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儿科学教学的论文范文(19篇)
旅行是一种在不同地方游览和探索的活动,可以增长见识、体验不同的文化和风俗。总结要简练明了,突出重点,不要过多废话。下面是成功人士总结的职业生涯规划经验,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中职儿科学教学的论文篇一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对中职化学教学有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在化学教学中不断的渗透德育教育,不仅是顺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趋势,也是提升中职学生和学校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现在,德育教育已经成为日常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注重中职学生化学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培养其思想道德方面的理念,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做准备。
(一)针对教学法。
化学是一门科学实验性极强的课程,对其必须要进行相关的实验以此来巩固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强化要点难点。老师可以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实践,不怕失败的.学习精神,对化学教学各个部分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1]。
(二)渗透教学法。
化学教学中不仅有相关的理论概念和原理,还要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理论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将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其中,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也实施了德育教育,让化学教学和德育教育相互促进、相互协调。
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老师在准备化学教学课件的时候,可以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理论知识。
(一)创设化学学习情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老师在日常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按照教材中的要点难点进行相关的实验的时候,要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精神,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同时,创设学习情境,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创造思维等能力。在创设化学学习情境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逐步渗透德育教育,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形式,同时,对学生的思想等方面进行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对化学知识和事物有一个正确辨别的能力,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韧性,为未来进一步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2]。
(二)发挥老师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榜样。
老师作为中职化学教学环节的引导者,对学生德育教育渗透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中职院校老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优秀党员的标杆,这样就可以带动学生积极的学习。同时,中职院校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道德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的情怀,有利于学生道德教育意识的形成。在学生学习化学过程中,遇到问题,老师耐心、细心的去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和同学们一起探究化学中的要点难点。一个优秀的老师散发的人格魅力能够起到积极影响作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
(三)利用化学家优秀事迹,树立学生正确的观念。
老师在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用我国化学科学家爱国、敬业的优秀事迹,同时他们还具有相当高的专业水平、探索的科学精神,是我们现代学生学习的楷模和榜样。老师在介绍他们的事迹的过程中,就是对德育教育进行普及的过程,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同时老师利用化学家的学习精神、思想水平、道德教育等方面对学生德育实施教学,能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鼓励同学们勇于质疑,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向老一辈科学家致敬[3]。
(四)结合化学实验,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生活中存在很多化学反应产生污染性的气体或液体,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生态平衡的稳定发展,所以老师在进行化学实验的同时,可以结合实际发生化学污染的例子进行讲解,重点解释需要注意掌握的地方,合理的利用化学反应来服务社会。近几年,我国化工污染越来越严重,导致环境问题频发,老师可以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掌握的同时,也渗透了德育教育,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做到规范自身的行为,养成生活学习自觉环保的良好习惯。
三、结束语。
对中职化学教育中逐步渗透德育教育,不仅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而且对中职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仅能提升学校的整体文明建设水平,还能为学生适应快速发展社会奠定扎实的基础,引导学生树立爱国、爱党、爱学习、积极向上的观念。
参考文献:
中职儿科学教学的论文篇二
当前中职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受到质疑,就业遭遇尴尬.笔者从多年教学经历感受中对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动手能力提出专业课情景演示、实训课仿真模拟、毕业前顶岗实习的设想.
作者:王彩霞作者单位:漯河市高级技工学校,河南,漯河,46刊名:华章英文刊名:huazhang年,卷(期):“”(12)分类号:g712关键词:中职教育会计专业教学设想
中职儿科学教学的论文篇三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幼儿园是幼儿接受科学启蒙教育的初始阶段,早期的科学教育影响着幼儿未来的科学素质。科学教育以探究式学习为中心,倡导幼儿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为了确保探究的有效性,教师要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把握好教学中的收放度。
一、教师活动收一点,幼儿活动放一点。
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科学课堂中,如果教师抓得过死,不利于幼儿自主发展;如果放得太松,则会降低探究的有效性。在幼儿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收放有度,松紧适当。幼儿始终是科学探究的主体,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保障幼儿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因此,要做到教师活动收一点,幼儿活动放一点。幼儿年幼无知、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等较弱,如果没有教师的精心指导,幼儿可能会得不到有效发展。在幼儿科学教学中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要把握住教师的主导点,控制好收放度。教师要做到少讲精讲,讲在关键处,控制讲授时间,为幼儿探究活动留出时空。幼儿活动中教师不要轻易干涉,该放手时要放手,以使幼儿得到充分自由地发展。例如,《神奇的力》一课教学中,没有多讲什么,而是组织幼儿玩扔东西游戏、抛接物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感知物体的下落,体验物体下落有快慢,幼儿成为主动学习者。
二、观察指导收一点,观察感知放一点。
“只有善于观察的人,才会从这中间寻找奥秘。”观察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手段之一,观察能力是幼儿必备的科学素养。幼儿天生具有好奇心,不缺乏观察的兴趣,但缺少观察的方法和经验。为了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把他们培养成善于观察的人,要做幼儿观察道路上的引路人。在观察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观察指导收一点,观察感知放一点。教师对幼儿要适当指导,给幼儿讲清楚观察内容和目的,避免幼儿漫无目的地观察。要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指导他们有序、有重点地观察;要教幼儿边观察边记录,教师还要对于观察中的注意事项作出提醒,如注意观察的安全,观察中注意保护动植物的生命等。例如,在教学《观察液体》一课中,先引导幼儿在各种活动中认识观察的方法,使幼儿懂得观察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用鼻子闻、用嘴尝。在介绍用鼻子闻的方法时,耐心细致的指导,边讲解边演示:不要把鼻子靠得太近,不要使劲猛吸,用手轻轻扇动,让少量气体飘进鼻子。还为幼儿讲解了用嘴尝的方法:用干净的吸管蘸一点液体,滴在舌尖上品尝,提醒幼儿不要用手指直接蘸取液体,对不明物体不要轻易用嘴尝。在幼儿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后,给幼儿提供了丰富的物品,让他们去观察感知,做到行知统一。在幼儿观察时,教师要有耐心,确保幼儿观察感知的充分有效。
三、实验指导收一点,操作探究放一点。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实验是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重要载体,实验能力是幼儿科学探究的关键能力。对于刚刚接触科学的幼儿来说,实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有效的实验来自有效的指导,实验指导可以收一点,幼儿操作探究可以放一点。在实验仪器的功能与使用方法上需要教师的.授予,在实验的方法与注意要求上需要教师的指点,以使幼儿掌握规范的实验操作方法,为今后的科学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实验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不要过多,要留出宝贵的时间让幼儿自主操作体验,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实验探究,从中发现科学奥秘,获得科学真理。例如,在教学《小灯泡亮了》一课中,向幼儿介绍了电池、导线、小灯泡等实验材料的名称和使用方法,至于电路的连接方法和步骤没有详细讲解,而是让幼儿小组合作,自己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在幼儿动手操作时,不轻易指点,让他们自己探究,幼儿在合作中自己点亮了小灯泡。
四、知识教学收一点,思维培育放一点。
幼儿天生具有想象力。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的想象力却越来越弱。究其原因,是后天教育的负面作用所造成的,有些教师误解了科学课程的宗旨,过分重视知识的教学,而忽视思维的培养,使得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逐步退化。作为幼儿教师,要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着想,教学中要少一点知识教学,多一点思维培育。例如,在教学《沉浮》时,先出示了木片和铁片后问道:“把这两个物体放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幼儿猜想木片会漂在水面上,铁片会沉入水中。通过实验验证了幼儿的猜想,并向幼儿介绍了“沉、浮”的概念。为了进一步认识沉、浮,又给幼儿提供了泡沫板、石子、铁钉、牙签、牙膏皮等物品,没有直接让幼儿把这些物品放入水中,而是组织幼儿猜想:“哪些物品沉?哪些物品浮?”在猜想后再动手操作验证,最后还组织幼儿想办法让牙膏皮浮起来。在科学探究中轻结果重过程,为幼儿提供猜想思考的机会,引导幼儿做思结合,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中职儿科学教学的论文篇四
摘要:中职校的生源相比普通中学来说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大部分学生要么是中考失利,要么是已经走入社会又返回学校。所以,中职生大部分文化课成绩差,缺少自我约束的意识和能力,学习不积极,成绩不理想。加上物理又是一门比较抽象、深奥的学科,学生又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没兴趣,学不懂,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为了改变目前的这种中职物理教学现状,教师必须要积极改变方法,创新适合新时代中职生的教学方法,打造中职高效的物理课堂。
关键词:中职物理;教学研究;高效课堂;
由于中职学校生源的特殊性,物理已成为中职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那么,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应该如何去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突破中职物理教学的难关,打造高效的物理教学课堂呢?笔者结合自己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和思考,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与认识。
一、充分利用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案教学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对学生进行引导性教学的要求,因为学案本就是教师根据自己的备课情况,在备课时既准备教案,又为学生设计、准备学习用的学案。学生可以根据学案一步步引导,进行深入学习,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中职学校打造物理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当然,在利用学案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做到精心编制、设计学案。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需要,那么它的编写不但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内容,还要精练、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在编写学案时,教师要以教材为主线,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接受能力为标准,使之成为连接教师、课本和学生的纽带。同时,问题的设计要新颖、灵活、科学,要有启发性、趣味性、针对性、时代性,能激发学生兴趣,消除学生与物理之间距离,让学生在学案目标的引导下,了解学习内容,实施学习计划,积极思考,梳理总结,并通过练习的巩固,构建自己的物理知识框架,促进中职物理教学;其次,教师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学案。学案的制作和设计,本意是为有效引导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所以教师要在中职物理课堂教学中充分有效地利用学案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钻研的习惯。教师要从主宰课堂的.角度中走出来,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融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实践证明,学案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能发挥它不同的作用,比如学前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完成学案;课中,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再根据情况进行讲解,让学生训练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等等。这样在学案的引导下,循序渐进,既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习还是对课堂教学来说都是一种极大的促进,同时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保障。
二、灵活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比较抽象、难懂的学科,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方法不得当、不灵活,就会陷入枯燥、乏味的认识中,提不起兴趣,学习效率不高。所以,教师在中职物理教学中,要转变思想,改变方法,不能任何内容的教学都依赖一本书、一张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说教,这样既不利于当下中职物理课堂教学,也不适合文化底子比较薄弱的中职生学习需要。在教学改革中,作为中职教师我们要充分了解中职生的学习状况、学习态度,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灵活采用现代的、先进的、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先进的教学设备,用生动、直观的方式把物理呈现给学生,改变学生对物理的看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物理对他们今后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在“元重力、弹力、摩擦力”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仅凭语言的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其中抽象的知识内容,因此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演示和播放功能,把重力、弹力、摩擦力物理现象,形象、直观展现给学生,增强学生理解能力,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短板的同时,还使复杂、抽象的知识内容变得直观形象、简单明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了中职物理高效课堂的实现。
三、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对物理的自学能力。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他都会有自己一套自学的模式和能力。但是我们知道,自学能力的养成是需要长期坚持,不断提升的过程。尤其对于中职生他们本来自觉性差,养成他们的自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耐心长期的引导,也需要学生持之以恒的坚持和努力。我们知道,物理知识相对抽象、枯燥、乏味,要想真正培养中职学生自学物理知识的能力,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物理现象,积累物理知识。作为中职物理教师,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引导学生全面、细致、有目的地深入观察,并积极、认真地分析所学知识点所引起的物理实验或者物理现象,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思维方法去解释物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发散学生的思维,深化其理论知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例如,在给学生布置安排有关牛顿第一定律的预习作业时,教师就可紧紧围绕这一节的教学重点、难点给学生灵活设计相应的问题作业,引导学生探索,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问题引导,既构建了学生对问题的情境认识,培养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情感态度,又能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促进学生理解,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对高效课堂的实现,也是一种推动。
四、结语。
当然,对于中职物理高效课堂的打造还有很多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只要充分认识到中职生的特殊性,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积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先进的教学设备,帮助学生理解,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实现中职物理高效课堂就不是什么难事。
参考文献。
[1]马必学,刘晓欢。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j]。教育与职业,(7)。
[2]熊苏英。新时期中职物理教学改革方法实践研究[j]。中学时代,(21)。
中职儿科学教学的论文篇五
会计电算化是现代会计学与计算机技术及信息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一门综合学科。学习会计电算化除了要有完整系统的会计知识,并能在实际工作中熟练应用外,还要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会计电算化学科涉及的相关专业课程较多,囊括了财会专业知识和计算机专业知识。基于这种情况,我们的中职课堂应该如何做好会计电话化教学呢?笔者总结几点如下。
一、会计电算化要以扎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
要想真正实现会计电算化首要的必须是打好会计基础,掌握好会计专业基础知识是学好会计电算化的必要途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会计电算化并不是很新的东西,它只不过是把原来手工操作的用计算机来处理罢了。没有牢固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即使电脑操作、运用的再好,也很难实现完全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是在手工操作的基础上慢慢发展起来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也是软件设计人员依据会计准则与手工会计核算方法而开发设计成的,会计人员只需要把原始资料输入程序,计算机便会借助于软件输出我们所需要的账页和报表。所以,如果财会人员没有手工做账的实际操作经验,也就弄不明白每个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因而也就不能透彻地掌握会计软件核算原理。因此,我建议在学生学完《基础会计》和《企业财务会计》课程之后,随即应相应的开设《手工会计实务操作》课程,让学生进行手工做账实际操作,在此基础上再安排、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这样,则便于学生能够顺利地操作会计电算化软件,深刻地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工作原理,为学生将来掌握其他会计软件或升级的会计软件打下牢固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与此同时,熟练的电脑基本操作技术也必不可少,二者必须兼而有之,否则,就失去了会计电算化的宗旨与真正意义。
二、做到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并重。
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效果如何与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着密切联系,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教学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例如在讲授电算化基础理论,尤其是各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和功能时,具体方面如:帐务处理系统设计、工资、销售等子系统的设计理念与内部结构,此时,最好是在穿插讲授小程序的基础上,演示相应的系统软件,以便加深感性认识。我校会计系拥有自己单独的机房,且每一台机上都安装了杭州新中大,北京用友等流行软件的教学演示版。因此在进行相关部分教学时,学生可在固定时间里浏览与比较这些软件系统及相应的功能设置。也可自己动手输入模拟数据,进行实地操作。有时候笔者也邀请财务软件销售人员来给学生进行操作培训,辅导学生如何使用软件。由于现行windows版的财务软件操作简单易学,因此这部分的教学难度并不太大,但给学生带来的感性知识却是大有裨益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安排好的`话,不亚于一次“岗前培训”。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可以运用讲授法、实验法、演示法、案例教学法、作业设计教学法、逆向思维教学等多种方法。例如会计电算化的案例教学法就是在学生学习一集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电算化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通过具体的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应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它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由教师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制一定案例;其次,案例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提示、总结;最后由学生撰写报告,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等进行总结。已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扩大和提高学生表达技能、知识运用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以及信息技术运用技能等综合技能。
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更新教学内容。
随着会计电算化软件由单机财务软件转为以网络为主的erp软件和新会计制度的出台,使得教学内容远远落后于实践。中职会计电算化教育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更新教学内容。目前较为流行的erp软件:用友、金蝶、新中大、浪潮等。在教学过程中最好选择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主流财务软件来讲,在学完这两种主流软件的基础上,注重锻炼学生的迁移能力,给学生机会和时间,自学其他1-2种财务软件,可以进行分组学习、讨论、交流,做出书面总结,最后教师点评。有条件的还应指导学生如何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功能对各种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做出预测和决策,使中职会计电算化教育目标得以真正实现。
目前过分重视传授前人的知识经验,忽视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期间很少受过系统的科学思维和学习方法训练,缺乏独辟蹊径、开拓进取的勇气。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要教常规的思维模式,还应该教逆向思维等一些新的思维方式,因此应在原有形式逻辑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在专业课内容方面,对于银行会计、外贸会计、房地产会计等行业会计课程,其原理部分不必重复再讲,主要是结合这些企业会计实务的不同部分,突出各有关行业特点,有助于学生进行比较和在以后应用中能举一反三。
五、结语。
会计电算化理论和实践随着会计理论、会计法规和制度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是否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而不断地加以调整和更新,它是一个从实践应用到会计实务变更,再到会计理论突破的过程。在这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及时抓紧时代的脉搏,理论结合实践,做好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
参考文献:
[1]陈琪.基于网络时代会计电算化教育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8):256~257.
[2]田金玉.我国会计信息化教育改革取向的思考[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6,20(2):85~89.
[3]黄正瑞,黄微平.论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与内容[j].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05(1):50~53.
中职儿科学教学的论文篇六
化学是中职学校一门重要的课程,在中职学校的许多专业都用到了化学知识,如美容、医药卫生等专业,但是中职化学在学生看来是非常枯燥无趣的,而且相对其他学科来说难度也比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积极性也不高,但是自x年中职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中职化学和以往相比已经削减了许多重点、难点,并且为了适应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在化学中增添了许多和专业相关的实用知识,因此为了调高中职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像从前一样照本宣科,而是必须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当今中职化学教学的主要现状就是学生和老师针对化学课堂的态度泾渭分明,一般往往是老师在讲台上热情洋溢的进行教学,而学生则在课堂上发呆、睡觉、玩手机,对老师的教学提不起兴趣,结果往往是老师自己唱独角戏,针对这种情况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高校持续进行扩招,许多条件好的一点的学生都选择去普通高中去上学,中职学校招生变得困难,而且招来的学生整体素质也处于低水平;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维比较保守、单一,中职学生和其他普高的学生相比,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存在差距,因此教师如果按照教授普高学生的教学标准和教学方法来教授他们的话,就会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往往因为这种不合适的教学方法,导致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使中职化学课堂上的低效。同时学生学习不分智力高低的,“因为笨,学习不好”的说法是错的,学习智力只有侧重一说,没有高低一说,因此只要有正确的教学方法,一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中职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中职儿科学教学的论文篇七
每位老师都希望能将自己的知识一丝不落的完全传授给学生,但是如果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实际情况的话,那么既无法将知识完整地传授给学生,而且由于不当的教学方法甚至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化学教学活动中要记住从实际出发。中职学校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未来职业的培训,因此在中职化学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将化学知识和学生的职业岗位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去学习,对于中职的职业培训来说,实践是由为重要的,通过知识和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明确、清晰地认识;另一方面,突出了化学学习的实用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这两方面,提高中职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2.2用故事教学法来进行教学。
中职化学课本中有许多小的化学故事,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化学小故事或者自己引申出来的故事进行讲解。运用故事教学法来进行讲解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这对于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很有帮助。“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介绍化学家的趣闻轶事、介绍化学发展史话,可以让学习背景活起来,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我们在讲解物体的燃烧的时候,就可以运用故事教学法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在中世纪时代人们普遍认为物体之所以会燃烧是因为一种要素在起作用,这就是有名的燃素说,在近代科学的发展下,长期流传的燃素说终于被击破。一种古老的观念可以影响几代人,真理被人们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将这个故事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氧气在物体燃烧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真理是不可战胜的,要坚信真理。又例如在讲解手性药物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欧美国家医药史上的沉痛案例来进行讲解,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为了缓解孕妇的晨吐问题而发明了沙利度胺,这种药物虽然效果有效,但是却有副作用,而手性药物的.出现却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讲这个故事学生就会对手性药物的神奇作用有兴趣,从而最终能够实现有效教学。
2.3多媒体教学。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开始在课堂上进行应用,多媒体教学包含了文字、影音、图像等,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更加人性化,同时也是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从前的课堂的被动跟随者转变成为课堂的主动参与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化学学习,同时还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改进以往课堂上枯燥的学习氛围。同时多媒体教学在直观生动的向同学们展现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在多媒体课程学习中,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对提高中职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有重要意义。
2.4运用情景教学法来进行教学。
情景教学法是一种经典的教学法,在中职化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景教学法,可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有效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任务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来进行精心设计课堂情景,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例如我们在讲解化学物质铝的时候,就可以利用拿破仑这个事例来进行讲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提问,拿破仑把铝当皇冠来用,而在宴会时却让身边的大臣用黄金做器皿。在等级森严的时代,这样做难道是说明铝要比黄金更贵重吗,如果是这样那又是为什么呢?通过这样的提问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这一系列的提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逐渐认识到原来拿破仑时代的铝在开采过程中要远难于黄金,因而铝更贵重。在了解了这一点后,教师又可以进一步提问铝的冶炼方法是什么,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使得学生对此有更深刻地理解。
2.5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思维动起来。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人的智慧就是在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一定的认知冲突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同时对于老师来说这也是很好的方式来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还可以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及时的解答。
3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中职学校的重要学科的化学,其应用型非常强,特别是中职学校的目的就是有针对性的进行职业教育,所以提高中职化学的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而为了提高中职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对中职化学的学习现状以及出现的原因进行探索,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对中职化学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形成以就业为向导,联合化学的实际应用来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中职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中职儿科学教学的论文篇八
【内容摘要】科学教育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接受教育的组成部分。在科学教育中要能够让幼儿学习到一些科学尝试,从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但是在科学教育中会存在安全问题,这样就对幼儿的成长产生了一定的威胁,为此,在科学教育中要注重对安全问题的处理,使幼儿能够避免安全隐患,从而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本文重点阐述在科学教育教学中如何对安全问题进行预防以及提升幼儿的安全意识等,以便更好的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科学教育中安全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此,在科学教育中要注重让幼儿在科学教育中养成较好的行为、习惯,注重自身安全。教师在科学教育中要注重提升幼儿安全教育问题,以便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科学教育教学中会涉及到很多基本尝试的学习,由于幼儿在平时生活、学习中接触的情况比较少,这样就会导致幼儿对科学教育中的一些事物比较感兴趣,但也不可避免的产生安全问题。为此,在科学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前意识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在教育教学中让幼儿注意这些问题,还要提升幼儿的自救意识,以便更好的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防患于未然,注重安全隐患。
在科学教育中能够做到对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从而提升其安全效果。此外,还要能够考虑到科学教学中环境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例如在科学教育中通风是否良好,用电是否对幼儿安全,对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及时采取措施。例如在学习有《动物的隐身绝招》相关知识内容时,除了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动物的隐身绝招,此外还可以结合当时学习的外在环境进行考虑,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究幼儿的`隐身绝招,一定不要去有危险的地方,特别是一些草丛比较茂密的地方。让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不仅能够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内容,还能够保证幼儿活动的安全性。
二、注重安全意识的提升。
当前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家庭中很多长辈的爱护,家庭能够给予幼儿的爱很多,这样就使得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安全意识,在学习、生活中没有畏惧心理,遇到什么都敢接触,不会意识到是否具有危险。为此,在科学教育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不仅在知识点的学习中进行渗透,还要能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可以在科学教育中的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对实验的演示过程会激发学生进行动手的欲望。例如在学习《小灯泡亮起来》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的安全性,还要对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向学生阐释清楚,让幼儿在动手实验中减少不必要的安全隐患。例如让幼儿进行简单的加热实验时,加热实验中设备会发热,为此,在实验过程中要避免烫手。此外,在让幼儿进行剪纸时会用到剪刀,这时要让幼儿意识到剪刀的危害,仔细使用。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对幼儿进行耐心、仔细的指导。
三、提升安全自救能力。
科学教育中存在安全问题是正常现象,只要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如果在科学教育中存在安全问题怎么办,幼儿可能会表现出慌乱,为此,这就需要在科学教育中渗透自救知识,让幼儿在科学教育中即使存在安全问题也能够应对自如。如在用剪刀进行剪纸时可能会出现剪刀把手划破的情况,这时让幼儿不要惊慌,而是要能够学会用身边的纸或者布将受伤部分包裹起来,然后再报告教师进行后续处理。此外,还可以通过安全事故演练的方式让学生有自救意识,获得相应的自救知识,以此提升自身自救能力,让幼儿在发生事故时能够第一意识想到自救,而不是只会大哭大叫。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幼儿学习到相关的自救知识,也能够很好的提升其教学效果。
四、结语。
科学教育中注重安全问题不仅有利于知识的传授效率,还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为此,在科学教育中要能够注重做到对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从而提升其安全效果。此外,还要能够考虑到科学教学中环境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在科学教育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不仅在知识点的学习中进行渗透,还要能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需要在科学教育中渗透自救知识,让幼儿在科学教育中即使存在安全问题也能够应对自如。在科学教育中还要不断探索应对安全问题的措施。以便保证科学教育的顺利实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中职儿科学教学的论文篇九
1.在真实中再现,提升实在意识。科学知识相对幼儿的接受能力而言比较生硬,儿童常常难以理解与消化。这就要求教师在选用多媒体课件时,不仅要关注信息手段外在的生动形象性,更要强化考量信息手段对突破科学知识的重难点所起到的作用,让信息手段将孩子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觉察与关注到的事物现象形象、清晰、准确地定位在孩子面前,起到高度浓缩、放大核心的教学效益。例如在组织“小水滴旅行记”这一活动时,教师旨在让孩子了解雨滴的形成过程。在针对这一活动的重点时,教师就为孩子制作了充满童趣的课件,将雨滴在空中的形成过程通过鲜活的形象以及深入浅出的语言介绍,解开儿童内心的种种疑惑,有效地引导孩子攻克的认知难点,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在认知中拓展,提升想象范畴。科学认知就是要让儿童在思维过程中经历矛盾,新认知体系的形成就是要让孩子在经历矛盾、克服矛盾的过程中进行大胆的思维假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契合孩子的认知需要。但在实践中,儿童由于认知能力的限制,往往难以大胆的假设与思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孩子认知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手段,让孩子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的认知与思考,从而引导孩子在自由的联想中了解知识,掌握知识。例如在利用传统故事《乌鸦喝水》进行了科学探究性学习“如何才能喝到水”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出各种鲜活的认知状态,为孩子再现了故事本身,从而将鲜活的问题呈现在孩子前面。正是信息手段的不断利用,孩子才能释放了自我思维力量,进行大胆而富有创造性的想法。
3.在画面中引导,提升观察效益。由于所要教学的科学知识与孩子现实生活有时具有一定的距离,对于小小年纪的幼儿来讲着实有一定的难度。而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的探索过程如果能够简洁化、直观化,就能引导儿童删繁就简,把握孩子的热值规律,给予孩子更多地实践探索,从而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例如在教学“垃圾藏到哪里”时,知识点相对就比较繁琐,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语言进行描述,易于造成幼儿思维的混乱。而如果将其制作成鲜活的场景画面,儿童就能一眼识别,并形成鲜明的形象认知,让孩子在耳目一新中,获取知识的丰富性,实现内化效率的提升。
二、紧扣整合优势,促发整合质态。
1.开课有趣,唤醒探究动力。幼儿尚没有建立自主的认知动力,他们对于科学认知完全在于对客观世界的把握与认知。因此在课堂教学之初,教师首先良好的开端入手,在开始就让孩子在高效的兴趣动力下进入教学内容。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充分考量教学内容与儿童学习的认知特点中,教师就应该了解孩子的认知能力的基础上,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原则,为孩子制作出鲜明可感的动画场景,促发孩子求知欲的提升,让幼儿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例如在教学“认识竹笋”的过程中,教师考虑到安全因素,无法引领孩子真正地走进自然,真实地观察孩子的认知能力。因此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教师就为孩子播放了关于春笋的视频录像,孩子被竹林的色彩和外形深深吸引,也就有效地促进了孩子的观察能力。
2.图像真切,聚合知识经验。儿童不是机器,更不是承载知识的容器,让儿童掌握各知识如果关注孩子掌握知识的过程。但在很多科学知识教学的重难点时,教师引导儿童以主动实践的探究之态融入到教学之中,但是由于孩子认知能力和知识经验的限制,他们在体悟科学的重点之处时总会遭遇思维受阻的情况。正是在儿童认知需要的时刻,教师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图像资源,将教材内容与孩子的实际认知需求结合起来,实现教学重难点的提升。例如在学习“植物是怎样长大的”,教师一直引导孩子进行现场观察,但遗憾的是由于受到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孩子的观察一定是随机的,他们所取得的成果也一定是零碎与松散的。而植物的生长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此观察孩子的所得也就有限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根据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几个重要节段,将植物生长的重要环节呈现给孩子,让孩子在视频录像的几个节点中,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而在此基础上,教师还与几个孩子共同合作栽种了种子,并将其拍成了录像视频,让孩子在观察中进行体悟与思考。正是依据现实中的操作,将日常儿童零散的内容进行调整,为孩子建立了更为丰厚的科学知识,形成了更佳的知识经验体系。
3.反馈及时,满足认知需求。及时反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不仅是对自身教学策略的检测,更是对儿童掌握程度的一种了解。而在幼儿科学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手段就让孩子带来了更为有效的能动性,让孩子在教师根据信息手段的强大功能下自主去发现、去调整。例如在教学关于“蝌蚪”的内容时,教师引导孩子围绕着“蝌蚪爱吃什么”进行探究。答案得出不少,但孩子们究竟掌握了多少呢?教师则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了这样一幅画面:一排蝌蚪,一排各种各种的食物。孩子们根据自身的经验进行蝌蚪与实物的搭配,将其中一只蝌蚪移动到对应的食物上去。如果是蝌蚪喜欢吃的事物,就会呆在原地;如果是不喜欢吃的东西,就会自动退回。孩子对这类动感十足带有游戏性质的反馈方式非常感兴趣,并在积极实践过程中有效参与。而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就充分调动起了孩子的好奇心理,提升了孩子的认知欲望,同时也为孩子创造性思想奠定了基础。总而言之,科学知识是深奥的,这与儿童形象化的思维特点形成了巨大的矛盾。如何消解这样的矛盾?紧密结合、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才是关键中的关键。因此,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教师就要充分考量科学知识与孩子认知能力,才能在两者之间的链接点中选择信息手段,提升认知能力,为孩子形成初步的科学体验服务。
中职儿科学教学的论文篇十
中职生和普通高中生在行为习惯上相比较有着一定的偏差,为了中职学生的未来。人性化的教学理念,提高同学们的行为道德修养;以养成好的行为习惯为教育内容,贯彻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各种比较灵活的方式教育,使学生的行为习惯慢慢养成,并且自己也为自己的改变而对自己的未来树立信心。
(一)学习习惯差。大多数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下课后也很少复习,上课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不及时交作业或者不做,没有做笔记的习惯。
(二)做人习惯差。缺乏自信,缺乏尊师敬老的行动,生活上缺乏计划安排,做事情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缺乏诚实守信的品质,在家长、教师间撒谎,不懂得善待他人。
(三)礼貌习惯差。只有少数学生见老师后问好,男生常说脏话,不懂得使用礼貌用语,站没站相,坐没坐相,不尊重他人隐私,在公共场所要高声喧哗嬉戏打闹。
(四)卫生习惯差。自己使用后的餐具洗不干净,要么用一次性餐盒,吃后乱扔,大多数男生的被子一学期不洗一次。有的学生喜欢运动,但不注意常换衣服、袜子常洗涤,在夏天臭脚特别严重。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吸烟比例大。
(五)阅读习惯差。对正规教材阅读没有兴趣,喜欢用手机看小说;几乎不会买学习工具书,不爱惜书籍,新书发下来,旧书就没了。
(六)缺乏安全意识。不懂交通规则,不遵守公共秩序,喜欢乱穿马路;离开学校到家后不向老师报平安,或者家里外出玩耍不告知爸妈去向,有的与社会闲杂交往密切,时不时引发校园暴力事件。
二、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的措施。
(一)改变观念抓细节。
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行为是一个人道德情操、思想品质的外在表现。习惯是由于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我们要首先改变观念从而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改变观念,就是着眼于人才培养的大局,使学生能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全面发展的技术人才这一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培养中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确定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与要求。我校以“修德、强技”为目标,提出培养既有高尚道德又有精湛技能,既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有良好的品德和人文素质的学生。
抓细节主要解决具体方法问题,就是让学生从每天的吃、站、座、行等日常习惯入手,要求做好每一件简单而平凡的事情,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
(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该有相应的行为规范,让学生有章可循,让学生明白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能做,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学校应为学生制定《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但守则与日常行为规范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切实可行,易于操作。
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的不良行为为切入口,可以参照有些学校的做法,在学生中开展“十会十不”活动,从而规范学生的行为,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所谓“十会十不”即:会打扮不新异;会走路不跑步;会吃饭不浪费;会说话不粗鲁;会清扫不乱扔;会交往不庸俗;会锻炼不偷懒;会爱护不损坏;会听课不顶撞;会坦诚不说谎。
“十会十不”是对学生日常行为的总的要求。为了便于学生遵守,应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如:要求学生穿着打扮要简洁得体,男生不留长发及长指甲,女生不烫发、染发,化淡妆,不浓妆艳抹,不穿奇装异服。学生上下楼梯靠右行,不要在食堂、过道等公共场所跑步、追逐打闹等。食堂打饭和放假离校要自觉排队,吃完饭后清理座位,剩饭剩菜收拾到指定的地方,保持餐厅卫生,不浪费粮食,节约用水。与老师同学见面要说“你好”,分手说“再见”,得到别人帮助说“谢谢”,如有不对要说“抱歉”或“对不起”,文明交谈不说脏话、粗话,网上聊天时注意文明用语。学生自觉整理自己的物品,东西堆放整齐,及时打扫公共卫生,清洗自己个人卫生,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注意卫生的保持。同学交往应团结互助,不仗势欺人,不要有哥们义气,男女同学之间交往不挽手搂腰,过分亲密。每天进行体育锻炼,不抽烟,不酗酒。爱护公共设施,对公共财物不乱扔乱划,不在墙壁、书桌上涂鸦,不践踏草坪。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不在课堂上接打电话或发短信,不谈与上课无关的事,不在教室里随意走动,不顶撞老师。要求学生讲诚信,不欺骗家长、老师、同学,不说谎,考试不作弊,自己完成作业。
(三)培养行为习惯贵在坚持。
从小事细节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应单单停留在对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宣传上,而是要贯彻在同学们的日常行为举止当中。教育家曼恩曾说:“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美国心理学家拉施里的动物记忆实验研究发现,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变为习惯动作,而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这一研究表明一个习惯的形成,必须持续一段时间。因为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人都有惰性,在习惯养成过程中出现反复也是难免的,尤其是对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孩子。尽管不同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不相同,但是坚持的时间越长,习惯越稳定。因此,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必须持之以恒,贵在坚持,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奖罚分明、长期检查督促,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职德育课教学大纲。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静。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浅探.中国职业技术学校教育,2009,(24)。
范德华。中职生思想教育读本.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一部分参考“十一五”期间国家对中职学生行为习惯现状的调查报告。
中职儿科学教学的论文篇十一
儿科学是本校的卫保专业和护理助产专业的重点课,笔者长期承担该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在备课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
1钻研、处理教材。
备课,首先要钻研教材,包括教学大纲,教材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教材的内在联系,明确本章,本节教材在整体中所处的地位,提出对教学目的的要求,对重点,难点的个人看法,提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具体内容和落实措施、方法。教材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要常常对教材进行处理。
1.1教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教材的编写、出版周期较长,特别是医学类的教材,往往我们使用的教材落后于最新版教材几年,而医学科学的发展较快,新的理论,新的观点,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推陈出新,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对一些新的理论、新的观点有所了解掌握,才能适应教学需要。
1.2如何处理教材处理教材的总的指导思想应该是既不受其束缚,又不能完全脱离它。应源于它又高于它,主要的处理方法是增,减,移。
1.2.1增就是结合儿科学专业特点增加有关内容,以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现在使用的中专儿科教材,从内容上看和大专本科教材基本一样,只不过在深度和难度上有所改动,对一些内容作了删除和压缩。在备课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将教材有所增加,以便教学讲述,易于学生理解掌握。例如:在学习新生儿黄疸时,可以把胆红素在人体内的整个代谢途径讲通讲透,这部分是中专教材上没有的内容。了解这些知识,对学生理解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成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2.2减就是减去书中不需要完全讲授或者根本不必要讲述的内容,我们现在使用的中专教材,有些课程的数量和难度与大专甚至本科相当,而课时较少,在备课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基础较差,要适当降低难度,突出重点,对实用性不强的内容要少讲,讲法上要浅显易懂,对教材的内容有所取舍。例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钙剂的补充原来的观点认为先补钙一周注射30万单位的维生素d3再补钙一周,现在观点认为可以先注射维生素d30万单位再补钙,所以对原来书上的观点可以一代而过。
1.2.3移就是根据教学的需要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可以是章节调整,也可以是局部调整。由于教材往往采用顺向思维的方式编排,而在讲述时采用另一种思维方式,这样更能突出重点,使学生更容易掌握。例如: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讲述时可以将头围与胸围放到一起比较讲述,一周岁内头围大于胸围,满一周岁二者相等,一周岁后胸围大于头围,二者相差数值等于年龄的周岁数减一。又如在讲述小儿液体疗法时可以将腹泻小儿和肺炎小儿以及营养不良小儿三者的液体疗法放在一起比较讲述,既有利于学生对液体疗法的基本内容掌握,同时又灵活运用,针对不同小儿疾病又不完全相同。
2了解学生,找准学生的真实学习期。
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的所有知识技能水平、兴趣、爱好、需要、思想状况、学习方法以及习惯等,研究当前所讲述的内容对学生产生的消极或积极的影响,学生学习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如何针对学生的特点启发学生,在教学的哪一阶段由哪些学生进行问答活动,然后把这些研究,分析的结果纳人课时计划中。
近年随着高等学校的扩招,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生源普遍下降,一部分学生初中学习的有关知识欠缺,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在备课前首先了解学生学习基础课的相关情况,对于一些比较容易或浅显的教学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自学,可以将课堂教学设计开放一些,对于难于理解或不易接受的,可以讲述以后让学生复述,通过学生的复述,可以对学生已掌握和未掌握的知识作出判断,指导学生再学习改进,这种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选择教法。
针对儿科教学的特点,对不同内容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比如有些是课堂学习的内容,有些可以选择实验内容,如:如何给婴儿沐浴洗澡、更换尿有、配制奶方,如何配制常见的4:3:2及3:2:1溶液,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可以加深记忆,更有利于掌握。还有些内容可以带领学生到医院儿科病房参加学习,象各种不同小儿疾病的皮疹类型,麻疹、幼儿急疹、风疹等等,这些往往是课堂上讲述很多,却不如学生亲眼目睹,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特征表现一目了然记忆深刻。另外,要巧用病历引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开场介绍一个典型小病历,语言生动、形象,它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职儿科学教学的论文篇十二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明确水的形态。
2、知道节约用水,感受水的美丽。
3、学会综合运用感官观察水的用途,发挥幼儿的联想能力,用语言描述水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ppt、小水滴、水蒸气、雪花的图片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个新朋友。快看它是谁?(小水滴)我们和小水滴打个招呼吧!
师:小朋友们都哪儿看见过小水珠啊?(让幼儿联想生活经验,知道水与人们的关系。)。
师:你们知道吗?小水滴可会变魔术了,它会变成很多种和它很像的东西。你们猜猜看它们会变成什么。(教师引导幼儿大胆猜测,说出自己的理由)。
师:小朋友们旅行过吗?今天小水滴也要去旅行了,他要去干什么呀?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2.放课件,教师读故事。分步骤了解故事的内容。
师:小朋友看看图片,说说哪个是小水滴啊?左边的是谁?
师:孩子们,小水滴要变魔术咯,它会变成什么呢?谁来说一说?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它变成了什么呀?那怎么会变成水蒸气呢?(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小水滴碰到它肯定很热,一下子就变成了水蒸气)就像我们家里烧水一样,水烧滚后,盖子一打开,盖子反面都是水蒸气。
师:为什么小水滴会飞到云妈妈身边呢?(因为小水滴变成了水蒸气,飞到了空中)。
师:小水滴跟着云妈妈都看到了什么啊?(小水滴在天上看到了茂密的森林、看到了可爱的动物。)。
师:一阵大风吹来,小水滴从云妈妈的身上掉了下来。它变成了什么呀?(云遇到风就会变成雨)。
师:北极怎么样?(做动作)小水滴也觉得好冷啊!它会怎么说呢?哇,小水滴也是这么说的呢!
师傅:最后小雨滴回到家了吗?
3、通过提问巩固水三态的.基础知识。
师:孩子们,故事讲完了,还记得题目叫什么吗?
引导幼儿讨论:
小水滴在旅行过程中,变了几次,分别变成了什么?
小水滴先是变成了什么?怎么会变成水蒸气呢?
小水滴跟着云妈妈飘到了哪里?它们又变成了什么?为什么会变成雨呢?
小水滴落到北极后,它们又变成了什么?为什么会变成雪呢?
教师总结:我们发现了,小水滴遇到巨大热量的时候,它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飞到空中和云靠在一起,云遇到风变成雨;雨遇到特别寒冷的时候又会变成雪。雪又化为水。就这样,我们发现原来水有很多种形态,它是不断循环的。(出示水各种形态的循环图)。
4、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故事,进一步巩固知识点。
将学生分为小组表演故事《小水滴旅游记》,分角色进一步巩固水三态的基础知识。
5、活动延伸和总结。
在日常生活中,小水珠都能做什么啊?(让幼儿联系日常生活说出小水珠的用途。了解水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通过简单地提问,迁移幼儿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说一说小水珠的用处。
总结:花朵——浇水、头发——洗头、火苗——灭火、小鱼——存活小动物。运用多媒体,根据幼儿的讲述进行总结这样更形象地总结出水与人们的关系。
小结: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每个人都需要它,每个生物都离不开水。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小朋友要节约用水。
中职儿科学教学的论文篇十三
科学教育环境遵循着探究性、互动性、过程性原则,通过对科学教育公共环境、班级环境及实践活动环境的创设,来实现科学教育环境创设的科学性。它在幼儿的一生发展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且,为合理利用科学教育环境,需积极引导幼儿同教师“对话”、同材料“对话”、同同伴“对话”。
1科学教育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幼儿科学教育环境是一个顺应幼儿发展、支持性的环境,以适应幼儿不同的发展潜质、学习行为及学习需要为依据的环境。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启示我们:儿童认知性发展是在其不断和环境互相作用中获取的,而且幼儿对世界认识是在其不断看到自己对客体作用后的结果中来进行调整的,并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1.1科学教育环境对集体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起良好的支持、促进作用。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要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1]科学教育环境融入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提供丰富感性经验,让幼儿更好理解科学活动课上所教授的科学知识。且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后,让幼儿通过在相应环境中操作材料来对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巩固、了解,从而加深了对事物或规律的理解。
1.2科学教育环境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发展。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2]在科学教育环境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选活动,不受限制,给予他们充分获得的时间和机会,自由想象发挥,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活动过程中的乐趣,使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
1.3科学教育环境有利于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3]内容丰富的`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目标,有的可以在教师设计的科学活动来实现,而有的需要通过自由探索活动、游戏等非学习活动来实现。在与科学材料、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孩子们不仅使自己的大小肌肉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而且还习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科学教育环境创设的原则。
2.1探究性。
杜威理论认为: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4]在幼儿园的五大领域中,科学教育最强调发展幼儿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当环境成为科学教育活动的连接点时,教育环境创设就应该以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探索欲为首要原则,让幼儿有更多选择和自由学习的空间。
另外,环境创设的首要原则注意要能激发幼儿的探究欲,为幼儿创造更多自由学习的机会。并且教师要注意在环境创设时进行适当的“涂鸦”,以此确定环境创设中所增加的东西难度适中,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可以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感受活动的乐趣,使幼儿充满探究的欲望,拥有创造力。
2.2互动性。
2.3过程性。
维果茨基说儿童概念的发展是由概念含混、复合思维和抽象思维三个时期组成的,每一个阶段又包含着若干个小阶段,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漫长过程,这种认知特点也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很快获得抽象的科学概念。[6]教师进行的教学不应以灌输现有知识为主,而应以指导幼儿参与活动从而形成知识的一个过程。
3.1创设科学教育公共环境。
公共环境。幼儿一进入幼儿园,首先接触的就是整体的公共环境,同时这也是幼儿日常接触最多的环境。广泛的人际交往和互动交流存在于这样的活动中,这也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理想平台。
专用教室――科学探索室。科学发现室是为幼儿创设,供幼儿自主学习科学知识的一个地方,从中幼儿自由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效的学习,养成良好的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科学探索室的建立为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提供了物质环境,它不同于其他的科学教育环境,它更强调科学性,目的是使幼儿更好的体验科学探索的气氛,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了解一定的科学知识,为幼儿将来进行更高一级学习奠定基础。
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科学探索室,必须合理的配合运用各种途径和方法,激发幼儿的探索实验的欲望和获得充分的活动机会。首先,探索室中仪器、材料,操作性功能明确,帮助幼儿创造运用多种感官和方式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条件。同时,教师要及时的调整、更新材料,以帮助幼儿保持对事物或现象的探究兴趣并为深入探究提供条件。
3.2创设科学教育班级环境。
幼儿园区角活动又称区域活动,是一种人为创设的自然情境下的幼儿游戏,是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其目的是给予幼儿发展的机会和空间,让幼儿自主动手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操作去感知、思考、寻找问题答案,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指导。促进不同水平的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各自得到相应的发展。区角活动的创设也是幼儿园整个环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让幼儿自由操作、选择和摆弄的一个新的天地。
3.3创设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环境。
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科学教育活动还应面向园外丰富多彩的科学资源。幼儿园应将幼儿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利用的,与科学教育内容有关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都利用起来,来拓展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空间,以此丰富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提升科学教育活动的质量。
中职儿科学教学的论文篇十四
[内容提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和课堂的真正主人。新课程要求淡化教师的主体性,尊重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绝不能袖手旁观,成为局外人。教师要扮演极为重要的多重角色。他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者、程序的设计者、情境的创设者、学生学习活动的激励者和评价者,还要俯下身子融入学生中,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彼此分享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师生平等对话,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新的体育课堂教学必须遵循适度“放”与“收”的原则,达到导与讲、教与练的有机统一,使课堂结构趋于合理,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和课堂的真正主人。但在具体实施中,一些教师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认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要把教学的舞台全部交给学生,而自己由过去教学的“中心”走到教学的“边缘”,甚至完全退出舞台当“观众”。新课程要求淡化教师的主体性,尊重学生自主学习,但不是不要教师。教师也不能一下子全线退出,在教学中绝不能袖手旁观,成为局外人。相反,教师要扮演极为重要的多重角色。他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者、程序的设计者、情境的创设者、学生学习活动的激励者和评价者,始终和学生“共呼吸”,还要俯下身子融入学生中,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彼此分享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师生平等对话,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新的体育课堂教学必须遵循适度“放”与“收”的原则,达到导与讲、教与练的有机统一,使课堂结构趋于合理,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放”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一种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放”意味着让学生能尽量自学;意味着让学生在尝试中自行摸索学习方法;意味着让学生在摸索中发现问题。那么,“放”应该怎样去做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
一:放之有“纲”。
“放”不是指体育教师放手不管,任其自流,而是体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放。一方面在学习目标和思维方式、练习方法上加强指导;另一方面是对学生思想教育上的正确引导。比如,凡学生自己能够掌握、学懂的地方要放;学生自练虽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但通过集体、小组合作练习能达到教学目的的地方要放;某一知识、技术技能或某一问题,经教师点拨后需要加深理解或需要完善、巩固时要放;对某一问题,学生求同多,求异少,教师点拨后要放;为了调节学生情绪,培养主动性、创造性和互相交往的能力,如游戏教材,我可以给学生较大的自由,使其能充分表现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放手让学生在自练过程中去思考、分析、质疑解难,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走进未曾到达过的知识境界,实现整个体育课堂教学的目的,达到教学目标。
二:放之有“情”。
“放”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追求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在获取新知识、技术技能过程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体育教学实践证明,兴趣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处于活跃、兴奋状态,强化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当时情况或教材内容,不断设计、变换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之积极地探究未知的知识、技术技能,从而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放之有“法”。
教师在研究体育教学方法,不断改进体育教学方法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变学生“学会”为“会学”,授学生以“法”,从而让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技术技能的道路上脚踏实地,练有所得,学有所获;切忌满天撒网,无头无序,纵不能拉,横不能收。比如,教师在给学生纠正错误动作时,总是先看正确动作,再把正误二者加以比较,然而让学生自己通过对比,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再有目的地去练。这样做,要比教师直接把问题的答案交给学生要好得多,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思维起着主动作用,学生真正理解了,掌握问题将更准确、扎实,同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可以独立地学习有关新的知识,对知识运用起来就会“准、快、活”。
新的体育课堂教学的“放”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变,有“纲”是根本,有“情”是关键,有“法”是保证,要把三个方面要机地结合起来。
当然,要想一堂体育课上得理想成功,还必须处理好教学过程的另一方面――――“收”。“放”是前提,“收”是目的。所谓“收”,是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疑难问题,教师进行必要的归纳和纠正,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技术技能准确、系统、完整。
收的根据主要有两个:一是体育课标上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二是教材中教学重点、难点,学生的困惑难解之处。在“收”的过程中,教师就要依据体育课标的要求,根据教材的内容,对学生所学知识、技术技能进行条理化、系统化,使学生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惑进行点拨、突破。
一:收要照顾到点和面的结合。
体育课堂教学要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根据教材的份量和难易程度,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依据课标向学生提出适当的教学要求,使学习目标控制在既高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而经过努力又是可以达到的水准上。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高有低,这就决定了他们接受新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快慢不一致。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体育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并在安排教学内容、教学速度以及教学方法上有所区别,使之符合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而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彻底抛弃“一刀切”,注重点面结合,分层讲解、练习。教师把预定的知识目标放下去以后,要把握学生认识和理解的过程,针对实际,个别指导、矫正。若是普遍问题,要进行统一点拨,指导迷津,导引方向。通过个别指导和统一指点,使全体学生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得到最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二:收要有高度。
一堂体育课对教师来讲可能有几个教学重点,对学生来说可能会遇到几个难题。教师收的任务就是要把学生学习的体育知识上升到知识、能力、运用统一的高度,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科学合理的传授,并对学生提出能力方面的要求,从而形成这堂课的主题观点,做到繁而不乱,放收有序。收的过程切忌东拉西扯,支离破碎,模糊不清。教师抓不住重点,讲解半天,不入主题,学生就会感到茫然,困惑不解,就收不到好的效果。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比喻:一位好的教师,应当是一位出色的“导游”,他既为“游人”领出一条最快捷的路径,又能抓住每一处胜景予以指点评价。因此我们老师既要把学生导入知识的新境地,放手让他们探幽揽胜,又要做一名合格的“解说员”,从而达到导与讲、教与练、放与收和谐的统一,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中职儿科学教学的论文篇十五
当前中职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受到质疑,就业遭遇尴尬.笔者从多年教学经历感受中对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动手能力提出专业课情景演示、实训课仿真模拟、毕业前顶岗实习的设想.
作者:王彩霞作者单位:漯河市高级技工学校,河南,漯河,462000刊名:华章英文刊名:huazhang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712关键词:中职教育会计专业教学设想
中职儿科学教学的论文篇十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文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这就要求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自由成长和自由发展的空间。
而区角游戏正是以小组为形式的区域活动,活动具有自选性、自主性、自发性。这种独特的活动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性发展及与同伴交往的需要。但幼儿的游戏如果离开了老师的指导,便会失去应有的活力,对幼儿的发展也起不到相应的促进作用。所以游戏中教师是否能够适时、适宜地指导,对幼儿的游戏发展水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放
儿童是活动的主体,儿童是独立的发展着的个体,只有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儿童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与价值,更好地获得发展,因此,在游戏中,教师要提供给幼儿充足的自由活动、自由交流的空间,让幼儿在与同伴及环境的交往、实践中不断发展自己,保证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意愿自由选择游戏项目及游戏同伴,老师不要加以干涉,以保证幼儿在没有任何压力,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境下游戏,体验游戏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体验成功与失败带来的不同感受。
1、自由选择游戏。
在幼儿游戏中,为了保证幼儿在游戏中思维的活跃与情感的投入,为了激发幼儿的主动意识,我们应尽可能满足幼儿的意愿,给幼儿充分的选择游戏的自由,真正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游戏王国”里尽情玩乐。
月月特别喜爱表演,只要学会故事,她就会带领几个伙伴按故事中的情节进行角色表演,别的孩子总是对他们投去羡慕的目光。有一次上级领导来园检查区角游戏的开展情况,老师为了保证游戏的效果,安排月月继续玩表演过的故事《小猴邮递员》,没想到月月却说她已经约好伙伴玩跳棋了。老师虽然担心其他的孩子表演不够精彩,但考虑到要尊重孩子,就没有再勉强月月。结果让老师意外的是,没有了月月的参与,其他的孩子竟然表演的同样精彩。这让老师非常感慨:不要让个别孩子的`光芒遮住自己的视线,要善于发现被隐藏的亮光。
2、自由选择同伴。
区角游戏中有许多都是需要幼儿相互合作才能完成的,但如果老师给他们安排了他们不愿合作的伙伴,幼儿在游戏中就不能有很好的发挥和创造,不能够更好的分享合作带来的快乐。有了自己乐意合作的伙伴,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幼儿就会很享受与同伴一起合作的乐趣,感受合作带来的成功体验。
导
在区角活动中,幼儿是充满活力,不断活动的,往往易出现某些意外反应或偶发事件。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灵活应变能力,将指导的计划性与随机性结合,随时抓住适宜的指导时机,恰当、灵活的介入游戏,指导幼儿。我们通常在以下情况下介入:
1、当幼儿不愿参与操作活动时。
如在小超市游戏中,老师可以通过增加一些幼儿自己制作加工的环节或指导幼儿搞一些促销活动来吸引顾客,以此吸引幼儿的参与,并注意把握操作活动难易程度,用生动性、趣味性的教学语言激起孩子的兴趣与好奇心。
2、当孩子操作发生困难时。
孩子在游戏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他一些帮助,孩子不仅会印象深刻,还会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之情,这对孩子的一生发展都可能带来影响。
3、当孩子不能完全投入时。
不完全投入有这几种情况:孩子在游戏中操作马虎,不能反复尝试操作,甚至游离活动等。
婷婷一会到理发店当理发师,一会到小医院当医生,一会又跑去玩积木。等她再次游离时,老师便以病人的角色介入游戏,“哎呀,我的肚子好痛,哪位医生能帮我看看?婷婷,你是医生吗?”婷婷一听,连连点头:“我是。”婷婷一边说着,一边赶紧扶着老师到小医院里坐下,又是询问,又是听诊,又是拿药,忙得不亦乐乎。老师及时对婷婷的热情、认真和专业的诊断给予评价。婷婷越听越开心,越听越起劲,又接着看了好几个“病人”,一直到游戏结束,婷婷再也没有离开过小医院。
4、当幼儿不能独立思考时。
这常常发生在区角活动中,幼儿由于受同伴操作方式或操作过程的影响,不能独立思考,此时老师可以用语言进行引导,打开幼儿的思路。
如,在创意区进行太阳的光芒想象画时,有的幼儿总是照着同伴的作品模仿,老师就可以引导幼儿动脑筋,想一想太阳的光芒还可以变成什么样?以此拓展幼儿的思维,发挥幼儿的想象,同时多给予关注,再根据幼儿具体的作品给予指导。
5、当幼儿发生创造性的行为时。
此时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真诚而准确的表扬与鼓励,不是“你真聪明!”“你真棒!”的泛泛之谈。
6、当孩子出现纠纷与行为问题时。
教师应根据情况灵活、巧妙地化解矛盾,或将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到游戏情境中,促使游戏继续进行。
《纲要》指出:“教师在游戏中要发挥观察者、组织者和协调者的作用,正确处理教师在游戏中的地位,注意角色身份的转换。”因此,游戏中教师的身份要根据孩子游戏的需要灵活变化:当幼儿对活动缺乏热情时,教师以伙伴的角色出现,能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引导游戏的进程;当幼儿对游戏的玩法、规则、内容不熟悉时,教师可以以某种特殊的身份参与进行指导;当幼儿在游戏中发生纠纷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情况,采取适宜的解决方法。
总之,教师的介入要根据不同的幼儿、不同的情境,要根据观察、了解的实际情况进行,介人的结果是促使幼儿的游戏不断向进一步的方向发展。
投
通常情况下,老师在按照幼儿的兴趣或幼儿的发展需要创设区角时,都会一次性地投放非常丰富的材料,有效的增加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幼儿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材料,利用材料表现自己的思想、创造。但老师在投放材料时还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同时保证材料的鲜活性,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进行定期更换与补充。
1、根据既定计划,逐步丰富。
皮亚杰提出“儿童智慧源于操作”,儿童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的思维。教师在区角活动中应注重提供符合阶段目标和幼儿发展需要的材料,让幼儿尝试和探索。同时为保证区角活动深入的开展,教师应时刻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对幼儿表现出的兴趣倾向和提出的要求给予积极的回应,提供充足的新鲜、生动的游戏材料,持续地支持幼儿延伸和拓展区角活动的内容。
如小班进行分类游戏时,刚开始是给同一颜色同一形状的卡片按大小分类,接着是给不同形状的卡片按大小分类,再接着给圆形图片按颜色分类,再进一步是按颜色与形状分类等等。
2、根据实际需要,不断调整。
预先投入的区角活动材料随着幼儿游戏的深人与情节的拓展,已不能够满足幼儿实际活动的需要,这时教师要及时观察和了解幼儿在当前游戏的需要,及时调整和投放适宜的玩具材料。
在建筑游戏中,当幼儿已不再对单纯的积木搭建感兴趣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幼儿提供平面的材料或易拉罐等柱状材料供幼儿创意使用,会让幼儿继续保持对建筑游戏的兴趣。
3、根据反馈信息,不断变化。
游戏结束要进行及时的交流与评价,教师要根据幼儿反馈的信息而不断变化、调整游戏材料及学习内容,以此不断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如在讨论智力游戏小动物找家中,有一个幼儿提到蚯蚓身体断了还能存活时,引起了其他幼儿的兴趣,老师抓住了这一切入点,及时提供了蚯蚓,和幼儿一起为蚯蚓造了一个家,供幼儿饲养,并提供图片资料,供幼儿研究。
思
因为孩子多、游戏项目多、材料多,因此每一次游戏都有可能发生很多问题,如在游戏的选择、材料的使用、同伴间的争执、规则的遵守等方面。游戏结束后,老师通常会把这些情况做一个小结,但大多数是教师讲、幼儿听,而游戏的主人幼儿却很少有表达自己的机会。其实,区角活动后的游戏评价可以推动区角活动的不断深入进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愿望。因此,游戏结束后,教师一定要提供机会引导幼儿开展讲述、讨论、分析游戏的过程,帮助幼儿整理获得的零散经验,引导幼儿修正错误的经验。
在交流中,幼儿不仅可以体验得到成功、满足的快乐,还可以感受到失败、不如意的情绪体验,同时在大家的帮助下找出失败的原因,便于下一次的再尝试,这种经历了失败后的成功幼儿会更珍惜,更有成就感。在这样的交流中,游戏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吸引力。
此外,教师在聆听了幼儿的感受和心声后,也应该及时进行分析和反思。一是游戏材料是否要作调整,游戏中的介入行为是否及时、适宜,对幼儿的游戏是否有推动作用;二是孩子的兴趣在哪里,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等等。有了分析、反思才能体现指导的价值,增加活动的生命力,从而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中职儿科学教学的论文篇十七
和其他技术相比较,有线传输网络对于人类来说占据着重要地位,它能不断的为人们提供信息传输,并有效的实现业务的连接以及传输。
本文对通信技术发展进行了简述,同时介绍了通信技术的内容,提出改进和发展的方向。
现在的通信技术分别有无线传输和有线传输两种方式组成。
无线传输在进行信息传递时是使用电波进行的,而有线传输是以光电信号或电缆等方式传递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有线传输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他能实现通信业务的传送和连接,并能不断地为人们提供信息传递的服务,使人们的通讯和沟通日益平凡和便捷。
所以进行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是极重要的一项任务。
一、通信工程的发展概述。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电磁波理论就被麦克斯韦和法拉第发现并提出了,他们使得电磁波可能应用于通信技术。
中职儿科学教学的论文篇十八
教学:中专7班——中专12班美术教学进入平面构成阶段,为了使学生以后在创作艺术设计当中能够灵活的掌握每一个广告设计的创作方法,并能灵活的进行广告拆分和广告品和进行创作,了解广告创作的每一个细节。
作品:在学习习近平面构成的每一个环节的过程当中都会及时的留作业,并进行检查和更正,且在下学期末结束时对本学期的美术平面构成创作设计作。
中职儿科学教学的论文篇十九
数学知识之所以枯燥乏味,生硬死板,是因为没有好的方法去驾驭它。而多媒体的运用恰恰改变了这种状况,使数学学习能够像做游戏一样好玩、有趣。这是由于多媒体的画面效果将单纯的数字变成了孩子感兴趣的图画,如水果、小动物、小朋友等等。在这些色彩鲜艳的图画带动下,孩子逐步地,并且主动地走向数学的小天地。他们会在玩中体验数学,学习数学,避免了对孩子快乐童趣的扼杀。有教育家曾说:“知识的无趣性是可以被有效的方法抹杀”。当面对无趣的知识时,教师要在知识内容不变的情况下,以转化的方式将无趣变有趣。在这里教师可应用多媒体进行。如“对数大小的比较”这一数学内容,教师可以制作动态的画面,依据跷跷板的原理,让学生辨别数大小。例如,教师可以挑选任意一种小动物,让小动物坐在跷跷板的两边,并让跷跷板倾斜,偏向动物数量增多的那一边。然后再进行问答:“哪边数大,哪边数小?”丰富的画面激发学生智力,动态的数学带给学生兴趣,这对他们今后学习数学奠定了基础。
二、实践教学中多媒体的作用。
幼儿教学实践性课程也包括很多种,如科学常识、礼仪行为习惯等等。可以说,实践性课程是从生活领域汲取来的,与生活息息相关。但对于幼儿教学来说,他们尚小,对周围的物质世界的认识还很陌生,没有生活体验,不识五谷,不辨牛羊,礼仪行为习惯也一概不知,动手能力也极弱。要使学生懂得这些,教师单纯的口头叙述是不能使幼儿教学有所理解的,其枯燥乏味性也使幼儿教学产生排斥心理。所以,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乐于掌握。其中多媒体画面、声音效果的运用就是很好的方法。它能超越时空的限制,生动、形象、具体地将实践性课程内容传递给孩子。如在学习《动物如何保护自己》这一科学常识的时候,教师可以找一些有关动物保护自己的短片,如蜜蜂、黄鼠狼、乌贼等。多媒体的影音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他们完全陶醉其中。然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的可操作性进行解说、暂停定格,让学生观察、思考,想一想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多媒体对礼仪行为习惯的讲解也有很好效果。例如,教师在教学生要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的时候,可以为学生播放短片,将一些人际关系礼仪以动态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种超时空的教授使学生如临其境,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另外,还有一些行为习惯,如:“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早睡早起,早餐吃好”,教师也要以多媒体的画面声效形式展现给孩子,让孩子进行超时空的快乐认知。
三、音美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多媒体集动态图像、静止图像、声音、色彩为一体,不受时空的限制,为孩子呈现一些现实生活难以接触的东西,丰富幼儿教学的认知。而且图像、色彩、声音的可同步性又展现了声色可餐的场景,使孩子如临其境,加强记忆。这对美术、音乐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美术是动手极强的活动,正所谓“胸有成竹”,它需要经验做基础,还需要创造力来构画,而多媒体恰恰符合这一点。如进行海底世界多彩描画的时候,在没有经验做基础的前提下,孩子很容易迷茫,不知怎么画。但是多媒体的运用解决了时空的限制,孩子们的大脑即使没有储存海底世界的图像,但是对多媒体所呈现出来的海底世界短片也是如临其境。继而对色彩缤纷的海底世界产生浓厚兴趣,绘画欲望也随之增强。对于音乐教学也是如此,多媒体的影音同步可以让孩子在场景中聆听音乐,并陶醉其中,唱在其中。这一方面可帮助孩子通过画面理解歌词内容,并深刻记忆。一方面在动态图像的带动下,孩子无意识地用动作来表现音乐,他们热情澎湃,快乐歌唱。
四、总结。
多媒体是幼儿园教师教学的好伙伴,它图文并茂,声色一体将所教授的内容转化成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展现在孩子面前。不仅能激发幼儿教学兴趣,陶冶情操,还能提高幼儿认知能力,有利于他们今后的生活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