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注重乡土味道,强化地域特色,慎修房、少拆墙,在美化中保护,在保护中建设,形成一村一景、一路一主题、一巷一特色,做到与村庄规划、产业发展、旅游发展、文化特色相衔接,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凸显可持续发展。
七是新建一座公厕。按照“实用、美观”等要求,在各个试点村建设一座规划设计超前、布局合理科学、运营简单便捷、外观美观和谐的公厕。同时,制订完善一套运行管护机制,采用公益岗位管理等办法选拔一些有责任有爱心讲文明的人员进行管理。
八是建设一座文化礼堂。按照“文化地标、精神家园”的标准,科学规划建设文化礼堂,按照活动公园、文化乐园、精神家园的“三园要求”,努力把礼堂打造成为一个以礼堂、讲堂、文体活动场所等为基本设施的村级文化阵地综合体。建成一座礼堂,配有舞台,能够满足群众举办文化节庆、文化仪式、文体活动以及村民议事集会等方面的功能需要。建成一个讲堂,对群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和法律知识普及、生产技能培训。建成一个文化活动场所,配套农家书屋、广播室等文体活动场地。建成一个文化展示墙,以展览墙、室、馆等不同展陈形态,以图片、文字以及实物等展示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崇德尚坚、美好家园等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九是引进一个投资主体。坚持内外资、内外贸一体化运作,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招商作为主攻方向,强化龙头带动效应,突出引进重点深加工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壮大。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引导利用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致富带头人、创业能人等乡贤作用,用足用活外力,积极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各试点要率先全面清查农村集体土地资源,按照“盘活要素、开发资源、增加收益”的原则,鼓励村集体盘活闲置的荒田、荒林、荒塘、荒园等集体资产,通过依法出租、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发展集体经济、荒片经济、庭院经济,实现集体存量资产增值。全面推行村级集体经济“双增”行动,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途径办法,建立村级集体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增强村级组织的自我“造血”功能。2020年底,每个试点村集体收入不低于50万元。
十是完善一套机制。充分发挥乡镇和村级组织作用,建立健全“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推行“村内事、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的做法。尊重群众意愿,把发展自主权交给群众,充分引导调动广大群众,参与设计、参与管理、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建有所管、长效运营、常态保持。建立健全农村“一约五会”(村规民约、民主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老年和谐促进会、禁赌禁毒会)制度,深化村民自治,引导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提升,破除陈规陋习,让文明新风吹拂乡村。
(一)加强组织领导。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要在县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以乡镇为主体,凝聚各方力量,全面推进建设。各乡镇对每个试点村都要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全面负责试点村推进,对照重点工作任务,认真抓好落实,确保试点村早出形象。
(二)落实工作责任。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乡村振兴工作责任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特别是承担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单位,要及早着手,加强联动,合力推进。
(三)加大资金投入。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合理运用好财政政策,通过发动群众参与、动员社会力量等形式,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特别是注重调动社会资本投入,为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四)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总结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乡村振兴工作的良好氛围。
(五)严格考核奖惩。县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制订专门的考核管理办法,对试点村建设进行动态管理,年终优胜劣汰,对成效显著的试点村给予资金奖励。
村级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方案篇八
根据中央、省、市精神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印发的通知》(平发〔20xx〕8号)文件要求,立足我镇实际,按照“党建主业、脱贫主线、振兴主题、项目主导、村级主体、党委主抓”的工作思路,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全力助推“最美梅仙”建设,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市委“一三五”发展思路,深入贯彻县委“344”总体思路,以“六主”思路为总览,以“四大会战”为抓手,以产业升级、村容整治、乡风淳化、治理提质、民生保障为重点,狠抓生态立镇、产业强镇、旅游兴镇和改革活镇四项重点工作,着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示范点,让梅仙镇的群众生活更加富裕,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社会建设更加和谐。
1.产业发展目标: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夯实民生基础,3年内完成一路,昌盛大道;一管,集镇治丧中心建设;两院,中心幼儿园区、集镇卫生院,以及五保老年之家的建设;强力推进重点项目,高标准推进蒙华铁路,s322、s208火电配套公路、运煤专线项目建设;全力擦亮旅游名片,打造三山一峡一谷,即开发建设梧桐山、黄柏山、五角山、碧龙峡、神冲谷旅游景区。
2.城镇建设目标:做好规划设计,将梅仙镇建设成具有显著风貌特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和谐宜居、生活富裕、美丽文明的小镇。
3.生态环境建设目标:以改善生活和发展环境,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为目标。坚持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梅仙镇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
4.社会人文发展目标: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文化得到长足发展,公共服务事业完备,文明程度和现代化程度大量提升,社会和谐、繁荣、稳定、文明,人居环境优良。
(一)实施强基固本工程。
1.加强镇村干部队伍建设。
2.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强化基层党组织在“双增双减”、“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深入推进星级党组织创建。
3.从严党员教育管理。从严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每月组织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党日活动。
4.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大力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二)实施文明新风培育工程。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注到移民群众的头脑之中。
2.强化道德实践养成。积极倡导乡贤文化,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深入开展“立家规、传家训”活动。
3.开展“最美梅仙人”评选表彰和宣传教育。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运用榜样的力量推动形成良好风尚。
4.深化诚信建设活动。利用公益主题日和文明创建微信交流群平台,把诚信教育融入到社会生活各方面,努力提高广大移民群众的诚信素质。
(三)实施民主法治建设工程。
1.强化法治宣传教育。结合“七五”普法教育,在各村公共场所设立“法制长廊”“法律宣传栏”。
2.深化平安梅仙建设。创新和加强社会治理手段,注重对影响社会稳定各种问题收集研判,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整治化解。
3.深化法律援助工作。建立完善适合镇村实际的法律援助机制,在各村设置法律援助信息员。
(四)实施移风易俗工程。
1.坚持“治陋习、树新风”活动开展。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他事不办,反对乱埋乱葬、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倡导厚养薄葬。倡导满月、乔迁、祝寿、庆生、升学、升职等喜事不办,推动形成文明节俭新风尚。
2.建立完善“一约一会”。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自治组织。
3.党员干部要带头。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党员带头作为争做合格党员的具体实践。
(五)实施基层文明创建工程。
1.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深入开展“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评选活动,着力培育现代文明家庭。
2.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网上祭英烈、向国旗敬礼签名寄语等活动,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开展文明村镇创建。
(六)实施文化引领工程。
1.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完善梅仙镇综合文化艺术中心、各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好基层文化设施作用,让农村文化平台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2.加强民间文化队伍建设。配备镇村文化专干,提高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
3.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和百场文艺进基层等各类文化活动,让农民群众在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社会风气。
全面贯彻落实“天蓝、地绿、水美”指示精神,把“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化为梅仙镇扶贫开发的生动实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梅仙镇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让梅仙七万群众的生活过的更舒适、更红火。统筹推进梅仙镇特色小镇建设,全面提升镇区和各行政村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功能,补齐发展短板,夯实全镇发展基础。
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推进“三城同创”和美丽乡村建设,着力加快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整治乱搭滥建现象,加强美化亮化工作,打造精品,努力建成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梅仙。
(一)大力提升生态绿化水平。
(二)着力完善基础设施。
完善道路、水、电、通信、供暖、亮化、绿化等基础配套设施,增强镇区发展承载力。
(三)积极推进环境保护工作。
坚决整治非法采矿采砂等违法行为,全面加强国土资源管理。
1.依法拆除违法违章建筑和私搭乱建。严厉打击、拆除侵街占道的私搭乱建,清理、修整有碍观瞻的坍塌房屋等。
2.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占用基本农田、耕地的行为。开展违法违规建设专项整治行动,集中对土地执法检查及新建违法违规建筑物实施依法拆除复垦;加强日常土地动态巡查工作,将土地违法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
3.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及地质灾害防治。严厉打击各类非法开采砂石资源违法行为,减少非法开采砂石资源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和地质环境破坏,加强地质灾害防治。
全面完成乡镇职能转型,提升全镇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探索实行梅仙镇落实户籍改革、金融服务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任务,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
到20xx年底,完成梅仙镇农村改革相关任务,打造全县第一个农业农村改革示范点,总结出可推广、可复制的农村改革模式。
(一)基本完成农村改革相关资产资源的确权颁证工作。
按照《关于湖南省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开展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林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农业生产设施设备所有权、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使用权等进行确权登记颁证。
(二)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
(三)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按照成立班子、制定方案、确定资格、清产核资、资产量化、配置股权、制定章程、设置机构、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等工作程序,积极开展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四)积极推进涉农扶贫项目资金投改股工作。
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把经营性生产建设项目资金采取入股的形式投入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企业生产中进行分红,增加当地农民收入。
(五)创新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
开展农村产权交易、林地管护、农水设施巡护、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等服务,提升农村综合服务水平。
(六)改造提升镇村管理服务模式。
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政务服务、网上办事大厅、审管信息互动政务云平台等功能,着力打造集信息公开、互动交流、网上办事为一体的便民高效服务平台;加强城乡综合执法改革。
村级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方案篇九
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目标,奠定乡村全面振兴基础,现就全省2020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工作安排提出如下意见。
(一)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以六大强农行动为抓手,在稳定发展粮食、生猪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着力发展蔬菜、水果、油料、茶叶、水产、中药材等重点产业,形成“一县一特”“一特一片”布局。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形成传统产业与新产业、新业态互促格局,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1、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全面启动环洞庭湖、娄邵盆地、衡郴永盆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2020年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360万亩。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2019年基本完成水稻生产功能区、油菜籽和棉花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在重点县和贫困地区新建改造一批灌溉水源工程和渠道工程。
2、持续打造知名品牌。突出区域公用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巩固安化黑茶、xx红茶、xx茶油三大公用品牌创建成果,重点培育洞庭湖小龙虾、湘南蔬菜、湘西猕猴桃等三大公用品牌,2020年重点培育湘南脐橙、湘九味道地药材、xx黄桃等三大公用品牌。着力打造地方农业名片,2020年前每个县市区至少打造或跨县市区联合打造1个知名特色农产品品牌。
3、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按照全省特色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在每个重点特色产业基地县每年扶持建设1个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省级示范园。到2020年,在每个重点特色产业基地县扶持创建1个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省级示范片,每个重点特色产业创建2-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力争创建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4、夯实质量强农基础。到2020年实现长株潭严格管控区耕地种植结构调整全覆盖。在重点特色产业基地县优先建立品牌农产品“身份证”管理体系,到2020年,实现所有区域公用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和“三品一标”产品,以及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品牌产品“身份证”管理,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8%以上。
5、提高融合发展水平。继续实施农业“百企”培育工程,对产值增长快、税收贡献大、带动作用强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推进农产品加工和冷链物流建设,扩大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品种和范围,每年扶持建设50个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每年创建50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园)、打造50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镇,推介一批创新创意产品。搭建融合发展新载体,每年创建10个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30个农业强镇、10个农村电商示范县和100个农村电商示范村。
6、强化科技支撑能力。推进智慧农业建设,扶持建设10家智慧农业示范企业(园区)、创建10个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县,2020年实现“信息进村入户工程”行政村全覆盖。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建好水稻分子育种平台、木本油料创新平台、南繁科研育种园区,公众号逍遥文稿整理,研发推广稻渔综合种养、农机农艺轻简化栽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精深加工与副产品综合利用等高效生产生态技术。
7、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创汇农业,推进10个食品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农业企业集团。大力推进“湘品出湘”,进一步扩大“北上广”xx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中心辐射范围,实施湘南地区供粤港澳蔬菜、生猪重点县建设工程。办好中国中部(xx)农业博览会等展会活动,持续开展xx省特色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
8、扎实开展产业扶贫。落实《xx省农业委员会xx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扶贫的指导意见》(湘农联[2018]132号),指导贫困地区选准扶贫产业、创新帮扶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继续开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千企帮千村”行动,形成“一村一品一社一企”产业扶贫格局。
(二)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落实即将出台的《xx省乡村人才振兴实施方案》,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鼓励和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
1、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育、优秀农民境外培训(重点到日本韩国培训)计划,每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万人以上、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万人以上。探索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研究出台农村工匠(土专家)认定办法。
2、支持科技人才下乡。实施农村科研人员培育工程和农技推广骨干培养计划,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技农机推广网络体系,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农机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完善科技团队服务机制,带动1万名科技人员服务农业农村,在每个县市区建立一个“三农”科技专家服务团队。
3、吸引专业人才支乡。继续实施扎根基层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科技特派员和“三区”人才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计划、农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卓越农业人才教育计划、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等。落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政策,支持和鼓励各级农业类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到企业挂职或参与项目合作、兼职或在职创办企业、离岗创新创业,逐步建立城市医生、教师、科技和文化人员定期服务乡村机制。
4、鼓励社会人才回乡。支持退伍军人、大学生、城镇居民等人员以“三区三园”为平台下乡创业创新,每年吸引创业创新人员3万人以上。以乡情乡愁为纽带,鼓励“新乡贤”回乡,引导企业家、专家学者、专业人才、退休党政干部职工等各类人才上山下乡创新创业。依托“新乡贤”建立乡村振兴专家决策咨询和顾问制度。
(三)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落实《xx省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xx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突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彰显乡村生态优势,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1、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编制出台农村“厕所革命”专项方案或规划,召开全省农村改厕工作推进会,主推水冲式三格(四格)化粪池无害化卫生厕所,,2020年确保85%的农户用上卫生厕所。结合乡村旅游和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明后两年每年新建5000个农村公共卫生厕所,每个省级财政补助2万元。
2、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按照“全面推进、扩面提质”的思路,到2020年,所有县市区建立“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收运处置体系,90%以上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并基本建立日常保洁机制。完成较大规模的生活垃圾非正规堆放点、垃圾围坝整治和农业生产废弃物非正规堆放点的整治,加强工业固体废物违法违规转移监管和打击力度,防控工业污染“上山下乡”。制订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范,在每个市州选择1个县市区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的试点。建设200个乡村垃圾发电站,每个省级财政补助150万元。规范推行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农户适当付费的村庄保洁费用合理分担机制,形成自我运转、可持续运行的局面。
3、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研发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和生态处理工艺,全面完成全省170个重点镇污水处理体系建设,建设300个污水处理示范村,每个省级财政补助100万元,到2020年全省50%左右的行政村对生活污水进行治理。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完成“一湖四水”干支流沿岸沿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重点区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黑臭水体治理任务。
4、整治提升村容村貌。结合第三次土地调查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2020年基本实现全省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实施农村公共空间整治工程,集中清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积极推进农村“空心房”整治,落实“一户一宅”和“建新拆旧”政策。突出乡土风情、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加强乡村建筑风貌引导。实施农村绿化工程,引导各地在庭院旁、村内道路沟渠两侧栽植树木,2020年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70%以上村庄达到绿色村庄标准。
5、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进一步加强种养业投入品管控,减少农业投入品对生态环境的源头影响,其中农药和化肥使用实现零增长。全力打好畜禽禁养区退养收官战,巩固洞庭湖等水产养殖矮网围拆除成果。到2020年,力争55个生猪调出大县全部整县推进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配套设施配套率达到95%以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全覆盖。扩大整县推进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试点和乡镇秸秆收储运站试点范围,集成推广一批秸秆收、储、运、用的县域典型模式,力争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制定地膜污染防治办法,鼓励各地探索标准地膜推广应用与回收补贴挂钩机制,试点“谁生产、谁回收”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
(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办好重点民生实事,不断提高农村水、电、路、气、讯等服务保障能力。
1、推进农村畅通工程。加快自然村(组)道路建设,全面完成3.3万个25户及100人以上的自然村(组)通水泥(沥青)路建设任务。支持村村互联互通,对距离较近的相邻村,相互联通断头路,接通“最后一公里”。支持入户道路建设,因地制宜选择入户道路路面材料,逐步解决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
2、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力争到2020年全省100%的乡镇、85%的行政村通自来水,全面解决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年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2020年达到78%,巩固提升农村安全饮水人口300万人以上。
3、推进农村电网改造。按照全省《“十三五”期间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方案》,落实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优惠政策,严格执行改造标准,加快改造和完善行政村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着力解决贫困乡村电力设施老化落后、用电高峰期农村用电“卡脖子”、“低电压”等突出问题。
4、推进“气化xx”和“数字xx”建设。力争到2020年,完成全部约3400公里的省级天然气支(干)线建设,实现“县县通、全覆盖”目标,加快农村燃气管线建设,实现农村能源革命新突破。加快农村及偏远地区4g网络建设,推进光纤网络向自然村组延伸,落实资费优惠政策,让更多老百姓受益。
(五)推进农村改革。
紧紧围绕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农村改革扩面、提速、集成,激活主体、要素和市场。
1、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全省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信息动态监管查询系统,加快确权登记数据成果综合应用,将土地确权登记成果与土地流转、产权制度改革、美丽乡村建设、耕地轮作休耕、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等工作衔接配套。总结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经验,充分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扩大林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开展林地股份农民合作社试点。
2、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积极对接国家相关政策,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认真总结浏阳市农村宅基地制度、农村土地征收制度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经验,扩大农宅合作社试点、宅基地和农房抵押贷款试点范围,激活农村宅基地和农房价值。
3、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总结推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市县成功经验,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产权界定、资产评估、资产管理和成员身份确认等工作,2020年全面建成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信息应运平台,逐步建立健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扩大财政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股份量化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范围,到2020年消灭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空白村。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中央明确的五级书记抓乡村的要求,比照多数省的做法,我们提出了成立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的建议,由省委书记、省长任第一组长,省委副书记任组长;根据推动“五大振兴”工作需要,领导小组下设6个工作组,明确牵头领导和部门。结合机构调整,明确各相关部门单位推进乡村振兴的职责职能,将年度工作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单位,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
(二)开展办点示范。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统筹开展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办点示范,实施“千村美丽、万村整洁”示范创建工程。具体操作是:(1)xx市整市推进(只含长望浏宁4个县市区),其他市州各选一个县共17个县作整县推进,对于创建达标的县市区每个奖励2000万元。(2)在其余县选100个乡镇作整乡推进,对于创建达标的乡镇每个奖励500万元。(3)全省2022年前创建3000个美丽乡村,明年开始每年新创建300个左右美丽乡村,其中评选100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每村奖励100万元。(4)在全省2.4万个建制村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三)动员社会帮村。实施“百家联百村、千企兴千村、万贤驻万村”行动,即副厅以上的100家省直行政事业单位,每个单位联点振兴一个村;中央驻湘企业、省直国有企业、市属国有企业的1000个企业,每个振兴一个村;发动1万名社会知名人士、老教师、专家学者、企业家等社会乡贤回乡驻村,帮助振兴家乡。
(四)强化考核评估。参照《xx省市州重点工作绩效评估改革方案》,按经济发展水平将14个市州分为两类,制订《xx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办法(试行)》,每年年初下发考核指标体系(任务),第二年年初组织考评,评出4个先进市(州)、20个先进县市区(由市州推荐),在每年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进行表彰并给予适当奖励。对考评排名靠后的市州,视情约谈或调整相关党政负责人。
(五)加大投入力度。财政投入方面,按照“整合存量、适当增量”的思路,由省财政厅牵头,组织省农村农业厅等部门,研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投入总盘子,纳入明年财政预算,重点用于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等方面。研究出台鼓励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的专门政策。加强农村信用生态环境创建和整治,建立政府增信长效机制,不断优化农村信贷环境,争取金融的更大支持;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沟通,争取低息中长期信贷支持,建设一批重点项目。
村级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方案篇十
为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实现构建美丽幸福村,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在现有产业优势和自然环境条件下,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项目;在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收入上下功夫,实现农业产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建立筑牢防返贫动态监测体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一)围绕产业兴旺,全面发展到户产业,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是发展以柴胡、猪苓、天麻等中药材为主导产业,以干杂果、食用菌、养殖业为骨干项目,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着力培育长中短结合、可持续增收的到户产业。引导农户发展种植柴胡1000亩,天麻60000窝,养殖生猪1200头,累计发展核桃600亩、板栗320亩,猪苓18000窝,养殖中蜂1500箱,实现农户收入稳中有升;二是建成的新型经营主体徐香猕猴桃示范园300亩,今年已挂果,预计产量近6000斤,积极协调帮参扶单位,待猕猴桃成熟后帮助销售,发挥帮扶干部消费扶贫的作用,实现猕猴桃种植农户稳步增收。三是扩大高山坪中药材种植项目规模,稳步推进,壮大村集体经济。四是发挥支部书记带头发展产业的模范作用,落实支部书记种植柴胡10亩。
(二)全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宜业乡村。以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村容村貌、农户厕所改造提升为整治内容,扎实推进“八清一改”,广泛动员群众清理“三堆”、治理“三乱”、实施“三改”和美化“三口”。全力实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黑山沟示范点,并有效带动周围村庄提升干净整洁度;加快安置点污水处理站施工进度,使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和控制;常态化开展垃圾治理和清洁行动,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制定《村规民约》和村庄公共环境保洁制度,不断强化村民环保意识,倡导良好生活习惯,从源头上控制垃圾产生量。持续开展各项环境整治工作,确保村庄和庭院常年保持干净、整洁、有序,激励和引导农民群众主动爱护环境卫生,培养良好卫生意识和文明生活习惯。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提高我村无害化厕所改造。
(三)改善和提升村域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争取项目资金,统筹推进村域内道路项目建设,力争本年度实施大路口至大块地7公里通组水泥路建设。二是加强村域内设施管护,落实公益岗位、村民小组长管护责任,加强对村域内砂石道路、水泥路、路灯、水利设施、村卫生室、文化活动场所,公厕、垃圾处理设施等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建立、完善各种行之有效的基础设施管护机制。
(四)加大帮扶力度,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统筹力量,建立全村预警监测体系,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建立了以联村领导为直接责任人,支部书记(村主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为成员,中心护长、网格员、信息员直接参与的防返贫动态监测体制,按照省、市、县防返贫动态监测“2531”工作要求,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形成互为补充、互相协同的方式,通过日常排查、重点排查、集中排查的工作机制,对排查的问题、风险隐患每周召开会议研究,建立台账,对“三类人群”按要求启动监测识别认定程序,并根据风险点,针对性的落实帮扶措施开展帮扶工作。
(五)持续推进“两业”增收项目,落实后续保障政策。实行“农村基层组织+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提升骨干项目和主导产业发展规模;同步推进贫困人口劳动力技能培训,确保贫困户家庭劳动力至少1人实现稳定就业;在引导群众做大做强柴胡、天麻、猪苓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就业技能、实用技术培训,以中蜂、猕猴桃、嫁接板栗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积极引导剩余劳动力就业,实现转移就业500人以上,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稳步增收。
为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组织上保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成立了镇村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实施巩固衔接期内工作。
村级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方案篇十一
。
(一)谋划布局,制定方案(20xx年1月-3月) 。
(二)宣传发动,全员参战(20xx年4月-6月) 。
驻村工作队将和包保村一起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制 。
(三)补齐短板,积极推进(20xx年7月-9月) 。
这期间进行查漏补缺,对上半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 。
(四)真抓实千,实现目标(20xx年10月-12月) 。
三 。
(一)加强组织领导 。
成立乡村振兴包保工作领导小组 。
组长:xxx 。
副组长:xxx 。
成员: 。
(二)广泛宣传发动 。
(一)产业项目发展 。
xxxx村:积极帮助村里发展集体经济,增收村集体经济收入。xx镇xx村继续计划做好食用菌大棚种植、蓝莓种植、光伏发电收益收入。
(二)增加村集体收入 。
(三)乡风文明 。
(三)积极组织实施春秋两季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栽种花卉行动,落实好日常各项帮扶工作内容,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做好数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完成材料报送工作。
村级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方案篇十二
以***总书记关于打造乡村振兴**样板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以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重点,以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坚持以党组织建设带动其他组织建设、以组织振兴促进乡村振兴,着力健全完善乡村组织体系,激发乡村各类组织活力,凝聚乡村振兴的整体合力,夯实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打造乡村组织振兴的**样板。到20xx年,制约乡村组织振兴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构建起乡村振兴的组织体系和政策框架;2022年,形成领导有力、运转有序、治理有效的乡村组织振兴制度机制。
——农村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在农村的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健全完善,党的组织有效嵌入、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农村各类组织和群体,党组织政治领导力、组织覆盖力、群众凝聚力、社会号召力、发展推动力、自我革新力得到充分发挥,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到20xx年,五星级村党组织达到30%以上;2022年达到40%以上,基本消除二星级以下村党组织。
——村民自治组织规范有序。20xx年,依法选举产生新一届村民委员会,依法推选产生村民代表和村民小组组长,健全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与计划生育、民政事务等下属委员会,实现村务监督委员会应建尽建。村级自治组织相应规章制度健全完善,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分工负责、有序运行。到20xx年,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更加健全规范。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健全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顺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步建立,完善治理机制、健全组织章程,在村党组织领导下依法代表成员行使集体资产所有权,履行集体资产管理运营职能。到20xx年,全省涉农村(居)全部建立集体经济组织;2022年,基本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
——群团组织基层阵地更加稳固。党建带群建、带社建工作推进有力,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在乡村的组织架构健全,队伍建设不断强化,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到位。到20xx年,配齐配强群团组织工作力量,群团组织团结教育、维护权益、服务群众功能得到明显增强;2022年,乡村群团组织建设全面加强,组织活力全面提升。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发展壮大。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实现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产品品牌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稳健规范,成为提供农业产前产后服务、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的重要桥梁;培育建立一批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和群众活动团队。到20xx年,全省农民合作社数量稳定在xx万家以上;到20xx年,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xx万家,2022年达到25万家以上。
1.深化农村过硬党支部建设。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推进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细化党组织评星定级实施细则和评价标准,通过定期评定、动态调整、晋位升级,全面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不断扩大先进支部增量、提升中间支部水平、整顿后进支部。深化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县(市、区)党委制定量化积分办法和考核标准,区分党员年龄、身体状况、从业、外出流动等不同情况,分类研究细化差异化的设岗定责、积分评价和考核奖惩办法,将评价结果与评先树优、党员民主评议挂钩,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实施农村过硬支部建设“百千万计划”,利用3年时间,省市县三级分别选树500、3000、10000个过硬党支部建设先进典型。
2.推动乡村各类组织健康发展。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组织修订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落实群众性自治组织特别法人制度,支持村民委员会在党组织领导下依据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开展群众自治工作,依据职能从事民事活动。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集体产权制度。深化群团组织改革,着力推进农村共青团、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不断发展壮大基层群团组织阵地;支持和鼓励群团组织承接适合于群团组织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吸引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共同参与,引导农民合作社按产业链、产品、品牌等组建联合社,提高农民群众组织化程度;鼓励党支部、党员领办创办合作社,深入推进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探索建立退出机制,促进合作组织规范发展。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化服务组织,制定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鼓励在乡镇成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鼓励引导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社会服务组织等,以市场化、社会化手段参与村级事务、开展为民服务,支持党组织健全规范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优先承接基层公共服务项目。
3.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级工作运行机制。推动把加强党的领导有关要求写入村民自治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相关组织章程;积极推进村党组织书记通过规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负责人,推动村党组织班子成员、党员担任村务监督委员会、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提高村委会成员、村民代表中党员的比例。对不服从党组织领导、违反法律法规、履职不到位、群众反映强烈的村民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探索建立退出机制。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村级事务运行机制,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等民主决策制度,严格执行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全面推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修订完善《**省村务公开条例》,引导群众在党组织领导下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建立村党组织领导的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及时反映和处置群众诉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促进乡村和谐稳定,到20xx年,全面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村级协商机制。
4.提高乡村法治、德治水平。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进农村活动,建立村级法律顾问制度,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黑恶霸痞等违法犯罪,坚决防止黑恶势力侵蚀扰乱乡村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引导党员面对黑恶势力敢于发声亮剑,组织发动群众坚决同一切不良风气和违法犯罪作斗争。加强乡村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深入实施“雪亮工程”,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平安智慧村庄(社区)创建,强化安全生产保障,组织开展好社会治安防控、矛盾纠纷化解、重点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等综治维稳工作,建设平安乡村。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下沉,统筹各类组织和党员队伍、网格管理队伍、志愿者团队等方面力量,构建“多网融合、一网统筹”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实行乡村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与综治中心一体化运行。推动基层党组织把农村道德建设抓在手上,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好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推进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深入实施“四德工程”,开展文明家庭和“五好家庭”创建、寻找最美家庭等活动,扎实推进移风易俗行动,教育引导党员群众崇德向善,自觉抵制各种陈规陋习、封建迷信,自觉抵御邪教破坏、境外宗教渗透,自觉抵制宗族宗派势力影响,提高乡村文明程度。积极培育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壮大新乡贤队伍,发挥新乡贤作用,为村庄治理和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5.推进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建立健全村党组织书记履职情况定期评估、动态调整机制,对不胜任、不合格、不尽职的村党组织书记及时进行调整。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统筹各方面人才资源,有序推进村党组织书记优化升级、新老交替。根据基层实际和工作需要,从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到工作基础薄弱村担任党组织书记。强化素质能力提升,省里每年选派1000名左右村党组织书记到先进地区进行集中培训;市县分级负责,每年对村党组织书记集中轮训一遍;依托农业院校、职业学院、广播电视大学、新型农民学校等培训机构以及智慧党建、智慧教育等信息化平台,开展农村干部学历及非学历教育。全面实行村党组织书记规范化管理,健全选拔任用、履行职责、激励保障、考核监督等管理体系,落实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坐班值班、岗位目标责任制、民主评议等制度,督促村干部履职尽责、为民服务。
6.培育乡村组织振兴骨干力量。拓宽农村发展党员视野,对扶贫工作重点村、工作基础薄弱村、三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村实行发展党员计划单列,对长期不发展党员的村党组织进行组织整顿。加强优秀后备人才递进培养,注重从各类组织负责人、专业大户、农村实用人才、青年农民、村医村教、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人员中发现优秀人才,把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发展为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为村干部。坚持和完善村“两委”成员集中轮训、农村党员冬训春训制度,全面推行农村党员干部进党校、县级以上党校送学下乡村制度,确保5年内农村党员干部全部参加一次县级以上党校组织的集中培训;每个县(市、区)依托本地先进村打造一定数量的乡村振兴培训基地,培育一批乡村组织振兴的“土专家”。实施“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计划,为乡村组织振兴储备人才。
7.推动工作力量向乡村下沉。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从20xx年开始,在实现第一书记对扶贫工作重点村、软弱涣散村全覆盖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向集体经济空壳村选派第一书记,给予相应扶持政策。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支部与村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通过对口帮包、联系帮带、干部驻村、双向挂职等方式,助推乡村组织振兴。对未选派第一书记和开展结对共建的村,探索以县乡为主体选派乡村振兴指导员,实现对乡村组织的工作指导全覆盖。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积极组织农业、科技、卫生、文化、乡村规划等方面人才和青年志愿者到村开展志愿服务,每年选调1000名左右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从高校毕业生中招募xxx名左右“三支一扶”人员到基层服务,充实乡村组织振兴工作力量。
8.搭建乡村组织作用发挥的平台载体。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扎实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因地制宜丰富实践载体,加强对乡村振兴重大决策部署和各项政策的宣讲普及,全方位了解群众诉求、收集村情民意,确保各项政策全面落实到位、切实发挥效益,使推动乡村振兴成为各类组织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完善县、乡、村三级为民服务平台建设,统筹整合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等资源,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加强村级服务站(点)建设,积极推进村(农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统一为群众提供生产生活服务。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组织功能,引导党员在脱贫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中发挥带头带动作用,把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全面参与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推行包片联户、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志愿服务等制度,实行服务项目认领制,组织有能力的党员参与志愿服务,引导乡村各类组织主动承担服务事项,形成党组织引领、多方参与的为民服务格局。
9.建立乡村组织和基层干部激励关爱机制。积极推动《关于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减轻基层工作负担的十条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村级党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定期开展督促检查,确保基层减负、待遇福利、关爱帮扶、选拔使用、力量配备等各项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落实。统筹整合乡村振兴各项政策、项目、资金、信息、人才、技术等资源,以乡镇(街道)、村(农村社区)党组织为主渠道承接,带领其他各类组织共同抓好落实,确保乡村组织振兴有抓手、有资源。研究制定并全面落实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扶持政策。探索分类制定乡村组织服务乡村振兴的考核评价和激励制度,对表现突出的组织和个人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省、市、县定期推选宣传一批“乡村振兴好支书”;根据乡镇编制空缺情况,每年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考录一批乡镇机关公务员、招聘一批乡镇事业编制人员,调动和激发乡村组织和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
10.强化乡村组织运行保障。严格落实财政保障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村干部报酬待遇等政策规定,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正常增长机制,每3年调整一次财政补助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最低标准。积极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区域统筹规划,以县(市、区)为单位,研究制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用好用足农村综合改革、土地规模经营、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等政策,增加集体收入,提高村级组织自我保障能力。深化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试点,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扶贫资金等专项资金,重点扶持集体经济薄弱村、空壳村;建立集体经济空壳村、薄弱村在线数据平台,逐村确定增收目标和发展规划,跟踪督导、精准推进、销号管理。到20xx年,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以下的村实现收入翻番;2022年,力争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x万元以上,其中50%以上的村超过10万元。
1.压实市县党委主体责任。推进乡村组织振兴,实行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市委要加强对乡村组织振兴的研究谋划和组织协调,结合实际细化目标要求和政策措施,统筹各方面资源力量,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督促指导乡村组织振兴各项任务落实。
县(市、区)党委是乡村组织振兴的“一线指挥部”,主要职责是:
(6)关心关爱乡村党员干部,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调动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县(市、区)党委要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细化抓乡村组织振兴工作责任清单;县级组织、政法、民政、财政、农业等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责,明确任务目标,形成抓乡村组织振兴的合力。
2.发挥乡镇党委关键作用。乡镇是抓乡村组织振兴的前沿阵地,乡镇党委承担推动乡村组织振兴的直接责任,主要职责是:
(4)全面推进农村过硬支部建设,确保村党组织对农村其他各类组织实施有效领导;
(8)加强对乡村组织振兴具体工作的指导、推动和落实。
3.强化督导考核。把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工作情况纳入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加大经常性督促检查和差异化考核力度,通过集中督导、调研指导、观摩交流、抽查暗访等方式,推动各项任务落实。依托“灯塔—党建在线”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立村级组织在线管理督查系统和村干部队伍信息系统,全面实时掌握村级组织基本信息、活动开展、运行保障、任务落实等情况,通过建立动态维护和数据分析机制,实现对全省村级组织工作的在线跟踪、即时指导,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工作效能。充分发挥市县巡察作用,及时发现影响和制约乡村组织振兴的突出问题,督促抓好问题整改;对面上存在的共性问题,分级负责开展专项整治。对因落实责任不力、长期打不开局面,导致乡村组织振兴工作滞后的地方,依规依纪严肃追责问责。
4.营造良好氛围。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各级积极探索乡村组织振兴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及时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坚持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利用3年左右时间全省打造10个乡村组织振兴县(市、区)样板、100个乡村组织振兴乡镇(街道)样板。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类宣传媒介,大力宣传推广乡村组织振兴工作实践中涌现出的优秀集体和先进个人,营造推动乡村组织振兴的浓厚氛围。
村级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方案篇十三
根据州、市政府的要求,为搞好全局文明创建的宣传教育活动,制定如下安排方案。
深入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城乡文明一体化发展,注重树立为建档立卡户服务意思,注重环境宜居和历史文脉传承,注重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开展州级文明单位创建,营造浓厚氛围。
(一)做好理论宣传。各股室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将其作为党组中心组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重点。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和“美丽·善美·善行”主题宣传活动,开展推介评选“好人”活动,促进学习雷锋常态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坚定全局干部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搞好宣传报道。利用我局的特点发挥各自优势,开辟专栏、专题、专版,采取专题报道、深度解读、言论评论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开展州级文明单位创建的意义和要求,大力宣传创建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成功经验和丰硕成果,形成强大宣传声势,积极主动引领社会舆论。办公室负责在《微扶贫》等开展创建宣传工作,安排一定版面刊登创城意义和要求,做到期期有内容。
(三)、开展“文明股室”创评工作。
加强各股室管理,要求干部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及生活秩序。每月进行文明股室检查评比并公示检查结果。加强办公环境建设,保持办公室干净整洁、卫生有序、环境优美。宣传栏有文明创建宣传内容,并做到经常更换。加强文明城市宣传活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知晓率90%以上。
1、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是反映城市文明程度的风向标,也是反映文明创建成效的重要标尺。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2、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要坚持以考评内容为重点,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干部的知晓率、参与率。要将宣传教育工作与乡村振兴工作相结合,与两型机关建设相结合,规范机关管理,落实工作细节,务求工作实效。
村级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方案篇十四
任务目标是:到20xx年底,全县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农村对人才吸引力逐步增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得以确立。
工作重点是:抓好“五个突出”。
(一)突出“四化”,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四化工程,改善乡(镇)村屯的公共基础设施。一是实施屯内道路、生活便道、住宅院坝和排水沟路面的水泥硬化,实现群众出行方便、生产便捷。二是在全县公路沿线种植路树,大力提升道路绿化水平,形成道路景观绿化带,同时新建的基础设施道路项目尽量将道路景观绿化带系统纳入设计范畴。三是推广宜居村民住宅工作,对乡(镇)和村落的住房因地制宜进行立面改造工作,使各乡(镇)村屯体现出各民族具有的特色风情,并鼓励村民在住宅周围空地植树绿化、开发微果园、微菜园,实现“绿水人家绕”的乡村画面。四是实施亮化行动,在村屯内安装太阳能路灯,并鼓励各族群众在自家小院安装路灯,实现亮化全覆盖,解决各族群众夜间出行安全问题。
(二)突出“七改”,完善乡村生活设施。通过鼓励和支持乡(镇)各族群众完善乡村生活措施。对厨房、厕所、庭院、电力、能源、风貌、习惯进行现代化改造。逐步打造生态宜人、环境优美的新农村,描绘一幅幅绿树成荫、瓜果飘香、鸡犬相闻等随处可见美丽乡村的迷人画卷。
(三)突出“一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通过依托县级。
“5+2”、村级“3+1”产业,打造适合本村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兴旺。一是利用本土资源优势,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将“两高工程”沿线村落和“两带一园一区”的产业布局进行有机融合,建设具有本土农业特色亮点的新农村带。二是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规划好田园综合体,注重发挥农业生态、休闲功能,重点发展绿色农业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四)突出“三归”,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通过对各族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引导,逐步改善各族群众生活习惯,实现“畜禽归圈、生活用品摆放归位、垃圾归箱”。注重屋内清扫保洁,实现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回收处理,让居家环境变得干净整洁,切实提升群众生活舒适感。
(五)突出“四治”,实现乡风文明。通过有效推动“党建引领、四治融合(德治、法治、自治、智治合一)”,将农村进行有效治理,推动和谐稳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实现党员干部队伍固本强基,有效增强党员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激情,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党组织对农村工作的指导;围绕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村民文明素质的主线,通过以典型引导人,开展一系列活动,评选五好文明家庭、除陋习树新风、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典型,组建志愿者队伍,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建立乡规民约,强化村民自治,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加强法制教育,努力实现农村安全稳定和谐。
工作要求是:加强组织领导,突出优先保障,强化督导考核,营造浓厚氛围。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调整充实自治县党委农村工作(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领导体制。落实县乡村三级书记抓总,其他班子成员主抓的责任体系,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落实村联系领导和驻村干部乡村振兴工作责任体系,将工作一杆子插到底,直抓直管到村到屯。落实县直单位和帮扶联系后援村工作力量和体系,筹措和整合各类政策资金,争取县级部门支持,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政策资金和人才支持。
(二)突出优先保障。一是干部配备继续向乡村倾斜。把乡村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战场,不断吸引和选派愿意从事农业、扎根乡村的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工作,让实干担当、奋发有为的干部受到提拔重用,积极鼓励优秀干部在乡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二是公共财政继续向乡村倾斜。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力度,确保投入乡村振兴资金总量持续增加,同时管好用好财政资金,切实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对推动乡村振兴的“杠杆”作用。三是基础设施继续向乡村倾斜。聚焦乡村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力度,建设更多高标准农田,完善水、电、网等基础设施,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硬件支撑。四是公共服务继续向乡村倾斜。加大农村公共服务投入力度,提升基层公共服务水平,持续加强乡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持续完善乡村社会保障网络,更好地满足乡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强化督导考核。制定综合考核办法,强化督查巡查,建立严格的奖惩问责机制,把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情况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择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加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深入开展侵害农民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
(四)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和等媒体作用,开设乡村振兴专题专栏,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宣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宣传我县推进乡村振兴的好做法好经验,充分展示乡村文明新气象、乡村发展新风貌,提升社会各界对乡村振兴的知晓度和支持度。
村级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方案篇十五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小城镇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特别是一些城市周边的中心镇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受经济发展、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以及政策等因素影响,多数小城镇还存在着综合承载能力不强、产业聚集能力较弱、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组织机构不健全等问题和短板。为进一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问题、补齐短板,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发挥小城镇连接城市、服务乡村作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城乡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顺应城乡发展规律,加快推进乡村建设行动,补齐小城镇建设短板,形成以镇带村、以建促产、以产富民、以治促管的新局面,助力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委领导作用,将脱贫攻坚中形成的有效做法运用到推进乡村振兴中,将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落实到示范镇建设上,形成党政齐抓共管、上下协调贯通、精准施策推进的工作格局。
坚持规划先行。提升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树牢全域规划理念,突出国土空间规划统筹,把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统筹考虑,推进“多规合一”,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坚持突出重点。突出长春都市圈、其他城市周边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以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为突破口,立足不同资源禀赋,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因地制宜、稳步协调开展示范。
坚持“三生”融合。尊重群众意愿,以完善提升为主,不搞大拆大建,保留古树、历史建筑,严禁搞破坏性建设,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有序推进海绵城镇、节水型城镇、园林城镇建设,努力营造安全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
坚持建管并重。构建精细化、科学化、标准化的长效管理机制,鼓励群众参与小城镇建设管理,打造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幸福家园。
从2022年开始,在全省遴选30个产业基础良好、发展空间较大、人口聚集力强的建制镇,建设以增强产业支撑能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治理镇村人居环境、强化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公共服务品质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振兴示范镇(以下简称示范镇)。力争到“十四五”末,示范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服务乡村功能持续增强,管理水平显著提高,镇容镇貌大为改观,乡风民风更加文明,成为促进全省乡村振兴的建制镇示范样板。
(一)推动产业项目建设,提升造血能力。
1.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推进园区与镇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动产城一体、镇园融合。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壮大园区发展规模。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乡村旅游、新电商等服务业,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在具备条件的建制镇建设商贸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
2.加快产业服务平台建设。持续推进简政放权,优化政府服务,为企业投资提供良好营商环境。吸引人才、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向示范镇聚集,加快二、三产业发展。做大做强“吉林大米”“长白山人参”“吉林梅花鹿”等“吉字号”品牌,依托秸秆变肉工程,着力培育和形成“一镇一业”特色产业,搭建园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二)推动市政设施建设,提升承载能力。
3.推进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尊重居民意愿,采取多种方式保障困难家庭的住房安全,镇区住宅以低层为宜,应具有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推动老旧住房改造,完善水电气热信等配套基础设施。更新改造老旧破损供水管网,保证供水水质。有条件的小城镇推动电网和通信网架空线入地改造。因地制宜开展乡镇燃气工程建设,积极拓展乡镇燃气覆盖范围。推进集中供热,改造提升老旧供热设施,确保供热质量安全。推动小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向周边村屯延伸。示范镇政府可按照市场机制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制定市政公用设施有偿使用办法,鼓励民间资本以个人独资、合资等方式建设经营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垃圾治理、商业等基础设施。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养护和管理。
4.推进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推进镇区与县城、村庄交通设施互联互通,鼓励对公路、乡镇客运站等设施升级改造,提升客运服务水平,增强交通保障能力。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完善路灯及信号灯、人行道铺装及镇区道路硬化、亮化、绿化,改善群众出行条件。
5.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尊重原有地形地貌,构建源头减排、雨水蓄排、排涝除险的排水防涝系统,推进雨污分流排水管网改造升级。完善镇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提升示范镇垃圾转运能力。推进秸秆能源化利用,发展清洁能源供暖。坚持以城带镇,加快示范镇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实现专业化管理和稳定运行。
(三)推动公共事业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6.提升养老育幼能力。健全与村级建制相协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养老育幼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适老、适幼化改造。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普惠性功能型养老服务机构,建立农村留守老人“巡访+互助”养老模式,提升农村养老照护能力。鼓励利用闲置公房、校舍等存量资源建立婴幼儿看护中心,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创办托育服务机构,发展多元化托育服务体系。
7.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接纳农村转移人口较多的城镇为重点,探索建立城乡统筹的教育、就业服务、保障性住房、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协调发展。
(四)推动人居环境建设,提升宜居水平。
8.强化设计引导和风貌管控。在符合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下,积极推进乡镇城市设计,实现全域全要素空间管控。着力加强小城镇出入口、步行街巷、街头广场等重要街区、地段和节点的整治项目设计,不断提升空间环境品质。坚持应留尽留,不随意迁移、拆除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和具有保护价值的老建筑,严禁砍伐和擅自迁移古树名木。保护修缮老建筑,保留传统风貌,有机更新现存的传统街区、传统民居和老厂房,努力形成有记忆的街区、有故事的小镇,展示浓郁的东北民俗风情和地方特色。
9.加大环境卫生保洁力度。全面整治主次干道、背街小巷、镇村接合部、集贸市场、居住小区、公园广场、建筑工地和学校周边等区域的环境卫生,做到垃圾日产日清。以无积冰、无残雪、露出地面为标准,及时清雪除冰,有条件的镇可购置机械化清雪设备,减少人工作业和融雪剂的使用。强化公共水域综合整治,加强河流、湖泊、池塘、沟渠等各类水域保洁,保持水体清洁。
10.规范镇区生产生活秩序。推行县级综合执法力量下沉,在示范镇派出分支机构和工作人员,依法履行管理职责。整顿道路交通秩序,合理划定停车场,规范机动车通行和货车停放,治理占道停车。合理划定街道摊贩设置点,整治乱摆摊点摊位,规范经营秩序。加大违法建筑查处和整治力度,治理私搭乱建。规范户外缆线架设,做到入管入盒、标识清晰、牢固安全、整齐有序,治理线网乱拉。加强沿街立面整治,保持沿街及两侧立面整洁美观。
11.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清扫保洁和收运处置体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提升村容村貌,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纳入千村示范创建范围的示范村,要全部达到“九有六无”标准,并确保验收通过。
(五)推动体制机制建设,提升治理能力。
12.建立资金投入机制。市、县两级财政要加大对示范镇建设的投入,撬动社会资金,赋能乡村振兴。市级财政统筹使用现有渠道资金支持示范镇建设,县级财政将示范镇建设项目资金列入年度预算。
13.建立人才培养机制。选派规划建设专业人才到省级示范镇挂职或任职,加强对镇区规划建设技术指导,对作用发挥明显、表现突出、综合考评优秀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建立设计方案相关行业部门联审联批机制,做到有项目必规划、无设计不动工。
14.建立长效帮扶机制。省直部门要坚持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对示范镇的政策支持、业务指导和帮扶作用。国有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在产业、管理、营销等方面的优势,通过联手经营和产业扶持,盘活线上线下资源。大专院校要通过校地人才合作,引导专家、教授送技下乡,定期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促进产业致富。引导建筑师、设计师和优秀团队下乡,发挥好乡村能工巧匠作用,提升乡村建设水平。
15.建立基层网格化治理机制。推进“网格化+信息化”“网格员+信息员”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统筹网格内社会保障、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社会救助、疫情防控等工作。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共建共治,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确定示范镇。突出长春都市圈和其他城市周边,围绕国土空间规划中确定的重要节点镇、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边境地区,选定打造一批示范镇,每个市(州)至少2个省级示范镇,全省确定省级示范镇30个;每个市(州)至少2个市级示范镇,全省确定市级示范镇40个以上;每个县(市、区)至少1个县级示范镇,全省确定县级示范镇50个以上。由市(州)组织各县(市、区)上报候选示范镇基本情况、“十四五”期间建设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2022年4月底前,综合考虑规划布局、资源禀赋、基础条件等因素,选定产业比较兴旺、人口相对集聚、地理位置优越、道路交通便利、具有发展潜力和区域带动作用的示范镇。
(二)组织实施建设。落实上位规划提出的战略引导、指标约束、底线管控等要求,加快示范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推进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治理镇区人居环境,增强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公共服务品质。
(三)开展总结交流。尊重首创精神,及时总结示范镇建设经验和发展模式,每年9月份召开现场会,在全省推广示范镇建设成功经验。2025年,全面总结“十四五”期间示范镇建设工作成效亮点,推广、复制成功经验。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省政府分管领导同志任总召集人,省政府有关副秘书长、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主要负责同志任召集人,相关省直部门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省级议事协调机制,组织协调和推进示范镇建设。省级议事协调机制办公室设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示范镇建设日常工作,按照清单化管理、图表化推进、手册化操作、机制化落实、模板化运行方式,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坚持省负总责、市级督导、县抓落实、镇级实施的工作机制。市(州)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加强工作调度。县(市、区)党委、政府要落实主体责任,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制定实施方案,统筹协调解决实施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二)强化政策支持。2022—2025年,市、县政府和相关部门指导示范镇谋划一批镇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改造以及环境治理领域的高质量项目。市、县在下达的新增债务限额内,优先安排省级示范镇公益性建设项目。对省级示范镇申报的符合条件的公益性建设项目,且单项工程投资规模超过500万元,省级予以重点支持。其中,没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省级通过一般债券予以安排;对符合国家规定的专项债券投向领域,且收益能够覆盖本息的公益性项目,省级通过专项债券予以安排。示范镇享受省级有权决定的相关政策,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民政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等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示范镇的对口支持力度,制定具体实施政策,建立“1+n”政策体系。积极协调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结合各自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依法合规加大对示范镇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前提下,依法合规对示范镇建设的企业和项目提供信贷支持。支持省级示范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优先保障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及产业发展项目用地,重点支持区域城乡统筹发展和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用地。
(三)严格考核考评。建立示范镇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定期调度示范镇建设进展情况,每年按照标准严格督导考核,对综合考核前5名的省级示范镇通报表扬,对排名靠后的省级示范镇通报批评,并约谈相关负责同志,对连续两年考核靠后的予以淘汰,由考核优秀的市级示范镇递补。
(四)做好宣传引导。市、县政府要广泛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简报等传统手段和微信、抖音、快手等现代传播方式,大力宣传示范镇的先进做法,形成良好舆论环境。主动释放正面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市(州)要参照本实施方案开展市、县两级示范镇建设工作。要建立本地区示范镇名录,择优申报省级示范镇,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动,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我省示范镇建设。
村级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方案篇十六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人民银行总分行及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提升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促进阳新县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与全面建设“一个百强县、五个示范县”总体战略有机结合,现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进一步健全适合乡村振兴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明确重点支持领域,切实加大金融资源向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倾斜力度,全年各项贷款增长15%,涉农贷款增长20%;进一步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融资需求,重点建设四个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示范点;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建设,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确保信用县(市)各项创建指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一)进一步健全适合乡村振兴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农发行阳新县支行农业政策性银行的职能,为乡村振兴提供中长期信贷支持;指导辖内各股份制商业银行结合自身职能定位和业务优势,完善乡村振兴金融事业部运行机制,打造综合化特色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发挥阳新农商行支农主力军作用,鼓励阳新汉银村镇银行向乡镇延伸服务触角,在经济活跃、发展潜力大、融资需求旺盛且供给能力不足的乡镇布设网点。
(二)明确金融重点支持领域,加大金融资源向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倾斜力度。
支持农发行阳新县支行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做好政策性粮油收储工作。引导各商业银行聚焦产业兴旺,结合产业结构特点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满足农田水利、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等现代农业重点领域的合理融资需求。围绕水果、茶叶、中药材、蔬菜、优质稻米、食用油、水产、畜禽等八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加大“金融链长制”落实力度,着力建链、补链、强链、延链。重点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的金融服务,有效满足其经营发展的资金需求。围绕县政府“中部鞋都”规划,加大对可兴鞋业、众源鞋业等鞋企信用培植工程力度。鼓励各商业银行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配合,重点支持水、电、路、气、环保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三)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融资需求。
引导和鼓励银行机构创新内部管理机制,落实普惠金融“四张清单”,在商业贷款可持续的'基础上简化贷款审批流程,合理确定贷款的额度和期限,合理降低利率,持续让利市场主体,确保辖内20xx年综合贷款利率不超过4.92%(20xx年利率水平)。引导银行机构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快绿色金融、科创金融等领域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推进县中行静脉产业园项目和县湖北银行乡镇自来水改造项目落地。不断拓宽农业农村抵质物范围,积极推广动产、应收账款、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抵质押的贷款,完善“农户+基地”、“农户+龙头企业”等贷款模式,探索“保险+期货”、“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试点。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应用,全面推广“楚天贷款码”、“东楚融通”等融资平台。
(四)加强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建设,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要求阳新农行、邮储行、农商行、汉银村镇银行四家主办行全面铺开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为村民提供小额存取转账、贷款咨询、小面额人民币兑换等金融便民服务。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农户创建活动,督促银行机构对接目标行政村,通过精细化、网格化运作建立村民信用信息档案。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协调,充分利用阳新县委县政府“双月述评”考核机制,推动金融信用县(市)创建活动,促进农村地区信息、信用、信贷联动。开展常态化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多渠道、多形式把金融知识送到基层。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进一步提升金融消费者对金融纠纷调解的认知度、参与度和认可度,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五)加大货币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政策激励和约束。
发挥好差别化存款准备金工具的正向激励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根据乡村振兴金融需求合理确定再贷款的期限、额度和发放时间,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再贷款台账管理和效果评估,确保支农再贷款资金全部用于发放涉农贷款,再贷款优惠利率政策有效传导至涉农经济实体。做好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的转换和接续,加强政策宣传,压实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责任,确保政策精准直达,确保政策实施效果。
(六)优化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持续提升农村支付服务水平。
推动农村支付工作与服务三农、乡村振兴战略、普惠金融服务融合发展。推进移动便民支付工程建设,拓展支付场景、畅通支付渠道;推广完善“乡村振兴主题卡”等特色支付产品,满足乡村日益多样化支付需求;持续推进储蓄国债下乡,引导金融机构将储蓄国债发行额度向农村地区适度倾斜;严格落实支付手续费“减费让利”政策,让利于民;扩大小微企业简易开户服务试点范围,提升小微企业开户便利度;联合公检法建立健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和跨境赌博资金链治理联防联控体系;持续加强账户管理、反假币、反洗钱工作力度,筑牢农村支付结算安全防线。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以县人行行长为组长,分管信贷副行长为副组长,各银行分管信贷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人行货币信贷股。各银行机构要建立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做到明确目标、细化措施、强力推进。
(二)加强沟通交流。
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各成员单位定期会商沟通、交流经验做法、汇报任务进度。各银行机构对暂时难以满足的融资需求或工作困难,要及时向企业反馈受理,并报告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加强考核监督。
领导小组办公室不定期开展监测、调研和通报相关工作情况,并把工作成果作为20xx年度人民银行对银行业机构综合评价和政府对阳新县银行业金融机构考评参考依据。
村级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方案篇十七
谋事用权,当思职工期盼组织信任亲人叮咛;勤政廉洁,惟求群众福祉企业发展家庭美满。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x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活动策划方案。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书写好新时代“三农”发展新篇章。
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实施品牌强农,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做好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提升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实施特色农业强优工程,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1.加快农业产业提质升级。按照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积极发展壮大形成“一村一品”,重点做好xxx村豇豆、xx村红仁鸭蛋、xxx村花卉、xxx村老鹅,xx百香果、xx胭脂红番桃、水环境质量。加大对xxx江水库和xxx江水源地保护,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积极引导关停非法禽畜养殖场,推行河长制,任命河段长,层层压实责任。
2.开展矿产资源环境突出问题整治行动。重点整治影响土地林地生态的涉矿非法开采行为,对辖区范围涉及非法采矿采砂,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要求和证照不全的砖厂、复粉厂及其他非法加工企业进行取缔清理,严格做好监管长效机制。
(二)实施文化繁荣兴盛工程,树立乡村文明新风。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利用“新时代乡村振兴讲习所”,xxx文化长廊,珊瑚、xxx文化休闲广场,中小学校等宣传展示阵地,运用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2.开展文明创建行动。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传承和弘扬优秀家风家训,以良好家风引领农村社会风尚。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传统美德。
3.加快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健全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标准化建设以及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深入实施乡村文化惠民工程,支持鼓励各村每季度组织举办一场以上文艺演出,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同时,继续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活动,净化文化市场。
4.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坚持正面引导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常态长效整治不良习俗,重点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传播科学健康生活方式,广泛开展乡风评议,褒扬乡村新风。
(三)实施治理能力提升工程,促进乡村和谐稳定。
1.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推动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落实脱贫后续扶持政策,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2.开展农村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抓好建制村通达路线窄路面公路拓宽改造,加强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建设和危桥改造。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健全农村公路、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机制。
(六)实施体制机制创新工程,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深化土地改革,抓好特色村庄示范点建设。以xx村民小组2000多亩土地入股土地合作社为示范,以点带面地推广土地股份合作社建设。积极争取xxx“乡土特色示范区”项目落户采木村垌口自然村,集中力量打造田园农业旅游示范点。
(七)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1.强化组织保障。坚持党旗领航,突出政治引领作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高举“一面党旗”。引导各村根据村情民风、工作亮点进行一字提炼,并展开针对性的系列巩固提升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推广使用党建“e网通”,充分利用“党建+大数据”模式,实现党建工作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
2.强化人才支撑。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把到农村一线工作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
村级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方案篇十八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会议精神,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围绕区委“1368”工作计划和“2568”重点工程,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切实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补齐农业农村短板,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布局,使产业更加兴旺;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使环境更加宜居;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使乡风更加文明;基层党建进一步加强,使乡村治理更加有效;落实农村医疗、卫生、扶贫、社保等各项民生事业,使农民生活更加幸福。
(一)加快转型升级,让产业更加兴旺。
1.稳步提升粮食生产。推广公司“互联网+共享农业”和土地托管两种新型经营模式,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加快等乡镇的3万亩中低产农田改造。实施好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加强对镇、乡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在地下水超采区补贴推广小麦节水品种。实施好3.25万亩粮食绿色高效示范项目,加快乡国家产业强镇建设。建设完善9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全区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01万亩,全年粮食总产50万吨以上。培育壮大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年新增市级合作示范社2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0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家。(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有关乡镇)。
2.推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巩固“蔬菜”区域公用品牌,积极打造“大蒜”品牌,提升蔬菜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推进绿色蔬菜示范基地建设,培育耐思、科瀚、喆兴、际洲等一批示范园区,带动蔬菜产业向高端迈进。支持秋景育苗、航天育苗等育苗场做大做强,年产集约化育苗2.1亿株。支持外向型龙头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扶持食品、维新蔬菜、广兴公司等企业扩大蔬菜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全年蔬菜播种面积达到20万亩,产量92万吨,产值21亿元。(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有关乡镇)。
3.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在东部,以豆下乡等村为中心,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叫响葡萄品牌。在中部,以、、、等乡镇为重点,打造千亩优质林果带,带动全区林果产业发展。在西部,以永合会镇、界河店乡等为重点,大力发展核桃、苹果、草莓等,实现园林化发展。(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有关乡镇)。
4.加快紧固件产业上档升级。抓好产业发展提升、技术研发创新、高端产品生产、重点企业培育、市场物流发展、知名品牌打造、搭建服务平台等重点工作,推动紧固件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加快实施一批行业支撑项目,开展知名品牌创建,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和档次。实施“入园进区”战略,推进主城区标准件企业、“十里长廊”沿线企业,向工业园区和标准件园区集中,实现规模生产、清洁生产、高效生产。(牵头单位:标发委;责任单位:区直有关单位、有关乡镇)。
(二)推进环境整治,让乡村更加宜居。
1.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标对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目标,以厕所改造、垃圾治理、污水治理、街巷硬化、村庄绿化等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确保圆满完成三年行动目标任务。一是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改造农村厕所3万座,提高全区卫生厕所普及率。在改厕过程中严把施工、货物质量、验收三关,确保改厕成效。对已经改造的厕所开展“回头看”,完善改厕台账,绘制改厕分布图,对存在质量问题的,制定整改方案,确保改一座用一座。加强改厕后续使用维护服务,解决厕所维修难的问题。配建厕所粪污处理设施,支持专业化企业和个人开展定期收运、粪液粪渣资源化利用。二是健全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完成总投资6.1亿元的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加强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解决“垃圾堆、垃圾沟、垃圾坡”等问题。加强对保洁公司的管理,确保保洁公司规范高效运行。继续开展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工作,推动实现垃圾源头减量化、收集分类化和处理资源化。三是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管控。完成20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完成106个村的生活污水管控,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全覆盖,彻底解决农村污水乱流问题。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对规划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的村庄,实行管网集中统一处理。其他村庄,推行“管网或排水沟+三格渗滤+人工湿地”模式,强化对生活污水的管控。建立生活污水长效管护机制,落实运行管护职责和标准。四是提升街巷硬化水平。在全面完成村庄主街道硬化任务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巷道硬化,各乡镇完成85%以上村的街巷硬化。街道硬化为水泥路或柏油路,巷道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采用石板、旧砖、砂石、灰土等多种形式进行硬化,基本解决村庄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问题。五是提高村庄绿化率。以增绿为重点,在环村周边、进村道路、街道两侧、庭院内外选择本地适宜树种,广泛种植,能绿尽绿。完成村庄绿化面积3300亩,村庄绿化率达到35%。六是大力开展农村空闲宅基地整治提升行动。对村内空闲宅基地、残垣断壁进行清理,对闲置的老旧房屋进行拆除或改造提升,对清理出的空间建设小游园、小菜园、小果园等,美化人居环境。同步推进村庄规划、村庄亮化、美丽庭院等创建工作,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水平。(牵头单位:农办;责任单位:发展和改革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生态环境分局、交通运输局、林业局、农业农村局、宣传部、妇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乡镇)。
2.抓好示范村创建。以、、三个乡镇为重点,每个乡镇确定4个村作为区级示范村,按照省级美丽乡村标准进行高标准打造。其他13个乡镇,分别确定4个以上成方连片的村作为乡镇示范村,对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十个专项行动进行打造,带动全区人居环境整治上档升级。(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各乡镇)。
3.加快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充分利用东部叶菜基地产业优势,打造周边万亩中小拱棚示范区,积极发展都市休闲农业。依托古城景区优势,深度挖掘洼人文历史,打造“东街-裴屯-东桥-永北村”等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完善周边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环洼美丽乡村示范片区。依托太极文化优势,充实完善各类传统民俗活动,打造特色文化体验区。(牵头单位:园区;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镇)。
(三)开展移风易俗,让乡风更加文明。
1.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狠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债、攀比斗富”不良风气,培树“崇德向善、勤俭节约、文明健康”新风。弘扬文明新风,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积极发挥“两会一约”作用,规范婚丧庆典活动,推广“零彩礼”“集体婚礼”等文明新风,探索建立移风易俗长效常态机制。(牵头单位:宣传部;责任单位:民政局、各乡镇)。
2.完善基层文化阵地。加强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实施“四个一”工程,着力构建区、乡、村三级宣传阵地。强化乡镇综合文化服务站、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合理规划配置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文化馆等文艺机构作用,组织好文化下乡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牵头单位:宣传部;责任单位: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各乡镇)。
3.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等为建设重点,以农村精神文明“十个一”(即:一个村民中心、一个文化广场、一条乡风文明示范街、一批善行功德榜、一套村规民约、一个红白事理事会、一个道德讲堂或文化礼堂、一支志愿者队伍、一支新乡贤骨干队伍、一次“十星级文明户”或“五好家庭”评选)为抓手,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进一步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水平。(牵头单位:宣传部;责任单位:有关乡镇)。
4.实施特色文化提升工程。实施“文化+”战略,大力发展特色手工业、演艺业、乡村旅游业等,挖掘和培育一批具有文化特色的工艺美术产品和品牌。加强农业景观、农业庆典、农业主题公园等创意设计,培育一批农事体验型、教育实验型、科技展示型等田园文化综合体,提升农产品文化附加值。加快发展乡村旅游,配套丰富旅游业态,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培育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牵头单位: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各乡镇)。
(四)完善体系建设,让乡村治理更加有效。
1.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核心地位,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加大优秀青年农民党员发展力度,做好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工作。因村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2.提高村级自治能力。全面推行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委员会、村民议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村级治理模式。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积极发挥社会各类人才、乡贤等群体作用。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加快推进农村“六有”综合服务站建设,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逐步形成完善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引导村民积极参与自治,形成政府、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激发社会活力,提高自治水平。
3.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实施“一委三中心”规范化建设,由村(街)党支部书记兼任主任,“两委”干部、治安员、网格员为成员,负责做好矛盾纠纷、信访隐患、社会治安排查化解工作,形成“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服务管理联抓、基层平安联创”的工作机制。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农民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学法守法用法。
4.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评选表彰活动,深入宣传道德模范,引导农村文明新风。利用村规民约和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等“一约四会”,让村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发展,做到“私事不出家、小事不出村”。
5.建设平安和谐乡村。广泛开展“三无三百”平安村创建活动,在60个村建立“一村一辅警”农村警务工作机制。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一案三查”,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紧紧围绕做好群众工作这条主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五)坚持民生为本,让百姓生活更加幸福。
1.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改善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抓好永合会、、讲武等3个乡镇公办幼儿园项目建设。依托“六二一”学校安全管理机制,全面落实校园“网格化”管理,提升农村学校安全管理水平。统筹配置城乡教学资源,积极向乡村倾斜师资力量,配齐配强乡村教师队伍。(责任单位:教育体育局)。
2.提高农村医疗健康水平。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政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疗条件。实施六项医改突破,高标准建成乡镇公共卫生服务专区和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扩充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实现重点人群签约全覆盖。加强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搞好人才招聘和培养,满足农村医疗服务需求。(责任单位:卫生健康局)。
3.做好扶贫社保工作。认真贯彻“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推进产业和就业扶贫,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完善临时救助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及时发放低保、五保、孤儿、“两残”等各项救助资金。切实发挥好社会兜底保障作用,确保农村低保“应保尽保”。全面落实农村老龄政策,确保高龄补贴按时足额发放。(牵头单位:民政局;责任单位:区直有关单位、各乡镇)。
4.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进一步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培育一批家庭农场、手工作坊等,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实用人才进行专题技能培训,培育壮大一批农业职业经纪人队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牵头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职中、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展和改革局、各乡镇)。
(一)安排部署阶段(2020年1月1日-1月10日)。区委召开全区性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各部门围绕总体要求,结合部门实际,明确专人负责,制定具体方案,定目标、定标准、定措施、定时限,细化举措,建立台账,确保事有人管、活有人干、责有人担。
(二)集中实施阶段(2020年1月11日-11月30日)。区直有关单位和各乡镇统筹安排各个项目建设顺序,做到集中精力、全面推进、合力攻坚,保证按期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考核验收阶段(2020年12月1日-12月31日)。由农办牵头组织,对照上级考核办法,对区直部门和各乡镇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将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不动摇,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力度不减弱,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步伐不放慢,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振兴的工作机制,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对“三农”干部的培养、管理和使用,建立一支优秀的“三农”工作队伍,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二)搞好部门联动。区直有关单位要按照责任分工,各司其责,协调联动,合力推进。农办要发挥牵总协调工作。住建、农业农村、交运、生态环境等部门要切实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教育、民政、人社、卫健等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宣传部门要加强正面引导,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的浓厚氛围。其他部门都要各司其职,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中去,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三)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乡村振兴财政投入保障制度,通过列支专项资金,对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进行奖补。继续对涉农项目、资金进行整合,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等。区直有关单位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引导项目、资金、政策向农村倾斜。各乡镇村街要积极引导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管理等现代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通过财政引导、部门倾斜、社会捐助、村街自筹、群众参与,形成多元化资金投入渠道,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四)强化督导考核。建立完善乡村振兴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将乡村振兴工作列入对部门和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选拨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把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区重点工作大督查范围,加大督导考核力度。对进度快、效果好的乡镇和部门,全区通报表扬;对进度慢、效果不明显的乡镇和部门,全区通报批评;对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乡镇和部门,严格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年,xx镇将紧紧围绕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实际,聚焦疫情防控、重点项目建设、环境整治、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社会稳定等中心工作,着力建设“美丽.富裕”琴城,我镇将重点着手以下几项工作:
(一)继续抓好疫情防控。继续严格落实各项防控工作部署,不断完善应对方案和措施,扎实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等工作,举一反三,细化任务,靠实责任,确保无一遗漏,无一死角,确保精准到户精准到人,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狙击战。
(二)服务重点项目。继续加大征拆力度,倒排工期时间表,实行每日项目进度上报制,压实责任,对规划区内涉及的村集体土地依法征收,为新区学校、国安路东延工程、环城南路扩建、滨江大道、污水处理厂扩建等道路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及商业用地出让提供用地保障。配合指挥部督促精干力量完成河东新区房屋征收工作,完成嘉禾商业街、学府东路房屋征收工作等,促进项目建设顺利开展。同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严格依法依规整治“两违”。实现铁腕整治“零容忍”,强力推进拆违,实现新增两违“零漏网”;注重疏堵结合,实现合理需求,设身处地帮助被征地户解决后顾之忧,对符合失地农民社保标准的及时落实社保,保障预留安置地用于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严格“一户一宅”政策,规范农民建房。同时,促进农村宅基地改革,为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秩序。
(三)助力乡村振兴。一是推进秀美乡村建设。持续推进我镇8个新农村建设点建设,让农村“厕所革命”先行,增强“小厕所、大民生”理念,把农村改厕工作作为当前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抓实、抓好。同时,做好瑶浦秀美乡村的长效管护工作。二是注重精品桔园建设,一方面要加强桔园管理,以提高蜜桔品质为总抓手,特别是柑桔木虱的防控,采取标准化生产流程,施用生态有机肥,实施生物防治等新型管理技术,发展蜜桔甜蜜事业;另一方面要加强组建农民合作社,创建蜜桔品牌,以点带面,提升蜜桔品质。三是继续抓好农村宅基地改革和绿色殡葬改革,实行集中治丧,为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秩序。四是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经济强村的目标。
(四)巩固脱贫成果。一是健全长效机制,下大功夫抓好动态精准管理,严格按照脱贫攻坚工作要求,以“绣花”的功夫做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二是强化脱贫质量,抓好扶贫项目、扶贫车间,产业培育等工作,进一步完善产业扶贫利益联接和带贫益贫机制,积极利用公司、专业合作社形式发展龟鳖、旅游、果品加工等产业扶贫项目,落实就业扶贫,形成贫困户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党组织对脱贫攻坚的带动能力和水平。聚焦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动力,深化感恩教育“四大行动”和“三讲一评颂党恩”活动,引导贫困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树立自我脱贫发展斗志,自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同时,继续在城镇群众脱贫解困上下功夫,争取较好解决城镇贫困群众在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社保等方面的困难,全面提高保障水平。
(五)优化生态环境。结合山长制、路长制、林长制、乡风文明建设及城市文明创建工作,做好环境整治的宣传、教育、管控和治理。围绕秀美乡村的建设目标,我们将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方面抓环境整治。持续做好“三拆”工作,拆除空心房、危旧房、附属房、猪栏等。注重村庄规划,将高速沿线、昌厦线、南建线村庄列入重点整治范围。围绕城市品质提升功能,注重城市街道秩序整洁,加强小区物业管理,引导更多的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营造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此外,做好水库退养,继续落实封山育林,保护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抓城乡文明。深入开展群众性的城乡文明创建活动。结合开展道路交通、河流水体、农村改厕、镇村环境等整治工作及绿色殡葬改革、集中治丧行动,抓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评选“文明信用农户”、“十星文明户”等文明创建活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上新台阶。
(六)构筑平安琴城。我镇将继续通过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建立维稳风险评估机制、落实疫情防控、开展扫黑除恶行动和拓宽信访矛盾化解思路五方面工作着手,减少不稳定因素发生,对疫情防控、征地拆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涉民利益的重点领域工作尽可能把潜在矛盾提前预想和化解。同时聘请镇村法律顾问,为群众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实行“一户一名”法律明白人制度,巩固和完善农村“和事厅”,壮大农村“和事佬”队伍;同时加强镇、村(社区)干部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知识的培训,规范案件调查程序、收集证据材料、注重档案备查,让威慑力转换为公信力,不断提高全镇干部在处理群众矛盾纠纷中的能力,维护琴城平安。
(七)发展各项事业。坚持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统筹发展社会事业,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兴办城区公办幼儿园,促进“1+1”联合办学,化解城中村新生入学难题;扎实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完成各项生育节育孕前优生检查等任务;扎实做好医保、农保的政策宣传和缴费工作;高度重视弱势群体救助救济工作,落实好城镇低保、农村低保、城乡大病救助发放、高龄补贴、优抚补贴及独生子女奖励的发放;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八)强化作风建设。始终把工作成效作为检验干部作风的风向标。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坚决摒弃“好人主义”。制定完善乡镇村绩效考核制度,督查制度、约谈机制。加强督查,镇督查组定时对工作落实及干部日常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督查通报,结果与干部绩效挂钩。不断强化干部作风建设,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厉行节约,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坚决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坚持三重一大事项民主决策;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从而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切实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村级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方案篇十九
为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致贫长效机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充分发挥基层干部、驻村工作队、帮扶联系人和基层网格员动态监测帮扶作用,加强日常联系和跟踪走访,全面了解农户基本情况和实际困难,提升业务能力。经研究决定,开展全乡防返贫动态监测及乡村振兴网格员业务能力提升“突击月”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从xx年3月27日开始到xx年4月27日结束。
(一)及时做好三类人群动态调整。
及时做好网格员、帮扶联系人、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的动态调整。一是组织各村三、四级网格员、帮扶联系人、脱贫人口进行一次全面动态调整,其中对年龄偏大、难以履行职责的网格员(原则上基层网格员年龄在65岁以下、身体状况较好、初中以上学历、公道正派,特殊情况下适当放宽年龄,但不得超过70岁)进行动态调整,以村为单位及时反馈到乡进行核查核实,汇总上报到县乡村振兴局并录入省办系统中,3月底前调整到位。二是根据人员和岗位变动等情况,及时调整帮扶联系人并录入系统,确保所有脱贫户和监测对象都有帮扶联系人,持续压紧压实帮扶责任。三是待xx年监测范围和程序确定后,各村集中开展摸底排查和风险消除情况核查。
(二)加强日常业务培训。
1.加强网格员日常业务培训。一是将网格员管理职责、工作要求、网格管理到户基本信息(含各户人口、就业、家庭收入等基本信息)编印成网格化监测工作手册,做到人手一份;二是动态调整完善村级网格化管理制度并制作上墙;三是开展一次网格员日常业务培训,做到三、四级网格员工作责任明确,工作任务知晓。
2.加强对乡村振兴工作人员的政策业务培训。乡村振兴工作站要加强对村级乡村振兴工作队、乡村振兴专干的管理,开展一次政策业务培训,提升队伍的业务水平。
(三)加强网格员日常考核管理,落实网格员职责,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一是落实网格员职责。
各网格员应对所负责的网格“人、情、地、物、组织”等基本情况进行走访、了解、核对,熟悉本网络内的基本情况,网格员每周走访不少于1次,每月走访不少于4次。认真做好网格化工作记录,落实好网格员职责。二是网格员走访要求。在走访过程中,网格员要向村民积极宣传村级开展的各项活动及政策(尤其是做好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政策宣传),对村民所反映、关心的事件及问题,要及时反馈抓紧办理,让广大村民认可并熟知网格化工作。同时,要充分利用qq、微信等平台,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网格化工作的积极性,提高社会治理网格化工作的影响力。
(四)夯实基层基础。
一是及时将各项帮扶措施及成效填入脱贫户和监测户《帮扶手册》将xx年帮扶措施录入xx省防返贫监测大数据管理平台。
二是及时收集整理完善xx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档案资料。
(五)落实走访帮扶及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
1.开展一次防返贫走访排查和动态监测全面走访。一是对医保、民政、住建、人社、残联、公安交警、应急管理等县直部门推送的信息和数据比对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村进行核查核实。二是提升系统数据质量,明确相对固定人员从事系统数据录入管理工作,强化对系统数据人员管理培训。三是加强防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政策宣传。强化监测对象识别标准、监测范围、监测程序及帮扶政策宣传,推广并正确引导“xx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申报”小程序应用,进一步扩大宣传力度,提升政策知晓度和群众满意度。
2.持续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一是要加强基层排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结合春季入学,做好脱贫户、监测户子女返校情况排查,高度关注健康及医疗保障帮扶政策调整所带来的影响,落实xx年度医保政策。二是要加强部门协作,进一步完善控辍保学、因病返贫致贫风险防范、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农村供水工程长效管理“四项机制”,关注分户独居老人、重度残疾人等群体,加强监护管理。三是落实系统监管,发现“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及时录入xx省防返贫监测大数据管理平台,整改后及时销号。
3.落实帮扶政策,提升帮扶成效。全面落实产业帮扶、就业帮扶、金融帮扶、危房改造、社保兜底、教育帮扶、健康帮扶、消费帮扶等政策,其中稳岗就业方面,对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务工信息进行比对,及时反馈到村进行核查核实,确保实现“账实相符”:同时规范村级公益性岗位考勤管理;产业发展方面,继续落实“四带一自”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前期摸底;小额信贷方面,对有意愿且符合条件发展生产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继续落实小额信贷政策;此外,持续落实教育资助、雨露计划等政策,减少困难家庭子女教育支出;落实城乡医疗救助政策,减少困难家庭自付医疗支出。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村组两级网格员和驻村工作队要扎实细致做好走访排查、摸清实情、采集信息、组织帮扶、管理台账等工作,对入户核查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列出清单,随查随改。利用“突击月”活动契机稳步推进防返贫动态监测管理水平,提升乡村振兴网格员业务能力。
(二)强化指导督促。
乡、村振兴工作站、乡直各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能,加强指导和督促,抓好落实。要发挥联村干部和帮扶责任人作用,加强与各村的沟通交流,形成帮扶合力。
(三)做好宣传报道。
要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对工作开展情况、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报道,进一步扩大活动知晓度和影响力。同时,及时报送宣传报道材料,及时汇总报告活动开展有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