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整数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优质16篇)
教案的编写过程需要教师经过认真思考和准备,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编写完美的教案需要教师全面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在这份教案中,教师通过多种策略和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分数乘整数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要求:
1、解决“打折”等实际问题,沟通各类百分数问题的联系。
2、体验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在交流、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树立依法纳税和科学理财的意识。
3、感受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对周围环境中与百分数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会解决有关打折、成数、税率及利率方面的问题。
教学难点:利息的计算。
课时安排:
1、折扣……………………1课时。
2、成数……………………1课时。
3、税率……………………1课时。
4、利率……………………1课时。
5、学会购物………………1课时。
1折扣。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折扣(课本第8页例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商品打折销售的情境中理解“折扣”的意义。
2.学生在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这种问题的基础上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养成独立思考、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折扣”的意义。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理解“折扣”的意义。
师:利用课件或挂图出示商场店庆、商品打折的情境。
问:“打折”是什么意思?八五折、九折表示什么?
生:结合实际了解到的信息进行思考和交流,再阅读课本进行对照分析。
小结:商店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问:七五折表示什么?五折表示什么?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1、出示例1。
2、让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汇报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并且两个问题加以比较。
板书:(1)180×85%=153(元)。
(2)160×(1-90%)=16(元)。
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方法。
三、实践应用及作业。
1、第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出各折扣表示的意思。
2、第13页第1、2、3。
四、课堂总结。
学生谈谈学习本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
2成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成数(课本第9页例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经历认识“成数”,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2、对“成数”问题有好奇心,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成数”的意义。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报纸上写道:“今年我省油菜籽比去年增产二成”,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商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是“折扣”,而农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就是“成数”。
二、探究体验。
1、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例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改写成百分数就是10%。
2、让学生尝试把二成及三成五改写成百分数。
3、让学生说说除了农业上使用成数,还有哪些行业是使用了成数的知识。
4、教学例2。
(1)出示例题,让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2)学生尝试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巡堂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理解“节电二成五”就是比去年节省了百分之二十五的意思。从而根据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解法列出算式和解答。
350×(1-25%)=262.5(万千瓦时)。
或者引导学生列出:
三、实践应用及作业。
1、第9页做一做。
2、第13页第4、5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板书设计:
3税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税率(课本第10页例3)。
教学目标:
1、理解纳税的含义和纳税的重大意义。
2、能计算一些有关纳税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依法纳税意识。
教学重点:能进行一些有关纳税问题的计算。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生汇报自学情况,介绍有关纳税的知识。
纳税是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以便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水平,保卫国家安全。因此,根据国家规定应该纳税的集体或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1993年我国进行了税制改革,将纳税主要分为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类。缴纳的税款叫应纳税额。根据纳税种类的不同,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有说不同。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如销售额、营业额、应纳税所得额等)的比率叫做税率。
二、探索计算纳税的方法。
教学例3。
结合例3,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营业额、什么是税率、什么是营业税、什么是应纳税额。在弄清以上这些相关概念之后,学生尝试解答例3。
2、在学生独立审题解答的基础上订正。
30×5%=1.5(万元)。
三、堂上练习及作业。
a)第10页做一做。
b)第14页第6、7、8题。
四、课堂小结:
税率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4利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利率(课本第11页例4)。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调查实践中了解储蓄的意义、种类,理解什么是本金、利息。
2、能正确计算利息。
教学重点:利息的计算。
教学难点:利息的计算。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了解储蓄的意义和种类。
1、储蓄的意义。
师:快要到年底了,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的单位里。
会在年底的时候给员工发放奖金,你的爸爸妈妈拿到这笔钱以后是怎么处理的呢?
2、储蓄的种类。(学生汇报课前调查)。
二、自学课本,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
1、自学课本中的例子,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然后四人小组互相举例,检查对“本金”、“利息”、“利率”的理解。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率:;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叫做利率。
2、师: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先让学生谈谈你所知道的储蓄有哪几种,并举例说明,然后教师作适当的补充。有时会有所调整,而且,根据存款是定期还是活期,定期时间的长短,利息也是不一样的。
3、利息计算。
(1)利息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例4:王奶奶要存5000元请你帮助王奶奶算一算存两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整存整取两年的利率是3.75%)。
在弄清以上这些相关概念之后,学生尝试解答例题。
在学生独立审题解答的基础上订正。
分数乘整数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篇二
班级姓名小组小组评价。
学习目标:
1、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
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2、掌握积与因数的关系,能灵活运用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判断。
3、极度热情,全力以赴,精彩展示,做最好的自己。
重点: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难点: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并独立完成导学案,然后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让同学们进行展示,小组间互相点评,对于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点拨、拓展。
一、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p10页。
2、计算。
4/9×4=7/15×5=8×9/20=。
3、我能辩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求1/6的5倍和求5个1/6的和列式都是1/6×5。()。
2)、分数乘整数是求几个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3)、4/21×3=4×3/21=4/7()。
4)、2根1/4米长的铁丝比1根1米长的铁丝长。()。
二、合作探究:
小结: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例2、4/5千克的1/2是多少千克?7/12小时的4/7是多少小时?
小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例3、0.5×1/7=21/3×1/5=。
小结:1、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也适用于小数乘分数,先把小数化成(),然后按()的方法进行计算。
2、分数乘分数,这里的分数也可以是带分数,计算时先把带分数化成(),然后按()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学以致用:
1、想一想、填一填。
1)、2/3×1/4表示();
5/6×2/3表示();
2)、分数乘分数,应该()乘(),()乘(),能约分的可以()再乘。
3)、一根木棒长7/8米,它的2/7是()米。
4)、一个长方形的宽是3/7米,长是宽的2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2、计算。
7页。
3、列式计算。
1)、2/5千克的3/4是多少千克?2)、24的5/12的1/5是多少?
4、动手画一画。
1)、用线段图表表1/2千米1/4。2)、用图形表示1/3千克的一半。
5、解决问题新课标第一网。
1)、要修一条长3/4千米的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1/8,第一天修了多少千米?
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4/5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分数乘整数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借助直观图示,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探索分数除以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经历探索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分数乘整数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篇四
5000×3.75%×2=375(元)5000×(1+3.75%×2)。
5000+375=5375(元)=5000×1.075。
=5375(元)。
三、实践应用。
第11页做一做。
完成练习时看清题目认真审题,注意计算要准确。
四、课堂总结。
学生谈谈学习本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第14页的第9题。
板书设计:
5学会购物。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购物(课本第12页例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合理购物问题的过程。
2、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的合理性做出充分的解释。
教学重点:运用百分数相关的知识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课。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扩大销量,常常搞一些什么样的促销活动?那如何学会合理购物呢,从而引入本节新课。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出示第12页的例5。
2、让学生仔细读题,说说想到了什么?
着重理解满100元减50元的意思。
3、分别计算出在a商场和b商场所花的实际费用,进行比较:
a商场:
230×50%=115(元)。
b商场:
4、从而得出在a商场购物更省钱,所以在购物时我们要根据促销方法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商店,充分利用商家的优惠政策,就能够少花钱多购物,这就是“合理购物”。
三、课堂练习:
第12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如何才能进行合理购物。
五、作业:
第15页第13、14题。
板书设计:
分数乘整数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篇五
计算小数乘以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被乘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反馈。
1.说出下面各算式中积应有几位小数:
25.4×362.37×1250.15×3。
1.032×243.506×10.017×21。
2.在积的适当位置上添上小数点:
观察:积的小数位数是否与被乘数的小数位数相同?为什么?(积中小数部分末尾的零省略不写,被划去了,积的小数位数与被乘数的小数位数不同。)。
3.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5×4=18×5=2.5×4=1.8×5=。
0.25×4=0.18×5=0.025×4=0.018×5=。
注意:计算的结果,小数部分末尾的零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4.列出乘法算式,再算出来。
(1)14个9.76是多少?
(2)6个3.25是多少?
(3)5.24的5倍是多少?
(4)1.6的8倍是多少?
5.课后作业:p4:1,2,3,4。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小数乘以整数是在整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我们在复习中设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以及积与因数的变化规律。
在新课的引入上,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很自然地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索之中。通过带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大胆让学生尝试,讲解、讨论,把学生引导到算理的探究过程之中。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出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思维过程既有展开,又有压缩,突出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学生形成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板书设计。
分数乘整数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篇六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一)下面各题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5个12是多少?10个23是多少?25个70是多少?
(概括: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计算下面各题,说说怎样算?
++=++=。
说一说,这两道题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第二小题还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吗?请你自己试一试。
同学之间交流想法:++==3××3=。
×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教师板书:++=×3=。
二、自主探索。
(一)出示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1、读题,说说块是什么意思?
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列式计算。
三、交流、质疑。
(一)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方法1:
方法2:
(二)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教师板书:
(三)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加法表示3个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
(四)×3表示什么?怎样计算?
表示3个的和是多少?
用分子2乘3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五)提示:为计算方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四、归纳、概括:
(一)结合=×3=和++=×3=,说一说一个分数乘整数表示什么?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分数乘整数怎样计算?
用分子和分母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五、巩固、发展。
(一)巩固意义。
1、改写算式。
2、只列式不计算:3个是多少?5个是多少?
(二)巩固法则。
1、计算(说一说怎样算)。
思考:为什么先约分再相乘比较简便?
2、应用题。
(三)对比练习。
1、一条路,每天修千米,4天修多少千米?
2、一条路,每天修全路的,4天修全路的几分之几?
六、课后作业。
(一)的3倍是多少?的10倍是多少?
(二)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三)一种大豆每千克约含油千克,100千克大豆约含油多少千克?1吨大豆呢?
七、板书设计。
分数乘整数。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分数乘整数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篇七
教学内容:
课本第6~8页。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乘以分数。能熟练地运用此法则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乘以分数。
教学难点:
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使学生能进行灵活的计算,并能根据乘数特点判断积与被乘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练习二的第9题。
2.计算。练习二的第7题。
二、新授。
1、统一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明确:因为整数都可以看成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乘以分数,因此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只要记住一条,即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具体计算时碰到整数和分数相乘不必把整数化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既便于学生记忆又表明算法合理。
3、练习。
4、指导学生判断积与被乘数、乘数间的关系:一个数(0除外)乘以比1大的数,积比被乘数大;乘以比1小的数,积比被乘数小。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做一做和练习二的第5题。
2、深化练习。练习二的其他题。
四、作业布置。
教学反馈:
分数乘整数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篇八
教学内容: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会运用分数乘法的意义解答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重难点:弄清数量关系,找准单位1。
教具学具:ppt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精彩导入。
二、展示目标。
1、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会运用分数乘法的意义解答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三、自学提示。
1、自学第13页的例9。
2、认真阅读理解例题,分析出解题策略,列出关系式。列式解答并验证。
3、时间6分钟。
四、学生独学。
看一看。
学生按要有独学例9。
阅读与理解。
青少年每分钟心跳约﹏次。
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夺得部分是﹏﹏的。
要求的是﹏﹏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分析与解答。
青少年:
婴儿:
75+75×。
75×﹙1+﹚。
做一做。
教材p15页做一做内容。
学生2人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
五、议一议。
1、对做一做的更正。对子或小组进行。
2、引导讨论:为什么这样做?
六、当堂训练。
1完成教材练习三第4、5、6、7题。
七、知识拓展。
选学p15页:你知道吗?
分数乘整数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篇九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百分数的意义,明确了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联系的`基础上教学的。由于百分数的计算,通常是化成分数、小数来进行,而求百分率,又要把算出的结果化成百分数,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就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教材先教学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再教学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较熟练地进行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讨论与交流等学习活动,理解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积极参与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学习活动,体验互化方法的多样性,并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理解百分数与小数互化方法。
分数乘整数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篇十
1.巩固分数连除应用题的分析方法,掌握此类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及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
找准单位“1”,巩固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分数连除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投影)。
1.找准单位“1”,并列式解答。
2.出示准备题。
(1)读题,请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3)老师指导学生画图。老师先画一条线段表示美术组人数后提问:谁和美术组比?怎么画?(生物组和美术组比,可以画在美术组上面。)谁和生物组比?(航模组和生物组比,应画在最上面。)。
提问:美术组,生物组,航模组三个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4)请一名同学列式解答,然后订正。
(二)讲授新课。
老师把准备题进行改编。
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1.指导学生画图。
提问:这道题中有哪几个量?需用几条线段来表示?(有三个量,用三条线段表示。)。
提问:和准备题比,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发生了什么变化?(给了航模组人数,求美术组人数。)。
老师按学生的回答,把准备题的图示进行修改。
2.找出含有分率的句子,进行分析。
(3)这道题中有几个单位“1”?美术组、生物组、航模组三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4)根据三量之间的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5)这个式子的等号两边相等吗?为什么?
人。)。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3.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提问:根据上面的分析,应设谁为x?(设美术组人数为x。)。
老师板书:
解设美术组有x人。
答:美术组有30人。
看方程提问:
(3)为什么要设美术组人数为x?
(因为只有知道美术组的人数,才能求出生物组的人数。航模组又和生物组比,所以设美术组为x人。)。
师小结:对于含有两个“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样条件的复合应用题,首先要找准单位“1”,在两个单位“1”都是未知的情况下,根据题中条件,准确设定其中一个单位1的量为x。
(三)巩固练习。
(投影)。
先讨论以下问题,再动笔做:找出单位“1”,画图并分析数量关系。
2.看图,找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并列方程解答:
(1)说出这个图所反映的等量关系式。
(2)师小结:这道题出现了“小汽车是大汽车的4倍”,而不是几分之几,但它们的数量关系不变,解题思路也一样。
师:这道题和前两题比,前两题是不同数量相比较,这一道题是同一数量相比较,我们可以画单线图分析数量关系。(老师指导画图。)。
三好生4人。
学生动笔做,老师带领学生订正。
的高是多少厘米?
根据题意填空:
是()厘米。设()为x。
果树有多棵?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今天学习的是由过去学过的两道分数除法应用题组成的复合题。)。
这类题分析解答时应注意什么?(弄清有哪三个量,它们之间什么关系?找出等量关系,确定设哪个量为x,再列方程解答。)。
(五)布置作业。
(略)。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讲的是分数连除应用题,是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逆解题,所以本课由分数连乘应用题引入,通过改变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使之转变成一道分数连除应用题,为帮助学生理清数量关系,抓住新旧知识的共同因素,列方程解应用题打下了基础。本教案还重视分析思路的训练,通过设计提问和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为学生自己解题奠定了基础。在练习的设计中,采用不同形式,由扶到放,不但一步步强化了学生的分析思路,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分数乘整数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篇十一
2.学会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学重点。
1.掌握两步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
分析两次单位“1”的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质疑、引新。
(一)指出下面分率句中的单位“1”.。
1.乙是甲的。
2.小红的身高是小明的。
3.参加合唱队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
4.乙的相当于甲。
5.1个篮球的价钱是一个排球价钱的倍。
(二)口头分析并列式解答。
1.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小华储蓄了多少元?
2.小华储蓄了15元,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二、探索、悟理。
(一)出示组编的例题。
1.思考讨论。
(1)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是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
(2)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又是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
2.汇报思路讲方法。
由此基础上试列综合算式:
(二)巩固练习。
小华有36张邮票,小新的邮票是小华的,小明的邮票是小新的,小明有多少张邮票?
1.分析数量关系,独立画图并列式解答.。
2.学生板演.。
(张)。
(张)。
答:小明有40张.。
3.综合算式。
三、归纳、明理。
用连乘解答的题有什么特点?”“解题思路是什么?”
1.认真读题弄清条件和问题。
2.确定单位“1”找准数量关系。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找准“量”、“率”对应关系,即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3.列式解答。
板书:抓住分率句,找准单位“1”,
画图来分析,列式不用急.。
四、训练、深化。
(一)联想练习根据下面的每句话,你能想到什么?
1.苹果的个数是梨的.(如,梨是单位“1”;苹果少,梨多;苹果比梨少等)。
2.修了全长的。
3.现在的售价比原来降低了。
(二)先口头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1.鹅的孵化期是30天,鸭的孵化期是鹅的,鸡的孵化期是鸭的,鸡的孵化期是多少天?
(三)提高题.。
五、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
分数乘整数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篇十二
目
标知识。
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百分数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不同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
过程。
方法收集、整理有关百分数的信息,通过讨论交流,体验百分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
态度。
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结合相关信息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体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教具。
(课件)。
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彩笔、搜集有关百分数的材料。
教师准备:智慧树(智慧果)、课件、方格纸。
教学流程。
环
节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春天是植树的季节,植树节是哪一天吗?对!植树节那天,我们双语实验学校开展了植树活动,(随机展示图片)一个多月过去了,在同学们的精心呵护下,小树苗的成活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这是四、五、六三个年级的植树情况统计表。
1、初读信息,形成认知矛盾。
出示表格:
(前一部分)。
年级成活棵数植树总棵数成活棵数占植树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四年级8108/10。
五年级212521/25。
六年级172017/20。
观察表格,你认为哪个年级的学生植树情况好些呢?为什么?
(出示植树总棵数)现在呢?哪个年级的学生植树情况好。
师:哦,老师明白了,原来你们在比较未成活的棵数,未成活的棵数少的植树情况就好。
师:这样比较可以吗?(引导学生质疑、冲突)还有没有别的建议?
有的学生提出用减法比较不合适。
师:你以为用什么方法比较才合适呢?
学生讨论得出比较成活棵数和植树总棵数的比。
(2)看成活棵数占植树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设置一个个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进而更深入地进行思考,同时,在学生回答问题时,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比较,在对比、讨论中进行优化。)。
环
节
二、尝试探究,解决问题:
1、自学课本,解决问题。
生自学课本。汇报交流:
2、举例验证,解决问题。
a:师:老师去超市买了这两种饮料回来,让你选,你喜欢喝哪种?为什么?
品牌价格(元)果汁含量。
鲜橙多3.0010%。
农夫果园3.5030%。
出示: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用百分数的意义解释果汁含量。
教师出示两件毛衫的图片。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理由,能用百分数的意义合理的解释。
同位互选一个百分数说出它所表示的意义。
3、联系实际,教学百分数的写法,解决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教师出示三杯水的图片。
师:老师这儿有三杯蜜水,你能从图中看出哪杯蜜水甜吗?
学生回答,说名自己猜测的理由。
师:(出示1、2、3号杯,第一杯蜜13克,蜜水25克;第二杯蜜27克,蜜水50克;第三杯蜜11克,蜜水20克)现在我给大家提供一组数据,请你们四人小组研究研究,把你们比较的过程写下来。
四人小组自主探究,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汇报1:第一杯蜜水中有水12克,第二杯蜜水中有水23克,第三杯蜜水中有水9克,水越少,蜜水就越甜。因为9﹤12﹤23,所以第三杯甜。
汇报2:只要比一比蜜占蜜水的几分之几就可以了,也就是比较一下13/25、27/50、11/20这三个分数的大小就可以了。13/25=52/100、27/50=54/100、11/20=55/100,所以第三杯水最甜。
师:大家同意哪一种方法呢?(大部分同意第二种方法,但解释不清第一种方法的症结)。
明确:解决这类问题时不能只求出差,而要求蜜占蜜水的几分之几。师:有时候只求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时还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要把它们通分,再比较。既然它们都变成分母是100的分数了,那我们先来看看这些分母是100得分数表示什么。
学生明确,54/100就表示蜜占蜜水的百分之五十四。
同位互相说一说,另外两个分母是一百的分数的含义。
学生汇报,百分数应用广泛,便于比较。
师:那么百分数与分数之间有什么异同呢?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明确: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也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后面不能带单位的。
四、回顾质疑,巩固新知:。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答。
师:我们这节课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同学们想一想能不能用一个百分数形容我们这节课解决问题的情况。
学生思考回答。
师:最后老师送你们一句名人名言,与大家共勉。
(课件出示)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分数乘整数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篇十三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一)下面各题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5个12是多少?10个23是多少?25个70是多少?
(概括: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计算下面各题,说说怎样算?
++=++=。
同学之间交流想法:++==3××3=。
×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教师板书:++=×3=。
二、自主探索。
(一)出示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1.读题,说说块是什么意思?
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列式计算。
三、交流、质疑。
(一)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方法1:++===(块)。
方法2:×3=++====(块)。
(二)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教师板书:++=×3。
(三)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加法表示3个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
(四)×3表示什么?怎样计算?
表示3个的和是多少?
++====,用分子2乘3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五)提示:为计算方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四、归纳、概括:
(一)结合=×3=和++=×3=,说一说一个分数乘整数表示什么?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用分子和分母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五、巩固、发展。
(一)巩固意义。
1.改写算式。
+++=()×()。
+++++++=()×()。
2.只列式不计算:3个是多少?5个是多少?
(二)巩固法则。
1.计算(说一说怎样算)。
×4×6×21×4×8。
思考:为什么先约分再相乘比较简便?
2.应用题。
(1)一个正方体的礼品盒,底面积是平方米,要想将这个礼品盒包装起来,至。
少需要多少包装纸?
(2)美术馆要进行美术展览,有5张画是边长米的正方形的,如果为这几幅画。
配上镜框,需要木条多少米?
(三)对比练习。
1.一条路,每天修千米,4天修多少千米?
2.一条路,每天修全路的,4天修全路的几分之几?
六、课后作业。
(一)的3倍是多少?的10倍是多少?
(二)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三)一种大豆每千克约含油千克,100千克大豆约含油多少千克?1吨大豆呢?
七、板书设计。
分数乘整数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篇十四
教学内容:
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
教材分析:
在已学过的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分数乘整数、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对于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的区别还有待进一步强调,学生在计算时会出现不先约分或与分母相乘的错误。
教学目标:
掌握分数和整数相乘可以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的意义,能运用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进行有关计算,并且知道先约分后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重点:
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
2/53/203/87/251/49/50。
说说分母是20、25、50的分数化小数的简便化法。如何判断一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2、说说约分的依据,再对下列分数进行约分。
3/124/816/2026/395/14。
3、计算后再说说下列各组分数加法各有什么特点。
1/6+2/6+3/62/3+1/123/10+3/10+3/10。
二、新授。
(1)推导。
由3/10+3/10+3/10,得出3个3/10相加,可以写成3/10×3,说说3/10×3所表示的意义。再由1/5+1/5+1/5+1/5可写成一个怎样的算式。说说1/5×4所表示的意义。
(2)讨论。
1/5+2/7能不能也写成一个乘法算式,为什么?
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b/a×c即表示c个b/a的和是多少。
(4)练习。
说说下列各式的意义。
1/4×73/5×84/9×35/12×3。
列出下列各题的算式。
3个7/9的和是多少?4与3/8的和是多少?5/8的9倍是多少?
2、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1)推导。
3/10+3/10+3/10=9/10,所以3/10×3=9/10.用小数乘法也可来验证,0.3×3=0.9。观察这个9/10是怎样得来的。再举例:2/5×7,由意义可得到2/5+2/5+2/5+2/5+2/5+2/5+2/5=2+2+2+2+2+2+2/5=2×7/5=14/5。再用小数乘法来进行验证0.4×7=2.8。
(2)猜测。
说说下列各式的结果。
1/5×43/5×26/7×33/17×54/15×4。
(3)让学生说说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得出b/a×c=b×c/a。
(4)归纳出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由b/a×c=b×c/a,说说c×b/a等于什么。得出分数和整数相乘,只要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5)练习。
3/5×4=×()/5()×5/12=()×3/()。
()/5×()=3×4/()3/()×()=()×7/16。
(6)出示例1请学生尝试练习。
(7)明确先约分后计算,使计算简便。
注意a、在乘的情况下才能约分b、约分是在分子和分母之间进行的。
三、巩固。
1、课本第三页上的练一练。
2、课本第7页上的练习一第1、2题,第3题的第一行。注意一定要先约分后计算。
四、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b/a×c表示c个b/a是多少。
2、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b/a×c=c×b/a=b×c/a,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3、注意先约分后计算可以使运算来得简便。分清4/5×5和4/5+5的区别。约分只有在乘法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而且是在分子和分母之间进行的。
五、作业。
课本第7页练习一第3题的第二行,第4、5、6、7题。
六、教后小记。
学生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较好,但有部分学生对于c个b/a的和与c与b/a的和相混淆。计算的法则掌握情况也较好,不过有个别学生出现整数和分母约分,还有极个别学生把加法也用乘法的方法来计算。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运用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分数乘整数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篇十五
教案点评:
百分数、分数、小数这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可以互相转化,本节教学设计正是围绕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行教学的。
通过复习准备,学生明确了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以及分母是100的分数如何转化成百分数,为下面的教学做了铺垫。
例题的教学,重在引导,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思考怎样转化,再归纳出互化的方法。
练习的设计,层次清楚,有坡度。
探究活动。
百分数是不是分数。
活动目的。
2.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活动题目。
百分数是不是分数?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讨论题目.。
2.学生分小组讨论.。
3.学生分组汇报.。
4.教师总结.。
活动说明。
这个活动也可以采用辩论的形式.。
分数乘整数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篇十六
我会填(每空4分,共64分)。
1、最小的质数是最大的两位质数的。
2、m=3×3×5,n=2×3×5,m和n的最大公因数是(),m和n的'最小公倍数是()。
3、最小的自然数是(),最小的奇数是(),最小的偶数是(),最小的合数是(),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的数是()。
4、12和48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5、7.5l=()cm2=()ml。
6、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48分米,每条棱长是()分米,每个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分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