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看一看的数学教学设计(专业18篇)
总结是一个自我检视的过程,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并找到进步的方向。在职场中,如何提高自己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实现个人和团队的共同成长?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总结的写作方式和技巧。
小学一年级看一看的数学教学设计篇一
一、教学内容:
(一)数与代数。
1、海底世界——数数。
2、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1)1-10各数的认识。
(2)0的认识。
3、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1)10以内数的加法。
(2)10以内数的减法。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4)探索规律。
(2)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5、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1)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2)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
(二)空间与图形。
1、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长方体、正方体、柱和球的认识。
2、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
(1)左右、前后、上下方位的认识。
(2)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
(三)统计与概率。
1、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1)按指定标准和自选标准分类。
(2)比较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2、我又换牙了——统计。
(1)简单的数据整理。
(2)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的初步认识。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
2、教学广场找规律。
3、数学广场简单组合问题。
4、实践活动大蒜有几瓣。
5、雪山乐园——总复习。
二、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2、空间与图形。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2)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对20以内的数有关知识的理解。
(2)加深对分类与比较及统计方面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四、具体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注意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构成“情境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
2、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4、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启发学生从兴趣习惯、合作交流、知识技能、问题意识、发挥潜能等多方面的自我评价与反馈中,逐步培养学生建立自信、认识自我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看一看的数学教学设计篇二
教材第44页例1。
1、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探索不同的算法,继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发现能力。
3、让学生体验到探索发现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
计数器。
一、复习引入。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重点要求学生说出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
师:我们在学习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时,就要求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了,这节课我们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看我们原来掌握的计算方法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中适不适用。
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1。
出示第67页的例1。
师:从图中知道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从图中知道班上男生有23人,女生有25人。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应该怎样列式?
学生:23+25。
师: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学生:因为这是求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和。
师:怎样计算23+25呢?我们还是先用计数器来计算,同学们用计数器计算已经有经验了,老师就不再提示,同学们自己计算。
学生用计数器计算,师作必要的指导,然后抽学生汇报。
学生用计数器边演示边汇报:我先在计数器上拨上第一个加数23,然后在这个数上加25,先在个位上加5,再在十位上加2,这样我就知道23+25=48了。学生汇报到这个地方时,师追问:“你为什么要把5加在个位上,2加在十位上呢?”让学生意识到,这里的5是5个一,个位上的数就表示多少个一,所以应该对着个位加;25中的“2”表示2个十,十位上的数就表示多少个十,所以应该把2加在十位上。
让学生感受到是适用的。
师:所以我们知道在计算加法时要遵守的一个法则“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师板书“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指导学生说出口算23+25时,要先算20+20=40,再算3+5=8,最后把40和8加起来得48,所以23+25=48。
师:看看第67页中这个小男孩是怎样算的,他应用的是什么计算方法?
让学生发现小男孩使用的就是口算方法。
师:书上这位老师告诉我们“还可以用竖式算”。同学们以前学过竖式吗?
学生:没有。
师:现在老师教你写竖式。
学生:要注意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抽学生在黑板上写25,其他同学给他检查写得对不对,主要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是否对齐。
学生:会。
师: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27+21。
学生计算时,师来回巡视,做必要的指导。然后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上展出,全班同学检查是否是按竖式的要求写的,相同数位上的数是否对齐,结果是否加正确了。也就是要求学生从格式、方法、结果三个方面进行检查。
三、巩固练习。
出示第69页课堂活动第1题第一横排的题目。
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两幅小棒图,你觉得这些小棒在摆放时注意了些什么?
让学生观察后回答,这些小棒都是整捆小棒对着整捆小棒,单根小棒对着单根小棒这样摆放的。
师:也就是说,这些小棒在摆放的时候,就注意到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注意到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师:这样一齐,我们很容易看出这两堆小棒的几个十和几个一。
请同学们口算出它的结果,把算式填写完整。
学生口算后填算式。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上展出,全班集体订正。
师: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43+42,51+33。
学生计算后,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上展出,全班集体订正。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第69页第2题,这是一个口算游戏,同学们明白这个游戏怎样做吗?
指导学生说出这个游戏的做法是一个学生说出一个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另一个同学迅速地口算出结果。
学生:会。
师:好,同桌的两个同学开展这个游戏。学生游戏时,师作必要的指导。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从中你知道了些什么?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学生回答略。
五、课堂作业。
第46~47页练习九第1,2,3题。
小学一年级看一看的数学教学设计篇三
3、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帮助孩子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虽然学生刚上一年级,但他们已经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认识钟表的经验,在教学整时认读时,首先让学生认识钟面,分清分针和时针,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对比、观察“三个钟面(6时、8时、4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得出结论: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然后通过活动,看一看、拨一拨,加强对整时的认识,与生活联系,出示电子表示法,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用两种方法来表示整时,最后出示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渗透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指#一年级#导语:今天是我们一一班全体学生第一次来多媒体教室上课,你们高兴吗?老师非常高兴,有这么多的老师在后面看着我们一一班小朋友,看看谁表现的。
总结:你们在这么多地方见过钟表,钟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大家真聪明!钟表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什么时候上课、放学、吃饭、睡觉),它的作用多大呀!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二、新授。
1、看,老师带来了一个钟表,你们仔细观察这个钟表,钟面上都有什么呢?
板书(分针(长)、时针(短))还有12个数字,大家来读一下。
2、拿出你们手中的钟表,同桌互相指一指,那个是时针、那个是分针。
总结:我们生活中通常说的7点,在教学上把7点说成7时,大家仔细观察7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都分别指着几呢?说得很好,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7,这就是7时。
4、那你们知道这个钟表几时么?分针和时针都指着几?
5、仔细观察这几个钟面分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总结:分针都是指向12,时针指向(6、4、8),那么,我们就说: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6、既然大家都认识了整时,老师就来考考你们,敢接受挑战么?
(1时、5时、7时、8时)回答的真好,老师说时间,你们自己动手拨一拨;同桌互相说时间,动手拨一拨。
三、练习。
我们认识了时间,就要合理的安排好时间,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小明是怎样安排时间的。
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会了什么?收获可真不小!那么我们就要像小明那样合理安排好时间,做一个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好孩子!
小学一年级看一看的数学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的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的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是小红生日,妈妈带她到公园照相,她可高兴了,可是她看到照片后却不高兴了。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这些照片为什么没有照到小红的脸呢?)。
你能帮她解答吗?
说得真不错!因为人或物体都有各个不同的面,要拍到或者观察某一面,就要找好位置才行。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怎样观察物体。(出示课题)。
二、观察事物,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右同学说一说。
谁来说一说:你看到了存钱罐的哪一面?这是它的什么面?你在它的什么位置观察?
谁跟他一样的?请站起来。为什么观察到的面是一样的呢?
2.换位观察。
下面,请同桌之间各选择自己喜欢的位置观察存钱罐,看看你们看到的与刚才看到的一样吗?同桌间说一说。
对!我们要仔细观察物体,因为观察的方向不同,所以看到物体的面也不一样。
下面我们试一试,四个人一组来观察桌子上的小玩具。
请你们四个人先从同一个方向观察,然后再换不同方向观察,最后再找一名代表来说一说你们的观察结果。
三、深入了解,加深印象。
刚才我们观察了玩具,下面看看书本中的淘气和笑笑在观察什么?
出示“练一练”第1题图。下面哪幅图是淘气看到的?为什么?
小组内说一说,然后集体订正。
四、多种练习,巩固知识。
1.比比谁的反应快。老师在大屏幕上出示洋娃娃的不同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出示的是哪一面,然后快速说出来。
2.课件出示校园图,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
五.课堂小结。
回忆下,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了些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一年级看一看的数学教学设计篇五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这样就需要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把学生带回生活中,学习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介绍同学,通过不同方向的介绍,明确前后的确定与面对的方向有关,为分清左右突破难点,学习左右时采用介绍同学、作游戏解决生活问题等,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感受生活的同时学习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中,体验前与后、左与右的位置与顺序。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初步培养学生首先确立参照物,再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体会前后,左右的相对性,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
准确的区分左和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游戏,猜一猜同学的位置。
教师说位置,学生做一做,找一找。
二、新授:
(一)学习左右。
1、你能不能不转身,把你周围的同学介绍一下?
(1)出现两种情况:
说出左右,(他这样介绍同学的,你还能介绍吗?)。
说不出左右,(他这样介绍同学的,你还能怎么介绍?)。
(2)比较,两种说法哪种更好?
(4)我们刚才用了哪两个词介绍我们两边的同学的?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朋友。板书:左右。
你的哪边是左边?右边呢?
指指你左边是谁?右边呢?
2、做游戏。
跟着老师的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指右眼、左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腿、(起立)伸右腿、左脚向前一步……。
3、练习。
提出问题:他们为什么都在左边走呀?
组织学生讨论,像前后那样得到结果:面对方向不同,左右不同。
(二)、学习前后。
向你的朋友介绍你的前后都是谁?
(三)、观察课件,请你向大家介绍你看到景物。
学生认识上、下。
三、巩固练习。
46页试一试。
1、看参照物。
2、说出相对应的前后左右的车。
47页练一练。
1、左右的练习。
2、相对性的靠右行走(公共道德)。
3、思考题:上下左右的相对位置综合练习。
四、课堂小结:
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小学一年级看一看的数学教学设计篇六
一、教学内容:
(一)数与代数。
1、海底世界--数数。
2、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1)1-10各数的认识(2)0的认识。
5、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1)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2)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
(二)空间与图形。
1、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长方体、正方体、柱和球的认识。
(三)统计与概率。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5、雪山乐园--总复习。
二、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2、空间与图形。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3)、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2)、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对20以内的数有关知识的理解。
(2)、加深对分类与比较及统计方面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四、课时安排:
海底世界。
--数数„„„„„„„„„„„„„„„„1课时(一)快乐的校园。
--1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二)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与比较„„„„„„„„„„„3课时。
实践活动。
--找找周围的数„„„„„„„„„„1课时(三)走进花果山。
--10以内数的加减法„„„„„„„„14课时。
数学广场„„„„„„„„„„„„„1课时。
(四)谁的手儿巧。
--认识图形„„„„„„„„„„„„2课时。
(五)海鸥回来了。
(六)有趣的游戏。
--图形与位置„„„„„„„„„„„„3课时。
(七)小小运动会。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16课时。
数学场„„„„„„„„„„„„„„„1课时。
(八)我又换牙了。
--统计„„„„„„„„„„„„„„„2课时。
实践活动。
--大蒜有几瓣„„„„„„„„„„„„„1课时(九)雪山乐园。
--总复习„„„„„„„„„„„„„5课时。
五、具体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注意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构成“情。
境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
2、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4、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启发学生从兴趣习惯、合作交流、知识技能、问题意。
识、发挥潜能等多方面的自我评价与反馈中,逐步培养学生建立自信、认识自我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看一看的数学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从前面、后面和侧面观察物体,能根据平面图判断观察物体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物,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才能了解物体的全貌,丰富和积累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让学生根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教具准备:
课件、储蓄罐、玩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为大家讲一个故事,大家愿意听吗?(盲人摸象)。
(1)、提问:这几个盲人摸到大象之后,他们对大象的描述为什么不一样呢?
(2)、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看一看》。
二、探究新知:
1、师: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一件物品(出示储蓄罐),勤俭节约的孩子都喜欢把零花钱存在储蓄罐里,从小养成节约用钱的好习惯。
3、今天我们就先来观察这个储蓄罐。哪些学生愿意来前面观察?
(1)、教师给学生指定位置,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在储蓄罐的什么位置,看到什么?
(2)、2学生调换位置,再次观察,并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情况与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同?现在我们大家和这两位学生一起观察好不好?我们看一看,然后说说从你的位置观察到的储蓄罐是什么样的??(储蓄罐放在座位的中间)。
学生集体交流,汇报结果。
4、师出示主题图。
(1)、小霞坐在储蓄罐的什么面?
(2)、哪一幅图是小霞看到的?说理由。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不能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观察一个物体?
5、观察玩具(4人一组)。
(1)、每个小组中间放一个玩具,每个同学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认真观察,然后互相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指名汇报。
(3)、换位观察: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三、巩固练习:
1、第1题。学生自主观察,得出结论。
2、第2题。小猴子、小松鼠看大象。哪一幅图是小猴子看到的,哪一幅图是小松鼠看到的?生根据实际观察回答。
3、第3题。指名学生回答,全班交流。
4、第4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过得开心吗?你们学会了什么?
小学一年级看一看的数学教学设计篇八
1、初步学会从前面、后面和侧面观察物体,能根据平面图判断观察物体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物,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才能了解物体的全貌,丰富和积累学生的生活体验。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让学生根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创设情境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课件、储蓄罐、玩具。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为大家讲一个故事,大家愿意听吗?(盲人摸象)。
(1)、提问:这几个盲人摸到大象之后,他们对大象的描述为什么不一样呢?
(2)、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看一看》。
1、师: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一件物品(出示储蓄罐),勤俭节约的孩子都喜欢把零花钱存在储蓄罐里,从小养成节约用钱的好习惯。
3、今天我们就先来观察这个储蓄罐。哪些学生愿意来前面观察?
(1)、教师给学生指定位置,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在储蓄罐的什么位置,看到什么?
(2)、2学生调换位置,再次观察,并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情况与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同?现在我们大家和这两位学生一起观察好不好?我们看一看,然后说说从你的位置观察到的储蓄罐是什么样的??(储蓄罐放在座位的中间)。
学生集体交流,汇报结果。
4、师出示主题图。
(1)、小霞坐在储蓄罐的什么面?
(2)、哪一幅图是小霞看到的?说理由。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不能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观察一个物体?
5、观察玩具(4人一组)。
(1)、每个小组中间放一个玩具,每个同学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认真观察,然后互相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指名汇报。
(3)、换位观察: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1、第1题。学生自主观察,得出结论。
2、第2题。小猴子、小松鼠看大象。哪一幅图是小猴子看到的,哪一幅图是小松鼠看到的?生根据实际观察回答。
3、第3题。指名学生回答,全班交流。
4、第4题。
师:黑猫警长正在安全岛上练习指挥呢,请你当裁判,说说哪幅图分别是小动物们看到的?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过得开心吗?你们学会了什么?
小学一年级看一看的数学教学设计篇九
理解前后的位置概念,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体会由于参照对象不同,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二、探索新知
三、练一练
1、知道这个故事的学生起来大声的讲给大家听
2、大胆想象,说出不同的情形
3、初步认识前和后
1、看图,在小组内交流看法,全班汇报,用前和后介绍比赛情况
3、交流、汇报:
小兔的前面是小松鼠,后面是小乌龟,小乌龟的前面是小兔,后面是蜗牛
4、积极参加赛车比赛
踊跃报名参加
做游戏,说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配合指令全部向后转,再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5、看图,独自完成填一填,不会早的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
6、积极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
3号车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4号车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1、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指名全班说
2、看图回答,小红的前面还有3个人
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
1、同学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4、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现在我们来进行赛车比赛
让5名学生沿教室过道进行赛车比赛
在某一时刻停下,让其中的学生说出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再让其余同学说出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说得越多越好。
如果发家全部向右转,前后顺序有什么变化呢?是怎样的情况呢?
5、小动物们也在进行赛车比赛,咱们快去看看他们的比赛情况怎么样?
6、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能回答这些数学问题吗?
指多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决
1、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又是谁?
2、第2题
小红的前面还有几个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又怎么解答呢?
按照以上的方式做剩下的练习
通过讲故事、续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看图获取信息,用前和后进行描述,发展空间观念
始终让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学习新知,体会前后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训练学生提出问题、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前后的认识和理解
四、数学故事
出示数学故事主题图,引导学生根据这两幅图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要求:讲故事时,要用到前和后
讲故事,活跃课堂气氛,巩固新知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前后
森林运动会:
小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小松鼠跑第几?小兔跑第几?小兔的前面是谁?
后面是谁?小乌龟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备注:
小学一年级看一看的数学教学设计篇十
教学目标:
1、经历用正方体搭简单物体,并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它的活动,辨认简单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形状。
2、在搭摆和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体验从同一个方向看不同物体,它们的形状可能相同;正面与一种形状对应的物体不是唯一的。
3、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辨认简单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形状。
教学难点:
正面与一种形状对应的物体不是唯一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同学们平常喜欢玩什么?今天我们来玩积木,好吗?
2、看,这是什么?(出示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积木)谁能说出它的正面、侧面及上面的形状?同桌互相指着说一说。
3、同学们说得很对。今天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我们的朋友智慧老人要过生日,请我们去他家做客,笑笑、淘气已经去了,我们快点走吧。
(电脑演示:智慧老人的家,笑笑、淘气、机灵狗把三个正方体积木一字摆在桌子上。)。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同学们,你们敢和笑笑他们比比,看谁摆得更好吗?
(学生开始摆物体)。
2、看,我们摆得也很不错。今天我们就与笑笑他们一起来学习观察由正方体搭成的简单物体。
活动1:看一看,连一连。
1、请认真观察自己搭的物体,是什么形状?
2、你们能指着说出自己搭的长方体的正面、侧面、上面分别是什么形状吗?
3、针对观察到的形状,你们有什么发现?
4、观察得很仔细!想一想,笑笑、淘气、机灵狗他们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呢?请试着连一连。(电脑验证结果)。
活动2:搭一搭、看一看。
1、同学们搭得好,看得细,下面请你用3个小正方体搭一个你喜欢的物体,看一看所搭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分别是什么形状。请在小组内交流,比比看,哪一组动作最迅速,搭的形状最多,观察得最准确。
2、全班汇报,用实物投影演示各种搭法。
三、巩固新知,创新发展。
1、(电脑出示,教材28页练一练第1题)笑笑也搭了2个物体。从上面看,看到的是什么形状?请同学们试着连一连。(集体汇报)。
2、(出示28页练一练第2题)这是淘气搭的,你能回答淘气的问题吗?
3、看看所搭物体,从上面、正面、侧面看,看到的各是什么形状?告诉你的同桌。
4、(出示29页练一练第3题)智慧老人也搭了很多形状的物体。(语音出示智慧老人的话:同学们,欢迎你们的到来,用你们的火眼金睛来辨认一下吧!)。
5、同学们好眼力!老师为你们的表现感到骄傲!看智慧老人还有什么要求。(语音出示:小朋友们,你们能用正方体搭一搭、想一想,还有什么样的物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图a?什么样的物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图b?)。
小学一年级看一看的数学教学设计篇十一
第一册第53—55页及练习八第2、3、4题。
1、关于直尺图两端的缺口。
直尺图左端不画口是可以的,一年级的小朋友对小于0的数是没有感受性认识的,也没有过早涉及的必要。直尺图右端的口必不可少,要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自然数逐1增长的规律,以及自然数个数的无限性。2、关于比较8、9的大小,通过点子图来比较,其目的在于认识7、8、9之间的关系,7在8的前面,7比8小,8在9的前面,8比9小。这种认识显然过于狭隘,应该让小朋友在更广的区间内认识9以内数的关系,这样,更进一步增强数感。学情分析:
1、关于数数。
前面已学习了7以内数的认识,对认识数的哪几个方面内容有初步的感知,有了数数、了解的顺序和大小比较等能力。重点让学生理解数自然数是一个一个地数。
2、关于数的组成。
对于数组成,学生在学前教育中已有基础,但大多流于死记硬背,而现在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分什么,如何有序地分,由其中的一组还能还能想到什么。
1、知识与能力:
学会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个数,会认数、读数、写数;知道9以内的数的顺序,能正确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理解8、9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一看、数一数、摆一摆、填一填、想一想、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经历认识8、9的过程,感受8、9的组成,初步体会有序思考的方法,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8、9的数数与认数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探索和发现8、9的组成,激发学生探究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在引导学生从8、9的一组组成想到另一组组成的过程中,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启蒙教育。
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8、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8、9。
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小棒。
一、情境导入。
师:王大伯养了一群小猪,把小猪编了号,看,它们来了!
1、这些小猪的编号各是几?一共有几头小猪?(课件:7头小猪跑着出来,身上有编号4、1、6、2、5、7、3)。
3、王大伯又买了2头小猪,该编上什么号呢?(引出8、9)板书课题:8、9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8、9的含义及顺序。
(1)摆一摆。
师:你会用小棒来表示已经编上号的7只小猪吗?(学生操作)。
师:王大伯又买来一只小猪,这时是几只小猪?(板书:8)你还会用小棒来表示吗?你是怎么摆的?(学生操作)摆成自己喜欢的图形。
师:王大伯再买来一只小猪,这时是几只小猪?(板书:9)你还会用小棒来表示吗?你是怎么摆的?(学生操作)。
师:9号猪要加入它们的队伍中,应该排在哪里呢?你是怎么想的?
(2)说一说。
看着整齐的队伍,你知道些什么?用8和一个数比大小,谁能说一说。用9和一个数比呢?
(4)活动。
学生活动:9名表现好的学生到前面。
师:第8个同学指的是谁?为什么会出现2位同学呢?从左边数第9个同学是谁?从右边数起呢?(指名回答)从左数起的前面8个同学转个圈,从右数起的前5位同学先回到座位上。2、8、9的写法。
(1)说一说8、9像什么?
(2)师范写。
(3)学生在书上描写。
(4)学生互相欣赏3、8、9的组成。
(1)9的组成。
请你拿出9根小棒代替9只小猪,摆一摆,分一分,看看你有多少种方法?谁能想办法,分得又快又好。
小组交流你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讨论9的组成的记忆方法: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分法,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听。(由一组想到另一组。同时老师整理改变板书:
(2)8的组成(用小棒分一分)。
(3)完成“做一做“。
三、练习。
1、活动:同学们在学习中常用到尺子,请小朋友们拿出直尺找一找数学8在哪里?9呢?用尺子连一连,书上练习的第2题。
2、小猪聊天猜年龄。(课件出三只小猪在猪里的情境)。
小猪一:我的年龄比7大,我可能是几岁?
小猪二:我的年龄比9小,我可能是几岁?
小猪三:我的年龄比6大,比9小,我可能是几岁?
小学一年级看一看的数学教学设计篇十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二、出示趣味题。
1、小明在小红左边5米,小冬在小红左边8米,问小明和小冬之间有。
()米。
2、河中有几只鸭子在游泳。游在最前面的一只鸭子后面有2只鸭子,
游在最后面的一只鸭子的前面也有2只鸭子,游在中间的一只鸭。
子的前面和后面各有一只鸭子,河中共有()只鸭子在游泳。
3、一支铅笔二个头,二支半铅笔()个头。
4、走上一层楼梯要走10级,从一楼走到四楼要走()级楼梯。
5、解放军叔叔做了一个靶子,靶子分6格,小王射了几枪,每次都。
打中了,总分为100分,问小王打了()枪?打中了哪几。
格?()。
二、分析。
教师带领全班,整体分析。
三、小组讨论。
四、交流汇报。
五、小结。
通过这两次的课程,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一年级看一看的数学教学设计篇十三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然而“学会倾听”是新课标中对一年级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习惯。首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
小学一年级看一看的数学教学设计篇十四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准备课, 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乐园;认识图形(一),活动园地;11~20各数的认识, 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最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我们的校园,数学实践活动;总复习。
在本学期,我将更深刻地学习会议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学习和钻研教材与《数学课程标准》。多读课改知识,多参加课改活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力争把工作搞得更好。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 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周次
小学一年级看一看的数学教学设计篇十五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知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2、在观察操作中经历学习过程,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
3、能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实现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十几减6、5、4、3、2的计算方法,同时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和小兔玩,看见小兔子正在采蘑菇呢!
提问:仔细看图,你从图上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答:
1.共采了11个蘑菇。
2.灰蘑菇有6个。
3.蓝蘑菇有5个。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1)一共有多少个蘑菇?6+5=11。
(2)一共有11个蘑菇,其中灰蘑菇有6个,蓝蘑菇有几个?11-6=5。
(3)一共有11个蘑菇,其中蓝蘑菇有5个,灰蘑菇有几个?11-5=6。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合作探究。
(1)11-5,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小组讨论交流。
方法一:5+6=1111-5=6。
方法二:10-5=55+1=6。
方法三:11-1=1010-4=6。
从11开始往前数。
(2)你认为哪种算法最容易?
2、尝试运用。
(1)提问:你是怎么算的?能用最容易的那种算法来算吗?
(2)交流算法。
三、练习巩固。
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2、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观察每组题目,比一比相同与不同的地方,再算一算。
3、想想做做第3题。算算比比。
4、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看题,说说题目的意思,然后独立完成在书上。
5、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集体交流时说说用什么方法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怎样计算十几减6、5、4、3、2吗?
板书设计:
十几减6、5、4、3、2。
小学一年级看一看的数学教学设计篇十六
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2~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7,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发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体会6、7的基数及序数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计数器、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1.观察主题图。
2.教学6和7。
(1)、认识6。
师:图上有几位小朋友在打扫卫生?还有数量是6的事物吗?
6张桌子、6个小朋友,可以用几个圆来表示?
像6个小朋友,6张课桌,6个圆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观察一下,6像什么?
(2)、认识7。
师:图上有数量是7的事物吗?7个人、7把椅子都可以用几个圆来表示?
像7个人,7把椅子、7个圆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观察一下?7像什么?
2、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2个新朋友,6和7。
(出示课题):6和7的认识。
3、摆一摆。
师:请小朋友们先拿出6根小棒,请你用这6根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比一比看谁摆的又快又好(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摆)。
4、拨一拨。
师:请一位小朋友认真看,仔细数,看他拨的对不对。
师:回忆一下你刚才拨珠子的过程,5添上31是几?6添上1是几?7比6多几?……。
同学们做的非常好,你能把这把直尺补充完整吗?为什么这样填?
填完后让同学拍着手读一读。
5、比大小。
1、教学金鱼图。
提问:左数第一瓶有几条鱼?左数第六瓶有几条鱼。
有6条鱼的是第几瓶?左数第7瓶有几条鱼。
谁能像老师这样提出几个问题?并且你自己指名回答。
2、游戏。
师:请今天表现好的小朋友来前面扮演小动物。
(1)、老师提问题,下面的同学注意听,看谁回答的又对又好。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哪两个朋友啊?
五、教学6和7的写法。
同学们认识了6和7,那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写6和7。
小学一年级看一看的数学教学设计篇十七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科书第85页例1以及课后的“做一做”。
1.基本技能: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排列规律。
课件、水彩笔 、练习本
师:这节课,老师想带领小朋友们做几节律动,看谁的眼睛亮最先学会,好不好?
(教师示范:拍手两下拍肩两下。师重复两次后边做边说:学会的可以跟着老师做。师生一同接着活动,重复四、五遍后教师喊停)
师:真不错,那再换一组头部运动:左右左右左右。(学生随着老师的示范不由得跟着做下去。)
师:做得真好!刚才小朋友们为什么学得这么快?
生:因为动作太简单。
生:就是几个相同的动作重复做下去。
师:那你们能不能也创造一组这样的动作让大家跟着做一做?
(学生思考,自己比划。)
师:好,谁先上来把你创造的动作教给大家,看谁最勇敢。
生:一边说边做。
师:真棒!创造了这样特殊的动作让我们大家做,其他小朋友还有没有自己的动作。
师:像这样的一组动作重复做下去就叫做规律。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1.观察场景,探究规律
师:同学们开了联欢会,特意把场地装扮了一下。看,漂亮吗?用什么打扮的?(出示课件)
生:有花、彩旗、灯笼。
师:都是什么颜色的?
生:有红旗和黄旗,有红灯笼、蓝灯笼,还有红花和紫花。
师:它们是乱摆乱放的吗?
生:它们排列的也有规律。
师:那好,我们就来研究都有怎样的规律。(出示彩旗的课件)彩旗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把你看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同桌之间合作)
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黄红黄红黄红。
师:能完整的说一说吗?
生:我发现彩旗在排列时是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一面红旗这样重复地排列下去的。
师:很棒,那是以什么为一组排列的呢?请你试着在书上圈出来。
生:是按黄红为一组重复地排列的。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是啊!彩旗是按这样的规律排列的,再看看灯笼呢?(课件出示灯笼的排列,留给思考的时间)
生:灯笼是按一个红两个蓝为一组这样排列的。
师:是这样吗?(是)看小朋友又有怎样的规律?看谁找的最快。
生:小朋友是一男一女为一组排列的。
师:是的,彩旗是按黄红一组重复排列的,灯笼是红蓝蓝为一组重复排列的,小朋友是一男一女为一组有规律的排列的。从这里找到了这么多的规律,棒极了!
师:看,谁能猜一猜这个后面是什么?
生:后面是一个红色三角。
师:可以怎样想呢?可以先观察形状再观察颜色。
生:因为前面的图形是按一红一黄有规律的排列的,所以后面是一红一黄。
师:小朋友们同意吗?
2.图形的规律
师:按你找到的规律,把后面空白的图形涂上颜色。(学生拿出图涂色)
教师巡视,发现有涂完的同学,可以让互相介绍自己的想法。
师:谁来介绍你的方法?
生:我是这样涂的。前面是按绿黄一组重复排列的,到了这里正好是涂绿色和黄色。而三角形是按黑红紫这样的顺序重复的,后面就要是红色和紫色。(学生到展示台前介绍)
师:你们同意他的想法吗?
生:同意!
师:检查一下,有没有涂错的同学?
生:没有。
师:把纸和彩笔放在桌子的最前面,看谁收拾的最快!
师:看到小朋友们都能找到图形的规律,顽皮的智慧星想来考考大家,故意把一些图形藏了起来.
(课件演示:顽皮的智慧星笑着挡住了每一组其中的一个图形)
师:看!智慧星先把谁藏起来了?生:红色的圆形。
师:同意吗?生:同意。(课件演示:智慧星消失。)
师:智慧星又把谁藏起来了?生:黄色的倒立的三角形。
师:对吗?生:对。
师:这个智慧星的后面是谁?生:绿色的三角形。
3.猜规律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都猜对了。下面,老师也想摆一摆有规律的图形,请看老师做的。(出示 ppt)。
师:谁来猜一猜,老师下面接着会怎样摆?
生1:会是一个红色正方形和一个蓝色圆形.
生2:可能是一个黄色的三角形。(教师接着操作)
师:谁猜一猜,下面会是什么图形?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一个红色的三角形,两个蓝色的圆形。)
生:因为前面就两个图形,还没有找到规律,后面找到了规律了。
师:是呀,只有图形重复出示了两三次之后才能找到规律。也就是说图形的规律不仅要看形状、颜色,还要看数量。
1.85页做一做。
2.欣赏规律美
师:生活中规律也是无处不在的,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有规律的图片,请欣赏。(课件演示)
3.创造规律
师:这么多的规律,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其实,你们的双手就可以创造出很多的规律美。现在请小朋友们当一个小小设计师,发挥你们聪明才智,创造出规律行不行?要求:用彩笔创作规律,分组合作,想想该怎样设计才有规律,然后动手画一画。看哪组作品最多。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活动结束后,教师有目的的让学生展示)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规律,找了规律,并且创造了这么多的规律,希望你们长大后当一个真正的大设计师,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富强!
小学一年级看一看的数学教学设计篇十八
1、海底世界——数数。
2、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1)1-10各数的认识。
(2)0的认识。
3、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1)10以内数的加法。
(2)10以内数的减法。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4)探索规律。
(2)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5、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1)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2)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
(二)空间与图形。
1、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长方体、正方体、柱和球的认识。
2、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
(1)左右、前后、上下方位的认识。
(2)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
(三)统计与概率。
1、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1)按指定标准和自选标准分类。
(2)比较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2、我又换牙了——统计。
(1)简单的数据整理。
(2)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的初步认识。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
2、教学广场找规律。
3、数学广场简单组合问题。
4、实践活动大蒜有几瓣。
5、雪山乐园——总复习。
1、数与代数。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2、空间与图形。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2)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对20以内的数有关知识的理解。
(2)加深对分类与比较及统计方面知识的理解。
1、在教学中,注意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构成“情境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
2、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4、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启发学生从兴趣习惯、合作交流、知识技能、问题意识、发挥潜能等多方面的自我评价与反馈中,逐步培养学生建立自信、认识自我的能力。